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规划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规划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规划设计要点

篇1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specification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project decision-making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rationally determine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proper understanding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promote mental health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应首先科学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物力等条件,一次或分期实施,这是总结50多年来医院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其目的在于控制浪费、随意建设导致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科学、运行不经济等违反管理科学和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正确作法。

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必须与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力求使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在规模、功能、装备、建设水平等方面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工作应依法进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一、精神专科医院的总体规划

(一)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的要求。

(二)科学合理安排院区内各个功能科室与部门,确保功能分区合理,各个功能部门配置得当,人流、物流顺畅便捷。

(三)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医院总体建筑规划应考虑门诊、急诊、医技部门、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相互间的功能联系,讲求方便,减少行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卫生安全。

(五)患者活动操场宜宽敞、美观、清洁,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有喷水池等,不宜栽种高大的树木,并注意其间隙和密度,便于巡视,观察病人活动情况。树木与围墙和屋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病人伺机攀高坠伤或越强逃跑。各种体育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设置足够的长椅,供病人休息。

二、精神专科医院的建筑地点选择

(一)医院地点应满足功能与周围环境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就医方便、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应当符合建筑抗震设防要求,不应选择危险地段。

(二)应注意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条件,如给排水、供电、电讯、热力、煤气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应争取靠近并利用现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减少投资。

(三)应充分考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四)避开传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建筑设计

(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所有区域,应尽考虑自然通风条件,所有区域的的新风量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为生标准要求,当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现行有关卫生标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冬季设置供暖设施,供暖系统的热源、设备选型应视能源结构、经济能力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如果不采用空调系统供暖,宜采用以热水为热媒的散热系统供暖。供暖的室内设计温度不应低于18摄氏度。

3、如果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规定要求。

(二)给排水

1、医院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室内外给水和热水的干、支管应设检修阀门。

3、每个护理单元应独立设置开水器。

4、医护人员使用的洗手盆、洗脸盆、化验盆等应采用非接触龙头,小便器应采用感应开关,大便器应采用脚踏开关或感应开关。

5、营养办公室、配餐室和餐车停放处,应设冲洗和消毒餐车的设施。

6、除淋浴、拖布池等必须设置地漏的场所外,其他用水尽可能不设地漏,各排水点应有良好的水封。

7、排水管上的通气管口不得接入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管道。

(三)电气

1、电源总开关应设在病区外,若病区末端配电箱,应将其安在护士办公室内,末端配电箱设置门锁。病房内其他地方禁止设置电源开关。

2、在病区走廊、病房内应设置若干地灯。

3、设置医护呼叫对讲系统、通信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病区、走廊及病房宜设置监视系统。教学医院宜设置闭路电视示教系统,防止无关人员或患者随意出入的场所应设置门禁系统。

4、可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

5、消防应急照明电源应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蓄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大于30分钟。

四、功能单元设计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配置主要功能单元包括: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教学科研等部分。

(一)门诊部、急诊部设计要点

门诊部应设在靠近医院主要交通入口处,与急诊部和医技部临近,并设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根据规模、用地情况,门诊部与急诊、医技部可组合为一体。少儿精神科、精神医学鉴定科、临床心理科应考虑设置单独出入口。

门诊部分采用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医院也可合科候诊。可采用厅式候诊或廊式候诊形式。诊室应以单人诊室为主,参考方案中单人诊室面积控制在8―12平方米之间。根据教学等工作需要,可设置少量多人诊室。

为方便医护人员交流及互相支援,诊室之间应设置医护人员应急出口。

急诊部要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便于急救车停靠,并与门诊部、医技部联系方便,也可考虑与门诊部组成一体。

(二)医技部、工娱疗室设计要点

医技楼与门诊、急诊及住院部之间应设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通道,方便各部分病人使用。医技楼内应考虑设置医护人员工作区域,与病人活动区域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

工娱疗室设置位置应最大限度方便住院病人到达,并应与门诊部、急诊部及医技部的其他功能适当分割,可考虑与住院部组合为一体。

(三)住院部设计要点

护理单元按设置40张病床考虑,护理单元内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该区域应与病人活动区域设置必要、可靠的隔离措施。护理单元内的病房以每间4―6张床为主,附以少量单床间。

各护理单元内宜设置兴奋室一间,供急性发病病人住院使用,其墙面、地面等部位均采用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护理单元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病人餐厅及活动室。

住院部出入院处可独立设置,规模较小的医院也可与门诊挂号、收费处合并设置。

(四)其他部分设计要点

保障系统与院内生活部分可合并设置,并应考虑在院区内独立成区,靠近后勤辅助出入口。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规范和有效指导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XJJ013—2004)》(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生活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性建筑是指居民住宅及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卧室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医院病房、老年公寓、休(疗)养院住宿楼等公共建筑。

第四条新建生活性建筑间距除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消防、防灾、视觉卫生、工程管线、文物建筑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因素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五条根据城市建设形成的历史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将城市生活性建筑日照间距分为四个地区(见附图)。

第六条本规定所称住宅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第二章日照间距规定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原位置、原面积、原层数、原高度翻建建筑物除外),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时的住宅正面最小间距按照下列建筑间距系数控制,且计算间距最小取值不得小于15米。

1、朝向为正南向的,建筑间距系数一类地区不得小于1.4;

二类地区不得小于1.5;三类地区不得小于1.6;四类地区不得小于1.9(其中头屯河区、东山区、机场地区建成区改造建筑物日照分区按三类地区执行);

2、朝向为南偏东或者南偏西的,建筑间距系数可根据不同方位折减系数换算。

(二)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住宅之间、低层与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8.0米;

2、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0.0米;

3、低层、多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3.0米;

4、中高层住宅与中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5.0米。当中高层住宅遮挡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时,不得小于20.0米;

5、当建筑正面之间遮挡面宽超过16.0米时,视为平行布置,按本条第(一)项规定执行。

(三)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当相互夹角小于60时,按平行布置的间距规定执行;当相互夹角大于60时,按垂直布置的间距规定执行。朝向的确定,以被遮挡住宅为准,按窄端最小距离计算间距。

(四)并列布置时的山墙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多层住宅与低层、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6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0.0米;

2、中高层、高层住宅与低层、多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9.0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3.0米;

3、中高层、高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3.0米,相邻两山墙均有居室窗户或开门的,不得小于15.0米。

第八条高层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满足对住宅日照计算要求,具体计算规定由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二)高层住宅与各类住宅平行布置时,南北向建筑间距最小值为30米,东西向建筑间距最小值为27米;

(三)高层住宅与中高层、高层住宅垂直布置时的间距应大于或等于15.0米。如垂直山墙面宽(含阳台)大于16.0米,每增宽1.0米,相应间距递增1.0米,如超过20.0米以上(含20.0米),按前两款执行;

(四)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照第七条第(三)项规定执行;

(五)并列布置时的山墙最小距离,高层条式建筑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得小于消防间距要求;高层塔式建筑与高层塔式住宅之间南北间距不得小于24米,东西间距不得小于20米;

(六)新建高层建筑的裙房高度不超过24米的部分,按多层建筑规定计算间距。

第九条建筑间距符合本规定,但小于建筑防火间距时,须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新建不规则平面的住宅,根据建筑水平投影的宽度确定的长边、短边分别以最突出部分(含阳台)按面墙和山墙计算与相邻住宅的相对距离。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水平投影宽度超过16米的,视作平行布置;水平投影宽度小于16米的,视作垂直布置。高层住宅水平投影宽度超过20米的,视作平行布置;水平投影宽度小于20米的,视作垂直布置。

