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城市流通 信息化

引言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变现形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的骤然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例如,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城市污染不断加重,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人口的增长,大大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同时,也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成本。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给城市的治安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宜居城市,“让我们居住的城市更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是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生活者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美好期待。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理念源自IBM,“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生活模式,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方面,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不断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和机构意识到技术在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IBM就是这样的先驱者。2011年,IBM正式了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 for Smarter Cities,简称IOC for Smarter Cities)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整合了IBM多款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提供灵活的部署模型,适用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城市部署,能够帮助城市决策者协调城市内部的各种机构和各项资源,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问题做好准备,协调和管理响应工作,并持续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口急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千禧”成为明显的标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规模不断扩大,约有近4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过程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无穷动力,也为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各种管理挑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环境保护,从交通问题到城市安全、公众服务问题,都在制约城市向更智慧、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服务能力、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流通产业中都有反应。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我国物流业平稳适度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

城市流通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现代流通产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智慧城市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进而创新流通产业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品牌,辅助经济发展。

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一)依托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是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实现方法上,构建具有更透彻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流通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流通产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例如,作为交通领域开发“智慧”的先行者,宁波智慧物流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2年7月份正式启动《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初上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宁波迈向智慧物流的脚步加快了。据悉,《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发展基础,提出了以感知和网络传输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应用为目标、互联共享为纽带的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旨在建设以智慧物流公共平台为基础,打造各综合性、专业性应用平台互联共享的“1+N”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体系,并立足宁波港口物流特色,充分发展海铁联运及双重运输等口岸集装箱运输方式。

(二)提高流通产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建设

我国物流信息化在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下,信息化浪潮应时而动,围绕制造业、商贸业等行业企业通过信息数据的集约化管理推进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数据整合推进供应链建设这两大主线,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物联网的兴起引发物流信息化整合进入一个新周期,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逐步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物流行业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供应链反应速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促使全球物流行业不断探索可以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新技术。

目前,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自有的仓储管理。但是条码的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琐等特点和人工书写单据的繁琐性,容易造成人为损失,使得现在国内的物流仓储管理始终存在着缺陷。无线射频识别这一最新科技产品的投入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可以根据仓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电子标签被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或托盘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时在货物进出仓库时可写入送达方的详细资料,在仓库和各经销管道设置固定式或手持式阅读机,以辨识、侦测货物流通。利用RFID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和流程。使企业能够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

(三)完善流通产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工作

信息化时代也是标准化时代,流通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港已代表中国将该项目核心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工作提案《Freight Container–RFID–Cargo Shipment Tag》,并已获得了ISO授权,将由我国主持起草“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编号为ISO/NP 18186。这是我国在航运国际标准领域一个重大的突破,代表了上海智慧物流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此外,我国应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四)加强对城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流通产业规划需要从城市产业定位、政府法律政策支持、优良产业配套环境、高质量的基础生产生活设施与适用的人力资源着手,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客户竞争条件、市场吸引力,选定产业发展行业,在行业产业价值链上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环节。例如,四川省在《关于印发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里,明确规定在2011年四川省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增长14%的目标,并提出了七大物流发展重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集群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此外,宁波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对智慧项目合作引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创建、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则对资金的扶持原则、支持对象和方式、申报评审、项目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蕴含无限商机。

结论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职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2.李艳.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韩向军.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17)

4.韩向军.浅析我国物流业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35)

篇2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72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32%;网络零售交易额75亿元,年均增长36%。

(二)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到2017年,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改造,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以上,3g/lte(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4g网络实现全市重点乡镇、高速公路、县际干道、主要景区有效覆盖,各区市县城区深度覆盖。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30兆比特(mbps),__主城区及有条件的区市县城区达到500兆比特(mbps)以上,农村家庭达到10兆比特(mbps)。云服务水平达到为全社会广泛提供服务的能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二、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以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其对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我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推进光纤和有线电视入户。启动实施“城市宽带提速计划”、“农村宽带普及计划”、“视听乡村”、“农村校通宽带计划”、“应用创新推广计划”、“宽带体验提升计划”和“宽带产品研发计划”7大专项计划。(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工委,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二)移动通信基础建设。统筹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无线局域网(wlan)、lte(4g)等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组织实施td—lte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推动开展基于td—lte的行业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通信运营企业)

(三)三网融合建设。加快通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模数转换进程,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三网融合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三、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努力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广播影视节目水平,促进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一)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华蓥市、邻水县和武胜县等区市县及相关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华蓥市电子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相关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提高信息产品应用能力。积极参与__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自然灾害预警与救助、公共安全综合应用、城乡建设、智慧景区管理、林火预警应急等领域的开展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等)

(三)强化广播影视产品服务能力。加快打造__红色影视文化城。大力宣传,积极邀请影

视制作单位到我市拍摄一批质量高、有影响的红色影视剧。(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

四、拓展信息消费领域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信息消费领域,积极培育多元化信息消费市场,有效发挥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

(一)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_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化和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建设。(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工程。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融合发展,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园区、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应用等重点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三)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力争实现网络“校校通”;着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力争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着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力争实现实名制学习空间“人人通”;着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加大资源建设投入;着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四)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一批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推进__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局)

(五)电子商务发展工程。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移动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培育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网商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政府金融办、__质监局)

(六)视听文化信息消费内容和业态发展工程。搭建数字文化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平台,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出版、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推动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视听信息内容建设及服务提升,建立广播电视视听服务平台,加快实施“视听乡村”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影院。(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七)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支持企业参与政府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政府购买相应服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业务。加快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评估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八)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加快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九)推动信息消费延伸和增值。探索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搭建区域、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平台,推动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批数字化景区。(责任单位: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园区管委会)

五、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为有效扩大信息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一)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推进数字证书认证、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规范化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

保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

(二)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安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保密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__质监局)

(三)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商务信用评估,强化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__质监局、市文广新局、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六、完善支持政策措施

