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的主要职责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联的主要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主要职责
依据残联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工作目的,市残联要充分履行好以下8条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协助市政府研究、制定全市残疾人事业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密切联系全市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3、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义务,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乐观进取精神,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4、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5、开展和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用品供应、福利、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预防工作。
6、承担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7、开展与港、澳、台地区和国际社会残疾人的福利机构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8、承办市人民政府及广大省残疾人联合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职能作用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市残联要充分发挥以下四方面职能作用。
1、充分发挥市残联的社会组织作用
市残联是社会组织,服务于全市残疾人及其亲友,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一是密切联系残疾人,了解残疾人,贴近残疾人,代表残疾人,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二是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了解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把相关情况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争取出台更多惠及残疾人的政策,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三是密切联系各类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2、健全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要健全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在全市区县、街道乡镇成立残疾人联合会,在社区、村成立残疾人协会,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3、加快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公益性质,积极推进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以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各项综合服务。
4、充分发挥协调管理作用
要完善工作机制,在管理中加强协调,在管理中完善服务,使残疾人事业能够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争取政府各部门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事业深入发展。
三、工作思路
1、改善残疾人基本状况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将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全市就业再就业重点对象,把解决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列入政府办实事计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残疾人基本状况。
2、加快人文环境建设
要加快城市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步伐,力争在主要公共服务场所实现无障碍,为残疾人出行、生活、沟通带来便利。要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工作、康复等方面的困难,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捐款捐物,形成全社会关爱扶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3、改善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
要在市、区县、街乡镇和社区(村)四级残疾人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市、区县两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维权机构、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和残疾人职业康复站,使残疾人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康复、教育、培训、维权等服务。
4、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效机制
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出发,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形成完善、规范、长效、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的服务标准,以完善的长效机制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四、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市残联主要职责、职能作用和工作思路,提高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强化落实意识,制订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残疾人事业工作推向,做出新贡献,新成绩。
2、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全体干部职工要根据市残联主要职责、职能作用和工作思路的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责任,振奋工作精神,加大工作干劲,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刻苦勤奋工作,全面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的系列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业务技能,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踏实工作,做出成绩。
篇2
一、指导思想
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有利于帮助残疾人提高高科技水平,逾越自身心理障碍和社会偏见的鸿沟;提升社会对残疾人进入高科技领域就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改变和消除社会陈腐观念;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残疾人进入高科技领域就业的新模式;特别是有利于残疾人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就业层次和社会地位;提升残联系统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任务目标
(一)培训目标:五年共培训残疾人学习IT、动漫、机械制图等技能总数为800名。其中高端培训30名(2007年、2008年、2009年各10名),中端培训50名(2007年10名、2008年20名、2009年10名、2010年10名),低端培训720名(2007年100名、2008年300名、2009年200名、2010年120名)。
(二)就业目标:
1、落实对34-50个合作单位(社会用工单位)招聘残疾人劳动就业岗位开发。
2、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创业372名。其中高端就业22名(2008年6名、2009年6名、2010年10名),中端就业30名,(2008年10名、2009年10名、2010年10名)低端就业320名(2008年100名、2009年130名、2010年90名)。
(三)提高4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区、市北区、李沧区、市南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项目经费
(一)项目经费420万元
(二)经费来源
1、李嘉诚基金会捐款60万元。
2、市及各区市政府配套资金360万元(含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府的优惠补贴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用人单位投入资金)
(三)对资金的使用实行专项管理,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专款专用。随时接受各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四、措施
(一)纳入政府计划实施,加强组织协调
1、成立由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部门及残联相关人员组成的督导组和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评审评估委员会,负责督导、规范项目管理及评估工作。
2、成立“**市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规划、管理、检查、督促项目的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落实项目专项资金的匹配和使用,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市及各区、市残联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制定本级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实施方案;开发社会用工单位劳动岗位;为残疾人提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个案管理);探索开拓残疾人进入高新科技领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新模式;落实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科研课题目标。
