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的要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设计的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当前智能建筑实施的重要内容,随着建筑智能化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智能建筑很多功能都是基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概述
1.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现场控制器的控制是通过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两级网络是由局域网的一级网络由工业控制总线的二级网共同构成的,中央监控计算机为第一级控制装置,连接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的现主控制器是二级控制装置,在二级网络上有现场控制器连接着,它负责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从而构成了三级控制装置。第四级的控制装置是安装在建筑设备基础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这样的连接形式对现场控制器的独立工作能力有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显示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动和停止、自动检测、对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显示等多项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可以对一些设备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数据有清晰的掌握,同时对检测到的意外和突发事件可以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还可以根据外界的环境变化对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使其始终处于最优状态。通过上述部分功能,可以对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控制,实现对能源的自动化管理和对建筑设备的维护管理。
2.常见的系统设备和元件
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比较重要的元件有现场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其中,对智能建筑中的相关设备进行控制作用的是现场控制器,该元件既可以接受中央监控计算机的管理控制,还可以脱离故障了的中央监控计算机独立运行;执行传感器是智能控制系统的末端主控元件,一般采用DDC与其进行直接的连接控制,输入信号形式有模拟量和开关量两种,输出信号形式也有模拟量和开关量两种,一般使用的有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和电动风门等,其中电磁阀是电动执行器,使用原理是利用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动力来带动阀门的开闭,电动调节阀的动力元件是电动机,用来控制控制器输出信号转换阀门的开度,而电动风门则多用于通风系统中,改变风量的执行器是通过叶片的面积实现的;传感器有多种类别,常用的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变送器等。
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设备控制子系统主要有四个,分别是给水排水系统、变配电控制系统、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和通风与空调控制系统。
1.给水排水系统
一般的建筑物中的给水系统是采用水泵直接给水、高位水箱给水和气压罐给水的形式,而室内的排水方式则是采用重力直接排放,设置有集水坑,通过潜污泵排出的方式。为了检测溢流、最低报警水位和可允许启泵液位,在水泵直接给水控制系统中的缓冲池安装有三个液位传感器,检测水压的传感器主要实现的是完成恒压供水、控制工频泵、检测和报警、管理运行设备的功能,同时气压罐给水控制系统同样实现生活泵的上述功能,而排水系统主要依靠排水泵、生活水池、污水池和集水坑等设备实现潜水泵的上述功能。
2.变配电控制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需要要求很高的供电系统,同时需要设置备用电源对突发停电事件的发生进行预防。智能建筑的变配电系统还可以实现参数检测、监视设备状态、故障报警和电量计量等多种功能。
3.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
在智能建筑物中会产生很大的照明用电量需求,因此,节能设计控制系统的关键就是保证照明质量的同时又做到节能的设计。一般的智能建筑多是高层建筑,因此还需要将电梯等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为了对动力系统实现完好的控制,一般的动力系统都自带一个完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于照明系统还应实现下班时间关掉走廊、楼梯等处的照明设备,而动力系统依靠DDC和电梯控制箱的电气触点进行连接,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的监视功能。
4.通风和空调控制系统
按照空气处理设备的不同将空调系统分为了三类,分别是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局部空调系统。无论哪种空调都是由冷源、热源和前端设备三部分组成的。通风系统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其主要作用是净化排除室内的污染空气;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启动控制、冷水机组开启台数控制、压差旁通控制、水流检测水泵控制、冷却水温度控制和水箱补水等控制功能;热水控制系统实现对交换器二次热水出口温度控制、热水泵及其连锁控制等功能;空气处理监控系统实现对回风温度控制、回风湿度控制等控制功能;通过风机盘管监控系统实现对风机风速的控制及定时启停控制能功能。通过通风系统对空气中CO、CO2等浓度的检测来运行风机的启停,可以有效的保证了空气质量。
三、系统设计流程
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过程中,一般分为用户需求分析、功能子系统方案设计、BA系统监控点数表编制和系统设备配置及施工图纸绘制四个步骤。其中,设计系统的首要步骤就是用户需求分析,该阶段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在功能子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是设计人员通过前期的调查结果对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然后对各个子系统的数量及其所应实现的控制功能设计相关的控制方案;在BA系统监控点数表编制阶段实现对控制设备的选配进行列表之后进行统计汇总的工作,最后的阶段就是配置系统设备和绘制施工图纸了。
在设计过程中应保证中央监控室在系统负荷中心的周围附近,但是对于一些噪音大、电磁干扰较强和较潮湿的地方应尽量的远离。将系统的调试、维护、管理方便性和布线的经济性充分考虑到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当中,坚持以相对集中和靠近现场传感器及执行器为原则,在接口处留有15%的剩余量。传感器一般情况下选用的是电压型传感器,一旦遇到周围电磁干扰较强的情况,应采用电流型传感器。对于现场的通信线路和信号线应将屏蔽考虑在内,设置软线并用金属线管和线槽进行敷设。对于供电系统,则应使用专用的回路,采用最高等级的负荷等级同时设有备用电源来保障故障时的不间断供电。
四、结语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关键是保证系统的低碳、环保和节能功能,同时采用智能管理代替人工管理的方式对管理进行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该体系通过对各子系统的监控管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提供了全程的监控和管理,使得设备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卫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关键[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2]王春.关于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
篇2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设计要点;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在给电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自动化技术的冲击下,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不断进步,显著改善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推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得电力系统智能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电子信息科技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究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配网自动化的含义
