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检测范文

时间:2023-03-26 23:3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设施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设施检测

篇1

【关键词】建筑消防研究探讨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 D035.36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概述

经过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和发展变化,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主体己经从最早的半政府职能的团体组织,演变为纯粹的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承担着为新竣工建筑的消防设施检测和老建筑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测任务,成为我过消防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消防设施是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的有效措施。确保各类消防设施能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确保各类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其设计要求,满足其使用功能。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实质是第三方技术确认,一栋建筑,尤其是按照规范设置了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在施工完毕后,建筑及其附属的各项水电气及智能系统都相继完工,“达到”竣工标准后,人们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和手段来检验该建筑和各项系统是否真的都达到了预期的标准,建筑消防设施也应当受到检验。而因为建筑消防设施属于建筑防灾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不能通过日常使用来发现是否存在缺陷而及时返工、弥补缺陷;而且其他系统即便存在一定缺陷仅仅妨碍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还可以适度忍受,而建筑消防系统如果不达标,一旦建筑因为各种偶然原因发生火灾,将影响人们的灭火救灾工作,在不能有效发挥其防、灭火、疏散等功能时可能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十分必要,而根据目前科学认识的发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这种检验的最有效的方式。正因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行如此之强,建筑消防设施一旦检测不到位,未及时发现竣工阶段的问题,难以像供水、供电等系统一样通过日常使用来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必须由施工方和建设方等有关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检测,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公正,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为评价建筑是否达到消防竣工验收标准而提供依据。

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内容及工具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范围主要是需要第三方技术确认的各个建筑消 防 系 统,包 括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分隔系统、消防供电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疏散疏导系统等等,对这些系统的具体检测方法和工具,主要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如检测电子报警系统,应先确定系统类型、检测比例,模拟吹烟,收到信号反馈,模拟故障,报警优先,同时报警数量等等,适当评价测试这些内容的原因。对消防水系统,要测试水量(供水与蓄水)、水压、同时出水量最大流量,最高、低点的压力等。

消防设施检测主要使用下列专用设备:发烟器、声级计、照度计、卷尺、秒表、水压表、风速仪、微压计、接地电阻仪、兆欧表(可以分别简短介绍功能,并评价检测用途)。此外,还应增加风压仪、水流量计及普通的皮尺(测量水箱体积、报警按钮高度)等设备。检测中使用的检测仪器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检定合格,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公正、权威性。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上岗证最初由公安消防机构颁发,目前已经完全市场化,但检测人员仍应严格按消防规范及操作规程精心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实施必须由建筑的建设单位主动提出并配合检测单位才能顺利地完成,就像病人看病或者健康人体检必须主动并配合医生或医疗机构一样。建设单位在提出检测前应适当考察各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企业的实力、信誉、技术能力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水平,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测企业。因为己经完全市场化,检测企业发展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水平较高的企业能够通过检测及时协助建设或施工单位发现存在的问题甚至提出改进建议,而部分水平较差的企业可能难以发现存在问题,导致建筑表面上通过检测而在验收阶段又发现许多问题,延误了工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设单位在选定协作的检测单位后,应按照检测企业的要求,向检测企业提供有关的建筑和设施图纸和技术资料,并与检测企业安排商定检测日期。

检测前,受检单位(即:建设单位)应组织好各受检系统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情况介绍,便于检测人员全面了解系统的情况。检测中,受检单位必须指派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在场,协助配合检测人员工作,及时沟通一些图纸和资料不能反映的技术细节和解决一些因工程现场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同时也可起到监督检测人员工作的目的,使检测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检测工作结束,一般情况下,检测企业主管人员会向受检单位通报检测情况,对有争议的项目,可决定当时复检。检测结束后,检测企业人员与受检的建设单位负责人都应现场在原始数据上签字认可,留作原始证据。检测企业人员离开检测现场,回到检测企业办公场所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各系统检测的原始记录,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编写《检测报告》,经检测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发《检测报告》。

四、加强和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将对检测的监督和对其从业人员的考核纳入法制化轨道,为检测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环境。

(二)提高检测队伍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强对消防检测公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经培训合格,并通过全国有关资格考试后,方可上岗。

(三)加快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消防监督机构要积极指导检测行业建立自律机制,使该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具体化、标准化,确保检测行业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公正性。特别是要杜绝“挂名不在位”现象。对挂靠的单位也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按照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范围与内容,一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完全合格后,并不能表明该建筑达到了建筑消防验收合格标准。因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仅仅针对建筑已经安装设置的各个消防系统的外观和功能进行检测,而在哪些部位应设置哪些消防系统,应设置什么规模的系统等内容,及建筑的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间距车道、扑救立面,内外防火分隔、疏散距离、宽度与级别和一些内装修等内容都无法通过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来判定是否合格。因此说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合格仅仅是建筑消防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只能说明该建筑己经达到消防验收的基本条件。该建筑是否满足建筑消防竣工验收的要求,还应经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公安消防机构和建设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监督下依法组织必要的验收程序,取得相应法律文件才算验收合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消防 设施检测 问题 意见

一、引言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记录表和年度检查报告由消防操作人员或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签字后才能奏效,消防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是建筑消防工程的基本单元,其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消防安全以及建筑消防灭火的成败。以下是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建筑消防给水管网方面在消防设施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1、建筑消防给水管网没有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制度进行试压工作,目前许多工地只是单一的对管网进行试漏实验或者在试验压力时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由于工地的工期紧迫,很难进行试压与冲洗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消防管理系统埋下隐患。

2、部分工程将塑料给水管道代替消防给水管道,或者连接建筑物内部的塑料给水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较低,在火灾发生时会,造成管道的破裂,不能顺利的输送消防用水,对一直火灾的蔓延具有负面影响,另外,塑料管道比较容易破损,产生泄漏时,不能够保证消防的用水量和水压的需要,所以,消防给水管道应该使用性能较好材料进行水源的运输。

