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的定义

篇1

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在有关课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确表述:“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研读古代医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碍”,“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医古文课程主要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的各种现象,旨在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标点、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并能顺利地阅读古医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毕业后研读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还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并进而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求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为其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医药学古文与相关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是医古文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这决定了本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中医或中文课程,它涉及中医、古代历史文献、古代汉语、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医籍选则是向学生展示中医药优良传统、文化底蕴、思维方法和古文献学术价值的生动窗口。”[1]那如何让这个学科在卫生职业学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选编教材,传承中医文化

自1957年,北京中医学院等四所高校开设医古文课程以来,医古文教学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医古文》课程自开设伊始,教育的平台便大多局囿于高等医学院校。在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医古文课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尤其在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卫生高职校,更是凤毛麟角。我校作为江苏省内的一所卫生类高职校,也是在2011年首次为学生开设该课程。针对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校制定了既高屋建瓴,又求真务实的医古文课程标准,将其明确定位为“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由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是以初中毕业为起点,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基础明显薄弱。因此在查阅文献,追溯历史,借鉴其他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以“医古文课程标准”为基准,以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公共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强强联合,秉持“去繁存简,去芜存精”的原则,共同选编出极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医古文基础》。“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母体孕育下生长而发展起来的,而医古文正是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通向更高深中医药学理论领域的一个纽带、桥梁。”[2]

二、教学相长,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双向互动,共同为医古文课程的推行扫清障碍,成功护航。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一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基础之上,在二年级开设该门课程。《医古文基础》分“古汉语模块”和“文选”两个模块,共102学时。古汉语知识的学习,旨在奠定学生学习古文的基础;而文选的学习,却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洞悉古代医学的精髓,为学习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依托校内资源,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对古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医古文本身有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特点,有关医德的论述和记叙名医风范的事例很多,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医学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医古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以医古文课程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质与医德修养,走出一条兼具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

三、搭建平台,“精彩”课堂教学

完善多媒体教学,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教学平台。借助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搭建网络平台,如开通博客、QQ群、邮箱等,师生借助网络就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切磋讨论。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教师就能及时地跟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能适时得到解决。学生也有了一个彼此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各显身手,学习的自主性空前活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此可见,卫生高职校开设的医古文课程只要牢牢扣住以上三个“抓手”,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宽基础的基本原则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定将迎来自己蓬勃发展的春天。

注释:

[1]赖文.医古文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02):34-36.

篇2

关键词:中小客车制造 降低成本 持续降低

一、以定单为生产模式的中小客车制造企业的成本现状

目前,对于以定单为生产模式的中小客车制造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及人员、管理等因素,无法与国内外大规模生产的客车制造企业相比,而且,订单主要以地方市场、自带酒水、挂靠车主订单为主。成本管理多采取粗放式管理,有些企业甚至算不清一批车的真实成本,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8%以上。

本文所指的中小客车,主要指年产1500台以下,或年产值在4亿元以下的客车企业 。

二、降低成本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失去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

(三)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的原则

领导重视与全员参加的原则指企业领导和每个普通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涉及到全体职工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四)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要求全员参与。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级成本责任中心的努力。而要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三、定单为生产模式的中小客车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一)成本创新

一般来说,客车成本的80%以上在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取决于匹配设计。通过替代设计和过剩功能删减、革新工艺、选料等方面的努力,中小客车企业可以推出一些规模客车企业无法达到的成本优势的简约客车产品,同时,也可以达到从源头上降低成本的目的。

建立在成本优势上的竞争将是客车中小企业向客车规模企业挑战的一种进攻力很强的竞争手段。以前常州客车的长江牌公交车就有较好的成本优势。

客车的个性化程度决定了客车的“规模不经济效应”很明显,中小客车企业不要迷信那些规模客车企业具有很强的规模成本优势。比如,规模客车企业纷纷上马整车电泳工艺而投入的那一个亿资金,你就完全可以不花而产生了相对成本优势。

(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分析供货市场,调整采购策略。根据企业年初订单计划而计算出来的全年或季度材料预算,提前集中采购部分标准件的材料,这种做一方面可以取得规模采购的成本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避开高价采购时间区域,通过采购时间差,降低采购成本。

2、对采购部的采购成本降低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每月、每季或每年对采购部的采购成本降进行奖罚,通过影响人员的角度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3、采购单价局部公开化,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价格,搜寻市场信息及时调整采购单价控制指标,指导采购成本控制工作。

