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物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导致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灾害、突发性疾病灾害等的出现,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伤害。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体系建设,要探究应急状态下的物流管理,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建构和完善,要针对应急物流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以实现应急状态下的顺利物资救援。
一、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工作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也基本建构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架构,然而,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体系还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决策体系是由国务院下设的应急救援办公室直接领导,并由相关的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并在紧急状态下还调用了军队参与救灾。在机构组织设置方面,体现出三个层面的结构:中央级的非常设应急机构;地方政府对应的各级应急机构;志愿者机构。
然而,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组织机构协调不够通畅的问题,由于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是紧急临时抽调而成的,因而,在日常沟通和协调的救援工作中,显现出救援信息不畅、救援效率低下、救援程序混乱的问题。同时,尽管我国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然而,这些应急物流预案还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互的链接度不足,也存在职能交叉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应急物资救援工作。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还有待完善
我国自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以来,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层级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在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显现出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和功能。然而,在这个体系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1.物资代储点分布不够均衡。由于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资源的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存在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困区的问题,这就使应急物资救援工作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2.物资储备的数量种类还有待多样化。由既往的应急物资救援经验可知,单纯依靠中央级的物资储备中心救援,其数量和品种都难以满足应急物资救援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应急物资资源的整合度较低。在应急物资储备的过程中,存在对资源整合度较低的现象,由于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方式较为分散,不利于多灾种资源的整合与统一,因而显现出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4.应急物资信息不够通畅。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分散化的应急物资救援工作难以协调各种应急资源,无法达到资源利用的整体优势和协同,缺乏有效的纵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无法生成信息通畅、运转有序而高效的应急物资联动效应。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危急时刻,信息流的畅通是前提和基础保障,需要统一而协调的全国灾情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地区灾害的实时监控。然而,就我国目前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缺少的现象,无法满足自然灾害发生区域的信息需求,导致物资短缺、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的特点与流程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与普通物资管理不同,它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于:1. 未知性特征。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发生范围、发生强度都属于不可知的范围和区域之内,这就导致应急物资救援也出现不确定的未知性特征。2. 不可替代性。由于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的用途是指定性的,因而其不可被替代,如:疫苗、药品、血压等。3. 实效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必须充分体现出其实效性,它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达,才能实现其效用和价值,否则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4. 滞后性。由于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是发生在自然事件之后的,因而,体现出滞后性。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的流程主要为: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出现后,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并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对救援地区急需的物资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并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数量规格等,组织运输和配送,快速送达需求者。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中的物资储备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机制
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为了使应急物资快速、高效、及时、准确地送达需求者,需要有基础设施的保障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对我国的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临时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要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层级防灾信息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预案实施详细化、可操作化,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实现抗灾救援的目的。
(二)建构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为了实现高效、及时的应急物资救援,需要建构统一、完善的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避免各自为政、统一指挥不灵、协调能力差等问题,要依照统一化、规范化的应急物流运作流程,由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从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救援工作。要架构中央、省级、地市三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体系,并依靠强大的公共权力部门,实现对物流的协调和资源整合,迅速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对物流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的统筹调度和安排,尽最大可能提高响应时间。并且还要确保应急物流信息子系统的通畅无阻,要充分利用这个神经中枢,为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三)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在对自然灾害发生区域,要实现对其应急物资的供给,还需要有完善而健全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功能健全程度,直接决定应急物资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全部地送达需求者手中。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以现代商业物流的先进理念为依据,建构并完善高效、先进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配送体系。
国家可以允许一些信誉度高、性价比合理的专业物流公司,参与到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之中,实现对自然灾害后期物资的紧急运输和配送,并且与政府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与政府达成协同化的应急物资配送体系,实现应急物资供应链条的完整化和高效化。同时,我国还可以尝试“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配送方式,充分利用军队资源的优势,实现对军队、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从而促进军队和地方物流资源的高效兼容,实现对自然灾害地区的紧急物资救援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在对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的工作中,应急物资的储备体系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保障体系,大量、充足而实效化的物资储备,可以极大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物资短缺的压力,可以最大程度上缩减采购和运输的成本。因而,需要建立并完善统一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指挥系统,实施分级管理,在分工明确的条件下,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储备。要运用现代化的仓储技术,实现对储备物资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仓储机械化管理。同时,还需要建立灵活的储备机制体系,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三结合”,即: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结合;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结合;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结合。
四、结语
应急物资储备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机制、体系、法律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形成网络化的、信息化的应急物资预案体系,并在职责分明的层级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下,实现对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与控制,实现对自然灾害区域的应急救援工作。
篇2
[关键词] 港口;生产安全;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23
[中图分类号] U65;C9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48- 05
1 引 言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港口建设、港口经济与港口物流有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物流通道可能且极易被自然或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使港口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进而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国民的经济发展。因此,港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和防止这类危害港口安全的事件发生。
