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讨交流会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讨交流会方案

篇1

名称:

目 录

一. 公司基本信息 3

二. 公司业务概要 3

1. 公司业务定位: 3

2. 组织结构: 3

3. 预计的xx年度销售收入目标和构成: 4

4. 能力说明 4

5.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有: 4

6. 目标市场分析 5

7. 配备人员 5

三. 销售机会和行动 6

四. 销售目标 8

一. 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全称:

公司法人代表:

地址:

邮编: 网址:

业务联系人: 职务: 电话:

EMAIL: 传真: 手机:

技术联系人: 职务: 电话:

EMAIL: 传真: 手机:

二. 公司业务概要

1. 公司业务定位:

2. 组织结构:

3. 预计的xx年度销售收入目标和构成:

4. 能力说明

本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1) 行业:

2) 地域:

3) 客户资源:

4) 业务专长:

5) 政府资源:

5.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有:

1)

2)

3)

6. 目标市场分析

本公司的目标市场是:

进入目标市场的手段

6)

7)

8)

目前所处的市场位置?

面向目标市场,下一步计划做些什么?

9)

10)

11)

7. 配备人员

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组成情况:

销售人员

技术人员

其他人员

 

计划参加认证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是:

12)

13)

计划负责业务合作的销售人员是:

【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 销售机会和行动

1. 针对产品的市场销售策略和行动方案:

在现有项目中,选择部分项目,在项目中集成CenGRP产品。具体选择如下的项目和内容是:

14)

15)

16)

在原有的客户群中,筛选部分客户,向其销售产品。具体选择如下的客户是:

17)

18)

19)

在潜在的客户市场中,选择区域/行业/领域,通过研讨会方式推动销售。具体安排如下的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客户沟通会等形式的活动是:

20)

21)

22)

或者是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它的行动计划:

2. 针对以产品为核心的整合解决方案销售策略和行动方案:

在现有项目中,选择部分项目,推荐使用以产品为核心的整合解决方案。具体选择如下的项目和内容是:

23)

24)

25)

在原有的客户群中,筛选部分客户,向其销售以产品为核心的整合解决方案。具体选择如下的客户是:

26)

27)

28)

在潜在的客户市场中,选择区域/行业/领域,通过研讨会方式推动销售。具体安排如下的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客户沟通会等形式的活动是:

29)

30)

31)

或者是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它的行动计划:

篇2

记者:请您介绍下WATERCHEM的亮点和特色?

揭玉斌 :WATERCHEM是国内众多水处理展览中唯一一个以水处理化学品为主,水处理工程设备为辅的专业展会,也是水处理化学品企业贸易交流的首选平台。本届展会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展会主题明确,以“绿色水处理,创新我先行”作为展会中心思想;二是专业专精,中心与水处理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发挥各自在行业内的最大优势。同时,中心展览事业部发挥专业的展览组织及运营优势,针对客户最关注的话题,与各权威机构共同策划多场次高端论坛;三是执行了观众定向邀请计划,充分发挥“观众邀请中心”的作用,根据展商需求定向邀请客户,并邀请工业园区参观展会,为买家、卖家提供线上及线下对接交流的平台。

记者:中国水处理行业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现状如何,展览会对于推动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揭玉斌:近年来,中国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也在迅速加剧。但由于国内水处理企业起步较晚,在规模与管理、技术水平、品牌创建及市场化运作方面仍有待提高。展览会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WATERCHEM发展的十余年,映证了水处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也为水处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我们围绕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和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展会同期举办了一场主论坛及多场专题论坛及技术交流会,会议主题涉及中国工业节水与水处理的现状与对策,城镇排水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电厂水处理的现状和趋势,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市政及工业水处理的新技术介绍及案例分享等诸多方面,来自政府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污水处理厂、设计单位、水务公司、设备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人士参与会议活动。本次大会对水处理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运营单位、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单位、科研院校及设计院所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我国水处理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发展以及水处理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记者:上海是目前国内会展业的龙头城市,您对上海的办展环境和展馆设施有何评价和建议?