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并实施合理财税支持政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更好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增长。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培育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并支持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做好推进相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加大现有支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减轻互联网小微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人行__市中心支行、__银监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培育创新性、成长性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完善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帮助互联网小微企业增信融资。(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__银监分局、人行__市中心支行)

(三)改进和完善通信服务。完善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大通信与广电普遍服务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用户实现自主选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用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对通信和广电机房、基站等项目征地、供地、办证等的支持力度,提前介入,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电力部门对通信、广电运营企业的基站、机房、数据中心等用电执行一般工业电价,大型数据中心(用电变压器在315千伏安以上)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指导老旧小区“光纤入户”建设改造工作,对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依照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严格把关。(责任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财政局、__供电公司、爱众股份公司,各通信、广电运营企业)

(五)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信息服务。对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信息化服务事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建设和运维服务。重点包括电子政务、产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和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由公共财政资金安排、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市场主体较为成熟的公益性公共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事项,优先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六)加强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政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服务外包管理办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__质监局、市政府法制办等,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篇3

同日中国联通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全光网河南”战略合作协议,在2015年投资102亿元,年底前建成全光网河南。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河南省率先告别“铜缆”旧时代,迈入领先“全光网”新时代。

打造全光网络 推进“提速降费”

在全光网络市推进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中国联通启动网络光纤化改造工作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在全国39个市(区)建成了全光网络,截至2015年7月底,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1.18亿户。为各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扩大用户网络体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介绍,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不断推动光纤改造入户工作。其中河南和山东省光纤改造进度较快,今年6月河南商丘市建成了全国首个可承载百万用户的全光纤网络城市,惠及光纤用户104万;山东省完成8个城市的全光纤改造,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光网覆盖省会城市。中国联通计划,2015年底实现城区20M和农村8M速率,在河南省和山东省建成全光网络省、52个全光网络地市、592个全光网络区县。

全光网络不仅使宽带网络质量大幅提高,还使用户的上网速度有了极大提升。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31个省联通分公司均已制定推出了宽带免费提速方案,并同步开展实施,有效提升了用户速率、降低了单位带宽的资费,受惠用户规模1601.6万用户,预计全年惠及5500万用户,同时全国20M单产品价格综合降幅达36%,50M单产品综合降幅达38%,100M单产品降幅达37%。

投资102亿 年底将建成“全光网河南”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光网建设,9月8日,河南省政府与中国联通集团在郑州签署建设“全光网河南”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国联通集团在2015年投资102亿元,年底前建成全光网河南。

根据协议,中国联通集团2015年底前在河南率先建成“全光网省”,省辖市城区、县(市)城区100%实现全光纤网络覆盖,行政村85.2%实现全光纤网络覆盖。郑州、洛阳城区96%的家庭具备100Mbps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其他省辖市城区及县城89%的家庭具备100Mbps光纤宽带接入能力;郑州、洛阳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Mbps,其他省辖市城区及县城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3Mbps,全省农村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2Mbps。

据了解,中国联通集团在建设“全光网河南”同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对原有2M、4M、6M宽带用户无条件免费最低提速至8M,最高可达50M。2015年年底,预计为650万宽带用户免费提速,其中93万户提速至8M,400万户提速至12M,144万户提速至20M,13万户提速至50M。全面实现“三网融合”,2015年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与广电合作,建设IPTV平台,满足226万业务注册用户收视需求。

智慧嵩山项目:

“互联网+景区”的新应用

联通与嵩山风景区管委会共同开展了“智慧嵩山”项目合作,成功打造“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具备了综合指挥与应急调度、视频监控、网格管理、手机办公与手机票务、音乐广播及停车管理六大功能。通过该平台,景区管理方可与公安、交通、消防、卫生、气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协作联动,及时形成景区旅游预测预警机制,保障游客旅游安全。景区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对讲、手机定位、手机办公、手机票务等移动办公手段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旅游服务,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到客流集散地、交通要塞、人流密集地等场所情况做好游客引导。嵩山景区已成为“互联网+景区”应用的标杆和典范。

阿里巴巴 商丘产业带:

篇4

国家力推产业升级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方兴未艾,IT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在计算、存储能力上向云资源转换,软件以应用、服务的模式开始凸显出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解决方案,让IT、互联网的能力,深度渗透进传统的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软件与应用正成为勾勒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主线。

软件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决定着中国诸多产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把加速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革新,上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颁布了一系列放开内需市场,鼓励外资准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令跨国软件巨头怦然心动。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抢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额越来越大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培育以下高端智能产业领域: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

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201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全面展开。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将投资建设600多个智慧城市,仅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市场总规模就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通信、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智能产业,中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第一大智能产业投资、建设和应用市场。

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作为国家级的中国软交会,其宗旨是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企业实力,通过交流和交易,促进中国软件企业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腾飞。

十多年来,中国软交会以国际化开放理念和视野,不断丰富和扩展展会的功能平台,已成为帮助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承接海外业务的对接平台;集中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平台;促进两化融合供需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向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交易会的品牌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中国软交会以“智城市,酷生活”为主题,关注IT智能在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切身体验,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展会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关注客户体验。展会开辟智能应用专题展区,设计智能城市体验馆,围绕人们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采用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一一呈现,描绘智能生活的全新感受。

加强展会互动。展会将展厅和会议室的交流紧密衔接,国际展区将举办中外合作会议;智能展区将组织涉及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领域的专题会议;行业应用展区将召开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会议;概念展区将组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

提升会议品质。会议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应用性,主题涉及的行业技术领域更具前瞻性和发展性,会议将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业界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

强化交流交易。全方位创造国际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接机会,搭建合作交易平台。市场对接针对渠道洽谈和采购交易;项目对接针对二十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对接针对十几个行业范围;国际对接针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对接针对城市和经济圈之间;专题对接主要针对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

软交会组委员相关负责人表示,“软交会希望能推动这一进程的加速,通过展示展览、主题论坛、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全社会诠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城市,酷生活”的主题也代表着一种态度,是科技、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体现。“生活在智慧城市,人们就应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酷’生活。酷,不是另类。酷,是乐享生活的表现。因为酷,我们才能真正对待生活。最酷的生活就是用最酷的技术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实际上,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和落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链条的成熟,医疗、交通、旅游、家居等这些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将完成“智慧”转身,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篇5