4、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远合作关系。 在保证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与一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能够在今后的 材料采购获得一定的折扣,以此来降低成本。

5、对于采购付款,尽量采取开承兑汇票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公司的财务资金成本支出。

(三)降低原材料用量及库存管理成本

在销售订单已定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用量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原材料生产及库存管理成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技术部制定客车的单台车标准BOM清单,也就是生产一台客车需要用多少标准用量,一般为原材料、辅助材料定额。

2、工艺部根据技术图纸与BOM清单计算每种材料的定额消耗,对于生产领用实行限额领料管理制度。对于超过正常的BOM清单与定额消耗的物料,均作为异常领料单处理。而且,加大考核力度,对异常领料的生产部门,除了扣其奖金外,还要扣负责人的年终分红等。通过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3、由于客车制造物料相比比较多,因此,加强库存管理至关重要。库存人员需要对于购买的材料首先查看有无库存,以防有库存而多采购现象,而对于已采购物料,需要按订单按车型分类库存,特别是对于客户指定的材料需要专门管理与存放并粘好标签,以防发错料,从而造成成本的人为增加。当然,库存的物料需要严格按领料单发料,做好仓库物料的账实相符工作,以免造成物料的非正常流失。

(四)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对于以订单为主的客车生产企业来说,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毕竟订单式生产是量身定做的产品,如果质量出了问题,客户不接受或客户需要更改,则会造成更大的成本支出,同时,也会增加售后服务成本。

质量是客车行业生产的立足之本,由于以订单为主的客车生产企业的主要客户之一就是地方国有企业,同时,也涉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如果质量出问题,有可能会涉及一些地方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的介入,从而影响公司形象,也有可能会失去大客户的资源,进而影响企业生存,加大公司的风险成本,因此,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以订单为主的客车生产企业到关重要,同时,也可以降低风险成本。

(五)缩短采购与库存周期

中小客车制造企业单台车的生产周期一般15天,加上采购与库存周期,就更长了,如果能对业务流程的梳理,按精益生产理论,消除库存储备冗余,可减少资金占用,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六)提高领导和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及技能

许多中小客车制造企业领导单纯追求产量,将产值作为经济责任的主要任务。对于成本管理,认为难度大,不易奏效,不能持之以恒,效益不好时就抓,效益好时就放松,甚至不抓,没有真正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体。而只是作为增加效益的附属工具,这种管理意识的结果,必将使降低企业成本的任何方法或途径失效。为提高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管理意识,降低企业成本,一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意识,反复强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七)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一个以降低成本为核心,成为一个不随企业政策及领导改变而改变的成本管理体系。它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基础,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

(八)订单梳理

以订单模式的中小客车制造企业需要对订单进行梳理,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淡旺季及公司的产能及人员装配、订单盈利空间等情况对订单进行梳理,首先安排一些对公司最有价值的订单,这样可以降低公司一些公共费用的分摊,如固定资产折旧、研究开发费用等,从而降低成本。

(九)淡季闲置人员与设备出租

对于以订单为模式的中小客车制造企业,难免会遇到淡季,为了减少公司的支出,降低成本,公司可以采取将闲置人员与设备出租。

(十)非核心业务外包

为了避免企业在淡季时出现闲置人员与设备,可以将部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同时,选择外包队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外包资质的供应商合作,这样,不仅将淡季时出现的闲置人员与设备的情况转嫁给了外包队,而且实现部分材料风险转嫁,从而减少了公司的支出,降低了成本。

(十一)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客车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售后服务成本不可少,企业应从减少出差人员次数,提高服务人员技能等方面降低成本,将定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反馈给技术、生产、品管、采购等部门,从设计及生产等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售后服务成本支出。

综合而言,以订单为生产模式的中小客车企业的降低成本的途经很多,企业需要将以上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分阶段地降低成本,最终达到持续改善,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修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薪〔1998〕8号文)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遗属生活困难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和死者生前供情况,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对生活有困难的遗属,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应积极协助有劳动能力的遗属就业,增加收入,减轻负担。

    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对象,主要是依靠死者生前直接供养的下列亲属:

    (一)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周岁(或不满6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二)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周岁(或不满5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三)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16周岁;或者年满16周岁在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四)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16周岁;或者虽年满16周岁尚在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死者原在上述学校学习的年满16周岁的子女、弟妹毕业离校后,无论就业与否,均不得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死者参加工作满5年,或不满5年因公死亡者,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一)居住在市内、外城乡的遗属,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按高于本人户籍所在地政府确定的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20%执行,并随当地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调整相应进行调整。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属,除按上述补助标准发给外,按下列标准增加补助费:

