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研讨会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流研讨会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流研讨会实施方案

篇1

依据新课标及学科思维品质要求,以互动共生、问题探究、深度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课堂讲的多、灌输的多、以完成讲课进度为教学任务等教学现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民主平等的生关系,指向为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人”而构建的深度、智慧、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方案、考核量表等。各教研组长结合教研组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修订学习案和习题案。把全体项目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构建“学生学习中心型课堂”的要求上来,定期组织观课、晾课、评课,示范引领,榜样带动。

开展相关活动,推进“学习中心型课堂”模式落地。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中心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从核心素养层面进行建构,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各学科组根据“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学要求开展研讨,开设组内研讨课,逐步调整完善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基本流程。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划分小组,完善班级小组文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深入班级听课,在进行个别交流指导的基础上及时在年级、全校范围内进行总结通报。

篇2

每学期初,教研员精心制订学科实施方案,将各年级的课例研究内容、在线研讨的主题和时间、学科会召开的地点及教案等公布在学科网站上。各学校根据教研中心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全市同步进行课例大教研,分三个层次推进。

首先,校内研讨,汇聚集体智慧。一是集体备课,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确定设计思路。二是个性化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立足本班学生实际、突出个人教学特色。三是校内研究课,教师全员参与试讲和听评课活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市级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市级研讨,共享优势资源。校内研讨汇聚的是全校教师的智慧,但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水平相差极大。因此,第二阶段是市级研讨,分两步走。第一步,网络在线交流。教研员将研讨课题以“主题帖”的形式在教研论坛中,全市教师分学科分年级于不同时段参与在线研讨,交流校内研讨的心得体会、提供精彩案例、提出疑难问题……在线研讨后,教师修改个人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网站。第二步,召开学科研讨会。教研员根据教师上传教案的情况,确定执教市级研讨课的人选,公布在学科网站上。学科会当天,进行现场互动评课。第三步,由教研员根据研讨情况进行解答或说明,对各校在线研讨的发帖情况进行总结,推荐优秀案例及精华帖等。

最后,实践延伸,深化研究成果。为了巩固课例研究的成果,市级研讨之后,活动进入实践延伸和提高阶段。一是在线评课。学科会后,教师将所听、所疑、所思、所获通过“在线评课”的方式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进行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教师根据自己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再次优化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学科网站。教研员从中评选出优秀案例和反思并择优刊登在《文登教研》杂志上。三是视导调研。课例大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员深入各校进行视导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对前期课例大教研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听课评课、答疑解惑等活动进一步巩固课例大教研的成果,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研中心以课例大教研为主线,以网上交流为主要研讨方式,将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校际教研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打造高效教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开辟“小课题研究”网上交流平台,让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担任各课题的版主,负责解答教师的疑惑。二是开展“每月一个主题”的网上研讨活动。各学科教研员每月在网上一个研讨主题,如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体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英语学科的“如何提高课堂操练的有效性”等,引领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问题,交流成功经验等。

篇3

一、 基本情况分析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坚持内涵发展、教学创新的思路不改变,通过教学改革研讨会、教研组建设等工作,全区教育质量增长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学校工作重心转向教学研究、机制创新、特色建设,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毕业班工作纳入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保持了持续发展。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强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够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等。

二、 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贯彻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以主题研究、有效解决、整体推进为主要工作策略,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为主线,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工作目标:

1. 贯彻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学年度工作任务。

2.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4. 完善学科指导意见,构建自主有效课堂。

5. 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三、 主要工作与措施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各学校要按照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艺体教学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做到教师专任、开足课时。地方课程将纳入教学质量检测范围和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进修学校专人负责地方课程的教研活动,保证地方课程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

2.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水平。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本学期将通过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成果 展示、期末学校重点工作总结交流,以及专题研讨会、主题论坛等活动,提升业务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参与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1)全面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初中教师要掌握初中教材,熟悉高中内容,了解学科发展动向。教研员将与教师共同进行专业阅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解读,学习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育教学理论,专题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对初中教师进行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2)加强教师梯度培养。在调查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教学水平等基本情况下,教研员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个别指导,任务驱动,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优秀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名师。提高新教师培养的实效性。开学初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听课、备课指导、课堂教学观摩等措施,使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会备课、上课。