配网自动化是指依靠一定的先进技术和配电设备,监控与管理电网的实时状态,这种监控包括在线智能化监控和离线智能化监控,运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配网系统自动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变电所、配电所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等配电自动化系统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远力一终端和通信网络构成配网自动化实现了自动化、集约化和权利回收,配网自动化也为实现智能电网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提高配电网路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可有效减少配电网运行的维护资金的投入,该项技术对提高现代电网管理效率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智能电网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设计要点
1.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应该具备可维护性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想要实现配网自动化,配网首先得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比如,网架和电源的可靠性;线路布置是否满足相应的规定要求;配置比较可靠的监测、控制设备等。当然,在有硬件条件支撑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套相应的软件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一般来说,所谓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主要指的是软件可以被完善、修改以及校正的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配电路具有较大的负荷变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维护难度。所以,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时,一定要将具备可维护性作为基本前提,从而选择合适的技术软件。一般来说,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所具备的可维护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只有确保供电质量与供电能力的可靠性、安全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的可维护性,一方面可以为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另一方面还能实现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容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一个具备较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系统,不仅要确保正常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时,也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只有进一步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保障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
3.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移植性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所谓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效率,主要指的是系统在运行中,能否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可移植性,主要指的是运用最短的时间将系统从固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中移植到另外一种软件和硬件环境时,不但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配网自动化系统具备一定的可移植性,不仅可以让设备在多变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在不同的建设单位间实现系统的有效兼容。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主要负责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整合和处理、监视配网状态、记录事件发生的其体情况等;配电网电压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配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自动控制电容器的投切;配电网故障诊断和断电管理系统是依据投诉电话、通信信息,对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并负责隔离故障、现场故障检修以及事后的记录、存档等工作;变电所自动化操作票专家系统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负责控制中心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并进行实时监控;配电所自动化操作票专家系统对配电所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实现通信任务。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还包括对网路运行的管理、对配电规划设计系统进行管理以及配电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设备检修管理,对配电网路的改造设计等进行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计量计费等,它与银行系统联网,可以完成抄表自动化。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将变电所、变压器、用户等的地理位置提供给管理系统,利用配电设备管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可以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检修以及施工管理工作配网自动化还包括对用电管理营业系统提供电费管理、负荷管理等工作,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可以根据其体情况,自动生成供电力一案,极大的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配电系统自动化还可以接收配电系统动态配电线路图层的实时信息,还有大量的在线图形、数据信息,为诊断故障和进行实时操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在配电系统中,设置故障投诉电话,可以弥补信息采集不足的缺陷,进一步优化了配电网的整体性能。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实时信息相结合,运用无线技术日常维护提供优质的服务,优化了调度工作,对故障位置和信息能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判断,便于维修和防护配电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共同协作,为实现配网自动化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推进了配电网自动化进程。
建立配网线路初步设计模块,推动“数据的源头维护和全公司范围的共享”,完整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程度,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系统的操作流程更加简洁、直观,实现了操作日益简化,快捷力一便的目标,提高了员工操作的准确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实现配电网的数字信息配电的一体化的同时,降低了电能衰耗,充分发挥了先进科技手段的价值和作用。配网自动化涵盖的范围和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因此,整个系统工程也十分复杂,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使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渐趋于完善。
结语:
CIS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对提高整个配电网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一系统的操作流程更加简洁、直观,在实现配电网的数字信息配电的一体化的同时,降低了电能衰耗,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进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使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服务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必须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中,这样才能发挥信息科学技术的价值和巨大作用对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技术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使电力系统建设逐步走向完善,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厚启,张栓,王传生等.浅述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与可靠性[J].中国电子商务,2012.
[2]原伟林.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与可靠性研究[[J].神州,2012,8).
