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06:2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认知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认知心理学

篇1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认知过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4-0050-01

一、起源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下述理论流派:格式塔学派、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本文所探讨的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是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二、理论假设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即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的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叶浩生,1998)。并提出了相关的假设。

一是心理过程能够也应该科学地进行研究。

二是心理功能的模型可以通过研究被提出、建立。

三是通过对可观察的行为和意识的研究,对心理功能模型展开证实、驳斥、甚至是修改。

四是认知过程对我们接收的信息进行灵活的组织和控制。

三、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家在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还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实验室研究。实验的研究方法能使研究者在控制实验情境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有助于收集资料,验证假说,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成为认知心理学经常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种是个案研究。皮亚杰采用了临床面谈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引进临床法与数理逻辑作为分析工具对个案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阐释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尝试去解释以下一些心理现象。

记忆: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记忆的信息输入、储存和丧失的多重储存记忆模型,认为存储是其记忆模型的结构要素,还提出了一些控制和影响记忆的因素,如:注意、编码、复述等,这些因素与存储紧密关联。

知觉: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研究是最值得一提的,通过对知觉的研究得出了“完型倾向性定律”,Pragnanz(1981)提出了下述图形组织原则:临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图形-背景、共同命运等(希尔,2000)。

注意: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是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而是要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这个理论也被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彭聃龄2004)。

社会认知: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知当中,并被固定化;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周晓宏,1997)。

五、评价

优点:(1)认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方面贡献很大,突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遵循的经典:刺激――反应公式的局限;与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不同的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得出了很多可验证的结论。(2)在研究方法上与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不同,认知的研究方法将其解释的基础建立在机能,心理的层面上,而不是以生物还原主义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尤其是格式塔学派的完型思想,提供了比较好的解释图景。(3)心理学的认知研究范式对人类行为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了很高的价值。认知研究方法关注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对其进行解释,并在教育,咨询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缺点:(1)过于将心理过程简单化。(2)不真实和假设过多。(3)太冰冷。

参考文献:

[1]彭聃龄.2004.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519.

[2]希尔.2006.耿文秀译注.心理学专业英语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9.

篇2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音乐欣赏;教师;教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苛勒和沃特海默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它以大脑中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这个认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它对现代教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尤其适于音乐在感觉、行为的周期中,人类有限的能力处理的就是信息,而音乐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总是大于听者所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本文认为认知心理学与艺术教育领域中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尤其是在当今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认知心理学在我国基础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在这里,欣赏被定义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绪、情感去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录像或现场表演)为主要教学方法,显然是与儿童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

在当今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至于其他教学内容都是为更好地感受、理解和鉴赏音乐而服务的。这门课尤其对传统教师角色和职能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实践告诉我们,音乐鉴赏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音乐欣赏课上,通过认知心理学,老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可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可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任何一个听力健全的人都可以不受任何训练而具有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音,但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音乐进行审美的感知与体悟。因此,对音响的感觉是人类的共有本能。整体感受主要是通过欣赏与唱歌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由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音乐音响对人的情绪给予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联想、回忆、感受、共鸣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符合音乐特质----以音乐的实际音响为表现形式、以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为目的。所有这些,使我们不难认识到音乐教师责任之重。为此,我们强调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上好音乐欣赏课。上好课,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的学生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相应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的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

传统欣赏教学中的学生观是教师往往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消极的接受者。只是注重讲解乐曲,从而忽视了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内部的认知规律,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无视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强迫”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有关乐曲内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营造一个主动的学习气氛,而且也不能唤起学生的内部认知规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欣赏学习。

而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这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们在学习时所做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从外界环境的刺激的输入开始,经过不同的认知加工和存贮结构的转换,最终积入长时记忆,成为知识的一部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认知因索(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教师的教必须考虑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例如在创造外部条件时,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及其怎样激发起学生欣赏的欲望,如何使学生已有的内部欣赏知识与新知识相互加工、转换等,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主动地加工信息和构建意义的过程。既然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那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音乐教师在创造欣赏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学生欣赏知识内部的认知规律为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非常重要,因为技术和知识可在工作中日日进步,而徒具精深技术,却无法施教于人是最不可取的。教师的教能够影响学生欣赏乐曲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即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的心向,启发学生进行深水平的加工,帮助学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改进和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从中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理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视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

