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工程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荒漠化治理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土保持 策略分析 荒漠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2-3791(2017)01(c)-0102-02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水构成了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所以,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危害非常大,会严重致使地球上生命数量减少,甚至物种遭到灭绝,从而致使减少了物种的多样性。更有言论称,和已经灭绝的动物一样,也许人类也将会因为水土流失现象而自掘坟墓,这是另我们非常痛心的。所以,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我们应该提高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认识,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
水土流失指的是水力、风力和重力等外力对水土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的现象。荒漠化现象指的是人类由于人为过度地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破坏,导致平原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现象,甚至造成了自然环境退化的现象。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诸如气候、植被、地貌以及土壤本身的性质等自然的力量都是实际客观的存在,这是我们无法轻易改变的。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的黄土资源,由于没有植被的保护,加上本身缺少水资源,这些黄土就非常容易被侵蚀,我国的季风气候,在夏季雨水量大且集中,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土地荒漠化现象往往是人为破坏和过度放牧等导致的。
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尽管各个地区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这种现象都会给我们带来危害。首当其中是危害到农业生产。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农业播种时,由于受到大风沙尘的影响,幼苗就会被风沙所掩盖,见不到太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缓慢甚至不会生长。土地荒漠化的地区会发生草地退化的现象,这会使牛羊等牲畜的粮食减少,给牧民带来损失。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时候,土壤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肥力降低,农作物的水分流失,得不到营养,产量就会减少,这就会造成粮食短缺,带来粮食危机。因此,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给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持水土的措施
3.1 水土的保持工程
我们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增加土壤的渗透、拦蓄地表的河流等工程来保持水土。我们要根据地形、地理位置和实际作用的不同来建造不同的工程,例如:建设沟道的治理工程、坡面的治理工程及泥石流排导等工程。例如:小地形的治理最好建设山坡防护工程,能够有效就地拦截雨水或雪水,阻止坡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有效预防形成面径水流深入到农田、林地和草地等地表,增加土壤水分。小型蓄水和用水工程可以把坡地径流和地下潜流拦截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分还可以浇灌农田,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蓄水藏流、淤泥造田和引水上山等都属于这类工程。山沟的治理工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预防沟床下切和扩张,调节洪峰流量,降低沟床纵坡的坡度,降低山洪或泥石流中的有害物质,帮助山洪安全排泄,降低对房屋、农田、工厂、道路等场所的危害。
3.2 水土保持植被的种植
栽种绿色植物是帮助保护水土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所以种植绿色植被在需要保护或者已经发生了水土流失现象的位置上,能够有效地帮助保持水土。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有:关于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植被的选择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所选植物最根本的功能效益是要具备很强的保持水土的能力;其次,所选择的植被还要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考虑;最后,所选用的植物要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要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效益。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不再造成大量的流失现象,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是其次要达到的,如果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肯定会大受欢迎,调动起当地人民的积极性,种植更多的植物,从而使环境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在上面这3种效益中,水土保持的效益肯定是最重要的。关于水土保持的植被配置问题。植被的配置涉及到多方因素,包括地理地形、气候、植被防护以及物种间的关系等等。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做全面的考虑,主要是对于植被生长情况和是否能够改善环境等问题的考虑。具体的配置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经验性,这种可选择性比较小,在对当地区域内的植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需要靠参照之前的植被物种的相关搭配资料来决定如何配置。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配置方式,这就要求重点考察当地种植地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即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是否满足。要综合考虑植被的特殊性质,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防护要求进行植物的配置。
4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分析
4.1 建立防风固沙的林带
在沙漠边缘要形成防风固沙林带。最好栽植沙生植物,比如:耐旱性较强的乔木、灌木和紫花苜蓿草等,用来缓解和防止沙丘恣意移动。针对已经沙化的土地的治理,要因地制宜,紧盯重点,解决难点。尤其是针对我国风沙活动的地域性差异,要抓好农牧交错地带的防风固沙工作,做到以点带面,以面带体,建立起更多的防护林带。
4.2 保护现有沙漠植被的措施
第一,加强天然防护林的保护。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使其严格落实,做到有法可依。要令行禁止并遏制土地荒漠化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执行“三禁”措施,主要是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第二,加大人工防护林的营造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在河流马路旁边种植以落叶松为主的常绿树木,不断把植树种草的面积扩大,以达到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扩张和蔓延的效果。
4.3 推广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的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无疑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措施。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要使停止耕种、退耕还林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力向当地农民、牧民推广新型的耕作方式。此外,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前提下,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引导农民科学地开发种植。与此同时,在劣质土壤中种植容易生存的植被也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对新种植的植被造成破坏,从而使森林和植被的恢复工作稳步开展。
4.4 围栏封育,科学地进行放牧
草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往往是由于畜牧压力过大和牧民过度放牧造成的。因此为了减缓荒漠化现象的发生,相关政府部门需研究讨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给牧民开辟一条新的增收创收渠道,而不再是依靠单纯的牧业经营来维持牧民的生活。这样草原地区的牲畜数量将得到控制,降低了牧业对植被的破坏程度。科学放牧是一种保护草场资源和草原绿色生态环境,有效减轻荒漠化程度的合理放牧方式。
4.5 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地种田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开垦新的耕地是维持粮食供应的主要手段,但经过长时间的耕地开垦会严重破坏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因此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不仅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更是符合生态需求的决策。其次,粮食缺乏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土地治理和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加以解决。怎样在有限的土地耕种面积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是关键。最后,要积极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和绿色能源,充分发挥能源的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当今世界,公益慈善行为正成为一种时尚选择,一种社会潮流。许多富人认为,财富只是被他们“临时托管”,最终要归还给社会;许多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更加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许多普通民众每月都自动从工资中捐赠出一份爱心。公益慈善已不仅仅是捐钱那么简单,它更多地是在诠释着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在同土地荒漠化做斗争的长久过程中,治理沙漠,改善环境亟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
近日,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博士生导师孙保平,环境保护杂志社副社长沙剑,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杜志坚等数位权威人士就“让孩子的天空更蔚蓝”的共识集体亮相。
■亟待破局的沙漠化
陈清(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国际联络部部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我们叫荒漠化,治理荒漠化就是遏制和抑制土地退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达到了抑制的作用,而且达到了恢复的作用,这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得到公认的。我们在荒漠化区域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当地居民。治理荒漠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很多荒漠化区域有恢复的可能,有它的经济价值,由于当地的农牧民不了解、不掌握知识,不知道在现有环境里面怎么样去保护环境。实际上,保护环境的过程当中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效率都产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他们,给他们技能,让他们知道怎样去从当地有限的恶劣环境中,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这是很重要的。真正治理荒漠化要做的是打破负循环的链条,贫困带来对荒漠的恶意开垦,破除贫困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链条的一个重要方法。
沙剑(环境保护杂志社副社长):从媒体的角度在荒漠化治理上有三点个人看法。第一,媒体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第二,搭建桥梁。第三,社会监督。今天生活在北京、住在城里的老百姓,有多少人知道离你最近的沙漠在哪里,不治理明天是否要骑着骆驼出门?沙漠治理是一项公益行动,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我们作为媒体也好,作为老百姓也好,更多从全新的角度观察它思考它,是不是扶持沙漠经济、引导民间的资本投入这样的产业?
