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监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监督

篇1

1.1庞杂详细的“符合”判定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作业场所卫生标准要“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化学、物理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可根据技术检测结果,依据对应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作出明确判定;防护设施的“有无”很容易判断,但其是否符合标准则在监督中较难判定。现场监督中,判定冲淋、洗眼设施是否“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中要求半径小于15m)不难,但是对布局的有害无害分开、通风设施的“符合”与否,则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经验判断上。若对其是否“符合”进行判定,一般需要借助现状评价报告。但目前的现状是,多数企业最多只是每年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其主要存在的化学、物理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不涵盖作业场所卫生标准要求的布局、通风、照度等,也就难以对其布局、通风设施等作出“符合”与否的判定。因此,在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中,对防护设施是否“符合”作出判定并不容易。此外,对防护用品的“符合”判定也有不小困难。现行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过于庞大繁杂,甚至晦涩难懂。比如《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护听器的选择指南》等等,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过于繁杂,不要说职业卫生人才欠缺、管理不完善的多数中小企业,即便是有着较高专业水平的监督管理者也很难一一掌握这些标准和规范。过于精细繁杂的标准难以为实际监督工作中的判定提供便捷的指导,反倒减损监督的效能。

1.2亟待完善的一些细则

1)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义务的规定内容不详。很多企业配备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知识匮乏,对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无法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卫生培训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需求,有培训无效果的“无效培训”现象十分常见。虽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对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培训作出了规定,但是对劳动者的培训规定仍待增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虽然对“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日常监测”的人员条件、器具设备、项目和频次等相关细则至今空白,使得操作依据缺失,企业不知如何履行义务,监督也十分乏力。

2)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义务履行约束不足。法律、法规明确了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及责任,但劳动者对应的义务却没有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的“不履行则教育”,对劳动者约束宽松,但因现阶段很多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并不强,实际上放纵了少数劳动者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最终侵害的是劳动者自身健康。

1.3监督队伍培训体系欠缺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经过资格认定有明文规定。实践中,此资格认定基本体现在对执法人员身份要合法的法律性要求上,而对技术性的要求则并不严格,缺少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性培训。比如《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二六条、第三十八条中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和第七十八条“严重损害”的执法操作,都比较模糊,也欠缺相应专业技术培训。

2讨论与建议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做法规定

建设项目一般包含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和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可行性论证阶段属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最终阶段,可行性论证阶段在施工阶段之前,因此,对于未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预评、仅进行控评就申请竣工验收的企业要区别对待:如果施工阶段时长超过两年,在竣工验收时才发现企业未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预评,那么该违法行为被发现时也已超两年,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不应对企业进行处罚;若发现违法行为时尚未超过两年,根据相关规定,理应对企业进行处罚,但建议给予警告。因为绝大多数预评和控评都未进行的企业,并未因此而受到处罚的现象客观存在,所以给予警告既保持与规定一致,又稍许兼顾合理。

2.2完善监督操作判定依据

中国目前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规定了庞杂详细的技术标准,一般的劳动者难以完全熟悉该类技术规定;而作为行政主体,未必比用人单位更了解实际的生产环境,因此其制定的通用的标准过分详细化反倒减损了其科学性。补充既不失科学性、又兼顾便捷可操作性的对布局、设施、防护用品等职业卫生监督的依据,对于促进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应完善防护设施等方面不符合要求时的对应法律责任,比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中对有害无害不分开的明文罚则。

2.3细化各方义务责任内容

在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方面,可仿效《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和安全生产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培训实施方的条件、培训频次、内容、时间及方式等作出规范性规定,以便监督和指导企业有效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在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方面,可补充对“专人”的人员要求、日常监测所需器具设备及系统要求,并对监测项目、内容和结果管理等作出规定。此外,应从制度层面明确劳动者履行防护义务的责任,督促其履行义务。

2.4规范监督队伍培训体系

职业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多,专业性强,职业卫生监督是一项法律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对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指导时,其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随着新的职业危害风险和职业病不断出现,职业卫生学科知识、法规标准不断发展变化,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强调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同时,也应健全对监督队伍的法律和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对法律、法规及标准中的疑点难点培训,比如对“可能发生”、“严重损害”等不同后果的执法标准,并建立系统、规范、深入的对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体系。