[3]朱明明.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
篇3
关键词:变电站 运行设备 自动化技术 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044-02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是未来变电站,甚至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发展趋势。由于目前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到的自动化技术尚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较多的一些问题,对于运行质量水平的提高仍造成一定制约,所以加强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改善系统运行维护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在下面文章里,笔者将通过对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技术及维护工作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为变电站未来的运行维护工作提供理论及技术帮助。
1 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技术
1.1 基本概念
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技术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有机综合的产物,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监视及控制,对于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通过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主要能够实现以下几个目的[1]。
(1)对于不安全或难于直接进行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来提高安全系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得益于后台机集中控制,工作人员对设备、运行方式的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能够对管辖范围内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视、采集、分析,当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1.2 技术应用
在实际的变电运行过程中,设备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应用在下列三个方面。
1.2.1 电力系统自动传输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电力调度中心与下属发电厂、变电站之间的实时信息传输。
1.2.2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主要是实现配电网的实时监视与控制、安全性控制、经济性控制、质量控制和负荷控制这几项功能,其中配电网的实时监控能够使运行人员随时了解配电网内各重要母线电压,各配电线路的有功功率情况,反映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后各个变压器、开关的运行状况,以及重要负荷的电力电量情况;安全性控制指的是对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消除和自动恢复;经济性控制指的是根据潮流计算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选择,从而降低网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供电电压和频率最佳;负荷控制指的是在远方对用户的负荷进行控制,降低高峰负荷,提高负荷率[2]。
1.2.3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为了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的掌握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从而对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调度自动化的应用对于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通过调度中心内后台机,能够实现对运行信息的采集、屏显、安全性检测、保护控制及运行工况的分析计算等自动化功能。
2 变电站设备自动化技术目前存在问题
通过对目前变电站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制约变电自动化运行水平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设备、系统存在缺陷,除了设备自身设计、技术缺陷外,还包括设备老化、失修、干扰、高压环境造成的影响等;(2)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具体指的是安装、运行、检修各个阶段由于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缺陷。如在安装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在运行时对于系统发出报警未能及时处理,在检修时未能按规定要求严格、细致的进行检修等。
3 自动化设备维护水平的改善措施
在变电站设备运行过程中,检修维护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健康,关系着变电站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所以有必要不断的提高设备维护水平,针对目前变电运行特点及要求,针对性的提出下列几项改善措施。
3.1 及时全面的检查维护
为了保证运行设备的健康状态,使整个系统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安全的运行,严格全面的检查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量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运行系统中,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能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当发生运行异常时,能够及时的记录、报警、故障定位、给出初步分析结果,帮助运行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及事故分析。通过对系统内软硬件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质量,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
3.2 完善维护规章制度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变配电枢纽,其运行质量非常重要,尤其是随着用户对于电能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运行自动化的价值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好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1)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的检查维护规范,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存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2)完善工作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并同时结合严格的赏罚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3)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对无人值守站自动化设备的远程维护。如针对现场远动装置发生死机这一现象,可通过远程发送重启指令使其及时恢复正常,保证“四遥”功能的快速恢复,进而缩短故障时间,降低相关运维人员的工作量[3]。
3.3 加强自动化设备的升级改造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升级,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水平。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系统的升级重视不足,相关的建设资金往往落实不到位,严重的制约了变电站自动化运行水平的提高。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的电力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严格的考察,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同时还应学习借鉴国外完善、先进的运行设备自动化技术,全面创新,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
3.4 强化运行人员整体素质
在对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影响检修维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人员技能素质不能满足系统维护要求,且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制约运行维护水平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应针对性的对相关运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首先是加强人员的工作技能素质,由于设备运行自动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运行中对于人员的技能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系统的运行维护需求,管理部门应持续的加强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发现并处理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于相关运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严格考察并进行强化,使其能够意识到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强化其责任意识,通过培训,结合赏罚制度,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行维护工作中。
4 结语
通过上面文章的分析,笔者对于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技术及其维护工作有了很深的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变电运行,乃至整个电力系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加以重视,通过对人、物、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治理来强化技术水平,提高维护工作质量,从而更好的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稳定,全面推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俊.基于变电运行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及维护要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7):140-141.
