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范文

时间:2023-03-24 05: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防御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防御机制

篇1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特征。方法 用Bond编制的心理防御机制问卷分别对148例老年癌症患者,353例非老年癌症患者,及与老年癌症患者的性别、职业、民族相同,且居住在同一地区达5年以上,年龄相差±3岁、无精神疾病1∶1配对的148名健康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癌症患者的不成熟型、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评分低于非老年组,而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癌症患者与1∶1配对的健康人群间的心理防御机制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癌症患者多采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关键词】 老年;肿瘤;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发生冲突时,能缓解内心的痛苦获得心理的平静,是应对应激的中介因素,癌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1〕,但随年龄的增长人们多采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2〕。本文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与非老年癌症患者及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差别。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老年病例组:经病理确诊为癌症的无精神疾患、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半年、年龄≥60岁的148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 男98例,女50例;年龄60~77岁,中位年龄65岁;农民6例,工人35例,干部60例,教师18例,专业技术人员18例,其他11例;汉族137例,少数民族11例。非老年病例组:经病理确诊为癌症的无精神疾患、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半年、年龄

4.05)〕年、平均住房面积〔(29.53±20.85)vs(27.58±19.86)m2〕无差别,而两组间的平均月收入及本人伙食费老年组较高〔分别为(662.16±341.58)vs(528.51±364.76)、(288.10±128.75)vs(243.04±132.44)元,P

1.2 量表 使用Bond编制的“防御机制问卷(DSQ)”对肺癌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进行评测,评测方法参见参考文献〔3〕。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者均要求在调查前知情同意。文化层次较高的调查对象,说明方法后让其自行填写调查表;文化层次低或年老体弱者,由调查员逐项念给被调查者,并以中性语气解释,由被调查者自评,在40 min内完成。调查结束,经检查合格后入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癌症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心理防御机制 见表1、表2、表3。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中,老年患者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退缩等机制评分均低于非老年组;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两组间无差异;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中,老年患者的解除、回避、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等机制评分较非老年患者低。表1 各组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比较。

2.2 老年癌症患者与健康对照间的心理防御机制 见表1、表2、表3。老年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心理防御机制经统计均未见差异。

表2 各组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比较表3 各组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各条目中,老年患者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退缩等机制评分均低于非老年组;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中,老年患者的解除、回避、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等机制的评分较非老年患者低;而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升华、压抑、幽默等条目,两组间无差异。这与心理防御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倾向使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符合。有研究发现,与青年人相比,在冲突情况下,老年人较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策略,较多使用合理化(理智化)与方向策略〔4〕。我们的研究与之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多倾向使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应对挫折,癌症患者也是如此。

本研究还显示在老年人中,癌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心理防御机制一致,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不同。Morley认为癌症患者有过多使用否认这一防御机制的倾向〔5〕。赵玮琳的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过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防御方式〔6〕。陈文等认为恶性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在防御方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大多表现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成熟型防御方式的使用较非肿瘤患者少〔7〕。然而我们发现,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其配对的健康老年人之间并无差异,无论是不成熟型、中间型,还是成熟型的防御机制,两组之间均未发现不同,提示在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也许和其他年龄的癌症患者不同,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本研究的第一个结果。本研究得出一些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如上文所述,结果与一些研究不同,虽然采用了病例配对研究,但样本的含量偏少,未按照病种进行分类研究,且研究仅停留在特征表象上,如何将心理防御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Beresford TP,Alfers J,Magnum L,et al.Cancer survival prob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ego defense (adaptive) mechanisms versus depressive symptoms〔J〕.Psychosomatics,2006;47(3):24753.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

3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20.

4 申继亮.老年期使用防御策略特点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1):810.

