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我局的法制工作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市、区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要求,建立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具体落实到执法岗位和版权所有执法人员;制定了监督检查、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了责权明确,依法行政的执法机制,确保了我局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现对全年的法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按照中央、省、市、区政法委和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安排和要求,我局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各项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区政法委和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资料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通过学习提高我局干部、职工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增强做好具体工作的自觉性。
2、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教育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亲民、近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观念,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权利,人性化执法和服务人民的意识。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化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工作的动力。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版权所有
3、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加强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主动服务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深入新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断满足社会对法律的需求,为全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为了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局建立并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
1、建立了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取得执法资格证与持证上岗率达100%。
2、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对申办《行政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基础和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面和合格率达100%。
3、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法定的执法范围、职责、标准、条件、时限、程序及《部门规范化服务细则》和办事流程等进行公示,公示率达100%。
4、建立了投诉、举报和案件回访制度,对相对人的投诉、举报依法受理率达100%。
5、建立并实施了“局长接待日”制度,加强了值班岗、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具体责任落实到局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
6、律师参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为规范性文件提出法律建议,促进了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
三、依法管理,严格执法
篇2
一、主要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三保”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法律服务工作
在律师服务 (二)法律援助工作 (三)人民调解和基层工作 (四)监狱劳教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视,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下大气力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继续按照年度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部署,把服务“三保”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标要求是:围绕大局尽职能,转变作风强服务,省厅考核保先进,行
风评议提位次。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法治城市”创建为载体深化普法工作。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启动、高标准运作,确保“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多出经验、形成特色。
(二)以“大排查”为主线推进人民调解和基层工作。要及时安排、精心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国庆60周年期间社会稳定。同时,认真抓好第五批国债司法所建设及两所整顿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检查。
(三)以律师协会换届为契机强化法律服务管理。律师协会和律师管理科要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尊重民意、严格程序,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对律师队伍乃至整个法律服务队伍的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优化执业环境。
(四)以安全“四无”为目标加强狱所管理。要严格落实安全防控、排查、应急演练和责任追究,加强监所基础设施、安全警戒设施和电子监控设施建设,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和重点物品的管理,确保监狱劳教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篇3
一、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基层股按照职能职责指导各司法所及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三项排查活动:经常性排查、热难点问题集中排查和重要时期专项排查。对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防控能力。今年共接受农民工咨询650人次,调处“涉薪”纠纷11件,引导至诉讼程序纠纷5件,追回拖欠工资35万元。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摸排纠纷线索459条,参与调解疑难复杂纠纷187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763件,成功调处1711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为维护我区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加大对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纠纷的调解力度,提升专业调解效果。
今年,区医调委共接待来访群众45人次,受理医疗纠纷4件,成功调处4件,涉及协议金额45.5万元。其中两件为重大医疗纠纷,医调委接到任务均在第一时间内介入,制定调解方案快速出击,实现受理一件,调处一件,调处成功率达100%。环比2013年同期,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60%。道调委共接待来访群众63人次,受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10件,成功调处10件,涉及协议金额299万元。区医调委、道调委的热心服务、高质量服务,缩短了与群众、当事人的距离,取得了当事人满意、群众信任、领导好评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切实提高我区各级调解组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今年来村(社区)、乡镇人民调解员队伍因为换届、年龄、健康等原因发生变动,而社会发展对人民调解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基层股指导各司法所侧重从《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及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上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一是通过对《人民调解法》的立法精神、主要法条的讲解,从执法的高度重新审视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员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二是通过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邓兴和在处理具体矛盾纠纷中的现身说法、案例讲解,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员规范调处纠纷的水平与能力。三是以调解协议书制作为重点,结合《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的讲解,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制作、规范审核、规范归档水平。
