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范文

时间:2024-02-05 17: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

篇1

1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摸清楚班级管理的原则与规律,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既有序又高效。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原则:

1.1内部与外部激励相结合原则:任何活动都强调要根据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实时而动。在班级管理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的学生自身的因素。一般要从内部进行激励,主要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管理的配合程度,以及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好的班级管理,应该善于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关怀,学会遵守班级的组织活动规则,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其他成员,通过任务的实现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这种感受的获得比起外部激励而言,具有更强大的动力,更持久的效果,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心理、性格等的发展,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与内部激励相反,外部激励更加强调从任务或环境本身增加对学生的激励程度,这种激励是从外部触发而直达学生内心的。有的人认为,外部激励并不涉及到学生的心灵、情感等因素,这是错误的。好的外部激励,要能从外到内,发乎外部环境以到达学生内心,最常用的外部激励方法有设置目标法、物质奖励法、模范榜样法等。

1.2正向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原则:在心理学中有负强化的说法,所谓负强化,就是指惩罚,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进行否定或者惩罚,使这种行为得以制止,并紧随着正确行为的教育。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是与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类似的一种激励理论。在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表示肯定和鼓励;在学生表现出消极甚至是错误的行为时,教师及时采取惩罚等一系列措施,组织学生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冲动,并通过紧随着正确行为的教育,让学生在正向与负向的激励中领会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学会遵守班级管理的规则。

1.3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正向激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手段,这就用到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原则。其实内部激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精神激励,比如,采用口头语言多鼓励或者表扬学生。在负向激励方面,也可以用精神惩罚的方式。比如,对于做错事情的学生,既可以采用眼神暗示,也可以采用口头批评的方式。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在负向激励方面,要考虑负向激励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而不是把惩罚作为教师发泄对学生情绪的手段。外部激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物质激励,即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奖励,让学生对教师设定的目标产生兴趣,也就是所谓的捆绑教育。

2班级激励管理的实施策略

2.1设置合适的目标:目标是学生对自己行为及成就的定位,有了合适的目标,学生的行为就有了标准,也有了努力的方向。目标的设定,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班集体总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不再把班级管理当作教师和班干部的事情,而能认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是班级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为班级的建设献计献策。教师也可以通过把班级管理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个人管理目标,比如,为了班级的良好卫生,我不再乱扔纸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2.2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使学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设定,由于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因此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激励力量。尤其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性格还不定性,正是在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设定自身容易实现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武断,做事缺乏勇气,教师可以让他多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把保尔柯察金作为自己的榜样;有的学生比较马虎,做事虎头虎脑,教师可以以本班级的学生作为他的榜样,帮助他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树立赶超的榜样。

篇2

关键词: 养成理论 习惯培养 “四叶草少年”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新校成立伊始,我校曾连续五年对入学的新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60%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接送放学,70%的孩子放学后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是1个小时内甚至更少。

参观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发现该校的前身明强小学与我校前身九堡中心小学处在同一个办学层次上。可就是这样一所薄弱学校,吴国丽校长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十年的努力,加上叶澜教授的精心指导,终于成就了一所名校。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需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鉴于此,2009年,借我校成为全国养成教育基地的契机,我们从养成教育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创建的内容、目标及各学段行为规范评价细则,探寻以“四叶草少年”为依托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路径,优化养成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在校九年,关注一生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

二、“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构建

何谓“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

我校的《养成教育视野下“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建构及实践探索》课题,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提升孩子的仁爱、健康、智慧和责任等品质和能力,从而培养幸福“四叶草少年”。

“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形成流程:全校学生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找出自己或同学的好习惯,每个班级整理出一份自己班级学生认同的好习惯,以电子稿形式上交给各年级组长;利用学校大会向全校老师征集自己所任教年级的学生应该拥有的好习惯,各个学段的德育主任整理出各个年级的教师心目中的好习惯;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白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参与孩子习惯的大讨论,由家委会整理出每班家长心目中的好习惯,整理出一个年级家长要求孩子拥有的好习惯。德育处根据各班级和各年级整理和上交的习惯进行再次筛选和增减,形成一份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学校层面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

三、“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实施

在四叶草四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习惯养成的步骤和方法,一个习惯需要经过5个步骤才能初步养成。

(一)学习“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内容体系

我们把“四叶草少年”的习惯内容体系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内容相结合,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内容体系。

