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实践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改革实践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篇1

1教材改革

根据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改革探索,我们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的来源植物。并编写以常用中药植物识别及栽培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植物学》课本,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3]。《中药植物学》是以常用中药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生理功能、栽培基本理论(包括栽培、采收、加工、炮制、中药材质量生产规范)和北方常见中药植物的分类鉴定及栽培,是集中药植物鉴定、栽培、采收加工、炮制及本地区常见中药材鉴定及栽培为一体的教材,填补国内中药学实践教学空白[3]。

2课堂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中药植物学内容很多,包括植物形态、植物分类及中药植物栽培,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较好的实践技能,在理论教学中,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如精简教学内容: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或在实践中不涉及的内容都删去不讲,比如植物的细胞即植物的组织一部分,其他学科都有涉及,且学生大都在生物学课程中学过,实践中的应用也很少。所以,在编写《中药植物学》课本时,没有编写此部分内容,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合理利用实物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药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讲授内容都与植物相关,且植物材料可以直接取材于大自然,使得《中药植物学》的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在课件的编写中,我们非常注意图片的运用,每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有相应的图片展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采摘的新鲜植物,我们也会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触感要比文字描述的效果好很多。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新鲜植物,先对概念或植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图片、特别是新鲜植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在观察图片和植物的过程中,感性认识能够很快的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及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完善。

3实验教学改革

因为《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课时安排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3.1实验基地建设为了达到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建设了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占地40亩,栽培中药植物300余种,主要以北方常见中药植物为主,也引种栽培了许多南方品种,完全能够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在药用植物园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内容,复习并验证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中药植物辨识的实践技能。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植物鉴别能力,我们与图书馆联系,引进植物志和植物图鉴等书籍,让学生在植物园内利用这些工具书鉴定植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鉴定植物的方法,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3.2对植物的辨识,使学生们掌握野外辨药识药的技能,但也有不足。由于植物是露天栽培,大部分南方品种无法适应北方生长,且冬天植物枯萎,中药植物的观察受到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另外,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药饮片的识别及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基于以上考虑,我院设计建设集植物腊叶标本、植物浸制标本和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为一体的中药标本馆。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植物园里观察植物,还可以到标本室观察鉴别真伪饮片,在不适宜野外观察的季节,还可以通过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观察植物形态特征。为了保证学生们更好的观察,我们还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考试模式改革

针对《中药植物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也根据其自身特点,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推行形成性评价体系。每一位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测验环节和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其中平时表现评价的成绩占5%;作业评价环节的成绩占15%;阶段性测验环节的成绩占30%;教学实践活动环节的成绩占50%。形成性评价成绩在《中药植物学》课程总成绩中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这种形成性评价是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到考察范围,对于平时不学,考试突击的学生来说,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下,必须要全程全心投入,认真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也在根据中药植物实际,摸索推行网络考试。这种新的考试方式有几大优点:(1)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文字叙述题干,学生作答。但是中药植物学的对象就是植物,研究的是植物的鉴别,如果用纯文字的试题,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利用网络考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网络考试是在电脑作答,可以利用大量植物图片,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更好地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2)网络考试可以通过超链接技术,增加试题的内容及层次。如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考察学生图片中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并延伸至科特征、科主要化学成分及本科其它代表植物以及本科中药主要的作用等等。(3)网络考试可以通过限定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考试可以规定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且做过之后不能再次作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牢固掌握知识点,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准确的做题。

5结语

《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利用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对于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中医人才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不仅是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包括思想的解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利用教具、推行全面的考察模式及改进考试方法,这些都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也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到药企参观,探索并完善适合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2]王玉霞,胡娟娟.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84-85.

篇2

2021年度本科教学建设与综合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结合财务处关于经费划拨分配方式调整等实际,决定实施2021年度本科教学与综合改革项目,具体方案设置与经费划拨方式如下。设置方案。

 

一、基本思路

1. 2021年学校分类发展定额经费继续支持各院系、教学团队、授课教师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投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用于基本保障,二是用于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三是用于标志性成果培育与建设,四是用于开拓创新类工作。

2. 经费的划拨与分配根据学校主导和院系(含没有本科生的教研部、中心,以下略)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学校定向投入与院系自主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所有经费均以项目建设形式投入。

3. 院系教学日常运行开支如用于教学日常基本开支、实习与一般实践基地建设开支、小学期开展的培养方案内教学工作开支等经费由本科生经费解决,原则上不再从分类发展定额经费专门立项。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图书资料购置等项目,依然通过归口职能部处申报。

 

二、项目设置与经费投入

教学类学校分类发展定额经费投入分为三部分:教务处项目、学校定向投入项目、院系自主项目。

1. 教务处项目

每年由教务处根据学校运行需要设置并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教务处人员。

2. 学校定向投入项目

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有校级及以上建设定位的项目以及北京市级以上(含)专业建设项目配套,由教务处经测算直接将经费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包括北京市教委以及教育部评审的各类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团队、教改类项目、专业建设项目,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一流建设专业项目的连续支持经费、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市级语言类创新实践基地等)以及市教委2021年由财政专项转入的建设项目等。第二类是经学校评审特别投入的项目,由教务处根据学校评审结果直接将经费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主要有国家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项目、国家精品MOOC课程培育与建设项目、国际慕课培育与建设项目、国家精品教材培育与建设项目、首都基础教育大讲堂项目、首都通识教育大讲堂项目、美育课程建设与综合改革项目、体育体质检测综合改革项目、全英文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卓越教师计划项目、高水平个性化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咨询项目等综合改革项目等(上述项目稍后组织评审)。