    1、经组织确认在保护、抢救国家财产或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工作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50%。

    2、符合离休条件的老干部去世,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30%。

    3、死者遗属为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25%。

    增加的补助费,如符合上述两项以上条件的,只能按最高一项标准计算补助。

    对于参加工作不满5年非因公死亡者,其遗属不实行定期生活困难补助,如有特殊困难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四、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核定办法

    (一)死者配偶有工资收入,其本人月工资收入低于400元的(深圳市职工按市统计信息局公布的上年度居民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支出标准执行,下同),全部作为本人的基本生活费,其遗属按困难补助费标准给予定期补助;高于400元的,其高出部分作为其他遗属的生活费。不足困难补助标准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给予补足(因公死亡或牺牲的,以及遗属是独子女的,死者配偶工资收入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困难补助费如数发给)。

    (二)核定死者配偶工资收入基数: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级工资制的工作人员为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之和;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员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的,为本人职务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技术工人为本人技术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普通工人为本人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特区津贴、保留津贴计入工资收入基数。

    3、企业单位职工: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没有按劳动合同规定岗位(职位)相对应工资标准的,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60%作为工资收入基数。

    4、离休、退休人员:以离退休费为基数(含离休、退休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时相应增加的离休、退休费)。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核定后,死者配偶因调整工资而增加的工资部分,不抵消原核定的生活补助费。

    五、有关问题的规定

    (一)过去已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可按本《通知》规定重新核定,如低于原核定的标准,可继续按原核定的补助费发给。

    (二)死者配偶是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原则上应负担一个子女的生活费。仅有一个子女的,按本通知规定享受遗属困难补助。

    (三)根据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死者生前违反计划生育,其超生的子女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四)工作人员因违法等个人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遗属一般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可酌情给予临时补助,或按社会救济对象处理。

    (五)核定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以工作人员死亡当时是否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为界限。凡工作人员死亡时其遗属不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后来符合补助条件的,一般不再重新核定生活困难补助。生活有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临时补助。

    (六)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给,如单位合并或撤销,由合并后的单位或划转上级主管部门发给。

    (七)工作人员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组建家庭,对其随带子女,如属原已核定的补助对象,仍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的补助标准发给,直到失去补助条件时为止。

    (八)父母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养者,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给。死者生前父母分别由死者及其兄、弟、姐、妹共同供养者,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其兄、弟、姐、妹共同分摊负担,本《通知》下发前已核定供养关系的,不再改变。

    (九)离休、退休人员以及劳动合同制职工死亡,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也按本《通知》的规定办理。

    (十)遗属由城镇迁往农村或由农村迁往城镇居住,生活困难补助费均按其原户口所在地核定的补助数额发给,不再改变。

    六、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审批权限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死者生前属市直单位的,由市人事局审批,属区属单位的,由区人事局审批。

    七、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所需经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列入行政、事业费项下“职工福利费”列支。

篇4

发 展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康复思想,早在约公元900年的《旧唐书》中就有“武则天病后得到康复”的记载,实际上就是从疾病中完全恢复健康。

现代康复一词来自英文rehabilitation,意思为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194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讨论会上才给康复下了第一个定义:“所谓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原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能力。”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的定义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于康复的目的,大家已经一致认为是通过一切努力使残疾者能够和健全人平等地重新参与社会生活,即重返社会。因此,1981年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所以,康复不是疗养,不仅仅是恢复。治疗和休息后健康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水平,而康复却不能百分之百地恢复患者的功能。

总体上讲,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在实践中,广义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它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狭义的康复则指医学康复。

在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需 求

康复服务包括医院治疗、家庭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助听器、助视器、功能训练、安装假肢、安装矫形器、配置轮椅等。

在我国,残疾分为五类,即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全国人口大约有5%是残疾人,总数约6000万。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能够享受康复服务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残疾人。

途 径

康复按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和上门服务。机构康复是指集中专门的康复专业人才和利用较复杂、先进的设备,在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中心、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大型职业康复中心、特殊教育部门等地进行的康复工作。优点是:人才、技术比较集中,能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还可作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缺点是:费用高,服务面窄。