篇2

一、目标任务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逐步改善作业场所作业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今年督促企业完成职业危害因素网上申报10家以上,完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2家,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体检50人次,完成职业危害因素企业调查摸底工作。

二、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镇有关部门要督促所属规模以上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制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2、加大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力度。所有工作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必须依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8号)的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

3、抓好职业健康监护相关工作。按照国家总局第47号令的要求,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检测、评价、体检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4、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总局第51号令),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5、强化职业卫生行政执法工作。镇有关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凡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突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或发现确诊或疑似职业病类的,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

6、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在重点企业和单位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广泛开展职业卫生事项告知活动,督促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篇3

【关键词】职业卫生监督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2

作为公共卫生监督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前一些潜在的、隐藏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2009年在深圳发生的外来劳务工集体体检事件,已经充分暴露出职业卫生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历史、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但同时也应认真反思目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使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1 当前职业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存在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的情况

根据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此款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职业病防治监管的法定职能部门。但随着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编办发〔2003〕15号文件和卫监督发〔2005〕31号文件做出规定,安监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而深圳市此项职责一直未划归安监部门。一方面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存在安监、建设与卫生部门共同监管的状态,另一方面像流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管,究竟是由哪一个部门负责还是多个部门都有责任监管?客观上存在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的情况。

主要原因有:一是法律规定与机构改革难以同步。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有比较严谨复杂的过程,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难以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二是个别法律条款的规定难以适应监管工作的现实要求。比如,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等条款,规定过于笼统,现实中可操作性不强,日常监管工作容易导致缺乏有效性的情况。

(2)法规规定有不完善之处。

现行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例如:1)《职业病防治法》中罚责部分规定比较严厉,不少条款规定的罚款起点是2万甚至10万,但执行起来有困难,效果不佳。(第六章,第62条至76条);2)《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十几部与之配套的规章相继,并重新修改、增订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为该法的贯彻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是没有制定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津贴标准。二是没有制定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等等。3)职业卫生标准已基本建立,如衡量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物理量,包括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短时间允许接触浓度(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其中TWA最能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接触水平,但执行效果不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律与社会实际的需要往往有一定差距,法律的制定永远滞后从而难以完全满足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工作。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等其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职业病防治法》作了相关规定,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但上述法律规定实际执行效果不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仍然进行了项目建设。卫生行政部门无法掌握有关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滞后。这与社会各界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未足够重视、职业卫生审查未列入前置许可、深圳本地能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机构太少等有很大关系。

另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的条件有一定的限制,但自从河南的开胸验肺事件及深圳的外来劳务工体检事件,也反映出该法对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不足,职业病体检是否可以由普通综合医疗机构进行?劳动部门在职工未进行职业病体检的情况下,是否可能进行职业病方面的工伤认定?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职业病法律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差距。

2 改进职业卫生监督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规定,明确职责分工。

建议修改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进一步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建议认真执行中编办发〔2003〕15号文件和卫监督发〔2005〕31号文件的规定,卫生部门的职责主要有: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主要有: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建议对劳动、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在职业病监管方面的职责规定得更明确一些,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将职业卫生许可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上岗前职业体检分别作为工商部门、劳动和税务等部门许可审批的前置程序,在取得职业卫生的有在许可证件后方可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证照。

(2)形成全社会都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除急性职业中毒外,大多数职业病都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职业病接触史。劳动者一旦患上职业病,治疗起来绝非易事。

有关职能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宣传和呼吁,让各级领导重视辖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忽视和牺牲劳动者健康权益,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当中。

同时,要让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劳动者都要重视职业卫生防治工作。要使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对企业发展、对劳动者健康保护的益处。自觉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使资金、管理、人力方面有充足的投入与保障,加大对管理者和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劳动者能够自觉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等各种合法权益,积极抵制各种违法行为,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几率。

