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现状,以便加强职业防护意识,防止医院感染。方法:随机抽取50名妇产科护生进行职业防护认知现状分析。结果: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不足,其中了解标准预防的概念26%,了解职业暴露的概念22%,了解手卫生的依从性20%。结论:护生职业防护认知不足,应加强其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减少职业风险,防止医院感染。
【关键词】:妇产科;护生;职业防护
护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经常接触到阴道分泌物、锐器、血液、体液、羊水、新生儿胎脂等,增加其职业暴露风险。现为了解妇产科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现状,对进入我院妇产科实习的50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防止医院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12年7月~12月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50名。其中来自中中专院校7名,大专院校31名,本科院校12名。均为女性,年龄在17~25岁。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50名妇产科的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认知及掌握情况,相关教育情况及职业防护行为等。
2 结 果
2.1 50名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状况(见表1)
2.2 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妇产科50名护生半年中发生过锐器伤61例次,针刺伤47例次,发生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引流液接触暴露59例次。从发生职业暴露的时间看,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1:00。
3 讨 论
3.1 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不足,加强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教育: “标准预防”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疾病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传播,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1]。 本调查显示,由于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不足,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重视不够。因此,职业防护教育要定期、反复进行。我们除对新入科的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外,还通过随机抽查、考试等形式开展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将标准预防的概念真正转变为护生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护生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
3.2 加强督导,规范操作:调查显示,护生发生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上午9:00-11:00是进行护理操作最集中的时间段,在注射、采血、输液操作中及处理其用物时,稍有不当便会发生针刺伤。妇产科护生在实习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加之护生操作时常不带手套,也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妇产科护生应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降低或杜绝职业暴露风险。
3.3 完善设备,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调查显示,护生对职业暴露和手卫生认知严重不足。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规范洗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2]。同时,治疗护理车上应备齐一次性手套、口罩,凡是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均需戴手套、口罩,取下手套后要标准洗手,带教老师要严格监督,让学生掌握洗手指征。完善洗手制度,规范手卫生,首先须提高良好的洗手措施[3]。各个洗手池上方均张贴六步洗手法规范图[4],并定期检查洗手的合格率,以便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预防医院感染,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红娟,梁艳,秦霞,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26.
[2] 黄丽菊,梁丽聪,杨进军。手消毒液选择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92-1293.
篇2
首先要使临床医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并明确预防医学教学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意义所在,思想是指导行动的风向标,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后,学生自然就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学习,因此需要通过采用适当的导入法对其进行动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经过多年对非预防医学生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引导,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通过简单举例说明预防医学对临床授课内容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
临床医学生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提高其业务水平很有帮助。一般来说,临床课教材只从临床的观念侧重对常见疾病进行讲述,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其他涉及预防医学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将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其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大体的介绍,即传统的预防医学主要包括三大卫生(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及两大工具(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而在行医过程中涉及到的与预防医学有关的最常见的问题如:某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往往希望能得到膳食上的指导以及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方面的技术支持进行膳食治疗与食谱设计;对于食物中毒的正确诊断、治疗及处理,也需要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卫生学的常识才会及时地对防疫部门进行汇报,从而控制病例进一步增加;再有就是在进行常见或是疑难的职业中毒的诊断治疗时,如果具有敏感的意识,就会对病人的职业史进行详细地询问,从而减少误诊;再有就是一些地方病的出现,又涉及环境卫生学的知识等等,类似这些问题在临床讲授中很少提及,而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遇到。尤其在基层工作中更是如此。
2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发现重大事件
通过对比明确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和联系。临床医学一般只谈个体,即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而预防医学则研究群体,即疾病谱、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可以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临床上的诊断治疗都有较大帮助。例如,一个以主诉为咳嗽、咳痰、胸闷的病人入院后经胸部X线初步诊断为粟粒性肺结核,但是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并不支持结核诊断,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后发现该患者曾参加过小煤窑的开采,患者描述当时开采时灰尘极大,非湿式作业又无佩戴口罩,同村去的老乡也有类似的症状,经诊断为煤工尘肺,该病为法定职业病。为此,对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依法取缔了许多非法经营的小煤窑,而发现这一重大事件的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临床工作者。当临床医生变换从预防医学角度看问题时,不仅能较为容易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能成为很多重要事件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的一线发现者,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也是由一线的临床医生发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3有利于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养实用型的基层医学人才
目前培养的临床医生,主要面向基层,尤其是农村和社区,而适应基层的需求主要是全科医生。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区医疗改革,全科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更是需要克服传统医学教育所存在的预防与临床医学相脱节的现象,应建立预防医学的新理论体系,对医学生进行宏观指导。该理论体系包括:预防医学贯穿在疾病自然史的全过程、三级预防的概念、全科医学的涵义和在我国的可行性、医学模式转变理论与健康观、整体医学的观念、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等。不同地域、社会层面有着不同的卫生需求,如:很多山区和农村常见营养缺乏症;卫生环境差导致的传染病盛行;有些地区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导致的地方病。高级社区出现的某些心理问题,不健康的行为导致某些疾病的高发,慢性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肿瘤将成为主要卫生问题,类似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作为一名实用性人才,防治应该是一体的,通过预防医学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的辨证关系,防为本、治为标,防治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预防医学教育不仅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对将来的社会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4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有利于医学论文的阅读与撰写,培养科研思维
