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物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1、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2003年3月该署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配合警方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遂行救灾任务。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美国法律规定应急行动的指挥权属于当地政府,仅在地方政府提出援助请求时,上级政府才调用相应资源予以增援,并不接替当地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处置和指挥权限;当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州一级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州一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由联邦政府提供支持。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
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设有7个应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诸如毯子、塑料薄膜、水箱、帐篷、手套、钢盔、防尘面具、尸体袋等等,一旦某个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
2、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众所周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日本政府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职责任务明确,人员机构健全,工作内容完善,工作程序明确。每级组织都会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包括防灾基础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地域防灾计划等。日本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在每年的国民“防灾日”都要举行由日本首相和各有关大臣参加的防灾演习,通过全民的防灾演练,一方面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另一方面检验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通信联络和救灾、救护、消防等各部门间的运转协调能力,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实战训练。可以说,日本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救灾体系。
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日本的主要做法有: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配送中心24小时作业;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维护紧急物品的运输。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选择车站等4个配送中心,重点关注提升配送效率;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辆次;选择2个地点作为储存性仓库。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减少到2个;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2辆次。事实上。日本的救灾物资管理,已经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此外,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经过交叉转运站(Cross-docking)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对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留待日后使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日本非常重视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家庭各个层面的储备体系。
3、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伍较早的国家,全国约有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这支庞大的民防队伍均接受过一定专业技术训练,并按地区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空中救护队。德国技术援助网络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德国还有一家非赢利性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即德国健康促进会,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据了解,该组织每年通过水路、公路、航空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送300多万公斤的供给品,并利用计算机捐赠管理系统,保持产品的高效率移动。一旦需求被确定。供给品通常在30~60天内就会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了医药物品的库存。同时,一旦有灾难通知,德国健康促进会就会立即启用网络通信资源,收集灾难的性质、范围等信息,并迅速组织救灾物品配送到指定救助地点。
国外应急物流发展的特点
尽管各国应急物流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1、建立协调有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各国都依据法律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物流理体系,从上到下的常设专职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严格而高效的政府信息系统及明确的政府职能和部门合作,超前的灾害研究和事故预防机制,普遍的灾害意识培养和全社会的应急培训,充足的应急准备和可靠的信息网络保障。
2、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
由政府统一负责指挥自然灾害预防、救治的所有工作,包括制定防灾计划、定期开展防灾救灾演习、开展应急物流演练等,预案还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事先规划陆、海、空运输替代路线,如在地震灾害中,会伴随发生道路阻断、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常规道路交通将难以发挥机动灵活、“门到门”的优势,这时需要选择空运或海运等适宜的替代运输方案,实现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此外,还将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纳入到防灾救灾体系中,配合政府工作,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应急物流的全过程。
3、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
各国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物资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库,这些应急救援物资库平时储放应急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物资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物资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物资库,在应急救援物资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
篇2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信息化;作用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和不可或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同样不可小觑。归根结底,物流本身是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而计算机网络恰恰帮助生产企业极大地降低了各个方面的成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整的特点及作用都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做出一一阐述。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多种重要资源,比如软件、数据或者硬件,并且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处理,整合管理以及维护。或者说从逻辑方面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传输信息,通过双绞线、光纤、载波、微波或者电缆、通信卫星等线路将数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体系。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体,是将计算机网络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的技术。
3 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大家都知道在物流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信息量,比如向用户提供服务、对用户的订单处理、对用户基本信息的记录等等都需要有系统的分类存储。那么仅仅这一点就要求企业的物流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也就是说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分类、跟踪、识别、汇总、查询等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样可以使企业成功并快捷地对企业物料流动进行监控,从而将物流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将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最终成为一家具备极大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因为这才是每一家企业的终极目标。
4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世纪,可以说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对于每户居民都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基本配备,“网购”、“团购”更是新时代的代名词,而且这已经成为80、90后生活的主要休闲活动。网络授课更加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我们可以说在社会群体中甚至是上至80、90后的父母,下至80后的孩子都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诸如此类的网络活动不胜枚举,这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达到了全面的发展,并迅速普及,进而对物流信息化提供了保障和前提。但是虽然具备了一系列的条件,或者说是硬件软件措施都已经完善,还不能说我国的物流信息化目标已经达成,甚至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我国信息化水平仍然很低,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仍不到位,存在明显的障碍。
根据调查我国服务性质的物流企业中,有75%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单点应用阶段;仅仅有20%的物流企业刚刚开始介入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的要求;更加能够整合孤立的信息系统并且将总体管理平台系统化的物流企业更加稀少,比例还不到5%。这样的现实数据说明,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有很大的任务要完成。
当然,我国的发展现状也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一系列有力政策的出台使得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变得不那么坎坷了,比如政府在2009年3月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要加快发现现在物流业,体现了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阐明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将物流业低迷的发展现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针对物流业的政策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更可观的机遇。
5 物流信息网络的基本组成或特点
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建立主要是由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以及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等组成。
(1)信息资源网络
信息资源网络是构建物流网络的根基,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如同一栋大楼的奠基一样,它主要用于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包括各种数据或者计算结果,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提供给服务网络。
