建筑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经济研究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内涵;特征;评价

一、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内涵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直接表现,通过财务成本与收益核算较容易计算。例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经济成本主要是建造阶段保温外墙.节能窗等技术措施的投入,收益主要是使用阶段节约能耗的经济价值。

环境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间接表现,需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量化从而将环境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例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收益是将节能量用标准煤统一计算,并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根据治理污染的花费评价其环境价值。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系统边界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主观偏好、市场的多变等复杂原因.环境价值的量化相对而言不易准确计算。

社会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隐形表现。从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绿色建筑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的一个产物,由环境保护开始,并最终扩展到以绿党为标志的政治层面。绿色运动所倡导的环境意识包含社会公平的内涵.绿色建筑所提倡的价值观是对现行经济制度的一种批判.绿色建筑所大力倡导的环境收益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绿色建筑所力求减少的环境影响需要公众责任意识的觉醒,绿色建筑所希望达到的健康室内环境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但绿色建筑社会价值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少,还缺少可量化的计算方法。

相对于一般建筑.绿色建筑是以更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更好的建筑性能。因此,从可计量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是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总和。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特征

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又称外在因素等,是上世纪初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外部效应有多种定义.简单地说.外部效应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它是一种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绿色建筑存在外部效应。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一方面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收益(如节能带来使用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表现为环境影响减少所带来的间接的环境效益(绿色建筑是以尽可能低的环境影响达到相对较高的建筑性能).这种环境收益通过一定区域表现出来。绿色建筑需要技术成本的投入,而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收益为社会所共享,这就是绿色建筑的外部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外部效应会造成价格不能反映真实价值。使一些环境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反映其真实的稀缺性。外部效应通过环境影响表现出来,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外部效应从市场角度来看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干预的方法。早期的正统微观经济学家,如英国的庇古,主张由政府对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生产给予补贴.而对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生产征收专门的税。另一种是间接干预的方法.即以司法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建筑的产权、设计,施工和使用相互分离是绿色建筑缺乏内在动力的根源。开发商追求效益最大化.很多情况下这个效益并不包括环境效益;设计师也无需为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大多数情况下业主并不关心建筑的使用能耗。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谁住谁掏钱;使用者缺乏改善建筑品质、提高环境收益的动力,因为并不拥有所有权。

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少相关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关的法律会逐步出台。

2、 时间效应

时间效应是指将来发生的费用与效益比现在发生的同等数额的费用与效益的价值低,相隔的时间越长,其现值就将越小。折现是将未来费用与效益调整为现值的过程。人们使用折现有两个主要原因——时间偏好和资金的机会成本。时间偏好是指每个人都喜欢先收益后支出,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现在的一笔资金比将来同等数额的资金价值更高。因此.高贴现率使很久以后发生的环境破坏和节约的成本通过折现可以减少到很小。

三、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

1、节能的经济性评价

建筑节能具有效率阶乘性经济特征。由于建筑的能源效率同时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不同系统的累积效能提升使得绿色建筑能源策略有可能实现显著的经济阶值。在《四倍跃进》中.魏茨察克以空调能耗为例,详细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能源效率提高策略与其所带来的价值间的乘数关系(黄献明):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可以节约70%(大约为2/3,根据具体情形不同有所变化)左右的空调制冷量;适当放宽室内恒温、恒湿范围,可以减少20%的制冷能耗;通过被动或可再生能源补偿的方式,可以节约80%制冷所需的常规能源;提高传统制冷方式的效率,可以节约50%的能耗;采用更科学的控制方式,可以节约20%能耗。

因此,在理想的状态,建筑空调能耗有可能仅为传统方式的2%,这一分析虽然有些许夸张,但它揭示了经过整合设计的建筑节能在经济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2、节水的经济性评价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年.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同时,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我国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平均,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造成全国670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总量约为60亿肿。节水不仅意味着用户可以减少经济支出,企业提高产值,同时可以削减基础设施的投入.减少相关的环境污染。

根据《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节水策略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因地制宜制订中水、雨水回用等节水规划方案;通过分质用水、采用节水型器具等措施提高建筑用水效率;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实现雨污水的综合利用。根据USGBC提供的数据.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可以消减50%的室外景观用水需求、30%的建筑室内用水量。

3、节材的经济性评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的消耗总量非常惊人。据统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同时,由于大部分建材原料都来自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石、化石类资源,加之我国建筑工程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更加剧了建材消耗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因此,绿色建筑的节材策略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4、 节地的经济性评价

土地属于稀缺资源,保护农田、节约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建筑节地策略需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通过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尽量利用已有建设用地,避免在原生环境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即非扩张性开发原则:二是当不得不在原生环境中进行开发建设时,要尽量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即影响最小化原则。

建筑的节地具体措施包括:控制建筑用地总量,保持城市的适度规模i研究合理的建设用地结构,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均建筑用地指标;合理选择建筑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不占良田或基本农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如鼓励对旧工业区等废弃地的改造再生;建筑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户型、道路、绿地等都应体现节地原则(如可以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确定要立足于创造宜居环境);强调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节地的经济性与土地的产权形式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业主对土地拥有完全产权而能更好地关注土地的环境价值,土地利用更高效.节地的经济动力更明显。我国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制,即业主只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使用权对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规定。以住宅用地为例.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最大限度开发用地的使用价值的动机.而缺乏改善用地的环境品质的动力。但这种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为城市整体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排除城市改造过程中的腐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节地的经济性来讲,我国的城市整体改造将趋向于紧凑式开发的模式。(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建筑技术. 2010(07)

[2]魏后粦.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34)

[3]魏后粦.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34)

[4]金德钧. 发展绿色建筑创建和谐人居[J]. 建设科技. 2006(22)

