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气环境的变化

篇1

[关键字] 厂区 大气环境 污染物 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62-1

在对厂区的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时,应明确影响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因子,以及相关的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和状况,污染因子是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并且是潜在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污染物,一般多使用污染物的符合系数的计算法确定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并将占据较大比例的因子确定为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现实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然而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据比例并不大,但会对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潜在深远影响的污染因子。由此,因重视厂区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污染因子,同时对相应的污染物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

1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某钢铁厂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应按照国家规定,实现对厂区以及生活区大气定点监测,其监测的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吸入颗粒物PM10和氮氧化物NOx等,在厂区的污染物监测过程中实行厂区与生活区大气环境的定点和定时监测,基于功能区以及所处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和厂区地址的分布特征,实时设置大气环境的监测点,并通过对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搜集、整理、比较和评价等,客观分析出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2.1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现状

厂区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应遵循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就厂区而言,应执行环境空气标准GB 3095 1996二级监控标准。根据此标准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达标程度进行分析:2008年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并与相关的标准分析,明确到二氧化硫的大气浓度达标率为93. 7%,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2. 2%,一氧化碳的达标率为95. 3%,同比下降了2. 5%,氮氧化物年达标率为90. 3%,同比上升了6. 7%;而吸入颗粒物年度达标率为85. 7%,取代了TSP,成为了厂区内大气污染的指标。

2.2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根据厂区从2007年至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报告为依据,并通过对厂区首要污染物的统计,明确了厂区内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季节变化分析,厂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受季节变化显示冬季:PM10为70,SO2为60,NO2为40,春季:PM10为80,SO2为60,NO2为40;夏季:PM10为70,SO2为45,NO2为35;秋季:PM10为60,SO2为45,NO2为32。从以上数据可了解到,二氧化氮在整年的API的平均值都小于五十,达到了国家厂区大气环境规范的标准,而吸入颗粒物整年的平均值大于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国家规范标准,二氧化硫在整年的变化而言,夏季呈现最低,API的平均值小于五十,其他季节则超过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规范的标准,厂区内不同季节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十分明确。

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示如下:吸入颗粒物的API的平均数值为春> 夏>冬> 秋;二氧化碳的平均值为冬季和春季数值较为接近,而夏季以及秋季的值相对较低。二氧化氮的API日平均值排序为冬> 春> 夏> 秋。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污染源的分布范围和位置决定的。夏秋两个季节从海边吹来的新鲜空气,并且从海面上吹来的空气污染较小且湿度较大,便于污染物的湿沉积,而春季和冬季季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浑浊,污染较大,并且较为干燥,由此可了解到,夏秋两个季节的污染程度将小于春冬两个季节。

3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变化趋势

明确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通过利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原始数据,从而确定了相应的污染参数和污染因子,影响厂区内大气环境变化的关键污染因子见表1。

从同统计表中可了解到,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污染因子TSP(PM10)、SO2、NOx、SO3的污染指数在Pi> 1、a

通过使用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厂区内大气环境污染物变化趋势的预测,根据实际的预测结果可了解到。厂区内大气环境中存在SO2、NOx、SO3、TSP、O3五种主要类型的污染物,根据实际的预测结果可了解到,五种污染物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上升排序依次为NOx> SO2> TSP> SO3> O3,而降尘参数都小于0。则表示污染呈现了下降的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大气监测;采样原则;布点方法;意义

环境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大气环境污染是现代城市首要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是现在应对大气污染,保障安全人民生活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对策,旨在能够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1. 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已经浮沉为主,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是对大气质量合理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连续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此结果数据来作为基础依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质量控制;

2)对大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为大气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可靠性依据,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而掌握大气质量变化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以预测,发出预警信号;

3)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构及分析报告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参考材料,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新方法。

2.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原则

对大气监测的布点采样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要根据污染程度对监测的区域进行区分设置。通常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2)布点的选择要具有污染代表性,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根据污染源的集中度来选择布点,同时要对风向因素加以考虑,在下风向设计的大气环境污染采样点要多于上风向;

3)根据污染区域的工业区密度来设置采样点,对于工业区密集的地方要多设置采样点,以高污染区多设,低污染区少设为基本原则;

4)对于采样点的设置,样点周围环境开阔,不能影响空气的流通。对于其他局部的污染源和有吸附力的树木建筑等要避开,以排除外部环境对样点大气采样的影响,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同时,尽量将各样点设置一致的外部条件,这样得出的数据信息互相可以有参考性和可比性,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5)根据测定的目标来设置采用点的高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和意义

对于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以及要达到的监测目的来进行实际的设置,尽量做到监测网络布置的优化。

3.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先进行踩点,根据区域的功能,对其实际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将此区域的功能和此地区的人类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布点设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属于一种常规性的布点方法,比较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可以将区域功能布局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便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采样点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将监测的区域进行网格化的划分,对其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布设的一种方法。对于网格的划分不仅要考虑污染的程度,还有将社会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以考虑,适合在污染源较多的区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布点。这种方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一种直观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设置,受条件的约束较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3.3 同心圆布点法

