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范文

时间:2023-04-08 05:4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心理咨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心理咨询

篇1

[关键词] 心理卫生;儿童心理咨询;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a)-139-02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535 counselees of children

LIU Yun, HUANG Gao-gui, CAI Xu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Kunming, Kunming 65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ldren counselees. Methods: Data of 535 counsele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as analysed, including age, sex, chief complaint and syndrome. Results: The problems consulted in the Children's Hospital were mainly focused on learning difficulties(23.9%),Adjust disorders(14.6%) and speech disorders(7.9%).The problems consulted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χ2=309.15, 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health; Children; Psychological consult; Psychological problem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昆明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本调查选择2008年来我院心理咨询室求询的部分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心理咨询室患儿535例,其中,男348人,女187人,年龄1.2~17.8岁,平均(8.80±3.28)岁。

1.2 方法

对2008年1月~12月来我院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患儿535例门诊咨询者的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入选标准:有详细、完整的资料记录;直接咨询者,不包括陪同人员和咨询者;多次咨询者仅选择首次心理门诊咨询记录卡进行分析;咨询问题分类参照相关文献资料[1-3]。

1.3 统计处理

以Excel为基础,自编统计处理程序进行构成比、百分比和χ2检验。

2结果

2.1 就医原因分析

535名患儿来医院就诊的前三位原因:学习困难、适应不良和语言问题,累计占46.4%。见表1。

2.2 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分析

见表2。3岁以下组以语言问题为主、3~6岁组以适应不良为主、7~12岁组和13岁以上组以学习困难为主,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2004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因此,开展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作为儿童医院的一项新工作势在必行。

调查发现,本组资料学习困难是来医院咨询的第一位原因,占23.9%。在咨询问题类别上存在年龄的差别,如3~6岁组为适应不良,占28.5%,此年龄段儿童面临的主要是适应问题;而7~12岁组儿童上学后,家长和老师最易发现其学习上的问题,所以咨询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困难,占34.9%。其中,大部分是老师要求家长带孩子来咨询的,说明老师、家长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上有了新的变化,意识到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此,建议加强儿童学习困难专科的建设,以应对目前儿童心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娜,王贺茹,李梅,等.专业门诊儿童心理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503-505.

[2]AE Jongsma(著),田璐,梁凌寒,臧伟伟,等(译).儿童心理治疗指导计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l~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未婚,公司职员。

求助者自述:因感情问题痛苦,伴有失眠,一个多月。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期间与一位男同学谈恋爱。毕业后求助者回到家乡工作,男友在异地读研究生,双方无法经常见面,甚感苦恼。半年前求助者认识了一个英俊潇洒的校友,很有好感。交往中该校友对求助者多有帮助,让她很感动,双方产生了感情并开始约会。一个多月前男友突然来了,提出不读研究生了,要在这里找工作并准备结婚。求助者很矛盾,两个男人自己都喜欢,放弃谁都觉得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有时也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他们。有时觉得自己不道德,为此很苦恼,烦躁不安。最近半个多月,经常失眠,不想吃饭,出现心慌、出汗、噩梦等症状。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但效率下降。幻想着自己要是能分身就不会再苦恼了,还曾经把两个人认错、把名字喊错。担心自己会得精神病,主动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家教严格,自幼懂事听话,工作上认真负责,人际关系良好。希望心理咨询师帮助她明确是否出现心理疾病,并为她做出选择。

单选:1、该求助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

(A)强迫 (B)抑郁

(C)焦虑 (D)恐惧

多选:2、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

(A)幻觉 (B)知觉障碍症状

(C)错觉 (D)记忆障碍症状

单选:3、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神经症

(B)一般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严重心理问题

单选:4、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男友催婚 (B)现实冲突

(C)父母压力 (D)道德规范

单选:5、针对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帮助其()。

(A)选择哪个男友 (B)如何应对男友

(C)分析解决冲突 (D)端正恋爱观念

多选:6、对该求助者的交友行为,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包括()。

(A)帮助其改变恋爱观

(B)解决冲突

(C)帮助其消除内疚感

(D)保护隐私

多选:7、该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包括请求心理咨询师()。

(A)替她选择男友 (B)给予恋爱指导

(C)帮助判断病情 (D)协助自己成长

多选:8、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A)存在动机冲突

(B)一定有人格障碍

(C)病程相对较短

(D)社会功能损害重

多选:9、针对求助者的失眠问题,心理咨询师可以()。

(A)评估严重程度 (B)指导放松练习

(C)对其进行催眠 (D)给予药物治疗

多选:10、在本案例中,应该关注求助者的积极方面包括()。

(A)主动来咨询 (B)仍坚持工作

(C)有自我觉察 (D)具有道德感、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某机关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表情惊慌,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最……最近很害怕,心里不踏实,前段时间我们科长换人了,我害怕原来的科长迫害我,我觉得她怀疑是我在背后搞鬼让她下台;我害怕新科长整我,因为我和新科长有矛盾。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换科长,我从不问这些事……

心理咨询师:那你怎么觉得科长要害你呢?

求助者:她们两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嘀咕,有一次我去科长办公室,她们俩看我进去立刻不说话了,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

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实际上与你无关呢?

求助者:不可能,我上班时经常听到她们俩议论我。她们还派同事监视我,呼啦啦一群人,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有时我实在害怕就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事开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上班了,上班时我说什么同事就学什么,故意要看我的笑话,她们为什么都要和我作对呢?我头都要炸了,总是有声音让我“快点滚蛋,快点滚蛋”。