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当学生知识结构系统性比较好、层次分明,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就能够迅速、准确地提取出来,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有些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零散、层次性差、比较混乱,遇到该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就会有提取困难和错误的现象。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学习的内容时,就会产生紧张和不平衡感,如果这种感觉长期得不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苦闷的心情。进而变得怕学、厌学。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当欣赏一首乐曲时,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又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的安排欣赏教学的程序和方法。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随时间运动转瞬即逝,所以对那些比较大型、复杂的作品,最好在欣赏之前就把音乐主题、重要旋律给学生唱熟,或者背熟,使之在欣赏的时候,对乐曲有个印象,不那么生疏。这样有益于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益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更益于理解乐曲的内容。因此教师欣赏乐曲时不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应灵活掌握,注意每个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途径,帮助学生个体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学生在用已有的知识水平解决新问题时才能顺利提取,那么学生的紧张和不平衡感就能很快消失,从而产生轻松感、满足感,增强了自信心,那么这种积极的心情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当然能做到这样很困难,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水平要求非常高。

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不同。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传统的教学往往重视对教材的分析,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吃透教材”往往被视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对教材分析的强调会导致教学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注意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其结果往往导致机械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迁移。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不同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两者之间至少存在以下三点错误:

首先,信息的表征方式不同。教材中的知识主要是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详细表达的,而头脑中的信息主要是以语义的方式简约表征的,多以自觉的方式储存。其次,信息的构造方式不同。教材中的知识前后顺序性和逻辑性很强,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顺序性淡化了,以另外的方式构造起来。最后,知识的完备性不同。教材中的知识是完备的、无缺口的、系统的,而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常常是有缺口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把课本上的欣赏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的结构、严谨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便于学生接受和储存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怎样使中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呢?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对于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也不可忽视。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再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和精致的课件,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教材其他内容的安排则是以应用与表现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

有了好的教材、好的作品,这仅仅为学生喜欢音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提高心理素质。认识到“感悟音乐的能力并非天生”的意义在于,音乐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而应当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那么我们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就尽到了培育“音乐之耳”的职责和义务了。

就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而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音乐导人向善的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认知心理学知识,并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所以,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总之,认知心理学研究为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念,给现代教育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方法。在现在这个提倡索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吸取其合理的成分,积极转变角色和职能、转变教学观念。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不应是学习过程的被动接受者、不是被压抑者,而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不应是传统教学观念中的知识灌输者,不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包办者和学生个性的压抑者,而应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素质人才,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子寸英,金杜林,应用认知心理学原理转变教师角色和职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9期。

[2] 黄天元,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 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期。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 组编,郭东岐 编著,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期。

[5] 吕维华 ,让音乐欣赏动起来 ,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7期。

[6]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期。

篇3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事件的内在过程,研究对象包括信息获取,存储和加工,以及问题的思考解决和语言产生(李应洪2014:58)。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提出更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连榕,2010:20)。张安律和刘安洪(2010)把认知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总结成外语教学的认知教学法、社会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理论和叙事外语教学法,但没有专门细化到英语阅读这一层面。本文研究认知心理学对于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以认知模型为基础分析该题型解题过程中体现出的体验性,开放性和关联性。

二、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的定性分析

在阅读解题时,读者需要经历一个从表层语言符号到深层概念结构的心理加工过程,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符号,获得隐含的话语意义。看到篇章中的词汇,神经网络中与该词汇相关的认知域或语境就会被自动激活并构建出很多关联,形成认知网络。Fauconnier(1999:98)谈到,语境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具有激活大量认知模式的潜在力。在认知网络中,I代表读者获取的新信息newinformation,C表示被激活的认知语境信息cognitivecontext,R表示读者在不停的寻找最佳关联relevance,B表示新旧知识的整合blending,Kintsch和vanDijk(1978)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记忆与理解,认为在阅读完文本材料后,被试都要对于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即时的处理

(1)再生,准确的反映对文本的理解;

(2)重构,从文本出发,加上被试自身的知识所能推导出的陈述;

(3)元陈述,被试自己对于文本的评价、观点和态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主要考察信息的再生,推理题主要考察被试大脑根据自身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对于知识的加工和重构,主旨观点题型旨在考察心智的元陈述。三种陈述对应于英文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三种题型,因此心理语言学有助于深入发掘该题型背后的心理机制。虽然本研究将阅读题型粗略的归为三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解题内在心智过程。