接着,从学习“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四个项目入手,全面落实,“四叶草少年”的实施内容。例如,在让学生明白做好值日工作这个习惯的重要性时,先让学生实地查看其他班级的卫生状况找出与自身班级的差异,然后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卫生习惯和一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通过班会课、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明确“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具体标准

在孩子提高了对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后,就进入操作环节,只有细致入微地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在杭师大经亨颐学院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在学校德育骨干的带领下,我们在四个学期分别开展了以仁爱、健康和责任为主题的系列班会课活动。一个习惯的养成大致需要21天,所以我们的班会课会针对一个习惯进行四周左右的引领、示范和监督。例如根据六年级学生“我长大了”的朦胧意识和学校从七年级开始可以骑车进校的要求,我们在六年级健康主题班会课上,以自行车安全为话题,由高年级的自行车管理员通过口述或绘画形式让孩子明确绿色骑车的具体要求,培养文明骑车的习惯。

(三)落实“四叶草少年”习惯的行为训练

研究发现,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的落脚点在各个班级,所以我们在新的起始年级都会进行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突出班级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习惯迁移,使孩子的习惯养成。

事例1: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发现班级有部分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说了很多遍也不管用。后来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行为习惯训练。开始先观察这部分学生怎么写作业,发现某些孩子一节课的作业时间站起来七回。一会儿向同学借橡皮,一会儿问同学问题,一会儿站到窗前,看看谁在楼底下玩。经仔细观察后,老师开始引导。她说:“孩子们,你们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学习好。可是刚才我给你们数了数,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了七回,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一听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道:“你们如果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午休时间就给你们看动画片。当然,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如果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超过了三回,当天什么动画片也不能看,行不行?”学生说:“行,反正我也不超过三回,好!”师生协议达成了。

此后,如果学生做到了,老师就立即给予奖励,播放动画片,如果学生违反了,立即执行惩罚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做到了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第二个月不超过两回,第三个月不超过一回。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一回是正常的,这个班主任用3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坏习惯。

篇3

    为贯彻我校“以班为主,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的管理思想,加强本班级学风、班风建设,落实班级教育管理目标,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体现我校“为每个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奠基”的办校理念,以全面促进我班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发展,特制定本“星级评比”方案。

    二、方案制定原则:

    1、“星级评比”多元化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认可,及时给予积极激励性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2、“星级评比”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3、“星级评比”关爱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学生拥有信心,拥有希望。给学生以“爱”,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三、方案实施过程的评比的手段

    以个人或小组所获得的“星星”(五角星)数目多少为评比标准。

    四、方案实施过程的具体措施和奖励方法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册、课外补充作业、日记、周记、作文、抄写字词等,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书写状况,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作业还包括小组合作学习、课外阅读的数目、摘录笔记等。教师了解情况后以奖励的方式奖给小组或个人“星星”。

    ⑵平时学习:

    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背诵、朗读、默写、听写等;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奖励的方式奖给小组或个人“星星”。

    ⑶单元考试: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应体现激励性为主的评价方式。每次考试都能保持在90分以上的,给以奖励给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和4个“星星”,85-89分的奖励激励性评语和3个“星星”,有进步的学生奖励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语和2个“星星”。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⑴纪律

    课堂学习纪律: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有时候这里还包括各门学科老师的反馈意见,然后,再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星星”。

    平时纪律,好人好事,拾金不昧或受到学校表扬的奖励“星星”;

    集会时,不追赶打闹,文明守纪;列队整齐奖励“星星”。

    如果得到“纪律优胜”红旗,则每个同学奖励10个星星。

    ⑵卫生:

    卫生这块分成教室及走廊卫生和学校包干区卫生,学校少先队每天都对每个班级的打扫情况进行“优”、“良”、“中”、“差”打分,我班级规定,那天得4个“优”的,值日的加2个星星,监督的加3个星星,劳动委员加3个星星,还有帮助别人的加1个星星,如果有“良”出现的,2个良以内,不奖励不处罚,3个良就要扣除相应的星星。而所扣除的星星数则累计到第二天的值日。

    如果得到“卫生优胜”红旗,则每个同学奖励10个星星。

    ⑶校服、红领巾的佩带:

    每天周一早自修前由班长在教室门口检查,没有佩带齐全的扣除1个星星。相应的如果全班都佩带齐全了,班长奖励1个星星。

    ⑷校内外竞赛

    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获奖的,按照参加的等级、所获得的名次奖励给相应的“星星”。

