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协议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协议

篇1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石家庄 050015)

摘要:从河北省“农超对接”的现状入手,针对对接主体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农户增收、消费者受惠、超市增效、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完善等多方共赢的格局。

关键词 :“农超对接”;多方利益;共赢;农业合作社;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3.7;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50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62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农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菜市场、便民店等直接供应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模式。河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也是商务部、农业部首批确定的“农超对接”试点省份之一,由于近年来河北省的零售业发展迅速,政府相关部门从税收、农业生产指导、冷链库房的建立、运输、信息、物流等方面对农超对接进行大力支持,“农超对接”在河北省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省内大中型连锁超市对接的农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超过2 400个,各大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面积达到了31万m2,大中型超市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了54%。但是通过对河北省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藁城、正定、新乐、无极、高邑等地的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北国超市、家乐福保龙仓、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大中型连锁超市的深入调查和走访,发现农超对接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各方利益如何达到共赢,这也是 “农超对接”实施几年来无法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

1 河北省“农超对接”取得巨大成果

2013年上半年,包括石家庄北国超市、保龙仓家乐福、华瑞万家、新世隆超市、永辉超市等59家连锁超市参与“农超对接”项目,对接的农业合作社和基地超过2 400家,生鲜产品的销售额达34亿元,其中“农超对接”的采购额超过了18亿元。

1.1 超市在“农超对接”项目中取得销售额和客流量的双增长

河北省为零售业大省,国内外连锁零售超市例如沃尔玛(在河北省有7家门店)、家乐福(在河北省有7家门店)、华润万家(在河北省有8家门店)、永辉超市(在河北省有8家门店)和区域连锁超市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为“农超对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以石家庄北国超市为例:北国超市与正定县金恒蔬菜种植合作社、河北攀宝沸石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栾城润源种植合作社、藁城三绿爽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众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合作。“农超对接”以来北国超市直接和农业合作社联系,省掉了中间商环节、流通成本平均降低了15%~20%,超市农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农贸市场价格,消费者到超市买菜越来越成为首要选择。农超品源头追溯制度的建立、超市监督员协助农业合作社的全程生产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北国超市的农产品基地一般在距超市300 km范围之内,使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在对石家庄“农超对接”之一的正定县金恒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调查中了解到,该基地距离石家庄各北国超市不超过50 km,当天晚上采摘的蔬菜第二天一早就会出现在超市的柜台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2011年北国农产品的销售额为5亿元,由于农产品聚集了客流量,超市的销售额也得到提升;2011年超市总体销售额达到了40亿元,同比增长了23%。同时,“农超对接”对于超市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获得专项补助。

1.2 农户在收入上获得增长,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改善

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签订购货协议,这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农户的收益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超市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一般高于批发商收购农产品的价格,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石家庄北国超市的收货价格一般高于批发商收购价格的5%,户均年收入可增加4 000元左右。

1.3 消费者在农超对接中得到实惠

农产品的传统流通渠道一般要经过4~5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农超对接”使得这一环节大大缩减。

从图1、图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农超对接”后流通环节明显减少。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多,造成流通成本高,一般一个流通环节会加价10%~15%。这就造成了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会贵很多。“农超对接”后农产品由田间地头直接运输到超市的柜台,流通环节大大减少,农产品的价格大大降低。以北方人爱吃的大白菜为例,2014年1月22日,批发市场的零售价为1.00元/kg,而北国超市谈东店的价格为0.38元/kg。“农超对接”对消费者的另一个实惠是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安全性有保障,超市要求农产品销售前要有检验机构出具的安全证明后才能上市销售,这就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超市的农产品新鲜也是消费者喜欢购买的一个原因。

2 河北省“农超对接”的效用分析

“农超对接”模式的实施能够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做到全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共享,表1从全产业链环节比较了“农超对接”的优势。“农超对接”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一种调整,对农业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的是最终实现消费者、农民、超市等多方的共赢。

3 河北省“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小菜农”和“大连锁”超市在理念、管理、营销等方面有着天然的鸿沟。河北省的农业合作社还不成熟,导致了“农超对接”模式的局限性。而商务部门、农业部门等多头领导的局面也是导致对接不顺畅的一个原因,这也是农超对接发展几年来一直无法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是这一问题的焦点和核心。

3.1 农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通过对多个农业合作社的调查发现,有三个制约因素导致农户在对接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1.1 大型连锁超市的进场门槛过高

1)超市高额的进场费、赞助费、促销费等各种费用让农户望超市而却步。藁城市一个农业合作社和石家庄的一个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项目时,需要交给超市的各种费用:每个分店的进店费为2 000~3 000元,春节、五一、国庆节等各种节日的赞助费为500元/节日;促销员管理费为150~300元/(月·人)。另外农业合作社还需要承担促销员的工资等费用,再加上生产成本,净利润不到4%,这就造成了农户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结账慢也是合作不顺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大型超市没有现金结账,都有时间不等的账期。超市账期最短的为7 d,最长的为30 d,一般为20 d。农民习惯的是现金交易,这也是导致农业合作社对“农超对接”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因素。

3)超市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的要求比较苛刻。例如沃尔玛要求农业合作社的直供面积要达66.7 hm2以上,且农蔬产品要标准化生产、同一区域的品牌要提供系列产品,并且需要提供卫生检疫部门的农产品合格认证书。绝大多数的农业合作社达不到要求,即使达到要求的合作社由于这些条件增加了成本,进而导致合作的积极性也不很高。2013年底河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超过了10 000家,而实行“农超对接”的只有2 400家,合作率仅有20%多。

3.1.2 河北省的农业合作社的市场程度有待提升 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多数农业合作社结构比较松散,甚至有些农业合作社只是摆设,合作社的产品不是统一销售,农户还是各自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势必造成农业合作社和超市谈判力的进一步削弱。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一般为村干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法律、商业、市场意识欠缺,在和超市的沟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另外,合作社的资金也很匮乏,除了一部分国家资助资金外,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3.1.3 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 河北省的10 000多家合作社中,多数合作社生产的是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和形成品牌的很少,农产品的生产也比较分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例如家乐福对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要求产地规模达到66.7 hm2;产品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以白萝卜为例:要求长度为25~30 cm、直径为5~6 cm,包装也要分级包装,一个袋子装四层、每个袋子装30个,并且规定产品不合格率在5%以内可以收货;不合格率在5%~10%选择性收货;不合格率超过10%可以不收货。这些都使得分散经营的农业合作社难以成为“农超对接”的主体。

3.2 超市对于“农超对接”积极性较弱

3.2.1 超市的利润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超市参加“农超对接”的一般是生鲜部,生鲜部有三大类:分别是干果、水果和蔬菜。干果类有盈利,水果基本持平,蔬菜则亏损。通过调查发现北国超市的整体利润为9.5%,而生鲜部的销售毛利仅为3.9%,还不到平均利润的一半。生鲜部就是为了赚取客流量。

3.2.2 缺乏一定的奖惩机制 对于超市而言,“农超对接”没有指标压力,因为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超市的态度是无所谓,对接的积极性也不高。

3.3 消费者在“农超对接”中没有得到实惠

表2为2014年2月5日石家庄桥西蔬菜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和北国超市价格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蔬菜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农超对接”的超市的销售价格(超市促销除外),“农超对接”的实施并没有真正让利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实惠没有得到体现。

4 河北省“农超对接”多方利益共赢的措施

“农超对接”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共同参与,让参与方达到共赢。

4.1 成立专门的部门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项目

现在的“农超对接”是商务和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多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造成“农超对接”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的重要原因。应该由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组成专门小组,协调推进“农超对接”工作。

4.2 政府主导建立现代化的冷链物流和仓储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和冷链物流信息平台。2014年1月22日,石家庄开始发放市级储备蔬菜,大白菜、洋葱、萝卜、马铃薯和生肉投放到石家庄31家超市、53家惠民店,共投入冬储菜4 500 t。石家庄北国超市谈东店的销售价格为马铃薯0.99元/500 g,大白菜0.19元/500 g,洋葱0.99元/500 g,包菜0.38元/500 g,胡萝卜0.99元/500 g,大大低于农贸市场的销售价格。这得益于“农超对接”以来石家庄冷链物流系统的建立,在蔬菜大量生产的季节将多余的蔬菜由政府部门和农业合作社将蔬菜储存,在冬季的时候将蔬菜以进库价格将蔬菜投入市场,既解决了农民菜丰收而销量滞销的问题,又保证了消费者在蔬菜生产的淡季也能吃上平价菜,参与冬储的农业合作社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淡储资金。这一措施充分保证了多方的利益,达到了多方共赢。

4.3 “农超对接”要稳步推进,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对“农超对接”模式表示欢迎,他们同时也希望超市的各种费用尽量减免、结账方式要快速灵活,适当降低农业合作社和超市合作的难度。

4.4 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合作社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77号)第三款对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出了指导意见。农业合作社的弱小是造成“农超对接”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也直接导致了农户在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农业合作社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提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变农业合作社为现代企业,选、留、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管理人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选拔培养具有农业现代化意识的农业管理人才。这是提高和超市谈判力度的重要保证。其次,提高生产技术,做到标准化生产,变被动适应市场到主动引领市场,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再次,提高融资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冷链供应链。

4.5 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

融资难是制约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管理人才的选聘、冷链物流的建设、基础设备的完善都需要资金,资金的大量缺口使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可凭借“农超对接”的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专项资金贷款,也可和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超市可以凭借农超合作协议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担保,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4.6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搭桥建立“农超对接”洽谈会,并且形成定期洽谈机制,提供供需双方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健全“农超对接”网络平台,及时相关供需信息。例如,建立河北省“农超对接”信息网,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推广数字终端技术,推行数字订货系统,提高市场的反应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

4.7 超市充分利用“农超对接”机会发展壮大

河北省的零售业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弱,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连锁品牌。超市应该充分利用“农超对接”的机会发展壮大。在结账方式、金融支持、冷链物流的建立等方面对农业合作社给予充分的支持。例如在结账方面可引入银行系统,成立由超市、银行、农业合作社的三方机构,每次交易完成后,超市开出“已收单”列入货款金额,合作社可凭单据到银行系统结账,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影响“农超对接”的账期问题。超市生存的根本是消费者,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价格又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要素。“农超对接”可让超市在赚取相应的利润的同时,带来更高的客流量,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

5 结论

“农超对接”关系国计民生,政府、超市、农户、消费者都是参与的主体。而农户、消费者在其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农超对接”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充分保证农户和消费者的权益,平衡各方的利益分配,才能达到农户增收、消费者受惠、超市增效、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完善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 蕾.河北省“农超对接”实施路径探析之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2012(8):23-26.

[2] 郝琳琳.从双赢的角度探讨农超对接的可行性[J].保定学院学报,2012(11):52-54.

[3] 卢志丹,路 剑.河北“农超对接”现状及问题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206.

[4] 杜英娜,路 剑,王 斌.河北省“农超对接”发展策略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6):33-34.

[5] 郝琳琳.农超对接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2965-2967.

