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篇1

【关键词】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建筑企业

1 建筑企业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知识管理业已成为当今企业信息化最为热门的话题,通过早期的信息化,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竞争力获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信息本身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信号,但是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虽然这种优势不能说是永世长存,但是也能够使持久的,这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新的资源优势,这种资源来自于知识,或者说就是知识本身。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因此,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需要实现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需要转向知识型管理企业,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将知识形成为管理中的利剑。

项目管理专家把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进入90年代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项目管理新的含义――要加强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如,法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核电站建设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但这只是限于实践环节,主要是显性知识的积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没有从组织、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知识的管理。

2 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1 建设项目管理自身特点要求实施知识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对象、运用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管理过程。因此,也可以说,建设项目管理是以尽可能有效的方式取得预期成果的过程.

建设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管理的一次性、项目管理组织的临时性特征。项目实施结束后,原有的项目组织往往自行解散,在该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每个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也都随着项目管理组织的解散而流动,导致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个人的隐性知识没有积累下来以使其社会化、显性化,服务于以后的项目管理.所以一个特定项目的专业知识无法用到别的项目中去,专业化的项目知识和经验很难得以重复利用,从而造成知识的巨大浪费。因此,需要对建设项目的知识进行管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立一种有效的知识积累与分享机制,使知识不随着项目管理人员的流动而流动,并使知识在共享的过程中得到上升,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及管理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避免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复,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及投资效益.

2.2 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看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2.1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需要综合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满足日趋变化的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以获取、传递、储存、共享知识等知识管理活动为基础。

2.2.2 产业分工体系的知识化提出的要求。例如:勘察设计单位的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型材料/先进设备供应企业的工艺复杂程度和效率越来越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业主对房屋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信息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推动着建筑企业必须把握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对各类知识都必须搜集、储存。

3 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3.1 塑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它是指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观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等功能。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等,其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3.2 构建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要实现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必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知识活动的要求相匹配,所以知识管理必然以组织创新作为开端。这种创新是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一场组织重构,它通常是围绕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所展开的。知识经济所引发的组织创新以组织的网络化及网络组织的发展为代表。网络化组织强调信息在各个级别、各个专业能够充分的流动,组织结构必须是开放的、扁平的,层次减少,充分授权、民主管理。传统的工业化信息管理模式是一种严格的上下级制(或层级式),要求下级无条件的服从上级指令,信息的传播也是自上而下的,它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此外,在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同于技术体系的建设可以通过购置需要的设备及各种软件来实现,也不同于各种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组织内有关管理人员的设计,成为明文规定。学习组织的形成没有明确界线,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知识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个具备下列特征的组织。

3.2.1 在这个组织里,学习变成项目管理人员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2.2 在这个组织里,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可以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以及不断地一起学习;

3.2.3 学习型组织是由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创造能力的人组织的;

3.2.4 是一个有自己文化的组织,在应付项目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应变方案。

3.3 建设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要建立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建筑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与之配合,刁能有好的成效。在知识管理的初期,知识共享还没有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企业有必要推出相应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措施,帮助建立知识共享的环境。从而使企业员工都形成一种探讨技术、学习工艺、传播知识、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实力、知识的创造力和运用能力,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 小结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管理在某些领域和企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工程量大、周期时间长、成本巨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更是必不可少。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建筑企业的管理手段。有助于发挥组织中知识的效益,使得知识能切切实实地与建设项目管理过程的物流、工作流、业务流、资金流、资源流等无缝地结合起来,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手段与方法,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郑伟.在工程项目中推行知识管理[J].河南科技.2009(7):94-95

[2]付忠斌.如何构建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框架[J].山西建筑. 2007(36):201-202

篇2

关键词: 施工企业; 项目; 成本; 管理; 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project is the produc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project cos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is very intense, the engineering price pressure may be low, profit margins have been very small situ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obtain profits, we must start from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st. Therefore,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roject cost, this paper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s discusse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T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成本的控制不仅在于项目的控制中,而且在整个项目管理以至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企业盈利通常是通过项目的经济效益即项目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的,对于建筑企业单位,在确定了合同价格后,它的经济目标就完全通过成本来控制了。由此可见,在实际施工中,若忽视成本控制,将成本处于失控状态,只有工结束后,才知道实际成本支出,这时已无法对损失进行弥补。因此,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级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上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 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 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但弄不清盈亏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把“业主一总包”关系理解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合同观念、经济意识,或者因没较大切身利益关系,要钱不着急;有的虽然意识到要找建设单位办理签证手续,但遇到建设单位不愿签或有意拖的情况,无及时采取措施,干完了活甚至多干了活因无完善必要手续和证据而收不回工程款。

有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尤其是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工作不连续,干多干少收入差不多,责任心不强。这就造成了现在多数施工企业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项目部各部门间缺乏横向沟通。

三、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做好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