(二)明确任务目标
在市残联的领导下,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将任务指标按年度主机分解下达到各区、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明确职责,严格目标管理。
(三)做好项目执行基线和实施终线的统计工作
以残联基层的乡、镇、街道和区、市就业服务机构为统计单位,认真做好项目执行基线和实施终线调查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四)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的力度
1、自觉接受上级的检查,接受中国残联“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管理委员会、专家督导组、项目办公室和项目组的指导、监督、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实施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工作水平。
2、发挥信息网监控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建立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数据库,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管理。
五、具体做法
(一)广泛宣传
搭建媒体宣传平台,宣传信息,制作专题页面,发挥公益广告作用,使更多民众了解残疾人事业的现状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营造社会认同、接纳残疾人和“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高科技助残就业的理念,提高“以人为本”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水平。
(二)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准备工作
1、根据项目受益残疾人员的选拔标准,筛选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扶助的受益残疾人。筛选工作由12区、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每年10月按照下年度培训总数多10%的数量完成受益人的筛选工作。
2、配备辅具。为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扶助的残疾人配备参加培训学习必须具备的轮椅或拐杖、助视器或助听器。
3、为残疾人建立就业服务档案、签订助残协议。区、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为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扶助的残疾人建立就业行为观察追踪服务档案,实施个案管理;签订社会志愿者、残疾人亲友、社会用工单位三位一体的扶助残疾人就业服务协议书。
4、落实残疾人求职期间的生活保障。联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扶助的残疾人,帮助衔接和协调落实残疾人求职期间的生活保障。
5、加大帮扶力度。要多渠道多层次的争取资金,支付或补贴残疾人培训经费、培训期间伙食和住宿补助、优秀学员奖励经费等资金。
(三)为用工单位提供服务
提供针对;指导招聘方法;落实岗前培训补贴;落实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落实改造设施设备补贴;为残疾人营造就业环境;协调残疾人和用工单位处理好劳资关系;建立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制度。
(四)培训工作
1、培训机构:根据用工单位提出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在行政辖域内面向教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科技部门、残联系统及社会用工单位的教育和培训机构,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热心帮助残疾人、用工单位认可的单位(或机构)为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定点培训单位。
2、培训方式:坚持方便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原则,选择残疾人随班就读、培训机构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网络教学、分散培训(行动不便的重残人)等。
3、培训时间;
低端(IT、动漫、机械制图)单项培训为2个月。
中端(IT、动漫、机械制图)单项培训为4个月。
高端(IT、动漫、机械制图)单项培训为10个月。
4、坚持“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培训认证考试”。
5、组织复合培训,未实现就业、创业的按其意愿和条件,落实“复合培训”(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就业工作
1、和匹配求职、招聘信息。通过海报、广告栏、活页夹、大屏幕、计算机终端、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残疾人劳动者求职信息和用工单位招聘信息。
2、对残疾人求职指导。
(1)为残疾人指导设计求职计划和职业康复计划,提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咨询服务;提供招聘岗位信息咨询服务;提供维权知识的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鼓励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2)为残疾人介绍集中就业、分散就业、个体就业等就业形式的招聘岗位;介绍用工单位提供的就业或扶持创业项目、组织起来就业、重残人家庭劳动项目;介绍新开发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季节性、临时性的就业的劳动工作岗位,供其选择。
3、通过推荐介绍和现场招聘的形式使其就业。
篇3
街道重视,
成立领导机构,下发相关文件
为积极推进学习型街镇建设,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经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先后成立横溪街道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街道社区教育和居民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或副主任担任,成员由街道各部门负责人和社区主任或社区副书记组成。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在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下设办公室,由史长根同志兼任主任。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社区教育规划、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协调完善社区教育资源和网络、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社区教育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全街道社区教育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督促考核工作。
2012年横溪街道办事处及办公室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社区教育的文件,如:《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横溪街道“学习标兵”、“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对居民(市民)学校2012年度工作考核的通知》,并在学习型评比后下发了《关于表彰2012年度江宁区横溪街道“学习标兵”、“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的决定》等,确立了社区教育的地位,突出了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做大做强社区教育确立了政策保障。
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突出宣教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市民学校以形势的需求、居民的需求和工作的需求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事事为主题,处处是活动的氛围。社区教育中心高度重视每个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搞好宣传发动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更好地工作。
居民学校积极开展活动: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积极配合街道进行防灾减灾宣讲等活动;4――6月份,根据文明办等部门要求,先后在勇跃等社区开展《道德讲堂》,提升居民道德水准; 8月下旬开始,横溪、丹阳、山景、云台等居民学校结合横溪街道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活动,开展了《横溪街道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知识讲座》;10月20日至26日终身学习周活动期间,各社区开展了时事政治、秋季健康知识、男性健康知识、讲师团送科技下村(社区)、同仁医院在横溪大街进行义诊、在大街进行国民素质免费测试等系列活动。另外,成教教师根据社区和居民的需求,基本每月送教下社区一次。
教育内容丰富,培训重点突出,有效拓展了居民学校教育培训功能
居民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广泛开展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横溪街道居民学校按照街道统一要求,把面向全体居民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1.贴近中心工作,服务街道争创全市“三个第一”街
居民学校每月开展3次活动,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区中心工作的的有效平台。只有主动贴近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政府和社区的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居民,才能使居民真正理解、支持政府和社区的工作。横溪街道居民学校的学员们主动参加街道春秋两季招聘会、每年一届的西瓜节系列活动、社区纳凉晚会和街道举办的终身学习周等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深度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开展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居民学校先后自办或和街道相关部门、单位联办了多期残疾人、母亲学堂、家庭服务以及插花、盆景艺术、编织、手工制作、中烹、餐饮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班。如新杨等居民学校举办了《0―3岁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甘泉湖居民学校举办了《石塘人家餐饮人员礼仪培训》、西泉居民学校举办了《农村农业大培训》等,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讲师团来横溪居民学校传经送宝6次:横山、山景各2次,甘泉湖、云台社区各1次,内容涉及到《家禽饲养知识》和《西瓜栽培技术》等,共培训426人。