医学论文的经常性阅读与写作,对提高医学业务水平有较大帮助,一些科研论文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判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知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两大学科: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是进行临床科研的有力工具,包括如何进行医学科研的课题设计、资料的分析等。不仅如此,预防医学教学还可以指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使之不受一些虚假宣传广告等伪科学的影响。这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较大的帮助。
篇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篇4
中职药剂学专业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药剂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中职药剂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很多中职院校的药剂专业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培养出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高级药剂技术人才,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药剂学的课程理论教学出发,对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实验授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中职药剂;课程教学;探索;实践
中职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理论性,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将重点放在药剂的设计原理、制剂方法、工艺技术、生产环境和设备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通过对药剂的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药剂概念和特点,并加深对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善于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剂学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又该怎样对药剂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
1依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性的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其最基本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娴熟专业技能并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在这个总体的目标之下,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选择更加先进适用、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药剂学课程内容众多,课时数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学习基本剂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基本的大纲要求,将临床的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临床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液体制剂以及注射剂等,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剂型的基本概念以及特点和要求等方面,这些都是制剂过程中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强调制剂过程中药剂的高质量和高稳定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增加分散片、泡腾片以及缓释控释片等新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和基本的质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增加现实中的例子,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解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开展实验课程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就是实验教学,其开设的而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药剂学的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的比值来看应当以1:1存在,不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也不可完全忽略实验操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验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和学生并不能完全重视起来,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认真,甚至会过少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对教师的授课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教师所设计的实验课也不能完全达到目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实验课程的不合理性造成的,所以教师应当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上增加具体的实验操作,这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药剂理论知识变得灵活多变,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实验教学:
2.1制定合理的药剂学实验课程标准在药剂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药剂教学实验课程标准,根据药剂学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实验的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要求学生达到应有的目标,使得学生在实验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本部分实验的目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从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报告书写要求等方面进行。
2.2合理的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药剂实验课程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例如仪器设备、实验环境、学生水平等方面,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技能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实习基地调研实验三部分。基本的技能性实验主要是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比如称量、粉碎、过筛、混合以及干燥等设备的基本训练,通过技能性训练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加强对基本设备的使用熟练度;综合实践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实验过后能够独立整合实践报告,根据所学的药剂知识进行处方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联系和训练,这个部分的实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基地调研实验是中职药剂教学的后期工作,教师要善于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让学生多去真正的工作场景中体验实验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以及设备公用的目的,由于学校内部的实验机器设备有限,很多实验在学校内部并不能顺利的进行,比如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设备等,这些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调研基地进行现场实验操作。
3科学考核成绩,改进成绩评定
教师应当对药剂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有效的改进,期末成绩应当由三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部分的考核要求教师加强课上的提问频率,纠正学生对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心态,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也可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实验成绩部分要对学生的每一次实验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包括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以及仪器清理等方面,每一次的操作都应给进行打分,根据学生最终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期末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考察的重点就应当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增加主观题的分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扎实理论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药剂学的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综合素质医药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的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刘玮炜,詹永成.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84:163-164.