使用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港口安全问题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首先建立一个安全信息管理数据库,以掌握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信息,对有关信息进行方便快速的查询。系统中可实现资源共享,使办公人员、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协同,为安全管理负责人和企业领导提供及时、动态、完整的安全信息,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一个强大、有效的平台。
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是指当突发性事件对港口及港区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时,以提供所需的各类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和时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特殊的物流活动。这种突发事件可能包括海啸、台风、飓风、水灾、游轮爆炸、污染物泄露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港口需对物资、设施设备、人员等进行紧急救援。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给港口造成的经济损失,港口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架构,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港口的快速反应能力。
文本将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与港口安全有关的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的新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2 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将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凝练为安全防范、应急指挥两个主要方面。
2.1 安全防范功能
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港口正常的经济活动,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源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港口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对相关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归纳,总结为以下方面。
2.1.1 港口货物审核功能
随着港口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港口在扩建码头以增大港口货物的存储量,伴随而来的就是港口货物安全问题,“天津8.12事件”曾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将港口货物审核作为主要功能。
文献[1]在货物审核方面分为货物入港管理和货物出港管理两个模块。以货物入港管理为例,在货物到达港口前,入港货物清单就会发送到港口并录入该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和安全性审查,并为货物制作电子标签,将需要的信息写在对应标签内。当货物到达港口,将实际货物清单与预入港货物清单对比,如一致则粘贴电子标签,手持机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实现货物标记与跟踪管理。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结合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
对于安全性未知的货物要做好危险货物申报工作。文献[2]的危险货物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对危险货物申报信息进行审核。该系统最大的特色是应用了智能决策系统来辅助决策,对需要审核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等过程载入数据仓库,并提供可视化的业务界面,使决策分析结果得以清晰地展示。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判定功能,并结合危险货物信息、国际危规信息、船舶信息、码头作业货种与限量等,实现危险货物的审核和风险决策分析。
2.1.2 港口区域环境监控
港口区域环境监控指监视和保护水域范围内的海关、边防、环境安全,同时提供气象、交通安全等信息查询服务。
文献[3]针对不同地区港口承担不同业务具有的不同特点,设计了港口区域安全控制系统。具体功能包括:检查港口周边环境、保证港口水域及船舶安全、限制区域安全。该系统主要以电子监控的形式控制周边环境安全。
文献[4]的港口隐患排查系统中设立了员工隐患检查功能。以多种形式提醒检查人员按期进行隐患排查,自动匹配需排查的各方面内容,如若发现隐患,可利用终端现场拍照确保真实性。
文献[5]重点关注港口区域环境的安全性,该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将港口空间信息根据不同作用和不同特征进行划分。通过对港口进行属性-空间和空间-属性组合的查询,实现实时监测从而及时掌握港区内交通情况、消防设施、船舶停放等安全信息。
文献[6]利用了雷达和其他先进网络通信技术,实时监控港口及附近水域环境,保护边防及海关安全。有效地组织船舶交通流,减少时间延误及交通拥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以控制的自然环境因素要考虑在内。文献[7]从气象方面设计了港口天气预警系统,该系y的特点是通过运行超级计算机,并结合气象自动站、GIS、气象雷达等来获取各类气象信息,再通过形象的色斑图将结果表现出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预判。并为大风、高温、骤雨等设定指标阈值,若监测达到阈值,系统自动报警。当该系统进入预警状态,自动链接到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做好恶劣天气来临的事前处理。同时,为实现资源共享,该系统还可将气象数据同步到港口控制区域。
2.1.3 港口设备监控功能
为了杜绝因为设备年限等问题造成机械事故的隐患,需要对港口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文献[5]把对设备的管理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静态模型中包含计划维修、故障统计、备件、设备履历模块,且模块间可共享信息。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实现配置人员、计划安排、备件预报、故障分析和成本控制。动态模型充分利用比较先进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有故障诊断、实时状态显示、稻萃臣啤⑿藕鸥踪等功能。可有效及时地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反馈给生产调度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以保证尽快抢修和调度。
文献[8]将港口的重点设备确定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风险评价原理,进行港口重点设备的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港口重点设备的历史风险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风险态度预测,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港口重点设备的风险态势。
2.1.4 港口职工安全教育功能
为了增强安全防范,首先要培养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
文献[5]设立了安全教育模块,为职工提供安全培训,包括视频教学、自动生成试卷、线上考试和判卷等功能。文献[9]则提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且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上岗证中记录员工培训、奖惩、违章等基本信息,安监人员利用手持读卡器现场对员工信息进行查看。文献[10]系统中设立了港口保安管理子系统,以进行保安训练演习等活动。
2.2 应急指挥功能
港口经济活动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原因的影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给港口运营和经济带来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可以把应急物流系统功能总结归纳为如下方面。
2.2.1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相当于应急物流系统的大脑,是整个流程的核心部分,负责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所有的指挥调度命令都是从指挥中心发出去的,其主要工作是决策,负责对港口应急物流预案和计划进行选择。
文献[11-13]均指出应急指挥系统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应急指挥系统融合有线无线通讯、信息技术网络、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数据库、GIS、计算机辅助调度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在平时状态时,可进行监控评估、管理物资仓储等。一旦接到警报,可通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GIS等组成的应急网络和多个联动单位迅速掌握该地点周边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及时制定应急方案并正确地指挥救援。指挥中心与其他各部门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时掌握应急物资情况,保证信息共享和高效救援。文献[14]将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分为四大子模块:信息沟通、调度管理、预案管理、行动指挥管理。另外,文献[11]还指出应急指挥车作为指挥系统中心功能的外延扩展的必要性。文献[13]提出应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指挥中心的领导层,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2.2.2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港口应急物流信息系统采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全方位监视港口应急物流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以保证信息在系统内部传递的安全畅通,从而提高系统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主要任务包括开发应急系统和建设应急预案库。
文献[4]设立了事故风险库和港口企业排查治理库;文献[5]有专门的安全档案以记录职工的违规操作记录和特种人员的特征记录;文献[8]建立了专门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库;文献[15]设立了保安知识库。文献[16]在港口公共安全网络综合信息系统中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传输,并采用工作流来高效地协同工作,规范信息系统管理,为公安系统对接提供了丰富的对外接口。文献[17]有效管理港口企业众多应急预案,设计了电子地图、预案详细文档、预案基本信息等管理模块,便于应急预案的检索和修改更新,可及时调用指定应急预案,实现相关应急部门之间的预案信息共享。文献[18]利用GIS技术将电子地图中的对象和应急预案产生联系,实现根据提供的文字查找地图定位功能,以形成专项预案。
2.2.3 应急资源保障系统
港口应急物资可以看作是人、财、物等诸多资源的集合。应急物资主要特点是量大且要求及时。因此,应急资源的迅速调度至关重要。应急资源保障系统主要负责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整合港口内外各方面的资源。
考虑到应急资源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性,文献[8]建立了应急设备数据库、应急人员数据库等,并开发了应急信息原型系统,旨在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文献[12]指出应急物资筹备可通过平时储备、强制征用、紧急采购、社会募捐、突击研制和生产等多种方式。应急资源保障系统主要用于做好储备资源管理工作,如仓库的布局、物资的种类及数量。文献[13]指出将应急物资分为食品、医药等,实时掌握物资的储备情况。一旦收到指挥中心的灾情信息,迅速筹备物资或及时安排采购部门采购,以保证在灾情扩大前,已有充分的物资准备,最短时间内送达。文献[14]将应急资源保障系统分为四大模块:物资资源、人员管理、应急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管理。为了保证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配送信息采集同步,该系统还设计了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对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了港口应急物流能够快速有效地反应。