3.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与评比
为配合今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开展,由成教牵头对全街道21个村(社区)居民学校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与评比活动,各居民学校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经过认真筛选与甄别,最终推荐并评选出66个学习型单位和个人为街道先进。通过评比和创建,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
积极培育居民学校教育队伍,逐步完善居民教育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全街道21个居民学校都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一年有2次以上),有专任或由主任、副书记兼任校长,由懂电脑的年轻人负责学校日常工作。
目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共有902人,其中专职教师111人,兼职教师341人,他们常年深入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科普知识等系列讲座与活动。许多居民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社区文艺队、舞蹈队、乐器队,这些队伍是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例如,横溪社区文艺队已发展到具备独自承办一台晚会的能力了。
篇4
第一条为保障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程序和管理服务工作,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区户籍年满16周岁(在校学生除外,下同)、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三条职责分工
(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其所属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农保中心)为具体经办机构。
(二)区财政部门: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费,规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
(三)区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城乡居民户籍管理有关情况,协助开展农村居民参保核查比对工作。
(四)区宣传部门: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的宣传工作。
(五)区审计部门:负责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六)区编制部门: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支持,充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量。
(七)区民政、农业、国土资源、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协同掌握农村相关群体的收入状况和其他保障待遇情况,配合做好政策衔接工作。
(八)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参保、业务管理工作,其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为具体经办机构。
(九)村委会(社区):负责本村(社区)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采集、参保人员资格审查及参保档案的初审和整理工作。
第四条健全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日常管理和具体业务经办工作。
第五条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要职责:
(一)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解释和组织工作;
(二)负责全区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工作;
(三)负责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费的收缴工作;
(四)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和管理工作;
(五)负责养老金待遇核定与支付、享受待遇资格认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六)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管理、统计工作;
(八)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工作;
(九)负责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工作督查考核、业务指导等工作。
第六条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职责: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解释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参保人员资格审核以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录入。
(三)参保人员缴费信息、养老金待遇、保险关系转移等业务的初审和申报工作;
(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的申报工作;
(五)养老金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七)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情况公示等工作。
第七条各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信息员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协办员(以下简称协办员),其主要职责: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变更、养老金待遇申领、保险关系转移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审查及上报工作;
(三)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按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四)参保人员的登记建档、业务台账管理、业务统计、情况公示等工作;
(五)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第二章参保登记和缴费
第八条参保登记和缴费。
(一)首次参保人员持本人户口簿和身份证原件(特殊人群参保登记,还需提供特殊人群人员相关材料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办理参保登记手续,选择缴费档次,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以下简称《参保表》),该表一式2份,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区农保中心各留存一份。村(社区)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盖章后,于每月20日前连同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报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参保人员在接到村协办员的通知后,凭身份证到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缴费存折》进行缴费。
(二)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对参保人员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并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报区农保中心。城乡重度残疾居民由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依据重度残疾证书予以确认,对城乡独生子女父母(须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和农村双女户父母(须落实绝育措施)由区人口计生委予以确认。五保供养户由区民政局予以确认。
(三)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无误后,对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同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于每月月末前将当月新增参保人员和需更换银行存折人员的扣款明细信息传递到指定的金融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制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折。
指定金融机构根据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并在扣款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区农保中心。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根据银行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将扣款金额录入个人账户。
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及时提示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名单反馈给村(社区)协办员,村(社区)协办员负责提醒参保人及时足额缴费。
第九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实行按年度(自然年度)缴纳,银行每月20日统一扣划。缴费期为每年1—12月。扣划时缴费存折金额不足选定缴费标准的,视同参保人员未缴费。
参保人员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当年应缴纳本年度的养老保险费;对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年度的养老保险费。
