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艺术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技术经济比较目的、原理、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技术要求高,工程综合性强,在确定工程建设,需全面、深入地做好技术经济分析工作,这是决定项目取舍、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经济效果的根本性措施。
一、技术经济比较的目的与任务
为了在不同的规划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须综合考虑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往往有多种燃气规划方案都能满足社会效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它们的经济效益却大不相同。如果,某个燃气规划方案虽然能够满足需要,但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经济效益很差,那么这样的规划方案就不能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可取的。
因此,经济效益虽然不是衡量燃气规划方案的唯一标准,但它却在选择城市燃气规划方案中起着重要作用。
技术经济比较的任务就是对各个方案进行经济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满足人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获得最多最好的经济效益;或者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获得最多最好的经济效益。对不同的方案,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城市燃气规划方案,就是技术经济比较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技术经济比较原理
方案的比较和选优,是方案评价的基本方法。在比较时,必须把方案建立在共同可比的基础上,使各个方案之间具有可比性。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的可比原则和条件是: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消耗费用上的可比、价格指标上的可比、时间上的可比。
(一)、满足需要上的可比
城市燃气规划方案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定量的燃气需求,这是任何方案得以存在的前提,功能等同化是方案比较的共同基础,方案间的互相替代,才能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果。
所以要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性,要求参与比较的各个不同的方案,在产品数量、品种、质量等指标都必须是可比的。例如,不同输配系统的输气能力应当相同,不同储气方式的储气量应当相同;不同气源方案的燃气产量和质量(合乎城市燃气规范)应当相同,等等。
方案在比较时并没有实现,谈不上提供实际效益,所以只能采用方案的设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设计能力所额定的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会与实际有出入,在方案比较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气源选择过热中,对炼焦制气厂方案和建连续式直立炭化炉制气厂方案进行比较,这两个方案的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均不相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但是,这两个方案都能成立,因为选两个方案的产品都是社会需要的,其主要目的——生产城市燃气。为了对两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替代产品的方法,即两个方案都把本方案不足的产品用到方案的产品补上,使不同方案都能得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相同产品,以建立满足需要上可比的要求。当替代产品与对比方案相融产品的投资、运行费相同时,则两方案相同部分就互相抵销,方案比较可简化为两方案中产品部分的投资和运行费比较。
如果两方案燃气产量,质量都不同,总热量又不一致,则在方案比较时,燃气产量应据上述原理进行修正。同时,投资和年运行费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正。但需要指出,两方案相同部分抵销后,其比较结果只能反映不同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是实现这些方案的全部费用。
另外,不同方案的产品产量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可比,实际上是指它的净产量、净完成工作量或净出力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能把额定产量,工作量或额定出力相等的各种技术方案拿来进行经济比较。例如,炼焦制气厂方案在用焦炉燃气回炉加热的情况下,应当从燃气额定产量中扣除加热焦炉本身的自用气量;天然气长输干线,要考虑扣除压气站中燃气轮机的耗气量,等等。这种额定产气量,输气量和实际供气量之间的差别,也需要进行修正。
(二)、消耗费用的可比
每个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和使用期限内都要消耗一定的社会劳动或费用。由于每个方案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的不同,在各方面所消耗的劳动或费用也就不会相同。为了使各个方案能够正确地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各方案的消耗费用必须从整个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观点出发,从全部消耗的观点(即综合的观点或系统的观点)出发考虑。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总支出的可比,则每个技术方案的总投资既要包括方案本身的投资,也要包括与方案密切相关的相邻部门的投资。通常需要考虑的是,从燃料动力资源到用户为止,所有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
例如,建设压力气化燃气厂,就要相应地配套解决燃料和电力的生产和输送。任何一个环节上不去,压力气化燃气厂就无法进行生产,因此,在计算压力气化方案所形成的国民经济总支出时,除了计算制气厂本身的投资,还应计算燃料开采,运输和电力生产、输送的投资。再如,计算采用天然气方案的投资时,除了计算天然气长输管线、压气站的投资,还应计算气井建设、气田集气系统和天然气脱水、脱硫装置的投资。
对城市燃气来说,在进行气源或输配系统的经济比较时,各相邻部门投资不一定要全部考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地计算若干项,一般当考虑相邻部门投资影响时,只计算那些和方案有主要的、经常的、直接关系的部门。与方案只有次要的、不经常的,间接关系的部门,因其影响较小,可以不予考虑。
另外,对相邻部门投资的计算,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某个方案的采用不会引起相邻部门投资的增加时,则相邻部门的投资就可不予计算,当相邻部门需要扩建或改建时,则计算扩建或改建部分的投资,当相邻部门必须新建时,则应计算新建部分投资。
在进行消耗费用的可比时,必须采用统一的定额和取费标准,对于现有定额和取费标准没有包括新的费用开支时,需要合理制订。很明显,不同方案采用不同定额和取费标准,也就失去了它们之间的可比性。
(三)、价格指标的可比
每个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要消耗各种费用,而另一方面创造财富,增加产值。无论消耗费用,还是增加的产值,均应按产品的价值进行计算。由于目前社会产品的价值还很难正确计算,所以对方案的消耗费用或创造的产值都按照价格指标计算。
由于目前我国价格体系的双轨制,造成价格和价值之间有一定的偏离,在城市燃气行业偏离很大(突出表现在供应民用燃和煤气厂的煤是两者相差悬殊的价格)。例如,在进行煤气厂方案比较时,是控制气成本而不用售价,以减少价格偏离价值的影响。
当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必须采用相当时期的价格指标,近期方案比较采用近期价格指标,远景方案比较采用预测的远景价格指标,不同时期的方案比较采用统一的不变价格指标或用价格指数的方法折算成现行价格。其目的是使不同技术方案之间具有价格的可比性。
(四)、时间上的可比
不同方案的经济比较应该采用相等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由于各个方案受着技术、经济等种种条件限制,不同的方案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和发挥效益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方案建设年限短,有的建设年限长;有的方案投入运行生产时间早,有的投入运行生产时间晚,有的方案服务年限长,有的服务年限短;有的技术方案可以分期分批地建设,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在方案全部实现以前就已经发挥工程效益,有的则不能,如此等等。当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不能只考虑技术方案所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的多少、产值的大小和有消耗、占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费用的多少,而同时必须考虑相应的时间因素。这样,在进行方案比较时,才使不同方案符合时间上的可比条件。
如果参与比较的各个方案建设期限各不相同,为了使它们满足时间上的可比条件,需对各方案的投资应进行修正。
例如,有两个方案,投资均为1000万元,但其建设期限和逐年投资额不相同。第一方案三年建成,第一年投资20%,第二年投资50%,第三年投资30%。第二方案五年建成,第一年投资10%,第二年投资20%,第三、四两年各投资25%,第五年投资20%。假定投资标准偿还年限为7年,则修正后
第一方案的计算投资为1134万元
第二方案的计算投资为1258万元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两个方案投资虽然都是1000万元,当考虑时间可比条件时,修正后的投资分别为1134万元和1 258万元。
从提高经济效果出发,凡属消耗和占用部分(即投入部分)要晚,效益部分(产出部分)要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高规划、设计、施工的技术水平,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三、 技术经济比较的计算方法
在技术经济比较计算中,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就会直接影响到方案的经济评价和最终抉择。正确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应该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满足方案经济衡量标准的要求;二是满足方案的经济比较原理的要求。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方案的经济衡量标准和经济比较原理两者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具体化。
技术经济比较的计算方法很多,不同的经济衡量标准就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方法有四种。
(一)、投资费用法
这是一种用投资来衡量方案在经济上优劣的方法。它认为各个方案在达到相同目的和满足相同需要时,投资最小的方案在经济上最合理,没有考虑方案的年运行费用,此方法只有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适用。
(二)、年运行费(成本)法
这是一种从生产成本来衡量方案在经济上优劣的方法。它认为各个方案在达到相同目的和满足相同需要时,年运行费(成本)最低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此法只有在各个方案的投资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年运行费(成本)法。
(三)、总费用分析法
比较效益(如燃气产量)相同的方案或效益基本相同但难以具体估算的方案,可采用总费用分析法。
根据经济效果的概念,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用成果越多越好,消耗费用则是越少越好,即投入少产出多。
(四)、偿还年限法
由于投资费用法和年运行费法不能反映一次投资和年运行费之间的矛盾,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全面衡量方案的经济性,应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两个因素。偿还年限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点是: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获得盈利,用盈利去回收全部投资所需时间就是该项目的偿还年限。
四、综合利用方案的经济分摊计算方法
有一些方案由于本身生产特点的关系,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属于综合利用方案。例如,炼焦制气厂的方案既能够满足煤气供应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化工产品和冶金用焦炭的需要。如果把这种综合利用方案直接拿去同只能满足某一方面需要的方案比较的话,就没有综合产量的可比条件,即它们之间不可比。
为了符合产量的可比条件,必须把这些能够满足多种需要的综合利用方案和能够满足相同需要的联合方案进行比较。例如,炼焦制气厂方案必须满足相同需要的生产化工产品的化工厂、生产冶金焦的炼焦厂和民用煤气厂等三个单独的方案组成的联合方案相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综合利用方案分成若干个单独方案,把综合利用方案的全部费用进行分摊,然后按单种产品互相进行比较。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是根据产品产值的大小按比例进行分摊。产值大的,分摊费用大,产值小的,分摊费用小。
五、结束语
一个城市的燃气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功能、特点、投资能力、物资和技术提供的可能,从而建立多个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效果的评价、论证和预测,通过比较,从中择优,以达到最佳经济效果。