3 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3.1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相关系统主要使用到主流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C++,C#等。
文献[15]在Eclipse环境下使用了Java语言和SSH框架相结合来完成系统的编码工作;文献[18-19]中的系统使用;文献[14]在中使用C++进行编程;文献[1,17]使用C#。
3.2 数据库系统
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有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库系统。
文献[9,14,19]的系统使用SQL 2000数据库系统。文献[1,8,10]使用SQL Server 2008和ASP技术。文献[2,14]使用Oracle9i数据库系统,并增添了数据仓库。文献[2]还利用SQL Server 2000的Analysis Manager工具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展现。
3.3 软件开发架构
大部分系统使用SSH架构(Struts进行流程控制,Spring管理依赖注入,Hibernate封装数据库操作)并结合了JSP、DAO组件等技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软件开发模式。文献[2,20]使用基于Internet的技术平台J2EE和MVC架构的Model2模式,使JSP功能得以简化。使用Servlet充当控制器负责所有业务逻辑,并通过Java Bean来操作数据库以及决定其显示页面。文献[10,16]使用J2EE和基于Spring的MVC模式,具有强大功能和高扩展性。
3.4 系统体系结构
大多数系统使用了B/S结构。该体系仅要求客户端安装Web浏览器,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系统升级时只需升级服务器,无需对多个客户端程序进行同时升级,可节约系统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更关键的是,B/S体系结构适用于广域网,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并且交互性更强,通过设置权限可实现多用户访问控制。
三层架构是公认的合理且符合面向对象思想的软件结构。在逻辑上,该模式将应用功能分为: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逻辑层。文献[1,2,8,10,14,20]等均使用三层B/S模式。
浏览器端:主要作用于客户端,用来指令下达和浏览。
Web应用服务器端:用来接收客户端申请并进行处理,将结果返回客户端。
数据库服务器:以分布式集中管理数据,操作数据信息。
但同时也有少数系统采用C/S结构,如文献[17,21]的应急指挥系统。将系统安装在局域网中。服务器端存放于系统数据库,并通过局域网和客户端相连接;客户端用于实现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设计开发过程更具有通用性。
4 采用新技术
由于港口业务发展迅速多变,其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结合GIS,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港口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空间中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具有空间定位等功能的空间信息系统。
文献[5,7,17,18,19,21]系统中均利用GIS技术,构建以港口为中心,包含港口周边区域及范围内的陆域、海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平台。该数字显示平台上可以用形象直观的文字、数据、图形等方式展现港口相关信息,包括:港口的地理形势、整体概况、环境组成、自然条件等。为港口规划与建设、舰船航行等提供辅助决策。不但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22]在港口选址规划决策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真实准确的基于地理定位的信息,随时对数据进行快速查询和综合分析。因此,结合GIS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相关问题。
文献[23]建立了港口动态管理系统,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GIS作为核心,针对天津港的泥沙回淤问题,建立了一个可扩充、全方位的综合信息平台。将动态维护信息与船闸、航道、仓库、桥梁、泊位与码头结构等工程相关信息集成,从而实现对综合信息的可视化与集成化管理,为港口管理与维护提供支持。
4.2 物联网(IOT)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能在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间实现信息交换与通信。目前,物联网体系架构被公认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与采集信息,包括RFID射频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网络层一般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在应用层中,物联网与专业技术深度融合,结合行业需求实现行业智能化。
文献[1,20,24]采用RFID射频技术为货物制作电子标签,将需要的信息写在对应标签内,通过手持机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通过物联网技g,每件货物都是可标识的,且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可以被系统监控到。不但解决了以往被动地收集货物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完整和滞后性问题,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港际系统互联。该技术通过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读取数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可应用在恶劣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文献[25]针对港口生产实时统计系统中统计结存信息与实际库存不符、统计错误纠正不及时等问题,采用了典型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对统计结果更加快速和精确的实时获取。另外,基于物联网的港口生产实时统计系统还能将实时获取的数据提供给港口其他业务系统,不但提高了数据利用率,实现了信息联动、资源共享,而且提高了整个港口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4.3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整合大量软硬件资源并灵活分配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存储、计算等服务。具有规模大、虚拟化、可扩展、安全、按需服务等特点。
文献[26-27]的港口信息系统在结合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都提到了运用 SOA 思想和虚拟化技术,重组并优化了业务逻辑,使部门间协作更高效,增加港口对业务变化的灵敏度,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文献[26]中还提出了改进 NSGAII的物流算法,对基于云计算的系统进行验证,表明结果达到预期。
文献[28]分析研究云计算的特征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港口信息平台架构,选取Windows Azure Platform作为云计算平台。在实现模块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将其部署至云端,实现云计算与平台开发技术的有效结合。
文献[29]通过分析云计算和目前港口业务管理模式的特点,给出了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在专用云、公用云及混合云中部署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web集群服务器中以基于云计算的部署形式部署应用程序。
5 结 语
在港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使影响港口安全的诸因素受到更有效的控制,将给港口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带来质的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一些系统功能并不完整,应用积压比较严重和现存系统独立存在,使得无法开展协同管理与集成。在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标准制定和基于新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另外,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相信随着对港口安全与应急管理问题的日益重视和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必将对港口企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牟振江.基于RFID的港口货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2]董靓瑜.基于Internet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信息管理及智能决策系统[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3]陈东,蔡延光.港口安全综合信息系统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6(10):41.
[4]方来华,梁锦熊.港口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J].劳动保护,2016(6):75-77.
[5]王小燕,宋岩.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8):126-127.
[6]王捷.沿海港通安全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航海,2007(3):41-44.
[7]梁锦雄.港口突发天气预警系统[J].港口科技,2015(9):39-41.
[8]兰春燕.港口重点设备安全监管与事故应急信息系统原型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9]范锐.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J].交通企业管理,2010,25(1):4-5.
[10]胡大正.广西港口安全及保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1]刘元华.港口应急物流系统功能分析与架构[J].中国港口,2014(7):49-51.
[12]薛梅,胡志娟.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论坛,2010(7):145-147.
[13]张江华.我国港口应急物流系统分析与构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8):59-61.
[14]裴昌永.南通港口应急物流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15]马兵.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6]袁石磊.港口公共安全网络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7]陈欣. 港口类企业应急预案研究与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王昱.基于GIS的港口突发事件辅助决策与应急指挥系统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32(1):110-116.
[19]杨玉满,聂细亮.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水运,2010(12):42-43.
[20]杜丛林.基于物联网的龙口港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1]王耿峰.基于GIS的港口信息系y的设计与实现[C]//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11.
[22]陈颖.基于GIS的港口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23]左大伟.基于GIS的港口航道、港池及泊位水深动态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4]尹晓霞.秦皇岛港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
[25]李艳青.基于物联网的港口生产实时统计系统流程分析与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26]李慧.云计算模型在港口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14):166-168.
