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泰安市宁阳县从1996年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既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也保障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支付,对宁阳县的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统筹期间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养老金待遇与保险缴费不挂钩、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失调。退休金替代率高、增长机制过快和基金缺口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宁阳县征缴比例节节拔高,从制度实施开始时的“单位21%,个人2%,合计23%”提高到改革前的“单位32%,个人4%,合计36%”,提高了13个百分点。既便如此,养老金仍面临收不抵支的局面。2014年,全年养老基金收入2.2亿元,支出2.6亿元,基金收不抵支,当年财政给予补贴4500万,地方财政压力日益加重。
2014年10月,国务院顺应形势所需,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机制,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山东省率先启动改革,17市已启动参保缴费。宁阳县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宁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一)原统筹期间已纳入参保范围的编外人员的去留。按照山东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已纳入参保范围的编制外人员,应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参保。宁阳县在原统筹期间已纳入参保的编外人员共计145人,其中人事人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77人,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68人。除村官和三支一扶毕业生外,其他人员大部分已经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近20年,即将到达退休年龄。其中人事人员,是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关于为委托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人事的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的通知》(鲁人险〔1998〕3号)纳入到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这部分人如果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将会降低,容易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统筹层次低,地方财政压力很大。改革后养老保险沿用原来的县级统筹,下面以宁阳县机关事业单位有关资金情况为例,分析县级统筹办法对财政造成的压力。
1、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纳。按目前人均月缴费工资4760元,财政全额负担12187人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年需投入1.4亿元,职业年金年需投入0.6亿元;合计1.9亿元。
2、统筹外项目补助。按目前人均月住房补贴600元计算,财政全额负担离退休人员5983人,年需投入0.4亿元。
3、地方性财政补贴。按目前人均月离退休费3940元计算,全部离退休人员7183人,年需养老金支出3.4亿元。
以上共需财政负担约5.7亿,而在职人员养老保险基金年收入约为1.9亿,地方财政负担压力很大。再加上给予差额事业单位的补助,以及以后年度的增资,投入将会更大,这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三、宁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慎重处理已纳入参保的编外人员划转问题。在原统筹期间已纳入参保的编外人员划转需要谨慎对待,不能按照限定范围“一刀切”。目前未退休仍在参保期间的编外人员,由于之前为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正规招录的工作人员,且单位执行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建议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经审核确认后,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范围。
(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省级统筹。目前,我省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在同一市的城区范围内,市辖各区之间和市直单位的社保缴费基数包含项目、基金核算和管理、退休待遇等方面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这种状况影响了保险基金统筹调剂能力的发挥。统筹层次的提高能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便于人员流动和提高管理水平。建议打破现有利益格局,以养老保险从县级统筹的粗放式管理向市级统筹集中式过渡为基础,进而全面推动向省级统筹的规范化管理转变。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省级主管部门在统筹范围内实施转移支付,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确保社会稳定。
篇2
摘要:无论是经济政治或者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面临着瓶颈,这时候就要进行改革,才能够突破瓶颈,往更高一级前进,会计作为经济中的一部分,也自然是离不开改革的。而其中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尤为重要,因为在近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越来越不容乐观,很多问题都先后出现,所以只有及时地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运行,为事业单位经济秩序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以此为依据,以“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与建议”为主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建议
1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现有的专业会计人才类型不具有多样性且素质低
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簿记型的,这种类型的会计人员起初还能够很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情况已经不想以前那么乐观了,簿记型人才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应变能力也不尽人意。事实上,由于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要高,因此簿记型的会计人才很早就已经被西方的会计工作所淘汰了,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之下,管理型的专业会计人才才是会计工作真正所需要的。不仅如此,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低也是一个主要问题之一,主要指的就是目前事业单位中参与工作的会计人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不强,不能非常完美地胜任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足够能力的人来从事这份工作,不仅不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还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1.2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主体缺失,使会计工作明确性低
说到会计工作,很多人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掌握着所有的会计工作,但其实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主体不仅仅是财务人员,财务报告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财务人员与财务报告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如今又有很多的事业单位根本不重视财务报告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资料以制作财务报告的形式整理出来,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缺失,整个工作的明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就严重阻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
1.3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凡是与财务挂上钩的工作,为了保证其质量与效率,监督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够完善,这样不仅不利于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纵容财务人员假公济私、徇私枉法的推动力。因为一旦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那么财务人员的工作就会有所松懈,并且还有可能会为了一己私欲而对单位财务动手脚,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害。
