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合作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合作社实施方案

篇1

一、建设程序概述

爱国村至明星村路、炮台至三合村公路涵洞、三合格桥栏维修是由公路站委托齐齐哈尔恒达公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了《龙沙区农村公路安防设施设置与维修工程一阶段施工图》,委托齐齐哈尔市诚信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造价咨询后的《工程预算书》,施工过程中由公路站综合科和养护科全程对工程进行管理并计量,完工程后委托黑龙江省鑫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计量结果进行审计,最终按审计后的《施工结算书》付工程款。

机场路等路面破损的修复工作管理是由公路站委托齐齐哈尔恒达公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了《机场路维修方案》,由养护科对此工程进行计量,完工程后委托黑龙江省鑫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计量结果进行审计后付款。

二、工程概况

1、爱国村至明星村临水路段护栏长160米,经过造价咨询后工程预算为39,606.00元。资金来源为黑龙江公路路政赔补资金。完工后依据《工程结算书》支付工程款。

2、炮台至三合村路涵洞两侧护栏全长16米,同时涵洞设置铸钢减速带2处、慢行标志牌2个。经过造价咨询后工程预算为16,199.00元。资金来源为2018年乡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资金。完工后依据《工程结算书》支付工程款。

3、三合桥更换护栏探头3个,柱帽1个,扶手球形园头1个及波形板端头1个。经过造价咨询后工程预算为6735.00元(未超1万元)。资金来源为2019年县级公路养护生产补助资金。完工后依据《工程结算书》支付工程款。

4、机场路维修:灌缝2020米,补面等约220平方米。根据设计单位维修方案总预算为27,238.00元。(工程量数为初期踏查数量,因破损具有扩展性,维修期间按实际发生量计算)资金来源为2019年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完工后依据《工程结算书》支付工程款。

5、经过综合科、养护科对农村公路安全标志普查(后附明细)标志牌等补装和维修需费用5,240.00元(未超1万元)。资金来源为黑龙江省公路路政赔补资金。按现场计量(附照片)数据付款。

篇2

法定代表人柏华静,该社主任。

委托人李朝定,淮南舜耕山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杨国良,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安徽省淮南市房地产管理局,住所地: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路。

法定代表入陈贵洲,该局局长。

委托人朱良,该局干部。

委托人胡艳丽,淮南竞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第三人〉:淮南市金三角家具公司,住所地:安徽省淮南市国庆西路。

法定代表人吴君锁,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人任淮灵,合肥五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郭峰,北京鼎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洞山信用社)诉安徽省淮南市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为淮南市金三角家具公司(以下简称金三角公司)颁发(集)房字第1-2-(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皖行初字第01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周红耕担任审判长,审判员杨临萍、马永欣参加的合议庭,书记员孟凡平担任记录,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洞山信用社法定代表人柏华静及委托人李朝定、杨国良,被上诉人市房管局的委托人胡艳丽、朱良,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的委托人任淮灵、郭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1991年5月29日,洞山信用社与洞山乡幸福家具厂(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前身)签订了合建房屋的协议书。同年7月3日,淮南市计划委员会以计基字(1991)120号文批复金三角公司建设营业用房4000平方米。1992年9月7日,洞山信用社给付洞山乡人民政府土地转让费9万元。同年12月18日,洞山信用社又与金三角公司签订合建房屋合同。约定:双方合资在陈岗三角地东侧兴建综合楼,建筑总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为洞山信用社建办公楼3000平方米,楼房共6层,每层东侧三大间属洞山信用社;双方建房所需资金自筹,金三角公司建房所需资金自筹不足时,洞山信用社优先为其贷款;建房所需一切证件由金三

角公司办理,办证费用根据双方实际拥有面积按比例支付。

1993年3月4日,安徽省淮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了淮城规建许字91-1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兴建家具厂综合楼,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设层数为6层。综合楼于1993年底竣工,建筑为4层,面积为7835.16平方米。交付使用后,综合楼东侧面积为2306.86平方米的房屋由洞山信用社使用;综合楼西侧面积为5528.30平方米的房屋由金三角公司使用。1995年7月25日,市房管局为金三角公司颁发了(集)房字95(2)-10172号房屋所有权证;1997年4月24日,市房管局为洞山信用社颁发了(集)房字第1-2(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

1997年7月9日,金三角公司以建房协议没有实际履行,洞山信用社对综合楼东侧2306.86平方米房屋不享有所有权为由向市房管局提出申请,请求吊销洞山信用社房屋所有权证。同年7月16日,市房管局以房屋产权不清为由,吊销了洞山信用社(集)房字第1一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洞山信用社不服,向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院于同年10月9日作出(1997)淮行初字第05号行政判决,以市房管局作出的《关于吊销〈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撤销市房管局作出的《关于吊销(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金三角公司不服,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院于1998年4月27日作出(1997)皖行终字第015号行政判决,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为由,判决撤销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1997)淮行初字第05号行政判决,维持市房管局《关于吊销(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

1998年5月19日,金三角公司向市房管局呈交了《关于申请办理金三角综合楼东侧2306.86平方米房屋所有权证的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次日,市房管局收回了发给金三角公司的(集)房字95(2)-10172号房屋所有权证(面积为5528.30平方米),并为其颁发了(集)房字第1-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面积为7835.16平方米)。洞山信用社认为市房管局向金三角公司颁发(集)房字第1一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遂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另查明:金三角公司已就其与洞山信用社之间的房屋纠纷,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8月13日以(97)皖民初字第6号立案受理。洞山信用社就市房管局为金三角公司颁发〈集〉房字第1一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7月8日裁定中止审理(97)皖民初字第6号房屋纠纷一案。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金三角公司申请房屋产权登记提供的证件符合《淮南市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但是,金三角公司提供的淮城规建许字第91-1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市房管局颁发的(集)房字第1-2-(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在建设层数、建筑面积等方面不相符,属部分法定证件不全。市房管局颁发(集)房字第1一2-(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的主要证据不足。洞山信用社的诉讼理由成立,应予支持。依据《淮南市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的规定,判决撤销市房管局(集)房字第1-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一审诉讼费110010元由市房管局负担。