3. 院系自主分配项目

前两类以外的经费以院系为单位计算分配总额,由教务处直接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各院系根据学校、院系评审结果确立项目后自行分配项目经费额度。学校制定《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见附件),指导学校、院系确定建设项目。

学校2021年向院系划拨自主分配经费主要依据以下原则:以在职教师数和专业数为基础,以院系学生数、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教授前一年上课比例、通识选修课开课数量、实施大类培养情况、在线课程开课数、小学期开设等因素为增量。对于重点优势学科所在院系和获得重大教学类成果的院系一般应适当予以倾斜,但对于有高额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一流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所在专业和院系,学校投入则宜酌情减少,以利建设经费总投入的适当平衡。

4. 项目评审

(1)校级评审项目。由教务处牵头组织评审,一般为有校级及以上建设定位、院系合作建设、院系竞争性的项目,以及需要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校级教材建设委员会把关的项目。除少数项目由学校确定额度定向投入外,其他项目经费额度由院系确定。

(2)院系评审项目。院系首先应根据学校提出的《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自由选择除校级评审项目以外的项目类别确定建设项目,其次应根据院系建设的具体需要确定自主建设项目。院系要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预期效果明确、可考核。院系评审项目需要向教务处报备,教务处有权对院系立项项目进行复核,不符合规范、重复投入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院系评审项目的经费额度由院系确定。

 

三、项目主要内容与具体说明

(一)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1. 项目目标:支持一流专业建设。

2. 项目建设要求:配合教育部专业“双万计划”,根据“双万计划”要求进行建设。申报专业一般应有较强的学科支撑和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3年,已入选“双万计划”者项目终止。

4. 项目结题要求:向教务处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务处参照“双万计划”建设内容组织验收。已入选“双万计划”的专业免验收。

5. 项目申报提示:2019年已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2020年已申报“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请勿申报本项目,2020年已申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最终获批,则不再延续投入,每个院系限报一个专业。

(二)课程建设项目

课程建设项目分为两类:教育部“双万计划”“金课”(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实践金课)、新开在线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每个院系至少立项2项“金课”建设项目(其中至少1项是线上金课)。应努力支持新在线课程建设。

1. 项目目标:培育和产出一批优质特色共享课程。

2. 项目建设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所有课程建设项目均应确立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教学设计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求:

(1)“金课”:按教育部“金课”两性一度(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要求进行建设。

(2)教师教育类课程:落实师范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体系化、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服务培育卓越教师培养。

(3)一般在线课程:促进课程教学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范式转型。项目负责人应具有2年以上从事本课程教学的经验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1年。

4. 项目结题要求:教务处根据《首都师范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组织对新在线课程建设的验收;课程建设完成后直接上传到学校在线教学平台。“金课”建设项目、新开教师教育类课程项目须向院系提交建设总结及相关支撑材料,并由院系存档。

(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项目目标:通过开展教改立项,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市级(含)以上的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打下基础。

2. 项目建设要求:实行本科生课堂教学改革(不包含在线课程建设),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或教学管理改革等,反映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方向,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凡我校在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均可申报,但不得与其他课程建设类、教材建设类项目同时申报。每个院系立项数量至少1项,但不超过2项(不含其他认定教改项目的项目)。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1年。

4. 项目结题要求:向教务处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务处组织项目结题验收。

(四)个性化项目

院系可在以上项目之外,根据需求自主设立个性化项目。项目的设计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切合专业发展需求,应重点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管理改革以及能为高水平教学成果产出提供支撑的建设项目。

 

 

四、项目评审与经费管理

1. 教务处统筹、计算并下达各院系分类发展定额经费额度,学校、院系项目的设置和经费分配接受教务处的指导。

2. 学校、院进行两级项目评审和管理。所有项目均应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可供评价的绩效目标。

3. 每个院系自主建设项目中必须包含至少1项,但不超过2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至少2项“金课”建设项目(其中至少1项是线上金课)。

4. 经费的使用需符合财务处、国资处的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合理高效。

5. 所有学校评审、院系评审项目一经确定,教务处汇总后统一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附: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

项目类别

拟立项数

经费

评审主体

备注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

5

10万

学校评审

未入选教育部专业“双万计划”者延续投入

课程建设

 

 

院系评审

 

教学改革研究

 

 

院系评审

每个院系立项数不超过2个项目,教改项目应为在线课程建设以外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个性化建设

 

 

院系评审

依据充分,支持标志性成果培育

定向投入项目

 

 

 

教务处依相关要求定向投入

                                            