2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2.1重视事业单位会计方面的人才引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人才的有无、能力的高低
一向是能够决定单位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簿记型的会计人才并非没有能力、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方面工作的进行,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会计方面的人才引进。不仅如此,已就职的财务人员,事业单位也应该注重对其专业知识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教学活动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提高整个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2明确会计工作中的主体,安排各部分的工作侧重
财务人员和财务报告都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事业单位应该明确会计工作中的主体,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工作侧重,重视财务人员才完成有关数据核算之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财务报告的整理。如果没有财务报告,只有财务人员单独进行工作的话,那么就不能非常有效地保证工作的准确性,一旦出现差错,那么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头绪,影响到工作的进程,更严重的还会对事业单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主体得到了明确,那么双方都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侧重,数据资料来往汇通,就能够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3充分完善会计监督管理系统,保证工作质量
监督管理是任何工作任何环节都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会计工作更是如此,很多事业单位正是因为这一体制不完备,从而出现了财务人员因私谋利的情况,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一旦出现就很有可能会有其他人效仿,无论程度大小,都会对事业单位发展产生阻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完善自身的会计监督管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变,比如说将一项工作同时分配给不同的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让他们之间进行互相的监督和制约,以此来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廉洁。
3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与发展的相关建议这两个部分展开,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方面目前存在有专业会计人才类型不具有多样性且素质低、会计工作主体缺失,使会计工作明确性低以及工作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这三个问题,而后文也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凤霞.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5,(30):70.
[2]韩丽平.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与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83-184.
[3]柳惠林.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4,33(24):154-155.
[4]刘晓红.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219+229.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会计;会计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41.108
税务会计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时间努力和实践,税务会计模式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国家、社会各界都需要给予支持,方可以将税务会计模式完善构建起来。同时,会计模式主要是对各种会计要素基本特征、内在联系与结构等进行反映,属于集合概念,主要研究对象为会计活动中各要素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因此,应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研究会计模式;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例,分析了税务会计改革。
1 税务会计概述
具体来讲,税务会计有机涵盖了税务筹划、税金核算以及纳税申报,其有机延伸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需要逐步改革与完善税务法规,方可以将税务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税务会计足够重视,没有将其独立出来,依然从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中。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税务会计的内容,首先是税务会计核算,主要是研究税务活动核算的内容,我国企业所从事的税务会计活动都是与税种具有密切关系;结合现行税制,税务会计核算包括所得税会计、有资源税会计、房产税会计等,其中,我国税务会计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所得税会计和增值税会计。
2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税务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大力改革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中也有机分离了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原则和税法,让其独立。结合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模式,混合税务会计模式是最终发展方向,也就是协调发展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将市场经济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1 没有构建完善的财税分离模式
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出了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同属于会计科学的范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却有明显差异存在;通过财务会计的开展,相关信息使用人员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主要依据会计准则来实施;而税务会计则是依据税法实施,目的是帮助税务部门更加简便地征收税款。
2.2 税收制度改革速度较慢
目前,会计制度改革速度依然远远高于税收制度改革,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有新的经济业务出现,或者刚刚变更了会计政策,在会计处理方面就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但是税务处理方面却需要较长的时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产生。如会计制度已经明确规定将部分项目纳入到成本费用中时,税务制度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且没有完整限定其比例与限额,时间间隔的存在,导致有负差异问题出现于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之间;相较于会计制度改革来讲,税收制度改革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2.3 有着较为烦琐复杂的纳税调整项目
以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核算为例,收入、财务费用、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内容都是需要调整的差异费用,在利润表项目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同时与很多会计业务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包括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会计差错更正等。纳税调整依然存在着难度,需要进行烦琐的核算,存在诸多差异,事业单位纳税人员准确理解难度较大,甚至税务部门、专业税务机构人员在操作时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就对税款征收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征纳双方成本遭到增加,不符合税务制度改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如果严格依据会计准则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无法兼顾的问题。