社区是指一个范围较小,由某些人群居住的地区,在我国相当于城市的街道或农村的村镇。社区康复,又称基层康复。它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主要利用基层社区内的卫生、民政、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和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设施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康复训练与服务。其优点是:费用低、服务面大、简便易行,应大力推广。社区康复可面对更广大的残疾人,真正体现康复的意义。如果要达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社区康复事业。

上门服务是介于机构训练和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形式,指医疗或康复机构和社区的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环 节

进行康复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中期评估继续康复训练进行末期评估与总结。

领 域

康复所涉及的领域有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医学康复是指在医学上利用一切技术和方法,使残疾人康复。教育康复主要指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如盲人通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文字的盲文,使之完成知识技能培训,从而达到受教育的康复方法。职业康复是指残疾后需重新就业时,要通过对残疾后的就业能力进行评定,根据残疾者所能从事的职业进行就业前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决定就业方式以及合理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工作。社会康复是研究和协助解决残疾人经过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以后,重返社会时遇到的一切社会问题的工作。

对 策

康复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对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还未发生的残疾,基本对策是预防为主。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为减少病损的发生所实施的各种措施,如进行公共卫生教育;提供干净、符合标准的水源和卫生设施;改善营养、卫生和身体状况;宣传优生优育,防止先天性疾病等。

二级预防:如果出现病损就要防止恶化,以免影响功能。

三级预防:如果出现功能受损,就要防止演变为残障。主要做法是提供及时、优质的康复服务。

另一类是对于已发生的残疾,处理原则为复原、代偿和适应。复原是指采用医疗措施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功能恢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篇5

【关键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32-01

世界卫生组织将医院暴力定义为[1]:卫生从业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遭受过暴力的医生在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的同时,其工作信心、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也会明显降低[2]。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长期的工作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候群[3]。

对卫生工作场所暴力,发达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而发展中国家研究不多[4]。国内对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局限于暴力的现状描述,部分探讨了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而对其他医务人员尤其对医生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三甲综合医院暴力发生现状和职业倦怠状况的调,分析医生工作场所暴力的特征并探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改善医生工作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天津市8家三甲综合医院共354名在岗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医生遭受暴力情况及其职业倦怠状况。

1.2抽样方法首先在天津市辖区内依单纯随机原则抽取8家三甲综合医院;然后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医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问卷统一发放,现场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354份,回收354份,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100%,无效问卷2份,均为填写有遗漏。

1.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一般情况由研究者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科室、学历、职称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参照南方医科大学陈祖辉设计的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施暴方式、暴力来源、施暴原因等。职业倦怠情况参考李小妹翻译的BI系列工作倦怠问卷中适用于护理人员的BI-Human Services Survey(BI-HSS进行改编。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对于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率和构成比,统计推断应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χ±s,统计推断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完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共发放35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99.44%。调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1:1.10;受访者中26-35岁有165人(46.9%;大专学历及以下3人(0.9%,本科及以上学历349人(99.2%。

2.2医生遭受暴力现状调对象中有261名(74.1%在过去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种暴力。其中261名医生遭受过语言攻击(74.15%;39人曾遭受躯体攻击(11.10%;没有人受到性攻击。内科、急诊科的医生比其它科室的医生更容易遭受语言攻击;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医生更易遭受语言攻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较更易遭受语言攻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来源中,病人亲属所占比例最高(49.8%,其次是患者本人(44.4%;暴力事件发生后,选择耐心解释的医生所占比例最高(39.9%,其次是忍让回避(23.4%;超过一半(59.5%的医生会向领导或同事反映,而未向有关领导反映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

2.3医生遭受暴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是否遭受过暴力攻击的医生的工作倦怠情况有所不同。遭受过暴力攻击的医生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医生的得分,而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未遭受暴力医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采取不同暴力应对方式的医生在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调数据显示,天津市三甲综合医院医生在过去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种暴力形式攻击的发生率为74.1%,明显高于林汉群等调查的广州3家综合性医院暴力的发生率(57.6%[5];赵鑫等对苏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暴力率(63.0%[6],这些数据提示天津市医生的工作环境亟需改善。

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生的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倦怠严重[7]。调查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医生在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说明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容易导致医生产生情绪低落、情感衰竭、身心疲劳和消极怠慢等不良情绪和反应。采取不同暴力应对方式的医生在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不同说明暴力事件发生后,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有助于医生的情绪稳定、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的提高;而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则容易使医生产生身体疲惫、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加重,个人成就感降低等负面情绪。

4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生遭受暴力伤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医院管理层和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要降低医院暴力发生率、减轻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政府应采取系统化的策略,从对全民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和推广,逐步缩小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到加强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社会媒体应对医疗机构进行正面的宣传,从而让患者对医生的行为有客观的认识,进而意识到医学的高风险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医院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暴力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介入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医生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为患者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更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情况,不断加强与患者沟通并要学会及时察觉暴力攻击的先兆现象并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R].世界卫生组织简报,2002,(14:6-9.