篇4
关键词:角色动画; 动画原理; 动画产业群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43-001
德加诺维奇教授讲授了角色动画设计相关的原则和设计要点,其课程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由易入难,并且十分注意在细节设计上的引导,主要内容包括三块:
一、角色动画的原则和运用
动画设计原则是贯穿各种类型动画设计的主线,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动画设计大师都会遵循和运用这些要点:动作时间和运动距离、动画形象的挤压和拉伸、预备动作表现、伴随动作的设计、运动曲线和弧度、角色性格的定位、角色舞台展示、第二动作设计、角色外形设计。
其中时间和距离是控制动作节奏的关键,因为无论人物、动物、植物在动态表现中大部分情况下非匀速,节奏变化的动作融入在角色塑造中会使形象更加生动。在动画形象的挤压和拉伸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授展示了速度放慢千倍的影片片断,使学生理解了动画创作中夸大和突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鲜明的角色性格的定位、清晰的角色舞台展示、自然的第二动作表现设计、突出的角色外形设计这四点原则的运用需要通过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在动画角色中,动画形象会更加有特色、更加清晰和丰满。为了具体展示动画制作原则的运用方法,教授引入了在他们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这也是在北美动画专业中的经典案例—来自于动画片中的基本造型角色),同时也传授了学生良好的动画设计习惯和步骤。从定位关键位置,到中间动作的定位,再到局部细节的调整,每一步都非常的严谨。
二、行走动画的特点和制作技巧
课程第二部分动态动画内容的展开是以问题的提出引导的—“走”的定义。在教授的动作示范中学生认识到人物行走的过程是不断调整姿势防止摔倒的过程,当迈步时人物已失去了平衡,单腿停滞在空中和落地时正是防止这种平衡的进一步丧失,让人物的平衡回到正常,行走状态就是人物打破平衡和挽救平衡的循环过程。因此,行走动画的制作需要注意的关键定位点——起步点、中间抬腿动作、落步点——是学生在动画制作时首先需要设计的部分。紧接着通过动画演示,结合动画设计原则,教授向学生演示了在行走动画中人物身体的起伏、运动的弧度、局部的动作滞后等细节现象,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入各种夸张的第二动作丰富行走动作的表现。
三、巧妙的摆位设计
教授最后讲到的内容是角色的姿势摆位。如何让姿势好看或者说吸引人的目光,在动画设计中主要抓住三点。首先是定位鲜明的角色性格,角色是在故事中出现的,其一定存在别人所不具备的个性特征,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各有不同,在动画设计中这一点更要得到夸大。其次是对称与平衡的把握,完全的对称用在形态的设计中是生硬的,角色造型中每一处对应的部分都会有细微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的设计会使角色显得自然生动。
在讲座内容中德加诺维奇教授为中国的学生展示了世界动画游戏产业龙头——加拿大及北美地区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动画专业的发展情况,加拿大北美主要动画专业群和工作室,加拿大动画产业特点和结构,加拿大主要动画院校的机构设置和专业设置。这为学生了解动画行业的特点和前景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同时就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的问题与专业老师深入交换意见,在教学内容、教学与行业融合方式等多方面提出了本国专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使本专业教师受益匪浅。
还有就是多样切实的教学方式。同以软件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比较,德加诺维奇教授的专业课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分析与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行业对动画专业人才基本的素质能力要求。在其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拍摄记录分析,互动演示与问答交流,模型演示与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打破学生传统封闭的讲一做一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此次交流访问,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比较,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向。在未来课程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入市场和行业,加大专业与行业结合,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为中国动画产业市场输入优秀的动画设计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教学;动画设计
2000年,美国学者MaureenLage、GlennPlatt、MichaelTreglia在经济学入门教程中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后,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传递到全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翻转课堂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成为全球教育领域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笔者另辟蹊径,将项目教学法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探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动画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由MaureenLage等学者提出,但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始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该校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纶•萨姆斯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将课程的讲解视频与演示文稿上传到网络,使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在家中观看,课堂时间则被用来进行作业辅导和问题讨论。这之后,孟加拉裔美国人、教育工作者萨尔曼•可汗创立了一家非盈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该学院利用互联网向学习者提供在线教学视频,视频所涉及的学科更广,学习人数更多。自此,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MOOC”,即“慕课”)的模式开始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并日益在大学课程中流行。翻转课堂是一种诞生于信息化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学习资源,强调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内容的观看和学习,同时注重对学生课上探究协作、互动交流等能力的开发,体现了现代教学个性化、开放性的要求。在教学流程上,翻转课堂以“自主学习—课堂答疑、交流协作、问题探究”替代了原有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课下作业”的形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利用效率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或项目研究活动,更是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有助于学生建立学科总体框架。对于动画设计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翻转课堂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借鉴。教师可适当提高教学过程中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例,通过主题项目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转变。
二、现阶段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动画设计作为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定位是促进学生了解动画设计流程和动画美学思维、动画设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媒介素养,使学生成为能够在文化传媒等相关行业从事二维动画制作、数字媒体制作、计算机图文制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另外一些专业,如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和教育类专业也会学习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作为专业知识的补充。因此,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动画作品的制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学科综合拓展能力。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仍采用“动画原理—软件入门—元件与实例—时间轴动画—交互动画—综合设计”这条主线,这种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形式强调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但存在重技术而轻设计的弊端,学生在此模式下无法获取知识点的深度整合与创造性应用策略,制作出的动画作品存在主题不够明确、画面叙事性不强、镜头跳跃等问题。现阶段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对于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动画设计所用到的Photoshop、Flash等软件难度并不算大,他们对于动画设计有着较好的设计想法和良好的设计思路,并有较好的美术设计功底,但在创意上有所欠缺。对于广告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学习、掌握软件的相关功能,而在创意上具有明显优势,画面想法更为丰富,因为缺乏美术基本功的训练,作品缺乏形式美感。就目前来讲,学校无法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方面对各专业区别对待,缺少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也缺少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训练。2.教学内容脱离社会需要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制作适应市场需求的动画作品的实用型人才。但就目前来讲,我国部分院校的动画设计课程的内容脱离了社会情境,没有将时代因素和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考虑进来,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如,教师在进行实例教学时,对实例的设计、制作过程进行讲解,课下学生再去完成同课上实例难度相当甚至内容雷同的作业,学生缺乏收集资源、交流协作、自主探索的过程,难以从需求出发设计出好的作品,加之实例陈旧,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