孙保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博士生导师):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荒漠化遍布各个大洲,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相关地域100多个国家都在关心的。如何在经济发展当中关注我们的防沙治沙,关注荒漠化?最近的新闻里面看到国企有6000亿元左右准备投入到新疆,可是我没有看到一个国企或一个大企业说我拿出多少钱投入到防沙治沙,我们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我们所有的环境还没有达到从东部到西部,从富裕向贫困地区这样一个流动过程。
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比如内蒙古的伊利集团在库库提沙漠里面做了很多事情,一个企业家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如何利用土地资源、沙资源、植物资源,形成绿色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带动当地的农牧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单靠农民,在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的情况下,怎么能够走出这样一个困境?怎么组织?金融模式、管理模式、技术参与模式、资金投入模式等都需要探讨。
郑元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近现代以来的荒漠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师,什么地方可以种树,什么地方不能种树。过去我们讲沙漠化的定义包括荒漠化的定义,一般的公众不是特别清楚,荒漠和荒漠化、沙漠和沙漠化不一样,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了近现代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发生沙漠化主要是西北部降雨量非常低,确实不能种树,现在多管齐下,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大部分地区不适合造林,有些有特殊需求的地区是可以的,但是大部分的区域以草为主,辅以灌木,适当的地方可以考虑乔木。
■行动的责任
刘拓(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
在我国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过程当中采取的办法就是宜封则封、宜荒则荒、宜治则治,地质时期形成的沙化土地应该说是无数的,对这一部分土地人们不可以再去扰动它,采取宜荒则荒的办法。宜治的地方经过监测以后发现有50多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是可治的。
从政府层面,当前采取的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度是执行法律的要求,也是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要求的。通过最后沙化治理的成效多方面反映防沙治沙到底搞得好还是不好,考核的办法就是采取上下结合、定量定性结合、看历史问题和现实情况结合、看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相结合。结果向中央组织部进行报告,由中央组织部在考虑各个省的绩效过程当中,对各个省干部的任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政府在支持民间治沙,支持社会治沙方面应该说有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具体讲,第一承包期70年允许继承转让;第二免税,投资期间没有获利的情况下免税一直免税到第三年;第三贴息,申请贷款以后给予贴息;第四,绿化基金会还有一个特殊政策,基金会参与防沙治沙,捐助的这部分要实行抵扣所得税。从政治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凡是参与防沙治沙的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都给予褒奖,我们实行五年一次的奖励制度,现在已经有两个获得了全国治沙英雄,治沙英雄政府一次奖黄金一斤,一个是黄有德,一个是时光吟。他们带领老百姓参与防沙治沙,企业在获得掌声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王书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当地的人也是最好的老师,阿拉善这样一个半干旱草原,SEE这些企业家组织起来到阿拉善参加治沙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种树,但是对于阿拉善年降雨量100毫米这样一个地区显然是不可能的。从政府角度来看,主要是封禁,破坏的地方封闭起来。再有把人搬出去,减轻当地的生态压力。人多了迁人,牲畜多了以后把它固定下来,这种方式其实起不到综合的生态系统的改善。阿拉善生态协会决定通过社区方式来做荒漠化治理。主要是考虑草原的生活是人、草地、牲畜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三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以后就不是正常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我们认为,影响荒漠化的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做的工作是建立牧民自己管理的合作社、管委会,我们把它叫做社区保护地模式。依靠当地人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监督,达到这样一种保护的模式。
杜志坚(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广本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的公民,它理所当然地要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知道,环保问题是困扰现代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如果不去很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话,我们未来留给子孙后代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从2001年起,刚刚成立的广本就联合其他兄弟单位向中国绿化基金会捐款300万元,用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的防沙治沙工程,3年时间种植了公益林2600多亩,为当地的环境改善作出了
应有的贡献。在别的地方我们不敢说,在丰宁种树是管用的。此外在2009年和2010年,广本分别组织了100个车主以及来自全国的30个环保家庭到内蒙古,亲身体验环境恶化的情况,倡导和我们一起为环保共同努力。
今年是广本开始植树的第十年,广本组织了“十年树木”大学生环保DV大赛,带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8所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去丰宁,用他们手中的DV摄像机记录丰宁防沙治沙之路。借助这个契机向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传播环保的意识和理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未来的主力军他们有责任在环保方面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费勇(中国绿化基金会外联处处长):绿化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是比较早期的几大基金会之一。我们的宗旨是推进国土绿化,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的项目在种植方面一般是委托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来进行实施。植树造林是三分种七分管,种下去没有管护,3年保存率核查的时候达不到效果。每个治沙的项目拿过来一定要在当地实施,没有当地老百姓的支持,项目很难成功。丰宁项目实施非常好,包括捐赠者、受赠者还有当地林业部门非常满意,原因在于企业捐赠力度比较大,且在项目后期本田又出资近20万元用于后期管护费用,使得当地老百姓包括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能够更加精心管护。如果有的企业前期捐了后期没有管护费怎么办?一方面归当地的林业部门进行管护,包括树林保护、病虫害防治、防火、封山育林等等。另外,种植生态经济林,让老百姓参与扶贫,有的是果树经济树种,在西部甘肃地区种的沙棘生态林,老百姓自己有积极性、有收益,跟老百姓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管护积极性。
■链接:
2010年第四次荒漠化监测显示,我国无论是荒漠化还是沙漠化土地呈现整体得到遏制局部拓展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沙化面积持续缩减。从2004年到2009年的5年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58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由沙化土地变成非沙化土地。
2 沙化程度减轻。中度、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2009年比2004年减少3.5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个百分点。
3 沙区植被得到进一步改善,平均盖度由2004年的17.03%提高到2009年的17.63%,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程度,治理项目区生物多样性指数由治理前的1.80提高到治理后的2.13。
4 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与2001年相比,工程区土壤风蚀总量减少5.2亿吨,土壤水蚀总量减少2.87亿吨,地表释尘量减少1352万吨,分别减少了44%、82%和43.3%,有效减缓了沙尘天气对京津地区的影响。
5 沙区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和生态旅游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日益拓展,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有1600多万农牧民直接受益,工程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2313元增加到2009年的5844元,增长了1.5倍。
今后治沙工作发展方向:
第一,依法划定封禁保护区,积极推广并实施禁樵、禁牧、禁垦措施,逐步形成稳定的天然荒漠生态系统。在生态状况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使他们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第二,狠抓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防止因滥樵滥采破坏沙区植被。
第三,大力推广适宜不同类型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碱、抗病虫害植物良种,以及先进适用的造林种草技术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好防沙治
沙示范区、示范点。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沙化监测,掌握土地沙化动态变化情况,为评价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各地防治成效提供客观依据。
第四,防沙治沙、改善生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沙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沙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
第五,加大对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征占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对于造成严重沙化的典型案例,要予以重点查处和曝光。要加强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沙区植被的意识和履行治沙义务的自觉性。
篇3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质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力的不断增强,上世纪末期各类矿山无序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表塌陷、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及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两侧各种建材厂及矿山的开采形成大量高陡掌子面,基岩直接,无植被覆盖,而其周边植被发育正常,从而导致掌子面基岩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宛如一个个伤疤分布在青山绿水中,整体形象极不和谐,严重影响视觉效果。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⑴、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由于传统矿山开采很少进行矿坑回填,造成地质塌陷等情况极易发生。按照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和水位的下降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岩层出现松动,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已造成边坡的不稳定,在外力的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