城市燃气规划方案很多,在不同的方案中,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这是一个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综合评价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决定。
参考文献:
篇2
一、目前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模块设计基本相同,总是跟在一些名校的后面跑,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局限;重专业技能轻理论知识,大学本科教学变相成为了职前技能培训班,对艺术史论课程以及设计心理学、市场策划类课程的忽视,造成学生设计观念、市场意识的薄弱;课程的先后顺序、主辅关系逻辑性不强、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界线壁垒森严,缺乏交叉性,不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多样
大部分丁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大部分没有在企业或公司长期从业的经历,市场意识和经验不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较少围绕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的产品过于强调创意感,不够实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活;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广泛,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效果一般。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工科院校现有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课堂传授环节远远大于实践环节,且实践环节的课程大多流于形式、实习基地太少,一些企业和公司惧怕接受太多的实习生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另外,学校的实习经费少,大多由学生自己解决,企业、公司和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随意,上课时天马行空,讲到哪里是哪里,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督不够到位,学生作业缺乏创意、与市场需求脱轨,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策划能力体现不出来,一些学生往往是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己说了算,主观成分较多,也缺乏公平性。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为突出对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能力的培养,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打破课程的学科壁垒,按照“设计+市场”的理念进行重组与整合,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系统性,把能力目标落实到课程上来,使课程目标成为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具体做法如下:
1.强调课程结构的逻辑性。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结合本校实情,我们将课程主要划分为学科大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有若干不同的课程模块。四大部分的课程通过两个阶段来执行,其中本科一年级为第一阶段,二、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即“l+3”的课程进度模式。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方向学习,着眼于通识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开设了学科大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构成等;第二阶段分专业方向学习,包括各专业方向的技法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专业性、通识性、逻辑性,课程由易到难。以我院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为例,二、三年级先后开设了“数字媒体概论”“互动多媒体设计”“影视动画创作”等专业课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
2.注重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搭配,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跨专业界限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选修课程包括:(1)与各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建筑浏览动画”“中外美术史”“市场策划”等。(2)人文方面的课程,既有“文学名著赏析”“哲学名著导读”等课程,也有介绍地域民间艺术特色的“江西民间艺术”课程。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全面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市场意识。
3.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如在第5学期采取专业课程相互交叉选修的办法,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以外的课程,如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或工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大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院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提倡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建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模式,“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体系。“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或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规范化、创造性展开设计、制作和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非常有效。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做项目,在做项目当中消化自己所学习的设计专业知识,学生既要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又做创意方案,还要参加具体的施工监管,在实践中提高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构建实践教学的二级管理模式。按照“合理规划,有效管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并形成对实践教学的二级管理模式。第一级是以主管教学院长为中心,以系主任和行业知名专家构成的院级管理班子;第二级是以系主任为中心,以教研室主任和各年级导师为主体的基层班子。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一支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检查实践教学组织、落实等情况;成立了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向学院及时反映实践教学的情况。
2.形成梯级架构的三级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形成了梯级架构的三级实践教学新体系,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保障。基础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一级,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实践、基本技能实践,以技能的培养为主。提高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二级,学生按照教材提出的设计要求,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实训,系统地消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级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为今后独立从事设计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这一阶段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类型,如社会实践、课内实践、集中实践(实训)等。创新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三级,学生需要独立地解决一个个设计项目,加强知识的应用及与市场、企业的接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真枪实弹中得到锻炼,吸纳学生直接参与到老师或企业的项目中做些实际工作。
3.加强“二个平台”的建设。(1)规范管理,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室管理条例,整顿实验教学秩序,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重视专业实习,给予一定学分的分值,学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补助专业实习的各项开支。(2)整合校内资网2¨衅1月下源,完善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平台,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开放度与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教学科研平台、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实现“提升能力、服务地方、促进就业”的定位与发展目标。(3)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将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机结合。学院注意拓展实习基地,高起点地以浙江、江苏(重点在无锡、苏州)、广东(重点在广州和深圳)为中心,建立了以公司、企业为主体的稳定的四大实习基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基地的亲情联系,注意与基地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开辟广阔的途径。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篇3
关键词:空间课程;应用写作;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68-04
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的迅速推广,将深刻改变职业院校教育方式。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应用写作”课程建设也须顺应潮流,发挥空间优势,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搭建优良的自主学习平台,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健康成长。
一、发挥空间优势,进行课程改革
“应用写作”课程虽是公共必修课程,其对应的岗位虽为通用岗位,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特点,也决定了公共课程的改革须体现专业针对性、就业针对性及职业针对性。
我院专业均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艺术设计类岗位,笔者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详见《表格化课程标准》,网址为/blog2012.aspx?bid=3883238),利用空间优势,进行了如下三大改革:
1.增加了专业能力模块,整合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笔者任教的专业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鉴于专业的差异性,笔者突破教材的局限,增加了专业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能力模块应用文教学,其中,动漫班和多媒体班的教学任务为“分镜头脚本的写作”,而陶艺班和工业班的教学任务为“设计说明的写作”。因现行教材没有涉及这两种文体的内容,特从专业教师个人空间、学生个人空间、其他网络渠道中调用教学素材,组织空间教学,使应用写作教学在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未来就业。
2.增加了拓展延伸模块,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在传统课堂上,“应用写作”课程覆盖面广与课时有限(36课时)的矛盾很难得到有效解决,而世界大学城空间能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笔者特意设置了拓展延伸模块,安排了四次学习任务(即读书笔记写作、毕业论文写作、人际交往法则学习、职场礼仪学习)。这四个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精心设计了表格化导学方案,对学习时段、学习时量、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反馈、学习互动等方面做出了合理安排。
3.优化基本能力模块教学,提高空间教学质量
基本能力模块虽为通用模块,但其教学也须进行改革,以更好适应空间教学模式,提高空间教学质量。