洞山信用社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上诉称:一审判决虽然撤销了〈集〉房字第1一2-(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但是该判决掩盖了上诉人与金三角公司合建房屋并发生产权纠纷的事实。根据有关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登记的规定,产权不清的房屋,应暂缓登记。因房屋产权引起纠纷,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没有赋予房产管理部门直接裁决的权力;本案市房管局明知该房屋产权尚有争议,却将该房产直接确权给金三角公司,属于超越职权,一审判决对此没有认定,请求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予以变更。

市房管局辩称:金三角公司提供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层数、建筑面积与其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上载明的层数、面积不符,是因金三角公司建设时改变房屋结构所致,不影响所建房屋的合法性,不属法定证件不全;根据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行终字第015号判决,“产权不清”的疑点已不复存在,因此,本局为金三角公司颁发的(集)房字第1一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符合规定的程序。一审判决依据《淮南市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认定综合楼“部分法定证件不全”,并予以撤销,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金三角公司辩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行终字第015号判决生效后,争议房产的产权归属已经清楚,本公司申请房屋产权登记提供的证件齐全,市房管局对证件的审查符合法律规定,颁证程序合法。一审判决以扩建面积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由,认定颁证行为属部分法定证件不全,应依法暂缓登记的法律依据不足。

上述事实有如下证据在案佐证:淮南市计划委员会计基字(1991)120号《关于几家集体单位申请基建计划的批复》、淮城规建许字91-1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准建证、洞山信用社与洞山乡幸福家具厂合建房屋《协议》、金三角公司与洞山信用社合建房屋《合同》、〈集〉房字95(2)-10172号《房屋所有权证》、(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集)房字第1-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金三角公司《关于吊销洞山信用社2306.86平方米房屋所有权证的申请》、市房管局淮房地(1997)46号《关于吊销(集)房字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1997)淮行初字第05号《行政判决书》、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行终字第015号《行政判决书》、金三角公司诉洞山信用社《民事诉状》、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民初字第6号《应诉通知书》、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民初字第6号《民事裁定书》、洞山信用社《上诉状》、市房管局《答辩状》、金三角公司《陈述状》。

本院认为:根据建设部《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八条“登记机关依照申请人的申请进行产权审查,凡房屋所有权清楚,没有争议,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证件齐全,手续完备的,应发给房屋所有权证件”、《淮南市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新建商品房屋由房屋开发建设单位申请登记;违法建设的房屋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后才能接受产权登记申请;产权不清的,暂缓登记”的规定,被上诉人市房管局应对申请登记人的房屋产权是否清楚、房屋建设是否合法等进行审查。如产权清楚、房屋建设合法、符合上述规定的,予以登记发证;产权不清和房屋建设违法的,则不得直接登记发证。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房屋权属审查是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也是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但是,被上诉人市房管局为被上诉

人金三角公司颁发(集)房字第1一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时,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已就其与上诉人洞山信用社之间为综合楼2306.86平方米房屋纠纷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该房屋纠纷正在诉讼过程中;被上诉人市房管局在作出的《关于吊销(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中认定该房屋产权不清,属于错误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7)皖行终字第015号行政判决维持被上诉人市房管局吊销(集)房字第1-2一(97)0011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决定,并未对争议的2306.86平方米房屋产权归属作出裁判。被上诉人市房管局和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提出综合楼的2306.86平方米房屋产权不清的因素已经消除的理由不能成立。安徽省淮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淮城规建许字(91)-1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综合楼的建设层数为6层,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而综合楼实际建设层数为4层、建筑面积为7835.16平方米,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内容不相符。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第三十一条第(二)项关于在城市规划区内,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性质、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和建筑造型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属于违法建设的规定,该综合楼应属于违法建设。据此,被上诉人市房管局和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提出综合楼不属于违法建设的理由不能成立。被上诉人市房管局明知综合楼中的2306.86平方米房屋产权尚有争议,该楼系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迳行为被上诉人金三角公司颁发〈集〉房字第1一2-(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主要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

综上,一审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虽然正确,但未认定综合楼房屋产权存有争议,仅以被上诉人市房管局颁发的(集)房字第1-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与淮城规建许字第91-1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层数、建筑面积等不相符,属部分法定证件不全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认定事实不清。上诉人洞山信用社对一审判决依据的事实理由不服,认为综合楼房屋产权存在争议的上诉理由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3目和第六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皖行初字第01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被上诉人淮南市房地产管理局为淮南市金三角家具公司颁发的(集)房字第1-2一(98)0139号房屋所有权证。

篇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凝聚力量、兴办实事、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处打赢脱贫攻坚战,冲刺全省乡镇十强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转变作风、增进感情。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群众观点,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

(二)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广泛动员全处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使活动覆盖所有的行政村、组。把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群众要求,因地制宜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使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广泛筹措资金。在不改变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捆绑资金、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感情这个中心,切实做到把“三万”活动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与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聚焦“培育主导产业”、聚焦“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完成好宣传政策、增进感情、兴办实事、促进脱贫等主要任务。

(一)宣传政策。以驻村工作为载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开展宣讲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宣传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办事处“冲刺全省乡镇十强”的发展战略。通过宣传政策,教育、引导和组织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广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春节和春耕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与农民群众增强互信、增进感情。

(三)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按照“1+5”模式(即以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结合精准扶贫网格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洁净乡村工程、农村合作金融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等5项工作)兴办实事。

1、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一是因地制宜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对尚未明确主导产业的村,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对主导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的村,着力推进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二是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主导产业与配套项目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农户发展相结合,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分类筹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当年启动、稳定发展。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村企、村社共建机制,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积极支持贫困村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组建、引进、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租赁等形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包投入、包技术、包销售的产业脱贫模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四是培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真正让农民掌握技术、懂得经营、学会管理,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2、精准扶贫网格化。以网格化管理为主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动态服务为保障,以网格员动态监测为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与农村网格化管理系统信息对接、与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相融,实现平台整合、信息共享,精准到户、双向互动,痕迹管理、动态更新。

3、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切实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开展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贫困人口用上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不断扩大供水水质检测覆盖范围,力争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及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实施洁净乡村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力争全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广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习惯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厕、改圈,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进一步健全农村“三员合一”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环境卫生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5、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扶贫。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优化征信体系,深入农村改革,强化合作社规范管理,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纵深发展、长效运行。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开展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加入农合联,网络全处90%的贫困人口和新农业经营主体,力争2016年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发放的涉农贷款金额达到2000万元。通过建立“合作社+金融+主导产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等服务模式,助推主导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依托京东服务中心,大力支持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力争2016年底,在贫困村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站。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拓宽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为贫困村扶持和培育一批电商网店,力争在贫困村开设3-5家网店。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力争为贫困村培训6-10名电商专业骨干人员。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各村“三万”工作组要结合驻点村实际,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到活动结束时,力争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的贫困村能够找准项目,做好规划,落实资金,完成启动工作。驻点非贫困村的工作组,也要结合部门职能和驻点村实际,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

