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篇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为了迎合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创新与效率之间,却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怪现象,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过于注重情景化的创设,淡化了计算教学。前面我们提到,计算教学往往伴随着情境创设。教师为了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会创设一些图文并茂的情境,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一种教学花费的时间过长,淡化了数学的问题,让计算的实践机会减少,没有达到实际的计算效果,反而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实现计算教学的多样化,让学生尝试更多的算法。这种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却过于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教学的最优化,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计算数学题,结果是花费的时间过多,教学的目标也没有达到。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切入问题,是教师采用的基本方法。但是有时候,教师在学生刚初步理解了算理后,就让学生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基本的计算步骤,学生就容易计算结果出错。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计算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让计算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

二、解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任何教学方式都要为教学服务。生活化的教学在小学数学中不是不可行,只是要把握好情境化在教学中的度,要让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从生活中的计算入手 ,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如在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假设“爸爸给你100块钱,让你去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买了一个笔记本5块,买了一盒水彩笔是15块,还买了一本故事书20块,你给了营业员100块,营业员要找你多少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就能把平常自己的亲身经历变成新知识获得的途径,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合理把握算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对于同一个计算问题,有时候有很多的计算方法,教学的多样化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学的最优化能够让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但是在寻求计算多样化的时候,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时候反而会浪费过多的思考时间,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培养学生思考计算方式的多样化的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总结出最优化的计算方法。

如教学“56-(12+15)”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计算经验,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在这个计算式中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将括号去掉,逐一减去括号内的数,也可以直接先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整体减去括号内的算数。很明显,在这里最适合的计算方法就是先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整体减去。

又如“24×12”,解题有以下几种方法:连加、连乘、拆数法、竖式。要从多样的计算方法中找到最优计算方法,首先教师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3×13”和“41×21”,在计算中,学生自己去感受、比较,发现 23、13只能拆成“1×23”和“1×13”,所以不能用连乘法。学生在体验了各种计算方法后,得出:用竖式算的适用性最广,是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将计算多样化与计算的最优化结合起来,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找到了最有效率的计算方法。

最后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算理教学的地位,计算的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由一般的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构成的,用来解释计算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计算的方法是在计算算理下人为规定的,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与逻辑顺序。在教学的过程要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学习的概念与性质能够学以致用,从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提炼出最优的算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

篇2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反思教学;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案例分析

(1)《退位减》的反思教学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教学法。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能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①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②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③针对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小学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就成为了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4).

[2]侯喜茹.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学

苑教育,2013(16).

[3]韦素娟.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

试周刊,2013(44).

篇3

关键词: 电子书包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当前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为学生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电子书包众多优势将人们期待的教育超越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等教育理想变为可能。同时,满足现代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学习工具愈加多样、推送服务极具个性的发展形式。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重大改变。通过电子书包,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数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扩大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化时现的必然,符合新课改“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讲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新模式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中得以创新和发展。利用电子书包可以将小学数学学科中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形、动画等方式更好地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内容,提高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数学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概念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共同观看点、线、角如何进一步形成面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加深对点连接成线、线连接成面的印象,然后教师引申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周长的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利用电子书包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巩固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对概念进行有效练习后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教师在课堂练习教学模式里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课程进度,在电子书包的IRS出题系统中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并适时提高数学习题的难度,扩展数学问题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并进行有效巩固。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做题得到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习题练习巩固中,教师可以通过分蛋糕举例,介绍分数的读写。在学生对分数有大致了解时,教师可以提问:桌上有一块蛋糕,被分成八块,有一个贪吃的小朋友,偷偷先吃了一块,剩下的蛋糕是原来的一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发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回忆,同时探讨分数加减计算方法。即巩固对分数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扩展分数加减问题,让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学习态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电子书包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测评与追踪。教师可以根据电子书包给出的相关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性调整,对少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减少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对于多个长方形叠加在一起,求不规则物体的表面积,部分学生立体感较差,或者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理解不了,就会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产生困惑,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应该对少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通过电子书包出题让其巩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运用和理解,并将知识点展示在电子书包中,供学生自主查阅和学习。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具有机身轻薄、使用便利、操作简单、自动调节等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将电子书包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应该进一步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进一步扩大电子书包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李占勇.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49-49,50.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困惑;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往片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侧重卷面成绩的教学方法已逐渐显露弊端,学生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束手无策.小学数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精算能力,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都有一定关系.因此,优化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

(一)教师缺乏估算教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估算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观念上没有重视估算教学的意识,在此部分的教学中往往一带而过,学生也经常是云里雾里,对于估算知识内容不能做到有效掌握.另外,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精算能力和考试成绩的提升,这种现象给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要想改善小学数学估算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师对于估算教学的观念.