(1)重构教学流程,提升教学科学性
首先,将基本能力模块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解构,分为理论知识、例文、案例、习题、图片、视频、学生作业等教学资源,在教师个人空间构建理论库、例文库、案例库、图片库、视频库、集训库六个教学资源库。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相应训练任务,将学习重点与难点贯穿于活动与任务中;同时,选择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方式,将学习活动、训练任务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最后,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或整合成表格化教案(如第一讲“应用写作概述”),或组成一套科学的流程,在一个舒适的界面上通过超链接以图表化的资源集成方式建立一个教学流程图,使学习者能够很容易获取所需信息,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
如“应聘书”精心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创设情境“你能帮她写封应聘书吗?”,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理论学习”;第二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应聘书的概念、特点、正文写法、与求职信的差异等必备理论,为第三环节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环节为“范文赏析”,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掌握;第四环节“课堂加油站”设置了三个活动,“如何检测应聘书”强调应聘书写作注意事项,“应聘书”照应第一环节中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并提供一个参考解决方案,“教你一招:巧发应聘书”进行适当拓展延伸,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某种指导;最后,进入“各专业选题台”,学生当堂完成专业针对性很强的写作实践任务,教师当堂讲评。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能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三对接”,彰显效用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马斯洛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但这种理论对空间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使课程能够为学生解决实在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及未来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1)对接学生生活
在“通知”学习中,笔者将学院的十来则校园通知引入空间课堂,引导学生诊断病例,赏析范例;并且还提供了一则另类校园通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佳妙之处,在掌握通知写法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中的情趣与人文关怀。在“启事”的学习中,设计了诊断校园寻物启事错漏之处的活动;在“调查报告”的学习中,以副院长刘凤姣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办法》为范文引导学生评析……这样的例文就取材于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文能切切实实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自然能吸引他们去参与学习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北京服装学院专业设置以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积极开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实践,在团队建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考试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以下经验和成绩,供大家借鉴。
1.面向北服特色专业的、艺工融合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
本教学团队立足于本校的专业特点,以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需求为出发点,逐渐形成了面向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服装材料、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的、艺工融合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艺工融合的思想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1)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虽然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初衷是要提取出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需求的共性部分,但不可否认每个专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仍然有其专业特点。如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广告、工业设计等艺术类专业对于计算机的视觉表现、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有着较强的需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信息处理、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有较强的需求;而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对于计算机系统、编程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必须反映出这些差别,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为其专业服务。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专业的结合。艺工融合不仅体现了具体知识的运用上,还应该反应在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对于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的文科与艺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兴趣,并帮助其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具体案例的实现,从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从本质上促进了艺工融合,提高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设置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艺工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还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将工科、艺科、经管与文科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联接在一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体现和促进艺工融合。比如在《综合实验-多媒体虚拟展示系统构造》课程中,由艺科学生为主体完成场景的建模工作,由工科学生为主体负责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编程工作,完成场景与人的交互。在《综合实验-电子商务系统》的中,由经管与工科学生为主体负责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编程工作,而以艺科学生为主体把握网站的图像、色彩、布局等。
2.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针对我校文科和艺科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实践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应用软件的学习方面,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而是先将案例给学生练,之后老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讲解。由于讲解是有针对性的,而非系统的知识,因此学生有较强的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体系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方面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一两次考试,而是由学生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也是由案例构成)、综合作业和两次考试成绩构成。此外,在考试中也引入了操作题,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记忆水平,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3.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全方位地推进分层次教学等创新性教改实践
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各专业对计算机需求的不同,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体系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内容分层次: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教材分层次:使用不同的教材,有自编并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有选用的面向21世纪的教改教材。
4.全部计算机课程都开通网络课程,完善电子教案,打造立体化的课堂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尤其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计算机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应用室,统一管理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共有11个模块课程,都在网络教学平台开通了网络课程,并通过网络课程收交批改作业,课程答疑,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发现问题时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5.大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建设试题库、研制自动组卷系统完善考核的客观性
按照我校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考试考查方式的改革,采用以平时作业、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机制,在试点班中对部分内容采用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的考核方式。
我们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精选习题,并分类录入电脑组成试题库,将之用于自动组卷系统,大大提高了组卷的客观性,同时降低了组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5
一、课程目标的系统化、个性化