建筑安装企业通过招投标竞得的工程项目,其成本目标是在对该项目中标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确定工程项目成本目标是施工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目标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制定,否则,企业就将失去市场竞争力。为此,施工项目部必须按该项目中标价倒排,重新编制工程施工预算。在调整中标价中不平衡因素的影响,留有抗风险的余地和目标利润空间后,确定项目施工的成本目标,并以此作为对成本计划进行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都应当有满足该项目市场价的成本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各部门人员应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该项目的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工程项目成本费用计划应分为工程成本计划和项目管理费用计划两种。

1、制定好工程成本计划

工程成本计划是以项目部所承接的工 程为对象编制的成本计划,其内容包括: 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施工技术装备费、预备费用等项目。这部分成本控制,关键应抓好两点:一是材料费用,包括主材和地材,不仅要有金额控制计划,而且要有数量、价格控制计划,防止超耗和损失;二是机械使用费,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车辆的作用,首先在任务安排时要考虑这一因素,防止靠外包队伍完成任务而自有机械闲置的情况发生;在施工中如发生机械、车辆闲置,可采用对协作队伍出租等方式提高利用率,防止机械、车辆因固定费用高而利用率低而发生亏损。工程成本中料、工、机是关键,这三项直接费的确定,应由有关部门派专人进行充分的调查,以最优惠的价格确定供应商,同时还应建立服务商和供应商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2、做好项目管理费用计划

项目管理费用主要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项目。项目管理费用编制的原则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厉行节约, 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费用计划切实可行,并提出降低费用开 支所 采取的措施,经分析测算后,提出费用支出计划,特别是对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 待费等重点费用要核定标准,总额控制。

四、严格成本控制制度,注重内控环节,提高工程合同执行力,逐项做好建安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核算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在合同规定的工程范围内,严格按照工程技术方案及成本费用计划对建安工程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和核算,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用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内容。因为某一部分工程范围的调整,或某一处工程技术方案的改变都将给成本计划的执行带来影响,对此类问题如不重视,则将导致成本失控。因此,根据施工合同的规定确立准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在工程合同执行过程中应不断分析和澄清的问题。

1、材料费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50%至 70%左右,所以说材料费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节余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成本降低,而且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材料费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

(1)合理确定材料数量

对钢材、水泥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地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

(2)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材料价格同样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确定材料价格,必须组织工程、供应、经营、务等人员到材料供应进行充分的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选择供应商;但并不是材料价格越低越好,还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把握好材料的物理性质、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经过质量检验, 现场材料员要把好所进材料的质量关,不能盲目地追求低价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

(3)规范工地材料领用的基础工作

材料管理不好、领用消 耗基础工作跟不上,最容易使该工程项目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材料的管理单据主要有“领料单”(包括“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残次料交库单”及 其他领料凭证,项目材料员、保管员必须通过健全的计量、验 收制度来管理好现场材料,即 项目所有物资(包括大宗的沙、石料)的收、发、领、退,都要按规定 进行计 量、验收,办理领退手续,对 库存物资产都要定期盘点,保证账物相符,对现场材料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工完场清,余料退库。

2、人工费的控制

控制标准应按预先编好的成本分解表中的人工费用进行控制,即:项目部所属自有的施工队伍全年完成产值的人工费总额应大于或等于其当年工资总额,否则人工费将发生亏损。人工费控制必须注意: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工时浪费,减少工作中的非生产时间;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的数量;注意劳动组合和人机配套;不断提高施工队伍技能;加强对零散用工的管理,提高零散用工的劳动生产率。

3、机械费的控制

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的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严格控制油料消耗和机械修理费用,从严控制机械租赁费。

通过以上措施,基本能做到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项目之间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在以上基础上,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责任科室、相关部门、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 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 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 使用费四大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经营科审核。根据经营科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罚。如果成本核算和信息反馈及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奖罚兑现,效果会更好。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进行预测与规划、管理与控制、分析与考核,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苟伯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佛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J].建设科技, 2006(10).

[3]达.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 2005(8).

[4]赵建伟.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 2009(1).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式。正是因为精细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2012年3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精细管理是企业做强做优,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大幅前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实力也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逐年增多。2011年我国共有69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创下年度入围数量历史纪录。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第6和第7位,工程建设领域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建、中交、中冶赫然在列。然而,500强企业排名是以企业营业收入作为排序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我国国有的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管理水平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强,盈利水平较低,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所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需要。

2.精细管理是企业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需要

目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急剧升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企业很难再持续实现高增长。同时,诸多施工企业自身责任界线不清晰,执行过程乏力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导致该赚的钱没赚到、不该流失的效益白流失、亏损项目治而不止、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扎扎实实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

3.精细管理是企业提升实力,确保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升华,是增强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精细化管理制度执行力的保证。精细化管理讲求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案中,按照“精、准、严、细”的要求,明晰岗位设置和考核标准,以严密的制度规范、精细化的操作、严格的考核,促进企业各项工作规范受控,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精细化的实施就是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1.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精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事事有目标、责任有岗位、操作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结果有考核、奖罚有依据、惩处要及时”为原则;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标准、全员考核为重点,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分阶段、抓重点、循序渐进推进,使其覆盖全员、全过程、全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