⑵、矿山废弃物问题
矿山废弃物的治理是地质环境治理的基础,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压占土地、破坏植被,影响了原有地貌景观及周围水环境。另外有的矿山废弃物长期受阳光照射、雨水淋滤、空气的风化,废弃物中存有的重金属对矿山周边环境会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强对废弃物的治理。
2、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方法
⑴、矿坑回填
合理利用废弃矿渣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地降低矿坑回填资金的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沙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渣有了很好的处理。
⑵、水资源治理
矿山环境治理中水的治理非常重要。应加快矿山选矿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选矿水重复利用,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法恢复矿山植被,防治滑坡、泥石流的发生。由于矿山生产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疏排,造成水资源的减少,甚至会造成地表河流及泉水的干涸、植被的消失。另外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逐渐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意义
矿业的开采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加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复合治理方式,拦、排、护、整、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与保护,这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⑴、加强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国土资源部下达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44号国土资源部令;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期学习班,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与学习。
⑵、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矿山环境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问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⑶、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三废”的回收、利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对于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⑷、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护的分析。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防护过程中,要系统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加强区内地质环境监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治理区内环境。保护环境的成功经验说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矿山“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业”。加强对矿山开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防御和治理的研究。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的体会
⑴、亟待建立灾害治理项目预算标准体系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工艺复杂,采取治理措施形式较多,本人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过程中发现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只能借鉴参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发改委、建设部)等相关标准。不同单位、不同项目采用标准不一,亟待有关单位出台统一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及施工、监理等相关收费标准,对地质灾害治理行业收费进行规范。
⑵、要深入研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要通过采取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学勘探等多种手段,查明形成的机理、根源及影响和控制要素。
⑶、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
所有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根源要依靠勘查工作去查明,作为设计工作的基础,勘查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及其所处地质环境等条件采取不同的勘查手段。要充分研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治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科学可行。
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结合
在灾害治理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措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样也要考虑到施工措施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要做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 灾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矿业生产大国,黑色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等产量均位于世界产出量的前列。而且随着工业迅猛快读的发展,矿产资源以及矿产品的需求量及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矿石开采从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但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即便如此也达不到当今矿产品需求关系的平衡。因此矿产违章开采,乱采盗采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而导致在矿石开采过程中疏忽披露,为及时按照有关规程开采,治理,从而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的发生。本文就矿山地质灾害以及如何预防进行说明。
一、要想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自然科学界的定义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灾减灾
由于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治病需以防病为主”不能等到真正地质灾害发生了,矛盾激化了,才亡羊补牢。地质灾害防止工作要从预防做起,由防控灾,防灾减灾的原则,对正在开采的矿山以及废弃矿山、闭坑矿山进行监测预防,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从矿山开发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工作。
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减少损失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主要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可适当采用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治理原则目的为降低已发生地质灾害影响面,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国家、人民财产损失。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稳定后,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进行绿地回复,植物配置等绿化处理。
3、注重效益、分清主次、分期实施、有序进行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在遵守生态社会效益优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逐级实施。并要区别开不同的矿山所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实施治理措施。同时矿山自身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危害的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做到边生产边治理,生产治理两不误同时进行的工作原则,力争做到矿山开采完毕后,治理工作也相应结束或者接近尾声。避免由于矿山开采已久未进行治理所造成的遗留问题,增大防治治理难度。如辽宁抚顺西露天矿,目前存在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问题,已很难治理,甚至无法治理。因此矿山治理工作要引以为戒,要认识到早防早治,早治好治的重要性。
4、地灾防治要做到工程与生物双方法相结合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只有将工程方法与生物种植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一劳永逸。因此就要求地灾治理人员,要科学的运用各种工程方法、生物方法对所在矿山地灾进行综合性治理工作。但其缺点是前期投资稍大,但此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避免重新治理,总体上节约了治理成本以及人力物力的动用。此方法所治理的矿上,不进能控制住地灾的发生,而且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环境,应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以地下采空区为例,进行论述。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会影响到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的定义是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3种:
1、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以分为: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但此种方法的费用过高,某些大型矿山不适合此方法,如本溪彩屯采空区,深度在地下500米左右,如果采用全部充填法来处理的话,则不适合,而且造价非常高。因此建议采取其他方法处理。因此此方法适合采空面积较小区域,或者建筑物下溶洞区域处理。
2、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此种方法适合面积较大,且留有支柱的采空区进行实施。特点工作量相对较小,是全部充填的1/10-1/20左右。适合大面积采空区处理。
3、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此方法适合沿江、沿海地区采空区的处理。
篇5
1.1国际评价方法
