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实施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配式建筑实施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装配式建筑实施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可以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只需要对预制构件加以吊装与拼装即可。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十分凸显,但在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非常注意的要点,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设计因素、生产因素、协同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会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影响较大,因而务必积极落实项目管理工作。

1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作为建筑行业一种发展快速的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是十分显著的,直接革新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均由工厂预制完成,在预制阶段可以严格按照标准数据来生产,因而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一些施工质量问题,比如可避免墙体开裂。另外,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物整体的安全等级、耐久性和防火性。可加快项目进度:凭借工厂预制的优势,装配式建筑可以在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立即着手施工,对加快项目进度有十分大的裨益。长期的研究发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可以高出传统建筑形式施工进度的30%左右[1]。有助于提升建筑物品质:从装配式建筑室内精装修的角度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即拆即装,又快又好,施工人员正在开展吊装施工,如图1所示。足够的节能环保:从节能方面来说,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外挂板是两面混凝土中间夹挤塑板,有很好的保温性能,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外墙保温和外墙内保温。另外,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此来解决传统建筑所做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在环保方面,因为所使用的构件均是通过工厂化方式来制作,因而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可以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控制在最低。有助于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建筑作业现场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现场不需要太多的施工人员,只需要留有一小部分的施工人员即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点,即设计因素、生产因素、协同因素、人为因素。设计因素:设计工作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其可以直接影响工程管理质量。就设计阶段的工作来说,若是设计人员未在前期阶段充分考量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等相关内容,势必会导致整体的设计方案较为模糊,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最终影响工程管理的质量[2]。以构件生产、存放及运输等环节的困难与成本为例来说,若是在设计阶段缺乏全面的考量,势必会导致所设计出的构件结构单薄、节点复杂,后续施工难度有所增加,且构件还易发生断裂和崩烂。再比如若是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构件安装工序及安装难度、施工成本,则易导致后续施工钢筋穿插绑扎困难,甚至出现无法施工的情况,导致成本增加。生产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构件均由工厂加工,这让工厂在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十分凸显。具体来说,以加工厂的预制构件运输工作为例来说,为确保预制构件的运输质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到车启动应慢,车速应匀,转弯变道时要减速。在运输墙板时需要竖放,用槽钢制作满足刚度要求的支架,而后将墙板搁支点设定在墙板底部两端处。在运输楼梯、阳台等预制构件时需要单块堆放,在叠放时则需要用四块尺寸大小统一的木块衬垫。但若是加工厂在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些工作,势必会导致预制构件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确保后续的施工质量。协同因素:与传统建筑形式的施工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虽然施工现场的工序较少,但工序划分和岗位的配置更加的精细,在实际开展施工时非常注重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尤其是需要设计部门、加工厂、施工部门和监理部门的协同作业,这无形中增加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3]。具体来说,装配式建筑涉及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产业链打造和关键技术等重要内容,单纯依靠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紧紧依托于产业协同和优势对接,以此高效完成建筑施工。以标准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精益化装配、BIM信息化管理这四个部分为例来说,彼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完成质量不佳时均会对其他环节造成影响。但若是在工程管理中缺乏统筹管理意识,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势必导致各个工序的设计工作、加工工作、施工及验收存在问题,更易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人为因素:人员是装配式建筑高质量落实的关键,人员的核心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比如在智能化制造环节,对工厂工人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工人可以借助自动化系统来完成构件的预制,尤其是要确保构件的预制精度。再比如进行精益化装配工作时,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综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钢筋绑扎、楼板吊装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要求更高。另外,在BIM信息化管理这一方面,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等诸多工作联系起来,对装配式建筑实施全过程控制。另外,BIM技术有着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的显著优势,其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中,有着安全耐久、施工快捷、可视化程度的优势,非常值得推广应用。但若是项目人员对BIM技术掌握不足,实际使用时会导致BIM技术无法发挥最佳的优势,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3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

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工作对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管理理念创新中,需要及时去转变管理理念,要彻底改变以往存在于传统现浇建筑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到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让技术前置和管理前移。具体来说,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效率是项目效益的基本保障,在管理工作中要将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来说,均要严格按照产业化要求来施工,转变以往的建设方式,注重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去形成一种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为确保各个生产工序可以与单位协调配合,可以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安装时间和工程工期等因素,通过倒排的方式来制定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事先确定好重要构件的技术参数,提升对各方面因素的管控能力。在管理模式创新上,装配式建筑可以尝试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EPC(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以EPC施工模式为例来说,项目可以落实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BIM一体化加强管理,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4]。通过应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保证和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