2.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精细化管理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欲速则不达。精细化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两年内达到管理升级的目标。

第一阶段,宣传指导,明确重点(4个月)。各职能部门依据本部门管理职责,抓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梳理、明确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责任岗位、支持文件、业务流程、风险识别及防控、工作表单、工作目标、考核评价等事项,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各部门要利用系统内部会议及专项检查等形式宣贯指导,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

第二阶段,有效实施、定期评估(1年半)。各部门应结合项目管理认证、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跟踪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和改进,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并分阶段对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审查验收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固化成果(2个月)。全面总结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明确改进目标及改进措施,不断汲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固化经实践检验、执行有效的成果,摒弃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部分,研究制定新的精细化推进重点。

3.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的考核

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必须明确每一项重点业务的责任岗位、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小组结合经营绩效考核、项目管理认证、业务系统检查评比、部门KPI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绩效考核,以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为标准,全方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考核评价。

三、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

篇4

摘 要 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条件的影响,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资金管理水平低下、资金紧张的现象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广泛存在。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资金周转是否灵活,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资金管理 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白日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日渐拖累企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分散式资金管理也慢慢扩大了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制度如不能适应发展快速的市场,成本居高不下,沉淀资金严重,难以盘活资金,等等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话语权渐失,收款比率下降严重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普遍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导致了施工企业恶性竞争,发包方的话语权渐渐占主导地位,加之资本市场不景气,资金到位不理想,收款比率下降严重,企业资金紧张的现象普片存在。

(二)企业性质决定了资金分散,集中度弱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以项目施工为根基,该企业性质决定了其资金分散的局面,且现在业主方为控制监管资金,往往要求在当地银行开具异地施工临时监管专户,使得资金难以为企业通盘使用,资金有较大幅度沉淀。

(三)各类垫支资金及保证金期限长、占比大

现在很多项目前有履约保证金后又质保金,且占比大,期限长,外加由于业主方资金紧缺现象普遍,施工企业为保证项目推进顺利,不得不自我垫资或者银行贷款以保证项目不停工,为的是抢工期赶进度,使得完工后资金能顺利收回。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措施

(一)源头上控制风险

不要盲目投标,对风险预判大的项目,要敢于果断放弃,避免施工环节及结算环节出现较大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控制度,并加强执行力

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分散,管理人员权利不集中,所以可以采纳落实“领导监督制度”,即相应的领导负责、监督制,定期盘查应收账款余额,分析原因并及时上报,提高催收的能动性;

2、制定有针对性的现金及资金控制管理办法,并严格遵照执行。

(三)采纳各类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与制度有效结合,使制度落实到实处,增强执行力

1、收款环节的措施:

①加紧催收应收账款,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业主、不同的地区特点,结合相对应的催收方式,减少应收账款余额,增加经营性现金流:

②加强应收账款源头管理,对预判风险大的项目原则上不承接或者递交总经办决策,在过程中严控付款比率,使得压力有效传递,防范过度支付引发的财务风险;

③定期协同业务部门清理其他应收账款中“投标保证金”,敦促项目部清理“履约保证金”,做到及时回收及时入账、查找未收回保证金原因,做到资金不沉淀;

④定期对“已完工未结算”项目进行汇总分析,敦促项目部及时结算,定期梳理并予以清算,降低存货并获取催讨工程款凭据;

⑤创新收付款方式,统筹安排好筹融资工作,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融资,保障企业运营资金充足;

2、付款环节的措施:

可按照各项目为分类,制定每月的资金计划,严控付款比率,做到支付有度、支付有数;对特殊资金的使用,必须提交资金申请报告,获审批后方可付款,保障企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3、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①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从细节上、源头上落实管控,将风险防范工作前移,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早发现早防范早弥补;

②合法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安全、严控资金流转每一个环节,以保障公司健康发展作为财务监管的核心工作;

4、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资产质量;

每月清理保证金、预收预付款项、其他应收其他应付款项,每半年重点检查,年末进行全面彻查,并依据事实出具专题报告,并报相关领导。

上述工作可结合账龄分析法,对多年未清帐的予以重点关注,并在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引入了投入产出比的管理理念,运用各类经济杠杆,以求用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收益,力求提高资产质量,增强企业内实力。

5、注重项目过程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善,保障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建立符合本公司自身特点及行业特色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人员以及项目管理层在现金流及资金控制各环节的风险意识,保障资金安全。

①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项目中发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完善我应对风险的意识及能力,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

②进一步完善财务基本制度的普及工作,使建筑施工企业非财务人员对现场的经济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减少源头上的财务风险。