三、基于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原理项目式教学就是以确定的主题项目为核心,以制作作品、设计产品为主要活动,以学习和研究某一学科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其以现实环境为背景,借助多种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串联起一系列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整合。项目式教学相比于讲授式教学,更加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师需要调整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争取让学生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实施等一系列项目环节,在其中给予必要的讲解与示范。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学习环境、技术支持等方面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网络教学资源、软件技术等,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放到课外,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点评与制作实践的新型教学方法。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课堂时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于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师首先要寻找或建立便于师生交流与分享的网站、平台,为将来学生自主学习、实例观摩、资源下载、作业上传等活动提供支持;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学习特点开发与课程大纲相配套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最后,教师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项目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实现能力的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由课堂授课的主导角色变成了“顾问”或“合作伙伴”,学生成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整个教学流程以项目设计与开发为核心,形成了“课前借助网络了解、学习—学生自行消化、领会—课上展开运用实践—展示实践结果、评价分析”的完整教学链条。下面,笔者从课前准备、课堂项目实践、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对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动画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作进一步阐述。其一,课前准备与资源共享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将动画设计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等内容编制成教学课件,同时,利用屏幕录像专家或超级捕快等屏幕录制软件将电脑操作部分的关键步骤记录下来,做成方便学生观看和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基础动画部分为例,教师需要录制两个视频:一个是关于动画原理的视频,视频主要涉及逐帧动画的应用、动画节奏的调整等;另一个是关于实例示范的视频,教师可选择教材上的案例,也可重新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案例展示绘图技术和逐帧原理。学生观看后要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方便课堂讨论,亦可将问题到相应教学视频的评论专栏,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备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答疑。除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关内容外,教师还要利用网络信息化环境分享更多同动画设计相关的资源,以供学生在项目实践时取用。如,利用网络云平台或QQ群共享一些图片素材、精品课程、参考书目、站点等。其二,课堂项目实践。以项目案例“公益动画短片”为例,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提出任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课前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解决接下来项目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然后,对项目案例“公益动画短片”的框架进行分析,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完成动画短片中某个场景的制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关键技术提示,告知学生相关注意事项。其次,分组完成。学生自由结组,小组成员人数2~3人,合作完成项目。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小组选择“公益动画短片”的场景,探讨项目方案与分工,着手制作,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其三,课后串讲、评价。首先,教师要收集并展示学生作品,将“公益动画短片”中的设计要素分解为角色绘图、动作设计、镜头整合等内容,进行分类点评;其次,教师利用自己的电脑和大屏幕现场绘制公益短片中的场景,串讲绘图过程中的要点和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角色走路、角色跑步、气球飞舞、天空下雨、下雪等动作设计串讲逐帧动画、路径引导动画、补间动画、遮罩动画等动画技术内容,通过分镜头组接、声画同步串讲创建场景、声音处理等知识。对于小组作品的评价,不仅要包含教师的现场口头点评,还应当包含文字性质的点评,以便学生课后进行回顾。教师还可让小组之间展开互评,请项目完成质量较高的小组分享设计制作经验。
四、总结与反思
在动画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巩固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流程。在项目教学法中融入翻转课堂理念,充分顺应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是“技术促进教学”的有益尝试,有利于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灵活、自由地获取知识,还有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利用课上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其面临的两大问题仍需要被解决。一是项目的编制。项目的编制不仅要充分照顾到课程大纲和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参考市场调研结果,尤其是对于动画设计这一同人们娱乐消费息息相关的学科来讲更是如此。二是课前教学视频的录制。视频录制工作量大,细节要求高,需要多个教师合作进行,这对于学校的人力、物力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邬彤.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9(6).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1).
篇6
影视动画设计专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专业,是数字技术与艺术思维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国,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都较为匮乏,所以在影视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为了尽快适应当前市场对影视动画人才的需求,本研究针对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软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改进方案。
由于教学软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本研究尝试将帕累托改进理念引入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中,通过对原有的软资源分配进行重构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状态。
一、教学软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项目任务实施软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学任务的设定难以“面面俱到”,项目任务的软资源配置被迫出现不均衡现象。这里的软资源配置指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能利用的一切非实体的教学资源的分配,如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工作量的承担、同一任务不同环节中任务难度的分担、教师关注度的分配等。
这类软资源的合理分配难以通过教师人为主观地去控制,也很难通过具体的数据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价,一般是学生谁的专业素质较高,谁占用的资源自然就比较多,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尤其是以分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一个组内往往是学习好的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活动任务,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承担较少的活动任务,或者干脆就是浑水摸鱼。