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达到教育标准和教育目的的保证。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应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我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制定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重新定位。1.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一方面是指课程目标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各方面的要求,即课程目标制定的内容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更应包括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另一方面是面对不同层次的艺术教育要匹配不同的课程目标,而且要有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系统性。就目前我院在处理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设计这一方面来说,关注学生需求的差别性、层次性并不到位,多数课程以统一的培养目标同时面对很多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导致现在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获得的知识零散、不系统,等等。故而在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学生需求的差别和层次。要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真正受益,就要设计出既能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又能确保艺术教育的连贯性且相适应的课程目标。同时,还可避免因艺术教育的层次不同引起的混沌状态,以免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2.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我认为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兼顾各高校本身的特色,又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体现公共艺术课程目标个性化的特点。首先,由于各高校有不同的自身特点和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总体上会反映出不同的发展规律,而公共艺术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应该体现这种差异。其次,对于不同门类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而言,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对于优化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人格可能起到的作用,并结合对学生层次差别的了解制定具体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艺术教育中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更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但要注意避免课程目标制定与学生需求差异的相互脱离,这需要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的艺术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兴趣及爱好等。这种明确学生需要的过程非常重要,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他们意志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的多元文化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教育中尊重多元文化是公共艺术课程内容应该强调的,即艺术教育既要弘扬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又要吸取多元的世界文化。为了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我认为学院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格外关注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文化,并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开发特色课程,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反映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公共艺术课程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各地、各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了解到世界的多元文化。目前,我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涉及中国及东方周边国家的文化艺术内容相当有限,而主要以欧洲的艺术发展内容为主。基于此,我校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要突破欧洲文化中心论,将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纳入课程中学习,更好地充实课程内容。此外,公共艺术课程内容还应贴近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兴趣爱好。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依赖图像传播信息,迈入“读图时代”。因此,此时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生活中的事件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以及对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我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内容除传统艺术中音乐、美术等范畴外,还可扩展到影视、摄影、纪录片、广告、漫画,现实生活中的美学,以及各种视觉文化的产物所转达的价值观。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一举措扩大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与此同时,在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上,学校可以把网络资源作为主要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网络中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艺术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极大地丰富我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内容。
三、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调整、优化公共艺术课程结构,明确其课程的分类及层次至关重要。基于此,我校公共艺术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先注重对每门公共艺术课程的定性分析,然后结合艺术知识的广泛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知识难易的层次性及课程之间的序列性等多个方面,再进一步将其规范分类。公共艺术课程各有特点又具有互补性,其分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从课程内容划分,课程可分为:艺术分科课程和艺术综合课程;从课程类型划分,课程可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从课程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鉴赏课程;从课程层次划分,课程可分为:艺术基础课程和艺术提高课程;从课程的实践要求划分,课程可分为:课内艺术实践课程和课外艺术实践课程。
四、课程实施的人本化
公共艺术教育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他自己,以实现知识传递与个性培养的并行及和谐发展。基于这种理念,公共艺术教育中强调学生亲自体验,在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技巧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和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艺术文化修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空间。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发挥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互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以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以多样的审美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在艺术教育与活动方面,为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课程,学校可定期举办与组织各种艺术活动。比如开展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活动、迎新生文艺汇演、大学生艺术团表演、服装表演、模特比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动漫制作大赛、艺术作品比赛、艺术论坛、艺术讲座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吸引师生广泛参与。另外,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在这些艺术活动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兴趣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并得到全面发展。2.积极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公共艺术网络课程是一种以WebQuest为主要内容的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即是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各种形式的艺术审美教育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网络课程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如在线集体讨论、在线当面交谈等,使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得以实现,有助于学生建立符合自己旨趣的知识结构,弥补传统课程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网络课程是一种十分便利、快捷的学习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交流学习,充分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效。在公共艺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上,再利用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减少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各高校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五、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有助于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整体地发展,最终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而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的重心,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我认为,公共艺术课程评价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真实的评价结果,具体怎么做?第一,通过艺术理论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二,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评判学生的艺术层次(例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艺术比赛获得省级学生艺术竞赛三等奖以上者,其艺术选修课成绩可评为优秀)。第三,通过艺术研讨会反映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另外,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学校教学督导体系,建立常规的教师听课制度,不定期地检查教案、教学进度、学生作业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公共艺术教育的网络评教平台,以评促教,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篇6
文秋芳指出,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课程目标是方向和起点,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评测体系是检测目标实现成效的工具,课程质量由这四个要素决定。所以,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机制都成为教学质量的保证。
1.1创建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的,既然按照学生在不同职业发展时期的需求确立了“日常生活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活动英语交际能力”和“工作过程英语交际能力”等课程教学目标,就应该有与这三层目标相匹配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可以把课程设置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层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基础英语阶段解决;商务活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放在职场英语阶段解决;工作过程英语交际能力放在行业英语阶段解决。这样就建立起了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和“递进式”教学目标相匹配的“阶梯式”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即“高职基础英语”、“高职职场英语”、“高职行业英语”。值得强调的是,课程设置也不要教条化,可依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合理调整: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开设后两段课程;英语基础困难的学生开设前两段课程;英语基础居于二者之间的三段课程都开设。
1.2创设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的课程组织形式
