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总结

篇1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本学期我除了经常阅读有关的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经常到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在学校组织的“三制”、“三课”中,我们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将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创建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了创建有效课堂,这学期我研究的小课题是:“如何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研究”,是想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他们真正体味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本着这一原则,我主动参加了我校组织的自愿上一节创新的课,在教学“抛硬币”一节时,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情境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来感知问题的可能性,在一系列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学、玩中学、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与同行们研讨时既能提高自身水平,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自主、创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本学期每位教师平均每人听课不少于20节,好的教学设计16篇,反思16篇,学习笔记10000字等。并且认真备课,作业批改仔细,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

四、认真落实培优补差,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2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是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学科,是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几年中,我带领数学教师致力于研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激发兴趣”,从而“引导探究”,初步形成了“激趣引探”教学法,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激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的重要前提,即“激趣—引探—促思—提能”。并力求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所有学科教师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核心概念

“激趣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精确把握,精心设置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积极期待,通过想象引发探究、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激趣引探”教学法是以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迪恩斯的数学具体化学具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并深受弗兰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的影响,他强调:“再创造”不同于初始的“创造”,关键词是“再”,它是指重复人类的学习过程,重复前人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前人已经创造的有关的数学知识。

依据这些理论,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激趣”和“引探”紧密结合进行了研究。

三、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使学生产生“爱数学”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引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魔术、游戏、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要抓对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激趣。

如,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正值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就适时让学生收集奥运会中有关大数的信息,设计了提问:“同学们,今年夏天在我国发生了令每个中国人都骄傲的大事,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抢着回答:“北京奥运会。”)然后,播放北京奥运会的视频,同时大屏幕展现和本节课教学密切相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字信息……最后把万以上的数字描红,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大数。把奥运会大数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以疑引趣,自主探究,使学生产生“做数学”的情感需求。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行“再创造”,必须经过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即在探究中创造。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心理的疑问和悬念,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变为强大的求知欲,产生主体探究意识。

师(出示46-25):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上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你能改变一个数字,使它成为本节课学习的退位减法算式吗?小组讨论完成。

生:把被减数“46”的“6”变成“4”,那么,44-25就成为退位减法算式了。

生(其他学生争着发言):还可以是43-25、42-25、41-25、40-25。

师:除了改变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适时点拨)

生:还可以改动减数的个位数字,编成46-27、46-28、46-29。

师:大家已经和退位减法算式交上了朋友,请同学们动笔把刚才编的算式算一算。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进行编题训练,使学生置于富有挑战性、开放性、新颖的创造情境中,变算为编,练一训几,经历两位数减法的退位法则再运用、再创造过程。学生主动参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从“再创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3.合作交流,总结规律,引导学生于“学数学”中不断思考。

活动过程展示愈充分,学生体验深刻,就愈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在摆摆、数数、画画、量量等实际操作中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的联系,在彼此交流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教师把知识与情境巧妙结合,提出问题:“同学们,最近乐乐家买了新房子,这是新房子的客厅平面图,他家计划在客厅铺地板,那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呢?你们能帮乐乐吗?”这样,使学生产生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愿望,学生探究得出了8种计算客厅面积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展。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生成“用数学”的内在动力。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蕴含着数学知识,通过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运用总结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成功和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平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平移的巨大作用,我们观看天津西站的平移视频,学生感觉到平移就在我们身边,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5.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使学生在“玩数学”中发展思维。

课堂练习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具有拓展延伸知识的作用。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等作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这是提高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将知识和游戏结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而对学生的适时评价,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开发了创造潜能。如,《小数除法》一课,教授时教师为学生总结了歌谣:小数除法并不难,除数化整放在先。整数除法作基础,关键对齐小数点。最后,教师又设计了确定小数点的游戏,促使学生在“玩数学”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法实践阶段,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在“学数学”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专家评介:

十多年中,褚新红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诸种问题,以“让教育成为幸福”为理念,追求“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数学”的教学风格,以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为依托,创建了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激趣引探”教学法。“十一五”“十二五”时期,褚新红和她的团队不断对这一教学法进行深入实践研究,形成“五步”策略,让小学生在“玩数学”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她多次主讲教法示范课,推广教法实施策略,并到北京等地讲座。

希望在褚新红领衔团队的努力下,让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之花开遍津沽、弥漫华夏!(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毓珣)

褚新红:练就“精湛教学艺术”, 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

本刊记者 张 嵘 ■褚新红

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有哪些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大约从七岁开始,直到十二三岁左右,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大多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积极利用,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头脑思维相结合,达到主动探究新知的目的。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中您的教学理念提升体会有哪些?