(3)进一步充实职业卫生监督力量,提高执法水平。

针对日益严峻的职业病防治形势,各级领导应高瞻远瞩,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当今形势下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在人财物方面的需要,对存在差距的,要想方设法保障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执法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前应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个执法人员既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为顺利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深圳市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能够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很少,在目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下,技术服务机构根本满足不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的需要,法定技术机构的力量支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较大。

建议增加和培养一些能够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的职业病诊断工作,对保护作为弱势的劳动者一方是不利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给劳动者提供职业史的有关证明,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无法给劳动者诊断职业病,造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也是河南省开胸验肺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圳去年发生的影响很大的外来劳务工集体体检事件,也是农民工维权难、索赔难等所导致的后果。

建议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等合法权益,普通医疗机构可以由普通综合医疗机构进行,如规定二级以上甲等医院可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时能够以普通综合医疗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结论作为依据。

另外,建议建立职业病救助基金,资金筹集方式分为社会捐助和有关企业交纳两种,使那些不幸患上职业病而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劳动者能够通过职业病救助基金得到及时有效地医治。

(6)加大从源头防治职业病的力度。

职业病防治工作若单靠卫生行政部门一个部门是力不从心的,应该从源头上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劳动者受聘于用人单位后,劳动保障部门应及时检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对未按要求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督促其整改落实,卫生部门督促用人单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或者相互通报的机制,从源头防治职业病。

篇4

一、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

1.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严格执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建立自主开展职业病防治活动的职业卫生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依法履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切实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

2.继续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一是开展职业病防治评估工作,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开展职业病防治评估工作,2016年度准备20家企业资料,做好国家总局抽查评估准备,加强对本辖区内企业的指导,如实准备评估材料,认真做好评估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培育先进典型,利用典型引领推动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开展,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尽快达标。

3.督促用人单位不断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一是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定期检测评价工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日常监测,定期开展检测、评价,并依据检测报告的建议和现状评价的建议认真组织整改,确保有害因素浓度强度不超标。二是落实职业病危害告知,依法开展健康监护工作。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按国家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台账。2016年,检测评价和健康监护数量同比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检测评价和健康监护要作为纳入执法检查内容。三是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档案,并做到完整、准确。四是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能力。

4.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预防工作。落实国家卫计委等十部委《关于印发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督促相关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粉尘防治规章制度和责任制,落实粉尘防治主体责任,大力推进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和相关权益。

二、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5.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岗位粉尘浓度治理达标”这一主要任务,对辖区内粉尘高危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水泥生产和石材加工两个行业,要重点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包装和装车两个环节的技术升级改造,实现自动化生产。推进石材加工企业集约化、园区化管理,提升石材加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全部淘汰干法作业。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执法工作

6.突出重点,切实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按照依法治安和重监管、严执法、抓典型、用重典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通过监督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生产经营场所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一是结合年度执法计划的编制,确定年度执法的重点。把职业病高发多发、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多、易发生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有新发生职业病病例、有职业病危害群众举报事项的企业列入监督执法的重点,确保监督执法与各项监管工作配套推进。二是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开展暗访暗查和突击检查,严厉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重大隐患和问题、典型违法违规企业要敢于公开曝光,强化震慑和警示作用。三是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各地受警示”,以事故教训推动职业卫生工作。

7.加强和改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认真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根据近期国、省会议要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将从事前监管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特别是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施工过程监管,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控制和减少建设项目施工期职业病危害。对不履行法定义务、“三同时”走过场、甚至欺骗监管监察部门的建设单位,依法严肃查处。

四、不断夯实职业卫生监管基层基础工作

8.进一步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在去年申报的基础上,分行业、分领域开展职业病危害申报,重点行业,高危行业的企业和单位,必须进行申报,执法检查时要将申报纳入检查内容,要以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突破口,在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申报工作计划,加大申报推进力度,特别要提高职业病危害严重、较重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较多的工业企业的申报率。2016年省、市局将建立申报工作通报制度,定期通报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进展情况。

9.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工作。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和职业危害专项治理等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媒体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劳动者关心自身职业健康、知悉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懂得自我防护,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要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做好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接害岗位人员培训工作。

