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01: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心理学

篇1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该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学习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理论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抽象内容比较多,对于“教”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相对说来难度更大。因此恰当的通过教学模式、方法、优化课程资源等,能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坚持的原则

1、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该学科的学习,应达到三方面目标:

(1)认知性方面。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学知识脉络,认识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识记理解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内容;学会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现象;

(2)技能性学习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普通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提高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生活态度、求实科学态度、宽容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促进理解与应用。运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也包含讲练结合思想。理论与实际包括学生整理笔记、做习题、做小论文等。做好学生的体验活动。

3、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传授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处在“入门”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传授的原则,有利于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课程,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

4、坚持教学过程的教学互动,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既不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为此教师要系统、准确、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学内容,学生要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才能做好学习过程的主体。

5、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

知识是无限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思维、记忆、强化规律、学习理论等促进教学。

6、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的介绍

心理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学科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绪对认知与行为的影响、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等。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质量,普通心理学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讲授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

1、在讲授中“分析、案例、互动”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点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所以要细致讲解分析概念与规律、分析概念与规律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学概念、规律、原理、理论有所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所以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一定形象化、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

2、体验、讨论、教师导向结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叫学生进行讨论,对某种理论或某些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写课程小论文,既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理论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能是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导向。

3、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视野,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的机会。另外,每章讲授结束之后,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布置各种不同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评价报告等。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1、精选教学基本内容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述祖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这几本书比较经典。 教师在仔细阅读基础上,形成一个有层次、有系统、有深度、有逻辑性的,既有实用性又有学术性教学内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资料与图画资料

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有趣的与形象性材料。

3、关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学科新成果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又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内容应注重考评学生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能够考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评。

篇2

能力结构,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能力不是某种单一的特性,而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结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机械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需要 管理

1.研究目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阐述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及其层次结构,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后,他又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全面阐述。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即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等;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的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将这种因需要欲望而引起的行为原动力投向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个体工作积极性的源泉。激励是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态,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1]。不同的人群的需要层级各有不同,针对不同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推动人们行为的理论。

笔者试图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探讨适合高校体育教师管理的激励机制,为优化管理,增强效率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此问卷参照美国斯蒂芬・P・罗宾斯所著《管理学》黄卫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的一个需要调查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综合我国体育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制定的,采用5级记分制。对我国中南部地区20所普通高校的3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75%。研究还针对普通高校教师的需要问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调查。

3.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层次的现状

人的需要和心理感受是在客观外界的刺激下引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期,体育教师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在不断变化,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及时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新的环境下的需要结构和内容就显得非常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需要表现,依次为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安全需要(见表1)。

3.1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排序第一,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研究发现有73.8%高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原因是追求能展现个人特长和才华以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然而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感到距离自我实现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有资料表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只有30.1%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60%以上的教师认为他们的能力只有部分发挥,甚至基本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2]。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还潜藏着极大的能量。

事实上,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才能、特长和爱好,有的教师工作经验丰富,理论课内容熟练,能发挥自身潜在的智慧能力;有的教师自身专业突出,对带队训练和抓竞赛活动等能发挥自身的潜力,有的教师在科研和学术活动中更能展现和提高个人才华。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利用激励机制,为体育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充分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3.2自尊需要

自尊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追求的是地位、名分,以及相对他人的认同高低。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关系到体育教师职业的尊严,关系到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传统的师道尊严。现实中,很多高校存在对体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其他专业,学校各项政策不能一视同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调查显示有43.5%的人认为学校分配不公,这激发出体育教师对自尊需求的一种补偿,由此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已造成对校体育教育的强烈冲击。