四、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发展基础。
基层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创建目标,在上一年度创建精品司法所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基层司法所建设的现状,理清工作思路,找差距、想办法。今年我局凤凰司法所、工业园区司法所通过了市司法局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二批“精品司法所”。
今年,我区在5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依托司法所建立7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妇女儿童维权站始终坚持把家庭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主要领域,真正做到排查一个苗头,调解一件纠纷,解决一个矛盾,和睦一个家庭。今年以来,共排查纠纷23件,调处纠纷65件。纠纷类型主要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人身损害纠纷这三大类。妇女儿童维权站与综治、派出所、法庭等联合,拓宽妇女儿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使妇女儿童表达诉求更加便捷,维护自身权益更加及时有效。一是由区妇联牵头组织乡镇妇联及司法所所长参加维权工作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维权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维权站联合法庭、派出所开设普法宣传课堂,通过以案说法专题讲座、法律常识普及,提高妇女群众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抓住“法律七进”、“六五普法”工作契机通过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把妇女最关注的法律问题、妇女在诉讼中的权益保障等问题直通到妇女群众中,保证妇女不出家门就能化解法律疑问、明确诉讼程序、疏导心理问题。
五、法律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依法治区。
今年我区法律服务工作以“法律七进”为重心,服务于“依法治区”工作,积极为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主动参与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区八个法律服务所均与所在乡镇的村(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实现了一村一个法律顾问,带动村(社区)形成遇事找法、办事靠法的法治思维。今年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5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宣讲法律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500人次,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处理矛盾7件,成功6件,充分发挥了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与实际承担的职能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法律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拓宽法律服务市场和规范法律服务行为。目前的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偏少,急需引进和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指导督促各司法所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工作。
篇4
在今年扎扎实实做好“四五”普法工作总结验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今后的普法与依法治理规划,利用法制宣传教育开展20周年的有利时机,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探索持久开展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继续以公职人员学法用法为重点,完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全民法律意识。以宪法为核心,大力加强与中心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等学法用法制度,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地(厅)级领导干部普法考试。认真贯彻省上《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意见》和《金昌市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标准》,加强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认真履行好依法治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的职能,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深入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活动,要扩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范围,今年县(区)、乡(镇)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要达到60以上。要继续开展乡(镇)村干部法制政策集中轮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以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重点,全面落实“四个一”要求,努力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二)以司法所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基层社会稳定。
以司法所建设为重点,以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工作为着力点,把自觉履行职能、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置于构建和谐金昌的总体要求中更好地开展工作,全力促进基层社会稳定。
1、加快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司法所规范化进程。紧紧抓住国家安排国债专项资金解决中西部地区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有重大突破,并在司法所人员待遇、办公设施、交通及通讯工具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做好司法所的收编工作,尽可能全部收编,将基层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加强领导和管理。
2、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继续开展民间纠纷排查和专项治理,以防激化为重点,积极参与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力争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调解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依法调解的技能,提升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三是要积极在全市各大型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建立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组建率达到100。并做好已建调委会的规范化管理和督促工作。四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调解队伍整体素质,探索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
3、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有关精神,结合全市政法综治禁毒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研究提出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重新就业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发挥联合帮教功能,拓宽安置领域,积极探索新时期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法。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对重点人员一定要纳入帮教工作视线,层层落实,重点帮教,做到不失控,不漏管,使衔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除“三假”人员外,力争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帮教率均达到100。