第十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社区)办理补缴手续,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补缴申请表》(以下简称《补缴表》),由村协办员在每月20日前将《补缴表》报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待审核通过后,通知补缴人按规定缴费。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每月25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第十一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满60周岁未享受企保待遇的城乡居民无需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农村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的老人,其子女符合参保条件应当参保缴费。45周岁以上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45周岁以下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缴费期间中断缴费的允许补缴,但补缴年度不享受政府补贴。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由区财政加发基础养老金的1%,最高不超过10%。补缴额为:本人选择缴费标准×应补缴年数。参保人员补缴的养老保险费不享受政府补贴。
第十二条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委托指定的金融机构发放个人缴费存折。参保人员凭存折到指定的金融机构存款,由金融机构每月20日统一代扣保险费并及时缴入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区残联、人口计生委、民政局在每年年底将本年度所掌握的相关人员个人信息传递到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第三章集体补助
第十四条有条件的村(社区)级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提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四章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五条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等信息。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纳”记入;村(社区)级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老农保参保人员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可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将个人缴费额和区财政补贴等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填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手册,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
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年度,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于年度结束时对当年度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因出国(境)定居、跨区转移、失踪、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委会(社区)提出注销登记申请,陈述注销原因,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以下简称《注销登记表》)。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二)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或相关证明等;
(三)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四)人员失踪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失踪告示和宣告死亡证明;
(五)跨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六)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和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资金并入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领取养老保险金人员死亡的,本人缴费额扣除已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九条村(社区)协办员应检查参保人员(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提交的《注销登记表》及有关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并于每月20日前将《注销登记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乡镇街保障所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应于当月25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复核无误后,结算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对注销信息进行确认,为参保人员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终止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二十条个人账户只能用于养老金支付,除符合终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
第五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未享受企保待遇的,可在年满60周岁的次月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龄的认定,以二代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记载一致的出生年月为准;不一致的,以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认定证明为准。
第二十二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支付。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缴费每超过一年,基础养老金加发1%,最高不超过10%。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139。个人账户支付完毕后由区财政支付终身。
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予以调整,中央财政支付部分由中央确定,区财政支付部分由区政府确定。
第二十三条领取程序
(一)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的前一个月,持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办理申领养老手续,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村(社区)接到申请后,经过审查,报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初审。
(二)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审核后,负责将参保人员的《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和户口簿、身份证的复印件等材料,在参保人员到龄当月10日前交至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审批。
(三)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对符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在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次月,为参保人员核定待遇领取标准,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后,在指定的银行为其开设养老保险银行帐户,并在每月25日前将其应领取的养老保险金拨付到位。
第二十四条资格认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每月开展一次领取养老金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村(社区)协办员每月20日前,将已领取养老金人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格认证表》上报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实行零申报),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汇总后,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领取养老金人员应按时参加资格认证;未通过资格认证的,养老金暂停发放。对已死亡人员,终止其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参保人员在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达到待遇享受条件的,暂缓办理领取手续。拘役、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由本人提出申请,再办理养老金待遇享受手续。养老金自刑满和期满次月起发放,服刑期间的部分不补发;已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在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其养老金停发。拘役、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由本人提出申请,恢复享受养老金待遇。其养老金从刑满次月起发放,服刑期间的部分不补发。
第二十六条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每年应会同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和村(社区)协办员在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日。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龄,申报养老金待遇的,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按参保人员实际申报享受养老金手续时的有关政策计发养老金。对达到享受养老金年龄而延误申办享受手续的,属于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原因延误的,由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补发;属于申报单位原因延误的,由申报单位补发;属于个人原因延误的,不补发。补发的标准按其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的有关政策计发。