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均建筑用地指标;合理选择建筑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不占良田或基本农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如鼓励对旧工业区等废弃地的改造再生;建筑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户型、道路、绿地等都应体现节地原则(如可以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确定要立足于创造宜居环境);强调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节地的经济性与土地的产权形式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业主对土地拥有完全产权而能更好地关注土地的环境价值,土地利用更高效.节地的经济动力更明显。我国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制,即业主只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使用权对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规定。以住宅用地为例.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开发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最大限度开发用地的使用价值的动机.而缺乏改善用地的环境品质的动力。但这种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为城市整体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排除城市改造过程中的腐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节地的经济性来讲,我国的城市整体改造将趋向于紧凑式开发的模式。(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建筑技术. 2010(07)

[2]魏后粦.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34)

篇2

关键词:唐山;工业建筑遗产;经济功能;再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环渤海地区的早期工业化基地,在中相继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由于吸收了当时国外先进建造经验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这些工厂、仓库、车站等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至今大多保存完好。唐山市的这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拥有丰富的形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功能的再开发方面拥有广阔的空间。本文将唐山市作为典型样本,探讨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经济功能再开发的具体路径。

二、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赋存及分布状态

作为我国早期工业的发展聚集区,河北省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非常丰富,称得上“数量多、门类全、价值高”,涉及煤炭、钢铁、水泥、陶瓷等主要领域,涵盖英、俄、德、日等多国建筑风格。而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整个城市的战略转型,这些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工矿业企业纷纷搬迁改造,甚至破产重组。于是就在唐山市内生成了大量工业建筑遗产,要么拆迁废弃,要么重新开发。从目前来看,唐山市的近代工业建筑遗产涵盖了主要的传统产业门类,并根据产业布局的历史而呈现出片区分布格局。比如开滦集团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珍贵的工业遗产。随着煤炭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矿产资源的枯竭,越来越多的老矿井废弃停用。当前,针对这些空间和建筑正在大力推进再开发,将具有典型工业影响的矿山遗迹改造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市东南方向曾经拥有大量近代工业企业,在地震后大多搬迁至中心城区北部的丰润区,代表性企业是现在隶属于中国中车集团的唐山轨道车辆公司,而原址的工业遗产及相关的铁路文化急需发掘整合。始建于1889年的启新水泥厂也早已搬迁重建,原址正被改建为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及启新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陶瓷企业在唐山的聚集地是缸窑路附近,但由于多数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整个工业片区需要改造升级。在采煤塌陷区建立的南湖公园内,初步建成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总部基地,旨在打造陶瓷文化创意、艺术创作展示、工业设计研发“三大中心”,集中展示唐山一百多年的近代工业文明。但在唐山市现有的再开发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工业建筑遗产的公益性,使得改造后的博物馆、创意产业集聚区处于运营困境。

三、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经济功能再开发的类型定位

面对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资源赋存、分布状态和再生设计需求,必须充分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以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通过盘活老厂房、旧仓库等存量设施,系统挖掘工业建筑遗产资源,注重延续工业文化根脉,按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经济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再开发。具体引入工业旅游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城市休闲娱乐模式等,或者对这些典型模式加以综合利用。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经济功能再开发的类型定位如表1所示。在煤炭工业领域,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主要载体,选择工业旅游和主题博物馆为再开发方向。开滦矿山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但面积不大,分为矿业文化博览区、矿山遗迹及生产流程展示区、安全文化体验区、井下生产工艺探秘区,可以通过真实景观和多个维度来诠释悠长的煤炭工业历史,引发游客对煤炭工业文明与技术的兴趣。在水泥工业领域,主要是以启新水泥厂的原址为基础,建立以工业旅游、主题博物馆、城市休闲娱乐为内容的复合发展模式。启新水泥厂的老厂区范围开阔,交通便利,可以依托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为主景观,以工业遗产为物理空间载体,在经济功能再开发方面多维出击。启新水泥厂项目环境特征鲜明,可以利用场地环境本身的形状、坡度、绿化、设备等物质因素,以及邻近区域的历史人文因素等,整合成为城市公共功能区。引进德国麦德龙等领军企业,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的空间优势改造为大型仓储式超市。布局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打造成集成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陶瓷工业领域,集中力量建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集中连片利于聚集、艺术氛围易于灵感迸发”的客观优势,拓展衍生品类型,策划组织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陶瓷文化创意项目和经营项目。例如各种形式的文化节庆、艺术节、会展、创意集市和创意设计比赛活动等。将工业遗产作为创意元素,开发高新科技和高文化含量的陶瓷产品。使特色主题的工业博览会与招商活动、商务交流、工业遗产旅游相融合,从而既能更好地挖掘地域传统工业文化,又能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在机械工业领域,依托唐山市悠久、深厚的铁路渊源,在唐山市东南方向建设铁路机车主题博物馆。将唐山机车车辆厂(唐山本地简称“南厂”)、在唐山办学70多年而后搬迁至成都的原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相关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建设特色鲜明的主题博物馆,推动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

四、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经济功能再开发的操作要点

把唐山工业建筑遗产的存量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将废旧建筑改造成新型产业空间,这可以为唐山市的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可以赋予废旧建筑新的生命,既能保护工业遗产,又能置换提升工业建筑遗产的经济功能,实现城市记忆与现代都市时尚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唐山市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开发过程中,需要按照先后时序,把握以下具体的操作要点。