(三)进一步加强公证、律师及法律援助工作,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律师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按照省上要求,今年争取在政府机关和大中型 企业开展公职、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引导律师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好案件,做好群众工作。对的群体性纠纷案件要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要坚持走管理规范化道路,深化自律机制,不断促进律师队伍的健康发展。要在认真总结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合伙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大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执业行为。继续强化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结合基层法律服务所及法律工作者年检注册工作,开展执业检查,协调好各法律服务机构的关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立足基层,面向农村、社区提供好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律师讲信念、讲责任、讲诚信、讲奉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有序有效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评议对象
1、各乡镇司法所;
2、法律服务行业,包括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
三、评议内容
(一)共性评议内容
1、信息公开。认真履行公开责任,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政务(事务信息)应公开尽公开。
2、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无、执法不严、办事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
3、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履行职责中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无、、吃拿卡要等问题。
4、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落实政风行风热线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二)个性评议内容
1、司法行政机关
(1)促进发展。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司法行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转变职能。顺应企业和群众需求,主动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直接、便利、公正、有效的服务。
(3)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实施细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重实干、求实效。
(4)维护民利。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出台的利民惠民政策。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法律服务行业
(1)诚信服务。严格履行服务承诺,无强制服务、乱收费等问题。
(2)高效服务。主动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按规定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3)优质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推行各项利民便民措施,无作风粗暴、态度生硬和刁难群众、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评议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5月)
全系统各级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评议工作机构,召开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年度评议工作。同时,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研究提出2013年度重点整治的2—3个评议选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调查评议阶段(6月至8月)
1、查摆存在问题。要对照评议内容,认真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管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并确定专人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2、组织明查暗访。要有计划地组织民评代表到基层单位、法律服务窗口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政风行风问题。要定期向民评代表通报情况,分析研究评议中发现的问题,推动评议活动深入开展。
3、开展选题评议。要对研究确定的选题评议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经常性检查,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做到有安排部署、有评议方案、有检查记录和工作总结。
4、开展“面对面”评议。适时召开评议大会,通报评议工作开展情况,邀请评议指导组、评议代表进行点评。主要领导要对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态,能够当场解答的可当场解答,一时无法解答的,经过调查研究以后向评议代表反馈。
(三)落实整改阶段(9月至10月)
1、整改落实。要对自查、明查暗访、社会各界反映、群众投诉举报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和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和梳理归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做到一件一整改。
2、整改反馈。要公开整改问题,及时将整改情况包括纠风办反馈的个案整改情况上报纠风办。
(四)工作考评阶段(11月至12月)
1、督导检查。要组织对所属基层、直属单位和法律服务窗口评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问题比较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进行重点督查。
2、接受工作考评。要及时收集、分类整理评议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照片等,形成工作档案,并按要求上传纠风网站,接受纠风部门的网络动态监管和工作考评。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政风行风建设和评议工作的责任,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评议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和条件。各基层司法所和各法律服务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系统、法律服务行业评议工作具体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2、着力解决问题。要坚持评改结合、边评边改、纠建并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都要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群众对法律服务行风的满意度。
篇6
一、指导思想
开展“形象树立年”活动,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巩固提高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巩固、抓完善、抓提高,努力树立好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政治坚定、服务大局”的新形象,“公正执法、公平正义”的新形象,“心系百姓、真情为民”的新形象,“清政廉洁、立警为公”的新形象,“务实重效、开拓创新”的新形象,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和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努力为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
“形象树立年”活动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全面完善、提高的基础上,着力树立好以下五种形象:
(一)树立“政治坚定、服务大局”新形象。深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政治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决定决议的贯彻落实;大力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激励斗志,充分发挥好和谐社会建设参与者、保障者的作用,使司法行政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好驾、护好航、服好务。
(二)树立“公正执法、公平正义”新形象。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管理,完善执法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搞好执法监督、加大违规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切实提高公正执法水平,确保无大的违规违纪案件发生,真切体现司法行政人员维护公平正义、自觉执法为民的本色,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干部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信赖度大幅度提高。