第二十八条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在每月25日前根据领取养老金待遇注销、转移等情况,制定次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使用计划报区财政部门。区财政部门应按照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制定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使用计划,在次月5日前将资金拨付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账户,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六章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应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金融机构开设。收入户用于归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除向区财政专户划转基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实行月末零余额管理。支出户用于支付和转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除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支出户应留存1至2个月的周转金,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应与区财政部门按月对账。
第三十条每年年初,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编制本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财政部门审核,经区政府批准后执行。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及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负责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四)审核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
(五)会同财政、物价、卫生等部门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收费标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协调医疗保险运作中发生的有关争议,办理参保人员有关医疗保险的业务;
(六)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和上级安排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综合管理。
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和指导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的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经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管理的具体业务;
(二)编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
(三)考核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
(四)负责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参保管理
第四条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的参保组织工作。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的参保登记工作。
第五条参保申请人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到登记地点办理登记手续,各登记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办理登记手续。
参保人员登记时应当携带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如实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
(一)以下人员还应当提供下列有效证件:
属重度残疾人员的,需提供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属低保家庭的,需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属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需提供所在乡镇、社区提供的有效书面证明。
(二)不能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可按一般居民办理参保登记。但在年度缴费截止日前提供补发证件或有效证明的,可按相应人员类别变更登记。
第六条特殊群体人员参保的,应当留存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其信息登记材料应当单列管理。
第七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行政区域内居民参保登记信息的录入工作。信息的录入应当与信息登记工作同步进行,录入和复核工作应当分岗设置,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基金筹集和管理
第八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统一收缴。
第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度收缴,每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为缴费期,次年1月1日起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年度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启动当年,同时收缴当年及次年应缴保费。
年度缴费截止日后新出现的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可及时到居住地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办理参保缴费,自缴费次月起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州级统筹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列帐,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基金管理办法由州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专用票据由财政部门监制、劳动保障部门管理。
第十二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应当按规定为参保人员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并为缴费人员出具缴费凭据。每一保险年度,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对行政区域内的参保缴费人员信息进行复核,确保参保缴费信息准确完整。
第十三条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缴资金的对帐和汇总工作。缴费期内每月25日前,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应携带参保人员花名册等相关材料,连同收缴的医疗保险费送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办理保险费上解手续。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员统一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和《*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以下简称“保险证”),由各收费单位统一领购发给参保人。
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卡和保险证应当妥善保管,如有遗失、损坏本人应当及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挂失和补发手续。
第十五条各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各类城镇居民的财政应补助资金情况,于每年缴费期截止后1个月内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并报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由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州财政局。
第四章就诊、转诊、转院
第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的首诊、转诊制。参保人员按照住址就近的原则,到当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在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范围。
第十七条城镇居民的住院结算管理,原则上参照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住址就近原则到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入院时,接诊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凭参保人社会保障卡和保险证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并根据病情收取一定数额的预付款,用于支付住院起付金和应由本人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终结办理出院时,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中属于参保人员自付和自费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本人全额结算;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月申报结算。
第十九条异地居住的参保人员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可就近到居住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医疗费用先由本人垫付,医疗终结后凭医疗费用单据、出院证、医疗费用清单等材料回保险关系所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第二十条参保人员符合转院条件的应由负责治疗的科室提出意见经医务科或医院领导批准后方可转院。参保人员或家属凭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后方可转院。转院治疗的,起付标准不重复计算。