3、市政给水系统的能力有限,给水网管的直径不能达到其要求,部分的小区或者工业园区由于周边市政的的水管网直径较小,不能满足建筑消防设计的要求,检测过程中静压符合其设计要求,但是动压不能满足其要求,水源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消火栓装置成为消防设施中的摆设。

(二)消火栓的应用问题

1、消火栓室内的安装要求和压力不符合要求,部分的砖墙内部的消火栓设置无法过梁,受负荷的作用较大,高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不灵敏,随意对消火栓位置进行改变,需要用气焊割孔,安装后消火栓的出水方向与墙面形成九十度的角或者形成更小的距离,使水带弯曲不利于设备出水。

2、室外的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处的安装体系中,没有按照消防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水泵接合器止回阀的方向装饭后,会导致地下的阀门关闭,火灾发生时不能打开消防网管内的加压给水。

3、消火栓的安装箱在二次装修时会被装饰无遮挡住,箱门的颜色会与周围的颜色区分开来,消防水带与接口处随意地扎接,会导致接口处的水带脱落。

(三)建筑消防设备中的自动灭火系统存在的问题

1、据相关规定的资料现实,管网安装时,管子公称的直径不大于100毫米时,应该采用螺纹进行连接,管子公称的直径不小于50毫米时,配备的水干管不应该小于一个。

2、喷头与楼板及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二次装修时,为了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会用其他用途的喷头进行遮挡,感温元件不能够及时的感应消防动作,会造成喷水时间的延误,或者喷头距离周围的物体较近,消防用水的喷洒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3、消防设计工程喷淋系统时,将末端的试水装置安装在公共路口,因附近没有排水管,检测试压过程中流出的水无法从系统中迅速派出。

4、自动喷水系统的警铃安装在地下室的水泵房内,火灾发生时,报警铃声不易被值班人员发现,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四)建筑消防设施中高位消防水箱方面的问题

屋顶的消防水箱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将消防用水的水箱与其他用水的水箱合并,不利于满足消防水箱的储存用水量的要求;高位水箱的高度不够,会导致水压达不到应用要求;随意的将水管位置进行改变,给水管加设不必要的阀门,安装后,无法保证消防用水的供水量。

(五)建筑消防设施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面的问题

部分住宅小区将消防控制室设立在地下室或者相对偏远的地方,物业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后,为了节省开支,会减少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控制室内无人值班,会延误灭火时机,导致经济财产严重受损;有的控制中心的报警系统设置时没有充分的考虑火灾报警系统的位置,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设立的消防水泵系统、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目前还不能实现消防的联动控制。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筑消防工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还不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建筑消防工程的隐蔽安装、室内装修设计的不规范化、消防产品的质量不过关等方面都暴漏了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弊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迫在眉睫。

(一)全面落实建筑消防安全责任制

加强对全民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增强全民的抗火灾应对能力,消防机关定期对公民进行消防知识的演练,将基本的建筑消防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

(二)全面贯彻政府与各企业之间的消防管理机制

保证各个领域的机关团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消防模式的立体式管理,加强建筑消防管理的安全屏障,不给任何违反国家消防法律和技术规范的人与事任何可乘之机。

(三)严格执行国际消防技术管理的规定

国家的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和施工设计必须遵循的法则,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消防规范与技术标准,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才得到的成果。

(四)加强本地建筑消防施工的现场检查工作

对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加大国家政策的执法力度。

三、总结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面临的问题,需加强建筑工地的安全化生产,健全和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实行专业化的消防工程检测管理体系,并不断的加强对消防监测体系的规范,建立健全消防设施的法律责任制度,明确各单位之间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推动整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状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消防设施是现代建筑要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机构来说,其工作任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很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进行筑消防设施的检测时,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类问题给建筑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严重影响了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所以,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机构是否科学具体的进行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论述

在建筑物当中所安设的各种防范与扑救火灾时所使用的设备就是建筑消防设施,这些设施中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然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指的是对建筑中的各种消防设施安全性与质量加以检测。其检测工作主要有定期性检测和周期性检测。此外,检测结果便作为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而将定期检测结果则是年度审查的主要依据。从整体上说,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设置,是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考核与认证后,完成设施施工质量以及运行状况等技术检测,同时出具检测报告的一种中介机构。

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主要内容和常用工具

1、设施检测的内容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内容包含消防供电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而其检测方法与工具都是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标准加以选择,比如报警系统的确定,必须对系统的类型,模拟吹烟以及模拟故障等加以了解。

2、设施检测常用的工具

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通常用到的检测设备有兆欧表、秒表、电阻仪、照度计、水压表等。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检测工具,必须确保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加以检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定期参加专业技能与知识培训,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虽然目前已经实现市场化,但是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凡是在建筑物当中设置消防设施的工程,有关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之后,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完成检测,并且出示相应的检测报告。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某省份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超过50家,从业人员超过了500人,为全国各地区提供检测服务。该机构平均每年承接的检测工程约有5000个。但是,由于此项检测工作并不是由消防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的,所以各项消防检测业务,质量监督机构并不是非常熟悉,这样一来,导致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市场发展十分混乱,存在着大量的恶性竞争,其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埋下了诸多火灾隐患。

四、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中出现的问题

1、检测机构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属于社会的第三方组织,其机构的运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各项权利和义务,充分的发挥其社会的监督性和真实性的作用。但是近几年,由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迅速发展,加上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单独的针对建筑消防检测机构的行业有统一的管理法则,尤其是在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进行行政审批的手续取消之后,对后期的监督管理措施又没有及时做到位,这样就使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准则,也没有明确的责任承担的划分,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变得无章可循。