1.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政府作用定位。决策过程是直接决策者、利益集团和普通市民三元主体的互动过程。地方政府握有决策的权利,然而其决策是以利益集团或普通市民的支持为基础的。对于唐山市前几年已经发起的工业建筑遗产再开发项目,应该考虑其功能缺失的现状,增配商务办公和优势教育资源,以激发地块的活力。通过改造再生,使其焕发出新活力,并通过建筑自身的良性循环带动整个地块的复兴。在整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工业遗产名录,搭建全景式的工业遗产脉络,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渠道及时普及工业建筑遗产再开发的知识和信息,更新转型动态,使广大公众更加了解实时进展。

2.复建近代工业化的代表性建筑群。由于唐山大地震以及时间、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经典建筑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很多工业建筑遗产还面临着城市建设的破坏,导致重要遗产元素被拆改或者损毁。因此,非常有必要选址原状复建一批在唐山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建筑。在一个集中的功能性园区中,以清末民初的唐山为设计背景,复建开滦洋房子、员司俱乐部、小山大世界、广东会馆等代表性建筑,打造成特色旅游景区。

3.工业旅游线路的集成设计。唐山市的各工业遗产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在单体个性化开发的基础上,推动整体联系辉映,形成近代工业遗产再开发的大尺度格局。优化设计唐山中心城区的工业建筑遗产旅游线路走向,按照景点位置和城区路网走向,可以先后参观原唐山交通大学原址、唐山机车车辆博物馆(老火车站旧址)、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开滦唐山矿原址)、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启新水泥厂原址)、唐山陶瓷工业博物馆(德盛陶瓷厂原址),串联成一条完整、经典、饱满的工业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孔雪静.城市中心区大规模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研究———以唐山启新水泥厂改造为例[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2]杨彩云,康嘉,邹艳梅.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研究———以唐山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137-140.

[3]邹艳梅.唐山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华章,2011(20):223-224.

[4]殷健,等.经济平衡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沈阳红梅味精厂“抢救式”规划实践[J].工业建筑,2014(9):7-10.

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38(2016)16-0211-02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高投入和高污染的发展形式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转变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形式,将新型管理理念贯穿到建筑项目实践中去。

1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全寿命周期成本含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先进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其原理、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等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整体的应用性比较强,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需要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为基础,适当对其进行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寿命周期管理形式引入我国。但是在具体应用阶段,由于整体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忽视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在建筑区域施工中,考虑到结构形式的具体变化,计算方式和效益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要以现有的计算方式和效益评价格局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执行标准。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建筑成本混淆的现象,忽视了建筑项目的动态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国内研究领域对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缺乏有效的估算方式,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整体管理工作[1]。

2绿色建筑的特征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2.1绿色建筑的特征

(1)成本核算范围广。建筑产品的成本预算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计划管理等。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建筑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好动态管理,满足现有管理标准的要求。动态过程的估算和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和建筑垃圾等,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下,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来源,应对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降低能耗。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设计理念为基础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我国建筑部门对节约和环保设计系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做好节约设计工作,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土地资源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前管理的关键所在。需要注重对水、电和煤的有效利用[2]。(3)倡导和谐发展理念。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建筑不仅能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建筑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绿色建筑需要转变这一趋势,对建筑设计形式引起重视,在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的同时,需要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满足建设设计系统的整体要求。

2.2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多,以下将对成本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1)项目策划要求高。项目策划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执行阶段,要做好方案的选择工作,考虑到市场调查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活动比例设计阶段必须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考虑到绿色建筑决策和设计的属性要求,确定成本投入。由于项目经济设计指标比较特殊,经过全面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后,要完善后续操作标准,达到理想的规划要求。(2)影响因素多。在建筑系统后续设计中,受到材料、技术和工艺形式的影响,对新材料、新基金属和新工艺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建筑设计指标的属性变化。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要对影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在后期使用和维护阶段会降低成本,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后期的使用和维护。(3)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后续管理中,考虑到使用时间以及周期管理指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全寿命周期属性要求,对周期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二级建筑的周期在50~100年左右,建筑的使用年限在全寿命周期中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越到后期维护成本越高[3]。(4)做好回收管理。当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要对报废方式和回收形式进行管理。因此在实践中如何操作,降低成本成为关键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者不会参与到以后建筑物的报废工作中,因此必须对各类成本进行评估,体现出建筑行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当成本最低时,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显性和隐形,在不同效益分析阶段,要重视环境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估和应用。显性的效益可以通过直接数据或者指标体系体现出,在指标分析阶段,需要做好评估和测量工作。以下将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3.1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

建筑系统经济效益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因此要重视节能量的设计,以计算结果为例,对建筑系统的能量值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计算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测量出建筑系统的效益指标。

3.2绿色建筑节水体系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节水技术流程比较特殊,可以充分利用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资源多次利用的前提下,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处理阶段要及时对各类水资源进行处理。生活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能用作景观用水,也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水系统的合理化应用,能直接减少城市生活的压力,环境效益比较明显。

3.3绿色建筑资源节约效益

和传统的建筑系统相比,绿色建筑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材料以及能源等方面,在具体操作阶段,要对各个能源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发挥不同系统的最大化作用。实践证明,绿色建筑的能耗比传统建筑的能耗低大约70%左右,绿色建筑的资源能耗量很容易被测量,测量的方式不同,但是可以将其纳入到统一的经济管理指标,进行统一性处理[4]。

3.4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根据现有方案设计指标的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差别对比的形式对效益进行比较。根据地下空间布控的特殊性,要最大化的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高性能、高强度和生态化的材料能起到提升成本效益的目的。当前我国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对节能设计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制定量化平滑系统,满足成本管理要求。3.5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1)经济效益评价方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系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以财务评价和国名经济评价指标为基础。投资者要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投资费用、建筑成本和销售收入等,根据数据变化,做好综合评估。(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确定需要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指标,在选择指标的阶段,可以以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为基础,以现有评价案例为依据,对评价方式进行确定。此外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项目所处的条件差异比较大,要对数据测量体系进行评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指标提体系也是不确定的,可以做好资金的评估工作,按照经济系统的要求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可用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来补偿增量投资[5]。(3)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在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阶段,要尽量降低能耗,最大程度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在增量投资回收期测定的过程中,考虑到资金金额和敏感性的要求,要首先控制成本,其次是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促进项目整体进步的目的[6]。

4结语

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需要对成本量进行控制,以现有的经济指标为基础,做好各个项目的评价和测量工作。很多评估项目本身是需要重新进行设定的,因此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要推广合理化管理理念,减少局限性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绿色建筑资金的匮乏问题,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2):102~104.