[6] 刘振斌.河北省生鲜蔬菜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2(17):42-45.

[7] 马风棋.“农超对接”模式对超市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9):4959-4960.

[8] 余才伟.农超对接合作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1(5):25-27.

[9] 刘宝芝.北国超市开发多个农超对接项目6万亩农产品直采直供[N].石家庄日报,2011-08-31(6).

篇2

政产学研的交流平台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要祝贺“2013第六届中国创意农业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从2008年开始,“创意农业论坛”已经连续六年在成都举办,今年的论坛有什么亮点?

章继刚(以下简称“章”):今年的“中国创意农业论坛”作为2013年成都科学技术年会的分会场,提供了创意农业领域政产学研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

论坛了《2013~2014年中国创意农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创意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成都和北京城市创意农业旅游嘉年华模式,中国城市客厅农业发展状况和2013~2014年中国城市创意农业发展趋势以及亚洲创意农业美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启动一系列推广宣传创意农业项目的活动。如成都创意农业科普旅游季、打造四川最美乡镇创意农业旅游联盟倡议活动、中国创意农业十大魅力城市倡议活动、世界知名乡村景区(九寨沟)创意艺术展播等。

政产学研等领域的杰出代表交流经验。很多乡镇领导干部、创意农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们参加了这次会议,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搭建起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直接促成了一批创意农业项目的合作。如,中国西部创意农业教育集团便与李学友家庭农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规划、教育、服务、市场拓展等支持。同时,还首次举办中国西部知名商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倡议活动,为创意农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农民收入倍增的优美产业

记:很多人对“创意农业”这个概念比较感兴趣。“创意农业”包含哪些内容?它和通常提到的“休闲农业”或者“观光农业”有什么不同?

章:创意农业将美学理念引入农业。近几年,美学经济的兴起迎合了娱乐时代的公众心理。而创意农业结合这一趋势,取材于优质品种,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再辅以艺术包装,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意农业便具有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七美”特点。

创意农业具有高附加值。美学农业的附加值将更高,逐步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绿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农业有融合发展的趋势。创意农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城乡互动,成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现代农业有三大要义:一是新方向:转型打造增收增美的创意农业升级版;二是新引擎:创意生态、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消费,成为促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三是新转型: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创意农业是高附加值产业,是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新型产业。

记:如此说来,创意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要义高度契合。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章:是的。创意农业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打造农耕美学的教育平台。为什么创意农业对大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舒缓我们的工作压力。

比如,大家可以在很多创意农业景点进行写真绘画,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同时自己的压力抛到九霄云外。

不仅仅如此,创意农业也是美的传承平台。包括我们的一区一景、专业的创意街区、专业镇、专业合作社等。我们每个人都是美学布道者、传播者、农耕文化教育的实施者。

记:创意农业与城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章:创意农业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业融合、城乡统筹的问题。创意农业最大的亮点在它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一方面,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原来一产是一产,三产是三产,创意农业把美学、文化、创意通过农旅进行结合,打造城市创意农业旅游目的地。有市场基础,创意农业才能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统筹城乡,而不是把城市农业和乡村农业对立和隔离开来。把辐射示范效应抓好,这才是真正的创意农业。不理会乡村农业、只发展城市农业,这不是真正的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走到了城乡统筹的新时代,这就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创意农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利用老本行,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

记:举个例子?

章:省内有个例子就是大英县。大英把农博园、中国死海等景点以点带面再连接成片,形成城市创意农业产业带,打造好以后辐射到近郊农业发展圈,再辐射远郊农业发展圈,农业城镇化、就地就业的问题就解决了。

再举一个个人的例子。四川郫县的农民李学友,通过微博进行营销,这不仅拓宽了销路,还使他拥有了自己的“粉丝”,被称为“最潮农民”。在专家的帮助下,李学友开始扩大种植面积,把领域拓展到生态农业。在这次的创意农业论坛上,四川中国西部创意农业教育集团与李学友的生态农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经营已经开始从个人转向公司化。

迅速崛起的创意农业

记:四川创意农业发展有什么亮点?

章:“中国创意农业论坛”连续六届在成都举办,单从这里就能看出四川是中国创意农业的发源地和重要代表地区。

四川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发展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创建休闲农业基地2.8万个,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性收入超过450亿元,带动750多万农民就业增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点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8个,规模以上星级休闲农业企业1300多家。

在刚刚闭幕的西博会上,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会员单位便参加了展出。他们在四川农业博览区推介自己的农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创意农业协会会员单位连续三届参加西博会。

记:“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章:“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将逐步向会展、博览会的方向发展。我们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举办家庭农场农产品的网购大会等。之后我们还将在成都市郫县战旗村举办稻草人博览会,还将去悉尼推介我们的创意农业产品等。

记:在创意农业方面您做了很多引领性的工作,那么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章:现在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带动亿万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国首席创意农民。

篇3

关键词:农高经济 金融中心 产业化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是1997年7月29日正式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2010年全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898户,其中新增各类企业253户、个体工商户153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0户。截止2011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552户,同比增长32%;其中各类企业1650户、个体工商户566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6户。

成立15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围绕农林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资本与知识对接、科技和经济的融合搭建稳固的支撑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一、成立十五年来,杨凌农高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随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替代传统农业,种植、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观光农业成为农业较快增长的支撑点。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5.99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经济方面:一是瓜果、蔬菜种植大幅增长。2011年,全区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6万亩和1. 91万亩,同比增长28.5%和69%;产量分别达到3.94万吨和9.09万吨,同比增长39.2%和97.9%。 二是畜牧业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畜牧业完成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奶牛、肉牛存栏1.13万头,比上年增长24.03%,生猪存栏达到3.09万头,比上年增长22.12%。三是花卉、食用菌生产取得突破。先后引进的金麒麟、康农菌业、广东顺德等食用菌、花卉企业陆续投产,产品上市后销售状况良好。

二、 农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2011年全区72个重点投资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仅7个,全年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全年城镇投资比重为4.5%,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总投资比重的35%和25.4%相比,投资力度明显不足,也与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建议2011年,加大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以此推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更多“新、大、特”企业入驻,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升级,为全区的经济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二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动力不足。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70%以上,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其他地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提高了工薪标准,确保了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幅度,我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台相关调资政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显得长劲不足。因此建议2011年要结合我区实际,尽快落实有关政策,提高工薪收入水平,推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201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09亿元,财政总支出却达到了11.2亿元,财政收支缺口较大。2011年要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税源上下大工夫,加强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力争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近年来,在各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示范区以解决杨凌金融体系不健全和涉农企业融资难两大瓶颈为突破口,通过健全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示范区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金融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中心建立方面的突出成就:

(一)金融机构设立和改制取得突破

去年,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杨陵区支行机构更名及升格的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杨陵区支行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杨凌支行,并由正科级县支行升格为正处级支行,归西安分行直接管理。

2010年10月31日,邮政储蓄银行杨凌支行挂牌并开展信贷业务。2010年8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杨凌示范区分行开业,这是今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设83家分支机构中唯一的地市级分行,也是杨凌首家政策性银行和地市级分行。

(二)银政企合作逐步深化

2010年邀请了省内39家金融机构召开银企座谈会,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等9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了总额1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年5月20日,示范区与省农信社联合举办了社团贷款项目推介会,省内近20家基层农信社参会。今年8月12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与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0亿元,重点支持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油物流园区及一河两岸的开发建设。为将这些合作协议落到实处,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带着企业,带着项目,赴各省行推介,收到了很好的的效果。据对示范区获得的信贷支持的初略统计,较大额度的有:获得区外农信社5亿元的社团贷款;获得进出口银行出口基地建设贷款2亿元、恒兴果汁流动资金贷款4亿元、陕西龙圣气调库项目369万欧元和配套5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进出口银行对杨凌的贷款投放占陕西份额的10%;获建设银行1.3亿元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贷款;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中兴林产、当代蜂业、赛德高科、本香、麦迪森等企业中长期贷款2.77亿元。截至10月底,区内外的信贷投放比年初增长50%以上,其中小企业及个体贷款增长748.8%,农业贷款增长85.5%。上述信贷投放,使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缓解;入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有了明显改观,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意义重大。

(三)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进一步改善杨凌示范区的信用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构建诚信和谐的银企关系,示范区金融办、人行杨陵区支行多次在社区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各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对公众的诚信意识教育,切实树立起“诚信杨凌”的良好形象;杨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信用户活动,目前已建成信用村26个,评定信用户16600户,占农户总数的86%,通过建立优先放贷、差别利率等优惠信贷政策,鼓励农户形成诚实守信意识。加强全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及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有150多户入区企业基本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规范了企业行为,创建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中心发展的建议

(一)以分行为单位成立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价委员会

各银行应以分行为单位建立高新技术专家库(可从省级人事部门获取专家资料),然后针对要评价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专家库中选出5—10人同行专家及经济专家,对该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及产品市场前景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并将此结论作为银行是否向该企业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逐步提高银行员工素质

提高银行员工素质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从高校毕业生或社会上公开招考高素质业务人员,逐渐替换低素质人员。这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对银行员工的要求,而且也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适当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门槛

世界经济正在由“资本经济”向“智本经济”转变,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这一世界潮流的先趋,因而,对高新技术企业不要过分要求资本金数量,而应着重考察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发展潜力。对于确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信贷准入门槛,给予有力的信贷支持。

(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信贷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银行应大力支持。现有的信贷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信贷的多种要求,因而银行要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信贷方式,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入。如尝试采用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技术成果等)作为抵押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还贷付息专户;提供“买方信贷”等。

(五)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信贷权限

一是降低杨陵区各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比例,确保在杨凌吸存的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二是加快组建杨凌本土的农业性商业银行步伐,扩大资金来源;三是改善杨凌投资环境,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需求;四是上级行应扩大杨陵区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转授权和授信额度,给予一定额度贷款审批权限,提高信贷投放效率;五是省级国有商业银行应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增加放贷规模。

(六)完善担保体系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信用担保中心应增加担保资金,提高担保能力;积极与银行协作,根据企业素质差异,确定不同的放大系数;建立以示范区担保中心为主、企业联保为辅、小额质押为补充的担保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七)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一是政府应加强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向深度发展;二是政府为银企联系、协调和沟通创造条件;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开辟广泛的投资渠道。

(八)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提高自身的资信程度和实力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树立诚信观念,提高信用等级。要与银行做长久朋友,不要做过河拆桥的朋友。另外,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技术创新,更要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现代农业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该以此为基础,整合各方力量,将杨凌打造成现代农业的中心,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金融应该在杨凌现代农业中心建立中起关键作用,要整合担保、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为农所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金融资本链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闽台交流合作往来日益活跃,福建屡推惠台先行先试措施,简化台湾农产品输入通关手续,实施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加快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宁德和漳州等地的海峡两岸水产品、水果集散(物流)中心,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博会、林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渐成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的物流集散地。在ECFA这只无形“推手”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开拓广阔的大陆市场。而地处两岸交流合作最前沿的福建,日渐成为台湾农产品登陆开疆拓土的集散地。