2、缺少专业设施检测人员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由于国内还未出现对应专业,导致专业的检测人员非常少。同时,消防检测工作性质又直接决定着检测工作必须要去施工现场才能完成,因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人员必须有很强动手能力,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检测中查找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检测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与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目前检测人员主要来自社会人员的聘用和消防部门转业、退伍人员,这些检测人员大多数只接受过简单的培训,因此,难以确保检测质量,不能及时查找消防设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便出示检测报告,导致消防设施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

3、检测市场发展相对混乱

随着检测机构逐步趋于完善,使得检测机构在市场中的检测份额逐渐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诸多恶性竞争行为。通常,在检测价格中体现此种恶性竞争,检测机构相互压低价格,出现了严重的回扣现象,势必会对检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检测机构为获得检测项目,降低检测标准,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出示虚假报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发展相对混乱。

4、检测报告格式不统一,记录内容不完善

目前,各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准大多数都相同,但是检测报告格式不相统一,形式也是多样性。在有些检测报告当中,只列出设施相关参数和数量等;检测报告中存在大量的错别字等。在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时,原始的检测数据与结果是最初文字记载,也是形成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但是目前很多检测报告中的原始记录都不完善,有些只是简单的叙述或记录一部分内容。

五、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措施

1、强化行业指导与管理,增强机构自律意识

1.1、认真做好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跟踪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与监督。同时对工程检测技术进行指导,重点对出示虚假报告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此类问题存在,必须严肃予以处理。

1.2、严把审批质量关,将准入门槛予以提高,特别是要求在检测人员素质、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快速予以落实。

1.3、建设专门检测机构组织协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在技术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制定出更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将信息予以公布,使各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间的竞争有序进行。

2、消防监督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消防监督部门在采纳检测结果后,需要认真履行监督的职责,严格按照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由于某些消防设施稳定性偏低,未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所以会出现大量问题,对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带来影响,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通过定期进行检测便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消防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不懈,不定期或定期抽查工作,使建筑消防设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3、组织人员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工作

由于大多数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建立专门培训部门,不定期或定期参加检测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便提高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并且要求持证上岗,参加统一的技能考核。

4、报告格式相统一,记录内容要完善

对建筑消防设施原有记录和检测报告格式,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组织专人人员深入的探究,结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编制统一的报告格式,确保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的格式都能保持一致,使结论更加规范、严谨。这样一来,结合检测记录,便能够真实反映出设施运行的基本状况,使得报告有较强的追溯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正朝着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必然会对今后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因此,检测人员必须认真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减少消防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毛权.浅析消防设施检测服务企业的发展与管理[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1).

篇4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消防设施 检测 验收

目前,高层建筑的开发与建设俨然成为一个城市发展与进步的标志。高层建筑在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在高层建筑中的各项消防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高层住宅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如果这下消防设备检测不合格,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1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出现的问题

1.1 灭火栓给水系统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消防水池的容量往往较小,且没有专业的消防设备和技术措施;多数消防水泵只有一根出水管,且没有相应的压力表。饮水装置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灭火栓质量不合格,常常出现渗水的现象。建筑物外的灭火栓比较难以开启,且开启的时候常常伴有剧烈的震动,建筑物的屋顶没有设置供检查使用的实验消火栓等等。

1.2 自动灭火报警器系统的问题

建筑物内自动灭火报警器安装不够牢固,故障频发且得不到及时的检修,此外报警器的倾角不符合设计的规范;报警器的安装不够合理,其隔离器和接地形式不符合规定的安装要求,对报警器的电源性能检测不够合格;报警器的火灾显示盘与其电源的接地形式不符合规定的设计要求等等。

1.3 自动喷水系统出现的问题

消防水池中,消防水箱的出水管处其止回阀与水箱底部的垂直距离过小;自动喷水系统的稳压泵流量过大;没有设置湿式报警阀的供水控制阀;在水流指示器前没有安装相应的信号阀。在进行系统联动试验的时候,位于末端的试验阀打开是压力表的度数过小;自动喷水系统所选择的喷头不符合规定等等。

1.4 防火隔离系统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检测,可以发现,一些高层建筑中的防火门并没有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卷帘也不能下降到底,无法形成一个安全的隔离区域;在对火层上、下层同时动作时,达不到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的规范;防火门不能够自动关闭,使得相关的火情报告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到消防联动控制装置。

1.5 消防电梯出现的问题

消防梯的井道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独立的设置;消防梯的井底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消防电梯所使用的机房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与其其他机房进行有效的防火隔离;有一些消防梯在迫降之后,不能够继续的投入使用。

2 消防设施检测与验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建筑物中的消防管理人员对消防设备的检测与验收工作不够重视,多数的验收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且大楼的责任部门也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消防设备检测与审查制度。

缺少从事消防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各个消防设备的检测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进而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此外,以下从事消防共组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这就使得后期工作时,工作人员的失误频发,为建筑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消防设备和消防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在实际的消防检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隐蔽性的工程,使得验收工作不能够良好的进行。一些消防设备比较落后,且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不够先进,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此外,一些消防人员缺少相关的消防技术和消防工作经验,这也是无法有效的查证的。

3 对以上问题的改进措施

首先,相关工作单位要强化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的维护力度,提高维护工作的透明度。第二,要统一对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第三,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技术参数为核心确定消防设备的实际养护情况。此外,相关的消防部门要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监督力度,还要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公安消防部门也要加大对消防设备的检查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

4 对消防水箱的检测

4.1 对消防水箱的安装环境进行检查

在消防水箱日常管理中,禁止出现水箱冰冻或者水箱储水不足的现象发生。消防管理人员要根据高层建筑周边的实际环境对水箱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水箱应该设置在通风较好的放,要尽量保持水箱周围不出现大量的障碍物,且要注意水箱中的水不能够受到污染。

4.2 对消防水箱的容积进行检查

对消防水箱的容积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检查进水管浮球阀或者水箱内的液位控制阀是否处于开启的状态;另一方面,检查水位到水管中心线的高度,其水容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此外,消防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消防水箱的实际有效容积进行评定,消防水箱的高度设置是考核重力水箱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4.3 检查消防水箱