    五、方案实施过程的惩罚措施

    对学生的相应的错误行为,被纪律委员记录的,被老师批评的,受学校处分的,给予扣除相应的“星星”进行处罚。

    六、方案实施过程的“星星”数目的记录及方法

    每个学生每天及时把自己所得的星星数,及时报到小组长作好记录;每天放学后,各个小组长再把每人的星星数报到学习委员处登记。

    七、方案实施过程的评比结果的呈现

    1、评价结果:星级小组和星级个人

    ①个人星级。即根据每个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所得的“星星”数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得到的“星星”数目多少,分别设立“优胜星、进步星、友爱星、团结星”等。②小组星星。即把小组学生的星星数目综合。分别设立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小组。其他的小组则是一星级小组

    2、评奖的时间:每周评选一次个人星级,取班级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每月评选一次小组星级,取班级小组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体现激励性原则;期末再进行一次评奖。

    3、结果的奖励

    得到个人星级的,奖励一些学习用品。

    得到小组星级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得到2-5个的星星奖励。

    八、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个案再现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思维更趋完善,其自尊意识较低年级阶段有了很大发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扬,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更令他们感到鼓舞和满足,而问题学生的这种心态则表现得既强烈又隐蔽,这是由于他们的缺点、弱点比正常学生多,经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嫌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影响造成的。我班一男生,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及时交,即使交上也糊涂,成绩很差,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星级评比”后,他几乎一天也得不到几个“星星”。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没有放弃他,而是对他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措施,首先是多关注他,课堂上、作业上、纪律上、值日上只要他有进步,就及时给他奖励他“星星”,确立他的自信心,使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同样就能得到“星星”,当看到他得到“星星”后的那种无比喜悦的表情,同学都为他高兴。这样,一个星期下来,他的“星星”不比别人少多少。其次,配合我班“师徒结对”活动,我要求他在班级里主动找两个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当自己的“师傅”,让“师傅”来管束自己的学习,日记、作文、练习册、背书、默写等都有师傅检查后再上交。这样他几乎每天都积极上交作业,因为他几乎每次作业都有老师的鼓励或“星星”。他哪能不高兴呢?经过这两个月的努力,如今的他,学习有兴趣了,作业清楚及时了。成绩也提高了。

篇4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江苏省A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随堂听课、观察等,以期了解他们课堂秩序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

随机抽样调查了A校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各3个班级的102名学生,调查“学生最喜欢哪种教师的课堂环境”,结果表明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环境的满意度低于非青年教师。在“最不满意的教师”调查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3%,而中年教师仅占24%。并且有学生在问卷上留下了“某老师(指青年教师)凶死了,课堂上经常发火”、“某老师上课坐在那儿发短信,学生吵也不管”等意见。可见,一些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一步访谈和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小学青年教师,您目前最希望提高的是什么?”在三项选择中,30名青年教师中70%的将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选择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占25%,而选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仅占5%。这与当前各种级别的“教科研样本校”的评选有关,与教师职称评定侧重科研、论文有关。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只有努力上公开课或者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才能奠定自身的良好地位。而赛课、公开课由于场合的特殊(经常是“借班”上课)、性质的特殊(有一定数量的观众或评委,“表演”成分增加)、状态的特殊(教师精心备课,全力以赴),所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课堂秩序管理。在诸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小学青年教师往往注重教学技巧的训练,而对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管理关注不够。

2.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

本研究采用Borich(1990)编制的观察量表,该量表把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分为预防、纠偏、反应三大类。结合具体情况,在预防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来回走动”、“停顿”两个指标,在“纠偏”中“非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做手势”这一指标,“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2]。随机听取了20位教师的课,其中10位年龄在35岁以下,即青年教师,10位在35岁以上。其中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见表1。

表1表明,小学青年教师预防类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共出现149次,低于361次的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说明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管理的重点在于纠偏,而不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更多的是在问题发生后再采取措施。从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分析,小学青年教师语言类纠偏行为共262次,占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总频次的72.6%,表明小学青年教师偏向于使用语言类纠正课堂的不良行为。同时发现,在语言类纠偏行为中,“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达82次,其次是规则提醒、点名提醒和表扬其他同学。教师通过语言类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控制,如“眼睛看黑板”、“不要随便讲话”等,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则习惯使用“坐正”、“不讲话”等直接指令。频繁的语言提醒不仅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而且与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相适宜。相比而言,间接暗示的效果要好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接近学生、眼神接触等间接暗示行为,相对而言却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课堂经验不够丰富,“眼神交流”、“手势”提醒却要求一定的技巧,这可能是他们使用较少的原因。