第十一条建筑与相邻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及卧室、大、中、小学教学楼、医院病房、老年公寓、休(疗)养院的住宿楼等有日照要求的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与被遮挡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满足对特殊建筑日照计算的规定要求;

2、当建筑与被遮挡特殊建筑平行布置或者夹角小于60非平行布置时,特殊建筑的正面间距可以比照第七条第(一)项的规定执行,但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及卧室、医院的病房、疗养院的疗养用房、老年公寓的间距系数按增加0.3计算,大、中、小学教学楼的间距系数按增加0.15计算。

(二)建筑与相邻特殊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最小间距规定。建筑与相邻特殊建筑的最小间距比照第七条第(二)、(三)、(四)项以及第八条第(二)、(三)、(四)、(五)项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其他建筑遮挡生活性建筑阳光时,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生活性建筑与其他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的建筑间距,按消防、环保、视觉卫生、抗震和日照等要求择宽确定。

第十四条沿街建筑间距控制按照已获批准的规划实施,并应符合城市街景规划的要求。

第十五条相邻建筑存在地势高差的,可根据相互关系进行适当折减。

第三章建筑退让边界原则

第十六条建筑间距由相邻建筑物产权者双方共同退让,原则上负责退让自身建筑高度规定计算的一半建筑间距。高层居住建筑与非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非高层建筑物只负责退让自身建筑高度的规定计算一半建筑间距,其余部分由高层建筑负责退让;多层居住建筑位于北侧的,其退让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米。

第十七条沿街建筑物邻街一侧建筑间距的计算,从规划道路中心线起算,并符合道路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用地边界外侧为城市道路、河道和绿地的,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点规定的退让城市道路、河道和绿地的要求进行退让。

其他建筑类型或者布置形式退让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由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要点中确定。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2005年7月18日起施行。

本规定有关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建筑间距——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间距。

篇3

[关键词]: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

[引言]:由于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存空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也使得生活环境面临威胁,所以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优良的“人居环境”。绿道建设,能够提供生态链接空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利于休闲游憩的空间营造,帮助城市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因此,建设绿道能够较好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1、城市绿道概念界定

1.1绿道

绿道是对各种类型开敞线型空间的总称,对于绿量有一定的要求。平时,我们生活之中所接触的公园路、园林景观路等都可以称为绿道,其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广泛,从滨水带到郊野的小溪边的林荫道等,都可以作为绿道[1]。

1.2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指的是城市之中的绿道,是将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作为节点,以城市道路、市政走廊等作为线性要素依托,从而建立出具有良好景观资源的开敞空间。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是将城市之中分布零散、破碎的绿色空间相互串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避免机动车干扰的慢行城市系统。城市绿道拥有保护城市各类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等功能。

2、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方法

2.1重视突出文化特色,注重生态恢复

南宁市针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文化缺失,在绿道规划中提出,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能够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与民族景观特色,不破坏历史文化与遗迹,这样才能够展现地方风情。南宁市则要充分结合现有的地形、水系以及植被等资源,尽量让绿道在规划区域之中均衡的分布,这样就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物物种等提供条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需求,南宁市打造出多功能的节点和绿道,通过划分绿道类型以及后期管理方式之上的差异,就可以将各种绿道应有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2.2形成稳定的网络体系,保障游人安全

连通规划区域的绿色廊道能构成相对稳定的网络体系,也有利于抗扰动能力的提高。优选绿道路径和节点,强调历史、自然以及人文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在南宁市之中,绿道交通是以步行、观光车、自行车等慢行的交通为主体,同时做好照明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应急救援系统等完善,确保游人本身的安全性。

合理考虑各种要素及原则:南宁市在绿道选线的时候,主要包含了地理气候、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等各种产生制约的因素,并且做好开发模式与建设量的合理开发,这样就能满足高质量的目标要求。在规划中,应该考虑到政策要素、生态环境、地方医院以及城镇布局等因素,做好各方需求的相互协调,进而综合确定规划方案,制定阶段性的、总体性的发展目标。统一规划思想以及工作的方法,能够坚定规划原则,确保各类绿道和配套设施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规划,进而形成系统完善的、衔接良好的网络系统[2]。

3、南宁市绿道游径系统规划

3.1基本的建设要求

绿道游径的设置:绿道游径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囊括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综合体。对于城市的绿道游径,首先考虑步行道建设,对于郊野型和滨水型,可以考虑综合慢行道。绿道游径应该在现有何地、道路防护绿带等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避免大填大挖,确保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绿道游径不得经过存在不良地质的危险地段。

绿道游径的改建:在改建绿道游径的时候,应该确保现有绿化植被的保留,因地制宜的按照路侧绿地的绿化分布情况或者是乔木的位置来进行游径路线的灵活调整,确保施工的破坏度能够最小化。同时,在改建绿道之后,还应该恢复受到破坏的场地以及绿化植被。绿道游径需要同轨道交通站点以及交通网络保持相互的联系,增强其可达性。当绿道需要跨过河流、铁路、山体等障碍物的时候,可以利用人行天桥、轮渡、路面画线等方式来确保连通。绿道游径一般都不能直接接入城市道路和公路。绿道游径可以发挥联通的作用,接入城市道路、隧道以及桥梁的非机动车道,并且需要严格按照交通安全法内的相互规定,其长度不得超过3km。另外,与机动车道需要设置安全隔离的设施,并且在前方的机动车道还需要设置好警示标志以及减速带。

满足铺装要求,合理设计滨水型绿道:绿道游径路面铺装需要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再配合上渗水性强、环保生态的本地自然材料作为其基础。滨水型绿道游径,应该远离机动车道,尽量靠近水边,这样能够符合观水和亲水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设置防护设施与警示标志[3]。

3.2绿道游径设计标准

3.2.1按照不同类型的使用功能以及经过的空间条件,就可以对绿道游径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南宁市而言,其绿道游径最小的宽度标准见表1所示。

3.2.2南市在选择绿道游径铺装材料的时候,尽量以功能和类型作为基础,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采用环保生态的自然材料作为其路面。尽量让选择的材料同周边环境之间相互的协调,并且还能够代表南宁市的文化特征以及本地特色要求。

3.2.3对于南宁市都市型的步行道,可以考虑铺设透水材料,对于郊野和滨水,则考虑软性铺装材料,具体如木料路、颗粒石路等。对于透水性材料的铺装,具体见图1所示。

3.2.4自行车道应该考虑红色的基调,能够选择红色透水行沥青。当然,在选择材料方面,需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材料,具体见图2所示。

3.2.5设计慢行道的坡度,需要与现有自然条件下的纵坡和横坡相互的匹配。针对不同的慢行道,坡度设计范围具体见表2所示。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绿道能够满足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要求,为城镇居民提供绿荫和休憩的场所,这样就能确保身心健康,并且降低卫生成本的消耗,为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提供良好的介质。而这就要求我们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并且将问题解决。所以在规划并设计南宁市的绿道时应充分尊重地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总结出具有南宁市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法,并且能够将其落实到建设以及后期的管理之中去,这样才能够形成自然和谐的文明绿道网络,最终满足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胡军发.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J].低碳世界,2016(13):128-129.