(3)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教学有效性,引领教师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要明确,研究有过程、有价值、有效果。教研员通过专题讲评、研究成果交流等措施,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4)继续做好教研组建设工作。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教研组。全区以教研员为中心,成立以培养教研组长为目的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将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指导教研组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教研工作由个别指导向教研组建设的重心转移,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

4.关注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有效课堂。

(1)研究学生,牢固树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个性,研究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保护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快乐而又有创意的学习、成长。以教师的高期望引领学生实现人生理想,让学生从进步走向进步,从成功实现成功。

(2)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下要素: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关注差异性,体现开放性,突出自主性,强化探究性,注重合作的有效性,展示师生的创造性。

(3)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质疑、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展示交流等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学科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学科思维方式,达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4)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学生爱读书、愿动手、勤思考、善提问、敢质疑、能创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5)教研员、优秀教师要在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各学科在总结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框架,指导全区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教师的典型经验,开展不同主题的展示交流活动,推广有效教学成果。

5.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在总结过去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调研,充分征求各方面建议,结合全区教学工作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制定内容比较科学、学校认可、操作性强的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习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以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6. 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教研员努力贯彻“四者”的工作理念,准确理解上级文件精神,把握教学发展动向。以“务实、有效”为教研工作原则,做到工作有主线,活动有主题,研究有成果。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7. 求真务实,完成常规工作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

四、主要活动安排(第一学期)

9月份:

1. 新教师培训

2.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研组活动计划网上交流

3. 学科教材主题研讨会

4. 评选第六批学科带头人

10月份:

5. 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6. 学科有效教学研讨会

11月份:

7. 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8. 有效教学成果展示

12月份:

9. 教研组建设成果展示

~年1月份

10. 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交流

11. 学科教研组建设总结交流

篇4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的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改与教改,不断提高我区教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了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

(一)新课改年级全面启动,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

1、修改方案,深化课改。20*年实验之初,根据*区课改实验总方案的要求,初步拟定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课改实施方案》,草拟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

2、开展培训,奠好基础。通过岗前培训、过程性、渗透性培训,近年共组织专题讲座158次,参加人数达18138人次;课标、教材培训160次,参加人数达17452人次;开展课改活动274次,参加人数达23914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广大参加课改的教师正逐渐进入对自身观念转化、素质提升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促进了课改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骨干队伍,推进学科课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中心组结合在一起,壮大了*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教师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4、修订学科课改实施方案,重点搞好评价方案的完善。

5、强化“五个一”工作,丰富课改工作的内涵。每一学月将着重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区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演练,一次经验交流,一次调查分析研究,一次课改工作研讨会。

6、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类课改论文、案例、评价方案等达XX余篇,部分学科对此进行了评比,并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的评奖,获全国一等奖2篇;省级获奖36篇;市级获奖425篇。编辑出版了《四川省宜宾市*区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6册,收入的文章达483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奖54人;获区级奖26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88人;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市一等奖79人,二等奖72人,三等奖66人。

(二)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教材、教法培训。中小学组织教材教法培训320次,参培教师17452人次,有力推进了课改的实施。组织新教师培训,共培训100次,培训新教师2400余人。组织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各学科组织骨干教师培训104次,培训骨干教师2984人。

(三)深入基层,加强教学视导。

集体视导,教学会诊,全年,教研员对全区乡镇中心校、单设初中、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集体视导,累计集体视导164次,听课、评课2030节。镇乡教研联片,共谋教研新篇。镇乡教办撤消后,为完善教研网络,发挥片区教研联组的作用,建立了象鼻、李庄、西郊等8个片区教研联组,使镇乡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保持了活跃状态。

(四)深入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26次,参加人数35292人次。对全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开展论文、案例评比活动,活跃学术交流氛围。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社会活动

