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厕所革命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厕所革命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厕所革命总结

篇1

乡镇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根据凤阳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的相关要求,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活动安排部署,现将我镇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乡镇的爱国卫生活动月紧扣“共推厕所革命、共促卫生健康”活动主题,活动采用集中宣传和环境整治两种形式,集中宣传发放“厕所革命知识问答”手册、宣传口袋。同时,乡镇组织医护人员开展现场义诊和开设咨询服务台,为群众提供免费血压检测和健康咨询服务,倡导群众关注身边环境,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动员人员参与治理环境脏乱差,重点清除死角、垃圾池周围、公共厕所、公共场所等地进行全面彻底地除四害活动,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

宣传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理念,以“人人参与爱国卫生月活动”,“全民动手创建卫生乡村”等标语进行反复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荣誉感,促使群众爱护环境,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乱张贴,提高全民爱卫意识。

一、组织领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任副组长,*各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组员,下设爱国卫生活动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

二、完善制度,强化爱卫工作规范化

我镇制定了相关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制度。为使爱卫工作做到管理有序和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

1、对爱卫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将卫生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统一考核奖惩,对单位的爱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强化公共区域、居卫生责任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美化绿化周边环境。

三、落实行动,深入开展爱卫工作

1、大力治理脏、乱、差,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对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化粪池卫生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治,美化了环境,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2、我镇以春季灭鼠为重点,开展了在全镇范围内统一灭鼠活动。在各村(社区)购灭鼠药,按照爱国卫生活动的要求实施灭鼠活动,采取科学灭鼠投药程序,确保使用安全,使灭鼠工作在我乡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篇2

一、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优、特、高、深”四个方面下功夫。优,就是要把品种、品质、品牌往优质上调。优化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特,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把产业往特色上调,提高土地产出率。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甜粘玉米、芦笋等“十大特色产业”。继续把休闲农业作为吉林市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国家级示范点,10个国家标准美丽乡村,30个国家星级企业。高,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向科技要生产力。重点建设万昌、孤店子2个以水稻为主的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以玉米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按29项现代农业指标体系逐项抓好落实。强化全程机械化、高光效、航化作业、节水等先进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深,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资本跨界的机遇,搞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

二、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农业+互联网”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发展“五大”水利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在提高科技水平上,在万昌先导区开展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探索“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服务超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新模式,破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粳稻贡米等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启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发展“农业+互联网”上,打造智慧“三农”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提高精准农业的水平和农产品增值空间。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经营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加大土地确权力度,促进规模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由25%提高到30%以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在经营模式创新上,总结推广龙潭“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创新各具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扩大土地收益权抵押贷款和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年内力争达到3亿元以上。总结中粮、磐石吉高物流“粮食银行”试点经验,推广“粮食银行”新模式。

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体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清收还林上下功夫。在农村环境整治上,开展全市“六清”行动,重点推广磐石市“永红村”模式。从明年起,探索乡镇集中处理垃圾的新模式。在农村厕所革命上,把“小厕所、大民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推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更加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清收还林上,要坚定不移完成任务,确保停得下、还得上、活得好。

五、构建农民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篇3

XXX镇紧紧围绕省市县有关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三年时间,分批次推进全镇13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计划建设4个重点村,2019年计划建设4个重点村,2020年再建设5个重点村,确保2020年底,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计划,达到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生活垃圾治理。一是垃圾收运体系已显成效。根据交通、人口等因素,在13个村推行“公司收运、政府监管”的第三方托管模式,建立了因地制宜、运行有效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县农村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在垃圾中转上,争取京津对口帮扶项目,建设转运能力为10立/天的垃圾中转站4个,目前正在建设。二是沉积垃圾清理有序推进。结合“三清一拆”“河道垃圾清理百日攻坚”等工作,通过“以行政村及环卫公司为主体、乡镇主管、县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已开展全面督导检查2次,随机抽查58次,共清理垃圾、杂物20余吨,清理河道20里,拆除私搭乱建5处。