[2]《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4,24:161-192.
[3]《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3,24:161-192.
[4]《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2,24:161-192.
篇5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 就业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随之而来的由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少运动等不良习惯引发的生活方式疾病明显增多;又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工作压力的增大,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以改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降低慢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卫生人才市场急需一大批可以胜任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卫生职业教育中,还没有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纳入议事日程,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滞后于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引领人才市场并具备预见性的职业教育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为此,在卫生职业学校中设置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应是实现社会卫生人才结构合理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满足卫生类人才市场的要求可行途径。
1 健康管理的涵义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型产业,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多,但从概念的角度说,国内外比较统一。
理解“健康管理”的涵义首先要认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中提出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及社会达到完全安适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已(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disease or infirmity.)”。Ewles和Simnett(1985)提出健康的整体概念,也是WHO健康定义的具体描述。他们将健康分为以下六种,一是生理的健康,即身体方面的生理功能性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即指具有意识能力执行清楚且有条理的思考活动;三是情绪的健康,指有能力认知情绪,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亦指压力处理、沮丧及焦虑等调适,并能有效地运用情绪管理;四是社会的健康,意指有能力创造与维持与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五是精神的健康,泛指个人的行为信条或原则,即获得内心的平衡,对部分人而言,指宗教信仰及精神寄托等行为;六是团体的健康,人是群居的动物,同时须具备健康的生活领域与生活在健康形态的环境中,融入社区健康概念[1] 。
“健康管理”常被称为“健康促进”,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使个人与社区能够增加健康决定因素之控制,进而增进健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个人和社区(如学校)直接参与来完成改变,并朝向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近年来企业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加以管理,企业为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应,对于既有人力之管理、如何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如何防止健康损害的措施,被视为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今日具有高竞争力之企业组织中,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2]。
2 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动向综述与分析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产业,1978年诞生于美国。当时在密西根大学,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和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从此,人们对健康维护的关注点由重“诊断和治疗”转移到了完善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的建立。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 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HealthManagement Organization)中享受医疗服务, 超过9000 万的美国人成为PPO 计划(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 )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2]。美国的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与保险捆绑式紧密合作。该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基本在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完成, 而专科医院继续依靠自己的专科特长发展。
健康管理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当前卫生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真正起步是在近几年,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是一个刚刚兴起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正式的服务产业出现;2003 年“非典”以后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年,在企业数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仍很不成熟。它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体检、健康危险评估而提出健康促进方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危险性、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作用 [3]。
我国首批健康管理硕士研究生、大连海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海认为,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档、体检、评估及分析、指导、监控、治疗、保养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评估个人健康状况,预测患病危险性及疾病发展趋势,分析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预 防为主的方针提供基本健康改善指导,以达到身体、心理的健康,使各项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参与该健康保障计划的人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 [4]。 转贴于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属于预防保健医学的范畴,其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
据本人所掌握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大都停留在将它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以企业形式出现的健康管理公司或者是医疗机构中的健康管理部门,关注的是健康管理行业的具体工作,如对目标人群如何实施健康信息的采集、健康状况的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的实施等;二是提供健康管理行业准入证——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的学术研究单位或培训机构,着重编撰健康管理师的考试内容并组织考试,如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规定了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主要工作,中和了相关学科如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的专业知识。距今,仅有部分高校设有“健康管理”或相近专业,但没有将它作为专业课程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的先例。
3 健康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946年4月7日,WHO成立时在其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单是没有病症”。中国宪法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表明健康的观念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既是一项人权,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现代健康的概念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健康的概念倡导一种积极的态度,倡导在个体现实的身体条件下,努力去获得更佳的状态。当我们跨进知识经济的门槛,意识到创造社会财富主要不再依赖自身的体力,而是要倚重聪颖和智慧的时候,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心脏病、脑血管病、心绞痛、精神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于20世纪50年代在各项疾病排序中列为第七、八、九位,20世纪80年代已排到第一、二、三位,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了[5]。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 [6]。我国首次国民体质监测(1997年)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体质到达合格级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4%,其中达到优秀级的为12.1%,良好级的为25.9%,合格级的为33.4%。尚有28.6%的中国成年人体质处于合格级以下水平。据2000年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5]。
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快数量大,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患病率迅速上升,国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呼唤健康管理。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 [7]。美国在1978-1983年,通过实施健康管理计划,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6]。同样,在我国关注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前文,将“健康管理”的职业概况描述为: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在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体化的全面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病发病率的上升,同时人们又有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仅仅关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陈俊瑜.健康管理[M].港台: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10-11.