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在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推广经验,为物联网在全社会应用做准备。去年9月,浙江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化委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浙江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指出,推进“智慧浙江”的建设是浙江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强调,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必须依赖于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领导与监管模式的创新。

面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又一次的机遇和挑战,“敢为人先”的浙江人早已磨刀霍霍。2012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在浙江将以何种脉络前行?近日,本刊“智慧城市”专栏报道组专程走访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君青。

《信息化建设》:请问吴主任,今年浙江智慧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吴君青:根据浙江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计划的总体要求,浙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一揽子”解决问题为宗旨,以一个公司主体推进一个试点项目为路径,以一套标准规范一项试点业务为准绳,以一套“技术与制度”作为保障,以一个全覆盖、高水平的网络支撑为基础,以一切按照利益共建共享为原则,紧抓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集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部省“3+x”试点指导模式优势,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管用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循序渐进、上下联动,有效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开展“智慧浙江”建设开好头、铺好路。

《信息化建设》:首批建设试点项目是否已经确定?

吴君青:是的。2012年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中的第一项就是启动首批建设试点项目。经各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申报,通过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确定启动实施杭州智慧城管、杭州智慧安监、宁波智慧物流、宁波智慧健康、嘉兴智慧电网、嘉兴智慧交通、绍兴智慧安居、台州智慧水务、丽水智慧政务、千岛湖智慧港航、智慧高速、智慧能源监测、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建设等13个项目。

《信息化建设》:在这些试点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推动措施?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侧重点和创新点?

吴君青:为保障首批建设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重点在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试点项目指导、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研究建设、构建试点考核体系、创新试点合作模式、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目前,我们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框架内,成立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推进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日常工作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试点城市成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研究解决试点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试点项目还要成立项目组,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试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并成立专家组,负责试点项目的咨询和指导。要统筹各方力量,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和潜力,积极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信基础网络平台等的支撑作用。

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指导工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由专家、学者及各试点项目的有关专家组成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负责政策、技术、业务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承担试点项目的方案论证、技术指导、成果评价等工作。对各试点项目,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指导组,承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咨询和指导,负责督促检查、绩效评估和总结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试点项目的支持,加强跨部门试点项目所涉及的部门间协调工作。

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方面,我们将运用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支持;从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各试点城市负责其投资建设补助资金和服务外包的政策资金,各试点项目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部门)等负责落实试点补助资金,并研究制定相应的招商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积极打造“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首批6个试点城市要率先完成3G、4G、WIFI、卫星等多种制式综合服务的无线通信体系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杭州、宁波“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光纤和无线信号的覆盖率和质量。

在标准研究建设方面,将由省质监局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体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各试点项目设立标准化研究组,结合试点内容和目标,制定试点项目的标准框架和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确保试点项目的进度需要。对部分成熟项目率先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构建试点考核体系方面,将探索建立科学的试点评价体系,出台具体考核办法。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试点项目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质量、标准建设、项目实施绩效、产业带动等方面进行年度评估考核。考核结果在内部公开通报,对考核优秀的试点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试点项目,进行督促整改,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

同时,我们还将在试点合作模式上积极创新。利用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轮值机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参与我省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为各地牵好线、搭好桥。鼓励航天科工、中电科技、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数集团、华为、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作为合作主体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模式创新、运营服务、人才培训等基地的“落地”。

当然,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我们将重点加强对试点项目中的关键系统、保密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加大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数字认证等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建立试点项目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落实投资建设、运营的企业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的监管责任,规范项目参与人员和服务外包机构的保密与安全保障管理制度,构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责任保障体系。

篇6

转型,转型

2012年,皮革及制鞋行业产品出口明显回落,全行业出口额同比增速从2011年的22.17%下降至9.60%。

“美国、欧洲、日本是我国制鞋业最主要的三大出口市场,然而财政悬崖、欧债危机、政治摩擦等利空因素革导致整个行业的出口订单尤其是大单减明显,再加上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制鞋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存礼表示。

通过两化融合来加速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不断提升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是皮革及制鞋企业摆脱当前困境的一个很好思路,亨达股份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正如单存礼所说,中国皮革及制鞋行业正由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时尚产业转型,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升级,就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近些年,亨达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2009年,亨达仍然交出了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同比增长30%以上的漂亮答卷。

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当国内很多鞋企还在OEM这一两头在外、受制于人、低附加值的尴尬处境中艰难挣扎时,亨达已然实现了向更高层次的华丽转身,而背后离不开信息化这部强大的引擎。

“信息化就是我们高速前进的T动力。”单存礼说。据他介绍,亨达股份信息化建设使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有充分的保证,也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战略得不到执行,决策又没有依据,做事心中无底、发展全靠机遇等重大问题。

“特立独行”

亨达股份信息化建设的与众不同之处是“项目管理”制度的引入,在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各个阶段将严格按照基建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制定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单存礼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IT建设更系统、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亨达股份管理层认为,公司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法不能简单照搬其他企业方法,而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和自身特点,开展项目的实施。由此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再不能按照过去的软件功能应用的方式实施,而应从全面的、系统的、结合企业管理需求,通过规划的方法,尤其是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计划管理中,我们会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进行项目初步计划和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建设年度计划。而年度计划应包括建设进度、建设规模、施工工序、质量检测、物资采购、人员培训和资金使用等内容。计划一经下达,则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亨达股份的信息化还非常重视IT人才的培养。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所以在亨达股份看来,比技术和系统更重要的是人才。亨达股份通过与IBM、用友等专业化公司、信息行业协会、高科院校等合作,搭建了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对行业、客户、地方企业等相关人员公益培训,不但全面提升企业专业人才素质,建立了集软件开发、系统维护、项目推进、流程改善等各类专业人才于一体的信息化中心,并向社会积极培养输出专业人才。截止目前,共累计培训200多期,输出专业人才7000多人。