2.农村厕所革命。三年(2018-2020年)计划在全镇13个行政村建设双総式无害化厕所1200个,实现5个一类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0%以上,8个二类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19年,计划投入100万元,建设双瓮式无害化厕所400个。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的方式推进,三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个,铺设污水管网4000米,实现1个重点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4.村容村貌提升。三年共投入200万元,完成街道硬化1200平米,村庄绿化60亩,美化整治800万平米,对4个村重点进行美丽庭院和精品庭院建设,对10个村设置标准化地名标志。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推动。成立了由镇党委委书记任政委,政府镇长任总指挥长,副职班子相关领导任指挥长,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办头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协调和调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议、现场办公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2.明确建设任务。按照“超前谋划、高标规划、职责细化”的工作思路,做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有条不素、顺利推进。

3.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实施多元投入。采取本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上级奖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严格督导问效。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奖惩制度,采用半月报表、每月巡查、不定期联查的督导机制,对巡查、联查结果全县通报,严格督导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4.严控工期质量。一是严把人员聘用关。全部施工方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具有专业建筑资质、资力雄厚、业绩突出、经验丰富,施工人员有经验、懂技术、负责任,从施工人员和队伍选择上严要求、高标准,确保工期和质量。二是严把建筑用料关。施工方全部用料必须经检测合格,报美丽办审定备案后方可使用。在2-3个村配备一名监理,全程跟进施工进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旦发现用料质量问题,由施工方负全责,立刻停工整改,并扣除相应工程款。三是严把督导检查关。抽调2名干部成立推进小组,长期下村,检查督导全部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并高效发挥镇、村、工作组作用,协

助抓好各项工作,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效高质推进。

三、下步工作

1.推进施工建设“显成效”。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上阵,发挥好美丽办、监理方、施工方等工作人员作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加强督导检查,采用每日报表、每日巡查、不定期联查、全县通报等多种督导手段,准确掌握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篇4

为全面深化我镇河长制工作,切实维护好河湖生态健康,结合全镇河长制工作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一)清河。

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镇地表水水质优良(国考断面)比例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地表水无劣V类国考断面。

(二)护岸。

岸线管控力度增强,河湖“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得到依法清理整治。

(三)净水。

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黑臭水体基本解决,有效实现水环境污染源头减量,农村水污染防治能力明显提高。

(四)保水。

全镇用水总量更趋合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按照《XX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通告》,从2021年1月1日起,在全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止生产性捕捞。

二、工作要点

(一)聚焦重点难点,抓好总部署

1.为建设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凝心聚力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幸福美丽新村和水美新村建设,持续推进我镇河湖管理提档升级。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实现辖区内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

2.深化跨流域跨区域河湖联防联控

贯彻X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与毗邻乡镇的联合巡查,召开联席会议,持续推进跨界河流“三排”、“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3.完成年度河长制考核工作

制定2021年河(湖)长制考核方案,加强河(湖)长制考核结果运用,与综合表彰、评优选先相结合,激励河长履职尽责。

4.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

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召镇村河长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河(湖)长制部署要求,通报全镇河湖管理保护治理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二)常态清河护河,健康水生态

5.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

根据镇情、水情和河湖管理实际,结合河湖自然地理、社会环境和服务功能等差异性特征,在全镇挑选1条河流(可包含水库)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工作,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6.依法规范河道采砂监督管理

全面巩固全域禁采成果,公示重点河段、敏感河段河道采砂监管“四个责任人”,构建部门联合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作机制,规范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砂石综合利用,打击非法采砂。

(三)依法治乱护岸,健全水体系

7.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

强化调查研究,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完善整治标准、明确工作责任,提升规范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日常巡查,坚决遏制“四乱”问题发生。推进智慧河湖监管,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加强河湖管护,提高河湖监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动态监管。

8.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基础

依托地理测绘信息技术,进一步规范完善河湖划界成果,构建全镇河长制“一张图”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提高河湖管护信息化水平。配合上级部门在6月底前完成规模以上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

(四)持续治水净水,提升水环境

9.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继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健全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鼓励绿色生产方式,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秸秆利用等,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10.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现与国考、省级考核断面有效结合,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表水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完善相关管控目标。全面启动河污口综合整治工作,编订印发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精准治污水平。根据“十四五”新设断面,抓紧启动2021年枯水期管控工作,编制科学管控方案、督促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实现整体平稳过渡。

11.着力抓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进一步摸排集镇污染严重的小区域,加强源头生态保护,组织实施一批环保专项行动,加快相关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12.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