每年9月7日在厦门召开“中国国际投洽会”期间,作为投洽会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的“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简称“农订会”)都要在福建泉州登场,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架起一座金桥。

作为两岸农业交流、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农订会”已成目前大陆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岸农产品专业会展之一,更是大陆举办农产品专项展洽活动以来,台湾企业参展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会展。如2012年第四届“农订会”,共有台湾省农会及会员单位50个、台湾省渔会及会员单位40个、台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20个及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云林县农产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农业团体、企业单位190个,共计300个展位参展,品种涉及台湾22个县市的莲雾、杨桃、槟榔、芒果、柳橙、葡萄、柚、凤梨等时鲜水果,以及400余种农产品加工制品。本届展会还首次设置肉食品综合展区,有大陆检验检疫特批的5家台湾肉制品企业抱团参展。面对沃尔玛、麦德龙等约100家大型采购商参会采购,此举显然为台湾肉制品进入大陆市场带来机遇。

作为一年一度“农订会”的举办地,位于福建南安市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登陆营销的重要集散地。目前,该市场已与台湾省农会、渔会、农业合作社、鲜鱼公会、果蔬输出同业公会等台湾较具影响力的农业社团,以及台湾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在台湾云林县成立全资子公司。

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开展以农产品为主的对台小额贸易,目前已累计进口台湾水果、水产品、食品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上万吨,货值达数千万美元。其中,南安石井港是大陆最大的台湾鳖卵进口口岸,也是大陆首个享受进口ECFA降税台湾鳖卵的口岸。

厦门则是台湾水果登陆的最大口岸。在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内,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台湾特色乡镇交流展示馆和台中馆也在投洽会开幕前一天对外开张,构建跨越海峡的经贸金桥,经营包括台湾农产品在内的台湾商品销售。

位于福州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台湾水产品的集散地,每天都有台湾活鱼运输船将鲜活的大红花蟹、大斑节蟹、吊螺、石斑鱼、金枪鱼、野生乌鱼等运抵马尾港,对大陆进行直销;与以往台商到大陆卖鱼要通过第三地,或以小额贸易的形式相比,可以省去13%的关税成本。

近年来,两岸渔业合作日益深化,到福建设立水产品直销网点、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的台商越来越多,闽台渔业交流与合作也不再局限于水产贸易和渔工劳务,而是涵盖种苗繁育养殖、水产品加工、饵料生产、远洋渔业、水产科技合作等各个领域。目前,共有600余家台资企业投资福建渔业,合同利用台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亿多美元。已有20余家对台水产合作企业签约入驻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34家台资企业落户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渔业产业区,12家企业签约入驻连江海峡西岸水产加工基地。126家企业落户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渔业产业区,其资企业24家,从事鲍鱼、虾类、贝类、鱼类等10多种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休闲和科研等行业。福建还在积极争取国台办和农业部批准在泉州设立大陆首个“台湾渔业创业园区”。两岸在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洋渔业的合作、海上纠纷的排解、渔业资讯的交流等方面做到互利互惠,切实为两岸渔业界谋得福祉。

搭建台湾农产品直接采购平台

为了尽快“抢滩”内地市场,台湾农产品经销商采取在大陆各地巡回举办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产销对接洽谈会的方式,例如2011年12月2日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产销对接洽谈会”,为期3天,期间共签订270项合作协议和采购合同,总额达82.9亿元,采购及参观人数超13.6万人次,现场零售总额达1165万元,展会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据主办方统计,台湾精致农产品、13个市名优农产品、省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企业产品深受市民喜爱,众多市民前来采购,现场销售一路飘红。由台湾省农会、台湾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精心组织的台湾精致农产品倍受市民青睐,茶叶、竹碳花生、综合干果、黑蒜头饼干、渔类制品、台中空厨、京口食品、新竹米粉、金门面线、梅制品(醋、酒)等产品热卖,3天销售额达70.8万元。

最近,台湾农产品经销商又有了新的策略――组织大陆各地赴台采购团,搭建直接采购平台。例如2012年5月11日,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与湖北省政府合作,组织湖北省商贸采购团赴台直接采购,现场签订了2000万元人民币采购台南农产品协议,并协调台南市农会、中华航空公司、武汉汉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4家单位联手,在台南市举行“2012湖北来台农产品直接采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同搭建“台湾农产品直接采购平台”,形成台湾农产品生产基地、空中快速运输通道、湖北商贸企业直接有效对接,实现“早晨在台湾的果园,中午到武汉的超市,晚餐上市民的餐桌”,充分地满足湖北市场需求,扩大台南农产品在湖北及大陆广阔腹地市场销售。

2010年1月初,一艘从台湾南部搭载着16吨热带水果的直航货轮来到冰天雪地的大陆东北。1月9日,一场由台湾“农委会”补助、当地台商主办的“首届台湾水果节”在沈阳市隆重举办,一堆堆硕大、甜美的莲雾、蜜枣、释迦、碰柑、木瓜、杨桃、青柠檬等首度出现在正准备采购年货的东北消费者面前,引起不小轰动。负责这项推广活动的台湾“农委会”负责人萧梅琼惊讶地说:“我们知道东北是台湾水果的处女地,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受欢迎!”

为了将台湾热带水果远销到大陆东北,台湾精果公司总经理桂在兴早在半年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跑遍台南各地采购高品质水果,他靠着独门的科学化保鲜秘技,通过两岸“大三通”海运直航,以往至少要花半个月时间的运输时程,现在只要7天,运输成本减少30%,水果价格比以往降低三分之二,自然引起大陆民众的抢购。

如今,台湾精果公司每年要向大陆出口各种水果将近100个集装箱,而且由于品质提升,价格比同业平均高出20%,同时也让台湾果农获得更多收益。

台湾水果产地的一些农会组织也不甘人后。例如高雄一带盛产热带水果芭乐,也称番石榴,果肉质地细嫩,清脆香甜,果汁丰富,爽口舒心味道甜美,深得大陆消费者的喜爱。当地高雄县农会、燕巢区农会、阿莲区农会、澎湖县农会等8个民间组织共集资1亿元新台币,成立高雄农业开发公司,以集体的力量,组织当地17个产销班的果农生产品质优良的燕巢芭乐,销往海峡对岸的上海市。

每天早上8点,农会的集货场都显得热闹非凡,数十名工作人员围在一起,检视、分级筛选芭乐。这些鲜绿硕大的果实是心血,正准备装箱。

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贸易商,高雄农业开发公司拥有农会做后盾,实力更加雄厚,2010年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和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店面,自行掌握销售渠道,定期向上海提供货源。此外,他们还频繁参加大陆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示会,从博鳖论坛到各蔬果交易会都很少缺席。接到大陆各地采购单后,还派人亲自到卖场,告诉大陆消费者食用芭乐的正确方法。

2012年,高雄农业开发公司还新辟了大陆团购市场,以因应春节、五一和十一团购的大好商机。由于台湾水果属高价食品,很适合送礼,大陆各地每张订单都是成千上百个礼盒。看到去年11月11日大陆“光棍节”期间网购行业的火爆场面,该公司受到启发,决定与上海的电子商务企业合作,让大陆各地的消费者通过网购就能买到装有燕巢芭乐的台湾水果礼盒。

打造台湾农业精品形象

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陆消费市场,台湾“农委会”以打造“台湾农业精品”形象为营销策略,在2011年1月向大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台湾“CAS优良农产品”及“吉园圃台湾安全蔬果”等商标,以差异化、品牌化来凸显台湾农产品特色,与大陆农产品做区隔,大陆消费者可以凭此明确地辨认和选购台湾优良农产品。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也决定在未来5年时间内,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统一认证,并以“CAS优良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签逐步进入内地市场销售,以提升台湾优质农产品形象与产业效益。

在2011年12月1日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上,有近50家台湾CAS厂商参展,展示营销500多项CAS产品,并与1000多家大陆专业买主进行贸易洽谈,建立初步的营销网络,保守的订单额估计在1亿元人民币。此外,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还与大陆超市合作开设CAS农产品专柜,布建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让大陆消费者不仅看得到,也能买得到真正安全、优质的台湾农产品。

例如凤梨释迦(大陆俗称“佛头”)是台东、高雄及屏东等地特产的一种热带水果,产期自12月至翌年4月,外形有点像凤梨(也称菠萝),但果肉香气独特,吃起来糯嫩纯甜,口感滑爽,甜香味美。2004年首批凤梨释迦试销上海,便成为台湾外销大陆的明星水果,特别是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后,出口大陆金额由2007年的6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78万美元。大陆各地采购团来台采购农产品时,凤梨释迦往往名列其中。目前每年全部产量2.8万吨,其中有20%销往大陆。

凤梨释迦为近年来台湾“农委会”积极辅导的新兴水果品种之一。以往由于台湾农民大量种植,凤梨释迦每斤产地收购价一度跌到仅有新台币二十几元。最近两三年逐渐打开大陆外销市场后,凤梨释迦的命运一步登天,收购价已提高到55元新台币。

为强化凤梨释迦外销品质,台湾“农委会农粮署”已针对岛内生产源头推动多项辅导措施,包括导入供果园登录制度、办理生产教育讲习训练、进行合理化施肥示范、辅导台东地区农会改善外销集货场,以及辅导取得吉园圃安全蔬果商标等。另外,为拓展外销大陆市场,持续辅导台湾外销业者与大陆超市等销售商合作举办“台湾释迦节”宣传促销活动,以深化内地消费者印象。

凤梨也是台湾重要外销果品之一,主要产区分布于屏东、高雄、台南、嘉义及南投等地,目前外销品种以金钻凤梨(台农17号)为主,其甜度高,具有典型热带水果风味,深受大陆市场的青睐。受惠于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台湾凤梨销往大陆市场的出口金额由2007年的7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77万美元,已成为外销第一大市场。

为构建外销凤梨稳定的供应体系,台湾“农委会农粮署”除建立外销供果园登录制度,导入条码追溯等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供果园推动凤梨生产专区,进行土壤检测、植株分析外,还制定外销凤梨集货场作业规范,辅导外销供果园与出口业者签订合作意愿书。为促进凤梨外销大陆,还通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平台,与大陆有关部门研商台湾凤梨便捷通关措施,并持续在大陆各地举办“台湾凤梨节”促销活动,并在大陆各地开设的农产品展售据点上架销售,以积极开拓营销渠道。

台湾农产品上海展售据点――“湾飨”

为加强台湾农产品开拓大陆市场,台湾“农委会”委托统一企业集团旗下的统一梦公园生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年筹备,于2011年12月25日在位于上海泰康路的日月光中心设立首个台湾农产品大陆展售据点――“湾飨”,目前正在试营业,希望借此打造成为台湾农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宣传销售平台。

这里邻近上海著名景点田子坊,属于商业精华地段,交通便利,搭乘上海地铁9号线至打浦桥站可直达。店内设有产品销售区、试吃活动区、文化商品区及主题展示区等,试运营商品约达300种,包括台湾产各种农林渔牧产品,如农渔会百大精品、CAS台湾优良农产品、吉园圃台湾安全蔬果,以及台湾准入大陆的畜禽产品等,每天都吸引许多大陆消费者前往参观与消费。