[2]张亚琼,周晨.绿道规划设计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6(05):122-124+128.

篇4

关键词:药用园林观赏植物; 品种分类选择;应用与作用;种名功效;规划设计;植物造景

1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的概念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是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植物材料,同时在医疗、诊断、保健、预防疾病以及在其它方面具有药用价值,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经济植物和防护植物。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首先必须满足园林绿化功能,然后在不影响城市园林改善环境、景观美化及旅游休憩等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发挥其药用价值。

2 黑龙江当前药用园林观赏植物种类分析

经调查统计,黑龙江药用植物目前有69种,隶属于34科,52属。其中:蔷薇科14种,木犀科4种,豆科4种,百合科3种,葡萄科3种,2种的有:松科、柏科、杨柳科、榆科、椴树科、槭树科、忍冬科、芸香科、毛莨科、猕猴桃科、睡莲科。从绿化型态分:落叶乔木26种,常绿乔木4种,花灌木19种,木质藤本6种,草本花卉10种,湿生草本4种。

在黑龙江,果实可供药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最多为24种,其次是干或茎可供药用的种类为14种,叶为13种,根或根茎为13种,枝可作药用的种类为12种,种子为9种,花可作药用的种类9种,全草可以入药的种类为6种。药用园林观赏植物在种类组成上具有广泛的空间性。用作景观的乔、灌木,在选择花、落叶、果实、种子的药用植物:以观花为主的园林植物,在采收时要考虑到如何采收而不影响景观效果;叶能作药用的园林植物,要选择秋季落叶能入药的品种,或者进行少量修剪来采收;用枝的植物,每年适当修枝进行少量采收;枝、干、茎及全株入药的园林植物,在更新换代时采收。用作绿篱的植物,选择修剪量大的药用植物进行配置。用作地被的草本植物,每年或每2年采收1次;作为多年生的花卉植物,根和根茎根据园林景观绿化时的密度要求适当的、有规律地采挖。作为一、二年生的花卉植物,采挖时注意不能破坏园林景观的完整观赏性,可以每年或每2年采挖1次。

3 黑龙江药用园林观赏植物的种名和功效

黑龙江药用园林观赏植物的种名和功效见表1。

4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按用途分类

4.1 嗅觉型药用植物 主要通过其散发的花香引起人们嗅觉的不同感受,从而对人群产生不同的功效。可针对其不同的花香对人体产生的不同疗效进行种植应用,如荷花香能让人心情平和,可以在寺庙、医院、公园的湖内种植,营造宁静修养的氛围;玫瑰花香使人爽朗愉快,可在公共场所种植;薰衣草的花香沁人心脾,使人醒脑明目,减轻疲劳,可在居住小区、作业的厂区、公园及小游园种植。

4.2 外疗型木本植物 通过树干、茎、叶等,能产生分泌多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从而杀灭多种细菌,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功能,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此类植物要成林或大规模种植而产生保健效果,如松柏林散发的清香气味能使人舒筋活络、温中行气,防治结核病等细菌。

4.3 药用型果蔬植物 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满足人们生活保健的需要,如大花萱草、蒲公英、石刁柏可作保健类蔬菜,杏、山楂、桑可作保健类果树。可以在生活区花园、家庭园艺区种植,既能增加田园逸趣,又能为花园增添实用价值。

4.4 内疗型地被植物 利用药类园林观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不同药效,采取内服或外用,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兴安杜鹃、沙地柏、绣线菊、芍药、萱草、鸢尾等,通过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精心设计运用,均可做观赏地被植物成片栽植,同时进行立牌标注、说明,不仅有观赏价值,还能增强人们的中药健康知识。

4.5 综合型药用植物 不仅具有嗅觉型、外疗型特征,其花、茎、叶全株均可入药进行内疗。如薰衣草既是嗅觉型、外疗型的植物,能提神醒脑、安定神经、净化空气、驱除蚊蝇,它又是内疗型植物,花、茎、叶均可入药,能调节内分泌、抑制高血压、增强免疫力,有健胃、发汗、止痛之功效。

5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5.1 综合规划 以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为设计要点,综合考虑选用的药用植物,遵循绿化美学的原则,把园区规划成为具有科普、生产、示范、观赏、旅游、药疗的植物园区。对各类植物合理搭配,形成乔、灌、草、花、果、叶相结合的观赏植物群落体系。

5.2 因地制宜 根据区域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生长的药用植物,针对不同植物的不同功效、不同喜阴好阳之习性应用于合适的地方,不能盲目地为了应用而违规种植。

5.3 合理搭配 对不同药用植物的功效合理搭配药用观赏植物,处理好植物间竞争、共生、循环的关系,使植物在产生最好的药用功效状态下健壮生长。

5.4 保健生态 通过花园式的设计,以药用观赏植物为主,种植具有大量保健中药材的植物种类,通过药用观赏植物的合理搭配及园林小品的适当点缀,为人们创建观赏、休憩、保健的绿色空间,营造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特色旅游景区。达到融科学、文化、艺术、保健为一体,以新理念、新手法构建具有良好保健型生态药用观赏植物的园林城市。

6 小结

药用园林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态、经济的多种综合效益,具有多层次开发利用的价值,设计应用中克服困难与弊端,合理运用,大力宣传,弘扬中医文化,使中药源远流长。

(收稿:2011-12-31)

参考文献

[1]姚文淑.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堇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1991

[3]王英莲.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刘慎谔.东北药用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5]李景华.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2007

[6]周一良.黑龙江植物源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2003

[7]李景华.黑龙江省3座城市药用园林植物素材的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5)

[8]李修清.药用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2

[9]孟欣慧.药用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要点[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35~36

篇5

关键词:医院;迁建工程;总平面设计;制约因素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master plan constraints of Guangzhou Baiyu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relocation project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base form and water system etc.,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idea of the final master plan layout and its features.

Keywords:Hospital;Relocation project;Master planning design;Constraints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4.11.001

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总占地面积93194m2,计容总建筑面积约129118m2。该项目将分二期建设:一期为2012年~2015年,建设内容包括门诊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600床位)、保障系统以及地下车库等功能区,建筑面积约70000m2,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二期为2016年~2020年,建设内容包括住院部(400床位)、办公楼、科研教学用房及地下停车库等,建筑面积约59118m2,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

一、总图布局的制约因素

(一)基地形态

用地具有狭长的东西走向特征,基地东西长418m,南北长154m(最窄处)。

(二)地貌特征

整个基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基地东南角存在山体,山体占地面积6000m2,绝对高度为12.7m。

(三)基地水系

基地北侧有弯曲河流,基地范围内河流长度为472m,宽度为8m。

(四)规划条件

规划条件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提出的规划建设要求,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条件进行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条件。

规划条件一般包括:规定性(限制性)条件,如地块位置、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主要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场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控制指标等;指导性条件,如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与风格、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等。

(五)基地周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该项目基地东侧为大型城市绿地,为基地提供了优美的外部绿化环境;

基地北侧沿河设滨河公园,为打造优美的患者康复空间提供了条件;

基地西北角有幼儿园及住宅用地,基地西北侧建筑布局受到日照的影响;

基地东北角为市政及停车场用地,为缓解基地停车压力提供了可能;

基地南侧中间地带有小学校园用地,这给基地出入口的设置带来了限制;