将三磷污染预防监督、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纳入到环保督察、日常执法检查、河湖长巡河等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推动新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提升污染治理成效

13.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长效管护

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污水垃圾问题整改,持续巩固集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健全机制持续改善集镇水质,继续保持集镇建成区无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14.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种养循环、健康养殖等发展模式,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以上。

(五)从严管水保水,优质水资源

1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全县2021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0.9亿m3以内总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规范取水行为。加强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XX省节约用水办法》要求,强化节水评价工作,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等节水载体。

16.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

集中整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提升乡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整治,推进水源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17.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非法矮围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日常管理,切实抓好护渔巡查工作;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落实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整治行动。

(六)完善保障措施,凝聚新合力

18.强化依法治理

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认真落实“河长+警长+检察长+法官”工作机制,严格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19.加强暗访督查工作

强化河长制暗访督查,组建暗访督查人员库、建立河长制问题数据库及管理流程,实现“查、认、改、罚”闭环管理,使河长制暗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20.高质量完成“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及年度“四张”清单编制工作

按照“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编制大纲,全面完成我镇主要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河长制年度工作清单编制,结合各流域、各行政村域实际,提出问题、目标、责任、任务“四张”清单。

21.加快河长制信息化进程

按照水利部“一数一源”的管理原则,规范河湖数据的管理使用办法,加大遥感技术在河长制及河湖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巡河APP,同步巡河数据,深入推进河湖信息化建设。

22.强化河长联系单位职责

协助县级河长和县级有关部门编制、落实相应河湖“一河一策”方案;落实县级河长专题工作会议议定事项;开展所负责河湖管理保护推动情况和重要动态的调查研究;定期督查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参与考核评价;完成县级河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5

刚才,县委马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高度系统总结了2020年工作,对2021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大家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贯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着重从细化任务抓落实的角度,对今年全县经济工作具体任务做些安排。

一、要全力抓好目标责任落实

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确定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单位GDP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州上下达指标以内。这一预期目标,是我们今年抓经济工作的硬指标,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硬要求,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强化意识和发展意识,自觉把落实目标责任融入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重点工作中,以重点工作的推进促目标责任的完成。要围绕目标责任落实,进一步细化指标、分解任务、制定措施,明确每个月、每个季度的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切实把各项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发改、统计部门要加强分析调度,对主要责任指标一月一总结、一季一通报,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按月梳理分解,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务实可行的应对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分管领导要加大研究部署和督促推动力度,敢于动真碰硬、较真叫板,该督促的督促、该约谈的约谈,确保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预期目标。

二、要坚决打赢打好整县脱贫摘帽攻坚战

今年是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要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冬季备战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抓实落细“春季风雷行动”,全力以赴“秋季冲刺行动”,确保53个村、3629户15937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对标产业扶贫“五个全覆盖”,扎实做好“粮改饲”扩规扩面、扶贫车间建设运营、劳务培训输转、村集体经济培育、村农经室建设工作。种植饲草玉米3.3万亩,青贮玉米秸秆9.9万吨,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争取纳入“粮改饲”省级示范点范围。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兴办多种形式的扶贫车间,年内新发展扶贫车间18个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输转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800人,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2500人,争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务工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土地租赁、经营权入股和参与劳务等方式,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扶持小家禽、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五小”产业发展,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基础上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作用,突出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全面开办种养产业综合保险业务,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二是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突出问题,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小区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全部建成入住。危房改造要在全面完成413户存量危房和2332户灾后重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危房改造清零行动。投资20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配套工程和管网改造项目,解决4729户22461人饮水困难问题,自来水入户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全面达标,彻底解决好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4所幼儿园,实施9所村小学教学楼、7所村小学宿舍楼、70套教师周转宿舍、34所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20个村卫生室维修。三是全面抓好扶贫政策落实。要持续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要围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寄宿生补助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等教育健康扶贫政策,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兜底保障工作。四是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要加快财政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拨付进度,坚决防止资金滞留,加大资金审计和日常监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三、要持续用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的关键抓手,切实加大项目谋划和实施力度,着力强化项目引擎带动作用。一要加强项目谋划争取。要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围绕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发展和民生基础改善等方面,精心谋划储备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优化项目储备结构,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州的计划盘子。二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重点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0项,计划总投资106.7亿元。道路交通方面,加快旅游扶贫大通道建设进度,建成大河家黄河大桥,硬化改造农村道路64.1公里,完成自然村入户道路硬化859.6公里,“畅返不畅”农村公路整治25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00公里,积极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修复水毁乡村公路129条616.7公里,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水利工程方面,完成中部二期人饮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银川河、吹麻滩河河道治理等项目。加强重点水源地保护,做好水质检测和净化处理,提升城乡水利保障能力。社会事业方面,要完成大河家中学、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站建设项目,实施好农村电网工程等项目。三要加强项目规范管理。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快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顺利开工建设。严格执行项目“五制”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投资效益发挥充分。要认真落实县级干部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主动协调指导,及时跟踪问效,严格项目竣工验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四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开展“中国光彩事业行县招商引资半年大会战”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和公益捐赠两大重点,统筹抓好项目宣传推介和对接落实工作,努力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和产业项目,力争签约项目11个以上,签约资金40亿元以上,当年开工率达到65%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15%以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谋划筛选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招商项目,积极开展多批次、大频率、高密度的招商引资活动。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对引进企业和招商项目的全程服务,推进“四办”改革和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提高招商项目的服务保障水平。