从软资源的使用角度看,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显然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以及更多的任务实践的经验累积,这等于变相侵占了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软资源,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进而完全丧失学习自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放弃了参与团队活动,游离于团队之外。
2.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助资源匮乏。当前学生遇到问题时,主要靠教师来帮助解决,而往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名教师要同时指导20名左右的学生,分摊给每位学生的交流时间不多。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120位学生中间进行了信息采集,其中有55%的学生认为和教师保持长期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持续,以及对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有3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如果有人能给予指点和提示,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显著效果;仅有12%的学生表示有没有帮助无所谓。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结果可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与其他人交流互动的需求,但实现情况往往是教师难以分配更多精力与学生互动,并且交流环境的不完善使得学生之间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交流资源的匮乏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最终放弃了持续学习,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遗忘。
二、帕累托改进在教学软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又称帕累托改善,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例如,有一辆7人座的客车,已经坐了4人在内,这时如果增加1人,在原来的4人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又有1人受益,这符合帕累托改进规律;如果7人坐满,这就是帕累托最优;如果再上人,造成车内拥挤,这就是非帕累托改进。
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提炼与归纳,然后引入真实的企业案例,结合提炼后的知识点、技能点将企业案例重新设计整理,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的教学项目。改革后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完善、科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依据帕累托改进的评价准则来判断,项目化教学改革可以看作是专业教学领域的帕累托改进。但是由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些软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有些学生在欠缺专业技能优势的情况下很难竞争到软资源,同时学习交流资源的匮乏进一步制约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产生明显的失落感,最终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进距离帕累托最优还有很大差距。本研究尝试依据帕累托改进原则进一步对教学软资源进行调整与重构,以尽可能接近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良好学习环境。
1.项目任务的资源重组。影视动画设计专业最初尝试项目化教学改革时,采用了集中教学模式,即各门专业课的授课不再是穿行,而是按照课程间的递进关系依次采用集中授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依据帕累托改进原则,本研究尝试将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所有有效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与整合,将项目化教学设计从宏观上贯穿到所有相关联的课程教学改革当中。即对一个项目活动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门课、一个年级,而是依据专业课程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将教学任务按课程需求进行细化,然后把各个任务环节对应到各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在各个任务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任务工作量,建立任务难度评价标准,平衡学生间的资源分配。这样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同一项目任务产生延续性认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并且在专业课程学习全部结束后完整的项目成果也将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关联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进一步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选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为实验案例。“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是“三维动画”的前导课程。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计划安排,“动画角色设计”课程开课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三维动画”课程开课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依据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尝试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兰花花》动画短片的3D人物角色设计。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完成《兰花花》动画短片的角色造型设计,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完成《兰花花》动画短片的三维角色制作。
在角色造型设计项目部分,依据“动画角色设计”的课程内容将项目划分为四个子任务:动画剧本与人物角色结构的关系分析、角色形体设计、角色性格特征设计、服装与道具设计。在任务分配和难度把控上综合多种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做了细化与平衡。
首先是进行合理的分组。《兰花花》动画短片需要设计的角色造型一共有五个。首先按照角色数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中每人负责一个角色,完成角色设计的全过程。最后一组因人数不足五人,则对应减少要设计的角色数量。通过合理的分组将学习任务尽可能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避免学生工作量的分配不均。
其次是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内容,合理制订任务计划。例如,在动画剧本与人物角色结构的关系分析环节,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环节的重点任务是了解《兰花花》动画的故事原型背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剧本构建的故事情节、传达的角色关系来进一步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整体造型风格;最后在任务计划制订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实施步骤,并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
最后是制定严谨的考核制度。通过团队考核、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在考核方式上设定不同的任务难度和分值供学生选择。通过严格公正的考核过程,对学生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下面以动画剧本与人物角色结构的关系分析子任务为例,具体考核的指标、分值比例设计如98页表所示。
以此标准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后,再综合团队合作情况对团队进行整体评价。在某些实操环节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任务等级,一般分为容易、正常、困难三个等级。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务,难度越高获得的额外加分就越多。
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的角色造型成果将用于下一学期“三维动画”课程的项目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制作三维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之前角色造型设计的不断修改与调整,一来对整个角色的设计创作流程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对各个工作环节的衔接要点把握更为准确;二来也有助于巩固之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
2.引入高年级优秀人才资源,完善学习交流互助环境。借助帕累托改进思路,考虑到大三学生在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上显然要优于一年级学生,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大三学生中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作为优质资源整合到交流互助环境的资源完善中。