篇3

一、明确实习目的

技校数控实习注重培养实践技术,并且实践教育是技校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方式。因为进行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的操作当中。实习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培养人才,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学校中进行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技术理论,练习操作方法,实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对于培养企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控实习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会阻碍学生的创新;单纯的实践,会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使实践的难度增大。学生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话,在实践中操作数控设备时,有可能会损害设备。所以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实践,学生能切实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在真实生产中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且还能大致了解机械生产的运作过程和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在技校实习的过程中观看有关企业车间数控技术的纪录片,并且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数控车间,让学生明确零件生产的全过程。在技校学习中,首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在实践中注重理论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到企业以后能够更好地使用设备,避免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对于生产的零件,如果不按照规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对于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三、制定实习任务

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对设备的操作,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明确实习目的与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高效地完成数控实习任务,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约三周的实践培训,第一周是数控车削的实践培训,第二周是数控铣削的实践培训,最后一周是数控车削与数控铣削的实践培训交替进行训练。传统教学都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在车削设备和铣削设备上进行训练,然后将小组的作品作为作业上交,让教师评判。此时,这个作品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依据小组的作品去评价组内每一个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是否扎实、操作是否熟练,也不能评价组内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是否过硬。但是对于三周的实践培训来说,最终的目的在于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所以应该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作品,考察学生的个人能力。

四、设置奖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实习的效率,应该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并在学习之余开展数控技术的比赛,由专门的教师制定比赛的要求和章程。大概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大比拼和实践操作比赛。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需要每一位学生参与,并对胜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控技术学习的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缩短校企距离

技校数控实习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后,也可以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企业安排的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的实践中学得越好,那么他们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中,就越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这样企业对于学生技术培训的开支就会有所减少,那么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车间生产中去。只有学校和企业缩小了距离,才能有效提高行业生产率。

六、小结

篇4

1.1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的主要依据。由于社会发展飞速,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因时制宜,定期调整,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我院现行的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虽然借鉴了兄弟院校的一些有益经验,但其中一些内容既与广告界缺乏融合,又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不甚明确,特色不够鲜明,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使其趋于科学与实用。结合我院应用型高校这一办学定位,要切实推行“工程化”教学改革,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广告业发展实际,密切与广告界人士的沟通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既要着眼于满足社会需求,又要结合现有资源,凸显出一定的办学特色。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邀请广告界内人士来详细介绍当前广告业发展现状,要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来把握社会对广告人才的真实需求。要主动邀请广告业内人士、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待修订的内容尽可能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力求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凸显“工程化”教学理念,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人才培养方案一旦优化,所有教学工作都要做到事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时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

1.2要整合既有资源,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广告学专业限于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课程设置有些随意,明显存在课程因人而设的现象。课程结构中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实用性不足,科学性不强,有必要以“工程化”教学改革为契机重新加以优化整合。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尤其要邀请广告界人士积极建言献计,切忌闭门造车。哪些课程该设,哪些课程不该设,都必须有充分的依据或理由,避免因人开设课程。课程设置要注重前后衔接,课程编排要讲究逻辑关系,注重先后顺序。结合我院“工程化”教学改革,整合我院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及师资等现有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尽量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压缩理论性偏多的课程。此外,在课时分配方面,要凸显“工程化”教学理念,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有关课程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摄影与摄像》、《广告文案写作》等主干课程课时可以适当增加,且增加的课时全部分配至实践教学环节中。这些主干课程课时的增加能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既显得更为紧凑,又为强化“工程化”教学改革提供操作空间。此外,要对不同模块中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使得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比如将有关课程从原来的专业基础课调整至专业任选课,选修课应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应尽可能体现实用性,重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3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抓手,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环节方面应强化实践性,理论教学应尽量为实践教学服务,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予以合理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例如《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中外广告史》等课程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重要手段,尽可能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互动环节。要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研讨式教学能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调查式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融入社会,探寻广告活动的诸多现象、问题等;而案例式教学则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极为常见,它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广告案例呈现出的诸多特征,使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更为深刻的体会。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配以其它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势必为“工程化”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

1.4要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为“工程化”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促成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为提高“工程化”教学改革成效,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必须制定较为严格的教学管理措施,实施较为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首先,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的编写要有明确的规范标准,试卷的制定及评阅要有规范的流程,教师听课、评课要形成制度化等。其次,要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督促教师时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密切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为确保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学院及系部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信息反馈及时、畅通,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工程化”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只有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才能有力地保障我院“工程化”教学改革的正常运行。

1.5要逐步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加强实验课程制度规范

实验课程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途径,也是实施“工程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我院“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办学理念,以及广告学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首先必须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我院缺乏稳定的广告学实验教师,亟待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充实,并不断提高实验教师专业素养。要确保实验课程的效果,严格的制度规范必不可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各门实验课程都要制定完整清晰的教学大纲,教师应依照教学大纲的设置开课。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要明确,实验课程内容要细化,设计要科学、合理、规范。实验方法要注重实效,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授课过程要管理严格,实验教学环节要规范,教学反馈要及时,教学记录要完整具体。严格的制度保障能避免实验课程出现随意性、盲目性,有力保障“工程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1.6要力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挖掘学生的实战潜能

