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篇1

关键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途径与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38-01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经济组织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体现在整合科技资源、加速科技传播、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效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营造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良好环境等方面,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大方向。但目前有些地方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存在着过急、过热、拔苗助长等政府硬性推进问题,值得深刻注意。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可以多条腿走路。

(一)因地制宜,典型带动

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差别较大,农民的思想觉悟也不同,接受新生事物的快慢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有条件的村镇可适当发展数个合作社,条件还不成熟的乡村可考虑少建或暂缓建立合作社,不急于求成。在群众条件较好的乡镇内某村可考虑建立一二个比较成形的合作社,该社不一定非常完善,最主要是搞合作经营,真抓实干,并取得经济效益,可树为典范。成功合作社理事长发自肺腑的言传身教,唾手可得的利益驱动,典型示范带动,农民群众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适度规模,注重实效

发展合作社,不应片面追求大规模。那种认为加入某个合作社的农户越多越好、合作社拥有的耕地面积越大越好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加入同一合作社的多位农民,应尽量是“人合心、马合套”,在一起劳动心情舒畅,有干劲。加入同一合作社的耕地,应以就近、土质类似、便于统一生产经营为主要原则。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又要充分发挥“1+1>2”的整合力量。

(三)真抓实干,总结完善

发展合作社,必须组织合作社成员按照合作社的理念身体力行地去干。从简单易行的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开始,逐步进入全面的、深层次的合作,力争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员分得成果。合作社还应在年终召开全体成员大会,大会的一项很重要议程就是总结办社经验,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为下年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有主有次,多业并存

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大类可划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三类,这三类合作社在每一个村庄均可酌情发展,可有重有轻,不必齐头并进。一个合作社的生产经菅项目也未必是单一品种,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

(五)科学生产,特色经营

建立合作社后,应改进生产工艺,发展特色产品。比如,可大面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种植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作物。

二、发展多种经营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初期发展过程中,不应仅仅只有一种合作经营类型,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

(一)国家标准式

这种合作社是完全按照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设立、建账、经营、分配、管理等一系列程序运作的合作社。这类合作社从社员带地入社到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以及盈余分配等处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是规范化的合作社。目前这类合作社不多。

(二)生产互助式

这类合作社也是依法注册登记成立的,但(下转54页)(上接38页)合作经营的范围有限,主要还是在农业生产领域里。入社成员利用各自的机械和人力资源取长补短,互助生产,均能如愿种好、收好自己的耕地和外包地,不误农时。这类合作社可不设账簿,管理简单。

(三)资金互助式

这类合作社的成员侧重于农业生产经营所用资金方面的合作。社员彼此之间有偿拆借,调剂资金余缺,融资成本较低;或可互相担保借贷用于农业生产经菅。

(四)龙头带动式

这类合作社一般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龙头企业扶助入社农户发展相关的农业生产,并以协议的条件收购其农产品用于本企业生产加工,或直接外销。

(五)技术带动式

这类合作社主要由掌握一项较高种养技术的能人领办。入社农户向领办人学习有关的专业技术,并用于自己的农业生产经营;领办人或包购包销本社农户生产的有关农产品,或帮助本社成员以较高的价格销售有关农产品。这类合作社管理比较松散,可建立简易账簿。

(六)产品导向式

领办合作社者可不是当地人,但要利用当地合作社发展名、优、特农产品,能提供特殊种籽和技术指导人员,秋后以较优惠的价格收购本社成员生产的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这类社应有较完备的账簿。

(七)其他杂合式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05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共同利益发展而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嘉兴为例,到2013年年底,全市上报农经部门备案的农民合作社916家,已覆盖全市所有的主导产业,成员数55485个,带动农户394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1%。多年来,农民合作社依靠合作优势,在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维护了农民的权益

没有进入合作社的农民,大多数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旦遇到价格上的波动或市场秩序的调整,单个农户很难根据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是自身的权益得到损害。而合作社把原本零散的农民力量集合到一起,改变了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12推进了产业化进程

农民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实行基地带动、专业化生产,拓展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业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在农业特色产业明显的地方,基本上建立了合作社,也正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嘉兴市“一镇一品”、“几镇一品”、“一县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更趋明显。2013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达3266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销售农产品357万元,在产业化进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矛盾。