基地周围均有城市道路,南侧、东侧为城市主要道路,为不同方向出入口设置提供了条件。

(六)风玫瑰图

广州城市主导风向为北向、东向、东南向,西侧为下风向。

二、总图制约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采用“带型”医疗功能布局模式

门诊、医技、病房自西向东“一”字形展开,西侧为门诊、医技,东侧为病房,医技科室位于门诊、病房之间。

病房楼位于东侧,错位布局有利于景观及日照。

东西向舒展的“S”形廊架沿南侧城市道路展开,与主入口广场形成良好的城市街景界面,体现了城市设计的宏观理念。

(二)基地东南角保留山体的绿化景观

基地中以保留山体作为医院的中心绿地,周围设水池、景亭及特色园林庭院,为患者提供了一处日常使用的城市山林景观。

一、二期护理单元的“母题”重复,形成简洁统一的病房楼外观,利用北侧滨河公园及南侧保留山体的绿化资源,使病房拥有良好朝向,推窗见绿。

(三)利用基地北侧弯曲的河流营造滨河公园

利用北侧河流形成滨河绿地景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康复、休憩环境。

滨河绿地景观为改善医院微环境气候条件提供了硬件基础。

北侧滨河绿地与南侧保留山体的景观视线相融合,再现岭南建筑环境的真谛。

(四)将规划条件作为必须遵循的设计要点

东、西、南侧均可以开设车行出入口,方案在南侧设置医院总出入口;门诊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基地南侧,和城市主干道相连,开敞的门诊广场为患者的就诊提供了方便;东侧为探视及办公入口,西侧为后勤供应出入口;符合医院布局要求。

建筑密度小于40%,为达到规划指标要求,整个医疗区采用集约带型发展模式;绿地率大于40%,利用山体及滨河绿地形成集中绿地,满足指标要求。

车流及停车场的设计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例如:机动车出入口设于东、南、西侧,但不得设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处50m范围内;按照0.8泊/100m2建筑面积的要求配建机动车泊位,按照3.0泊/100m2建筑面积的要求配建非机动车泊位;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必须设置在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等等。

方案根据总图布局特点,合理安排地上、地下停车,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出租车、医疗救护车的要求。

(五)将控规图则作为上位规划的法定图则

北侧沿河绿地与基地沿河绿地公园相呼应。

基地西北角为幼儿园,此处的建筑以多层门诊为主,避免高层建筑在此区域布局影响北侧日照。

基地东侧为集中绿地,以安排主要用于康复疗养的一、二期病房区为主。

基地周围完善的道路系统,为医院实现不同出入口功能提供条件。

(六)根据风玫瑰图合理布局

广州的主导风向为北向、东向、东南向,西侧为下风向,因此,感染后勤部分在基地西侧布局,满足风向及院感要求。上风向安排以康复疗养为主的一、二期病房区。

三、总图布局的构思及特点

(一)设计构思

设计构思的过程如图5所示。

(二)方案比较

方案一:门诊医技位于基地山地的西侧,一期二期病房楼以单护理单元的形式出现,且一期病房楼靠近南侧,这样的布局,虽能满足正常医疗功能的需要,但是一期病房楼过于靠近山地,将破坏原有景观。其次,病房楼离医技区太远,不利于患者进行医疗检查和手术。第三,从城市沿街立面考虑,形体不够协调,离主入口较近,且一、二期病房楼建完之后的整体效果也不够连贯,外观不够美观。

方案二:门诊医技也位于基地山地的西侧,一期病房楼以双护理单元的形式出现,二期病房楼以单护理单元的形式出现,且一期病房楼一部分位于医技之上,这种布局带来许多问题:医技位于病房楼之下,造成患者、医生、探视人员多股人流交叉,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外形与山地和基地北侧的河流没有结合,使建筑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显得比较突兀;用地局促,形体不够舒展,且一期双护理单元病房楼的沿街立面缺少气势。

方案三:发扬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点,对其不利之处加以改善,利用“S”型景观廊,把整个建筑串联起来,结合了山地景观,也顺应了北侧的河流,使建筑形体更加协调美观;病房楼独立成区,便于人流的管理,人员流线清晰不交叉,且病房与医技较近,方便患者使用;基地南侧留出足够的绿地广场,便于人员的疏散,在沿街立面上也比较有气势。

(三)总图规划设计理念

东南侧保留的城市山体与北侧城市水系的结合,再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理念,是建筑创作的关键与源泉。

一条贯穿东西的医疗主街与一条“S”型优美弧线成为该方案建筑功能与环境结合的体现。

在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门急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模块形成“同心圆”式的区域关系,为患者提供最为短捷的就诊路线,是医院功能设计的本质所在。

东西向的医疗主街把门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由西往东进行串联,满足了功能的需求;院区主入口位于黄石北路上,正对门诊区入口,灰空间的处理将绿化引入建筑的同时,让患者情绪得到缓解。

东侧为全院病房区。一期病房楼与二期病房楼通过二期的圆形共享大厅进行连接,二期建成后共享大厅承担住出院办理及分散人流作用,“S”型弧廊和医疗街将一、二期病房有机连接。

(四)合理的高度分区

1.用地地形高程分析如图10所示。

2.基地建筑高度分析。东高西低有助于西北侧住宅、幼儿园的日照及通风采光。

东侧病房楼采用高层板式建筑,是整个基地建筑群的视觉重点。

门诊、医技楼:4层,18m;病房楼:20层,80m;行政办公科研:4层,18m。

(五)合理的功能分区与流线

1.门、急诊功能区:临近城市主干道布局,门诊、急诊、儿科均对外设置独立出入口,开阔的院前广场利于人流、车流的疏散,内部交通短捷高效。急诊入口设置在门诊东侧,紧邻医技布置,夜间急诊部既可实现与门诊区的分区管理,又可确保和影像医技的快速、高效联系,同时可保证急诊患者和住院部的便捷联系,且有独立的广场和入口。

2.医技功能区与手术中心:医技区位于门、急诊区与病房区的核心位置,最大限度提高医技的使用效率。内容包括放射影像科、检验科、功能检查中心、内窥镜中心、手术中心等,且手术中心位于门诊顶层和病房之间,有独立封闭通道联通,兼顾门诊和病房楼使用。

3.病房功能区:位于基地东侧,结合道路设置住院部广场,减少了对门诊区的外部干扰。采用每层一个护理单元的形式,600床集中设置,使医患、洁污等各种动线组织快速便捷。住院部南侧精心设计的山水庭院,为住院患者提供一个温馨、亲切的休闲环境。

探视入口位于基地东侧,通过探视广场周边停车组织探视人流车流,外来探视人员由探视广场进入住院公共大厅,路线清晰明了。

4.行政、科研办公功能区:在东北侧地块独立成区,环境优美,留有发展用地。

5.感染科:位于基地西北侧、基地的下风向,一层设单独入口,自成一区。高压氧舱及后勤保障楼相对独立,留有一期周转办公及后勤用房。

6.设施设备配套功能区:设备机房作为院区动力和能源中心,主要设置在地下一层。门诊医技区地下一层平时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战时作为局部人防设施。

(六)建筑造型的自然生成

南侧“S”形连廊体现了医院接纳、包容的内在气质,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西侧采用折板将后勤保障模块与门诊模块串联形成流畅的城市界面;柔美的病房楼形体,造型端庄典雅,彰显人文气质;医疗区完成后形成开阔大气的展现面,整个医疗区向城市干道及人流来向呈现了舒展、连续的建筑景观。

主入口的灰空间处理手法,为疏散广场人流及主入口的标志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西医院街与“S” 形廊架在门诊与病房之间形成主医疗区的通透景观,将南侧保留山体与北侧河流空间贯通,形成绿色景观视廊,各功能模块之间设多个绿化庭院,为患者创造宁静的疗养康复环境。

四、结束语

无论是新建医院还是旧医院改造,基地制约因素的解读永远是设计方案构思阶段最重要的关注点,只有认真分析基地独特的制约因素,才能使建筑设计方案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李霞. 谈医院项目的总图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13(7):83-84.