首先,由教师推荐出大三学生中的优质人力资源,并且在临近假期前对这部分学生做任务说明分配,他们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复习与准备。然后,根据这些大三学生的专业特长分配交流对象。以“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兰花花》动画短片的人物角色设计项目为例,整个项目中学生分成五组,共选调五名高年级学生分别对应这五组学生,双方进行交流互助。因为高年级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所以交流活动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和自习时间,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可通过微信群、QQ群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料的传递。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负责指导的学生收集汇总提交给专业教师,然后由教师针对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辅导并形成参考资料至学习交流论坛,以方便学生时常查阅。
为了确保交流活动的正常进行,首先,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奖励制度,如指导结果可作为他们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等;其次,每周进行一次三方座谈,由相关专业教师、高低年级学生双方代表参加,进行意见的交流汇总,为交流环境的完善提供改进依据;最后,高年级学生可参与其指导团队的任务考核评价工作,以督促高低年级学生形成积极互动的交流环境。
引入高年级优秀人才资源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可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其次,求助的学生可以方便地得到“面对面”指导,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同专业的学生之间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逐渐形成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帕累托改进效果评价系统构建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对上述教学改进活动进行效果评价,本研究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帕累托改进效果评价系统指标。整个评价体系一共构建有两个子系统:项目教学评价系统、学习交流评价系统。项目教学评价系统共设有五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项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素质。其中在教学项目指标中,重点对帕累托改进后的资源整合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项目工作量分配是否合理、项目难度划分是否合理、项目中所需提供的参考资源是否全面等进行评价。学习交流评价系统共设有三个一级指标:教师指导、学生指导、指导环境。其中指导环境主要是针对帕累托改进后学习交流资源优化的满意度、交流效果、交流工具的使用便捷性、交流环境的改善程度等做出更加细致的评价
目前基于帕累托改进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未全面推广开来,只在影视动画设计专业的个别专业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尝试,因此评价系统的设计尚不全面,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篇7
【关键词】 动画 课程设置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3-02
观察目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应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此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具有设计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一.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课程贯通
目前,在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基本上与专业课程独立。从总体上看,从事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多为纯美术的研究方向,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甚至不清楚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技术要点。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造型写生为主,以静物、头像的模仿性绘画为主,以光影和结构绘画为主。
然而,这种对培养纯美术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成为专业课和创作课的有效铺垫。因为一是目前基础课阶段往往忽略动态特征的手绘训练,仅依靠后续《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讲授,学生知其原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绘制出合适的动作幅度、节奏、预备动作、跟随动作、角色反应、相互关系、表情口型以及夸张变形等;二是目前的基础课程显然没有培养学生以简化和夸张的动画手法思考对象、表现对象,于是学生进入后续《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时,往往另开炉灶,以模仿动漫作品中的造型为起点;三是而基础课教学却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动态对象和组织连续画面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进入后续课程时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静帧的角色和场景设计,难以组织成整体性的连续画面。
因此,针对目前动画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脱节的现状,以动画专业自身的特点为导向,建立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指,一方面,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规律和设计需求作为基础课的授课侧重点。其一,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对“动”的把握,因此在基础课中应侧重动态速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动态特征的把握;其二,动画作品的创作有自身造型规律,应侧重培养学生以简化夸张的动画方式捕捉对象特征,进行手绘训练;其三,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操作的“可行性”,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设计等,不仅需要静态“可看”,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动画制作阶段技术上“可行”。因此应在基础课教学中侧重动画思维习惯的培养,训练组织连续动态画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以基础课的课程作业为起点,在《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中做进一步深化训练,以基础课训练促进专业课教学,使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室为单位的互动教学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flash、3D-max、premiere、AE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
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
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
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
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三.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结语
通过以专业特点为导向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贯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专业特长的强化;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使学生熟悉市场生产流程、发挥专业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能够强化学生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王珉,薄芙丽.论动画教学链接式课程模式探究[J].装饰.2008,(10)
篇8
论文摘要: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课程的特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利用flash制作大量的模拟电路,实现电路的动画演示,突出电路的层次结构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参数的设置,使其结果或性能可以动态演示。
1、概述
1.1多媒体教学的思想
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教学思想是多媒体教学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强调个性教学。在满足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突出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本文主要介绍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内容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课件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涉及的模拟电路和分析制作相应的动画演示,用Flash软件实现;Flas与Powerpoint制作的主体内容作超级连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情况下,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学好模拟电子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门课程的成败关键,同时,这门课程涉及的模拟电路和分析量大,因此,我们将大量的电路图用flash制作成动态演示;理论分析计算较深且繁琐,我们用flash制作成动态分析,直观易于理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果只用powerpoint制作,不能对教学中动态演示部分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界面是静态的,达不到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软件的利用);只用flash制作,动态演示效果较好,但大量的文字编排不如powerpoint方便简捷。我们结合两者,提出关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辅助方法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跟上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并适应其要求。