3.2引进先进技术

就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的应用情况来说,最具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丰富的技术当属BIM技术,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BIM技术,通过发挥好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优势,可以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为工程的协同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施工单位可以此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构建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凭借BIM软件的可视化和模拟化功能,来评估协同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共享特征可以将各个生产部门紧紧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动态、协同化的管理体系,这可以为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施工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3.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管理有着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具体来说,施工单位为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需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帮助员工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继而积极参与到施工与管理工作中去。二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引导员工参与到技术知识的学习中去,以此掌握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知识和管理知识。

篇2

【摘 要】文章介绍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建筑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推进。BIM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种,已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在我国建筑业逐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 BIM;建筑工业化

BIM 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 、CAM 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 与STEP 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1.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应用优势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运用BIM技术,建筑师作设计的过程,就是建造一个“真实”建筑的过程。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包含了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特征等信息,是一个包含了建筑全部信息的综合电子数据库。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智慧的建筑模型中,建筑可以任意的输出平面、剖面、立面,以及各种细部详图、建筑材料、门窗表,还可以输出预算报表、施工进度等等。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建筑3D CAD软件日趋完善和成熟,在提高设计质量、缩短时间、节约成本等方面,有着2D CAD软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BIM建筑技术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而且模型信息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2.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应用目标

2.1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互联网+”建造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在BIM云平台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复杂节点结构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内外装饰与幕墙的深化设计、工业化建筑部品构件设计、还包括应用BIM技术绘制详细施工方案设计图等等。例如,远大住工集团在整体厨卫、成套门窗等技术方面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并建设了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为主的工业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建造体系。中南建设集团装配式剪力墙体系装配率及预制率高,构件可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经济性较好。

2.2在施工过程管理的应用。基于BIM模型的安全施工与敏捷施工过程的模拟、精确测量放样、精确工程数量统计、精确采购清单计划的编制、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工程项目竣工资料与模型的移交等,都能够给公司和项目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和效率,很容易被项目管理者和工程师们所接受。

3.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3.1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探索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等方面综合统筹建造更“绿色”的建筑,而“长寿命居住”是最大的“绿色建筑”。对我国而言,“绿色建筑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从只强调结构预制向结构预制和内装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既是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是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均是错误的。

3.2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管理。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搭建住宅产业化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平台支持,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手段。

3.3更加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分工比较细致,一个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由建筑、结构、安装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协同完成。由于各个工程师对建筑物的理解有偏差,专业设计图纸之间“打架”的现象很难避免。将BIM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计算机将承担起各专业设计间“协调综合”工作,设计工作中的错漏碰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在于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4.结论与建议

支持基于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全过程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实施与管理现状,应以BIM、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驱动,通过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与应用集成的方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BIM平台,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实现管理信息化、过程平台化、信息共享化、应用通用化,提高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性能和效率,提升整体质量。

持续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建筑全装修,鼓励新建建筑一次b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樊则森,李新伟.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方法[J]. 建筑技艺. 2014(06).

[2] 李甜. BIM协同设计在某建筑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 王钊. BIM在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3.

[4] 王加峰. 建筑工程BIM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篇3

[关键词]变电站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05-02

总言

工程项目是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在一定约束的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而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事业,按投产的再生产性质划分,工程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如新建、扩建、改建、迁建,重建(属于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引进项目、设备更新项目(属于高新改造项目)。变电所承担着接受电能,经变压器转换电压,将电能重新分配,使用户能方便使用,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变电所的修建一般都是新建工程。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变电所的修建从筹建、开工、施工、最后竣工验收到投产会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项目业主、科研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生产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政府主管与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工程所在地管理部门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把握和协调这些关系,统筹规划,平衡经济利益及权利义务,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1变电站建筑工程概述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交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通常由高低压配电装置、变压器、控制室和相应的设施以及辅助生产建筑物等组成。变电站工程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包括:建筑工程和电气安装工程。由于其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严等特点,因而也决定了其现场施工中出现如下几种特点:第一,变电站选址一般会选址场地平坦宽阔、人员相对稀少的区域;第二,地上设备和建筑较多,填挖、平场等工作量较大;第三,施工及生活用水都较为困难;第四,现场的土石方施工等工作量大;第五,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设备种类及其专业的配合较多。这些施工特点导致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控制盲区,最终引发质量问题。