[2]Heather K,Spence Laschinger,Ashley L.Gra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J].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ispositiona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On Workplace Violence,Burnout And Health Qutcomes In New Graduate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2012,(49:281-291.

[3]汪炳琳,刘云,宁南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职业满意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4:236-23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ew Research Shows Workplace Violence Threatens Health Services.Press Release WHO37,2002.

[5]林汉群,闫俊辉,王箭.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2,(6:590-592.

篇6

摘 要 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基地,健康体魄是高职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通过探讨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使高职大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鉴于不同学者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各异,研究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不同,提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文引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即“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①。”

(二)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定义一样,不同流派的学者认识也不同。但是作为高职大学生来讲,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发育正常

衡量高职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看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显著标志。心理健康的人不会经常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阴晴不定,喜怒无常。

3.心理和反应适度

首先,心理活动、行为与年龄相符合,儿童应该是天真的,少年难免会冲动,青年热情澎湃,而中年应该是从容的。其次,心理和行为反应与刺激应该相吻合,“当喜就喜,该悲就悲”。再次,知、情、行协调一致,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人格健全、自我悦纳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健全就是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够做到自我接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

二、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高职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多与遗传相关。以轻微脑功能失调(MBD)为例,国内资料报道MBD儿童家庭成员有MBD病史的占13.6%,其中交辈式同辈有类似的病史者各占50%;在国外,坎特维尔(1972)应用MBD诊断标准衡量发现患者家属在幼年时具有多动症表现的比例较高,总体而言,男性家属占12%,女性为6.3%。这些研究证明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家族性倾向,也说明了遗传因素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另外,像甲状腺功能不足会引起智力迟钝、记忆衰退等功能障碍。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人生活在家庭中这一时期的生理卫生是奠定他人生中心理健康的基础。家庭的完整性,成员之间的相处,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氛围以及居住条件等都会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证实,在家庭比较和谐的学生中,正常学生所占比重大于存在心里健康问题的学生所占比重。

2.学校因素

现今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忽视对学生必要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导致一些高职大学生缺乏理智。许多学生为了决胜激烈的高考竞争,一心死读书。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使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异常脆弱,不堪一击。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养尊处优、唯我独尊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他们深感失落,焦虑不安。有的学生消极逃避或者自暴自弃,更有的学生悲观失望、出走,甚至自杀。

3.社会因素

如今改革开放大潮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变化。面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矛盾,比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职业选择的矛盾,自强意识与攀附欲望的矛盾等,高职大学生缺乏社会磨炼,心理承受力差,他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三、体育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还能够区分必然和偶然现象。注意的目的性、稳定性大大改善,注意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显著提高,进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二)有助于协调和控制情绪,消除心理疾患

体育运动使参加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有氧运动能使脑垂体分泌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吗啡,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许多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经常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信心,都与内吗啡效应相关。

(三)有助于自我良好感更加清晰

自我良好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心理自我良好感与体育运动成正相关。一般而言,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多的身体概念和身体自尊,而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成正相关。

(四)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运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尤其是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使人们相互交流,结识很多朋友,和睦相处、友爱互助。

四、总结

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当代高职大学生面对学业、事业和社会等诸多问题时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高职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体格。

注释:

①姚鑫,杨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

篇7

关键词: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医患矛盾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97-02

中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占全国所有医疗机构的80%以上。然而从现有的医患矛盾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公立医院过分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公益观念日渐淡薄。甚至有部分公立医院,唯利是图,无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虚假广告、恶性竞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与公众利益,加剧了医患矛盾,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当前这一问题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少量组织与文献探讨了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美国基督健康协会(Catholic Health Association,简称CHA)指出医院社会责任是为满足特定社会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治疗,或者积极促进社会健康的计划或活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与内容。1964 年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由美国发起并经世界响应的《新世纪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等也从某些方面界定了医院社会责任。《新世纪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规定,医护工作者在行医时,应当清楚临床治疗与生物医学研究的区别,并且必须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尊重患者的选择以及诚实和公正地对待患者(Rajput & Bekes,2002)。此外医护工作者还应当依据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地诊断病情与治疗患者。实际上在美国,很多医学教育工作者都将医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相提并论。日本学者 Toshiro Kumakawa(2009)直接引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 ISO26000作为医院社会责任定义。