实施考核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要促进“工程化”教学改革取得进展,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同样不可或缺。基于广告学专业的特点,要真正体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与之相应的考核方式就不应单一机械,而应力求多样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虽然能体现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但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既要加强对试卷考试内容的改革力度,尽量偏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切实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避免为考试而考试,更要灵活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提交学期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实践能力,有关任课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在学期中论文选题范围,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定题,并按照有关要求,规范撰写学期论文,确保客观地反映真实水平。同时还应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量化标准,根据参与的程度实行不同标准的加分措施,如果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并发挥实际作用的,可以尝试采取相关课程免考的优惠。尤其要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促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主动关注广告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增强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广告比赛,可以尝试“以赛代考”的方式来强化“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在本科生中已经实施的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学分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运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必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实践潜能,人才培养质量定会明显提高。

1.7要树立“工程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开展“工程化”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要贯彻落实“工程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应用型广告人才的重视,树立“工程化”教学理念,确保使“工程化”教学理念深入头脑、走进课堂。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工程化”专题学习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全方位阐述“工程化”教学理念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并介绍有关院校在实施“工程化”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阐明“工程化”教学理念中的优点及不足,使教师对“工程化”教学理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其次可以围绕“工程化”教学理念定期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营造“工程化”教学氛围,使教师在践行“工程化”教学改革中获得新的认识。要使“工程化”教学改革取得实效,还必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实战能力。首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广告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广告界新近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现象等,教师必须进行动态的了解与把握,才会站得高、看得远。其次要增强自身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较为稳固的教科研团队,形成人人做科研,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局面。要以“工程化”教学理念来指导教科研活动,教科研的视角应集中在解决实际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关注当前广告界的诸多热点问题。针对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我院要积极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提高广告学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定期聘请广告界人士及有关专家来我院讲学等,尤其要出台更为灵活优惠的措施引进广告界人士加入教师行列,优化师资队伍,着力搭建合作培养教师的平台,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教师要带头参与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等实务,谋求与本地广告公司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战途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逐步丰富实战经验,为贯彻“工程化”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广告人才夯实基础。

2结论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策划侧重于学生的策划能力,要想做一份好的策划案,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策划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在如今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着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平台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将平时学习的策划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策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竞赛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1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的意义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上,学生大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学期末的考试,不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对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考核方式,它更加注重学生对市场情况的把握以及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市场情况才能进行解答,而且,在竞赛题目的设计上,并没有太多课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时刻关注书本之外的市场情况,在处理现实问题中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写出一份优秀的策划书。

(二)学科竞赛促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搭建学科竞赛平台要求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竞赛的需要,还要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不仅是思维的创新,对于营销策划专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创新,因此,学校要通过对整个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以适应学科竞赛的需求。

2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的具体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导,提升基本素质

在如今市场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策划方案的制定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要打好基础,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认真研读市场发展报告,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具备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素质。营销策划方案不仅要求写得准确,更要突出企划方案的个性和实用效果,所以,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继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平台的搭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双向互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只能将一些书本上的策划案例讲解给学生,学生既不能真实感受到策划的过程也对老师的讲解没有兴趣,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方案策划上就会采用固有的知识点和要点,没有任何亮点的产生。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的设计上,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教授,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市场营销策划重在市场,学校尽可能鼓励教师在外兼职,引进市场和企业的最新动态,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接触到第一线的策划方案的制定,改善以前的教学脱节,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

(三)建构新营销策划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素养、卓越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策划知识,还要对市场的营销策划书进行仔细地研读,从中了解他人所用的营销策划手段,将作为主体的顾客的感受考虑在内,制定出令人满意的策划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关键在于策划人的整理资料,书写策划书的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安排学生定期制定策划方案,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学生发现市场问题,解决策划方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着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业务素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礼仪素质和创新意识。

(四)细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构建学科竞赛平台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要统筹市场、教师、学生的各方利益,将课程的改革与市场的发展相结合,依托学科竞赛平台要求学校在改革中要不断地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教材的建设、信息资源的管理、课程教材的建设以及评价系统的建设,通过对一系列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的建设来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完成课程改革目标。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并不处于决定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发展的正确方向,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较为熟练的市场营销策划知识,还应有高尚的师德,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思想上也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不仅可以在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

(2)编写优秀教材

高校教材的选取不能贪多,要精益求精,课本知识不仅仅是文字的单纯排版,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能通过静态的文字传达一种鲜活的效果,市场营销策划教材不能是从简单的教学模块出发为学生今后的策划方案的设计制定条条框框,而应该是教给学生制定策划方案应该具备的一种理念,因此,学校在选取教材上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学生未来需求状况来选取和编写教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设实习基地

市场营销策划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的实践课程就需要有专门的培训和实习基地作为载体,高校应该极力向政府和企业争取资金来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不断地完善基地内的设备,包括策划实验室、专业策划软件,通过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不断地将学生的实践的能力提升起来。

学校和企业之间要保持长久互利的合作,不仅要鼓励学校的教师在企业中兼职,还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企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习基地,在可能的情况下,放手将一些企业的策划案交给老师或者学生完成,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学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校内要建立设施完善的市场营销策划实验实习室,要配备相关的沙盘等应用软件,通过校内的模拟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校外要广泛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