(二)估算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各科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毫无乐趣可言,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学生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估算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教师往往单方面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侧重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好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教的部分,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无法进行高效积极的学习,如此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课堂效果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优化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合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学生的探索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改变师生对估算教学的观念

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的课堂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就必须要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入手.对此,在小学估算教学中就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教师之间可以展开思想交流,表达自己对于小学数学估算的看法,使教师从观念上加强对估算教学的重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说明估算学习对于实际生活中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完善.例如教师带领全班42名同学去某景点参观,而门票是每人18元,让学生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钱.教师最后再针对该问题给学生解答,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多是利用纸笔或计算工具等进行计算,但现在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给出一个大概数,学生就只有借助于估算方法了.这样首先改变教师的估算教学观念,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使估算教学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该有侧重地从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气氛也可以有效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以外,还可以创造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致了解了估算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并让学生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将具体的估算问题融入实际情境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个去商店购物的情境,分配好具体的角色,让学生对所出售的几种商品自行定价,而让购买者迅速估算出其所花费的价格.教师再在最后进行简单的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的魅力,有助于改善估算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估算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其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任何时候教学都应该奉行的一项宗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的始终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最终的学习道路还得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并加以合理应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类似数学竞赛的活动,将全班分为若干组,然后就一个具体问题让各组自行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就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和混合运算的特点与技巧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98+39-17-42+20=?让学生讨论如何快速地得到估算结果.经过讨论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学生讲解具体的估算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就得到了极大增强,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结

总之,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估算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立足教材,依据班级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学习估算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马艳芳.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景化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45

1 情景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对于情境化教学模式而言,其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的苏格拉底时代,情境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了传统教学策略与现代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有归属感和熟悉的教学情境。从本质上来讲,情境化教学是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情境化教学过程中,该种方法被应用在了实践之中,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教师、学生将学科中的知识内容,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境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数学知识学习不感到陌生,这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采取该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情景化教学对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作为一种正能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模式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

据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形势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一味追求兴趣化教学,而严重忽略了数学化这一核心。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点全部放在了学生兴趣的提高上,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精力的分散。该种教学情境虽有趣,却无效,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从表面上来看,课堂氛围非常好,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 本末倒置、缺乏针对性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很多小学校、教师,只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机械性地去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甚至只是为了新课程的导入作铺垫。这种本末倒置、缺乏针对性的做法不仅显得非常生硬,而且对教育教学工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单纯地为导入新课程而创设情境,其中所融入的丰富教学资源也只能是哗众取宠、一时热闹而已,教学效果会非常差。

3 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较之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逻辑性非常强,因此教学、学习难度都非常大。虽然小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会差一些,若将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运算之中,必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学工作也难见成效。但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兴趣和爱好方面的不同,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耐心。比如,在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过程中,可创设为妈妈买礼物的教学情景:眼看着母亲节就要到了,小红想给妈妈买一个礼物,这个礼物要放在一个长方体中(此时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将其长、宽和高数据标示出来)。问题是: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3.2 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应当注意给学生“减压”,笔者认为这种减压并非是指教学内容的减少,而是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途径为学生减压,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教学环境氛围中学习。在此,笔者建议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为此创造一个新型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在该种教学环境、情境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可以畅所欲言,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快。比如,在百分数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个喜羊羊与懒羊羊的故事,即懒羊羊非常想吃蛋糕,于是它去了蛋糕店,第一家优惠30%,第二家打七折,懒羊羊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它不知道哪家的蛋糕卖得便宜一些;这时喜羊羊走过来告诉它,两家蛋糕同样便宜,懒羊羊问一个是30%、一个是七折,怎么会一样呢,于是彻底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实践中多设计上述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4 结语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言,“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应当合理应用之。

参考文献:

[1]徐宜真.浅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化与去情境化――对数学练习题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韦创诗.创设教学氛围 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大观周刊,2012,(2).

[3]陈心心.论生活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3,(11).

[4]许杰.情境教学,还小学数学课堂趣味[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9).