■三年的培训中,“博学、深思、明辨、力行”的班训一直激励着我。“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遍请全国顶尖的教育专家为学员授课,带领我们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地培训。每一位大师、学者的思想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得到了开阔的视野和思想上的启蒙,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理论素养。同时,我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在今后从教的岁月中,要练就“精湛教学艺术”,同时更要树立“用爱耕耘一生”的信念,为基础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也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奋斗,实现学生、学校和我一起成长。

谈谈您作为首席教师领衔的团队的研修模式。

■我的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北京吴正宪工作站”的六步研修策略,初步形成了“首席—队员—全体教师”的“1+11+N”的团队研修模式,形成了切实可行的研修策略,为最终辐射全体教师夯实了基础。一是谈心调研,形成研修计划;二是名师指路,提高科研能力;三是搭建平台,实现交流共享;四是研磨课例,精致教学过程;五是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六是反思引领,实现带动辐射。

篇3

本学期小学数学学科研训工作要根据进修学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进修学校整体的工作部署,强化"专家型、学习型、服务型"的教育服务意识;以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为我市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为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聚焦有效教学,关注常态课堂,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通过集智备课加强教师间学习交流,通过小数博客加强教师间网络研修,通过菜单教研加强教师间合作研讨;教研员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和专业素养,多形式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三、具体工作

2、开展"菜单式"教研,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将继续扎实开展"菜单式"教研活动,把高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全市小学分为东、南、西、北、中六片,分年级全员参与。形式为菜单式教研活动,三月份筹备、调研、下单,采取集中调研,分片筹划,每片选出2名做课教师。四、五月份分片按单开展"菜单式"教研活动(每片一天,具体安排届时通知),内容为观摩、研讨、答疑,教研员针对菜单主题进行评课和专题讲座。通过此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材的研读能力,从精彩的典型案例分析反思教学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3、做好优秀课评选工作。坚持评选程序科学,过程安排周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评优活动与新课标贯彻落实相结合,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注重在活动中发现新典型,提高评优效益。通过本次活动深入分析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小数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认真总结为小学数学教学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4、通过参与基层校晒课活动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教研员要加强晒课指导,现场研究指导,确保小学数学学科晒课质量。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5、加强薄弱校、偏远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业务指导。开展学科教研员与农村教师点对点的服务。对薄弱的学校开展结帮扶对子、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等活动。

6、充分利用小学数学工作室博客,加强网络交流的实效性。一是教研员要常态化网上学习、浏览博客,积极推荐优秀的网络资源并上传至博客,二是及时上传基层教师的优秀案例、评课体会、读书反思、问题研讨意见,做到积极跟贴,切实发挥博客的共享功能,三是以校为单位组织数学教师先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的视频课然后评课并在博客内讨论,提高教师讲课听课评课能力。

7、开展集智备课活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小学数学一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设计征集,及时形成案例文本材料上传小学数学工作室博客,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充分发挥教研员引领指导作用和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

8、通过树典型校加快骨干教师培养,本学期发挥典型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主要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等,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对典型校骨干教师适时加压,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9、研究教学评价,用心编写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10、协助师训、学校、教育局完成有关工作。

附:各月份工作要点

3月份

1、政治业务学习

2、"菜单式"教研活动的筹备、调研、下单

3、组织学科网络教研(博客)

4、参与基层校集智备课。

4月份

1、"菜单式"教研活动

2、关注薄弱学校,组织学科送教下乡活动。

3、参与基层校集智备课。

5月份

1、"菜单式"教研活动。

2、课堂教学典型校调研。

3、朝阳市优秀课评选

6月份

1、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学科网络教研(博客)

2、关注薄弱学校,组织学科送教下乡活动。

3、出期末测试题。

7月份

1、整理上交各种业务材料。

2、政治业务学习

篇4

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带头人、6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更有多位教师在区级、市级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奖,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区级、市级一等奖。

在特级教师、北京小学特聘的负责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张静莲老师的引领下,《数学教学创新说》之研究篇和实践篇、《数学精品课堂》等多部著作公开出版,多篇论文公开发表。

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北京小学数学教师能获得如此多的成绩?在成绩背后,他们过着怎样的专业生活?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可资借鉴之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走进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探询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秘诀”。

一、确定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是近几年教师培训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什么是共同体?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

美国科技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谈到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有同一组共同的目标”、“交流相当充分,专业判断也相当一致”,“不同的团体之间的专业交流有时十分吃力,并常常导致误解”。

英国社会学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首先说:共同体总是好东西,是一个温馨又舒适的场所,谁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我们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友好善良的人群之中呢?然而他接下来说:但我们恰好生活在残酷无情的时代里,一个竞争的、所有人都想胜人一筹的时代中。共同体意味的并不是一种我们可以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种我们热切希望栖息、希望拥有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失败、痛苦,更有成长的欢乐,我们只是生活在追求理想家园的过程中。