学会立足于本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XX年3月学会与中山街小学联合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华中师大杜时忠教授,全国名校成都市实验小学精品教师金波、于露,到*区讲学,到会听课教师达300余人。邀请成都市武候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肖成全到*区就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发、微型教育科研课题等进行专题讲座。与此同时,教育学会针对*区中小学校长开辟了“校长论坛”,在论坛上,中小学校长发表教学管理观点,交流管理经验,现已举办5期,得到了中小学校长的广泛好评。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宜宾市政府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手抄报展评活动,收到稿件300余份,获奖113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学生科技文化素养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全区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学会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各专业研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努力探索适合*区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宜宾市人民政府“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中,全区有11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是全市获奖项目最多的县(区)。

篇5

一、文化工作完成情况

㈠出色完成全市重大文化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开封文化软实力。

精心参与组织承办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活动。参与组织4500件文物及展品参展、600件拍品拍卖、80篇论文学术交流,为群众鉴宝1000件、300人次,完成了市博物馆改造、宋都御街牌楼的修缮工程。依法征得伊朗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馆藏精品参与展出,元青花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等国宝文物精品,让国内外来宾和开封市民大饱眼福,引起省内外媒体网络广泛关注。通过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把七朝古都开封建成一座享誉海内外、集收藏活动与收藏经济开发为一体的有较大影响的收藏文化发展基地,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切实抓好新郑门遗址“城摞城”博物馆的项目开发。开封地下构成的“城摞城”奇特景观,是世界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为进一步发展宋都古城的历史风采,在市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主动地抓好项目开发的各项工作,组织制订详细科学的考古发掘方案,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材料,邀请相关专家召开研讨会,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与澳大利亚裕万责任有限公司投资方广泛接触谈判,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城摞城”博物馆的项目开发,对丰富开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推动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认真做好第25届花会文化活动组织工作。组织举办了菊会开幕式大型鼓舞表演《万人千鼓庆菊会》和菊会大型文艺晚会,举办花会文化活动20个。特别是开幕式大型鼓舞表演《万人千鼓庆菊会》,汇聚市属五县五区1000名鼓手、1000面盘鼓,擂响开封,激越豪迈,营造了强烈的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

全力组织好“文艺精品”《清》剧的进京演出活动。接到市委、市政府复排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晋京演出的任务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清》剧晋京演出作为文化系统的中心工作,相关领导及全体演职员牺牲春节长假,不分昼夜组织排练,加工提高。3月7日、8日,在首都北京天桥剧场为全国“两会”演出,受到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广泛赞誉,宣传了开封,展示了开封文化风采,《中国文化报》以整版篇幅宣传报道了演出盛况。 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彰显良好势头。