心理咨询师:我建议你去找精神专科医生做做检查,那样对你有好处。

求助者:我才不去呢!我又没得精神病。

单选:11、根据以上谈话内容判断,心理咨询师进行的是()。

(A)危机性会谈 (B)鉴别性会谈

(C)治疗性会谈 (D)咨询性会谈

多选:12、求助者出现的症状包括()。

(A)错觉 (B)被害妄想

(C)幻觉 (D)关系妄想

单选:13、求助者说“我上班时听到她们俩议论我”,最可能的是()。

(A)无法判断真伪 (B)真性幻听

(C)存在客观现实 (D)假性幻听

多选:14、求助者认为别人讲自己的坏话、想害她属于()。

(A)关系妄想 (B)被害妄想

(C)夸大妄想 (D)自罪妄想

多选:15、求助者说有同事跟踪时所举的例子,表明其存在()。

(A)关系妄想 (B)特殊意义妄想

(C)被害妄想 (D)物理影响妄想

多选:16、该求助者存在()。

(A)感知觉障碍 (B)思维被控制感

(C)情绪高涨或低落 (D)社会功能受损

单选:17、根据案例判断,该求助者属于()。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单选:18、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判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单选:19、求助者认为自己没病表明她()。

(A)无判断力 (B)无求治愿望

(C)无自知力 (D)不主动求医

单选:20、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恰当的处理是()。

(A)进行心理咨询 (B)精神药物治疗

(C)进行心理治疗 (D)转诊至精神科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国外在读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前夕与女友确定了恋爱关系,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其女友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曾表示不读研究生了,想回国参加工作。父母和女友反复劝说,求助者很无奈地继续留学。开始俩人联系频繁,后来因为学习、工作等原因,双方感情有所“降温”,慢慢地女友不主动与他联系了。求助者很担心女友会变心,曾背着父母悄悄回国看望女友,并提出早点结婚,女友以年龄还小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更想回到女友身边,向父母提出回国,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出国来找自己,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自己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痛苦,情绪较为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没有心思上课,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借口身体不好回国休息。在家人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性格懦弱。

多选:21、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躯体症状包括()。

(A)食欲下降 (B)心痛

(C)心慌胸闷 (D)头痛

多选:22、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心理症状包括()。

(A)内心痛苦 (B)气愤

(C)情绪较为低落 (D)内疚

多选:23、本案例中表明求助者社会功能改变的现象包括()。

(A)考试成绩不理想

(B)内心不踏实

(C)经常借故缺课

(D)感觉没胃口

单选:24、通过对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表现推测,其经历的现实刺激属于()。

(A)一般刺激 (B)中等刺激

(C)强烈刺激 (D)微弱刺激

单选:25、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焦虑性神经症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多选:26、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着重考虑的咨询目标的特征包括()。

(A)简便的 (B)心理学范畴的

(C)易行的 (D)可进行评估的

单选:27、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最需要帮助求助者解决的是()。

(A)性格懦弱 (B)情绪困扰

(C)恋爱技巧 (D)头痛失眠

单选:28、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A)与父母女友共同解决

(B)给予恋爱指导

(C)请女友前来心理咨询

(D)帮助接纳现实

单选:29、如果求助者请咨询师帮助说服自己的父母或女友,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A)接受请求,说服父母

(B)拒绝请求,告之能力有限

(C)接受请求,说服女友

(D)拒绝请求,告之咨询原则

多选:30、在本案例咨询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包括()。

(A)咨询师的理论知识

(B)求助者的性别

(C)所采用的方法技术

(D)求助者的年龄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住校生。三个多月前睡觉时梦见一个黑衣女鬼缠着自己,当时被吓醒,非常害怕,一直哭到天亮。又听到有些同学也说梦见过鬼,说鬼魂会附体。求助者更加害怕,于是走读,回家睡觉。尽管在家有妈妈陪着,但一想到梦里的鬼,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很害怕睡着了再梦见鬼,看着墙上的一些裂纹就仿佛看到魔鬼狰狞的脸,为此很恐惧。求助者明明知道世界上没有鬼,觉得不应该害怕,但就是难以控制。为睡觉的问题痛苦,为控制不住的想法而苦恼。由于睡眠差,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也无心思做其它事。心情烦躁,痛苦。父母老师都来开导她,但没什么效果,一个多月来无法上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为独生女,性格内向,胆小、敏感、依赖。由奶奶带大,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鬼故事。人际关系较好。

单选:31、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A)恐惧 (B)焦虑

(C)抑郁 (D)担心

单选:32、该求助者因害怕而走读,表明其出现了()。

(A)退缩行为 (B)社会功能丧失

(C)回避行为 (D)存在躯体障碍

单选:33、“看着墙上的一些裂纹就仿佛看到魔鬼狰狞的脸”,表明其出现了()。

(A)幻觉 (B)妄想

(C)错觉 (D)压抑

单选:34、“求助者明明知道世界上没有鬼……但就是难以控制”,表明求助者存在()。

(A)现实冲突 (B)常形冲突

(C)道德冲突 (D)变形冲突

单选:35、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

(A)没有受损

(B)轻中度受损

(C)轻度受损

(D)中重度受损

单选:36、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判断最可能的是

()。

(A)严重心理问题

(B)惊恐障碍

(C)恐怖神经症

(D)精神病性障碍

多选:37、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缺乏独立性 (B)梦见鬼

(C)奶奶讲故事 (D)胆子小

多选:38、对于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疗法包括()。

(A)暴露疗法

(B)想象冲击疗法

(C)阳性强化法

(D)认知行为疗法

单选:39、本案例恰当的远期咨询目标是帮助求助者()。

(A)克服恐惧 (B)增强独立性

(C)心理成长 (D)性格变外向

多选:40、从本案例中可以判断求助者()。

(A)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B)环境文化因素影响明显

(C)得到了帮助但无明显效果

(D)性别躯体因素影响明显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与父母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患脑出血,经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求助者在母亲病后就辞职,在家精心照顾母亲,尽管非常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就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家里的事,影响了家庭生活,受到妻子和孩子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内心非常痛苦,难以摆脱,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求助者的母亲帮助其带孩子,以往母子感情深。求助者自幼懂事、孝顺。

单选:41、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

(A)反复检查 (B)反复洗手

(C)反复计数 (D)反复思考

多选:4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

(A)自我要求严格 (B)父亲去世

(C)个性追求完美 (D)母亲生病

多选:43、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的诊断包括

()。

(A)焦虑神经症 (B)抑郁神经症

(C)强迫神经症 (D)恐怖神经症

多选:44、对该求助者较为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A)认知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厌恶疗法 (D)阳性强化法