3.3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需要,排序第三,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已经相对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工资稳定,居住条件改观。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略有好转,但与从事其它专业行业部门同年龄、同职称的人员(如公务员、金融、邮电、医务人员)相比,物质生活仍然处于中下水平。体育教师付出的艰辛劳动与其菲薄的收入、狭窄的住房、不尽人意的医疗保险等形成的反差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教师也有了更高的需要,他们追求的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等。目前,教师的物质福利待遇偏低、生活相对清贫是普遍的现象。体育教师除了同其他教师一样迫切需要解决工资奖金待遇和住房条件之外,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工作量和强度更大,消耗的体能和精力更多,更需要在这些方面能得到必要的补贴。众所周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是教师充分发挥才干,完成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证。而很多高校没有室内体育场或是场馆不足,教师必须在夏日顶着烈日,在冬天冒着严寒进行工作。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而应配备的器材和设备、图书资料等,许多学校由于经费的限制而难以满足,导致教师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不高。此外,劳动报酬和工作条件不仅是从事工作的必要保障,更标志着体育教师的劳动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承认和尊重,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挫伤体育教师的自尊和工作热情。例如有的高校不仅没有教学所需的场地和设备,而且体育教师的工作系数只能算0.8,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高校的体育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3.4归属和爱的需要

研究表明,归属和爱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中位居第四,表明其满足程度相对较高。由于教师群体素质较高,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加上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工作的性质,教师之间无突出的经济物质利益冲突和激烈竞争,因此单位内部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一般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维护学校的声誉。

3.5安全需要

表1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对安全的需要已经感到相当满足。这与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管理规定和退休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及意外保险制度等有关。

4.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4.1发挥优势需要的作用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存有个性差异,并且在个体的某一特定时期,总有一个优势需要对支配的作用。显然,自我实现需要是影响教师工作行为的优势需要,它是工作能否使人产生成就感、胜任感,能否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核心因素。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发挥其在教学、训练及活动组织能力的优势,在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自信心、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都将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而,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优势需要的作用。

4.2协调需要系统内部的关系

人的需要是一个系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五层次需要及每层次需要的各项目之间是不可决然划分的一个系统。根据系统理论,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因此,要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不仅应发挥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还需要发掘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新功能,以系统科学的原理来思考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需要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较高,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感到未能得到与较高的自我实现水平相称的尊重需要的满足。相关研究表明,需要满足水平的自身价值标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工作积极性水平的涨落影响最大[4]。因此,管理者在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物质待遇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站在更高的价值标准上正视自己工作中的成绩,将提高生理需要满足水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水平结合起来,发挥这三个需要层次之间的互相影响的系统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水平比较低,这与对生理需要较高形成反差。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序列,后一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前一层次满足的基础上,而普通高校教师在未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前提下达到第二层和第三层需要的较高满足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事实上,这些与工作实效毫无联系的长期固定不变的需要满足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功能了[5]。所以,管理者在基本稳定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自我实现和尊重层次需要满足水平的前提下要适时调整教师工作及收入的稳定性,将工作收入的稳定性与其工作的实效挂钩,引导教师建立协作和竞争共存的工作同事关系,并将这种对工作收入稳定性的调整与通过工作考核适当提高他们生理需要的满足水平联系起来实施,从而使三者互相协调一致,发挥三层次需要之间互联互动的结构联系功能。

5.结语

调查同时显示:90%以上的高校体育教师期待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人最基本的需要,主管部门领导要切实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教师的实际困难,并采用适当增加薪水,改善劳动条件,创办各种福利事业等组织措施,其保证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主管部门领导应开拓思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有关政策等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力、技术和潜力,为其个人成长提升和有所成就提供有力保证。主管部门领导应尽量给体育教师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包括学历提升、裁判等级考试、选派进修等,满足其专业文化学习需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观念,鼓励优秀青年体育教师脱颖而出;要让符合晋升条件的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竞争积极性。总之,应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物质和荣誉的需要,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润平.国家乒乓球教练员团队管理行为特征的心理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牟新云.基于需要理论的农民工管理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3]李东.权威、合作与激励――对企业管理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1).

[4]董周法.需要层次理论与学校教育管理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7).

[5]张银满.对指导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6]米欣.近十年人事视角下高校教师管理研究的回顾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7]胡红.体育教师需要与激励的现状及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8]张银满.对指导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9]李军,姚继平.高校管理中教师分配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2007,(9).

