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

篇1

>> 中国的经济体制变迁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员工持股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的探讨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整体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因素浅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挑战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考标准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顶层思考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思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财务思考 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 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股权的法律制度 对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 审计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的作用探讨 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竞争性国企的改革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实践教学的影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4-30.

[3]郑志刚.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N].证券市场导报,2015-06-01.

[4]詈煊,童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5).

[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闽政[2004]9号[Z].2004.

[6]李东升,杜恒波,唐文龙.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利益机制重构[D].山东工商学院,2015.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经济等;从微观层次讲,则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微观层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以其完备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的运行机制,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良好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成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

首先,混合所有制集传统国企和私企优势于一体。其既保持了国有的基本性质,但又不排斥非国有的东西,其运营又能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正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企业管理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三个层次,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是最有效率企业管理环节,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少量的国有资本利用“杠杆”操作大量社会资产,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偏离于整体社会经济目标,同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1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若能占到整体经济的60%-80%,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将是十分牢靠的。

其次, 混合所有制有助于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定性就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资源尽可能自由流动、企业自由组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使得各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民间资本可更为自由地进入传统的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国有资本则可通过引入活水,激发活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仅为民营资本打开了通道,同样也为国有资本打开了通道。

再次,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抑制社会资金的投机倾向。通过敞开国有经济传统的控制领域,可以使得充足的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形成各种炒作式的投机浪潮,形成泡沫经济。美国和日本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此,我国经济结构无论怎么调整、经济无论怎样转型,都应强调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是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

最后,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实现多数人的利益。建立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引进国内外企业资本入股,包括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参股,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增强监督和制衡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又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混合”而“混合”,必须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目的、方向和原则。

一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作为国有企业,所有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改革举措,都要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用实践证明宏观经济和制度的成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二是推动市场化体制机制取得突破。国有企业存在的有些问题,例如政企不分、一股独大、“一言堂”等,仅靠国有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促进国有企业在建立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只有改革先行,才能混合成功。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以其为突破口,借助外力倒逼内部改革,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行业,业务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开展混合所有制经营,必须要按照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推动各业务板块按照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发展路径,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充分挖掘内在增长潜力。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途径

一是改善公司治理,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规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董事会作为企业核心决策机构的作用,避免一股独大,用制度规则来约束大股东行为,并使中小股东能够切实参与到公司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中来。同时借助市场压力倒逼企业搞活体制机制,破除国有企业在人事、用工、分配等方面固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使管理层利益、职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统一。

二是鼓励创新,提高企业的活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使国有企业的非优势业务与投资者的优势领域实现互补,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激发企业的活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国企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最终打造成为令消费者信赖、客户满意的综合服务型企业。

三是加快国资监管方式转变,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内部事务的干预力度,服务企业改革发展。

四是改革红利全民共享,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着力推进上市发展,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优化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优先考虑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使改革红利惠及国民。同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只有员工真正参与进来,并将其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对待,才能使混合所有制改革永葆青春。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大势所趋,但笔者认为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循序渐进,着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建立健全机制,鼓励员工主动作为,才能使国有企业改革在“混”上起步,在“合”中腾飞。(作者单位:中石化重庆三峡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龙跃. 改革预期深化 国企改革再迎契机.中国证券报/2013 年/12 月/27 日/第A15 版.

篇3

关键词:共享竞合;混合所有制;供给侧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初创阶段不断为实现混合所有制铺垫,致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坚持“双肩挑”努力成为国企改革的样板。

一、相辅相成:“混合”与“供改”的关系

(一)对混合所有制的解析

混合所有制有两种涵义:一是从宏观层面看,指政府调节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即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结合。比如,在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所著的《经济学》中讲,美国经济的现实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混合经济”的内容是“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可以视为宏观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二是从微观层面看,指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混合,即部分私有经济和部分国有经济的混合。本文的混合所有制界定于微观,指的是公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混合,实行交叉持股的股份制是当前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既有私人资本参股国有企业,也有国有资本参股私人企业。

(二)对供给侧改革的解析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比如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投资、消费、出口,属于需求侧。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供给结构问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分为“四部曲”,即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供给老化。在老化阶段过剩供给短期难以消化,国家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老化供给不能创造新的需求,在新的供给尚未形成时,将造成总需求持续下降,整体经济发展放缓。因此,国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三)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国有企业改革是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改革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由于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绕开国企改革将成为无稽之谈。国企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充分说明推行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必经路径,它可以把产业集中起来,从各自为阵到各自为战,从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改革的步伐,而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消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竞争力,实现保值增值,各种所有制资本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充分发挥“1+1〉2”的功效。综上,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牵住了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

二、竞争合作:推动促进混合所有制

(一)“穿新鞋走新路”诞生中国铁塔

我国通信铁塔曾长期由三家电信运营商独立建设,导致缺乏规划、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由于运营商之间激烈争夺,为获取建站好地段互相抬价、相互抬杠,并出现限制对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建站成本居高不下,但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一方面选址难,但另一方面又存在“双塔林立”、“多塔林立”等重复建设问题。成立专业化铁塔公司是国际上通行做法,美国等国家都将基础通信资源剥离出来给第三方,通过专业化运营降低成本。2014年7月18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旨在整合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坚持“三有利”(有利于改革成效彰显,有利于三家电信企业整体利益实现,有利于铁塔公司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电信设施共建共享,扩大有效供给,满足用户需求,促进通信行业创新转型。