(四)促进脱贫。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方案和措施,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对接帮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实际困难,为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谋良策出实招。

四、组派工作

办事处选派35名机关干部参与“三万”活动,组建11个工作组,对全处11个村(社区、场)实行全覆盖。各工作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和安排此项工作,经常到驻点村调研和指导,并深入农村基层,查民情、连民心、解民难。

五、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6年1月底开始,至2016年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至2月中旬)

1、1月底,召开全处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培训会议。

2、2月初,工作组进驻驻点村。深入村组和农户,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以及生活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等活动。

3、制定办实事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制定培育主导产业等办实事工作方案。

(二)兴办实事阶段(2月下旬至5月20日)

在确定好办实事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分步骤开展办实事活动。

(三)总结通报阶段(5月20日至5月底)

1、各工作组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总结报告。

2、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处“三万”活动进行检查验收。

3、活动结束后,召开全处“三万”活动总结通报大会。

六、资金筹措

采取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方法,广泛筹措资金。

1、争取上级财政“三万”活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万元。

2、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

3、处级财政筹集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

4、市直驻村工作组筹集30万元。

5、各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筹集部分资金,组织有条件的村组开展“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

6、广泛动员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捐资出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村各类公益事业建设。

七、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此次活动由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处“三万”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各村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筹资筹劳。

(二)健全机构。处“三万”办下设综合组、宣传组、资金管理组、检查督办组和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综合组由党政办、农办、扶贫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负责处“三万”办的日常工作。宣传组由处宣传办牵头,负责策划和组织舆论宣传。资金管理组由财政所牵头,负责资金测算、筹措、下拨和使用管理。检查督办组由党政办牵头,负责联系协调上级工作组,分片对各村、各工作组开展“三万”活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督办。围绕“1+5”兴办实事项目,由农办牵头,会同扶贫办、经贸办、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由农业服务中心协调市农业局、市水产局,负责“主导产业培育”推进日常工作;由扶贫办、经贸办负责“精准扶贫网格化”推进工作;由水利站负责“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推进工作;由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洁净乡村工程”推进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合作金融扶贫”推进工作;由经贸办负责“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推进工作。各项实事专项推进组具体负责各实事项目的组织谋划、推进协调和指导督办。

(三)完善机制。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检查指导,督办落实。各村工作组要定期碰头、汇总情况、掌握进度、加强督查。要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主要任务,切实为所在村群众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工作成效、典型经验及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考核。处“三万”办及检查督办组分阶段对各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村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组干部报酬相挂钩。

篇4

以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结合点,突出抓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财务审计,农经统计等工作,不断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强县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

1、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各乡镇经管站要在做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发证扫尾工作,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将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组一卷”,“一村一柜”,“一乡一室”。

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暂行办法》(发[]12号)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政办发[]17号)文件精神,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和各项制度,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办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把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推向市场,推向全国,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3、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已于年月日起正式实施,各乡镇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并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确保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1、进一步深化对减负工作的认识。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减负工作的认识,改变农民负担监管的方式方法,将农民负担监管的重点由过去单纯向农民收费的监管转移到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监督上来;由过去治重治乱转移到防反弹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上来。强化对涉农收费的监管和专项治理,加大对涉农案(事)件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和遏止向农民乱收费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2、认真抓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按照办()65号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移民后扶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征地补偿和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和专项审计力度,严禁截留、克扣、挪用、拖欠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乡(镇)经管站要突出抓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即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县负监办、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的监督检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加大对涉农收费和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专项治理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户籍办证、计划生育、结婚登记等涉农收费部门的监管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三乱”行为;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按规定程序对一事一议项目申报进行审核把关和检查验收,坚决杜绝不民主议事,议事不办事或超范围超标准筹资筹劳等行为。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截留、平调或挪用,确保“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款专用。

4、加大对农民来信来访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按照接待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对农民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接待,及时处理,并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对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查处,严防涉农涉负恶性事件和的发生。

5、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农民负担公示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农民负担监测制、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涉农文件会签制、村级报刊限额制、接待制、涉农涉负案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涉农涉负案件“一票否决”等制度。并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纳入乡镇和涉农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规范村帐乡代管工作。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在全面实行村帐乡代管的基础上,全县建立健全统一的村帐乡代管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必须明确记帐员,复核员各自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按时结帐,记帐,报表。同时,全县要统一会计帐簿,记帐凭证,现金收付凭证及收款收据的使用和管理,年内要开展一次全县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大检查,以促进村帐乡代管进一步规范化。要加强业务培训,上半年县局要举办一期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记帐员财务电算化培训班,全县村帐乡管都要实行电脑记帐和核算,并建立全县村级财务电算化网络管理,切实提高全县村帐乡管管理水平。

2、认真抓好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坚持村级财务常年审计制度不动摇,各乡镇经管站要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农业部令第6号)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对年的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审计,结合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在清理审计的基础上,及时抓好经济兑现,处理好各种遗留问题,并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做到全县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和财务公开面达到100%。

3、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各乡镇经管站要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4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一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二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帐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等。三是要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

1、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深农民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合作的意识和理念,积极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宽松环境。

2、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多形式,多主体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同时,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人才、设施和名优产业的优势,努力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要担负起牵头组织,正确引导,指导服务的职责。全县年要确保发展3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力争申报国家和省级立项2个以上,县重点扶持4个。

3、加强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今年,县局要举办一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代表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帮助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全面提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县局要继续搞好省级示范社建设,每个乡镇也要树立一个典型示范社,不断加大扶植力度,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建设,努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规范化、规模化道路迈进,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纽带,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管理任务。

1、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经干部队伍素质。今年县局要分期分批举办乡镇(办事处)经管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使全体农经干部职工更加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熟练掌握农村会计核算,财务审计、电算化、信息化和专业合作组织管理等业务技能,同时,要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性、党风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经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农经管理模式。农经工作肩负着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实的重任,农经工作人员要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对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村级不良债务有效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的材料,从而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