[2]孙鸣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09(01):25~28.

[3]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12):53~56.

[4]龚洁,关玲,马建斌.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8(20):142~143.

[5]张灵华.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12):129.

篇4

建筑产品的流通形式包括出售和租赁两种。研究建筑产品的流通,必须掌握建筑产品流通的特点,如流通的区域性、分解性、反复性等。对建筑产品消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产品消费特点的研究上,如消费的长期性、普遍性和公共性。在研究建筑产品消费的问题上,更要关心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消费效益是指在使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建筑产品期间,使用者实际接受到的功能与建筑产品所具有的或者应该发挥的功能之间的比率。人们消费一定的建筑产品能否取得最大的消费效益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这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是建筑产品使用率的高低;(2)是同类建筑产品之间使用的均衡性;(3)现有建筑产品是否与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相适应,例如一些地方存在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偏低的现象;(4)对建筑产品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比如随意改变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就可能危及整体安全性等。

2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在建筑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提高成本控制方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于是很多建筑企业都提出要生产“绿色建筑”,其基本思路和原则是:(1)使用天然的材料;(2)精心融入“高科技”因素;(3)实用且节能;(4)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5)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6)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绿色建筑”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主要从决策、设计、招标及合同、实施、运营及维护、拆除和翻新等六个方面来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项目选址、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在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3)招标及合同阶段的成本控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标价合理、能保证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合同条款的缺陷。建议合同的承包方式采用“设计、采购、建造”EPC合同工程总承包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全程参与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配合。(4)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要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5)运营及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采用绿色建材;加强材料性能和环境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6)拆除与翻新阶段的成本控制。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弃置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

3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

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经济评价的研究中,一般将其评价方法分为三种:(1)在部分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经济价格进行评价;(2)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为重点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整,按照得出的计算价格或效率价格进行评价;(3)把积累和收入的分配问题加以考虑,按照动态的社会价格进行评价。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筑工程项目,不管是按何种标准确定都应该进行经济评价。因为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其本身作为单独的一个项目,必须定量地加以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或理论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基础。无论是需求预测,还是利益估算,归根到底都是按照经济评价方法来完成的。

3.1几种建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1)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是利益费用比较法。对于可计算利益的建筑工程项目,需将利益和费用的现值加以比较。①内部经济收益率(简称IRR):用经济分析方法将利益和费用调整后贴现的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即内部经济收益率;②净现值(简称NPV)或利益费用差的方式:用一定的贴现率将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发生的利益和费用分别贴现为现值,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差如果大于零,则该项目较为可行;③利益费用比率(简称B/C):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比,叫做利益费用比率。全部建筑工程项目都进行利益费用比较是不必要的。对于不能计算的工程项目,可用其他的定性评价方法。(2)贴现法。在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利益和费用,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变成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虽然项目的利益和费用是发生在5年、10年的长时间里,但必须是现在比较利益和费用,决定是否投资。这样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把将来具有不确定性的,有时间价值差的利益和费用拉回到现在时刻来计算。可见,投资不同于消费,其特点是在将来一定时间内继续发生投资效率的情况下,不是只评价投资费用的高低,而是要进行经济分析。(3)费用比较方法。有些建筑工程项目不能计算利益。例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就是这样。对这类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是把各种方案的费用贴现为现值后,比较现值的大小,选择费用小的方案,通称为“最小费用法”或“费用效益分析”。这种评价方法也可用来选择利益一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选择那些投资高而运行费用低的高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决定选择使用机器还是劳力更为有利。

3.2内部经济收益率和资本的机会费用的标准

在经济评价方法上,各国对内部经济收益率有着不同的要求,世界银行规定为12%。从发展水平和部门选择考虑,在经济发展初期,比较重视农业和基础工业部门,工程项目的贴现率比一般工业要低。

3.3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比较

上面谈到三种利益费用分析方法:内部收益率(IRR),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三种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如下:(1)内部收益率(IRR),随着项目的寿命不同而异,如15年、20年……若是几年,就要解几次多项式,因而在理论上可以得出几个IRR值。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采用其中哪一个值更好,所以只好规定工程项目寿命,并以此对几个IRR进行敏感分析,除此,没有更好的方法。(2)关于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两种方法,它们都是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所以难以规定准确的数值。但作为一种方法,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是正确的,(均衡)利益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的。(3)有些工程项目,利益和费用在各年度的分布状况是不同的,这时如果用IRR,结果则大相径庭。一般地说,IRR法的前提条件是适于那些初期投资较大,尔后只需少量维持经营费用的项目。否则,都宜选用利益费用差法和利益费用比率法。(4)在ABC……等项目的IRR都大于资本的机会费用。而投资额都有限的情况下,就必须对这些工程项目加以排队,选择以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如果要进行优先度排列,这时由于IRR,B/C都不能合计,只得用NPV法。另外,对于有两个方案且IRR相同的工程项目,应选取资本的机会费用贴现后NPV较大者。