(二)“三步走”着力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大致可从企业、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项目三个层面实现混合。中国铁塔将通过上市的方式推动混合所有制,引入公众股东,实施股权多元化。成立之初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快速形成新建能力,全面承接三家电信企业新建需求;第二步,2015年完成对三家电信企业相关存量资产的注入和交割;第三步,择机上市并实现混合所有制发展。2015年10月1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资产经营与管理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股东进入持股6%,原三家股东的比例略有下调,其中中国移动38%、中国联通28.1%、中国电信27.9%。

(三)“四化”推动公司完成上市

2016年是中国铁塔正式进入全面运营的起步年,更是迎接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为2017年上市做好准备的关键之年。中国铁塔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四化”全力打造体制好、机制好、服务好、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形象,为推动上市做准备。一是集约化,依托自主开发的一级架构IT系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统一配置,目前人均管理铁塔100座(国际同行人均管理25座)。二是规模化,以发行股份加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三家电信企业存量铁塔资产,中国铁塔资产规模已超过2700亿元,通信铁塔总量152万座。三是专业化,提升铁塔建设标准化水平,变过去上千种塔型为90种标准塔型,变过去现场搭建为工厂化的模块化组装。四是高效化,以“互联网+”方式来解决传统的基站选址难问题;大幅压缩管理链条和管理者职数,淡化权力和层级,全公司90%的人员配置在地市生产一线。

三、共建共享: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

(一)致力共享提供高效服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求按照市场导向来配置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机构调整。落实供给侧改革,中国铁塔坚持市场化的思路,在不改变三家运营商竞争关系的前提下,将部分重复投入的资源整合,实现部分环节的合作共赢。中国铁塔的商务模式重在共享,表现为“三个共享”。一是建设共享,改造利用存量基站资源,能共享的不新建;二是维护共享,统一维护新建铁塔、存量铁塔及配套设备;三是社会共享,积极扩展和社会资源的共享。

(二)有效供给服务“两型”社会

2015年全年中国铁塔承接建设需求58.4万,交付铁塔48.5万,是通信行业30多年来累计建设总量的三分之一。新建基站共享率大幅提升至75%,相比运营商各自建设通信基站,减少了26.5万座基站建设,相当于节约投资约500亿元,并减少土地资源占用13000多亩。四川铁塔分公司(2014年10月28日成立)2015年全年塔类需求承接量和交付量居全国第二,室分项目承接量和交付量居全国第一,全省接收站址规模居全国第三。新建站址共享率达81.31%,全省减少2.8万座铁塔及机房的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资金近60亿元,减少占地1500余亩,节约钢材25万吨。

中国铁塔通过共建共享,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除此之外,还将在天网监控、森林防火、气象服务、位置定位、环境监测及电动车充电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潜力,形成新的供给,推动需求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壮大。

四、铁塔模式:双肩挑争当改革排头兵

(一)坚持双肩挑形成铁三角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为了在共赢基础上提升民族经济整体国际竞争力,供给侧改革是为了调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2001年提出了柠檬市场理论,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常常好的商品遭淘汰,而劣等品逐渐占领市场。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加强监督和跟踪,防范可能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避免违背改革的初衷。中国铁塔在落实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全力发挥与混合所有制、供给侧改革的双边作用,促进二者相得益彰,形成稳定的铁三角,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坚持创新深化铁塔模式

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国家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中国铁塔将根据《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围绕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关键指标,全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自身主要依靠创新去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获取利润。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渐破除垄断因素,推动通信行业形成一个全面支撑技术、机制创新的环境体系,着力解决消费者对国有企业生产和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改革“双肩挑”,构建更加务实高效的企业联合体,最大程度上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努力当好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罗良文,梁圣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6(4).

[2]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7).

[3]石建国.混合所有制将为国企改革开启新局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

[4]张卓元.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什么样的经济[J].求是,2014(8).

篇4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顶层方案设计审慎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发挥专业化优势和防止部门利益,中央按照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将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这提升了对方案设计质量和要有较高共识度的要求,但共识一旦形成,即具备更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中央坚持了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原则,明确了进度服从质量、宁慢勿乱等思路,并且在方案设计进程中及时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调研和座谈。频繁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夯实了基础。目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已先后出台。

地方积极探索与待令启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省市已陆续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但由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方案尚未出台,地方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自行理解和探索一些原则和方向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怕踩红线、等待政策现象,实质性改革举措还不多。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陆续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将会得到释放。

企业跃跃欲试与存有顾虑。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思路鼓舞,企业对新一轮改革充满期待,特别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趣浓厚。由于中央层面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企业也存在一定顾虑:国有企业主要关心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非国有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参与及能否保持适当话语权等问题。相关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将会规范企业的改革行为和促进参与程度。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国有资本及其之后的党政机构。由于政府在国有资本布局和国有企业治理中具有主导地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行国资管理体制在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行政化管理方式为主、国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国资监管机构需要转变职能和转变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将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职能移交给其他政府部门,摆脱“婆婆+老板”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定位,以更为纯粹地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另一方面,需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从偏重于行政化管理方式转向以市场化管理方式为主。 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通过梳理监管事项、建立国资监管清单等方式,来规范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保障企业经营自、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清理障碍

现存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部分是由于过去改革不到位积累的,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仍有大量办社会职能机构和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缓慢等;也有一些是改革后旧体制回潮或国有企业近年来盲目扩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人员回流和辅业回归。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凝滞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价值,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先行解决的基础。