(2)服务网路
这部分顾名思义主要是服务性质,为物流网络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只不过这里提及的服务含义不同于具体的行动,而是无形的,这个也正是网络本身的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智能服务、专家服务、计算服务等等,这里还有一项就是可以兼容各种应用系统,也就是说软件共享,我们无需对几个软件进行复杂的转换就可以简单方便地使其数据互通,这就是兼容的含义。而有很多时候单机或者说单个子系统是不能满足使用者对网络的需求,那么此时服务网络就可以非常便捷地提供给我们一个互相连通的轨道,比如说构建出虚拟的环境,使得不同企业或者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和沟通工作项目。
(3)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
所谓应用系统,我们可能会联想到用户,但是这里的应用系统所指的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就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组成的。其中硬件系统其实就是实物,我们可摸可见的东西,有运算器、存储器、设备、控制器和设备组成。而系统软件则是无形的,抽象些的,那么主要有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还有各种高级语言等等。应用软件则是通用的支援软件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包组成的。
在进行物流网络化的过程中,企业还要顺应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说与客户进行洽谈的时候我们企业要访问的计算机IP地址是不同的,与客户洽谈的渠道也是不同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进行的是个性化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个性化服务接口都需要针对企业而建立专用的系统建模和应用模板。
(4)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
物流信息网络的通用性、使用性和交互性由个性化服务的访问接口决定,。每个企业的应用要求都是不同的,要想达到对不同应用系统有良好的支持就必须应用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这样,物流信息网络和用户才能通过交互产生量身定做的针对。
6 物流信息网络化的作用
同行之间有些沟通还是必要的,那么物流企业信息化就大大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处理、协调作业以及各种计算和应用。简单意义上的网络化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造就了新的通讯管道,它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产生了质变与量变。从微观而言,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从无到有的关系变更,并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浅至深,那么这也就是互联网给人们最大的便利。企业互联网平台为众多企业之间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双向甚至多向的多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可以对互联网内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其他具有价值的应用技术进行集中或者重组。
众所周知,采集基础信息、共享和交换信息是物流信息化的前提,也是基础,可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录入,这样最大的缺陷就是效率低,准确率低,更改困难。
如果第一步没有走好,接下来只能越来越错,然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将传统手工替换成了简单的条形码、RFID射频技术、智能标签。这样就如同人们的交通工具从古代的步行、马车到解放前后的自行车再到新时代的跑车、越野车,随着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人们出行更加省时省力了,效率达到更高。那么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也同样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翻番增长,竞争力和从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物流企业的销售中供应链是一个维系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的重要纽带,形象的定义就是把供应链想象成一棵参天大树,生产企业是最初的源头,显然,它一定是作为树根的,独家商是紧连生产企业的第二道程序,因此独家是主杆,而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是分销商与用户之间的活动,那么树枝和树梢是分销商,那么最后,树上的红花绿叶则是最终用户。那么在树根与树干,树干与树枝,树枝与绿叶之间都是一个个连接点,而且是必不可缺的连接点,因为一旦这其中有某个环节断了,那么在这环节之后的部分也将无所依存。
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管理,以往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条件,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步取代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协调性的渠道就是注重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及时采纳并修正自身的企业管理。
所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设备资源、技术等的信息平台。我国现阶段物流信息化的重点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更遑论建设完善了。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型企业中有24%拥有了GPS技术和GIS技术,而在这些大企业中仅有12.5%为大型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数量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实施仍然是有待提高,正因如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政策,这是国家的重视,终将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造就出一个个可靠的机遇。然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绝对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基本条件。
基于上述一系列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商业界或者说是物流企业对信息化还并没有一个应有的重视,对企业的信息化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计算机从前仅仅停留在居家生活中或者说是简单办公中,并没有系统的理念引导人们走出传统的框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恰当地给了我们这个提示,让我们无意识地把计算机悄悄地应用到了实际物流企业中,当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它
7 结束语
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其是否与时俱进,落后传统一定终将被社会淘汰。计算机将成为每项工作的必需品,这是大势所趋,只是现在每个企业都还未切实做到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物流信息化,构建物流信息化平台,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项有见.冲出数字化:联网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
[2] 王凌风.发展中国物流信息化“正当时”[J].信息化建设,2012,05.
[3] 王晓东.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5(02).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探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不断,我们要做好面对突如其来灾害的准备,做好灾后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工作,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可怕后果。其中,电力行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所承受的损失和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而且其受到影响后对社会造成损失更加难以估计。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安定,都会受到电力行业的影响。这种突发事件,突出了电力行业要做到稳定供电的必要性。以上都表明,关于新建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出具体论述。
一、应急物流内涵以及特点
1 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对人员、资金、物资需要做好紧急保障的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出现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在突况的应急需求下逐渐形成。由于应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应急物流和普通的盈利物流之间存在差异。应急物流主要作用于处理应急管理中的物资保障,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且尽力挽回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它本质是现代化物流的产物,具有区别于其他物流的自身独特性。
2 应急物流的特点
2.1 应急物流针对需求,分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因为突发状况的发生地点、事件、持续长短、影响范围以及强度大小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应急物流在配送的时候也难以实现确认。
2.2 时间的紧迫性
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紧迫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应急物流发挥其应急特性,在规定的时效内,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保证应急物流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达。
2.3 不均衡性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质,这点决定了应急物流流向、流量的显著变化将跟随突发事件的实际发展而变化,应急物流需要做出迅速调整,保证流量、流向的稳定性,以避免空间和时间上产生库存积压或者供给断档。
2.4 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隶属社会服务的范围内,大多受公共财产支持。所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效益,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行动,将应急物资快速送达。而普通的物流,则将重点放在经济收益上。
二、根据电力企业现有特点,建设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货物商品从供应地发往接收地的运送过程被称为物流。物流的整体流程包括:运输、装卸、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物流从经济学上讲,它属于生产范围内,是企业创造的第三利润资源。所以,虽然电力没有实体,却与普通物流一样存在着从电力发、配、输、售的全部过程,同时也符合低成本、高效率运营的物流准则。配送是指以送货的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根据用户的订货需求,在物流节点或者是其他配送中心进行货物配备,以最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式送达。而应急配送,意思就是要保证在短时间内获取效益,确保时间最大化以及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而进行的特殊物流活动。电力企业体系的特点,要求电力行业物流配送活动,要以零配件和原材料等物资的管理、配送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为基础。所以,要加大电力企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就要将物流配送作为着手点,完善电力系统的应急配送措施。
三、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的特征和难点
电力系统是发电、变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各环节连成统一体的电能使用和生产的系统,它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特征如下:
1 各环节协调应急需求
电力系统是多环节共同运作的统一体,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进入瘫痪状态。因为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除了可能受电力系统内部违规操作事件之外,还可能是受自然灾害破坏或者人为破坏的影响。所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电力应急物流调查的时候,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综合考量,剖析需求点,调度和维护应急物资。