国际上对森林生态效益的研究起步早,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根据国外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有替代市场技术类评估方法和模拟市场技术类评估方法。替代市场技术类评估方法替代市场技术利用替代市场和影子价格来计算公共商品的经济价值,其中著名的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等。从环境效益有正负来看,替代市场技术又可分为2类[4]。(1)效益评价法。这种方法是先根据森林提供的公益效果,计算出效果的定量值;其次求出森林公益效果的影子价格;最后再计算生态效益的年总经济价值。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合理方法,但实际上森林环境效益种类繁多,同一种效益的效果也多样,其对产品的影响很难定量,实际评价时比较困难。效果评价法的主要4种方法为①商品价值法;②代替价值法;③费用价值法;④还原价值法。(2)损失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森林遭受破坏后的损失量计算森林经济效果的方法,然后根据其影子价格来计算经济价值。主要有旅行费用法(TCM)。其基本而简单的设想是:观察游客的来源和消费情况,推出一条游憩需求曲线,以计算出的消费者剩余作为无价格的游憩效用价值[5]。模拟市场技术类评估方法对于有些公益效益,根据西方经济学可以采用模拟市场技术或称假设市场技术。先假设公共商品的交换市场存在,再以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表达其经济价值[6]。模拟市场技术以支付意愿(WTP)和净支付意愿(NWTP)来表达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Davis(1964)首次提出并运用了条件价值法的报价技术。Bradley等人根据多次研究结果,首次提出WTP和WTA(补偿意愿)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7]。Bishop(1979)等人提倡“超市场的商品”价值测量可以用直接询问法。其主要方法———条件价值法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假设某种“公共商品”存在并有市场交换,通过调查、询问、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对该“公共商品”的WTP或NWTP,综合所有消费者的WTP和NWTP,即可得到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
1.2国内评价方法及应用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很多自主的科学研究成果。邓宏海用级差地租论,建立一个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3种对森林生态效能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直2江苏林业科技第40卷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生态经济计量法[8]。张建国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提出了森林综合效益的整体性、发展的阶段性、计量的复杂性和人类的主体性特征等一套较系统的理论。我国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主要是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在利用多种资源或生产成果的过程中,对资源和生产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9]。
1.3已有研究总结
我国对森林效益的研究,根据其主要理论依据大概可分为2类,即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计量研究和以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定量评价。综合对于森林生态效益方面的研究,其以森林水源涵养和保护土壤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多为单一的生态效益,研究缺乏多角度、全方面的研究。同时存在评价标准不系统,评价研究范围大,评价技术支持手段落后,替代的选择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如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中,由于标准不统一经常出现评价指标不准确、不科学的现象,使得之后的研究缺乏连贯性,横向的比较因为标准的不统一缺乏可比性。同时,对于各种方法求出的生态效益,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指导性不强。本文借鉴有关研究成果与方法,得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年增长变化量,同时进一步选取有关影响因子,考察其与工程新增生态效益的关系,并藉此就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2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与分析
2.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借鉴已有研究,确立了本研究指标选取基本原则:(1)系统层次性原则:通过一系列指标因子构成一个体系,能够全面地表征工程的生态效益,这些指标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且依据这种关联性将其分门别类,划分层次,以便于分析研究。(2)前瞻性原则:该工程的实施及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指标的设立是工程调控的方向性指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特色化原则:表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该工程的特色,满足当地生态建设的需求。(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易得性和简明性相结合,指标体系可操作、可测,便于把握,指标体系能够予以计算研究和分析。(5)数量适度性原则: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避免了指标过多时的难度大和指标过少时的不稳定[10]。
2.2评价指标体系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以生物防治,辅之以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工程。由于该工程复杂,在评价其生态效益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指标或标准,而必须采用能够反映工程本质和行为轨迹的量化指标和定性分析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即既要体现工程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也要阐明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以为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从工程本身生态效益构成的复杂程度出发,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如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北京市京津风沙源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各因子的贡献程度进行了分析,选取主要的因子,建立了最终的指标评价框架,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状态层和要素层3个等级。其中目标层指标1个,状态层指标5个,要素层指标8个(见图1)。关于各个指标的权重,鉴于有关文献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已经得出了比较可靠的权重数据,主要选择了有关文献的权重指标,并进行平均,得到本研究的权重指数,然后构造移动平滑回归模型作为研究工程生态效益的模型。3.3具体指标调查方法具体各项指标调查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方法,参考资料包括2002~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00~2009年《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02~2011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改善环境作用、防风固沙作用、水土保持作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12项指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大型的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所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概括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分析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工程背景、实施原因、工程规划以及实施进展情况后,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旨在从生态效益方面(以北京为例)阐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成效。借鉴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各项指标调查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方法,以每年林业固定投资额(x1)、森林面积覆盖增加率(x2)和林业从业人员数据(x3)为自变量,以每年增加的工程总生态效益为因变量Y,使用了回归拟合方法,得到拟合方程:Y=-405624.29+6.87x1+2044931.08x2+ei(ei为随机扰动项)。通过可决系数的检验(R),95%的置信度下,r2=95%,说明回归平方和在总的平方和所占的比重较大,样本回归方程对因变量观测值拟合较好,即所观测到的每年增加的工程总生态效益的值与其均值的偏差平方和中有95%可以通过每年林业固定投资额和森林面积覆盖增加率来解释。通过对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得到x1和x2的P值分别是0.03,0.002,可以作为参数使用,且x1、x2的系数为正数,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正相关关系,即当每年林业固定投资额和森林面积覆盖增加率增加时,工程每年增加的总生态效益也会增加,同时可以看到林业从业人数对于工程生态效益的关系影响并不明显。
3.2建议
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包括资金保障难,成果巩固难,效益评价难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
3.2.1保证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统筹安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抓紧把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规划任务分解到地方(单位)、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山头地块;在国债资金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国家应继续增加对工程建设的投入[3],如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和适度增加投资补贴标准[12],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工程建设任务的大起大落。
3.2.2建议加大管护扶持力度,增加管护资金投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森林面积覆盖增加率与工程每年增加的总生态效益具有正相关关系,故增强林木养护管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完善管护责任制,签订护林合同,落实管护责任[13],做好森林消防、病虫害防治、林木抚育等养护管理工作,来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保存率,切实巩固建设成果,以达到增加生态效益的目的。
3.2.3抓紧研究建立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工程的生态效益,不能靠大量增加林业从业人数的方法,需要走新型林业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监测体系、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采取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综合措施,对生态建设工程的后续产业发展予以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增加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防火等专项资金,加强工程后期管护;落实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加强科技支撑投入,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继续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有效管护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快生态治理[14]。
篇6
关键词:退化草场;封育时间;封育措施;植物特征值;重要值;多样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Q948.15+6;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19-04