截止目前,亨达股份已经搭建全方位信息化运行平台,实现各业务模块有效运转,主要包括:研发CAD、CAM系统、DRP分销平台、U8生产系统、BI商业智能决策系统、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实现各业务模块全网络覆盖,从而有效保障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之上,亨达股份对各业务模块进行流程优化,减少原来流程与流程对接中的中间环节,实现从信息搜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一体化,并将之前相对独立的CAD、CAM、U8、DRP、BI等各信息系统统一标准编码,进行无缝衔接,消除“信息孤岛”,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决策速度。

同时,亨达股份还积极应用最新信息技术。亨达股份是行业内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公司之一,希望通过逐步实施智慧研发、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分销、智慧门店等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信息平台,实现亨达股份信息化系统再次升级。

齐步走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皮革及制鞋业出路何在?亨达的做法就是依托信息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更好地行走在国际新的舞台上。在信息化的强有力驱动下,亨达股份成功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资本运作”的战略转变,完成了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到“优质品牌”再到“优质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

篇7

但在这样显赫成就的背后,乐从的下一步发展也面临隐忧:受历史客观因素的影响,乐从过去的定位是城镇,其规划与建设都是按城镇的规模与形态来推进;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规划的滞后、空间的天然限制、有限的基础设施,逐渐难以容纳迅猛膨胀的商贸经济带来的庞大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在缺乏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现状下,乐从如何实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乐从将如何突围?“智慧乐从”的提出,让其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乐从模式”:智慧城市先行者

家居产品网上采购,物流配送实时监控并能追溯原产地;戴上电子腕表,能实时显示身体各项指标并远程发送给医生诊断;去超市购买新鲜食品,将电子标签在指定终端进行扫描,产品的价格、产地、营养指标、原料、运输和管理信息等一目了然……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这些个性化的服务、便捷的“后现代”生活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现实。

乐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中国智慧城市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典型案例,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与当地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同时,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集聚。

乐从是我国典型的经济先发地区。乐从镇希望通过“智慧城镇”理念的引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树立“智慧城镇”标准,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努力为国内中小城镇的转型升级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事实上,在经济发展方面乐从早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里集聚了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市场、华南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场。与周边的工业镇不同,乐从镇主要发展商贸业。

在当地,商贸升级最大的障碍是各商家单兵作战,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平台。为此乐从根据当地的产业格局,推出家具物联网项目。该项目依托物联网技术,从家具商贸产业信息的采集、集中处理和分散服务为主线,打造家具市场促销导购、家具电子商务互动、家具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统一售后服务、诚信防伪等五大平台,聚集产业信息资源,向产业中各类主体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物流、电子商务、诚信等服务,实现家具商贸产业链各个环节信息的融会贯通和深度应用。

“乐从模式”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智慧乐从”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引相关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了在行业内成规模,具备整体实力的产业集群。

而从生活服务上来说,乐从也将为每户村民配备一个置物箱,村民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实现网上购买蔬果等食品以及生活用品,并将其直接配送到置物箱,而且所有采购物品都可溯源。

“这个市场不会加重本地居民的负担,而是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实现盈利。”负责该项目的物联软通信息技术公司的专家说,村民网上采购,企业会跟供销中心结算,抽取利润分成。而给村民提供的置物箱,安装了液晶屏可以卖广告,消费成本不会增加。

作为新鲜事物,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十分巨大,而且投资主体和运营、盈利模式也都还不明确。据了解,乐从向住建部提交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显示,整个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为60亿元。

乐从在智慧城市的经营机制上也做出了创新举措一一成立乐从智慧城镇发展中心。这是一个代替政府行使智慧城镇的开发和管理职能的民办非盈利组织(NPO)。该发展中心是在乐从镇经济促进局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乐从智慧城市的主要承建企业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并出资成立,是乐从智慧城镇建设和运营的实体运作机构。据发展中心主任刘雅晶介绍,其职责主要包括前期调研、信息分析、招投标、实施管理,以及对产业园区进行综合管理。

刘雅晶告诉记者,实际上,在乐从智慧城镇建设过程中,发展中心行使了“代政府”的职能。用她的话说就是, “发展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乐从智慧城镇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与数据的统一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特有的桥梁和推动作用。通过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高效互动,有效避免乐从智慧城镇项目缺乏宏观指导和盲目建设。”

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董事长马永波认为,乐从智慧城镇建设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企联动”的建设模式,有利于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由企业主导智慧城镇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让智慧城镇有开发运营实体,让智慧城镇项目真正落地,而非限于规划或口号层面。政府则通过科学规划,引导智慧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城镇建设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乐从传统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

从传统商贸重镇到现代智慧之城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和商贸重镇,乐从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享誉国内外,而发展至今传统产业遭遇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城市与产业及社会管理模式亟待提升。“乐从发展到今天遇到的难题有很多。首先,国家政策、体制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乐从镇党委书记麦连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基层,新的东西的发展是举步维艰的,认知水平受限,导致一个镇级政府没能力没水平也不敢去走一条不同的新的道路。

这条新路,被乐从镇镇长谢顺辉概括为:“乐从一直以专业市场为主,发展到现在再增量发展不可能,只能是盘活存量、优化存量。”

“我们常常反问自己,凭什么引领发展,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守株待兔、吃老本?”麦连桐给自己下了狠心: “整个社会氛围都希望政府能够谋发展,只有自己革自己的命,不断拼搏!”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佛山成为珠三角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佛同城的推进,必然要求身处广佛都市圈中心位置的乐从在发展战略和方向上体现广佛同城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乐从不再是偏远的西伯利亚,而是未来中心的所在地。”麦连桐表示。

正是明确了这种定位,乐从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要怎样评判未来城市的水平,评判未来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哪一种方向与水平,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