三、英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认知

理解模型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技能,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输入性信息,读者才能根据语言规则建立最佳关联,整合出最具关联的新创结构。Kintch和vanDijk的语言理解模型,“基于从文本基础上抽取出命题”,对于新获取的信息抽象化加工。命题由一个谓词以及一个或者多个论点构成。谓词对应被试阅读中看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或者连接词;论点指的是对应的名词,名词短语或从句。在被试的主观意图这方面,个体在认知语境上的差异也会影响文本的理解和最终的答题(R.Anderson&Pichert,1978)。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把旧命题和新命题联系起来,发掘隐含的话语意义。若被试发现新旧命题之间缺乏匹配关系,就需要根据背景知识作出推理假设,建构的概念网络,使命题间具有最佳关联(Sperber&Wilson,2001)的意义。这要求被试在阅读时主动的寻找显性的或是隐性的逻辑连接词,主旨态度类题型重点考察被试的元陈述能力,涉及到的命题数量更多,花费的信息处理时间也更长,英语教师常建议学生最后做主旨态度类题型。

四、结语

篇4

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包含注意、表象、记忆、语言和知觉等方面。在网页设计中则主要是对感知觉、记忆、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把其成果融合进设计环节,使设计出来的页面能够更好的被用户所接受,从而使网站更加贴近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现今的互联网站已经懂得了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但如何设计、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并没有一个具体上的标准,这一切都需要定位用户以及用户的使用环境,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出一条可以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网页设计模式。

二、认知心理学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一)网站设计中的感知觉感知觉是外部环境对人体感官造成刺激后所反映给大脑的经验,这些感觉器官包括人的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听觉器官等等。它们把外界所接受到的刺激反映给大脑然后转化为人的认知经验,比如花的香味、火车的声音,这些都是大千世界所反映给大脑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以及听觉所接收到的,所以在网页设计研究中,视觉和听觉系统的感知觉信息加工是我们重点探究的领域。模式识别,所谓模式识别也称为一种刺激结构,它按照若干元素以及一定的关系形成。可以说它是多种刺激的组合,也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围内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人类认知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人类的感知觉、记忆、模仿、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联系相连。举个例子来说,世界上上亿的人口,每个人的长相皆为不同,而组成一张张人脸的面部器官就构成了人的面部模式识别。有些模式会比较简单有些则颇为复杂,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通道内都包含着各类模式识别。在网页设计的研究范畴中,因为网页主要是提供给用户视觉信息,所以主要讨论范围还是在视觉这一块。在一个网站页面中,页面内的各种元素以一定的规律所结合编排,这种页面构成了一个网站,而不同的网站则有着不同的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一种整合归纳以及再认知的过程,它依赖于用户对识别对象曾经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包括过去的主管产品认识、知觉风险、情景摄入、购买经验产品差异感知、对正确决策的需求、对最佳决策的欲望、可供选择的产品等等。

(二)网站设计中的注意注意即为关注,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可能一个页面会有许多模式等待用户识别,而在这众多模式中所注意到的一个,并投入精力集中在这一个上面,就是注意。这也是人类大脑选择处理信息的一个过程,把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优先处理关注程度高的信息,使大脑减轻负荷。注意有五个特点,第一点就是七加减一理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同一时间只能够关注到七个左右的信息源。第二点就是关注精力的有限性,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关注能力是有限度的,这是人类大脑的局限性所在。第三点为注意区域的不规律性,经研究发现,人的视觉器官总是会习惯性的关注网站页面左上角的内容,而右下角则是最不敏感区域。第四点是人的动机会制约视觉器官,当用户下意识的想搜索某件信息时,注意力会能够得到引导性的调动。最后一点是人的知觉范围能够影响自我的注意范围,人的视觉不能够注意到超过视觉阀值范围以外的内容。对于网页视觉设计师来说,要懂得利用好用户注意的持续性注意规律,一般成年人关注一件事物的时间理论上不会超过四十五分钟,也就是说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人对于简单的刺激源能够保持较高时间的关注度,并且也最具兴趣。所以在页面视觉信息编排上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元素,把要突出表现的信息简单化,在交互过程中简化操作步骤,使用户感觉到页面的友好,减少精力的消耗。在这一点上电商网站最具有代表性,以天猫网为例(见图三),如何能在上千万件商品中使用户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所想要寻找的商品,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设计师能够运用设计手段主动刺激到用户的视觉注意,其他大部分内容需要用户依靠自我本身意识主动寻找。所以网站要使用户操作步骤尽可能的简单化,减少用户的困惑感,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做出投其所好的设计。注意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是人类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和保障,设计师要针对这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多加思考。