[27]刘毅.港口综合管理系统云计算模型与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
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威胁。在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物资储备较少,此问题降低了应急物流的赈灾效率。应急物资发挥的作用很大,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我国应借鉴先进理念,加强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为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作出贡献。
一、应急物流概述
应急物流指的是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发生时,提供应急物资,争取最大时间效益,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的特殊物流活动。此种物流与一般物流有相同点,均由流体、载体、流量和流速等要素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基本内涵
1.概念和特征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指的是,为确保自然灾害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追求最大时间效益,组织系统、管理体制与机制、资源保障系统以及政策法规等要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的一种特殊物流管理体系。
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具有如下特征: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管理机制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作出快速反应,各要素彼此协作;是现代化的应急信息系统;要有物资、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支持;相关应急管理规定要达到完善地步。
2.构成
主要由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共同构成,具体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各大媒体等。
3.与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比较
其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对比:自然灾害属于公共事件的一个特例。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保障系统主要由物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组成。因此,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包含于应急管理体系当中,属于其子体系。其与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对比:两者在组织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相一致,构建、信息体系和法律规定等方面的差别也相对较小,部分应急物资相同。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模式
1.指挥协调模式
在我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由中央统一指挥赈灾工作,各地政府仅负责管理当地的救灾工作。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减灾办)等机构全权指挥自然灾害的救助事宜。除此之外,民政部也组建了国家减灾中心。我国形成上至民政部,下至县级民政局的救灾指挥体系。各种类型的赈灾工作,依旧由职权单位负责,比如水利部、海洋部等。为了处理一些影响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国务院专设了一些特殊救灾管理领导小组,比如抗震领导小组等。各地方也创建了一些应急中心。
2.分级响应模式
在自然灾害出现后,减灾办等领导组织统一分析灾害预报信息,将通报下达给有关单位和地方。依据灾害具体情况,各级行政单位启动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各个环节均由相应部门负责,这些部门会与临时指挥机构共同合作,创建起统一的管理组织,让应急物流发挥作用。临时指挥机构会调动各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协调、分配资源,然后直接调配给物流企业和救灾志愿者,随后开展保存和运输等工作。
3.资源保障模式
人力资源是救灾的重要力量,、武警部队等组成救灾抢险主力。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中央可就近调动部队,参与到救灾行动之中。公路系统、铁路系统等工作人员组成的团体也发挥重大作用。此外,物流企业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会群众也是此方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间救灾组织的发展较为薄弱。物质资源是救灾的重要倚仗,需处理好采购、调拨、储备等环节。交通部门要保持海、陆、空等各方面的交通渠道畅通,对救灾提供交通支持,让物资和救灾人员可以顺利到达现场。我国并未建立起专门的救灾拨款专项机制。但在灾难发生后,财政部门会以资金调拨、减税等方式支持抗灾工作。比如,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财政部立刻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快速度调拨资金保障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调度运作模式
应急物资调度体系在救灾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灾害出现后,应急物流调度中心命令,指挥物资供应部门、运输保障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协调指挥救灾工作。物资的供应由专门的供应部门负责,其运输工作则需得到交通部门的支持,物资管理和运输部门负责配送环节,物资管理部门专门处理物资发放,物资回收则需要在运输部门的支持下实现。调度中心调动各部门参与到救灾中,各部门将发生的情况反映给调度中心,实现两个层面的有效沟通。
四、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缺陷
1.缺乏专门明确的应急物流预案
通常情况下,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我国会成立暂时性的指挥组织,依据灾情制定紧急救援方案,集中各部门大量工作人员,在较为匆忙的情况下开始救援物资的采购、运送等工作。此种情况可能造成资金浪费,让应急救援工作失去合理性。2006年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经过修订后,是目前应急预案当中规定应急物流有关内容最为详细的一部。明确规定了应急物资的准备,也涉及灾区物资的保存等内容,其余预案与应急物流的关联相对较少。
2.缺乏有序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
过度重视临时救援组织,忽略常设机构发挥的作用。我国还未全面建设物流应急机构,专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人员也处于缺乏状态,而且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灾害突发,各个部门单独行动,彼此缺乏沟通、协调,救援效率较低,应急物流的动向、流程等显得杂乱无章,此种问题在一些重大灾害中暴露出来。比如,在某次重大地震当中,志愿者自备粮食和饮用水,但在救援过程中缺乏组织秩序,盲目行动,导致其在行动中难以发挥救灾作用,最终反而成为需要救助的对象。不仅如此,这些志愿者驾车者较多,造成现场原本就缺乏的能源更为紧张,阻碍了专业人员的救援步伐。此外,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在动态管理上表现出很大不足。
3.缺乏常规协同的应急物流的物资保障机制
在赈灾物资分配的过程中,分发渠道过多、指挥组织较为复杂、配送效率低等问题对物流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管理更加困难,需要面对更多风险,其调配秩序比较混乱。利用效益背反原则进行分析可知,此种状况会导致应急物流成本加大,应急物流的调配效率较低,需要根据灾害具体情况再次规划。
4.应急物流的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在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网络并未实现全面覆盖。在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应急物流子系统的重要性,仅在平台中创建了信息模块。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应急物流信息,干扰灾情救援判断,决策不能顺利发挥作用。
五、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措施
1.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
制定出合理健全的应急物流预案,能确保赈灾行动高效开展。在确定预案内容时,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确保内容有可行性。要对以往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分析,还要研究其他国家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采取的方法,总结经验后指导预案内容的编制。而且应急预案也要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设定等级,区分灾难是否严重。也要区分各国、不同地域环境的差别,确定不同的物流方法,分出层级后制定相应的预案,避免应急物流存在无序性。
2.搭建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
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创建起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负责收集应急物流供需信息,精准确定物流需求。与社会物流信息平台合作,以最有效的方式处理资源整合问题。参与应急物流的主体较多,可利用这些主体的信息资源形成信息网络,比如物资生产者、物流企业等,尽量防止发生物资和运输失衡的情况。各个层面的应急物流指挥组织要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促使运输、保存等工作发挥应有效能。
3.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
确定好应急物资的供应方案,可实现应急物资的市场化,开展动态储备。在开展物资储备时,可学习国外的方式,以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促使专业人员、救援部队形成默契配合,保证各自的优势可以得到发挥。在交通网络布局中,如果一条供应线中断,确保可以依靠其他方式继续供应。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建立起覆盖各层面的信息网络,依靠信息网络保持沟通,让参与救援的各个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组成高效率的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4.建立高效健全的应急物流机制
应急物流想要在自然灾害救援中顺利发挥作用,就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主要有调度机制、补偿机制等。要从机制创建上保证应急物流工作的效率可得到提升,创建指挥中心。政府要重视此项工作,利用行政职能,制定支持政策,确保其运作顺利。此外,还要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积极记录各种信息,最终形成专项报告,然后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机制研讨小组,结合工作经验共同讨论机制的建立问题。通过谨慎研究后,创建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应急物流机制。
5.构建应急物流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应急物流在发挥作用时,由于重大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复杂,灾情的具体发展难以预料,加上应急物流管理在实施时会存在各种失误、疏忽,导致应急物流工作在开展时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在制定应急物流行动方案时,要认真严肃,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诱因。要明确应急物流并非是运输、保存、调配等环节的机械配合,而是有规定流程限定的有机整体。灾害发生之后时间比较紧急,应急物流工作涉及的主体较多,工作内容复杂,在制定方案时要注意方案是否合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实施严密监控,让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全面反映各种信息。选择多种预警方法,共同在实践当中互相辅助,增强预测和预警的准确程度。利用循环预警的方式,提升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六、总结
建立起高效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对灾害救援行动具有积极意义。要拓宽应急物流物资的来源渠道,从社会各层面筹措物资,保证灾区物资充足。物流应急预案存在不足,要创建完整的应急预案,减少应急物流的运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汪晔.基于ANP的安徽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运行能力评价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11(1):51-54.