高校要建立完善严格的评价体系,通过竞赛平台和市场的检验,才能证明新的教学改革能否继续进行,继续在高校作为教学体系适用。评价对象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于教师,学校要定期定量进行考核,对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表现给予重视和评价,通过制定一系列评价体系来约束规范教师的行为。

对于学生,最好的评价方式就是通过学科竞赛和市场考核了,在此文中,我们可以将学科竞赛纳入到市场考核中,因为,它们注重的都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应该结合学生在竞赛中的成绩和表现以及实践中的表现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评分,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不仅使学生改变了以前被动的学习方式,反过来还促进学科竞赛平台的建设和课程教学的改革。

3 小结

通过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中依托平台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从具体的实施措施中明确了此平台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中独特的一项措施不仅促进了学科体系的建设,也为相关行业培育了一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科的建设推动了教学的改革,教学的改革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科竞赛的建设,二者的相互促进最终使高校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臧良运,王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2.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初步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6-01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在师范类高校也得以广泛普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正在被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近年来兴起的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道路街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森林养生度假区景观设计等,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师范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门人才[1]。

《景观设计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较为空泛,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尽管一些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用相关实例加以理解,但有些抽象的感性认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较难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更一步升华[2]。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作到融会贯通,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体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设备匮乏、教学方式落后、实验项目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3]。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具体如下。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1读图、识图--典型案例

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整套景观设计图纸的内容加以认识,掌握景观设计图种类型(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效果图、鸟瞰图等);还应了解每张图纸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总平面图上应包括主要设计图、主要技术指标、指北针、比例尺、设计说明等。

1.2临摹为主——广场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临摹广场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广场类型、铺装形式、景观构成元素、设计内容表达方法、空间界定方法等,再根据平面图设计立面图、效果图,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解读,为下一步广场设计作铺垫。

1.3自主设计——分类设计

根据理论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应用环节,也是个人操作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的一个环节,由临摹阶段上升到自主设计,初步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景观各要素的一种构思和整合,结合各理论的小场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1.4讨论分析——场地设计

针对任务书给定的场地类型,分析场地的周边环境、区位条件、交通条件、高程等,从而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再到多方案比较,最终到方案设计。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5分组合作——居住区景观设计

打破原来以个人为主的实验模式,同学分成项目小组,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方式,达到自主创新。在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顺应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在景观表现环节,要求学生多采用手绘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后期结合电脑软件进行修改并排版制作。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应多样化。改变分析案例、构思案例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结合方案手绘草图表达、电脑和手绘相结合、模型展示、调研实习等形式,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设计成果要以套图形式表达,并进行排版,制作打印方案文本。还应充分密切结合相关具体案例,结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市场动态,并将景观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而不以一次考试定出最终成绩。在考核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考核。对方案构思能力的考核,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方案形式美的表达,还应从经济技术指标和实用性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应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三个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案构思和设计表达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5]。以《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把它们付诸于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检验得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掌握的更加牢固,实验教学环节又能促进和指导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由于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紧跟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冀豫.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姚准,顾燕.《景观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思考[J].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7.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专业层面: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经历了10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从2005年起开始尝试研究性教学改革,到如今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已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从个别教师自发的“试水”探索,到当下学校通过设立教学改革试验区等形式不断推进;从少数课程入手尝试,到目前拓展到专业层面上的探索,通过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已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等改革目标,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一些高校开始从专业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的尝试。而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只有坚持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个性塑造等原则,把握好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等改革要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专业”是按照社会职业需求,依托相关学科设置的。可以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而“专业又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些不同的课程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专业。在我国,专业是作为专门教育的重要体现和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单元存在的,其核心的落脚点就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或者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专业要求”是专业设置及其建设水平的核心任务与最终归宿。因此,推进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其改革目标和课程设计必须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学生要有明确的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的逻辑思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内容必须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确切的目标,不能只是提供笼统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去完成的阅读书目和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完成的研究任务、课题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是专业的、科学的,而不能是感想式的。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要教会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开展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注重师生互动:避免从“唱独角大戏”变为“演独幕话剧”

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对矛盾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与感受,“我讲你听”地唱着“独角戏”。学生也心安理得地适应了这一模式,“你可以不懂,但未必要发问;你可以不听,但未必要互动”,以致湮没了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颠覆了这一怪象,但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所谓的“研究性教学课堂”上,这一怪象却反转地表现在学生身上。如今一些课堂变成了学生作秀般表演的舞台,有的课堂从过去的唱“独角大戏”变为现在的演“独幕话剧”,只不过表演者由教师换成了学生。因此,开展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更加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要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建构起自主学习的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教师也要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要通过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主体意识,引导和启发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注意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师生平等的互动环境,又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强化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自主学习:避免从课堂的“听众”变为表演的“木偶”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而且更加注重课外学习,于是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学生只是课堂上“听众”的角色地位,精讲、少讲、注重启发引导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独“霸”课堂的做法,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包括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知识的背景、形成过程和目前应用情况;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提升认识的过程;指导撰写调研报告、小论文或其他成果等方式,使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善于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条件与网络平台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在推进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而又精心地引导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转变,而不能仅仅是布置学生查找一些资料,尔后在课堂上如同作秀般地让他们“表演”了事,就如同“木偶”(学生)虽在台上表演,但举手投足却是由幕后人(教师)操纵的一般。