单选:45、为明确诊断,还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是()。

(A)既往病史 (B)病程的长短

(C)成长经历 (D)焦虑的程度

单选:4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方法,该求助者社会功能损伤的评分大致为()。

(A)1~2分 (B)2~3分

(C)4~5分 (D)6分以上

单选:47、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方法,该求助者精神痛苦程度的评分为()。

(A)1分 (B)2分

(C)3分 (D)6分

单选:48、根据案例实际情况,可将咨询过程划分为()阶段。

(A)初诊-诊断-制定目标-咨询

(B)诊断-咨询-巩固

(C)诊断-制定方案-咨询-评估

(D)诊断-咨询-评估

多选:49、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A)存在变形冲突

(B)强迫与反强迫冲突强烈

(C)明显无自知力

(D)知、情、意明显不协调

多选:50、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包括()。

(A)非常孝顺母亲

(B)自我要求严格

(C)存在强迫症状

(D)认同母亲活着是受罪

案例六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0岁,已婚,本科文化程度,银行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有一女,14岁,重点中学学生,中考前遭遇车祸,虽然手术后恢复良好,但耽误了中考,只能休学一年再考。求助者担心孩子的身体,更担心休学对孩子升学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很紧张。经常想:“孩子要是因休学影响了学习可怎么办啊!”晚上难以入睡,经常做很着急的梦;半年多来时常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曾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近来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女儿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常心慌、气短、出汗,身心疲惫。经常请病假,把能推掉的应酬都推掉了。有时也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求助者为此内心十分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外向,工作勤奋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

多选:5l、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A)紧张 (B)提心吊胆

(C)恐惧 (D)忧心忡忡

单选:52、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注意力不集中

(B)紧张焦虑情绪

(C)内心烦恼痛苦

(D)存在内心冲突

单选:53、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严重心理问题

(B)恐怖神经症

(C)焦虑神经症

(D)强迫神经症

多选:54、对该求助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

(A)无名的提心吊胆

(B)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C)没有器质性疾病

(D)精神运动性不安

多选:55、该求助者问题的特点包括()。

(A)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

(B)存在变形冲突

(C)情绪体验与处境不相称

(D)人格障碍明显

单选:56、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主要是

()。

(A)绝对化要求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非黑即白

单选:57、对于该求助者进行鉴别诊断,首先要排除的是()。

(A)抑郁神经症 (B)躯体疾病

(C)恐惧神经症 (D)神经衰弱

多选:58、对于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A)冲击疗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厌恶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单选:59、咨询中求助者多次询问“您觉得昵?”“您怎么看?”对此,咨询师正确的做法是()。

(A)给予实事求是的回答

(B)回答“理解”,并加以评论

(C)避免回答上述问题

(D)回答“理解”,并持非评判性态度

多选:60、某咨询师在咨询中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矫正,从心理学角度正确的说法包括()。

(A)该求助者的症状源自于错误认知

(B)求助者的认知直接影响行为

(C)通过认知矫正可以解决情绪困扰

(D)咨询师必须进行认知矫正才能解决行为问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本科文化程度,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丈夫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收入较高。求助者自从有孩子后就当起了全职太太。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经常需要看病、吃药。求助者为照顾孩子付出了很多,并一直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非常担心以后孩子的身体会出大的问题,。情绪较为低落,无心做其他事情。求助者的丈夫忙于工作和应酬,有孩子后对她的关爱明显不如以前了。求助者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了,觉得自己没有本事,要依靠丈夫生活,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币愿与朋友们交往,与家人的交往也明显减少。求助者心里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在家人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文静。人际关系良好,从小生活优越,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孩子3岁,一直体弱多病。

单选:61、该求助者“心里也想着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痛苦不己”说明其存在()。

(A)认知错误 (B)内心冲突

(C)行为异常 (D)负性情绪

多选:62、对该求助者已经了解到的资料包括

()。

(A)成长经历 (B)人格特征

(C)收入情况 (D)行为特点

多选:63、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的诊断是()。

(A)焦虑神经症

(B)恐怖神经症

(C)抑郁神经症

(D)强迫神经症

多选:64、按照贝克(A·Beck)的观点,该求助者表现出的认知曲解包括()。

(A)主观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过度概括 (D)夸大或缩小

多选:65、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认知特点包括

()。

(A)客观 (B)夸大

(C)消极 (D)偏执

多选:66、在咨询中,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包括

()。

(A)咨询师的咨询理念

(B)求助者的期望程度

(C)咨询师的咨询态度

(D)求助者的合作态度

多选:67、根据案例介绍,可以推断出咨询师与该求助者进行的会谈包括()。

(A)摄入性会谈 (B)咨询性会谈

(C)鉴别性会谈 (D)治疗性会谈

多选:68、根据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分类,典型的神经症包括()。

(A)强迫神经症 (B)焦虑神经症

(C)抑郁神经症 (D)神经衰弱

多选:69、本案例中,咨询师不宜把求助者的情况透露给()。

(A)求助者本人 (B)求助者的丈夫

(C)求助者的朋友 (D)求助者的邻居

单选:70、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观点,诊断抑郁神经症,病程至少为()。

(A)2周 (B)2个月

(C)6个月 (D)2年

案例八: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7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女友反对不得不戒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佳。为戒烟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求助者:我和女友感情很好,但她坚持我戒烟后才能结婚。我也认为吸烟不好,也同意戒烟.但没成功,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

心理咨询师:你既然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成功,我看还是别戒了,烟生产出来就是让人吸的。

求助者:不戒烟我女朋友不和我结婚啊,我都27岁了,我妈也总催我,我还是戒掉吧。

心理咨询师:好吧,我可以帮助你,我们可以采用厌恶疗法。

求助者:厌恶疗法是怎么回事啊?具体怎么做呀?

心理咨询师: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的吸烟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再看到烟时,就会产生恐惧,出现生理、心理上不愉快的感觉,你就不敢吸烟了,烟就戒掉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靶行为,就是吸烟: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明确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吸烟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有点明白了,那您用什么厌恶刺激啊?