最终,乐从立足珠三角传统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做出了勇气与智慧兼具的选择。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乐从也在积极跻身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广东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积极谋划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经济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力促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智慧型”新城镇,着力破解经济社会管理新难题。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将物联网作为近期重点抓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乐从以一个小镇之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倍感压力。敢于开拓的乐从人善于借势起飞。首先借助了国家级的力量,与住建部、通信部等四个部委、北京大学等学术团体建立高端合作,以乐从为示范建立智慧城镇在珠三角地区典型城镇的技术平台,目前由国家住建部城市科学研究会做乐从镇的智慧城镇发展整体规划。

此外,乐从还以物联天下为运营平台,引入IBM、软通动力等国际名企,目前三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基本上全部被,一商抢滩入驻。随着这些企业的入驻,物联网产业将与乐从传统产业相融合,家具、物流、商贸纷纷借助物联网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实体经济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乐从做物联网产业基地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新的产业,更核心的意义在于提升乐从地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将让顺德乐从的城市管理更有序、更智慧、更节能、更低碳。”麦连桐一口气说出了四个“更”。

谢顺辉则设想了智慧城镇的未来:智慧城镇建设与产业相结合,将对城镇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进行智能的整合,实现人、物、城镇功能系统无缝连接与联动,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镇形态。

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II%,而据保守估计,3-5年内,乐从物联网产业基地也将达到300亿的产值规模。

据悉,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大型的物联网应用公共平台,可实现技术应用服务支撑、信息交换支撑等。基地的公共服务有物联网咨询、培训、评估、认证、软件等服务,将大大提高乐从、顺德和佛山等产业信息化,优化产业结构,为促进数字乐从建设提高了服务应用基础,实现城镇智能化管理,提升乐从的国际品牌。

乐从的大产业园之梦

日前,乐从已成为佛山新城的“新中心”。新钢铁市场的成功转移赢取一片赞誉。谢顺辉说,前不久接待了一个安徽考察团,不少领导看到新市场两年时间就达到今天的高度, “都认为不可思议。”

对于高知名度的家具产业,谢顺辉认为新罗浮宫作为代表完成了漂亮升级。 “但还不够,形象包装还有潜力可挖,物流方面配置也不足。”他透露,北区规划了一块200多亩新址作“家具物流中转点”,准备将货车车流转移到此,减轻家具大道交通压力。同时我们还找了一家国际公司,谋划121省道10公里的全面升级,让其成为国际家具商贸大道,集会展、旅游、文化于一体,“未来家具城不仅是卖家具那么简单,还会卖创意、卖设计,还能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家具于此。”

乐从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智慧互联”。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的“大产业园”已经动工,将在三年内完成;乐从还入选住建部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成为“智慧城市”的国家级试点单位。

谢顺辉介绍道, “大产业园”将在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引入不少于20家企业入驻,引入或投资建设至少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运营企业,同时引入不少于30家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入驻园区,8年内引入不少于1 50家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进驻。

“物联”、“云计算”等智慧含量极高的新词,现在看来在乐从产业进化的过程中,已成为可预见的现实。但是,普通市民除了分享“智慧产业”带来的硕果外,还能不能分享到其他“智慧福利”?谢顺辉告诉记者,其实在今年乐从市民就已感受到“智慧就在身边”, “我们己与移动公司签订了合约,目前乐从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有了WiFi,未来将进一步普及推广无线网络。”

乐从还新建了电梯监控设备系统, 目前就有500台电梯已被监控, “其效果就是电梯在出现问题之前,我们的监控设备就能提前发出预警。电梯是与普通市民生命财产利益有关的公共设备,引入了智慧的概念,也是真正为市民受惠。”谢顺辉说道,“还有我们的最新的钢铁世界,将以往的高压吊改成了龙门吊,而且还能智能监控保险(放心保)装置,一旦发现险情就自动锁死,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为了让乐从老百姓体验到“美丽乐从”的魅力,早在“美城行动”之前乐从就开展了自己的“美乐计划”,已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升级。谢顺辉特别提及环境污染问题,他说:“家具业的粉尘较多,喷漆会产生空气污染;工地多,还有巨大的大货车车流,再加上生活污水企业排放等问题,可以说乐从以往无论在大气、水体甚至土壤方面,造成的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乐从要“美”,关键要战胜污染。谢顺辉认为环境好了,居民的幸福感就会不断提升,幸福感这种正能量是可以蔓延的,外来高科技人才来这里,看到优美环境与幸福居民,也会愿意长期留在乐从。“如果乐从的环境连自己的居民都不满意,怎么能指望吸引高素质人才来这里呢?”

今年“美乐成绩单”硕果累累。关停了大批的养猪场,只剩下2间, “计划保留其中一间环保措施合格的,养殖业污染就此根除。”在处理工厂污染方面,乐从目前有1500多间家具厂,其中400多家产生有机化合物污染,他表示要在年底前关停到102间。

“不少工厂正是年底赶工的时候,我们给一定的时间整改,但最终达不到要求,就没有任何人情可讲。目前被关停的10多间中,是群众反映意见特别大的,我们对此毫不手软。”

乐从会一直坚持“美乐计划”,还市民蓝天沃土。谢顺辉提到明年“一村一品”会继续.还会利用村居间水系、绿网、绿道等连接起来,“希望客人来到乐从不仅能购物,还能旅游,而且不止玩一天,还能住下来,好好玩几天,好好体验我们的产业新城、智慧中心、美丽水乡。”

“智慧乐从”渐行渐近

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DOI]10.13939/ki.zgsc.2017.06.06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物流技能大赛的设立既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物流行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行业就业面广,因此竞赛类型丰富。目前国家级和省级物流技能大赛都是以物流业的核心环节储存与配送作业设计比赛,即“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目前各校对该项比赛空前重视,比赛的高效开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高度匹配、改革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该项大赛为例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能比赛的要点展开讨论。