贾敬龙 田少斌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 济南 250001

篇6

一、精心编制各类规划

1、启动编制《湾里组团规划》(责任单位:城建局)

2、编制《湾里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

3、编制湾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4、编制《罗亭镇总体规划》和《罗亭镇及罗亭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责任单位:罗亭镇、罗亭工业园、区城建局)

5、完成《梅岭休闲接待中心控制性详规》、《洗药湖避暑度假村控制性详规》向国家建设部报批工作。(责任单位:区旅游局)

6、完成《湾里区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__-2020年)》向省政府报批工作,并向市政府提交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

二、认真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1、完成“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植树造林1.3万亩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城建局、各乡镇、街办)

2、加强森林防火和林政管理、农房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对盗伐盗运林木和农民违章建房的高压态势,巩固生态保护成果。(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农房办,区国土分局,区行政执法分局,各乡镇)

3、制定第二批规模养猪场搬迁计划,并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农办、区拆迁办、有关乡镇)

4、完成罗亭卓茵景观公司水保生态基地100亩经济林的栽种任务。(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林业局、罗亭镇)

三、加快发展地方经济

1、进一步加强财税工作,全面完成一季度财税收入任务,力争实现“开门红”。(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

2、制定20__年度全区重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及项目推进考核办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3、制定20__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确定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加大跟踪洽谈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落户。(责任单位:区外经贸委及招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4、启动梅岭旅游总公司组建工作,开展旅游景点整合工作。(责任单位:区旅游局、区景点收购小组成员单位)

5、制定梅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实施方案,并编制创建国家4a级景区旅游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区旅游局)

6、制定《鼓励发展“农家乐”产业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招贤坑头王家、梅岭麻沙、太平泮溪等3个区级旅游示范村建设。(责任单位:区农办,区旅游局、招贤镇、梅岭镇、太平乡)

7、制定《鼓励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区农办、各乡镇)

8、完成罗亭工业园起步区491亩土地的土方平整、雨污管网铺设和景观排水沟建设,基本完成园区纵二路以东202亩土地的征用和土方平整工作,启动工业园招商服务中心和罗亭新水厂建设,加快推进罗亭工业园入园企业建设。(责任单位:罗亭工业园管委会、罗亭镇)

9、启动实施太平乡600亩茶叶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区农办、区林业局、太平乡)

10、制定20__年全区经营性用地收储和出让计划,并做好土地报批、出让工作。(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

11、按照依法依规、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分类解决的原则,对景区内停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责任单位:区监察局及有关部门)

12、制定区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配合做好云湾公路

拓宽改造和南昌(湾里)射击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区国土分局、拆迁办、招贤镇)

2、完成红湾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和用地报批工作,启动工程招投标工作。(责任单位:区城司、区拆迁办、区国土分局、招贤镇)

3、启动天宁路西段项目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区城司、区城建局、区拆迁办、区国土分局、招贤镇)

4、完成旅游环山公路太平—洗药湖段拓宽改造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公路分局)

5、完成太珂公路改造工程8km的施工图设计工作。(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6、完成昌湾大道(井冈山至卫生材料厂门口)路灯安装工程,确保春节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制定“路灯进社区”工程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7、制定城交北路、文明南路、文明北路和邓垄路维修改造方案,并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8、启动店罗公路部分弯道取直和水毁工程维修工作。(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9、完成“东方红”临港建筑拆迁工作。(责任单位:区拆迁办)

10、制定20__年度公交候车亭建设计划,并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五、认真做好其他工作

1、认真做好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2、启动新湾里一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工作。(责任单位:区教文体局、区城建局)

3、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d类危房改造工程,春节前完成d类危房拆除任务。(责任单位:区教文体局、各乡镇)

4、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工作。(区人劳和社保局、区财政局、区教文体局、各乡镇)

5、启动实施市第四医院异地重建工程,加快推进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6、继续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急性传染病工作,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7、开展春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责任单位:区人口和计生委、各乡镇、街办)

8、完成20__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定点工作。(责任单位:区农办)

9、启动并争取完成区招商服务大楼规划设计工作。(责任单位:区外经贸委、区城建局)

10、启动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责任单位:区人劳和社保局)

11、完善湾里区城市长效管理和考评办法。(责任单位:区创建办等)

12、制定湾里区城市低洼危旧房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计划。(区城建局、区发改委、区房管局、区国土分局)

13、完成第一栋廉租住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完成第二栋廉租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区房管局)

14、加快城镇拆迁安置小区和农村拆迁安置房建设。(责任单位:区房管局、城司、有关乡镇)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 审核把关

[ Abstract ]: Architectural design review is a very stro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in addition to the Department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design conditions issued by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scheme for the audit, also need to coordinate the various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sign scheme, adjust or take necessary technical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building desig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secto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mak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The author unifies the actual work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examination in detail, it was very practical.

[ Key words ]: architectural design; audi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计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成果,内容涉及到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除了满足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必须考虑建筑物对其周围外部环境的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物本身的作用,建筑工程的建设对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和城乡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建筑工程一旦付诸实施,投资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因建筑物具有实体不可移动的特性,一旦建成,长期存在,将是百年大计,轻易拆除、改建将对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建筑设计方案审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除了根据城乡规划部门依据控规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外,还需协调好各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通过设计方案调整或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建筑设计方案满足各专业部门的管理要求,促使建筑工程顺利实施。审定后的建筑设计方案将作为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因此,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核把关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审核把关建筑设计方案谈几点粗浅意见。

1、设计编制依据的审核。建设工程审批程序进行到方案阶段,前期的如规划用地红线、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发改局的立项批复文件、环保局的环评批复文件、县政府会议纪要等内容都是设计文本的设计、编制依据,设计单位应把这些批复文件作为文本编制依据编进文本。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单位经常把这些内容忽视了,导致设计文本的编制依据不足。

2、建筑密度的控制审核。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地块空间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在确保建设基地内绿地率、消防通道、停车、回车、回车场和建筑间距的前提下予以审定。洞头县对不同地段、不同性质的建筑,有不同的密度控制要求:居住建筑是20-40%,办公建筑是25-35%,商住楼是25-35%,商业建筑是30-50%,旅馆是20-45%。

3、容积率的控制审核。建筑容积率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盲目追求高容积率,甚至弄虚作假,应严格审核。审核建筑容积率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3.1要区别同一项目中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洞头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不同性质和高、多、低层的建筑容积率准许值有明确的规定。

3.2为鼓励提供公共空间,洞头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在城市中心地带、公共建筑地段及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地段,建设单位在符合消防、交通、安全、卫生等规定的条件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通道、绿地、停车场、休闲活动场地等公共使用空间的,可在规定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每提供1m2的底层有效空间面积,允许增加1.5m2的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10%。