3.注重实践环节:避免从“黑板上种地”变为“田园里上课”

由于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过去戏称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为“黑板上种地”“教室里养猪”。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与技术,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体系作支撑,更是离不开实践训练,开展研究性教学则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文科课程还是理工农医类课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离不开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这些能力可能因专业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但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各相关专业应根据学科特点、知识背景,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一定量的体现问题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教学的内容。但这些实践环节必须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野或者车间,依然是“在田园或者厂房里上课”。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很难得到增强。因此,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尽量减少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而要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可以探究,以及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要尽量减少验证性或者只有唯一答案的实践性问题,而要尽量安排一些综合性、设计性或者有着多种可能性答案的发散性问题。可以借助“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实践性训练平台,以各种方式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的课时数。

4.注重个性塑造:避免从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满堂彩”

鉴于学科、课程、教师与学生等因素的差异和研究性教学本身的特点,学校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模式不宜搞一刀切。各专业、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组合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以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多种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导向(PBL)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类的课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又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够流畅地进行书面交流和口头表达,小组成员要养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要能独立制作书面研究报告。在研讨课上,学生要养成自信白行、平等沟通、善意质询、敏锐反应、冷静分析、阐述富有逻辑等行为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将任务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不能看起来改变了原先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而实质上却变为由少数学生“表演”博得大多数学生“满堂彩”的怪象,这同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

一个专业办得如何?决定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师资水平。培养目标是对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规范与设计,课程体系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发展,师资水平则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因而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模式的确定,尤其是研究性教学的改革设计,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时,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性要素。

1.培养方案:为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指引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主体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逻辑起点、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达成的目标与规格等,它是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及其方式的总体描述与设计,是引领人才培养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推进研究性教学专业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和理念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压缩课程的数量和总学分,增加实践课时数和自主学习时间。注重专业课程的逻辑性,突出专业学习的方向性,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在合适的学期分别开设专业入门引导性课程、各类讨论和研讨课程,以及有关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内容、跨学科的综合性专题研讨课程等。

2.课程设计:为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布局谋篇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它是由为培养专门人才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以及课外读物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加强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的接受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教学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若干环节。课程设计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课程设计是实施研究性教学专业层面改革的核心环节,加强课程设计则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实施研究性教学专业改革的过程中,参与改革的专业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且督促教师修改教案,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提倡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凡参加研究性教学专业改革的专业(或系),所开设的课程都要合理压缩课堂讲授的课时数,增加实践课时数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理工农医科专业学生课程自主学习的时间应不少于课程设置总时数的25%,其他专业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则不少于课程设置总时数的50%。同时,注重专业课程的逻辑性,突出专业学习的方向性,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3.教学方式:为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一定教学原则的指导之下,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可见,教学方式的改革无疑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之一,推进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必须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实施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专业及其所属课程,要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将多种方式组合起来开展研究性教学。在当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全球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在线课程等开放性资源十分丰富,应鼓励高校引入翻转课堂、微课等现代教育模式与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及各种软件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空间。开课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资源,在线上与线下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典型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征概述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专业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表现技法、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第二,软件类课程,如photoshop、Illustrator、AUTO Cad、3D max等;第三,专业课程,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原理、居室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的包装设计、标志设计、POP、图形创意等;第四,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现代设计史等。

二、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征

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方案制作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较普通高校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学生除了倾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外,需具备自己创造、动手、制作等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应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范围较广,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强调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意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尤为重要。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建设,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方式、过程和考核方法等三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技能培养方法。①项目导入法。在实践技能教学阶段,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引入实际正在施工或设计的项目,使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案例分析,得到学科和行业前沿信息,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工作流程。即课堂与就业紧密联系,形成链条。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培养更加实用和适合的人才,在理论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了解今后的就业性质。目前,本校学生根据教师自己在校外进行的项目,参与具体工作,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已获得初步成效。学生毕业之前已经充分接触到校外的工作环境,进入工地,了解制作流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②工作室制度。目前全国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正在实施工作室制度,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等,利用专业和学科方向的不同,进行工作室制度建设,根据专业划分学科,针对不同要求配置机器、工具、材料、设施等,使学生在固定工作室进行实训课程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制作、完成各类课程方案。如产品设计工作室、首饰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如首饰设计工作室又分为金银首饰工作室、铁艺首饰工作室、概念首饰工作室等。近年来,本校也已建立了家具实训工作室、陶艺实训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摄影实训工作室等,材料实训工作室正在建设中。工作室利用率达到95.2%,并且各工作室所配备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中。