(三)树立“心系百姓、真情为民”新形象。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理念,完善为民服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司法行政部门、单位和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和群众制度,对矛盾纠纷实施超前预防和实时化解,对法律诉求实施上门服务,对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争当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热情服务的典范、执法为民的典范,真情维护群众权益。
(四)树立“清正廉洁、立警为公”新形象。不断深化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坚持做到清廉从政、节俭为民,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讲操守、重品行,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五)树立“务实重效、开拓创新”新形象。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部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上求提高,在健全机制、提高工作绩效上抓完善,在开拓创新、打造品牌亮点上搞突破,切实增强勤恳工作的责任感、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开拓创新的紧迫感,力争在三大品牌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实现司法行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9日-18日)
4月14日,组织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和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负责人参加的“形象树立年”活动动员大会,迅速传达、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政法干部队伍形象树立年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局基层科、法管科分别组织召开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动员大会,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部署,切实把开展“形象树立年”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确保整个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4月19日-25日)
机关各科室中心根据各自实际,尤其是针对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和工作责任的落实。基层科、法管科分别组织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对整个活动做出全面具体的部署。制定的实施方案于4月25日前报政工科备案,不符合要求的需重新制定。
(三)组织实施(4月26日—10月31日)
1、组织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各单位要根据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组织全体干部和法律服务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队伍;学习业务上级关于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同志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学习中国共产程,全面深刻地理解的意义,把握的精髓。在学习形式上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坚持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集中教育和理论学习为主。通过学习教育,着力解决政治意识不强、是非观念模糊、思想懈怠落后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局部、轻全局,重效益、轻服务的现象;着力解决执法办案程序不规范、不公开、不公正的问题,切实提高公正执法水平,尽力避免涉法涉诉案件发生;坚持清廉从政、节俭为民,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讲操守、重品行,努力改进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和拖拖拉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服务人员队伍。
2、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做到立、改、废并重。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任务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查摆出的问题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立、改、废并重并举,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存在漏洞、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补充;对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无存在必要的规章制度,及时予以废除,使各个方面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基层科、法管科、法律援助中心、12348民调服务中心和各法律服务机构等窗口单位,要研究制定便民服务的新举措,突出便民服务的快捷性、实效性和优质化、特色化。建立服务联系点制度,机关科室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都要确定2-3个镇(街道)、5-10个村庄(社区)、30-50个家庭作为联系点,经常性地开展走访、宣传活动;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要立足所在镇(街道),确定10-30个村庄(社区)、50-100个家庭作为联系点,有效解决群众的法律诉求。
3、集中开展各类活动。为确保形象树立年活动实效,市司法局将根据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集中组织开展各项专题活动。4月份,组织开展“走百村(社区)、访千家”活动,各单位要对各自确立的联系点进行一次全面走访,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在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动向和实际问题。5月份,组织开展“送法带案下乡”活动,广泛开展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为主题的奥运法制宣传,集中排查解决各类多发性、群体性、易激化矛盾纠纷,规范投诉和行政执法工作。6月份,举办优秀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经广泛深入的组织、发动、推荐、预演,选拔优秀人员参加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会。7月份,组织开展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先进文化武装队伍,激励斗志,并组织观摩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办案能手大评比”活动和“和谐司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进行“调解能手”评比和“诉讼辩论”大赛,并组织评选优秀公务员、优秀调解员、优秀律师、优秀公证员和优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月份,组织参加全市政法系统“树政法形象、展干警风采”文艺汇演。
(四)检查验收(11-12月):11月份,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市局将组织专门人员分组进行检查验收。12月份,迎接市委政法委对我系统的检查。
篇7
一、考察收获
此次学习考察,在听取了成都市××区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情况介绍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考察了××区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与××区政协及区司法局的同志进行相互交流。同志们一致认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发展,社区法律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社区法律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社区法律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因此,在“五五”普法工作中,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到,××区司法行政工作自觉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有效地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领导重视,经费保障。