2变电站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变电站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影响变电站的质量,也给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安全上的隐患。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场管理中的监管问题在变电站工程的现场施工中,作业人员普遍存在相关技术管理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不高、对质量的监管意识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除了表现在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验收把控不严外,还体现在对基础工程的检验也不够严格方面。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监管工作尚不完善、建立人员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2.电气设备安装中的质量问题,目前,在国内的变电站电气安装过程中,容易引发质量问题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支架和导线连接方面的问题;第二,电缆敷设和二次连接的问题;第三,专业间交接的遗漏问题;第四,断路器控制箱中的继电器微机室整定问题;第五,在少部分的设备安装调整过程中用了过期垫片。3.现场施工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变电站工程的质量好坏,跟现场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有着直接而密切的P联。它是满足变电站安装及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要求的关键。而在变电站土建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土方平衡达不到优化标准、挡土墙施工操作不规范、土建与电气配合工作不到位、施工流程的各环节衔接部署针对性不强、回填土质量不过关、电力项目“六化”责任管理不强等问题,都给变电站的施工质量和正常运行埋下安全隐患。4.现场施工中的风险问题在变电站的修建过程中,随时都存在风险,主要包括: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不能正常施工的工期风险、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不达标而影响完工的人员风险以及在物资材料等不能在工期要求时间内按时供应影响进度的物资供给风险等几个方面。

3变电站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3.1加强对变电站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

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员安排和管理,在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发展。各部门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进行统筹协作,部门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工程建设流程,因此,应该增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短暂,变电站土建专业人才所学到理论知识缺乏先进性和创新性。做好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不仅要有较高管理水平还要有很深的工程建筑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主要的做法就是对施工企业内部人才以及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现场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建施工必须采取团队管理的形式,组建高效合作的团队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工程土建施工期间,应该指定专业的人员主管工程的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主管人员的要求,积极服务于施工前沿,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做出快速的反应.可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指定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中的重大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技术研究论证,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指导土建现场施工,在技术方面为现场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强化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思路

提高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探索更为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是变电站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技术标准,努力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电力建设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壮大。

3.2.1进行准确测量、定位构筑物基础

构筑物基础的测量定位是变电站土建施工的一个控制难点,在现场施工中要求相关的轴线偏差不得超出设计偏差的范围,否则极易出现安全区域失控以及设备安装偏位等严重的后果。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坐标点,并且确保测量仪器的精确程度,做好这两项工作可以使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的实施。

3.2.2加大对混凝土质量和模板安装的控制力度

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构筑物的坚固牢靠与否、使用寿命长短短等问题,因此,在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的现场工作中必须加大控制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力度。首先要控制模板的安装质量,其次要控制混凝土的抗压程度,再次应该科学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正确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施工,要最大限度上避免混凝土材料的变动,及时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定。

3.2.3加强对预埋铁件制作安装的预控

一般的施工设计图中都不包括现场的接料问题,如果现场施工经验不足,就很容易产生接头位置设置不合理、提出的钢材采购计划不准确等问题,从而造成材料备料不足或浪费,因此要加强对预埋铁件制作安装的预控。例如,对现场钢材的接料应满足套裁的需要,尽可能减少浪费;尺寸较大的平面预埋铁件,应在其表面提前开排气孔,以防止下部混凝土发生空鼓的现象;对电缆隧道的支架埋件应尽可能采用拉紧螺栓,将其紧贴固定在模板表面,从而防止其深凹进混凝土内外

3.3电气设备安装关键点与施工管理

变电站中重要组织架构为电气设备,要想确保变电站工程质量得以正常运行,就需要对电气设备安装的每个环节关键点进行掌控,实施科学布局。首先,主变电器的安装。安装之前应该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了解设计师设计意图,继而针对变压器绝缘性方面进行检查,要对安装的技术方面进行控制。其次,断路器的安装。安装之前应该对断路器是否开断进行控制,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另外,电缆线路安装。这一环节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影响,安装前仔细查看图纸,并检查电缆心线和各种材料及工具,安装时做好标记和接头工作。

3.4强化土建现场施工技术要点和工艺流程

第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做好场地土方量计算和配比,综合考量变电站土建施工设计图纸方案、工程的规模、工期要求和现有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条件等,来确定最佳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避免重复挖运造成工期延误,有效节约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第二,组织相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操作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作业培训,让其了解砌挡土墙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做好施工中的技术控制和现场的监督管理,使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技术都能达标,以提高整个砌体的工程质量。第三,在土的填筑与压实过程中,对填方土料的含水量、土料的填筑和压实方法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其中,填方的土料中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必须不小于8%,且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的含量不小于5%;一定不能使用的填方土料包括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潭、黏土或粉状黏土、淤泥等。第四,混凝土结构的位置尺寸、标高等。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质量对变电站电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及联动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对混凝土结构的监控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施工前根据结构类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工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外,对结构各工艺的质量检查,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监控均应从“人、机、料、法、环”落实控制,严格执行现行标准规范,坚持自检、复检和终极检的“三检制”原则。具体检查验收流程为:作业队技术自检相关部门的联合检查项目安质环保部门检查填写工程报验单递交监理单位报检现场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施工方覆盖隐蔽工程。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施工机械和检测仪器的安全完好状态;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砂浆试块、构配件等)、施工组织管理和和资料管理和施工内外环境的检查。

结论

变电所是电网的基本组成单位,变电所的修建既具有一般基建项目的特点,又具备其自身的安全和质量要求,本文以变电所修建的实际经验为例,小结了现场施工的过程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等,制定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变电站安全建设不仅在其修建过程中注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防止造成人员伤害,还应保证其修建完成后所有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无因为设备安装造成的电力事故。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分析,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曾琰.浅谈装配式变电站的土建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51:98-99.