篇5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写字 教学策略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写字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形成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习得支配肌肉动作的规则,二是进行练习,三是在过程中获得反馈”。[1]书写作为一项动作技能,其教与学的过程也必须参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把握。

一、习得支配肌肉动作的规则:教师的示范与陈述是关键

对小学生而言,习得写字技能的规则,主要途径是观察教师实际的写字示范并结合教师对写字规则的言语陈述来获得,这在写字的初期阶段非常重要;另一种途径就是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范字,自己体会规则,这一途径主要是通过前一种途径逐渐培养起来的。

初学写字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写字的规则,表现为:(1)写字姿势不对。如歪头,曲背,身子偏斜或前倾,本子放歪,眼睛与纸的距离太近,经常移动本子,等等。(2)执笔姿势不对。如握笔很低很紧,手掌手腕紧靠桌面,等等,不但毛笔执法不正确,连铅笔、钢笔的正确执法也有不少人没有掌握。(3)运笔不对。视动失调,肌肉紧张,出现多余动作,笔画生硬,字迹潦草,毛笔字没有粗细,钢笔字笔笔分离,倒笔,逆笔,漏笔画,等等。这些规则的学习主要通过接受的方式来习得。因此老师的示范与陈述非常关键,学生要在练习中运用体会。

二、写字练习: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汉字的特点灵活施教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写字兴趣,稳定注意力。

小学生分析、综合和辨认字形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字兴趣,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以低年段为例,初入学的儿童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缺乏完整精确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汉字时缺乏完整性和精确性。因此,写字时常因联系的模糊而出现偏旁部首的结构混乱和增减笔画的细节错误等。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应运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字的笔画、结构及笔画之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区别,以激发小学生写字的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讲解笔画时便形象地把长横比拟为拱桥,长撇比拟为象牙,竖弯钩比拟成浮鹅,点比喻成毛茸茸的小鸡,就是较为形象的做法。

另外,教材编写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如苏教版教材中选编名人写字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做法。从心理学上讲即是通过对书籍影视中人物的模仿,模仿的对象是一些符号性的榜样,从对榜样的模仿学习中习得这种态度。

依照小学生的注意特点,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神,自我控制力差、好动。这就要求写字教学要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愉快地写。写字是一种动作训练,如果仅仅靠机械记忆力,日复一日单调地练习,小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若能在写字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参与进来,让写字的信息刻录在情绪记忆的底片上,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写字活动,学习的效果肯定会好。

(二)抓好基本功练习。

传统写字教学就很注意基本功练习。“古人先教孩子们写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丘(孔)马己。化三干,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干什么?那是在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作准备呢!”古人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渐积累出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应注意继承和吸收。写字首先是练习执笔,然后练习写基本笔画并了解基本结构,这是写字的基本程序。

为加强基本功训练,主要应让学生先写好偏旁部首和独体字,之后合体字就容易写好了。

有人对不同字形书写时的笔误百分比做过统计,结果见下表。

上表表明,字形结构特别复杂的字,其笔误率反倒小。可见,偏旁、部首和独体字的书写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应注意的是,低年段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对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严格要求,抓住起点,打好写字的基础。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不但用田字格规范板演,而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字的各个组成部分。

(三)教学应适度。

一方面由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加上小学生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不发达,写字教学的速度不宜过快。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的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为他们留下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拾一个丢一个。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手指肌肉发育还不成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因此,写字教学的起始速度要慢,以后酌情逐渐加快;写字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要适度;教师布置的练习量要适度;每个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比如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五个字为例,如果连写,三遍效果最佳;如果分写,四遍最有效,如果练习方法不科学,认为抄写得越多越好,结果将是适得其反。

(四)教师指导应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相结合。

小学生写字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指导与示范的特殊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与小学生的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如有位教师这样反思:过去抓儿童的写字姿势,只是要求他们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写字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也可以让儿童自己体验一下。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手指靠近笔尖,学生立马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清笔尖,身体就得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不仅人容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手指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也能与桌缘保持一拳的距离了。学生有了体验,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另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比较新字的结构,积极参与到课堂写字的教与学上来,并对自己或他人的书写发表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反馈:外反馈和内反馈相结合