表1表明,反应类课堂管理主要是警告(14次)、移走诱因(13次)、惩罚(延迟性)(11次)、剥夺某项权利(3次)。从预防、纠偏和反应三类管理分析,反应类使用频次最少。教师对课堂上出现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警告措施,惩罚主要是扣星、摘掉小红花之类,而采取剥夺某项权利的情况则很少。但是这与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有些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有听课教师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则较少采取惩罚类管理行为。但在日常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耐心,相对容易使用惩罚等反应类课堂管理措施。总之,上述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重纠偏轻预防,重直接指令轻间接暗示。

三、 建议

1.管理理念从“师本”走向“生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管理追求课堂的和谐、生动、高效,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秩序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环节和非预期性事件,达到师生双方互动成长。因此,首先要求小学青年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满魅力。教师要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业不良和行为不良的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二是课堂秩序规则的制定要注重民主性、明确性和教育性。民主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制定。明确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要简洁,指向明确,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教育性要求课堂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要尊重学生,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学生搭建自律的舞台,让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班级内设立各种不同的由学生担任的“督查员”岗位,如“课桌凳督查员”、“有效合作督查员”、“作业收缴督查员”等,做到各项事情有专人负责,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提示开展自律和他律。

2.管理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课堂秩序管理侧重于纠偏,并非是对各种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对有效维持正常的课堂活动秩序有重要意义。一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有针对性地预防不良行为。教师应对学生形形的课堂行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头、眼、耳和嘴等部位的体态动作进行分析,结合情境作出大致判断,以便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学生。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3]实物奖励法——“教师课前准备五角星、小红花,课堂上发给维护课堂秩序的模范学生。”三是科学布置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里贴上学生的照片、展览学生的作业等,使教室成为师生交流的有益媒介。而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

3.“对症下药”加强管理

在课堂秩序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的学生。首先,如寻求关注类学生。受到挫折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自尊,并错误地认为只有成为注意的中心才会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可能会使用各种办法来吸引别人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谈,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以关注,这样会促使学生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其次,如力量抗衡类学生。如果教师长时间没有满足受挫折学生关注的需要,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避免正面冲突,允许学生作出一定的选择,切勿采取攻击性的行为,以一种相互尊重、友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再次,如报复类型的学生。失败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报复,他们把报复当作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一是避免惩罚以防止循环报复的产生,教师可以有策略地作出适当退让,退让并不意味着放弃,退让有助于保持师生之间积极的关系。二是尽可能防止伤害其他同学或破坏周围环境。三是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通过持续的公正、诚恳、接受、以身作则来获得学生的信任[4]。

4.进一步深化家校沟通

深化家校合作,对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多样化、高效的沟通途径:一是家长会,家长会上任课教师可以分析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与进步、优缺点等。二是任课教师主动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三是可以采取电话访谈或利用家校通短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问题。家校沟通前尽可能掌握准确的信息,避免对学生的不客观评价。反馈的信息应科学、简洁,便于直接解决问题,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1.

[2] 江路华.新课程理念与课堂管理重构——基于一所小学的课堂观察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5(9).

篇5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1. 农村小学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与城市紧张的生活氛围、残酷的竞争压力相比, 农村学生自幼接触到的生活环境就是轻松自由的, 尤其是农村家长外出打工, 把学生留给家里老人照看, 进一步释放了学生的天性, 导致农村学生过于顽劣, 不服管教, 自制力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非常不利于教师课堂管理工作的开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 农村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 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判断哪些事情是正确的, 哪些事情是错误的, 接着, 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受家庭因素影响, 很多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武力来解决,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暴力解决问题的害处, 相比暴力解决问题, 沟通交流最重要;最后, 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问题, 教师可私下与学生谈话, 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难题。"不落下每一位学生"始终是农村小学的教学标准, 要争取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社会对农村教师评价不准确

以往人们对农村教师的印象就是教学水平不高。但是现如今, 很多农村小学早已具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设备与设施, 多媒体教学已在农村小学中普及, 另外, 一些农村小学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并不亚于城镇教师, 因此, 社会各界应打破对农村教师的固有印象, 以全新的态度来看待农村小学教师。

