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联工作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联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市两办《关于开展残疾人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残疾人普查工作。县委副书记袁鸿昌同志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xx县残疾人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正职,县直各单位主管副职,各乡镇党委书记、主管副职、残联理事长、统计站长,工业区、街道办事处书记、主管副职、残联理事长、统计站长等共计100余人。今天的会议共有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由县残联理事长张渭健同志宣读《xx县残疾人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第二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袁鸿昌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县残联理事长张渭健同志宣读《xx县残疾人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袁鸿昌同志讲话。

刚才,残联理事长张渭健同志宣读了《xx县残疾人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县委副书记袁鸿昌同志针对如何做好残疾人普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袁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各乡镇、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袁书记的讲话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人普查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为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是各部门与会同志回去后,立即召开部门工作人员会议,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做好残疾人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人普查实施方案。

二是要强化时间、任务观念。离普查结果上报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乡镇、各单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大家要强化时间观念和任务观念,加紧工作,争取时间,争取主动,落实到人,摸清底数,确保不错登漏登一名残疾人,并把确实有困难的残疾户分类登统;对疑似残疾人,残联要协调卫生局、医院等部门做好疑似残疾人鉴定工作;各乡镇、工业区、街道办残疾人比例不得低于乡镇总人口的7.23%,并于3月25日前将数据和表格按要求上报县残联,残疾人普查办公室要随时接收残疾人情况统计表,保证全县残疾人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篇2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紧紧依靠基层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规定,统一标准,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工作任务

全面掌握全区各年龄段残疾人基本情况,社会保障状况和服务需求情况。

三、普查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有本地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符合评残条件尚未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普查内容:残疾人个人基本情况,社会保障现状及需求,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文体、无障碍等服务需求状况。

四、组织实施

成立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各乡镇、街道抽调专人组成若干普查小组,各村(社区)成立陪调组,抽调熟悉情况的村(社区)干部担任陪调员,协助普查人员深入到所负责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对辖区内的残疾人个人情况、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进行逐一登记,填写《河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表》(见附件2),并将表中内容录入普查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

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6日至4月15日

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办公室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普查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分解落实责任,做好普查调查员、普查复核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各乡镇街道大力张贴普查公告、宣传标语,宣传普查工作。

(二)入户普查登记阶段:4月16日至5月31日

乡镇、街道普查小组到辖区内行政村(社区)入户登记,填写《河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表》,对失访残疾人单独登记造册。

在对持证残疾人普查的同时,逐户对身有残疾的非持证残疾人员进行初步登记,对未办理或未换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员由乡镇街道残联统计汇总后报区残联,并动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到区行政服务中心残联窗口办理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对新办证的人员和符合条件未办理残疾人证的人员一并列入本次普查范围。

(三)复审录入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

普查人员对普查表格进行复查、纠错。6月10日前,各乡镇街道普查小组将复查过的《河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表》及失访残疾人登记表上报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办公室。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普查小组上报表格审查合格后,于6月30日前组织专人将普查表格信息录入《河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系统》软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组织实施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认真组织实施。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一要通过区门户网、魅力、区残联网站等媒体宣传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有关要求,并公布区、乡镇街道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专线电话,为残疾人及其亲属电话咨询提供方便;二要做好村委会(社区)的宣传工作,利用电子屏幕、横幅、宣传窗、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工作,在每个行政村、社区张贴普查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格要求,确保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格要求,认真组织好入户调查和普查数据录入工作,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河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普查表》信息和普查数据录入准确无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同时,要增强时间观念,要按照统一进度和要求,环环相扣做好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按时、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篇3

一、深入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全面研学把握深刻内涵。党的十以来,就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用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党的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坚持精准施策,务实求效

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实施《市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20)。积极推动残疾人辅就业工作的开展,力争早日建立一所辅就业机构。2020年确保建成规范达标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稳步实施残疾人健康扶贫。精心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主动参与精神残疾人救治救助服务管理工作。宣传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深入开展“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积极推动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医疗康复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康复服务能力,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等签约服务,逐步形成稳定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确保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全面落实残疾人兜底保障扶贫。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实施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做好救助对象的残疾人证和残疾等级审核工作。主动对接人社部门,掌握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代缴落实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社会机构任务的早日完成。完成年度“阳光家园计划”,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扎实推进教育扶贫。抓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定期核查工作的贯彻落实。配合教育、卫生部门开展残疾考生高考便利申请,协助做好2020年残疾考生高考招录工作。继续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评工作。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认真配合扶贫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县扶贫办做好贫困县摘帽涉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核查工作,及时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未脱贫、已脱贫、新识别和返贫情况,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残联组织作用。