2.4 税务会计简单附属于财务会计
对诸多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得知,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仅仅对一般的会计人员进行设置,专业从事计征税款的税务会计人员比较缺乏,而这些会计人员又不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税务会计知识,税务会计核算水平不高,影响到纳税申报、税款核算等工作的深入开展。
3 我国事业单位税务会计改革的深化措施
3.1 深化税务会计理论研究
税务会计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学习和借鉴,紧密考虑我国经济体制及税收法律调整状况,结合会计制度改革,对税务会计目标、原则、内容等深化研究,对税务会计学科体系大力构建和充实,明确选择税务会计模式,以便从理论上有机指导我国税务会计的制度设计与税务会计实务操作。
3.2 对适度分离税款税收会计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税收法规及会计制度在本项业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差异,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财务会计规定的相关方法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计算,同时,依据税法要求来对部分应纳款项进行适当调整。为了促使核算成本得到降低,税收法规及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除了要积极贯彻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原则之外,还需要将税收法规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来,保证与国家利益需求所符合,同时,将互相靠近的协调原因履行下去,以便尽量协调统一会计制度和税法。计税时,依据会计制度计算的收入和利润来进行,差异调整时,则可以结合税收法规来实施;事业单位主要采取外在调整模式,同时兼顾内在遵循原则。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经济业务,如果不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以及税收收入的征收,那么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少量差异给保留下来,最大限度地统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现阶段,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已经适度分离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事业单位在计算利润时,紧密依据财务会计规定来实施,差异调整时,则结合税法规定来进行,将最终结果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对需要缴纳的所得税进行计算。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会计与税制,以便促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规则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3.3 大力完善对税务会计并重会计体系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属于复合税制的范畴,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具有相同的本质,互相联系和依存,但是具有差异化的目标与职能,需要独立和分离。目前,我国深入改革与完善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国家整体税收中,所得税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同时,流转税所占据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因此,我国所构建的税务会计体系应该为并重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
3.4 对我国增值税会计准则适时制定
经过实践和努力,我国逐步完善了增值税法规,增值税会计体系大体已经形成,能够规范开展会计处理。在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国需要将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增值税创建过程中,就将纳税人划分为这两种类型,导致我国拥有独特的增值税与会计处理。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对增值税会计正确理解和认识,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将增值税会计方法、行为理论等规范构建起来。
3.5 大力完善我国税务会计体制
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会计将会朝着会计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会计这种商业语言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技术性,国家、地区的不同,并不会改变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会计又具有相应的社会属性,导致各国的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作用下,导致会计模式并存着本土化和国际化,发挥渗透及促进作用,协调过程中,最终达成统一,但是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较长的过程。因此,我国要合理选择税务会计模式,既要将国际化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要考虑我国的客观现实情况,对我国经济形式深入了解;只有对税务会计模式合理选择,广大会计人员、国际同行方才会给予理解和支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大力建设自身税务会计体制,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综合各个方面的要素,科学设计;部分事业单位具备相应条件的话,也可以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和体验,取其精华,以便完善我国税务会计体制建设。
4 结 论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和不足。因此,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税务会计理论,大力发展混合税收模式,有机完善和健全我国税务会计制度,逐步协调统一税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统筹规划,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与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慧芳.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 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公
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不公平。如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地区、各部门十分普遍,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在非生产流通领域占用的、不投或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资产,具有配置领域非生产性、使用目的服务性、资产使用无偿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用上的免费性,使许多单位完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
(三)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遵守财政部门有关规定,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贱价处置国有资产,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由于国有资产长期被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年产值因素,造成每个单位都想有“自留地”,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财政分配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及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
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较受重视,而包括中央与地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及其管理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仅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使得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
(三)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的管理权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主权权限不清,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行政事业性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1)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2)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置标准;(3)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4)大部分地区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及相应的监督机制;(5)供给渠道单一,财政负担沉重。