3.4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应用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最经常用的是内部收益法。其理由是事先不必规定贴现率,而是在运算中经反复求出来。内部收益率代表着资本的收益性和周转能力,从经济意义上说,它使资本的生产效率试验成为可能。但是,当生产经营费用相对于投资比较大时,则不能用IRR法。利益费用比较法体现在用数字来表示项目的利益和费用,特别是用数字表示特定的收益,并进行有关的经济计算。可行性研究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科学,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是否选择该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的依据。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视,凡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国家一律不予批准,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项目。

篇5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看,建筑行业带来的污染与能耗比重随着建筑业的蒸蒸日上而在不断上升,据计算,可达到全球能耗的一半,并且大多资源的采集都是来自于不可再生资源。以我国为例,室内装饰所产生的比例较大,尤其是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追求品质化生活时,由于缺乏核心的节能技术、节能材料,以及相应的持续发展理念,因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通过近些年来的检测,结果显示室内有毒物含量与室外的相差无几,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建筑环境设计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且其趋势日益显现。

二、从其内容看

生态设计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主要是从综合的环境概念出发,对各种如水、电、声、光、地质、抗灾害能力等基本条件进行统一的归纳与分析,进行综观,并在设计中,将各方面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同步协调。其原理,主要是以自然界的生态机制、平衡机制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设计中从健康、环保、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人居环境的设置。首先注重的是人居生活的舒适性,将其功能性摆在前面,以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为主,将部分与整体进行独立与依存的处理;并且在空间上进行透视化、简约化、结构合理化等;对各种设备及整体的家具、装饰进行配套设计,提高其整体性与品质化;不但讲求物质追求,更注重审美需求与精神享受,并且对各项安全措施与可靠的质量加以保障;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实惠,在解决我国的“人口多、资源少”问题方面进行“节能化”优先考虑;注重科技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入民族风格或者创新设计,令生活中的点滴都与整体的室内外环境相协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同时,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到一个更为实在的水平。

三、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居住建筑的外环境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大量地进行自主性设计的还是在于室内装饰方面,尤其是在我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室内装饰的粗糙化与品质化较低等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应该注重在室内设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精神层面应该具备较高的设计意识,以生态美学的多角度切入,以和谐促发展,在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中,尽可能地以自然为主,以简洁、质朴、生态化的手法去进行设计中的意象处理,以适度为原则,从经济、资源、能源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的延续基因,将可持续的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与整体的民族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注重连续性与多元化处理,将现代与传统二者进行有效衔接,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象征化表达,将情感与情怀融入其中,增加其底蕴与设计风格的厚重感。其次,从物质层看,应该注重材料质量、安全、可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消耗,降低设计成本,减少毒害物质带来的损害。尽可能选择环保材料。从技术层面看,节能是前提,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多角度进行模拟,采用相关设备加以检测,利用科技将内外环境进行协调处理,从装饰材料到清洁能源的使用,再到“绿化”设计的总体改善,需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将创新理念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共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建筑行业;给排水设计;经济性控制;管理水平;创新发展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是为了确立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管理水平,再结合整个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工程规划,建立一个有关键线路的总网络计划经济分析图,以此作为建筑给排水设计进度计划执行的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建筑开发中它实现了经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不仅是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相关,是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必须合理地制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规划。

1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于建筑资金的科学化调度是实现工程项目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要建立进度控制的经济保证体系实行程序化控制,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要求编制程序框图,然后按框图中所规定的内容,在工序开工前、施工中对需要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性的检测。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要将企业的生产消耗核算、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果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等各项财务核算业务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记录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资金调度中业务中,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为了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调度的高效化运行,为此为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建设资金在给排水设计的调度、应用,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将复杂的建筑给排水资金调度进行数据化的处理,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建立一种财务统计数字模型,这样可以省却繁杂的会计人工统计,大大地节约了人力和财力资源。

2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实现了合理配置建设资源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根据经济系统结构,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改造、设计、组合、布局的活动。但是,具体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中,就是要实现建筑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它是确立建筑给排水设计经济控制性的发展方向、合理布置生产要素的关键,也是解决经济系统增长的无限性与资源生态系统供给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实现合理配置建设资源,因为建设资源的供应与均衡问题是制约工期及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资源的供应与均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应尽可能减少因资源短缺对工期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及时筹措资金以确保施工用款可以及时准确地应用到建设中,另一方面要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多方案比较以确定最低总成本的工期目标和实施计划,从而保证总体计划的实现,使进度的经济性从根本上得以落实。

建筑给排水设计在施工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资源是比较繁杂的,比如在给水设计规划中要合理安置供水、水暖以及建设用水,再根据工期―成本优化后的最优工期进行层层分解,最后绘制成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图,争取在以后的工序中,用较少的成本以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3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一个项目建筑工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其经济性的控制管理将直接影响着开发商、开发企业的经济收益。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是需要科学化、合理化配置的,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给排水设计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只有通过提升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方面的管理水平,才可以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可以有效的进行建筑资金准确配置,保证经济效益。建筑给排水设计开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所以保证资金效益就十分的重要。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措施,将会有利于实行计划管理、资金数据管理以及建立统一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使用资金的责任制,促使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各个单位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

这样,为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立了一种长效的机制,合理规划、控制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的使用量。确实,一个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开发需要一个科学化的经济控制制度,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把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客观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可以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开发提供的关于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为宏观投资方向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是竞争相当激烈的经济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科学化研究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其目的是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应用将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在建筑设计开发中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丽洁.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经济性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2] 王祥薇.建筑给排水设计创新的思考[J].中国经济.2009.(11)