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对学生各个职业发展时期的英语交际能力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序化,在教学中形成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在“日常生活英语交际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日常生活话题”为支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在“商务活动英语交际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职业场所活动”为支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在“工作过程英语交际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工作流程”为支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如以“日常生活话题”为支点把基础英语课程内容序化成“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购物”、“游览”“就诊”等教学模块;以“职业场所活动”为支点把职场英语序化成“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面试”、“介绍公司、工厂”、“商务会议”、“价格与支付”、“产品包装”、“交货验收”、“检疫检验”、“通关办理”、“市场反馈”、“投诉与理赔”等教学模块;以“工作流程”为支点把行业英语序化后的教学模块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艺术接洽”、“艺术准备”、“艺术创意”、“艺术表达”、“艺术实施”、“艺术评估”等。
1.3创立以“语言”为载体、以“活动”为支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荀子论学习的过程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为有效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产出性实践技能,可把语言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融合,创立以“语言”为载体、以“活动”为支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创立以“语言”为载体、以“任务”为支点的“任务引领+课内语言实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日常生活话题为典型任务,以完成典型任务导入教学,通过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三个环节完成典型任务并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然后进行同类任务的变式应用训练(课内语言实训),达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提升。在职场英语教学中,创立以“语言”为载体、以“项目展示”为支点的“项目展示+语言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新产品会”为商务活动总项目,以“产品生产”、“产品营销”、“售后服务”为商务活动分项目,以“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面试”、“介绍公司、工厂”、“商务会议”、“价格与支付”、“产品包装”、“交货验收”、“检疫检验”、“通关办理”、“市场反馈”、“投诉与理赔”等为商务活动子项目,通过子项目、分项目、总项目的语言展示,达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提升。在行业英语教学中,创立以“语言”为载体、以“工作流程”为支点的“工作流程+语言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工作流程中每个工作环节的完成,如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接洽”工作流程通过“实力展示”、“客户接待”、“需求分析”、“报价及工期进度安排”、“合同签署”等工作环节的完成,达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提升。以“语言”为载体、以“活动”为支点的课程教学模式,融语言实践于教学设计之中,置语言实践于模拟情景创设之中,载语言实践于任务、项目、工作完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练、做”相结合,做到了“学一点、练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1.4创新以“突出形成性检测、强化实践性技能”为特征的学习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创新以“突出形成性检测、强化实践性技能”为特征的学习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堂学习评价、模块学习评价、阶段学习评价、学期学习评价等;评价内容均以形成性实践应用为主;评价形式可用形成性应用检测的方式;而且形成性实践应用检测成绩在学生学期总评成绩中要占到比较大的比例。这种评价机制采用的是“小步走,不停步”的策略,既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动态监控,又使学生及时、不断地获得学习成功的感觉。
2实施效果
篇7
关键词:生产性;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岗位职业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本专业评估流程中的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应对照指标要求,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各类各级评价评估方式与效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以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本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本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并明确指出本专业存在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报告》,进而输入得出本专业的《认证报告》,以全面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说明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制度、机制是否已形成,同时,必须详细阐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修改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介入情况(见图2)。
篇8
关键词: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已经成为高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及上机实验相结合,一般来说,很多学校课堂讲授的学时和上机实验学时相同,与以前的课时安排比较,上机学时有所提高,但计算机基础课操作性较强,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学习。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们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都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自己动手操作时,又感觉到很茫然,不能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
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本身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习操作的方法,培养操作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应用各类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达到这门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从最近几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生源基础不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二进制计算和Excel公式的应用这样的内容,他们理解接受的时间要比文史艺体类的学生更快,但是在画图软件和Word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中,他们又呈现出想象力缺乏的问题,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显不如文史艺体类的学生。由此我们猜想,也许是因为专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限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上,产生的认知和收效都大不相同,如何减小专业差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所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
在同一个专业内的学生,同样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问题,一些接触计算机较早的学生,通常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宽裕,或者父母亲也从事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工作,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有比较多的了解,在学习课程时表现出接受能力强或者全部都已学会的情况。因此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到没新意、或十分无趣、百无聊赖的状态。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感到畏惧、完全听不明白的状况,这些学生可能是来自农村或其他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没有能力购买计算机,或者在以前的教学中没有上过相关课程,也就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得他们在学习时感到陌生、畏惧,无所适从,到了机房手足无措。这样两种极端情况在任何一个专业,都会出现,但这些学生都是少数,多数学生仍然是在迷糊和清醒之间,半懂不懂,充满兴趣,却又感到了困难重重。因此,如何减小差距,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学内容缺乏更新。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在以基础知识为本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有基础知识和派生知识两种。基础知识常常是稳定不变的,比如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数制转换等内容,都是稳定的。而派生知识则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比如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更新,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换代,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当前软、硬件的形势补充相应的派生知识。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当前主流的主板、CPU、内存条的图片,而不能把早期淘汰的主板、CPU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甚至可以携带硬件的实物到课堂上进行授课,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实、具体。
但是从教学成本上来说,这些环节又不是轻易能够大规模地普及的。主流的电脑配件,不可能购买以后只作展示,一般只能向学生展示已淘汰的配件;而软件的更新,在机房用机台数较多的情况下,更新的时间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3.考核方式已有所变化,但收效仍不明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现在已经在我校有了较大的改革,从三四年前的传统纸质试卷考核,变成了上机考试,一人一卷,试题不重复、无纸化操作、评分自动化的状况。
相比以前的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显然有更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在考试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分的现象;节约纸张,使得无纸化教学更加普及;评分自动化,杜绝了教师打分时的主观意愿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从这两个学期的考核结果来看,教学方式改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加强了实践能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考前突击,考后全部忘记的现象。
综合上面几方面的情况,结合新时期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然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环境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发展。
二、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变革的探讨
1.加强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
经过基础教学部领导的研究,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在机房操作的过程也经过投影机放映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观看,每个学生都可以跟随教师的操作,一步步地验证结果。