揭玉斌: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很早就开始在上海举办展会了,经历了上海会展业的崛起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上海无论从专业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数量及服务质量,以及每年举办的会展数量和承接大型国际性展览及会议的场馆数量都是逐年递增,为促进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说上海世博展览馆,真可谓“集先进、前沿软硬件设施与优美环境为一体的国际展会活动的梦工场”,我们作为主办单位,愿意将自己精心打造的平台在高端精致的场馆中进行演绎。

记者:在展商邀请和专业观众组织方面,中心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揭玉斌:首先,中心自身具有深厚的化工行业背景和丰富资源,这是其他展览公司不可比拟的办展优势。依托深厚的化工行业背景和专业数据库的支撑,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资源,各事业部通力合作,共同组织邀请了大量专业的石化、环保、水处理工程领域的行业观众,包括华谊集团、巨化集团、神华集团、韩国石油工业集团、鞍钢、吉化集团、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宜兴国际环保城、科隆环境工程、瑞能电力工程、水怡环保工程等集团与企业共同参与。此外,我们在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等有专门的展览业务办事处,专人针对国外市场进行中心展会的推广。

其次,选择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对成功举办展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作为展会的官方支持媒体,水博网、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工业水处理》杂志社针对展会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并给予鼎力支持,组织化工企业污水治理高峰论坛暨供需双方信息、技术、交流会,吸引800余位行业代表共同参与。今年展会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和第八届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交流会等大型会议活动,呈现的精彩活动吸引了行业内企业及众多专业观众的参与。

再次,精心策划含金量高的同期活动,让观众不虚此行,得到更加实际的参观体验和收获。我们将继续与海外相关机构进行广泛的协作,力争做到多渠道、大范围和深层次的宣传,通过展会期间举办多场免费的现场技术交流会、贸易洽谈会和交流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为展商和观众提供增值服务。

最后是要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精干的会展队伍,这是挖掘各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攻坚力量。

记者:对于展会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在展会国际化和市场化方面,中心有何规划?

揭玉斌:首先,紧跟国家发展规划及战略,发挥中心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中心为客户提供的信息综合服务这一平台,在服务好国内外企业客户的同时,优化展会内容及服务,向更加专业化及国际化方向迈进;同时更加注重参与者市场方面的要求,为促进行业发展及交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渔业专业会议精神,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我部决定于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确保该项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我部制定了《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

为推进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做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期,培训渔民3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万份(本、册),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活动内容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要内容,采取常规性科技服务与标志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规性科技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编印资料、技术合作等;标志性活动与科技入户、科技救灾、科普下乡、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和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等工作相结合。我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5个渔业科技服务年标志性活动。

(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选择渔业科技工作基础好、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的省份,举行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启动仪式,同时启动全国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现场还将开展技术咨询、赠送科技图书等活动。

(二)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在四川省举办灾后全面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派出抗震救灾对口帮扶科技特派团,赴灾区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向当地渔民赠送养殖鱼苗和病害防治药物,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全面恢复和振兴四川渔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活动。以“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健康养殖”为主题,在江西省举办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会,现场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积极各地积极推动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四)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组织专家对西部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调研,举办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研讨会,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进西部地区和盐碱地区的水产健康养殖工作,指导当地渔民脱贫致富。

(五)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在辽宁省召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会暨全国渔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交流各地渔业科技工作情况。

四、工作进度

1月至3月:制定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举办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组织编印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系列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书籍。

4月至10月:开展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召开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会;举办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专题研讨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科技服务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11月至12月:召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交流会议。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部属有关渔业单位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部成立以渔业局局长为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合理安排进度,明确责任分工。渔业科技服务年全国标志性活动由我部渔业局统一组织和协调,部属有关渔业单位按分工组织实施。其中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活动和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由我部渔业局组织实施,部属有关渔业单位配合;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水产学会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配合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产学会配合实施。各牵头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标志性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精心组织,扎实抓出工作成效。各地、各单位要组织水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以及学会、协会、水产企业和广大渔民积极参与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在配合做好全国标志性活动的同时,组织实施好本地、本单位的标志性活动。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服务活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渔业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要积极参与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把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强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着力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四)争取支持,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渔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推动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全面开展。承担我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任务的地区,要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争取当地的支持,为渔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创造条件,确保渔业科技年活动顺利开展。