篇5

二、丙方安置房采取由甲方集中安置方式建设,房屋面积 标准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 20平方米的原则 建设。

三、 丙方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自愿搬迁到 置点,房号 ,安置房面积为 平方米。

安四、丙方须按甲方制定的自筹资金方案,在入住前交纳自1 筹资金元,且十年内房屋不得买卖。五、丙方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冒 名顶替,违反本协议。否则将不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 政策,并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双 方未尽事宜,另行协议补充。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各 执一份,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本协议书自三方 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甲方(公章) : 法定代表人(签字) : 委托人(签字) : 丙方(签字、手印) :乙方(公章)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协议签订时间:年月日2

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管理方案_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最新)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自治区和 x 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 策部署,根据《x 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易地扶贫搬 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x 政办发〔x〕90 号)文件精神, 促进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以下简称搬迁劳动力)就业,现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开展职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 劳务输出、提供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加强权益保障等多种渠道,引 导和促进 x—x 年已实施搬迁或计划搬迁的 4.13 万名搬迁移民中 0.94 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以下简称搬迁家庭)的劳动力就业,确保每 个搬迁家庭有 1 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实现 稳定就业。

二、工作措施 (一)摸底调查,建立健全搬迁劳动力就业精准台账。

一是周密准备,落实经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易地扶 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情况,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 开展各类要素调查论证, 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力量和相关工作经费,印制调查表格,做好 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开展搬迁劳动 力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摸清每个搬迁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 别、年龄、居民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联系 电话以及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培训协议 等情况。对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搬迁劳动力,要摸清就业创业地点、从 事行业类别、 薪酬待遇、 创业项目、 带动就业情况; 尚未就业创业的, 要掌握其就业创业和劳务输出意愿、 培训和就业服务需求等, 做到 “调 查一户、登记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 。三是做好信息录入。要 及时将调查采集的相关信息录入广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系统, 建立已 就业和未就业人员电子化动态台账,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为开展精 准培训、 就业帮扶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制定集中安置点就业工作方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移民工作管理、扶 贫、农业、财政等部门,做好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就业要素的调查 论证工作,逐个编制集中安置点的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方案,把搬迁 劳动力就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项目和具体搬迁家庭,于 x 年 12 月底前将工作方案报自治区、 市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责 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移民工作管 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完 成期限:x 年 9 月底前完成首次调查摸底〕 (二)开展搬迁劳动力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1.培训目标。组织开展搬迁劳动力专项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 的搬迁劳动力能够享受至少 1 次免费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2.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统筹 组织实施面向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以职业大典为依据,鼓励 通过项目制方式,在市场有明确需求、参加培训人员有明确就业方向 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明确就业项目的条件下, 可不受职业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等限制,在全区及结对帮扶的广东江门 市中选择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对符合条件且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家庭子女,可按“两后生”(初、高 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 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专项计划接受为期 1 年的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农业部门优先选择一批 专业大户、 农民合作社负责人、 返乡涉农创业者等作为培训重点对象, 定点定向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优先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 近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搬迁劳动力提供 就业岗位。

扶贫部门负责对搬迁贫困劳动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教育部门负责通过帮助搬迁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接 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就业。

科技部门负责在易地扶贫搬迁 集中安置点附近开展科技下乡促生产活动等专项培训活动。

3.经费保障。由人社部门组织的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所需 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培训期间可给予参加培训人员适当食宿、 交通等补助,所需资金由参加培训人员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统 筹安排。

〔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教 育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移民工作管理局、财政 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完成期限:x—X 年〕 (三)多渠道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

一是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

各县 (市、 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扶贫、财政部门要按照《x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 市扶贫开发 办公室 x 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的通知》 (崇人社发〔x〕65 号)文件要求,加快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挂牌工 作,落实相关补贴。要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预留一定场所 支持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

对与搬迁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 同, 且搬迁劳动力在 1 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 6 个月并给付不低于 6000 元劳动报酬的就业扶贫车间, 按 1000 元/人的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 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达不到 x 人社发〔2017〕82 号文件要求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 社等,但已被扶贫部门认定的扶贫车间,各县(市、区)可结合本地 实际,确定县(市、区)级就业扶贫车间认定范围和条件,并做好县 (市、区)级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挂牌工作。二是鼓励企业和社会组 织吸纳就业。

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并与搬迁劳动力签订 1 年以上劳 动合同、 连续工作 6 个月以上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或社会组 织,给予不超过 3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并按标准给予企业或社会组织 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其中,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 10 人以下的, 按 1000 元/人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就业 10 人(含本数)以上、 20 人以下的,按 1200 元/人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就业 20 人(含 本数)以

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管理方案_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最新)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项决策部 署,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可致富,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 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2399 户 10239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 户 9117 人。搬迁至县城 X 镇安置点 1134 户 4634 人、X 乡安置 点 1164 户 5204 人。X 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 3000 人以上,就业 2700 人以上。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多渠道 开辟就业岗位,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户一人”以 上就业。

二、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X 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28 日) 1.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移民局局长和 县人社局局长任副组长, 其他相关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 成员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统筹部署。

2.摸清底数。

各乡(镇)对搬迁至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精准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 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于 4 月 28 日前将 调查核实的《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经乡(镇)主要领导 签字后报县就业局。

3.强化宣传。

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召集各用工单位和企业研究 落实用工人数、用工标准、待遇等相关事项,制定并发放县内企事业 单位用工宣传手册。

各乡(镇)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就业培训相关 政策,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

(二)第二阶段(X 年 4 月 28 日至 12 月 30 日) 1.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各乡(镇)要对易地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情 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按月更新《易地搬 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 。对已就业劳动力做好跟踪管理,对未 就业劳动力进行岗位推荐, 确保向每个易地扶贫搬迁未就业劳动力推 荐就业岗位 3 个以上,并将就业服务全过程录入《易地搬迁劳动力培 训就业创业全程服务卡》 ,确保一户至少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2.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需求和用工需求,针对 性地对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未就业劳动力免费开展家政护工、挖掘机、 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县上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企业要对新招用 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和“师带徒”培训,对有创业愿望 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电商培训等, 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 就业创业能力,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X 年计划开展家政护 工培训 300 人,挖掘机、电工、焊工、厨师等培训 600 人,企业岗前 培训 1400 人,乡村特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500 人,创业电子商务培 训 200 人。