篇5

关键词: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的关键,因此项目成本控制内容和方法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加大对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费用的产生和最终施工的完成而形成的管理叫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前期成本计划、成本过程管理和核算、成本最终分析等几方面内容。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所以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通常包括成本控制的目标和如何制定控制标准;依据项目管理和公司现行财务制度确立成本控制中心或者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控制级别来执行各自的职责;面对复杂的成本源信息和干扰信息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跟踪和检查并对现行的错误或偏差予以纠正。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现代施工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依托,目前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成本控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成本目标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最小值或最优值,它往往与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工程时点量以及工程效率相关联,因此具有相对复杂性和综合性。

2、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特点要求项目管理者对成本控制时应该积极和主动。项目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是与他们对项目承担的责任形式和范围相联系的。

3、成本控制的周期性。成本控制的周期性不易过长,为提高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详细度,由于成本控制涉及的方面较广,所以通常采用月度进行核算和对比,不然周期较长将难以对信息量进行处理和对比,进而造成指导信息错误。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低成本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施工企业在推广项目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多年的工程管理中,一向重进度和质量管理,从而造成成本控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目前的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组织管理中的问题。现存管理中缺乏拥有执行权力和能够承担责任的管理部门,目前多数施工企业将成本控制依托于自身的财务系统,但是财务在直接权利和信息掌握程度上略有欠缺。

2、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工程实施前期的当地市场物料考察、技术方案比对甚为重要。目前,多数企业缺乏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条件的合理考察,导致在工程方案执行上缺少实际性和可靠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创新管理

(一)坚持企业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在企业实际施工期间应坚持全面性原则、节约原则以及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要遵循项目全员成本控制原则和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即在调动每一个部门的同时又要坚持系统工程的思想,成本控制需涉及每个部门并且从施工准备开始贯穿到竣工后。节约原则主要指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节省。它的理念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多的产出。节约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贯彻责权利相等的原则需要在项目中确定各成本中心,使它们都负有控制成本的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系统。

(二)转变经营理念加强组织管理

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观念应与时俱进,应树立现代成本控制新观念,在经营思想上破除单纯依靠提高工程造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想,着眼于企业内部挖潜改造,降低成本。在成本经营上变成本的事后核算为事前的成本预测、计划;变成本开支的实报实销为先算后用,限制使用;改进和完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以成本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规章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优化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加强施工预算和定额管理。

(三)施工方案中实现成本控制

经过详细的前期考察和技术方案比对,确定最后的设计原则和工艺方案,在设计之初就进行成本控制,然后再结合设计方案确立合理的施工计划。设计工作是建筑企业施工的向导,对工程的价值、质量、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确保设计的经济合理。基于设计方案确立合理的施工计划应注意对总体工程进行垂直或横向分解,并结合各分项施工的特点,强化成本计划量和成本技术。

(四)施工期间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控制主要指材料费用的控制、人工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以及项目管理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即是材料用量和价格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采取与材料费控制相同的原则。机械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为有效控制台班费用支出,施工阶段应坚持合理地安排施工生产,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加强项目设备租赁计划管理。

(五)施工阶段成本分析与考核

施工阶段按月度进行信息采集和成本比对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进行施工阶段的成本考核,考核通常按照节点考核和最终考核两个方面来阶段性进行。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成本控制的管理策略,使管理措施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并突出体现成本控制的要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育秦.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2.

[2]侯会利.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06.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地完善,招投标价格慢慢的变得合理起来,企业利润空间变窄、变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管理,尽量降低可控成本,成为了企业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分析的缺失

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后,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差异及其原因汇总并且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为下一项目的目标成本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以达到成本不断的改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真正的认真去进行成本分析,往往是一个项目完工后,该项目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能很快就又转入下一个项目的工作中去,却很少对本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或者是分析很简单,更别说通过各种方法对成本差异进行科学、详细、客观的分析。

2.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性

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考核机制落后,成本目标管理无法到位,责、权、利并不是真正的对称。有些企业虽然是建立了目标的考核制度,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者是结束后,无法根据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或者是进行了考核,但是无法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造成了大家都争着不计成本的去做项目。

3.成本控制水平低,控制效果差

缺少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所以无法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是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门,无法充分地发挥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中应该有的作用。因为在上文提到了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参加的系统性的过程。项目成本的控制范围只会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而是过程项目成本的内涵不仅仅只是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而且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前期市场调查、项目信息的追踪和投标的成本,和质量保修的成本等等。

上面提出的问题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重大阻碍。在现代社会里,当合同价款确定时,工程的造价就差不多确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只能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了,最大限度地把成本控制在合同价格款范围内。如果施工成本过高了,这一定是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如果继续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那么问题就将无法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倒闭的命运。相信每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倒闭,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本解决施工成本控制。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无法将成本管理仅仅只是限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但实际生活里,从项目的投标开始,直到工程完工结束后然后再保修,一直贯穿在工程的全过程里。所以笔者认为: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本管理