多年来干旱半干旱草场与牲畜之间是一种非平衡的动态反馈关系,通常形成了一种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的干扰形式主要是放牧[1]。对于干旱草场的可持续经营,这种关系的维持十分重要[2]。近年来干旱草场已经发生了严重退化,这与快速增长的牲畜数量有关。
人工封育即是把草场划分成若干小区,使围起来的退化草地因牲畜压力的消除而自然恢复[3]。作为恢复退化草场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封育主要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4]。关于封育措施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国内开展的关于封育措施对草场植被影响的研究表明,通过封育,草场的生产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草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增加[5,6],即草场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建立在减少或是排除牲畜对其影响并依靠自身弹性基础上的。研究选取的区域是宁夏盐池柳杨堡地区,其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并且是全国荒漠化定位监测点。因此,结合国家的荒漠化定位监测项目,通过分析该地区多年来的固定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不同封育时间与不同封育措施下植被的结构特征,探讨植被恢复中封育围栏的作用、人工封育的最佳时长,从而对全面禁牧与轮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盐池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位于北纬 37°04′-38°10′,东经 106°30′-107°41′。该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从南向北的过渡性地带,其北与毛乌素沙地相连,南靠黄土高原,即南高北低,海拔为1 295~1 951 m。从而造成了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气候与干旱草原向荒漠化过渡的植被特征。盐池县主要是剥蚀的准平原地形,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1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是34.9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是-24.2 ℃,年降水量为250~350 mm,年均无霜期为165 d。土壤类型以灰钙土为主,其次是黑垆土和风沙土,此外有黄土,还有少量的盐土、白浆土等。植被类型有灌丛、草原、草甸、沙地植被和荒漠植被,其中灌丛、草原、沙地植被数量较大,分布也广。盐池县内没有天然森林,只有大面积的灌木林和少量的人工乔木林,其中有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和北沙柳(Salixpsammophilia)灌丛。草原类型为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因而其常见植物种类以旱生和中旱生类型为主,典型草原植被包括百里香(Thymusserphyllum var. mongolicus)、大针茅(Stipa grandis)、长芒草(Stipa bungeana)等类型,荒漠植被包括盐爪爪(Kalidiu foliatum)、猫头剌(Oxytro pisaciphylla)、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和川青锦鸡儿(Caraganatibetica)[7]。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布设
结合国家荒漠化定位监测项目,依据当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荒漠化治理工程种类,采用GPS进行监测定位,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分别设置固定样地。选取距离盐池县城20 km的柳杨堡人工封育区为研究地点。封育方法为设置核心区(E)、边缘区(E1)和区(E2)。其中核心区作为全国第一批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使用了完全排除野生动物与家畜影响的铁丝网围栏的方法;边缘区与区都于2002年采取封育措施,但是区依然会受到放牧等人为干扰。3个封育区相接且按照从东北向西南的方向处于一条直线上,因此自然条件相似。
2.2 野外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设置样方,分别调查样方内的植物名称、种数、株数、盖度、高度、生物量等。从E开始沿着样带随机布设样方,在E、E1、E2内分别均匀布设10个样方。调查时间为2008~2012年。
2.3 数据分析处理
2.3.1 重要值计算 重要值的计算方法如下[8]:
3 结果与分析
3.1 封育时间对植物物种重要值的影响
各封育年度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主要建群种像丝叶山苦荬的重要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最大,为13.91,从2008年到2009年其重要值从6.38增加到8.20,从2011年到2012年其重要值从10.05降低到6.62。有类似变化规律的物种有刺沙蓬、中华隐子草、草木樨状黄芪等,但也有部分物种因受降雨量影响,表现其他趋势。
3.2 封育时间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丰富度指数反映了样地植物物种的丰富程度,而样地植物物种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种生态、非生态因子,如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含水量、生境梯度、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在研究区里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水分。如表2所示,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边缘区和区的丰富度指数总体上都出现先增大的情况,边缘区随后降低,而区则呈稳定后继续增大的趋势。边缘区的R从2008年到2011年持续增加,从12增加到最大值18,随后下降,在2012年降为16;区的R从2008年到2010年大幅度增加,由8增加至15,随后稳定至2011年,在2012年增加至18。丰富度指数先升高是因为封育措施减少了放牧等人畜的影响,恢复了草场的植被,增加了草场物种的多样性。边缘区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是因为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封育区的优势种占据了大量的资源空间,使其他物种逐渐丧失生存空间直到消失;区出现平稳后增加的情况则是由于2012年降雨量增多。
综合多样性指数受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双重影响,综合反映了区域植被的特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不明显,边缘区D、H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区D呈增加趋势,H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并都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考虑到2012年降雨增多的因素,这种趋势与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综合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总体上说明了封育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
均匀度指数反映了植物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均匀度指数越大,植物的空间分布越均匀,反之,植物分布越集中。群落均匀度和群落优势度是两个相反的概念,群落优势度越高说明群落优势种明显,优势种的个体数和盖度明显高于一般种而群落均匀度降低[10]。从表2可以看出,各年份的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3.3 封育时间对植被盖度的影响
由表3可知,边缘区与区的植被盖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10年,边缘区达到了50.50%,区达到了45.50%,之后的2011年下降,到2012年稍有回升,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地表出现了土壤与生物的结皮,限制了土壤水分的入渗,从而使植被盖度的增加呈现减缓趋势,王晓云等[11]、李新荣等[12]关于毛乌素沙地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3.4 封育时间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3.5 不同封育措施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3.5.1 不同封育措施对植被盖度的影响 如图1所示,各年份植被盖度除2010与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是区最大,其次是边缘区,除了2008、2011年外边缘区植被盖度大于或等于核心区,核心区植被盖度2008与2009年大于新翻区,2010、2011与2012年新翻区大于核心区。总体上植被盖度大小顺序为区、边缘区、新翻区、核心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核心区和边缘区均出现了地表结皮,对水分的入渗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区虽然也产生地表结皮,但由于经常有人畜活动而被破坏,促进了水分入渗,新翻区由于翻动土壤,虽然并未产生地表结皮,但土壤结构被破坏,种子翻到他地,植被盖度并未增加。
3.5.2 不同封育措施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不同的封育措施下,区的植被生物量除2010与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最大,而核心区的植被生物量在各年份里均最小,其原因与封育措施对植被盖度影响的原因类似,新翻区的植被生物量要高于核心区,比边缘区低,这主要是因为新翻区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保水能力较差,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了植物生长。
4 结论与讨论
1)不同封育年限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大多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2)不同封育年限里,植物的丰富度指数边缘区呈现先增加随后下降的趋势,区呈现先增加后稳定再上升的趋势;边缘区D、H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区D呈增加趋势,H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说明封育对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一定帮助。
3)不同封育措施中,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是区最大,说明对草场进行有计划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草场植物的多样性与生产力,一味地长期封育并不可取。
4)虽然封育初期对草场植物的多样性与生产力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效果并不明显,说明长期的完全封育并不能明显改善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的生产力及放牧功能。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原理,草地围栏封育不应该是无限制的,长期的封育会产生枯草与结皮,抑制了植物的生长与幼苗的形成,对草场植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更新有害。因此,为了保持草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良好的状态,进而维持草场的生态系统平衡,草场应该在封育一段时间以后适当利用。封育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草地退化与草地恢复情况而定[13-15]。就本研究而言,建议每隔4年或5年允许适当放牧或刈割。在宁夏盐池农牧交错带,对于封育一定年限草场的处理措施,带状翻耕明显是不适合的,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WESTOBY M, WALKER B, NOY M I. Opportunistic management for rangeland not at equilibrium[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1989, 42: 265-273.
[2] OBA G, STENSETH N C, LUSIGI W. New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le grazing management in arid zones of sub-Saharan Africa[J].Bio-Science,2000,50(1):35-51.
