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2-05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网格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网格化建设

篇1

2011年底以来,北京市丰台区将社会服务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作为重点创新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完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建立统一的丰台区数字城市指挥系统”及“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打造全区统一的数字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职能多元、功能全面、处置高效的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等重要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八项措施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丰台区在16个街道全面构建起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梳理管理事项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社会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事项落实到网格化工作中,对 “人、地、物、事、组织”进行服务管理,掌握基础数据、反映群众诉求、提供社会服务、管理实有人口、协调城市运行、维护治安秩序、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矫正帮教、指导安全生产、引导社会参与。

(二)划分单元网格

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网格统一、方便管理为原则,各街道以社区行政边界为基础,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划分责任网格,网格最大不突破社区范围,实现无缝对接。一般考虑社区党支部范围、居住小区、功能区、大型单位等因素划定网格。

(三)落实“网格五员”

下沉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整合基层管理力量,将工作延伸到网格,将任务落实在网格,将问题尽量解决在网格。建立岗位责任制,逐一明确在网格的工作人员及岗位,并以实名制方式挂牌公布。社区书记和主任作为社区范围内网格工作的总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内所有网格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每个社区划分若干网格,根据具体情况在每个网格设“网格五员”,即网格管理员(格长)、网格助理员、网格派驻员、网格督导员、网格信息员,各司其职,负责网格内各项具体事务。

(四)构建指挥平台

以 “网格五员”日常巡查、问题发现、前期处置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构建 “区中心-街道分中心-社区工作站”三级指挥平台和“区级-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流程的工作模式,即“三级平台,四级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疑难区级协调”。

一是网格层级。以“网格五员”日常巡查处理为基础,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尽量将问题解决在网格之中,网格层面无法解决的,利用“社管通”上报至社区平台。

二是社区层级。每个社区建立“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负责处理网格上报的一般问题,并协调社区内的执法力量、各类协管人员、社会单位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各种力量配合处置。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及时上报至街道分中心平台。以“网格五员当时解决”与“社区协调解决”为保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三是街道层级。每个街道建立“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社区上报的各类事件,并下达街道各相关科室处理,指导社区做好网格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和监督职能部门处理各类事件,建立综合管理执法制度,通过集中办理、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对确实需要区属职能部门协调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上报区级平台进行处理,实现“大事不出街道”。

四是区级层级。区级建立“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接收各街道上报的疑难问题,并派遣至各职能部门。区各职能部门建立平台终端,与区级平台对接,负责接收区级平台派遣的问题,按办理时限及时处置并反馈。

(五)搭建“3+1”信息平台

在原有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拓展系统功能,建立社区、街道、区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网格“社管通”终端(即3+1模式),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日常工作提供信息化手段,形成流程清晰、实时动态、互联共享、数据完善的信息系统。

(六)构建基础数据库

建立管辖区域内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涵盖“人、地、物、事、组织”五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重点完善 “人、房”数据信息,建立人口、房屋和事件数据关联关系,实现“人房关联、以房管人”。数据库将依托于丰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向各专业部门抓取相关数据,并向网格管理工作提供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按照不同权限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存储和共享,为日常工作提供管理依据。同时,通过“网格五员”的日常采集,逐渐构建、完善各种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建立起长效更新机制。

(七)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规定问题处理权属和处理时限,实行定量监督评价,通过各部门、街道、社区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发现、报送、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的实时监控,信息平台自动生成对区域、部门、岗位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效能评价数据,为效能考核提供依据。同时根据问题发生和处理情况,实现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查询和综合分析,为决策提供服务。

(八)整合相关系统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政务信息共享系统、综治维稳图像监控系统、3G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功能,为各级网格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应急指挥、实时监控、资源共享、分析决策等辅助管理,同时将96005丰台区环境热线和12345北京市非紧急救助热线平台与其对接,实现群众诉求的及时接收和解决,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用体现

(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

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做到网格之间衔接无缝隙,从而达到管理区域无缝隙。在“网格五员”摸清网格内人、地、物、组织的各类底数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数据库的辅助,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常态化、全天候、精细化管理,将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二)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资源整合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整合了区级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的管理资源,促使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按照责任制原则组织起来,既能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级部门职能,避免职责交叉和管理空白,又能做到社区网格内定责到人,健全责任制。

(三)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标准化

做到对社会服务管理事件处理的标准化,按照事别进行分类,规定事务处理的主责部门、处理时限等,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社会服务管理事件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不办理完成不能结案,做到“事事有回音,事事有记录”。

(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

篇2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网格员 居民

中图分类号:G66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72

Abstract Community grid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to try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case of grid managem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residents of the grid administrators and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grid manage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investigation found insufficient grid management service coverage, the evaluation of grid administrator low and resi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He pointed out that should optimize grid manage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team-build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nvers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 grid management; grid member; citizen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了。这在城市管理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更是提到“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首次把城市网格化管理上升到国家层面,使网格化管理成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新要求。

网格化主要是指各种要素和单元纵横交错而成的组织或系统,它具有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快速协同的基本功能。“网格化”最早应用于水、电、煤等领域,它把用户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高效互动,能够做到最短的时间内对用户做出精确的响应。城市社区网格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本文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68%。问卷从居民视角,通过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和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三个维度15个指标的调查,了解黄冈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2.1.1 网格化管理提供的服务