篇7

【关键词】办公建筑 中庭空间 景观设计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都市上班族能够在办公室实现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成为了时展的必要途径,虽然营造出的这种绿色生态环境不能够与真正的绿色自然环境相比较,但是,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但能够在物质上满足都市上班族的需要,而且还能使都市上班族们的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让他们在上班的同时就能享受到绿色的自然环境。因此,在未来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景观设计在其它的建筑领域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及景观设计的概念

1.办公建筑中庭空间

办公建筑中具有大面积的侧光或者是顶光采光面,并且是上下垂直连通的,高度可贯穿整个建筑,或者只是单层和多层的;空间的体积相对较大,且有一定的室外空间的感觉;一般位于接近入口和大堂处,也可以位于办公建筑的一侧或者是正中心的室内空间就叫做是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并且办公建筑中庭空间主要是用来供人们休息等候、通行、小聚交往以及设计景观的室内空间。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具有生态学、植物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对环境或者是建筑进行的有意识改造的一种思维的过程以及筹划策略,并且景观设计一般是以传统园林理论为基础的。简单的讲,景观设计就是采用工程技术和园林艺术等手段,通过改变地形、营造建筑小品、布置园路以及种植植物等方法,将一定范围内的空间设计成适合生活、工作、游憩的场所,或者是营造自然环境的一个过程。通过进行景观设计,不但能够让环境具有日常使用的功能,还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并且能够使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的作用分析

1.改善办公建筑的环境

都市上班族每天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办公室,而且,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气候条件又相当的好,所以在办公建筑中庭空间内,结合中庭空间的特点进行水景、建筑小品以及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布置,不仅能够使人与办公建筑、自然相互融为一体,使人们与花草、树木、水以及阳光等自然因素更加密切的接触,同时还能改善办公建筑的内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和协调。

2.增强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自然性作用

虽然,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人造自然景观比较于真正的自然界形成的景观来说,其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在经过仔细的规划和设计之后,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自然的符号进行缩小后充分的表达了出来,使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自然性作用增强。

3.增强办公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相互渗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已经跳出了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追求的是空间的流动性和模糊性,在很多的公共建筑中都想达到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相互融合渗透,所以,为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进行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借助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造景手法,打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模式,使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三、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结合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实际的需求和情况,按照健康、适用的原则来进行合理及科学的设计。因此,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回归城市的自然景观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最后的目的应该是回归城市的自然景观,让每天处于密闭空间的上班族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要想提升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水平,那么在进行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因为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代表了人们的某些理念和情感,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就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自然景观当做是一种自然地符号融入进去。

2.坚持中庭空间的多样化情趣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能对空间的气氛进行转换,而且还要能够为建筑方位感提供专业的依据,并能够将可记忆的空间坐标提供给人们。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设计不但能够让人们轻松找到可回归的场所,而且还能带给人们安定感和放松感。因此,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多样化原则,这样不仅将中庭空间本身的魅力增强,而且办公建筑本身的功能多样化也会日益的凸显出来。

3.坚持生态理念的运用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设工作的重点,并且,西方提出来的生态建筑的理念,在世界各国迅速的发展以及广泛的运用,并成为了办公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必然选择。因为,在中庭空间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在吸收太阳的辐射、促进室内空气的转换以及改善室内自然采光等方面都有者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时,应该坚持生态理念的运用。

四、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色彩与光线的设计

光线能够将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环境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变,如果能够很好的将色彩、光线、光影的特点以及层次变化的规律,融入到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中,那么就能够使景观的效果超乎想象。合理的运用自然光与色彩,通过朝暮以及四季的交替,光影的交织,能够使办公建筑的中庭空间出现虚实对比、似透非透、生动活泼以及变换多端的景象,并让上班族在不同的色彩下欣赏不同的景象,感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会让上班族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

2.注意景观设计的选材

对于办公建筑中庭空间来说,一般选用砂和人造石等材料来作为中庭空间的硬质景观制作,因为,在我国,非常讲究假山艺术的石材,石在我国不仅具有对山的形态的概括,代表着抽象化的山,而且还有一定的人格涵义,所以对于石材的选择要相当的注意。在选择室内植物种植的时候,要注重植物是否适应室内的环境以及是否具有观赏性等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室内植物最好是选择无花粉飞扬、无不良气味以及无毒的,这样就能避免对室内工作人员造成过敏、中毒等不良的影响。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知道,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办公室已经成为都市上班族呆的时间最长以及使用人数最多的公共建筑,所以,在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进行景观设计,不仅为上班族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还在一些方面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在以后能够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中运用到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袁杰.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姜树新. 生态视野下的办公建筑“绿色中庭”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3]夏博. 生态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2013,05:37-39.

篇8

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及治理应对三个方面,深度剖析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关联,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并对我国防范经济危机提出几点建议。

一、西方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的原因

一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的金融创新。由于美国金融行业急剧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过度投资金融衍生品而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机。二是,长期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有人认为是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使市场的流动性资金过大,使得资本家们过剩投资,造成不可挽回的生产过剩。三是,房贷条件的降低及滥用。

其实纵观这三个危机产生的原因,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都是好事,可是问题在于这三个原因同时发生了,才引爆了这次经济危机。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它本身的内在规律,那就是一方面不得不无限制的发展生产力,就好像不是在一个有限的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有局限性的范围内发展生产力,这才是危机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

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1、经济陷入"大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平均下降3.7%。受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曰本大地震拖累,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相当艰难,尤其欧元区经济或陷人技术性衰退。据IMF预测,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只能增长1.2%,其中欧元区经济将衰退0.5%。经济低迷使西方社会对前途迷茫。

2、失业率居高难下。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普遍面临周期性与结构性失业难题。据DECD统计,2010年其成员国的失业人数比危机前(2007年)增加2100万,失业率上升到8.3%。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悲观预测,到2019年美国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失业水平。