2、Fiash在《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对电路图和波形图的要求是很高的,图形大部分比较复杂。根据《模拟电子技术》中各种图片的特性,我们使用FlashMX作为图片的制作工具。
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Flash有很强的图片编辑功能,窗口左面的工具栏提供了多种绘图工具,它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这样使制作出来的图形在PowerPoint中可以随意缩放大小而不改变其质量。最为重要的是,Flash的编程功能非常强大,在需要用动态图表达课件内容的时候,更可以达到直观,简洁,便于理解的效果。比如:课程中一些动态的波形。
用Flash制作电路动、静态电路
下面以微变等效电路画法为例来看看它的动、静态演示:
同时用Flash还可以制作原理波形静态图和动态图,如:用图解法分析非线性失真时,我们只要点一下Q点,那么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就非常形象的演示出来,波形发生失真的过程给同学们一个很直观的视觉。
篇9
关键词:舞美 设计 多元 创造 科技
舞美设计是舞台美术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舞美设计,就没有舞台美术。而舞台美术又是整个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舞美设计对于整个舞台艺术的重要作用,也是万万不可小视的。
作为一名舞美设计师,首先必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舞美设计的要点。具体而言,舞美设计有以下三大要点。
一、多元性
舞美设计的第一大要点,是多元性。
这种多元性,又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舞台艺术的多元性
舞美设计的多元性,受舞台艺术多元性的决定与制约,也就是说,舞美设计的多元性,来自舞台艺术的多元性。
所谓“舞台艺术”,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戏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小品、木偶剧、皮影剧等)、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民族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国际舞等)、杂技、魔术等等,其构成的多元性,决定了总体上舞美设计的多元性,即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不同的舞台美术设计。
(二)舞台美术的多元性
舞美设计的多元性,更受舞台美术多元性的决定与制约,也就是说,舞美设计的多元性,也来自舞台美术的多元性。
所谓“舞台美术”,是指“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任务是根据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辞海》缩印本),它不仅涵括视觉艺术形式,而且包括听觉艺术形式(例如音响效果),堪称“视听一体”、“音画同步”。这种多元性,直接决定了舞美设计的多元性。艺谚所说的“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同样适用于舞美设计。
(三)艺术功能的多元性
舞美设计本身的艺术功能,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点,已经从以往的营造舞台环境、渲染舞台气氛、创造角色的外部形象等多功能,进一步拓展为包括深化主题思想、创造舞台新意等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功能。
(四)艺术风格的多元性
舞美设计本身的艺术风格,也已经形成鲜明的多元性特点。在以往的写实主义风格与写意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涵括了荒诞派、印象派、象征派、表现主义等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构成一个真正的“百花齐放”的舞美世界。
由此可见,多元性的确是舞美设计的一个要点。
二、创造性
舞美设计的另一大要点,是创造性
舞美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以创造性为生命和灵魂。舞美设计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其神髓正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创作与舞美设计。
因此,舞美设计必须牢牢把握创造性的要点,力戒模仿与照搬,力戒老套老路、旧风旧习,要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创意、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物化”在自己的舞美设计之中。
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舞美设计,就以旧北京城歪斜的城门与城墙的布景,深化了剧目的主题思想――旧社会行将倒塌,从而凸显了舞美设计的创造性特点,令人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创造性也是舞美设计的一大要点。
三、科技性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各种艺术形式无不增加了其科技含量,形成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样,舞美设计也以科技性为第三大要点。
篇10
flash特别适用于创建通过 internet提供的内容,因为它的文件非常小。flash是通过广泛使用矢量图形做到这一点的。与位图图形相比,矢量图形需要的内存和存储空间小很多,因为它们是以数学公式而不是大型数据集来表示的。位图图形之所以更大,是因为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需要一组单独的数据来表示。
要在 flash中构建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flash绘图工具创建图形,并将其媒体元素导入flash文档。在 flash中创作内容时,需要在 flash文档文件中工作。flash文档的文件扩展名为 fla (fla)。在各领域方面,flash将在网络动画设计及网页组织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应用前景令人鼓舞。
一、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部分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作品除了以“流式播放动画”播放以外,如:flash动画短片、 flashmv,还具有一定交互性特点的形式。有些网站的引导界面做成flash动画形式,一般由dreamweaver软件来完成,做成静态页面。当然,大部分这类页面全部是静态,但也有某些网站做出以下设计。如:网页中的flash网络广告、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导航栏动画、图片展示动画、flash交互动画,及由flash制作完成的网站注册、登陆、计算等系统。
在静态页面中,如果把这些做成动画形式的话,无疑能起到生动、装饰的作用,对浏览者具有充分调动的作用。但是不宜太花、太乱,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不但使浏览者眼花缭乱、烦躁,而且会给企本网站效应大打折扣,显得烦乱,缺乏信任。
2、flash动画在整站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前文中提到过,除了采用flash制作相关的贞面外,也有一些网站,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用flash来制作整个站点。
整个站点从概念上就己经包括所有视听元素部分及版式的设计。
网站引导界面的设计估且不说,由其引导进入的内页面这整个系统都是由flash软件来制作,就包括上文列举的视频、flash广告动画、flash交互动画、网站的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各级导航栏、图片展示、文字、链接、色彩、音乐、声音、游戏及网站注册、登陆、计算系统等。
这样的flash动画网站,感觉都十分炫,具有很强很独特的个性,基本上能完全调动浏览者的积极性,给人以活跃的心理感受。
为了提高网站的美观性,和一些广告厂商的利益获取性,我们经常会看到好多内嵌式或漂浮式的广告,吸引我们的注意。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www。xxvtc。com/网站首页的图片幻灯片放映,更简单明了地突出了学校的近况、校园新闻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因此,好的动画,需要有好的设计,需要我们潜心去研究、思考,既能使网站充分利用其生动活泼的优势,又不会因其一些限制因素,而使浏览者产生不好的心理感受,以至于影响到网页和浏览者的互动。
二、flash动画的发展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近几年的动画都在蓬勃地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开启了人类新的生活、新的实践。网络技术的出现,给动画艺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演示平台。在提倡个性化创作的今天,网络动画更加适合现代动画制作者的口味,并随之进入了千家万户。现在有许多专门的如“flashempire闪客帝国,大话三国,闪盟在线”等这样的一些网站,这里面不仅拥有大量的flash动画供爱好者在线观看,而且还是flash爱好者们的一个专门交流的空间。的确,它的发展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flash作为现代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和娱乐方式,不仅有其实用功能,并且还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因为它具有的趣味性, 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在视觉表现上较普通的网页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网络的制作中。最初用于网站片头,现在己经大量运用于宣传企业产品的网络广告。另外,电视台也开始播放flash制作的短剧和广告。将动画加上音乐及歌词就成了mtv,这也是flash最擅长的一面。制作交互多媒体是flash的优势所在,flash制作的导航界面,随着鼠标的各种动作可以产生动画、声音。还能使网上游戏更具吸引力。随着动画在各个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已经无法简单地估计动画的前景将会怎样,但我们坚信动画将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激动。现在国家对动画事业高度重视,加入动画行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我们期望着动画事业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