本文主要从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文娱活动、政治参与和其他等六个指标来测量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的服务。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选择享受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的有39.6%,选择提供医疗服务的有38.7%,选择享受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的有43.5%、选择享受组织文娱活动的有20.6%,选择享受引导政治参与的有13.1%,另外有13.5%的居民选择享受其他服务。总体来看,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覆盖面较低,尤其在组织文娱活动和引导政治参与方面显得严重不足。

2.1.2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

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员的评价,主要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与整体评价等四个指标测量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表2可以看出,对服务态度满意的有74.1%,对工作能力满意的有70.4%,对工作效率满意的有69.9%,对整体评价满意的有72.0%。总体来看,虽然只有5%的居民表示对网格化管理员不满意,但表示满意的也达到七成左右,相对较低。

2.1.3 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本文主要从居民对网格化管理认知、对网格化管理的配合、与网格化管理员的沟通等3个指标来测量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居民不知道网格化管理、知道但不了解分别有19.6%、44.7%,知道有一定了解、知道很了解的居民分别有29.8%、5.9%。总的来看,只有5.9%的居民很了解网格化管理,有65.3%的居民对网格化管理不是很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居民以主体身份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来。

从表4可以看到,居民很愿意配合网格化管理员进入住户采集信息,占70.1%,只有2.9%的居民表示不配合,但也有27.0%的居民表示会配合,但不愿意。总体来看,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意愿比较强烈,网格化作为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需要居民的支持与参与。

从表5可以看到,发现情况有59.2%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但当自身存在困难的时候,却只有40.6%的居民会向网格化管理员反映。表明居民相对比较关心社区的发展,但主人翁意识不强,同时对网格化管理还持怀疑态度。

2.2 原因分析

首先,现行的网格化管理是把社区分为若干网格,在网格内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一格一员,对网格内进行综合性管理与服务。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网格化管理中网格单元提供的服务单一,覆盖面不足。

其次,由于在转型时期,很多网格化管理员还没有从过去社区管控的角色转换过来,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倾向于提供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和社区卫生环境建设等可量化、需要考核的服务,对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文娱活动、政治参与等,显得尤为不重视。

第三,多数网格化管理员还停留在过去以经验或主观意识去解决现存问题。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流程化为导向的系统化科学管理,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流程、方案去解决。因此,网格化管理人员应改变工作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第四,居民还停留在过去“被管”状态。居民的思想观念还是社区的事务有专门人员在管理,居民只需要配合工作就行,缺乏参与意识,对于社区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关心。

3 对策及建议

3.1 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一格一员向一格多员转换

一格多员模式适应了社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弥补了传统网格化管理“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模式中网格化管理员精力与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一格多员,共同履职模式,整合了资源,细化了责任,明晰了流程。在实行一格多员中,应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一格多员模式不是网格化管理员越多越好。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政治、经济、民政、计生、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对网格内成员进行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员过多的化,容易又造成网格内管理员各自为政的局面,背离了综合管理的初衷。

其次,注重多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共同履职。在一格多员配置中,应注网格化管理员之间的相互互补,完善网格化管理员团队的结构,使其在共同履职中能够更好解决网格内所遇到的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推动社区发展。

3.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树立服务意识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也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程。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也需要具有服务意识的队伍。

首先,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格化管理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格化管理员树立服务意识,引导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保证网格化管理对社会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加强网格化管理员的培训。第一,加强岗前培训。对网格化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能力,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加强岗中学习。学习全国其他社区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动黄冈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3.3 做好角色的转化

首先,网格化管理员由管理与控制到管理与服务的转换。第一,重管理。网格化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自己是网格化管理的主体之一,注重对所在网格进行综合管理。第二,弱控制。网格化管理不同于过去的社区管理,网格化管理员应推动参与的自由化、常态化,促进社区、居民以及第三方的多员参与。第三,强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民生困苦,为居民服务,在网格化管理中更应该树立与强化对服务居民的意识。

其次,居民应从“被管”状态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转化。居民应树立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

4 总结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有益创新和尝试。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系统内,需要网格化管理员和居民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社区的发展。网格化管理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树立服务意识,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居民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来,建言献策。笔者相信网格化管理模式会成为推进社区治理,解决民生困苦的有益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爱林,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6:222-223.

[2] 周志浩.中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樊永婷.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城市网格化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 赵业业.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5] 侯继虎,黄拥,邵振峰,周维勋,丁霖.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5.1:22-25.

[6] 陈秀斋,李乃会,公爱芹,柴国栋,申巧敏,赵新峰.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烟站人才队伍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5:321+327.