关于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进行成本的预算,就是指确定投标报价。成本预算是一份具体而又系统的工作,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勘察,然后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选择适合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又合法的组织计划、进行机器和工具的配备、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保修服务费,最后能够算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且把这个价钱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价格。

当项目中标以后,就应该及时组织人员对该项目成本来进行仔细的测算,来确定目标成本,来作为施工过程的控制依据。测算没到单元应该消耗的时间、投入的劳力、材料和机械等生产的要素,来进行成本倒逼。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强化工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当遇到调配工人、追究责任等问题,应该直接和工人负责人进行交涉;还有应该在施工开始前和工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和承包书等,以便明确责任。

材料费用占项目成本的75%左右,所以对材料费用的控制就更加显得十分的重要。直接材料的费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价格,还有是数量的控制。首先是要通过货比三家来降低材料的价格,采购量如果很大的话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或者是尽量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零星的材料可以实行代储代销,以减少现场库存的积存;版主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控制材料以免浪费。

施工机械占用总成本的20%左右,由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机械调配权归于职能部门所有,在这种的管理方式下如果是实行项目部门工程承包制那么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为了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及时的办理竣工决算。用来明确债权和债务的关系。然后应该派专业人员负责和业主方联系,积极地组织合理和合法的索赔,并且尽量让资金能够回笼,已达到了加快资金的周转的目的。

项目的核算人员应该按月就应做原始资料的收集还有整理。计算月度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且和目标成本来进行对比和分析,来找出两者的不同。并且的及时的告诉各个部门,以便他们可以积极的预防措施来纠正错误。

2.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依据不同的管理层次,要一级一级地分解来下达任务,明确的制定各层次的考核指标。要以科学合理地原则来制定,实行成本倒算,所规定的考核指标必须在相应的层次的可控制的范围里。在考核指标下达以后,就要制定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将各层次的责权利加以确认。所以企业要在考核的过程中应该数据准确、核算细化、奖惩公平,以来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四、总结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现在的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企业自己本身的技术、设备先进程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横向创建有效地成本管理动力机制,以便找到适合自己本身的实际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池昭,编著.建筑工程造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1).

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分散,流动性差

目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工程项目分散,财务网点众多,资金管理不规范,多头开户的现象仍然存在,资金很难有效的集中使用,收回的工程款不能及时汇入总部统一管理,占用不尽合理,造成资金闲置,周转缓慢;二是招投标市场不规范,低价中标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先天不足,资金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三是业主要求交纳现金履约保证金,部分地方工程项目业主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长期垫资施工,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四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工程项目,通讯设施落后,入网条件不成熟,给资金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带来一定的困难。

2、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削弱了监控力度

目前集团公司对工程项目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分、子公司进行的,由于利益关系和权限,分、子公司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比较薄弱,项目资金管理还停留在一支笔的观念上,即项目经理说了算,缺乏集体决策、上报审批及备案制度。集团公司的监督不到位,不容易在事前发现问题。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处于从属地位,如资金管理等重大事项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办,形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走”的现象。

3、内部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增加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由于资本金不足引起的资金周转困难在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形成集团公司贷款链,即集团公司向银行贷款,二级单位或工程项目向集团公司贷款,甚至依靠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护生产经营。内部贷款不规范,集团公司对项目贷款与否,既不能借鉴商业银行的程序审批――主要由主管领导根据项目需要审批――又不能履行担保责任,项目最后严重亏损而形成不良贷款,损失只能由集团公司承担。同时,由于内部控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手段和项目分散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资金集中管理很难实现,个别项目仅是名义上的集中,集团公司也很难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1、加强资金计划管理,科学核定资金占用量

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占用量,这是资金管理的基础。从财务会计稳健性原则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加强应收账款和备用金等其他应收款项的管理,节约成本费用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进行编制。在加强资金计划管理中,要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跟踪分析资金动态,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2、充分使用自有资金,控制融资额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自有资金;二是收回的工程款;三是外部金融机构贷款。随着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项目不断增加,国家没有注入任何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加之垫资施工、业主拖欠工程款,使建筑施工企业债台高筑,高负债经营,承担高额利息。对此问题,要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随便承包垫资施工工程,以合同为依据保证按时收回工程款,尽快收回拖欠的工程款,增加自有资金拥有量;二是控制银行贷款,改变融资结构。负债经营是必要的,但负债额度应充分论证,一要从资金的实际需要量出发,能少贷款的尽量少贷,不要只贷不还,日积月累,债台越筑越高,发现有闲余资金时应立即偿还贷款;二要对贷款带来的纯收益(利润)和应支付的贷款利息进行分析比较,确定贷款的效益性。通过资金调度平衡,始终保持贷款额度的合理性。