心理咨询师:我决定给你使用电刺激,我用110伏的直流电,你吸烟,就给你电刺激。

求助者:110伏?不会出事吧?我有点害怕。

心理咨询师:你不用害怕,这个刺激强度还算温和的,如果你担心,实施厌恶刺激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光碟,分散一下注意力。

求助者:好吧,咱们大约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

心理咨询师:看你的表现吧,你能戒掉就不做了。这种方法是否有效,等疗程结束才能评估。

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您可要好好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有啊,还可以使用阳性强化法,就是你不吸烟,我给你奖励。还可以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等等。

求助者:奖励好啊,我还是用奖励的方法吧。

多选:71、本段咨询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表现出了()。

(A)没有共情

(B)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C)批评指责

(D)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单选:72、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来源于()。

(A)求助者的意愿

(B)上级的指定

(C)咨询师的习惯

(D)双方的商定

单选:73、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

(A)改变行为习惯

(B)建立条件反射

(C)产生不良体验

(D)迅速产生恐惧

多选:74、厌恶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A)明确目标行为

(B)构建恐惧等级

(C)明确厌恶刺激

(D)实施厌恶刺激

多选:75、厌恶疗法所用的厌恶刺激包括

()。

(A)电流刺激

(B)听觉刺激

(C)药物刺激

(D)视觉刺激

单选:76、实施厌恶刺激时,厌恶刺激的强度应该是()。

(A)温和的

(B)依求助者耐受程度而定

(C)强烈的

(D)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多选:77、心理咨询师提出可以看光碟分散注意力,其做法()。

(A)可能伤及其他行为

(B)没有将行为分开

(C)干扰目标行为改变

(D)使厌恶刺激分散

多选:78、评估咨询效果的时间点包括()。

(A)一次咨询结束后

(B)全部疗程结束后

(C)几次咨询结束后

(D)咨询中任意时间

多选:79、在实施阳性强化时,妥当的做法包括

()。

(A)主要进行阳性强化

(B)惩罚异常行为

(C)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D)奖罚相辅相成

单选:80、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理论

(D)交互抑制理论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大专文化程度,已婚,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家老房子拆迁,因房子与钱等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非常气愤,也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家里兄弟姐妹5个人,我是最小的。父亲多年前就去世了,我照顾了母亲很多年。去年赶上拆迁,我哥、我弟他们偷偷和我母亲商量好,背着我就把房和钱分了。我不干,找他们说理,他们以我是嫁出去的姑娘为由,就是不给我。我到法院告他们,结果法院偏向他们。我特别生气,凭什么我照顾母亲这么多年,就一点都不给我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照顾母亲多年,你认为在拆迁中应该得到一些利益,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这让你很气愤,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他们太自私了!如果公平地分配,我怎么会生气呢?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他们应该公平地分配房子和钱。

求助者:是的,都是兄弟姐妹!况且我是照顾母亲最多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配。

求助者:对,咱们不是经常说按劳分配吗!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们家请了保姆或护工,财产应该分给他们。

求助者:对,…不对,(沉默)他们不是我们家人,怎么能分我们家的财产呢?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可你又讲了保姆不能分财产,你前后所说的话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是有矛盾,可保姆贡献再大,也不能分我们家的财产啊!你的意思是保姆贡献大,但她不能要求分我们家的财产?

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没觉得因为照顾了母亲而要求分财产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啊?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弟弟不给你财产造成的,其实照顾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认为照顾母亲就应该有权分财产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如果在农村,春天农民种地,秋后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求助者:当然是有很多种可能,一种是丰收,一种是减产,还可能颗粒无收。

心理咨询师:农民种地肯定是想要有好收成,但能要求秋天必须是丰收吗?

求助者:不能,(沉默)……我好像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农民想丰收,才去种地,但不能要求必须是丰收?

心理咨询师:对!你要求分财产,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说的对,我明白了。

多选:81、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

(A)赡养问题 (B)认知问题

(C)财产问题 (D)情绪问题

多选:82、心理咨询师说“我听明白了……是这样吗?”时,使用的技术和所表现的内容包括

()。

(A)内容反应技术 (B)共情

(C)内容表达技术 (D)真诚

单选:83、“因此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配。”表明心理咨询师()。

(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

(B)启发求助者思考

(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

(D)改变求助者信念

单选:84、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

(A)和哥哥弟弟发生矛盾

(B)他们应该分给我财产

(C)哥哥弟弟不照顾母亲

(D)我照顾母亲辛苦疲劳

多选:85、“你前后所说的话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采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

(A)责备式提问

(B)指导性面质

(C)开放式提问

(D)尝试性面质

多选:86、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的话使用的技术包括()。

(A)内容反应 (B)解释

(C)内容表达 (D)指导

单选:87、本案例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可能的原因是()。

(A)困惑 (B)思考

(C)阻抗 (D)情绪

多选:88、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以()角色对求助者提供帮助。

(A)分析者 (B)说服者

(C)监督者 (D)辩论者

多选:89、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

(A)鼓励情绪宣泄

(B)修正非理性信念

(C)建立理性信念

(D)改变求助者处境

单选:90、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的方法是()。

(A)自我管理程序 (B)语义分析

(C)产婆术式辩论 (D)认知重组

案例十: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多选:91、从测验结果看,该求助者可能()。

(A)言语技能发展较操作技能好

(B)有阅读理解障碍

(C)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

(D)听觉加工模式比视觉加工模式好

多选:92、与一般人的成绩相比较,该求助者强项包括()。

(A)相似性 (B)词汇

(C)数字广度 (D)领悟

单选:93、从测验结果看,该受测者的总的智力等级属于()。

(A)平常 (B)高于平常

(C)超常 (D)低于平常

多选:94、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特点包括

()。

(A)属于自评量表

(B)量表内容分为三部分

(C)被评对象年龄范围4~16岁

(D)用于诊断儿童心理障碍

案例十一: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多选:95、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