高位消防水箱的主要功能的有效发挥主要是由其附属的管道及附件共同确保的。所以在高位消防水箱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是要检查其附属管道和附件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水位的自动控制装置要至于水箱的最低水位,而不应该放置于消防的最低水位。在消防水箱的出水管上要设置止回阀,水箱的最低消防水位不应该低于止回阀阀瓣轴线的高程差,其压力也不应第一自动开启时的最小静压,且止回阀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此外,在消防水箱的泄水管上也应该设置控制阀,并且要保证控制阀处于关闭的状态,在溢流管上不要设置任何阀门。消防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对消防水箱中的数位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水箱中自动水位控制装置的低水位和高水位均符合有关的控制要求。一般的检测时间为半年一次。

5 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消防知识的不断展开,城市居民的消防意识不断加强,许多居民家中均配备了相应的灭火装置等。但是经过实际的调查走访可以发现,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验收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需要更多的消防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麻军亮.基于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验收存在的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7).

[2]向树华.浅论新形势下我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与验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篇5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1、建筑消防设施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加强火灾危险性预防和应对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厂房、商场、仓库以及文化娱乐场所和办公场所等,基本上都引入了自动消防设施。虽然我国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具体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比如消防产品质量、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和运维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已安装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比如,2015年1月2日,哈尔滨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火灾事故,造成5名消防战士死亡,13人受伤;2015年1月19日,南京鼓楼一民房凌晨突发火灾,起火地点为三层仓库,过火面积1.1万平方米,楼房坍塌3000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2015年5月17日,张家口市仅有的三家四星级酒店之一,位于桥东区胜利路和五一路交叉口,总投资达一亿元的涉外旅游商务型酒店东升大酒店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部门紧急调动6个消防中队、十几部消防车紧急灭火,过火面积260平米左右。上述类似火灾事故每年具有发生,而且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因此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消防设施问题

2.1建设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消防设施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历程为单纯引进消防设备、技术装备引进、技术消化和创新以及自我发展。目前国内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正处于引进设备与技术创新阶段。然而,就实践来看,要想真正地吃透和消化建筑消防设施新技术,使其功能更加的安全可靠、完善,逐渐趋于合理,必须对消防设施、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2.2应用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消防设施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火灾探测设备没有及时的进行维修、更换,严重影响了探测设备的灵敏度。当电源故障发生时,自动报警装置主备电源难以实现自动投切。在建筑消防设施增加配置、设备更新过程中,因设计不科学而导致与原设备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联动;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存在着擅自拆除以及随意遮挡探测器、火灾事故广播以及报警器和火灾显示盘等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故障,主要是因为有损坏、老化以及潮湿和断线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单位对故障问题及其维修做的不够及时,实践中多采取封号火灾切断回路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

2.3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消防控制室内的人员配备不足,而且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双人值班目的难以实现;同时,很多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操作以及运维和保养等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旦发生故障问题、或者出现误报现象,必然会影响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效率。当消火栓泵、稳压泵以及喷淋泵和防排烟风机处于手动控制状态,消防控制室出现火灾事故时,无法实现联动控制。建筑消防设施未进行有效维保。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多数高层建筑消防设整体情况良好,但是少部分设施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比如,部分固定消防设施长期带病运行;有些消防设施生产厂家已经不复存在,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难以进行及时的修复。

3、加强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思想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关系着整个建筑结构运行安全可靠性,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在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经费有保障、工作有机制和透明化原则,通过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施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从实战需求出发,采购和装备高精尖消防装备,以确保国内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北京市区(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十二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消防业务经费31.6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消防投入21.22亿元增长了48.9%;有了资金保障,建筑消防设施运维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3.2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提高消防人员的能力

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增强建筑物自身的火灾抗御能力,应当明确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提高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将工程报送消防机构进行审核、备案,做好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测、维护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消防安全人员的能力,确保建筑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在不断提高消防设施保护人员以及适于操作人性化设计因素的同时,还应当全面考虑提高消防指战员在装备方面的技战术应用水平。

3.3 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严把源头关

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把审核、备案抽查关,尤其是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有效执行和落实消防技术标准及强制性要求,坚决避免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放宽条件的现象发生,更不能进行无责任盖章,以免引发先天患。同时,还要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全面掌握新技术的同时,提高个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在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绝不留下一点安全隐患。在建筑设消防设施运维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生产、销售以及使用伪劣产品或者违规施工的单位,一点要严格的查处,充分发挥安防单位的职能和作用。比如,对于建筑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限期无法整改或者拒不整改的单位及个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对其进行坚决惩办,把好源头关。

3.4对消防维保机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控

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调试以后,需对其投入运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如果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协议,则维保机构一定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化管控。在实践中,应当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建筑维保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向建筑消防机构报告消防设施的运维状况,在难以制定统一标准情况下,建筑消防机构应当与有关部门一起制定本地建筑消防设施运维保养技术统一标准,并且以技术参数为基础,定量、定性地反映建筑消防设施的运维情况,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运维和管理水平。此外,建筑消防设施难以得到制度的维护、保养,主要原因在于保养费太高。以空调通风系统为例,实践中维护、保养缺乏统一定额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规范收费定额和标准价格,并用以对市场收费情况进行规范。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消防设施产品质量问题、施工安装以及运维管理不善,均会导致故障问题,以致于建筑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造成悲剧。本研究了建筑消防设施突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日常维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与策略,以期我国建设消防设施更加的完善,提高火灾事故预防和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蜻.论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中的相关问题[J].广东科技,2013(06).

[2]魏伟平.探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控制与对策[J].门窗,2012(06).

[3]杨再林.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建设,2012(06).