篇6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的理论基础

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个体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教师个体知识往往是通过经验探索、训练、自我反思、并组织提炼起来的,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和策略。随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发现:蕴含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或支配教师行为的是教师的个体知识,它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2]。吴卫东在其著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中提到:教师个体知识的生成方式有二:一方面是教师对理论建构的实践解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自身点滴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借鉴其他同行的经验,与自身经验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实践、感悟和反思,也是教师个体知识形成的途径之一。教师个体知识最独特的特征是其个体性和实践性。个体性是指教师个体知识带有个体性特点,表达了个体思维方式,体现一定的个性创造力;实践性是指教师的个体知识通常是一种实践智慧。由此可知,教师个体知识要得到发展,需要教师与相关学习资料进行互动、深入反思、知识内化、指导实践;教师个体知识也只有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实现知识增值。教师的学习在符合一般学习者学习特点的同时,也包含着自身职业的显著特征。迈克尔富兰(FallanMichael)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提到:当教师从同时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获取,甚至创新的过程中[3]。布莱克曼(Blackman)也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来完成的。”所以说,教师的学习通常是在共同体的背景中进行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学习、教师知识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虽存在时空分离的特点,但仍需遵循教师学习的特点,基于培训平台和各种通讯交流工具,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分享、交流、提升”的文化,将实践中的教师共同体(面对面交流的群体,尤指同学校的教师群体、教研组等)和网络虚拟的教师共同体(利用网络互动交流的群体)有效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学者对成人远程学习者遇到的学习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缺乏互动交流,学习时感到孤独和无所适从;其次是教学与资源对成人远程学习的针对性不够强;再次是远程网上学习技能不足等[4]。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参训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如上所述的学习障碍,所以,必须设计充分的互动交流活动,这些互动交流的内容不仅应指向培训相关资源,还应该包括情感上的激励和支持,帮助参训教师克服学习孤独感;教学资源必须符合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贴近教学实际,促进教师与资源的深度互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必要时进行个别化学习技能辅导,注重个别化互动活动。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与面对面集中培训中的互动相比,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互动有其显著特点。灵活性。远程培训中的互动是跨越时空距离的,互动双方主要通过文本(或者视频语音的方式)开展活动。课程资料开放在平台上,参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登陆进行学习;授课专家、管理人员和参训教师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同步或者异步互动。参训教师自己灵活掌握时间和地点开展学习,进行互动交流。开放性。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互动除了支持一对一的个别化交流模式,还支持有大规模教师参与的交流模式。传统面对面集中培训中,参与互动的规模是有限的,往往集中在几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或者最多在一个培训班中互动);但远程培训中的互动研讨允许更多教师参与,任何对研讨话题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加,甚至可以跨班、跨区、跨省。技术性。远程培训的互动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一般来说,远程培训平台具备互动交流的功能,比如站内短信、BBS论坛、视频会议、班级沙龙、留言等,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完善。除了远程平台提供的这些互动工具,教师远程培训通常还会用到QQ(群)、飞信、邮箱等通讯工具来开展互动。持续性。教师学习不应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良性的远程互动模式会给参训者带来长远效益。参训教师在习惯远程互动模式之后,可以继续利用平台(有些培训平台虽会关闭,但还会提供给参训教师类似于博客的个人工作室)、QQ群、BBS论坛等开展持续性的互动交流活动。当然,教师远程培训并不排斥穿行一些面对面的集中交流活动,一方面增加感情,另一方面也可集中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使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远程互动和集中交流优势互补。

按互动功能划分。按照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功能的不同,可将互动活动分为三大类(如图1所示):第一,为克服学习孤独和无助情绪、提供情感支持、进行激励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它处于功能圈的最外层,与培训内容无直接联系,却是有效培训的基础;第二,为提供技术支撑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参训教师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或年龄较大的教师)不适应网络学习模式,他们对平台操作不熟悉。辅导教师、平台技术人员以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员就需要多与这些教师互动交流,个别化地给予他们技术支撑;第三,为支持学习活动,促进深度学习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它处于功能圈的核心层,其互动内容直接指向课程学习。这种学习交流活动主要以在学科专家指导下开展的多人参与的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为主体,以专家集中答疑、个别化的交流活动为辅。按互动主体划分。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指的是参训教师与班级辅导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学科专家、特聘教师、学伴以及课程资源之间的相互活动。参训教师-班级辅导教师:班级辅导教师是教师远程培训中的重要角色。远程培训规模大,为保证培训效果,通常会将一定数量的学员组成虚拟班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级辅导教师,类似于实体班级中的班主任。班级辅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活跃班级氛围,鼓励学员学习;班级动态,进一步明确培训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指导学员学习;发起/组织班级沙龙研讨,引导学员参与交流;编写班级简报,与学员文本互动;评阅作业,查看学情,及时反馈;作为参训教师与技术/管理人员、学科专家、特聘导师沟通的桥梁。参训教师-学科专家/特聘导师:在学科教师培训过程中,通常会配备少量学科专家或特聘导师,他们有丰富的学科教学实践经验,有深厚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功底,有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学科专家/特聘导师会定期组织学科研讨会,进行教学辅导答疑,参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研讨会或者在线留言等方式直接与专家互动。因专家面对的不只是一个虚拟培训班的教师,而是规模较大的参训教师,所以,在培训实践中,需要依托班级辅导教师的桥梁作用。班级辅导教师定期收集整理学员的学科教学问题,将其分类报送给学科专家,再组织开展集中答疑活动等。#p#分页标题#e#