3. 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农村教师来帮扶解决

众所周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错过了关键的个人成长期,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过于敏感脆弱, 容易产生极端情绪。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付出更多的爱, 多与留守儿童交流,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生活的信心, 教会留守儿童合理地释放负面情绪, 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交流, 促成家校合作, 还留守儿童一个天真、美好的童年。本篇文章是由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措施

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同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制订教学目标, 例如,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 要引导他们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注重他们能力的提升,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进而有效地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现在很多教师在工作中都存在"不作为"的问题, 认为无过就是功, 因此, 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教师要进行表彰,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 可以是奖金, 也可以是旅游;对于工作消极、教学能力差的教师要提出批评, 按照惩罚制度进行惩罚, 可以是扣除奖金, 也可以是要求教师撰写工作整改报告, 让教师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 构建全新教学模式, 提高师资水平

篇6

小学后勤管理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到课桌的维修、水电的供应,大到学校的安全、财务的收支等等都是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由此可见,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对一个学校的重要性。

小学后勤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各种合理的管理手段创造出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现阶段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直以来,后勤管理部门被视为一个闲杂部门,并没有得到教师及学校领导的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就目前而言,有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高、服务能力差、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我们都知道,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是小学生的天性,而这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他们的安全意识差,所以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安全。

三、如何提高小学后勤管理工作

1.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它不是一个闲杂部门,而是兼管着整个学校的安全、卫生、环境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学校教管部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后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建立职责奖惩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在后勤管理方面,对于员工提出来的宝贵意见予以接纳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对于遭到班级或者教师、学生等投诉的,如某个班级的桌椅未得到及时维修,某个办公室的电脑坏了没有及时维修而影响到教师正常工作的,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进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者认为后勤的工作很简单,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监管与培训,更没有必要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人,因此,就会出现上述的责任意识差、服务能力差的现象,甚至对后勤人员的定期培训也往往被忽略,这对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很不利。如,有的班级反映教室的窗户坏了,等过了好几天也没管理人员维修,再如,学校操场出现坑洼的现象上报后,也没人管理等,这对学生的安全都存在一些隐患,所以,作为后勤管理工作者,必须定期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不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只有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从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3.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

無论走到哪,安全都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对于小学更是如此,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是小学生的天性,但他们的安全意识差,有的时候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已处在安全的边缘上,这就要求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加强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如,加强巡逻管制,对于进入学校的闲杂人员,一定要问清他们来找谁,并检查相关证件,弄清原因以后方可进入校园,再如,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虽然学校对打架斗殴的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其他同学争辩,甚至动手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在下课的时候对校园进行重点巡逻,看到有迹象的学生要适时地阻止和调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规范学校的物质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学校综合运行成本

学校的后勤还负责管理物资的采购、闲置物品的存放以及学校内部的设施、设备定期的保养与维修等等,这就要求后勤管理部门采取一切可行性措施加强校内物质的管理,并注重开源节流,尽可能地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如,定期对校内网及计算机进行维护与保养,对学校的健身器材进行保养,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要及时上报,并予以处理,并尽快地修理等等。

总之,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从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及规范学校物质管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希望我的论述能对我们的后勤管理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明堂.新课改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9).

[2]林莹.如何做好小学后勤管理工作[J].群问天地,2011(11).

篇7

一、切实抓好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工作,要切实抓好德育教育,常抓不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千万不能今天抓、明天不抓,平时不抓、出了问题才抓,这种抓法工作是被动的,教育是无力的。要常抓不懈,才会有好的结果。班主任除了用每周班会开展这项工作外,还要善于见缝插针,如利用课余时间或部分休息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和学生接触,了解情况,发现总是及时解决。让学生的思想、行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德育教育必须常抓不懈,联系实际。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学习,更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联系社会实际,又要联系个人实际。比如,教育学生成为一代新人……,只有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收到明显效果。更要不拘形式。德育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会做这项工作的人,总是巧妙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这一工作。班主任除了利用班会教育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如争创先进班级,争做优秀队员。总之,班主任要管好班级,就应该经常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抓好德育教育这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班级管理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也要注意具体可行。具体,指内容明确、不含糊。如考查学生学习表现:听课情况、课外学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及检测成绩排名情况等。可行,指考核目标学生应该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班规具体可行,学生能够接受。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各班都有,但执行情况都大不一样。严格按章办事,学生容易管理,反之,学生很难教育。一视同仁。制度既然是对整个班级规定的,那么,它对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有同样标准,班主任切不可以随意更改,否则会引起学生不服。同时要增加透明度,要定期向全班同学说明执行情况,公布执行结果。只有这样,搞好班级管理才能够得以保证。