反馈是仅次于练习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因素。反馈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学生写字练习时教师通过评价、纠正等手段,学生得到的激励和自我纠正,即外反馈;二是学生不需要外来的帮助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与纠正,即内反馈。两种反馈的作用都在于指导学生尽快习得写字技能。小学生由于自我意识不强,内反馈能力自然也弱,因此写字反馈主要靠外反馈。但反馈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调整规范自己的写字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由外反馈为主逐渐向内反馈为主的过渡。

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外反馈非常重要。例如,关于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以及书写态度、习惯、卫生等。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回馈,以纠正规范学生的写字及其行为。

对中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逐渐培养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时的学生已具备相互或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能抓住时机,相机引导,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在提供反馈时有一些误区,譬如只重视学生写字的结果,不注重过程。结果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在写字过程中产生的,反过来看,结果的正确有可能掩盖了写字过程中的错误。再者,教师的反馈应该是具体的,而不应是笼统的。

另外,教师还要在反馈过程中注意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批批入校,都难免带有一种普遍性的、类似的书写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规律,随着学生的换届,重复进行指导”。[2]

参考文献:

[1]万云英,杨期正.出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记忆特点[J].心理学报,1962,(3).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44—01

英语阅读是一种在个体原有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下的认知活动,因此,借助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教材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首要材料,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特点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不错的选择。为达此目的,就要深挖教材,把教材有趣味、有实际意义的一面挖掘出来,并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让教材的智育、德育与美育因素凸现出来,这样,教学设计就会别出心裁,教学过程也会妙趣横生,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很高。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选择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交替使用,使学生保持持续兴趣以及巧妙设置悬念,激活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三种:(1)计划策略,即学习前设立学习目标和计划如何较成功地完成这一目标;(2)监控策略,即学习中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3)调控策略,即学习中和学习后对认知行为的及时矫正和补救。元认知策略可以从方法上保证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

生词一直是英语阅读的拦路虎,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感到厌倦都是因为生词太多造成的。而阅读攻略是利用元认知策略里的理解监控策略,使学生在面临生词时通过灵活处理,使其不影响或较少影响阅读。

三、让学生善用资源

1.帮助学生认识资源。认识资源是吸取资源、利用资源的前提,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英语自学的资源也比以往丰富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资源的能力高低对于他们自学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目前,可供学生自学的资料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教材、工具书与练习册之外,还有大量的教辅书籍、广播电视节目、英语报刊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宝贵资源。充分认识这些资源可以采用观察、查阅、尝试、咨询与讨论等方法进行,准确认识资源会为快速、准确地选取并利用资源提供充足的准备。

篇7

关键词:高师院校 认知心理学 实验教学

认知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实践运用,提高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是提升心理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核心所在。高师院校应当积极进行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问题反思

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一些极具代表性实验的操作,可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是认知心理学科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与演练操作的重要平台,是认知心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独立从事心理实验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综观当前许多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现实状况,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心理学科相关的专业实验仪器和配套设施及囿于其他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尚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小组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不太会设计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实验。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升格的本科师范院校,整体而言师资力量较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经费投入不足,大多购置一些传统的常规心理实验设备,学科前沿和高端设备极少,难以满足心理学科专业常规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说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助推作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由学生具体操作,再由教师加以总结。常常是教师先拟定或安排好实验教学内容,直接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地按照相关要求去复制实验,实验内容多为学科内容相关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极少,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当重视改革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量增加学科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二、全面提升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路径与实践探索