5 Morley C.The use of denial by patients with cancer〔J〕.Prof Nurse,1997;12(5):3801.

篇2

【关键词】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防御机制

东西部发展差距是我国目前的现状,西部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在这里生活着一群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由于这些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力较低,他们的生活状态、质量影响其子女的心理发展。在对西部落后地区的中学生的调查中,主要是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女居多,发现他们呈现的心理问题较大,为了使西部弱势群体子女能健康、和谐发展,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应合力建成防御机制。以下便是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建立防御机制粗浅的认识。

一、西部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

(1)亲子关系淡漠。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缺乏依恋的情感,根据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研究结果,认为儿童在出生到两周岁的婴儿前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时间,在这一期间若没有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就会产生怀疑感,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没有安全型的依恋,就不懂得爱也不会去爱别人。家长经常忽视、冷酷对待孩子发出的信号,孩子没有得到积极性的应答会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持怀疑态度,容易胆小、自卑、孤独,不愿探索新鲜事物,不愿与别人接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易信任别人,当然也不易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大量事实充分表明,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2)自卑感较强。现在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调查中发现弱势群体家庭在经济上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在衣食住行的不便和学习的不平等,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在阅读、写作、计算、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和在校的一般学生有着不小的差距,为此心理上产生极大的落差,自信也受到冲击。学校的活动中可以看出,特别是在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甚至优越的同学面前,感觉到了生活水平上的明显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不愿参与学校活动,这些使得他们产生失败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评价自我时主观上夸大自己的缺点,自我效能感较差,导致他们的自我概念产生偏差,总感觉自己总体上比别人低劣,导致丧失自信,在各方面自我挫败。

(3)心理退缩。在调查中发现,在弱势群体的家庭,有的家庭不和谐,家长性格本身有缺陷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善交际、冷漠等不健康心理;有的家长的不耐烦甚至粗暴制止,孩子会形成拘谨、胆怯等性格。这些学生与人交往时,因为认识上的心理偏见,会导致对客体形象的严重歪曲,他们对人不信任、胆小、孤独,不愿参加活动也不愿与其他学生交往,他人正常的行为也会被看成有竞争性的、不怀好意的举动;同时对他人的敌意和猜疑,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作为对等的回报,这样无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一)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

弱势群体的子女在教育、环境、生活等方面的质量都有着“边缘化”危机,他们处于“先天不利”位置,要改变自己所处的危机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来改变自己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力,而“精英教育”会使弱势群体的子女产生不平等,因而必须实现教育公平化,保证弱势群体子女的学生学习权利的平等。

(二)大力发展专业助人活动

培养这种助人活动就是使其走向职业化。职业化就是从事助人活动的人必须要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

(1)有效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的成长方向和家长及其有关,都说“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家长或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对孩子影响太大,特别是政治、经济影响力较低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有的甚至比较粗暴,父母和孩子之间基本上没有沟通和交流。落后地区有的地方没有家长学校,即使有也是名不符实的,基本上没开展什么活动,我们要在落后地区建家长学校,让我们弱势群体走进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可在中小学校建立也可在大的社区建立。要有计划、有章程、有组织、有专人负责管理,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要多的宣传家长学校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家长学校该做些什么,开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自身和孩子有什么影响。要在教育内容新颖、教育方法灵活的基础下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2)社区里办有学后管理站。社区提供弱势群体子女放学后这段时间的活动场所,一部分弱势群体由于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习得不良行为,提供这样的场所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经济落后地区,很多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比如,故事讨论、问题情境设置、心理剧表演、心理测试、自评自述等活动有机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矫正认知,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弱势地位,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人格品质得以重塑,自觉接受感染与锻炼,有机会倾诉自己、表现自己;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处理各种冲突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自我调试的能力,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较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通过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汇集,分类和分析,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还能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极端情况发生,有效的做到预防、预警和干预;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和干预恶性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和学生交往的时间最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生才能受到积极健康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心理能力。

(4)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5.25”系列活动宣传好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缓解心理压力和发泄心理情绪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丽;丰铁梅. 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理论界,2003,(3)

[2] 沈洪满. 对弱势群体问题是思考与分析. 中学文科,2004,(9)

[3] 孙红;任霞. 农村弱势群体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5).