(2)教学过程改革——实训课程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弱化实践能力,而高职高专类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故从教学模式上应大力推广调节教学法,使“讲、练、评”相结合。通过教师课堂引导,使学生自主训练,进行方案、课题的讲解,分析利弊,培养学生口才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性思维方式带动实践操作。在本校学科建设方面,将所有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分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实训课程改革,在实训教学中提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多元化。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本校灵活教学,利用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查阅资料,思考自己课题,形成合理的上课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提升了实训课程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分析他人方案或自己制作的方案之前,先进行策划,再实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要利用先进手段,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设计,同时生动地进行讲解与表达。这既锻炼了个人口才,又展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改革——个性与共性兼顾。在考核方式中,摒弃一贯的出卷考试制度,运用教学观摩、方案讲解、视频演示、模型制作等综合手段进行考核,最终达到学生“用作品发言、用表达展示”的考核效果。在制作作品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主动启发,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特征,发挥最大潜力。本校对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原有的教育方法过于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在工作实际遇到诸多问题。目前,就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已经有了全面认识。

结束语:本文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职高专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有的改革方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需深入加强教学研讨和学习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参与的一分子。较普通高等学校重视理论研究的教学思路而言,本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避免填鸭式教法,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更加细化的渗透教学方法。在备课、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更加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点,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知识。本校在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分析、学习与借鉴,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改革。故每位教师都需要秉承着神圣的教育信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课堂结构设计,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龙.高职院校设计类精品课程的建设[J].神州民俗,2011(4).

篇9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单片机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41-02

一、前言

针对德国《工业4.0》,我国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1]明确了我国制造业遵循弥补工业3.0欠缺,追赶工业4.0发展进而实现制造强国的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明确了制造业以自动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对机械类毕业生的机电控制技能,尤其是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系统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片机作为机电系统的主要控制器之一[2],其原理与应用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针对于单片机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很多教学工作者已经提出教学改革方法[3][4][5],就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然而针对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融合问题,细化考核问题尚缺少响应的研究。针对目前我校机械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大纲陈旧、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探讨,以期系统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适应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措施

1.适应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大纲。随着电子技术、IC工艺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单片机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目前教学大纲还与10年前相近,教材陈旧、编程语言还采用汇编语言、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分离等。使学生很难深入掌握单片机知识,即使花大力气学习,毕业后亦发现与需求脱节。新形势下,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全方位改革,方案如下:(1)适当增加课程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改革后由原来的32课时(理论22课时,实验10课时)增加到48课时(理论22课时,实践26课时);(2)优选教材:选择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应用编程,以及基于Keil与Proteus的联合仿真内容;(4)细化考核:由原来的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改成期末考试占40%,实验占40%,平时作业、出勤占20%。通过教学大纲的改革,使每位任课教师、每个班级均统一按照新的方案开展教学设计,从源头上进行改革创新。

2.紧跟技术进步,丰富教学手段。长期以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均由两个环节组成: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两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因理论枯燥乏味,比如寄存器、三总线、中断系统等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理论、时间分离的教学形式,很难短时间内做到融会贯通,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我们改革方案如下:(1)理论知识形象化:将指令中的寻址形象化为寻宝,直间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1]等自然形象化为黄金、藏宝箱、藏宝图等;(2)理论、实践教学融合:虽因单片机实验室有特殊要求,很难理论和实践课程安排在一个教室,但现代化的仿真手段则改变了传统的模式,针对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基于Proteus与Keil的联合仿真,完全解决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3)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针对单片机的主要功能如中断、定时、输入输出、串口通讯等,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项目,要求学生3人一组,分工进行硬件电路设计、C语言设计以及Proteus仿真;(4)采用个性化实验教学:针对学校单片机实验条件有限的现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从淘宝购买个性化的单片机开发板,如寻迹小车、搬运小车、四旋翼飞机等,利用开发板配套的例程进行学习。

3.注重过程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然而传统考核方法确基本关注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是学生考试前突击记忆基本概念,实践能力基本不被重视。改革方案:(1)优化成绩总评方案:期末考试占40%,实验占40%,平时作业出勤占20%;(2)细化实验考核指:将实验分成4个项目,注重考核基础知识应用、编程技能、调试技能以及总结分析能力;(3)注重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平时实验内容主要以综合实验为主,同时期末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都安排一个综合应用题,将单片机的主要知识,如最小系统、输入输出、中断、定时计数、串口进行综合。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对本课程的系统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在机电控制方面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对机械本科毕业生机电控制技能方面的需求。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系统教学改革,并经过2轮的机械大三学生的教学验证,我们发现:(1)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演变为主动购买开发板进行实践学习(图1),遇到编程应用问题会主动与老师交流;(2)经过48个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学生均能完全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并制作实物(见图2);(3)通过Proteus与Keil的联合仿真实践,增强了学生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开发的能力;(4)通过细化考核,注重平时理论与实践投入,释放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可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基本达到了改革的初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相信对他们毕业后适应就业新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Z].中国制造2025,2015.

[2]高春甫,王冬云,马继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张宏伟,阎有运,王新.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06-208.