认真落实脱贫帮扶工作。认真做好县残联选派帮扶干部的保障工作。积极推动支部共建和在定点帮扶村开展各项扶贫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加大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宣传力度。遴选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发挥残疾人脱贫典型带动作用。联系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对脱贫典型进行宣传,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进行宣传。

篇4

6月5日省委常委会议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是首要任务,做好援企业保就业、扩投资保就业、促消费保就业、保重点群体保就业、灵活就业保就业、创新创业保就业、劳务输出保就业、招商引资保就业、政府采购保就业、强化服务保就业(以下简称“十保”)工作。6月10日市委常委会议强调,要切实按照省委要求做好“十保”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确保全市就业大局稳定。为此,市稳就业工作专班拟制定我市稳就业“十保”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相关单位按要求上报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及完成时限。具体分工如下:

一、援企业保就业。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 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卫建委、市林草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

二、扩投资保就业。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

三、促消费保就业。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

四、保重点群体保就业。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佳木斯大学、佳木斯职教集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各县(市)区。

五、灵活就业保就业。牵头部门: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各县(市)区。

六、创新创业保就业。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服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工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残联,市各县(市)区。

七、劳务输出保就业。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督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八、招商引资保就业。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

九、政府采购保就业。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十、强化服务保就业。牵头部门:市营商环境局,责任部门:市直属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

请各相关单位于6月20日前将材料报市稳就业专班办公室。

篇5

一、提高认识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各校要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控辍保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二、强化措施

(一)全面核查摸清底数

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各校要对学籍和实际在校生进行核对,建立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和籍在人不在名册。各校学生返校情况摸排请于开学后两周内书面报送区教育局教育股。

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各校要协调扶贫部门和残联部门,将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籍在人不在名册与扶贫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残疾人信息进行比对,准确标注各类名册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学生信息。

对省内其他市、县(市、区)或省外发来的控辍保学协查函,要纳入以上名册或单独建立名册。

(二)动态更新学籍信息

落实学籍管理有关要求,及时更新学生监护人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信息;中途转学的和人在籍不在的要及时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做到人籍一致;无正常原因未到学校上课超过五个工作日的应及时标记为“疑似辍学”,“疑似辍学”超过1个月(此期间劝返尚未复学)的,学籍系统自动将该生信息标注为“辍学”;学生返校复学后,须及时在学籍系统中更改学籍状态。

对就读无学籍学生要及时补录学籍,对人籍不一致的要督促家长尽快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对身份信息有误的要及时更改或通报同级公安部门。班主任每天要记录无正当原因未到校学生名单,连续五个工作日未到的,须报学校学籍管理人员更新学籍信息。

(三)统筹核查分类劝返

失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户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有学籍中途辍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学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对核实后确认学生流动到市内其他区县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核实劝返;确认学生流动到省内其他市的,市教育局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劝返;流入到省外的,由学校确认具体去向和情况,劝其返回就学,对不愿意返回就学的,市教育局汇总后去函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核查并安排就学。

(四)科学制定复学方案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劝返复学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水平和健康状况,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精准施策,制定一人一案。

辍学一年内的,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完成义务教育学习并获得完成证书,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到中职学校接受教育;辍学时间超过一年的,可短期单独辅导后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劝返复学学生,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在外务工且年满16周岁但学籍还在义务教育学校的,经实地劝导不愿返回户籍所在地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实行远程视频送教。

(五)及时开展劝返复学

开学后两天内完成对照学籍逐一核对返校工作,对未返校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确认,了解掌握原因。对无正当原因未及时返校和确认失学辍学学生要迅速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联系家长和学生,劝其到学校就读;劝返无效的,学校要向其发放劝返通知书,再次劝其及时回校就读;对拒不复学或联系不上的,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区教育行政部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同时书面报告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人员联系劝返,直至复学。