3、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既是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企业对资金的使用,必须制定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明确权限,明确责任,规范使用原则,实施过程控制,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二是财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要变“大出纳”为直接参与决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提高可行性,减少盲目性,对错误决策要以理以事予以说明和抵制;三是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如企业的固定资金占用过大,一方面要控制设备购置,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设备调度,适当采取设备租赁,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各种资金占用趋于合理,不但能减少总量资金的占用,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还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一直是财务领域深入研讨的重要问题,各行业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管理体制上,如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在管理方法上,如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和收支两条线;在管理手段上,如统一开户、统一信贷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和加强监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预算管理是管好用好资金的必要手段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现金预算和现金流转预算的编制,使企业对预算期的现金流转情况有一个全面、详细地了解,更能合理安排资金。例如福田公司的资金管理,非常注重资金的预算管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包括现金流预算、资金占用预算、资金需求和补充预算、融资和财务费用预算,各种预算通过上下反复审核,最终提交公司决策层审定,审定的预算一经下发,各单位必须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这样,使筹融资有计划,资金使用能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要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现金流出控制以成本费用控制为基础,现金流入控制以收工程款为基础。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资金的回笼及成本费用的合理支出。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必须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使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形成资金合力,保证施工生产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2、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作用

(1)要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资金结算中心要与各家开户银行建立网上银行平台,实行资金远程管理,随时可以对项目部资金进行查询监控和调拨。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项目部资金划入结算中心帐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实践证明,网上银行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解决了资金短缺和富裕并存的矛盾,盘活了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下级单位资金的监控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营。

(2)要建立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得更长,透明度更高,监控更及时,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用先进技术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等问题。由此,使资金的集中、支付在当日或几小时内完成,提高结算中心的运作能力。

3、加强资金的考核和监督是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

企业资金预算或资金计划下达后,必须加强考核和监督,才能使预算或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效益。对于资金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和办法,如工程款回收率、资金上交、资金使用、偿还内部贷款、资金集中度等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并尽可能量化。资金的监督主要包括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两个方面,重点是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的变化、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检查,并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评价。

篇8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 管理 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优劣,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出现了质量问题,轻则影响施工工期、增加工程费用,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并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想要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改进和加以完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1.现代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

1.1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在屋面防水设计中,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部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平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另外,由于设计问题,房屋墙体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也比较严重。

1.2 工程自身的特点

引发质量通病的因素诸如材料质量不过关、设计失误、施工工艺不当、管理失误、气候影响等各种各样,这导致了对工程质量问题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

1.3 建设市场各方强势弱势错位

建设市场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造价低、工期短、行为乱、材料劣、检测假、监理软。市场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建设单位的强势及工程建设参与方的弱势,市场地位的不协调及对于建设单位监管的薄弱。

1.4建筑行业市场行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由于我国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管,出现了一些无证承建工程、建筑单位多层转包的不良情况,建筑市场管理混乱,建设单位和承包商的各自为政,违规承包工程的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顾工程质量,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会严重影响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追求速度,颠倒施工程序,严重地忽视了工程质量问题。

1.5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施工企业缺乏责任意识,不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而是以追求利润为主。 施工单位压缩成本、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造成“低价低质”和重进度轻质量等现象严重。 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理单位的管理,投入劳动力众多,人员的素质水平混杂,工人对于工程质量的观念和安全意识认识不够。

1.6.监理监督力度不足。首先,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的监督检查单位,是工程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些建设单位不重视监理单位的作用,视监理单位可有可无,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最终造成大的质量事故。 其次,监理队伍的资质和能力还有欠缺,无法承担起监理的工作职责。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 没有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甚至不负责任地借鉴类似工程的管理方式,完全不考虑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 管理仅是流于形式,监理单位管理的效果不明显。

2.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1 树立三个理念

2.1.1 差别化管理理念

对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从市场准入、招投标的管理、质量检测上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植; 对一些质量差、管理弱的企业要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帮助和督促其提高质量水平。

2.1.2 转变监督方式理念

按照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发文的要求,从2009 年1月1 日起取消征收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费用。这也明确了质量监督由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督管理转变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执法,监督方式应由日常对工程质量的实体管理转变为对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对工程实体的质量抽查进行监督。

2.1.3 提高监督执法水平理念

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质监人员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要提高监督执法水平,这要求质监部门要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一定的质量检测设备,质量监督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建设行政部门的培训考核上岗。

2.2 实施三项技术手段

2.2.1 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各行业的基础手段,工程质量管理中也同样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应从传统的粗放型的“土”向科技型的“高精尖”转变,要利用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建立和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引导质量水平的提高。

2.2.2 监督检测技术

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全面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问题。按照工程建设程序,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主要部位及主要使用功能必须要经过相应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同时结合起来质监抽检,以确保工程质量。

2.2.3 远程监控技术

利用视频监控和数字监控的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将政府监督做到资源最大化,能及时了解工地的动态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3 把握三个阶段

2.3.1 工程建设前期

严格依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对勘察文件、设计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做到相关文件通过图纸审查机构的审查。

2.3.2 工程实体施工阶段

应加强对参建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加强监管,查处各种质量违规行为,督促整改措施落实,促使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序运行。