2 电力应急物资具有需求量大和种类多的特点
电力系统中,与各环节运作相关电力物资具有种类多的特点,范围包括从最开始的发电环节一直到最后的用电环节,其中包含的大多是设备和零部件,是不能被替换的。此外,严重的电力突发事件会加大电力故障的影响面积和受灾范围,同时加大对电力应急物资的需求。因此,电力应急物资具有需求量大的特点。
3 电力行业应具有很强的时间约束性
与一般的应急不同,电力的突发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一旦发生大面积的电力故障,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在进行物流配送的时候,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并且在时间内完成,如果超出时间范围,就会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比如说救援物资在进行输送的途中受到阻碍、重要工程不能施工等。
四、强化电力应急物流配送的措施
应急配送作为新事物正在逐渐融入当今社会,但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应急配送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电力行业联合相关供应商或者关联企业做好切实防护,建设常用联系通道或者应急保护系统,以及层级化、多元化、立体化的配送运输保障方案。可以说,普通物流体系和应急物流体系在总体规划和结构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只不过比普通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容易发突发状况,所以,在建设电力企业和多部门间的应急配送关联机制极为重要。而要建立电力企业的应急机制,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
电力行业中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实行储存、配送、分拣一体化,将物联网高科技作为提高配送智能化的高效手段,结合物资需求进行物资配送,将网络物资仓储归口、需求归口、配送归口、信息归口等信息整合一体化,实现日常调度、资源整合、分析决策、实时监控等功能,并将WMS和应急系统的无缝衔接,把兄弟单位的供货商信息、物资信息、合作部门信息等全部整合到系统平台中。用来加强信息共享的特性,实现物资配送最优化,使调配更加井然有序,提高应急效率,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资管理的“实时化”、“无人化”和“智慧化”。以此来做到物资配送的统一性以及信息流、物资流、价值流的集约化管理,确保企业电力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1.1 应急物流中指挥为中心、预案为主线。物流系统要完善对物流预案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以“备、防、治、应”等作为行动指南和基础信息,运用知识结构做出参考案例。
1.2 应急物理的具体功能包括:应物物资的征用、采集、仓储、包装、加工、分装、装卸、搬运、配送、分拨、回收、预报警报、应急反应、信息、联动指挥、动态监测、事件统计、空间信息以及决策管理等。
1.3 应急物流的信息资源包括:指挥中心、通讯设施、集成视频、呼叫中心、视频会议等接口。对信息资源进行行之有效的统一调配,保证原有的信息和资源合并到应急系统中,设立信息平台,将各部门的应急资源统一整合,实现上文所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
1.4 应急物流的信息技术包括:开发互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事业发展,完善物流配送的安全、节能、高校一体化。
2 提高对供应商的管理措施
供应商是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要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管理体系的联系,来达到物料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供应商根据系统提示做到按时送货,应用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和按时供应的方法,使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行采购的一方,可以把供应商物流包含的运输和库存管理等这些问题交给供应商去做,从而减少双方在进行交易运营时期的风险,同时节约双方的生产经营成本。
3 规范应急转化机制
应急物流大量信息和工作都在紧急状况进行状态转换结合,这是确保信息有效传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应急任务的不同,需要的信息内容将会有所差别,好在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展开的模式是类似的。所以我们要完善信息转换机制,确保信息提取的秩序。
4 决策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物流信息的提供仅仅是信息保障的一种功能,信息系统必须要更多的参与到信息的决策工作中去,在切实了解和分析物流运作的数据和信息之后,构建优化模块,对运输过程进行正确的调度。
5 辅助决策功能
应急物流要建立各种不同模型,已备发生突发事件时候择优选择和决策。应急物流模型是由灾情监察的预报、信息采集和分析、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构成的综合数据库。
结语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能够为突发事件提供有力而强大的物资支持,电力物流的配送要求电力行业完善现有的物流配送机制,提高面临突发事件的解决效率,以此来尽最大程度挽回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汤世强,吕运福.我国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02).
[2]蒋昊,李亚,邱新力.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运作[J].物流科技,2003,31(06).
篇4
煤矿事故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准确的送达救援地点,这是煤炭应急物流应解决的问题。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因此对于它的含义,也要从应急物流的含义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界定。欧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此概念从目标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界定,不够完整。徐东等则直接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6]。此定义不仅给出了目标,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对象及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和完整。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含义,本人参照以上定义,给予如下定义:煤炭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煤炭行业的突发性事故灾害(如瓦斯灾害、水灾、火灾、煤尘灾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灾害)、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而对所需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对应急物流的一般含义,笔者突出了应对煤矿行业事故灾害的应急物流运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2煤炭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它既有应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业的一些独有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也应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等特点。其中突发性是煤炭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显特征,因为煤矿突发事件如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为应对煤矿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就有了突发性的特点。煤矿应急物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煤矿突发事件的多样性,煤矿的突发事件既有水灾、火灾、瓦斯灾害、冲击地压、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突发事故,也会存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突发事件对物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煤炭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煤炭应急物流是为煤矿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务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是由于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太注重物流运作的成本等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其要实现时间最短。煤炭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是指煤炭应急物流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许多物流的中间环节,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紧凑,物流管理的机构也非常精简,有极大的非常规色彩。煤炭应急物流的多主体性主要在于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物流企业、当地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3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分析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关要素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应该是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下级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业组织、煤炭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物资筹措、物资储备、运输调度、装卸搬运、物资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进行说明。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理论技术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7]。这7个构件也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更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体系,从要素的角度也应包含这七大要素,如图1所示。煤炭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煤炭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煤炭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煤炭应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指挥决策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煤炭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煤炭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铁路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煤炭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煤炭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等,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应急物流预案、各种标准、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制约煤炭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煤炭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等,它是推动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煤炭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结构、布局、存在状态、生产能力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
4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及运作流程分析
4.1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
由于煤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时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这些后果,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应包含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等部分。