[2]姚敏红.健康管理,保健业的新看点./cqvip.com,c l u m n f专栏.
[3]张玉玲.健康管理登陆中国[N].光明日报,2002-12-17.
[4]宇娜.健康管理:由健康危机催生的新兴行业[N].大连日报,2006-7-17(C03,人才关注).
[5]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3-14.
篇6
关键词:护士; 职业获益感;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才流失,护理队伍不稳定现象较为严重,护士职业问题已引起医院管理者及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护士留职意愿 、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1~5] 。对临床管理缺乏干预措施方面的指导意义。职业获益感是指从业者感知到所司职业带来的实际获益,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喜欢,认为有价值,从而感到满足的积极情感状态[6,7]。其是一种内源性的激励因素,对其职业有着正性的积极的影响,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其对职业的认知评价有关。并可经认知干预得以增强[8] 。 这给护理管理者提供了对护士职业问题进行有效干预的新思路,提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的积极情感作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深入挖掘护士职业获益的丰富内涵 引导护理人员理性地转换视角客观梳理并切实感受自身职业获益 使其对所司职业进行积极认知评价,增强护士职业获益感,强化职业认同,以感恩之心投入所司工作,回馈职业获益[9]。 2014年,我科室将护士职业获益感这一概念,应用于护士的在职教育中,通过采取各种干预方式,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引导职业获益体验,促进低年资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现将结构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三甲医院胸心外科护士,均为女性,均为注册护士,年龄在22~48岁,工作年限从1~27年,未婚7名,已婚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5名。
1.2工具 研究工具B r o w n 设计的《 职业认同感问卷》 [10] 。此问卷共包括8个条 目, 为5 点量表 , 从" 完全不符合 " 到 " 完全符合" 分别记做1 ~ 5 分。计算各项目的平均分、总分,分数越高表明职业认同感越强。
1.3方法 对三级医院胸心外科的护士,采用问卷形式,分别在干预前(2013年12月21日),干预后(2014年7月2日)进行职业认同感的测量,资料收集后进行统计比较。
1.4强化职业获益感的实施方法 通过罗斯(Ross,L.)的认知干预手段:概念重建、强调反复以及内省及顿悟从护士职业保障、职业实惠、二方面来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1.4.1护士获益概念建立,了解从业动机,强调护士职业获得的实际利益。首先利用茶话会形式,组织全科护士座谈,了解护士们的从事护理事业的动机,而后亲密轻松的引入护士优越的职业获益概念。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是普遍现象,相比之下,护理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乐观","护士就业环境相对良好,职业稳定"。对于从业动机不确定的护士,通过个人单独谈话,避开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空洞的从业动机,强调护士职业获得的实际利益及职业保障、职业优惠等,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1.4.2通过强调反复的认知干预法,肯定护士的坚强的职业保障及优越的职业实惠。利用科会、晨会,每月至少一次利用举例比较的方法,强调护士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其他一些福利保障等。"医院给我们都买了医疗保险、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等,感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我有几个高中同学在大学学的是其他专业,毕业都2年了 一直都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她经常羡慕我们护士有稳定的工作"。由于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不完善,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城乡居民及国家政府致力于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之一[11] 。利用晨会或是平时护士交流中,强调重复护士这一职业带来的职业实惠及便利性,"从事护理工作最大获益就是就医便利,护士可因职业背景免受就医难的困扰",做护士优势就是就医方便,检查,取药,治疗等比较省时","还能为亲朋好友提供一些医疗帮助"等。
1.4.3潜移默化,人文关怀,唤醒护士的内省与顿悟。护士或其家人生病、需要帮助时,主动询问护士的需要,并给予最大的帮助。让护士感知:护士职业带来的职业便利,从而强化护士的实惠性及便利感,增强其职业获益感的认知。
当发现护士有职业倦怠或是离职倾向时,找护士私下沟通,认可她的感受,了解原因,"临床科室太辛苦"、"爸妈嫌我辛苦"等,通过与其护士或家长座谈,"我们医院设置了其他比较轻松的岗位"同时强调从事护士的职业实惠,及良好的就业环境,强化护士职业获益,改变其对护士职业的认知。
2 结果
通过对15名护士干预前、干预后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的结果统计,发现干预后较干预后明显提高,统计结果,见表1。
注:P=0.019 (
3讨论
护士职业获益感即护理人员从护理职业中感知到所司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实惠时的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是护士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是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三因素之一。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消除了其职业倦怠,对于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有一定的作用。护士职业获益感包括从实际益处中获得的较低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获益中感知到的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2个层次[9]。由于本次的干预时间较短,覆盖面较小,只能从职业保障及职业实惠两方面落实,提高护士从实际益处中获得的较低层次的情感体验,尚未上升到从精神获益中感知到的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年轻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其职业认同水平尚不稳定。另外,职业认同( professional self- identity) 包括个体的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 3 个因素。[12]我们在强化职业获益的同时,忽略了其他两个因素的变化及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琳. 护士留职意愿理论模型的研究[D] .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2] 陈芙蓉 阎成美. 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J].护理学杂志,20072211 78 - 80.
[3] 王琳 陶红 刘晓虹. 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11:19-20.
[4]龚满英,黄远泉,李先荣. 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3(11):1-2.
[5]吴惠娟,沈鉴清,章秋萍.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分析[J] . 护理学报,2007:83 - 85.
[6] 胡菁,刘晓虹. 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与思考[J]. 中护理杂志,2012:470 - 472.
[7] 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2 1136 - 1138.
[8] SharoffL.Explorin gnurses′p erceived benefitsofutilizin gholistic modalities for self and clients [J].J Holist Nurs Pract,2008,221:15 - 24.
[9] 肖晓玲 张东华 胡秋秋等. 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J].护理学杂志,20141,19(2).
[10] 邓桂兰. 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 向及其引导 [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 0 0 7, 1 7( 1 ) : 8 9 - 9 1 .