3、西方制度忧势遭质疑。危机使西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削弱各国政府应对危机能力。

三、资本主义制度性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西方走出危机必须进行制度性改革。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曾经历过三次变革,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面临第四次变革。这场变革将改变市场与政府之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经济/政治精英与普通居民收人分配之关系等等。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宏观调控,使其运作更加灵活。我国在实施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正确影响,也要看到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影响。灵活地实行宏观调控,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的问题,也不会给危机的爆发留下隐患。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此外,政府还需下大力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使其敢于消费,愿意去消费。

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避免贫富悬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完全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公平,注重效率,以调节高收入,限制离谱的高额利润。

政府加强调控,限制无节制负债。正是因为民众的收入无法满足其消费需要,才会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相较于美国,我国居民的收入和支出也是有差距的,信用卡的使用数量在逐年上涨。加之,我国房价过高,迫使人们背负了巨颉的房贷。因此,政府必须加强调控,限制这种无节制的负债趋势,避免危机的爆发。

篇9

一、中国建筑节能PCDM项目的实施背景与趋势

(一)中国建筑节能PCDM项目的实施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注册成功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迅速增加,已成为CERs全球碳市场最大供应国。2011年4月2日,中国合作伙伴———德国商会北京代表处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建筑业节能研讨会,明确提出将在新建建筑中建立碳排放权机制,该机制越早建立,社会和企业越早获益。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排放量小的企业可以出售排放权,排放量大的企业需要购买排放权,这样就避免政府直接补贴碳排放企业。住建部指出,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世界建筑节能发展的经验,在中国建立建筑节能CDM涉及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建筑节能CDM通常还有投资回收期长、初始投资额大、交易成本难测定、风险大等特点,这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会计核算难题。

(二)中国建筑节能PCDM项目的发展趋势

目前,建筑节能可以通过PCDM中国规划方案下的CDM(ProgrammaticCDM)项目参与到低碳经济中。规划方案下的CDM(ProgrammaticCDM/PCDM)是指为执行相关政策或者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减排措施作为一项规划方案,并整体注册成为一个CDM项目,在这一规划方案下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经过核证后可签发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ertificationEmissionReduction,CER)。PCDM项目具有自身显著特点。首先,具有物理边界不受限的特点,项目可以跨越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疆域。这就克服了CDM项目对建筑节能的实施约束,使得分散的、个体减碳能力小而集体减碳能力可观的建筑节能领域有导入PCDM的可能,同时有望解决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的技术与资金问题。建筑节能PCDM碳排放权既然即将可以交易,那么具体应确认为何种资产?应在何时确认?建筑企业获得或出售碳排放权时,如何记录?取得的收入应何时入账?这些都是保证低碳建筑碳排放权机制顺利实施的条件,但首要问题是资产类别的确认。本文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国际碳交易活动基本进程,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PCDM的资产性质与我国建筑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方法。

二、建筑企业碳排放权交易(PCDM)的会计———资产类别确认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潜力巨大的建筑节能碳排放市场中,PCDM模式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碳市场、碳金融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根据碳排放权的描述,建筑企业碳排放是指在建筑产品形成与商品化过程中,政府通过无偿分配、定价出售或公开拍卖的方式将碳排放权分配给各建筑企业后,各类建筑企业便取得对排放权的控制权;建筑企业通过碳排放保证其建设生产或房地产经营从而获利,同时,出售剩余的碳排放权直接为建筑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因此,建筑企业碳排放权完全符合我国资产的定义和特征,碳排放权属于资产。目前,应将建筑企业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类别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建筑企业碳排放权属于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将其纳入建筑企业的金融资产;第二种观点认为建筑企业碳排放权符合存货的定义,应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确认;第三种观点认为建筑企业碳排放权具备无形资产的特征,应当确认为企业无形资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将碳排放配额资产列为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20%和65%;对于外购的排放配额,这一比例分别为11%、31%和58%(苏伟、潘家华,2008)。本文认为,就现阶段而言,将建筑企业碳排放权纳入无形资产更有利于建筑节能PCDM的顺利发展。但这种形式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形式应随着中国碳市场成熟度以及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碳交易的角色转变而转变。

三、建筑节能PCDM发展的逐阶递级模式

(一)中国发展建筑节能PCDM项目的特殊性

按照一般观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CDM项目的卖方,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作为CDM项目的买方,若购买碳排放权出于生产经营需要,则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虽然目前中国CDM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总量增长迅速,约占全球的近一半,但尚未形成一个高效规范的碳交易市场。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10欧元,不及欧洲一级市场价格的一半。碳交易权的计价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有成功申请CDM项目并核证减排方法以及减排量后,才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碳交易,同时相应的碳排放权才由该企业拥有或控制。综合以上情况,针对建筑行业的特性,本文认为建筑企业发展P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应分三步走:首先,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其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最后,应作为存货进行计量。下面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国际碳交易活动基本流程,分析我国建筑节能CDM的资产性质与我国建筑企业碳排放权的交易模式。

(二)中国发展建筑节能PCDM项目的阶段性

1.第一阶段,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2004年12月IFRIC的“IFRIC3”中明确规定:碳排放权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它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因此属于无形资产。虽然在2005年6月由于不能“真实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计量基础与报告不符等问题,暂时撤消了IFRIC3,但仍支持无形资产的说法,继续修订《无形资产》准则来贴切反映碳排放权的本质。这是建筑节能PCDM的初期资产形式。

2.第二阶段,随着建筑节能在中国甚至世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开始迅速发展PCDM项目。中国政府实施的减排量的强制性指标分配制度,以及中国碳金融、碳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都促使碳排放权在特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并逐渐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系统,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个阶段的建筑节能碳排放权应作为金融资产确认。