之所以取名为“湾飨”,意即“来自台湾的飨宴”,其整体设计精神旨在呈现台湾文化、农业及农民的真实性情。店面设计及装潢全部由台湾设计师参与,并引进2011年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陈俊良设计师的“果然台湾”系列摄影作品。店面高雅的装潢色调及细致的木制展柜,烘托出台湾农产品的精致质感,而张贴的大幅产地摄影作品也突显出台湾农民悉心耕耘的农家本色。现场展示布置呈现出台湾农业精致的文化概念,也烘托出台湾农业一路走来最精采动人的故事,再搭配试吃活动,使来访大陆民众得以平易近人地了解台湾农业所蕴藏的丰厚内涵及人文素养。

篇5

为贯彻陈耀邦部长访菲的农业合作协议,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农机企业家考察团,于1999年8月28日至9月11日访问菲律宾,并就农机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考察团由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中国常柴集团及所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常林机械集团、四方集团、湖北佳华机械公司、湖南耒阳插秧机厂、辽宁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国能集团、山西大同齿轮厂等8家农机制造企业的代表共16人组成。在菲期间,通过与菲农业部、贸工部投资署,菲华商联总会、菲工商总会的会谈和沟通,实地考察了有关试验研究、教学机构,参观了有关重点农业区和农机生产企业,得到较大收获。随团带去并赠送给菲农业部的8台套共14件农机具的现场作业演示,也受到了菲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员、农机销售商及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此次访问,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及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大力支持,为各企业家在菲寻求技术经济合作和开展农机产品的商贸活动提供了与菲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沟通的机会,使这次成功的访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菲律宾农机制造、销售服务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及农业概况。菲律宾共和国由710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1个主要岛屿占总面积的96%,山地占总面积的65%,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菲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6.6℃,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每年6~11月多台风。全国有7450万人,其中华人占2%~3%。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2/3以上。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基本上没有重工业。六十年代后期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很大发展。1998年菲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经济部门产值在GNP中的比重分别为18.5%、33.8%、43.1%。

在菲1261万公顷农用地中,稻 田380多万公顷,旱田(主要是玉米田)314万公顷,经济作物用地(主要是椰地)307万公顷。稻田主要集中在中吕宋和维萨亚地区,可灌溉稻田的稻谷产量每公顷约4000公斤,无灌溉条件的稻田产量更少。旱田主要集中在棉兰老地区,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只有1520公斤。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椰子、甘蔗、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和可可、咖啡等。菲律宾现有的耕地,一般有政府和私人拥有两种形式。政府的土地可以出租给农民(个人)、农村合作社或公司等,但公司或合作社等最多只能租种120公顷土地。私人土地有自种和出租两种,可出租给佃户。菲农户家庭平均有6~7人,每一个农民最多可拥有7公顷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或5公顷可灌溉土地。目前菲律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平均每公顷只有农用动力0.36马力。

(二)菲律宾农机制造及使用概况。菲律宾现有农机生产厂400多家,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30多家,生产的农机主要有小型拖拉机、脱粒机、烘干机等;其它300余家是小作坊,产值只占总数的2%,这与菲这个拥有3000万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国极不相称。他们的主要农机产品都非常简单,一般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或由政府提供最基本的设计,再由生产厂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和要求进行改造,使之易于生产、使用和维修。

总的看,他们的农机生产工艺技术比较落后,只能生产简易的稻谷脱粒机、水田用手扶拖拉机,机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技术含量低。其柴油、汽油发动机主要是日本YAMAHA、YANMAR或韩国大东国际公司的产品,且在整机售价中发动机价值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因不具备齿轮加工能力,因此其生产的各种农机均采用链条或皮带进行变速和动力传递。制造设备仍使用类似我国已基本淘汰的630车床,普通摇臂钻床、手工电焊机和简易冲床、剪板机等,基本没有流水作业,仍为部件总成定员承包装配,因此性能质量较难达到统一标准。但他们对整机出厂前的外观质量比较重视,打磨、涂漆环节完全靠人工进行细致的修饰。位于马尼拉市的KATO国际公司是菲生产规模最大的农机制造厂之一,其零部件加工为简单的流水作业,但没有总装线,因此车间的零部件堆积如山,管理混乱。制造设备及简易检测仪器绝大部分为日本、美国的淘汰产品,加工、测试精度差,质量难以保证。

菲农民需要的农机包括手扶拖拉机、脱粒机、烘干机、灌溉用水泵等,一般马力不大,如手扶拖拉机以8~12马力为宜。目前菲也有少量大型轮式拖拉机的需求,主要用于甘蔗生产。农民使用的谷物烘干机主要从韩国、台湾进口。菲南部的棉兰老岛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所以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有所需求。菲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菲总统曾经亲自试验驾驶过的唯一一台单行玉米收获机样机,还未形成产品。但是,菲律宾在农用动力(各种型号柴油机)及较为精密的农机部件(如齿轮、轴承等)几乎没有生产能力。因此,比较复杂、运转精度较高一些的农机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目前主要是韩国、日本、台湾的产品,但其价格很高。如一台8马力柴油机水泵售价500美元,而我国同类产品的国内售价仅为2750~3000元(约350多美元);又如在ILOILO省,销售当地生产的价值60000比索的手扶拖拉机,其中的10马力左右的发动机(日本产品)价值近40000比索(约1000美元)。因此,如果我们在农机商贸活动中,认真做好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技术服务,弥补我产品在质量方面的相对不足,是完全可以占领较大市场的。

(三)菲政府对发展农业及推动农渔机械化的政策和措施。菲律宾政府鼓励农民生产和使用农机具,但政府对农机具的生产没有任何优惠,前一时期唯一的优惠是进口部分零部件进行装配和维修时,可减免发动机等的进口关税,由以前的20%减至3%,整机进口的关税为10%。而最近(1999年)又调整了政策,即进口农机产品整机的进口关税减为3%,而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则调整为10%,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或进口的农机产品一般是通过经销商直接卖给农民。农民受资金限制无力购买农机的地方,一般由经销商租给农民使用,2~3年后收回租金。租赁农机的业务在菲农村逐渐兴起。

目前,菲律宾政府正在重视实施1997年新颁布的《农业与渔业现代化法》,同时还制定了1998年~2004年6年期的《菲律宾农渔业机械化长期计划》,其目的是:1.通过创造一个积极有利的环境,改善农村机械化辅助和设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来促进农渔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提高当地制造商生产和销售农用机械设备的能力和竞争力,使其达到国际质量标准;3.通过提高和优化农业投入的效率及减少生产和产后损失来提高农民和渔民收入。通过该法的实施,使农村机械化水平从当前每公顷0.36马力提高到每公顷1马力(目前我国是每公顷5.44马力)。

二、考察团在菲期间所作的工作及体会

(一)在菲期间的活动

首先,考察团于28日午夜到达马尼拉后第二天即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使考察团各企业负责人对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在农机技术合作方面的意愿有了进一步系统的了解。

8月30日至9月1日,考察团全体成员在中国驻菲使馆经商处的陪同下,拜会了菲农业部、贸工部投资署的官员,受到了热情接待,主管人员向考察团介绍了菲政府在农机生产销售方面的情况,鼓励外国投资者来菲进行合资或独资加工生产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向中国企业家们解释了农机等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调整的目标和原因。这期间还拜会了菲农机生产销售协会、菲华商联总会、菲律宾商会,就菲农机生产、销售、使用及维修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参观了菲律宾最大规模的农机生产厂商之一KATO国际公司,了解了农机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等基本情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工程技术大学及农机检验评估中心,代表团还了解了菲农机技术研究和农机产品性能质量试验检测程序和有关标准的应用情况。9月2日,考察团还参观了苏比克出口加工区,并听取了苏比克区管委会官员关于加工区建设发展的情况介绍。

9月3日至5日,除了团内三个技术人员留下做机具演示的准备工作外,考察团其他人员前往水稻主产区ILOILO省。在ILOILO市拜会了农业部地区办公室主要官员,在水稻种植区(DUMANGAS)观看了当地的水稻生产条件及农机使用现状。当地政府专门在菲工程技术学院所属的西萨维亚农业研究中心组织了座谈会,当地农机制造商、经销商以及部分农机用户等与我企业家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考察团介绍了各企业的情况后,他们还认真询问了我企业的农机生产、售后服务及产品的性能、价格等情况,并希望中国的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像日本的一样好,价格比日本的低廉。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考察团还参观了4家农机制造、销售企业,考察了他们的脱粒机、手扶拖拉机的生产、销售以及生产设备和工艺情况。

篇6

去年7月,《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在北京正式,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对我国高职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近三年来全国800多万家庭出现了第一代大学生”这样的字眼,确实非常有助于社会去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专门批示充分肯定该报告,认为报告内容全面深入,对于成绩、效果以及面临挑战的描述都相当完整、准确,并建议《中国教育报》全文转发该报告;鲁昕副部长也批示肯定该报告的体例、结构、文字,并要求深度研究报道高职质量报告成果,同时还亲自策划了《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自此,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的建立开始走上完整、系统、规范、制度化的轨道。今年7月,《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又如期,进一步推出了各地区高职学生学杂费负担、生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等评价排序,以及培养质量“计分卡”,期待能够更客观地描述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如实反映新的一年来高职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何新的“增量”。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质量报告,两份高职质量年报是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和教育部职成教司的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联合调研编写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研究员作为主编之一,指出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宏观视野出发,高职院校必须主要定位于服务高等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基础层面,面向以往那些难以为高校所顾及的广大低端服务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接地气、聚人力、助发展,实现地方与学校共生共长、合作共赢的全新局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新四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撑,报告中有很多生动的案例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马树超,1953年5月生,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研项目规划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顾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世界银行中国职教项目短期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短期专家顾问。他多次应国务院和教育部等中央部委邀请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著有《新世纪职业教育走向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等学术专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曾获得过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教育更好更多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新四化”联系最直接的职业教育,更应该接地气。近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逐步显现。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具有地区分布均衡的优势,超过50%的院校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能够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接地气、助发展,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协调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成为高等教育为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的重要平台。

一、助力地方产业结构提升

国家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区域特征十分明显的高职教育,在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的统筹下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更大空间。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教学与行业用人单位对接,很好地满足了地方产业升级在人力资源规格与规模上的新需要。

位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计划投入6亿元,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建设“德阳重大装备技术制造业产学研示范园”。德阳市政府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破除管理体制障碍,在非其所属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机械工业电气、数控、焊接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等,有效提升了高职教育服务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产业的能力。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的示范引领,也使得德阳地区集聚了更多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市长陈新有说:“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华东。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同行,服务华东地区高铁与地铁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学院与上海铁路局实施战略合作,共建全国一流的高铁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上海局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与各铁路企业合作建成真实设备、仿真运行的国内首家高铁教学站场,拥有与铁路正线对接的1200米线路和2个车站,大幅度提升了教学、培训、鉴定、研发和服务水平。学院与南京地铁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地铁学院,在为其输送员工的同时也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地铁公司培养人才。学院发展赢得了国际声誉,是欧亚(太)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单位,成为著名高校韩国交通大学的交流生合作院校。