因此,建立共同体,首先要承认在追求这一理想家园的过程中肯定存在困难,人们要做的是对困难作出真实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应对方案,进而逐步实施方案,关注、体验的是“当下”的幸福。

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建设正是遵循了共同体的形成规律,在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在追求与体验“当下”的职业幸福的过程中,走上和谐与良性发展之路。

1.确定核心价值观

作为共同体而存在的团队,每一成员都有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追求,即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概括说来,北京小学数学团队共同信奉: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做推进并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有效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的本质。

追求教师的专业尊严,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

在此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团队成员之间也可能有“争吵”,但这些“争吵”都是友善的,“争吵”只是因为,成员都在试图使他们之间和睦友爱的关系比已往更好,而且只是在试图改善友好关系时成员之间才有分歧。在共同体中,人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互相信赖,如果某个人犯了错误,那么他/她可以坦白、解释和道歉,其他人会满怀同情地倾听并且会原谅他/她。团队共同体成员之间会不求报答地互相帮助:“我们的责任,只不过是互相帮助,我们的‘权利’,也只不过是希望我们需要的帮助即将到来。”

2.正确处理“确定性”与“自由”的关系

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我们没有把数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图画成传统的“树状图”,而是用“椭圆”形状来表示,以凸显共同体的“家”的感觉。在这里,“大家”之中有“小家”,每一成员既属于某个“小家”,更是在“大家”的氛围下“以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工作”。在每一个“家”中,一边是探询与倾听,另一边则是倾听与探询,平等与合作构筑了这块“文化栖息地”的民主精神框架。

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每一个“家”都需要“家长”(一般称之为领军人物)的守护、滋养与提升。没有领军人物,一个团队可能会沦落为平庸、落后的代名词;而有领军人物,也可能会滋生一言堂、霸权主义。

这就涉及鲍曼所谈到的“确定性”与“自由”这一对矛盾所带来的问题。我们理解,“确定性”即为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本规范与行为的共同准则等。“自由”即为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行为方式与不同的风格等。鲍曼说:“确定性”总是要求牺牲“自由”。而“自由”又只有以“确定性”为基础才能扩大,但没有“自由”的“确定性”与奴役无异,而没有“确定性”的“自由”也与被抛弃和被丢弃无异。

“确定性”和“自由”是两个同样珍贵和被人渴望的价值,它们可以或好或坏地得到平衡,但不可能永远和谐一致,没有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不会促使我们放弃探索,只会促使我们继续努力。

北京小学在处理“确定性”时,主要从这样几方面着手。第一,引导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第二,团队发展的组织机构基本稳定,北京小学在学校层面有专家指导委员会,有核心的、总的领军人物,低中高年级段都有确定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的力量分配比较均衡。第三,在一定的时期内,研修的目标、主题比较稳定,这使得团队的专业研究能够持续深入。第四,成员分工明确。总的领军人物负责整个团队的研修,不同年级段的领军人物组织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计划等,并负责组织研究讨论。

在处理“自由”问题时,北京小学倡导每位教师有各自的教学风格。使用哪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教师可自主决定。

3.领军人物的“向善”与“追问”,是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根本

北京小学专门聘请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教授、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静莲老师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教师,张静莲老师是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核心领军人物。

领军人物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有人格魅力,有学术研究魅力,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张静莲老师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她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不断学习、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领教师在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的同时研究学生,倡导教“学生能明白的数学”、教“好玩的数学”、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她更是一位仁慈的长者,她经常说的是“某某老师真的有进步,我们应该给她展示的机会”,“某某

老师很有潜力,要挖掘”,“老师们太好了,虽然我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可以说,“向善”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使她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张老师已经退休,因此能长期在北京小学听课、点评、交流研究,并为教师逐字逐句地修改论文,指导教师做研究课。

北京小学其他各层级的领军人物都以张静莲老师为榜样,以“向善”和“追问”为人格特质与思维特质,比较好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对问题是持续不断地追问,还是满足于差不多就行。

工作是做给别人看,还是满足内心渴望成长的需求。

工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激发激情与活力,体验生命的价值与职业幸福。

可以说,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营造了一块理想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栖息地”――学习共同体。

二、立足学科特点,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

北京小学除了要承担北京市、宣武区的各种教学观摩研讨任务外,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例如:各年级组的日常“小专题”教学研究(这些“小专题”可以是某节课、某个单元甚至是某个具体的问题)、不同学段的课题研究(如学段教学目标研究、数学思维训练研究)等等。在诸多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以下两种研修形式尤其有特色:

1.定期召开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研讨会

在团队建设中,很重要的是发挥团队中领军人物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并促进各层级领军人物的快速发展。为此,北京小学在最近几年,先后为多位优秀教师(每学期至少1名教师)召开教学特色研讨会。

例如:在低学段,召开了“开发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高丽杰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智慧教师与生命课堂”杨蕊苓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学段,召开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刘淑云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以智慧开启智慧”于萍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高学段,召开了“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李惠玲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让学生学好玩的数学”陈新华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同时,学校还以课堂教学研讨会为载体,在教师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写一本书”、“作一个专题报告”、“做一节研究示范课”。这样既促进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为其他教师树立学科榜样,更重要的是,让优秀教师的艰辛劳动获得本校教师以及其他同行的认可。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教师专业只有形成良性发展过程(付出一收获一尊重一再付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倡导专家引领下的专业阅读

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深化的今天,组织教师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时髦的活动。然而,教师的读书学习真能落实到位并有实效吗?教师有发自内心的读书需求吗?统一规定了书目,教师就会并有能力去读并用之于教学实践吗?北京小学数学组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注重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在专业阅读中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倡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北京小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和专家推荐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以使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工作了9年的陈新华老师是这样读书的:

专业成长的模仿阶段,主要是读教学参考类书籍。刚刚参加工作,教学主要是模仿,所读的书主要是一些教案集、名师经验集。那时在我眼里,教参比教材要有用得多,《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我教小学数学》等是我的必读书目。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我常常想:模仿的目的是什么?我究竟要教什么样的数学呢?

专业成长的初步思考与实践阶段,主要读“奥数”。前几年,全民学“奥数”的浪潮如火如荼,学生们经常会拿着不知哪儿来的难题来“拷”问老师们。于是,《华罗庚数学学校课本》、《小学趣味数学》、《金牌奥数》、《通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举一反三》等多种版本的“奥数”教材及练习册是我经常翻阅的书目,我决定教有挑战性的数学。

专业成长的理性思考与实践阶段,主要读数学的“美”与“理”。在一次数学组的业务培训中,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博士做的题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的讲座。促使我对数学教学又进行了新的思考:教数学不能仅仅是想着数、想题、想怎么教,其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数学应该教数学的本质。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书籍,如《数学的美与理》、《数学的源与流》、《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数――科学的语言》、《通俗数学》、《数学杂谈》、《漫话数学》、《数学课程论》、《数学建模》、《数学史》等。

第二,注重专家引领,带着问题共读一本书。学校经常请专家为教师推荐各种专业书籍与文章,如有需要,学校还为教师购书、复印文章等提供经费支持。当教师在阅读或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专家会给予及时的解读与引领。例如:《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这本书,北京小学的数学教师人手一本,随时阅读、反复体会,这样,在讨论某些专业问题时,大家就有了共同的研究基础。

三、研修活动的永恒主题:“把握数学本质”与“研究学生”

团队成长仅有研究的活动形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研究什么、研究深度如何。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教育目标是教儿童能懂的数学、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是否能把握学科的本质、把握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对象的需要就显得特别重要。

1.把握数学本质

北京小学数学团队认识到,教师要教好数学,就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追问:数学学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小学阶段能够把握哪些?如何把握?只有如此追问,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厚重。在讨论中,教师们认为,数学学科的本质至少包括5个方面:数学基本概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美、数学精神。小学阶段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把握数学本质:

(1)挖掘概念的本质―追求对概念的真理解

挖掘概念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追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要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条件……在不断地追问中,概念的本质就会越来越明朗。

数学概念是对现实事物的高度概括与归纳,是计算、判断、推理、构造等数学活动的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没有从数学角度对概念给出准确的定义,有的只是给出了描述性定义,如“角”。还有的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学生不易理解,如“平行”、“正比例”、“反比例”。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和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实现学生对概念的真理解。

例如:对于百分数概念的学习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从生活中搜集到的百分数都不带单位,更说明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一般的分数、有些整数和小数也能准确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生活中还大量地使用百分数呢?有人说,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好比较。那么,分母都是20就不好比较吗?分子都是100就不好比较吗?为什么偏偏要把分母都转化成100呢?分母是100的分数――十进分数――小数,顺着这样的逻辑链条,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虽然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最方便的,但是它不好比较(不是十进制)、不好计算(不方便输入和使用计算器),与之相比,小数要优越得多,但小数一般不用来表示不到1倍的关系,所以产生了百分数。

(2)探寻规律产生的原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规律、结论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这样得到的规律、结论还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验证或是严格的推理证明,但教材中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尤其是经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训练(典型的就是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得到一个仅靠观察、实验就能得到的结论,更想弄明白隐藏在背后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的原理。学生只有了解了规律的来源,才能形成理解性的记忆。为此,北京小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用最简单的事例(材料)、最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走“进”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认识、理解学生的困难、宽容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创造,才能使数学课堂因师生之间心灵沟通、情感融合而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如何走“进”学生?

