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举报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举报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增加适用部门
《办法》适用于上海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举报属于其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并立案查处后,根据举报人的申请,予以奖金奖励的行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指上海市各级农委、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公安、市场监管、酒类监管、食盐监管等部门。
食品安全举报分类
《办法》中的食品安全举报分为实名、隐名、匿名三种。
实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以及真实有效联系方式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隐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但提供了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代码(如身份证缩略号、电话号码、网络联系方式等),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匿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署名或不提供其真实姓名或名称,也未提供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大幅度扩大了奖励范围
为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将原有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范围的9项情形扩展为30项,覆盖了私屠滥宰、病死禽畜肉产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众多民众颇为关心的情形。
拓宽了奖励条件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所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
2.举报人实名举报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
3.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对象和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或者违法犯罪线索;
4.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线索事先未被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掌握;
5.同一举报内容未获得其他部门奖励;
6.举报情况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查证属实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经司法机关作出刑事判决的;
特殊情况下,举报的违法事实确实存在,违法行为证据确凿,因当事人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违法行为确已得到有效制止的,经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市食药安办专题会议进行资金审核后,可以按照《办法》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提高了举报奖励标准最高奖励30万
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一般奖励标准和重点奖励标准。
《办法》的一般奖励中,事实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2%~5%提高到3%~6%;线索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举报涉及的案件没有货值或者货值金额无法计算,但是举报情况属实、案件影响较大或者行政处罚种类涉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可以视情况给予200~2 000元的奖励。
对与食品安全关系较大的10种情形(见表1)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针对食品标签等非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量大、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中最低奖励金额为100元等原因,最低奖励标准由现500元降为200元,而最高奖励标准从现在的20万元提高为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健全了隐名举报制度和“吹哨人”制度
针对隐名举报,在奖励条件中明确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可以给予奖励,并从程序等各方面对隐名举报进行了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内部举报,明确了“吹哨人”制度,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举报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奖励金额可以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
进一步规范举报奖励程序 把食品安全奖励程序分为一般程序、简易程序、特殊奖励附加程序、隐名举报奖励程序,各程序均对举报奖励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进行了细化规范,明确了时间节点、报送的资料、格式文书等具体要求。
此外,一般程序奖励审批时限由原30日放宽至45日,即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奖励申请之日起45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提出奖励意见。
篇2
新策稳准狠
今年3月开始,第三方支付的日子就不太好过,3月17日,人民银行发文《关于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抽查情况的通报》,该专项检查为以规范外包、打击二清为核心,对虚假商户入网、违规开放交易接口、违规多次转包业务等严厉打击,严肃查处。
随后,4月7日,为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鼓励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收单机构监管加剧。
4月21日,央行与、中央维稳办等14部委联合《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从具体安排来看,央行加大了对支付机构各类业务的整治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强调将开展无证机构整治工作。
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也自本月正式开始执行。短短几十天时间内,监管层连续发文,剑指第三方支付各种乱象,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对于二清的整顿。这样的频繁整顿加上陆续的事件上演,让第三方支付公司绷紧了神经,整个行业在承受着史上最严格清扫整顿潮。专项整治启动近4个月,作为支付领域的一项重要整治内容,二清市场正经历大规模摸底,其监管目标,直指全面取缔。
不仅在政策的上,监管的实际行动也在进行。《经济》记者获悉,在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摸底二清市场之时,微信支付因接入大量没有支付牌照或收单资质的二清机构,近期已被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整改。
为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鼓励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4月初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的实施主体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适用主体涵盖支付市场的各类参与主体,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以及无证经营支付结算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适用范围针对支付结算领域,包括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支付工具、支付系统等支付结算业务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监管部门此前就曾多次对二清市场进行整治。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对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抽查情况通报,包括现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总公司及青岛分公司等在内的几家金融机构未直接将结算资金划转至商户的银行结算账户,存在资金二次清算行为。人民银行要求各收单机构应加强分支机构管理,规范接口和资金结算,杜绝违规开放接口和资金二次清算等违规行为,并将一些支付机构列入重点监控对象。
“监管这次在二清市场的要求上非常坚决,也是一贯的,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颖告诉《经济》记者,过去,支付机构主要集中线上拓展业务,现在转移到线下拓展业务,但是依靠自身突破有一定难度,就更多依赖其他的二清机构,这是普遍采用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实,监管允许适度创新,但是不能因此过度扩张隐藏风险。并且现行的监管思路是要全面取缔二清市场,一般被投诉的机构会被勒令整改”。
二清抄底战
二清在监管的规则上有不完善的阶段,现在规则出台后就会有执行的过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所长、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告诉记者,“在过去固有的格局下,二清的出现也有需求和市场空间,这里面涉及到定价、收单等一系列因素,现在,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清算支付企业的优胜劣汰,那些只有牌照没有能力的企业慢慢地也在退出市场,但是从大的格局看,目前已经超出了市场的容纳能力,随着政策的变化,慢慢地二清、三清格局也会逐渐有所变化”。
但杨涛也强调,在目前的格局下,监管部门肯定首先推进现有牌照的整合,更鼓励机构通过并购的方式持有现有这些牌照,从而使得现有这些企业的内在的质量发生改善,从这种格局下,不仅是二清机构,整体上发牌照的概率都在下降。
另一方面,是从需求方去解决市场乱象,原有这些二清业务产生的空间究竟在哪些层面,政策上应该考虑到通过既定的规范支付平台是否能够给客户、企业商户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及时有效的相关服务,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双方共同推进,与此同时,对于二清、三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加强支付相关的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得企业在看到支付平台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可能存在某种资金风险,今后要从多方面追责。
但目前一部分二清机构已做得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且业务模式适应了目前的市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方可从事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记者了解到,这些机构也处在申请牌照的行列内。
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条件严格,从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允许非金融机构申请该牌照以来,仅发放了200多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清算机构也处在两难境地。但更多二清机构需要满足不当甚至非法的支付清算需要,不愿意申请正规的支付牌照,刘颖表示,“对于这类二清机构的整治,关键要管住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要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为二清机构提供通道或接口,也就没有二清机构生存的空间,也就没有所谓的二清机构和二清市场了。”
抄底利益链条难破
在无证机构支付业务整治工作中,监管方案的思路是,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根据排查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对于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可能涉及风险处置工作的,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商户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及维稳方案,确保不发生。此项工作于2016年7月底前完成。
“在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安全是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前提。”采访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经济》记者表示。