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污染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此方法确定圆心后按不同的半径进行同心圆的划分,同时按圆心画出射线,取交点为布点处。这种方法受风向影响较大,因此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此区域的风向问题,以上风处少,下风处多为布点的基本原则。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3.4 扇形布点法

篇3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污染物;气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影响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开始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供应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上,对于有特殊性能的防灾决策、气候评估、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和气象信息获取的服务要求也逐渐增强。为了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内容也由单一的天气预报向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及评价、科技咨询、农业气象、大气环境评价、人工降雨抗旱、专业气象服务等多学科、全方位气象服务体系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近年来,针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等现象,气象部门加大投资力度,根据气象预报服务工作需求,不断采取先进手段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与服务,通过对一个地区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观察、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行规定项目的定期监测,为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性的监测数据,使服务更精细化和人性化,并使大气环境监测充分利用到公共卫生气象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气象预报服务领域中去,以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康福祉。

依照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和每个省市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位置的设置经管规定的准求,城市环境大气监测点的设置及调整,需要按照有关规律进行设置,城市环境空气点位的增设和调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点方法, 在覆盖全区的现有监测点位和几个备选监测点(根据增设或调整需要)进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同步监测,要求监测时间约为15日,鉴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个别点位数据不完整等原因,整个监测时间往往会超过15日,达到20日左右。大气环境监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性的气象服务。

1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作用

当下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城市城镇已经变成人们共同生活娱乐的重要性场所,而城市的气候状况及环境现状伴随着整个社会的需求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城市高楼使风速降低、风流增强,水泥柏油路使城市含水量减少,加上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增加城市气象数据获取和进一步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性。而且城市区域内风场的不规则性致使空气污染物扩散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而大气环境监测等研究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确切的测定出大气环境参数基础上的,气象预报服务是必须依赖准确的数据才得以开展的,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作好城市及周边大气环境预报,是满足气象预报服务实时运用需求迫切需要解决的气象数据监测问题。由于城市气象和污染物扩散监测预报模式为一个数值模式,其兼容并优化城市气象和污染物扩散数据的监测和预报,所以提高城市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掌握城市区域内各常规与特殊气象数据,并结合数值模式,才能满足城市大气环境应急响应运用需求和气象预报服务制作、开展的关键。

2大气环境监测运用

大气环境监测所涉及监测的分子状污染物主要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状污染物主要为降尘、悬浮颗粒、飘尘及酸沉降,我国规定大气质量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及一氧化碳和降尘,空气监测项目则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浮尘等,这是大气质量控制和对大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首先要通过对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作定期或连续监测,以判断出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出准确数据,并为研究大气质量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为当地政府部门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进行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大气环境监测在重要气象预报服务领域中的运用开展

2012年5月我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完成首次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试验考核的静态测试任务,对于静态测试的成功,为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仪器进行业务布点奠定坚实基础,对于拓展气象预报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各级气象部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运用开展。

3.1在气象为民服务领域的运用近10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的能源消费攀升、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现象,使空气污染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城市和区域间灰霾现象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成为近年显著影响大气环境的一种空气污染现象,大气污染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小范围内,同时也对提高影响当地影响大气环境的风沙、酸雨等自然灾害监测能力和防范能力提供了准确可行的数据理论。

3.2在加强公共卫生气象服务领域的运用要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气象服务,就要做好气象与城市管理、环保、卫生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和完善的监测系统以及畅通的气象信息传输途径。逐步完善城市高密度立体自动气象监测网,实现对交通、建设、能源、空气污染可能引发的积涝、高温、扬尘、雷电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和研究,构建气象服务系统、生态环境预估系统和城市重点工程气象服务决策。

大气中负离子浓度是影响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辐射、雷电、暴雨等天气现象有利于空气负离子的形成,这些现象的存在或消失与大气空气质量有较大关系,而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又影响区域内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和雾等气象因子,因此积极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有利于综合研究天气、气候及其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机理,成立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影响及发生发展的业务服务系统,可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

3.3在旅游等公共服务上的运用目前,气象单位已经逐渐建立起过负离子监测网,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不同下垫面、不同天气过程和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气象部门通过对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可开展城郊和旅游景区大气负离子浓度气象条件预报,为群众日常出行及旅游观光提供更为科学、人性化的预报服务参考依据,还可为环境部门开展城郊区大气环境评价及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数据参考。这类监测工作的开展极大的拓展了气象预报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在环境气象和旅游气象服务的运用。

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类的聚集监测一定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气象及一所城市的大气环境监测对于环境质量程度的了解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目前,大气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气象服务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束语

气象服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只有做好大气环境监测才能够为气象服务提供科学的数据。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当中要不断的拓展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更好的为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我国石化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出现了光化学烟雾、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还对生物多样性、农作物产量、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为了采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变化情况等数据,就必须进行环境大气监测的基础工作,从而为后续排放标准、控制措施等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适宜的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使环境部门及时掌握本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整体情况和变化规律,从而为相关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真实依据。相关工作者需要根据国家规定及所在地区需求,对上述大气污染物中的部分或全部开展监测工作。基于上述分析,本次研究结合自身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实践,对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大气监测布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概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2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及采样点布置原则