4.1.1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负责煤炭应急物流的平时和救援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在平时及事故发生时的正常运转。
4.1.2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是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是煤炭应急物流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煤炭应急物流机构通过该网络平台与煤炭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系统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主要业务、运输能力、库房容量等。
4.1.3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救援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及配送送达等工作。简单阐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资的筹措。救援物资的筹措是煤炭应急救援行动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资的筹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储备;强制征用;突击生产;组织捐赠;争取援助;紧急采购等。②煤炭救援物资储备。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家和企业一般会储备定量的特定物资作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抢险用器材、设备和材料,用来阻止灾害的蔓延,救援受灾人员和抢救机械设备等财产,从而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③煤矿救援物资的运输调度。救援物资调度问题是煤炭应急物流中主要的决策问题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矿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尽快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特定数量与种类的救援物资从仓库或中转站运送到指定的灾害或事件发生地的问题。救援物资调度的目标就是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时供应,进而为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④煤炭救援物资的配送。救援物资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以及救援物资送达作业。
4.2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所体现的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流程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煤炭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各项分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参照我国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当事故救援命令下达后,煤炭应急物流指挥部门立即搜集整理有关信息,根据救援指挥领导机构对突发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救援物资需求做初步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品种、数量等;根据煤炭企业集团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运输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拟制可行、科学的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方案,并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对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运作执行部门则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炭应急物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对整个煤炭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善后处理。调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资,梳理总结煤炭应急物流经验教训,向上级上报有关情况等。
5小结
篇5
1应急物流的定义及类型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或非正常性、需求的随机性、需求的事后选择性、物资流量的不平衡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社会公益性等特点。
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含险情)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前者如台风、海啸、地震、洪水等,后者如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矿难、火灾等;疫情应急物流可分为人群疫情和动物疫情,前者如SARS、流行脑炎、急性甲型肝炎、霍乱等,后者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
2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模型探讨
应急物流的特点要求制定一个合理可扩展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急物流是一个不同功能物流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联动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实现。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应急物流系统主要应该包括:
2.1基于Internet的WEB软件系统建立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此平台可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同时,对外准确、及时、完备地政府公告和应急法规,灾害、气象、交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及应急物资的价格和需求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使公众得到最新、最快、最可靠的应急物流信息。公共信息平台既可作为政府向公众信息的场所,也可作为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信息网络中心是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重中之重。它主要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灾前、灾中、灾后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以及应急物流中心信息的工作等。
2.2公共部门内部基于Intranet的物流软件系统
该软件可以是基于C/S结构也可以是基于B/S结构的。这部分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将是为公共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并能简化操作流程。包括的模块有物资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筹备管理、运输管理等。
2.3物流的物理实现部分
包括具体物资的仓储、配送、运输等一系列的物流过程。以GIS、GPS、通信技术、WEB技术集成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是现代物流物理管理部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2.4完善的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的实施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速快捷,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各级政府应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协调和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存和运输,以实现对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
3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模块探讨
按照应急物流流程划分,系统共分为以下模块(见图1):
3.1保障子系统
保障子系统包括预警反应、协调机制、反馈系统模块。
(1)预警机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敏感因素设定临界指标,以建立信息系统灵敏的预警反映能力,有效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反应效率。
(2)由于应急物流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通过沟通或法律和行政干预的手段共同协作和信息共享的环境,在最短时间实现各界各单位机构的责权分配及合作。
(3)信息化的反馈系统可以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下,迅速高效反馈应急措施效果,反映物流系统薄弱环节,从而为及时改正错误、改进流程、提高效率提供支持。
3.2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以信息网络平台所收集的信息为基础,应用模型或其他方法和手段(如数据库技术、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等)实现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用模型(如线性规划、决策树、不确定性分析、专家评估、打分对比)评估方案和选优以及方案部署等功能模块。
3.3物资筹措与储备系统
应急物资重在解决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抢险、救援和安置工作,以妥善解决和应对灾后早期阶段的民生问题。常用应急物资有救生类(如:冲锋舟、救生船、救生艇、救生衣、救生仪器、破拆工具、起重设备等);医疗类(医疗器械、药品);生活类(食品、饮用水、衣服、棉被、帐篷及活动板房建材等);
在储备环节上,突发事件相对频繁的地域可设储备机构对应急物资平时储备进行管理工作。对物资的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和控制库存中的库存ABC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借助实时计算机仓储管理软件(WMS)实施提高预测准确度、减少周转时间、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对于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临时筹备的物资可跳过储备环节直接进行运输,但要做好相关的信息统计工作。
3.4配送子系统
应急物流配送子系统主要作业有:向决策系统提供配送物资的信息;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出配送指示、结算指示及发货通知;应急物资调度。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必须调用应急物资进行救援,但救援物资是有限的,为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救援物资的调度,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货物需求量、发送量、交发货时间、车辆容量限制、行驶里程限制、时间限制等)下,达到一定的目标(如路程最短、费用最少、使用车辆数量尽量少等),对应急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5运输管理子系统
运输管理子系统是为提高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采取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有:第一,使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优化运输模式组合,如空运、陆运或水运等。第二,路径优化。应急物资通常包含多个供应点和需求点,且物资的运输相较于企业物流更重视时间效率,在运输通道方面,特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往往造成正常交通的阻断或延迟,应用完整的GIS物流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结合具体环境,做好运输与配送网络的设计和安排,力求总体最优化。第三,车队管理。实现基于信息化的车队管理、运输计划、调度与跟踪、与运输商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集成)等。第四,物资追踪。TMS还可结合GPS技术实现在途物资的追踪,并在必要时调整运输模式。
4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
4.1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与平台的建设
应建立基于Internet技术的物流信息网络。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综合信息网、运输信息网、仓储信息网等;推进信息标准化建设,统一物资代码、规范文件传输格式;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将各参与方的相关信息详细收录,并且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和实时更新;应急物流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