微信与易宝支付涉及二清事件只是监管部门今年整顿二清市场的一个小缩影,14部委联合发文足以表明监管对二清市场整治的决心。但是,在采访中,一位接近监管层面的人士也对《经济》记者表示,“因为整治二清牵扯的面相对较广,而且查处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在整个二清市场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链条和模式。所以说监管部门一定不是简单的关停违规企业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单纯地关停企业,看似处理了问题,但是后期的风险依旧会暴露,如何去善后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黄震告诉记者,最好的方式是给社会上所有的商家和个人都建立信用档案,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中进行全覆盖,这样,如果有相关的信用档案,无论二清机构还是其相关人,都会对自身的信用负责。
其次,商家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一定要做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商家对自己的利益也要负责。另外,支付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支付运行的监测体系,而不仅仅是发一个牌照。目前已经设置了一道事前准入的坎,但事中的监测和事后的处罚都还没有完善,应该逐步完善起来,达到全覆盖,黄震表示。
篇3
为使“地沟油”举报更加透明化,方便市民监督执法、及时了解举报落实情况,武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3月25日起每天向驻汉媒体当日的举报记录和举报落实情况。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鼓励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同时他们也提醒广大市民,武汉存在有资质的“地沟油”粗加工企业,对于工业用回收地沟油的行为,不在举报查处范围之列。
同时,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市民对“地沟油”问题举报。
该局表示,对群众举报,经查实确有“地沟油”回流到餐桌的情况,将根据《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给予举报人奖励1000元;对构成犯罪的案件,举报人协助有关部门抓获嫌疑人,将给予奖励1万元。
上海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对外通报了该市餐饮食用油情况。据悉,上海食药监局多年来一直在抓紧研制区分食用油和地沟油的检测方法,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即将用于日常监管。
在上海市的各大饭店里使用的食用油已被纳入沪上食品抽检监控网络。上海市食药监部门相关人士透露,上海已对食用油进行定期抽检。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正规油”与“地沟油”,我国也尚未出台废弃食用油脂鉴定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近年来,上海食监人员特别加强了对“地沟油”鉴别方法方面的技术创新研究,拟通过检测脂肪酸组分、胆固醇含量等手段区别正常油脂与回收用油,鉴别方法即将投入监管实践。
食药监部门表示,市民若发现饭店餐馆使用“地沟油”,可拨打本市食安热线962727举报投诉。
四川
近日,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组织5个督察组,分赴10个市州督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督组随机检查了市区及郊县餐饮单位的进出货台账登记记录、火锅底料和食用油脂检验报告、废弃油脂管理情况、库存定型包装和散装食品油脂的标签标识等。省卫生厅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特别要对大、中型餐饮单位和火锅店重点开展潲水油出口流向的检查,仔细核对相关记录,严把出口关;对小型餐饮单位要加强对比食用油脂的采购量和使用量,核查进货量与餐饮消费情况是否吻合,严把进货关。
重庆
近期,重庆市召开规划建设管理及民防工作会,宣布重庆市在继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后,将对地沟油也统一收集处理,预计年内实施收集方案。
重庆环卫集团人士说:“我市产出的地沟油不易统计,但数量巨大。一般来说,大酒楼建有专用的回收池,但是一些小餐馆就随意倒入了下水道。下一步,将对地沟油进行回收,争取今年内实施,并且对小餐馆予以规范。”
统一收集的地沟油,可回收利用来生产化工原料等。这样一来,就避免流向小餐馆,给市民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江苏
为严防“地沟油”进入餐饮环节,江苏省药监局日前紧急部署专项检查,要求各地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对餐饮企业进行地毯式大检查,尤其是严查餐饮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
药监人员表示,如果发现餐饮企业采购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脂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立即监督其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卫生许可证。
药监部门还明确,餐饮企业的废弃油脂除了直接作为废弃物排放外,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具有废弃油脂收购资质的单位。双方单位应订立销售和收购废弃油脂合同,销售应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建立销售情况台账。
篇4
进入盛夏时节,食品安全问题处于多发期。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深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一)坚决整治无证无照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食品生产小作坊是我市今年食品安全的治理重点。市级相关部门已经抽调力量下去,会同辖区政府组成了三个指导组,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比较集中的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天回镇、金泉街道进行试点,探索经验向全市推广。此项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威胁食品卫生重要源头的小作坊生产加工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强化措施,周密组织,扎实推进,依法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彻底消除豆制品、乳制品、饮料等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在整治过程中,注意疏堵结合,做好个案分析,对业主中失地农民、下岗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要认真核实,确有困难者要专门研究制定妥善解决方案,决不能引发不稳定事件。我市充分就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只要整治工作认真开展,讲究方式方法,就会避免不稳定事件。这项工作做好了,我市食品安全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二)深化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半年,要在巩固整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依靠制度严防假冒伪劣食品、变质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流向农村市场、流向消费者。对乡村旅游休闲景区景点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也要予以足够重视,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夏天到郊外农村休闲避暑的游人会相应增多,一定要将这些地方的餐饮卫生监管和食品消费管理落实到位,决不能掉以轻心。看一个干部的工作水平,重要的是看事前防范水平,其远远高于看事后的补救水平。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要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从严从细实施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效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和小餐馆等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管,坚决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坚持将向市民推介更多更好的名优食品,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的重要内容,重视通过扶优扶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提高群众抵制假冒伪劣、选用安全食品的自觉意识。要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运用好社会的监管力量,促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深入城乡、走进家庭、服务群众。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负起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满足广大市民食品消费需求。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不分城市和乡村,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市十分重视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把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摆在保障民生的突出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作为实施惠民行动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步和良好成效。去年,我市在全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排位,由20*年25位上升到8位。这反映了全市城乡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和整体质量在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食品安全依然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切、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城乡管理不协调、监管机制不顺、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食品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去年,在崇州、大邑、彭州发生了学校食品卫生事件,最近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又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这表明,平时工作不到位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最终受损失的还是群众利益,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充分用好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找准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有效地保障城乡居民的饮食安全和健康安全。
(一)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体系。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要抓手,积极创新办法,下移监管重心,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强化农资产品和食品加工质量监管,刚性落实生猪、活禽定点宰杀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同时,积极借鉴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有益经验,对各监管部门现有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建设。要认真落实好《*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编织一张部门齐心协力,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监管网络,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一角落。要切实解决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薄弱问题,尽快健全食品安全从城镇到农村、从餐桌到田间追本溯源、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消除日常监管的盲点。
篇5
根据省、市食安办对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区对照《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验收细则(2018)》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食品安全状况