篇6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小学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明显不足。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很多小学教师均未接触过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化训练。其次,部分教师在教材应用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由于对教材难以透彻地理解,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环节缺乏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同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难以有效地掌握,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针对解题方式和方法直接点出来,严重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教师还错误地认为小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自己进行探究,只能直接灌输,然后任由其自己消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对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尊重和体现等,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教学为例,求15除以5的值。该题实际上就是把15进行平分,共得5份,求每一份的值;将整十、整百以及整千除法,有效转换成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除法运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事先准备15个粉笔,自己动手摆放,从而得到答案。该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可将所学到的知识、技巧等,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帮助他们将简单除法巧妙地应用在大数的除法计算之中。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建议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为此创造一个新型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比如,在百分数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个喜羊羊与懒羊羊的故事,即懒羊羊非常想吃蛋糕,于是它去了蛋糕店,第一家优惠20%,第二家打八折,懒羊羊感到非常的困惑,因为它不知道哪家的蛋糕卖得便宜一些;这时喜羊羊走过来告诉它,两家蛋糕同样便宜,懒羊羊问一个是20%、一个是八折,怎么会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通过这种方式,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轻松。

3.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较之于其他的学科,比如,语文、英语等,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表现为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等,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而言,显得非常困难。比如,“小明家里投了保险,其中家庭财产保险金额为10万元,期限是5年,若按照0.6%的年利率计算,则小明家需缴纳保险费多少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地趋向于生活化,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158-02

一、电教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电教媒体技术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上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很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让他们觉得数学非常的无聊。多媒体有强大的视听功能,能同时满足学生听觉、视觉上的需求,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事物及其本质动感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现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并积极挖掘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在学生思维转折处发挥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模式,以便在学生思维转折处给予可靠的提示与点拨,促进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直接找准问题中心。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学生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他们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时,教师可以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在提出“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问题,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加深印象。

3.在学生思维困惑处发挥作用。当学生对知识开始困惑、思维不清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cm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cm3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解答较困难,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电教媒体营造的全新课堂

1.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解答—检验”进行解题。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学生解题也是单一的模仿,其独立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直观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详细、具体的知识材料展现处理,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数学中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句话是个难点,如何在黑板上画图,必须先画一边再画另一边,但也不能凸显“同时出发”的涵义。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先出示两地相距的线段图,在两端点放上两个汽车,汽车同时走动,就出现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学生便能在生动的动画效果中理解了这一概念。

2.扩大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学生要接受各种知识,但接受的知识信息如何得到发挥才是关键。传统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主要是语言信号,学生听多了就会觉得疲劳,而且语言信号稍纵即逝,学生也无法全面、有效的掌握到全部的语言信息。多媒体的出现增加了知识传播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而且思维训练的精度和效率也随之提高。多媒体不断给学生创造了缤纷多彩、充满画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凭着这股欲望,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有助于讲清基础知识,培养解题能力。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很抽象,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一些概念无法表述清楚,理解困难,学生多数时候都是死记硬背,互相混淆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这是一种机械记忆,理解不透彻,很容易忘记或者混淆。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运用投影的生动性,利用动画动静结合、形神具备的效果,通过演示发现公式、概念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如在讲解“扇形面积”时,充分发挥动画投影的视觉特点,从一幅动画片,一幅复合片进而通过求圆心角的扇形面积和若干圆心角的扇形面积,学生通过讨论推导出扇形面积的公式,动画的使用恰当而准确,生动形象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对公式的理解)。在理解概念后,通过进一步的教学论证和实践联系,使学生在解题技巧方面有明显提高。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让整体课堂教学变得鲜明、直观、生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电教多媒体在教学中不断创造各种新鲜、活跃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差异的重要性。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还可能是( )平方厘米。”在这些题的联系中,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因为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对理解类的知识存在解答困惑。因此,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电教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并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与想象的真正结合。

三、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困问题,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境,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思考的多维性。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还要结合教学实际,既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也要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最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尝试[J].教育评论,1999,(3).

[2]邓琼. 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J].湖南教育,2001,(2).