Buchmueller & Feldstein(1996)指出,医院的社会责任不应当仅局限于对困难群体承担的责任,而应该辐射至全体社会公众。Somers(1972)指出医院应该更加致力于公众福利,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免费治疗及承担更多的社会卫生医疗服务。Sloan(1986)认为资是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应当将提供免费治疗作为最主要的责任。Phillips(1999)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使非营利医院短期现金流减少,但并不影响其长期的利益。Zimmerman(1991)认为医院社会责任的内容应当包含未补偿的慈善医疗、坏账、超过医疗辅助计划补偿的成本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也有学者研究了医院社会责任的概念。胡顺选(1994)指出,医院的社会责任是指医院在经营运行中对社会应自觉承担与履行诸如保证公民医疗、保健、康复等社会义务。他认为医院的社会责任包含四个层次的责任,分别是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公众的责任及对职工的责任。此外,他还强调医院将社会效益作为其经营的最主要的目标。邱仁宗(2006)也认为医院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对国家发展目标的责任、对公共卫生的责任、对社区健康的责任以及对环境的责任。崔爽等(2008)认为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是指公立医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满足整个社会的健康需要及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从以上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国外学者的定义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学者更多强调了医院对国家及政府的责任。这主要源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情。

也有学者研究了公立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张乐鸣(2005)指出公立医院的属性要求其必须承担对政府与患者的社会责任,例如协助政府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及其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调控。黄建军(2007)在分析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与医院发展关系时指出,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不应当仅定位在获取合理利润及促进自己发展的目的方面,还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承担社会责任也会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文章指出,与营利性的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公立医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事业载体。它的服务宗旨应当是效用最大化,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卫生事业改革的成果。郑大喜(2005)探讨了公立医院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运营目标应该是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徐荣庆(2005)认为“社会责任(SR)”运动的内涵与医院的内在要求、服务理念等基本一致,因此作者建议医院应关注和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运动。

另一部分文献研究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内容。刘肖宏等(2009)将公立医院治病防病之外的社会性工作,如解决就业、关心职工以及保护环境等作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管文富(2009)也罗列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内容,如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以及对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救助等。韩绥生(2008)从政府角度出发,指出政府在促进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中应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府应注重激发公立医院及其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质量。并且政府还应当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提供慈善服务,为贫困人群及其他居民提供减收或免收费用的基本卫生服务等。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文献以地区公立医院为样本,研究了现阶段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钟焕清等(2006)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研究的方法,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收费等八个层面调查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并指出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呈正相关的关系。刘肖宏等(2010)以山东省20家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大部分公立医院缺乏直接管理医院社会责任的机构以及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战略规划,公立医院对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重视。

三、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的几点看法

从国外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直接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文献较少。这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公立医院、非营利机构和私营机构差别仅仅在于出资人不同,但它们都属于独立法人,并且在经营管理上差别很小。因此在西方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是直接使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

而从中国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目标以及内容。而有关当前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崔爽,杨九龙,李中帅,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研究―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8,(2):57-61.

[2] 管文富.新时期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5):10-11.

[3] 韩绥生.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3.

[4] 黄建军,甘强.医院社会责任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新动力[J].时代经贸:下旬,2007,(09Z):227.

[5] 刘肖宏,田立启,魏仁敏.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研究构思[J].齐鲁医学杂志,2009,(1):79.

[6] 徐荣庆.医院应关注国际“社会责任” 运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10).

[7] 郑大喜.从新医改方案看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的难点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8):22-27.

[8] 钟焕清,陈海生,尹春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履行公立医院责任成效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9).