3.加强劳务合作,推荐输出就业。加大与劳务协作帮扶地区沟通 协调,通过用工信息,举办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等形式,组织县 外和劳务协作帮扶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进场招聘, 提供适合易地搬迁群 众的就业岗位,努力向县外以及帮扶劳务协作地区输送 1500 名以上 劳动力外出就业。

4.建立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扶贫点、扶贫基地并组建扶贫就业专 班,吸纳就业。县上玉园区管委会、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要引导贵旺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辉公司等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力争吸纳 5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业;县投促局要积极引进 1-2 家企业在易地扶 贫搬迁居住点创建就业扶贫加工点, 力争吸纳 2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 业,各乡(镇)要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建立 2-3 个就业扶贫示 范基地,力争吸纳 2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业。

5.扶持鼓励创业。各乡(镇)安置点以及县城集中安置点,要利用 临街门面等优势,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 200 名以上搬迁劳动者就 近创业,并带动其他搬迁对象实现就业。

6.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按照“控制总量、适度开发”的原则, 合理安置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劳动力到公益性岗位就 业。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增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符合 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就业资金承担 60%,用 人单位承担 40%。(安置期限除聘用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可 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 3 年)。

7.组建就业扶贫施工队。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等单位发包 的重点工程,要督促施工企业组建就业扶贫施工队,力争全县组建就 业扶贫施工队 10 个以上,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达 150 名以上。

8.实行就业服务窗口前移。X 镇、X 乡要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分别 设立就业服务窗口, 每个窗口至少安置 2-3 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相 关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9.建立就业创业联盟。建立完善企业与求职人员的有效衔接机 制。县上玉工业园区管委会、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经贸局、市场监 管局、工商联、人社局要加强与县内企业联系,积极建立道真自治县 就业创业联盟,开发网络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时时就业相 关优惠政策和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对收集到的各类用工信息,各挂帮 干部要及时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劳动者进行宣传推荐, 确保实现信 息及时共享。

10.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县扶贫办、人社局等部门就业扶贫资金 1000 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兑 现。同时,县人社局、扶贫办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及资金 使用效率,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三、优惠政策 1.鼓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主创业。

篇6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做好年终决算、年初预算编审、经费拨付、工资统发

1、2016年年终决算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科人员加班加点,认真审核每个单位报来的财务决算报表,配合相关科室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报关决算报表。

2、2017年初预算编制。我们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精打细算,尽量做到细化预算,严格审核各单位的人员、车辆等费用,对业务费逐项进行核实,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

3、加强经费管理,做好工资统发工作。

(二)认真研究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支农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2017年,我们积极研究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支农项目支持。一是及时编制2017年财政农村合作社、农业技术等项目申报材料,报送上级财政,目前部分已通过市级评审。二是争取省市资金,编制2017-2020年“一事一议”项目规划。我们积极主动与省市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并会同项目部门及时编制项目申报资料,配合省市人员实地考察,确保农发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三)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发放零误差。 

为了及时准确的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我们会同农业局、各乡镇财政所,对“农民补贴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农户基础信息的进行了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农户信息1000多条,并顺利完成网络信息系统升级工作。通过“一折通”平台兑付各种惠农补贴资金194万元.

(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在2017年“一事一议”“扶贫攻坚”项目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完善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依法理财,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专项资金问题的发生。严格遵守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共拨付项目资金6916万元,其中:“一事一议”1577万元(含工作经费15万元)、美丽乡村518万元、扶贫资金4821万元。严格执行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制度,积极参与了上级部门对我区项目等资金的专项检查,检查验收。

(五)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对全区进行涉农专项整治检查。

我们对全区23个涉农部门,6个乡镇、1个街道进行涉农专项整治检查。为了保证此次整改的质量和效果,我区及时成立了七里河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紧接着召开全区领导小组会议,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制定了《七里河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及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详细安排,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有关单位立即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支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六)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面开展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

全区涉贫村39个,贫困户1116户,贫困人口3900个,第一批贷款需求3100万元,第二批2475万元,目前已达到全覆盖,并完成财政全额贴息工作。

(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参加了局里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加强财政支农宣传报道,组织了乡镇干部及农村报账员的涉农惠农政策培训,编制下发了《兰州市七里河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宣传资料》、《兰州市七里河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七里河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办法》、《七里河区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年初、年中、年末三期及相关简报5期)

篇7

一、试验改革进展情况

1、深入开展了“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建立__镇产权交易所,制订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推进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目前从农商行抵押贷款500万元,规范土地有序流转,新发展种粮大户3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规模和现代农业发展。

2、__镇被__市确定为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镇,修编了小城镇总体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农村建设。__镇杨仓社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明年将整体搬迁上房,将小城镇打造成产业中心、区域居住中心、社会服务中心。

3、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首先在白楼、苑庄、北李庄等村开展,3个村正在进行土地承包的资料的摸底登记。

4、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已对83个村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登记,完善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对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5、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创新试验,拟建立镇级三农服务中心1个,建立村级“三农网络直销服务超市”8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__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管站,具体负责改革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支农资金,加大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金融部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涉农信贷办法,简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国土部门在调整城乡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及土地出让金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工商、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农业办要落实好各项农业保险政策,努力化解改革试验的风险。

(二)切实加大政策支持。

1、切实增加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镇财政设立100万元的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围绕改革试验区建设及时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整合涉农资源,争取各类支农扶持项目和专项补贴补助资金,集中财力推进改革试验区建设。

2、落实土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复垦和农村土地治理、合村并居等,在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范围后置换出的用地指标,除优先用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外,主要用于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建设,保证用地指标出让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兴办社办企业所需要的非农建设用地,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业支撑;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手续,主要用于兴建农业用仓(机)库、生产管理和加工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保证合作社农业规模经营生产设施建设用地。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加大对合作社土地使用产权和收益权抵押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扩展涉农信贷抵押物范围,努力化解农业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制定促进农村金融资本回流农村的办法,建立涉农信贷奖励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农村。

4、优化工商税收服务。对参加改革试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凡政策规定不能收取费用的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对社办企业、农村创业企业等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依法给予适当减免各项规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和社办企业、农村创业企业依法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适当减免各项规费。5、强化民生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实行城市医院对镇级卫生院的新型委托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就近能享受到城市优质医疗服务,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推动城乡学校新型托管,让农村最大限度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在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一个农村文化大院、一块体育健身场所、一个小公园,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群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