篇8

教师通过预先制作CAI,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控制,随时随地根据上课需要,出现所需的文字、图片等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优化。计算机以低耗、高效的特点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

首先,信息技术的强大演示功能提高了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增加了练习密度。并且,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题型,满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笔者就在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了“青蛙过河”的基本笔算练习题,“数学小法官”的判断题练习,“数学小博士”的改错题。只有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才能完成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的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摆脱了一些传统教具的束缚,让更多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由于传统教具钉子板数量的不足,一般传统教学中只是教师演示,部分学生感知体验“围一围”的过程。利用flash制作的课件可以模仿传统的钉子格图围出各种“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网络教室,利用课件可以大胆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从教学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取材相适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明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大江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

多年教学,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到底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小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使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吗?利用多媒体把数学知识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发挥现实生活中可触可见、真实、形象的优势,化解抽象概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利用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来教学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顺利完成。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切近生活的实际性和课件的美观性,而不宜把课件做得太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言语的及时交流,组织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时,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不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其实,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完不成接收知识的要求。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读题目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学生不能真正读懂题目,不能真正理解题意,对寻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都有很大的阻力的。

一、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自然学科中运用相当广泛。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学科的特征体现在基础性、工具性。学好数学知识,还要能运用,其中应用题就是把数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和实践的一种题型。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法规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题教学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先讲解例题,接下来要求学生做应用题,最后再讲,将教学过程变程序化。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降低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也会认为应用题难教,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往往采用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数学教师都知道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常常苦于不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遇到一些数学术语时总是比较含糊地给学生解释。这样,就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题意、又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会类推进行思考解答。目前学生应用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审题不严,忽视了表明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数量关系不明确;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这给应用题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应用题中无论潜词还是造句都经常用一些生活中不太常用的书面化语言,甚至出题者的意图就是故意在文字上测验孩子的某些理解能力,如果此时学生的理解不正确,就很容易产生困惑,计算列式更是无从谈起。

三、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理解能力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

四、读懂题目

读题是了解内容的第一步,是审题的开始。应用题一般由情节性语言、数据和问题三个部分构成。由于在数量关系的揭示中,涉及很多名词术语,语言叙述有顺有逆,数据显示有明显、有隐含,题目结构变化多样,因此,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非是容易的事。

1、读通。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了解题目的情节内容,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2、读出重点。反复、仔细、边读边想,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妨碍数量关系的确立。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意铺平道路。

篇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经得到重视。虽然老师们也在估算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如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估算结果?估算是否要有“统一”的标准?估算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数学计算时的快速运算、判断的需要;另一方面估算形成的“数感”对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量关系进行合情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算教学对于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估算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自身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还是抓着老的教学标准,对于估算教学只是走过场。没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估算教材进行重组、处理,导致估算教学的失败。因此,在估算教学中,应从学生对数学精算占优势的现实背景出发,重新处理好教材内容,使学生自觉地跳出精算的思维框架,唤起学生内在的估算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

估算教学中针对教师方面的困惑就有很多,如:①在小学阶段估算都包括哪几种形式,每种形式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②估算如何与笔算相结合;③如何评价估算方法与结果的正确性;④估算结果能是准确值吗?

估算从学生角度来讲,有以下几处方面的困惑:

1.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感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学生是在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之后,再学习“加减法的估算”这部分内容的,估算的数目不大,直接口算并不难,而采用“估算”则显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估算最后还有多种结果,学生会觉得估算麻烦,不如直接口算或笔算来得快,因而不想用估算了,造成学生出现先算后估即“算着估”的现象。“先算后估”现状存在。这种状况在新课改刚开始几年存在的相当多,目前仍然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估算速度慢于精算计算,估算能力不强造成的。

2.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运用估算,体会不到估算的优越性。学生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我们通过探讨都知道在估算教学时估算意识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更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或者说是更重视“如何估算”的问题,这主要是受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估算学习是贯穿于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各个活动中的,与其它计算教学知识密不可分。

3.学生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估算,没有估算意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在教师的影响下,就逐步养成了“计算要准确,计算结果是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的,是允许有误差的。由于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就不“唯一”了。学生产生了学习估算的心理障碍,其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往往一看见“大约”“大概”等字样,就开始估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估算,显得很机械。

4.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估算策略,如何能合理灵活地应用估算方法。估算还要先转一个“弯”,再进行计算,这种间接性的思维就比直接思维难一些。估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估算策略需要灵活选择性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

二、解决估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教师数学教学理念特别是估算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需要更新:必须认识到估算为判断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理l生的阐述,我们需要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设置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境”中学习,也就是说,情境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这样学生的估算意识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系统掌握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把估算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2.尊重学生思维,注重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加减法的估算”还是“乘除法的估算”,估算方法都是先把算式中的数看成跟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通过口算算出结果。但随着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估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新课标》也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也会出现多种估算方法。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