2.1大气环境监测意义

首先,根据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浓度是否超出规定标准,并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历年的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大气质量的变化状态及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预判,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第三,基于大气监测数据报告,为环保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提供依据,并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有效方法。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度的逐渐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也将逐渐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

2.2采样点的布置原则

其一,采样点布置要以当地人口密度和污染情况为基础。对于工业区密集、污染物排放较多、人口数量或流动量较大的区域,应增加采样点设置数量。其二,采样点的设置要与特定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例如:在季风下风向设置更多的采样点。其三,依据监测地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层次,将采样点级别划分为低、中、高三种。其四,采样点的设置高度要与监测目标需求相适宜,例如测试大气污染物对居民的影响,则应将采样点高度设置范围选为1.5~2m间。其五,采样点应设置于地形开阔平坦的地区,并控制四周建筑物与采样口水平线的夹角低于30°,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另外,各个采样点的外部条件应尽量设置一致,从而增加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3不同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包括同心圆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等多种类型。实际监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主导风向、人类活动、区域布局、监测目标、污染物特征等综合选择布点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工作。

3.1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污染源数量较多、污染浓度较大、且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监测人员应先设置中心并画出半径不等的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设置射线若干,放射线与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即是采样点。在运用该方法时,要特别关注风向并增加下风向的布点数量。

3.2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将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所在地人群活动因素相综合而进行布点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中,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问题,科学分析布点方位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论证其可行性。

3.3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根据采样点的地理坐标,将监测区域进行网格布设与划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布点造成的干扰,适用于污染源较多的区域。实际应用中,网格的划分要考虑污染程度、社会因素等方面。

3.4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一般适用于对区域内孤立高架点源的监测。以陶瓷厂炉窑的烟囱为例:首先,要明确烟囱所在区域内的主导风向,将烟囱顶点设置为污染源位置;其次,以该区域主导风向为轴线,在其下风向画出一个45°~90°之间的扇形区域。最后,在该扇形区域内设置弧线,在每条弧线上设置三四个监测点。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大气环境 监测 数字化 因特网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05-1

1引言

环境问题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问题,现在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最重大的污染难题,我国也是大气污染中比较严重的其中一位,空气中的SO2与NO2的含量已经严重超标,SO2与NO2的成分超标已经大大加强了我国酸雨、酸雾和光学污染的形成,SO2的大量排放使我国的酸雨降水量逐渐的迅猛增长,我国40%的土地已经遭到酸雨的严重腐蚀,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同时对于人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弊端。在1997年的时候,我国年均降水的pH值已经小于5.6的城市达到44个,由于酸雨的危害使得我国的水体污染成为首要重视的严重的污染,人们的喝水问题已经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在全世界已经有10亿多的人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的江河湖泊的污染情况更是惨不忍睹,许多的鱼类由于水体不能生存而死亡,水体逐渐的散发出一种臭味,连岸上的牲畜都不愿去喝水。对于大气的污染来源还有一方面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与工厂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这两种原因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环境的监测与环境执法力度要进行加强,严格的对监管区域进行治理与监督,是现在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最根本的任务。

2虚拟仪器的使用

环境监测的管理与执法依据依靠的主要还是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是说明一切问题的的关键。在传统的数据测量中通常是用一些光学、光谱学分析的检测仪器进行分析,这种测量仪器,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体积特别的庞大,对于测量不同的大气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对大气环境的要求特别的苛刻,不能应用于环境比较复杂领域。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大气环境监测的仪器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完善,在逐渐的进行创新将大气环境监测变成一种自动化的监测手段。

在大气环境测量的时候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大型检测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虚拟仪器的使用是现代化测量的一种新型方式,它结合了现代的因特网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大气环境监测的的测量中虚拟仪器的使用使得其成为了可能,并且应用起来极为的方便,在野外进行测量的时候,也大大加强了数据的真实性,因特网技术为测量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也减免了数据的重复记录,避免了针对同一种环境下的重复采样。将虚拟仪器的使用远程化,是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手段,针对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软件处理,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共享性,同时也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监测地方的环境问题。

3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功能

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系统监测的功能,主要是借助数字化的监测手段对环境检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样处理与存储,以及进行传输和分析。数字化监测的整个系统中还包括服务器功能模块与客户端功能模块,层层进行分析与处理,使调查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这种双向系统的构想,使这两个系统的工作互不影响,对于问题的处理互不干涉有利于系统的升级与完善。

3.1服务器模块设计

数据服务器与网络服务器都是在同一个站点上,客户在网络上通过网络服务器就可以与数据服务器链接,从而获得高速的数据传输。从此看来,可以看出数据服务器是整个数据传输的核心,负责处理客户的请求,但是网络服务器主要的就是针对网络的连接,它的功能与普通的网络服务一样,对客户实施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器没有特殊的服务,只是为了安装一些网络服务产品,不需要针对网络程序在进行程序设计。

3.2客户端模块设计

客户端指的就是在监测操作平台上,从服务器上获得的各种采样数据,在客户端的计算机上通过各种形式显示出来,为了监测的分析提供足够的数据。客户端也是作为一个中心来体现的,客户端通过分析功能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用户控制、提出请求、接收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结果、给出提示这六个模块组成,这六个模块之间相互交流或是互不干扰的进行工作。