[4] 齐朝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职业与健康,2007(4)

[5] 李辉. 浅谈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服务对策. 管理学家,2011,(6)

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重要性

1.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事业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有的各类计算机资源,完成企事业运营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使信息有序安全的存储,实现有组织,有管理,便于浏览检索,快捷传播,同时要使各类计算机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狭义上讲,是指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信息,按需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和编排。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事业实现各类信息高效有组织的利用,提高信息浏览的效率和利用水平,对于信息的不法利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使企事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得到全面认识。

2.医院疾病预防信息管理的内容及医院疾病信息的作用

2.1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医师工作站相关医务人员通过该站的客户端整合终端设备可以将疫情进行搜索,如果有相关的提示需要上报操作,则医师工作站医务工作者应当予以上报。

2.2有利于感染控制科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管理,医院对传染病疫情的预测和评价。

2.3对患者疾病的记录及时$准确$全面:通过医师工作站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感染科相关人员经过层层对上报卡片的去重$审核$研究及漏报查询和信息维护,从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而且对于提高医师工作站工作者上报患者信息卡片的积极性也有很大作用,促进了传染病的迟报和漏报情况的减少。

2.4能够促进疾病信息卡片的填报质量,提供传染病数据分析平台,对于传染病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更多价值。

3.疾病预防控制中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1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项便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说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不过硬,再好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是空中楼阁。再者,没有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做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失去了它的根基,失去了固有的意义。同时,信息化建设也给计算机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思路,指明了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方向。

3.2实行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疾病预防控制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更高。管理要上新水平新台阶,必须使日常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交流成为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计算机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如果使计算机信息有组织$按需求高效传递,那么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大的提升。

3.3实行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阶段,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办公的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说是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片盲区,一方面没有明确的思路方法来指导计算机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做依据,来规范计算机信息管理。所以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思路方法和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是实现信息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两个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水平的必经过程。

3.4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能防范疾病预防控制运营过程中来自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和计算机的全面普及,来自网络的各种威胁也越来越多,带来了的麻烦也不少。这些都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信息风险意识淡薄和网络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计算机信息和纸质信息,其安全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使信息安全的风险降低。

3.5实行有效地计算机信息管理:能使计算机资源更好的应用到企事业信息管理的方方面面。疾病预防控制办公自动化应用较迟,发展到今天,计算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满足发展的需要,但是其应用还不够全面和不够细致。表现在建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不全面,应用不完善$不规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组织各类信息,使其以电子形式存在且加以传递,加强管理,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现有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了应用范围,也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智能化。

4.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事业及时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也为企事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点,提供参考依据。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控事业日渐增加的计算机信息量和计算机资源的大量应用,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发展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到全面规范的应用,方便快捷的浏览检索,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开展好这项工作,将对疾控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靳桂明,吴凌,王琳,彭珊珊.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篇4

论文摘要:调查分析中专生防御机制的特点与状况,以探讨改善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途径。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4名中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试群体在掩饰因子上得分最高,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次之,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再次之,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制止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条目及掩饰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在制止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非独生子女在假利他性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专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总体上趋于成熟。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既是一种挫折反应,又是一种应对策略;既是一个潜意识的内在精神过程,又是一个可以进入意识层面,并能被主体认知和调节的行为方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防御机制的运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1]-[5]。可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人群、大学生及高中生群体,针对中专生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以中专生群体为对象,对中专生运用心理防御方式的状况与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客观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254名中专生组成被试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1.2工具①采用Derogatis编制国内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 [6](SCL-90量表)。该量表有90个题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情感、思维、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反映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采用由M.Bond(加拿大)编制路敦跃翻译修订的防御方式问卷(DSQ)[7]。该问卷共包括88个项目,涉及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四个因子。每个项目均采用9级评分,分数越高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

1.3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 中专生防御机制使用的总体特点防御机制各因子均分从大到小依次为掩饰、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型。其中,得分较高的几个防御因子依次是期望、幻想、升华、压抑、解除、制止、假性利他、回避。

2.2不同年级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由表2可见,被试群体在掩饰因子上得分最高,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次之,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再次之,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制止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两两比较发现,08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07级学生;09级学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及压抑和否认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07级学生;09级学生在分裂、压抑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08级,而在制止条目上显著低于08级学生。

2.3男女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男生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条目及掩饰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见表3)。