4.2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结合Web与数据库,应用条码、射频、GIS、GPS信息技术;在子系统模块中应用EDI系统、EFT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信息化系统技术,实现应急物流高效运作。
4.3使用的数学模型
在配送中心选址、物资车辆调度、路径优化等问题上,要用到大量数学模型,如蚁群算法、TS算法、免疫算法、启发式算法等,采用人机交互模式,使用计算机及电子化手段进行数字化、模型化科学决策。
4.4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国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强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发展学历教育,物流学科和课程有统一的标准,加强师资和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规范推进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借鉴或引进国外成熟的物流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组织在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职培训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和净化物流人才培训市场,提高培训质量。
篇6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运作流程
1. 应急物流产生的原因及涵义
中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暴雪、洪涝等气候灾害发生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破坏性之强都令中国损失惨重,政府为保证灾区食物与水源供给、稳定民众情绪、减轻灾后疫病等,需要及时送达所需物资并保持信息通畅。然而现实情况中,物资运送不及时、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等问题却时有发生,因此“应急物流”应运而生。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却灾害频发两者相悖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设计出应急物流体系的最优运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2. 应急物资的分类及特点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研究应急物流运作管理的最关键因素,不同的应急物资适用于不同的灾情,所以应明确一般情况下救灾工作需要的通用物资和特殊灾情下需要的专用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每次应急救灾都需要,属于通用物资;而发生疫情后需要专门的疫苗、药品以及洪灾后需要的救生艇、救生衣等则属于专用物资。
应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的特点。首先,应急物资是在灾情等特殊情况下启用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其次,应急物资其价值在于能在黄金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一旦超过时限便会失去其应急的意义,难以发挥其效用和价值。最后,应急物资的调度与使用发生在灾情之后,根据灾情性质、破坏度和波及范围选择物资类别与数量,同时由于灾后灾区信息及道路的不通畅,应急物资的运送会遇上瓶颈。
3. 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急物流作业流程不合理。仓储环节中,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但中国仅在中东部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难以对西部重大灾害实施快速响应。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储备应急物资,储备量不足,品种单一,物资堆放杂乱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运输与配送环节中,车辆运输调度和配送路径不符合快速、安全和经济的原则。
其次,应急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灾害发生后原有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扯皮,通常需要成立临时应急部门进行指挥协调工作。
第三,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正规的物流信息共享与平台,灾后应急物资的采购和车辆调配无法最优化;通信平台不完善,导致灾区和外界联系中断,难以进行有效救援。
除此之外,应急物流体系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应急物流和全民参与的理念不普及等问题。
4. 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与运作流程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政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与指挥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同时调动民众积极性,共同作为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设计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流程。
4.1 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可从应急物资的采买、政府机构分工、信息平台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全民参与的理念等方面进行保障。
4.1.1 应急物资的储备、采购、运输与配送
应急物资大量储备有利于在灾害发生后节约救助时间,减少采购与运输量,减缓交通压力,降低临时大批量采购等的相关成本。应急物资的储备应关注存储仓库或物流中心的合理选址、内部布局规划、数量与面积以及物资的种类、储备量、合理维护等,若储备量过大则会造成积压和管理不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应急物资的采购量大,对时间要求较高,因此应在最短时间内联系国内大型知名商品供应商,保证货源供给和物资质量,如有必要也可进行海外市场采购。在运输与配送环节上,节约成本并非主要考虑因素,减少运送时间才是关键。必要情况下应开辟绿色通道,简化通行手续,实行与军事物资同等待遇的优先运送。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性状选择最合适运送方式,尽量直达或联运。
4.1.2 机构分工明确,积极筹集与调拨救灾款项
应建立中央至地方自上而下的应急物流机构,分工明确,在灾后救助时能有效地协调应急物流工作,合理采购与调配应急物资,既要避免机构职能重叠,也要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要储备一定的资金作为赈灾款项,并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与个人捐款积极性,动员全员参与筹集救灾款项;随后将款项合理分配调拨到各项应急物流工作中,最大限度利用每一笔救灾款项;同时成立监督委员会,督查救灾款的使用情况,恢复民众信心。
4.1.3 重视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构建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可供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寻求合作资源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灾害发生时及发生后能保证畅通联系的交通和通信平台、令应急物资合理快速运输的GPS全球定位系统、ITS智能化运输系统、物资存储养护技术平台等。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应急物资运输及救援队伍抵达畅通;健全应急物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赋予应急物流车辆先行等优先权。
4.1.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全民参与理念。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法律法规与赈灾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必要时可强制全员参与救助、强制征用公用设施、确保物资快速畅通到达救援地等,但事后需进行合理补偿。动员全民抗灾,普及应急物流与全民参与理念,对相关抗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4.2 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上设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作为总指挥部门,下设采购、运输保障和物流中心管理等部门,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协调指挥。指挥中心向各部门发送指令信息,同时各部门实时回馈信息,各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邱祝强. 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 物流技术, 2005(10): 78-80
篇7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应急物流的定义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应急物流面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使得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营利性组织物流。应急物流的作用主要是为应急管理过程提供支撑和物资保障,减轻、减少各种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挽救更多人民的生命,其本质是一种现代物流活动,是一般物流活动的特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急物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源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持续长短、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因素的不确定,造成了应急物流需求也很难事先确定。(2)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应急特性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特殊要求,应急物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捷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保障应急物流的科学、有效实施。(3)不均衡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流量、流向的剧烈变动,随着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应急物资的流量和流向也必须快速调整,以防止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供给断档或库存积压。(4)弱经济性。应急物流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通常由公共财政支撑。关注的是社会效益,强调的是全力以赴地快速动员、快速送达应急物资;而普通物流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不仅强调物流的时间效率,更追求物流的经济收益。
二、应急物流的发展综述
应急物流是应急系统的物质支撑体系,应急物流的快速运转对灾害救援、事故处理、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以先进的军事物流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完善的军民一体化物流保障体系,为其应急物流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日本政府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相应的,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对救灾物资也是实行分阶段管理。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另外,德国的社会救援力量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代应急物流研究始于应急管理提出之后。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现代对应急物流研究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概念体系、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应急物资的调配模式的研究上,在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和运行的研究上,很多学者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不同的应急物流体系。王旭坪等认为应急物流系统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和环境层4个层次。余朵苟等结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指挥决策、运作框架、保障机制等3个层面构建了应急物流系统。孟参等对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的研究;李睿等人研究了枢纽城市紧急事态下的物流需求特征,设计了由组织指挥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交通保障系统、信息共享系统构成的枢纽城市应急物流系统实验方案图。对我国应急物流上存在的问题,程琦等对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亟须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的探讨。王文亮认为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还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因此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重点所在。邓伟等认为高效的信息系统能够把应急物流组织指挥的各项决策迅速传达到各个执行机构,使应急物流的时效大大提高。因此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在应急物流业具体的建设上,随着我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应急物流业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2006年年底,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2007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立2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由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全面发展应急物流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从以上分析看出,总体来说我过应急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应急物流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题的设想已经确定,但在构建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明确应急物流基本内涵和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模式和支撑系统深入研究是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下一步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概念视图