(A)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多选:96、该求助者的临床量表结果提示()。

(A)编码类型属于突出编码

(B)可能诊断为疑病症

(C)可能诊断为癔症

(D)Hs量表原始分为24

单选:97、临床量表剖面图模式属于()。

(A)A类神经症

(B)B类神经症

(C)C类神经症

(D)D类神经症

单选:98、以下用于评价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测评工具是()。

(A)BRMS (B)HAMD

(C)BPRS (D)HAMA

单选:99、HAMA量表的因子数量为()。

(A)2 (B)3

(C)5 (D)7

多选:100、对于MMPI-2的正确说法包括

()。

(A)附加量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内容量表对测试结果的解释更为明确

篇3

中国儿童中心曾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报告里显示:

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针对全国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这方面消费,很多创业者都知道这是未被开掘的市场,可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心理咨询都还是一盘散沙,没有杀入市场。

“至今,中国业内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上还是一片空白。十年前大家不敢提我做过心理咨询,现在是以此为荣,我做成长保是顺势而为的。”成长保的创始人路小得说。

孩子的心理健康市场一直在被资本挑战,投资人都在问:你怎么知道家长有这个需求?市场到底有没有需求?太多投资人觉得心理咨询是非常好的项目,可是投入得却非常谨慎。因为大部分人投的项目没有消费,无法转化订单,没有立足之地。

成长保却打破了投资者的疑虑,活生生开辟出一条路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

给用户一杯解渴的水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成长保有备而来。

在成长保之前,路小得已经在心理咨询教育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在上海她有一家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有将近两千个心理咨询师,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儿童心理咨询。

“我现在很渴,想喝一杯水,你给我一杯水就好了。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堆工具,从水的形成说起,让我自己从中提炼出水来再喝。我肯定是受不了的。”

路小得反复提到解决问题这四个字,不管是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她始终认为立刻、马上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是立足的根本。用户要水,我就给他一杯水。

成长保中的轻咨询这一栏目,就是直接给了用户一杯水。

只要打开成长保APP,输入问题,它就会为你自动匹配心理咨询师。不需要等待,你随时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可以直接和心理咨询师语音或者观看十几分钟的微课堂。你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答弄明白一堆心理学知识,咨询师会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

给用户的除了可以真正解渴的水之外,成长保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及时。父母随时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现问题,正如人们随时可能口渴。在这个时候,一个随时、及时的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成长保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的服务,相当于有了一个随身的儿童心理专家。

目前,成长保已经有了近50万的用户,其中20万都已经成功转化为付费用户,转化率非常高。每天,成长保的活跃用户都在不断增加,每个月的增长都有200%以上。

信任是核心竞争力

心理咨询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任,尤其是儿童心理咨询行业更是如此。

路小得说:“今天的衣食住行,比如美甲、打车等,其实你不需要特别信任他,他是A、B、C无所谓。但是当你找一个老师的时候,那不一样了,家长会反复考察寻找最值得信任的人来做。”

成长保建立信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KOL的用户体验推荐,一种是专业的话语权。

用完美的客户体验抓住KOL。吸引住用户只是第一步,完美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抓住用户的绳子。为了有完美的用户体验,成长保做产品非常用心。为了做到24小时随时、及时的服务。成长保聚集了大约二十多名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在线服务,还有一千多经过认证的、兼职的心理咨询师。保证了只要有客户询问,立刻就能响应。

篇4

关键词:综合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 小学生来访者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57-002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及教育改革主要见于中学生[1-3],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等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近3年36例小学生来访者首诊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客观反映小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分布及规律,旨在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室工作开展及建设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近3年建立完整档案的小学生首诊来访者36名。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病历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心理问题、疾病诊断、入院求治原因等。对所有病例采用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相关知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

1.3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为spss13.0,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一般资料

36名小学生来访者中,男生26名,女生10名。年龄方面,小学生来访者年龄范围6-13岁,平均年龄10.81±1.77岁。年级方面,一年级2名,二年级3名,3年级12名,四年级8名,5年级1名,6年级10名。入心理咨询门诊求助心理咨询原因方面,21名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或异常表现强制带其入心理咨询门诊,或班主任等教师认为其存在心理疾病或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要求家长进行心理检查,15名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根据症状表现认为其患有躯体疾病入中医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其他临床科室求治,经建议转诊心理咨询门诊。23名来访小学生为留守儿童。

2.2疾病谱构成

36名小学生来访者中,无心理问题9名,一般心理问题9名,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家庭及亲子关系问题等,严重心理问题4名,儿童情绪障碍2名(分离性焦虑障碍1名,儿童恐惧1名),孤独症2名,品行障碍1名,精神发育迟滞2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名,抽动障碍1名,癔症4名,精神分裂症1名。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小学生来访者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提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与之前的报道一致[4-5]。在与留守儿童具体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其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留守”经历所产生,其形成原因包括城乡教育巨大差异、经济分布不均衡、隔代教育不当等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因此,在未来留守儿童具体教育过程中,除学校需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方法、重视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和健全人格塑造、加强与家长联系和交流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从心理疾病分布情况来看,本研究小学生来访者心理疾病主要为儿童期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儿童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期精神障碍症状多出现于小学入学前,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干预”。但本研究上述来访者均在入学后,因此,在未来儿童期精神障碍治疗中,除需要政府及各级卫生机构加强优生优育、产前检查及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宣传工作外,各级小学也需要配备特殊教育学科背景教师或选派教师进修各类儿童期精神障碍,以更好识别此类学生,尽早接受治疗或相应特殊教育,达到育人目的。

从求助原因方面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教师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而要求强制入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干预。小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患者因自身特点主动就医行为较少[6],但强制其入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并不适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或不认同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或担心班主任、其他同学对自己有异样看法,提示未来小学应对班主任培训心理疾病识别及心理咨询一般技能,避免因简单、强制要求这部分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导致二次心理创伤。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9名小学生无心理问题,但因自身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与家长、教师传统思维模式不同而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或希望心理咨询门诊鉴定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作为转学、分班的依据,提示未来小学需加强班主任与其他教师、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同时社会各界需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范围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在具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清晰发现,小学生来访者受家长心态影响较大,以往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忽视家长心理健康的倾向,未来应重视包括家长在内的家庭心理干预[7]。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多配置于大、中专院校,小学配置心理教师的学校较少。在咨询过程中,小学生来访者家长多表示其就读小学缺乏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心理学相关教师,提示未来应重视小学,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并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箱庭疗法[8]、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的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案,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珍.城镇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8-110