(一)我区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无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二)9月30日至10月3日,省食安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区创建情况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经反馈,我区群众满意度测评已顺利通过。
二、党政同责落实情况
(三)党委政府重视
为推进创建工作有效落实,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31个部门、13个镇政府(街道、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创建领导小组,下设12个工作组,分线作战,统筹推进;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出台《淄川区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与镇(街道、开发区)党委(工委)、镇政府(街道办、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签订《2018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区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了2017、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进一步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制定《创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在全区督导、检查、通报;结合“十个新突破”、“十个率先突破”考核,将创建工作列入各镇办、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创建督查工作,从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查,确保创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按照《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校外托管场所安全管理的意见》,认真开展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场所监管工作,对全区85家小饭桌进行了监督检查并进行公示。
(四)加强队伍建设
淄川区现有总人口73.46万,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281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达到了3.8人/万人,满足实际监管工作需要。我区13个食药监所均配备了5名正式在编监管人员和2名专职协管员,人员实际到岗率100%;全区462名兼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覆盖全部村庄和社区,每年开展协管员培训、考核,报酬补助全部落实到位;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立完善“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村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淄川区专门设立淄川公安分局直属大队,是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门机构。
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我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每年都组织监管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培训,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五)设备装备达标
目前我区13个基层所办公及业务用房面积均已达到320平米创建要求,每个所均配备了90余万元的执法装备。
(六)加强经费保障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区累计投入2040余万元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其中,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检验检测中心;投入130万元用于基层食药所规范化建设;投入300余万元对全区老旧食堂进行了改造;投入110万元,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安装工作;投入900余万元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逐年加大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2016年投入经费263万元,抽检2991批次;2017年投入298万元,抽检3325批次;2018年计划投入340余万元,抽检4900批次。
(七)加强能力建设
我区对食药、质监、粮食、卫计等部门的检验人员、设备进行整合,组建了正科级机构区检验检测中心,投资299.44万元新购置各类食品检测仪器设备19台(套),现共有食品检验设备143台(套)、价值511.32万元。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7年新购置设备10台,价值106.15万元,实验室A类和B类设备配置率86%;2018年设备采购招标工作计划于10月30日开标,11月2日左右签订合同,设备到位后,实验室A类和B类设备配置率将达到100%。
(八)积极开展创新工作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处理平台。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云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包括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检测数据监管系统、移动稽查数据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和对外信息公示服务平台等内容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监督管理(追溯)平台。
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通过前期调查摸底,我们分期分批对77家学校食堂(含幼儿园)、120家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
三、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有效
(九)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突出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两个源头,强化风险管理理念,从根本上保障我区食用农产品安全。一是认真履行高毒、高风险农药属地管理责任,做好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工作。重点加大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百草枯水剂等剧毒农药的监管力度,确保不发生药害事件;二是紧抓春管、三夏、三秋、冬种等关键时节,以农资经营门店、乡村流动商贩为重点区域,对重点农资商品、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着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和在农产品生产、存储、保鲜环节中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落实农药经营备案制度,对全区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逐个进行清理整治,坚决依法取缔不合格经营门店,确保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达标率100%。
强化食用畜产品监管工作,不断提升源头生产水平。一是积极引进推广养殖新技术,充分利用饲料中适量添加微生物对抗生素类药物的拮抗作用,倒逼养殖环节对各类药物的使用进行源头减量,有效防范了过量使用药物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以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为切入点,不断加快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示范场3家、省级示范场8家、市级示范场4家。三是加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企业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十)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在屠宰场点常年派驻检疫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实行同步检疫。积极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格审查清理,规范屠宰企业“代宰”行为,对全区3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进行审查换证,建立并落实了“八本台帐和”“病害猪及病害猪产品无害化处理交接单”。
严格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产品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与齐城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收集、登记、处理和产品去向等台账;发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无公害认证比率已达到70%以上。
(十一)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投入120万元新购置餐厨废弃物收集车3台、收集桶1030个,目前我区有4台餐厨废弃物收集车投入运行,日收运能力达到18吨以上;按照先大后小、先多后少、先城区后乡镇的“三先”原则分批推进,专人负责集中签订收运协议。同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台帐和收集运输、处置联单台帐,进一步完善餐厨废弃物处理体系。
(十二)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改造一批规模较大、各方面条件相对好的单位,兼并整合一批中型单位,打击一批脏乱差的小作坊”的工作方案,通过合资入股、代加工、全面托管等方式,全区2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整合成为4家企业。其中,经济开发区亿诚餐具消毒有限公司投资380余万元,新建厂房2000余平方米,新上75米的全自动生产线、日处理能力3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光氧催化空气净化设施,建成了设施设备先进、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大型生产企业,在省、市各级监督检查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在全市同行业中树立了标杆。
四、严格实施全程监管
(十三)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实施标准化现场检查制度;制定和落实各类业态标准化现场检查固定表格或程序,纳入监管的单位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对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年巡查不低于4次。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到100%;学校食堂量化等级B级以上单位达100%;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季度检查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健全,严格监管参与互联网销售、网上订餐等形式的本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良好行为规范,对照《网络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量化分值表》,采取网上检查和实体门店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区11家外卖餐饮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检查,并在区政府网站上公示了检查结果;落实网络订餐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建立健全网络订餐业户台账,并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约谈机制等;完善网络订餐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
(十四)管理提档升级
行政区域内只有鲁维制药达到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标准,企业积极推行HACCP或ISO22000等先进管理体系认证;规模以下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风险清单,全部实现规范化生产。
(十五)“三小”管理规范
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餐饮、小摊贩以及城区早晚市、流动菜(果)贩等进行了专项治理。根据我区实际,在合适地段、位置设置了两处疏导点,引导食品摊点、食品加工点、流动菜(果)贩进入疏导点和农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对纳入登记管理的398家小作坊建立管理档案,对已实行登记和备案管理的1242家小餐饮、73个食品摊点完善管理档案,全部落实“六项规范”。