应急物流是应急系统的物质支撑体系的一部分,是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健全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对应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国家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突发事件的应急特性,要求应急物流管理必须强调时间要素、必须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相结合。应急物资的及时有效提供,要求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和整个应急管理过程有机协调,应急物资动员必须和应急体制一 致,应急物流过程必须科学合理组织,应急物流管理系统运作必须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明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
应急物流管理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或征用、仓储、加工、包装或分装、装卸、集结、搬运、分拨、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及其物流过程实施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物流管理既包括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支撑整个应急物流运作的人与组织、应急物资又包括了反映各元素在各物流环节状态和关系的应急信息及应急信息系统等和与应急物流机制、应急物流法律保障机制、应急预案、相关行业提供的应急物流支撑平台。应急物流需要将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适当的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刻运到适当的地点,需要应急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密切结合、有机统一。因此,本文将针对突发事件的分级救灾特点,结合应急物流管理的内容和运作要求来构建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总体概念视图。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概念模型具体从应急物流的人员与组织、应急物流物资、应急物流信息、应急物流环节四个维度来进行,考虑到我国分级救灾的应急模式,本文还将分析应急物资资源动员体系。
1.应急物资视图。应急物流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围绕应急物资的运转进行的,应急物资的有效保障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客体承载。应急物资对于应急响应有效的特殊地位要求应急物资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当前,我国关于应急物资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分类,应急物资的储存数量、规模等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本文则按照应急物资的静态属性将应急物资分为应急物流场地与设施,应急设备、工具和应急物资两大类,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应急物资的分类,应急物资的动态运作将围绕物资的生产、存储、调用活动在需求者、中转站、供应者之间进行需求、调配、提供、回收等。鉴于政府出资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经济性,应急物资具体的储备方式可以采用实物储备和企业生产能力储备方式结合,需要企业储备的,政府给予参与企业和组织一定的补贴或优惠,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达到应急物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由于突发事件应急的特殊性,对于应急物资的发展可以采用“平战结合”方式,达到物资战时应急,平时用于生产生活的目的。具体到我国应急物资体系的建设,可以按照应急物资特性(如,食品类的储存周期问题)和所需时间、数量,由政府分优先级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组织优势,整合行业和社会的应急资源。对于应急专用的物流设施,由于其特殊重要性,政府要重点建造、由专门的政府应急机构进行管理维护,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使用,同时,在专用应急物流设施能力不够时,政府可也以按照应急需要临时征用物流设施来满足应急物流所需。对于应急设备、工具与应急物资类,可以根据专用性强弱、使用频率和生产周期长短,选择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比例。许多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卫生物资由于需求量大,适宜进行大规模储备,而一些专用物资则需求相对较少。
2.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视图。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是应急物流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执行者,是整个应急物流活动的管理者,关乎整个应急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应急物流活动涉及各级政府(民政、卫生、公安(消防)、交通管理),军队、武警和专业救援队伍,各类应急物流企业、加盟物流中心等。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决定应急物流组织体系的构成,实现应急物流系统实体要素与功能要素的调整。
针对我国目前应急救援中物流参加主体众多,管理困难等问题,我国应急物流人员与组织建设要建立合理的责权结构,规范参加者的行为。具体设定要本着职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按照突发事件级别和规模分层级划分责任系统。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应急物流活动中的权责问题,注重物流参与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建设提高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的能力。
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应急物流人员与组织的权责属性主要可分为行政责任组织和社会责任组织两部分。行政责任组织部分是应急物流管理的强相关主体,是应急物流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物流活动负有主要的责任与义务。各级政府应急办一般都设有专管应急物流的组织行政责任机构,来直接领导应急活动过程中物流的及时供应。社会责任组织部分则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参与者,受行政组织责任系统领导,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物流参与企业等,在应急物流活动中主要辅助直接领导单位完成物流活动。应急物流活动过程中,各种类型组织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行政责任组织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3.应急物流信息视图。信息是应急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信息活动贯穿应急物流活动的始终。应急物流信息的管理,涉及到物流活动从资金筹集采购、征用、仓储、加工、包装、装卸、集结、运输、分拨、配送、回收、结算、补偿等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传输及回馈。
应急物流信息建设是物流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畅通的信息视图,将可以为应急物流的实时流转提供应急资源的数量、属性、位置信息,并能够根据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变化提供随时间发生的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的实时信息,以供应急物流的调度指挥使用。
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我国应大力推进先进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于发展,利用物联网、无线射频等技术,建立集合信息采集、预报预警、响应指挥、信息、动态监测、事件统计分析、决策管理及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为应急救援的成功、高效实施服务。
4.应急物流各环节。应急物流环节是从具体的应急物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回收等应急物流活动环节来分析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人员与组织、物资、信息的协调运作方式,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具体体现。应急物流体系的组织最终都将落在应急物流各环节的活动上,都是围绕应急物流各环节的合理有效组织进行的。
关于我国应急物流各环节的建设,一定要立足我国应急物流的实际。在应急物流采购仓储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国家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制度,根据法律法 规征用、购买物资来保障突发事件有效应对。同时,要建设一流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采用科学的储备策略,提高仓库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在应急物流运输环节,要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应组织建立立体化的陆、海、空应急物流运输体系,充分考虑利用GIS技术、GPS技术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应急物流配送和发放、回收,要充分考虑应急配送中心的建设,要在灾区周边交通运输便利的地点建设应急配送中心,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应急物资分发没有充分考虑物资的回收和重复利用问题,配送中心的建设要负责可重复利用的应急物资的回收及清理工作,将帐篷等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应急物资进行清洁、维修、回收,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5.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是指按照应急物资动员规模动员适当的组织人员、物资来参与应急物流各环节的活动,是和整个应急管理过程紧密衔接的体系。针对当前我国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实践中政府物资储备不足,且应急物流的动员缺乏合理规划,应急预案与应急物流系统缺少配称问题。我国应急物流动员体系的完善需要按照分级原则、分类原则、周期原则,建立指挥协调、分级响应的应急物流动员体系,具体在动员活动中,根据应急预案的等级和突发事件的规模,合理组织物资、人员,做到应急物流资源动员体系和应急预案的响应分级协调机制、有机配称,使得应急物资动员、应急物流运作都能和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建立结构合理、流转顺畅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四、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应急物流既是一种物流配送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融合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应急物流的运作过程中,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是应急物流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救灾的重要手段。