转出统筹地区外医院就医的自付比例提高5%,州内转诊转院不提高自付比例。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转诊、转院,不得转往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转往州外就医,其就医时间控制在3个月以内,超期需办理手续,由就诊医院出具需延期治疗病情证明,其家属应当持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方可延期。
第二十二条因统筹地区内各医院诊断条件限制,需转外地诊断的,在诊断明确后,统筹地区有治疗条件和治疗技术的应当回统筹地区治疗。
第五章待遇支付管理
第二十三条*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为1.6万元。最高支付限额含个人按比例承担部分和统筹基金按比例承担部分,不含起付金、自费费用。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自享受待遇日起所发生的符合*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二十五条参保人员被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3种特殊疾病之一的,经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并经批准后,其治疗批准病种的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可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与相应的住院报销比例一致。
第二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报销标准,以物价部门批准的住院病房床位费标准为依据,进入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住院病房床位费最高标准为每人每天20元;需隔离以及危重病人的住院床位费,除层流洁净病房、无菌层流床、重症监护病房按实际收费标准提高10%自付比例外,其余的最高支付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元。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低于规定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按规定比例支付;高于规定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规定比例支付,超出部分由个人自费。
第二十八条参保人员住院期间使用属*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中标注“乙类药品”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
第二十九条特殊抢救病人因病情需要使用“血液制品”,须主治医师提出意见,科主任签字同意,经医院领导审批后,报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方可使用(危重病人可先使用,3日内补办审批手续),否则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血液制品”经批准后按照“乙类药品”执行。
第三十条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属《*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标注的“部分支付项目”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
第三十一条参保人员在住院期间使用一次性收费单价在200元以上国产材料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10%;使用一次性收费单价在200元以上进口或合资材料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20%。
第三十二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范围:
(一)未纳入*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品费。
(二)未纳入*省规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项目费用。
(三)有第三者或其他赔付责任的医疗费用。
(四)参保人员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住院病人不遵医嘱拒不出院者,自医院通知出院第2天起的医疗费用;挂名住院或不符合条件住院的费用;治疗期间与病情无关的费用;处方与病情不符的药品费用;超过规定处方用药量和带药量的费用。
(七)违法犯罪、酗酒、自杀、自残发生的医疗费用。
(八)不符合转诊、转院规定及未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医疗费用;擅自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费用。
(九)未经物价、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医院自定项目、新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和自制药品,以及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国家定价的药品,超出规定零售价格收取的费用。
(十)其他不属于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
第六章费用结算
第三十三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年度签订服务协议,并按协议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服务协议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一定数额的服务质量保证金。
第三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实际发生的住院费用按规定标准进行结算。
第三十五条医疗费用结算每月进行一次。即每月25日为结算截止日,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每月30日前将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结算,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于次月支付上月应付医疗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参保人员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并由有关部门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二)贪污、挪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三)、的。
(四)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七条参保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参保资格;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追回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具备参加*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办理参保登记的。
(二)不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人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补助资金的。
(三)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规定的。
第三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下列行为的,由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任意增加收费项目、分解收费等违反物价收费规定,增加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参保居民个人负担的。
(二)定点医疗机构将门诊病人挂名住院或冒名住院,将非医疗保险的病种、药品、项目列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弄虚作假,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
篇6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和管理,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
本规定所称学前教育机构是指幼儿园以及其他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全日制、计时制、寄宿制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以捐资赠物等形式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综合协调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学前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监督指导。
发改、财政、工商、物价、建设、规划、民政、卫生、人口计生、残联、妇联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
第六条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地点、建筑设计、面积定额、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第七条单位或者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向所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登记审批手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审批,颁发办学许可证,并按照规定向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民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到民政部门办理法人登记手续。
学前教育机构变更登记事项或者停办,举办者应当提前1个月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或者停办手续。
第八条学前教育机构场所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垃圾及污水处理站等环境喧闹、杂乱或者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危及儿童安全的场所毗邻。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不能在办公楼、商场、超市等处选址。
学前教育咨询服务机构举办学前教育培训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办学许可证。
第九条单位或者个人申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办理学前教育机构申请和方案;
(二)举办者和法人的资格证明;