二、助力“三农”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直面农业、深入农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校涉农类专业能否服务“三农”,毕业生能否“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关系到县域经济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2010年,畜牧类技术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由9%提高到20%,增长幅度在一产和二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领先,反映了高职院校畜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好的对口率、稳定率和服务“三农”贡献率。

江苏农牧职业学院服务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与泰州市政府合作,投资3.3亿元在农业综合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医药高新区分别打造了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和中药科技园三个产学研基地,培养现代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由教师、学生、行业技术骨干组成六大科技创新“混编”团队,实施“品种+基地+技术”服务模式,仅2011年就推广“苏姜猪”种猪4366头、销售商品猪21.2万头、“苏牧1号”白鹅62.9万只。近3年来,学院为畜牧行业培养和输送了12000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率平均在98%以上,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1/3来自铜仁,1/3来自省内其他地区,1/3来自省外,专业教学内容对接当地产业发展,80%的毕业生留在铜仁,为当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学院通过开设农技“120”服务、“惠农快车”广播电台栏目、“农民之友”手机短信等,搭建“立体”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举办种植和养殖技术、茶叶加工技术及家政服务技能等短期培训,培养了一批产业大户、种养能手和创业致富典型。学院一批专业教师受聘县乡政府和企业任“技术帮手”“技术总监”和“技术顾问”等,发挥了科研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学院实施“一师一班一村一品”服务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选派500多名师生开展进村服务活动,协助创建省、市和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8个,例如松桃苗族自治县水竹村得到学院服务工程助力,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600元增长到2011年4260元,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助力高质量城镇化建设

高质量城镇化将是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高职院校落户中小城市、落户小城镇甚至乡村办学的人口集聚效应,及其具有的人才吸纳、人才回哺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使高职教育成为新时期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

办在宁安市桥头村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坚持乡村办学不进城,坚持直接服务“三农”,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学院毕业生刘彩华回乡创建大型农业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产粮3600吨,创效益1000多万元,成为全国五大种粮标兵。学院发展促进了当地乡村发展,形成了高职校区、人文社区和科技园区“三区融合”的良好格局,以此拉动温春镇整体搬迁至学校所在地桥头村,以吸纳农村人口为主形成8万人的规划规模;而依托学院发展的新镇,则将成为联结牡丹江市与宁安市之间同城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助推区域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德阳市的罗江县引进民办高职学院,成为县城社区发展的重要基地。该县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把支持民办的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将其放在县域经济社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战略中加以谋划。县政府与学院签订政校合作协议,投入2450万元在学院内共建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等,既为师生所用又向市民开放;为优化学院周边环境投入1700万元修建了大学路、滨河公园,并开通了城市公交车;2012年县校共建四川省级“罗江高职教育园区”,县政府协调解决建设难题并给予税费优惠,如仅以拆迁成本四分之一的低价提供学院建设用地。三年来,学院在校生达到11000人,实现全县3.5万人次农民工培训。“县校一体,共建共享”,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隶属苏州市的太仓是一个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城市,户籍47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万,却聚集了过百家的技术密集型德资企业。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发达的高职教育已成为太仓市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而吸引了大量德资企业入驻。市政府坚持“瞄准产业设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思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并根据众多德国企业在太仓的聚集和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本地优秀技工的实际情况,主动出击打造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本土化新模式,在满足德企需求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依托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道路。市政府充分发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强化社会培训,拓展国际合作,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四、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均衡,一批民营小微企业异军突起,但其技术技能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技术研发服务,培养紧缺人才解决企业难题,有效帮助化解了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广东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一镇一品一专业”的“政校企行”合作育人模式,成为“地方产业升级发展的给水泵”。学院围绕全市15个省级产业镇、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把发展之根深植于镇区、企业的沃土,在专业镇区建立“南区电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沙溪服装学院”“小榄工商学院”等产业学院,紧贴地方产业需要优化专业、培养人才。学院96%以上毕业生在本地中小微企业就业,被企业称为“能干活、留得住、善创新”,为中山市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甘肃的武威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取得成效。学院围绕地方新兴产业,新增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15个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做到“双九十”,即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本地生源毕业生留本地就业的比例超过90%,服务企业发展,助力武威市“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形成与区域发展相生相伴的良好态势。

浙江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当地经济主战场,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学院与当地35个行业协会、307家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设有省轻工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市服装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市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和院级研发服务机构38个,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和转型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学院还与永嘉县政府、瑞安市政府共建永嘉学院、瑞安学院,助力县域经济转型,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篇7

目前福鼎是全国10大产茶大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几百年来,85%的福鼎白茶供出口,并深受欧美、东南亚等市场的欢迎。近年来,福鼎市政府和企业敏锐地认识到,要引导国人认识白茶,才能真正树立起“福鼎白茶”的金字招牌。于是,福鼎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开始为复兴白茶努力奔走,一座座书写着福鼎白茶振兴征程的里程碑像接力棒一样在福鼎人手中传递着。

2006年1月份,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白茶之乡”称号;2008年6月,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国白茶“自然・健康・和谐”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国内7位著名茶界专家一致形成《福鼎白茶共识》;7月,福鼎市政府与中国人民三仪仗队共同签订《军地共建协议》,福鼎白茶成为三军仪仗队特供用茶;9月,福鼎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是福建省惟一获得该称号的县市。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福鼎白茶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4月,福鼎白茶品茗会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

有人把白茶比作茶中仙子,因为她的清雅之风能为人洗去世俗的尘埃;有人把白茶说成茶中奇葩,因为她是云遮雾锁的太姥山孕育出的最奇瑞的茶品。白茶的名气似乎不及绿茶,但其滋味香气却能让人倾心难忘,她有魅力,有内涵,还有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仲夏湖滨,雅韵白茶――“我喜欢・我健康”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

陈 曦

酷热的天气里,弥漫着清雅的茶香。6月20日,在福州西湖畔的易安居里,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农林大学、福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我喜欢・我健康”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给榕城的茶友带来了些许清新的凉意。省人大副主任马潞生、老领导何少川、林强、陈增光,宁德市长陈家东、副书记唐颐、宣传部长林鸿坚,福鼎市长倪政云等各级领导,以及茶界专家骆少君、韩驰、孙威江等参加了品茗会。据悉,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今年将在福建宁德举办,茶博会将在福鼎设立分会场,此次品茗会是福鼎市提前为茶博会作的“热身”宣传。

福鼎白茶 榕城斗茶

上午,福鼎白茶斗茶赛首先在易安居金鳞小苑举行。此次斗茶赛福鼎市共有24家茶企业分别提供白毫银针、白牡丹和白琳工夫等三种茶样参与比赛。由茶叶界专家骆少君、韩驰、孙威江、陈郁榕、刘宜渠、陈金水、方华英等7人组成的专家组和70位榕城茶人组成的茶人组对茶企业参赛的白茶和红茶产品轮流品尝。最终,福建省郑源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亳银针、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牡丹、福鼎市天毫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琳工夫等三种茶获得首届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斗茶比赛的最佳口感奖。

品茗竞猜 无我茶韵

当日下午。天气炎热。却丝毫没有影响参会者的心情,无论是参展企业还是茶友们都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参展的24家福鼎茶企纷纷展出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和白琳工夫(红茶)3款茶品供参与的茶友品茗交流竞猜。只见各个茶友游走于展示桌前,或慢慢品茗,或轻闻杯盖,或仔细观察叶底……都在细细体味白茶的清雅茶韵。

下午4时许,金鳞小苑的参天古树下,数十位茶友席地而坐为无我茶会做着准备。茶友们自带的茶具都各有特色,其中还有一只脚印造型的脱胎漆器茶具。茶友陈先生说希望借茶来弘扬福州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

歌舞共欢 香飘两岸

月色下,西湖湖畔依旧热闹非凡,来自海峡两岸的茶人应邀参加了易安居金鳞小苑里“2009福鼎白茶仲夏品茗文艺晚会”。福鼎市领导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福鼎白茶的悠久文化历史以及近年来福鼎市遵循“自然、健康、和谐”的兴茶理念;随后国内知名的茶叶保健专家韩驰女士就白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做了详尽的解释和推荐。

随后的文艺表演高雅精致,以福鼎白茶“清雅健康”为主题的特色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情喝彩。听着福鼎籍歌手演唱的《你会爱上它》,品饮着手中清雅淡香的白茶,两岸的茶友深深地醉忘在仲夏的湖滨。现场的一些茶友表示福鼎白茶味道清新淡雅,特别适合夏日饮用。

寻白茶

伍世泉 茶痴老农

近年,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和白茶大面积扩产,珍贵的白茶开始回归国内市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我们品赏白茶“银妆素裹”的美姿和“清醇鲜爽”的汤味时,可别忘了她曾出身寒门,曾千年孤独,曾至尊无上,也许,最初的白茶是远古时期太姥山人和其它茶区的人无意问共同创制的,但引以自豪的是,最终保存这项技艺并据此创制了现代白茶的还是太姥山人。

茶叶中的活化石

陆羽的《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得出了茶起源于远古的结论。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老母(另一说是尧帝的母亲),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乡民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剥去此传说的神话外壳,结合现实中的证据,不难发现该传说其实承载着太姥山先民远古时代就识茶用茶的信息。

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发现太姥山上有野生古茶树群落,而且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并得道升天的鸿雪洞附近就生长着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大毫茶就是移植于太姥山中;太姥山区自古就有收藏晒干的茶芽(即“针茶”)用于治疗麻疹的民间验方,进一步说明茶最初是作为药用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远古时代,以太姥娘娘为代表的太姥山先民同以炎帝神农为代表的中原古人类一样,发现茶并懂得用茶治病。

因为茶的鲜叶不易得、不常得,于是古代先民便开始有意识将鲜茶晒干保存,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应不晚于周朝,因为周朝还专设24名茶官“掌以时聚茶”。这种保存茶叶方式,茶学一代宗9币陈椽教授认为“如现时制白茶,可以说是制茶起源时期”。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也认为“与现今的白茶制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属于白茶制法的范畴”,并推断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的最早发明是白茶”。古人这种用晒干方式制成的茶,我们不妨称为“古白茶”。这种“古白茶”不但福鼎太姥山区有,而且也出现在四川华蓥山区。当地称作“红白茶”。

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制茶工艺创新,从两晋南北朝起,茶便褪下了它的神秘面纱,逐步进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朴实无华的“晒干叶茶”着实让食不厌精、追求色香味形俱全的国人产生了审美疲劳,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绿茶和后来创制的其它茶。

太姥山人保存了古白茶制法

太姥山所在的福鼎茶区在茶业发展历程中。引进过绿茶、红茶、花茶等制茶工艺,并延续至今。但值得庆幸的是,古白茶并没有因此在福鼎湮灭。那些隐身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太姥山山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 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无意问将古白茶制作工艺保存了下来,并默默延续了千余年。山民这种自制的茶,俗称“畲客茶”、“白茶婆”。保留至今。今天,太姥山山民们将这种茶泡在大茶缸里,味道清爽,而且久置不馊。是夏天防暑良饮。太姥山区还有一项民俗,清明祭墓时顺手采摘一些茶叶芽芯,回家后放在灶台烘干,留作“退火”之药,其成品类似白毫银针。