篇6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问题;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of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d,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the problem to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building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担负着报警、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等功能,主要分为灭火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由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来操作控制和维修保养,从而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的状态,保证建筑物和建筑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消防安全。现实生活中一些建筑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损毁、缺乏,形同虚设,火灾发生情况下不能正常使用的事件时有发生。

1 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

1.1 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个别设计单位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设计人员不熟悉消防规范或对消防规范的理解有偏差,对自动消防设施的性能不熟悉,设计出来的图纸考虑不全面,不符合规范要求,对消防设施的选型不对、功能不全等问题时有发生。如:星级宾馆房间的喷头采用侧喷,部分工程喷水灭火系统甚至未设置末端试水装置,部分工程喷水灭火系统的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办公室吊顶上或公共走廊处,附近没有排水管或地漏,造成在监督检查时无法试压或在试压过程中流出的水无法从排水系统中迅速排走。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建设单位的领导消防安全意识还淡薄,为了节约资金投入,擅自变更消防设计,降低消防工程的施工标准,留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有的将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或场所降格设置为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此类系统取消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仅仅依靠市政或室内消火栓管网甚至生活用水管网进行供水;有的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置随心所欲,根本不考虑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消防水源无保障、系统工作压力无保障、管道材质和管径不符合要求、连接方式不规范、喷头的保护面积严重超越规范标准等问题存在。

1.2 在施工、检测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施工单位把消防工程看作是普通的供水、电气工程,擅自进行安装,凭经验安装,不按图施工,造成技术性错误。另外、在市场充分竞争的压力下,工程造价下来了,质量却越来越差,出现了市场调节失灵。施工单位对消防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如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二是有的施工单位向有资质的单位上交管理费,就可以挂靠施工单位的资质,理直气壮地承接消防工程了,造成施工单位临时组建人马,项目经理和具体的施工人员不懂技术,不认真负责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对管道的连接方式等基本常识都不知道,造成在实际工程中,直径小于lOO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不安装防晃支架等。三是消防产品的质量不过关。目前,国内生产消防设备的厂家繁多,产品供应商为了能占有市场,维持企业的生存,在低价竞争中赢得利益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生产出的产品功能不全、质量低劣。如:防火卷帘门的帘片厚度不够;探测器误报、漏报等。部分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消防法》规定: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在消防验收之前,必须由中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但目前建筑消防设施的中介检测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中介检测机构同时拥有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资质,同时由于行业的竞争秩序混乱,易造成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建筑消防设施出现故障。

1.3 在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高。有些单位在建设建筑消防设施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消防验收,项目建成后,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同时,受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因管理不善人为损坏或关闭、系统缺乏日常维护致使系统出现小的缺陷不能及时处理等情况,使建筑消防设施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二是值班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单位的值班人员未经专业的培训,都是依靠门卫、保安来附带监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控制室,由于人员调动频繁,值班人员根本不懂消防设施的操作,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三是定期检查、试验、维护、清洗工作形同虚设。大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经常性的检查不落实,即使检查也不知道怎么查和查什么,造成设备经常误报,控制室大量显示“故障”也无人理会,设备老是报警或管线出现漏水就关掉总阀了事。四是职工和群众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了解较少,不够重视和爱护,有意或无意地对设施或设备加以破坏,妨碍其发挥正常作用。

2 解决建筑消防设施问题的对策

2.1 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硬件过硬

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非常重要。首先,要严格执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凡要安装消防设施的场所,都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其次,设计的消防产品应该是技术比较先进、性能比较可靠、作用较好的产品。同时,还应注意产品在当地的适宜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比如有的地方潮湿、有的地方干燥,而不同的报警探测器对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必须针对当地的气候,选择合适的产品。因此,设计人员既要掌握消防专业技术,了解消防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又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还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施工也是重要的一环。一是建设单位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二是施工安装单位要按照消防部门审核通过的设计图纸,严格按图施工。在施工中要注意对消防部门审核意见的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没有落实审核意见的情况较多。三是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监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应的安装规范施工,以保证安装质量。

2.2 制度健全、管理跟上,软件不软

(1)建立内部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来管理自动消防设施。“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用于消防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明确责任人,建筑消防设施必须明确和落实责任人。单位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具体的专兼职消防设施管理人是直接责任人。

(2)层层签订消防管理责任状。一级管一级,一层抓一层,级级负责、层层落实。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3)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和值班。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的档案。认真进行日查、周查、月查、季度和年度检查。明确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对检查的内容登记造册。同时,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值班人员的培训,稳定值班人员队伍。值班人员要持证上岗,熟悉设施、设备的操作,会一般隐患的处置。

(4)加强维护保养工作。使建筑自动消防设施长期处于良好状态。有些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在消防部门验收后,由于没有固定人员值班,没有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维护保养,听之任之,导致设施损坏。因此,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或与一家专业的施工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维保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和明确维保的内容,月查查什么、季度和年度查什么,维保内容在维保回执单上要能反映,回执单要维保单位和被维保单位盖章,维保人签字。

(5)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管理。建筑消防设施单位一般都是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等重要的建筑物,消防部门要监督各单位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要提高认识,认真负责,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防火条件上,处理好监督的“速度”与“力度”,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也不能一味下放权力,而失去监督,造成无穷后患。各级消防监督人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为更好的监督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保障建筑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6)加强城市远程监控建设。城市火灾远程报警系统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得到应用,我国此项技术的应用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但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它是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可以确保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安全设施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应有作用,通过传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备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为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部门提供强有力支持,消防管理监督职能部门通过城市火灾远程报警系统能及时了解各防火单位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人员值班情况,发现报警设备的故障信息和火警预报在最短的报警时间内,准确迅速扑救火灾,提高整体防灾减灾技术水平。以科技手段辅助消防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廖发明.厦门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现状与维护管理浅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

篇7

关键词:工程;重建;消防;管理;监督

0 前言

4•14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了“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的目标。2011年是玉树灾后重建关键之年,对完成三年重建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年内将完成全部农村住房和大部分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当前,大量灾后重建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灾后重建工程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随即会浮上水面。