(三)切实加强指导、督导和考核。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各试点试验单位的工作指导、督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试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按照试验区建设内容的要求,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将任务分解细化,分阶段、按步骤,扎实推进。

三、初步成效

1、积极引导全镇农村合作社建设,20__年新增土地合作社6家,利用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发展种粮大户3家。

2、选择3个村开展农村承包土地清查、测量,对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进行测绘。

3、建设新农村社区1处,明年达到上房条件,村庄进行整体搬迁。

4、全面完成83个村“三资”清理工作,建立了__镇农村产权交易所。

5、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行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

一是探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改革。建立符合“长久不变”要求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使用权流转、征占用补偿,调解仲裁制度调整,人地矛盾化解、承包经营权继承和退出等相关制度。

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鼓励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任职或兼职,并制订激励政策,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制订科学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批有头脑、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敢创业的新型农民,鼓励他们成为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领头人。

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三农”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体制框架和有效途径,为先行先试者做好保障和支持。

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制定促进农村金融资本回流农村的办法,建立涉农信贷奖励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农村;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金融支农渠道。

工作计划:

1、加强氛围营造。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鼓励探索、支持攻坚、敢闯敢试、保护改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针对阶段性工作任务组织专题培训,加强力量配备,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多形式、多渠道分析研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经验。

2、突出示范带动。在杨仓新村建设的基础上,配套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集约化、公共服务集成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社会管理规范化,着力打造城乡改革发展示范样本。

篇8

临海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

近年来,临海牢牢抓住被列为“省金融创新示范市”、“省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契机,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为促进全市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连续6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2012年顺利通过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考核验收,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全力破解农民“征信难、增信难”问题。一是建立农户经济档案。针对农民收入不稳定、有效抵质押物缺乏、贷款信用较低的问题,以建设“信用临海”为抓手,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信用征集工作,综合考量农户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25?郾63万户,覆盖面达92?郾33%。二是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积极探索多人联保制度,共创建信用镇3个、信用村498个、信用户24?郾88万户,授信总额达76?郾61亿元,贷款余额达63?郾46亿元。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以村为单位、以农户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集中授信,整村批发”的阳光信贷业务,加快形成了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信用合作机制。三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试点,将评价结果作为合作社享受贷款资金优先、利率优惠、信用额度提高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共评出AAA级合作社4家、AA级28家、A级69家。

培育农村金融主体,全力破解农村金融“机构少、服务弱”问题。一是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去年将临海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银行,开创了全省县级农信联社直接改制的先例。改制后的农商银行资信实力大幅提升,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截止2013年10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88?郾4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91?郾08%,新增涉农贷款11?郾6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96?郾67%。二是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共建立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其中,2009年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首家由农民创办的银行――“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金融主体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由市财政对支农金融产品按其每年新增贷款、担保余额的5‰进行风险补偿,有效提高了金融主体支农惠农的积极性。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全力破解农民“贷款难、抵押难”问题。一是针对农民日常小额贷款难问题,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在全国率先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一次授信,两年有效,随用随贷,随有随还,积极破解农村信贷量小、面广、期短、用频的难题,被评为“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并在全省推广。目前,临海已累计发放丰收小额贷款卡6?郾02万张,授信金额47?郾91亿元,贷款余额达41?郾35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郾56%,在全省推开后,共带动全省支农资金达3038?郾96亿元。二是针对农户经营性贷款担保难问题,推出“助农保”产品。以行政村为单位,经担保公司审核,为符合条件的农户一次性批量担保,金融机构让利1?郾2‰作为农户保费补偿,目前已在119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授信户1?郾47万户,授信金额达14?郾03亿元。三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担保难问题,推出“农源保”产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评级引入融资担保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牵头、银担合作”的新型融资担保模式――“农源保”,由市直属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根据合作社的规范化等级予以利率优惠,实现合作社贷款零反担保、零抵押,减少贷款成本、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成功率,共向240家合作社授信14670万元,发放贷款10044万元。此外,还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了农产品商标权、渔业船舶等农村综合产权抵(质)押贷款,实行了全国首例农产品商标权――“忘不了”商标权质押贷款。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全力破解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优化金融网点设置。针对全市镇域广、村落散的实际问题,在选点、布局、设置等各方面严格把关,邀请专业机构规划设计网点,在人流量较大的便民服务中心、超市、小商店增设金融网点,网点布局设置更加合理。二是创新“银村通”模式。着力解决农户小额现金的支取难题,以政府补贴奖励、银行提供POS机、点垫付现金的方式在农村铺设网点提供助农取款服务,目前已在1020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了行政村“银村通”全覆盖,仅2012年就办理涉农补助款取现业务3?郾8万笔,节约农民取现往返成本500多万元。三是建立“农村小微金融便利店”。积极探索提供取款、存款、查询、咨询、贷款受理的“五位一体”服务,在涌泉镇梅岘村设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小微金融便利店”,实现了村民办理基本金融业务不出村。半年来,该便利店共办理村民取款业务1869笔284万元,办理转账业务364笔232万元。

临海市农村金融改革

创新的经验和不足

近年来,临海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力破解“三农”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经验: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全力争取上级的关注和扶持,积极承担省金融创新示范市、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任务,专门成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立足临海实际,制定出台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金融支持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农村金融改革理清了思路、理顺了体制、提供了保障,为全市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坚持服务民生。临海始终立足农业大市的现状,立足农村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立足“三农”征信难、担保难、贷款难“三大难”问题,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深入农村、深入农业、深入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发一大批“接地气、连民心”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是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动力所在,更是金融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三是坚持互利共赢。临海农村金融创新不断深入推进的关键在于坚持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多方共赢普惠。近年来,临海农村金融创新既为“三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让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又为金融机构拓展了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增加了客户群体、提升了经济效益;还从根本上助推了农村发展模式转变,逐步实现了以单一的政府为主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型,有效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为做强、做长农村这块发展“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临海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服务全市“三农”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金融机构合力扶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临海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开设了涉农业务,但除农商银行外,其他银行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较低,对发放涉农贷款业务仍然持保守态度,“二元金融”鸿沟仍然比较明显,涉农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第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除丰收小额贷款卡外,临海的涉农金融产品的覆盖面相对有限,特别是针对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仍需深入开发。第三,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受农业生产周期长、贷款风险高等因素影响,融资性担保公司积极性相对较低,农源保、助农保等产品推出后,贷款余额增长较为缓慢。此外,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相对狭窄,担保物流转市场尚未建立,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债权银行的权利无法实现。第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全市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由农办和工商局牵头落实,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正处于信用征集阶段,工作相对滞后。此外,农商银行的农户信用档案仅限于该行内部应用,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全市性的农户信用信息库尚未建立。