2.4城乡学生防御方式评分比较农村学生在制止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2.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防御方式评分比较非独生子女在假利他性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2.6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防御方式评分比较以SCL—90总均分≥2作为异常标准,把被试分为心理健康者和心理问题者两组。经比较发现,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在幽默这一成熟型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交往倾向、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等上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专生对成熟型防御机制运用的比较好,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相对较为少用,说明中专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总体上趋于成熟,能够运用较为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来处理主客观间的矛盾,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以适应外部环境,也从侧面反映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本研究中男生更多地采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等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这可能与不同的性别角色及男女生心理发展成熟水平的差异有关。这一时期,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男生对自己今后的期望值较高,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思考问题易极端、片面,行为上比较自负,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自己的潜能没能够发挥出来[8]。这也提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多地运用制止这一中间型防御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可能由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所致。农村的学生经济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思想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保守,使农村的学生多根据自己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做事情,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或者在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多通过克制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活动,以避免由这些思维或行为活动引起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自然就显得比较有自制力一些。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多地运用假利他性这一中间型防御机制来缓和心理矛盾,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及教育有关。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姊妹较多,相互之间需要互尊、互敬、互爱,相互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养成了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而独生子女的家庭,多为父母、爷爷奶奶所娇宠,多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多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和帮助他人的行为习惯。

心理问题者比心理健康者较多采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交往倾向、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等防御方式,这表明心理问题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品质从依赖向独立、自信方向的转折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的缘故;另一方面由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是比较原始的、简单的防御方式,易于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内心矛盾,缓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以适应外部环境。而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心理成熟度较高,一般比较稳定和理智,因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而倾向于选择成熟的防御方式。这也提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特点,学习掌握一些维护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的方法,纠正不良的防御机制,建立成熟的防御系统,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Freud.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ce. London: Hogarth Press,1937

[2] 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5

[3] 杜玉凤,李宇彤,魏素丽.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的防御方式比较[J].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7.3

[4]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

[5] 全东明,刘珍妮,李东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高中生的防御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4

[6]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篇5

极端心理在一般的研究中界定为,在极端行为形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有关心理因素的总称。也有研究认为极端心理仅仅是极端行为实施时的心理活动以及有关心理因素。不管是那种观点,都承认极端心理在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影响、疏导可能引起极端心理的各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极端心理起到预防的作用。目前对于极端心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心理危机的研究。在对造成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心理危机的发生一般是因为对于个体来说十分重要的事件的发生,所引发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危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因为发生的事件所带来刺激十分强烈,个体情绪反应激烈,不能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与一般的心理危机相比较,极端心理危机更加的强烈,个体失去理智,事件更加的不可控。

二、高职院校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第一,近年以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多源化的特点。学生的组成由原来的高考录取变成现在的对口单招、中职注册、高考注册、自助招生等多种类型。学生进校之前所处的校园环境、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均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这些的差异客观上带给学生比较大的学业压力。另外在就业的过程中,很多的学生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态,加之近年来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焦虑,客观上容易引发学生产生极端心理甚至极端心理事件。第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是对于异性十分的渴求又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阶段。大学生经常面临情感上的困惑,当这种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时,很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不断出现该类极端事件,梳理该类事件后发现,当事人出现极端行为主要还是由自身的人格缺陷造成的,这些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自我为中心、承受能力差、冲动、固执等。造成以上缺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形成的背景也是复杂的。第三,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人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相处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的一份调查中显示,约有5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的障碍。在高校中这种交往障碍往往表现为寝室内部关系的不和谐、班级内部不同小团体之间的不和谐、个人与多数同学的不和谐等。人际交往的缺陷容易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的对个体的情绪施加影响,长时间的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引起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第四,在高职院校中,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往往高于普通高等院校,通常经济上的困难不单单是给学生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同时还会带给学生自卑、羞耻、无助等负面的情绪。家庭差异大的两类学生在校园内相遇,给困难家庭学生以十分强烈的刺激,如不能进行有效的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进一步刺激困难学生,引起不良的后果。

三、极端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在校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不成熟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独立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的可以促进心理的成熟,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学生不能很好的面对这些压力,使负面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从而出现问题的情况。在高职院校,学生相对心理成熟程度与普通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很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更加慎重、认真的去面对。第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所营造的环境以及家长的直接教育方法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对象中,很多都是因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所引起的。一般来说,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体现为,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气氛不和谐以及家长中存在的极端心理的个体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家庭过度的溺爱和家长过度的专制上,两者都可能促成性格上的缺陷,从而产生极端心理。第三,学生进入高校之前接受的是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小学教育更加关注与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去关注,很多学生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长期处于靠后的位置,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学生进入高校以后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措施