1 灾后重建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面临的问题

1.1 使用单位不懂得对援建方移交后的消防设施设备如何使用、管理。

按照“跨越二十年的”的重建标准,灾后重建工程较之灾前建设标准都比较高,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比较完备,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必须设置的消防设施一应俱全。因竣工移交时安装单位可能无法将相关的操作、维护、保养的知识向使用单位交底,使用单位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培训,最终造成移交后的工程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确使用。使用单位接收这些工程后,由于对消防设施设备缺乏管理经验,必然会造成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会管理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人为停用消防设施和消防设施损坏、丢失的现象。

1.2 移交后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灾后重建工程援建单位多来自外省,按国家建筑法规应履行的工程维保责任可能无法得到及时落实。同时,玉树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没有经过培训的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更没有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的建(构)筑物消防员。最终可能导致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者纯粹瘫痪。

1.3 部分重建工程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问题无法回避。

所有重建工程中,学校、医院这两类工程属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因此这些工程一旦竣工,工程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问题可能会无法避免地出现。尤其是学校,新学年开学时间是确定的,工程是否通过消防验收极易被忽视,只要教学功能能够实现就行。

2 如何解决灾后重建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面临的问题

2.1 重建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

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工程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的责任主体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因此,灾后重建指挥机关和住建部门应督促工程建设方及时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尽力杜绝“未审先建”和“未验先用”的现象。同时通过他们督促各项重建工程落实工程四方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除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期间消防安全外,应着力保证工程消防设施的设置、施工、安装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2.2 重建工程竣工移交时应向使用管理单位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重建工程竣工并通过整体验收和各项专项验收后,工程建设单位应组织援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管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向使用管理单位全面移交工程审批资料和建筑消防设施技术资料、培训使用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其中,参加技术交底的施工单位包括工程总承包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涉及到同一工程有多个使用单位时,各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固定资产管理人均应参加技术交底。

2.3 明确重建工程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主体,落实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2.3.1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主体。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应由建筑产权单位负责,当建筑使用权全部或局部转让时,应由建筑产权单位向该建筑使用单位明确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责任。保证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2.3.2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依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或维护保养企业签定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合同,对消防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消除检测机构检测发现的故障,以保证消防设施长期处于可靠、准确、灵敏的运行状态。

2.3.2.1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制度。

重建工程的使用管理者应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测中介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2.3.2.2 及时消除隐患、故障。

对自检、技术检测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该建筑物的拥有者或使用单位必须予以解决和整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此负法律责任。

2.4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保证持证上岗。

维护管理人员特别是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懂消防设施方面的专业技术,是导致维护保养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据《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和《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加大对重建工程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培训教育。其次,对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应根据《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培训教育,全面开展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现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管理持证上岗。

3 结语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必须从规范维护中介行为、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三方面对消防设施维护现状进行改善。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本身的技术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只要在维护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过程中,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并辅之以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培育正规健康的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市场,解决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难的问题,保证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能,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必将发挥其最大功效,担负起建筑防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17号

篇8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现状;存在问题;相应的对策

前言

人们现在对于建筑的目光已经转向了消防设施的建设方面。下面笔者就针对现在的建筑中消防设施的现状,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当然,也仅仅是基础问题的探讨,这里不涉及相关的专业性质非常强的知识。本文会主要介绍一下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喷水装置等常见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大家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在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生活常识应对。

1、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

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其实是不太乐观的。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建筑消防设施较其他先进国家的消防设施现状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下面,笔者就简单的针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简单介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1.1建筑消防设施的简单介绍。现在所说的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消防栓,消防炮系统,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相对应的灭火装置的使用,安全路线的指示,消防应急广播,消防电话,消防隔离墙等一些必备的防火设备,这些都是正常的建筑消防中必须具备的。

1.2建筑消防设施的存在问题。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一部分还是大家对于防火的意识比较薄弱,一些人认为这些火灾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就减少了或者是基本上不设防火的设施,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要知道,火灾的发生不是谁故意的,大多都是意外,当意外发生之后,你会想到什么。一旦意外发生了,而现在有没有消防系统的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可以说,没有火灾的发生是很好的,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发生火灾,如果说,人们在一座没有消防系统的建筑物里面,肯定会有担心,谁也不能预料未来的事情。会不会发生火灾也是不可预知的。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拿别人的生命财产开玩笑。

1.3解决方案。严格检验每一个新建筑的消防系统是不是到位了,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加强检验以及督促,对于没有消防系统的建筑,一定得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杀一儆百,对于正在开始建设的建筑也得非常注意它的消防系统。如果消防系统不过关,绝对不能审核过关,要知道,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得绝对的为他们负责。

2、建筑消防设施的常见问题分类

建筑消防设施常见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年久失修,常年不维护,不检修,长时间的闲置之后,就会让人们懈怠,对火灾的重视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了。相关防火技术人员不重视,对于平时的值班工作与检修工作都是应付了事。自动报警系统放弃使用,不申请不报告,自消自灭。这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度不负责的态度。这种情况比例不小,属于重大火灾隐患。一般也就是这三大类。下面笔者就简单的进行一下阐述。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实顾名思义就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专门的消防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就会自动报警,它主要就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等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它能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将火灾发生东西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通过专门的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然后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且会同时在专门的屏幕上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使专业的人员收到,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初期火灾。这是防护初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消防措施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现在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检修不尽人意,经常是比较敷衍的形式,可以说,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现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火灾的不重视,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修非常不重视,往往都是草草了事。

2.2火灾自动喷水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系统也是非常好用的一种火灾急救方式。比如说现在发生了一件火灾,在火灾发生的初期,这个建筑物的温度随着火灾而不断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喷水龙头上的微观原件就会脱落下来,这样的话,喷头就会自动喷水灭火。可以说这个系统的系统结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而且还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说:使用方便、可靠、便于施工、容易管理、灭火速度快、控火效率高、比较经济、适用范围广等等。可以说火灾自动喷水系统是非常快速准确的一种消防方式,但是在人们对于这些部分零件的更换上,非常吝啬,比若说一个自动的喷水阀门的使用年限为三到五年,但是相关的人员为了节省开始,就不更换,这样,当真正发生火灾的时候,相关的人员可能就无法收场。