篇7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情商;学习成绩;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6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情商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编号:112167)的科研成果。
一、情商的内涵、重要性及研究现状
1.情商的内涵。情商简称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2.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哈佛EQ情商设计》指出:“情商较高的人,多数是社交能力较强,性格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忧思,对人对事容易投入,正直而有同情心,情感生活通常较为丰富但不愈矩,自处和处人都恰到好处。”情商作为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一个人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良好的情商素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重视情商培养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情商是人的特质,忽视情商就是忽视了人的本性。当今的卫生职业教育比较重视智商的教学与评价,却忽视了情商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适应卫生职业院校生源素质变化的实际情况。近年来,进入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未能升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近郊、农村甚至相对边远落后地区。他们中不少人处于苦闷、彷徨、自卑的心态之中,无心向学,行为自律性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以使其将来能奋起、搏击沧海,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情商的研究现状。现在省内对情商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约占65%,定量研究只占35%,这说明目前职业教育的情商研究主要还是以工作体会和经验研究为主。而在卫生职业院校,真正对学生情商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定量研究未见。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方法
1.研究对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升格的卫生类高职院,有中专、五年制高职专科、三年制高职专科三个办学层次,本研究选取了这三个层次的13个班级,十个专业的近500名学生进行情商问卷测试,共收回有效问卷376份。
2.研究方法。
(1)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测量法,为了把情商的水平较为准确地表示出来,我们结合国内外测量的量表,深入调查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请教专业心理学专家,对量表做了一些修改,使之更适合被测的学生。对于参加测试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使得出的结果更为真实可信。
(2)除了问卷调查外,还使用了查阅文献法,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文献分析,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法:对我院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座谈调查。
(3)对测试得到的数据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保证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情商研究结果分析
1.本次测试分数分别为情商和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并将全部被测学生进行分组,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专科的情商平均分和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三年中专的高,男生情商平均分比女生高,女生的成绩平均分比男生高。中专的学生入学成绩相比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专科低,生源质量较差,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专科学生年龄相比中专学生较大,社会阅历也比中专丰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比中专学生强,这是造成学生情商和学习成绩出现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2.本次测试将学生分成男生组、女生组、高职组、中专组四个组别,并分别对男女生,高职中专的情商进行了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
男生和女生的情商对比的P
3.本次测试还对男生、女生,以及所有被测学生的情商分数和学习成绩做了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的分析数据可看出,男生、女生、所有被测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成绩之间的r值都小于0.05,具有显著相关性,这就说明情商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相对较高,情商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情商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
4.本次测试做了男生、女生、所有被测同学的情商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散点图(纵轴为成绩,横轴为情商),结果见下图。
从上述三个散点图中可看出,成绩和情商的走向基本相同,情商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相对较高。
四、改革措施
1.将情商培养引入课堂,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相关课程情商培养的力度。例如,将思想政治课、人文修养课、礼仪训练课引入课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在思想政治课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克服苦闷、自卑的心理,由无心向学变成乐学,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在人文修养课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坚定自信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礼仪训练课上,帮助学生提升个人气质,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设选修课,加强人文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习情商。我国当今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教育的功利倾向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学轻德育、科学与人文脱节的现象。许多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地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
3.对教师进行情商培训。情商培训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应该对教师展开。只有教师的情商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带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才能主动加强对学生的情商培养。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查波,耿文秀,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袁岳.“90 后”的特征以及与他们沟通的三大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1).
篇8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及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卫生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加强、实习中的巩固和岗前再加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 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篇9