篇4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工作站为保证依站培养工程硕士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前期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做好试点单位的征集工作。2015年4月,工作站以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的名义发文《关于征集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试点单位的函》,面向市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征集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5月底,经各院士专家工作站自主申报、地市有关部门审核和推荐,共10家单位递交了申报试点的材料。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作了认真初审,并要求部分单位进一步完善材料,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征集材料的基础上,工作站组织人员对这些申请试点单位的资格进行严格的评审,以保证入选的单位有能力、有条件完成人才的培养工作。2015年6月中旬,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2015年研讨交流会,邀请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省科协、省经信委、省教育厅、浙工大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评审并做现场指导。10家2015年申报试点单位围绕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经验、申请试点工作的设想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和交流,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高校代表就校方的合作意愿及计划等做了补充发言。最终,经专家组的认真评审,确定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10家建站单位为联合培养工程硕士2015年试点单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工作中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帮助这些试点单位尽快步入正规,工作站积极做好这方面的经验推广工作。2015年6月,邀请杭州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两家试点单位在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2015年研讨交流会上,与其他工作站参会代表分享交流经验。2015年11月,组织召开了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创新人才经验交流会,与北京、天津等20多家兄弟省市科协和相关单位60多位代表一起分享交流依站培养工程硕士的经验。会上也邀请2014年依站培养人才试点单位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介绍依站培养人才的经验。

实施过程高标准,严要求。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工作站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依据。在试点工作中重点把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对联合培养的具体内涵做了明确要求。为了保证试点工作不会与一般承担研究生见实习任务趋同,更好地凸显建站企业在联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工作站强调了试点工作要体现三联合:第一联合制定招生计划,即由试点企业与院士团队所在高校协商确定联合培养的具体专业、数量和培养方式;第二联合管控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联合组织教学,即理论课程由高校完成,实践研究课程主要放在建站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根据试点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来确定;第三联合选聘师资,即培养采用双导师制,除了院士团队成员外,需聘请试点企业符合条件的科研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导师,承担实践指导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第四联合推动就业和创业,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留在依站的企业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以便继续为企业创新贡献力量。

二是在征集试点单位时把握三个要求。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在征集试点单位时,工作站对企业的规模、科研实力、经验与意愿等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第一,试点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第二,试点企业需具备较好的科研硬件保证,原则上要求企业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或者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研人员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不低于10%,具有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经历等;第三,要求试点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特别是有参与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等相关人才培养经验,企业管理层、院士专家团队、企业研发人员对联合培养试点工作有较高意愿等。

三是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定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坚持自愿原则和需求导向,要求建站企业在有需求的基础上自愿申报,为了保证试点工作体现联合,要求申报单位参加答辩时需有合作院士所在高校代表参加或出具书面意见。根据试点工作需要,担任评审的评委由来自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协和高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加强扶持与管理。目前,工作站已向6家已签订合同的试点单位拨款18万元(每家3万元),作为项目经费。邀请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领导到依站培养试点单位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就有关依站培养人才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同时,工作站还积极对依站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广,先后在中国科协官网、浙江日报、省科协官网上发表多篇新闻报道和文章,如《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创新人才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讨交流会顺利召开》《我市2家院士工作站入选联合培养硕士试点单位》《助力突出重围 引领行业发展 》《集聚高端智力 改变中国制造内涵》等。继续做好对试点单位的后续跟踪工作。尽管2014年的5家试点单位已经按照要求结题,但工作站通过电话咨询和现场调研等方式,一方面跟踪已进站研究生的现状和已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支持试点单位宁波江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久盛地板有限公司等工作站开展专题技术活动,引导建站单位与院士专家增进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培养工作。

在工作站的督导扶持下,各试点单位依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顺利展开,截至2015年12月底,天篷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已联合招录2位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篇5

省级远程培训学习码已陆续发放到县(市、区)和学校。县、校级管理员要及时将学习码发至教师手中,并及时组织教师统一网上注册学习。7月15日前,完成网上注册、选课工作;8月31日前完成师德和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必修课学习任务;9月1日后,完成选课学习、精品课堂视频、网上研讨交流、提交作业等工作。按照培训任务、时间要求,县、校管理员要对教师注册进度、学校教师学习率等进行网上督察,辅导教师要对班级教师必修课学习进度、教师学习力等进行网上指导,督促按时完成暑期学习任务。市教育局将强化培训过程性管理,加大对远程培训情况抽查和督查力度,既督查教师培训情况,又检查管理员和辅导教师管理、指导情况,确保参训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远程培训取得实效。