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关键仍然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问题,可以采取“人资分离”和安排一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应明确划断时限以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这一已不合时宜的做法,逐步改由依照《劳动合同法》、主要通过劳资协商等来解决。对于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应分类解决。能否恰当地消化改革成本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举措,要建立中央、地方和国企的改革成本分摊机制,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结合,探索更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渠道。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基础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与活力的关键,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由于一股独大等原因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等方面仍有较多问题,让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独立市场主体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新一轮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遵循市场化方向,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深化人事、薪酬和劳动三项制度改革。目前从地方经验来看,主要是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和促进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并切实落实“三项制度”;消除企业内部行政化的思想意识和运行机制,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

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本次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各方对此期望很高。目前来看,将竞争性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地方改革的主流思路之一;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将一些业务或二三级公司拿出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式。如果顶层方案设计对哪类资产能否混合、如何混合及非国有资本能否控股,员工持股中的“员工”范围界定、持股比例及方式等关键问题,能给出标准或指引,将会有助于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利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实现国有企业丰富生产要素与民营企业灵活经营机制的互补、融合,特别是要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引资”的同时,更要“引制”和“引智”。此外,要防范潜在风险和避免可能的负面效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这一保障性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对此类问题的重视。最后,在划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改革底线后,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用容错机制鼓励改革,用纠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核心环节

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是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两类公司”能够直接持有股权、对出资企业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责,接受国家所有权政策制定机构的公共管理,与出资人是委托关系、与控参企业是股东与公司的关系,运行机制可以参考汇金模式、借鉴淡马锡模式,通过公司治理渠道、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和影响控参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实现国有股东“人格化”,做“积极股东”但不干预控参企业日常经营;基本功能是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体现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和实现“双重隔离”:“两类公司”的运行要兼顾国有资本的资本性和公共性,特别是要发挥流动性、突出公益性;以“两类公司”为界面实现政资分开、以“两类公司”董事会为界面实现政企分开。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努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与实力、政企关系、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兴衰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这要求我们摒弃对国有企业的先验判断,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更为务实理性地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提升和协调发展。

(链接)

篇5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运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监控系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尤以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猛。在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经济合作,将有效推动产权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构建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资本参与治理的作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因此国有企业成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样化的国有控股企业成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新思路。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息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诸多风险,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于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为保障国有股权权益,国有股东必须利用其控股地位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阶段是风险管控重点阶段,国有股东和控股企业应形成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联动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督促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健全自身内控机制

(一)构建内控组织架构

内控机制的建立必须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内控组织架构应涵盖各个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国有控股企业应建立扁平化的内控组织架构,方便信息的上传下达。同时国有股东作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母公司,在母子公司之间还应建立垂直的内部控制机构体系。

(二)完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1.资金使用方面。通过规范资金使用的授权审批程序、用款和报销的工作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对于大额资金的支付和使用,必须符合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的规定,同时,国有股东应上收适当的权力,如规定超过一定标准的大额资金的使用或投资项目必须向国有股东上报审批等。

2.业务风险控制方面。要求各部门制定业务操作规范及风险控制制度,督促企业事先识别风险控制环节,建立风险隔离防火墙。尤其应加强各类关联交易信息的收集,及时向国有控股股东报告,防范各类关联交易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3.会计控制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真实性、可靠性。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首先应遵循国有股东(母公司)制订的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自身的财务会计制度;其次要从财务人员控制、岗位分工控制、业务处理过程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及财务报告控制方面加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效防范风险。

二、建立国有股东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

国有股东一方面应实时监督其内控组织架构运行及制度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应严格监控控股企业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完善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建立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是确定适合所出资企业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一)风险识别

国有股东作为其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必须利用多方面信息对所出资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般可采用的手段主要有:

1.财务监控。国有股东作为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主体的,必须把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纳入其合并范围,要求其定期上报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国有股东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财务数据认真进行审核分析,并按照财务风险项目的具体指标进行初步测算,及时发现控股企业存在的风险,向风险管控部门提供线索。

2.工作报告。国有股东可以要求其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委派的高管人员履职尽责,加强对所在企业的风险管理监督。对于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经营、财务活动及时向股东汇报情况,执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报告制度。

(二)风险评估

在根据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提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存在风险的线索后,国有股东应安排风险管控部门(如内部审计部门)针对风险识别体系中发现的风险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测算,并与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指标偏离度;并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同时,风险管控部门应结合所出资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初步的改进和解决措施。

(三)风险预警

风险管控部门对于评估结果中反映企业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及时风险提示,向国有股东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同时继续跟踪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切实发挥国有股东风险管控部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风险监控作用。

(四)风险处理

国有股东确认出资企业存在的风险后,必须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由国有股东风险管控部门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建议,并督促其内部控制机构及时对存在风险的相关业务进行研究分析,优化经营结构,规避风险,自上而下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控机制;以此实现国有股东风险监控系统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控机制的联动循环,形成完整的风险管控链条。(作者单位:新疆国经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关于2013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2]89号)

篇6

造车是恒天多年以来的梦想。中国恒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表示,恒天将继续努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发展资源,逐步完善公司在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金融投资、文化地产、资产管理等战略业务单元的漂亮布局。

改革是国企发展的红利,中国恒天的改革动力何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奥秘是什么?近日,《国企》记者采访了中国恒天掌门人张杰。