针对传统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成为必然,这对于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与促进认知心理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我校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把握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心理学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在确定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时,首先应当认真考虑如何将认知心理学学科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实验操作能力与培养心理科学研究能力有机结合,全面实现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随着当前心理学各领域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多新的实验方法、技术和手段被广泛使用,研究内容也逐渐向各领域的纵深方向发展。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突出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核心引领作用,科学把握学科实验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并进行综合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特别是要顺应当前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以生理学为突破口,适当增加脑与认知方面的实验项目,因为传统的心理学科实验对这一内容的研究相对薄弱,而脑与认知的研究又是当前认知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为此,我们在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基础之上,增加了系列认知心理学新实验,主要借助心理测试仪、生物反馈仪、眼动仪、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等设备开设学科新实验项目。实践证明,重视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学科的基本实验设计方法,深刻领会认知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和应用领域,熟悉认知心理学科的常用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学生成长为高水平的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工中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验实践活动,或只注重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对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关照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科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学科相关实验设备不断推出,如生物反馈系统、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形式,实践中应当认真筛选验证性实验,保留学科较为经典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及实验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安排认知心理学实验内容时应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的高度统一,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拓展,增加学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拓展部分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而言,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应当特别注重认知心理实验教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如当前广泛应用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研究技术,其核心就是将心理实验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学生可通过知觉刺激记录和分析个体的脑电活动以研究或预测其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充分满足心理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5]。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多来源于实验研究,又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验证,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认知心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认知心理学教学团队

要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水平,必须重视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建立高水平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团队,倡导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基础。当前,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结构需求模式发生转变,这必然促成对心理学科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对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师必须加强对认知心理学科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及时追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广泛涉猎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科极为关注脑与神经认知研究,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复杂的认知科学研究,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我院现有三名博士专业从事认知学科相关研究,并成功申请到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教师也将研究的视角转向认知领域。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过的心理学科相关原理,自行设计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改革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打破认知心理学科过分倚重理论考试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仅凭理论考试卷面分数来简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有些学校虽然有了实验考核板块,但仅仅是流于形式。综观现有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成绩评定方式,一般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认知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学科的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面试能力考核三大板块,按六三一分值计分。实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对教师给定的实验内容进行独立操作,考核内容可包括认知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与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方面;面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如要求学生采用专业知识回答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等问题,并将考核工作贯穿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结合学科实验报告进行学科小论文写作,部分优秀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之中,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科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可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傅亚强.实验心理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151-155.

[2]朱俊卿.论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0,(02):44-46.

[3]张学民,舒华,张亚旭.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06):33-38.

[4]张梅.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0,(10):91-93.

篇8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教学软件 界面设计 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而把学习看成是个体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趋势,基于这一立场的研究恰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重点。而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就是以个体主动学习为出发点的,表现出明显的建构式学习特点。因此,探讨两者的共同和相关性,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条件为依据,设计网络学习环境,使其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线性模式,更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速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这就成为必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知觉、注意、记忆等方面分析其在在教育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状况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的面貌,给许多心理学分支以巨大的影响,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近几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这些理论对于进一步认识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研究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软件界面设计是学习者与课间交互的窗口,学习者通过界面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进行控制。而认知心理学把人类认识过程与计算机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类比研究,根据计算机加工操作信息的精确度和速度,对人类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性、信息转换方式、信息流等特性进行推论研究。所以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必须具备和学生认知规律相统一的特点。

二、知觉在教学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人们觉察一个物体比较容易,那么要确认这个物体就要困难得多,需要加工时间也较长。

1.知觉加工――自上而下

学习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学习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在教学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信息的表征形式要选取恰当的模式,以利于学生自上而下的加工。例如,一堂数学课,在讲授乘方的概念和运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在界面上直接呈现乘方的相关知识,简单地口述乘方和乘法运算的关系。但对于那些未学过乘方运算的学生来讲,直接地呈现该知识则阻碍学生的信息接受和加工,所以在呈现模式的选择上要利于知觉加工的模式。

2.知觉加工――自下而上

知觉不仅依赖于感知的主体,还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所以在教学软件界面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例如当界面向学习者呈现一个英文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诸字母的各个特性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学习者会将这些信息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一些字母,字母再被进一步加工而形成单词,这一过程说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低水平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所以在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上,要做到系统化、合理地安排知识点之间的排列顺序,使前面学习的知识能为后面知识的学

习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三、记忆在教学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1.短时记忆的应用

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学生在感知信息时,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因此教学媒体设计者应根据学生特征分析推测出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将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设计,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所谓有限性,即指人在感知事物时瞬间有效地感知,并能对其进行加工的对象是有限的。大量的心理学家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同样的知识内容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这样,通过组块重组,就把原来超出短时记忆容量导致很难记忆的问题,变成很容易记忆的问题。