暑假期间,国培、省培集中培训项目将陆续开始,县(市、区)、学校要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对参训教师要设目标、提要求、压担子,增强教师培训责任心、紧迫感,提高参训教师主动性,提升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积极组织参训教师开展专题汇报、研讨交流、教学实践应用等活动,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良好培训效果,增强培训示范辐射作用。

二、组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工作

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将征集班主任教师案例经验材料,精心筛选后,将举办市班主任案例分享交流会,提升我市班主任教师队伍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能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要及时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研讨交流等有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成员课堂教学水平,为促进我市整个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工作,如新教师培训、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新课标解读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篇6

如何切实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摆在各级工会面前一个亟待作答的时代课题。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0月15日,东港市总工会举办全市“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劳资关系”交流研讨会。来自各乡镇街、开发区总工会、各农场、相关直属局工会主席、市总机关干部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工会主席和一线职工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市总工会主席王述德出席了会议。

自去年4月,市总下发了《关于举办“第二届劳资关系大讲堂”的通知》和以读书成才、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职工文化建设交流会实施方案》,两项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工会干部以及企业经理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大家通过调查研究、勤奋思考,积极撰写了课题文章、演讲稿,全市共征集到职工读书体会文章228篇,职工书屋建设经验文章52篇,劳资讲堂演讲稿25篇,经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评选,此次会议共有50多篇作品获奖。

会上,东港市客运站工会进行了单位书面交流,长安镇佛岭村和辽宁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姜伟及东港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姜荣芬等3人做了个人经验交流发言。大家在发言中,针对职工读书体会、职工书屋建设、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市总工会主席王述德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按照丹东市总和省总的部署,把积极参与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工会为东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筹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无论是建设构建和谐东港,还是创建和谐企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职工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文化基础,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途径,重视加强和谐的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王述德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念,针对不同对象搭建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强化支持,加大力度培育优秀职工文化,把广大职工的热情和干劲调动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篇7

2010年是我校的学风教风建设年。为了进一步深化“党旗领航工程”对大学生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全校本科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学生工作部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选树优秀典型 营造良好学风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

三、活动内容

1、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各院系须于4月15日前组织全体本科生党员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学工组领导要在会上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本科生党员积极配合本院系做好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并鼓励其为推进学风建设向前发展建言献策。

2、党员“一帮一”活动

定期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名学生党员至少要对一名本院系的非党员同学进行帮扶,并形成帮扶记录,每两周向所在党支部进行汇报。帮扶对象范围可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和行动困难学生等。

3、学习经验交流会

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各学生党支部应针对积极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本院系其他支部、其他院系进行交流。各院系成立学习报告小组,组织学习优异的学生党员典型,面向本院系和其他院系召开学习经验报告会。

4、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各党支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要认真分析本支部所在班级、年级或本院系的学风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向本院系汇报。同时,各党支部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和反映同学们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促进教风建设。

篇8

关键词:医院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39-02

教育是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支撑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1]培养具备宽厚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工程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视野宽广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已成为当今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主题。

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涉及面广,其中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意义。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2]因此,由于办学目标和定位的不同,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有着不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逐步发挥出积极作用。

如今许多药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仍然以旧时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往往只是重复书本上的内容,或者较为“时髦”地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PPT中并且跟着PPT重读一遍,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能很好地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针对高素质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型拔尖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药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专业学科的布局与水平,选择一批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优势特色学科支撑的大学科门类招收优质生源,以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形式,实施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拔尖人才培养。让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超常学生得到特殊培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国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医院药学拔尖人才。

一、构建大类基础平台,改革教学模式

大类培养阶段,强化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大类基础教育,注重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为继续学习、探究式学习打下基础。[4]

我国传统的教育实践侧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可谓复制有余,启发不足,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性、应试式学习习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一现状,将融入小班研讨课、自主式学习、参与性实验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性、探究式学习习惯;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教与学方式,并在探索实践中使之不断完善。

改革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培养措施和培养途径。围绕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扬个性、求创新”的宗旨,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原则,按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强化数学、英语、计算机等通识类课程及大类学科主干课程,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与学的方法,扎实知识基础,为继续学习、探究式学习打下基础;学科基础课设置上注重大类学科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赋予学生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为不可预见的将来做好准备;增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方式,增加自主式、综合类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