1 技能大赛的举办应该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科学、企业参与

1.1 大赛的设计应该目的明确、校企合作办赛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目的在于探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新模式,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展示参赛选手在组织管理、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吸引企业参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实践证明:省赛连续开展4年以来,各参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陆续建立与比赛规格完全一致的实训基地,将竞赛类型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获奖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更能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企业对于整个大赛的参与度还不够,应该安排更多的企业骨干参与大赛赛程的设计、规范的制定、大赛的评分、人才质量的评价等,以大赛作为平台,促进企业与各参赛单位的沟通交流,实现校企的广泛合作,同r也为企业更好地选拔人才提供了现场面试技能的好机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就业的好机会。

1.2 大赛的内容应该科学合理、实践性强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是以团队的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每支参赛队由四名选手组成,其中一名学生作为主管要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整个比赛。比赛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2.1 制定储配作业优化设计方案(得分权重30%,限时3.5小时)

储配方案的优化设计包含物流技能竞赛任务:①人员分工及工作准备;②入库作业计划;③出库作业计划;④配送作业计划;外包委托书、应急预案等。

1.2.2 物流职业能力测评(得分权重10%,限时0.5小时)

物流职业能力测评主要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的掌握,物流基本设施设备的认知,物流作业流程的了解,物流作业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的掌握,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1.2.3 实施储配作业设计方案(得分权重60%,限时1小时)

参赛队根据本队储配方案的设计结果,在竞赛场地实施方案。选手选择最佳时机并根据作业任务需求执行入库作业计划和出库作业计划。

总体而言,比赛内容设计科学,分数比重合理,方案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规划思路,职业技能测试能体现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方案实施能体现学生物流储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际比赛过程证明,各环节能顺利完成所需时间刚好符合比赛时间要求,比赛时间安排合理;比赛环节体现了典型工作任务,提高了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了专业职业能力。但是除了职业能力测评是比赛当场由计算机客观准确的统计分数以外,方案裁判及实操裁判全部由各参赛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在赛前抽签担任,因为培训时间短任务重,裁判难免对于比赛细节把握不够,评分难免疏漏或因主观因素导致偏差,因此,应该扩大裁判队伍,增加培训时长,邀请企业裁判参与评分。教师裁判从教学严谨的角度进行评分、企业裁判从企业的角度根据职业要求进行实际效能评分。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办大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真正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 技能大赛的组织应该做到规范、透明、创新

2.1 大赛的组织应该规范有序

规范有序的组织是一场大赛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吸引选手参赛的重要因素。省级“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赛前组织:9月发比赛通知,明确组队方式和赛项名称及比赛时间。10月第一个周开赛前碰头会,介绍比赛与往年的异同,由软件提供方介绍比赛软件。11月第三个周末比赛。赛前没有下发关于比赛的详细介绍和组织安排等文件供参赛单位学习和参详(上述比赛内容是通过比赛学生回来口述和与兄弟院校交流所得),赛前各参赛单位对比赛方法和比赛内容并不明确,比赛过程中通过题包明确比赛规程,实际比赛过程中队员没有时间仔细阅读。通常初次参赛单位的选手面对比赛内容时一筹莫展甚至无从下手。因此大赛组织的规范化、流程具体化还有待提升。各参赛队只有对比赛各环节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地针对比赛进行准备。

2.2 大赛的规程应该公开透明

高水平的比赛结果是大赛成功举办的衡量标准,也是大赛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省级“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连续4年以来,各参赛单位由于未能掌握历年比赛题包、标准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单凭经验安排赛前培训,难免片面,培训过程中遇到疑问思考的细节并不知道是否涉及评分点。比赛结果中常出现分数悬殊甚至出现0分与100分的差别,此种情况不能体现比赛的竞争性,也偏离了办赛的初衷――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因此比赛组织方应该公开往年比赛的题包,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样本,开放题库测试模拟系统,公开规范操作的视频资料,以方便备赛单位能够学习效仿。同时公开比赛规程,让参赛方明确比赛规则和比赛内容及三项赛事的评分标准,以便参赛队员了解比赛细节及注意事项,用心准备方能提升水平。提前组织裁判学习比赛规程及评分标准,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裁判偏差,使比赛的公平性得以体现。赛前信息公开,使各参赛单位掌握的信息对等,实现比赛流程的透明化,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公正。同时更利于指导老师和参赛团队进行大胆创新,在保证方案正确的前提下实现方案最优化,从而提升比赛水平。只有真正赛出水平才能让企业让社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2.3 大赛的设计应该不断推陈出新

融入行业发展新动态的职业技能大赛才是具有生命与活力的竞赛,也是企业关注行业欢迎的大赛。省级“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4年来不断改进,在软件操作部分从细节处着手开始革新,值得肯定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赛可与企业接轨并融入行业发展动态,比如职业素养测评全部是客观题,内容主要是职业素养的规范,可以尝试加入主观题,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面对疑难问题的协调能力及心理素质。大赛的设计推陈出新才能体现创新,真正响应我国全民创新的号召,通过比赛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为学生储备软实力,学生就业后利用创新意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 技能大赛的准备应该做到充分、熟练、高效

3.1 备赛应该全员参与、全情投入

参加技能大赛是专业发展与行业接轨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兄弟院校切磋的好机会。因此所有参赛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应该积极准备比赛,不仅把比赛类型的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更应该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制教学,将课程内容与比赛环节对接,渗透方案设计技术和规范要求,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心态开展学习,做到每一节课老师有讲解示范,学生有学习演练,师生有比赛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竞争的力量,激发学习热情,体会学习成就感,学会思考和总结,实现以赛促学、学赛一体化的同时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3.2 参赛队员应该精心挑选、构建优秀团队

参加省赛取得名次是学生参赛队水平的体现,更是一个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也是对指导老劳动成果的认可。因此在学习比赛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校内组织与省赛水平类似的校赛,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比赛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吸引和鼓励有进取心和荣誉感的高水平的学生参加省赛,挑选出最精英的团队代表学校参赛。校赛的组织也应该遵循省赛标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进行。首先硬件软件应该与省赛要求完全一致,然后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参赛学生的能动性。计算机基本操作是否熟练、面对新问题时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备赛时间和精力否充裕、对比赛的重视程度是否深入内心等都作为队员选拔的重要依据,选出来的队员需要通过游戏及课堂环节熟识、磨合并彼此认同,从而构建一支优秀的参赛队伍。