(十六)开展综合治理
淄川区政府建立了综治办、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城市管理部门、食品监管部门等共同参加的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中小学食堂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的重要内容,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月度自查落实到位。
(十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
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在区政府官网将日常监管信息全部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十八)监督抽检
淄川区食品检验量平均每年达到4份/千人以上。每年制定年度抽检计划并完全落实;按相关规定在政府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公布抽检结果。食品、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核查处置率达100%;核查处置情况及时对外公布;对本地发现或外地通报的违法行为和问题食品,及时开展上下游责任溯源追查,产品召回、问题食品销毁、责任查处等后处置工作及时彻底。
(十九)重典治乱
按照年度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三安”联动,加强行刑衔接,创建以来,公安、食药、盐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移交食品案件线索9条,立案12起,刑事拘留1人,判决3人。
(二十)产业发展
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制定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指导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对市场环境卫生设施、检测设施、公共设施、摊位设施、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更换2000平方米果蔬封闭交易棚棚顶,购置冷藏车辆、笼车,新上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新建2个交易大棚,对市场内消防设施、经营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地面和排污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
推进产业园和加工基地建设。在前期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淄川区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入固定区域集中生产规划方案》,以群众消费量大的产品或传统特色食品为主要品种,改造或利用现有设施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基地。目前,我区在罗村镇道口村建成道口咸菜生产加工区,不仅使传统名吃“道口咸菜”得到了规范生产,而且为分散咸菜加工小作坊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规范化、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
开展农贸市场规范化创建。制定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创建实施方案,督促参与创建单位澳翔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食品安全自查、食用农产品检测、准入、退市、召回、销毁、市场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入场经营者档案,签订责任书,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及不合格产品处理结果等,并通过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对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不定期对超市的快检工作进行规范化指导,督促超市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在超市现场组织“你送我检”活动,对百姓送检的生肉、蔬菜等进行快速检测,并当场进行公示;引导超市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购进货验收记录台帐,规范散装食品区域标识标签和现做现卖区域操作环境卫生。
为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我区分期分批对77家学校食堂(含幼儿园)、120家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实施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二十一)应急管理
对食品安全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编制《食品药品应急演练操作手册》,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高我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实战能力,2017年12月19日,在区人民会堂一楼会议厅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培训活动。演练活动主要采取桌面推演的方式,对《淄川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同时,在演练过程中围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各环节相关知识对参加人员进行了培训。
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二十二)规范企业管理
依法应获行政许可方能生产经营的单位,均全部取得许可证件,并持续符合许可条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生产经营台帐、产品追溯等管理制度。
(二十三)市场开办者责任落实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市场开办者依法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了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文件或资料;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查验并留存入场销售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并检查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能够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配备了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抽样检验结果及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置结果。
(二十四)追溯机制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并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召回制度,完整记录相关情况;被召回的食品全部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十五)品牌建设
制定下发《淄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川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政字〔2016〕148号)、《淄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川政办字〔2017〕123号),分级分类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并按计划全部落实。
六、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二十六)诚信体系
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将失信单位纳入监管重点、加大检查力度,每年至少巡查四次以上。
(二十七)责任保险
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我区山东曼公酒业有限公司、淄博聊斋酒厂、淄博山里红老酒坊酒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入保。
(二十八)监督举报
制定《淄川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设立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安排专门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转办机构和人员,12331、12315、12316、12345等投诉举报电话全覆盖并保持24小时畅通。《举报奖励办法》出台以来,我区落实食品安全举报奖励2.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监督,营造了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利氛围。
在我区主流媒体《淄川工作》设立食品安全专栏,每年召开两次新闻会,对食品安全重要信息进行社会。
(二十九)宣传教育
印发《共创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淄川——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30余万份,发放到全区每户居民;印制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区宣传画2万余份,在全区462个村居食品药品宣传栏进行张贴;举办“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校园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活动,下发《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共创食品安全先进区》宣传材料7万余份;印制《淄川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教材》4000余册,制作食品安全宣传片2期,对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40场次,培训食品监管、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在显著位置安装大型立式宣传牌、大型LED宣传屏、固定宣传标语、城区道路护栏宣传牌共计1500余处,营造“共建食品安全先进区,共享平安幸福淄川”的良好舆论氛围。
篇6
【关键词】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思考
“小金库”的存在,不仅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的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面对“小金库”现象,党和政府始终是关注和重视的,也是一直坚决打击的。早在1995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就曾联合《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1995]29号),尤其还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而且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还就“小金库”治理工作等,曾专程赴吉林考察调研,这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决要把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铲除掉的决心。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的发生,构建防治的长效机制呢?笔者有如下六点思考: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作为单位领导者要带头学习防治小金库的各项政策、法规,深入、透彻地进行理解、消化,特别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查遗补漏,还要有意识地主动剖析一些典型案例,并从中汲取教训。各单位领导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切实担负起“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领导责任,把防治“小金库”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认真抓好本单位的防治工作。各单位“小金库”治理领导机构要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小金库”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全员防治“小金库”的意识。单位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学习防治“小金库”的知识。单位可以为每一位工作人员配发治理“小金库”法规汇编手册,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开展全员培训,在单位范围内掀起“人人学防治、人人讲防治、个个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资金管理