13提升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民合作社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使平等的谈判权利。同时,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构筑规模优势,降低了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特别是分散进入市场的成本和所承受的风险,如桐乡市洲泉镇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在2013年应对禽流感危机时,通过冷库储藏,按合同价收购社员产品,大大减少了社员的经济损失。全市19家合作社通过创办加工实体,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降低了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

2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层管理人员及主要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水平。虽然他们对合作社事业比较热心,但其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管理知识。如对生产工具和办公设备的添加和更新、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方案制定、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配置等不熟悉;第二,市场经营意识差。比如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没有统一的包装和自主品牌,仅处于出售原材料的阶段,没有走出个体农户经营的框架,还是处于较低组织层面;第三,合作社管理松散。合作社管理人员对合作社管理不够认真,把合作社视为可有可无的组织。比如由种养(营销)大户牵头兴办的农民合作社,多数存在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高、经营服务机制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在建社目的上认识不清,有的只是为了享受优惠政策,有的合作精神不够,民主意识不强,只有合作的架子,没有合作的本质,以至出现一些“家族社”、“空壳社”等。

22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

从合作社领办主体来看,不同类型的领办人在运作中缺乏扬长避短:种养、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的,有技术和销售渠道,但管理水平较低,家族制趋势明显;农技、供销等部门牵头组建的,信息较灵,管理能力较强,但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内在动力不足;村干部牵头组建的,与社员联系较为紧密,但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薄弱;龙头企业组建的,产品销售容易,价格相对较高,但权力集中,企业与合作社利益分配关系模糊,社员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护。一些合作社目前形同虚设,没有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等,没有起到合作社应有的作用。个别合作社虽然在运行中有一定的实力,能够组织活动,也能正常开展工作,但也存在内部机构不合理和政策不民主等问题。最影响合作社的问题是利益关系不顺以及合作社是否能给社员带来增值利润,这是合作社存在的核心价值。

23缺少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不少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优秀的会管理、懂技术、熟悉市场的管理人员,虽然嘉兴也有优秀的大学生,但数量太少,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带动嘉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毕业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大城市的生活,这种想法和行为的存在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或者更高学历的人才普遍都愿意到城市找工作,致使愿意留在农村合作社的人才就自然减少很多,农村合作社可选择人才的机会也就变得很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不知如何处理。而且目前还存在着扶持重点不突出,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导致资金浪费现象,投入生产的资金不足,造成合作社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合作社品牌的建设。有的合作社即使取得了贷款,但由于贷款利息偏高,加上运行机制不完善,合作社的利润也处于下降趋势。

3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目前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进入市场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发展初期,农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了解不到位,缺乏对大环境的准确认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然而,如果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干预过多,也会将合作社的自主性、独立性削弱。因此,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中的职能、责任等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要重视在市场的导向作用下加快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转变职能、认清责任,提升各自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扶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强迫、服务而不包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

32加强指导,提升规范化水平

政府要结合调研、项目立项、示范评审、检查等工作,重点加强对合作社组建、规章制度、民主管理、财务核算、盈余分配、项目建设等规范化建设方面的指导。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合法合规。一是社员认定,必须经工商登记备案且出资入股;二是财务核算从2014年起统一使用农业部合作社财务软件;三是盈余分配从2014年起要求采用转账方式;四是财政扶持项目的支出必须取得合法凭证。另外,要以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为核心,以诚信培育为目标,按照主体建档、自愿申报、分级采信、统一评信、开放用信的要求,建立农民合作社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搭建信用体系电子平台,健全信用记录、征集、评价、应用制度,完善农民合作社信用奖惩机制。需要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打造出一支一流的、有能力的农民合作社管理团队。同时,农民在参与合作社品牌创建的过程中,可以摒弃老旧理念,接受新的理念,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33加强品牌建设

农产品市场中,有优良品牌的农产品会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购买。品牌不仅仅代表着优质的质量,还凸显了产品的地位和品位以及厂商对于这件产品的重视程度。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产品是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即使在产品及服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可能选择自己熟知的品牌。所以,现代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就是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集中精力搞创新,努力创建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发挥地理优势,打造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品牌。各个合作社应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合理利用地理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地理标志独特产品。在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之后,扩大竞争优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之下,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李 冰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7)

[2]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2(1)