成都市××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把“法律服务进社区”确定为为民办实事的目标和任务,并把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现有16个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59个社区(农村)法律服务站,为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进社区这项工作,区政府按照人均0.8-1元的标准每年拨专项经费60万元用于普法经费,其中20万元用于“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使“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有了经费的保障。
(二)组织健全,机制完善。
近年来,成都市××区始终把法律服务进社区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尤其加强了社区法律服务者的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了16个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59个社区(农村)法律服务站及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充分整合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资源,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措施有力,效果显著。近年来,成都市××区司法局切实加强了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管理,强化了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极大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中家庭矛盾少了,邻里纠纷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团结互助的多了。
二、几点启示
综观考察成果,成都市××区司法局“法律进社区”的经验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前段时间,我区把“五五”普法的切入点放在了“法律进社区”上,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与支持,较比成都市锦江区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但更多的是,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通过学习借鉴成都市××区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我区的“法律进社区”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提高重视程度,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之中,做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统一筹划、统一部署、统一指导。要象××区那样,加强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二是要像成都市××区那样,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扎扎实实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结合我区实际,要下大力气抓好典型,在继续抓好各类示范点创建工作上狠下功夫,要制定具体创建方案和保障措施,要加大典型的培养宣传力度,召开现场观摩性质的经验交流会,及时宣扬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加强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针对部分街道政法科长、司法助理员的素质难以胜任法制宣传教育职责的问题,搞好专题培训和以会带训,至少要举办1-2期骨干培训班,还要发动街道办事处加强对基层法制宣传骨干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整个队伍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素质。
四是加强面对面的指导和传帮带。加强督察工作,帮助社区落实普法工作制度,建立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工作纪实登记簿,做到月有工作计划,季有形势分析,年有工作总结。区司法局拟在五月份由三名局领导带队,成立三个调研组,分头对13个街道26个社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情况进行调研,听取法律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帮助他们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网络。建立健全社区普法工作委员会、居民楼普法小组和以居民家庭为普法单元的社区三
级普法宣传网络,每栋居民楼设1—2名普法联络员,负责向社区反映居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涉法矛盾纠纷,搞好普法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形式和现代传媒,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是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讲座,聘请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和大专院校讲师为社区居民、青少年、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普法对象上好法制教育课,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主要任务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确保区人大“五五”普法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七是切实搞好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今年内社区永久式法制宣传橱窗建设要力争达到50%,法律图书角的法律藏书达50册以上,面向居民开展图书阅览和图书借阅活动。建立中小学生校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寒暑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篇8
在上级司法机关、律协的领导下,近半年来,律师事务所围绕提升律师整体素质和优质服务当事人这两条主线持续开展专题活动,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我所不断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律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我所以开展组织建设活动为契机,将日常业务活动与专题活动有机融合,促进了专题活动的长效化。在全体律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所专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所开展“专题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推进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是律所和律师开展的经常性、持续性的实践活动,我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多措并举推进专题活动,把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贯穿专题活动全过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专题活动有序开展。
按照上级司法机关及律协的要求和部署,我所成立了专题活动领导小组,由主任孙明伟任组长,全面负责活动的安排,确保律师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把“专题活动”活动摆在事务所的重要议事日程上,营造专题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律师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我所专题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统一认识,全面启动。
针对律师自由性大、执业活动高度分散、学习时间难统一、开展活动难集中等特点,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专题活动的相关精神。成立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方案,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具体要求。
(三)创新载体,搭建平台。
根据律师行业特点,我们以“做好法律服务、促进和谐发展”和“律师队伍规范教育”为实践载体,组织开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实践活动,争创一流业绩。
二、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律师队伍水平
(一)我所以开展专题活动为主线,强化律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我所积极实施五华区司法局《“争先创优”活动考核方案》,认真落实考核方案规定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律师“核心价值观”,把“忠于法律是根本、依法执业是职责、牢记使命是夙愿、优质服务是责任、崇尚荣誉是追求”作为建立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二)进一步健全律师业务培训制度。