二、建立专业教育体系,彰显个性发展

医院药学实施专业导师指导下的专业教育,在学习主修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自主性、个性化、研究型学习的特点。专业培养阶段,实施专业导师指导下的自主性、个性化、研究式的专业教育,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发挥高水平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专业、课程模块,自主选择专业导师,参与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发展等因素,专业导师协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采用自学、研讨、跨学科选课等方式开展个性化修读;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后期研究性学习培养方案,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提升学生对研究的兴趣与敏感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采用自学、研讨、跨学科选课等方式开展个性化修读;同时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后期研究性学习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研讨班活动,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兴趣与敏感性,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性、应试型学习习惯逐步转化为主动性、探究式学习风格;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改革,逐步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6]开设部分以自学为主的课程,规定理论课课外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有效落实,取得成效,任课老师应对自学课程、自学内容进行专题课堂讨论,并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

三、创设研讨论坛,引领创新思维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宽松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创新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以科学启迪讲座、导师论坛、学生研讨群、学科竞赛交流会等为研讨平台,建立教师间、教师学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指导、互动机制,拓展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空间,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

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选拔部分学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跟随高水平教师开展科研训练;四年里实施基础研究训练—研究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引导的梯度培养机制,以复旦大学药学院举办的“药学专业知识”科技竞赛等为展示验证平台,体察科学的奥秘,探索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提升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突出实践性环节在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过程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由传统的被动式实验模式转变成参与式实验模式;实践过程更应注重方法论、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创新”,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余地,从而从根本上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综合性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潜质。

四、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保障学研氛围

在学生选拔、分流淘汰、教学激励、专业导师、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学院积极向上的学研氛围。让学生及早进课题组、进实验室。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国内外大医院去交换学习或进行科研训练,培养优秀生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育人环境。通过本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供同行们借鉴,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提供改革思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与学模式,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化,深化医院药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重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建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以科学启迪讲座、导师论坛、学生研讨群、学科竞赛交流会等为研讨平台,建立教师间、教师学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指导、互动机制,拓展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空间,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性劳动的宽松环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开设研讨类理论课、参与性开发式实验课,实现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化,使医院药学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拔尖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宏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201.

[2]王伟,曹德英.论多元化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J].药学教育,2003,19,(2):1~2.

[3]齐艳,甄宇红,韩旭.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6):481~483.

[4]于锋,徐晓媛.从实践教学入手,推进药学创新教育[J].药学教育,2003,19(3):4~6.

[5]臧伟进,王渊.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36~38.

[6]龚慕辛,王地,关怀.适应医药体制改革培养新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05,21(1):14~17.

篇9

二、调研制度。调研依据:根据郑州市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的要求,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市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工作需要。调研准备:选派人员临时组成调研组,制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步骤和方法,明确调研要求。开展调研: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查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认真做好记录,全面了解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三、报告制度。报告事项:上级的重要文件、会议、决定等重大事项,市创先争优活动办的重要建议、进展情况、活动方案、上报材料、工作总结、重大表彰等,基层推荐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做法等。报告程序:按照市活动办分工,由各组拟定工作报告或建议,经组长把关后,先后报办公室、领导小组阅知。报告用途: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了解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例会制度。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每月安排一次例会,遇有特殊情况和重大事情时,可随时召开例会。会议内容:简要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安排下步工作,并讨论有关事项。会议议程: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主持并讲话,与会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

五、会务制度。当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经验交流会、专题报告会、总结会议等会议时,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合理分工。综合组把所需要做的工作进行详细分工,并责任到组,各组再分解到人。二是沟通协调。与市委办、政府办等有关单位主动沟通,确定领导参会、讲话、主持等事宜。三是准备材料。根据会议的内容,相关组要认真准备会议有关材料,涉及市委主要领导的,要经市委办把关。

篇10

广东省职业教育教研员研讨交流会由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席春玲副研究员主持,各地市教育局职成科、教研室的有关负责人、教研员,中职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代表,以及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邵子铀认为,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研员研讨交流会,令人欣慰。他希望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中职学校校长、职业教育教研员这三支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会上,来自广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顺德等地的教研员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交流分享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组织、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会议还在11日晚上举办以“中职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为主题的中职校长沙龙活动,来自中职学校的校长、相关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参与了相关问题研讨交流。12日,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展画作了题为《选择性――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探索》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现场提问。