[3]沈翠兰张海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5)

[4]易兰华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

[5]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J].农村经营管理,2014(12)

[6]凌昌志,邓宁,等供销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基于广东省“农超对接”工作视角[J].中国市场,2014(4)

[7]夏雯,施媛,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4(40)

篇3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索提出相应策略。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1.1 相关宣传力度不足,农民认知度不高。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宣传力度不够,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少农民缺乏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导致引导和服务作用小、支持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1.2 经营运作不规范。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对理事会的职权、监事的职权、成员的权利、成员大会的职权知之甚少,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而一些合作社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搞企业生产的方式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去经营,出去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或手书合同。

1.3 资金短缺。限于地方财力,政府扶持力度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而且由于利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合作社的建设中来,合作社自身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资金,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1.4 农民的思想认识不统一。由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不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不久,许多农民对合作社的性质及组织形式缺乏认识,认为现在都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多年了,部分农民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怕自身利益受损,怕船大不好调头,怕别人抢了自己碗里的饭,所以宁愿单枪匹马闯市场,也不愿意加入合作社。还有一部分农民持观望态度。

1.5 缺乏技术、信息、经纪、产品营销方面的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获取市场信息、有开阔的市场路子和开拓精神的一批优秀农民,为合作社的社员提前、产中、产后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而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求。

1.6 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有的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想政府和部门扶持,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弱化,竞争力偏低。因此应当倡导能人创办、基层组织创办、技术部门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在全县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2.2 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当安排扶植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等建设项目,可以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另外要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等;另外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

2.3 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问题,应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必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组织形式、办社原则、作用和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

篇4

[关键词] 靖边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36-01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隶属于榆林市,县内森林、水陆动物、石油、矿产等资源丰富,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国138个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全县面积达5088平方千米,海拔1123~1823米,地势南高北低,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明显、气候干燥,雨热同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通风条件好等气候特点。全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红柳河、芦河、大理河、黑河、圪垌河、周河、杏子河、秀延河,八条河流都属于黄河水系。靖边县交通便利,是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大蒜、辣椒、洋葱等销往国内各地,还是陕西省马铃薯的主产区,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天然气田属世界级整装大气田,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的输气管线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

1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靖边县各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以绿源泉蔬菜专业合作社、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金泉蔬菜种植合作社、兴农农民洋芋专业合作社、等多个标准化专业合作社的典型代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逐步形成规模。逐渐改变了传统落后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全县可机耕土地面积基本上实现了应耕尽耕,充分利用了现有可利用的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

截止2014年11月初,全县总共成立合作社614家,在农经站备案的有267家。按照国家、省、市、县示范社标准,通过培训教育、争取扶持,狠抓合作社社规范化及服务能力提升建设,2014年推荐市级示范社16家、推荐省级示范社4家、推荐国家级示范社1家。县符合标准的家庭农场164户,符合我县专业大户标准的有487户。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合作社组织不断壮大,引领并带动了全县农户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状态下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各乡、镇、村继续发挥区域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中打造名优品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新型发展模式。如“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和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县的“农户+中介+市场”的发展方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走“市场化”道路,不仅及时地拓宽了各类农产品的销路,增加了销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巨大效能是单户农民无法做到、无法实现的,农民群众尝到了甜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加入到合作社组织。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不仅发挥了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带动作用、示范作用,还充分发挥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变了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各类合作社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助推了全县农业经济的繁荣、可持续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仍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不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合作社的发展,更会影响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资金不足。目前,各乡镇的合作社资金来源是社内社员缴纳的社费、股金、盈利、银行贷款、政府资金支持等方式。但因合作社发展时间、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因素,社员不多、社费过少、贷款较难,合作社的活动资金主要还是依靠上级政府拨款。政府拨款金额有限,活动经费的缺乏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合作社的日常活动,抑制了合作社的发展进度,制约了合作社的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的发展。

其次是重视不够,缺乏管理。有的农民包括部分基层干部对合作社的巨大作用与发展前景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认为合作社可有可无。农民装业合作社发展时间不长,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突破和发展,造成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在日常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上随意性较大,仍存在着由少数人说了算现象,缺乏必要的民主管理意识。有的合作社社务不及时公开,财务人员形同虚设,账目混乱,没有完整的财务记录。造成大多数社员无法及时了解合作社的资金去向与盈利情况,使社员心存怨气,甚至出现多人退社现象,影响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第三是成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人才。近年来各地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中老年及妇幼人员。合作社的负责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少必备的管理知识、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各类农产品多属初级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缺少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低,见效慢,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3 应对措施