[2]王霞,朱杉杉.自然灾害下如何发挥应急物流系统的作用――对余姚水灾的反思[J].经营与管理,2014,25(3):21-22.
[3]张永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研究[J].管理学刊.2010(06).
篇4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工业城市的发展规模也逐步扩大,企业和社会对危险化工原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危险品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一个分支,其作用和影响也逐渐显现。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危险品的物流运作仍是沿用传统普通货物的物流操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险品物流的特殊性,更需要强调安全性,建立危险品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具有特殊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危险品的物流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2) 加强危险品的物流管理是相关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危险品的物流管理是科技进步的保障。
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等的严格要求,广泛采用了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RFID技术能够显著增强危险品物流系统的跟踪和追溯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讨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与RFID技术
1.1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危险品物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危险品物流信息技术加强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危险品物流管理的水平。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1) 高效准确地记录和维护危险品的基本信息;
(2) 能够准确提供危险品安全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辅助管理者制订计划和决策;
(3) 程序模式化,能使系统不断升级和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
总体上讲,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的核心功能部分主要包括客户服务系统、物流资源调度系统、数码仓库应用系统、数码配送应用系统、实时信息采集系统五大部分。其组成如图1所示。
1.2 RFID技术
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也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与磁卡、1C卡等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无需物理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完整的自动识别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自动识别系统(AutoIdentificationSystem,AIDS)、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Interface,API)和应用系统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即自动识别系统完成系统的采集和存储工作,应用系统软件对自动识别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应用处理,而应用程序接口软件则提供自动识别系统和应用系统软件之间的通信接口。
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Device)以及管理系统(软件)、数据交换等组成。在典型的RFID系统中,最为直观的外部设备就是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电子标签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给它供电才能工作。按照标签获取电能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式标签和被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它的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被动式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被动式标签典型的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与线圈,当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再经过整流电路给标签供电。被动式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根据内部使用存储器类型的不同,标签可以分为只读标签与可读可写标签。只读标签内部只有只读存储器ROM、随即存储器RAM_—般还有缓冲存储器。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RAM和缓冲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这种存储器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的条件下允许多次写入数据的功能。
阅读器也称为信号接收机或者读写器。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也可以阅读多个标签,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RFID系统的信息流如图2所示。
2.危险品物流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F.I.Khan和S.A.Abbasi通过对1926年到1997
图2RFID的信息流年的3222次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有54%的事故是发生在固定设施,41%的事故发生在运输过程中,5%是两者皆有。如果考虑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伤害程度,在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是最危险的。因为公路往往通过人口较密集的区域,一般来说公路运输较铁路、水路运输事故发生率高。因此,合理选择危险品公路运量、路径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此时RFID技术为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1危险品运输前
在仓库的进货口,外包装上加装了RFID标签的危险品货物通过门口的,RFID阅读器便自动采集货物的信息,完成盘点并将信息输入主机系统数据库。入库后,通过阅读器自动完成清点作业,并更新库存信息。发货时,RFID阅读器可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并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
2.2危险品运输中
危险品在运途中,借助沿途设置的RFID监测点,即可准确地了解货物的位置与完备性,在事故发生后,司机求援时不知道自己所在位置时,通过监测点也能迅速得知事故发生的位置,从而保证了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因在危险品物流管理过程中,为减少危险品物流过程中的事故损失,降低危险品物流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应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例如限制危险品运输的路径,危险品运输的时间,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时间进行危险品物流操作。故应用RFID技术可跟踪、监控运输车辆的路径与时间。
3.RFID技术在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的建设
3.1 政府作用
RFID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政府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05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政府相关应用占据了RFID各应用领域中最大的份额,其中第二代身份证开始全面发放,是我国RFID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最重要原因:2005年第二季度,第二代身份证以及相关产品占据了整个市场38%的份额,远远超过其他应用。除了身份证以外,政府也在其他领域推动RFID的应用,包括城市交通、铁路、网吧、危险物品管理等方面,这些应用主要利用RFID读取上的方便与高安全性带来的防伪能力,政府的推动不但拓展了我国RFID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发展配套环节、完善RFID产业链,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虽然RFID被普遍预计将在物流、供应链领域起到重大作用,但从目前国内应用状况来看,对于人的身份认证还是RFID最主要的用途,而物流、供应链方面仍然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因为目前制约RFID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成本过高、缺乏统一标准、识别率欠佳、隐私担忧等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2 成功实例:上海百万危险品钢瓶安装RFID标签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市使用装载危险品的钢瓶数量相当大。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装载危险品钢瓶泄漏、爆炸事故,直接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生命安全,甚至造成部分人员的伤亡。其原因,大多危险品钢瓶不能被有效的管理、跟踪:有的钢瓶已经过了有效期却还在使用;有的钢瓶虽然在有效期内,却多年没有进行年度审核检验,等等。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上海市政府决心将全市上百万罐装危险品钢瓶装上RFID标签,以便对它们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RFID识别技术,每个钢瓶拥有唯一序列号,由钢瓶收发部门把外部送来的钢瓶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把电子标签不可逆性粘贴在钢瓶上,并通过手持式阅读器对钢瓶标签信息进行识别和数据写入,然后通过计算机串口把数据上传到数据库管理中心;对于新采购的钢瓶,则由检验部门直接粘贴电子标签,进而通过手持式阅读器上传数据。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每个钢瓶的情况,便于更完整的管理,在钢瓶充装前进行再次的检验一扫描阅读一输入数据库”,即整瓶环节。当钢瓶进行充气(液)后,将充装信息包括充装介质、重量、有效期等通过阅读器上传到中央数据库进行管理,即充装环节。在充装结束后由物流部门入库,发货时由物流人员扫描标签并写入此钢瓶要送达的客户、目的地以及发货时间等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中心,以便随时跟踪了解钢瓶的所在位置、状态等情况。
该项目通过RFID对上海市上百万装载着各类危险品的钢瓶进行有效监控管理,能清晰正确地了解这些钢瓶的所在位置、状态、年度检查等情况,从而有力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同时实现钢瓶防伪,避免假冒产品给企业和人民群众所带来的潜在巨大损失,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钢瓶的可追溯性,降低钢瓶的召回成本,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篇5
关键词:微观;应急物流;基本构架
应急物流是针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公共安全事件等提供应急物资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物流企业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
一、我国物流企业应急管理主要问题
1、大多企业没有业应急物流明确的定义。
2、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不规范。
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RFID、GPS、GIS等先进技术在应急物流领域应用较低。
二、构建微观应急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
突发性的灾害和事件时有发生,这时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社会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组成个体,其应急物流系统是整个社会应急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微观层面的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程度也将影响整个社会应急物流系统的进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物流企业资源,发挥物流企业优势,提高企业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都具有安全保障的功能。对此,我们提出在物流企业建设微观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
三、微观物流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及注意事项
(一) 微观应急系统的基本架构
1.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
出现紧急事件时,在国家或地区救灾指挥中心统筹下,由企业应急物流中心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应急工作。平时,中心领导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的不同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天灾,日常应急预案),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同时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证数据库不断得到维护、补充和更新。
2.应急物流软件管理系统
(1)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只有在平时就注重在物流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系统,建立快速反映系统平台, “战”时才能保证指挥的畅通,真正做到物资保障的全程可视化。
(2)推动并推广RFID、 GPS、GIS的应用
RFID可以实时对库内、车内的货物进行监控,一旦出现货物短少等情况,可以实现报警功能,并对有问题的产品,实现无缝追踪,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通过GPS、GPRS和GIS的集成,对于车辆状况以及产品品质都可以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并立刻做出解决措施,与RFID同时使用可以达到双保险的作用。
3.应急物流硬件系统
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指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非常规装备,完善和新建一批设计合理、经济适用的固定设施,提高其可靠性和先进性,大幅度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4.应急物流物质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指应急物资相关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运输管理。
5.应急物流人员系统
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主要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应加大对应急物流的宣传力度,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通过对各关键业务节点的信息采集,实现全员应急绩效管理,从而真正把安全、应急意识深入到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去。
6.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作为末端物流,这是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的保障。主要功能有:
(1)在配送中心可以将物资进行分拣、理货(药品、食品等的组合搭配)、再包装(加贴救助点编号),甚至简单的加工,使得救灾物资得到有效分类,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目的地。