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相关人员要定期轮岗。货币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钱账分管,管理货币资金的人员与记录支出的人员相分离。要求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处理,其他岗位人员不得接触未经支付的货币资金。出纳人员应将每天收到和支出的现金数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单位,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登记,但现金总账的登记工作须由其他岗位人员担任。单位还应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银行存款账户管理要点在于审批、审核、结算、复核、记账、核对和对账环节。此外,还要加强对各种票据的审核和管理,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资金的使用安排,具体到收入、报销都可以适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三、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健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务系统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其中,财务系统控制是单位内控体系中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另外,工作人员要明确权责,正确行使职权,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财会内控规范学习。积极推进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进行重点分析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单位内控建设,要结合实际,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力求部门及岗位设置科学合理,流程简洁严密。
四、强化审计功能,完善监督机制
审计是防治“小金库”的有效手段,是防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要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特别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具体来说,审计不仅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也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如发现被审单位和人员存在私设“小金库”,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国家资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要立专案进行深入审查,以查清违法违纪事实,作出相应处罚。审计工作是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审计工作不仅要事后进行,更要注重事前和事中审计,比如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等,都能有效防止“小金库”的发生。对“小金库”的防治,还要不断完善各项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功能,并且切实贯彻执行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动媒体的力量,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随时查询、验证各种可公开的信息,包括财务预算、收支信息等,推行“阳光”工程。
五、注重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广大工作人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扬立足本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集体和国家及人民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就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诚实守信和团队协作精神,并以此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单位思想道德建设要融入单位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思想道德建设与单位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的形成,有利于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也有利于单位“小金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小金库”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还在思想上,特别是领导者的思想觉悟,只有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才能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反腐抗体”,自觉建立起一道抵御腐败的精神防线。同时,也要加大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反腐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法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六、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
加大对“小金库”的执法力度,执法必严,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加大对“小金库”的处罚力度,对查出的小金库,不仅要予以没收,还要对单位及个人处以相应罚款,同时追究责任人和领导者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大对使用“小金库”款项挥霍浪费、谋取私利等行为的追究力度,从源头上削弱设立“小金库”的利益驱动力。对“小金库”的治理,一定要执法严、处罚重,严格按照党纪政纪法纪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提高违纪违法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总之,“小金库”各项防治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关键还是在行动上,相信只要把各项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定可以铲除“小金库”这一毒瘤。
参 考 文 献
[1]郭宏.资金内部控制在防治教育单位“小金库”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1(1)
[2]高彪堂.浅议“小金库”造成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现代商业.2011(2)
篇7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市和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全梳理、找痛点、定措施、猛攻坚”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整治重点、深化责任落实、狠抓源头治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全街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坚决根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为建党100周年、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促进全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影响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拿出管用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紧盯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各项任务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坚持标本兼治、长效常治。加强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挖掘各类风险隐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快政策治本、源头管控、科技提升,着力解决历史性、根本性问题。
坚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自查与政府督查相结合、属地负责与部门督导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回头看”攻坚战。按照重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规定要求,相关部门、科室要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特点,组织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科学分析、辨识安全风险。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要主动采取防、管、控措施,把安全风险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各企业要在风险辨识管控的基础上,建立“一图、一牌、三清单”(即绘制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根据四色图对安全风险制作告知牌和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应急处置措施清单),同时对员工进行风险管控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全面梳理出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辨识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列出清单,逐一进行“回头看”,确保管控到位。
(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零”攻坚战。全面督促本地、本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健全隐患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要严格实行挂牌督办治理,并建立本地、本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隐患台账,定期督促调度整改情况。确保2021年底,企业自查、街道排查一般隐患,全部限期整改到位;重大隐患原则上年内整改到位,确实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求,确保安全生产。
(三)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攻坚战。以交通运输、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工贸、校园、农林水、能源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紧盯无证、无资质、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资质)范围从事生产、开采、经营、建设、储存、运输等活动,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瞒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等非法违法行为,铁心硬手、重拳出击,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该停产的坚决停产,该关闭的依法关闭;要强化监管合力,充分发挥联合惩戒、诚信体系、黑名单等制度作用,切实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以危险化学品、建材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倒逼,依法依规、统筹协调”原则,对达不到相关安全标准和淘汰类产能进行全面摸底;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严禁新上淘汰、限制类项目,严控新增高危风险企业项目;严格落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若干意见》,严格执行“禁限控”目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只减不增;严禁新批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在行政许可和执法检查过程中,逐步淘汰、关闭和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标准要求的企业、产能及工艺装备,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入推进源头治理,促进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五)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攻坚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工贸等行业领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工作场所条件,全面提高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六)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提升攻坚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力量,依托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加强对村级安全生产信息员培训,规范现场检查记录及排查表格,定期开展网格巡查,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加强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七)开展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攻坚战。以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导向,以落实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为核心,以提升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为重点,配合上级开展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教育,严格落实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到2021年底,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凡发生亡人责任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一律重新参加培训并经培训考核合格。着力提升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补齐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短板,为高危行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支持。