篇5

一、发展概况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抓试点、抓典型、抓规范、抓提高,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9类81个,其中种植业52个、养殖业16个,其他为建筑、水利、农机、加工、运输、劳务和营销等行业。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解决农村经济结构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滞缓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模式。一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流动,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龙镇马铃薯专业协会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到南方开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在专业协会带动下,该村种薯面积达到1.8万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质量要求,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龙镇开发村棚室蔬菜协会积极推广应用蔬菜多层覆膜技术,先后引进美国提子、以色列西红柿等30多个新、奇、特高产优质品种,所生产的棚室蔬菜受到周边地区的普遍欢迎。三是规避经营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千家万户闯市场,能够降低产销成本,提高市场份额,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龙镇大豆协会由十几户实力较强的大豆经纪人组成,这些经纪人每年春耕时节与农户签订大豆收购合同,并向农户提供生产资金;秋季收购时,农户可随时在自己认为大豆价格合理时支取货款,降低了风险。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益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兴隆乡红升奶牛协会实行分户养殖、统一防疫、统一榨乳、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饲养技术落后、掺杂使假和部分客商压价收购等问题。新发乡德安村惠民大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规模经营土地2 000亩、单产提高50公斤的基础上,今年经营面积扩大到9 700亩,占全村土地的88%。五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政府有关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诸多难题,形成了服务农民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龙镇大豆协会和面粉加工协会通过会员之间互相联保,及时协调贷款300多万元,为会员解决了燃眉之急。马铃薯协会为会员担保赊购化肥300多吨,解决了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六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联结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同享机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新发乡永和村柞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蚕业交易市场,增加了蚕品交易额,提高了蚕业效益,由过去蚕农分散经营、价格完全掌控在客商手中,转变为以协会为中介、客商与会员的公平交易,仅蚕业一项每户年均增收8 000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益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些合作社成员在行动上不热心、不积极。二是带动能力弱。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在初级阶段,规模小,实力弱,加之一些合作社带头人文化素质偏低、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用不突出。三是利益联结不紧密。较为成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在牵头组建人赢利、成员受益的前提下组织起来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四是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与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出现了管理服务职能交叉和缺位现象。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三、推进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主创办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伴随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发展的全新市场主体,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创新。必须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家庭经营“两个不能有效对接”,即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分散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能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农技推广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带给农民,弥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化服务滞后的不足。为此,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心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子政务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推广典型经验,编印宣传资料,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工商、民政等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会员进行专题培训。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有计划地组织典型为其他合作社作经验介绍。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和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学人之长,为我所用。

(三)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合作社健全组织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对现有的合作社,符合条件的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完善提高;条件具备的合作社要与其他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开展合作和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扩大合作基础和生产经营规模,形成合力闯市场;不符合条件的,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该解散的解散,该重组的重组,有营业收入的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搞好清算;今后,应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引导合作社健全《章程》、财务会计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民主控制制度,规范合作社的运行程序。要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培训纳入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分层次对基层干部和会员进行培训。

篇6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效;发展措施;河南鹿邑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36-01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的民主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也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是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

1 鹿邑县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53家,注册资金1.8亿,入股资金9 280万元,带动农户1.8万多户,涉及种植、养殖、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鹿邑县涌现出了一批像今日绿色大豆专业合作社、吉贞牧业养殖合作社等发展规范、充满活力的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已形成烟叶、棉花、蔬菜、养殖等基地1万hm2,转化全县农副产品70%。按照合作社创办类型可分为农村能人创办型、种植大户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社会有关组织领办型等。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创新,由过去主要向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逐步向农资购买,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收购、组织运销等多环节、全方位拓展,使合作组织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效果

合作社一方面把农产品集合起来出售,获得较高的利润,另一方面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2.1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加“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想办却又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提高农业社会服务化水平。如鹿邑县马铺宏兴段庄蔬菜专业合作社,原来是农民一家一户进行生产,由农户个人进行销售。种植成本较高,销售价格较低,导致效益低下。成立合作社后,制定了统一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质量安全管理守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统一了生产、用药、施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蔬菜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规范化程度,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