在资产使用方面:(1)缺乏客观公正的财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2)使用过程中的产权管理特别是产权变动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3)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4)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
在资产处置方面:(1)缺乏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2)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的处置途径,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交易市场等,导致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得越全面,理解得越透彻,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越重视,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做的越好。因此,应该注重加强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国有资产管理思想不仅深入各级部门、领导的心中,也要使广大员工自觉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法制建设
加快《国有资产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和管理办法等。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从立法上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程序、内容、组织形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便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地方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三)理顺管理体制
1.明确相关部门间的管理与合作
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本级政府管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2.建立资产管理经营机构
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将行政事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流,通过所有权变更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
3.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并确立具体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政府考核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四)健全管理机制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实施产权集中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的原则下,各级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对产权实行集中管理。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仅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在只有使用权的前提下按制度规定去利用这部分资产。
2.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
应确定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政府分级所有并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明确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责任委派给一定政府机构作为专门的主管机构,对各级政府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3.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以往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病在于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这既不利于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安排是实现增量控制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这是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4.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合理的国有资产配备标准是加强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制定配置标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它要考虑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多个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标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对此采取“先大后小、先点后面”的方法,按照“合理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
[参 考 文 献]
[1]毛程连,程北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社会科学,2006(5):61-66
[2]王晓玲.行政性公共财产绩效管理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56-86
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时按质,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威信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0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06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威信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篇6
2019安徽省养老金并轨方案
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出台《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若干政策规定》,对养老金并轨后的参保范围、保费征缴、待遇支付等相关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
去年12月安徽省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我省养老金并轨正式落地。获悉,我省人社厅等部门又联合了贯彻《实施意见》的若干政策规定,对参保人群、缴费基数、待遇支付、个人账户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2019安徽省养老金并轨方案:参保范围
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人员等5类人群
参加养老金并轨的机关事业单位共分为5大类,具体包括:一、经编制部门批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二、不纳入分类范围的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三、还包括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中的编制内工作人员;四、而经编制部门批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且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五、尚未按照皖发〔2019〕14号文件规定经编制部门批复分类类别的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
2019安徽省养老金并轨方案:缴费基数
工资、补贴、奖金等都将计入缴费基数
除工资以外,还有各种补贴、奖金等,这些是否计算入征缴基数?对此,本次文件也有了具体的规定。
其中,机关(含参公管理单位)公务员个人年度缴费基数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标准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警衔津贴、海关津贴之和。
机关技术工人个人年度缴费基数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的技术等级工资、岗位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
机关普通工人个人年度缴费基数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的岗位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年度缴费基数为结算年度的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包括中小学教师、护士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提高10%部分)和绩效工资之和。