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就好像应急物流系统的大脑一样支撑着应急物流的指挥组织,所以要实现应急物流的实时控制、应急物资的准确投递、不同物流主体间的完美配合,就必须全面提高应急物流的信息水平。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落脚到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上。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应急物流救援制度,它们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有效流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针对应急物流建立的管理系统不够全面、完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各个单位、领域的信息零散、不统一,也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因此,在现阶段,针对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问题,我国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充分重视物流信息的感知、传输、调度、控制、分析问题,将应急物流资源信息和应急活动功能有效集成,实现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能力“防、备、应、治”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具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应急物流指挥为中心、应急物流预案为辅线”:系统应实现完善的数字化应急物流预案管理,提供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能力“防、备、应、治”等基础信息和行动指南,利用知识管理提供参考案例。(2)应急物流功能集成:将应急物资的采购及征用、仓储、加工、包装或分装、装卸、集结、搬运、分拨、配送、回收的信息采集、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指挥、信息、动态监测、事件统计分析、决策管理及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3)应急物流信息资源集成:集成视频、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各种通讯设施、视频会议等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保障原有信息系统集成及资源整合进入应急系统,统一信息交换平台,使不同部门有效应急资源信息整合,实现异构系统数据互联与共享。(4)应急物流信息技术集成: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应急物流“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实现对应急物资资源预测与规划、应急物资采购或征用、应急物资调度、应急物流能力预测与规划、应急物流能力采购或征用、应急物流能力调度等功能,应该涵盖应急物流的采购、储备、运输、装配等各活动环节,同时还要能为应急物流的事前准备、事中决策、事后评估等服务。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应急物流;特点;难点
2008年春节前后的一场特大雪灾,让我国许多地方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抢险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工作中,许多人开始了解和熟悉“应急物流系统”这个词。的确,在近年来的“非典”、“雪灾”等事件中,各地的应急物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就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促进我国各地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管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事件,还是2005年的禽流感,这样的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是卫生事件,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单靠市场经济机制的自我调节,很显然不可能解决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的运送问题。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样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的功能会减弱,甚至完全不起作用。比如非典时期,在深圳特区就有一瓶白醋卖出一百元天价的事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社会的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经济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更强调物流效率,但是没有物流的经济效益产出,或者在很多情况下,应急物流是强调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成为了应急物流的提供者。应急物流系统往往弱化了经济效益,而强调社会效益与物流效率,在这样的条件下,单靠追求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是无法提供的。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
(一)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政府主导性
应急物流的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应急物流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不可能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提供,所以这个协调机构就只能是由各地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
(二)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全民参与性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这并不意味国家的其他公民、普通的企业就可以袖手旁观。历史经验表明,应急物流是整个社会功能的体现,往往需要整个社会的全民参与。比如非典时期和雪灾时期的相互救助,都需要依靠全民参与才能取得应急条件下的最后胜利。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效率性强于效益性
应急物流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系统,应急物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外,还具有特有的要素“时间”。所以,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在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往往更强调应急物流需求的效率性,也就是强调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将一些紧急物资运输到目的地,而不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般物流系统建设所考虑的投入产出对比下的效益性。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一)成立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在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产生了应急物流需求,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措施或指示;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应急物流需要,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应急物流的建设进行全面指挥。
(二)建立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系统,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
在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中,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系统非常重要。以2008年受雪灾影响的广州火车站为例,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畅,没有及时、准确地运输信息。火车受阻,在旅客滞留的最初两天,广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大型电子公告牌上没有任何消息,后来车站开通了广播喇叭,进行语音播报。但是可以想象,十多万人聚集的广场上人声嘈杂,稍微离得远一点,人们就什么也听不到。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志愿者也无法为旅客提供实质性信息,甚至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几天无法开车,铁道部却还在卖票。广州市地方政府呼吁农民工在当地过年,铁道部却说只要几天就能处理完滞留旅客,致使几十万旅客滞留广州站。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中心能否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在于该系统的准确与可靠性。因此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指软、硬件或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通过信息对业务的调控能力等。同时加强公共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畅通需要规划并建立一个联合信息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配置信息官员,同时向媒体持续的信息,使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政府信息,避免接受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树立政府的形象。搞好通讯系统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更新工作,促进机构间的协作和信息沟通。
(三)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减灾装备和储备物资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应强调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大力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对于突发性的重大险情,加大技术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储备,提高重大风险的应变能力,如避难指挥系统。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应急信息系统、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水平。
(四)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参与的氛围,同时加强与促进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应当制定与志愿者、社区相衔接的统一管理救援物资和捐款措施,并指定一个专门机构,加强救济资金的统一管理。
(五)建立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应该明确一点,应急物流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灾害事件相关的。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特别关注。所以,应急物流系统中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公众信心的目的。同时开展灾情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开展社会公众灾害应对教育和演练。另一方面,公众如果了解了各种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灾害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于预防灾害的心理、行动和物质方面的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只有在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下,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功能齐备的应急物流系统,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2、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3、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王会云,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9).
篇9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s connotation, feature and emergency’s propert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 which the APF handles the emergency. The author also problematically raises several recommendable measures to direct a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PF.