(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要根据复学学生年龄、辍学时间长短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情况,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能力。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七)重点关注特殊群体

做好残疾儿童就学工作,各校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残联及有关中小学校组成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进行评估,并建立评估档案,做到一个不漏;对送教上门的,要因人施策,原则上每周上门不少于1次,确保送教有效果。全面了解重病适龄儿童少年情况,及时安排具备复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对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能力的情况,须经区级残疾人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要充分尊重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部门的意见,履行相关手续,从严掌握。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台账,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安排专人予以帮助指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把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少年作为控辍保学重中之重,确保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八)落实教育精准资助

各校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优先予以资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儿童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控辍保学”和学籍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化走向常态化。

(二)加大督查力度

各校要把控辍保学作为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定期开展督查,对各校“控辍保学”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控辍保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篇6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目标任务。年,市里下达给我县农村危房改造的任务是1330户,要确保在年底全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要优先考虑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重点保护区域的贫困村,优先保证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安排省、市“第一书记”帮扶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线和矿山塌陷区旧村居。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改造的住房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已经纳入整村迁建计划的拟搬迁村庄,不再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2、坚持最贫困、最危险原则。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经济上最困难(五保、低保等)和居住危房两个条件。

3、坚持就房、就地、就近原则。修缮加固的在原住房基础上实施,拆除重建的可根据情况就地、就近实施重建。

4、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和省、市危房改造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规划,重点安排,贯彻原址、就地就近改造原则,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强调尊重传统习惯、使用传统工艺,突出地方特色。

6、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中央每户平均补助7500元,省里实行资金配套。

三、资金管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下同)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参考农村危房改造方式、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的困难程度,自筹资金能力,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分类补助标准。要避免平均分配资金,对修缮加固的根据实际资金需要确定补助标准,对需拆除重建、自筹资金困难的,可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要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小额贷款、农户自筹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改造资金筹集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乡镇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得占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具体包括培训、检查、鉴定、拍照、复查、新房标识牌、有关设备等费用。

四、基本要求

(一)改造方式。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农村危房改造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1、原址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原址自建为主要方式,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2、修缮加固。对房屋局部构件进行修缮或更换的方式进行改造。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联系施工队伍,确有困难的农户,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帮助联系施工队伍建设。

3、集中改造。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和压矿搬迁等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可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建设。整村改造村庄中,对改造前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且改造标准符合国家规定的,可按规定予以补助。

(二)改造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充分考虑抗震等防灾设防要求,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户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扩建。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严格控制标准,防止出现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的问题。

五、操作程序

(一)个人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户籍、五保低保等证明材料。

(二)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初定危房改造对象,并予以公示。对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省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建(修)房申请表》(附件2),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评议、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三)入户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要及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的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核结果在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县级审批。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后,进行实地复核。县危房改造督导组按照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标准,到申请户实地进行房屋鉴定核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根据住房危旧程度,核定资助方式及标准。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乡镇,并说明原因。审批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五)签订协议。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确定的危房改造户反馈到乡镇后,要组织好乡镇(甲)、村(乙)、户(丙)三方签订危房改造协议(协议书四份,三方各一份,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明确三方责任、改造后房屋结构面积、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补助资金、资金拨付方式等内容。

(六)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县下达的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七)竣工验收。房屋竣工后,由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翻建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向县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改造住房经验收合格后,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资助对象办理交接和入住手续,并在改造住房的显著位置设置“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标识。县住建、发改、财政部门对县验收报告进行复查,并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市住建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对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六、项目要求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乡镇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要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农户纸质档案内容应包括:档案表、家庭成员有关身份证件、五保(低保、残疾)等证明复印件,农户申请、危房鉴定、危房改造前中后的照片、公示、审核审批、竣工验收、协议等有关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录入情况及相关数据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县农房办要加强对已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的审核与抽验。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原则上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产权登记。完全由政府出资新建、免费提供给分散供养五保户居住的住房,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二)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积极探索抗震安全检查合格与补助资金拨付进度相挂钩的具体措施。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各乡镇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可以选用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使用的通用图,也可使用有资格的个人或单位的设计方案,还可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建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关键施工阶段,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抗震安全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现场记录。