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制作电子教案、开发学籍管理系统,而这其中用的最多的计算机知识是Office办公软件。所以这些内容都是在实验课程中必修的环节,在考核环节中也是必考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属于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第一层次,较基础的环节。
除了办公软件之外,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系别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可增加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制作和数据库基本应用等实验内容。这部分属于较难的环节,教师应着重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己在本专业上的设想和创新。
增加实验环节的比重,将有助于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同时,也对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和考验。
2.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从2008年开始,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就是现在很多人俗称的“90后”,面对这样一些“新新人类”,教师要不断更新与他们的沟通方式,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氛围更加轻松和谐。
教师可以通过QQ、BBS等方式和学生开展网络教学,利用聊天或论坛发表帖子的时候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增进和学生的感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视频、各种案例、素材等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3.更新教学案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新修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案例,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制作一张手抄报,使学生学会版面的布局,其中包括分栏、分节、段落格式的设置、查找和替换、选择性粘贴、图片及图片工具栏的使用、边框和底纹、背景、水印等。
又如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案例,介绍了公式的使用及单元格的引用(相对、绝对和混合)、各种常见函数(Max、Min、Rank、Countif、Frequency)的使用、图表的制作等技巧。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中的幻灯片案例,包括修改配色方案、动作路径的使用、动画音效、插入声音文件等知识点。
而网页制作的案例,则是利用DreamWeaver软件建立网站,介绍了网站建立的全过程,包括创建链接、应用表格、导入文档、制作补间动画等,知识点比较全面。
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
在新时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建议在学生中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按照“一般要求”、“中级要求”和“较高要求”而采取的分层次的教学方式。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按照上述三个不同层次,提出每一层次授课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新生入学之际,先举行模拟测试,并将测试成绩公布给学生,再由他们参照测试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业层次和课程。学生选择后,可以有一周的试听课期,在试听时间内可以自由选择其他教学层次听课。一周后,学生确定自己选择的层次。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任课老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较高”层次的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知识已经过关,则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除了Office软件的应用,还应增加计算机硬件组装、数据库应用、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中级”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应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授课在完成Office软件的学习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如Flas制作等;而“一般”层次的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一般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技能为主,并且适当增加上机学时,力求使他们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能够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个办公系统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样,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层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能得到提高、扩展,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能加强操作练习,增强学习的信心,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2.尝试开展分文理科教学。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开展按文理科不同进行分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建议分成三类开展分课教学。
(1)理工类
在理工类专业中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组装、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完成办公软件的教学后,可以增加硬件组装的实验、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操作上机环节,对于理工类的学生,能够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系统构造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知识、将计算机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文社科类
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实施教学时,建议可以将二进制计算的内容略去不讲,授课时侧重于办公软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如利用Word字处理软件设计简历、报纸、信函;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管理班级信息、财务信息;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宣传广告等;并且适当增加Flas设计、网页设计等知识,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魅力,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充分提高学习的兴趣。
(3)艺体类
艺术体育类的学生与上述两类又有极大的不同,他们思维较活跃,但有时候又不容易集中精神,在教学中和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致,二进制计算的内容不讲,在完成Office软件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艺术设计类的软件的教学,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的教学,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设计一些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课件或者素材,充分发挥艺术体育学科的特长,体现这些学科的魅力,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今后他们的工作岗位中。
近期,国家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高校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意识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划和要求,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如何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教师要不断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铸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7).
篇9
关键词:农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云计算;云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44-04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学类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与农学类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如名师精品课程,农业新闻农学类实践教学视频、学科电子教案,各种素材等。丰富多彩的农学类教学资源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2]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汇聚千万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资源云共享建设已成为资源建设的主攻方向。如何让全民共享优质的与农学类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是农业高校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一大举措,也是高校宣传和推广的视窗。随着当前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等学习理念的推广,学习资源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合适的优质的学习资源,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等社会学习方式将难以开展。
二、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农业院校都比较分散,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实验基地也需因地制宜,并且各地的农业院校与当地的地理形势、气候条件、农业作物资源息息相关,从地理条件考虑,农业院校在科研方面对当地地理条件有所依赖,也更加凸显当地特色。由于农业院校的这种特殊性,不能通过当前流行的资源共享模式――建设大学城的方式来达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针对一些农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基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农业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和资源共享。
农学类优质教学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能重复使用,可成为共享再生资源;[3]②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具有专业性;③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容易和其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④资源的信息化使学生可以不受地域、时间、专业的限制,灵活地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云计算技术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库并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它具有服务资源池化、可扩展性、宽带网络调用、可度量性、可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前分布不均衡、建设经费紧张的高校教学资源来说,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资源共享、共用、共管的理论依据。[4]目前,农业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资源的建设力量不足、资源的利用率不足、资源的共享程度低下是阻碍农业高校建设相关资源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经验,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5]有学者认为,通过院校协作,对教育资源进行共享率和重建率分析评估,将共享率和重建率高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统建,形成以城域网络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共享云。[6]高校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相对独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面向学生,服务社会”的原则,有计划、有措施、有次序、有主次地优化重组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7]