第一,建立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工作机制。首先,通过开发学生特长与潜能,增加积极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能够得到正面能量的影响。但是这种积极情绪的培养集中在小部分学生,使得本身正面心理因素影响老师”。以A在某幼儿园进行幼儿教师游戏培训为例。她认为,游戏培训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中体验游戏的发展价值,颠覆教师们头脑中原来对游戏的认识,使她们对自己以往的游戏指导行为产生质疑,才可能扭转原有的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如果教师“从来没有在教学中感受过成人教育也可以是活泼的、多样的、开放的,那他怎么可以在学生中采用这种方式呢……他只能把他学到的成人教学再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她先让教师们参与肢体游戏,使其能够放下原有的拘束,快乐地投身于游戏,在玩乐中实现肢体解放。再请老师们说说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启发老师们在体验的基础上去理解儿童,提升出教学的关键点和策略。研究对象A认为,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应该为学习者着想,帮助教师从现象到概念,体会儿童的思考和学习方式,真正的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作用。“好的教学是把我要讲的东西融到让她做的事情里面,就是说我讲课程目标的时候我不讲泰勒,我让她做游戏,理解什么是课程目标。我试图把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也就是课程的五大要素融入到游戏中去,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我的目标是怎么产生的,内容是怎么设计的,实施是如何组织的,怎么来评价。”第四,幼教专业人的心态:“麦田守望者”作为教师成长的培养者和伴随者,两位研究对象经历了心态的巨大变化:从急切地盼望教师跟上自己的步伐逐渐转变成相信老师,允许教师犯错误,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和等待老师慢慢成长。谈及作为一名幼教专业人士的职业幸福感,研究对象一致认为,自我的价值在于真正地帮助到他人。A最初和某幼儿园合作的时候,“有时候会特别生气。我认为课程可以往前走了,怎么还不走呀!眼看着孩子那么好的教育契机放在那儿,可以把它生发出来,老师就是抓不住。”经历了一年的教育实践,A终于明白过来:“幼儿园课程真正的主人是教师和孩子,是他们创造了幼儿园的课程,我以及任何人,都不是,也不该是总设计师,用一种‘请你来实现我的教育理想’的姿态俯视幼儿园。”她应该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协助、支持、信任和鼓励。当两位研究对象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急躁的心态,学会了以个体纵向的发展而非以横向对比来评估教师们的成长,就看到了老师们明显地在一次次进步。而对教师的成长的正视反过来进一步促使两位研究对象的心态趋于平和。A用了“麦田守望者”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角色。“我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些麦子长。麦田守望者的比喻我好像突然间理解了一点。真的要你有一种站在田间地头看着麦子欣欣向荣地往上长,你可以给它浇水,但是你不可拔它。”

五、结束语

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50例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一天及治疗8周后进行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并填写防御机制问卷(DSQ),并和50例正常人DSQ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1)强迫症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

【关键词】强迫症 病例对照研究 防御机制

【A 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fense mechanism of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 pulsive Disorder(OCD) an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in defense mechanisms after the treatment.Methods:Before and after 8-week therapy,50 patients with OCD were assessed with 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 and 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 CS);DSQ were also used to test 50 normal subjects.Results:(1)The scores of immature mechanism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CD patients than in normal,the scores of mature mechanism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CD patients than in normal;(2)After 8-week therapy the scores of immature mechanism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the scores of mature mechanism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Conclusion:OCD patients often use immature mechanism,but after therapy,they can use more mature mechanism.