篇3

关键词:地下工程管线 ;开发区 ;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of Anyang city underground pipeline manage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ipeline; development zone; municipal pipelin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工程管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愈来愈呈蛛网般密布蔓延之势……

一、 地下工程管线在城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阳市常规的地下工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工业、路灯、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十余种管线。

地下工程管线是维系地下地上空间、保证城市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要基础信息。地下工程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与“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资、能量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面对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地下管线的管理远非地上工程可比,要繁琐和困难得多。因此,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而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二 、开发区管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安阳市开发区主要道路已基本敷设了给水、雨水、污水、供电、供热、天然气、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管道。其中:给水由水务公司管理;排水(雨水、污水)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电力由开发区市政部门、供电局管理;路灯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热力由益和热力公司管理;燃气由华润燃气公司管理;弱电通讯则分属各个权属单位管理。

地下工程管线基本格局已具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因地块建设的时序性,已建多种管道连通性差,系统性差;因河道下游年久失修,雨水排泄不畅,逢汛必涝;因北小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日,期间雨污继续混流,环境污染加剧;因供电、供热、供气工程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等等。种种问题均需依靠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管网来解决。

2、 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地下管线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乱,管线权属单位多且杂,直接造成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不明确,集中反映在对地下管线的权属主体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管线权属单位也是由于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只顾本部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只考虑眼前建设,忽视长远发展,道路反复开挖,管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和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以开发区范围内的军用光缆为例,横亘开发区多条道路的国防光缆,因其特殊性,一度成为“烫手的山芋”,与之搭界的多项工程因迟迟协调不成而搁浅或延误,造成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2)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规划意识淡漠的现象一直存在,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设施,对于隐蔽的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上述意识犹为突出,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相支撑,已建多种管道随意性大、可持续性差。市政管线工程亟待在科学缜密、合理适用的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逐步完善。

(3)缺乏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因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和时效性,常常是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在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有关条文少之又少,对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造成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如某些地下管线建设不按规定办理规划审批程序,地下管线施工建设屡屡违背规划,不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或竣工测量的图纸资料不按规定报交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又缺乏有效手段要求各施工单位按规定移交相关资料,最终无法形成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系统。种种的不知情、不掌控,极大影响了以后市政工程规划的批复管理。

(4)缺乏基础资料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我市曾在2006年进行过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动态监管制度,地下管线数据库存在资料不全、质量不高的现象。各管线专业部门为方便工作,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但是各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信息平台等各行其是,信息无法共享。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不断更新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发生地下管线在施工中遭到破坏的现象,对企业生产、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外地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 、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线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每个城市都以立法的方式对地下管道建设问题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有关地下管道建设的法规,德国各城市都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安全监管等。所有工程的规划方案,必须包括给排水、电力、有线电视、煤气和电话等地下管道的已有分布情况和拟建管道的情况。这些设施的分布必须与周边既有的管道一致。对于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

2、 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是城市地下管线的共同隧道,又称综合管廊、共同沟,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早在1833年,巴黎创造性地在地下大型排水管道中布置了煤气、电力等管线,形成了早期的共同沟。随后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建设了共同沟。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m的共同沟。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张杨路综合管沟。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综合管沟建设的试验。

四、 关于开发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1、 成立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篇4

[关键词]社区综合服务 集成平台 网格化管理 流程再造

[分类号]TP311.52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在现有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等实际情况,将不同街道、社区、住户按照地域属性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使其数字化,形成多维信息平台。整个平台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为街道、社区协同办公和事物网格化管理系统,主要由街道事务管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子系统集成;外部平台是由社区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平台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细分成功能更细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以网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最终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1 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1.1 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把网格运用到社区建设中,它被赋予了多重新的含义:①实现全覆盖。在街道、居委会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统一划分网格单元,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幅度,对社区实现属地化为特征的全方位覆盖。②强化整合力。把各类资源在网格单元内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③数字化管理。由各单元构成网格,结构清晰,功能相近,信息搜集及时,便于实行信息化基础上的数字管理,体现管理成本优势和长效管理优势。④快捷反应机制。网格本身具有相互连接、彼此联动的特点,从而为资源的纵向、横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便于调控力量的有效、集中投放,容易做出快速反应的处置。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以作为表达和概括新一轮社区发展本质特点的核心概念和主导理念。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基本做法是,把按照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住户的形式划分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将每一网格中所有居民的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网格内管理服务,达到全街道居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100%覆盖,如每户、每个角落、流动人口等。系统涵盖街道和社区事务管理的全部内容,实现了街道、社区、辖区单位日常办公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共用系统,按照工作分工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居民通过该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办理的申请,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审核并办理,街道领导亦可随时掌握和监督街道和社区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社区工作从无序化转为规范化、从粗放化转为精细化、从被动化变为主动化。

1.2 支持“一站式”协同服务流程再造

针对目前的工作实际,结合信息化建没的需求,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街道、社区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等操作,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流程,使之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多机构处理的事情,更要进行相关的业务流程重组,让所有的工作在一个管理平台内处理完成,让居民真正体会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快速。在进行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当中,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开发人员、社区居民都应参与进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发管理平台,对需要进行流程重组、该改造的地方一律进行重组、改造,绝不能因为工作人员暂时性的不适应和不方便而沿用原有的工作流程,从而简单的把工作模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上来处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健全的后台支持系统,即实体服务网络,其中,街道办事处及其各个职能分中心是这个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街道办事处及其各职能分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1.3 开通在线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管理平台实行的是24小时在线管理。管理平台下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7 x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进行相应的商务、办公等管理服务处理,社区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在线答疑、社区论坛、生活资汛、呼叫服务中心等在线的服务。当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居民可以在网上救助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电活向呼叫服务中心求助,一旦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计算、分析、网格化定位,可以立即查明救助信息发出点并在整个社区网站公布显示,让救援者立即赶赴现场,也提示救助信息发出点附近居民进行救助,让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4 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