三、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条谚语道出一个真理:先进的集体必须有好的带头人。班主任是集体的带头人,同样,班干部也是其他学生的带头人。要管好班级,就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应该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松。所谓管,就是要对班干部定岗、定责、定目标,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工作,放权让班干部使用。班干部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管理,有权处理工作范围内的一般问题,有权给学生申请奖励或惩罚,有权对同学作该方面的鉴定。班干部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有权利和义务去管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又必须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和班主任的检查。

班主任在考查班干部工作一个时期后,要及时调整,撤消不合适或不称职的班干部,继续任用工作好、威信高的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四、真诚关心学生生活

老师只有首先关心学生,学生然后才会尊敬老师。对学生没有爱心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很难赢得学生支持的。这里说的“关心”,指班主任对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要关心,对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关心。要注意关心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关心思想有毛病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各方面都表现不好的后进生。多想些办法,是可以转变后进生的。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同学的思想表现,还要关心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生活。当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帮助找出问题的原因,如原因主要在老师方面,班主任就应该主动与科任老师交换意见;如果原因主要在学生方面,就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可以指定几个成绩突出的学生当小先生,对学生进行辅导,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或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又能够使部分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另外,班主任在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的同时,还要细心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工作的机会,使其胆量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学生需要老师关心的事情很多,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就拿我班来说吧,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为了改变性格怪癖的学生,老师和班干常常找他们谈心;为了帮助特困生度难关,班委、少先队号召大家捐款救急……如果你真心关心学生,不愁学生不支持你的工作;如果你尽力帮助学生,就不怕班级不好管理。

篇8

我赞扬作为一名老师的兢兢业业和勤勤恳恳,但我并不赞同老师一定得像一只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学生和班级旋转。那样,不仅身体累,而且心也累,最后的成效也许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我对教育事业和理想的一种执着,但绝对不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方案和策略。

有没有一种对老师而言既轻松,对学生而言又行之有效的一套班级管理模式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我从教十四年以及十四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为自己能摸索出一套既轻松而又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而感到兴奋,并至今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继续奋斗着,且乐此不疲。

老实说,“轻轻松松做班主任”,这种理论并不新颖。在了解了教育界前辈魏书生老师“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学校”的经历后,我更加地坚定了老师又把自己从繁琐的班级事务的管理中解放出来的必要。这不仅于老师很重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需要。

为此,记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小心得,希望能与之共勉。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创造型人才。作为班主任,抛开一管到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校真正地成为主人,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既让学生锻炼了能力,也能把老师从琐碎和沉重中解脱出来。

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自己要转变“一管到底”的观念。一直以来,老师喜欢凡事亲力亲为,生怕学生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只知一味地被动执行,全然不会有一种责任感。因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将来社会的主人,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二,从学生进入学校起,就要培养他们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思想。每一届学生进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班委会,选出科代表,制定班训“班级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然后是培训他们,让他们带领全班同学管理班级事务。当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不意味着老师甩手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瞎折腾。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在班级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的所提倡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目的的体现在学生的活动之中。

第三,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班级文明公约》为目标。我一直坚信,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有着所有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或准绳。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你是什么身份就必须做符合你身份的事,出格的、有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坚决不做。根据这个准绳和目标,我让班长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规校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也为自己所具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而感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份量。

为此,我们应诚挚地信奉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自我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给学生一个舞台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无穷的潜力,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和利用。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能动的客体,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为此,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措施来制定管理机制:

(1)每次的主题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己准备素材,要求从班会设计及安排等各方面全方位考虑,拟出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经班主任审核后由主持人实施)。(2)每天的值日生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3)增设管理岗位,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体验班级管理的辛苦与欢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相信学生明天会比今天好

现在的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面临来自家长、来自老师、甚至是来自自己的压力,那么让学生怎样化压力为动力,拥有一种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拥有健康良好心理空间的学生对班集体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正如,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人际关系令人身心愉快,和谐的班级才是一种理想的班级。和谐的班级应当是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班级,同时也应当是充满温馨、人性化、积极向上的和谐集体。