(三)学前教育机构章程及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名单;
(四)教职员工的资格证明、健康证明;
(五)房产和场地证明及必备资金证明;
(六)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安全证明、社区或者街道办事处的证明;
(七)餐饮服务许可证;
(八)其他需要的有关文件。
联合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还应当提交联办协议书。
第十条学前教育机构按照设施条件、管理水平、保育教育质量等实行定级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级别标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一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卫生保健及安全责任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意外伤害事故、儿童走失等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卫生、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学前教育场所内不得设置威胁儿童安全的危险设施;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玩、教具。
第十三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选择保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尊重、爱护学龄前儿童,不得歧视、侮辱、虐待、恐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龄前儿童。
第十四条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教师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取得教师资格;
(二)保健医生应当具有《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任职资格证书》;
(三)保育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受过婴、幼儿保育职业技能培训;
(四)炊事员应当受过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身体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每年应当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园、所长负责制,园、所长全面主持学前教育机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二)主持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教育工作;
(三)贯彻执行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四)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
(五)其他管理等事项。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侵占、克扣教育经费。
第十七条在城镇规划中应当合理确定学前教育场所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场所。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学前教育场所由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学前教育机构的房舍和设施,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的建筑和设施,不得干扰学前教育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九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按照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乱收费。
第二十条实行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学前教育发展计划的落实、经费投入和使用、保育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师待遇等进行督查。
第二十一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
(一)改善学前教育机构条件成绩显著的;
(二)保育、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
(三)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二条学前教育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顿或者停止招生、停止办园: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三条单位或者个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因失职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的;
(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龄前儿童的;
(三)克扣、挪用学前教育经费的;
(四)侵占、破坏学前教育机构房屋、设施设备的;
(五)干扰学前教育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学前教育机构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建筑和设施的;
篇7
第一条为了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防止广大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内卫发〔2004〕28号、内合办字〔2008〕1号与内政办字〔2006〕36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暂行办法(修订)》(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本《暂行办法》中的大病是指农牧民因患疾病住院产生的大额医药费用或患特殊疾病产生的大额门诊医药费用。
新农合工作实行旗级统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分段补偿、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管理办法。
在本旗范围内,参合者及从事此项工作的苏木镇、有关部门、单位及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组织机构及职责
新农合工作是由旗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成立由旗政府主管领导为主任,相关部门领导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领导组成新农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旗合管委"),负责全旗新农合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旗合管委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以下简称"旗合管办"),负责新农合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旗合管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新农合工作。各苏木镇相应成立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苏木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牧民代表、主办会计、民政助理员、卫生院院长等组成,负责本地区新农合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苏木镇合管委在卫生院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嘎查委员会有责任协助苏木镇做好新农合工作。
旗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监督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第四条新农合参加对象及相关手续
一、凡属旗范围内所有持农牧业户口的常住人口;
二、农牧民以整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
三、每年按规定的数额及时缴纳新农合资金;
四、苏木镇合管办负责填写《新农合参合人员情况表》一式两份,汇总后报旗合管办备案;
五、苏木镇合管办审核后,统一发放《新农合证》;
六、《新农合证》一户一本,不得转借、涂改、伪造。如有遗失,应在30日内向旗合管办申请补发。
第五条参加新农合对象的权利
一、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医药费用的补偿;
二、对新农合工作享有知情、建议、选择、监督等权利;
三、因患重病、大病,发生特大医药费用时,虽得到新农合基金的补偿,但仍生活困难者,可向旗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
第六条参加新农合对象的义务
一、按时足额缴纳新农合资金;
二、自觉遵守本办法及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
三、履行其他相关义务。
第二章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七条新农合基金由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个人缴纳资金、集体扶持资金、基金储蓄利息等构成,基金由旗合管办管理,用于参合者患病住院产生医药费用时进行补偿使用。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农合。
第八条基金来源与标准
根据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合办字〔2008〕1号)精神,基金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5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25元,盟财政补助20元,旗财政补助40元,农牧民个人每年缴纳参合基金30元。
新农合资金分配方式是:155元为住院大病统筹基金,年度内筹集基金总额的3%作为新农合风险基金,用于支付大病医疗保险费用超过预警线时使用。
第九条新农合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旗财政设立基金专户,对基金进行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预决算制度、支付预警报告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自觉接受旗合管委和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筹资办法。基金筹集以年度为单位,整户参加为原则,一次性缴清30元参合费,并从下年度开始享受新农合待遇,年度内不办理补交或退出手续。个人缴纳部分由各苏木镇人民政府与嘎查委员会负责筹集,于每年11月20日前收缴下年度新农合基金,以苏木镇为单位统一上缴至旗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参合的个人基金为一年一缴纳。