2.2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蔬菜、水果、养殖为主导的产业。

2.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推动鹿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民合作社的重要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创新,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承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其利益不得侵犯。它的发展不仅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成为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不仅解决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也解决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是鹿邑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政府给予补贴5 000元发展资金。县政府每年将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目前,省市县3级扶持鹿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近70万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劳务以及机耕、排灌、疫病防治等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增值税等,享受省政府文件(豫证([2003]47号)中龙头企业所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免费注册登记、金融信贷支持、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办企业、生产用地以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等优惠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领办、创办鹿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1-2]。

3.3 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目前,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要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选择扶持部分合作社成为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种苗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章制度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台和联合,针对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竞争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纽带,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3-4]。

3.4 加强合作社财务坚持民主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坚持民主理财与社员监督的原则,重大事项的决策,财务收支计划,盈余分配方案的制定,都应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对财务收支的执行结果,定期公布,接受社员质询。

3.5 加强人才培训

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5]。

4 参考文献

[1] 白志刚.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2(10):71-74.

[2] 柯金法,朱孔远.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12(7):63-64.

[3] 王帮高.莱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J].农机市场,2012(7):18-19.

篇7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健全管理决策机制:

(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原则,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且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要建立财务核算机制。其次,要构建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社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以用于弥补亏损和扩大再生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最后,要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如高层管理者、有经验的营销人员等,可采取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办法,以体现他们对合作社的价值和贡献。

(3)加强审计监督管理,健全约束机制,防范“内部人控制”。

(4)引入专家管理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可行性研究制度。

(二) 外部环境不宽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从2012年我们对鹤岗市的调查情况来看,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大。虽然有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应该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效应。但几百万元的资金扶持相对众多的农民专业社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二是贷款难,资金缺乏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自社员自筹和自身资本积累,加之由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单薄,缺少抵押资产,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比如:萝北县东明村的新春玉米合作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个贷款难的问题,该合作社以玉米和资金为资源,其技术、市场销售、管理水平均无问题,如果能为其解决好资金问题,便可以有利于其扩大规模、深入发展。

三是绿色通道不畅。比如:鹤岗市萝北县勤俭合作社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3元,五年翻了两番,发挥了一社兴、全村富的作用。该社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食品加工证难,倘若该社有食品加工证就可以真正的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所产生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

四是税收优惠等政策尚未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虽已颁布实施,但是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导致了在实际上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到政策的扶持优惠。

如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宽松环境,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呢?

一是政府应当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用产业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的资金融通问题,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探索小额贷款捆绑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放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亦可以通过积极吸引农民入社,扩大社员数量,拓宽合作领域,寻求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加入有资金实力的区域或企业的产业链,以获得发展资金;

三是财政、工商、税务、计划、国土、交通、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三)思想认识不高

从干部层面看,有的干部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工作不主动;有的干部虽然认识到位了,但不会抓、致使工作没效果。从群众层面看,由于宣传的不够,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入社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民合作社由于管理不善、效果不佳等原因,群众看不到合作社的成效,不愿意入社。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提高基层乡镇政府干部的思想认识

一是进行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知识;二是组织干部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地区体验学习,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改变干部的认识;三是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通过树立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例,使乡镇基层干部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参与农村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

(2)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相关利益主体互信,提升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主体,加强对农民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农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不足的困境,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生命力。

(四)专业人才匮乏

在二元社会结构的环境下,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自身供给不足。同时由于城乡环境的巨大差异,农村很难从外部吸引人才,在农业类高等院校学习农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也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服务型组织,没有盈利,难以用优厚的薪酬吸引专业人才。诸多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匮乏的现状。

(1)开展辅导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农业及相关部门干部、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村能人大户和农民等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2)建立灵活的吸引专业人才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直接吸引农业人才到合作社工作,应采取“软引进”的方式来引进农业专门人才。可以通过提供农业试验基地,吸引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来此作为科研和农业推广的试验基地。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专家、教授获得直接的技术指导,提升合作社内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农业新技术。