(三)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十一月下旬检查考核。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旬报制度,于每月6日、16日、26日前将《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旬进度表》报县农房办。县发改、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各乡镇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信息等形式,及时向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七、具体实施

各乡镇要认真编制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农户自筹资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居),各乡镇于前将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解情况,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危房鉴定委员会、鉴定小组,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政策,进行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任务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各乡镇将任务落实到农户,组建机构,培训人员,落实补助资金,核定农户资金补助方式和补助数额,组织拆旧建新和修缮加固等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好中央、省、市检查验收工作准备。

九、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县发展改革、财政、民政、房产、扶贫、残联、国土资源、教育体育、交通运输、农业、卫生、审计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设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技术指导、情况调度、建房数量认定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市级投资补助;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补助,并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低保户的认定工作;扶贫办负责做好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残联负责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认定工作;房产部门负责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确权发证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明确村居责任,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篇7

1.立足县情,实施点面结合发展战略

针对安图县地广人稀的自然现状,结合南北狭长的地形特点,确立了“以点带线、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发展战略,即县域北端的明月镇、县域南端的松江镇两点,把连接两点的长白山旅游公路沿线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整体跟进的示范效应。“十一五”期间,安图县共打造了72个省、州、县示范、试点,重点推进村(镇),占村屯总数的44%。

2.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构筑富民强县经济支撑

重点抓好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是以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发展。抓住新农村建设专项、帮扶等机遇,把财政扶贫等资金优先集中投向示范村。二是以龙头带动促进产业发展。依托县内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加快中药材、牛、鹿、蜂等基地建设。三是以互利合作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创建一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推动重点推进村屯从项目到产业的跨越。四是以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个,专业农场达到26个,通过合作组织的建立使65%的村屯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承载功能

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争取国家和省涉农专项资金、本级财政重点倾斜以及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田保护、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8亿元,新建、改造乡村道路468公里,修建堤防2.8万延长米、安全饮水工程99处,改造农房5045户。

4.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力塑造农村新风貌

先后制定下发了《安图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安图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县、镇(乡)、村均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结合“星级村屯”创建活动,重点开展了以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沿线、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思三创”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努力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抓手,以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健全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提高社区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基本原则: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健全适应中医药服务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以整体推进为手段,努力建设一支掌握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坚持以降低医疗卫生费用为目标,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中医药工作实际,通过创建工作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制和机制,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到2011年底,全区建成中医药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科学的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将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领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与启动阶段(2011年1—8月)

1.成立区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名单详见附件1),并成立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充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创建活动研讨会,明确创建工作思路、研究创建工作方案。

3.制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高标准制订《区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考核标准及责任分解》(见附件2),明确职责、任务。

4.召开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动员会。

5.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网络、报刊、广电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让市民广泛知晓,积极参与。

6.完成创建活动申报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1年8月-11月)

1.2011年8月,各部门及街道(乡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考核标准》组织具体实施,分层次落实自查工作,对照自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2.2011年8月,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第一次指导性检查,反馈存在的问题。

3.2011年8月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检查结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迎接市级指导性检查。

4.2011年9月,创建领导小组进行第一次检查。

5.2011年9月底,对市级专家指导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整改措施,重点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完成全部文字及重点台帐资料的准备工作。

6.2011年10月,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第二次检查,重点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7.2011年10月—11月,完善各项工作内容,做好迎检准备。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1.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2.2011年11月,迎接市联合领导小组初步审核。

3.2011年12月,迎接省联合领导小组审核验收。

四、各部门职责分工

区委宣传部:要对创建工作给予充分的宣传和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扩大影响面,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和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确保创建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区发改局:将社区中医药服务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公共卫生建设范畴,合理规划、协调社区中医药服务事业的发展,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区财政局:建立创建活动专项资金,做好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所需资金保障工作。

区人事局: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协同卫生部门充实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队伍,促进中医药人才引进。

区民政局:将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将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指导社区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把支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考核和表彰模范街道、社区居委会的条件之一。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一步完善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区人口和计生局: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的应用,加强中医药参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残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开展中医康复服务的康复器材,做好残疾人的摸底调查,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中医药医疗和康复服务。

区卫生局: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日常监管;制订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制订完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规范;组织对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免费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订创建计划,健全中医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对照创建标准,制订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台帐资料,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考核迎检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中医药进社区工作,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重要内