(2)提升对运输车队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与经验对照的方式加强对运输配送路径的合理规划,使物流运作的过程更为合理,一旦出现异常事故时,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的跟踪和排除。
(二)微观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1、企业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后,应不停地检验、完善。加强演练,提高从业人员临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经常邀请外部专家或者客户参与,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提高执行力。
2、应急管理体系直接由高层管理人员指挥,一旦发生重大问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不需要层层报批,从而减少浪费时间的可能性。
3、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是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流运作的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如国家采取合同储备的方式,一旦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质优价廉的物资,避免了紧缺物资大幅涨价;二是要完善应急物流各环节标准、应急物流社会化以及应急物流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等政策措施;三是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与具备条件的国内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其在启动应急物流作业时应得的报酬。
结语:
微观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需要物流企业个体和政府部门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出更大的努力,结合本国实际,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微观企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徐东,黄定政.从抗震救灾看应急物流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6):32-34.
篇6
时代的进步使得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的理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物流供应体系朝向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的提出为国际电力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这无疑也推动了国际电力物资供应的物流管理的发展进步,比如:以IT信息化技术作为保障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开始应用并推广到国际电力物资的物流管理当中,尽管设施建设不够健全,管理流程需要优化、管理模式有待提高,但是已经为控制物流管理过程中电力物资设备的监造催交,进出口清报关以及国际物流一体化管理等环节的风险和成本控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二、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物流管理的过去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对过去电力物资企业物流管理的回顾
由于国际电力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物流管理的方式,跨境采购与供应成为了整个物流链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物流成本占据了电力物资企业经营总成本中很大的比重,所以使用合理的采购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物资配送供应显得十分重要。回顾从前电力物资企业的国际物流管理情况,整个物流链条需要依靠公司内外不同的业务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实施完成,其中包含了诸如物资招标采购、设备监造催交、物流配送和仓库管理等各个环节,然而过程中物流管理的大目标和公司内外各业务部门的任务要求却不一致,使得原本应该连续紧密的物流活动被阻碍甚至中断,影响到正常的电力物资供应和项目实施进度,同时也造成生产情况和物资采购、配送以及与其相关的物流信息的不对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分散式的物流管理模式长期固化,对电力企业国际项目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十分不利。
(二)当前国际电力物资企业中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积累了一定的国际项目物流管理经验之后,电力物资企业的国际电力物流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管理方式具有局限性纵观当前的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管理发展方向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力物资企业在国际物流管理中大多将物资配送供应作为主流业务,很少涉及到物资回收、废弃处理等方面,这就造成了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发展从观念意识到行动措施上都无法赶上多样化的行业发展态势,仅把经营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后续发展乏力。2、物流管理效率低电力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效率低,使得物流专业化管理模式很难形成。一方面受电力企业传统物资供应方式的影响,没有结合国际项目特点相应转型;另一方面,国际电力物资需求的增加、种类样式的多样,给物资供应过程中的采购和国际物流配送带来一定难度,使得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的专业性、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影响到服务品质和经济效益。3、粗放封闭管理模式的影响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主要是国际电力工程物流业务项目,无论是物资供应范围还是物流管理业务水平都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当前的国际电力物流管理显然没有达到精益化、科学化的状态,管理模式粗放封闭,监控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影响物流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基于未来物流发展趋势思考下的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的物流管理优化建议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先进的物流管理平台
随着IT技术和智能化通讯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力物资企业应着力构建统一的物流管理平台,在平台中引进物资轨迹的可视化定位、微信公众号、常用智能设备的扫描终端技术等,实现国际电力物资供应的在线物流管理,优化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建立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的简洁、高效、有序的物流一体化协同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境外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实现纵向集约化、横向协同的“一体化管理、集团化管控”。
(二)结合国际电力物资供应项目物流业务特点,提高物流业务管理效率
国际电力物资供应项目中,由于大件设备以及非标产品比重较大,且物流周期长过程繁琐复杂,因此要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明确物资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监造催交管理,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提前制定好货物的进出口计划,及时递交给交通部门,并按照要求在海关商检部门报备。清报关工作也是国际电力物资供应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一旦出现差错,不但会延误物流运输计划导致电力物资材料受损,甚至需要相应承担巨额的赔偿费用,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清报关过程中做好物资税类、税号的分类策划,顺利完成物资进出口清报关,确保出口退税、进口征免税的合法合理性,提高物流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三)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电力物资企业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培养建设一支“懂管理、熟业务、精技术”的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协助企业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实现物资、信息和资金的高效运转,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做到分层搭建:一是要根据现代国际电力物资供应中物流发展规划的需要,打造具有前瞻性、能够统领发展规划的高层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要随着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目标的逐步明确和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打造精于管理、具有较高执行力的中层管理队伍;三是打造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精干高效、敬业奉献的基层员工队伍。物流管理是一门权衡艺术,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准确判断客观影响因素,并果断作出决定。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1.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
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2.1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销路好的商品,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
(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并且,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2.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因特网与之相比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与专用增值网相比,大公司能从因特网的更低传输成本中获得更多收益。因特网也为中小型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其中涉及物流业各方面、物流各作业环节和各功能环节,并对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1.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
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2.1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销路好的商品,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
(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并且,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2.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9―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严峻,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众多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当企业企图通过调整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以提高利润出现限制的时候,物流作为企业顾客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逐渐受到重视。在物流管理中,如何有效分析和控制相关物流成本,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多数国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多被提及。本文,笔者希望通过整合前人就管理会计与物流管理的相关文章,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并提出一些观点。
1我国物流管理现状以及管理会计的引入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企业管理逐渐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几年来,加强物流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应用这一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但是对于如何正确将这一理念应用于企业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企业依旧片面地看待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缺乏从战略的角度看待其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现状与众多企业的期望有较大出入。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物流管理上仍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充分重视物流环节对于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虽然物流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一再被提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的作用,但是还是有较多员工对现代物流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物流降本的作用。(2)没有形成正确的物流认识。多数企业,仍旧把物流仅仅看作服务生产的仓储、配送的简单环节。因此,国内企业尤其是那些重生产的企业,很少有真正愿意在物流这块看着不那么重要的部分花费过多精力。(3)尚未建立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没有标准可依,完全靠主观判断,有太大的随意性和偏差,这无疑阻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进程。上面提及的几个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对于降低物流成本这一重点工作缺乏有效运作,很难实现物流系统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降本作用。
基于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真正有效降低企业物流相关方面的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管理会计这一现代管理工具被逐步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活动当中。现代企业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引入管理会计这一工具,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挖掘。首先,物流成本管理效益明显,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对于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以增加盈利效果颇为明显。其次,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出具体的物流成本。企业往往不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经常将其纳入其他的经营管理费用中合并核算。在这样的会计核算制度下,企业很难对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作出科学的归集、分析和计算。这个问题的存在将不便于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发现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就需要一种有别于财务会计的工具,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物流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工作。管理会计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被当作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提出来应用于物流管理活动中。