建设和谐班级的最大阻力在于:过分注重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并以这种考试的等级性、准确性把学生排队,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这是造成不和谐班级的最大障碍。我们尽可能希望把机会、荣誉让给每个学生,让不同起点、不同价值追求的学生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作为老师要更多的欣赏他们,要常常运用鼓励的方法,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认可,所以在评价工作中,我更多的是采取激励性评价方法。其实班级对学生的影响,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道题,而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做一个诚信、有责任感的人。

篇9

【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养成道德心理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影响发展的因素包含以下四种原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练习与经验以及社会性发展。练习和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获得的同样多,从那里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合同型性。如果缺乏儿童的主动同化作用,这种社会化作用将没有效果。儿童心灵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建设时段,他们希望父母给予更多的的关照和疼爱,这是留在家中的长辈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最大的问题所在,也就难以确保满足孩子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所需要的。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成了人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教育者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一矛盾予以解决。

一、 留守儿童心理逆向发展特点及原因

(一) 内心封闭,缺乏自信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这部分留守儿童还处于前习俗阶段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为免受惩罚或者想获得奖励,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与自己切身关系关系不密切便不过多参与。这些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相对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长时间的不稳定的生活,造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遇到问题没人交流沟通,长此以往,造成内心孤僻,自信心缺乏。

(二) 内心脆弱,逆反心理

小学里留守儿童年龄都在12岁一下,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其父母大多都是八零后,较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出去工作,爷爷奶奶更是加倍疼爱孩子,宠爱有加而管教不足,再苦不能苦孩子。即便是平凡家庭下的孩子,也生长在温室里。身心发展的特点加上家庭教育的弊端,加深了这一逆反心理。稍加批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却又不足够支撑。造成打不得骂不得,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三) 学习无意识,缺乏主体性

结合前两点,散漫的学习氛围,对布置的非书面性作业视而不见,听而任之。缺乏合作的学习态度,缺乏思考,对《课课练》等参考书的过度依赖,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形成思维的碰撞,经验的交流和情感的分享。

二、 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策略

(一) 突出教师引导地位,有规律的成长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小学里,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年龄的特殊性,榜样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以身作则,模范牵引。同时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发展也要注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性的原则,《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艾斯奎斯老师结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制定了本班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让孩子潜移默化中成长,避免了揠苗助长,降低孩子成长时心理的抗拒感。

(二) 帮助学生建立档案机制,观察孩子的成长情况

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许多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里都要待在学校当中,这时候学校也便成了这些孩子的第二家园,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就是孩子的家长,就要担任起照看和监护孩子的义务,每位教师在工作的闲余还有必要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心理、成长等多方面的情况,老师可以轮流,针对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完整和周密的档案,对学生基本的信息要进行了解。档案机制也能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直观地看到孩子近期的状态,对家校互通也有大的便利性,此外学生的档案机制还应该包含孩子家庭基本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所在,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多维度结合,让家长也能参与学生成长建设中来。

(三) 营造良好的班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小学里孩子大多都是天真无邪,不必过分担心班级歧视的问题,但也要适当引导,许多留守儿童心理还是较为敏感。维护好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的关系,让留守儿童投身到班级建设当中,学生互帮互助,多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让留守儿童参与进来,给每个留守儿童成就感、荣誉感。

篇10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建议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兴专业的不断开设,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等,给高职院的公共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公共课改革(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各个院校中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外语部教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改革,尝试使用新方法和新思路,努力使大学英语(我校称为实用英语)课程适应各专业不同生源的需要。

我院从2005年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以人文艺术系为例:07年该系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8年也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9年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两个班。2010年招收了三个艺术专业共四个艺术班。由此可见,我院招收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艺术类学生与我院以往招收的统招生及单招学生有显著的不同。学生入校英语成绩差别很大,低分学生多。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上课不专注,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度很高,讨厌常规的教学方法,热衷流行的事物和现象,对事物的关注度变化快、稳定性差,喜欢新的刺激,注重个人形象,大部分学生过度关注个人外表,爱秀独特的个性。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教师要充分了解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独特性,结合已有的二语习得理论成果,在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院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努力找到更加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问卷分析

1.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笔者编写的《南京交院10级大一新生英语学期调查问卷》。问卷由22道选择题构成。内容涉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作业完成情况,对老师的要求,对教材的评价等。

2.调查对象。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本院107041,107042,107051,103081,101031和104031六个班级,分别是人文艺术系三个班级,运输管理系一个班级,汽车系一个班级,计算机系一个班级,共252名学生。