参训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撑,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区域性学情分析,进行学习督导等。参训教师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直接咨询技术/管理人员,而技术/管理人员也会通过在项目主页的醒目位置“温馨提示”、“常见问题解答”、“管理团队简报”等栏目去解答参训教师的困惑。与学科专家类似,技术/管理人员面对的也是规模较大的参训教师,并且很多参训教师咨询的技术性问题是雷同的。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相关问题反映给班级辅导教师,班级辅导教师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汇总给技术/管理人员。参训教师-课程资源:如果参训教师只是单纯地收看课程资源,还不能称之为互动。其互动关系指的是参训教师带着个体经验深入思考课程资源的合理性,认真感悟课程资源带来的启示,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系列活动。互动是双向动态的过程,这里的课程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参训教师及时写得感悟体会,在理论学习背景下,书写自己实践应用的案例,反过来不断充实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学科专家/特聘导师根据学员参训情况,及时增加或更新课程资源等。参训教师-参训教师:参训教师与学伴的互动交流是远程培训的重要内容。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背景各异,思维不同,针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或教学问题的处理办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些都是远程培训中的宝贵资源。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多在班级培训页面设置了“讨论区”,并建立了班级QQ群,参训教师可针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讨。但是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级辅导教师的组织规划和协调鼓励。可在培训过程中选择一些表现积极、有影响力、有思想、愿分享的学员牵头,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培育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文化观。

保证互动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主体多,影响因素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互动交流的无效、低效。目前的教师远程培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行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各级项目执行机构及班级辅导教师)”两条路线协同运作的模式。本文就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保证互动交流有效性的措施。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层面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做好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为参训教师的互动提供条件,并督导学员积极互动。从项目执行机构的层面看,首先,应充分重视互动交流在培训中的作用,在实施方案中对培训的组织安排进行解释说明,让互动交流在考核中占一定比重,且考核互动交流的关注点应该由“量”转向“质”,不仅要关注班级发帖量,更要关注精华帖是多少,研讨是否深入等;其次,应形成课程资源灵活生成制度。鼓励参训学员与课程资源深入互动、反思,实践应用,撰写研修案例,遴选优秀案例补充完善课程资源;再次,提供人性化互动交流工具,因参与研讨的人数多,回帖多,易造成研讨页面内容杂乱的现象,所以希望平台研讨工具能够增加查询、排重等功能,并能够按照互动功能设置不同的互动版块;最后,应选择优秀的学科专家/特聘导师,让他们明确职责,组织并引领参训教师参与互动交流,选择富有耐心和责任心的技术人员,及时有效地为学员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此外,在国家级远程培训中,参训学员众多,特别容易产生沟通不及时,反馈不顺畅的情况,此时需要设立省级管理团队,做为项目执行机构与本省参与培训的各类人员沟通的桥梁。从班级辅导教师的层面看,首先,应该树立互动意识,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积极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其次,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及时为参训学员提供项目执行机构的最新公告;协助学科专家/特聘导师开展主题研讨和集中答疑活动;协助技术人员解答学员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再次,带领骨干学员,策划并组织班级研讨活动,创新研讨模式,并及时总结、提炼、展示研讨成果。从参训教师的层面看,首先,参训教师应关注项目页面上的“通知”、“温馨提示”等栏目,熟知操作手册和实施方案;其次,树立互动意识,好的资源愿意与同行共享;好的想法乐意与学伴交流。总之,参训教师应逐步适应网络学习模式,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7

坚持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过去的一年。坚持内涵发展、教学创新的思路不改变,通过教学改革研讨会、教研组建设等工作,全区教育质量增长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学校工作重心转向教学研究、机制创新、特色建设,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毕业班工作纳入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保持了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强化,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够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等。

二、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指导思想:贯彻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主题研究、有效解决、整体推进为主要工作策略,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为主线,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工作目标:

完成学年度工作任务。1.贯彻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提高教师学科素养。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自主有效课堂。4.完善学科指导意见。

5.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艺体教学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做到教师专任、开足课时。地方课程将纳入教学质量检测范围和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进修学校专人负责地方课程的教研活动,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各学校要按照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地方课程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

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本学期将通过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成果展示、期末学校重点工作总结交流,2.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水平。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专题研讨会、主题论坛等活动,提升业务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参与到教师教学活动中,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提高教师学科素养。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熟悉高中内容,1全面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初中教师要掌握初中教材。解学科发展动向。教研员将与教师共同进行专业阅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解读,学习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育教学理论,专题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对初中教师进行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教研员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个别指导,2加强教师梯度培养。调查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教学水平等基本情况下。任务驱动,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优秀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名师。提高新教师培养的实效性。开学初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听课、备课指导、课堂教学观摩等措施,使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会备课、上课。