三、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类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一所高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涉及各个层面、各级部门,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两个层面,行政统筹部门、资源制作中心、相关学科院系三大部门。从宏观角度,可以通过PEST模型对高校的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环境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8]PEST分析模型是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主要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政治――政策引导方面
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重要工作就是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等五个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包含3门双语课程),省级精品课程25门,拥有校级精品课程100多门。
2.经济――财政支持方面
2015年7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的高校名单,其中,华南农业大学顺利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拨款2.3亿。[9]未来,华南农业大学将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作物、园艺和林学植物类学科群”等5大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对五大重点学科群的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也随着增大了。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化教育经费,为学校建设学科门类齐全、资源质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管理水平和共享程度,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成为学校未来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3.社会――社会需求方面
自电化教学研究室成立之后,学校利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开始制作音像教学课件,制作的多部电视教材不但获得多种奖项,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作为一所农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在农林专业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下乡技术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借助自身的优势支持我国三农政策。同时,每年都有许多海外学子来学校修读农林相关专业,足见学校在农学方面的实力。虽然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引进和培养的名师也很多,但是学校在信息化资源建设这一块有所欠缺,如何引导各学科相关院系主动建设和让资源制作中心大力配合事关行政统筹部门的政策引导,也是社会需求的趋向,因此,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信息的传播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
4.技术――资源建设方面
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包括3000多部专题学术报告,9038部的教学片,同时创办了各类课程学习网站15个。虽然学校资源库里面的资源相当丰富,但是,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并不高,同时,资源库中的资源更新速度较慢,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而言,资源的更新如果跟不上课程知识的改革,旧资源很容易被废弃。当前,华南农业大学全校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9%。同时,在主要办公和会议场所已建成了无线网络环境。目前,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学校开始借助云计算的优势,大力建设云存储,发展云服务,相信借助云计算的力量将更加有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PEST分析,华南农业大学的优质教学视频云共享建设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建设、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共享三大方面,既需要学校政策的引导,同时也需要相关软硬件资源的支持。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在软硬件平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未来,学校将以云时代为契机,借助云计算的力量,在资源制作中心和相关学科院系部门共同合作努力下,不断优化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共享,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四、基于云架构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
通过分析华南农业大学优质资源建设现状,提出学校当前优质资源建设的三大关卡――资源的建设、资源的管理、资源的共享。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三大部门通力合作,分别是行政统筹部门、资源制作中心、各学科相关院系部门,只有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级部门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已经有大量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构建出来,但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享等问题还缺少科学的机制。
1.资源建设要从教学层面和技术层面两手抓
资源建设在学校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要从教学和技术双重角度对资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单从教学层面出发,往往会因为资源建设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不足,而导致无人问津;单从技术层面出发,往往会导致资源建设缺乏科学性和教学性,而导致无法应用;只有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在资源建设和优化上做到既符合教学要求,也达到人们的艺术审美要求。在农业院校,农学类资源的建设需要在行政统筹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各学科院系和资源制作中心深度合作,以各学科教学要求为主线,资源制作中心提供教学设计和艺术设计,综合各方优势,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基于此,针对华南农业大学现有的体系结构和资源开发现状,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资源建设平台。
2.资源管理要借助云计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云计算技术为资源的共享提供很好的机制,有效地利用当前云计算技术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云计算通过帮助用户把业务开发、应用和信息数据移至云端,大大减少了用户架构软硬件技术平台的投入,具有高性价比、超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应用服务灵活定制和动态可扩展性等特点,为解决教育资源的共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基于云计算的华南农业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管理的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1)功能强大的软硬件设备是云计算平台的基础,硬件平台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安全设备等,软件平台包括虚拟软件,如VMware、Ctrix、XEN等。
(2)云平台的特性是:①计算、存储资源集中化,PC的处理能力(包括CPU和硬盘)集中到数据中心。②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共享化,每个终端所使用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分配的虚拟资源在没有实际使用时给其他用户使用。③云数据中心统一调度和管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资源“按需分配”的管理。
(3)华南农业大学云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一方面方便资源管理者的后台管理,另一方面支持使用人员的共享。借助云计算的力量,可以打造一个灵活方便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一种新型的师生交互方式,形成良好的资源支持教学的服务架构。
3.资源共享由单一高校自建自享向多所高校共建共享转变
高校关起门来建设资源,本着自建自销的态度,往往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资源服务应当由只服务于学校自身向“校内综合、省内共享、国内辐射”转变,因此,多方合作,共建共享,既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也能集结多方力量共同构建大而全的教学资源库,保证资源的不断更新和科学使用。从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建构华南农业大学具有教育特色的、基于云服务的,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共享平台。(见图3)
(1)该农学类优质教学资源云共享建设模式考虑到我国农业院校注重地域分布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域优势,可以采用高校合作机制,由各高校提供其高校所在地的农业资源优势,通过将实地信息转化为数字化资源供其他异地高校借鉴,可以更好地实现地域特色共享,使异地的学生和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各地农学类教学资源。
篇10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类型,特点, 中国
Abstrac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based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supplement for tradition education, and its goal i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course structure and site appraise for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al web sites in China is discussed, and some famous Chinese web site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re introduced, too.
Key Words: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web station, type, characteristic, China
1.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已经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力发展全球教育势在必行。以因特网为核心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和普及,给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形式也由最初的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发展到现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从政府到民间、从企业到学校的共识。
现代远程教育,指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它是建立在包括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为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手段。现代远程教育是今后发展的主流,它将会实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转变即由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
2.中国远程教育网站的类型与特点
(1)普通高校开设的学历教育类网站
早在1996年国家教育部就批准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4所重点大学作为中国首批开展高等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2000年7月,教育部又批了27所全国重点高校作为远程教育试点,从而使得开展学历远程教育的重点高校达到31所。