篇4

[关键词]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具体体现,绿色施工技术是传统施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新的施工技术,是施工的基本保证。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推行绿色施工不可或觖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技术措施的改进与突破是决定性的因紊。

一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包括资源保护、扬尘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废弃物的控制等。

1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场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态,对于地下水较多的工地,在支护结构外应有止水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工地周边地下水的流失,如设置止水帷幕、地下水回灌等。

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指施工中使用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过程中污染土地。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对有毒有害物品、废弃物品采取专门处理。

2扬尘控制

扬尘是施工现场主要的环境影响指标,不仅对场地内造成危害,还会对场地外造成不良影响。

现场可以采取洒水清扫措施控制扬尘,尽量采用回收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细颗粒建筑材料封闭存放,余料要及时回收;在拆除混凝土临时支撑作业时,也应采取降尘措施。

对的土方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措施;对地面,可种植容易生长的植被;对运送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在施工现场进出口设冲洗池,以保证进出现场车辆的清洁。

3废弃物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对施工中的开挖土方尽量回填利用;碎石和土石方类废弃物,可用作地基和路基填埋材料;对废电池设置专门的回收装置;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单独回收。

4污水排放控制

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应设排水沟,并定期清理,保持通畅;现场厕、洗间设置化粪池;工地厨房设隔油池。施工现场设沉淀池,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光污染控制

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对照射的方向、角度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强光外泄。夜间实施工应有遮光措施或设置遮光棚。

6噪音控制

现场除设置隔音设施外,还应设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发现超标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合理规划施工作业时间,使夜间施工噪音符合国家规定;优先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并定期保养维护;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二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约材料一直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每个工程项目都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

1材料的选择

施工应选用获得环保认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材料;办公设施、生活区设施,可采用活动板房,周转使用。现场工作平台采用可拆卸再利用的钢平台,废弃钢材做脚手架等防护措施重复利用。现场的一些楼梯保护板采用回收的木板重复利用。

2 材料节约

钢筋优化设计。钢筋通过检验,下料监督、检验、精加工,减少损耗;采用机械连接,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钢筋;合理利用废钢筋,尽量减少作为废品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节省钢筋用料。

3资源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

短木材接长再利用。木条接长采用机械接长,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节约成本,质量有保证。

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散落的混凝土及砂浆回收利用。板材下脚料由于短小,可用作排水沟顶盖,还可用于脚手架外侧的踢脚板;对混凝土散落物一般用于回填。

三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施工场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利用就尤为重要。施工现场一般要求生产、生活用水分开计量,生活用水设施均为节水型器具,并制定每人每月定额用量,以确保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节约用水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使用收集的雨水或中水系统等。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水资源再利用

合理使用基坑降水。用于道路洒水、混凝土养护等。

在雨水充沛地区,建立雨水收集装置。可用作进出车辆的清洗,道路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等。

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四 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施工现场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和汽油、柴油等。加强生产、生活、办公及主要耗能机械的节能指标管理,选择节能型设备,并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耗能计量核算。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焊机、电梯、塔吊、水泵、切割机、卷扬机等,应对其节能指标进行控制。

1临时用电设施

制订施工能耗指标,优先使用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较少的施工工艺。

2机械设备

选择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时,应考虑机械设备能源利用率。施工现场设备能源利用率包括机械本身的工作效率和负荷工作下的能源消耗情况。

3临时设施

施工临时设施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使用热功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4材料运输与施工

工程施工使用的自行选购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应因地制宜并遵照就地取材的原则。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五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主要是对红线内的土地实施保护性使用,根据施工规模、周期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用地,实施动态管理。

1 节约用地

合理布置场地,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等;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2保护用地

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基坑开挖的工地,对开挖的土方和降水采取保护措施。如地下水收集利用、土方集中堆放处理、土进行遮盖等,以防止水土流失。对大型基坑开挖,应采取合理开挖方案,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合理利用地下资源。

钢筋尽量采用工厂化制作,减少对场地的占用。

六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很多,需要项目管理人员人人参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结合项目特点,稳步扎实地开展,既可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益。这便是绿色施工技术实际应用具体措施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