引领教师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要明确,3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教学有效性。研究有过程、有价值、有效果。教研员通过专题讲评、研究成果交流等措施,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建立不同形式的教研组。全区以教研员为中心,4继续做好教研组建设工作。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以培养教研组长为目的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将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指导教研组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教研工作由个别指导向教研组建设的重心转移,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

构建有效课堂。4.关注学生主动发展。

牢固树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理念。学生个体的差异性,1研究学生。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解学生个性,研究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保护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快乐而又有创意的学习、成长。以教师的高期望引领学生实现人生理想,让学生从进步走向进步,从成功实现成功。

尊重个性,2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下要素:保护天性。关注差异性,体现开放性,突出自主性,强化探究性,注重合作的有效性,展示师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质疑、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展示交流等形式,3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学科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学科思维方式,达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不唯书、不唯师,4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学生爱读书、愿动手、勤思考、善提问、敢质疑、能创新。只唯实。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框架,5教研员、优秀教师要在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各学科在总结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全区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教师的典型经验,开展不同主题的展示交流活动,推广有效教学成果。

加强调研,5.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总结过去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面建议,结合全区教学工作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制定内容比较科学、学校认可、操作性强的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习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以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准则,以实现全县“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学校的基础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普通话普及和汉字应用水平,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范围为民和镇城区,评估重点为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

三、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为《*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见附件,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指标项,《标准》指标体系由综合管理、普及普通话、社会用字管理三部分组成,总分为260分。

三类城市评估的标准为:实得分208分以上(即达到总分的80%以上)为合格;实得分234分以上(即达到总分的90%以上)为优秀。

四、评估方式

本次评估将采取定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点检查:党政机关定点检查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民和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学校定点检查城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新闻媒体定点检查县有线电视台;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定点检查商场、医院各1所。

随机抽查:随机抽查县政府部门、县直单位若干;中小学校、幼儿园若干;公共服务行业窗口单位若干。

检查方式:

(一)听取受检单位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受检单位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文件资料;

(三)与受检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相关测试;

(四)按照《标准》规定的指标内容,进行实地检查。

五、工作步骤

迎检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健全机构,动员部署

1、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县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督促、检查全县语言文字迎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迎检日常工作;

2、成立由语言文字工作干部、语言文字专家和具有一级普通话水平的教师、播音主持人员等组成的县语言文字工作业务指导小组,负责达标、评估过程中业务指导、检查工作;

3、召开全县迎接*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动员大会。

(二)第二阶段自查自评,整改落实

1、举办语言文字工作业务培训班,使相关单位和人员深刻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有关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掌握《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操作实施方法;

2、根据《标准》规定,落实职责分工,做到项目推进,责任到人;

3、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时限和责任,逐项整改到位;

4、上报自评报告,申请接受上级评估。

(三)第三阶段整理提高,接受评估

1、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观摩研讨会,进一步明确评估要求和操作规范;

2、对照《标准》要求再次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各项要求高标准落实到位;

3、统筹安排评估期间各项工作。

六、几点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站在依法规范语言文字应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把迎检各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

篇9

一、强化担当,完善自身建设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担当

学院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使命来抓,做到五有。

一是工作有专班。成立开展“培养职业精神 提升职业技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负责活动的协调工作。

二是年度有目标。学院将自身建O工作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列入全市人社系统年度工作任务中学院的个性工作目标任务,并分解到每一个月,逐月予以落实。

三是建设有方案。制定自身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落实目标任务。各科处室按照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同时制订自身建设检查考核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使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任务有督办。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办自身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落实有体系。明确各科处室创建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创建联动机制,自身建设工作体系完整。

2.完善长效机制

自身建设既要有历史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传承特色办学理念。校训重视历史传承: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办学理念讲求科学特色:管理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品牌荣校;校风力求与时俱进: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