4数字化监测的实施

4.1数据采集

虚拟仪器的由计算机与I/O接口两部分组成。信号的输入、放大与模/数转换的任务主要是靠I/O接口来实现的。

4.2数据的传输

对于数据传输主要的还是应用计算机中的API函数,API是Microsoft Windows 32为平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些接口就像是积木一样,他可以进行不断的变化,从而拼接出不同图案,能够灵活的运用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已经有许多更先进的技术可以被作为程序设计工具,但是API函数还是作为租基础的程序,所以API函数可以被认为是整个Windows平台上应用程序与系统交换信息的核心技术,是一切应用程序改革的基础。

5总结

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已经在不断的应用与大气环境的测量,但是由于大气环境的特殊性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有一定的环境要求,从而这些问题成为了围绕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难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实时化,已经成为了大气环境监测难于攻克的难点。虚拟仪器与网路技术的联合使用,使得大气环境监测的问题迎刃而解,将虚拟仪器技术与因特网和Web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产生对环境监测的虚拟远程仪器,再利用一些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高端的技术支持与可靠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宗岩.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中国房地产业 .2012(12).

篇6

关键词:新乡;大气污染;PM2.5;浓度;区域功能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9302

1引言

在环境空气中,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来源和成因极其复杂,主要来源包括二次颗粒物、汽车排放、化石燃料燃烧、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土壤层以及金属加工处理等。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也是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1,2]。因此,PM2.5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大气环境研究的焦点[3~6]。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黄河中下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产业结构,其大气环境质量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笔者将借助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新乡市大气污染物中PM2.5浓度变化特征,通过探讨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随季节、月份变化的关系,对新乡市的PM2.5污染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为管理部门控制空气污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数据来源

数据采用“国家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市级版)”的监测数据,研究中选用数据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新乡市国控站点连续监测的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获取该时间段内日平均质量浓度,各月、各季节以及年PM2.5的平均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表1所示为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划分国家标准,日均质量浓度及年均质量浓度的统计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乡市执行二级标准。

由表1、表2可知,2015年和2016年新乡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洁净水平二级标准;2015年四个国控点位,环保西院年平均PM2.5污染最重,开发区的污染最低,2016年四个国控点位PM2.5污染水平基本一致;虽然城区和四个国控点位2016年相对于2015年均有明显下降,但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这也说明城区和四个国控点位大气环境中PM2.5污染程度仍然较重。

2015年各站点污染物年均值显示,开发区PM2.5的年均值相对较低,而环保西院年均值相对较高,符合其功能区周边环境现状情况,而2016年各个功能区PM2.5年均浓度基本一致。整体上看,新乡市PM2.5污染物呈现区域性污染(图1)。

3.2各监测点污染物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分析

如图2所示,四个季节中,污染物PM2.5在整个市区的浓度表现为“V”形状特征,夏季、秋季PM2.5浓度较低,春季、冬季PM2.5浓度较高。污染物PM2.5浓度整体上呈现出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秋两季气温较高,雨水丰富,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风力较强,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春冬两季则相反,降水较少再加上近地面逆温层和静风等天气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

3.3污染物PM2.5浓度变化与社会功能区域关系分析

如图3所示,环保西院,工业较多,人口密度大,车辆多交通拥挤,人类活动频繁,其年均PM2.5超过其他城区;开发区,人口密度低,绿地分布广,无明显污染源,其年均PM2.5浓度最低。PM2.5年平均浓度的区域差异,工业居民混合区的PM2.5浓度变化最为明显,而居民区的PM2.5浓度变化略低。这说明人类活动、交通状况、商业活动强度是全市PM2.5浓度影响最主要因素,因此各区域的社会功能对城市空气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

4结果与结论

新乡市大气环境中PM2.5浓度年度变化呈现明显下降,但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PM2.5污染程度仍然较重。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差异性。各功能区域中大气污染中PM2.5浓度变化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经济活跃的工业混合区最为显著;人口密度低,绿地分布广,无明显污染源的居民区最不明显。

本研究表明人类日常活动、季节变化是该市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也说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导致大气环境质量状态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采用更多指标,更全面揭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京丽,刘旭林.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J]. 气象学报,2006,64(2):221~228.

[2]杨新兴,冯丽华.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2,6(1):22~31.

[3]朱能文.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J]. 环境科学动态, 2005(2): 16~18.

[4]宋宇, 唐孝炎, 方晨,等.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4): 468~471.

篇7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实验课程;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吴丹(1983-),女,湖北仙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刘刚(1965-),男,甘肃定西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经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JSJG221)共同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67-02

全球环境问题是目前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其中与大气密切相关的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酸雨、沙尘暴等大气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灰霾天气频繁出现,对交通安全、空气质量、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气候变化都有着较大影响。随着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公众对空气质量关注度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对大气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是一所以气象和大气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大气环境作为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大气和环境学科交叉的分支,开设大气环境专业,有利于培养从事大气与环境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