何为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实践呢?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2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的可择之路
接下来,笔者将基于将管理会计应用于物流管理的观点,尝试提出一些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有利于有效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
2.1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借鉴国际先进体制
在管理会计这一领域,较之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无论在学术还是应用方面,我国在这些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当前,我国将管理会计应用于物流管理活动中的水平尚不成熟,因此在当前或者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会方面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我国企业所处的本土大环境,结合实际,切不可盲目照搬,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2以联系的观点看待企业物流活动
笔者所提出的联系的观点是指,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我们都不能孤立地看待企业的物流活动。企业的内部联系沟通了各个部门,及时的沟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企业的外部联系是指与其上下游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系,彼此间的通力合作,是达到共赢的基石。
2.3计划控制两不误,发挥预算和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应该计划控制两不误。为了
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企业一开始
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物流计划。在物流计划中,物流预算是指能够用定量形式表现的正式计化。然而,当前我国的预算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物流实际运行的状况,对比物流计划,找出偏差,从中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潜力或者问题。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采取积极的活动纠正偏差,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活动的效率。在物流控制活动中,应该尤其重视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根据科学的物流计划,做到人财物的合理投入和使用,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4科学责任分摊与及时信息反馈,有效应用绩效管理
根据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企业物流责任体系。对企业的总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将物流活动看成一个整体,使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承担各自的责任并有效完成任务。同时,企业的各个层次应该加强物流相关信息的反馈,及时地向各有关物流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反映情况,以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物流环节中科学的责任分摊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显著有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2.5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会计原有的职能不再能够充分支撑企业发展的需要,衍生出了新的职能,管理会计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的。会计这一有效的现代工具不再仅仅局限于向相关决策者提供信息,而是更多地被应用于管理决策中。新的会计职能的出现,使得财会人员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与计划分析等相关的工作,而不仅仅就是信息的报告。财会相关人员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能够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2.6人才的培养
目前,很多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划分明显。很多懂物流技术的人往往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管理人员则存在着相反的尴尬处境。这样的状况,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企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努力去培养高素质的“全才”,以利于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供应链模式;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一、我国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营销理念与传统企业营销理念差异显著。现代企业营销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营销的中心对象为消费者。在现代企业营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物流产业逐渐朝着供应链模式方向发展。物流企业集采购、运输、搬运、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身,是综合性较强的新兴产业。物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对营销的管理及创新予以重视。目前,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演变而来,在营销模式、营销策略、营销管理及创新等各个方面深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从而暴露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业务量,忽视营销能力的提高
片面追求业务量而忽视营销能力的提高,是许多物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供应链模式下,我国的物流市场逐渐形成强大的买方市场。但是,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及创新理念难以满足物流产品营销的要求。物流企业的产品,本质上是面向产品生产商、工商型企业以及制造商的一种综合性质的具有生产营销性质的服务,其最终追求的营销目标为:让广大的货主满意,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传统企业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大部分现代物流企业仍把采购、运输、搬运、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视为“非服务”。另外,很多物流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片面追求业务订单,忽略营销管理及创新。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往往服务态度怠慢且恶劣,如货物缺损率高、野蛮搬运货物等,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甚至造成严重的纠纷,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高素质的物流营销人才
高素质、能力强的物流企业营销人才匮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国际物流进出口贸易差负值现象明显,核心竞争力偏低。物流人才匮乏,影响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高素质、能力强的物流企业营销人才,物流企业运转情况不容乐观,运价降低、订单减少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大幅亏损。在货物贸易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却相当弱,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与缺乏高素质的物流营销人才有关。
(三)市场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物流行业内部存在着市场划分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流企业营销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集采购、运输、搬运、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身,面对复杂的经营范围,一般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承担重任,存在着资金不足、运输设备不够、运输渠道有限等问题。在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划分,从而造成物流企业的市场战略定位不明晰,最终导致物流企业的产品缺乏差异化特色,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难以推动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发展途径
(一)推动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机制创新
新时期,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要加快推进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机制创新。物流配送的优化需要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搭建相关的网站,实现全面覆盖。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硬件的建设,实现电子商务平台的高效运转,能够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通畅的信息支撑。信息通畅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能够对客户的订单及时反应,确保交易效率。在打造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开展物流促销活动。一方面,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精通物流服务促销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需要详细调查物流市场需求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找出两者的契合点,将各种各样有利元素融入营销活动中,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加强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例如,可以对物流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并在成本、便利、沟通等方面进行服务创新管理。在整个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价格要控制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建立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升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二)加快培养、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营销人才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物流营销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培养出来的物流营销人才才能具备创新和实践等能力,我国物流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也才能形成中国特色。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人才,以满足物流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1.全面提高物流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可以强化物流营销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一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锻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如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服务效果等。另外,物流营销工作人员在岗期间,不能疏于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业务实践的过程,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并实现物流服务营销人员与物流作业人员之间的整合,形成强大的人才储备,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要为广大员工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可以创建图书馆,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与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及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2.科学分配物流营销岗位。物流企业营销岗位的科学合理分配,往往需要充分考量市场需求以及客户的实际需要。岗位安排要充分体现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要,做到统一协调,定岗定额。此外,人才的选用需要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并且以岗位胜任为导向,选用最适合的岗位人才,确保岗位人员安排成本最低。要对物流营销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制定详细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考核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升物流企业营销管理质量。3.适当提高营销人员薪资待遇。目前,我国物流营销工作人员的整体薪资待遇水平较低,容易造成人员流失。物流营销的工作量比较大,可以适当提高物流营销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福利待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及向心力,从而推动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及创新升级。
(三)发挥物流产品差异性优势
物流服务产品本身具备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存储性等特征。同时,物流服务产品具有采购、运输、搬运、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等传统运输服务功能。在供应链模式下,需要发挥物流服务产品的差异性优势,研发特色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拓展产品的营销渠道。在整个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需求与自身物流资源之间的平衡,注重物流服务差异化特色与服务质量的契合,以达到平衡状态。注重细分市场与细分需求的平衡,注重科学管理及创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产品的差异,最大限度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物流服务产品的兴趣,带动物流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池重.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及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1(33):129-130.