具体说来,上述31所试点高校按照新生入学考试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可以招收参加全国高考和成人高考的生源,也可以自主考试录取的高校共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第二类。只招收参加成人高考的生源的高校共5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上述高校所建立的教育网站大都设在相应的各所大学,所开展的都是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这些学校校园网的"硬件"建设都具备相当的规模。例如清华大学在96年4月就公布了三项新成果:研究生宿舍全部联网、学生社区实现网络化服务和网络学堂正式成立。上述高校校园网的"软件"也日趋完善,都有归口部门管理,有些高校如清华大学等还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学院(166.111.18.8/yuanch.htm),制定了整套的招生、教学与管理制度,期末考试由教师带卷赴各教学站点监考。又如湖南大学从网络、计划、方法等环节都建立了一整套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
我们以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站点"清华网络学堂"(tsinghua.edu.cn/)为例。清华网络学堂开展网上教学内容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本科生单科课程学习、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教育、继续教育高级研讨班等多种层次。其中研究生课程进修包括计算机专业、企业管理专业、民商法学专业等。专升本课程包括经济学专业、法学专业、英语专业、艺术设计等专业。清华网络学堂采用互联网、卫星数字网和有线电视广播网相结合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它在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76个校外站点,在100多个城市的有线网上全面铺开。学员可以在清华网络学堂的主页中获得如下信息:
·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招生信息、专业介绍、教学计划、课程介绍、课程播出时间表、教学教务临时通知(公告)、任课教师联系地址等。
·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指导书、每门课程教师授课的电子讲稿等。
·网络课程学习服务--网上答疑、BBS讨论、课堂自测、选课与退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等。
(2)独立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学历教育类网站
中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独立建制的远程教育高等院校,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
中央电大(crtvu.edu.cn/)与全国44所省级电大都建立了功能完备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形成了卫星电视与INTERNET相结合的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卫星电视、VBI数据广播、计算机网络和双向视频系统将音像课、多媒体课件、图文信息资料以及课程辅导及时传送给电大教学点的学生,师生利用电视直播课堂、双向视频系统、网上BBS、E-mail、电子语音信箱及电话答疑等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地方电大接收并储存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成为当地电大的教学和资源中心,有的建立了宽带地域网,提供学生在网上点播课程、网上答疑和信息查询。现在,全国电大已建成了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统一的网上教学、学籍、考务和教材管理。事实上,中国中央电大的Internet开放教育网站(open.edu.cn/)是广播电视教育的一个补充。
前不久,"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首次招生顺利结束,该次试点是中国教育部组织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中央电大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金融学等4个专科起点的本科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教育管理、金融专业等3个专科专业,27所省级电大被定为试点学校,注册学生总数为31940人。接着,专科起点本科的金融学、法学专业和专科的教育管理专业试行滚动招生,又新增8所省级电大为试点学校,共接受注册学生总数23217人,至此全国电大试点专业注册学生总数至5.5万人。此外,农科园艺学课程开放试点亦已推出。2000年秋,除已推出的专业全部继续招生外,中央电大将新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科起点的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小学教育等专科专业。
3.普通中小学校开设的同步式教育网站
这类网站主要以学校课堂同步教育为特色,是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中包括教案、习题解答等,内容与学校教学同步。例如101网校、北大附中、北师大附中的远程教育网等都属于该类网站,它们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
北大附中网校(edu.fm365.com/pkuschool.asp)是联想公司和北大附中联合创办的远程教育站点,它的教学工作由北大附中精锐教师骨干及90余名全国知名重点中学特、高级教师及首都知名教育专家主持,还邀请北大、清华优秀学子担任辅导员,为全国各地的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跟班辅导,并在BBS上交流生活、交友等方面的体会。针对学校每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北大附中网校还请北京市特、高级教师进行同步精讲、辅导。
科利华公司和北京师大附中联合开设的网上学校站点(cleverschool.com/)开通,标志着科利华面向21世纪的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科利华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10个城市各选择一所中学联合建立网上学校,并陆续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建立网上学校,最终实现把教育领域里的最好资源搬上互联网,建立一个跨时空的网上"中国联合中学"。
101远程教育网(Http://chinaedu.com)是北京名校101中学开设的远程教育网站。该网站内容有同步课堂、中高考专栏、教师社区、家长学校、101同步课堂精选、疑难解答、专题辅导等,如图2所示。根据有关被访问次数统计,"同步课堂"栏目排在第一位,"疑难解答"排在第二位、"作文天地"排第三位。
4、由ICP开设的培训类网站
ICP是Internet Content Privder(Internet内容提供商)的简写,它们提供的一般都是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或技术培训课程教学。例如联想网校(school.legend.com.cn/)、高教自考网、计算机考试免费网校等都是由ICP开设的教育网站。
高教自考网(zk.fm365.com)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与FM365网站合作建立的,它为考生提供自考课程辅导,主要包括课程串讲、在线答疑、网上题库、在线测验等互动性的教育服务栏目。
计算机考试免费网校(http://free-school.net)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据广播中心开设的教育网站。它包括"自学考试"、"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同步教室"、"考前串讲"、"来函总复"以及"交流园地"等栏目。
由北京启迪智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启迪网(chinaed.com)于今年3月21日正式开通,据称这是一个兼具学习门户、学习网站和学习社区为一体的教育网站。
5、其它远程教育网站
设在大连的中国爱心网校(aixin.com.cn)由张海迪任校长,主要是用爱迪的文学作品与残疾人交流、并教授英语,该网校将残疾人聚拢到网上世界里,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开辟出一条免费教育的途径。
上面我们按照教育网站的建设者、教学功能和用户性质等综合性因素对国内的教育网站进行了分类。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单独地从不同角度来对教育网站进行分类。例如,单从教育网站的投资者不同,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政府(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独资兴建、公司(企业)独资兴建、各类学校建立的教育网站、个人教育网站、社会团体或组织建立的教育网站,以及由上述单位合作建设的教育网站等6类;单从教育网站的用户考虑,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综合性教育网站、企业培训教育网站、继续教育培训网站、学历教育网站、社会性教育组织网站等5类;单从教育网站的功能不同,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学历类高等教育网站、同步式教育网站、课外活动类教育网站、职业培训类教育网站、教育服务类网站等5类。
3.网络课程结构与网站评价
一般说来,一门完整的基于Internet的网上课程应该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
·一般信息(General Information)。关于课程的描述经及学习的基础要求、时间、地点和教师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的描述,通常都列成提纲并在上课程的第一天提供给学生。
·课程信息(Course Information)。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关于课程的描述,包括课程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表(Schedule)。课程各个主题的教学顺序和具体要求,主要包括课程每部分的内容概要、教学活动、任务、练习以及调查等内容。
·课程资源库(Resources)。这是本课程的支持材料和相关材料的资源库。
·虚拟教室(The Virtual Classroom)。学生既能够在虚拟教室中参与本课程的实时主题讲座或辩论,能在这里中进行合作互助、广泛交流。
·教学评价(Assessment)。这里包括学生或教师能够查看的成绩记录(跟踪)系统。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被教育部批准开展网上远程教育的31所高等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最近将完成200门左右社会急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公共课的网络课程建设,此外还将建立一批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素材库,例如建立重大疾病数据、MBA数据库、法院判决案例库等。
如何评价网络课程的优劣,目前已成为教育界、网络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2000年6月成立的中国网络评价中心制订出的网络评价体系中,包括了商业模式、经营与管理、财务与资本、政策与法规、信息技术、自动化分析与统计、发展趋势、客户反应、专家意见等9个评价指标。
中国电化教育组织曾提出网络课程评审的一般原则,它们是:开放性,以便适合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学习;共享功能,尽可能地有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共享;交互性,强调网络上人与人的沟通,而不再是简单的人机的对话;个性化,适合个性化学习;E.网页内容更新的频率要高。
4、教育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若干解决思路
(1)目前中国网络教育的费用较高,上网费加上学费,昂贵的学习费用使一些学生装承受不起。该问题希望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缓解。
(2)相比较而言,中国教科网(CERNET)的上网速度较慢。我们可以考虑以CERNET网为基础,将教育网站建在CERNET上,再利用CHINANET网做扩充,例如在CHINANET上建立镜像网站,以加快在家上网学习的速度。
(3)中文教育网站的网上资源多为文本文件而非多媒体课件,枯燥无味,并且网上资源也不多。大力开发网上教育资源是教育部门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4)远程教育质量监控困难,学生质量难以保证。一些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网站内容和管理质量低下。为了规范教育网站的建立与管理,中国教育部于今年4月20日颁布了《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规定凡建立冠以中小学校名义及面向中小学生的网校和教育网站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5)现在一些网络教育网站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上几乎是传统课堂搬家,主控课堂的延伸,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体系基本上是原有的翻版,几乎没有充分考虑成人网上教育的特点。
(6)网上教学缺少校园文化气氛的熏陶,很难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实践环节也解决不到位,各种各样的思想工作也不好开展。
(7)招生范围的局限性。如规定电大在专升本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清华和电大在全社会范围,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产业系统内,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在本省范围内招生。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现代远程教育及其发展,现代信息技术。2000.5
- 上一篇:好学生的寒假计划
- 下一篇: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