此外,工作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2019年,可由单位和个人按其退休时的缴费基数一次性缴费(含职业年金)至满2019年。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其中年满70周岁时仍继续工作的,70周岁以后继续工作的时间,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缴费。
2019安徽省养老金并轨方案:待遇支付
退休审批程序暂维持不变
《实施意见》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审批程序暂维持不变,仍按国家、省现行干部管理规定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至本人达到退休年龄的当月,所在单位应按规定程序报参保地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门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核准和待遇核定手续,社保经办机构从单位办理申领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基本养老金。
《实施意见》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其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待遇项目(标准)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退休人员死亡的,从死亡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
2019安徽省养老金并轨方案:个人账户
不得提前支取 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根据此次规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待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再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参保人员死亡后,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篇7
一、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尊重历史、依据政策、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要求,达到“减员增效、职能清晰、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目的。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分类定性
根据[20*]45号文件有关规定,我县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定性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中心机灌站、*闸原编制、财政供给方式不变。
(二)机构设置
1、保留**县上堵口排涝站,仍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供,定编制29人。
2、保留**县淮河河道管理局,仍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供,定编制74人(其中*西、*站5人)。
3、现有水管单位级别、领导职数不变。对县淮河河道管理局和上堵口排灌站两个水管单位现有的103人,进行逐人审核,确认为安排渠道正常、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工资;对不符合条件的临时工、借调人员等一律予以清退。
(三)经费保障
改革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县财政每年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列入预算。水管单位财政供给方式改革后,要严格执法,足额征收水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管理范围国有土地承租费等费用,全额上缴县财政。同时,加强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三、改革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完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性、定编、定岗、经费测算等工作。
第二阶段:按照省、市部署,并借鉴其他县、市经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所涉及的财政支付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阶段:20*年9月底全面完成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办法》规定,确保通过验收。
四、改革的措施和要求
(一)广泛宣传
召开全县水管单位全体职工大会,宣传中央、省、市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一系列文件精神,宣传实施水管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二)加强领导
*(三)建章立制
根据《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省实施〈水法〉办法》、《*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管理范围、职责、方式和奖惩措施,让管理机构和人员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篇8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我于2018年X月开始担任XX主任一职,主要负责综合股业务、XX改革、监督、数据工作、办内党务等工作。一年来,我热爱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在工作岗位上做到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团结同志,勤奋工作,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思想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
一、思想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并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 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合格项活动;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做好支部组织部委员工作。
二、配合领导和同事,有序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一是配合推进党政机构改革。结合党政机构调研、座谈等摸底情况,积极配合党政改革组做好各单位的“三定”方案审核工作,共审核部门XX家。
二是配合完成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根据《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形成了《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完成机构和编制精简目标。按照省市要求,梳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剥离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行政职能。按照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十定”方案审核工作,共负责XX家事业单位,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稿审核,按时限要求逐步推进审批过程。
三是配合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落实省编办问题整改与审批联动总体要求,将全区XX条机构编制问题录入机构编制管理系统,实现机构编制问题全采集和动态管理。目前,区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越权审批机构已全部完成整改,已销号问题XX条,销号比例为XX%。
四是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对XX个乡镇招录XX名公务员进行用编核准。进一步优化提升实名制日常管理服务水平,落编减员和人员信息修改等业务即时办结,一年内根据区委编委、区委编办机构改革文件调整平台机构XX余家,记账XX余次,调整人员XX人次。
五是做好综合股业务。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区委编委部署要求,及时查看、反馈各部门工作群信息;通知、协助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定期完成本单位实绩考评工作的报送;累计发文XX份。
三、提高修养,自觉践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八项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高对廉洁从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很有幸参加了全区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和“九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级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稳定有序推进;坚持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绩效考核,提升服务效益;坚持群众受益,体现以人为本。
(三)任务目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等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改革任务