3.3区别应计入和不应计入容积率计算范围的建筑面积。洞头县是一个缺地的海岛县,这几年机动车数量增长很快,政府为鼓励地下空间使用,规定地下室、地下车库、顶面高出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米的半地下室等地下附属设施,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3.4建筑面积的计算应规范。如规划道路红线和河道篮线内的土地面积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计算应按房产测绘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4、绿地率的控制审核。绿地率是反映建设地段绿化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控制绿地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内的绿地率必须符合建设部城建〔1993〕84号《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4.1洞头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般居住区、机关单位、工厂等绿地率规定指标是按区位(旧城区、新城区、其它新建区)和用地性质(新建居住区、新建行管单位、工厂仓储、交通枢纽、医院学校、旅馆)控制,居住区各级绿地应保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在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4.2洞头县规定建设用地内的草砖地坪按其面积的四分之一计入绿地率。地块内的河流、湖泊、水沟等自然水体不计入绿地率。

4.3洞头旧城区因用地紧张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率时,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折算为地面绿地面积。

4.4沿海岸、河岸、湖泊岸线的绿化带用地宽度不得小于10米,绿化带内不得建设与休憩无关的建筑物和工程构筑物。

4.5绿地率除应符合规定要求外,对于地区开发建设基地和面积较大的单项建筑工程基地,还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计入绿地率,但规定建筑间距内的绿地一般不能作为集中绿地计算。审核绿地率或集中绿地不能只注意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绿化的实际效果,尽可能多种植乔木。

5、建筑间距的控制审核。建筑间距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平面距离。建筑物之间因消防、卫生防疫、日照、交通、空间关系以及工程管线布置和施工安全等要求,必须控制一定的间距,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公共交通。建筑间距是审核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间距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5.1日照影响的因素。住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疗养院和医院病房均有日照要求,都应按规定要求核定建筑间距。在审核时,不仅要注意新建建筑之间的间距,更要特别注意新建建筑与建设基地旁边的上述各类建筑的日照要求,以保障相关方面的权益。因此,建设单位在报送建筑设计方案的同时,还需报送日照分析报告,洞头县日照标准是大寒日日照时数≥3小时。

5.2消防安全的因素。建设基地内的建筑间距应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高层建筑还应留出高层消防登高场地。此外,还应按有关规定核定建筑安全防护间距。

5.3卫生防疫的因素。对于新建建筑或建设基地外建筑有传染病房或有污染源的,应按卫生防护规定,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使用性质,并核定其与有卫生防护要求的建筑(如住宅、学校等)之间的建筑间距。

5.4施工安全的因素。由于建筑桩基或地下室施工时会对建设基地外相邻建筑的安全产生不理因素,在审核建筑间距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因素,保证有足够的施工安全间距,必要时应对桩基和地下室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再确定建筑间距。洞头县的新城一期、二期,元觉状元南片垦区、霓屿布袋岙围垦区等,这些地区属滩涂软基,审核时尤其要注意。

6、建筑物使用性质的控制审核。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审核主要是审核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对其中使用功能不明确的,应要求予以明确,并能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相容性的原则。在建筑物使用性质审核中,还应注意不同性质建筑之间避免互相干扰:一是如拟建工程是由不同性质建筑组合的群体或综合体(如学校或综合大楼),则应审核其布局的合理性,既方便联系又互不干扰。二是拟建工程不要对基地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基地外是住宅、学校,则在其相邻的基地内不应安排有噪声、震动、“三废”污染或有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的建筑物,等等。

7、建筑环境的控制审核。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是审核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重要的、敏感的地区,应按城市设计的要求,对建筑物高度、体量、造型、立面、色彩进行审核。如该地区还未做城市设计,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从该地区环境出发,使其在更大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如洞头的新城二期就专门委托编制了《洞头县新城二期环海中湖城市景观设计》。

另外还有设计文本编制深度审核和建筑退让、建筑高度、出入口、停车泊位、建筑节能等指标的控制审核,虽然这些指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明确规定,但也要求审核时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8、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方案审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只有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综合考虑,才能把好建筑设计方案审核关。

参考文献

[1]岑乐陶. 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实用便携手册, 2008.4: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C9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所谓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多的一种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国际上公认,凡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的国家和地区。就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由于我国总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导致了老年人总量的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日益加剧。

老龄化问题毕竟不仅仅限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还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直接密切的关联。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尽可能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其影响的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人们研究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所在。

老龄社会养老需求对居住区设计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迫使在建及待建居住区中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补充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引入无障碍设计思想,开展康复保健、专业照顾等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满足老年人的不断变化的住房、心理和行动的需求,创造适宜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环境,创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居住环境十分必要。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3.1.支持居家养老的住宅设计

在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今后相当时期内,居家养老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城市管理者应对老龄人群及老龄家庭的住房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比例,发展适合老年人及老年人与子女可分可合的住宅类型。鼓励居家养老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鼓励居家养老的相应支持政策。

我国对于老少合居的情况,应建设多间套住房,年轻夫妇与父母住在一起,各有独立居室。对于老少分居的情况,应增加小套型的住宅,“1室户+2室户”、“1室半户+2室户”、“2室户+2室户”的形式。同时在住宅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喜好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合理有效地安排生活空间。比如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问,应消除地面的高差,能使老年人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老年人通常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对卫生和厨房空问设计及其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地面的防滑处理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此外还要充分兼顾老年住宅的私密性。

3.2.发挥社区养老作用的居住区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独身子女政策继续奉行,再加上子女工作繁忙,将来一对年轻夫妇要担负起照顾双方家庭的4位老人,尤其是照顾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将成为家庭生活中的突出矛盾,这就需要社会承担起家庭成员难以承担的责任,因此,社会养老模式将是我国未来养老形式发展的一个趋势。

近年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和托老所等社会养老专用设施规划建设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兴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然而,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社区敬老院或养老中心,以及托老所更受他们的欢迎。

社区敬老院能让子女减轻老人住福利院的经济负担,便于照料和探望,也便于社区熟悉老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社区敬老院宜在居住区范围内设置,并结合老年活动中心、护理医院等设施一同考虑。托老所是有效的一种寄养形式,主要收养受伤病折磨,或生活不能自理,或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它既解除了双职工子女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托老所可内设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站、老年康复室、文娱活动室等设施,宜在居住小区设置,以方便老年人就近入托。

由于之前的城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预留社会养老福利设施和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致使现有的老年专用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社会老龄化发展的需求。要解决目前养老设施不足的矛盾和避免今后居住区建设中的遗憾,出路在于:一、从实际出发对于现有的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建筑物使用性质的转换,将目前空置的或移作它用的托儿所、幼儿园设施改作老年专用设施。二、把各系统的职工疗养院改成养老院。三、城市规划应对不同等级的老年设施在布局和数量上加以规范,对于公建配套指标应予以明确定位。

3.3.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

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其特殊要求,具体体现为:

生理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老人在户外活动中的不便或危险,确保安全。

心理方面——确保老年人拥有住宅附近空间的使用权,组成合适的防线。

社会方面——适应独立的、特殊的要求,提供满足单体及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

针对以上特点,应加强对老人活动空间的设计,从户外活动空间及其细部设计的内容人手。

老年人户外环境的特殊设计要点:

(1)从路网设计中通过巧妙合理的道路规划,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把道路分成几个层次来处理,园区主干道宽7米,各户宅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与次干道连接,避免与主干道连接。道路系统考虑老人的自身安全维护能力的降低,将让步行者无需或较少通过主干道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公共绿化景观区和会所。采用栏杆用以阻隔汽车,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2)在活动空间的组成和布置中,专门设计针对老人不同行为特点的动态活动区(门球、慢跑、舞剑、打拳等)和静态活动区(聊天、观景、晒阳、休息等),包括户外活动中心、小群体活动场所、座息空间、步行空间、种植园等大小、形状、私密性各自不同的空间。活动设施的尺度应与人体工程学诸尺度相适应,从材料的色彩、质地和化学性质上都要考虑人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

(3)无障碍设计从座椅、花坛、标志、照明等方面考虑。在规划设计中,对地面之间的各种高差及台阶进行无障碍设计,设置残疾人坡道,在庭院设计中考虑增设道路,铺设盲人导引块、盲人指路牌等设施。

3.4.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工作

政府需要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尽可能的设施和资金支持,放手让社区组织去开展社区养老工作,同时应注重积极利用社区自身的人力资源条件,发展社区老龄支持服务。发展社区服务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来工作,而离退了工作岗位以后返回杜区的老年人正是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的重要的人力资源。社区服务应进一步把健康老人或中低龄老人组织起来。积极为老人提供在社区的般务机会和场所,使他们发挥余热,为高龄、病弱老及儿童、残疾人等提供低收费的有偿服务。

4.结语

城市规划部门必须从现在起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切实提高对老年社会养老福利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在居住区规划中所处地位的认识。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在居住区各级各种老年专用设施的规划上做到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使用安全、方便,为老人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熟悉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以体现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怀。总之,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及早制订相应对策,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

篇9

[关键词] 地下锅炉房外墙计算 扶壁柱

中图分类号:TK223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在进行大型医院、商业区等规划设计时,为了满足美观及降低噪声的要求,常常将自带的供热锅炉房置于地下。地下锅炉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的结构形式,与地上锅炉房相比,需考虑的因素更多,包括侧土压力的计算、顶板活载的选取、抗浮、裂缝控制、扶壁柱受力机理、中间层楼板嵌固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等。本文根据实际工程,对上述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期对实际工程设计有所借鉴。

2 工程背景

本文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分院地下锅炉房项目为实际工程背景。

2.1 场区概况

地下锅炉房所在地区基本资料如下:

基本风压:0.60(50年);基本雪压:1.40(50年);

抗震设防分类:丙类(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0.15g;场地类别:Ⅱ类;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2.2 工程概况

本锅炉房共三层,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埋深约12m。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四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承载特征值为300kPa。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约11m。

3 地下锅炉房结构设计要点

3.1 地下锅炉房荷载选取

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墙体自重及室外地坪荷载,水平荷载包括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等荷载。室外地坪活荷载:本工程取10kN/m,如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因地下水位较低,故地下水压力很小。

3.2 地下锅炉房外墙计算分析

一般的地下室设计,当地下室为单层时,可将外墙认为上部铰接,下部嵌固(图3.1);当地下室为多层时,计算模型可简化为上铰下固、中间为连续支座的连续梁(图3.2),承受三角形的荷载(不计梁自重),此时是将中间层楼板当成中间支座。

图3.1 单层地下室计算模型 图3.2 多层地下室计算模型

当进行地下锅炉房设计时,由于锅炉平台等设备使用功能的要求,地下锅炉房锅炉间为大开间,故锅炉房局部为单层,局部为二层,如图3.3及图3.4所示。

图3.3 地下锅炉房平面图

图3.4 地下锅炉房剖面图

对于单层部分,外墙计算可用图3.1所示计算模型。对于二层部分,因楼板不是满布,存在大开间,楼板对外墙的支撑作用会有大的削弱,故二层部分若用图3.2所示计算模型,则需满足前提条件:二层楼板刚度、抗弯、抗剪均能满足要求。因此,二层楼板厚度及配筋不宜过小。以本工程为例,二层楼板厚度取180mm,配筋为双层双向E12@100(三级钢)。验算时,将楼板视作深梁,尺寸180mm×8000mm,取楼板处上下层地下室各一半的侧土压力,作为线荷载施加于深梁上,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验算深梁抗弯抗剪,均满足要求。因此,地下锅炉房外墙计算时,对于多层且楼板存在大开间时,不可一概而论的运用图3.2所示计算模型,而应该先验算楼板能否满足对外墙的支点作用,当楼板满足此要求后,方可按图3.2所示计算模型计算。若不满足,则需另行考虑。

3.3 地下锅炉房扶壁柱受力机理分析

地下锅炉房设计时,扶壁柱的作用可以分两种情况考虑:

情况(1):扶壁柱用来嵌固框架梁,不考虑扶壁柱对外墙的固定作用,外墙荷载由外墙承担,扶壁柱配筋等同于相同宽度的外墙配筋即可,此时外墙截面较大,扶壁柱截面较小;

情况(2):扶壁柱不仅嵌固框架梁,同时当做外墙的固定端,外墙荷载通过外墙传到扶壁柱上,需精确计算扶壁柱的配筋,此时外墙截面较小,扶壁柱截面较大;

以本工程为例,因局部一层部分层高为约12m,层高较高,若按情况(2)考虑,扶壁柱截面太大,故一层部分按情况(1)考虑,本文仅考虑局部二层部分扶壁柱受力机理。局部二层部分按情况(1)考虑时,外墙厚450mm,竖向筋为E20@100,水平筋为构造配筋E14@150,扶壁柱截面为500mm×500mm,纵筋为14E25,如图3.5所示。按情况(2)考虑时,扶壁柱为外墙固定端,外墙被扶壁柱分割为多块板,每块板均可当做三边固定,一边铰接。此时,二层部分外墙厚350mm,竖向配筋地下二层为E20@100,地下一层为E20@150,水平配筋为地下二层E20@100,地下一层E16@100。扶壁柱截面为650mm×1150mm,纵筋为14E30+6E25,如图3.6所示。。

图3.5 情况(1)时外墙与扶壁柱

图3.6 情况(2)时外墙与扶壁柱

本工程基础底板采用筏板基础,当按情况(1)时,因外墙与底板连接处如图3.7所示,当按情况(2)时,外墙与底板连接如图3.8所示。

图3.7 情况(1)时外墙与基础底板连接做法 图3.8 情况(2)时外墙与基础底板连接做法

通过比较可知,按情况(2)设计时,外墙减小了100mm厚,配筋变化不大,扶壁柱截面增大到2倍多,配筋增大较多,综合起来,情况(2)材料用量比情况(1)多,故本工程选用情况(1)计算。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进行地下锅炉房设计时,具体采用何种形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建筑工艺要求选择。

3.4 地下锅炉房裂缝控制措施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收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地下室外墙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以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控制裂缝措施一般有:

(1)补偿收缩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减去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即可控制裂缝。

(2)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带,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

(3)设置后浇带,在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

(4)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

4 结论

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探讨了地下国防结构设计时需考虑的一些要点,包括荷载选取、外墙计算、扶壁柱不同受力机理分析及外墙裂缝控制等内容,为今后同类型的锅炉房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篇10