容。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是适应新形势需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事工程。区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街道(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领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成立相应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创建工作要纳入全区各街道、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议事日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部署,分工负责。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区政府成立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重大工作、重要问题,保证创建质量和工作进度;联席会议建立创建办工作例会制度,由区卫生局负责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事务。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创建要求层层分解指标,健全基础资料,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制订落实区创建方案的实施细则和创建工作时间进度表。在创建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条块联动、资源整合的方针,充分挖掘工作资源,完善我区社区中医药服务整体框架。

(三)对照标准,抓好落实

各街道、乡镇、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申报标准,逐项对照检查,对已达到要求的项目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接近达标的项目,要争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达到标准要求;对尚未达标的项目,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间,制订达标办法,落实专人具体负责。

篇9

根据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寿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的通知》(寿政办秘[2020]4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征缴时间

(一)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期限为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二)新生儿实行“落地”参保政策,由新生儿监护人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个月内,凭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城投大厦)医保局窗口办理新生儿个人参保缴费手续,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二、征缴任务

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参保任务,具体征缴任务见附表。

鉴于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市级统筹尚未完成,各社区(村)村继续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新农合)分别组织征缴。

三、征缴范围

1、具有本镇户籍且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内的城乡居民;

2、非本镇户籍但长期在本镇居住,自愿参加本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

四、征缴标准

1、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280元;

2、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全额资助;

3、农村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

4、非受灾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个人缴费部分按市政府确定的标准给予定额资助,具体依据市(县)文件要求办理;

5、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扶对象、残疾人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的资助,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卫健委、县残联等职能部门继续按原渠道落实财政资助。

6、以上如有政策调整,从其规定。

五、征缴方式

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继续沿用“政府统一组织,部门联动推进,村组集中代收,乡镇汇总缴存”等模式。缴费方式包括:

(一)网上缴费。大力推行微信缴费方式,尽可能通过微信端或皖事通APP完成参保缴费。

(二)委托代收。对不具备微信缴费条件的缴费人,继续由村(居)代收单位,通过线下参保缴费渠道代收。

六、征缴步骤

1、成立组织。为进一步做好寿春镇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社区、村包点干部,镇财政所、扶贫办、民政办、乡镇卫生院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各社区、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合理按排人员,保片到人,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参保缴费工作。

2、宣传发动。各社区、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缴费,鼓励和指导参保群众尽可能通过微信端或皖事通APP完成参保缴费,争取做到“线上缴费为主、线下缴费为辅”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不留死角,应保尽保。

3、业务经办。(一)参保登记。1.原参保缴费信息维护。代收单位在上年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明细清册基础上,进行参保信息整理;2.新增人员参保登记。新增本镇户籍参保缴费人员可自由选择皖事通APP、微信端或线下(代收单位)完成参保登记;新增非本镇户籍但长期居住的参保缴费人选择线下(代收单位)完成参保登记;3.鉴于目前尚有部分特殊群体缴费标准不明确,各社区、村要“先普通后特殊、先易后难”展开征缴。(二)代收费款。对于通过线下参保缴费的,各社区、村要按照要求开据医保专用票据,标注好险种,字迹清晰易辨,并建立信息完整的缴费人台账,及时将已收费款缴存到乡镇指定归集账户,同时做好信息录入。各社区、村之间,单位内部经办人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互通有无,确保参保信息准确无误,严禁重复参保现象发生。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时限要求,增强服务意识。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各社区(村)包点点长要加强对社区(村)的指导和督查,帮助所在社区(村)开展工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各社区(村)书记、主任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亲自抓、负总责。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深入管理小区和村民组做好政策宣传,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全面完成。

(二)严肃票证使用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各社区(村)要确保票证使用安全完整,执行好票证的领取和核销制度,谁领取谁签字谁负责,票款人三线合一,收缴一本,核销一本,录入一本,收缴的保费不得挪作他用,并按规定及时上缴。