[3] 周华坤,周 立,刘 伟,等.封育措施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3,25(5):15-23.
[4] 王启基,周兴民,沈振西,等.不同调控策略下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效益分析[A].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4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43-352.
[5] 李永宏.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动态[J].生物多样性,1995,3(3):125-130.
[6] 杨晓晖,张克斌,侯瑞萍.封育措施对半干旱草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5,14(5):730-734.
[7] 张克斌,李 瑞,侯瑞萍,等.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植物多样性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66-72.
[8] 郑翠玲,曹子龙,赵廷宁,等.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72-76.
[9] 马克平,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10] 曹成有,蒋德明,阿拉木萨,等.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349-354.
[11] 王晓云,霍建林,漆建忠.灌木林放牧利用对沙地水分的缓解作用[J].水土保持通报, 1994,14(7):15-21.
[12] 李新荣,赵雨兴,杨志中,等.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与生境演变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2):116-124.
[13] 程积民,邹厚远.封育刈割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1998,5(1):36-54.
篇7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3703
1引言
岩溶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1~4],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或称“石化”、“石山化”、“岩漠化”。喀斯特石漠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耕地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危及江河和水利水电设施安全,加剧了区域贫困,严重威胁喀斯特地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阻遏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7]。
2008年福泉市被国家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其中喀斯特土地面积1816.69 km2,占土地总面积1973.8 km2的92.04 %;潜在石漠化面积580.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42 %;石漠化面积635.49 k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377.71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84.25 km2,强度石漠化面积73.5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2 %。中度及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3.1%,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面积较大县份之一。福泉市人多地少,环境条件差,如不及时进行石漠化治理,石漠化面积将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将不断恶化。同时,由于石漠化,降雨难以停蓄,造成河流陡涨陡落,常引起中下游地区的洪灾,导致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仅对福泉市而且对贵州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产生巨大生态和经济危害。
本文福泉市境内喀斯特石漠化较为典型的浪波河小流域为例,系统地对该小流域内石漠化治理提出对策,以期对今后福泉市石漠化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2研究区概况
浪波河小流域位于福泉市东部陆坪镇,流域覆盖松江村、浪波河村、翁羊村,流域面积124.42 km2。流域内地貌类型多样,平均海拔900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4.80 ℃,年积温42500~45000 ℃,年日照时数1208.2 h,年降雨量1100 mm,无霜期为266.5 d。土壤以水稻土、黄壤、石灰土为主。小流域内主要土地利用详见表1。
3治理对策
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以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适宜性和生产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别设置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坡改梯工程和各类小型蓄水工程,在宜林宜牧的未成林造林地,荒地上配置造林种草措施,在潜在石漠化区域布置公益林管护、土地整理措施,在水源涵养林、疏林地布置封禁措施,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紧密配合。①封禁防治:对宜林地、疏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实行封禁、人工补植补造措施,对需要改良的天然草地采取封坡育草、草场改良措施。②人工造林:对火烧迹地进行补植,对废弃矿山渣场进行客土造林。③其他项目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安排各项工程,并根据防护、防治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4建设内容
4.1林业植被建设和保护
福泉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2015~2017年)林业植被建设实施的人工促进封山育林范围,涉及浪波河小流域的陆坪镇(街道办事处),共3个村,共设计封山育林面积1200 hm2。并根据外业调查数据,结合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和植被类型,本次设计封育类型为乔木型和灌木型2个。即对封育小班采用乔木补植措施,加上原有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树种分布,通过封育管护培育为乔木型或灌木型。为尽快达到人工促进封育成林的目的,设计封育方式为全封。封育区内禁止木材采伐、野外用火、放牧和其它一切不利于植被保护和恢复的人为活动。根据封育区的封育条件、封育方式和封育目的,确定每个封育区的封育年限均为5年。即在5年内,通过封育管护,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郁闭,覆盖率增加,达到封山育林验收标准。
4.2人工造林
本小流域内共计设计人工造林200 hm2(其中:经济林100 hm2,防护林100 hm2)。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定的造林树种,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结合经营目标等因素进行造林类型设计,共设计2个造林类型,详见表2。
4.3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
在本小流域内共设计3个建设工程点,分别是翁羊工程点、浪波河工程点、地松工程点。实施地点在陆坪镇的松江村、浪波河村、凤凰村、翁羊村、福兴村。以秋播为主,人工种草20 hm2,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和白三叶按4∶5∶1的比例种植。并结合草地建设,发展草食畜牧业,该小流域内设计建设棚圈建设4100 m2(羊舍、牛舍),青贮池建设300 m3,饲料加工机械16台。
4.4机耕路布置
根据本小流域内灌面分布特点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在机耕路选线布置时,依照运行安全,方便实用,便于管理,工程量省,能控制较大作业面,保证作业面交通畅通等原则进行机耕路工程的布置,共设计机耕道路6 km。机耕道每隔300 m设计汇车道,汇车道宽3.0 m,长10.0 m,与道路呈45°角相连,且尽量修建在不占用好土的地方。所有机耕道宽3.5 m,路肩基石必须深入老土且不能小于0.3 m。通过机耕路及田间作业便道的建设,从而达到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项目区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打破落后的耕作方式,以缓解春耕、三秋以及季节性劳力紧张的矛盾,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结语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都会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良农村生产方式,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通过项目治理工程的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林地、果园、草场面积增加,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同时,随着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商品的流通,拉动内需,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项目实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从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2)提供社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起到强有利的推动作用。随着项目的实施,经济林、牧草种植将获得大规模发展,并带动林果业、畜牧业,以及果品储运与加工、木材生产与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尤其是增加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左右,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
Legrand H E.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of karst regions: Hydrological actions on limestone regions cause distinctive ecological problems [J]. Science, 1973,179( 4076) : 859~864.
[2]张信宝,王世杰,曹建华,等.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J].中国岩溶, 2010,29( 3) : 274~279
[3]熊康宁,盈斌,罗娅,等. 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趋势与综合治理: 以贵州省为例[J]. 世界林业研究, 2009, 22 (特刊): 18~23.
[4]王世杰,李阳兵,李瑞玲.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J]. 第四纪研究, 2003, 23(6): 657~666.
[5]彭建,杨明德.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状态分析[J].山地学报,2001,19(6): 511~515.
[6]苏维词.西南喀斯特山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子及其导向模式初探[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23(2):152~157.
[7]胡宝清.陈振宇.饶映雪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J].山地学报, 2008,26(6): 684~686.