当前国企改革最好的方案是混改

《国企》:恒天集团组建成立以来,立足于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恒天、怎样建设恒天这些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恒天主要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杰:面对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和纺织行业周期性市场波动的双重考验,恒天集团一直努力“危中思变”,变压力为动力,实施了一系列自我变革。

恒天集团以战略统领大局,近年建立了总体战略引领体系、战略滚动调整机制和实施战略联动格局,确立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在主业方面,公司聚焦纺机核心业务,完善优化纺机产品体系和产业链条,确保了纺机业务综合实力从国内第一向世界领先迈进,发展成为全球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纺织装备供应商。

在管理方面,公司以专业化管理为根本,建立事业部管理体制,强化事业部和战略单元对业务发展规划、业务运营整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统筹管理。

在探索方面,公司积极实践和推进混合所有制,通过在部分成员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经营者持股等方式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探索。

在创新方面,改进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初步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体制。

这些年,中国恒天大力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发展资源,完成了纺织装备、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纺织生产贸易、新型纤维材料、金融投资、文化创意六大战略业务单元布局。

2008年到2013年,恒天集团资产总额从165亿元增加到580亿元,年营业收入从114亿元增长为450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

《国企》:中国恒天很早就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比如在子公司层面引入民资、经营团队拥有股权等。您如何看待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恒天近年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张杰:国企改革,市场化是标准,法治化是前提。国企必然要走市场化道路,但可能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走得不彻底。无论是依法治企还是解决市场化的根本问题,最好的方案就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一定要从母公司开始。这是企业市场化的试金石。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方向。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三是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机制;六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从恒天多年的实践来看,国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完善制度。既然权利制度不好改,那么就建立高效的利益分配制度。作为处在全竞争性领域的央企,要留住人才,必须采取这样的模式。所以,恒天的一些子企业,经营团队拥有股权。有些人既是股东又是经理人,恒天与经理人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联合体。

按照权益口径计算,恒天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比例达到84%,实际上二、三级公司混合比例达到87%。这些企业大多是社会资本,运营效果不错,平均资本回报率有9%~10%。恒天应该算走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列。

“混改”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双轮驱动

《国企》:您曾说国企改革的前提是法治,标准是市场化,手段是混合,您如何看待这三方面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还明确提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您如何看待法治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

张杰:“法治国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企改革的本质。深化国企改革,市场化与法治化相辅相成,没有市场化的法治将出现过多的行政干预,没有法治化的市场也必将产生诸多乱象。无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是加强国资监管,都必须以法治为前提。

继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需要在法治环境下进行。国有、民营和跨国公司共同成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而国企现在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决策效率太低,有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过去,国企的反向约束太多,正向激励太少,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

所以,依法治企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前提和突破口。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力,股东会授权董事会,董事会选聘经营者,经营者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股东负责。过去,尽管法律条文很清楚,执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还应看到,过去国企发展存在一些误区,积累了一些问题。其实,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企发展并不代表国企真正的做大做强,报表显示出的业绩一定程度上受到前期相关刺激政策的影响。未来,随着“新常态”的出现,真正的竞争开始,国企将会暴露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依法治企意义重大。

要想做好一个企业,有两个基础的东西是必需的,即混合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其实也可算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方面,过去恒天集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实现集团总部向战略管控型总部转型,把事业部做实成为运营管控型的子集团;实施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规范子公司董事会运作;集团从EVA、业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四个维度建立绩效评价标准等。这些都要通过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去实施。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但在中国,真正规范责权利有效对称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恒天而言,没有以完善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真正意义上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制度性安排,市场机制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国企》:最近中国恒天在资本运作与产业调整方面动作频频:去年,中国恒天相继出让了两家上市公司中国服装与恒天天鹅的部分股权;2015年第一天上班,您就到中国银监会去沟通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财务公司的事宜;1月20日,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总部项目在天津签约,等等。请问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中国恒天的下一步将如何规划改革发展蓝图?

张杰:资本市场对于传统国企的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要。恒天集团出让中国服装的股权,回收近10亿元现金,通过转让恒天天鹅的股份,回收了13.4亿元现金。恒天天鹅股权转让时,有3家民营企业来竞争,协议转让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交易均价,市场分析人士都认为时机和商机把握得很好。而且,两家公司剩余持有的股份也有增值空间。

2014年,中国恒天整体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已经到70%以下,虽然离最合理的60%还有点儿距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机械制造的传统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有发展动力,但创新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也是恒天集团的战略选择。

中国恒天期待成立财务公司后,能够提升资金集约化水平,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当然,纵观全局,资本市场最有效的功能是促进科技进步。

《国企》:您几乎从2008年8月上任董事长,就开始了频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以机械制造板块为例,恒天先后收购了长天九五、立信工业、欧瑞康非织造布设备业务单元等全部或部分股权,其中有民营大佬,也有外资巨头。但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是资本的融合,而且应该是机制和人才的融合。这些年来,中国恒天是如何解决其中可能出现的“混而不合”大难题的?采取哪些正向激励以实现人才融合?