2.长时记忆的应用

强化复述、分类归纳是引导学生记忆的策略。我们知道,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但要使记忆长久保持,就要多次复述和对信息加工,使之保持较长时间,然后输入长时记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就是我们强化复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多媒体计算机可将信息反复不断地呈现给学生,实现强化复述、积极引导学生记忆的功能。这样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在感知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多个相互联系的通路,增加了学生识记和提取此信息的线索。例如:在“四结合”识字进行中,学生利用认知码输入汉字,必须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字形、笔顺和间架结构等,否则计算机就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愿输出相应的汉字。有的学生因对汉字掌握不准确误编码,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片空白,常常是急得满头大汗。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经过改正,对该汉字便产生了牢固的记忆。实践表明,通过学习认知码,请计算机当先生,对于培养学生分类为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记忆保持规律的适用

同时,记忆规律表明:材料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影响记忆的效果。首先效应和近因效应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对感知信息的深加工过程。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设计应根据这一特点,拟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在编排内容时可将重点内容放在开始的位置,教学辅助内容、过渡性内容置于中间位置;也可以直接给出目标要求,使学生明了教学的目的;每一次教学结束之前,将本次教学呈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之,根据记忆保持效果规律安排对媒体教学软件界面的信息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

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各媒体要素的特性,遵循认知心理原则,运用各种视听媒体元素,构建学习者能迅速沉浸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界面软件设计成败的关键。以此为导向和出发点,教学软件设计的多数问题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3]周守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心理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05,(2).

[4]刘亚平,郝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4.

[5]程素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2002,(5):14-15.

[6]廖树山.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4,(6):144-145.

[7]微小彤.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信息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04,4(13).

[8]邱文祥,詹惠茵.网络课程设计中的理论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总(236).

[9]方芳.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电化教育,2001.7总(174).

[10]李康,梁斌,蔡兴勇等.多媒体课件设计原理与制作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2-23.

[11]R.赖丁,S.雷纳著.庞维国翻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12]Jeanne Ellis Ormrod著.彭运石,彭舜译.教育心理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篇9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英语词汇 教学

一、认知心理学理念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学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认知结构指在感知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是个人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体现为搜索与预测功能、建构与理解功能、推论与补充功能、整合与迁移功能。奥苏贝尔把建立概括性强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无论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即图式为根本目的。

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英语是大学课程中的必修课,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我院是一所民办高等本科学院,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来自于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通过平时的教学和考试分析发现,学生的词汇方面非常薄弱。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它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单词难学难记,教师觉得教学时间不够,众多的生词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教单词方面。其实,词汇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课型,可以在特定课型内集中进行。目前词汇教学方式通常分为两种:集中识词和随文识词。通过词汇集中教学,在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过程之中,为其扫清了词汇障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课文学习的难度。但是这种词汇教学模式往往脱离语境而仅仅呈现单词,不利于学生对所学新词的运用和记忆。随文识词,即学习语篇的过程中学习生词。这样确保了新词是在语境中呈现,学生可根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并在语境中识记,提高记忆效果。可是,集中识词脱离语境,填鸭式地讲解生词的用法和搭配降低学习效率。随文识词虽能结合语境呈现,但由于课文生词较多,课文篇幅过长,学生在没有学习新词的前提下随文识词往往影响教学进度和流畅性,费时又低效。

三、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是认识发展和认识世界的产物。英语词汇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概念一一对应的,它们不是孤立地、杂乱无章地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而是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一定的语义网络中,并且彼此都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当我们试图记住某个词汇信息时,应尽可能地使它与自己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存贮、检索、提取该信息。根据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学习者习得词汇的过程中往往要对其进行形式和语义的加工。因而,教师在课堂词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习者介绍词汇本身的信息,还要在输入环节强调信息的趣味性与关联性以便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 在加工环节传授一些词汇学习方法与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规律,强化记忆,并逐渐培养一定的词汇能力。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课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融入学生的合理认知,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组合上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的选择权。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新的刺激,即新的单词时,便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学生,新的英语单词将以不同的方式纳入到原有不同的认知框架中去。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更习惯于首先用中文来思维,再把中文词对词地翻译成英文。由于中英文在语意和搭配上的差异,他们很难根据中文搭配的习惯和语法规则,准确地将英文单词连词成句。但是,仅仅把新词纳入某一英语短语图式还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建立它与其它图式间的联系,图式理论认为,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结构化程度高,就容易识记和存贮,便于激活,还可以减轻记忆负荷,扩充记忆容量。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图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语意、语法全方位、多角度比较它们的用法。用旧英文单词解释新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复习、巩固词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精确掌握词义。