【关键词】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有一定的差异。它突出的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外科学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医学院校15 门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2l 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课程。为了适应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有必要对传统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教研室主要承担我院临床、护理学专科生等多个层次的外科学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各专业学生对外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也不重视。尽管有些同学知道学习,也感到压力大、无从下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外科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树立学习观念,自觉地把外科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去,是外科学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1 课程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外科学是现代临床医学的支柱之一,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着转变,21 世纪的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更加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社会需要集医疗、顶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面对医学教育的新机遇和挑战,必须重视和改革预防外科学教育,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体系等方面改革外科学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人群与环境的观点、“大卫生”的观点,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基础。结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于当前的医学教育,着眼于未来,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相结合为特色进行教学。形成以培养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特色,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1]。
2 教学时间改革
教学时间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传统的“卫生学”与基础课脱节、与临床脱节、与实践脱节,这是过去外科学教学较为突出的缺陷。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外科学课程作适当调整,实现临床医学教育、基础医学和预防学教育、相关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等教育的和谐统一。我院三年高职08年级临床专业采用卫生部《外科学》第六版规划教材,总学时为102 学时,理论课学时为70 学时,实践学时为32学时。前15 周为集中授课时间,每周六节课,后三周为实训时间、每周四节课。从学生人校开始,经常开展医学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健康咨询服务(如到医院参观、见习、外科学教学片等),然后在理论课中系统地学习外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深入到实习、实训点开展疾病防治的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使外科学的战略思想有机地贯穿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3 理论课教学改革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为授课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实用性内容,即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主要讲授总论、各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适当增加运用社会医学手段进行章节的讲授,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块,制定教学计划,以此来组织教材,实施教学。重点集中讲授,如肿瘤部分的肿瘤总论将病因、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重点讲,然后把各论当中的肿瘤集中提上来一块讲授。重点放在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上。创伤部分总论与各论的外伤也是这样。将内容陈旧及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删除(如胰腺炎、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让学生了解当今外科学的任务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
4 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的外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以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内容为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理论教学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教学内容过分侧重验证理论,实验方法落后,实验水平偏低,实验教学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呈现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现象,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及综合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现行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内容进行改革,以加强外科学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为培养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①安排部分实验课进入社区(如外科常见病评价、社区外科常见疾病的调查与疾病统计分析等),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准备、测定、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②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案例讨论(如水电解质失衡案例讨论、腹膜炎的描述性治疗、病例对照研究、突发性公共外伤事件应急对策(院外急救)、感染的具体治疗措施等),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教师在旁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③结合临床知识进行疾病的预防。如肿瘤病病人的诊断原则与预防措施(吸烟的危害、饮食结构等不良的生活行为)。④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练习。⑤课外练习的使用,增强学生练习打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耐心的训练、用血管钳拣各种豆子、练习十字绣能力训练。既培养学习兴趣、又培养技能、耐心。