二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学院构建了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涵盖了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学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科学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按期组织学生实习,有计划、有课题、有实习评价、有实结;每年都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撰写总结材料,并在全院教职工会上汇报交流。

二、营造氛围,建设优良文化育人环境

1.重舆论引导

自身建设既要领导重视,还要群众人人参与;既要注重抓落实,还要善于抓总结提升。

一是引导大家人人参与自身建设。制定自身建设宣传工作方案,编印自身建设创建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师生员工,宣传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主题、目标要求、活动意义,在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利用电子屏宣传,使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是带领大家宣传推进自身建设。制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信息报送与考核试行办法,规范新闻宣传,推进自身建设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总结提升自身建设工作经验。鼓励大家总结提升自身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积极予以宣传推广。仅2015年就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学院20余次。

2.营造特色氛围

按照室内室外、功能分区、彰显特色、打造多样化宣传景观的原则,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一是屋顶宣传重在营造技能文化的大气场。在学院主要建筑物屋顶安装宣传标语。临街门面顶安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综合楼屋顶安装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学楼屋顶安装校训: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学生宿舍屋顶安装校风: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实训楼的屋顶安装: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二是校园宣传栏重在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了企业文化墙、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多彩涂鸦墙、德育园地等室外文化展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文化。

三是室内文化区重在励志。建设了理论教室、实训室等室内文化展区,悬挂名人名言、规章制度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技能成才。

四是道路景观重在典型引路。学院主干道建设技能大师路;综合楼小花园西面建大型励志宣传景观;多年的绿化,形成了以综合楼小花园、樟树林、竹园、实训楼景观带、花坛、草坪等为主的校园景观;技能大师典型引路,激励学生技能成才。

三、突出特色,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数字校园

提高校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校园管理实现数字化。

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投资近80万元设计建设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校园管理工作实现了数字化。

二是推广使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建设单位已对科处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期培训,目前学院管理基本实现网上办公。

三是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指定专门处室负责管理。目前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完成了试运行,2016年准备全面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

2.专业对接市场

强化市场导向,专业设置紧跟变化莫测的市场。

一是建立校园对接产业园、专业对接产业制度。化工专业对接荆门化工产业园,机电电子专业对接荆门电子产业园,数控车工、模具制造、焊接加工对接荆门航空产业园,财会、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对接服务业,并与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天茂集团、中集宏图、利盛石化、东光电子等30多家技术含量高、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化工专业对接天茂集团、凯龙集团,先后开办了中级工、高级工定向班,并对员工进行了多次提升培训,得到企业好评。力争达到“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

二是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领导、技术能手参加,就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献计献策。专业建设研讨会得到省厅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品牌专业。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荆门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瞄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装配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群,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学院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重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校校合作,打通了中高职直升通道。

3.深化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在多个专业推行了一体化教学,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湖北省唯一进入2016年全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学院成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小组,制订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二是建设专用场地、组建教学团队。学院按照现代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建设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精选骨干教师、吸纳技术能手、聘请课改专家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并多次邀请人社部一体化课改专家黄景容、姜大源等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三是总结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学院一体化课改经验在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家人社部《职业》杂志以《六措施保障 三阶段落实》为题介绍了我院一体化教改的经验和做法。

4.强化职业素养

育人先育德,始终把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放在优先位置。

一是编写职业素养教材。2014年,《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被确立为部级课题,被评为省重点课题一等奖。《职业素养基本训练》教材也通过了人社部教材审批出版,得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职业行为养成训练》编写即将完成。

二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作《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院被吴天祥同志誉为“人民的贴心学院”;开展 “厉行勤俭好风尚、传承美德正能量”和“互联网+分类回收”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举办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学院学生张子轩和唐文菊被团市委分别授予“最美中职生标兵”和“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

5.注重创新创业

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学院实训工厂,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8间的机械加工创客空间,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制定创客空间实施方案和运作办法。

二是推动师生创新创业。鼓励学院师生(包括近几年的毕业生)入住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所有入住的创客均可享受荆门市相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名创客入住众创空间。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将创业知识列入学生教学的内容,完成创业模拟实训室建设,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

四、多措并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1.校企共建实训室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制定校内、校外校企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和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计划。