篇5

1.督教

督教就是督促、检查、评价、引导学校教学工作,即对学校的教学思想、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向领导和教学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同时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督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督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教学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此外,督导人员还必须深入一线进行教学检查,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等环节进行分析评估,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和引导,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2.督学

督学就是督促、检查、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上课、作业、实践操作、第二课堂活动、考试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向领导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不文明行为及不良风气等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提出意见与建议,从正面引导学生学习。

3.督管

督管是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督促、检查、评价、引导,其主要职责包括教师常规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师资配置、专业设置、学生考证辅导培训、教学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管理等。通过日常督导,发挥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协调教与学、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

二、充分发挥督导作用需理顺关系

教学督导室是学校根据教学改革创新发展需要而成立的一个机构,在工作中需要与主管的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沟通协调,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督导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的有效保障。

1.尊师信教,理顺督教关系机制

督导与教师之间的状态是影响督导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刚开始,部分教师不适应、不理解督教工作,甚至有一丝抵触情绪,认为督导听课是为难他们,感觉教学压力骤增。事实证明,督导工作要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双方必须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充分协调、尊重、信任、沟通与交流。在督导过程中,督导员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尊重教师的人格,认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获得成就感。教学工作是一种创新工作,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所以,督导要支持教师教学创新。实践证明,督导和教师一旦产生共识,就会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2.以生为本,理顺督学关系

学生是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中职学校教育应围绕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督教的同时,还要把督学工作做好。在督学工作中,一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培养学生、促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而学习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要建立班主任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完善学生学习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通过设立意见箱、问卷调查、面对面投诉、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整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处室或相关人员,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切实提高督导效能须讲究方法

发现并研究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与咨询,是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因此,督导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与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讲究方法,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切实提高督导效能。近年来,督导室成员始终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教学一线,配合协助学校完善《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健全督导管理体系,落实听课制度,督导员除完成每周6~8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外,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70人次。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督导员逐渐形成了共识:“督”要认真及时,“评”要积极中肯,“导”要方法正确,“帮”要耐心诚恳,全心全意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服务。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协助教务处开展说课、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听取他们的教学心得体会,特别对青年教师,更要注重一个“导”字,突出一个“帮”字。因此,在随堂听课后,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等进行中肯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与长处,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每年都会引进一批新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欠缺教学技能和技巧。因此,在开学初,督导室协助相关科室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新教师初步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职责及相关要求,更好地缩短了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另外,本校还在每学期开展“以优带新”的工作,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并在学期结束后,要求年轻教师上好一堂汇报课,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应客观评价

篇6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以来,一些建设单位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对部分条款理解不准确、执行不规范的情况。为此,本刊分上下两期,对该办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上期着重介绍了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现场竣工验收的具体规定。本期着重介绍需细化、明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这几项内容。

需细化的内容和要求

51号令中第十条、第十七条分别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为了便于操作执行,施行说明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如对预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类型分析”做了进一步解释:“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结果,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51号令第十条、第十七条施行说明)。

51号令中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但是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内容,以及如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没有明确规定。施行说明弥补了这一缺陷,明确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分析、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以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评价、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评价、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分析、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效果预期分析、对策措施和建议及评价结论13项内容(51号令第二十六条施行说明)。

施行说明还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现场竣工验收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了应当检查的10大项、55小项具体内容(51号令第三十一条施行说明)。

需明确的内容和要求

为了落实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51号令第十一条、第十八条、二十七条要求,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但对如何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评审内容未做明确规定,这为51号令的贯彻执行带来一定影响。

施行说明对此进行了明确,以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评审为例,首先,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本单位有关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评审时职业卫生专家人数不得少于3名,其中职业卫生专家库中专家不得少于2/3,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亲自或者指定分管负责人主持评审。评审时应当明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工艺设备、技术材料等描述是否完整、准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准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型判定是否准确等7项内容(51号令第十一条施行说明)。

同样,施行说明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评审的组织,以及评审等内容进行了明确(51号令第十八条、第二十七条施行说明)。