张杰:其实国企搞混合所有制,更多看上的不是民营企业的资本,而是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中国恒天选择混合的企业,管理能力都不错,只是需要国有背景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双方互补,各得其所,所以混合所有制应该鼓励民营企业老板参与企业经营。不过,这还是个普遍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既要保护经营者积极性,又不能违背制度原则,必须小心处理。

企业管理要尊重市场规则,尤其要尊重人力资源的价值规律,因为市场是高度竞争的,人才是流动的。过去中国恒天在正向激励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以高管薪酬为例,集团总部高管与子公司高管的薪酬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因为集团总部的高管薪酬由国资委定,而子公司的高管则大部分已经市场化了。所以,中国恒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跨国公司立信工业是印染设备全球老大,被恒天集团并购后,其CEO年薪是集团老总的10倍。

混合所有制企业一定要注意建立很好的规则制度,吸收优秀的人才。为了提高积极性,中国恒天还将继续探索采取业绩股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进一步完善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任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机制。除了激励机制,还将完善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健全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考核体系,提高效益指标考核权重,按照分类考核、对标考核、短板考核要求,用数字说话、用业绩衡量,强化业绩考核的刚性激励约束,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升级,还要建立员工收入分配与市场接轨的劳动力价格决定机制,关键岗位、高端人才薪酬逐步与市场接轨。

恒天“混改”的下一步

《国企》:您说过,改革要以“市场化”为标准,凡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资产结构、管理架构、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都有必要进行改革。请问,下一步中国恒天的市场化改革重点在哪里?

张杰: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抓紧完善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方案制订工作,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踏上新的破冰之旅。我们要加深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思路和路径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重点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考核机制上创新作为,以此推动恒天集团可持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而恒天集团通过管控模式创新,提出建设“价值创造性总部”的模式,即围绕业务领域和业务构成,用“资本投入+人力资源=资产价值+现金流回报”的模式实现总部价值创造功能,通过资产投入和人力资源配比,实现所投资企业资产价值的提升(或上市公司市值)和对母公司的投资回报。

篇7

一、经济改革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主抓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十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国资委修改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逐步试验和践行改革举措。按照这个改革思路,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中。2015年作为新一轮改革元年,首先从中央一级、特大型、垄断型企业开始着手,改革实践反映到证券资本市场,具有改革预期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已经从题材、热点方面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和欢呼。

二、会计工作环境发展变化,管理会计职能作用重要性日趋彰显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果,会计这一专业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学习苏联的会计模式到大力引进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逐渐实现会计准则趋同,从先后几次修改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到颁布同世界接轨的新的会计部门规章,从不断完备新的会计准则到修缮日臻完备的工作准则、指南,都说明会计这一行业、专业已经伴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行业管理、专业职能、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是2015年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必然造成会计赖以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经济宏、微观环境基础发生变化乃至变革。如何充实、提高每一个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兼容并包,吸收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会计行业有识之士早已考虑和呼吁的命题。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作用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业已获得了相对成熟的实践和理论积淀。方兴未艾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培训,成为一种持续不降温的投资活动,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喊出了“财务会计记录财富、管理会计创造财富”、“我国目前缺口300万管理会计师”的口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的人才市场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切的阶段,说明变革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工作基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管理会计作用的重要性日趋彰显。

管理会计基于管理经济学发展而来,目的是为企业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相关决策支持,注重效益、效果和效率。并在对不同维度信息计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分析、报告、评价和控制跟进,在提供决策的同时进一步帮助改进相关工作,管理会计往往是参与、配合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同时也具备了会计的基本属性,即计量、分析、报告和控制职能。

管理会计的要义在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主要是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改善企业决策的效率;提供丰富的管理工具,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因此,如何适应新的财务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工作效能和水平,是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三、混合所有制架构环境下管理会计工作的特点、要求

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的企业主体(我们通常认为是合资公司)相较传统单一股权、单一所有制企业而言,前者从设立或者变革的初衷,首先是要整合资源、市场、技术、团队的优势,利用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运作规范、民(私)营企业乃至个人企业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共同发挥“圈养”和“野生”优势,面对市场竞争,利用同一企业主体下骨干人员在本单位发挥的作用、为本企业创造的效益等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股权的源头或顶层分配设计形成合理激励效果,克服以前非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的不足和劣势。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解决诸如公有制体制和非公有制体制下公司管理方面,基于会计内部控制基础性程序冲突等造成财务职能日常工作开展的具体现实困难,以及资源优势整合后企业内部对财务会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混合股权体制的新的企业环境,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传统财务会计职能逐渐成为特定会计主体财务部门职能的一个基础部分,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并逐渐以专门化的形式获得快速发展等等新的行业、职业发展新情况,是每一个会计人所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

通过笔者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体制下的企业财务工作,需要面对以下几点的现实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要求和非国有体制企业(特别是非规模以上企业)灵活机动的基础性工作程序的冲突。

国有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一整套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性要求高度一致的具体处理方式、方法,而民(私)营企业灵活、高效,主要以获取企业(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单一追求目标,在市场开拓、资产利益获得方面讲求快速高效,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出现。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如果没有取得高度一致的共识,即以合法合规性为目标要求建立起一套符合成本效益、较为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应流程,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会出现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基础性程序缺失、经营资料可追溯性不强或不完整,无法保证合规性要求等问题,亦不利于经营数据信息的准确获取与整理使用,无法有效建立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基础。

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虽然在市场开拓、技术获得、团队管理等方面获得整合优势,但公司管理思维、工作模式习惯却存在需要较长时间整合的过程。尽管国有企业存在着市场导向不强、机制不灵活等弊端,但在风云突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稳中求进,稳健的发展却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民(私)营企业管理者特别是没有规模过程资产足够管理经营经验的情况下,在成本效益、在决策程序方面存在着赌博心态与较弱的成本意识、自上而下的高风险的决策习惯的弊端。盲目冒进、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剑走偏锋的大规模调度公司资源、赌博式的投入,在公司资金的安排,本量利理性控制等等方面极易造成公司一系列管理风险,有的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经营决策重大失误、将企业置于高度的风险当中。