[2]张焕.河南省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974-976

[3]胡炳政.洛阳市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生态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5520-5523

[4]白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76-80

[5]廖珠根,陈绍红,汪时华,等.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01-4503

[6]聂所成,严冬梅,张钰成.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就诊情况分析[J]医学创新研究,2008,5(6):81-82

篇5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解决对策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工作。这批劳动力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离家打工的农民工只能长期将孩子留在家乡由长辈照顾或者直接交给了家乡的学校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最近,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事件见诸报端,反映出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诚然,现在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以所任教的学校为案例开展的一项调查。调查表明,该学校留守儿童占学生总人数的78.2%。留守儿童家庭中,62.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37.7%是父母同时外出,大多数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祖辈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常因为溺爱或者家教意识或方法的薄弱,不能有效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很多家长因为长期不能照顾孩子,便会采用物质和金钱补偿的方法。因此,在孩子的心灵和亲情沟通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健康心理教育也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及时沟通而无从谈起。一些留守儿童因为自理能力不足,首先遇到的是生活困难,出现了辍学等现象。一些留守儿童缺乏抚慰,孤独生活,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厌学、孤僻、自卑、懦弱、封闭、嫉妒和逆反等心理问题。

通过深入农村考察,认真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构想和策略,对于缓解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很有必要。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生活方面

很多留守儿童主要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的娇惯,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他们内心孤独,在生话中对周围的人对事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凡事自我为中心,对人没有礼貌,个性比较懒散,没有上进心。

2.人际交流方面

因为安全等原因,很多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有一定的交流时间以外,放学回家后没有和同学、伙伴交流的机会。表现为内心自我封闭、敏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信任,口头交际能力较弱。另一个极端是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里都没有接受良好的管理,生活状态处于“放羊”状态,这些儿童往往因为缺乏监护,为所欲为。听不进有利的劝导,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奚落,轻则置若圈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3.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厌学。迟到、早退、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交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人自尊心很强,但也存在着较强的叛逆心理,在受到老师批评时就会发生顶撞等现象。成绩优异的留守儿童比例极少。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平平,甚至沦为后进生。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

1.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留守儿童主要依靠隔代亲属抚养,缺乏父母的关爱。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卑内向、孤僻不合群等现象。类似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必然会影响了儿童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想法偏激、行为失控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一些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反而会认为受到父母的冷落或抛弃,导致了他们看待问题视角片面,心理倾向于愤恨世界,产生情绪波动、仇恨、嫉妒的消极情绪,给家庭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烦恼。

2.对社会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成长时期是需要人教育引导的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自己思想和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亲情的滋润,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认知、价值观的偏离。这种偏差作用到社会上,就是行为上的偏差,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发展。决乏家庭管护、过度放任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因无人教导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因为心理问题违法犯罪的例子并不鲜见。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家庭息息相关。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依然对父母有很强的依附性。孩子在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更容易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作为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儿童心理成长中也担负着十分主要的义务与责任。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极其有益。所以,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亲情联系,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多加交流,经常性沟通感情,及时为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在精神、道德成长方面的加强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应通过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话,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引导与纠正。

2.学校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学校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应担负起更多的监督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细致的照顾与关爱。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监护人情况和临时监护人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及时发现、诊治出现的心理问题。现在,心理辅导站已经在农村学校逐步扎根,学校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平时要多关注留守儿童,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儿童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开展有意义的趣味性的课外话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加深交流,培养学生们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

3.社会方面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社会必须对留守儿童问题保持高度关注。要以更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管理,对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的加强管理,打击黄色暴力书刊和影视。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卫生环境的同时,社会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上的相关机构可以聘请老教师、老党员、老战士担任孩子们的义务辅导员,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委托其他亲人帮忙照顾,孩子处在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这类孩子就是留守儿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加入城市建设中,很多父母因为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无法带孩子进城生活,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让亲人照顾。目前这部分留守儿童成为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父母的参与陪伴,农村孩子本该同样在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下幸福成长,享受童年快乐时光。但是在孩子最需要在父母呵护下接受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技能时,父母却因为生活问题离开了孩子,外出务工了,甚至有的一离开就是几年。孩子在这最关键的心理期时容易感到孤独、胆小不合群或任性随意哭闹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就随即出现[1]。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

(一)认知偏差,具有消极情绪

孩子在幼儿期也有叛逆期,大概当孩子在3到6岁之间,这是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关爱,而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外出,孩子又不能随身带去,隔代教育势必让孩子在行为认知上存在偏差。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差越发明显。当孩子到了小学阶段,也就是7到8岁时,这种偏差高于非留守儿童。儿童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形态、心理和行为、人格等全面发育和发展的过程,这个时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时候。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缺位或双方都不能陪伴孩子身边时,孩子留在农村和老一辈生活,缺乏完整的家庭结构,亲子分离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中都会有差距,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表现的是消极自私的,看待周边事物也是漠视的态度。如隔代教育中的老人无法管制孩子时,很多老人会说,再不听话让你的父母不要回家看你了,随你怎样怎样。这种说法无疑在孩子心理种下“爸妈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不喜欢自己。”随即孩子联想到在学校老师总是遭受老师批评也是老师不喜欢自己呀。留守儿童一旦有了这种认知偏差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厌恶学校和老师,学习不主动积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交给老人监管,隔代教育要么放纵要么管的太严,孩子很容易产生抵抗或消极对待的态度。据国内外相关人员研究,留守儿童在性格上表现为怪??、偏执等心理症状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儿童中的孩子往往自卑感很强,胆小不合群也是留守儿童最为特出的性格之一。

(二)自控能力差、缺乏安全感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带来的不安全感,容易使留守儿 童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他们往往对长辈的说教产生抵触,对老师的批评很反感,有时候做一些违反校规的事情[2]。如:趁同学不注意擅自拿别人的学习用品,撕毁同学的课本等,还有的小学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召集一些同样的留守同学,拉帮结派,学电影或电视中的人抽烟喝酒甚至敲诈。留守儿童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大多较为内向孤僻、敏感又多疑、厌学逃课等。近几年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很多参与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安全感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攻击他人的行为。叛逆行为也是留守儿童所具有的,他们往往不听话、不礼貌、搞恶作剧等。这些孩子缺乏亲情关注,自控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们自己缺少爱又不会把爱施与别人,很难和周围的人形成良好关系。