2.3.3 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投入使用前严把质量验收关,抽检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抽查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审查由各责任主体出具的工程质量证明文件,监督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过程、程序的合法性。最后对符合设计文件质量标准的工程项目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2.4.借助三支力量

2.4.1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力量

依据国务院2000 年制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参与建设活动的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并对自身的工作成果负责。

2.4.2 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力量

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质量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运用协会中介力量,起到质量监管手的延长、脚的延伸和眼睛的放远。

2. 4. 3 各管理部门力量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应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管理部门,形成政府内部监督、监察、管理联动的局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综合约束力。

2. 5 完善首席质量工程师制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推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工作认真、质量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施工企业首席质量工程师,享受公司副总工程师待遇,提高质量工作者的地位和荣誉感。

2. 6 加强政府要监管

国家颁布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建设体制的改革得到深化,实现了工程质量监督领域的有法可依和依法执监。现在工程监理实施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生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要予以重视,深化其监督机构改革,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建立一个工程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2. 7 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

建设工程领域的劳动力市场应该从几个角度来开展:对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要有限度,在工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扩张质量转变为提高质量,重视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8做好设计方案的优选,打好工程的质量基础。

抓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把好工程设计这一质量关口,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高低是关系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合经济性和科学技术性的分析,针对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做好设计方案的优选,为良好的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2.9建筑行业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民用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政府主管部门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宏观调控, 做好民用建筑市场的宏观调控, 严格民用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严格民用建筑从业人员的许可制度和企业资质等。 这种管理制度对于有效约束民用建筑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从事正当专业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服务建设企业资质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制定和民用建筑相符的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统一协调管理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 使专业人员的作用得到发挥,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从而形成与民用建筑相符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2.10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成立采购评审小组,对各种建筑材料,由项目部推荐质量过关的供货商,将产品样品和资料评审小组,由采购评审小组审核。所有进场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审查,包括材料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审查通过后才进场使用。进场后的材料应进行监督抽样检验,经检查合格,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方可使用;检查不合格的材料,按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3 结语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光要进行相应的工程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不能如期交工,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经济效益。如果产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还会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如何正确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每一个建设人员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1]邹文龙.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 2011.3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质量; 管理; 分析; 论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antly improve, people to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continuously put forward new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his makes our construction unit,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the supervising units from people's actual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ts management level to a great extent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engineering entit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on comprehensive discuss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alysis; discusses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涉及资源众多、管理项目环节繁琐以及工作量大的系统化工程作业活动,所以能够对质量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工程施工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也包括外部的影响环境。想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我们对其实施的过程进行科学的细分,并这对其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水平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展开你比较详尽的探讨。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对工程施工进行整体上的计划和统筹的过程,计划和统筹水平的高低对于后期施工有着重要性的影响,因此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工程后期的施工进行科学、明确的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详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与设计单位、开发单位沟通与交流,做好工程技术交底

工程建设的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工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切实结合两者的实际要求。工程的设计图纸是在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才进行绘制的,它不仅考虑了工程的建设合理性而且还考虑了工程实地的建设综合条件。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建设环境下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各项的标准以及合同条款的要求来具体选择施工质量方案。

(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科学、全面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并保障达到最初制定质量标准的重要体制。其建立的重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合同出发来制定施工的质量标准,对于没有具体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施工标准或者行业施工标准的最高规定来实施。将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然后对工程施工全部人员进行通知、宣传。其次,按照施工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杜绝施工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最后,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时改正制度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漏洞,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始终高效、科学的实施。

(三)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采购人员等等数量是比较众多的,作为建造活动、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通过抬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也是我们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的实施方法有:首先,编制施工人员分配计划。编制施工人员分配计划有助于我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的组织施工人员。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后,定期对施工团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作业能力和质量意识。

二、做好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中心

工程施工是工程实体建造的重要过程,加强对这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才能切实保障工程的实际建造质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探讨一下走其主要的内容。

(一)按照综合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工程质量管理

IS0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稳定实施带动了ISO4000环境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同时ISO8000安全标准体系也将制定与推行。鉴于当前工程质量概念全面发展的趋势,并且有囊括环境和安全指标的态势,因此目前国际上正在探讨将ISO9000、ISO8000以及ISO4000三者综合起来作为工程与企业实施的标准,但是由于三者之间综合起来将会给具体指标的制定以及日后的考察监督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说这个计划还只是停留在考察的阶段。但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定会随着全面质量在企业发展中和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快速发展趋势而逐步的完善和实施。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按照综合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领先同行业竞争者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决定着工程的实际建造水平。加强其质量管理的做法主要有:1、加大现场管理的人力资源投资,安排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天候的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施工行为坚决制止和整改。2、对工程设计变更应该及时地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变更符合实际的工程建设需要。3、运用现代化监控技术以及检测设备对工程进行高水平的监督和检测,以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4、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评价机制,对现场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及时地进行调整与巩固,确保现场管理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