[10]刘权辉,朱萍华.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7,(9).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反思

在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之际,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普通高中物理该如何教学才能既适合当前形势,又适合学生特点?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学生在德、能方面共同进步?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积极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使普通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一、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科学教育尤为重要

新课改物理教材中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如牛顿的忘我、安培的专致、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及神舟载人航天成功收回,我们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成就激发学生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素质。

二、在物理教学中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毅力不顽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涡流》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联系家中使用的电磁炉,并提问哪些锅具不能用,最后引导他们总结电磁炉的原理。这样会增加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和知识,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会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

普通高中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较弱势,在物理教学中若结合情感教学,将使学生更加喜爱物理学科,从而更加努力去学物理。实施情感教学要确立目标。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都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结合起来。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快乐。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立兴趣小组,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上进心、自尊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要感情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样他们才会把心里话、教学信息反馈给老师。

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精华所在。这在普通高校物理教学中实施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我们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学生学情,我们首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究新知的心里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学习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改标准以学生为主重在从学生角度入手转变其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还很多,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改,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理论,不断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学结过程中,在学结过程中,提炼升华,使之符合教学规律,促进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大局意识。

讲政治、顾大局不仅仅等同于服从领导,不仅仅是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反之,仅仅满足于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也不一定能讲好政治、顾好大局。

如何讲政治、顾大局?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清醒的基础"。要做到很好的讲政治、顾大局,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为指导,不懂政治理论,对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就不可能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工作中就会不辩方向,缺乏政治敏感性。当前胡书记的"三句话"是指导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及今后,只有认真学好"三句话"精神,做到学深、学透,了解、弄懂"三句话"思想的精髓,真正明白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认清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趋势,工作才有预见性,也才能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在学习中,不能死搬硬套,教条理解,甚至断章取义。要联系实际,结合工作,善于分析。在把握理论精髓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指导工作,才能做到既讲政治,又兼顾大局。

篇6

关键词:音乐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基础因素;心理动力因素;心理状态因素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学科。它是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汲取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丰硕研究成果,又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并在学科的构建中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与目的[1]。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一种适合普通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六个步骤,如图所示:

在这个结构中,学生根据起点和终点的设定,自行探索到达的途径,自始自终是参与教学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学生怎样成为主体,引导课程的进行,关键在于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获取的新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生成全新的知识序列。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的知、情、意、行截然不同。通过音乐课堂这个平台,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这种方法的学习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既达到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目标,也提升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包括思维、行为、表达、逻辑、团队协作等隐性指标评价参数。

根据音乐教育心理学分析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结构,大体上由三种心理因素构成:心理基础因素;心理动力因素;心理状态因素。

一、心理基础因素

心理基础因素,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原有的心理背景或基础。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音乐欣赏者的性格类型差异、音乐在不同个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效果和氛围上的差异、反复欣赏与达到精通的效果、音乐对听觉及其它身体各器官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的大学生从生理来讲,正处于智力水平扩展阶段,接受大量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急于了解、掌握他们所未知的事物。教师应该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经验,在“泛听”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经典作品的“精听”。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能力水平(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原有水平)知识基础、气质类型、性格特征以及近期的情绪生活等,也都影响着教学[2]。有人讲“优秀的教学是四分之一的准备加上四分之三的戏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其差距只是表现在对知识理解的多寡与深浅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角色,向下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应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三个角色:指导者、创建者、帮助者(不能代替学生来学习)。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以及行为特点,成为观察者;帮助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智能倾向、了解学生的情趣爱好、学习强项,成为协助者;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学习情景的提供者等等。这都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良好的口才、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要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具备广博的知识等重要素质。

二、心理动力因素

心理动力因素指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开始之前和进行之中的心理动力,其中包括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目的、动机、理想、兴趣、求知欲、责任感等的特点和水平。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来说并非直接卷入认知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强调、努力集中注意力和对学习良好的准备状态去影响学习过程。打个比方来说,动机好比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催化剂”,而不是能够直接作用于学习效果的“特效药”。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是不相同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学习目标。

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活动”,通过模拟真实世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践的能力,利用小品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利用“展示与陈述”模式,通过演讲、讲座、也可以是文字性的展示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也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学习,可以建立(1)阅读|写作中心(2)图例|视觉表达中心(3)音乐中心(4)制作和绘画中心(5)表演中心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心理状态因素