【Keywords】OCD Case-Control Studies Defense mechanism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疾病,患者有明显的苦恼和不安。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格进一步发展,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好强迫性格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强迫症状。防御机制是个体面对某种心理压力或心理应激时,所采取的适应性应对措施,它对缓和内心冲突的痛苦,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强迫症患者症状,改变不良的防御机制。Ronald[1]等发现OCD患者在行为治疗症状改善后成熟防御机制使用明显增加,说明成熟防御随疾病恢复而再现。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OCD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 OCD患者: 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50例,符合CCMD-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且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16分[2],无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疾患,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27.02±11.14)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

1.1.2正常人: 为部分本院职工和进修及实习人员,无躯体疾病和精神疾患,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共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31.25±8.35)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别无显著性,因此具有可靠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编量表,包括人口学资料、疗效评定、诊断和治疗等项目。

(2)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 该量表为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强迫症症状评定量表。共10个项目,每项0-4分。前5项主要评定强迫思维,后5项主要评定强迫动作[2]。本次调查中将Y-BOCS强迫量表作为强迫症入组的筛选量表。

(3)防御方式自评量表(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采用M.Bond编制版,共88题,共分四组因子类型,24种防御机制因子:(1)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包括: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2)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包括:升华、压抑和幽默;(3)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包括:反向形成、期望、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和消耗倾向;(4)掩饰因子。每个项目按1-9级评分,评分越高即应用该机制的频度越大,其掩饰度则越小。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1.2.2研究方法:①OCD患者入院后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治疗前一天及治疗8周后分别由两名不参与治疗的主治医师进行Y-BOCS量表评定,并按要求填写DSQ问卷。②治疗方法:采用药物治疗与个别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期8周,药物治疗采用SSRI类抗抑郁药,必要时联合使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③正常对照组按要求填写DSQ问卷。测试前向两组被试者说明问卷的内容和本研究的目的,测试均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对不理解的项目或句子给予相应解答,但不作任何指示性的暗示。

1.2.3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50例患者中36例治疗后Y-BOCS分低于正常界限值(Y-BOCS≤16),缓解率72.0%;14例Y-BOCS>16,无效率28.0%。

2.2正常对照组和OCD患者组治疗前的DSQ各因子分的比较(见表1)

OCD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 OCD患者组治疗前后DSQ各因子分的比较

OCD组治疗8周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OCD患者较少使用被动攻击,较多使用升华防御机制(见表2)。

2.4相关分析结果

OCD患者组治疗后Y-BOCS减分率与不成熟因子分下降率正相关(r=0.34,P=0.046),与成熟因子分上升率正相关(r=0.56,P=0.002)。

3 讨论

心理防御机制由S.Freud(1894年)首先提出,用于解释个体应付挫折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性行为[3]。它是在人的发展早期自我调节内部需要和外界限制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由于防御机制存在的普通性,以及它在缓和内心冲突的痛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广泛的应用于神经症的研究。Pollock[4]应用Bond设计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OCD等焦虑障碍病人的防御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焦虑障碍病人具有不同的防御方式,OCD患者较少使用幽默,较多使用解除、投射和潜意显现防御机制。国内林雄标[5]扩大样本对OCD的防御方式进行研究,发现OCD患者较之正常人过度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如解除、制止、假性利他以及投射、潜意呈现、幻想、退缩、躯体化等,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如压抑、幽默和预期。

本研究发现OC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OCD组过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如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如压抑,幽默。提示,OCD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应对内心的冲突,暂时维持心理上的平衡。但此种防御方式的存在,致使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冲突,而表现出症状。

治疗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改变OCD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而使患者防御模式发生变化。法国学者纳什特[6]认为,应对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消除人格中的不良成分,其中包括不良的防御机制。Ronald[1]等用DSQ测定一组OCD患者在行为治疗好转前后防御机制的变化,发现症状改善后成熟防御机制使用明显增加,说明成熟防御随疾病恢复而再现。本研究发现治疗(药物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临床显著好转率达72.0%,Y-BOCS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本研究支持Ronald的观点,认为治疗后防御机制发生改变,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较多使用升华防御机制,同时治疗后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较少使用被动攻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CD患者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减少和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增加相关。

本研究认为心理防御机制与OCD患者的症状成因和治疗密切相关,防御机制越不成熟症状越明显,当治疗症状改善,成熟的防御机制会复现。但是防御机制向成熟方向发展的这种变化是否持久,是否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Ronald RC,Abelson JL,NesseRM,etal.The change of defense mechanism after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were treated.Am J Psychiatry,1998,155(4):558-559.