5 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与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加强外科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点,基地建在各级医院。对学生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各专业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知识、医疗服务、疾病防治咨询、协助社区诊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在实习、实训基地带教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疾病防治的实践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而体现服务一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性实习模式[2]。在实习过程中,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和卫生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知识、老年健康保健调查等。在实践中既锻炼了能力,又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及社会活动能力,为其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外科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①运用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以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理论讲授。如破伤风病的防治、创伤的急救、烧伤的救治与美容,等录像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对某一疾病的重要性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印象,易于掌握和理解知识,②结合学科的发展开设外科学相关专题讲座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医学知识更新发展快,教材内容的更新和补充跟不上,如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新概念与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某疾病诊断新标准等,介绍相关新知识可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实习课中加强实用性和真实性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如无菌术的评价、清创与换药、气管插管、引流管的应用等。④通过在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的实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工作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树立“大卫生”的预防观念,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新型卫生人才。
7 课程考核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性质和临床医学学科特点,改革“偏重知识测试,忽视实际能力考核”的传统考试方法。探索和建立形式多样、规范化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法。笔试:进一步完善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主要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核灵活运用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实训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等。将来执业能力的考试[3]。
总之,通过外科学教学改革实践,解决传统的“外科学”与基础课脱节、与临床脱节、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缺陷,把“应用性”思想贯穿于外科学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外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临床观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使教学时空变得有效而广阔,为高职医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问,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以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丽敏.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3, 3l(4):233-235.
篇10
关键词 中药教学 传统师徒制 认知师徒制 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23
0 前言
“师徒制”是中医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医学人才成长的途径,这种模式已经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迄今为止,“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药的职业教育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医务工作当中,而且能够将真正的技能和方法得以传承。但是对于现代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师徒制”逐渐显露出一些缺点和弊端,然而通过改良传统的“师徒制”,对中药学的教育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就“师徒制”教学模式在中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
1 中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中药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每年都会有中医学术界的课题立项以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出版,中医界的学者也踏出国门,将中药文化带至国际舞台,使中医和中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识,以至于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医文化,为中医学的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就在这中医文化呈现出星火燎原的态势之时,我国对中医学的教育也更加重视起来,开始重点推进中医药的人才接续,将传统的“师徒制”教学制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中药教学中,以便于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1.2 中药教学应立足于中医思维
在中国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下,中医思维也逐步构建起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的理论也是在中国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指导下阐发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药与西药一样,正逐渐步入现代化的浪潮中。但这并不意味这中药将会被同化。中药依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运用中医思维方式教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制药。而中医临床现今已采用西医思维方式,运用西医的方法诊断,中医的方法治疗,其实已经偏离了中医的传统思维,导致临床的诊断西医化,影响了中医的临床治疗效果。由此可见,中医思维对于疾病的诊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中药学而言,中医思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中教学中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中医思维。今天之所以学习和继承中药学这一传统医学,就是要遵循中医思维的规律和特点,由这一思维进行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成为具备较强医学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3 在实践中使中医思维得以发展
实践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和保障,思维方式依赖于实践方式,实践方式又决定了思维方式。系统化的中医理论是古代的中医学家以当时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并且吸取了当时的天文、地理、哲学等方面的诸多先进成果,从而得出的对当时临床实践的一次较全面的理论总结。所以说,中医理论归根结底还是临床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历经了几千年的检验。从中药学的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的发展与突破都是以中医思维下的实践为动力而引发的。每一部医学著作都是在医理和实践紧密结合之下的产物,中医学理论大师必然也是医学实践的专家,理论和实践向来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发展学生的中医思维,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并且发展中医思维。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形成正确的中医思维和诊断能力,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会得知如何运用中医思维,通过在实践中逐渐的学习,使中医思维得以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