51号令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为评价活动提供符合检测、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受检场所、设备和设施。为了落实这一规定,保证场所、设备和设施符合检测、评价标准和要求,施行说明中要求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自验收。自验收时职业卫生专家人数不得少于3名,其中职业卫生专家库中专家不得少于2/3,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亲自或者指定分管负责人主持自验收。自验收时要注意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的管理人员等10个方面的内容,并出具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的自验收情况报告(51号令第二十六条施行说明)。

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防治这一薄弱环节,施行说明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审查环节,到施工过程、工程监理,以及自验收环节,对建设单位、预评价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控制效果评价单位,均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控制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在预评价环节,要求预评价单位针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措施建议。同时还应给出采取这些措施后,各个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和接触水平(51号令第十条施行说明)。

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评审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审查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可行,能否满足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要求(51号令第十一条施行说明)。

在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设计单位应当对预评价报告中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防治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进行说明。对照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防治对策及建议,查看落实采纳情况。对于未采纳的措施、对策和建议,应当说明理由。

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建设单位应当审查是否采纳了预评价报告中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防治对策及建议(51号令第十八条施行说明)。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落实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培训等工作措施。监理单位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51号令第二十三条施行说明)。建设单位也要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职业病防治情况、监理单位履行监理情况进行检查(51号令第二十七条施行说明)。

篇7

目前交强险保险金额为12.2万元,其中身故责任11万元、医疗责任1万元、物损责任0.2万元,这些赔偿限额属于最基本的责任范围。对于理性的车险消费者来说,一般都会在投保交强险之外,自愿投保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车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责任险、车辆损失险三个基本险及其附加不计免赔特约,以此进一步提高风险保障水平转嫁风险。

应该注意到的是,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在执行交强险承保即时生效政策上千差万别,有的公司对于新车投保交强险可以做到即时生效,但对于老旧车辆续保交强险的只能投保次日“零时生效”。有的公司对于摩托车投保交强险无论新老车辆均可以即时生效,但对于摩托车交强险以外的车型投保交强险只能投保次日“零时生效”。中国保监会先后于2009年3月25日发出《关于加强机动车交强险承保工作管理的通知》(保监厅函[2009]91号)、2010年3月3日发出《关于机动车交强险承保中“即时生效”有关问题的复函》(保监厅函[2010]79号),对于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交强险即时生效的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机动车商业险目前仍然沿用投保次日“零时生效”的传统,应该指出的是这一制度本身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争议。

一、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的经营风险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本质上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发挥经济补偿的作用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签订保险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公平的考察双方的地位,不难发现保险人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弱势一方的被保险人对于一些“霸王条款”不得不默认。但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保险公司应诉案件比率逐年上升,保险公司面临的司法环境和社会舆论较为严峻。

就一个险种承保本身而言,不能刻意区分甲险种承保优先“即时生效”,乙险种承保投保次日“零时生效”。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投保该险种支付保险费后就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应该即时生效,消费者投保的时间与保险单生效的时间不一致中间出现所谓“空挡”,期间客户出险责任谁来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七条安全保障条款、第十条公平交易权条款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对经营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第十一条获得赔偿权条款规定,对第七条条款作出了呼应,即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在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方面还存在着制度设计的“漏洞”,“零时”并非一份保险单起保的标准时,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约定的保险期限也不能从某年某月某天的“零时”到次年某月某日的“零时”,保险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不能以所谓“零时”作为一条标准线。所谓“零时生效”是保险公司人为设定的“条条框框”,一旦引起法律纠纷,人民法院的调解或判决明显会倾向于处于弱势的被保险人。

二、商业车险投保“即时生效”的客观必要性

第一,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制度本身是一个单方面的“霸王条款”,由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地位的不对等,具有强制性。

第二,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制度侵犯消费者权益,在支付保险费后,被保险人即对于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保险责任应即时生效。

第三,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制度存在法律风险,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第四,商业车险投保次日“零时生效”面临极大的社会争议,“零时”不应成为保险单生效的标准时间,具体生效时间应由对保险合同具有同等义务与权利的双方共同约定。

第五,商业车险投保“即时生效”对于保险人经营不会带来困难,至于保险人关注的“即时生效”是否会引起“骗保”或者“倒签单”的风险,业内实施多年的机动车承保前“验车”程序可以有效规避。