[2] Goodman WK, Price LH, Rasmussen SA, et al. The 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 I. Development use and reliability[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 46(5): 1006-1011.

[3] 路敦跃.防御方式问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115-202.

[4] Pollock CP AndrewsG.Defense style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anxiety disorder.Am J Psychiatry 1989,146(11):1500-1502.

篇7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应激 防御机制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对照研究,被试者被分为健康组和抑郁组,抑郁组被试来自渭南市精神病院7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26例(36.8%),女44例(63.2%);平均年龄34.3±10.6岁,入组被试均为新发病例。在渭南市中医学校医学部、渭南市中心医院等单位选取80例被试组成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0例(38.1%),女50例(61.9%),平均年龄34.2±9.3岁。健康组的入组标准为未曾罹患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经自评抑郁量表(SDS)测查,总分在0.5分以下者,两组被试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

与协作单位合作采集抑郁组被试,根据CCMD-3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选取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诊断或确认诊断为“恶劣心境”、“环性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的门诊或住院的新发病例,填写问卷。

使用的测评工作包括:①自评抑郁量表(SDS):用于测评个体的抑郁程度;②生活事件量表(LES):张明圆编制,用于评估个体所遭遇的应激事件及对个体心理影响的程度,LES共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事件;③防御方式问卷(DSQ):MB Band编制,用于测量评估个体自我防御机制的类型。DSQ包括8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9级评分,分为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4个因子,共24种防御机制。条目得分越高,该条目标记的防御机制使用几率越高。

结 果

结果:①抑郁组患者在生活事件量表(LES)中的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多见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和朋友反目、下岗等;②防御方式问卷(DSQ)的结果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5 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③“中间型防御机制”抑郁组的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伴无能之全能和否认两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④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升华机制得分为低。

讨 论

许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在某些指定类型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有着肯定的致病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各类抑郁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常常遭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1]。在对神经症的综合研究中发现,神经症患者包括神经症性抑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而较少采用成熟防御机制[2]。

本组结果说明,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抑郁障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病人惯用的防御方式及特点使他们较常人更容易“主动地”经历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或朋友反目、下岗等。

在防御方式上,抑郁组与健康组比较,总体上讲,更多地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这个结果与我们的假设基本一致。在成熟的防御机制中,抑郁患者明显缺乏升华能力,缺少通过积极的工作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等能被他人、社会认可的方式来对抗冲突、缓解情绪、满足欲望的能力,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抑郁患者表现为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等机制。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伴无能诊断和否认的使用,抑郁患者显著高于健康组。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讲,特定的防御方式反映患者特定的心理病理现象,投射是将个人不确认的感觉指向他人,这包括严重的偏见,由于不恰当地怀疑而导致的对亲密关系的拒绝及对外界危险的过度警觉。被动攻击是指攻击指向他人,但却以一种无效或间接的方式出现,如失败,拖延后生病对别人的影响胜于自己等,也包括自虐或自杀。见诸行为是指将潜意识的欲望做直接的表达,包括各种动作或冲动,以避免自身内在的感觉被觉察。躯体化是病人的内在冲突和冲动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能从症状中获得部分的扭曲的满足。否认则是指拒绝承认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伴无能之全能带有自恋性质,通过过度的贬低和理想化自己与他人来否认自己的焦虑和沮丧。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投射的过多使用,抑郁患者会使自己处于一个充满“敌意、不满和偏见”的人际环境中,或因采用被动攻击和躯体化而使自己“屡遭挫折、百病缠身”,见诸行动能更直接“制造出麻烦”。继发于这些防御的结果常常是,个体遭遇到很多负性生活事件,这些事件作为应急,可以导致抑郁。此外,被动攻击、躯体化、见诸行动等本身就可以直接导致或构成抑郁障碍的特定症状。独立性依赖性抑郁者,可能更多倾向于使用半无能之全能的防御。个体过度的夸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来否认沮丧,但由于最终不能达到超乎寻常的高标准而导致对自己更多的批评,进而可能引发抑郁。