篇10

目的:探讨中药学标本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多元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方法:选择2013级两个中医本科教学班为对照组,2014级中医专业三个本科教学班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训成绩。结果: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的实训成绩高于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的实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学标本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实训成绩提高,中药饮片识记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

中药学;实验教学;实验考核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药标本实训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21世纪,随着大学实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借助实验教学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中药标本的辨识能力,摒弃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医药紧密结合,形象直观科学地遣药组方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中药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中药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做法,探讨开展中药标本实训的具体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构建。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选择2013级两个中医本科教学班为对照组,学生数88人,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选择2014级中医专业三个本科教学班为实验组,学生数111人,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

1.2教学方法我校医学院自1999年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始招收中医本科生,中药实验课10学时,沿袭以前的教学方法,实验课上教师简单介绍中药标本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要求,然后学生观看见习。由于学时少,没有考核要求,学生常常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导致在实习或工作时印象不深或没有印象。2006年组建山西大同大学后,实验教学调整为20学时,教学内容相应做了修改,增加了部分影像资料,丰富了实验课堂教学,但中药标本实验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开始观看标本时兴奋好奇,后来渐趋平淡,没有很好学习掌握认药识药的本领,只是完成实验报告交差了事。鉴于以上情况,笔者从2013年开始尝试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标本实训后完成标本实验报告,并制定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算。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增加分组学习讨论,然后进行标本实训,同时观看有关音频视频内容,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和学习体会,同时修订评分标准细则。这种方法促使学生认真观看影像资料,并做笔记加深印象,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标本实训停留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层面,学生辨认中药饮片的能力提高不大。2014年我校转型为技术应用型大学,增加实验课时到24学时,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需要,必须转变观念,大胆改革。2015年实验教学主要是标本实训,应重新制定和修改完善教学改革方案。我们将2014级三个中医本科教学班采用分组讨论、随堂抽查、制作影像标本等方法进行实训。分组讨论以四到五个人自由组合成一组,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然后进行中药标本实训和互训。随堂抽查是在每次标本实训课,实训期间都随机抽查一些学生辨认中药标本。制作影像标本时,选择一些掌握现代数码技术较好的学生,对新购饮片标本摄像、录像,制成影像资料。标本实训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训课上学生分组讨论后到中药标本室进行实训。首先将本次实验标本逐个观看比较记忆,注意观察饮片标本的断面特征,如桔梗的“金井玉栏”、大黄的“星点”、防己的“车轮纹”等;颜色相同的进行鉴别比较,如断面同为白色,山药有维管束散在,白芷有略呈方形的形成层环,天花粉和葛根都有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而葛根纤维性强。每位学生单独观察后两两互训,其中一位抽取标本让另一位同学辨认,随后放回。每次标本实训结束前教师随机抽查5到10位学生到实验办公室认药,一次认药5种左右,经过反复强化加深印象,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1.3考核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考核方法。实验组的考核方法如下:①考前准备:实验课结束前一周,开放实验室,学生在规定上班时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去观察、识别各种中药饮片;②标本实训认药考核:每组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前最后4学时进行辨认中药饮片考核,考核时2位教师主考,在两个考场同时进行,每位教师抽查学生10种中药,考场每次进一位学生,考核下一位学生前预留调换中药饮片时间。每位学生辨认20种中药,共计20分;③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1]:学生实验成绩主要由“标本实训认药成绩+实验报告+实验作风”三部分构成;标本实训认药成绩占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以百分制计算,共写5份,以其平均成绩的75%计入实验成绩,实验报告主要考核报告是否书写规范,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讨论等是否齐全,尤其实验内容中对中药饮片的气味、颜色、大小、质地、断面和典型鉴别术语等鉴别特征描述是否详实[3],教师制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以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或敷衍了事;实验作风占5%,考核学生课堂出勤、实训是否认真投入等,出勤不够、实验报告不够5份的得2~3分,态度积极及认真负责制作影像标本等得4~5分。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借助SPSS16.0软件,平均实验成绩分析用u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的实训成绩高于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的实训成绩。

3讨论

3.1实训考核的必要性及优点[2]

3.1.1实训考核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校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尤其重视实验技能训练和考核,实验成绩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占20%。

3.1.2实训考核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训考核中每位学生独立考试,减少了作弊机会,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更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3.2实验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中药学》以其学科特点及实践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训教学的必要性。而实验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式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教学改革中进行标本实训考核,有力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室提供的各种药材饮片的辨认掌握程度,课堂出勤率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通过多次反复观察认识,巩固学习所涉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相关知识[4]。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教改举措,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思路更清楚,能更好更全面把握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并在讨论中能提出独到见解和建议。

4结论

我校中药学标本实训实行2015年教学改革方案后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实训成绩比实行2014年教学改革方案提高,中药饮片识记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增加实训内容,制作影像标本,引入标本实训认药考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的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和顺利进行,中药学实验教学逐步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导向[5],分组讨论的方法,有的放矢,互帮互助,事半功倍。随堂抽查和实训认药考核的方式,学中有考,考中有学,以考促学。师生共同制作影像标本,凝聚智慧,激发潜能,自律自强。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潜移默化中学习风气焕然一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教师今后制订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调控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仍需不断修改充实。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因材施教激发求知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习惯和作风,也是今后教学改革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侯柏玲,李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构建全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86.

[2]童家赟.浅议《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及其考核体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07-108.

[3]王添敏,张慧,翟延君,等.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基于中药标本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01-1006.

[4]张丽梅,赵大克,沈勇,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及期末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