(八)开展公共安全文化建设攻坚战。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活动。以“互联网+”“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安全日”、“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平台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引领、警示、教育和规范作用,加强事故警示教育,高危行业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处理规定》,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鼓励检举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加强灾害事故科普宣传教育,推进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持续开展应急科普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建设氛围,提升全民安全生产和科学应急意识,真正实现以文化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抓好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九)开展“双千示范”工程建设攻坚战。按照《持续深化“双千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在全街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风险管控试点示范建设,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创建水平、扩大创建企业范围、提升企业达标等级三项任务,摸清底数、制定目标,明确示范企业数量和名单。2021年,全街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小微工贸企业达标比例75%,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管理,积极鼓励企业提升达标等级,推动一批优秀企业建设成为一级、二级标准化企业。
(十)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攻坚战。督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应急演练,依法建设企业应急救援队伍;街道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的管理,进一步督导企业应急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指导各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统筹全街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整合武装民兵和森林消防,组建专业应急队伍,推行规范化管理、训练、作战和保障,打造一支地方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加强重点专业救援队伍装备的配备,结合行业特点优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布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四、整治步骤
从2021年3月至12月,分为3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1年3月)。结合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深入分析研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攻坚任务及责任单位,科学部署推动;各村(社区)要通过动员部署会、微信助推、短信速递、温馨提示等形式,广泛宣传“十大攻坚战”具体内容及有关措施,营造浓厚攻坚氛围。各负有安全职责的科室要结合本行业实际在3月底前制定完成本行业领域实施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方案传达到每个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本企业方案,推动“十大攻坚战”落地落实。
(二)实施攻坚(2021年4月至9月)。各村(社区)、各科室及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清单(详见附件),抽调骨干力量(各村、社区要安排一名干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责任落实,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坚持部门联动、系统推进,采取现场办公等措施,加大攻坚力度,确保有效管用。要突出长效长治,对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不仅治标更要治本,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长治久安。
(三)评估提升(2021年10月至12月)。各村、社区和街办各相关业务科室及有关单位要对“十大攻坚战”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总结先进经验,着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弱项,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确保集中攻坚取得实效,为下一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基础,扎实推进我街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十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勇于担当作为。在街道三年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街道应急办具体组织实施。各村(社区)书记为属地第一责任人,各有关科室、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行业攻坚行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攻坚行动。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开展自查自改。
(二)强化责任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省实施细则,细化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压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相关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研究指导解决重大问题。要全面分析评估本地、本行业领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督促、指导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抓好统筹协调。街道应急办公室,负责全街安全生产“十大攻坚战”总协调,统筹做好督促、协调、服务工作,重大事项及时报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的研究解决。各村(社区)、相关科室、部门要充分发挥三年行动工作统筹督促协调作用,进一步细化实化攻坚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攻坚任务落地落实;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实现长效长治,推进全街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篇8
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票打假任务更加艰巨。表现在:一是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虚开发票活动猖獗。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及街头小广告等交易方式,大肆推销假发票和非法招揽代开发票业务。二是买假用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有曼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或使用假发票,严重干扰乱了经济税收秩序。假发票泛滥不仅使税收执法隐患增大,同时也为财务造假、偷税逃税、贪污贿赂、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三是发票犯罪手段、方式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一些制假贩假犯罪团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作案,而且专业分工明确,涉及面广,游移不定,隐蔽性强,容易逃避执法机关的监控和追踪。另外,普通发票采用的防伪技术低,防伪措施不防伪,使消费者和税务机关无法从直观上鉴别真假发票,都加大了执法机关的打假难度。
(二)经营者和纳税人用票不规范,利用发票偷税问题较为普遍。依法诚信纳税在部分纳税人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发票违法行为,“查出来倒霉,查不出来赚了”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一些用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发票管理混乱,给地税部门加强发票检查带来很大困难;有的纳税人真票假开、瞒收虚开,采取不开具发票,开具假发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使用其他收据代替发票等方式,以达到偷税目的。
(三)地税机关对发票的管理、检查力度不够。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税机关对当前存在的制售和使用假发票、白条入帐、拒开发票、不使用发票等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次是管理缺位。在对发票的日常管理中,地税机关内部管理衔接不畅,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之间缺少很好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个别单位的发票单靠办税厅“一家”管理,由于人力所限,在对超期领用发票催缴、过期发票缴销以及发票核查比对等环节,易出现管理漏洞。第三是检查力度不够。地税系统目前尚未建立强大快速的真假票检验系统和协查系统。在征管和稽查执法中,往往只侧重涉税的检查,忽视日常发票检查,开展经常性发票专项检查较少。发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对领购发票异常的纳税人缺乏有力监控,对接受单位发票的合法性缺乏经常性检查。执法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发票违法违章的行为,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全按《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加之检查缺少有效手段,致使对发票违法的查处、打击不够有力,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发票有奖举报引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增多。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出现了一批以赢利为目的的发票举报团伙,他们利用税务部门制度或管理上的漏洞,有的甚至采取非正当手段取得证据进行发票举报获取奖金,税务机关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据有关部门通报,2005年以来,省内各地出现的发票举报团伙,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十余起。