(一)核定机构编制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对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县编办按照市编办已核定的编制数额实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确定岗位数量和核拨人员经费的依据。
(二)人员清理清退
依据核定的编制情况、机构功能定位和岗位设置需要,合理确定清理、清退人员范围。对不属于规定的竞聘定岗对象和分流安置政策覆盖范围人员,在竞聘上岗前先期进行清理、清退。
(三)设置内部岗位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根据《实施意见》规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岗位需要。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90%,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其中,卫生院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中医药岗位分别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20%、20%和10%,并逐步到位。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完成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四)实行竞聘上岗
1.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选聘。实行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任)聘任制和任期制,由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不再聘用,重新选聘。
2.其他人员的竞聘上岗。根据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人发〔〕4号)规定,按照明确竞聘人员范围、确认竞聘人员资格、组织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的基本程序,确定岗位竞聘程序和评聘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以及通过各种公开招聘方式聘用的现职人员中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和其他同设置岗位专业对应的正规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均应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所有竞聘人员根据核准岗位的设置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3年。同等条件下,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可优先聘用。严把岗位任职条件关,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有准入要求的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优先聘用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药人员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厅字〔〕43号)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同竞聘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聘期等内容,确立聘用关系。县人社、卫生部门要按规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五)招聘新进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时,一律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和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培训学员。招聘的医疗、公共卫生人员一般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士执业资格,其他紧缺的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鼓励探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全科医生县镇联动试点项目,推动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吸引力度。
(六)安置未聘人员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对符合分流安置政策的人员,按照“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和“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原则,采取以下途径进行妥善安置。
1.对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中的未聘人员。(1)系统内统筹调剂。未聘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由县卫生局组织其参加有空缺岗位的卫生院和新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竞聘上岗。(2)实行三年的待聘制。待聘期间,可由单位安排其从事临时性、辅或替代性工作。如出现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未聘人员可优先参加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3)允许提前退休。符合条件的未聘人员,本人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的,可按规定程序办理退休手续。符合病退条件的,可按现行政策办理病退。(4)鼓励自谋职业。支持鼓励未聘人员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5)支持学习深造。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加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未聘人员,可一次性补助一定比例的学费。毕业并取得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如原单位出现相应空缺岗位且本人愿意回来参加竞聘的,应优先聘用。(6)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对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到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工作。
2.对编制和人事计划外的未聘人员。依据事业单位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县编办、人社局《关于认真执行乐政办发〔〕58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清理清退临时人员的通知》(乐编办字〔〕14号)精神,妥善处理。
以上分流安置途径,具体政策按照省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通知》(人社发〔〕40号)规定执行。
(七)实施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水平由县人社、财政部门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不高于60%,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不低于40%,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
(八)开展绩效考核
县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综合管理和满意度评价。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具体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具体考核医疗质量、规范用药、医疗费用控制和工作效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工作。
(九)完善补偿机制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62号文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政办发〔〕12号)要求,落实政府专项补助,调整服务收费和医保报销政策,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综合改革的助推作用。
1.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进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由县财政实行“按月或按季预拨、年终考核结算”的方式,人员经费补助同核定编制数挂钩,同实有人数脱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人增效的积极性。
2.根据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的指导意见》(价费发〔〕128号)要求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
三、改革步骤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任务于底前完成,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以下步骤,深入扎实地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深入学习改革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改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结合实际,于7月25日前制定完成具体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竞聘上岗。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岗位设置方案,并严格按照岗位竞聘规定组织竞岗工作,于前全面完成竞聘上岗工作。