篇8

6S管理模式源于日本5S企管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Safety),现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推广应用。由于职高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而职高学生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相对较差,学生就业后流动性较大,稳定性差,企业欢迎的程度不高。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与学校在常规管理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那么,在职校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妙用“6S”管理模式?笔者认为:

一、深入领会“6S”精神内涵

“6S”管理来源于企业环境之下,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借鉴到学校中来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有所选择和调整,根据职业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在不与现行国家、政府制定的法规制度相抵触的情况下来制定,在正式实行之前,可试行一段时间,让所有师生积极参与讨论,以便充实完善。而一旦制定,就具有指令性、约束性、强制性,保证这一制度措施得到严格的执行。

二、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

为在学生中广泛开展“6S”管理,学校编写了《“6S”手册》,手册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6S”的定义、目的、效用、推行要领及其意义,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学校利用橱窗、标语、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大规模宣传。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和主题班会进行学习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校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和主题班会评比,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6S”的内涵、意义,提高实行“6S”管理的认识,变强制执行为自觉执行。

三、强化训练,养成习惯

(1)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是一种社会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社会卫生公德,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正是良好素质的反映。重点突出以下几“位”:①座位,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各人座位上书本摆放整齐、有序,不是上课用的书本应整齐地放入抽屉;②餐位,讲究食品卫生,不浪费粮食,就餐后保持桌面清洁,文明就餐;③床位,保持床铺整洁,经常洗换,做到宿舍内统一摆放,无异味;④工位,即实训工场的岗位,做到分类整理、就近摆放、整齐有序。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常规管理中,要求各个班级制定好相应的班规,在学校和班级活动时,积极营造合作氛围,如多组织合唱、拔河比赛,篮球、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做到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事为班争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篇9

摘 要:医疗纠纷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干预了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医改视角出发,“医闹”的定义、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而提出解决“医闹”现象的医疗体制改革及第三方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闹 第三方机制

一、“医闹”的定义及危害

“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办公室滞留等等,通过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人1。

(一)损害患者自身利益

“医闹”现象的蔓延直接影响损害了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特别是一些院方无过错的医患纠纷,对于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为了避免风险,选择保守方案,甚至不敢收治病重患者,可能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后利益受损者还是患者自身。

(二)损害院方利益

由于“医闹”现象院方的公共财产可能收到损害,院方声誉也可能由于该现象受损,直接影响院方的经济利益。

(三)损害社会利益

“医闹”愈演愈烈,医务人员身心受到创伤,不敢冒风险,只能在治疗中墨守成规,这样可能放弃医学某些方面的创新研究。直接损害全社会的利益。同时大多数闹事事件发生后,尽管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干预,但是并未能有效制止医闹非法行为,最终使得其变本加厉,主张社会不良气氛。

二、“医闹”产生的原因分析

“医闹”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可概括如下:

(一)患者认识上的误区

医生对很多病症也束手无策。病患方没有意识到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没有考虑自身疾病的严重性等因素,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就可能把怒气发在医生和医疗机构身上,要求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进行医闹。加之可能受到职业医闹分子蛊惑,“医闹”现象发生更加严重。

(二)信息不对称

医患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医患对医学信息、医院规章制度、治疗程序等方面信息不了解。医院在专业技术服务方面有绝对优势,而且在治疗医药定价、收费等方面有绝对优势和信息垄断地位。在这些信息传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患者的“知情权”而进行有选择的信息传递。当医患信任危机和患者利益受损同时出现,“医闹”现象应运而生。

(三)体制方面的缺陷

我国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同时处理“医闹”的法律体系也同样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适用于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由于该体系的不够完善,造成当事人通过司法诉讼的解决途径不够顺畅,这也是造成“医闹”产生的一个原因。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政府、医务人员公众形象的社会博弈过程中,政府损失的是政治治理的威信,医务人员损失的是专业权威和声誉。

(四)新闻媒体的推动

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报道医患纠纷,不顾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和科学性,不做认真调查,仅听患方一面之词,先入为主,仅凭主观想象,对未调查清楚的一些纠纷也加以不负责任的报道或是相互转载,进行炒作,误导社会舆论。加剧医闹事件的发生。

(五)“职业医闹”的推动

“职业医闹”分子利用医患之间的矛盾大做文章.组织成一个职业的团伙,怂恿患者及其家属采用暴力、殴打、围攻等方式破坏医院的正常秩序,专门为患者及家属出谋划策,并亲自参与医闹,企图找医院索取高额赔偿。

三、解决“医闹”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沟通,增加医患间相互信任

医务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就医心理及需求。医务人员品德修养、知识技术及能力能从沟通方面体现出来。在心灵和情感交流基础上,医患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进而才能增进医患间相互信任。

(二)推进医改,增强信息披露程度

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是“医闹”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改善医患关系,光靠某个医院或者医生个人是不够的,优化医疗体制,革除医疗弊端,加大医疗信息公开透明化,增强信息披露程度,对于重塑医患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改与“医闹”的第三方机制构建