3.3 参赛队伍应该高效地协作、体现比赛的高水平

参加省赛的团队一定是经过反复多次高强度的集中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配合,实现高效的协作,才能使比赛水平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每一支参赛队伍,一定是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但同时也不能轻视比赛的目的,应该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备赛。首先由指导老师筹集训练素材、制订备赛计划,第一阶段进行方案设计的分步训练:指导老师给出细节题目,学生做出具体设计。目的是促使每个队员都明确方案的每一个细节,保证当错误出现时可及时补救。第二阶段进行方案设计的整体训练:指导老师给出题包,指导学生两两配合、科学分工,根据题包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份完整的方案。指导老师给出修订意见、学生修改方案,循环进行直至方案完美无缺,同时启发学生创新体现团队智慧。第三阶段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训练:指导老师将题库做成随机问卷,由队长带领一名队员测试、查分、纠错循环进行,直至题库全部掌握。第四阶段进行实操训练: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布置赛场并根据成熟的方案开展与比赛一致的实操训练,从入库到出库从硬件操作到软件操作做到流程规范,团队成员的配合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指令和每一个动作,干净利落完成验货入库出库装车和卸载全过程。即使题目不同也能够达到同样的规范和同样的水平。只有进行充分的训练、高效的协作,才能配合默契,在省赛中面临新问题时能冷静思考顺利解决,从而高效完成比赛任务。

成功举办“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大赛,既能体现比赛组织方的办赛水平,又能体现参赛队的高水平,同时能够引导相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展开探讨,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也给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带来机会与挑战。只有大赛的设计方、组织方和参赛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学赛一体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最终推动物流行业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篇9

《xx市2017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7年11月13日

xx市2017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大力实施价值倍增、智造落地、绿色制造、品牌擦亮、生态融合、强龙壮骨六大工程,持续抓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企业减负、问题办理、政企沟通“四项机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破瓶颈、解难题、激活力,为建设强市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优化发展存量,稳定工业增长。实行企业梯次管理,确定100家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分层次进行精准监测管理,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采取精准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力争两年内,森源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黄河集团、众品食业突破300亿元,鑫金汇突破200亿元,中森虎皇突破100亿元,金阳铝业、宇龙实业突破50亿元,远东陶瓷、爱迪德电力、宏瑞世英、金拇指防水材料、佳和高科、四达电力、裕同印刷包装、新天地药业、大森机电等企业突破10亿元。

(二)力推项目建设,激活发展增量。抓好总投资394.78亿元的42个年度工业重点项目(含30个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库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25.65亿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航空偏好产业,着力打造许港产业带上的投资洼地、产业高地。认真落实《xx制造2025行动纲要》,加快推进江钨集团再生铜、金汇不锈钢连轧、宇龙不锈钢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产业链向终端延伸;加快推进黄河科技园智能工厂、巨霸建机智能型生产线、中森虎皇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促进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向工业4.0、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森源电气三期和电动汽车产业园、黄河石墨烯、新天地药业协同创新实验室等新项目,促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生命生物工程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积极争取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等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三)壮大优势产业,打造千亿集群。深入实施“四五四”产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扩张,切实增强工业实力、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打造千亿级再生循环产业,抓住“中德金属生态城”上升为省级战略的机遇,加快推进投资200亿元的金汇集团年产120万吨不锈钢热轧、投资5亿元的好宜家年产50万吨再生铝项目,促进鑫金汇、宇龙实业等企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年内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围绕打造千亿食品进出口产业,以众品鲜易冷链物流园为载体,整合加工、冷库、物流、跨境电商交易等资源,建设全国最大的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围绕打造千亿物流产业,整合xx火车站、华轩贸易等资源,以我市现代装备、卫浴洁具、人造板材等产品流通为主,兼顾钢材流通,规划建设xx铁路物流港,联结公路、铁路运输网,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围绕打造千亿新材料产业,以黄河、中森虎皇等企业为主体,以新型超硬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为突破口,积极开发行业前沿技术,培育发展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石墨烯显示材料、不锈钢轻型合金材料,加快发展智能、纳米、超导等前沿材料。

(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发挥与中科院大学、清华大学、北大校友会、西安交大等合作平台的优势,引进更多重大项目,创造更多核心技术,力争年内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0个以上。推广爱迪德实施战略合作的成功经验,鼓励引导中小企业锁定世界名企、大型央企、实力民企,尤其是要瞄准德国等制造业强国企业,在高端制造、技术引进、工业4.0等方面,积极开展战略合作、战略并购,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进一步完善青年企业家培育、企业家沙龙等机制,不断壮大新生代企业家群体。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支持工业企业组建生产企业,推进研发机构法人化,推动产业模式由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变,培育高层次的生产型服务业。牢固树立质量兴企、品牌强企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实现“xx制造向xx创造、xx速度向xx质量、xx产品向xx品牌”的转变。

(五)深化企业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强化工作领导机制,落实分包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严格开展督导检查。深入开展“政策落实进万企”活动,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将首席服务员制度常态化,持续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扎实做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加大企业反映的问题办理力度,确保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达95%以上(含政策性答复)。加强上市企业培育,重点培育新天地药业、金汇集团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易和电器秸秆发电、鲜易控股智慧生鲜供应链、宇龙燃气等板块,争取主板或H板上市;着重包装黄河旋风、森源电气主板上市企业项目,抓好黄河石墨烯新型显示材料、森源集团电动乘用车等项目的运作,增发扩股,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单迎、天源等三板或股交所挂牌企业向创业板和主板转板;完善宇龙管业、金拇指防水、瑞纳包装等企业相关条件,力争早日实现新三板上市。

(六)聚焦绿色发展,强化综合整治。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坚持堵疏结合,倒逼停产、半停产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实现腾笼换鸟。建立淘汰落后产能“清零行动”长效机制,坚决取缔“地条钢”非法制售企业,严防死灰复燃。强化行业准入,加强有色金属、废钢铁、废轮胎、废塑料、铝再生、铜再生等行业管理,严肃查处环保工作中的各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序推进铸造等行业错峰生产,巩固污染治理成效。