(1)巧设认知冲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认知冲突是课堂的生命,它引燃学生探究的火焰,使学生不断经历认知结构的失衡与平衡,在一波三折的思维波澜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刘淑云老师在学习奇数、偶数时,设计了如下小游戏:

将一个圆形转盘平均分成12份,分别放入不同的奖品,并且设置开始和结束两个交互按钮,转盘停下来后,从箭头指的位置开始接着往下数,箭头指的是几就往下数几下,最后数到的位置上是什么,获得的奖品就是什么。

几轮抽奖之后,有悖常理的现象很快使学生们议论纷纷,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在转盘上,明明是小奖、大奖各占一半,为什么我们抽到的都是小奖呢?”在这种预设的认知冲突中,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重视学生的质疑与问难,发现新的学习生长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尤其要将学生创新性的思考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例如:

在“圆环的面积”这节课上,李江涵同学提出:“圆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如图),那圆环能不能像这样转化为梯形计算面积呢?”

李子恒同学提出:“圆的面积我们是用分割的办法推导出来的,那圆环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呢?”

这两种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由于研究学生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之心,所以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按照学生的大胆猜想,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结果竟然都能得到圆环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太神奇了”。事实证明,教师善待学生的质疑与问难,往往会找到教学的新的生长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开放思维空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只关注眼前的知识教学,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如果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让学生沿着教师指定的“路”去思考,那么只会培养出“盛放知识的容器”。只有开放思维空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

学习圆柱体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将圆柱体沿着直径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一部分的表面积。我们将其拓展发散为:将圆柱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可以有哪些办法?切面可能是什么形状?你能求每一部分的面积吗?经过实践、观察以及想象,学生惊喜地发现:把一个圆柱体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的方法竟然有无数种,切面形状会有4种不同的情况:

范恩隆同学还大胆提出“这些切面就像有个轴一样可以转动,它们会相交于圆柱中心一点”的假设。

篇5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精神,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撰写学校工作总结,突出反映学校师生成果;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注重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业务竞赛、组织外出学习等途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认真参加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创建博客,把平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个人撰写的《数据的“力量”》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九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篇6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篇7

易志军:“陌生化”教学,走进高效的语文课堂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易志军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一课以全新的教学视角、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举夺得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的一等奖和最具教学潜质奖。易志军在高效课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感悟与收获呢?记者与其进行了对话。

问:关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您想怎样概括呢?

答:我们学校是东莞市首批高效课堂工程建设实验学校。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学校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进行“品牌发展”。乘着学校打造教师品牌的东风,我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风格和对教育的理解,将自己的“品牌发展”定为“陌生化”教学。

问:什么叫“‘陌生化’教学”?为什么会以它作为您的教学品牌?

答:这里所讲的“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时常能出新、出奇,我想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引领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在确立这个品牌之前,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个字――“低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一是回顾自己从教以来,但凡带过一年以上的班级,学生上课时虽然很守纪,却明显不够活跃,参与度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有时甚至因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拖堂,自己辛苦,学生抱怨,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层面上,基本属于一种“消遣式阅读”,对文章布局谋篇的精彩、语言表达的精妙没有过多的领悟,更不用说语言文字的运用。总而言之,学生课堂兴趣不浓,阅读深度不够,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践行“陌生化”教学,就是想改变这种“低效”的现状,让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问:“陌生化”教学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要“陌生化”。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学生对其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教学的语言、动作都非常熟悉,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惯性化和学习上的倦怠感。若能运用“陌生化”手段,老师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式、方法,甚至只是换一种提问的形式,对孩子而言,必定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所以,将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孩子所熟悉的、陈旧的变为陌生的、新鲜的,自然会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其二,引领学生深入阅读需要“陌生化”。当前语文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进行有价值的、深入的阅读。若能运用“陌生化”策略,把学生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将看似熟知的语言现象、规律整合挖掘出陌生的信息,必定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活动。

试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兴趣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时刻刻在进行深入的、有效的阅读,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高效呢?