(五)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不高,维权意识不强。一是因个体消费不存在报销问题,大多数人没有形成索取发票的习惯,即使有的消费者提出索票要求,往往也因店家以各种理由搪塞或以价格上的一定优惠作交换,而放弃了索票的权利;二是税务机关对消费者索取发票的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缺少有效控管、制约手段。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索取发票,但因对发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缺少辨别合法有效发票的知识,所以在消费后只要店主给发票就行,也不管发票是否合法有效,更不能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的角度,积极索取发票。
二、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的建议
解决当前发票管理与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规范管理、严查监控、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深化“以票管税”,全面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发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当前要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地税机关应充分认识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危害性、紧迫性,认清发票打假任务的艰巨性,加强与公安、国税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联合协查,形成部门合力协税治税、严打发票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要贯彻“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破网络”的方针,将大要案件和职业犯罪团伙作为主要打击对象。成立税警联合专案组,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力量,严加整治,有效遏制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犯罪势头。要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和发现的制售假发票犯罪蛛丝马迹,及时查处,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
(二)重引导抓规范,建立内外互动的“以票管税”机制
消费者的索票、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者用票不规范,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差,是普通发票管理的症结和难点。因此,各级地税机关应把加强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主动索票意识。要重视发票的法制宣传,向广大纳税人和公民广泛宣传发票相关知识,增强依法取得、使用发票的自觉性,提高识别假发票的能力,警示使用假发票的后果。同时,加大对利用发票偷税逃税违法犯罪案件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发票兑奖、有奖举报和发票查询比对等活动,引导消费者把积极索取发票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索票真正“热”起来,维权真正“活”起来,促使纳税人增强规范使用发票、依法诚信纳税观念,为税务部门实行“以票管税”奠定基础。
(三)征管查联动,建立职责细化的管票控税机制。针对目前发票管理缺位、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现状,着重抓好基础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1、在发票管理环节。一是要把发票日常管理作为税收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征收单位、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要重视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的审查,通过对发票和纳税人纳税资料的审查比对,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发现疑点,加强跟踪管理。二是要坚持发票管理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着力加强餐饮、服务、娱乐业发票定额管理和定期检查核销,有效控管税源;着力加强建筑安装、房地产、货物运输等行业发票管理,促进征管难点问题的解决,堵塞征管漏洞。三是要把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相结合,转变发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搭建12366服务热线和电子税务服务平台,接受发票比对、咨询、投诉、举报,为纳税人及消费者提供释疑解难的实时在线服务,以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要通过整顿发票管理秩序,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提高税务机关执法服务的水平。
2、在制度建设上,要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集中管理制度。应用发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票从批印、销售、使用、缴销全部流程由市局集中管理,内部发票数据资源共享,市局发票管理人员随时监控下属各分局的发票管理情况。二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三是规范代开发票制度。严格执行代开发票管理有关法规,规范对易漏难管税源以及货物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纳税人自行开票、代开发票管理办法,防止虚开、乱开和引税源、拉收入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基层分局长、发票管理责任人、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制,制定发票管理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要重点整规不合法发票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严格核查把关,监督企业不得作为记帐凭证,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和抵扣税款,促进税收秩序的整顿规范和优化,提高征管质效。
篇9
一、长远规划,整合资源,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重点是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和运行的载体,起到了承接系统运行的关键作用。随着政府职能不断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转变,要求将更多的行政权力进行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实时监察,二期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行政给予、行政复议等功能的拓展,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不断扩大,在原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各县区要长远规划,尽快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
(一)一步到位,制定长远建设规划
各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统一更名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各县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的建设、组织、管理工作。目前没有建设新中心的县区在原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以保证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使用。同时制定长远规划,参照平泉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将全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给付事项和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产权出让等需要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公开运行、统一管理。
(二)完善机构设置,充分发挥监察监管作用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与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密不可分,当前我市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和行政服务中心仍处于建设期间,组织协调任务很重。县级服务中心应该设立正科级机构,在领导体制上可借鉴兴隆县作法,由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挂任监察局副职,加大行政服务中心及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监察监管力度。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工作顺畅运行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继续执行以下几项制度:首问首办负责制,对咨询和办事的企业、群众,要认真履行告知、领办、导办、承办、回复办理结果、跟踪负责等义务。一次告知制,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的办理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相关手续等。并联审批制,对需多环节审批的事项,推行一门受理、抄报相关、信息共享、同步审查的并联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限时办结制,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即时办结率,对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送达,严禁超时限许可和审批。超时默认制,对超过规定时限而没有出具办理意见的审批事项,按照超时默认的方式予以准予许可认定,法律责任由办理方承担。统一收费制,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收费窗口,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使用财政统一机打票据,由收费窗口统一代收,各窗口不得直接收取费用。同时制定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制度,电子监察绩效考核制度,行政服务网站管理制度等系统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系统管理。
二、借鉴经验,科学谋划,推进系统建设
各县区要充分借鉴兴隆县的经验,科学谋划,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适合本县区的系统建设规划方案,在市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加快实施,破解系统运行中的难题,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
(一)拓展大厅使用空间,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审批项目应尽必进
各县区审批中心大厅使用面积大小不一,基本都高于兴隆县的大厅面积,在窗口设置上要科学编排,统一调剂,必要时可以改变原来的空间隔断,重新安排台位。对相对审批事项较少的单位,向审批中心大厅充分授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指派大厅工作人员统一受理多个单位的审批事项,将受理材料统一电子化上传,经系统自动流转到本局办理,根据批准结果由大厅统一办结。
(二)增设登记验证窗口,保证流程闭环流转,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发生
在大厅设立登记验证窗口,由大厅工作人员对每一项入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统一登记,登记后自动流转到相应委办局受理,由委办局受理窗口负责将审批材料初审后电子化上传,进入本局审批流程,局领导批准后由受理窗口负责收费和证照打印,全部办结后再由登记验证窗口统一验证,实现全部流程闭环流转,结合电子签章和统一加密证照打印技术,完全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发生。
(三)实施统一收费管理,方便群众缴费
大厅内设立统一收费窗口,对入厅办理的全部审批事项的收费采用全市统一的机打票据,实施统一管理,使用刷卡机缴费,方便办事群众,实现票款分离。有条件的县区可以设立银行窗口,实行即时收费。
(四)采用CA认证电子签章和加密证照打印技术,实现统一证照打印管理
采用CA认证技术,为每一个审批工作人员配置用户名和专用密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严格电子签章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网上审批。大厅设置统一证照打印窗口,由专用打印设备对全部出证事项实现统一证照打印管理。
(五)全部审批材料电子化上传并存档,保证流程网上流转
由大厅受理窗口对全部审批原始材料通过扫描、拍照等形式实行电子存档并上传系统,保证流程网上流转,实现网上审批。各部门可根据需要增加高速扫描仪、高拍仪等相关设备,以保证网上审批。
(六)采用“一厅双网”、部分监控模式,解决垂管部门进入系统平台问题