2对“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综合探讨
2.1 “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概述
“师徒制”教学模式在学校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培养人才最普遍的一种手段,“师徒制”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医学专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在“师徒制”教学模式中,学徒通过全程反复观察师傅从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形成模糊的概念,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之下,练习所学习的方法和诊断的全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师傅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醒和帮助学徒,通过提示、示范以及纠正学徒所犯的错误,从而使学徒逐渐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徒渐渐地熟练使用所有技能之后,师傅就会减少参与的程度,让徒弟能够自主诊断与治疗患者。一旦学徒能够平稳熟练的掌握所学技能,师傅就会渐渐隐退。这种“师徒制”教学模式,是历代中医药学教育中一种既基本又重要的教学模式。
2.2 “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师徒制”的教学模式中,通过观察师傅的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学徒可以学习到目标技能的“大概模型”,这也是学徒学会使用技能的关键所在。“大概模型”为学徒最初尝试目标技能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使学徒在使用技能时能够更容易、更方便。当学徒形成正确的“概念模型”之后,在师傅对其实施技能做出指导时,学徒便能够更容易理解师傅的用意。通过一整套的相似呈现,学徒会更容易独立的完成目标价能,而学徒通过“概念模型”,不仅可以进行内化的指导,而且可以自己检测完成情况,估量出自身与师傅的差距,进行自我改正。这对于学徒技能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徒学习时的“社会环境”是“传统师徒制”的另一关键部分。师徒关系是在实际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学习到再接触专家使用的模型来帮助学徒更正自己对较复杂技能的理解。这种培养方式有异于学徒只能接触到几个专家的培养方式,使学徒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专业人士,并且能够接触到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而增强学徒的自信心,通过不同的专业中相关的实践提高自身的水平,从而形成更完整的“概念模型”。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专业人士也会给予学徒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大大缩减了学徒在练习中犯错的几率,使学徒形成更有效、更精致的达到既定目标的方法。
2.3 “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师徒制”教学模式是中医培养学徒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是通过实际工作的要求来确定学徒的任务,而不是通过学徒的能力和任务难度的不同来让学徒逐渐学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师傅所呈现出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技能也不是按照难易程度的顺序来逐一呈现,所以学徒很难形成一个准确清晰的“概念模型”。在“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中,学徒必须尽快掌握目标技能以及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因此,即使学徒能够很快地掌握目标技能,却也很难通过“传统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来理解到师傅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及是如何作出的决策。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徒形成更高层次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3“认知师徒制”教学模式与中药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3.1 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
“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相对于如今已普及的普通学校教育制度来说,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真实环境,更能胜任日常工作的需要,也会在实践操作中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但是在教育规模、培养学生的数量及其正规性和高效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如果能同与之互补的普通学校教育相结合,综合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不足,便能更多的培养出胜任社会工作的人才,对中医学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而兼具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长处的“认知师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与学校教育相Y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既克服缺点又博采众长,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而且也会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各专业人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2 中药职业教育中的“认知师徒制”教学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办学方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本领和技能,从而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中药职业教育更是对学生的“德行与技能的统一、理念与行动的统一、经验与反思的统一”的培养目标有着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我国不仅颁发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纲要,而且推出了医学专业的学制改革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医药学的职业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在行业指导下进行的中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师徒制”教学模式带入到学校中去,不仅成为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而且保证了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有效推进了产教结合,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中药职业教育的探讨以及对“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得知“师徒制”教学模式对于中药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师徒制”教学模式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教育模式,并且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了大量的医学人才,就连如今的名中医也几乎都是通过“师徒制”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各个医学领域的专家。“师徒制”教学模式贯穿着中医学发展的始终,也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顺应中医学发展,并且对中医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职业教育要想长足发展并且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必然离不开“师徒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越异,徐光兴,刘娜,王蓓,殷忠勇,司群英,高h.中医临床督导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15.2:422-425.
- 上一篇:农业合作社转让协议
- 下一篇:班干部竞选组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