对深化临海农村金融

改革创新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金融是核心要素之一。临海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为各地破解“三农”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农村银行网点布设,推进在5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银行网点,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经营网点向小城市、中心镇和集镇拓展。鼓励和支持村镇银行做大做强,加快设立分支机构网点,积极向镇(街道)延伸服务,进一步发挥支农支小作用。做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结合临海农业主导产业,选取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类别多样互补的省级、台州市级专业合作社加入“忘不了”资金互助社,开展跨产业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提升“助农取款”服务功能,通过提升自助终端服务功能,将单一的小额零星取款服务提升为存取款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小微金融便利店,争取在2000人以上的农村建立小微金融便利店及有人值守的“自助银行”,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

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紧紧围绕”三农”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健全完善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保证贷款“三位一体”的农村信贷产品体系,积极开发一批有针对性的涉农金融新产品,全面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大力推进“阳光信贷”工程,继续做好丰收小额贷款卡、丰收小额创业卡扩面增量工作,全面提升“丰收卡”服务功能和使用范围。根据农业产业化的需求,积极开发适合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殖业等产业发展的融资品种。开展“三农”贷款担保试点,将财产权益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动产和不动产积极纳入贷款担保物范围。创新担保贷款模式,积极引入保险机构参与农村小额保证保险,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三位一体的担保贷款新模式。

篇9

1桓仁县病虫安全控害工作发展现状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为开创辽宁省农业病虫草鼠害无公害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药安全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站的文件精神要求,桓仁县制定了实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1年春季,桓仁县已设立了1个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中药材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3个水稻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5个蔬菜病虫害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2主要措施

2.1选择相应的防治技术

在市植保站的指导下,采用杀虫灯、赤眼蜂、昆虫性诱剂、捕虫板、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阿维唑磷等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作为安全控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在水稻示范区,主要采用了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虫方法,配合使用生物农药杀虫杀菌剂阿维唑磷、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在蔬菜、药材、果树示范区,主要采用捕虫板、昆虫性诱剂、苦参碱、杀虫灯等防治方法[2]。

2.2强化技术培训,普及安全控害知识

为发展桓仁县绿色食品产业,在抓好示范区工作的同时,把绿色食品知识和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来抓。几年以来,已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8期,印发科技资料逾12万份,通过桓仁报发表有关材料18期,利用乡镇赶大集发放有关书籍5万份。在此期间,多次下乡到有关乡镇进行虫害调查,根据不同农事季节组织专业人员讲课,并开展电视科普讲座、开现场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为安全控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3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

2.3.1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2008年在北甸子乡建立了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示范区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在注重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基础上广泛推广以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治方法,示范乡总计安全控害面积达688 hm2,其中冰葡萄安全控害面积367 hm2;南果梨安全控害面积196 hm2;尖把梨安全控害面积125 hm2。共设置性诱剂捕杀器70台,架设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128台,投入生物农药苦参碱1 600 kg。据县植物保护站调查,北甸子乡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有20多种。经过几年的应用,以杀虫灯为主的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的效果非常好。虫害高峰期杀虫灯每晚平均诱杀虫量为600 只/台,每年可减少喷药4~6次,减少了农药污染,降低了农药残留。

2.3.2水稻安全控害示范区。井岗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农药,无污染,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生物制剂[3],2010年已推广面积达到2 000 hm2。2010年在雅河乡、普乐堡镇、八里甸镇设立了水稻绿色控害示范区,并且共投放生物农药井岗蜡芽菌60件、枯草芽孢杆菌240件,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2.3.3建立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立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桓仁镇西关村和雅河乡南老台村沙尖子镇江岗子村、仙人洞村、木盂子镇、八里甸镇八里甸村建立了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主要是使用捕虫板和杀虫灯诱杀白粉虱和美洲斑潜叶蝇。示范区总面积2.7 hm2,总计42个温室,投放捕虫板共1 400张,投入生物农药100 kg。经测试,捕虫板的防治效果为80%,可节省化学农药7.5 kg/hm2,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2.3.4建立药材安全控害示范区。大镜沟村有五味子200 hm2,近年来受春季苗期害虫(主要是金龟子类的成虫和幼虫)的危害较重,其中黑绒金龟的危害最为严重。2010年在大镜沟村设立了安全控害示范区100 hm2,设置杀虫灯20台,解决了春季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2.3.5建立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向阳乡有板栗1 334 hm2,是桓仁县向阳乡的主要农业产业,多年来一直受栗实蛾的危害,由于都是种植在高山地带,施药十分困难。2006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推广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67 hm2,效果良好。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可知,赤眼蜂防治栗实蛾效果明显,防效达64.26%,可降低虫食率23.24%。

3发展对策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内涵,树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安全控害示范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思路[4]。

3.1改变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安全控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桓仁县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中国休闲度假城”、“世界冰酒之都”、“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为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安全控害工作是完成发展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支持,积极宣传贯彻“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做好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工作

做好安全控害整乡推进示范区的建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项目拉动、农村合作社扶持等措施,扩大示范规模,对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力争5年之内,基本达到全县整体推进水平[5]。

3.3集成关键技术

以酿酒葡萄、蔬菜、中药材、水稻安全控害为主线,加强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不断充实各项防控技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控害技术模式,使安全控害技术向标准化、区域化发展,切实提高安全控害技术的普及率。

4结语

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顺应了当前市场的要求,它具有安全、无污染、防治效果好等优点,适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使用。病虫害安全控害的措施必将成为今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措施之一。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作为植保新技术配套组装,集中展示植保新技术,可全面推进安全控害技术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桓仁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对桓仁县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5参考文献

[1] 朱玉红,万林.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29.

[2] 王永志,葛月红.阜新地区农业病虫害安全控害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4):116.

[3] 崔敬堂,孙立民,檀莹.浅谈水稻病虫安全控害新体系建设与推广[J].北方水稻,2011,41(3):79-80.