篇8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治理对策;泸溪县
1 引言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严重侵蚀其岩沙砾堆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级形态。
泸溪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公布的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中的一员,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泸溪县还是一个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石漠化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众多。长期以来,脱贫致富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为此就泸溪县的石漠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泸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新思路。
2 泸溪县石漠化现状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上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位于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之间,东邻辰溪县、沅陵县,南邻麻阳县、凤凰县,西交吉首市,北与古丈县接界,总面积156600hm2。全县共辖8个镇,7个乡,1个国营林场,150个村(社区、居委会),共有人口29.58万人。县境地处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属第四纪燕山运动形成,地貌西高东低,西部最低山区,中部为中低山区,东部为沅水流域的冲积平原,地势相对低平。土壤成土母质母岩以砂页岩为主,石灰岩及风化形成的石灰土。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林业资源丰富。
通过2011年12月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查明,泸溪县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中部及南部,集中在白沙、武溪、洗溪、浦市、白羊溪、永兴场、小章、解放岩、兴隆场、石榴坪等10个乡镇。全县共有岩溶地区总面积51056.5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2.6%,其中石漠化土地26193.9hm2,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51.4%,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14321.3hm2。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28.0%,非石漠化土地10541.3hm2,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20.6%。石漠化土地中极重度石漠化面积45.4hm2,重度石漠化面积930h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287.1hm2,轻度石漠化面积13931.4hm2。
3 泸溪县石漠化的危害
泸溪县土地石漠化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县结合“消灭宜林荒山”、速生丰产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八百里绿色行动等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对部分石漠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形式进行治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区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难度较大,治理成本较高,加之泸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投入跟不上,治理进度还非常缓慢。尤其是局部地方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而且石漠化还在进一步加剧。岩溶地区土地的石漠化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3.1 水土流失加重,旱涝灾害频繁
石漠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泸溪县的水土流失类型有面蚀、沟蚀、崩塌三种,其中以面蚀为主,占总流失面积的90%以上。由于石漠化程度高,岩溶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6%,从而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表层带岩溶泉枯竭。由于松散土和植被的减少,地面径流的调节能力减弱,流失的土壤一部分充填了地下水道与蓄水空间,淤积了水库山塘,使得可调蓄利用的水资源减少;使得地下径流变化幅度增大,导致部分泉和地下河枯季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涸,进而导致旱季更加缺水,旱灾加重。
旱灾是泸溪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据调查,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全县干涸山塘115口,溪河干枯38条5.67km。全县稻田干旱面积8212.71hm2,占全县现有稻田面积的80.5%,粮食减产1231.83万kg,人均13.9kg;旱地干旱面积2154.23hm2,占全县旱地总面积的82.4%。人畜饮水困难,8093户农户缺水,占全县总农户数的9.3%。全县16个乡(镇、场)无一幸免。
3.2 土地退化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岩溶地区山高坡陡、石多土少,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最初表现为土层变薄、土壤颗粒及其所吸附的营养元素易转移到水中,造成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层日趋粗化,并引发农作物的大面积枯死,病虫害频发,最终造成粮食产量降低。据初步统计,泸溪县近年来因石漠化因素缺水和土地退化导致粮食年平均减产204.5~471万kg,减产在5%以上,从而导致贫困面扩大,脱贫难度增加。
3.3 生存环境恶化,农民生活贫困
石漠化地区的一个显著生态特征就是缺水少土。岩溶地貌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干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水文效应、调蓄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力降低,继而导致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恶化。据初步调查,目前泸溪县石漠化地区有4.05万人,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4 生态系统退化,自然景观价值降低
由于森林植被减少,覆盖率降低,生态系统脆弱且呈退化趋势,引起小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年降雨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植被种群数量下降,破坏了生物种群多样性。
此外,由于得不到森林植被的庇护,生态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得不到体现,每年的旅游收入不高,影响了生态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沅水风光带、天桥山、军亭界、浦市“千年古驿道”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与利用受到较大影响。
4 泸溪县石漠化治理对策和建议
4.1 科学编制泸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加大治理力度
石漠化综合治理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编制综合治理规划,指导全县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明确治理目标,做到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制定操作性强的可行性方案,分期、分片,多部门参入的具体治理措施。短期目标应以保护好石漠化地区现有林草植被和通过封山育林解决缺水固土和生活能源问题,以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和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继续扩大态势为目的,以保护为主配套治理措施:中期目标以恢复重建生态环境和富民增收并重为目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泸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山川秀美的总体目标。
4.2 采取人工造林措施,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
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贫乏,导致生态恶化,土地退化,耕地资源消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威胁国土空间。因此,在石漠化土地中选择基岩度小于70%、土壤厚度不小于40cm、适宜造林或改造的林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较快的优良乡土树种上山;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内现有植被,禁止全砍和全面炼山等毁坏原有植被的措施,见缝插针,局部整地,采用营养袋苗造林、抗旱保水剂、生根粉等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原则,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
4.3 借助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保护石漠化地区现有植被
利用泸溪县实施退耕还林和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政策,对全县10个乡镇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162829hm2有林地、40496hm2疏林地、142884hm2灌木林地及30151hm2未成林幼林加强现有植被保护,进行封山育林,采取全封或半封的方式,制定封山育林的管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林地质量,完善林种结构,增强石漠化地区保土、蓄水基本生态功能。
4.4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修复
石漠化地区要改变种粮为主的传统观念,以生态修复为切于点,针对种植结构单一、耕作粗放和群众贫困的特点,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密切结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为重点,因地制宜人工营造柑橘、油茶、板栗、杜仲等果林及经济林,并在林下套种药材,做到以短养长。
4.5 加快绿色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薪柴是泸溪县石漠化地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之一,由于过去长期过度采伐导致石漠化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为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关键要加大石漠化地区绿色能源建设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一是帮助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存条件;二是充分利用泸溪县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专项资金,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沼气池和节柴灶等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切实缓解群众生活对植被的压力,巩固治理成果。
5 结语
石漠化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泸溪县石漠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事实证明,只要石漠化这个“地球癌症”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科学技术方法综合治理石漠化,就一定能遏制和治理好石漠化之灾,泸溪县一定会山清水秀,人民富足,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谭子幼,李兴水,黄始勇,等.泸溪县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报告[R].泸溪:泸溪县林业局,2011.
[2] 张开福,曾昭军.泸溪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R].泸溪:泸溪县林业局,2010.