管理平台采取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目前,街道、社区的管理工作基本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大多数部门工作仍然停留在手动化,个别部门的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资料数据的电子化,但是各单位所采用软件五花八门,信息系统缺乏或根本无法互连互通,信息资源难以开发利用,数据录入等工作不断机械地重复。该管理平台通过整合集队伍、划分责任网格、整合采集表、利用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比对、授权共享,打破丫信息产生、使用、分析的条块分割,明确了采集、共享、使用、分析的层级责任,通过整合采集,让政务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完成内部协调,实现了统一服务。

1.5 统一数据规范及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

管理平台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据采集时,采用国际、国家、行业等地方通常的标准及规范。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数据采集规范、代码规范、数据元规范、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交换规范、系统接入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化的处理,社区信息化建没遵守了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规范了社区工作的业务处理。

1.6 科学部署、配置简便、操作便捷

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实现社区综合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整个平台对数据和应用进行集中化地部署。各级用户通过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来访问社区管理平台,各社区无须配置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社区管理乎台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集中维护,基于B/S方式进行管理,客户端没有特殊要求,无须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

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架构

2.1 信息化平台软件架构体系

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存储、处理组织办公的相关信息;采用.Net和Web技术,基于组件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构建,通过Internet公网VPN技术和拨号访问方式,实现各地的信息接人和处理,通过标准数据接口技术与其他系统互联,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及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平台分为浏览器、Web服务器、App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四层架构。浏览器部署在客户端,通过Internet同服务器交互,其余三层部署在服务器上,其中Web服务器负责接收浏览器提交的Http请求。

管理平台软件体系架构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其中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办公、业务处理等相关事务处理的系统,属于“对内”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主要为社区居民以及外界人员服务,如街道/社区信息、社区BBS、社区商务等,属于“对外”系统。整个平台分为五个层次,即基础数据层、业务数据层、基础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用户层,各层之间严格遵守“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街道现行办(所)、社区的划分和职责,设立了党政工作子系统、计生工作子系统、综治工作子系统、经济工作子系统、社区事务子系统等1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台软件架构体系见图2。

2.2 信息化平台物理架构体系

管理乎台物理架构体系中所有网络硬件设备集中配置在信息中心机房内,以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为骨干设备,中心通过和交换机连接的路由器以及拨号服务器经数据交换网和公共电话网同其他网络互连,整个网络呈星型拓扑结构。各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及区政府各科局的局域网通过光纤专线接人至区信息中心,居民和社区单位则通过拨号方式接人区信息中心网络,各办事处之间通过划分VLAN的方式进行隔离。

3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及功能设计

3.1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 3.1.1 基本原则 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按照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省、市、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理顺社区关系、推动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构建为目标,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构建社区管理协同工作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提高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总体水平。同时应充分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实施上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投资金额,分期配置、分期实施、逐步扩展,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用户的投资,平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实用性、易用性原则;②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原则;③成熟和先进性原则;④规范性原则;⑤开放性原则;⑥可扩充和扩展化原则;⑦最优响应时间原则;⑧经济性原则。

3.1.2 内容设计原则 在进行管理平台内容设计时,应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10余大类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3.1.3 安全设计原则 街道、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是内外系统的综合集成,其中内部系统设计到电子政务部分,与上级的各条块行政管理部门相连同,而外部系统是完全对外开放,因此内外系统集成时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计算机安全学的观点分层进行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层的安全,即主机及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物理上的安全;②网络结构的安全,即整个网络不应该由于局部的故障而导致瘫痪;③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④网络应用,包括信息传输的安全,具体包括网络的物理安全问题、网络结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层安全、信息源安全及用户安全等。

3.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服务容及功能设计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运用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原理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政务、服务、管理、商务等信息系统的协同,及社区居民“一站式”服务。具体通过职能域界定、业务梳理、构建用户视图、建立系统功能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等来实现社区党政工作系统、计生工作系统、综治工作系统、经济工作系统、社区事务系统、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及社区商务系统等10余个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及系统集成。

由于街道/社区工作类别多、范围广、内容繁琐等特点,在综合平台的内容及功能设计中,尽量涵盖街道、社区服务的内容,利用全域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服务内容包含居民家庭、社区民政、社区训,生、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党工团建设、驻社区单位、民间团体、社区办公自动化、内务管理、社区电子地图等街道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服务网站集群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含有电子商务、在线服务及呼叫中心、社区交流、生活资讯、志愿者服务等在线服务内容。

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全域U/C矩阵)是整个规划范围内所有子系统和主题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子系统U/C矩阵)是子系统内所有功能程序模块与基本表之间的关系。将系统功能模型与数据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构造U/C矩阵,来明确整个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划分出各子系统边界”,如表1所示:

在平台设计当中,首先以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楼栋一住户形式分层分级划分为若:卜个独立的网格,并形成社区电子地图。通过电子地图上的每一个网格实现对街道辖设的各社区、社区楼栋、楼栋住户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树形目录菜单管理,各级有严格的归属管理,如住户归属楼栋,楼栋归属社区,社区归属街道,将社区内的每一件物、每一个人都纳入管理范畴,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如对每个人住房、计生、医疗、教育等动态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和呼叫中心等精细化服务。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住户网格划分如图4所示:

平台中的楼栋网格划分后界面见图5。整个信息化平台具有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交换功能、服务功能、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功能、浏览查询功能、统计分析