三是混合所有制架构下,公司运营决策体系中,财务部门职能的数据信息、对决策层提供的意向性判断日趋重要。量化工具与方法运用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逼迫转型升级,以适应日常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例如:根据公司经营战略,需要及时获得过往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基础的历史经验数据并加以分析,立足眼前,对未来经营战略实现的过程控制和阶段成果的确认,尤其是现时经济改革大环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新引擎的牵引下,企业在经营到一定程度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得跨越式的发展的机遇无限,需要财务会计职能部门打好坚实的工作基础,未雨绸缪。如目前非常流行的新三板上市、通过(被)并购获得资金、技术、市场等等要素的优势资源注入,均需要管理会计人员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事前设定经营指标,事中进行基于数据信息、财务指标的归纳比对反馈分析,甚至是风险警示提醒等等,不一而足。

四、在混合所有制架构环境下,如何做好管理会计工作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会计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精于专业,精通业务,重要的是要拥有管理者的视角,精通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例如,在架构好的信息系统中,通过分析企业日常的经营数据,及时发现公司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特别是非正态事项,通过渠道向公司决策层发出警示,使其公司行为得以及时修正并沿着既定轨迹运行,管理会计的职能得到发挥;其次,通过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检查,使用财务管理的多种工具进行日常过程控制和评价,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出具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从公司经营战略和规划目标角度对公司经营阶段性成果进行比对,分析,从信息化着手进行管理会计的披露,如前所述,混合所有制架构环境下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基于股权结构的属性,对企业经营效益指标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对会计专业职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公司一个能干的财务部门人员特别是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将很大程度的为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提供保障、参谋作用。再次,管理会计在日常工作中,要立足公司管理视角,通过财务内控程序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控制,改善国有和民(私)营企业的基础性程序冲突,并在日常工作目标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克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决策习惯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履行造成的现实挑战。最后,通过“润物细无声”等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和健全管理会计工作的标准,实现“三重一大”科学决策、基于内控要求的资财安全和处置,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引,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某混合所有制公司主业是近几年新兴的热点产业,即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销售,公司主营的纯电动汽车由于储能材料等技术瓶颈导致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焦虑、电池管理系统一致性等问题,无法同传统燃油车车进行适用性等方面综合性能的横向比较,但却有着每公里6-8分钱行驶成本的显著经济性比较优势。同时,该产品市场认知度、认可度由于其工艺技术性能方面没有同类业态产品的成熟市场比较,如何在商务层面加强经济性、适用性方面的宣传,管理会计通过成本的习性归纳和测算,再结合金融机构产品工具,进行诸如融资租赁、售后租回等等商业模式的探讨和尝试。公司管理会计进行基于产品特性的财务金融工具的测算、使用,为销售市场的开拓提供商务谈判的筹码和选项等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卖点支撑和销售方案选择。管理会计还可以参与到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再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扶持利好政策(诸如购置税减免、财政专项补贴、车船使用税减免、部分城市不限行、不限号等等)在短短的一年内频密出台,应不暇接,管理会计密切跟踪好这些政策,结合公司产品的特性,进行基于销售市场商业政策和商务政策方面的专业支持,对混合所有制架构下的公司尤其以市场开拓为核心导向的财务会计工作环境,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尤其显得重要。

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架构的公司顶层设计,内部职工持股,期权池的设计、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等方面的尝试,都对公司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

篇8

一、工业园区融资瓶颈破解途径

(一)建立工业园区投融资服务体系与融资平台体系

可组建融资平台公司,包含有园区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及投资公司等,将其融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建管理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基金、创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较好的解决掉中小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园区平台公司的实体化改革,改制平台公司,使之成为国有实体企业;结合园区实际产业结构与性质,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融资模式,积极引进国外民营资本,建立新形势下、新环境下的混合所有制,对平台公司开展妥当、实用性的股份制改造,对于工业园区上市融资要给予支持。

(二)构建“民间资本、园区平台公司及银行共建共赢”的融资模式

于远期初建阶段,一般会存有资金瓶颈问题,而园区平台公司、银行与政府联合主体模式,对于此瓶颈问题,能够较好的解决掉,另外,构建上述三方彼此合作的权能组合模型,将三主体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对于政府而言,需对园区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服务,要为社会投资者提供符合实际所需、满足未来发展趋向的政策扶持与政策指导。积极开展银园合作,融资平台公司与民间资本之间,构建起混合所有制,最终落实“共建、共赢、共发展”的新型公司合作模式。

(三)建立牵头银行、社会投资者及园区企业的信用结构

依据相关制度法规,建立牵头银行、社会投资者及园区企业的信用结构,促使政府信用可保障社会投资者与借款人的债权与投资回报。政府把土地出让收益权转交至政府平台公司,对于平台公司,需承诺把所获取的土地出让收益权做质押,借款人承诺依据土地出让进度,对银行贷款给予动态偿还,建立社会投资者合作收益分配机制,另外还需构建土地定额回流还款机制。

二、工业园区多元融资框架下的治理措施

(一)建立完备的混合所有制基调下的园区公共投资项目控制权策略

对各种属性公共投资项目展开研究,尤其是对控制权的要求,通过推动社会效率的最大化,以此来择选各产权结构,需依据工业园区产业所持有的相应性质,选择各种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构建系统化、功能齐全的分类治理机制。依据工业园区产业基本性质,依据政府补贴、鼓励准公益性产业参与市场及纯公共产品政府投资的改革思路与融资结构选择途径,可将市场参与与政府投资紧密融合,对于各种产权结构与融资模式,构建与之相符的治理机制与社会组织治理结构。