心理状态因素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其中包括信心、热情、精力、心境、健康、睡眠等。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素是心理基础因素和心理动力因素得以发挥最大效能的保证,是在课堂教学范围内获得最佳效果的决定因素。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使整个音乐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而对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例如,当教师以饱满的态度出现在课堂上,带着激情为学生讲解作品时,而学生本身却不受音乐的魅力所影响,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这对教师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烦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深层挖掘其原因。从学生心理来看,大学阶段是他们的审美初步定型阶段,他们需要美好的事情来陶冶心灵。而对于一些传统的音乐作品,他们常常感到太古老了,没有活力,这时就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让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地发现音乐美的品质,在情感上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升华。首先从“感受”音乐开始,凭借感官从形式上去感受音乐美;其次“在体验上”,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品味,从中获得音乐的美感,并通过想象与联想,领悟音乐内在的意蕴;最后“从评价上”,通过分析、判断、评估等方法,从各个学科角度对音乐作品做出多维度的价值判断。

音乐欣赏教学离不开音乐教育心理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7.

[2]孙守成,李印.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13-14.

[3]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方言地区 高校学生 普通话学习 心理障碍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方言复杂多样,生源相对集中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方言地区高校学生入手,优化学生心理,排除地域障碍,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学好普通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方言地区高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

(一)错误的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方言区高校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在这一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我国高校把普通话教学的着眼点一味放在测试上,而忽略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对普通话等级测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普通话语感的培养不够

方言地区的学生学普通话大多受书面语的影响,习惯在有文字时用读书音进行训练。朗读训练时也以语音练习为主,忽视语言表达的能动性,这样学生只学会了“只言片语”。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很多应试者不惜把每一个说话参考题逐一拟成文字稿,然后下工夫背,以便在测试时用“读书音”表达出来。

(三)方言情感对普通话教学的负面影响

方言地区高校生源相对集中,教师也以高校所在地本籍人居多,日常生活中方言母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方言母语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认为他们使用母语时,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感情,听起来格外亲切,而使用普通话就会感到生硬别扭。

二、排除学生障碍心理,创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一)排除地域障碍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种方言可谓“五花八门”。北方方言区高校学生,由于本地话比南方话更接近“标准语”一些,就觉得自己有明显的优越感,容易滋生一种惰性。而南方方言区,由于当地土话与普通话差距甚大,所以掌握普通话困难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

(二)排除情感障碍

由于独特的方言文化传统,种种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深化了人们对方言的感情,从而导致了对其他语言的排斥效应。教师应以情感为着眼点,教育高校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以说普通话为美为荣。要让学生明白,民族共同语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纽带。学习普通话是捍卫祖国语言和民族精神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排除年龄障碍

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二十来年乡音的熏陶,使他们只习惯于使用方言。面对自己日趋僵化的发音器官,天天与自己的口舌较劲,其苦恼、焦虑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教师应加以引导,排除其心理障碍,带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1.加强语言学习的韧性的教育

要让学生看到困难,懂得语言的学习必须反复实践,不断重复,才能熟练运用。另外也要让学生看到有利条件,如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学生若能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找出对应关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证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焦虑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方言区的各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提高普通话水平。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成就动力”这一因素的作用,运用情绪强化力量维护并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确立新的目标,产生新的焦虑,引发新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3.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提倡人人都说普通话,课上课下一个样,“讲得好有人夸,讲得差无人笑”,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用语和生活用语。

(四)激活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丰富课堂学习活动。语音笑话、绕口令、词语接龙、讲故事、朗读、演讲、情绪表演等是符合普通话课程性质的、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运用录音、录像、挂图、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发音原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优化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普通话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在口语训练中学生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和兴趣,那么作为主导的教师就根本无法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在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使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谢旭慧.高师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教育探索.2007.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29-02

普通本科院校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在肯定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基础上,应当重视构建开放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及局限性

普通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长期以来的模式为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在固定时间里以制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其中教材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围绕教材开展授课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物理实验的目的、物理实验的原理、物理实验的步骤、物理实验设备仪器以及物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对物理实验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学生则按照教材、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以及演示的内容进行物理实验,从而获得与要求相符的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考核方式也主要围绕笔试展开,即在期末采用答卷形势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成果,当然,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也必不可少,但是所使用的物理实验操作项目往往是学生已经做过的实验。在这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强调对物理实验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学过程具有较高的知识传输效率,这种优势决定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讲解基础的物理实验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基础的物理实验技能中十分实用并且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知识的传播以及灌输完全由教师负责,而学生仅有的任务就是理解和消化教师所传授和灌输的教学内容。如此看来,学生只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经验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并且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另外在使用这种填鸭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忽略,学生在对物理实验产生认知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被忽视,并且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固定化并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长期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的学生不想问、不爱问,也不知道如何问,从而形成对教师和教材的盲目崇拜,这将制约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创造力的提高。