功能及后台管理等基本功能。各级用户只要填写相应的账号、密码及管理权限就可以快速地登录管理平台,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和设备,社区工作者能够应用自如:①数据采集功能,使社区及时、准确采集、录入、更新、上传社区基础信息,使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等工作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办公;②数据交换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社区之间架起信息传输的桥梁,能够满足所有部门的工作需求;③服务功能,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提供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服务,为各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④平台设计实现内部应用的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由社区到各街道到居委会居民小组逐级派发权限,上级部门可以看到所有下级部门采集的社区管理信息,下级用户只能查看修改自己登记的社区信息,居委会为主要的信息采集点,由街道通过区镇中心对这些采集点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街道办可以看到整个辖区内所有上报的社区管理信息。

管理平台数据采集方便、简洁、准确、快速,为管理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整个数据采集分为现场采集和网络采集,其中以网络采集为主。现场采集,即社区人员(网格管理员)定期到社区、居民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记录或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并填写相应的信息资料;网络采集,即由街道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表格于管理平台,居民再登录该管理平台自主地填写个人、家庭基本信息以及需采集的相关信息并提交至社区居委会,然后由社区居委会进行审核再提交至街道一级的信息化主管部门””。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成后,街道、社区服务是以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提供,特别是街道、社区的事务服务,如准生证、婚育证、独生子女证等事务的办理由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在网络办理核实、审批、发放等,由原来的“单据流”变成“信息流”,从而提高街道、社区的服务质量。同样,街道、社区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人员摆脱了先前没日没夜地、重复地数据采集、录入,只需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一次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录入即可,基础数据库创建完成后,街道、社区的业务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都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并形成相应的业务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高度共享。信息采集主要是人工采集和网络采集,数据更新则由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平台的数据信息采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或称社区门户网站、社区网站群)详细调研社区及社区居民需求,贴近居民实际生活需要,周密策划社区网站建设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了重复投资。克服了社区人才短缺的瓶颈,建设一个以省(市)社区门户网主站为核心,每个社区子网站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站,形成一个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网站群。社区子网站与社区子网站之间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社区集群网将网上社区与现实社区完全重合,围绕社区政务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建立一个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商家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社区政务公共服务,提供户籍迁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商业、社区卫生、社区文教、社区安全、社区环境综合等服务。利用社区门户网平台,社区居民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互动,传达民情民意,并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在网上进行公开点评,让居民、居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矛盾的解决,关怀弱势群体,培养社区归属感。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便民、利民、助民、安民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民政部“推进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工作要求,全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为社区居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目标任务

以居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融入度,把社区打造成居民的幸福港湾、温馨家园,实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

(一)建设和完善服务平台。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导向,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方式,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设施、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设施、文体活动设施以及“一站式”办事大厅、“老少活动家园”等项服务设施。要在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创建“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设计服务项目,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提高社区综合平台的使用率,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要认真总结前期经验,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工作中来,在辖区内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在各楼道张贴宣传资料,向居民发送网格化服务宣传信息,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清晰划分各网格的整体示意图,张贴清晰记载网格人员编号、照片、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内容的服务公示栏,张贴服务流程图等,利用社区远教平台播放网格化服务有关知识,上门入户走访,向居民发放联系卡,营造浓厚的氛围,促进网格化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积极赢得居民的支持和参与。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将党的建设、综治、计生、社会事务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内,在各网格内设立网格服务员公示牌,上面标明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事项,确保网络全覆盖,做到服务零距离,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为促进网格化服务高效、长效运行,镇、社区要不定期组织对各网格“四位一体”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将其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开展民意测评,并依据评定结果对优秀者适当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积极、责任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网格员进行问责,与绩效工资挂勾,使服务更全面、更彻底、更到位,让广大居民真正受益,让“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三)加强民主自治建设。按照“四有”(有平台、有制度、有组织、有活动)标准,开展“市民主自治示范社区”评选活动。并将以此为抓手,在社区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建设水平。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11月)。各社区要制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于11月28日前报县局并立即组织实施。

2、推进阶段(2014年12月至2014年3月)。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县局及时开展督查指导。

3、评估阶段(2014年4月)。县局对创建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待市局验收后进行通报。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幸福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社区县局将进行通报表彰;对创建活动组织不力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二)拓展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针对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服务品牌,力争达到“一居一品”。

篇6

2012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

项目背景与动因

哈尔滨社区建设经验全国推广

8月26日,民政部在哈尔滨召开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哈尔滨市的中心社区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等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近年来,哈尔滨市实行“四个纳入”,即: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区县(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将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8个、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59个、市级星级和谐社区462个。围绕打造好社区平台,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强调,社区建设要以全覆盖、区域化、扁平化、精细化、科学化等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壮大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力量,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去年以来,哈尔滨市“星级和谐社区”建设不但极大改善了社区环境,也涌现出了王殿海、孟宪波等优秀社区工作者。今年 7月4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传承王殿海孟宪波精神,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会,这是该市历史上首次召开的规格高、规模大的社区建设会议。市委书记盖如垠强调,要牢固树立社区管理就是服务群众的理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近年来,哈尔滨市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点锁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明确了“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打造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的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的现代大都市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的本质就是为民服务”的工作定位,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协调发展。