杨金宝:与高效课堂共成长

对于在东莞高效课堂工程建设中的收获与感悟,东莞高级中学青年化学教师杨金宝的回答非常简洁:与高效课堂共成长。

1.在矛盾中彷徨。

刚踏上讲台时的杨金宝有着十足的热情与投入。“讲授――训练”,这是他刚从教那几年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绝大多数高中老师一样,杨金宝把最多的目光投向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时的他就一个非常直接而鲜明的评价标准:“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我才是一个好老师。”在这一评价标准的引导下,杨金宝开始向着学生的好成绩发起了持续不间断的冲锋。如是,课堂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我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奋笔疾书,下课后,看着写满板书的四块黑板我很有成就感”,回忆起当时的教学,杨金宝这样总结道。

这种“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的模式持续了几年后,杨金宝凭着一股对工作认真努力的狠劲,讲课声音变大了,板书变漂亮了,学生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了。在其他老师眼里,他也已经成为一个相对优秀的年轻教师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思考的深入,杨金宝的内心深处开始感到一丝彷徨和不安。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闷闷不乐缺乏生机,面对他的提问和讲授,学生们越来越麻木,缺乏与他交流互动的积极性,甚至他多次强调过的某些知识点或答题方式学生还是会出错……

课堂越来越低效,要提高效率,但如何入手呢?杨金宝在矛盾中彷徨。

2.在借鉴模仿中成长。

正值此时,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的春风迎面吹来。当有的老师还抱着一种质疑甚至不屑的态度,认为“高效课堂工程”只是一种形式的时候,正在彷徨中挣扎的杨金宝却敏锐的捕捉到了自我课堂教学提升的方向:优化教学模式,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的自我学习。

为了深入构建自己的高效课堂,杨金宝开始紧跟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的步伐,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吸收名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教是为了不教”,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同时参加相关的培训、观摩、研讨……

杨金宝开始慢慢的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开始更多的走下讲台,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倾听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动态的研究者、分析者和掌控者。学生开始开口、开心和开窍,开始参与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和享受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室里学生们犯困发呆的现象没了,反而多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激烈的争论、精彩的发言、大胆的展示、快速的抢答、有序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不再害怕被点名,反而开始抢答,冲上黑板进行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甚至敢于站在讲台上像小老师一样给大家进行讲解;学生开始敢于自主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并探究验证……

3.在实践关爱中腾飞、收获。

课堂发生了巨变,师生角色发生了转换,杨金宝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讲到口干舌燥、昏天暗地还要委屈的抱怨学生不尽如人意,更不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疾言厉色而学生无动于衷。他的教学变得轻松了,课堂也变得更融洽了,学生学习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学习模式由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型向主动、多元、开放、合作、探究型转变,自然和谐的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通过积累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最大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钟晓宇:团队同历练

对于长安镇第二小学数学教师钟晓宇而言,东莞市教育局大力推进的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带来的收获不仅是个人专业的进一步提升,更是她主持的“广东省教师工作室”团队共同进步和提升的良好契机。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这是钟晓宇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广东省和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还热心对学校数学教师、工作室团队研修学员,东莞市内、外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数学教研组前行;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历练“钟晓宇名师工作室”整个团队。

2010年4月“东莞市钟晓宇名师工作室”成立,来自东莞近20个镇区的32名年轻教师组成了“钟晓宇名师工作室”研修团队。为使研修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个性教学。团队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使大家在互相观摩、共同反思、集体分享、问题研究中重新整理自我理念,找准努力方向。从而实现“课堂研究,百花齐放”“问题研究,理论积淀”的目标。

篇8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1

  去年暑假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但又是充实而快乐的,我在享受“学习”的快乐:聆听专家的谈话,与特级教师近距离的对话,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切磋,使对教师职业了重新的认识,在数学教学的心理学知识、科研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进行,都获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的了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教学策略。这次培训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学员之间的交流,感谢校和班主任的辛勤付出,下面谈谈收获最大的几点。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学习使我的思想新的转变,一位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数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优秀的思维品质,更应当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真正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将师生关系的进行转化,使教师从长期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学生的首席”,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数学探究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二、学会思考,做型教师

  张玉兰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我知道了数学生态课堂追求本真自然、生命灵动、整体提升;知道了数学生态课堂所倡导的“教”与“学”的新:

  1、营造环境、自然;

  2、体验感悟,内化融合;

  3、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多维互动,焕发活力。

  刘迎照博士的《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利锋老师的《新课改与数学教学》、周洪亮老师的《数学课程设计与案例讲解》等课程让我懂得了怎样分析、解读教材,怎样从教材中读懂有限文字背后的内涵与要求,知道了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与要求;还有练习设计的讲座、有学生习惯与能力培养的讲座,有教科研的讲座等,细细讲解了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有命题的选择与训练,有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了理论知识以外,这次培训还为安排了诸多学员进行交流。看着老师门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收放自如的教学手段,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的创新,思想受到了的启发要钻研,活用教材,学生的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本次培训,汇集了洛阳市各区县小数数学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每位培训人员数学教学提供了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交流过程中,到各区县的新课程情况,并且注意到是如何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通过几天的学习,收获也非常大,并且在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真正彼此之间的教学相长,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让我更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材的挖掘,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是从专业上,对我而言,影响是长久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和思考并停止,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震撼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与各位同行之间的交流还将延续,教学还要精益求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努力自我,迎接新的挑战。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2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邯郸学院举办的河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有来自全省的100多位教师参加。在学习过程中,我严格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认真对待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整个培训过程保持全勤,积极参与讨论,努力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在多位老师的无私奉献和指导帮助下,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