太姥山出白茶的最早记载是陆羽的《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其实,这句话也不是陆羽的原创,他是从《永嘉图经》上摘录来的,《永嘉图经》是隋唐时期的温州地方志,可惜已经失传。陆羽的这项记载,让我们获得一个重要信息,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时就已被外人所知。

大约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被称作“绿雪芽”,并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明末清初时,太姥山茶(尤其是绿雪芽)的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绿雪芽茶的记载。另外,明・陈仲溱看到有人在太姥山古道上卖茶,可见此时的太姥山区不但广泛种茶,而且开始出售,太姥山茶种植和精加工的历史不会晚于明朝。其上品就是被世人视为珍品的绿雪芽。

福鼎创制了白毫银针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白茶中的上品白毫银针创制于福鼎,据《中国名茶志》一书介绍,清朝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福鼎借助太姥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特殊的加工工艺,繁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制白茶芽壮、色白、毫显、香高、味醇。据《福建地方志》记载,政和县到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两地生产银针时间相距约80多年。

清朝后期,国内外红茶市场风云突变。英国红茶的市场份额被印度、锡兰挤占;国内的祁门红茶又异军突起。此时的福鼎茶商决定另辟蹊径,改做白茶。最初,白毫银针是用以拼配红茶出口的,因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欧美人士饮红茶时加入少许白毫银针用来增加美感、提高档次。海外携万金来购白毫银针的豪贾巨富说:英女王伊丽莎白对白毫银针情有独钟。特别指定要饮此茶。“搭车出口”的白毫银针很快便打开了国际市场,之后白牡丹及其它大众化白茶陆续开发出来,但白茶产量仍少,故一直作为特种茶专供出口长达百余年。1936年,有“当代中国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倡导成立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局,同时在福鼎的沙埕设立茶叶检验办事处,专事茶叶的进出口商检业务。当时福鼎产的“白琳功夫”红茶和“白毫银针”白茶已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产品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中述:“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福鼎茶业史表明。福鼎自采用福鼎大白茶创制白毫银针后,1891年开始外销。1912年~1916年为极盛时期,1917年~1921年受欧战的影响,销路阻滞,一落千丈,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时期。福鼎白茶只有少量的加工。1962年,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1963年,福鼎通过科学研究,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现在福鼎大多生产白茶的企业采用该技艺生产白茶。新白茶即新工艺白茶,是1968年研发的新产品。制造新工艺白茶的鲜叶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初制过程在萎凋后经过轻度揉捻。外形叶张呈现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而无酵感,滋味浓醇清甘。

走进福鼎白茶村

慕名于柏柳村,倒不是因为其秀丽的乡野风景,而是因其诞生了白茶良种“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柏柳村位于太姥山脉的点头镇,与白琳镇接壤。这里山色旖旎,鸟语花香,自然生态极好。所在的地方不但是诞生蜚声中外的白茶良种的原产地,而且是太姥山域内最早成立茶业合作社的地方。因此,历来被誉为“福鼎白茶第一村”。

上溯自元明以来,柏柳村的家家户户就以茶叶为生。在过去经济落后的时代里,柏柳村周围以茶为生的茶农们,种茶售茶所能带给他们的生存保证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每逢天下动荡,售茶销路面临断绝,茶农的生存就要面临绝境。如何能够保证茶路畅通,不受时局影响就成了历代茶农们梦寐以求的好事。在当地,历史上对此率先作出贡献的是民国年间的乡绅李得光、梅筱溪、陈织昌等人。

民国时期著名民主人士李得光(1902年~1981年)是福鼎点头人,他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是点头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名人乡贤之一。李得光在期间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还首次与福建省政府茶叶局合作,成立了福鼎白茶合作社,保证了福鼎白茶销路的畅通,开拓了一条发展本地茶业的新路。

1939年,战争使国家时局艰难,以茶为生的福鼎茶农面临空前的困难,茶叶滞销囤积,茶价暴跌。作为福鼎茶叶主产区的白琳、点头和店下等地尤为严重。为了迅速使乡亲茶农摆脱面临的困境,经过反复思考,李得光决定作出一个大胆的尝试。他邀集本地最有影响的乡绅茶人梅筱溪、陈织昌等,一起分头发动乡中茶人,取得他们的赞同和支持,共同组建了福鼎白茶合作社。统一购销成品白茶。这种组织形式不但是国内首次,更具有前瞻性,还具备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性质。有了这种组织形式,既稳定了本地茶叶的价格,保护了广大茶农的利益,而且还使得茶叶的外销市场能够得到稳定和发展。

由于李得光、梅筱溪、陈织昌等乡绅茶人的共同努力,自福鼎白茶合作社成立的1939年,一直到抗战胜利,尽管社会动荡、战争惨烈,但是,福鼎各地茶农生产的白茶,仍然能够源源外销,使本地茶农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根本的保证。

如今,李得光的家乡点头镇作为被国家推广为白茶良种“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的原产地,已经发展为福鼎市最重要的白茶产业基地和闽东最大的成品茶集散地。其新老茶业企业,已经发展到了120多家,每年的成品茶产量达到了6000吨左右,其中优质白茶占到总产量的82%以上。点头镇每年单茶叶的收入就可以达到2.6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是,在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分散经营、各自为价的现象仍然制约着当地茶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由福鼎市茶业协会林立慈、陈振团等人提议。在福鼎市茶业协会和点头镇政府的协助下,全体柏柳村民以八股的方式,恢复组建了福鼎市点头白茶农民合作社,重新展现了“福鼎白茶第一村”的历史风貌。新组建的柏柳白茶农民合作社,社址位于村庄的山岭脚下。由祖 厝改造而成。合作社以生产传统优质的福鼎白茶名品为主,实行白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从而带动广大茶农走集约化和产业化的茶叶发展新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说白茶

冯文喜 吴守峰 茶痴老农

福鼎白茶生产茶园主要分布在国家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山脉周围的点头、溪、白琳、管阳、叠石、贯岭、前岐、佳阳、店下、秦屿等17个乡镇。长期以来,福鼎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叶基地和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福鼎白茶“生态茶、健康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茶园3000亩:认证有机茶园基地12个,面积1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基地5个,面积3.9万亩,并有38家茶叶加工企业取得QS证书。

白茶制作工艺发端于福鼎太姥山,以白毫银针最为名贵,是太姥山纵横无数的石谷崖壑、水云溪涧酝酿出的泱泱中华最奇瑞的茶品。白毫银针,茶如其名,色白如银,细长如针。曼妙的茶香飘过云遮雾锁的太姥山脉,穿透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自古名山出名茶

福鼎,福祉鼎盛之地。

福鼎生态环境优异,天时地利,得天独厚。十分适合白茶原料的生长。福鼎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溪流纵横,水源密布。森林覆盖率为6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96%)。群山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似马蹄的独特地势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

“海上仙都”太姥山位于福鼎境内东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汉武帝命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太姥山列为36名山之首。名山出好茶,好茶耀名山。纵观太姥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太姥山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脉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奇草异木弥谷满岗,植被郁郁葱葱,景观绮丽多彩,土层深厚肥沃,茶园环境云雾缭绕,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根深叶茂。在太姥山脉较高海拔的多林、多云、多雾,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滋润下,孕育了千古茶茗。

孕育着灵山秀水的福鼎白茶回归到民间,体现出的便是最自然、最朴实的一面。在福鼎寻茶,必须走进翠郊古民居。这是当年福鼎吴氏望族的合院住宅。古民居建者系春秋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在北京城开茶庄,以经营白茶起家,富甲一方。古民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历经13年,耗资白银64万两,建筑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长宽约70余米)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弈。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庄严。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色古香,堪称中国传统民居中观赏性、艺术性、历史性融合的瑰宝。

芽茶以生晒者为上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是创制白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从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具有自然、科学、优质的特点,且集悠久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女性文化、时尚文化、健康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太姥山的绿雪芽茶树是福鼎白茶的母株,它生长于山中岩壑幽谷,浸濡于氤氲云雾,汲天地之精华,成一枝之独秀,历经千数百年,铸就福鼎白茶优秀品质。福鼎白茶制作原料品种主要采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大白茶树叶片呈椭圆形,叶色黄绿具光泽,叶肉略厚,嫩芽肥壮,芽头密。大毫茶树叶形近长椭圆,叶色浓绿具光泽,叶厚而质地柔软,嫩芽梢粗壮长大,茸毛多而长。菜茶主要品种为歌乐茶,叶片呈水平着生,叶色深绿。叶质较厚脆,芽叶茸毛较多。福鼎白茶以上述3种良种制作。制品毫显、色白,口感鲜醇、爽快、毫香显露、伴有花香,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

在传承古老自然的制茶法基础上,福鼎白茶现代制作技术向科学、自然、优质发展,采用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体现自然、简捷的特点。萎调以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两种形式为主,自然萎凋程序为:鲜叶、自然萎凋、拣剔、烘焙;复式萎凋程序为:鲜叶、复式萎凋、拣剔、烘焙。白茶制作因天气因素分为在正常气候下和不正常气候下两种不同的初制程序,不正常气候下以“六成干”、“八成干”和加温萎凋3种初制程序为主,同时在正常气候制作工序基础上加进摊凉、复焙等工序。

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萎凋,使茶芽自然缓慢变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影响萎凋的主要因素有:湿度、温度、空气的流通,温度决定叶子水分蒸发和有机物的分解和多酚类的氧化反应,空气流通加速水分蒸发,防止二氧化碳、氨气的积聚引起毒害以及供给氧气。同时,也要防止因萎凋而使叶绿素完全破坏。对萎凋程度加以掌控,不能使制品变黄、酚类物质过度缩合,从而失去毫香。因此,白茶制作工艺要求技术性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将大大失去实用价值。

三年白茶可当药

长期以来,诸多古今学者和专家都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赛如丹芪的福鼎白茶必须将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效造福于天下。随着当代人们对生命保健的越来越重视和茶为国饮的快速普及,做好做强做大福鼎白茶,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福鼎白茶的美妙和恩惠,已经是到了众望所归的地步。

自然工艺 陈年更佳

首先。福鼎白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不作发酵处理和烘烤干燥,属于自然萎凋干燥过程。这种独特的加工方法决定了福鼎白茶成品茶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对人体最为有用的丰富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因此,福鼎白茶才具有优良药理保健的内在特质。这是其它茶品所罕有的。

其次,福鼎白茶具有隔年保存、越陈品性越佳的特点。在所有六大茶类中。具备隔年保存,而且越陈品性越佳特点的只有福鼎白茶和云南普洱茶。其中,陈年福鼎白茶不但越陈越香,而且越陈药理保健作用越明显。在福鼎市太姥山域内的山野村落中,古往今来都以陈年白茶作为珍药使用。诸如四时伤风感冒、祛毒降火、头疼脑热等等,都用家藏陈年白茶治之,效果极为灵验。太姥山区多长寿翁妪,考之其因,其中就有常喝白茶的重要因素存在。因此,当地人们常将之视为养颜驻容和益寿延年的神丹妙药而加以珍爱。