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现场监测研究、实验室模拟和模式计算。[3]现场监测研究是其中最为基础的方法,是大气环境专业学生面向环保、气象等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业务以及今后从事大气环境研究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大气环境监测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包括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测定其种类和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我们根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编写了《大气环境监测》教材,[4]系统地介绍了大气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来源、污染特征、监测原理和不同的监测方法、仪器和操作流程;同时还开设了大气环境监测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除了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之外,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实践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手段、仪器日新月异,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时间里,让学生对多种监测项目、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有一个全面认识,科学合理地设置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结合笔者多年在大气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上的经验,探讨了大气环境监测实验项目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大气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设置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到多种监测项目,如气体监测、颗粒物监测、降水监测等;监测对象更是纷繁复杂,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粒子、黑碳气溶胶、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手段、仪器日新月异,从传统的手工采样、化学分析方法逐步向自动在线监测发展,从对污染物简单的浓度监测逐步发展到对污染物微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监测;雷达、卫星等遥感方法的出现,更是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最新的监测手段。在制定实验课程内容、选取实验项目时,要根据实际就业和科研需求,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时间里充分考虑到各种监测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对象开展实验,让学生对大气监测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都有全面认识。

1.重视对传统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的理解与实际操作

大气环境问题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量的能源消耗而出现的,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之后随着汽车总量的增加,氮氧化物排放不断增加,与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一起形成了光化学烟雾污染。作为大气环境监测最为传统的监测项目:SO2和NOx,最开始的监测手段也是使用的最为传统的化学方法:湿化学采样,显色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虽然这种方法操作过程复杂、时间分辨率低、检测精度有限,现在在实际监测中已被逐步淘汰,但作为传统监测方法,曾被广泛用于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监测;利用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浓度监测,也是进行污染物监测时最为直接的一种考虑方法。对传统监测项目进行学习,有助于理解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历程;对传统监测方法进行学习,则有利于学生理解面对一种污染物浓度监测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因此,虽然目前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已不再使用这种方法,但是笔者仍安排了一次使用湿化学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环境监测标准[5,6]来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项目,对SO2或者NOx进行采样、分析和浓度计算。

2.考虑大气环境监测的多样性,涵盖多种监测项目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到气体、颗粒物、降水等多种监测项目,而每种监测项目涉及到的监测名目又各不相同,如气体监测主要着重点在浓度监测;颗粒物的监测除了浓度外,还需要对其中的化学组成,如水溶性离子、重金属元素、有机物成分等进行分析;而降水监测则主要涉及到p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离子的监测。

由于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颗粒物污染,如沙尘暴、可吸入颗粒物和灰霾等,2012年2月国家公布了最新的环境标准,[7]在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基础上,增加了细粒子PM2.5的标准。为了响应国家对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视,在实验课程中安排了对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行监测的项目,并采取分级采样的方法,对从细到粗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同时进行了采样、称重、浓度计算。

在不同的监测项目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名目往往相同,例如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和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的检测原理与分析仪器是一致的,均为离子色谱仪;对气态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颗粒物中有机成分的检测在采样方法和前处理方面存在差异,但分析时都可以使用气质联用仪。因此,在对污染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中,根据目前大气污染研究的热点,选取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和有机成分的分析作为代表,分别安排了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和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成分的测定。将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实验中所采样品直接用来测定其化学组分,教学侧重点放在样品的前处理和分析仪器的原理与操作过程上。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化学组分需要采取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并对应不同的分析仪器。对分析仪器原理和使用步骤的详细讲解与操作,让学生了解贵重、精密仪器的实验室运行需遵循的规范。

3.重视对现代自动连续观测仪器的认识和操作

随着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传统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的方法由于采样频率低、时间代表性差、精度不够且耗费人力,目前已逐渐被自动监测仪器所替代。目前环保部门的大气环境监测业务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对大气中的主要污染气体(SO2、NOx和O3)以及颗粒物(PM10,PM2.5)质量浓度进行长期、实时、连续的自动观测。自动化监测仪器借助采样管和采样泵进行连续采样,采用光学、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并对仪器工作状态进行监视。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有直观认识,毕业工作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笔者在实验课程中安排了自动连续观测仪器的认识和操作。通过对仪器内部构造的观察让学生深刻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际动手对仪器运行的常规操作和标定过程进行实验,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对仪器获得数据的简单分析,掌握自动仪器的数据获取途径及数据初步处理方法。

4.加强卫星、雷达等先进监测手段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大气环境监测的发展,传统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方法以及现代自动监测仪器由于其地面定点采样的时空限制,已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采取光学遥感方法进行远距离、大范围、长时间实时观测的卫星和雷达监测手段,能获得区域甚至全球大范围、不同高度、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分布特征,目前已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在实验课程中安排了遥感方法监测大气污染物实验项目。通过对卫星、雷达的监测原理、学科应用、发展现状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弥补使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遥感监测方法这一不足;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基地多台不同波段雷达的实地参观和雷达运行的简单操作,加强了学生对这一先进监测手段的理解和认识。

在综合考虑了大气环境传统监测方法、大气环境监测的多样性、现代自动连续观测以及前沿性的卫星与雷达遥感观测等上述几个方面后,最终选定了6个实验项目,一共18个学时,开展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实验课程,具体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大气环境监测实验课程项目安排