有条件的苏木镇、嘎查集体经济可对本苏木镇、嘎查农牧民参加新农合给予适当补助。
农牧区五保户、低保家庭、特困残疾人等参加对象,经各苏木镇政府、旗民政局与残联确定后报旗财政局和旗合管办,其个人缴纳部分由旗民政局划入旗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上述人员名单必须在本苏木镇、嘎查进行张榜公布(期限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新农合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借支挪用。每年收支帐目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结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新农合基金结余或超支数额较大时,旗合管委将调整基金筹集标准、报销比例,对年度内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的患者给予二次补偿或为参合者进行免费体检)。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旗合管办所需事业经费由旗财政预算另行安排。
第十二条各级合管办要建立本辖区参合农牧民基金台帐,设立住院大病统筹支出、贫困医疗救助支出等科目。
第三章基金的兑付
第十三条参加新农合的对象,因患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其住院医药费超过起付标准,即可分段按比例报销,报销设置起付标准和最高封顶标准。
特殊病种(指重症糖尿病、重症肝炎、癌症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3期、肾移植术抗免疫排斥、中风后遗症和冠心病)的门诊医药费年累计数额较大,超过起付标准时,可按住院报销标准予以分段报销。
第十四条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报销范围参照《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与《新农合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范围和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管理办法(暂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新农合基金不予兑付范围
一、超出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范围的;
二、超出新农合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范围和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范围的;
三、未经批准转旗外诊治的医疗费用;
四、在私立医院(诊所)、药店就医与购买药品的;
五、因不接受预防接种所致疾病的医疗费用;
六、器官移植等特殊医疗费用;
七、就医交通费、营养费、陪护费;
八、因公伤、计划生育、交通事故、斗殴致伤、自杀、自购药品、第三者责任事故致伤有明确赔偿对象、犯罪行为、酒后滋事而发生的医药费用;
九、整形美容及出国、赴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药费用;
十、各种减肥、增胖、增高等项目的一切费用;
十一、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具费用;
十二、近视眼矫正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
十三、性传播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十四、医疗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十五、其他不属于基本医疗范围内的项目。
第十六条新农合基金的使用实行大额医疗费补助为主,小额医疗费补助为辅的办法。新农合基金中155元与基金储蓄利息为住院医疗基金,用于补偿农牧民因病在医疗机构就医的住院费用。
一、住院、特殊病种门诊医药费报销标准:
起付标准:旗苏木镇卫生院为100元,旗级医疗机构为200元,旗外国家非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为300元,特殊病种门诊医药费为500元,起付标准(含)以下不予报销。
1、旗内医疗机构分段报销标准:
超过起付标准至5000元部分,报销40%;
5001元至10000元部分,报销50%;
10001元至25000元部分,报销60%;
25001元以上部分,报销70%;
当年报销最高封顶报销额25000元。
2、旗外医疗机构分段报销标准:
超过起付标准至5000元部分,报销30%;
5001元至10000元部分,报销40%;
10001元至25000元部分,报销50%;
25001元以上部分,报销60%;
当年报销最高封顶报销额25000元。
二、新农合基金的医药费用报销方式,采取剔除自费部分的住院医药费用总额超过起付标准的,分段按比例报销。参加新农合的对象全年二次以上(含二次)住院的,分期给付。
三、在外打工人员或外出办事人员,因患病需在外地旗县级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者,需凭入院诊断书在住院后7日内报旗合管办备案。并于出院后30日内凭出院诊断书及有效票据等报旗合管办审批,按报销标准予以补偿。
四、参合者因病情需要转旗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者,需由旗直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诊断书,在新农合转院登记表填写新农合专家组意见及转院意向并加盖公章,报旗合管办备案后,外出诊治医疗费用方可按标准予以报销。
五、60周岁以上的参合人员、独生子女户与双女结扎户在补偿住院医疗费时,其报销比例均上浮2%;住院药费超过25000元,属特困户参合者,在新农合有节余资金的情况下,经嘎查、苏木镇、旗合作医疗管理组织逐级批准,可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六、参加新农合的对象,如户内有人口变动,其参合资格在下年度应进行变更。如家庭成员死亡,报销权不得继承。
第十七条对因患大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已在新农合基金中进行较大额度补偿,但生活仍然非常贫困的,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提出救助申请,报苏木镇、旗合管委审核,由旗民政部门审批给予医疗救助。
第十八条新农合基金的报销,以出院时间为准,在出院后的30日内结清,逾期不予报销。
参加新农合的对象,医药费用先由本人垫付(住院报销的入院时间须在参加新农合年度之内)。出院后30天内凭住院医疗费发票、新农合转院证、出院诊断书、医疗费日清单(清单数量、金额需与发票金额相符)与《新农合证》复印件到苏木镇合管办,由各苏木镇合管办填写《新农合住院(特殊病种)医药费报销审核表》,进行初审工作。全程代办员(苏木镇合管办成员)全程,以报帐制形式,到旗合管办核报,经旗合管办复审后,由各苏木镇全程代办员负责报销款的发放。
特殊病种的门诊医药费用,先由本人垫付,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直接到旗合管办报销。报销时须提供年度内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药费用发票及药品清单或处方等有关票据。
第四章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九条经核准的本旗苏木镇卫生院、旗级医疗机构为我旗新农合的定点医疗机构。
第二十条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职责
一、对就诊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各定点医疗机构在接收参加新农合对象就诊时,须对其人与新农合证进行身份核实;
二、严格执行诊疗项目和用药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对自费药品和自费检查的项目应履行告知义务;
三、根据需要,及时填写《新农合特殊病种申报表》、《新农合转院登记表》等上报旗合管办审批;
四、负责提供参加新农合对象住院的收费收据(包括费用分类清单或附处方)与住院证明等有关材料,为医药费报销审核工作提供方便。
第五章票据管理
第二十一条收取新农合基金统一使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收据。
新农合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由苏木镇政府及嘎查委员会统一收缴,以户为单位开具收费收据,造册登记后张榜公布。
收费票据由旗合管办统一向旗财政局领取,各苏木镇合管办到旗合管办领取。
各苏木镇合管办每年11月20日前,将收缴资金的票据存根、《参加新农合人员统计表》等上交到旗合管办。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遵守新农合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维护新农合整体利益。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暂停三年的执业活动等处理:
一、将未参合者的医药费记入参合者的;
二、将不属于报销范围的医药费记入可报销范围内的;
三、将不符入院标准的参合者收住院而产生医疗费用的;
四、大处方、人情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的;
五、伪造医疗文书及有关资料,未经亲自诊查而签署诊断、治疗等医学证明的。
六、参合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当年享受新农合待遇的资格,并依法追回支付款:
1、将《新农合证》转借他人使用的;
2、将他人医药费用记入本人住院费用的;
3、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的。
七、定点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教育监督不力的,给予医疗机构通报批评,取消单位年度评先资格,情形严重的,暂停或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二十三条旗、苏木镇新农合管理人员在新农合管理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给予报销的,责令其追回所报款项;无法追回的由责任人承担,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移送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旗级卫生行政、财政、审计部门设立新农合监督员和审计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新农合基金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七章举报受理及奖励
第二十四条旗合管委将对各苏木镇和有关部门新农合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对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苏木镇、部门和个人,由旗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十五条旗合管办负责受理违反新农合政策行为的举报,并在受理举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依据核查事实作出处理并抄报相关部门。
精品范文
10残联的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