“三降三抗”

近年来。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能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有关其药理保健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国外诸多机构已经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国内同行也紧步向前。综合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可以将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功能归结为具有“三降三抗”的作用。所谓“三降三抗”即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荣冰的研究则表明,从白茶萎凋开始,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其缓慢氧化和随着鲜叶水分的逐渐散失进行酶促 反应形成了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杏黄或浅橙黄的独特的品质特征。他指出,白茶含有的对人体具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如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茶黄素、茶氨酸等,它们对人体的效应主要表现为:提神、利尿解毒、抗突变、抗肿瘤、预防龃齿、降血脂、抗炎症、抗过敏反应、减肥等。常喝白茶,有益健康。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介绍,与对照样相比,1200℃烘干的白茶能显著减轻CC1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且高剂量处理的保护效果好于中、低剂量处理,表明白茶具有护肝效果,同时表明白茶加工工艺对护肝效果影响较大。他的研究结果表明,30℃烘干的白茶也能显著减轻CC1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长时间萎凋是白茶护肝作用的关键加工工艺环节。

链接:国外对白茶药理保健作用的科研成果

当代人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与认知福鼎白茶的药理保健功效,最早起源于欧美。在上个世纪晚期,就有多家外国科研机构重视和研究福鼎白茶奇特的药理保健作用,并相继公开了其科研成果:

2003年第8期《茶叶信息》杂志摘译了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学报》的报道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研究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

2004年5月28日,美国《科学日报》刊出《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的论文。文中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上,美国科学家、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它茶类强;而早先受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资助的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是一种新的抗癌物质。在多项癌变实验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抗癌变特性。例如,能够不断抑制和缩小肝癌的肿块,提高其免疫功能。

2005年第18期《茶叶信息》则转载了英国权威杂志《最佳营养学》的推荐:多喝白茶有益于人体健康。

2009年5月4日《参考消息》转载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古老的中国白茶能防治肥胖症。

“白茶(采摘茶树上最嫩的芽叶制成)中自然生成的化学物质能分解脂肪细胞,并阻止新的脂肪细胞形成。人们此前认为。白茶能强健筋骨,降低血压,还能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这一新的研究是生产保健食品的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进行的。发表在《营养与新陈代谢》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称,在白茶的种种功效中,还可以加上防治肥胖这一点。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的营养学家和科学家们研究了白茶萃取物对人体脂肪细胞的作用,发现脂肪含量下降了。温内费尔德说:“萃取物溶液使与新的细胞生长有关的基因表达减少了。同时还促使现有脂肪细胞中含有的脂肪发生分解。”

在现代中国不是特别大众化的白茶因芽头满披白毫而得名,其价格通常是传统的红茶或绿茶的3倍。白茶制作工艺精细,仅仅用文火烘焙,不炒不揉,也不发酵,这样做有助于白茶较多地保留有益健康的特性。

要泡出一杯上好的白茶,非常讲究细节。专家们建议,每200毫升水中应放入一茶匙半的白茶茶叶。为了避免泡出不想要的苦味,水温不得超过80摄氏度。

品白茶

冯文喜 吴守峰 茶痴老农

目前,福鼎白茶制作选用的品种为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福鼎大白群体种、歌乐茶等)。其中。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1984年被国家农业部编号为“华茶1号”和“华茶2号”,为全国良性茶种。

福鼎白茶主要采用上述3大白茶良种,色泽翠绿或灰绿,毫显、色白,口感鲜醇、爽快,毫香显露并伴有花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回甘。白茶属微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按产品质量和工艺特点,制品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和新工艺白茶4种。

白毫银针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肥壮单芽为原料,其制品外形条索肥壮挺直披毫,色泽银白,整齐洁净,内质香气清高,毫香持久,鲜醇嫩爽,汤色杏黄清澈,叶底幼嫩肥软匀亮。

白牡丹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亳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要原料,其制品外形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态伸展,芽叶连枝,叶缘垂卷,破张少、匀整,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洁净,无老梗,没有枝条和腊叶,内质香气清鲜纯正,毫香浓显。汤色淡杏黄,清澈,清醇清甜,嫩匀,叶底叶色黄绿,叶脉红褐,叶质柔软鲜亮。

贡眉(寿眉)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其制品外形毫心较肥壮,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叶整紧卷如眉,匀整,破张少,灰绿或墨绿,色泽调和,洁净,无梗和腊叶。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显。浅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醇爽。叶底柔软、嫩亮、毫芽壮多。

新工艺白茶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制品外形条索粗松尚卷曲,褐绿色,匀整,洁净。有嫩梗,内质香气略显板栗香,醇厚爽适。汤色橙而清澈,叶底匀整舒展。

白茶的观赏茶艺

福鼎白茶茶艺包括观赏茶艺和居家茶艺,观赏茶艺用于表演,体现其古朴、优雅;居家茶艺体现其方便、简洁。日本茶道繁文缛节、清规戒律甚多,远不及品饮白毫银针来得明心见性。让我们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白茶,去追求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从而豁然开朗、脱胎换骨、重获法门,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的“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的心境。

兴白茶

雷顺号 林 斌 白荣敏

2008年,福鼎市茶园面积达2077亩,茶叶总产量1.62万吨,实现毛茶产值5.2亿元;涉茶产业年总产值达12.5亿元,其中白茶产量4000吨,产值4.8亿元。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81家,其中上规模企业3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品品香、天湖、广福、绿叶、誉达、莲峰等6家企业被列为“2008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效益稳中有升。

为了让历史名茶重新崛起,福鼎市紧紧抓住了白茶发展的良好机遇,把白茶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充分。福鼎人行动起来了。

千年茶乡的复兴之旅

2004年,“福鼎大白茶”注册为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2005年,“福鼎大白茶”证明商标通过注册。2007年12月,“福鼎白茶”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这是宁德市第一个国家级的名牌农产品。2009年2月,“福鼎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月,“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省文化厅审批,并上报国家文化部。目前,“福鼎白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随着“福鼎白茶”知名度的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福鼎白茶。也喜欢上了福鼎白茶,国内白茶市场在不断扩大,价格也水涨船高,但要争创中国名牌,形成像安溪铁观音那样的特色品牌,福鼎白茶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因此福鼎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国外畅销的白茶作为福鼎茶类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全市茶企业和茶农,共同打造“福鼎白茶”。

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鼎市在打造“福鼎白茶”品牌过程中,主要分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重视培训工作。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分期分批请专家到每个乡镇对茶农进行无公害栽培知识培训:其次是每个乡镇设立了茶叶生产指导站,配备茶叶技术员,加强科学管理茶园和安全施肥的指导。2007年,福鼎市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验收;第三是在所有农资供应点张贴严禁上市的化肥、农药黑名单,并加强工商检查,依法对出售高残农药的经营网点进行打击;第四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充分发挥21家省市级茶业龙头企业、4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的作用,鼓励他们建标准化生产基地:五是严把茶青质量,茶青采摘前1周进行监测,市里拨专款设立质监员,每个茶园随机抽样检查并公布结果,农残标准不合格的不得采摘。2007年以来。共被省、市抽检茶叶样品500多批次,100%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福鼎因此被评为2003~2005年度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从1998年至今,全市抽检1万多批次茶叶样品,有98,5%批次符合欧盟标准。

目前,福鼎市在全国创办了白茶销售网点800多个,7000多营销人员参与推销福鼎白茶。在马连道,福鼎茶商开设的1D0多个商铺里,高档白茶供不应求。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说,近年来,白茶的国内销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据悉,2008年福鼎茶叶的茶青价格比上年提高6.2%。茶叶销售价格比上年提高6.5%,茶农实现增收6000万元,增幅达6.2%。

两岸情 白茶兴

福鼎,地处闽台浙三省交界。与台湾基隆港仅隔142海里。福鼎台山岛历来是闽、浙、台三省渔场,改革开放之后,沙埕港曾是福建省最早的台轮停靠点、对台贸易点和对台劳务输出点。由于福鼎与台湾省特殊的地理位置,经贸往来历来比较紧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福鼎市对台招商引资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与台商的合作更显频繁。目前,除了农产品、工艺品等方面合作外。又拓展高档茶具、茶饮料等新产品的开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福鼎就与台湾合作发展茶叶生产。当时,福鼎引进了3家台湾茶业等农业合作企业。在店下镇投资创办登山农业开发公司等。生产寿山石和台湾乌龙茶并开发福鼎白茶产品,福鼎店下镇溪美村成为台资企业基地。近年来,福鼎市围绕做强做优白茶产业。与台湾加强合作。2006年,福鼎市郑源工艺有限公司与台湾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生产茶具。目前公司年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加工生产进口红木系列精雕茶具和竹、石雕工艺品。

2007年11月,首届闽台人才两岸行考察团莅临福鼎考察白茶,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福鼎部分茶叶公司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和清洁化生产车间。并与福鼎茶叶界人士举行会谈,专家们高度赞赏和评价福鼎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一致认为福鼎白茶发展前景广阔。福鼎市还与台湾方面签订了合作开发福鼎白茶意向书,并正式聘请王春源、许丕昌、温增裕、吴耀庭、周仁智、孟昭旭等6位台湾茶业专家担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同时穿针引线,为海峡两岸茶业人才开展协作搭起“鹊桥”。

2008年以来,福鼎在“世界白茶交流中心”和“台湾白茶知友会”2个机构运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两岸合作,分别成立了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研究协会和海峡两岸白茶文化(台湾)交流研究中心。借助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充分发挥福鼎白茶的优势,促进两岸合作,互赢、互利,深化闽台人才合作,促进白茶产业发展。2008年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上,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中国最大茶砖的福鼎白茶茶砖进行公开拍卖,台湾金门实业有限公司以56万元高价拍走。福鼎市政府向金门酒业代表叶先生赠送了2罐福鼎白毫银针,叶先生也回赠了1瓶金门高粱酒。与此同时福鼎市茶业协会和金门酒业公司互换对联:“西岸东岸一水依,白茶白酒两相宜。”此举更是以福鼎白茶为“媒”,把两岸关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海西就是最好的平台,海西让福鼎白茶备受国人关注,这对福鼎白茶拓展国内市场,可以说是天赐良机。”福鼎市委副书记陈兴华深有感触地说。

在刚刚举行的福鼎白茶仲夏品茗会上,来自台湾的茶叶界专家表示,福鼎白茶无论是品质。还是文化内涵,都独步海内外。这决定了未来两岸在福鼎白茶制作技术、包装、销售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来自台湾的茶人陈秀容向福鼎发出了邀请,希望福鼎白茶组团到台湾进行巡回展销。福鼎市相关领导表示。福鼎将应邀组团对台湾金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助力福鼎打造白茶国际品牌形象,推动福鼎成为世界白茶中心。