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学时

1 大气中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的监测 3

2 大气颗粒物分级质量浓度监测 3

3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的测定 3

4 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成分的测定 3

5 现代自动连续监测仪器的认识和操作 3

6 卫星、雷达遥感监测大气中污染物 3

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有目的性的选择了实验项目之后,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该实验课程教学方法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重视监测过程各个步骤的学习和操作

大气环境监测实验过程涉及到多个实验步骤,包括采样点的选择、布点采样、样品保存、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等,[8,9]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只有切实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由于污染物在大气中一般浓度较低,需要较长采样时间才能满足实验室分析的要求,因此在某些项目的监测中,需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采样工作;而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药品试剂的配置,需要学生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将实验操作步骤理顺。教师在实验操作之前,要对每个步骤的作用、意义、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对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在实验过程中,更要对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进行监督、引导和规范,通过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对监测流程以及每个实验步骤都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2.重视每个实验项目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众多的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中只选取了6个实验作为代表进行学习。虽然大气环境监测对象繁多,监测步骤复杂,但在不同的实验项目之间,某些操作步骤

的原理和要求是具有一致性的。在进行被选定的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时,都要注重实验步骤所涉及知识点的延伸性,在学生熟练掌握该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尽量拓展到其他实验项目的监测原理和操作过程的讲解上,使学生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

3.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且监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实验技能、操作规范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实验项目的进行中,非常重视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在每个实验项目进行前都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10]通过自己回顾课本、查找资料,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制定初步的实验方案;对需要提前采样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提前进行样品采集,记录采样时间和气象条件;在进行实验室分析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器皿,配置所需要的标准和非标准溶液;在进行仪器操作时,尽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接触仪器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布置相应的思考题,如在进行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的测定项目时,让学生思考拟定进行降水中水溶性无机盐的实验方案,通过类似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实验安排,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到大气中多种污染物以及多种监测手段,虽然只选定了6个代表性实验项目,但已涉及到湿化学分析方法、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自动连续观测仪器以及卫星、雷达的遥感观测,教师独自很难深入掌握所有的分析仪器和观测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实验教学团队,根据几位教师的科研方向,分别负责与科研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从而熟练、深入的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教学团队的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团队,教研相长,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一个班级有40人左右,一般根据学号将学生分为6~7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也需要分工协作,比如:有的人进行采样,有的人负责溶液的配置,有的人负责样品的前处理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一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结束语

根据实际就业和科研需求,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时间里,我们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项目,开展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通过精心设置课程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不断改进实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培养能够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美元,徐华英,王庚辰.大气环境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周宏仓,郑有飞,汤莉莉.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112-113.

[3]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7.

[4]刘刚,徐慧,谢学俭,等.大气环境监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482-2009).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479-200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8]陈穗玲,谢文彪,曹小安,等.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J].广东化工,2008,5(35):129-131.

篇8

关键词:应急监测;工作方法;取样;监测报告

中图分类号:P18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和危害性。由于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直接后果。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够在发生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了解污染进展,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来化解污染和降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在逐年增加,危害性在逐年加重。因此,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1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及产生的影响

相关部门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污染的物质以及事故的表现形式将突发性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分成了4类:第1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以及使用和排放的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所引发的;第2类,毒气污染事件。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主要的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等;第3类,爆炸性污染事件。这类事故是指由一些易燃易爆的物体引起的火灾或者是爆炸所形成的污染事件。此类物质主要有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木材、油漆以及硫磺等;第4类,有些垃圾、固体废物因堆放或处置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形式有很多种,所包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较多。一般来说,普通的环境污染属于常量排污,有其固定的排放方式和途径,并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规律性。而突发性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发生方式,难以预测,有较典型的偶然性和瞬间性。并且相对于普通的污染事件来说,突发性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破坏性更强,若没有事前采取相关措施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

突发性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发展中过度追求高频经济回报,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频发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破坏,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事故的应急监测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当然发生事故的原因还有,操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老化、交通事故等等。据相关部门统计,1993年发生在深圳市的危险化学品库燃烧大爆炸时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2亿元,其后期长时间的整理和回复花费巨大,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计。除了经济损失之外,对于污染区和污染区以外的居民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压力,对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会有不利影响。特别是造成了人员伤亡的,还会引起纠纷甚至某种混乱,从而危害社会治安。

2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方法

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之后,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监测需要简单有效的工作步骤,以便实现快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应急监测,在实际工作中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的工作方法如下。

2.1 准备工作

应急监测工作一定要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在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对于常见的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列于表1。

表1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准备工作表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是要建立应急监测组织,环境监测站务必对应急监测这项工作引起重视,要制定监测责任制,配备专人、专用的通讯工具以及交通工具,监测人员要配备专用区域污染事件隐患分布电子图,专用的取样设备以及有效的防护设备等。对应急监测工作要设立专用电话,并且配备专人值班,当接到上级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或者是接到社会污染事件举报后,要迅速作出反应,根据举报情况立刻抽调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对污染区域做好防护措施,然后通过分析现场的情况作出应急监测的方案,并迅速展开对污染物质的采样和监测。