组织律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讨论,撰写学习体会文章,提升综合素质。大力推行“团队合作”业务运作模式,依靠团队力量开拓重要案源,集体讨论重要案件和重大业务问题。尽量做到有重大疑难案件的时候,大家要集中讨论,共同出谋划策。组织开展“做事先做人,不讲政治的律师不是好律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律师必将丢掉饭碗”的大讨论活动。
同时,要求所内律师在律师协会网站以及点睛网上努力学习,认真听课,要充分利用省律协、市律协所创造的学习平台,不流于形式,真正把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律师的自身素质和执业能力,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加强对律师进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业务素质教育。
我所坚持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本质属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律师队伍。根据司法部的相关要求,结合律师工作的实际,我所对律师进行“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能力”等专项教育,通过深入剖析律师执业中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包括每年律协公布的本市律师违法违纪事例,对律师进行预防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同时,通过强化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继续推进建设学习型组织。我所基本形成了定期学习热点法律条文以及承办重大案件讨论机制,同时,不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律师执业道德在所内律师中的贯彻实施,从而不断提升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
三、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提高律师素质。
加强对律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律师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使全体律师牢固树立“忠于法律、依法执业、牢记使命、优质服务、崇尚荣誉”的律师核心价值观,激发大家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追求卓越的执业精神,以有为争有位,塑造律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提升律师队伍形象。
开展警示教育,整顿执业纪律,规范执业行为。向社会公布律师队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办事程序、便民措施、监督方式等,律师实行全员亮牌上岗,自觉接受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强对律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律师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使全体律师牢固树立“忠于法律、依法执业、牢记使命、优质服务、崇尚荣誉”的律师核心价值观,激发大家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追求卓越的执业精神,以有为争有位,塑造律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立足服务社会专题活动
在开展专题活动中,我所紧密联系律所法律服务工作,使“专题活动”活动搞得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向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我所还组织律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律师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专题活动”实际效果,共建和谐社会。
我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每位律师每年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我所律师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有效地维护了弱势群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专题活动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专题活动开展以来,我所紧密结合律师行业特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员工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我所以优质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今后,我所将进一步深化专题活动,引导全体人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专题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同时,我所也要努力发展新党员,把党建工作带动律师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篇9
关键词:法律援助现状人权保障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机制,健全人权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法律制度。①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政府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援助法规《法律援助条例》,已于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保障贫、弱、残等弱势群体平等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机制度的确立。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在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突出了为见义勇为行为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重点,率先制定了《成都市见义勇为法律援助暂行办法》,特别是三月份经终审的张德军见义勇为法律援助案件,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南方周末》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一、成都市法律援助的基本概况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其下设有20个区县法律援助机构,设立100个法律援助机构乡镇社区站点。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是国家从司法制度上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对经济特别困难的群众实施司法救济,以体等这一司法原则的最终实现。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0人,隶属于成都市司法局,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多人工电话咨询等法律服务;指导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工作。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在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成都大学成立了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妇人具有律师资格,下设综合科、业务科。其主要职责是:免费受理公民的法律咨询,并经常向社会公众宣传法律知识;为各种法律援助对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设法律咨询热线,免费为公众提供联、市残联、市总工会、成都大学工作站。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经费由成都市政府预算拨款,并设立法律援助基金,接受社会捐赠。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受了15万余人次的法律咨询,了3000余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了4200余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二、成都市法律援助取得的成效㈠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成都市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委会健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产业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和解决问题,切实加强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建设,积极为农民工、贫困残疾人、下岗职工、妇女儿童等社会贫苦群体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成都市援助案件办案数量每年增长近20%,办案质量也不断提高,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成都作出了积极贡献。㈡设立社会法律援助组织。都市司法局与成都市工会、妇联、残联组织相互加强沟通和协调下,法律援助中心市总工会、妇联、残联、成都大学四个工作站建立,这些社会团体逐步承担起一定的受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职能。