  一、体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讲座

  ,互动讨论,实践模拟等。回首近二十天的培训,自己观念上接受洗礼,理论得到升华,教学技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自己;经过此次培训,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上不断进步

  二、收获

  1、提高了师德水准,更新了教育观念

  名家于永正老师和李卫东老师的精彩课堂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跟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于永正老师娴熟的教学过程,高超的教育水平,时尚、诙谐并且准确的语言在课堂上的自然运用,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大家好评如潮,学习效率空前提高,让我们觉得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从于老师的课上我学到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通过学习、与授课老师以及学员的互动交流,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2、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授课教师有许多小语界实力派的专家。自己平时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半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骨干教师培训使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

  3、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培训期间,我们组织讨论,每人就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优势、发展方向等各抒己见,每一所学校都有她的特色,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会毫无保留地介绍他们各自的先进办学经验。我们全体学员与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对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影纪念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班主任老师建立了河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群,为我们以后不断交流和进步搭建了平台。

  三、思考

  诚然,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培训学习,那也只是给我们的日常教学起一个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实施?这就要靠我们将老师们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看你如何将你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留恋

  培训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培训的结束,满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舍不得和蔼可亲的老师,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然纵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我们终要分手,只能在心灵一隅,在三尺讲台,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骨干培训的美好回忆珍藏!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3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承担的河北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远程网上学习阶段。集中学习在民族学院中心进行,为期十天。在学院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资料丰富多彩。而在远程网上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务必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个性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忙,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带给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那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数学老师,务必时时持续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潜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四、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十分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后的说课环节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透过此次机会,最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五、远程学习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六年级数学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用心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心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三角形三边关系》,并录下视频;做了《新课堂“新”在什么地方》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

  3、用心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献策。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用心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数学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群众备课里,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用心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引导互动和交流,使学校数学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

篇9

“三位一体”的区域教研模式

2000年,河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合并为河东区教育中心,下设教研室、科研室和培训处等部门,十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三个部门的工作职能逐渐完善。2004年,陈静调到教育中心担任小幼教研主任,因为是从学校成长起来的干部,陈静知道学校的教研需求,知道怎样的教研工作效率高,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她对下校教研活动进行了改革:一是把整日下校活动改为半日,快节奏,提高效率;二是要求教研员早晨7:50到校,全体教研员列队,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参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等,尽可能多地融入学校生活中,了解情况;三是教育中心教研员下校教研前,要主动和教育局其他科室进行沟通,整合安排,发挥团队作用,减轻学校负担。这些举措的实施树立了教研队伍新形象,教研团队增强了凝聚力。在现代化学校达标检查中,陈静带领教研员们和局督导室、小学科的领导一起到区所属的所有小学进行专访,特别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专项调研。下校教研时,陈静还按学校需求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教学辅导,培养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的近百节(次)课参加市级及其以上教学评比获奖。

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教研文化,提升教育研究水平,这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教研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围绕全面提升河东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总目标,河东区教育局把教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优先突破的位置,教研被视为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抓手,局领导的工作精力向教研倾斜,定期听取教育中心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陈静也在工作实践中研究着、思考着、探索着,本着“学生是教学与研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追寻“基于问题,改进策略,促进专业发展”的教研发展之路,构建“两环三段四步五提”教学模式,形成了“三位一体”区域教研特色。他们的教研工作从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立足本区、本职、本岗,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行动研究与教师培训、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不同层面的“三位一体”,教研是教师主要的专业存在,是科研、培训的重要载体和生成点;科研是教研和培训的高位把握,能开掘教研的深度,提升培训的高度;培训是教学与研究实施的策略和手段,能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提高“教”与“研”的质量,三者互补互促,共赢共好,使教学、教研、科研的研究内容形成三位一体,而每位教研员都身兼数职,既是教研员,又是课题承担人和培训教师,在职能上形成三位一体。