3.第三阶段,应将建筑企业PCDM项目碳排放权作为存货。这是因为,首先,欧盟推出的机制是一个过渡性的机制。按计划,到了2012年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用欧元来进行碳排放交易。目前中国确实从PCDM中获得很大的资金支持,但从长远考虑,要防止把排放潜力消耗过度,将来中国必然要承担排放义务,会因自身排放指标不足而高价去买。因此,在碳排放量的统筹规划下,将会把建筑企业节能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计入会计———资产类别。其次,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碳排放权作为财富将成共识,有关的经济利益随之在建筑企业间流动;到那时,全球碳排放权价格趋于稳定,作为存货,它的成本已能够可靠地计量。#p#分页标题#e#

(三)中国发展建筑节能PCDM项目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目前,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环保问题,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金融危机买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针对碳排放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展开了初期碳排放量交易。我国碳排放量要想不陷入被动局面,应主动完善碳排放权会计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的稳定,此外,还要从理论上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确保相应法律强制性并加大管理力度,同时避免碳排放政策与其他交叉环境政策的冲突,使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能够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有序交易,进而为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权的交易谈判,提供制度基础。

四、建筑节能PCDM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案例分析

笔者认为,虽然建筑企业碳减排分为以上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但就目前中国的碳交易状况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最值得关注的。目前,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75万吨标煤,减排200万吨CO2,今后25—30年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m2,巨大的潜力影响着我国国际碳交易的长远战略。建筑节能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既稀缺又有价值,也有增值收益的可能,属于金融衍生产品,且符合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在目前这一特殊阶段,宜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现行“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增加“排放权”明细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碳排放权的价值,并跟踪其价值变化,具体实施如下例所示:例:E建筑公司以PCDM项目形式在1月1日以每吨30元购入建筑节能碳排放量3000吨,交易费用500元。当年12月1日,该建筑节能碳排放权价格上涨为31.95元。该公司计划将其卖出。当年12月10日,E建筑公司成功出售碳排放权,每吨价格为32.05元,支付交易费用500元。

篇10

居住区既属于居住实体环境,同时也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文化认知需求的种人文环境。在当代经济背景下,我国居住区越来越重视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提高人们对室外空间产生的认同感以及邻里凝聚力。对于居住区内部空间环境而言,既应该功能合理以及形式优美,同时还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

居住区内部空间环境具体人性化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对居住区内部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需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其可以和谐相处。其中生态景观不仅应该具备娱乐活动功能,同时还应该具备美化环境、以及净化空气等各类功能,确保居住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人性尺度原则

对于居住区内部空间环境而言,其设计服务对象主要是人,所以应该具有足够的亲和性以及人性尺度。其中亲和人性尺度主要包含有场地面积尺度、景观小品尺度以及道路尺度等。对于较小空间来说,能够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同时具备私密性;对于中心较大空间来说,能够提高向心力同时将居住区个性有效体现出来。

3.经济性原则

进行性化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同时尽量应用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新技术,获得最高性价比。

4.营造意境原则

居民居住区里面空间环境的精神以及品位应该可以为居民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其中潜在意境属于空间环境艺术的种最高境界。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张弛有度,对不同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安排。

人性化设计具体创作手法

1.建立带有人性化色彩的绿地系统

①可达性:小区绿地需要尽量接近住所,这样便于居民的出行。公共绿地、集中绿化以及见缝插绿均需要布置在人群比较密集同时便于居民出行的地方。想要引导居民出行,将绿地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应该少设置围墙。

②功能性:对于绿化布置,应该讲究实用性,多种植速生以及再生能力比较强的落叶树种,同时搭配一些常绿针叶树种。然后再追求每个季节有绿叶或者是开花树种的种植格局,尽量使用乡土树种为主。此外,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在绿地里面铺设适量硬质地面,可是必须注意其所占有的比例。

③生态性:构建多层次相应植物群落,合理搭配草、乔木以及灌木,使公共绿地空间更加丰富,增加空间里面的绿化量,确保在一定土地上将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构建带有人性化色彩的活动空间

①对于老年活动空间,最好在中心活动区,包含有动态活动区以及静态活动区组成。其中动态活动区应该保证地面平坦防滑,提高老人健身过程的安全性,并且根据绿荫合理布置座椅,便于其活动后休息。

②儿童活动空间需要设置于远离主干道的位置,确保阳光充足,同时安全开敞,增加儿童玩耍过程的安全性。活动内容多少能够按照游戏场面积设计,确保不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游戏场里面需要设置桌椅等相应休息设施,便于家长休息。

③有效融合空间不同功能,由于户外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环境功能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同时人在室外空间里面的活动总是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应该有效融合空间不同功能。

3.构建带有人性化色彩的交往空间

①居住区人口:这种人口是居民回家以及外出定要经过的通道,通常标识性非常强,能够当做组织活动或者是聚会集合空间使用。所以人口空间既应该满通外出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对开敞的空间,可以满足多人聚会,当做集散中心使用。周围需要设置可以遮阳挡雨的相应建筑设施,避免人们因为等人时间过长出现不良情绪。

②居住区中心:该区域是居民活动地方,一般带有各种目的性,所以应该针对各种人群对其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将其功能完全体现出来,构建具有积极向上性质的社区文化。

4.构建带有人性化色彩的观赏空间

①静态观赏空间最好设置于人流集中部位,并且场地应该视野开阔。这种观赏空间需要有良好的背景、对景以及框景等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还应该提供具有观赏休息作用的场所。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增加景观观赏度,使其和整体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

②对动态观赏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居民在行走以及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观赏效果,对其行进过程中空间景物产生的相对位移和具体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且注意提升趣味性以及生动性,从而获得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