2.2 现场的取样和监测

当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监测人员要迅速携带专用的取样工具。仪器和设备赶往事故现场,然后根据污染事件现场的状况立刻布点取样和监测,尽量在事故现场就得出监测的结果,其余的项目则应立即送到分析检测室进行分析,并且要及时、准确的报告分析结果。由于事故发生的现场,污染物的分布极其地不均匀并且没有规律,因此采样的点位要慎重选择,这是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级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检测中,点位的选择要根据以下几点来分析:第1点,事故类型,污染程度以及影响到的范围。第2点,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人口密集区等。第3点,事故发生现场的天气状况,特别是主意风向、风速及其变化情况。除此之外,布点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样点在事故发生点及其附近、主要附近人群的生活环境、合理设置参照点等。

当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会逐渐地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在进行应急处理之后,污染物的浓度会逐渐降低,所要监测要根据污染物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频次。频次的确定原则见表2。

表2 监测频次确定原则

对于应急监测的质量保障问题,目前我国由于还处在应急监测质量保障体系的初建阶段,所以还没有针对应急监测的质量保障相关文件。因此在此初级阶段,加强应急监测的质量保障工作是获得准确、有效监测数据的关键所在。这种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监测人员培训、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现场检测以及采样、实验室分析、结论记录、应急演习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相互制约。在实际的应急监测中,监测人员要保持镇定,切不可应为事故情况严重而不知所措,盲目增加监测的频次,反而会有不好效果。要在保障监测质量的基础之上,去增加监测的频次,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3 处理监测到的数据并对分析污染的趋势

在现场监测到数据之后,监测人员将监测到的数据迅速输入计算机,从而进一步得到监测结果,并且根据气象条件和资料和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式,用计算机分析出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以及影响范围,从而推测出有可能的造成的危害。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是对前期监测工作的提升,将原始的数据经过分析成为可以参考的科学依据,对后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除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监测工作之外,在进行分析前在可以对数据进行一个简要的检验,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分析。

2.4 根据分析的结果,整理成监测报告

在监测得出结论之后,要将分析的结果整理成监测报告,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领导机关,以便领导机关及时作出批示,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尽可能的抑制污染物的扩散。这是应急监测的最后一步,是对所有监测结果的归纳与总结,是一份实质性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报告。

3 相关建议

突发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是非常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是通常在事故发生之后要经历一段时间污染物才会进入环境,所以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物的扩散速度,甚至有可能完全阻止污染物进入环境。

首先,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相应的宣传,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教育,增加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当污染事件发生时,只要能利用污染事件处理的方法和紧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也能减少事故现场的破坏程度,方便随后的应急监测。

重视档案的重要程度,虽然大气污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每一次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记录存档,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相关应急监测的经验。这一方面可以对今后建立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监测预案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也能将其投入到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当中。建立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监测预案要根据污染源影响程度和范围、气象条件、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监测的能力和条件来确定。对于监测人员来说要有非常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事故发生之后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准确的监测污染源及其污染物、受污染的程度及范围;根据大气扩散模式预测事故发生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通过现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现场分析污染源或排放口所排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

及时的整理出应急监测报告。这些工作对于整个污染事件的处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报告可以作为政府等领导机关及时控制和解决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可以作为档案保存,可以对日后发生的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4 结语

总之,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环境监测人员在短时间内科学、客观、准确地报告污染的实时情况,使政府部门及时高效地判别污染状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环境质量的恢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大对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的研究,尽快完善应急监测处理机制,以降低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Vue;三维创作;应用

1 Vue介绍

Vue也可称为Vue Xtream,其主要为CG景观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在影视、广告、游戏、建筑漫游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Vue Xtream它所具备的制作逼真的自然景观作用,且与其它主流的三维软件有着比较好的衔接,可以将文件在3ds Max、Maya、XSI、Lightwave或者Cinema 4D中进行渲染。如图1所示。

2 Vue与传统3D软件区别

Vue作为虚拟创景设计三维软件,它于传统综合性的三维软件有所不同,由于其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引擎,以及程序化庞大的素材的支持,将创作三维的过程更多的放在场景的设计与艺术氛围的营造上,一个宏观的创作角度。而且其最大的特点在结合了其三维与合成中的元素,而且其具有高效的可控性,能立刻通过实现效果展示。它的这种出色的整合能力,而不是象传统3D软件那样按照步骤从无到有的逐步创建的过程,所以真正发挥Vue软件的特点,创作令人震撼的视觉画面,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以及编写程序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功能的应用中大气效果设置应该是其软件独特的令人惊讶功能,一方面有有着灵活的参数控制,另一方面也能结合出色的渲染效果。

3 Vue大气效果应用

3.1 大气环境类型

大气编辑是Vue强大的功能之一,在新建场景前,Vue能提供一系列大气库,进行选择创建应用到场景中,每种大气都具备各自的光照特性、云层效果等属性。通过选择Atmosphere>Load Atmosphere(或者按F5),可以打开选择大气的对话框,进行选择理想的大气环境,在Vue中大气素材被分为Daytime(白天)、Sunset(日出日落)、Volumetric(体积)、Effects(效果)、Animate(动态)、Physical(自然)和Ohters(其它)7类,可以任意进行选择所需的场景大气。