(三)强化任务进度调度,严格兑现奖惩。(1)根据县政府民生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即日起全面开展医保参保缴费工作,至12月31日止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目标任务。镇里将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适时调度。(2)严格兑现奖惩。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社区(村),镇财政将根据线下实际完成的有效参保缴费数,按3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各社区、村,按1元/人的标准给予此项工作信息录入人员进行奖励,所需费用社区(村)自行解决;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社区(村),根据任务完成差距按10元/人的标准,从社区(村)转移支付资金和镇拨付的其他工作经费中扣除并取消本年度民生工程工作评先评优的资格。对因宣传不力,导致错保漏保无法报销医药费的,由各社区(村)自行解决。

   

 

 

 

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部署和动员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23个开展两项制度衔接工作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会前,对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我县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根本目的就是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通过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新的支持,通过扶持促进其脱贫致富,以形成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新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是“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有效举措。我们各级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两项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试点工作的部署中去。

一是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深入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对新阶段扶贫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把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作为推进新阶段扶贫进口轴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其作为新阶段完善扶贫战略与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充分表明,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

二是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积极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调整完善了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标准、重点,明确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将扶贫SKF进口轴承工作推向了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样,同以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为目标对象的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如何在新阶段实现有效衔接的问题,就不可回避地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三是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切实改善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作为新阶段扶贫战略与政策体系的两个重要亮点,实现有效衔接,对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民生和促进低收入人口发展,提高低收入人口综合SKF轴承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全面把握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总体上要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明确指导思想。(方案中提到,不再重复)

2、锁定目标任务。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低收入以下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以下符合扶贫标准、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

3、控制对象规模。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都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但在具体政策上有所区别。农村低保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以下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NSK进口轴承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农村扶贫低保对象是指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并可以通过扶持进而脱贫致富的农村交叉对象。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以下的为贫困户,我省在国家确定的NSK轴承扶贫标准基础上将人均纯收入在1570元以下的户确定为低收入户,也就是说按省定标准,1570元以下统称为低收入人口。为此,我县低收入人口识别控制规模以本次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结束后各乡镇上报的建档立卡数为准,不得随意增加。

4、遵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三是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扶持措施上要突出开发扶贫和造血扶贫,切实防止助长贫困农户“等、靠、要”的思想。

5、掌握方法程序。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识别指标和认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二是农村扶贫对象的识别指标,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设定的《贫困农户登记表》、《行政村登记表》和《县登记表》进行登记,依据农村扶贫标准,结合本乡镇贫困发生率,合理确定低收入人口规模,在此基础上准确进口轴承识别出农村扶贫对象。三是将入户调查统计与群众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有关指标既要满足对象识别需要,又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准确实用、方便操作、群众认可。四是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要同步进行,避免重复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残联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密切配合,统一行动。五是要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即按照《县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户申请、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张榜公示”的程序,规范开展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

6、严格方法步骤。此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分为4个阶段,各乡镇要按步骤有序全面推进。一是前期准备阶段(7月8日—13日)。关键是在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对象规模、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人员等五个方面,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好。二是实施阶段(7月14日—31日)。这一阶段要做好4个方面步骤:即户主申请、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审批、审核结果均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信息采集阶段(8月1日—31日)。这一阶段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即登记造册、审核各类登记表、信息录入、建档立卡。四是总结阶段(9月1日—3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

三、认真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责任落实

当前,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对象规模、基本原则、方法程序等已明确,现在关键是狠抓落实。

1、在保障措施上抓落实。一是领导保障。县里已经成立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项制度衔接各项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二是专职保障。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任务重,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抽调相应专职人员,原则上不与原单位脱钩,但,必须做到明确工作责任,随叫随到,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正常开展。并组织动员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村入户,积极做好宣传政策、发动群众、调查登记、组织评议、审核公示、微机录入等各项具体工作。三是培训保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新工作,涉及的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抽调人员所在的单位、行业、职业、专业各不相同,需要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短期强化培训。这次会议之后,县里将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确保参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人员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和方法。

2、在舆论引导上抓落实。各乡镇要通过召开会议、统一培训、悬挂条幅、发放传单、播放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有关政策要求,使基层干部群众对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的相关条件标准、申请审批程序、救助扶持政策、资金来源去向、民主监督管理等内容加深了解,让广大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在部门联动上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扶贫办要做好农村扶贫对象及低保交叉对象的识别工作,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的准确率;民政局要做好低保对象的识别工作;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残联负责残疾人核对工作。扶贫办作为牵头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共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各乡镇在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新的举措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