(二)基于建立多元化融资框架下构建组织信用治理模式与合作乘数效应形成机制

通过银园合作与公私合作(PPP模式)的组织优势,将产业园区现实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给予缓解,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另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构建完备、系统、合理化的项目信息传导机制与大数据机制,大力开展商业银行投资园区项目的建设工作,吸引民间资本,;另外,以政府企业协同合作机制,从中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与社会效益;将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与正外部性考虑在内,给予部分社会投资者以补偿;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与保障机制,以此为企业、政府提供良好的信用平台与合作基础。

(三)构建社会资本退出机制与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

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存在的政策性亏、公益性损耗以及其它方面由政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则适当给予补偿,积极研究公私合作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对公私合作投融项目所存在的实际风险给予有效控制。合理化的利益补偿以及完善的融资政策体系,乃是民间资本、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园区各个项目融资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始终秉持“市场机制主导,利益诱导为方向,财税刺激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辅助”的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融资政策体系。完备园区投资与融资机制,健全与之配套的相关设置,构建支付担保制度与财税转移支付体系;大力推动资金成本市场化的深层次改革,实施差别利率政策;加强混合所有制产权的治理进度与改革步伐,设定合理的投资回报,不断规范现行的PPP运作模式,健全国有资产权益转让机制。

篇9

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时代背景

(一)十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果

1、定量方面的成就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在十六大召开之时, 80%以上已完成公司制改制。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和各地选择的2700多户试点企业中,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造。

2、定性方面的成就 第一,整个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及效益状况明显改善;第二,整个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不合理状况明显改变;第三,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产生了“溢出效应”,带动或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十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波三折的主要原因

1、对“产权清晰”的不同认识产权结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假定。但是传统国有企业的单一国有产权安排是非常明了的。如果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国有企业就不再是经典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了;而这与当时的思想解放程度与力度不能完全达成共识。从而人们尝试在不触动国有体制包括国有产权体系的前提下搞好国有企业。

2、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中,最赋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内蕴的就是“产权清晰”,“产权清晰”直接决定着“权责能否明确、政企能否分开、管理能否科学”。所以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进行国有产权改革。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决定,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并阐释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问题,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有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四是有助于增强企业创新和公众创业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战略地位

1、所有制的核心是产权

所有制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而所有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现形态和发展形态却表现为产权形态。这样,就可以把产权视为所有制的核心,即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

2、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结构中最核心的制度

按照制度经济学,制度分为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其中,制度安排定义为在特定领域内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组规则;而制度结构指经济社会中所有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区分为基本的制度安排和一般的制度安排。而所有制、包括产权制度,是制度结构中的基本制度安排,从而决定并影响着其他一般制度安排。

三、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内涵

(一)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

1、建立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一个越来越以人力资本产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社会即将形成。因此,建立的现代产权制度必须充分体现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流动权、就业权、劳动权、创新权,以及享一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的一切有形和无形成果的权利。

2、建立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此,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须在结构上是以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社团产权、法人产权、私有产权、个人产权及混合产权等多种不同产权构成的,它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联系融合。

3、建立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法治要求的产权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以高度发达的分工和专业化,密切合作和充分竞争为本质特征”的复杂经济体系,也是由高度非人格化的交易活动组成的经济体系。这就要求,首先,我国的现代产权制度要站在宪法的高度,对所有的财产(包括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和保护,严格划清政府公共权利与公民私人权利的范围边界,以防止公权侵犯私权。其次,由于这种高度非人格化交易关系产生了十分复杂的交易纠纷,所以要想实现产权的第三方保护,就必须保持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现代产权制度的内涵

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1、归属清晰

“归属清晰”实际上需要“明晰”的主要是归属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具有多元性,在产权多元化的情况下,相对说来需要“明晰”的主要是国有产权,即解决“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问题,为此必须建立“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权责明确

现代产权制度,不仅要求在权责利上有明确的、具有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而且权责利还应当是对称的,即多大的权力必须与多大的利益及责任相对应。否则,不对称的权责利将导致权力的滥用、逃避责任与利益分配不对等,导致产权起不到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

3、保护严格

依法严格保护各种产权主体的资产不受侵犯。这对于私有产权、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因为产权具有排他性,即各种产权主体都具有独立行使该项产权的职能,不容他人侵权。严格保护各种产权,由于同时维护了公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从而为彻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4、流转顺畅

产权具有交易性或流通性的重要特征,表现为各种产权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有偿转让或流转。宏观上表现为市场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流动和收益分配的调整。产权通过流转得到有效配置,资产通过流动获得增值,从而重新调整了利益分配格局。因此,要想建立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就必须打破我国目前地方、部门分割和封锁的市场状况,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

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思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分析我国产权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我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第一“公共”(特殊)领域,按照分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国有产权的分布,使之逐步集中于“公共”(特殊)领域,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第二在“公共”(特殊)领域,国有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国有产权的转让和流动重组,千方百计降低国有产权比重,转向相对控股或参股,真正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多元产权相互制衡的产权结构。

篇10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联着国计民生,对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璇,2013)。重视国有资产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体的内生拉动,也有利于我国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与活跃度的增加。