[2]郝淼.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营销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27-28.
[3]宇.基于服务体系的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4(24):48-49.
[4]梁灼铭.从4Ps视角展开的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分析——以快递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3,32(9):50-52.
[5]姚丽霞.物流企业基于供应链的营销管理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4(11):121-123.
[6]郑强.基于顾客价值与顾客忠诚关系的速递物流企业营销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8):43-44.
[7]张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J].物流技术,2013,32(3):422-424.
篇10
关键词:过路费 物流 转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作为“经济剂”的作用也愈加地引起了公众的重视,但关注的增加也就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我们难以忘记2011飞涨的物价,“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等的网络热词,更是民众在高昂物价下的无声抗诉。是的,面对高昂的物价,普通民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不可能说今天食盐涨价了,我就不买了、不吃了,更忘不了政府约谈企业延迟涨价之类的事件。是的,2011年最热的词恐怕要是CPI了,在2013年伊始,我们再次关注这一问题,不是为了旧事重提,只是希望借此分析出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防止其再次发生。
自人们关注物价的持续上涨以来,“流通成本”就成为了专家学者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研究物流成本的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到了油价以及过路费问题,由于油价的影响因素过多,且可控性较差,对过路费的讨论就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并希望借此降低社会的整体物价水平。
1 当前过路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般对于过路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明确规定的路桥收费,但是仅此而言是无法完全体现货物运行的公路成本,因此本文将过路费分成路桥收费以及行政罚款,首先讨论固定的路桥收费问题,路桥行业收费极高且收费年限不合理早已成为相关专家的“重点关怀对象”,有资料指出全世界14万公里的收费公路,中国占了10万公里,且中国平均每公里的收费相比之下高出0.5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不怎么合理。乱收费、乱设卡,有的只有三百米的公路竟然要收费。有的收费路桥的收费年限竟然高达50年之久。用问题缠身来形容当前中国过路费的收取毫不为过,其中原因很多,但“公路建设融资模式”可以解释一些问题,我国公路建设融资模式以1981年为界,分为两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指依赖地方财政收入的资金筹措模式,时间为1949年至1981年。这阶段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公路发展缓慢。第二个模式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时间从1981年至今。这阶段通过执行收费公路政策,拓宽了资金渠道,建设资金来源广、数量多,基本保障了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很多大型公路都是在这一阶段建设的,如江苏省镇江市的润扬大桥,总投资50多亿元,只有20亿元左右为自筹资金,其余均为贷款。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的广泛应用也就带来了路桥收费的问题,如何定价,收费年限都成了主要问题,不合理的收费价格以及超长的收费年限是路桥公司成为最暴利行业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当前路桥收费的困境。此外,违规收费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我国有将近95%的公路要收费,包括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而在2004年,我国就规定二级公路禁止收费,但直至2009年,大多数二级收费公路均未执行该规定,时至今日,有的地方二级公路依然在收费。
而对于路政罚款,可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其中,较为混乱的包括超载罚款、违停罚款,计重收费的货车在收费站过磅时常常会遇到奇怪现象,“同车不同重”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的猫腻不言自明。除此之外,路政执法人员还会以各种名义开出罚单,真是防不胜防,媒体上更是曝光出罚款不开单等严重违法行为,有的驾驶员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罚款时若不要罚单则可能会少罚点。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部门更是依靠路政罚款给行政人员发工资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路政罚款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罚得多,得得多,这必然导致路政罚款的不规范。
2 当前过路费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我国公路的收费问题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多货车司机更是直呼为“跑不起的公路”,深圳某货运公司承运15吨饮料到佛山,全程货车油费800元,过路过桥费600元,人工成本100元,而货主给的价格是1500元,对私人货运来说,风险因素也不得不考虑,也就是说这一趟运输就只能通过压缩人工成本才能盈利。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司机选择超载来获得利润,而对于超载的罚款是相当严厉的,超30%罚2000元,超50%罚5000,超100%及以上罚20000,为了应对可能的罚款,司机会选择超载更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超载影响的不仅仅是罚款,同时影响着司机的驾驶安全,同时长期超载还会加快公路的折损,减少其使用寿命。我国运输成本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50%,而在整个产品运输成本中,过路费的比例一般占到30%~40%,也就是说在社会总物流成本中,过路费占到20%左右,据测算,37%的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比重超过40%。而这些成本必然要转嫁。2010年,中国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其中将近75%由公路承担,过路过桥费占到了运输成本的20%到30%,货物运费超1/3被路桥费吸走。这样的惊人数据,更让人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成本转嫁的压力之大。过路费居高不下,物流企业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但每一个消费者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物流企业没把高过路费全部转嫁到下一环节,但只要转嫁了一半,它就将推动物价上涨。高额过路费造成了重大社会经济成本,妨碍了社会公平,有损营商环境,对成本消化能力有限的农业和中小企业来说负担更加沉重。如2008 年春季南方遭受冰冻灾害,柑橘产区大量柑橘等待运出,价格非常低廉,这些价廉物美的农产品,拿到任何地方去销售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加上运输费用之后就难说了。商贩为了生存,必然不断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影响供应链低端供应,导致柑橘种植的积极性下降。
问题的提出,最终必然意味着要寻求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是需要各方努力才能成功,对于收费公路来说,收费公路国有化是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方法,我国绝大部分收费公路到目前为止都收回了投资成本,且都愿意国有化,但是由于过路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很多地方政府借口财政困难拒绝实施这一政策,导致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对于路政罚款乱象,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切断路政罚款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链,例如实行账户责任制,设立专有账户,且必须保证收支平衡,此外,还可以立法将所有的路政收费直接上缴中央,保证地方政府不能从中获利,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支持,同时必须保证实施方能奏效。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物流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过路收费的乱象能够彻底改观,使我国的物流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穆海平.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 2011(27).
[2]周启蕾,周志华,胡金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J].价值工程,2005(06).
[3]段琼.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05).
作者简介:
- 上一篇:股权分配和激励制度
- 下一篇:农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