专家支招福鼎白茶

2008年6月,中国白茶“自然、健康、和谐”高峰论坛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姚国坤教授认为,福鼎白茶之祖至少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再将它与古老而又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俗(如畲族)饮茶法以及隐藏在深山谷地的饮茶风情,还有太姥山道教文化结合起来,福鼎终将成为当今人们求新、探知的仙山、名境(生态)和佳茗共存之地。而且福鼎白茶还与儒、释相关,今后可在儒、释茶文化方面挖掘一些题材,更能增强福鼎白茶的文化性。

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院长俞益武教授认为,白茶做强。有两条途径。一种是直接途径。通过强大的营销力量。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群,就像可乐打开中国市场那样的方式,也像肯德基、麦当劳培养出忠实的消费群。另一种是采用间接的途径。考虑培养一个健康产业,让福鼎白茶成为健康产业的主体要素。福鼎市有发展休闲业态的健康产业的最佳匹配条件,即最保健的白茶和最独特的海上仙都太姥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指出。茶产业是极具特色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古老民族产业,更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他阐述的国际市场“红转绿、特”趋势明显,中国特色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人们对茶叶的利用将由传统的“杯(壶)泡饮用”发展到“即饮型茶饮料”,当前正进一步拓展到“吃茶”(茶食品等)和“用茶”(如含茶牙膏、除菌消臭用品等)等领域的发展态势,对福鼎白茶创新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尹军峰副研究员从白茶加工与产品开发角度提出促进白茶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应根据白茶的品质特点和目前的产业现状,通过市场消费特点、消费层次的系统调研与剖析,紧紧依靠科技,调整传统白茶产品结构,进行多产品综合开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工艺,开发新型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形成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工,促进白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白茶产业的整体经 济效益。

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俞其坤高级工程师强调说。质量是茶叶品牌的根基,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茶叶质量。才能打造茶叶品牌。他认为要从加强对白茶基地的保护和管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积极制定相关标准、加强质量的监管力度和提高白茶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保证福鼎白茶的质量。

福鼎茶企・印象

到福鼎已是傍晚时分,从酒店窗户向外望,整座福鼎城被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桐江水穿城而过,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着最后一抹夕阳的绚丽。远处,是连绵的青山,朋友告诉我,山那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姥山,福鼎的绿色茶园大都隐藏在太姥山区。虽然远眺不到茶园的影子,但却因此对太姥山的茶园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在福鼎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品品香、天湖、银龙、郑源4家茶企,行色匆匆问,4家企业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展现出福鼎白茶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湖:古茶树的今生盛景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天湖茶业有限公司位于太姥山上的茶园基地。车子在太姥山间的道路上盘旋而上。天湖的茶园基地与太姥山景区隔空相望。在海拔大概600米地方,我们一下车,便立刻置身于四周青翠的茶园之中。“你们现在能看到的远近几座山头的茶园都是天湖的有机茶园。”天湖茶业的常务副总经理蔡善峰在茶园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天湖在太姥山的有机茶自有基地有1500亩,周边地区发展高山茶连锁基地6000多亩,且全部实现了有机规模经营。

天湖茶业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蔡副总说,天湖的有机茶示范基地从1999年初开始,就不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全部改施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除草改用人工除草。此外,天湖还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坚持有机茶的生产让天湖的茶叶品质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其“绿雪芽牌”系列名茶荣获国际名茶金奖、中国太姥杯品质大赛茶王、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茶王等。2007、2008年公司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

品品香:品牌成就白茶传奇

相信每一个走进品品香公司的人,都会从心底发出赞叹。园林式的厂区、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无不体现着“品品香”作为福鼎白茶领头羊的雄厚实力。

品品香茶业公司的林健董事长先带我们逐一参观了“品品香”的生产车间,近年来,“品品香”先后引进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拥有了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净化加工流水线,还及时建立起了一支技术过硬、资质深厚的技术团队支撑着从原料的采购、检验、毛茶初制、精细加工、拣剔,到半成品、成品检验测试,再到茶叶包装、验收、出厂检验等所有环节。

参观完厂区。林董带我们来到了“品品香”的展示区,展示区内陈列着品品香的所有系列产品,从最简单的纸盒装绿茶到颇具时尚元素的纱袋袋泡茶,再到精致的龙泉瓷礼盒茶,完整的产品系列向我们展示出“品品香”特色的品牌文化。

“一口为喝,三口为品,茶叶是让人来品的,而好茶经得起品,且越品越香。”是林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品品香”通过挖掘福鼎茶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力宣传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和其特有的保健功效,打造出“品于醇,感于心”的企业品牌内涵,从茶的口感领悟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品品香,更健康”的经营理念。

随着“福鼎白茶”这个公共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和认可,“品品香”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品品香”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2006、2007、2008年连续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郑源茶业:木为本、茶为媒

在福鼎,“郑源”是一个传奇,它扎根在闽东山区,却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高档茶具的厂家;5年前,它涉足茶业,系列产品一经推出,获奖无数,迅速成为福鼎茶企中的一匹黑马。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能够将“茶”与“器”同时经营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坐落于福鼎市秦屿镇水井头生态工业园区的郑源茶业有限公司。

宽敞的厂区,工整的厂房,在几百平方米的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的茶具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虽已年近古稀。但郑传源董事长依旧精神矍铄。他说郑源茶具自创办以来,紧跟中国茶具市场的发展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的快速增长到品质的明显升级,逐步形成了今天郑源茶具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格局。目前,“郑源”的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茶的消费来带动茶具的销售”,郑董说这是“郑源”选择涉足茶业的最初想法。2007年,福鼎市郑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为了配套高档的茶具,“郑源”的茶叶生产加工的起点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茶叶不落地的高标准。目前。郑源在秦屿水井头工业区新建占地30亩的新厂房预备投产加工福鼎白茶、茶饮料、果蔬等农产品,延伸茶产业链,带动农民的脱贫致富。

银龙:以技术创品牌

没有花园式的厂区,没有豪华的会客厅,银龙茶叶的负责人方守龙在临时性厂房地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由于用于厂房建设的用地在修建公路,现代化厂房的建设暂时停了下来。但这丝毫不影响“银龙”作为福鼎首家高新技术茶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著追求,在参观完这个看似简陋的厂房之后,我们不由地对“银龙”以技术创品牌心生敬意。

方总首先领我们走进一间阳光房,一台巨大的机器出现在我们眼前。设备分3层,每一层上面都整齐摆放着若干个用于萎调的竹篾,方总走到设备的一侧,启动了开关,随着链条的运动,3层竹篾开始匀速地更替运转,“这就是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的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这套设备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调节萎调的时间。使用这套设备一次性可以萎调茶叶2000斤左右,节省了不少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益。”这项生产新技术及产品在2008年经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品质达到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从方总自豪的言语中,我们得知“银龙”对技术的创新和追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从2002年开始,就研究建造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8项专利技术的“花茶离地清洁化生产新技术”、“阳光房全自动生产福鼎白茶”和“高级福鼎白茶自动化复式萎凋新工艺技术”等成果及专利技术。还利用福鼎特有的保健水果――“福鼎前岐四季柚”为原料,成功开发出柚子花茶和银龙健康茶等系列产品,被认为是最具保健价值的茶叶和代用茶。

东南白茶:用诚信赢得芳心

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紧密型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每一个环节已经非常成熟。其主要生产“多奇牌”有机白茶、常规白茶(白毫银 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茉莉花茶、特种工艺茶等产品。

东南白茶公司董事长张郑库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从事茶业工作20余年中,可以说对茶叶已经产生了相当浓厚的感情。一日不喝茶,就觉得全身不舒服,一日不谈茶,就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张郑库先生把白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1月,东南白茶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并已顺利通过QS认证,公司产品也经销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随后,他们自主研发了“福鼎冰白茶”和“东南白茶饼”产品,分别于当年隆重上市,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十年如一日,福鼎东南白茶公司始终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以诚信赢得了客户芳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东南白茶,诚信天下,多奇品质,引领健康”。

东南白茶:用诚信赢得芳心

福建省金农茶产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太姥山脚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产茶区条件,执行董事庄长强很早就开始做茶叶生意。种茶、收茶、卖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2002年,庄长强着手筹办枕头加工厂,生产了少批量的茶枕开始在自己以及朋友的茶店零售。第一代茶枕产品就这样诞生了。第一代茶枕的工艺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毕竟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茶产品种类,引领了一种新的消费时尚,这也成为庄长强事业的另一个起点。

通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第一代产品的试销,2004年,茶枕工坊相继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茶枕工坊系列产品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2005年,庄长强带着“茶枕工坊”第一次参加北京礼品展。正式进入礼品行业。茶枕的高附加值。自身新、奇、特的竞争力和对于礼品特性的吻合,一下子就受到礼品经销商的关注,接下来就纷纷有各地的商寻求合作,一时间,产品在全国的推广迅速铺开。同年,茶枕工坊在北京成立全国营销中心,开始在全国进行经销网络的建设。

绿叶茶业:灿烂盛开的白茶奇葩

在福鼎市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广和白茶从业者的努力开拓下,福鼎的白茶产业已逐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朵灿烂盛开的白茶奇葩。

成立于2005年11月的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于福鼎市岩前工业园区。3年来,绿叶茶业在董事长余其招的带领下,沉浸茶道,深耕细作,实现了飞跃式大发展。2007年,公司生产茶业总量达724.3吨,其中白茶517吨(名列福鼎市前茅),实现产值3345万元,被评为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福鼎茶产业中,绿叶茶业率先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90%的产品用于出口,深受欧盟、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好评。此外,绿叶茶业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并取得了很大发展。现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建有经营网点,产品已进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42家超市,并在北京马连道、天津正源鸿茶庄等设有多个经销点,还与厦门茶叶公司合作共建网点。

广福茶业:要让茶农受益

在福鼎这片盛产白茶的土地上,一位青年农民从走街窜巷卖茶起步,到办公司、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悄然担起了“福鼎白茶复兴者”的重任,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无限生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茶乡致富带头人。他就是被誉为“茶都骄子”的广州(福建)广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型彪。

林型彪告诉记者,当初为茶叶寻找一条销路,为乡亲踏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他在广州、广西和云南、贵卅I等地整整闯荡了五年。这五年间,他在南方建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为家乡茶农销售了近万吨茶叶,成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1996年。林型彪从经销茶叶中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决定回福鼎创办自己的茶叶企业。他投资150多万元收购了福鼎第二茶厂,并对该厂已经荒芜多年的600多亩茶园重新垦复改造。

一分耕耘,几多收获。2008年,广福茶业有限公司进入国家茶叶行业百强,并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茶叶产量达到1900吨,带动20860户农民发展有机茶和名优茶。每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100万元,直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人,帮助扶持四县(市区)2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茶业生产销售。

至此,林型彪赢得了无数赞誉,他谦虚地说:“我的目标是把福鼎白茶销到全世界,让我的乡亲从茶叶中受益,在茶业上致富,生活得更美好!”

誉达茶业,让福鼎白茶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