投入1.4亿,社区公益用房年内全达标

哈尔滨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社区公益用房存在危旧房、违章房较多,面积不达标等问题,2006年至2007年,哈尔滨市财政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各区解决了社区无工作用房问题;2008年在6个主城区开展了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哈尔滨市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000万元,各区整合资源、匹配资金超亿元,完成了百个达标建设项目,社区公益用房平均使用面积由110平方米提高到160平方米。但与先进地区比较,哈尔滨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渐凸显;新建住宅区提供公益用房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为此,从2009年起,哈尔滨市民政部门实施三年规划,制定了《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规划》,为社区服务与管理构筑基础平台。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2亿元,社区公益用房达标率由13.5%提高到75%。

今年,哈尔滨市预计投入建设资金1.42亿元,全市主城区129个社区公益用房将全部达标,平均使用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并将社区公益用房配建和供暖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公益用房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今年还对社区公益活动项目进行补助,对四星级、五星级社区由市、区按1:1比例,每年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补助,用于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和公益项目建设。

建社区“两委”报酬自然增长机制,解决社区干部成长“瓶颈”问题

近年来,城市基层发生了新的深刻变革,居民群众对社区居委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社区“两委”成员酬劳不符。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以来,哈尔滨市三次提高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正、副职月补贴分别由每月900元和800元提高到了1800元和1500元,并落实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五种保险,调动了广大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今年5月18日,哈尔滨市政府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报酬自然增长机制的意见》,今后社区干部补贴每年都会随社会平均工资变化而相应增长。城区社区两委成员生活补贴,由市、区两级政府按照1:1比例承担。

为解决社区干部成长瓶颈问题,哈尔滨市还在今年启动在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的机制。今后,在公务员选拔中,同等条件下,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优先录用。同时,着手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900户设1个岗位,三年内完成招录;工资标准按社区两委副职标准执行,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承担。

社区“人情事”入“格”管理,明年实现全覆盖

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7月22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意见》,在全市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社区内细分划“格”,把基层多种资源力量整合入“格”、连格建“网”,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按照计划,今年8月底,城区所有街道和县(市)城关镇各选择1―2个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年底,城区所有社区和县(市)城关镇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012年6月底,县(市)城镇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力求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

针对老城区难以建设规模较大社区用房的实际,哈尔滨市全面推广千米以上、具有辐射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心社区”模式,功能定位为“十个中心”,即:便民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帮残扶弱中心、慈善互助中心、文体娱乐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学习宣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大带小、一带多、中心辐射周边的方式,延伸服务触角。目前,全市已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区20个。

项目创新性分析

筑牢社会管理基石

社区是社会管理前沿阵地。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筑牢社区这块基石。“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重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哈尔滨市将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实行“四个纳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并率先建立社区“两委”报酬自然增长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社会管理之路。这也是民政部在全国推广哈尔滨经验的原因之所在。正如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所指出的,未来社区建设要以全覆盖、区域化、扁平化、精细化、科学化等为目标,壮大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力量,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项目实施单位: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

篇7

一、具体问题描述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是国网公司27个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之一,枝江市是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和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国网枝江市供电公司作为年售电量将近20亿千瓦时的农电企业,具有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融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和广阔空间。

通过对自身服务资源和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全面梳理,我们发现,公司存在以下服务“短板”:一是地方经济园区发展与电力配套建设衔接不够紧密。二是农村缴费方式有待优化。三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点多、面广,依靠行政手段和以往的“运动式”管理,往往治标不治本,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必须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格局,必须转换看问题的视角。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这样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社会视角看电力,突出合作共赢思维,以联手、联力、联网为路径,搭建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全面提升电力履责水平。

具体实施载体包括:园区项目建设孵化平台、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农电设施网格化保护平台。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描述

(一)政企联手,打造园区项目建设孵化平台

树立电力“孵化式服务”的理念,加强与园区的紧密合作,全力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最快、最暖的电力孵化环境,在助力项目早日投产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增供扩销。

一是电网规划“量身定做”。主动与市规划局、各大园区联系,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制定过程,从电力专业角度为园区规划制定提供建议。

二是报装顾问“全程跟进”。主动走出去,提前介入,向市招商局、各大园区、重点企业派出“报装顾问”,全程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电力专业咨询,使项目选址更加准确、报装容量更加合理。

三是电网建设“多方合力”。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公司开展电网建设工作调研,积极争取市政府在项目征地、建设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十二五”以来,市政府先后将公司3个电网建设重点项目用地纳入规划控制,并大幅缩短项目环评审批周期。

(二)多方联力,建设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

公司统筹乡镇、村组、邮储银行、媒体、用户等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联合多方力量,成功搭建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

一是群策群力,全面展开宣传沟通工作。利用乡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的契机,让供电营业所、邮储支行负责人参会,讲解电费代扣的便捷性,充分发挥乡镇组织的引导作用。二是细化措施,成功创建“电费绿卡县”。下达电费邮政储蓄代扣工作节点计划,与基层供电营业所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各基层单位实行月度考核、年终评定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企银沟通,建立季度例会工作制度,及时分析整改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作用。

2011年来,枝江市农村居民客户月均电费代扣签约率、批扣成功率均保持在93%以上,电费绿卡缴费平台为农村地区用电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用电服务。