经过一番实践探索后,陈静对问题的理解更为透彻、深入,她总结道:“‘三位一体’区域教研,强调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教师的参与、已有经验的利用和提升,遵循确立课题—制定计划—组织教研—总结反思的基本流程,校本教研是基础,区域教研是重点。个体研修、个体实践、个体反思、个体成果融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交流研讨、研究成果之中,教研员和教师携手走在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之路上,在备、上、听、评等基础性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科研拉动、师训服务、教研落实’的理念,三方合力,形成一体,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均衡。‘三位一体’区域教研模式能发挥区域教育中心专业支持作用,大面积推进校本研训,有效促进学校和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做有思想的教研员,开展有文化的教研工作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期;小学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部门,现阶段,我国高校急需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应倾向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现阶段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我国有2000多所大学,有646所属于地方大学,占我国本科院校比例很高,达到85%。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学术上不如“研究型大学”,在应用上不如职业技术型学校,所以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因此,2015年教育部下发《意见》,要求1999年之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而白城师范学院就在此列。白城师范学院(以下称“我校”)是吉林省一所本科学院,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在2008年7月,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质量评估。小学教育专业是白城师范学院的传统专业,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因此,按照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针对转型期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白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一个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

一、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各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一

师范类院校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沿用以往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缺少与用人单位———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很多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多年都在延用一套教材,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被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造就出大量同质化的人才,在个性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大同小异,但是却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小学教师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

地方高校在科研能力上是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的,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倾向于培养理论人才,或者是“理论型”与“应用型”兼具的人才,定位模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追求学校人才培养高端,不能充分了解用人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化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原因,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体现出理论化倾向突出。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都按照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来划分,在教学安排上,大学三年时间强调理论教学,大学四年级集中实习1-2个月。这样的实习,难以使师范生积累教育实践知识以形成教育教学技能,导致这些毕业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长期存在实践教学技能较差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体现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做出转变。

二、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转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找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谓创新人才,“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创新贡献的人才;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探究的态度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超越的人才”。[1]“创新人才一般具备以下素质:(1)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2)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3)有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4)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5)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6)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和理论型人才提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3]应用型人才具备如下特征:(1)具有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其中知识更多的是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创新创业能力;(2)经过更多的职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3)追求职业操守,有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和意志品质。综合来看,创新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并具有探索和发现精神,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地方高校转型之前,白城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教育技能、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也有求高、求全的倾向。在这种目标指导下,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不能满足科研、教研单位理论研究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应用型院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应用”为导向,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变革,定位为: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对学生有爱心和人文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宽厚的文化素养,乐教、善教,具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等基本的教育能力,满足吉林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需要的小学教师。

(二)人才培养机制转型———与地方政府、小学合作共建协同培养

发达国家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中都很重视与当地政府、小学紧密合作,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职前实践和职后专业发展的机会。[4]师范生不仅要学好相应的大学课程,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小学生接触,感受小为学校的教学氛围。1.与地方政府签订《白城师范学院与地方政府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我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2.与各小学签订《白城师范学院与小学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让各小学以培养后备师资的认识高度对待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成立以教学校长为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在指导实习生听课、备课、说课、试教、评课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保证培养质量。3.积极探索“合作教研”“课堂共建”“轮岗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聘请小学名师来我们小学教育专业进行授课指导,担任学科教学论教师,让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小学课程无缝对接。我院教师和学生以多种方式进入小学一线,开展教育研究工作,促进学生职前教师素质的培养。4.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的“见习———研习———实习———反思”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包括教学观摩、学校体验、课程研修、主题探讨、探究反思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渗透、分层推进。见习重在感知问题,研习重在研究问题,实习重在解决问题,反思重在改进自己。我校每年定期承办一次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及表彰会议,邀请小学教师及相关部门参加,以更好地促进和完善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三)课程方案转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制定课程培养方案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学教师的知识素养,关系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制定课程方案上,要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结合本校实际及地方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对课程方案进行了改革。因为之前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以专业理论居多,很少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操作,因此,必须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设置研究性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而且要在教学中实施。如指导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调查、分析,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为毕业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设置社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有所用,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三是增加技艺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开设奥尔夫音乐、钢琴、舞蹈、手工、班级环境布置等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课程内容“学术本位”的倾向,注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小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能力转型———制定教育技能训练方案

转型前,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教育和科研能力,并且把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方法作为重要任务。转型后,我们以培养创新应用型教师为目标,对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促使他们将学科教学论知识转化为教师技能,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打好基础。由于专业技能是学生综合技能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增加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课时,加大学生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如增加《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学时,增加微格训练课时18学时;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法》内容,设置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小学数学解题训练》课程。开展“三笔字”书写技能、口语与文字表达技能训练、钢琴技能和声乐训练,利用专业教师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监督、培训,设置学分并进行考核。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承办教学工艺品展览、优秀教案展览、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展览,激发学生打好扎实基本功的热情,也使得学生提高了从教技能。

三、结语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5]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0.

[2]王英杰.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7.

[3]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

[4]韩蕾,左光霞.发达国家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