在选择这些大气环境中,能看到有些图标上有GR、AO、GI等,这些字母都是提示其具备特殊的效果模板。GR(Global Radiosity)全局辐射度——它属于AO和GI两种效果的综合,其渲染时间较长;AO(Ambient Occlusion)环境光遮蔽——它能产生较好的物体阴影;GI(Global Illumination)全局光照——它所针对能产生较好的反光效果。如图2所示

假如需要创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大气效果,则需要进行大气的编辑修改工作,在Vue中各种素材都是程序化可以调整。通过菜单选择Atmosphere(大气)>Atmosphere Editor(编辑大气)命令或者按F4键进入编辑大气对话框中。

在该模块中首先有4种大气的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Standard model(标准模式)、Volumetric model(体积模式)、Spectral model(光谱模式)、Environment model(环境模式)。Standard model(标准模式)是在默认气候中修改一些基础的参数(是渲染速度最快的模式);Volumetric model(体积模式)其可调的参数比标准模式有更多的可控参数,当然渲染时间将会增加;Spectral model(光谱模式)是在默认情况下设置的模式,它有更为合理的调节设置;Environment mapping(环境贴图)其主要是在特效模块下对环境图的控制。

根据所选择的大气模式,进行大气环境的一系列模块的调整,下面依据体积模式分别对大气中的模块进行说明其作用与含义:

(1)Sun选项卡:关于控制太阳的系列参数,如太阳的方位、角度、倾斜度,太阳的尺寸,太阳的辉光度等参数,这里需要注意由于太阳会根据光照角度的区别进行自动调整,所以其阳光颜色是不能进行调整的。

(2)Light选项卡:用于设置光的属性,主要有光的模式、全局光控制等模块。

(3)Clouds选项卡:用于设置云的各项属性。在默认情况下天空中没有云,这里可以通过选择Add命令进行添加云层效果,这个模块也是体现其软件特点与优势的内容。

(4)Sky.Fog and Haze选项卡:用于控制天空、雾、霾等的属性。

(5)Wind选项卡:用于控制风的属性。风的影响有2类:手动风源与微风。通过风的设置可以使画面场景更具有韵律。

(6)Effect选项卡:用于设置各种特效,如星空、彩虹、冰光环、镜头光晕等效果。如图3所示。

3.3 使用与保存大气

对于新编辑创建的大气环境,可以通过菜单选择Atmosphere>Save Atmosphere(保存大气)命令进行保存后缀为atm的大气文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实场景中的大气素材库文件。

4 结束语

对于Vue中的大气应用,它是一种从光、云、风、特效、环境贴图等一系列非常宽泛控制,作为创作者在了解软件的功能性全面与强大的同时,不能缺失对现实环境的理解,这是在创作、分析画面影像实现的根本,所以创作者需要善于观察存在的环境,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地理空间等变化环境中分析大气环境的属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创作变的更为有效。

篇10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质量;措施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其中主要包含着空气、水和生物等,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个客观世界进行了改造。现在,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越来越重视,因此,保证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

在环境监测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内涵。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为了更好的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室在进行科学管理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监测计划的编制,同时也要明确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分析测量系统也要进行明确。环境质量检测要保证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系统性,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直接产品,同时也是最终产品,监测数据的质量对环境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进行实际监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监测的数据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样的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比较。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在环境监测方面也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但是,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2.1量难以保证

监测数据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是和检测现场的随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很多大的程度上是由采样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环节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采样过程中出现了长期被边缘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采样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而且很多的采样设备也出现了陈旧的情况,这样也给采样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样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出现了很多的不可控情况。很多的现场采样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省略的情况,这样会导致采样的样品出现失真的情况。在对工业废气进行采集的时候,存在着采样时间比较随机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采样的数据只能反映某个瞬间的情况。

2.2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现在,我国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监测数据出现了重叠和浪费的情况,国家环保部门对监测网络建设在逐渐的重视,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进行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视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3、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对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因此,可以对环境监测结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给予重视,同时对实验室内的质量也要进行控制。针对大气环境监测过程,其质量控制大致体现在采样环节、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环节、报告审核环节等。因此,本章节主要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质量保证制度的健全、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3.1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数据综合分析评价的可比性和可观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证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保证工作发挥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其中各级监测站皆应以质量保证体系为工作准则。

3.2强化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

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对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方面环境样品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即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针对如何提高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文章主要从如下方面予以阐述: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对有关资料予以核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进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针对工业污染源,务必要根据某一标准把污染源划分为一般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源三大类.其中重点污染地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其对应的采样频次应更高,而次重点污染源次之。与此同时,对样品盛放容器、采样设备、保存条件、现场加标样品的频率和数目、样品容器的标识等的控制力度应到位。

3.3推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所谓实验室认可是指“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或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研究证实,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质量保证提供体系认证。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监督网要求就存在质量问题的科室安排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其主要对该部门有关监测工作予以监督,其中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质量负责人负责。针对质量监督员的任务,其主要负责查找出该科室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处,并根据权限范围予以适当纠正。如果存在的问题不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其必须及时告知质量负责人.此时由质量负责人带头开展纠错工作,以此规范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时候是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的,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时候存在着浓度范围不断变化的情况,同时也存在着随机变化的情况。大气环境监测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空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对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是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要对现在的工作现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个人做起。

参考文献

[1]钱冠磊,王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