四、结语

运用结合心理认知教学法、词汇联想教学等方法,即“心理认知综合教学法”,建立大量的可视、认知词汇,进行深层次加工,使认知与具体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绝大多数的学习者来说,认知词汇教学法是有效的,学习者应该被教会适当的词汇习得策略, 以便提高他们的词汇能力。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对当前英语教学改革来说,则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赵艳芳编著.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没有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其英语阅读与写作都将受到极大限制。目前,初中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知识,但依旧不能进行完整的表达。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记忆是人类大脑在反映之前所见过的事物,使人类保持其自身所积累的经验,并将其重现,教师如希望提高学生词汇的学习效率,则必须能够运用学生的记忆规律,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记忆英语词汇,从而使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识记与系列位置曲线

识记是人类通过不断感受事物从而获取事物的相关信息,并在大脑建立属于该事物的编码。从而在大脑储存映像的过程,这是学生记忆词汇的开始。加拿大人Murdock于1962年开展了一个实验,名为自由回忆实验: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列单词,如:oil、orange、dog、because、laugh、everything、spark等,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对黑板上的单词进行记忆。之后教师将黑板上的英语单词擦去,令学生们自由回忆。此时可以发现,学生对开始的几个单词与结尾的几个单词回忆效果最好,相比之下,中间大部分单词的记忆效果便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认知心理中,单词的记忆与其排列位置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借此规律引导学生背诵单词,可以将课程所需记忆的单词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依照顺序进行记忆,一段时间后,教师打乱单词顺序,继续令学生记忆,这样反复进行顺序的调整,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无法高效记忆中间部分单词的情况。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注意将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安置在课程的开始与结尾部分,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高效的学习。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词汇时,也应让学生在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与休息。

二、短时记忆的容量与学习策略

由自由回忆实验不仅能够得出系列位置曲线,同时还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短时间内并不能记忆过多内容。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短时间内的记忆容量通常在7个词语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两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无论实验对象英语水平的高低,若为其展示一排毫无关联的字母,则其记忆数量的上限不超过9个,但若展示的字母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则其能够记住的字母会增多。以下列两组字母为例:

第一组:r、i、w、d、m、p、o、z、q、a、l

第二组:p、i、g、a、s、l、i、k、e、b、i、g

第一组所展示的字母之间毫无关联,而第二组的字母,则可以组成几个单词:pig、as、like、big。

显而易见,第二组字母相较第一组字母更为容易记忆。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时,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例如以下一组单词:building、campus、clinic、hall、expect、luggage、lovely、tape、monitor。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这几个单词时,习惯按照传统的背诵方法进行背诵,然而传统的背诵方法不仅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且记忆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组单词按类进行分组,在单词之间建立联系,那么背诵起来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安排识记资料,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任务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学生所使用的记忆材料有直接关系,学生应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与目的,从而集中自身注意力,专注的记忆单词。学生应学会合理安排手中的资料,定期将记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提高自身对单词的记忆。短时间记忆内,杂乱且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记忆材料会降低学生的记忆速度,以下一组词汇为例:idealization(理想化)、journal(杂志)、relatedness(联系)、translatable(可以转化的)。这些单词本身不存在联系,且学生也无法合理的为其构建联系,学生只能采取传统的记忆方法进行背诵,不利于学生记忆。

教师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学生所学单词进行归类整理,将同源词汇分为一组,并为学生展示:

Author可翻译为著作者;authorize 可翻译为授权或认可;authorization可翻译为授权、委任。三个词虽然彼此不同,但其却有内在的联系,author是其他两个单词的词根,其不仅是这几个词语的核心,同时也表达着该词的原始意义。学生如能掌握词根,便可通过为词根添加前缀或后缀,进而掌握更多的词语。英语中,前缀能够使词义得到加强、改变或受到限制,但词的词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后缀不仅可以改变词类,还可对词义进行补充。authors、authorize与authorization都是由author衍生而来,两个词与author都有关系,author本意为“增大与生产”,动词加后缀“ize”将原本为名词词性的author变为动词,而authorize也与增大生产的意思出现了偏差,但还有一定联系。由此可见,学生定期按照词形或词义相近的词语分为一类,有助于学生进行单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