参考文献

篇8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落实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3]。从2013年5月起,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写,又不断与实际结合,不断反复,于2014年元月完成初稿,通过人员和设备等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为确保所开展检测工作的能力,对人员资格、能力、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做出规定,并通过培训持续满足检测能力的要求配备与开展的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各部门负责人、检测人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试剂及耗材管理员、标准物质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为确保实验室检测检验结果或数据的质量,中心对所使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采样和样品的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的基本能力和条件实施了有效控制。具体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构架见图3。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近半年的运行,为了满足中心第三方检测的需要,于2014年5月通过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复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现场评审,2014年7月获得了计量认证复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证书。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个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这种方法要求全面、全员关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全体职工、所有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确定质量目标和措施的依据,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重要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加强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求全体职工树立服务意识,一是保证单位内辅助科室为业务科室服务;二是中心对政府、企业和广大客户做好技术服务。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就是“用户至上”,通过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至上”就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使服务全面地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好坏最终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以全员参与发起的工作流程,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系统、简单、直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同步、一体化运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彻底解决质量管理体系的“两张皮”的现象[4]。

4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和生命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就是一切都按体系系统的程序进行并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说明体系是充满活力、有效的,是动态的,是随着形势或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不断对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中心于2014年8月完成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后定稿。

5全面质量管理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篇9

新生儿窒息至今仍是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导致智障、肢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本文对23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一、诊断标准:

(1)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分别进行Apgar评分,并以1分钟评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二、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分娩新生儿283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32例,发生率为8.19%。其中男189例,女143例;轻度窒息164例,重度窒息68例。经产科复苏,5分钟≥8分196例,转入儿科82例,死亡14例,死亡率6%。

三、对窒息新生儿的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分娩因素进行探讨,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存在。

四、讨论:

本文提示,孕妇重度妊高征和中度以下贫血,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所占比例分别为:18.5%、13.8%、12.6%、6.9%,为主要因素。上述因素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功能下降、供血供氧不足,胎儿生长发育不良,宫内窘迫,早产等,从而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胎儿主要因素为:羊水污染Ⅱ、Ⅲ,脐带异常,胎心异常、早产儿分别占到27.6%、21.1%、18.5%、18.4%。上述因素,导致胎儿缺血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同时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羊水污染,宫内窘迫窒息。有报道宫内窒息缺氧时间较长的新生儿,导致死亡和智残的比例较高[2],与我们观察一致。分娩因素有:催产素使用不当,胎位不正,产程延长,分别为18.1%、13.6%、6.9%。产妇在分娩时往往精神紧张、纳差、脱水、疲乏,致使宫缩乏力、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缺血、缺氧。催产素使用不当,加重缺氧,导致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尤其使农村年轻夫妇正确认识了解孕前、孕期、产后的生理过程。并从这3个方面着手进行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合理指导饮食,生活规律,减少妊高征,贫血的发生率。在16周后,尽可能做四维彩超,发现畸形及早终止妊娠。检查胎儿发育状况,胎位情况及时纠正,尤其对前置胎胚、妊高征重点监护,在分娩时进行胎心监测,合理使用催产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法,防止产程延长,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与各种恶劣的疾病、传染病打交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开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稀缺,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将就”或是由其他职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水平良莠不齐,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导致行业混乱的关键因素。(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出规范化的要求,没能建立起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资料梳理不清晰,归档不仔细。在需要调取使用档案的时候,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用于寻找档案,效率低下。另外,档案的制作规程不够规范统一,很容易出现前几年和近几年的制作标准不一,装订规则不一,给档案的装订保存造成困难,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档,梳理档案条例,方便进行永久保存和随时调取,这样不仅减小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系统适应性差,功能不健全,使用起来束手束脚,一直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所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是迫在眉睫的。(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疾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十分缓慢,而且,在一些小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十分简陋,各种基础设施不达标,开展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等多重特点,所以在招聘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旦发现合适的人才,不要吝惜,给出较好的待遇,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几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我国的《档案法》为核心,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制定统一的检索条例,方便档案的检索和调取使用。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对档案书里情况进行检查,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建设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积极与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人员进行沟通,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切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种查询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四)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档案使用的效率,对于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惠红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君英.疾控中心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