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与农业学院寻求合作,建立作为农业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吸引部分大学生来合作社进行短期的实习,借助农业院校专业平台及学生的理论知识,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篇8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05-01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正确指导下,固原市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针政策,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使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 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截至目前,原州区累计备案合作社351家,2014年新增91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67家(粮食生产13家)、林业28家、畜牧业244家(生猪29家)、农机服务业9家、其他行业3家。合作社入社人数8 615人,注册资本1.6亿元,幅射带动农户4万户,社员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25%。通过近年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国家级示范社累计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10家、县级示范社34家。

2 建设合作社的工作措施

2.1 抓规范管理

按照“先抓试点、培育典型、示范推广、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层层建立试点示范。按照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开展了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章程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着力培育自治区、市、县(区)三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运行规范好、示范带动强的合作社在信息、技术、培训、设施、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起到了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良好示范作用;积极在全区推广合作社12项管理制度,建立4种规范性管理台账,并统一印制合作社社员证。

2.2 抓资金扶持

自治区财政每年列出专项经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别对县(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服务设施、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信息网络、绿色食品认证、培育品牌、基地建设和骨干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意识,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合作社项目。2013年组织申报财政厅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32家,项目金额205万元;申报自治区示范社项目3家,项目金额30万元。2014年申报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建设项目35家,项目金额220万元,申报自治区示范社项目3家,项目金额30万元。

2.3 抓指导服务

以全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纽带,对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他们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储藏、运输,支持他们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打造品牌,提升效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合作社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合作层次“低”、内部管理“缺”、外部环境“差”、造血功能“弱”[1]。合作社在社员人数、资产规模、基地规模上相对较小;在合作层次上,存在服务范围窄、合作环节少、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在内部管理上,财务核算亟须规范,各类人才相当紧缺,民主管理有待加强,档案管理比较弱化;在外部环境上,融资渠道极为不畅,合作社在项目扶持、用电用地、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落实上还有很大难度;在造血功能上,“空壳社”现象较为普遍,利益联结松散。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

4 对策

4.1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合作社的自身造血功能

切实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就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2-3]。对真正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整合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水保、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办证、办税、信贷、用水、用电、用地、交通等方面落实好优惠政策[4]。

4.2 嫁接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适应市场的能力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只有与企业真正结成了“亲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依托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4.3 培育示范主体,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建设

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工作,提升原州区合作社运行质量,实行主体创建、乡镇推荐、经管验收、主管部门批准的创建原则,建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示范主体一定的资金奖励,在合作社项目上予以倾斜扶持[4]。

5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史冰清.大力发展服务于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4-30.

[2] 孔祥智,史冰清.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基本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9(1):3-9.

篇9

从合作社发展的历程看,我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多措并举,为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07和2008年我市先后开展了多次大的培训活动,其中邀请青农大合作社学院院长在党校讲课两次,市农业局人员采取镇镇到的办法巡回讲课一遍,直接到合作社讲课数次,对市、镇两级的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及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还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参加青岛市以上培训150多人次,法律精神和合作理念广为人知;为推动全市面上工作齐头并进,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街道)的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农业局先后组织了260家(次)合作社参加省内外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针对合作社缺资金、基础设施差、产品无商标、无认证的问题,我们又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858万元,扶持了54个合作社,使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经营中单家独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专业生产,合力开拓市场,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青岛杨家顶子村以前是一个以种植粮油为主的村,2007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来,积极探索以蔬菜种植为特色的增收路子,从种到收实行“六统一”服务,并与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1年,160多户社员的1200亩地全部按合同种植了大葱、菠菜,户均纯收入3.7万多元。青岛良源南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开始种植南瓜只有80亩,2011年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亩收入4200多元。

二是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青岛大黄埠樱桃西红柿专业合作社和西瓜专业合作社在2000多亩的樱桃西红柿和西瓜的设施栽培中,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防虫网和黄板杀虫技术、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四位一体大棚”生态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社员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的“设施西瓜超高产优质绿色栽培集成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樱桃西红柿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研究”项目也已顺利通过青岛科技局专家组论证;西瓜定蔓定向整枝宽行密植技术被专家称为设施西瓜栽培的一次技术革命,使西瓜增产30%左右,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0元以上。中央电视台《致富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以及《农民日报》等媒体分别对两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进行过专题报道。预计今年社员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0元以上。