二、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保守性和封闭性而言的,主要包括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时间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内容的开放性与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从而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物理实验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知识接受速度的差异把学生从固定的教学时间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普通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时间的开放性,应当对以下几种需求做出考虑。一是满足学生在不同时间走进物理实验的需求。即要求物理实验教学打破以班级为组织单位的模式,在对学校教师时间、学生人数以及实验仪器数量统筹安排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安排物理实验时间,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面的自主性要求,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时间开展学习以实现学习时间利用率和利用效果的提升。二是为学生提供充裕时间完成物理实验要求。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所以一些学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时间以达到实验要求,避免出现抄袭实验结果数据的情况。本科院校可以采用全天或者集中开放物理实验室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从而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分析与操作物理实验项目。

(二)物理实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在信息与知识高速发展和更新的今天,将物理实验教学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已经习惯于利用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实现自身见识的开拓与知识的增长,这为普通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当前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对教学空间的延伸,通过对网络以及远程教育技术辅助实验室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的基础上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物理实验网络教材,从而丰富实验的关联知识与背景知识。另外,在网络教材中的实验介绍后面应当添加一些可以供学生参考的文献,从而帮助学生对物理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同时,学校有必要设置物理实验互动交流中心,让学生能够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与学生或者教师开展充分的交流,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

(三)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普通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主要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物理实验内容向生活开放。物理实验内容本身来自生活,仅仅重视教材而忽略生活会导致物理实验内容越来越抽象,并且失去趣味性以及应用价值。所以普通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打破学科本位观念,通过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让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二是推动物理实验内容向现代科技开放。现代科技的发展会带动物理教学内容的发展以及物理实验项目的发展。但是事实上新生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实验项目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并且需要相应较深的理论作为支撑,所以实验教学并不一定要引入这些物理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与物理发展趋势相符的实验内容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物理实验时代性特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四)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看学生所做的物理实验结论是否与教材中的结论相符。开放性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不仅要对这一点做出评价,同时要评价学生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前后学生所体现的创新能力、学习品质、综合能力等。也就是说,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应当被纳入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开展实验之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否进行了合理且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是否具有恰当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态度,是否对实验设备进行了正确操作,在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较高的熟练程度等。另外,为了实现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学校也可以将物理实验评价纳入学分制度,即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课余时间做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增减学生学分。显然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相比较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评价而言更加复杂,但是也更加合理,这种将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结合的评价对于考察学生的物理实验综合能力以及做出合理公正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锐波.香港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9).

[2]刘仁鑫,张红,黄桂花.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5,(02).

篇9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中学生是青春期重要的时期,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和发展3个方面。为了解包头市城区普通高中中学生的性心理、性知识、性态度状况,为学校有的放矢地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对某三所普通高中180名高中生进行了性心理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三所普通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198份(94.3%),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93人,女生87人;年龄16~19岁之间,平均年龄(17.41±1.28)岁。

1.2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统一时间发放,统一指导语,测试情境条件相同,以不记名方式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现场收回。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18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93人,女生87人。按年级分,高一71人,高二66人,高三43人。

2.2异往情况

可以看出中学生性心理只是一种对异性较深的眷恋和向往,一种奇异感。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本能的、朦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中提倡广泛正常的交往,创造出一个异性间和谐、宽松的环境,以完善人格,促其健康成长。

2.3性知识了解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基本了解和了解的学生比例是63.3%,表明多数学生对性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但这一比例还有待提高。

2.4性知识来源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书籍报刊、同学朋友间传播和电视电脑等传媒方式"自学"居多,占到67.7%,但这些途径并不能保证内容健康,应引起重视。

2.5异性吸引力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气质者最多。男女生选择方面男生以气质、外貌为重。女生以性格、才智为重。

3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已经能明显地体察到:在开放社会中成长的青少年,他们无论从何种渠道,都获得了最基本的性知识。