(三)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大量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对人冷漠,不信任他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怎样与人打交道,往往不是畏惧退缩就是狂妄自大一点都不合群。留守儿童的经历影响着人际交往,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对孩子以后的社交带来影响。一般情况下,男孩表现为攻击挑衅,女孩则多为内向自我封闭。他们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无法建立融洽的友好关系。农村留守儿童人际行为处理不好,在社会适应性上也表现为较弱,留守儿童的适应障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三、产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因大多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心情烦躁,非常想念父母不愿意让父母外出打工。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的自卑心理严重,他们在遇到烦心事不与爷爷奶奶说而是闷在心里,有的干脆采用喊叫或争吵的方式发泄。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父母的外出、亲情的缺失以及监护人的忽视,容易造成部分留守儿童与人交往时胆小怕事、自卑不自信等心理。尤其是随着父母外出时间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逐渐下降,父母外出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越低[3]。

(二)社会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的往往集中在农村或贫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缺乏,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纠正,很可能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势必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隐患。

四、如何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一)社会共建

社会和政府需要给予孩子良好的社会环境,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社会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当作系统工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组织开展有益的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号召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关爱环境。采用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来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农村赌博、校园欺凌等加强治理,让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留守儿童心理。

政府为了下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净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要大力杜绝社会不良现象,可以制定一些法规或采用行政手段,排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落实留守儿童监护制,加大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外出务工,设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等。政府要积极宣传正能量的社会文化,坚坚决抵制不良的带有消极低级无趣的俗文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阳光健康具有积极氛围的社会环境。

(二)家校合作

长时间父母亲情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情感的满足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亲情是所有情感之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这种隔代教育的看管式无法满足孩子需要父母情感的关爱。当孩子看到别人家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很幸福,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疼爱自己,当孩子产生这种想法时又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爱和支持,他们就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所以父母要认识到为了孩子尽量减少外出打工,就近找个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做到了陪伴孩子。

一般来说,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心理发展较为关,但事实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多停留于口号。很多农村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经济扶持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即便有经济实力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业心理教师,硬件和软件的不配套对留守儿童心理干预起不到积极作用。教师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除了需要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4]。?W校要经常开展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给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全方位记录孩子在学校的点滴,孩子些小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营造友善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感觉温暖。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可以是电话、视频还可以增加回家和孩子亲近的次数,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些亲子类活动,经常和教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尽量利用寒暑假,尽可能多与留守儿童团聚加强亲子联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三)提升自身

以上除了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最关键的还需要留守儿童自己需要积极主动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得到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后,要主动融入进去,要反观自己以前的不当行为,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

篇7

[关键词] 儿童 心理诱导 局麻 急诊清创

儿童简单的清创缝合由于进食或伤口小等原因往往都在局麻下进行,患儿手术前听到进入手术室缝合伤口时,经常会采取哭闹等方式抗拒手术,患儿的不合作常导致手术无法进行,因此,我科在2009年1~10月对359名患儿采取了心理诱导的护理方式,有效地使患儿配合而尽快完成手术[1]。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10月进行儿童心理诱导的359名患儿中,年龄1~12岁。其中,头面部挫裂伤221 例、烫伤43例、四肢裂伤85例,其他10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结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诱导,让患儿主动进入手术室手术。

2.1.1对于1-3岁较小的患儿,往往因为恐惧,高度紧张,而采取哭闹挣扎方式拒绝手术。此时,护士可以先询问家属患儿的乳名,而后叫患儿的乳名进行短时间近距离的接触,让患儿叫你阿姨或姐姐,并将手术生动化、形象化[2]。例如:××宝贝,你瞧这小脸就像小花猫,来让阿姨抱你去洗洗脸,洗干净了让医生叔叔给你把另一个小嘴巴(伤口)用胶水粘起来好吗?等等,用这些方法绝大多数患儿会主动配合进入手术间。

2.1.2对于3~6岁的患儿,往往由于怕痛,恐惧紧张而拒绝手术。护士要主动而热情与患儿交谈,让患儿把不要的想法说出来,并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战胜恐惧。例如,阿姨知道了你怕痛,不过,你被蚊子叮过吗?痛吗?阿姨保证等一下打针的时候就像蚊子叮一下,好吗?阿姨相信你是最勇敢,最棒的孩子[3]。

2.1.3 对于6~12岁的儿童,往往心理发育日趋成熟有一定得约束力和忍耐力。护士用一些关心的语言并强调治疗的必要性。例如:拿镜子让患儿自己看伤口,告诉患儿伤口不及时缝起来会造成伤口发炎,化脓,疤会很大,影响美观等。告诉他打一针就不痛了且打针就像蚊子叮的一样,而且缝线就像头发一样细。

2.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始终站在手术床边,握着患儿的手或抚摸患儿的额头,使患儿减轻恐惧心理[4]。并且,以聊天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患儿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阿姨知道你是最聪明的孩子,数数给阿姨听好吗?你在什么学校读书,老师是谁,我告诉老师你非常勇敢,等等。从而使患儿主动配合手术。

2.3 结果。通过对359例患儿进行心理诱导护理,患儿均主动配合而尽快完成手术。

3 体会

儿童心理诱导在局麻急诊清创中的实施。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让患儿及家属感到护理人员和蔼,可信。缓解了患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儿主动的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既缩短了手术时间,也是手术成功进行清创缝合术的关键。

儿童心理诱导在局麻急诊清创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患儿不配合,无法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势必要在麻醉下进行,这样将延迟手术(麻醉需禁食)不但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且也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郝秀杰.心理诱导在局麻手术中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2(6):124.

[2] 李波,钱铭怡,张燕.从羞耻角度对社会焦虑大学生的团体干预心理咨询中督导者的能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80-281.