第六,商业车险投保“即时生效”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保险人通过调整IT应用系统设置即可实现。

三、调整商业车险承保“即时生效”的意义

篇8

卫生协管工作计划范文一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推进卫生监督进社区、进乡村,夯实卫生监督工作基础,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监督体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监督执法水平;认真履行监督执法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健康权益。

工作目标:以规范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为核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公共卫生监管水平。

在卫生院公共卫生中设置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一、具体职责

1.及时掌握协管范围内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一般情况。

2.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

3.实施日常性卫生检查。

4.各卫生室要积极配合监督协管人员工作。

5.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受理辖区内相关案件的投诉、举报,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相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7.发现辖区内的非法行医案件,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做好非法行医案件的查处工作。

8.完成上级卫生监督部门指定或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9.卫生室卫生监督具体职责:

(1)依法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做好卫生法制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

(3)掌握辖区托幼机构、供水单位、餐饮机构基本资料

二、增强监管能力 加强队伍管理

1.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规范督查行为,建立督查信息通报机制。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员着装和执法行为的督查,树立卫生监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的专项检查,切实增强卫生监督工作效能。实行报告制度。

2.加强队伍培训,规范行政行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系列知识讲座。注重抓好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员政治素质、服务意识、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切实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

3.强化社区、村管理。实行信息员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督查机构的监管作用。

三、突出监督重点 加大监督力度

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1)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乡创建工作,构建科学、高效、协调的餐饮卫生监管机制,完善监督执法网络体系,深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监督结果公示、卫生管理员制度、规范行政许可等措施,实现我乡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状况根本好转;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和应急处置管理体系,增强公众食品安全信任度;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2)进一步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广原料进货台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添加剂和不合格调味品的行为。

(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进农村活动,督促落实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质量安全措施。

(4)开展节假日食品卫生检查,做好假日、各种重要活动和会议的卫生保障工作,确保重要活动和会议食品安全。

(5)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曝光一批食品卫生典型违法行为。

2.加强医疗执业监督执法工作

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医疗执业监督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健全并落实医疗执业监督的长效机制。注重投诉举报,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增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3.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力度,做好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自建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重点的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水平。

(2)加强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

(3)结合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等监督检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提高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水平。

四、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根据本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等情况,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监护覆盖面,督促落实职业监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等工作。开展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

今年是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重要的一年,工作艰巨,任重道远。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和进步;力争在20xx年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做好。

卫生协管工作计划范文二为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更好地适应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全力推动社区卫生监督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发展,进步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一、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以加强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科学管理,健全运行机制,着力构建高效统一的卫生监督体制。

1、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工作职责,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力及卫生执法技术手段。要结合工作实际,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职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依照卫生部《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卫生监督协管员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的力度,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监督队伍。

2、展开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推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认真实施《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制度》,依照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展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进步稽查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责任制的考核和检查。

3、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健全社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及时正确地统计、处理和上报卫生监督信息。

4、完善投诉举报机制,进步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和投诉举报信件,努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门、难点题目,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建设,健全机制,明确职责,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成员的培训、演练,进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力度

加大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饮水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监管力度,增进区域公共卫生状态不断改善,全面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公共卫生重点领域的监管。

1、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继续推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推进大型餐饮场所和宾馆的控烟工作,推动建立禁烟区域示范单位。在美容美发和旅店等公共场所建立卫生状态公示栏制度。

2、加强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有重点、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生活饮用水和产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3、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继续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疫情事件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全面进步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以职业危害因素申报为基础,全面推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要到达100%。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证工作,做好放射工作职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篇9

一、进一步完善我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按照市卫生局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推进我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启动区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自估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积极做好我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监督装备水平,做好省下拨的各项卫生监督装备的管理、使用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制度建设,使卫生监督网络整体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围绕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卫生监督工作

(一)继续抓好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以“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鉴,按照卫生部门的职责,狠抓各项食品卫生监管措施的落实,做好全区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探索建立我区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农村乡镇中小学校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二)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以存在粉尘、铅、镉、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的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依法查处未履行法定责任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放射诊疗管理办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健康监护管理。