二是精选合作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多次深入相关企业考察、洽谈,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三是规范实训室建设。引厂入校,学院出场地,合作企业出设备,与顺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厂中建校,合作企业出厂房,学院出设备,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

2.建设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制定建设方案。学习借鉴企业标准制定校内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建设。

二是制定管理办法。借鉴企业6S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基地6S管理办法,成立6S管理检查考核领导小组。

三是实施6S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按照6S管理进行组织。

3.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

给技能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其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效率。

一是积极申报。学院根据相关条件,积极申报省级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省厅批准。

二是制定方案。借鉴荆门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家级郭振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经验,制定建设方案。

三是规范建设。按照建设方案,添置设施,配齐人员,完善职能、制度和职责,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基本建设完成。

4.开展技能大讲堂文化节活动

传播技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举行拜师学艺活动。与全国技能大师、荆门石化总厂机修钳工郭振恩合作,设立郭振恩励志班,举行拜师学艺活动。

二是传播技能大赛知识。邀请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能大师、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徐国胜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发展方向”为题,介绍了国际、国内技能大赛情况和发展方向,并对学院数控、模具专业教师如何进行大赛准备作了专题辅导。

三是开办启迪求真系列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以工匠精神、智能制造、信息时代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其中院长许松以“工匠精神”为题,为全院师生进行了第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毕业生王贤伟、荆楚理工学院毕业生张玉鹏和学院毕业生张芳、刘军、潘运虎等作报告,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5.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

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检阅办学成果。

一是举办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届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公开课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摩,得到广泛赞誉。

二是开展学生创新创意竞赛。举行了由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届“航特杯”学生无动力车滑行竞赛。无动力车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滑行竞赛也由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创新精神。

三是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面向社会多次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特别是在全市春风行动中展示,得到原市委书记万勇的充分肯定。

6.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展示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承办荆门市职业技能大赛。学院先后承办荆门市第一、二、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农谷杯”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二是参加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三是参加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学生制作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荣获湖北省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学生苏雪娇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

五、注重实效,取得自身建设丰硕成果

1.以环境文化影响人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院从外在的环境建设出发,推动内在的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了外在环境的建设。学院完善校园基础环境建设,精心设计和构思学院环境,既重视物质环境建设,更注重充满学术氛围的读书育人环境。

二是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学院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办学理念、校训、校规等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三是构建了多样的文化载体。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橱窗文化、道路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文化载体,设立企业文化苑、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技能大师路、德育园地等文化栏目,形成了环境与师生的良好互动。

2.以人文文化教育人

成才先成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一是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了学院、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警校、社校共建机制,构建了政教、团委、保卫和学生会相结合的校园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天天有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实行学生在校24小时无缝对接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教学、管理、服杖位一体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院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和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孝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

三是营造德育氛围。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墙报、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强德育工作,策划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设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增强市场办学的危机意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干部师生的发展与追求,重视人才培养,在学院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氛围。

4.以技能文化培养人

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始终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学院坚持质量兴校,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三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技能就业计划培训等工作,年最高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实现了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篇10

一、领导重视活动有序开展

根据区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小学与中心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城乡结对师生相互得益

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岗位帮扶。通过两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得知中心小学在校干的培养与发展上急需得到提高,而我校在教师人员方面比较紧张,校干配备也缺乏人手。在此情况下,经过两校协商,中心小学派出于春建副校长到我校挂职锻炼,我校也将教学管理方面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秩序、班主任管理等工作安排由于春建校长负责。在一学期的交流中,于校长将小学当作自己学校,将学校的工作当作本职工作,认认真真,恪尽职守,获得了学校老师好评。同时,作为一名挂职锻炼教师,他也对我校的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了充分了解,对其学校今后的管理有了很好的借鉴。

教科研合作。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小学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学期中,小学结合本校的语文学科优势,举办了语文辩课进校园活动、语文学科“三读三段”生本高效课堂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心小学的老师到校指导,并与该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智慧的碰撞交流。同时,学校还邀请中心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到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的班级管理常规工作,两校的班主任进行了热情交流,收获匪浅。在以上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还多次联系,就两校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