关键词:医院;电气化程度;住院楼;电气设计;电气安全;供电质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院新建工程不断增加,需要给予科学的电气设计。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对电子仪器和电气设备的应用日益增多,用电需求量扩大,用电方式变得复杂起来,这给医院的用电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为更好地满足医院运营需要,做好医院电气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以某医院住院楼为例,对其电气设计做出了探讨。

1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问题分析

1.1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问题

从我国现有医院建设来看,国家并没有正式的电气设计标准,因此在不同地区,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出现了较为悬殊的设计水准,同时还有部分医院不重视电气设计,建设资金用在了医院硬件建筑上。很多医院对电气设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设计中出现了线路额定负载等余量不足的问题,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鉴于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的不同,再加上用电设备使用特点的差异性,使得医院住院楼需要较多的一级负荷,电气线路又比较多,这就增加了电气系统设计的难度。不仅如此,在一些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中,忽视了照明灯的科学选择,结果导致眩光污染问题,给病人康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2某新建医院住院楼工程概况

某医院新建了一栋住院楼,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7650m2,包括地上15层和地下3层,建筑高度65m,设计病床位数400床。新建住院楼属于高层建筑,采用一级耐火等级。根据规划设计,本住院楼包括4个胸外科护理单元、4个心内科护理单元、1个ICU监护室、1个CCU监护室和1层手术层,并配备有功能科、肿瘤中心、设备用房和两层地下停车场。根据建筑一级负荷用电单位用电标准,住院楼消防负荷、生活变频水泵、地下停车场设备、吸引机房、供氧机房、手术室空调系统等均划归一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有排烟风机、应急疏散照明、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和正压送风机等。而二级负荷包括百级以外手术室空调系统、客梯和医用电梯。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包括手术室、CC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

2医院住院楼供电方案规划

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并参考国家IEC标准,此医院住院楼供电方案中,在地下一层设置变配电室,并采用两路相互独立的10kV电源供电,并配备第三电源用于断电时的紧急供电。其中CCU监护室、ICU监护室和手术室等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配置EPS应急电源,确保上述单元供电的连续性和对转换时间的需要。按照负荷计算和住院楼用电的特殊性,住院楼供电方案计划设置2台干式变压器(800kVA)、2台变压器同步开展工作。同时这两台变压器也互为备用设备,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后,另外一台变压器负责住院楼全部用电负荷。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手术层、CU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由配电室单独引入双路电源供电,并于末端自动切换,同时配置EPS应急电源供电。对于住院楼各类电源,均由配电室分别引至电气竖井中,竖井内均设有普通照明、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普通动力箱,然后由竖井配电箱分别引至住院楼的各个科室,用于科室的照明、空调使用等。其中应急照明配电箱由双回路电源供电,在末级设置自动切换开关切换。根据科室、楼层独立设计计量,并保证在电气竖井配电箱内设置计量表。

3住院楼照明系统设计

医院住院楼照明设计,需考虑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两方需求,为住院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稳定病人情绪,使其耐心就诊和住院。而同时为了给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也需要一个科学的照明系统设计。在照明系统设计中,综合自然采光、光源、灯具等因素,实现了科学布灯、控制方式和节能的目标。采用一床一灯方式设置局部照明,综合医疗设备带安装模块式荧光灯或可调节式悬臂壁灯。无论何种灯,都用可调节光源,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要求。病房区设置夜间照明灯具,病房和卫生间过道安装夜间照明灯具,用带有遮光罩的节能型灯具。病房层公共走廊采用应急可控方式应急照明灯,其控制开关设在护士站,由值班护士负责管理。住院楼的公共走廊、消防电梯间、公共大厅和疏散楼梯间等安装疏散照明灯具,而大厅、疏散通道安装疏散指示灯,并在安全出口位置安装标志灯。

4重要科室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

与民用建筑供电与医院建筑供电不同,在医院住院楼内,一处微小的漏电均可酿成大的医疗故事。因此,医院住院楼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型应采用TN-S系统,CCU监护室、ICU监护室和手术室的配电系统,均采用IT系统接地。众所周知,用电设备直接漏电电流>10uA时,可对人体心脏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微电击事故。为了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际标准,手术室、CCU和ICU监护室一般采用局部中性点不接地IT系统。与民用建筑供电相比,医院供电具有特殊性,在医疗环境中,即便是微小的漏电电流都可能导致微电击事故。通常医院住院楼或一般民用建筑,均采用电磁式剩余电流保护器来防止静电,其响应值为mA级,根本不能满足医疗领域保护患者的要求。因此,对于医院的特殊重要科室,比如手术室、ICU等场所,均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一般而言,医院的重要科室均要通过局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IT系统)来防静电和防漏电。其中IT系统是指所有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均应通过复合要求的阻抗来进行接地。医院住院楼手术室、CCU监护室和ICU监护室均设置了局部IT系统,这一系统由测试仪、电流互感器、外界报警显示仪、单相隔离变压器和绝缘监视器等组成,通过单相3~10kVA隔离变压器来对重要科室进行供电:一是避免其他供电回路中漏电电流威胁重要科室的医疗设备,杜绝酿成医疗事故的风险;二是隔离电源上负载发生对地故障时,由于对地不构成回路,不易产生危害较大的容性漏电流。总而言之,IT系统内的绝缘监视仪,可保证系统带故障运行,不导致断路器工作,确保ICU监护室、CCU监护室中医疗设备供电的连续性。

5住院楼电气安全防护与接地系统

医院住院楼电气安全与接地设计,直接关系到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对设备正常运行、建筑物防雷击也非常重要。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了本住院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金属屋面、金属管道、风管和构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在住院楼的每层,均利用结构梁内主筋作为连接,与玻璃幕墙、金属窗连接。本住院楼防雷引下线和防雷电感应,在重要科室均设置电位接地系统。在各个功能房,均设置LEB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为现场医疗设备使用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电源系统设有三级浪涌保护装置,用来限制感应过电压入侵。

6住院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医院住院楼为一类防火建筑,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有一台集中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其中系统可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与联动控制状态信号。这一系统由智能显示工作站、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消火栓按钮、输出模块和手动火灾报按钮等部分组成。住院楼消防控制设备集中布置在消防中心控制室,且控制线缆都是由室外弱电电缆沟引入。根据防火分区火灾报警控制回路,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总线智能控制器。在确认着火后,控制器可向火灾现场发出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系统,这时及时通知消防设备和消防人员,并瞬间切断非消防电源,消灭初期火灾。其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和火灾监测能力显著。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的相关规定,应于住院楼内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系统,并将空调、照明和动力二级配电箱进线均装设于漏电报警模块箱中,用以检测配电箱漏电电流变化,负责监视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7结语

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医院住院楼电气设计要综合考虑病人需求、医院医护人员需求两个方面,做好供电方案规划,根据规划进行各部分的布设,科学设计各个部分的照明,重要科室做好防静电和防漏电措施等,为医院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气系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病人住得放心、舒心,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德强,吕伟,宋卫国.医院住院楼层人员疏散的观测及模拟研究[J].火灾科学,2013,(1).

[2]钮风云.医院照明设计的特点[J].现代建筑电气,2013,(S2).

[3]俞金根.医院门诊住院楼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

[4]李立晓.医院电气设计实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4).

[5]欧江秒.探讨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5,(7).

[6]王伟才,张龙江,江海,等.浅谈医院照明设计的特点和措施[J].山东建筑电气设计,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