篇10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些年来在辽宁省铁岭市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问题,导致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下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以期推动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外部发展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合作社法》的规定中可以知道,成立合作社的门槛较低,只需要准备相关资料交由工商部门审核批准即可;第二,合作社自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其监督与管理有所缺失[1]。如此导致了辽宁铁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合作社在出现问题之后,不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而且有一些合作社仅仅是为了套取资金而成立的,并没有办理什么经济业务。

1.1.2 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较为特殊,农村信用社或者银行在对其进行信贷支持时,很容易变成个人贷款,这样就会造成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会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效益。

1.1.3 农经站的力量较为薄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后,就需要承接一些业务活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这就需要业务人员一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另一方面还需要体现国家的政策。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队伍,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当前,指导辽宁铁岭专业合作社开展业务活动的是农经站,但是因为农经站的工作人员较少,而且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不但对业务不够熟悉,而且还没有后期的培训,这样就很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也就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1.2 内部运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合作社的运行不够规范

与国家所制定的《合作社法》相比,尽管辽宁铁岭的大多数合作社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所制定的制度不符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在运行过程中,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受到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2]。 另外,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能实行民主管理,也未能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这之中表现最为显著的就是缺乏财务管理制度。许多合作社没有安排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对合作社的财务进行相应的管理,遇到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之时,通常是由少数人决定。

1.2.2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利于不败之地,那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人员队伍,要拥有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以便对合作社进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但是在辽宁省铁岭市,许多合作社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农业大户或者是出资人来担任,而这些人员的管理经验较为缺乏,大多是依靠经营传统农业的积累,并没有学习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这样就导致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1.2.3 社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许多农民并不是非常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对其与普通企业之间所存在的主要区别也不是非常了解,对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农民尽管加入了合作社,然而他们的合作意识非常淡薄,他们之所以加入到合作社之中,是因为他们期望合作社能够在短期内带给他们丰厚的收益。还有一些社员加入合作社是抱着“搭便车”的心态,他们只想着得到回报,但是却不愿意付出,这种社员即便加入到合作社之后,也只能利益共享,却不能够进行风险的承担。也正是因为这些社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导致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2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策略

2.1 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合作社的重视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只有将弱小的农民联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才能够去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才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关乎着国家的繁荣富强[3]。因为我国相关部门就需要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在推动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合作社的重视程度,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督与管理,来促使辽宁省铁岭市的合作社运营变得更加规范,这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力度

要让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之中,让他们来壮大合作社的力量,进而发挥出合作社更大的威力,则需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与指导。要让广大农户都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含义,了解到合作社对他们切身利益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要不断的加强当地农经站的发展,安排专业人士驻足,随时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开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这样就会让更多的农户认识到加入合作社的可行性,了解到加入合作社对自己的意义。

2.3 加强对合作社的服务力度

2.3.1 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

为了让合作社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都对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进行负责,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此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辽宁省铁岭市众多合作社所出现的管理混乱的现象,能够让这些合作社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2.3.2 加强对合作社的登记管理与年检管理

许多合作社的创办并不是为了开展相应的业务,而是为了套取资金,对于这种“空壳社”一定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创办之初,有关部门的登记管理是其入口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对提交登记材料的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当合作社成立之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年检管理,相关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回访,以确保这些合作社真实存在,而非“空壳社”。

2.4 构建服务平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2.4.1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合作社要搜集一些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料,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安排专业人士建立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对农产品的产销市场预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对市场行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合作社成员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他们的市场应变能力。

2.4.2 构建经营管理服务平台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这一战略,鼓励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引进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引进优良品种。此外,还需要组织合作社的相关人员开展学习考察,为合作社提供生产组织、市场开拓等多形式的服务。

2.5 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制度建设

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建设,即便有个别合作社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其贯彻实施的力度却不够,这样就削弱了制度的作用。因此,农民专业合作设要不断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推动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如,会计核算制度、理事会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要实行民主管理,对于合作社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不能够由少数权威人士决定,而是要经过理事会最终投票决定,要正确实现合作社的民主管理。

2.6 加??对合作社人才的培养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内培训工作人员,对合作社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培训,(1)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2)经营管理培训、(3)市场营销培训等,使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知识能力,更好的完成社内所安排的业务工作。此外,还需要重视引进高素质人才,招聘一些农业企业家或者是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这样就能够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