加强医疗体制改革,建立第三方机制。针对严重的“医闹”事件,结合国外的实践,我国医学界、法学界等社会群体及一些专家建议建立独立卫生行政部门,由法学家、医院医生、法官等各面人士组成的第三方仲裁机构,专门调节医疗纠纷,使卫生行政机关从尴尬局面中解脱。

(四)媒体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医改要求媒体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医闹”事件不实报道将引起很多负面效应,新闻媒体机构要严于律己,对医疗纠纷事件要进行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机构应当在适当时间与媒体联系,帮助其客观真实报道“医闹”事件。同时,媒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有序维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媒体对广大群众进行“医闹”行为违法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寻求法律援助。

(五)完善医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医疗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给“医闹”现象埋下隐患,“职业医闹”份子占法律空子,利用医患矛盾做文章,组织成职业医闹团体。同样,由于该体系的不够完善,在“医闹”现象产生后,当事人通过司法诉讼的解决途径不够顺畅,这也是造成“医闹”产生的一个原因。

四、结 论

不管对于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医疗纠纷处理不得当是件两败俱伤的事情。不仅患者权益难获保障,医疗机构也有口难辩,甚至深受其害。“医闹”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极大的扰乱了医院正常秩序,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医疗纠纷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求解。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完善医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对于医疗纠纷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和求解机制和办法,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轶名(2007).7种“医闹”行为[WP].20070714

http: //paper.省略/html/20070714/news-94.14630. htm

[2]宫福清,张斌(2007).对“医闹”现象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5

[3]孙兴国(2009).浅谈“医闹”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1:237-238

[4]叶丰艳.(2008).对“医闹”现象的反思[J].中外健康文摘,2:137

[5]刘晓燕(2008).关于“职业医闹”现象的法律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9(11):53-55

[6]栾承峰,施洪刚(2009).“医闹”已经上升为一种“职业”行为[J].现代医院.11月第9卷第11期:86-87

[7]欧阳长香,池哲勖(2011). 医闹行为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7月第4卷第7期:108

篇10

抢答题

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单位概况、事故时间、地点、简单经过、死亡人数、现场情况、采取的措施等。

2、危险源有害因素包括哪些?

答: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

条件。

3、《安全生产法》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安全意识在先 (2)安全投入在先(3)安全责任在先 (4)建章立制在先

(5)隐患预防在先 (6)监督执法在先。

4、公司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人分别是谁?

答:部门直接管理人是部门副总

处室、车间第一责任人是处长、车间主任;

处室、车间分管工作直接管理人是处室、车间副职主管;

班组直接管理人是班组长;岗位直接责任人是岗位操作工。

5、安全生产检查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自然灾害事故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于人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灾害不能预见、不能抗御和不能克服而发生的事故。

7、人为责任事故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于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所出现的失误和疏忽而导致的事故。

8、《行政处罚办法》中规定的违法责任主体包括哪些?

答:企业法人 、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 、个体工商户 、自然人。

9、“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找不出原因不放过; 本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防范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10、公司2012年工作方针目标是什么?

答:打造安全天神、打造效益天神、打造和谐天神、打造发展天神。

11、“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 一树立: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坚持:坚持预防为主、依法治理、落实责任;

三强化:强化科技支撑、应急处置、基础建设。

12、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员包括哪些?

答:应负法律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13、公司安全管理理念是什么?

答:抓大不能放小。炸药生产无小事,只要有丝毫的疏忽,就会厂毁人亡,大的安全隐患非抓不可,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放过,抓大不能放小。

14、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15、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原因有哪些?

答: 机械设备存在先天性潜在缺陷;设备磨损或恶化;人的不安全行为。

16、《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的义务有哪些?

答:一是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二是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三是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四是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7、《民爆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答: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进出口、运输、爆破作业和储存以

及硝酸铵的销售、购买。

18、事故隐患指的是什么?

答: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19、危险源的定义?

答: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

20、什么叫不安全行为?说出几类不安全行为。

答: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使用无安全装置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未戴安全帽等。

21、炸药感度的定义?

答: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感度。

22、炸药感度有哪些种类?

答: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电感度、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23、爆炸极限的定义?

答: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24、仓库“十防”指的是什么?

答:防潮、防热、防冻、防雷、防洪、防火、防盗、防虫、防霉、防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