3.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20世纪90年代,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建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多元化研究。例如,“Williams和Burden的模式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对活动的内在兴趣、活动价值、中介意识,掌握程度、自我概念、总的语言学习态度、相关情感因素(如自信心、焦虑和恐惧程度等),年龄和性别。” 还有有研究者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者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外语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通过调查可知,艺术类班级学生与非艺术类班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很有用,但是在学习目的方面,两类学生的差异较大。67.7%的艺术类学生选择为了通过AB级,80%以上普通班学生选择通过四六级,选择“为了能阅读英文材料”,“为了能跟外国人交流”这两项的艺术类学生不到20%,但是普通班超过40%。由此可见,艺术班级眼中的“有用”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艺术类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毅力和持久性,与他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单一、缺乏内在动机有较大的关系。

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文秋芳认为,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成效和调整学习行为都属于认知活动管理方法;而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和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属于情感活动的管理方法。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确立目标方面,51%的艺术班学生选择“没有制定过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65%以上的普通班学生选择“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不能坚持”。 “管理方法使用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方法的成效”,没有合适的管理方法,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而艺术类班级学生毫无管理意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仍然延续着自己在小学使用的“按教师要求做”的简单而被动的方法。他们的英语学习自然也很难提高。被试者对于“你上英语课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的回答也有明显差异,40%艺术班学生选择了“没感觉,有机会就做点别的事”。而普通班50%的学生选择了“感到紧张,觉得自己学的不好,害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普通班学生表达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艺术班级虽然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更加传达出,因为长期无法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成就感,情感受到较深的伤害,从而采取一种逃避和自暴自弃的态度。不能调动积极的情感对待英语学习,也导致了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回答,普通班和艺术班出现一些分歧。在艺术班学生中,71.9%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67.7%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60.4%的学生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只占33%;普通班学生,60%以上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态度,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占50%以上,而选择教师教学方法的只有40%。对于如何能提高自己英语成绩的问题,艺术班级和普通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只要掌握好的方法,一定能提高”。两类班级学生都清楚知道,自己内在因素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他们都需要去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针对艺术类班级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艺术类班级的学生呢?调查问卷中的两道题目也许可以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艺术类学生的需求。对于“你最看重英语老师以下哪种特点”的回答,艺术班63.4%的学生选择了“有幽默感,有激情,能调动课堂气氛”;而普通班50%学生选择“对学生要求严格,批评与表扬并重”。 而“你觉得一下那些教学措施对你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帮助?”艺术班学生63%选择了“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音频或视频资料”;而普通班学生50%选择了“提供更多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的背景资料”。

二、艺术类班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议

1.教学设计。从课堂教学设计上,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增加教学材料的可视性。不管是静态的图片还是动态的视频资料,尤其是视觉效果突出的,有创意的素材,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一些获奖的商品广告,公益广告,大师的代表作品等。让学生用英文描述图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感,对于提高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课后练习也是需要准备一些能与专业有结合点的内容。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制作英文报纸;用艺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英文词汇,给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者场景做一个素描形式的插页等等。这些有创造性的,又能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艺术类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加情绪化,他们的情感通常也比较外露,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愿意跟老师沟通交流,如果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通常都会很积极的进行准备。

2.教学策略。

(1)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也要能在艺术层面上和学生有一些共鸣。比如,艺术班级的教室里总是挂满了各种绘画练习,桌面上也经常看到各种模型,设计稿。如果教师能在课间适当地点评一下学生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他们作品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会提高,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并且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2)找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结合点。艺术类学生的设计稿常常要求写英文的说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协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说明,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写作水平,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国外获奖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为这些作品配上设计说明。笔者还曾经收集了一些国内博物馆的中英文对照的馆藏文物介绍,让学生进行翻译,也有较好的效果。

(3)多一些弹性,少一些框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艺术类学生大都洒脱不羁,过于严格地要求他们按照条条框框去做,反而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既要设立底线,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生动有趣的、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氛围。在各个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要特别注意尽量的让时间分配比较有弹性。因为学生有可能因为某个内容情绪很激动,迫切需要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可能因为学习内容比较枯燥而转移注意力。这就需要延长或者缩短某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另外,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奖励不仅是给予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嘉奖,而且奖励也要成为所有学生尤其是基础很薄弱的学生能够获得的一种关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都应该成为他们获得奖励的理由。奖励可以是一次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是一块巧克力,可以是一次课堂表演的机会。奖励制度的实施,可以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体察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