㈢“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的开通,它是以法律咨询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由成都市执业律师每天义务轮流值班解答咨询,方便了市民咨询法律问题,及时为咨询者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极大的满足了全市广大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受到了市民的良好评价。㈣发展全市法律援助援助律师队伍,每个区、县法律援助中心不少于3名法律援助律师,使之成为直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主要力量,还不同程度地吸收红市了一批专业突出、素质较高的人员,增强了法律援助力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效率明显上升。㈤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积极开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成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急服务队和区(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24小时内受理制等,并对农民工经济困难状况一律免于审查,以实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法律援助便捷措施。㈥分解法律援助案件总量成都市近年各类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如下表所示成都市各类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件)法律援助机构工作承办社会律师承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社会组织人员承办
2004年785706380
2005年394161736117
2006年25981425235(七)扩大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倾注对法律援助的奉献与爱心,通过开展法律援助爱心活动、成立农民工应急服务队、组织送法下乡律师宣讲团、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大型咨询活动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三、成都市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㈠宣传力度不足随着成都市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且有大批“外来工”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使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求助于法律援助部门或者法律服务者,于是采取其他非法手段,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大多集中在基层,所以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然而一些县、区法律援助机构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够,怕宣传多了,老百姓找上门来,应接不暇,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越不宣传,老百姓就越不了解法律援助,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也就越困难。
㈡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直接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作用的发挥。在法律援助案件所涉费用中,由于诉讼费用以及相关部门收取的调查取证、坚定等所收取的费用相对困难群众的收入来说较高,而法律援助机构又无力承担这些费用,虽免除了法律服务费用,受援人最终因交不起相关费用,或者无法进入司法和仲裁程序,或者得不到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援助的效果大受影响。㈢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及其需求的矛盾突出据了解,成都市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在4000件以上,而按成都市现有的1300多名律师每人每年免费办理2件计算,每年最多也只能办2600件,而这当中缺口很大。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量,却不能予以满足。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四、完善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其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故有必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针对是法律援助的现状,联系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实际,笔者拟对完善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篇10
“十三五”期间,在市民政局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市改善民生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推动我市老龄事业深入开展。现就“十三五”中期暨2016年-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后期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氛围
多年来,我们认真组织各有关单位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重点的老年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十月,集中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及为老服务活动,搞好集中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宣传声势,达到宣传效果。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处理涉及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问题,如赡养、遗产、再婚、拆迁等问题,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印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读本,免费向全市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社团组织、社区等发放,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社会良好风尚。2017年在全市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我们深入社区居委会,宣传并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手册5000册。
从2010年8月开始,我市每年开展自治区敬老“孝星”的评选工作。采取以城乡社区(村)为基础,基层初选,逐级审核上报方式开展评选活动。通过民主推荐候选人、公开评选、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县(区)市两级老龄办审核评议、新闻媒体公示、自治区老龄办审批等程序,规范统一评比标准,按照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把关,每年自下而上评选出270名表现突出,事迹感人,邻里群众普遍认可的敬老“孝星”,并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呼市日报、北方新报、呼市晚报等媒体对我市敬老“孝星”的感人事迹和表彰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2016年以来,共计评选出敬老“孝星”540名,发放奖金54万元。
(二)全面落实高龄津贴普惠制
为补齐基本民生短板,提高我市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让高龄老人共享和谐首府的建设成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几项惠民政策的通知》(内政发[2017]53号)精神,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第十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从2017年1月1日实施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普惠制政策。凡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按规定领取高龄津贴。发放标准:80岁(含80周岁)至9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每人每月600元。2016到2018年6月底,共计发放高龄津贴资金1.26亿元,累计有 13.5万人次受益。
(三)不断完善敬老优待政策
我市敬老优待政策不断完善,2010年,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关于对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敬老优待服务的通知》,凡本市年满60周岁以上(包括外地在呼市居住)的老年人,均属优待对象,凭市政府颁发的《敬老优待证》,可享受敬老优待服务。60周岁以上老年人游览参观政府投资建设的旅游景点以及乘坐市内公交车实行免费。65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每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服务。2016年-2018年为老年人办理《敬老优待证》3.9万个。