第三阶段:分流安置。根据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于中旬完成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
第四阶段:考核奖惩。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县卫生部门在实施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等级,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内部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底前要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底前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入轨运行。
第五阶段:评估验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后,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结自评的基础上,县政府于中旬开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情况逐一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各镇(街、区)、有关部门必须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关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参与改革的各级各部门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纪律意识,依法合规办事,确保改革不走形、不变样。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工作纪律,在竞聘上岗、分流安置、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方面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财力保障,强化资金监管。要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强化资金监管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三)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包靠制度。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对改革各环节和综合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改革实施进度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专人包靠制度,县卫生局要对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我局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为重点,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通过组织引导我局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竞争上岗人员范围
1、根据《市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实施意见》、文件规定,本单位现在编在岗、并于2010年9月30日前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所有已聘和未聘人员(即有正式的人事部门职称公布文人员)。其中非组织派出而离职、脱岗超过六个月的,不得参加竞聘,可作为待聘人员管理,符合竞聘条件后,参加竞聘。
2、上一任期内有年度考核不合格经历的,不能参加本级竞聘,可参加下一级竞聘。
3、199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中曾规定,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任职期间各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自愿不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不再参加竞争聘任,其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这项政策不再执行。在此之前,按原规定办理了相应手续的,征得本人同意,可不参加竞聘,保留原待遇至退休,但要计算在核准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内;若本人要求参加竞争聘任,且符合聘用条件的,可参加竞争聘用,按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的有关规定办理。
4、因公负伤或患职业病正在法定医疗期内、妇女在法定产假内及其他按政策规定应予聘任的人员,只要原已被聘任,经本人申请,竞聘委员会批准后,可在岗位限额内免于竞争,按相应级别最低岗位直接续聘。
5、工人身份人员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且在专业技术岗位已聘任的,可以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的竞聘;只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未聘任的和执行普工工资的执行原工资渠道不变,待上级出台转岗政策后,根据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6、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前聘用的人员数超过核准的相应岗位数的,按新规定未竞争上岗人员,暂聘用在相应等级的最低等级岗位上。
三、岗位设置
根据市人事局文件要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与15处基层动监站岗位合设:管理岗位8人,高级13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2人;中级74人,其中畜牧兽医系列67人,其他系列7人;初级61人,其中畜牧兽医系列54人,其他系列7人。畜禽良种繁育指导站设管理岗位1人,高级1人,中级4人,初级5人。
四、竞聘程序
(一)成立竞聘委员会。竞聘委员会负责全局事业单位岗位竞聘方案的制定和各项竞聘工作的组织实施。竞聘委员会由选举产生,竞聘委员会主任由局主要领导担任。
(二)竞聘工作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0年9月30日-12月31日):做好前期工作。
1、征求意见.根据规定,竞聘委员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竞聘实施意见,然后将《市畜牧兽医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给参加岗位竞聘的干部职工,充分发扬民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党委会研究通过形成正式实施意见,报市人事局备案,并遵照执行。
2、资格审查(2012年1月15日前完成)。将拟竞聘岗位职数、竞聘条件、步骤等有关事项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竞聘委员会对每位待聘工作人员提出的书面申请进行资格审查(本人不提出申请的,作为不聘人员处理),将符合竞聘条件人员按岗位类别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3、个人量化积分。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科学人才观,这次竞聘的量化积分项目主要为基本分、奖励分、民主测评分。在注重工作实绩和能力的同时,基本分包括岗位竞聘人员的工龄、拟竞聘任职资格年限、学历学位、年度考核、行政职务等项目。奖励分包括论文著作、荣誉称号、民主测评包括群众评议、竞聘委员会评分等(详见细则)。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6日-1月31日):进行述职竞聘上岗。
1、召开竞聘动员大会。由竞聘委员会主要领导在动员会上做动员报告,由分管领导宣布竞聘实施意见和有关规定要求。
2、做好个人量化积分的统计工作。召开动员会议之后,组织人员评审有关证件、证书等资料,完成基本分、奖励分的统计工作。
3、实行述职竞争上岗。首先由符合竞聘条件的竞聘人员围绕本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任职资格、任职年限等)、竞聘理由(包括政治业务综合素质和任职以来的业绩成果情况)和竞聘后的打算及态度等进行竞聘陈述。陈述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参评人员根据竞聘人员的陈述情况及平时在德、能、勤、绩、学、廉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素质投票打分,投票打分实行百分制,当场公布投票打分结果。评委分数占60%,群众代表分数占40%。竞聘总分数=(评委打票总分÷评委人数×60%)+(群众代表打票总分÷群众代表人数×40%)+个人量化积分。竞聘上岗按竞聘总分数的高低,从高到底确定聘任人员。
4、公示竞聘结果。要将竞聘人员的竞聘得分情况和聘任结果及时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对公示期间反映的问题,竞聘委员会负责调整核实,并及时给予答复。
第三阶段(2010年2月1日-2月30日):办理聘任手续。
竞聘结果公示结束后,对拟聘任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分别签订聘约,填写《聘任书》,办理聘任的有关手续,聘期为三年。整个竞聘工作要形成书面总结,由竞聘委员会审查把关后,上报人事局审核备案,调整相应待遇。
- 上一篇:大学团支书的竞选稿
- 下一篇:班主任岗位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