一、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

广义的国有资产,即国有财产,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收益、拨款、接收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力。狭义上的国有资产,仅仅包括广义国有资产的第一部分,即因国家对企业的投资而依法所拥有的资本以及权益(陈鸿,2012)。

固相上的国有资产仅以一种经济资源的形势存在,若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作用,可见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形成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调控产权为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以及配置运行的过程(冯琳媛,2013),为了实现根据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快速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合理正确地划分各级行政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王超,2012),使管理机构在享受其法律赋予权力的同时受到责任制约,责权一致,继而减少推诿的现象。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只是完成了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提供了框架,而完成整个管理过程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根据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是三层次二分级的管理模式。(许桂娟,刘洋,2005)三层次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企业。首先,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履行国有资产管理决策和领导职能的机构,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其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主要承担国有资产的运营工作,以及代表国家行使一部分的决策权;然后,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机构,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出资方,国有企业作为经营生产方,形成产权契约的关系。由此可知,三者形成二个分级的委托-关系,即第一个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所形成的委托-关系,第二个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所形成的。正是基于三层次以及二分级的管理体制,改善了政府的治理模式,创新了公司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出台,把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路引向了资本管理的新高度,更加注重资本运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陈庆,安林,2014)。这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运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规划。为此,各地对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展开了新的探索与建设。

(一)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有序推动

国有资产,作为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物质性的作用。但是,仅作为一种静态的物质,是需要结合经济体的运转与流动来体现其强大功能的。把国有资产运转流动起来,使其成为动态的物质,即国有资本,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再者,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交换,只有流动与交换,才能实现商品或者服务的价值增值,资本也不例外。为加快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一是在树立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意识,明确资产证券化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强化扶持政策,营造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二是积极探索,推动企业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三是突出重点,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动国资监管企业整体上市、核心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

(二)企业战略重组与后续问题的处理

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只有重视改革,才能搞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其中,推进企业的战略重组是改革的核心环节。通过企业战略重组,完成股权变更、工商登记等后续工作,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理顺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指导监督企业既积极又审慎地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股权结构,通过其他利益主体的逐利本能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此外,针对已进行企业重组的公司,一是跟进企业战略重组协议的执行情况,督促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健全企业重组体制,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明确重组后的企业功能定位、战略发展,有效规避生产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在处理后续问题中,政府也作为协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加强领导,严格把好关口,加大政府督导力度等方面,协助后续工作的完成。

三、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

回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历程,已有的成绩突破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是,从十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尚未彻底、尚未充分,还需要继续弥补缺陷与不足。主要从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存在的不足。

(一)政出多门,国有资产缺乏统一监管机构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国家所拥有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应归于全体人民所有。但人人都是所有者,也导致了人人都不为其所有物负责,并在现实中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国家所有就是归国家,与自己无关,也就不关心这些财产,因而这些财产也不存在具体真正实际拥有者。然而,即使是国家所有,由国家来管理,但是有些国家机关与部门,不愿意放弃其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和收益,想成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因而国有资产的出资人由多部门来分担,这就必然导致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后果。在我国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着国有资产的收益权由财政部门行使,投资决策权由管委会、政府行使,人事权由组织人事部门行使的现象,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各项权能被人为分割,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清,缺乏一个具体、明确的承担者,没有单独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导致出资人依然不到位,无人负责的状况仍未真正解决。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市场定位不明确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授权的国有资产的运营机构,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运作不规范,有回归行政主管部门的危险。同时,由于授权经营偏多,既不利于集约管理和规模经营,也不利于整合资源优势,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这些原因导致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不能较好地分析市场需求,细分市场,实现市场的准确定位。

(三)角色错位,企业的经营自得不到真正落实

虽然自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普遍放权,增加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全,但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导致企业自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相关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机构既行使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又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政企不分,角色混乱;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集团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既当“老板”,又当“婆婆”,仍然摆脱不了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的旧习惯,再加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滞后导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形同虚设,使得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仍然得不到保证,企业的效益还不尽如人意。

四、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与时俱进、水到渠成的,它对于进一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体制基础。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健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

为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缺位与虚置,首先需要健全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合理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并按照出资关系规范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模式,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其次,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质量,增强国有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树立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推进各类经营性和资源型资产纳入国资监管体系,对政府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源和政府掌握的可生产收益的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转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大力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

规范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实际运作,加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监督作用,需要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利用资本市场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推动国资监管企业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其次,突出重点,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动国资监管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公布财务报告,披露真实信息,进而督促国有资产运营工作的运作,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

(三)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根据我国的国情,物质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因而,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下,还需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具体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鉴定产权,权责明确,构建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的创业致富的环境,吸引更多私营企业加入社会生产,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和活力。二是依法保护非公经济财产权,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及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重组,使上市公司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同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总的来说,健全产权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改革的动力,坚持公有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基本,三者相结合,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改革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仅能够搞活国有企业,而且还能带动政府经济的改革,因而是关键与中介。改革好这个中介,搞活了国有企业,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璇.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33):334.

[2]陈鸿.国有经济布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2-33.

[3]冯琳媛.浅析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大观周刊,2013(4):49.

[4]王超.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完善[J].价值工程,2012,31(26):178-180.

[5]许桂娟,刘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J].税务与经济,2005(1):51-55.

[6]陈庆,安林.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33-41.

[7]侯普光,赵公社.改革红利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J].理论探索,2013(2):93-97.

[8]刘文俭,黄芳.搞活国有经济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5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