篇9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5-0038-01
审计部门作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的具体监督者,应在支农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等过程中,担负起监督和保驾护航作用,为支持和保护农业,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服务。
一、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审计监督
1.加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审计。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使用得怎么样,效果如何,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的问题,都需要逐级审计。审计人员应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注重分析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农业是否增效,农民是否增收,农业基础地位是否增强等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宏观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投资方向。
2.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当前,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开展审计,应抓住项目和资金、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两条主线,检查其内在联系,沿着项目和资金运行的方向审计,全面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建设情况。要通过审计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和措施,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项目计划及时拨付、使用资金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把资金按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到用款单位,资金使用专款专用,有偿资金使用按时足额回收,资金占用费按规定收取,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任务顺利完成。
二、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开展审计监督
1.应重点关注国家对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入。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国家在农村的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这些资金,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农村能源建设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资金。通过检查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查处有无擅自变更项目计划、虚报冒领项目工程资金和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问题。关注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防止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
2.继续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审计。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把监督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重大病虫害防治,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的审计,促进节约资源,减少损失浪费。
三、围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开展对国家在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资金的审计监督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的监督。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级财政根据有关规定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通过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这些资金的使用。
2.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资金的监督。审计机关应关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否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关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农村学校财务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等问题。
3.加强对农村卫生事业方面资金的监督。审计机关要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推进工作,促进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的贯彻落实。关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加强对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投入资金的监督。
4.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方面资金的监督。审计机关要加强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资金的监督,重点关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问题。
5.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资金的监督。要关注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相关的财政资金管理。要加大扶贫资金审计的力度,要通过审计检查,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项目计划分配拨付和使用资金,及时查处截留、挪用、改变资金用途,损失浪费,甚至虚报冒领、挥霍、贪污私分等违纪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要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审计监督
篇10
关键词:朝阳市 生态建设 恢复 研究
随朝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朝阳整体生态环境较脆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朝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改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生态朝阳势在必行。
1、朝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0′—121°17′,北纬40°35′55″—42°22′。朝阳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属于生态强脆弱区,形成了向风沙区、干旱气候区演化的态势。朝阳市也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尤其是旱灾和风灾最为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植被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等造成的损失惨重,旱情严重的地区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这严重的制约了朝阳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朝阳市的植被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破坏严重,导致生产力下降。近年来,朝阳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改善,努力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朝阳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2%,森林覆盖率35.6%,完成造林绿化面积 618.135万亩;坡地造林30.1万亩;完成辽西北植被恢复退耕还林85.55万亩;沿辽蒙边界建成一条532.1公里长、2公里宽的防护林带;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2万亩;完成绿化乡镇、村屯、园区1520多个;公园、广场和沿河绿化带196.06公顷;形成人工湖5个、水面面积3400亩;建设自然保护区20个;创建省市级环境优美村镇169个;建成17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示范村;建设5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对全市19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000多个;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70多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朝阳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2、朝阳市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朝阳市的生态恢复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严峻,生态恢复工作还十分繁重。
2.1 自然条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
朝阳市地处辽西北山部丘陵地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同时该区域是沿海向内陆、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地带,林草覆盖率低,土壤沙化问题突出。恶化的生态和生产环境,加剧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制约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2.2 朝阳市依然没有摆脱资源型发展模式
朝阳市是矿产资源较多的地区,矿产开发遍布全市众多区域,依托资源顶起了全市诸多加工业的发展,比如铁矿石、膨润土等的加工项目分布各个县市区,这一发展模式,导致资源逐步减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一些区域已经触目惊心,比如建平哈拉道口一带大理石的开采,大理石枯竭后,留下满目苍夷,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很多矿山开采闭坑后,留下的景观基本如此。
2.3 人口压力仍为生态改善问题结症
由于区位、自然条件约束和历史原因,朝阳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省平均水平具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贫瘠、农民收入低,耗竭性垦殖耕地、过度消耗林草资源成为农民增收的常规方式。朝阳市由于农业人口基数大,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要为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致富渠道,否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2.4 公众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一些地区、一些人,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未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性,生态恢复的必要性,现在仍存在着乱砍乱伐、违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对矿山植被恢复、退耕还草还林等生态恢复投入缺乏动力,在生产、生活中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严重,民众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意识淡薄。
3、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对生态破坏严重企业的整治力度
坚决关停一些小的、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矿山企业,减少或禁止露天开采,对尾矿库要进行生态修复,毛石要合理利用,朝阳市矿点多达500多个而且分布面广,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政府要加大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倾斜支持力度,对矿业开采闭坑后及时进行生态环境修复,逐步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百姓生存环境。
3.2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利用资源
一些区域矿产资源贫乏,应加强植被恢复,发展多种经济,投入人员技术培训,比如发展特色养殖、生态种植、有机产业等增加百姓收入;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应加强规划,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小城镇化的进程,搞好周边区域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矿业开采对生态破坏补偿的力度,改善区域生存环境。
3.3 加快青山、碧水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荒山造林工程。首先,对“十一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进一步巩固提高森林郁闭度。其次要加大剩余荒山的治理力度,这部分绿化难度更大。还要加大围山禁牧,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已损林地和退化林地实施封山禁牧,减少水土流失危害,改善土壤肥力,延缓沙化趋势。二是水土保持工程。首先要加大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还草力度,有效增加本地区森林覆盖度。其次要加强凌源市青龙河流域综合整治、凌源市小流域综合整治、凌源市河岸堤坝固沙工程建设、什家河龙城区段治理、龙城区老虎山河段流域综合治理和朝阳市大凌河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三是防护林网工程。要拓宽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使得辽西北防护林屏障作用加强和提高,形成贯穿辽西北北部生态绿色廊道。及时对农田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保证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完整性,不间断地发挥防护效益。加快建设新农村绿化工程,指导、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新农村绿化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村屯和校园绿化模式。努力提高现有林地生态质量,加强现有林地的维护与管理,采取人工抚育,针阔混交等多种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绿色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公路、铁路和河道两翼绿化,形成绿色通道与防护林网纵横交错的林网系统。四是沙化治理工程。对凌河滩地实施退滩封育,根据大、小凌河流域不同河段河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在堤防内侧、确权边界布置生态林带,确权范围内河滩地上的现有耕地采取退耕封育,自然恢复生态,利用天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稳固河岸。加强辽西北沙化治理,在辽西北沙化、荒漠化和退化严重的草原上实施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工程,并对减少效果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估。五是草原恢复工程。加大草原资源的恢复,对草权制度进行改革。建设草畜结合生态养殖模式。要加大草原病虫鼠火灾害预警及防治。六是矿区恢复工程。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矿产品深加工水平,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大矿区植被恢复与复垦力度。七是农村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加大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生态村镇的规划与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工作力度。八是保护区建设工程。针对凌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功能不完善,治理和保护管理脆弱等问题,将大,小凌河划建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针对目前总体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保护对象相对单一的状况,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更多的保护区建设。其次还要加强保护区保护能力建设,使保护区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良性化发展道路。
3.4 加大生态建设投入
朝阳市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辽西北生态恢复示范区”构想这一有利契机,围绕市委、政府“生态朝阳”的建设目标,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二是调动社会力量投入资金。三是政府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3.5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生态建设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要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市建设的关注,强化生态意识、激发原生动力,修复重建生态,调动农牧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展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鼓励绿色消费,不断深化全社会的生态理念、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朝阳统计年鉴.
- 上一篇:劳动教育管理制度
- 下一篇:房地产公司规章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