篇10

一、主要经济运行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乡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三农会议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流转土地3100亩,发展多种经营。预计,2013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万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总产值14147.02万元,同比增长18%;粮食总产量26842吨,同比增长7%;油菜产量330吨,同比增长20%;棉花产量135吨,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9178元,同比增长14%。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涧坝、史院、尹祠、瓦杨、邵庄、联湖、庞岗、闫阳等村大棚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500亩;1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丰产片基地继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效益示范作用,继续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上半年在庞岗、邵庄、瓦杨、尹祠、仇咀等集中流转土地1060亩,扩大了邵庄村“翠绿蔬菜基地”、联湖村“阳光蔬菜基地”的规模和面积。新增了庞岗永亮蔬菜种植合作社、闫阳四方蔬菜种植合作社等2家专业合作社,对“永亮蔬菜基地”进行了“三品”认证,注册了“小麦酥”商标。合作社的成立,能人、大户的带动,加快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已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来乡,进行了规划设计,园区蓝图即将绘就。

(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农村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20多万元,在史院村、瓦杨村修建了防渗渠,在闫阳村、联湖村、尹祠村、仇咀村、庞岗村、邵庄村深挖了6口当家塘,在涧坝村新建拦水坝和过水涵闸13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亩。农村道路继续硬化。投资262.5万元,对全长7.2公里的史院中心村道路硬化工程已顺利实施结束,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集镇综合改造进展顺利。通过全面把握,综合统筹,先行试点的方法,对28间沿街立面进行了整治,铺设了防水、防滑地砖,面貌焕然一新。农村违建得到有效遏制。投资3万元,利用无线调频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有关制止违建文件精神,乡政府配备宣传车两辆,在全乡进行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行网络化管理,科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联户代表,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和拆除。通过大力宣传和对2户违建的,有效遏制了违建现象的发生,在全乡营造了依法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争创省文明城区活动效果显著。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一是安排部署,宣传发动。制定了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解表,成立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出动宣传车一台、拉过街横幅13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粉刷文化墙13面,LED屏不间断播放创建信息。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村、乡直各单位签订了文明创建责任书,形成了乡负总责、村和单位包保、环卫城管人员具体实施的三级创建管理体系。三是有的放矢,稳步推进。针对脏,不断加大环卫工作力度,增加环卫设施及人员,取缔乡区垃圾堆放点4个。每天清理垃圾4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针对乱,始终保持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高压态势,拆除违章广告牌10余块,清理占道建筑垃圾20多吨,铲除杂草、占道菜园1000多平方,规范违规停放车辆100余辆次,规范经营摊点400多处。针对差,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疏通集镇下水道1300多米,投资50余万元新修小街小巷近1000米,在原有3座卫生公厕的基础上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在曹史路及史院集镇主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0套,实现集镇路灯全覆盖。创城工作的显著成果,受到了市区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被授予全市“创城”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

我乡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初即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牵头领导和协助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责任到人,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施民生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的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同时乡主要领导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调度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时序进度及工程质量。2013年区民生工程任务分解共35项,我乡涉及20项。区为民办实事有20项,由我乡牵头的共1项。截至目前,全面完成的有20项,占总量95%;正在实施的有1项,占总量5%。

(四)《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分解任务稳步推进。

201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涉及我乡的有15项,需要我乡牵头完成的达5项。乡政府通过分解任务,确定责任人,制定工作标准,定期调度,不定期督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截止目前,除了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和集镇综合改造正在实施外,其它各项工作均已顺利完成。

(五)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是区政府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民工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区领导的关心下,将教师(机关)周转房、中心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经过规划设计,统筹建设中心文化广场。在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基础上,正在办理报建手续,其中一栋教师(干部)周转房即将竣工。

(六)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乡参保18999人,参保率达104%。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推进,今年开始在全乡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乡办理人数达7185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为2773人,60周岁以下在保4412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70人。

民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597户1331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9.54余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4户1238人,发放资金近91.9376万元。加强对敬老院的管理,不断完善敬老院服务设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进一步改善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确保了安全与稳定。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人口意识,政策符合率逐年提高,性别比趋于正常,各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干部抓计生工作责任逐步增强,自觉性不断提高,岗位责任制逐步完善,人口结构趋于合理,计划生育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初步达到了规范化服务标准。

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坚持依法治乡,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解矛盾纠纷22起,成功率达100%。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创安成果。

(七)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改善机关工作作风,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和各村的为民服务代办点,及时、方便地为群众服务,提高了工作人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能力。同时变抓工作为盯工作,抓落实为盯落实,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全乡上下,心齐气顺,讲团结、谋发展、鼓实劲、比实绩,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尤其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农业增产农民难增收。2、由于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辖区内没有工业,财政压力大。3、个别村支两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造成村集体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4、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大,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途径还不够宽敞。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上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工作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趋势做到心中有数,把工作着重点落实到抓准、抓住经济增长点上来,以改进作风、改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着手,制定相应措施,真抓实干,以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一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新品种,进一步搞好低产田改造,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扩大优质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集中土地规模经营;建设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猪、牛、鸡、水产品等养殖。三是大力扶持种植大户。通过示范作用,来带动周边群众连片种植、养殖,壮大规模优势。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建设美好乡村。下半年,我乡将继续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规划科学建设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为总要求,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全力抓好第一批美好乡村即史院中心村的建设工作。积极与区直有关单位、帮扶单位沟通联系,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逐步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全乡美好乡村建设带好头,起好步。二是继续抓好土地整治和农建房管理工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工程完成后将使村庄布点更加合理,村容村貌实现改观;进一步加大农建房的管理力度,防止出现反弹,巩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做到建管并重。三是着力抓好文明乡和文明村创建,做好和谐村居建设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重点做好集镇街道和全乡村级道路主干道两侧乱堆乱放、乱丢乱倒、乱搭乱建的集中整治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村容乡貌良好,公共管理高效,社会服务全面。

(三)完成史院集镇综合改造工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对史院集镇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在对沿街立面整治的基础上,对集镇各功能区进行重点规划与完善,精心施工,强力推进,依法取缔骑路市,改变集镇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把史院集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集镇、新型集镇。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任务,将其打造成为史院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发挥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围绕产业招商,立足实际招商。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真正做到以政策吸引客商,以服务感动客商,以诚信留住客商,实现新的进展。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继续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继续落实“三为主”,实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强抓“预警”考核,进一步细化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联系村和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组包户责任制。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狠抓“两检”和“四项手术”到位率,以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政策符合率90%以上,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鼓励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