(三)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的工作力度,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以往整治成果,加大打击力度,防止非法行医现象出现反弹。以开展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加强督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对外承包、出租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以及违法违规开展性病、医疗美容等违法行为。重视群众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工作,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利和健康权益,及时曝光大案要案、违法医疗广告和“医托”等欺诈群众的违法行为。

(四)抓好相关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按照省、市有关部署,以住宿业为重点在我区推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加强对游泳场(馆)、理发美容店、公共浴室等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强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经营环节和重点化妆品卫生质量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继续做好我区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

篇10

一、餐饮卫生公共场所监督管理

(一)餐饮卫生监督管理

根据餐饮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域及性质的不同,我所的餐饮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分别由食品场所卫生监督一科、食品场所卫生监督二科及卫生监督稽查科共同承担,上半年共完成210余户餐饮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卫生监督档案210余个,监督覆盖率达100%,督促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480人,查出职业禁忌人员32人,下达“五病”调离通知书32份,调离率达100%,按照计划完成食品及餐饮具抽检132件,立案处罚餐饮卫生违法案件70起,给予行政处罚70起,罚款金额达18万元,有力地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我市的食品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上增年共监督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1个,纯净水生产厂家12个,二次供水机构11个,建立监督管理档案23个,督促饮用水管理从业人员60人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查出职业禁忌人员2人,下达职业禁忌调离通知书2份,查处饮用水卫生违法案件2起,立案处罚2起,罚款金额达2万余元。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我所的食品监督一、二科共同承担。全市共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单位180余户,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档案180余个,督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50人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查出职业禁忌病20人,下达调离通知书20份,调离率达100%,按年初计划完成公共场所卫生用具抽样检测100件,查出公共场所卫生违法案件15起,立案处罚18起,罚款金额达3.8万余元。

(四)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

我市的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卫生监督稽查科承担,上半年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26家,查出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批妆品70件并予的没收,立案处罚违法案件2起,罚得金额达0.4万元,化妆品市场得以规范。

二、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学校及托幼机构是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密集的场所,亦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高发区,为管理好这一特殊场所的公共卫生,我所特将此职能划归卫生监督稽查科进行管理,上半年共监督检查中小学校15所,托幼机构20所,建立监督档案35个,督促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380人,查出职业禁忌病8人,下达“五病”调离通知书8份,调离率达100%,查出学校食品及饮用水违法案件7起,立案处罚7起,罚得金额达4万元,维护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三、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由我所医疗卫生监督科承担,上半年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48家,建立监督档案48个。其中查处超范围经营医疗机构8家,查处对外承包科室的医疗机构1家,查处聘用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机构3家,查处药房坐堂行医7家,查处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1家,立案处罚案件40起,罚金达8余万元,取缔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诊疗活动的22家,没收药品、器械余件,折人民币1200余元。清理整顿3个乡镇的医疗市场,参与1起医疗纠纷的处理,有力地打击了非法行医行为,维护了我市的医疗市场秩序。

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我所专门成立了职业卫生监督科管理我市的职业卫生,上半年共对7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卫生监督档案75个,下达整改文书180余份,查处职业卫生违法案件25余起,罚款金额达4万余元,我市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的轨道稳步向前迈。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投诉案件的应急处置

我所专门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投诉案件的应急处置小组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上半年共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应急处理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无一起因处置不当而导致事态扩大事件发生,共处理投诉案件7起,调查处罚5起,调解2起,处理恰当,投诉方和被投诉方满意度达100%。

六、各种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

组织专项整治行动达8次,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了准备充分(有组织有行方案),措施得力,共书写整治方案8个,总结材料8份,整治行动有始善终。

七、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及期间的卫生安全保障等

六月份进入高考期间,我所派出卫生监督员10余名,参与了高考期间的食品、饮用水卫生以及周边环境食品安全保障活动,各卫生监督员定点蹲守、全程保卫,我市的高考无一起卫生安全事故发生。

八、卫生行政许可

上半年共受理卫生许可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60个(其中食品类33个,公共场所类24个,二次供水类0个)。年度审核卫生许可证3个,变更卫生许可证0个。

九、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