(三)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以及规范机械设备使用

工程用材料作为工程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固有质量以及使用中的质量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也是我们提高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的做法有:首先,加强材料采购的管理水平,从材料来源上控制好材料的固有质量。其次,科学管理工程用材料的储存和保管,避免雨淋、暴晒、受潮、掺杂、丢失、动物破坏引起的质量变异。最后,加强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检验和实验,在材料投入使用前要首先进行质量检验和效果实验以确保能到达工程要求的质量标准,然后再投入使用。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动力的重要组成本分,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也能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说,搅拌机工作性能差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搅拌均匀程度从而降低工程的质量。因此,规范机械设备使用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主要的做法有:一方面,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性的考核和培训,以确保机械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工作状态并有效避免机械的过度磨损和非正常损耗。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定期对在用机械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确保机械设备长期的处于较高的工作状态。

(四)做好季节性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越走越远,建筑施工企业应练好“内功”。内部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既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防范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生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较多,经营管理风险较高。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和预防企业面临的各类内外部风险,并且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高质量完成施工项目,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建筑施工企业重要的发展目标。内部控制的实施,通过对企业不同部门优势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整合,建立起各经营环节的相互控制和制约的有效内控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合理节约企业各环节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还可以有效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2.1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部门在承接建筑施工项目一开始,就没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这一环节,甚至存在误解,认为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并不能带来实际效益,只有积极开发市场,确保施工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才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石。比如:企业在项目选择时不考虑自身实力,也未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导致在后续监理单位、建筑材料、施工单位等的选择上产生很多麻烦,从而影响项目顺利开展;在整个工程造价计划中,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预算,使得企业因资金问题导致中途被迫停工、延误工期,从而损害企业形象、浪费资源等现象屡见不鲜。就算实施了内部控制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也有很大局限性,仅在部分职能部门,更多是财务部门内部管理上实行了简单的相互牵制。再加上多数建筑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观念,这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与配合,无法形成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2.2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内部审计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控制度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然而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项目管理组织权责不清,很多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项目管理者的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会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从而导致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形同虚设。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设置了较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没有超出财务审计的框架,主要是查漏纠错和事后监督,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支付、核算、处理会计账目等日常工作,也缺乏有力的财务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的监管仅限于签署文件给上层查阅,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精简,有的甚至是领导的一个指示和一个签名就可以随意报销支付,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2.3企业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淡薄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的风险没有足够了解,认为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恶劣生存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格外重视项目的承包、市场的占领,而对潜在的工程项目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的识别、评估、防范意识比较淡薄,也没有意识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防范风险的巨大作用,缺乏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的正确认识。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决定承接的时候,就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但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进行这项重要工作。如果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则可能直接导致对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下降,加上风险本身的突发性、复杂性,从而加大了评估的难度。没有精准的风险评估,就没有合理的风险分析,那么对降低风险的策划便无从谈起。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评估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其在遇到风险时不能迅速做出应对方案,风险规避能力较弱。

2.4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滞后

公司治理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最基本的治理结构。企业在经营中除了需要各职能部门做好各自分内工作外,更需要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团结一心,共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性和流动性较强,实行的是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信息化的观念落后,内部信息系统发展滞后,使得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科学决策。同样,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统,信息传输成本高、效率低,使得建筑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够,很多重要信息难以实现及时传输,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

3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3.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越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的效果就越好。事实证明,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认知不深,便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随意性、主观性,这往往会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进而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理念进行深入学习并理解透彻,加强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有效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带头做好相关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高效有序实施。

3.2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人是具体制度的执行者,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光是企业领导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是不够的,如果员工把内部控制依然片面地理解或误解,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做做样子,是为应付上级要求而诞生的,那内部控制制度也发挥不了应有的约束作用。领导层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员工理解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其有全方位的认识。同时根据企业价值取向引导员工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并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把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让员工由被动控制变为自觉行动,将建筑施工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落实到具体人员的身上,从而加大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履行力度,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3.3改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内部监督的重要工作,其独立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监督的好坏。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配备专门的内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确保审计人员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拓宽企业内部审计领域,不再局限于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从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对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实施跟踪审计,通过持续推进的跟踪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延续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3.4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以及整个团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做好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能敏锐地观察到并鉴别出可能存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环节、阶段的风险,并弄清哪些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充分分析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预警机制,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分析具体风险存在的原因,权衡自身规避该风险的能力、条件,对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以便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

3.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项目多、地点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内部沟通不畅。建筑施工企业应紧追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尽快完善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拓展信息沟通的渠道,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既可以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又可以促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一个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及时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传递信息,有利于管理层指示的有效传播,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到自己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从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既节约了各个部门获取信息的成本,又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实施。总之,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竞争力,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为自身健康、持续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樊行健,肖洪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

[2]李学明.基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财经界.2015(03).

[3]张东霞.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城市规划与管理.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