(三)全市联网,健全农电设施网格化保护平台。

农网改造工程以来,随着农村供电设施的移交,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政府该管但没管、供电公司想管但难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致力于聚合政府、社区(村组)和民间的力量,建立健全了电力设施的网格化保护平台。

一是在乡镇建立“三方联保”。由乡镇政府履行线路清障、电力设施保护的主体责任,将电力设施保护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供电公司做好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安全用电技术防范等基础性工作;村组建立农电设施保护“村管片、组管段、户管杆”的群防群治网络。

二是在城区融入社区网格系统。电力服务主动融入社区网格化系统,公司与市综治委共同制作400余块网格牌,对网格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供电公司服务电话等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布。依托社区网格系统,对社会涉电事务快速响应,同时借助网格资源,有力地支持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三是政企合作健全源头防治网。与公安、工商、经信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外破源头防治行动,定期对废品收购点进行清理,上门向废品收购从业者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工作,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2013年4月,在公司的积极配合下,枝江市发生的系列变压器被盗案件告破,公安机关击毙犯罪嫌疑人1人,抓捕2人,有力地震慑了涉电违法犯罪。

四、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一)效果评价

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县级供电企业提升服务质效的有机结合,有效回应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1.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一是园区、企业的项目用电需求得到了可靠保障,电力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二是邮储银行通过电费代扣业务的全面开展开拓了农村市场;三是农村居民用户通过缴费服务平台享受到了快捷的缴费服务;四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乡镇、村组通过农电设施网格平台,资源共享、网络共建,更好地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公司发展环境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是促进了用电市场开发,2011年来,公司的报装容量、售电量均保持较高增幅。二是电网建设与电力设施保护外部工作环境得到优化,有效消除了管理盲点,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速。三是电费回收工作质效明显上升,台区管理员工作强度大幅降低,电费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农村客户电费回收率持续保持100%。

3.彰显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通过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的建设,社会公众对公司社会责任内涵感受更具体,对“国家电网”品牌形象认识更清晰,国网品牌认知度得到提升,公司多次被枝江市授予“政风行风优秀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12年,公司在枝江市优化发展环境年终考评中名列前茅。

(二)思考与启示

1.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服务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必须坚持“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工作导向。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工作导向,没有把农电服务定位为单纯的管理工作,也没有简单地从方便自身管理的角度去开展工作,而是与利益相关方形成发展共识,在合作中加深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使农电服务真正融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作者单位:国网枝江市供电公司)

篇8

一、工作目标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强化住宅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社区长治久安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二、管理体系和职能职责

为保证社会服务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不打破原有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在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动员一切皆可参与的部门和社员共同来完成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一)成立镇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的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镇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2—3名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由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领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外来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和收集整理核实社区上报的情报信息等工作。解决下级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社区办公室、网格员、安保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主要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

(二)成立社区服务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2名,由社区干部兼任。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本辖区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和网格员的管理指导,负责解决网格内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组织“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信息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网格员”和机关单位信息人员的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各项安保工作。

成立县镇保安公司,主要负责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居住区保安人员的招录、培训和管理。

主要责任人:两个社区大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三)网格化建设所划分的17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7名(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对各个网格的巡查巡逻工作,外来人员的登记和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群众临时事务的处突工作。

每个社区配备片警2名,共4名干警。配合网格员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执法工作。

主要责任人:公安局负责人、网格员

(四)小区管理

1、单位门卫制度。各单位按照需求,由保安公司派出保安人员,保安人员负责本单位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夜间巡逻等工作。负责向单位报告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该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责任人,单位信息员配合门卫向本网格人员报告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责任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安公司。

2、居民居住区。小区按照单位管理,实现门卫制度;其他居民居住区,划分为17个居民自治小组,选配小组长17名,承担本小组的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治。

主要责任人: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及时掌握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四、工作要求

各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和业务公司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区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近期整改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社区大党委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辖区各支部,安排部署本网格的社区管理工作;组织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法律、医疗卫生、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经费保障

为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整合公益性资金和其他资金,适当提高“网格员”补助标准,配齐社区管理队伍所需的服装和装备等必需品,要做好经费预算,严格把关,确保社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六、强化监督考核

1、明确责任。细化单位部门、民警、网格、小区等不同层面责任主体的职责及任务,尽量优势互补,工作不留空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篇9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平安__x”的目标,妥善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强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切实维护了__x区的社会稳定大局和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我区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区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和突发事件,群众来信来访总量同比相对下降。特别是在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和高速铁路建设等涉及征地拆迁的重点项目中均没有出现群体性冲突事。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力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

一是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包案化解制度。我区制订了领导(部门)责任、排查防范、调处化解、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把经常性全面排查、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和突出矛盾定期排查相结合,依靠公安、法院、司法局、街道、村(社区)等力量,深入细致地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特别是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按照逐级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稳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对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则由区四家班子领导分别包案负责,实行“五个一”措施,包案领导负责专案的研判、制定方案、落实化解和稳控措施等。

二是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途径。在我区__x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综治维稳中心, __x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综治维稳站,通过站点建设,了解村情民意,掌握不稳定因素,把好第一道防线,努力将各种矛盾纠纷、问题化解在基层。政法各单位充分发挥维稳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屏障。如法院认真开展疏导非诉工作,将可调案件终结于立案阶段,提高立案调解的实效性。检察院延伸检察工作职能,到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检察官联系点去进行法制宣传和回访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各派出所成立了调解室,在防止民转刑案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司法局每月组织街道、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等等。这些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和完善,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完善。