2.3建筑消防管理体系。建筑消防管理体系相对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当然,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一定会很快的提高现在的消防安全管理,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也正是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消防安全还不能称之为系统。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

3、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与负责人员的思想意识的提升,加强相关设施的维护工作,还得明确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的话,大家就不难发现消防设施所存在的问题。

3.1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强化人们的消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只有人们的消防意识提升了,才会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专业人员有限,所以只能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宣传讲解。公益广告的介入也是非常有用的。

3.2加强相关的设施维护。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难发现很多火灾的发生不是因为没有消防系统,而是消防设施维护不合格,年久失修,有了也是相当于没有,这样话,大家就明白了,相关设施的维护非常重要,未来的意外谁也说不准,只有防范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3.3明确其中的责任。将其中的责任制度进行细致的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制度,那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互相推脱,一旦出了消防事故,那么将找不到责任人。为了以后的事情能够好办,这样看来,明确这其中的责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家一定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其中的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平常的相关设施的检修与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相关的建筑消防安全体系的管理也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希望相关的技术人员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其他人的安全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也希望大家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至于遇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问题与策略

一、“质量工程”简介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说,“质量工程”建设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几乎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凡由省、市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或者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都属于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由于生源不同、定位不同、服务面向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因此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不及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或名校。尽管如此,地方高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因在于,“质量工程”作为21世纪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和层次性。“质量工程”的全局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的力量所能实现的,他是面向全国2000多所高校提出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全员参与才可能顺利实施下去的工程[2]。“质量工程”的层次性表现在,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有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还要有地方层面的“质量工程”、高校层面的“质量工程”。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起引导示范辐射作用,地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承上启下作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2]。地方性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同时也就成为了“质量工程”的主体执行者和贯彻实施者。

三、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质量工程实施的几年里,每个高校都能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些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等,但也不能忽视,目前在许多地方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级别不高、数量不多。现行“质量工程”的评审标准只对本科和高职高专进行了大类区分,但对本科院校中的“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等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院校并未加以详细区分和区别对待,这种“一刀切”的评审指标,使得“质量工程”的立项面主要落脚在“985”、“211”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85”、“211”院校获得了总项目数近70%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一般地方院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与申报中存在明显的劣势。由于“985”、“211”院校与一般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定位、规格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985”、“211”院校主持的“质量工程”项目成果难以为一般地方院校所学、所用,其受益面及示范性明显不足。

2.“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的现象。“质量工程”的初衷是以基础性、引导性项目的立项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教学投入,推进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高校只看到获得“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不仅可以宣传学校还能争取到相当数额的资金收入,因此,不自觉地将“兴奋点”集中到获得项目的数量及级别的目标上,而至于项目建设的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倒成为次要目标。同时,由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不是十分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重申报、轻建设”的事实创造了机会。主客观条件的双重影响直接导致很多地方高校在立项时轰轰烈烈、建设时虎头蛇尾,使得“质量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面子工程”。

3.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质量工程”的主体在学校,工作基础在于一线教师的广大参与。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其中不乏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在推进质量工程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为争取到更多项目,千方百计集中优势资源,临时组建教学团队,对项目进行突击“包装”,而不是着眼于设法激励、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且很多高校在职称评审,津贴发放、优秀人才评选中,主要考核科研成果,很少考核教学工作,尤其是本科教学业绩很少作硬性指标要求,造成广大教师,尤其是一些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不愿意投身到本科教学之中。

四、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策略思考

1.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真正把质量工程放在突出位置。“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各要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抓手,“质量工程”表现为以项目的形式,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不在于学校能获得多少立项项目,而在于获得这些立项项目后,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这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实施“质量工程”成败的关键。地方高校要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采用有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把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性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导,进一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为争取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辐射面创造竞争条件。“质量工程”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信号,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校坚定信念,发挥各自优势,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4]。作为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质量工程”项目,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高校而言,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对于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虽然在整体实力上难与重点高校竞争,但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或许颇具特色与优势。因此,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抓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工作,结合教育部、教育厅的重要指示以及学校发展状况,精心设计各项目、各级别的合理布局,以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为主角,重点打造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质量工程项目,以便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3.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在具体措施上,可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尤其提倡建立“量化申报、量化中期考核、量化结项验收”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5]。在立项论证阶段,建立一整套项目评审的质量标准,确保评选出来的项目质量;在不定期检查阶段,除对各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指导外,还要着手建立以校质量工程网站、教学工作会议、教学通报等多种形式为主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通报制度,确保“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常态化发展;在验收阶段,要重点考核各级各类项目的学生受益面和推广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导致项目验收无凭可依,最终项目的建设效果或推广价值不了了之的局面,从而彻底杜绝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无推广”的不良现象,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4.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有形激励机制上,一方面学校要切实落实有关教学奖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另一方面学校可尝试构建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纳入其评价范畴。根据评价结果,分批划拨建设经费,对建设效果好的项目在教学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从机制上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无形激励机制上,因“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必须将管理重心下移,把主要的管理和监控权下放至教学单位或直接面对问题的项目研究组,把问责职能赋予这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细胞,使他们从传统的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加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5.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为“质量工程”建设营造质量氛围。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工作中的共同价值观,它对全体师生员工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能够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维系在同一个目标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6]。如果长期沐浴在浓厚的质量环境中,人们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自觉地心系质量、关注质量、维护质量并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和自觉行为,这就是高校质量文化的神奇力量,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有利于“质量工程”的实施。“质量工程”立项项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视为“实”的建设,而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视为“虚”的建设[7]。两类建设缺一不可,质量文化可以引领“质量工程”的实施,而实施“质量工程”彰显着质量文化,只抓“质量工程”不抓质量文化,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就不可能发挥持续的功效。为此,高校在营造质量氛围的过程中,应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宣传质量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让质量工程的抓手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标准,并形成质量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被认同,就能内化为自觉抓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行为。

五、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时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地方高校要继续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共同把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教领导参考[Z].2007,(11).