[Key words] emergency;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当今世界,许多局部的、区域性,甚至是国家或全球范围时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并对人员生命构成威胁、财产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帮助政府开展伤员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秩序等工作。在我国,部分区域和边疆地区也时常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必须达到的要求,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职能作用,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以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探讨应急物流在武警部队发展中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能及时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必需的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达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由于应急物流的时间紧迫和突发性强,所以要比普通物流更难实现它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二)应急物流的特点
1.具有突发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性的事件引起的。例如地震,是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具有突发性。突发性是应急物流与一般物流相差别最明显的特征。为此在设计应急物流系统时就必须有别于一般的物流系统。2.具有不确定性。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是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比如地震损失数字估计出现较大偏差,或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灾害加剧从而导致应急物资需求量的不确定性。灾害随着救灾工作的不断深入以至评估不断变化,从而救灾帐篷、食品、药品需要量、运输量等就有不确定性。3.具有强时间性。及时提供物资、装备器材和人员是应急物流的主要目的,以弥补人员、装备器材等的严重不足而进行的,需要在第一时间提供所需的物资器材。
二、突发事件的特性
突发事件根据发生的规模、地点、危害性质以及事前准备的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如果应对处理不当可能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事故,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
(一)突发性
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突发事件一般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的,此类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人们总是难以预测或左右它的发生。
(二)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是发生状态不确定。突发事件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发生时间、地点、以何种形式和规模爆发通常是无法提前预知。二是产生结果和影响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影响事先是无法准确估计的,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事态的发展,就有可能使得突发事件成为大规模事件,影响和危害的程度就会加大。
(三)破坏性
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包含对社会秩序造成紊乱、对公众生命构成威胁、对公众财产造成损失、对公众心理造成障碍、对各种环境产生破坏等五个方面。其所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形也有无形。
(四)衍生扩散性
突发事件的衍生扩散性是指其发生导致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该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在扩大。从而使得问题的主要矛盾比原生突发事件更为尖锐或已经发生了转移,应急活动的主要对象也为此发生变化。如汶川发生地震后形成高水位的堰塞湖,下游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再次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震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这一威胁,救援部队必须集中力量对湖区进行开渠疏导同时对下游民众进行必要的疏散。
(五)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影响,其影响涉及的主体不是社会个体,而是公众。同时,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成为社会乃至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及媒体炒作的对象。这会对政府处理带来困难,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恰当也会对政府带来形象危机。
三、应急物流在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应急物流能为武警部队应急管理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应急管理理论认为,突发事件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和痊愈期。应急物流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做好各种准备,发展期启动,在爆发期和痊愈期开始真正运作,体现其功能和价值。武警部队在短时间准备情况下直赴事发地,在应急物流的强力保障下,把部队所需的救援物资及时有效地送到,就能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事发地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篇10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which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produces, introduced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 concept and the connotation, elaborated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 characteristic,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have listed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 support subsystem, finally has made the summary analysis to the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truction's difficult question.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系统 系统特性 设计原则 难点问题
Key words: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emergenc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system performance principle of design difficulty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85-02
一、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1923年日本关东山大地震、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南方雪灾、512汶川特大地震等。
(二) 领导者的决策失误。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决策者一旦决策错误,就会造成物资上的损失,这些损失往往在物流系统中体现出来。
(三) 国际环境复杂。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从国外到中国的海上、陆上和空中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战争的威胁和干扰,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风险。
(四) 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向商家退货现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车、家电等产品如果有质量问题,厂商必须召回。一旦发生这样的召回事件,其应急物流成本一定会吞噬掉这些产品的销售利润。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厂商必须建立处理紧急退货、召回等事件的应急物流系统。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方面以外,还有来自第三方的可以导致厂商出现应急物流需求,比如因道路建设断路而绕行使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影响工期和市场销售。
二、应急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三、应急物流系统概念及特性分析
而应急物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急”字,一般是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根本目标,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同时,由于不存在订货与交货的缓冲时间,必须争分夺秒,以满足应急需求,
与普通物流系统相比,应急物流系统在系统目标、设置、设施特性以及配送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二者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四、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
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具有如下特殊的设计原则:
1. 应急物流系统的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决定了一个高效率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和应急运输工具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2. 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系统要对应急物资的采购机制、运送机制进行设计,对各种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运输路径和运送方案进行比较并给出满意方案。应急物流系统设计还应包括运用GPS、GIS等手段对运输过程进行控制调度。
3. 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法律机制并存。应急物流多是针对突发性的、灾难性的自然或社会公共危害而进行的物流活动,是整个社会公众或社会公众的一部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随着应急物流速度的加快而减弱。所以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依靠市场机制更要依靠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
五、应急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1. 社会公共应急子系统
社会公共应急机制是指为了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运转,应该建立和完善的行政制度和公共政策。它包括建立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应急物资的采购或征用机制、应急人员的组织和调度子系统。
2. 法律保障子系统
应确立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范围以及与国家突发事件预控中心的关系,以及企业和公民在突发事件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 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子系统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高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RFID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子系统。
六、应急物流系统构建中的难点问题
(一) 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处理的基础,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上请下达,形成联动。对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事件,应通过主管领导或管理部门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供预警意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但相对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来说,我国的监测预警技术还没有达到的要求,国外也很难达到这种要求。
(二)成立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应急物流的建设进行全面指挥。
(三)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减灾装备和储备物资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应强调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大力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对于突发性的重大险情,加大技术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储备,提高重大风险的应变能力,如避难指挥系统。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应急信息系统、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水平。
(四)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参与的氛围,同时加强与促进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应当制定与志愿者、社区相衔接的统一管理救援物资和捐款措施,并指定一个专门机构,加强救济资金的统一管理。
(五)建立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应该明确一点,应急物流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灾害事件相关的。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特别关注。所以,应急物流系统中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公众信心的目的。同时开展灾情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开展社会公众灾害应对教育和演练。另一方面,公众如果了解了各种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灾害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于预防灾害的心理、行动和物质方面的应对能力。
七、结论
同国外相比,我国研究应急物流的起点还是比较晚,况且对物流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那么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就更不是那透彻,我国尚处一个摸索的阶段。本文就对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作了初步探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并没有提出运行方案。但只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全民参与,科研人员更深入的研究应急物流,我相信我国肯定会构建好的应急物流系统。国家出台振兴十大产业规划,物流有幸列入其中,专门列入了应急物流的统筹建设,对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大好消息。
参考文献:
[1]黄洪涛.应急物流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3月
[2]陈斯卫.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初探[C].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08年12月
[3]周启蕾.物流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 上一篇:智慧物流的作用
- 下一篇:大学校办企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