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乘坐公交车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为每人每年24元,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为5万元;意外医疗保险保额为1万元。2016年-2018年,全市共计投入218万元,累计为8万人次老年人乘车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我市着手开始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具体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标准:60岁以上“三无”老人,150元/人.月;80-89岁低收入老人,150元/人.月;90岁以上高龄老人,300元/人.月。其中50%的资金用于购买送餐配餐服务项目;30%的资金用于购买生活照料服务项目;20%的资金用于购买家政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有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6大类29项90多条。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定内蒙古浩翔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定点单位。
2017年,市四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25个办事处,162个社区,共计服务2989位老年人,服务金额共计674.99万元。这项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中。
(五)开展丰富的老年文体活动和关爱老年人活动,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近年来,依托老年体育协会、老艺术家协会等老年组织和涉老文化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老年书画爱好者参加参加自治区组织的老年人“松鹤杯”书画赛;在每年的“敬老月”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人员到呼市老年公寓进行慰问;探望百岁老人,切实关心老年人生活,倾听老年人心声。联合市四区民政局、福源信息服务中心等爱心单位共同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共建和谐社区”、“爱心黄手环 温暖回家路”等主题敬老爱老活动,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倡导社会给予老年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力倡导敬老爱老之风,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每年 “重阳节”,我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敬老院、福利院、干休所、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机构,重点走访百岁老人、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016年-2018年,为我市百岁老人送去2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六)“乐龄工程”助推老年协会发展。
目前,我市基层老年协会已达到169个,其中市级83个,旗县区33个,街道53个,组织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2016年-2018年,自治区共下拨53万“乐龄工程”资金,用于支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改善基层老年协会活动设施和环境,重点培训基层老年协会工作骨干。
(七)认真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按照自治区民政厅、老龄办《关于印发“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老龄办发〔2018〕2号)要求,我市2018年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保费标准为15元/人/年。我办召开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专题会议,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我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方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目前正在准备上会材料,等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各旗县区没有专门的老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工作效率有待于提高。二是高龄津贴工作信息数据尚未建立电子数据库,不利于人员核查。三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资金配套缺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力量薄弱,养老服务效率、质量有待提高。四是《老年优待证》纸质版有待于升级为卡片版。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发展动力。
三、“十三五”后期工作安排
(一)加强老年法制建设,做好老年权益维护
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老年人受骗警示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掀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深入社区,广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和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典型案例,增强老年群体的维权意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涉老法治宣传教育行动,推动涉老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开辟涉老法律法规宣传专栏,提高老年法律法规在现有普法栏目中的播出比例。提高维权服务质量,使老年人就近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完善老年优待政策
强化尊老敬老道德建设,提倡亲情互助,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拓展老年人优待项目,扩大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旅游景点等对老年人优待优惠项目范围,鼓励社会各行各业提供老年人优待服务,实行优待项目适度统一,实现常住老年人与户籍老年人同等享受优待。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助老活动,构建尊老、孝老、敬老的评比表彰体系。鼓励各类新闻媒体开辟敬老文化专题节目或专栏,解读相关政策措施,宣传敬老助老先进典型。推行IC卡式“敬老爱心卡”取代纸质《敬老优待证》,使IC卡兼有银行银联服务功能和优待证所有的功能。
(三)建设我市老年人数据信息库
建立完善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制度,探索老龄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建设协同推进机制,促进老年人口、为老服务、老龄工作等信息互联互通。开展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高龄老人信息认证,做到精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涉老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深化应用。
(四)扎实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度。按照《呼和浩特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指导性目录、服务程序和补助对象及标准,规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培育各类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方共建共享的局面,提升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水平,健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五)全面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按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我市“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推进养老服务业和现代保险服务业融合发展,缓解社会保障压力,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减少老年人因意外伤害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组织开展好“敬老月”活动
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创新活动方式,组织各有关单位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宣传,文体娱乐、健康教育和慰问高龄、困难老年人等活动。
- 上一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 下一篇:高中语文单元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