三是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我区多次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目前,区领导共接访下访群众__批__x人次(其中:领导下访__批__x人次),接访的矛盾纠纷__x件,已答复处理__x件。区法院创新开展涉诉案件集中大接访暨公众开放日活动,共接待当事人__人次反映__x个案件情况。各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也是不定期的在各自的辖区主要场所开展接访,主动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化解。对于海上作业的渔民纠纷,海角街道办事处与水上派出所联合起来,进行定期矛盾纠纷排查和联合调解,受到渔民欢迎。

(二)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

我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今年共印制发放了__万份《致__x区居民一封信》,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治安防控资源,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是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

二是力争在__x个村(社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实行“一村(社区)一警”,并把治安巡防队员下放到社区,协助民警开展工作。

三是再次招聘了____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

四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__x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__x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

五是协调边防部门,在__x市工业园区成立了__x人的机动中队,并出资__x万元为该中队搞好营房建设和购置车辆。同时,在出口加工区成立了警务室,协调出口加工区为警务室建设了专门的办公楼。这一队一室的成立,对维护市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治安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园区每年的发案数被压降到成立前的一半左右,而且都是一般的治安案件。

六是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区辖各 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推行“十户联防”机制,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群众以相邻十户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我区在各个交通路口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37个。

(三)全面推行 “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我区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针对社区存在流动人口多及居民成分复杂特点,在管理上往往出现对社情民意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许多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掌控的问题, 2013年上半年,我区制订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在__x年__x社区和____社区开展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召开了两次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在各个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各社区都建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分为若干个网格,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居民群众担任网格信息员。网格长每天上班前都要到所管的网格内了解情况,让社区干部工作前移,服务前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在网格内社区干部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积极调处领里纠纷,居民许多纠纷已在网格处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做好了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实现了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同时,财政专门划拨了__x万经费用于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扎实开展居住证办理工作。

按照____市公安局的工作部署,于__x年起在__x路、__x个派出所开展居住证受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__年__月至今__x公安分局受理了居住证业务__x人,及时审核上报流动人口信息,制证完成__x张,发放居住证____张。通过在__x路、__x个派出所开展居住证受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居住证申请办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点带面,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居住证受理工作提供经验,做出示范。

(五)机构运作有序开展。

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设立各个机构,特别是在去年变更综治委名称之后,设立了八个专项组。为了让八个专项组各牵头单位及协助单位明确自己的职责,我区多次召开会议,并于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培训。现在八个专项组运作有序进行。如教育局多次牵头组织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开展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工作,促进了全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不断好转,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将于本周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专题会议,进一步布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六)积极落实综治工作经费保障。

区委、区政府健全综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综治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证。一是加强综治维稳经费保障力度,共投入综治、维稳经费__x万元,平安建设表彰经费__x万元。 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共投入经费__x万元,用于网格化管理和义务巡逻队建设。三是科学安排经费,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础。共投入公安、边防、消防经费__x万元,警务室建设经费__x万元,打击传销经费__x万元。春节慰问经费__x万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的综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确保了社会的治安良好和政治稳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矛盾纠纷的的预警性不够强,一些可避免的不能化解在萌芽当中;二是传销问题还没有得到根除,稍有松懈就出现反弹;三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办法不够多,效果不够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的思路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创新管理。

1、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眼点,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措施上,要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力度,重点要在排查、化解上下功夫,提高对突出矛盾纠纷的预警性,做到稳控在前、化解在一线。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食品安全区域监管网格化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实现陆城城市社区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保障水平整体上台阶。

二、工作思路

(一)建立食品安全三级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原则上划分三级。8个居委会作为一级网格,设90名网格员;陆城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设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市级为三级网格,设10名食品安全监管员,每名监管员分别联系9名网格员。

(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网格监管职责。一级网格中,各社区明确10至11名信息员,根据所辖区域,再次分格,定人、定岗、定责。二级网格中,陆城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网格员管理和联络。三级网格中,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员每人明确一个社区,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在陆城街道办事处协管员配合下,指导并参与网格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一级网格员的工作任务

1、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2、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3、做好区域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登记和信息收集工作。

4、及时向陆城街道办事处和质监部门报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协助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

5、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

6、协助做好维护本社区群众食品安全的其他工作。

(二)二级网格员的职责由陆城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承担,其任务是:

1、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

2、负责区域内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日常工作。

3、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并不断更新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信息库。

4、组织、协调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联合执法活动,并建立巡查、督查日志。

5、组织参加食品安全各项业务培训,负责对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指导。

6、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三级网格的工作任务由质监部门承担,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并对二级、一级网格的建设、运行、规范、完善等进行指导。

四、巡查工作

网格员在巡查工作中,主要巡查内容是:

(一)证照情况。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生产地址与生产许可证是否一致,生产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组织机构代码是否年审。

(二)企业标准。企业执行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企业标准是否备案。

(三)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材料是否按规定索证索票,验收记录是否齐全,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储存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添加剂。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备案,是否添加违禁非食品添加剂。

(五)生产条件。生产设备和卫生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按要求清洗设施和维护保养。

(六)检测检验。计量设备是否按周期检测,产品是否有近期合格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