针对垂管部门具有比较严格的本部门系统,且多数具有本部门窗口大厅,在联网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一厅双网”模式,在垂管部门大厅设立登记验证窗口,原则上由中心派人负责对入厅办理的全部审批事项进行统一的登记验证,将审批事项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中间环节仍由本部门使用部门自有系统进行审批,既不影响本部门系统运行,又可对部门审批事项进行部分监控。其它分中心和本部门系统相对比较成熟的部门可参照此方法管理。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系统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指导协调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一)加快建设速度,联通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工程是全市政务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也是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等多套政务系统的运行基础,网络不畅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联通公司是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的政务外网承建单位,各县区要尽快与联通公司协商签订政务外网建设协议,加快施工进度,尽快联通政务外网,以保证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保证系统建设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员保证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施行政权力的重要机构,随着中心建设的推进和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将使更多的行政权力入驻中心运行,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为中心建设提供人员保证。
入驻中心的各部门工作人员要选派各部门的业务骨干,熟悉本部门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中心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行政服务队伍,参照外地经验,对入驻工作人员可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并适当提高待遇。
各县区要对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拟定详细规划,确定工作时间表,明确主要负责人员,将需要办理的所有工作分配到日,责任到人,限期完成,由市县纪委监察局督导此项工作,强化责任追究。
(三)筹措专项资金,提供财政保证
各县区要制定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当前审批服务中心改造提供财政支持。各部门也要对本部门的相应设备配备提供保证。
(四)精简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根据市政府消减及下放后保留审批事项目录,以及体制改革涉及到的行政职能的调整,市直各部门重新审核本部门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流程、压缩时限,对不适应网上运行的审批事项进行调整,各县区将本单位上报件与市保留事项对照,达到一一对应,差异部分与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商解决。结合县区机构改革,于9月1日前将全部审批事项重新清理后统一上报到市监控中心。
四、创新监察,强化督导,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跨越发展
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创新监察方式,改革监察手段,提高监察效率,促进政务公开,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督查力度,保证系统功能,发挥监管作用。
(一)完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通过系统试运行,结合各部门实际,通过充分的走访调研,不断发现和总结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逐步取代部门自有系统,解决二次录入的难题。逐步将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功能最全、效果最优、应用最广的办公系统和监察平台。
(二)加大监察力度,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监察局要强化监察作用,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变原来单独“事后监察”为“事前预警监察、事中实时监察、事后整改监察”的全方位监察,要指派专人,对全部网上审批事项进行抽查,对异常及预警事项进行重点监察,及时督办,通过电话回访、实际调查等方式直接询问办事人,核实办件实际和工作人员的态度表现,发现线索及时处理,对音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的违规违纪事件,核实后在政务外网上予以公开曝光,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对办事人通过网上投诉和电话投诉的违规事件及时核实处理并在政务外网上通报。通过系统定期对各部门的行政行为实行绩效考核,责令考核不合格的单位限期整改,考核结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篇10
2016年9月26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54万亿元。
据《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分别达28292亿元、34746亿元、43914亿元和46480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交易规模达62011亿,环比增长33.4%,第二季度交易规模达93400亿,环比增长51%。
2015年至2016年第二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第三方支付增长迅猛
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采用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衔接的交易支持平台。
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核心业务是线上支付市场,该市场从2004年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2008年和2009年爆发增长。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第三方支付行业结束了原始成长期,被正式纳入国家监管体系,拥有合法的身份。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普及、电商市场爆发式发展、互联网企业积极培育消费者支付习惯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得以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伴随线下支付场景的多元化,以二维码、NFC 支付等新生支付模式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正以全新升级的状态挑战者传统支付方式。
比达咨询的《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7.3%。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支付宝占比51.8%居首位,财付通、拉卡拉分别占比38.30%、1.40%,位居第二、第三。此外联动优势、连连支付、平安付、快钱、易宝、京东钱包、翼支付也占据一定份额。
联网 POS 机数和联网商户数持续保持着50%左右的复合增速,截至 2016 年 3 月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数达到 1700 万户,联网 POS 机具达到 2354 万台,预计 2016 年末联网 POS 机数有望增加到 3000 万台。
行业监管净化支付市场
第三方支付行业急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时而发生。
2016年7月25日,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两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因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被央行处罚1110.1万元和2653.7万元。
随后的8月16日,央行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对易宝支付有限公司的处罚公告,由于易宝支付存在违的相关清算管理规定等违规现象,没收其违法所得约1059.2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的罚款约4236.9万元,合计罚没金额5295万元。
第三方支付监管,日趋严格。
2016年4月,央行先后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等规定。为了加强了对非银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央行与、中央维稳办等十四部委联合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一是开展支付机构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二是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
8月12日,央行公告,决定对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等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进行续展。首批27家机构获得5年续展,多家机构业务范围有所调整。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核工作予以从严把握。一是调减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核准支付业务事实上处于停滞或出现严重萎缩的机构支付业务范围,净化市场环境;二是规范整合部分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优化牌照资源,减量增质,促进市场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央行明确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合规意识弱、风控能力差,存在占用、挪用、借用客户备付金行为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不善,或支付业务发展理念不清晰,导致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未实质开展过,或已连续停止2年以上情形的将会面临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被调整、甚至不予续展。
目前,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公司累计发放的270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中,广东益民、浙江易士、上海畅购和北京润京4家公司被注销了支付牌照,另有8家公司在第一二批续展中被合并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市场仅剩258张持牌支付公司。
第三方支付市场正迎来大考。
支付市场竞争加剧
智研咨询的《2017-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正在新兴支付的影响下逐步改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新兴支付方式受到消费者的偏爱,持有大量现金进行交易或到柜台办理支付的方式不断减少,新兴支付习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预计线上支付的增速在40%以上,线下收单流量保持20%以上增长。驱动支付流量高速增长的因素还在,预计年增速30%以上。
易观的《2016年-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专题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预计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达到33.51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在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前三大公司是微信、支付宝、银联,前三大公司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5%以上,其他市场份额低于10%大于1%的公司基本都是细分领域龙头。
专业人士分析,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集中度会提高,线上和线下会出现细分领域的支付龙头,进而演化成专业性金融机构。
支付行业本身规模经济效应明显,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盈亏平衡。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不断外延和拓展,涉足基金理财、保险理赔、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行业或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如供应链金融的规模的扩大就直接依靠能够有大量的资金来满足贷款需求。加之当下央行监管驱严,有资本和线上线下资源的大型公司,会不断挤压小企业空间,加剧行业集中。
- 上一篇:研讨课实施方案
- 下一篇:财务部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