(七)推动网络经济,促进“两化”融合。发挥“互联网+”“双中心”“863创新科技园”的功能,着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打造全省工业4.0培训基地。发挥森源集团、黄河集团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础条件较好的电动乘用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行业,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光纤网络改造提速工程,加大4G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100Mbps到家庭、1Gbps到企业行动,建成全覆盖的高速宽带网络。推广森源、众品等企业经验,全面推进企业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贯标,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推广应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模式。制定出台我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云的基础上,启动公有云计算中心、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网上市民之家等项目建设,确保2019年达到创建国家级智慧城市标准。

(八)力促民营经济,保持发展活力。完善出台《xx制造2025行动纲要》、《xx市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民营经济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拓展,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转变,保持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三、深化四项对接

(一)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一是大力推进产融合作。完善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产业与金融对接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探索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推进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二是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季度性银企项目洽谈和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策划,有效疏通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的连接渠道。三是开展扶优解困大走访活动。全面了解我市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和资金状况,合理确定优良劣三种类型,建立支持、扶持、限制企业名录,制定增贷、稳贷、限贷措施,服务企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四是开展银税春风行动。拓展银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广“银税通”、“税贷通”业务模式,完善信息交互网络平台,为更多诚信纳税企业提供无抵押、低成本信用贷款。五是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专项行动。推动产业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账款确认和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规模,积极利用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增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六是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发展政府性担保机构和投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担保机构,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探索开展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增强担保机构信用水平。七是扩大直接融资。分类组织开展企业挂牌上市、发行债券、运用基金等融资系统性培育,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建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财务公司;依托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筹建科技专营银行。

(二)深入开展产销对接。一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活动。组织优秀企业和特色产品参加省内外知名展会、名优产品销售活动;围绕我市特色主导产业链,举办4场以上小范围、重实效的产销对接活动。分领域开展重点项目单位与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与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等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加大企业拓市场政策支持。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纳入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在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前提下做到xx产品xx用、本地项目用本地产品,邀请省内省外各级、各类采购单位到xx实地参观考察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对企业参加由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国内重点展会,其发生的展位费,在国家、省、许昌市给予相应补贴后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补贴。三是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以“豫货通天下”系列对接活动为载体,推动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提升企业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四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以工业消费品和食品为重点,引导企业研发创新产品、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开展达标对标和产品品质比对活动,引导企业认真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推动标准提升和产品改进。以食品行业为重点开展质量诚信公开承诺活动。

(三)深入开展用工对接。一是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落实《xx市企业家队伍培养行动计划》,继续办好清华大学xx工信班,组织企业家到国外进行学习考察和技术交流洽谈,开阔国际视野,加强对外合作。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行“订单式”、“冠名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力培养“xx大工匠”。分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每年选拔100名技能人才予以重点培养,对其中的20名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四是强化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严格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长创新创业。帮助企业申报科研工作站和研发基地,为我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一是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收集整理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中小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各类培训和人才、技术引进对接活动。二是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双创”,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做大做强一批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壮大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与已签约的中科院大学、北大校友会等平台的深度对接工作,转化更多的技术成果。四是落实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落实并完善科技经费后补助、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补助、网上技术交易项目奖励补助等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转化先进技术成果的积极性。

四、完善四项机制

(一)完善政策落实机制。一是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以“帮扶企业发展、帮助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为主题,将“政策落实进万企”活动中明确的首席服务员由应急服务转为常态。重点做好百户重点企业分包服务,当好政策宣传员、项目代办员、问题协管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包服务。建立“百名干部帮百企”工作季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首席服务员走访服务、问题办理等情况进行通报。二是持续开展政策宣讲。组织由涉企相关部门组成的政策宣讲团,采取集中宣讲、座谈宣讲,专题宣讲、个性化宣讲等方式,不定期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接地气、重实效的宣讲活动,通过发放政策汇编、网络、媒体开设专栏等多种渠道,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三是突出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惠企政策,抓好落实,对落实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和严肃问责。四是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研究制定政策时,要充分吸纳企业意见建议,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含金量;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具体方法,并根据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

(二)完善企业减负机制。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推行营改增,不折不扣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畅通企业举报渠道,查处和清理各种与行政职能挂钩且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制止乱摊派、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分行业对企业税费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减费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进一步完善电力直接交易规则、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鼓励产业集聚区、园区以区为单位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鼓励直供用户与上游供气企业协商确定气价,降低企业用气成本。三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密切联系电力部门,督促企业根据不同季节用电峰值的变化,提前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推行建设用地网上审批,严格执行限时审查制度,缩短审批时间。

(三)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一是落实企业问题台账管理。建立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落实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问题台账管理制度,将受理的企业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明确问题办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期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办理结果要经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二是强化企业问题办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联席办公等制度,提高问题办理质量和效率。对因政策原因暂时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不属于本级、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提交上级有关单位解决;对普遍性问题和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请市企业服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坚持企业问题办理通报制度。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每季度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问题办理情况进行通报,年底组织企业对各成员单位开展评议,评议结果纳入企业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一是举办企业家沙龙。继续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邀请市领导、市直涉企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促进政企之间、企企之间交流与合作。二是搭建综合平台。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实现与省枢纽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窗口服务、网络服务和呼叫服务一体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高效服务。三是完善企业服务窗口。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开展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推行网上办理,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市民之家与网上平台融合,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四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方式,多渠道接受企业咨询和反映问题,推动政企沟通“零障碍”;建立企业权益保护投诉和举报制度,公布受理企业投诉、举报联系方式,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五、强化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由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络员,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凝聚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

(二)完善机制保障。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市企业服务办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工作,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篇10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 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转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 “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山西省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印发《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北斗应用及服务,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民用化步伐加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地区正在根据政策方向和产业特色孕育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空间地理信息产品,促进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带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