[3] 梁明霞.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之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0,(5):21-27.

[4] 坚定迈出提高质量新步伐――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8-11-12(1).

[5] 姚则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28-31.

篇1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设立的目标、专业设置方式及培养模式。然后,分析了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的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实习基地建设欠缺、案例库不完善、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素质待提高、办学特色欠突出等。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注册会计师专业特点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相应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现状分析;案例库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及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职业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顺应人才发展的需要,1994年4月23日,由财政部、国家教委等部委共同协调,先后批准全国23所高等院校设立CPA专业方向,财政部据此给予一定资助。由于院校合并等多种原因,截至目前,被中注协认可并给予专业资助的院校共有19所。19年来,各高校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大力推进CPA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并向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相关领域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该专业毕业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及肯定。为深入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提高CPA专业方向办学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于2006年至2013年间通过院校自评、专家非现场评估、实地评估三种方式对CPA专业方向院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促进各高校CPA专业方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扩大CPA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当然,CPA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问题就如何加强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CPA专业方向设置概述

1995年7月,由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部分院校试办CPA专业方向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可将CPA专业方向设立的目标归纳为五点,即培养多元型、应用型、素质型、外向型、国际型人才。CPA专业方向院校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招生,其招生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CPA专业方向设置为会计学专业的下级专业,因此称为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或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中注协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设定CPA专业方向教育的核心课程。各CPA专业方向院校可根据各自办学特色及社会需求设置其他课程。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课”的培养方式,配合学校进行本科生课程优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和案例建设,CPA专业方向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双语教学,教学方式力争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求,同时努力培养CPA专业方向学生专业技能,注重该专业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提高CPA专业方向学生的综合质量,中注协首创CPA专业方向学生的境外实习,以期CPA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实习,促进其英语交际及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同时,中注协还专门组织评估小组分别对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以推动行业人才后备队伍建设,促进CPA专业方向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CPA专业方向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CPA专业方向建设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教学设施愈加先进完善,多媒体教学不断普及,专业图书资料丰富多样,现代化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不断跟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条件进行资源共享;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改进,教学效果均有显著提高;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境外实习学生素质总体有提升趋势等。但是,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从近几年高校建设情况来看,各高校社会实践中的实习基地建设对于部分院校来说操作上有难度。虽然各高校都有不同数量的实习基地,通过校友资源或者兼职教授的兼职单位为学生们争取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学生整体去实习基地进行集体、系统性的实习和学习不容易控制,绝大多数学生还都是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社会实习机会,导致学生实习的程度参差不齐,很难保证CPA专业方向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无法满足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系统的社会实践需要。

(二)案例库建设有待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案例与各门核心课程的结合不紧密;案例素材简单不丰富、跨期长;案例不经典、老旧、更新慢;课程案例不规范;案例的表述方式和内容过于西化等。由于CPA专业方向学生非常愿意尽可能多的接触实际案例来开拓视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库建设仍应继续推进,不断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核心课程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CPA专业方向的教育中核心课程教师是重要的一环,目前各高校核心课程教师大多注重学历和职称,导致核心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资历较老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老教师经验丰富无可厚非,但是在新知识与新观念的获取和更新上明显不如年轻教师及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教师。名师不应仅是对学历和职称有要求,同时也应针对CPA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对从业经验和海外学习背景有相应的要求。

(四)办学特色欠突出

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安排和时间分配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如:基础课、综合类课程设置较多;CPA专业方向的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的数量较少;办学过程中倾向CPA专业方向学生的优惠政策较少,使学生们感受不到CPA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区别等,专业特色不明显、不突出。

三、加强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作为CPA专业方向学生认识专业、认识社会的场所,需发挥其应有的基地培养作用。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各院校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最好可以安排学生们整体、系统地进行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质量。另外,建议中注协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各院校与事务所建立联系,实现学校负责专业教育和事务所负责实践教育的模式。

(二)加强和完善案例库建设

就CPA专业方向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目前CPA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专项案例+综合案例”的建设模式优于专项案例的建设,所以建议各院校在紧抓各门核心课程的案例建设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型综合案例的开发,引导学生从全方面考虑和分析问题,而不仅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专业知识。

(三)继续提高核心课程教师素质

鉴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的教师尽管通过了CPA、ACCA或者CGA等考试,但是没有这些方面的从业经验,讲课过程较为枯燥。因此,建议中注协给予帮助和支持,允许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接受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补充教师的理论观点与实务脱节的不足,以保证更好、更贴近实际地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同时建议中注协能够为院校核心课程教师多提供到国外大学、注册会计师协会、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和培训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等。

(四)鼓励突出办学特色

针对无明显办学特色或者办学特色不突出的现象,应鼓励相关院校,结合其学校大环境的办学特点,联系CPA专业方向的专业性质,制定CPA专业方向的倾向性优惠政策。鼓励院校推动“双师制”建设,“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模式可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每一个CPA专业学生质量;鼓励将CPA专业方向班设为院校实验班,实施实验班式单独管理,建立专门的CPA专业管理责任中心,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CPA专业方向的优质学生。

总之,各院校都能够认真贯彻“集中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优质服务,实施优质培养,创建优质品牌”的建设思路,以保证教学质量、生源质量,从而带动教学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多多关注国际国内行业的发展,国际国内教育的动态。开拓视野,创新理念,紧贴市场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用前瞻的眼光透视人才的培养,用革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努力使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铁群.CPA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财会通讯》.2009,(7)

[2]韩晓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