篇8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 健康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身边直接抚养教育的儿童。根据对江西省乐平市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农村在校学生的41%,有的班级留守儿童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比率达到60%,全国的留守儿童人数仍呈上升趋势。我国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在政策上给了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还有不理想的地方。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1)在心理上表现出自卑、孤僻等现象。调查结果显示,57.45%的留守儿童偶尔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6.38%的留守儿童从来不与别人谈心,甚至有5.32%的留守儿童从没想过与他人谈心。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表现出自卑、胆怯、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2)应试教育的阴影比较明显。当问及农村留守儿童最快乐的事情时,51%的孩子认为,考试得高分是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19%的孩子认为,和朋友在一起玩时是最快乐的事情;出人意料的是,只有18%的人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回家过年的时刻是最快乐的时刻。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学习的压力,使得焦虑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3)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同龄儿童存在依赖心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受不到父母的保护与关心,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同伴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确是多方面的。在调查中得出,57.4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大部分人是可信的,但仍有42.55%的人认为大部分是不可信的。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遇到问题也只能求助于同伴,在心理各方面又比较依赖同伴。(4)自我保护心理和意识不强,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调查中发现,当留守儿童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有39.78%的人会选择忍让,只有35.48%的人会和欺负自己的人协商解决,24.74%的人找自己的监护人解决。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孩子受到欺负后只能忍气吞声,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将导致留守儿童不平衡心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坏境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访的孩子们,这种消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环境的复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农村中小学周围存在许多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难于抵挡的诱惑。同时,电视和媒体中充斥着种种暴力和血腥镜头很容易影响到缺乏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的孩子们。(2)人类天生的依附感,又使缺乏辨别能力的留守儿童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错误道路。由于父母外出,其他监护人管束又趋于形式,一些学生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孩子迷上打电子游戏、上网、赌博,再加上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泛滥,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成才成长的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特别是其心理发育。(1)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在学校得不到释怀。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在各种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易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2)留守儿童在学校缺乏心理教育。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三)家庭方面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1)家庭教育缺失造成行为偏差。父母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2)亲情缺失造成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爱;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下转第172页)(上接第53页)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的人格。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社会与政府方面

社会风气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社会环境。(1)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在农村的普及与宣传力度。通过在农村宣传,普遍增强农村群众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2)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二)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农村中小学课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多渠道、全方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坚持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指导,矫正训练,增强其提高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3)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会逐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且终生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父母担任着第一任教师。因此,留守儿童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1)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2)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务工地接受义务教育。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篇9

一、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应该说,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长期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养家糊口或争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同时,他们在城市里,工作苦、环境差、待遇低,无法将他们的子女接进城里,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收教育。他们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造成留守儿童健康心里的缺失:

1、柔内的性格。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长期的父母分离,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孩子自卑封闭心理。

2、自卑的心理。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许多希望和需求无处可求,更是实现不了,产生失落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3、寂寞的心理。父母的长期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感到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4、逆反的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5、嫉妒的心理。留守儿童当看到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同学,他们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要么是埋怨自己,要么是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发泄于他人。

二、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另外父爱母爱的亲情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与监管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1、监护的缺位和“盲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有益的交流沟通。再加上还要或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暇照顾孩子,或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或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迷恋“网吧”等。

3、社会环境的“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为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

1、实行留守学生的登记制度。在新学期招生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专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和家庭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1)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班队会、法制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等加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2)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加强班风、学风的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3)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向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问题,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职责,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发挥班主任的横向和纵向沟通作用。(1)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聘请区域范围内有影响的心理咨询人士进行专题辅导班主任或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或者网上交流活动。(2)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座谈会;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忘年欢乐交流活动。(3)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积极争取“春蕾女童”、“希望工程”等组织和有爱心的企业、个人对特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在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平安欢乐的童年。

篇10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学习的自觉性差,没有生活目标

一般班级后进生中60%以上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时,家长就离开了他们,长时间缺乏管束,久而久之,与不读书的孩子在一起,只知道玩,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和父母一样出外打工一样挣很多钱能养活自己,导致没有学习目标和理想,生活空虚。

2.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留守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又缺乏学习给予别人爱的能力,只会索取不懂付出,一旦和他人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碰撞,缺乏包容,就会以极端的方式处理,如争执、退缩,不与人交往,久而久之,性格孤僻,特立独行。

3.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留守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积极寻求刺激,敢于冒险,对待危险没有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伤害,也容易伤害别人,同时最容易受人唆使,不易接受老师和监护人引导,出事的较多。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

许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也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长辈尤其是祖辈带孩子在家,要不太溺爱,要不除了吃饭什么也管不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一样重要,造成孩子有心里话没处说,说了也没人理,长此以往就变得孤僻,不善与别人交流;同时,忽视了家长的职责,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

2.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心无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困扰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深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主因有:

一是升学率。现在,很多人评判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升学率,教学主管部门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尺也是升学率,这些迫使老师为提高升学率,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好学生的成绩,但往往留守孩子又是相对后进的学生,这些孩子有的不服管教,成绩不好,教师更加不愿多花精力去管。

二是师资力量不够。一些500人以上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出现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以井冈山实验小学为例,每个班级几乎都有60名以上的学生,有的甚至达到70多名,教师给这么多学生上课,还要兼任体育、音乐等副课教学,没有多余精力去了解孩子除学习之外的生活、心理、思想等。

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匮乏。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几年才逐渐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而学校考取心理咨询师的教师还寥寥无几,没有专业的心理指导员对孩子进行心理帮助,让一些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心理治疗时间,造成了许多心理状态欠佳的孩子病症越来越严重。

3.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少之又少,就以江西省为例,只有省级才有正规的从事心理健康的机构,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投入心理健康的培训,到了县级,正规的心理咨询师也屈指可数,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但真正对健康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建设与投入以及培养和宣传都非常不够。

三、具体解决措施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让留守孩子有健康阳光的心灵,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物质财富,还要给孩子精神财富,不要光给孩子疼爱,还要给孩子以教育。每年应该抽一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精神需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要针对教师和监护人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经常与教师和监护人联系,掌握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慰。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

学校应尽快从只重分数,不重素质教育的不良取向中走出来,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定期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每个教师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学校多组织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让留守孩子能在学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