调查显示,63.3%的高中生基本了解性知识,性知识来源方面有67.7%高中生选择来源于书籍报刊、同学朋友间传播和电视电脑等传媒方式,只有20.6%选择来源于学校教育。而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不能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需求,学生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性知识,这将对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相应教育、宣传责任,减少一些非正规渠道对学生性健康的影响。59.4%的高中生能够与异性广泛交往,表明多数学生能够与异性同学间进行正常交往,但比例仍有待提高。异性之间好感、互相吸引是性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应该鼓励异性同学间正当交往,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这样既磨炼意志又锻炼身体。把注意力投向多个异性,从而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和建立友谊,满足求异心理的需求,正确妥善处理好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生交往将有助于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异性吸引力方面男生以气质、外貌为重,女生以性格、才智为重,表明学生性审美取向良好,同时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气质和才智水平。

另外,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简单,老师讲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同学们希望从理论上对性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并有专门的咨询。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青少年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必要和必须加强的。青春期是进行性教育的良机,我们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及身心发育特点,有的放矢地将性知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内容之一,贯穿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去。大力倡导异性同学间广泛正常的交往,探索有效方法,加强学校、家庭性教育力度,避免"校园案"的再度发生。在教育引导中要结合实际,出以爱心,持之以恒,使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从而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4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包头市第六中学优・美心理咨询中心针对青春期学生特点,加强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4.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的经历是有限的,错过关键期的教育和引导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讲座,团体心理活动,青春开讲,心理广播,心理校报,心理委员培训,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积极倡导参与式学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4.2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

我们通过"0对1"咨询、个别咨询、小组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规范、专业的咨询服务。做到咨询辅导及时记录,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有效解决学生困惑、烦恼。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相对于一般的教学管理而言,体育教学管理偏向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和管理,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的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内容非常单一,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特别多,导致学生未接受到系统的身体锻炼,影响了个人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解决,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就是对身体的训练。在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其意志力的培养。或者开展专项训练,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展开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分析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1.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控制指标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每当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总结。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并没有选择合理的控制指标,单纯凭借体育分数来评判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首先,教师对于学生的最终评价仅仅局限于期末的体育考试成绩,对日常成绩的关注度并不高,导致师生之间因为评价问题产生矛盾,合理的评价控制指标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数量众多,因此想要在指标评价上实现精准性,必须要对指标本身进行研究定位,不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来决定,否则很容易导致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较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个体差距明显拉大

在落实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明显的下降,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距也在持续拉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毕业生。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差距得不到控制,将会对我国社会将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首先,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没有选择继续锻炼,而是直接休息,这就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呈现两极化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教师针对体育特长生展开专项训练,利用个人单独辅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体育素质一般或者是体育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教师对他们采取放任自流的策略。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策略

新时期体育教育管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方法来管理,而是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落实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1.明确中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将“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控制指标”“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个体差距明显拉大”等问题有效解决。当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如果不能将问题有效解决,势必会引起很大的社会问题。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学实践表明,教研室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三个方面也就抓住了工作的中心。教研室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教研室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将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体育教研室要加强对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同时要实行“教师教学工作承诺制及其管理办法”,即以什么样的教学风貌投入教学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应让教师作出承诺。

2.建设高水准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体育师资队伍,从各个方面推进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首先,高校要切实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应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聘任,形成合理的聘任机制。

其次,强化体育教师考核制度,应积极探索并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考核结果要作为体育教师晋升、聘任、奖惩的依据。

再次,设立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体育优秀论文奖项,鼓励全体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钻研教学,对肯钻研教学且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最后,制订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支持体育教师进修、访学,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现行制度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在完善规章制度方面下大力气,确保所有的体育教学措施、方法都有据可依,能够让广大的学生信服,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首先,对教学过程,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包括对现行教学制度的完善。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都非常有影响力,应该将其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规划制度等进行完善,形成体系。

其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奖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在奖励方面,不能过度给予物质奖励,应以激励为主;在惩罚方面,必须针对不同事件进行不同的处理,减少惩罚失当问题。

本文对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未出现问题反复发生的情况。今后,我们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目的,以学生为主导,落实教学管理方案,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浩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