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科研、教科研工作进入了资源整合、协同攻关的新阶段。大家表示,要齐心协力,按照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职能定位,凝聚全省职业教育研究力量,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繁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文化,为加快建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国家和省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多次提到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工作及其队伍建设。我省是职业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今年初提出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刚刚又印发《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确立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举措和路径。在实践层面,经过全省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已形成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为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迫切需要科研、教研支撑。

近年来,各地市职业教育教研员、中职学校校长不断呼吁建立全省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网络,一线教师也期待获得系统性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中职生源减少,一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挤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遇到不少困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面临许多挑战;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力量配备不足,难以形成、固化、发展有创新意义和引领作用的成果,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因此,举行全省性职业教育教研员交流研讨会,搭建全省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网络是个重要契机,有助于相关工作推进。为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需要,有必要把全省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力量凝聚起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助力我省及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及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正确理解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我省职业教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中职学校738所(含技工学校243所),在校生190.48万人,教职工8.68万人;有高等职业学校79所,在校生79.6万人。按照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计算,我省每万人口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我省已建成12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80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中职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从地域来看,我省中职学校分布较为合理,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职业学校,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珠三角地区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健全的产业体系作依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前列。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保障、办学水平提升、办学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尚需狠下功夫不懈努力。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珠三角还是粤东西北,都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立足前沿、更新理念,前瞻谋划、扎实前行,为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办学条件的加强和改善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需求和特点来切实考虑,其重点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注重挖掘和借助行业企业蕴藏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如此,才可切实重视内涵建设,加强全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加强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内容开发、模式改革和质量保障,从而自觉而坚定地深入创出特色、彰显优势、保证声誉。

切实明确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的责任要求

为全省特别是本地区职业教育及中职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指导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的光荣使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进经验,承担起普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丰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文化、研制并转化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和助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的责任。为此,要积极主动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支持,与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各职业院校保持经常联系互动,承上启下、内引外联,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及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视野,提高境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能力。全体科研、教研人员还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首创精神和首创经验,及时总结固化和推介使用研究与实践成果,开发广东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我省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惠及民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优化我省教育布局结构、建设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加快建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南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高地上作出应有贡献。

李海东教授的《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主题报告介绍了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法及案例。其中,重点介绍了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做法:

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

广东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渠道有四种:一是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采取“3+2”培养模式,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段学习三年,高职学段学习两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广东从2010年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二是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省内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到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二年,取得专科毕业证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是3+技能证书招生。“3+证书”考试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参加高考入读高职院校的一种途径,“3”系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证书”系指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近年来,3+证书招生计划不断增加,2014年招生规模为20854人,通过“3+证书”招生占高职招生计划的10.56%。四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指应届初中毕业生经省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五年,获得五年一贯制专科毕业证书。五年一贯制贯通中、高等教育,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目前主要招收师范、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其核心要素是校企双元育人,学徒双重身份。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广东省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招生统筹协调、分类录取的考试招生录取机制。2015年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共37所,招生计划数为18689人,根据报考生源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开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

广东从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入手,通过开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评价标准和证书体系上的衔接。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吸收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评价方面的优点,从产业链和岗位链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出发,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中职和高职培养的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分析。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职业的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结合,将评价主导权交给行业协会或企业组成的颁证机构,由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有关专家共同研制的等级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保证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开展本科高职协同培养试点

我省于2013年启动高职本科四年制协同育人试点,8所本科与高职院校在6个专业开展试点,实际招生380人。2014年扩大到9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共13个专业,实际录取793人。2014年制定实施《广东省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2014年全省共有14所高职院校和12所本科高校共19个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实际招生1558人。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大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产对接模式(职教集团、企业校区)、学校主导的教产对接模式(车间进校、教学工厂、股份制实训中心、承包生产线、校企合营)和企业主导的教产对接(企业办校)三种模式并举的良好局面。加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全省已成立近60个行业性或区域性的职教集团,拉动4000多家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410多所中职学校成为技能培训基地,年培训500万人次。

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

加强粤德职业教育合作。2013年6月,省教育厅与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和德国工商大会代表共同签订了《粤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并共同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成立“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推动职业教育从民间向官方全面拓展。依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深化与英国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在前期汽车、机电、旅游、计算机四个中英项目。2014年3月,省教研院与英领馆文教处签署为期三年的中英职业教育(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