四、要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劳务、种养殖等特色富民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开工建设投资9000万元的大河家雄关度假村项目,实施总投资1280万元的大墩峡景区和总投资1300万元的石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3个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旅游厕所6座,扶持发展农家乐30家。力争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以上。劳务产业方面,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以及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进一步拓展稳固劳务输转基地,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年内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6.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种养殖产业方面,发展旱作农业25万亩以上,种植马铃薯8万亩以上,中药材5万亩,膜侧油菜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完成花椒、核桃、啤特果栽植2.2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新增养牛6000头,改良肉牛1.5万头。

在全力抓好特色产业的同时,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循环农业、通道物流、中医中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打造全县经济新的增长极。要重点推进落实光伏产业项目,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把光伏项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快做好项目选址、地质地形勘察、招投标等各项前期工作,全力搞好项目实施服务保障工作。分管领导要盯死看牢,加强研究谋划和督促推进,确保3座35兆瓦光伏电站于6月中旬并网发电。要依托光伏项目,采取“光伏+”产业模式,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拓宽产业路子,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快实施投资1500万元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充分发挥中天创客电商园引领作用,抓好电商人才引进培育、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和融资渠道拓展,全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五、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方面,要重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省第五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管控、集中治理和网格管理,加大燃煤锅炉、土炕土灶改造力度,坚决杜绝放火烧荒现象,坚持抓重点和抓经常相结合,从当下抓起、从每月抓起,确保主要指标平稳可控。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认真落实河长制,集中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加强5条河流域综合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废旧农膜、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要围绕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风貌改造“三大革命”,加强村庄风貌控制和村容村貌整治,继续做好拆旧排危和农村乱贴乱挂、乱搭乱建问题整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收集处理和改厕改圈力度,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环境整洁村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完成造林6.5万亩,栽植行道树12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2.6%。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助奖励政策,完成草畜平衡21万亩、草原禁牧23万亩。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新修梯田0.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9.56平方公里。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3月20日前全面彻底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任务。

六、要切实强化财税金融保障

要认真研究落实国家和省上财税金融政策,切实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积极盘活资源资产,努力抓好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确保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财税保障。要围绕落实“三区三州”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和财政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力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工作。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实现应收尽收。二是强化金融支撑。持续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进一步扩大放贷规模,强化支撑作用。深入挖掘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持的政策潜力和授信额度,积极对接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强化金融风险防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突出防范金融风险,努力降低和化解不良贷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逃废债等违法行为,持续做好扶贫专项贷款清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七、要全面加强民生服务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改善民生,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要全面促进教育提质发展。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育人才、促就业、利长远的根本性举措,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大河家中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选派骨干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支教,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提质发展。二要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慢性病干预力度,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县疾控中心、妇保站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开工建设县医院二期住院部建设项目,更新配备17个卫生院和50个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三要统筹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积极争取项目,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6个,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非法出版物的监督管理,净化全县文化市场环境。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送文化下乡等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四要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优抚安置等政策,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工作。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全面整合,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着力促进社会就业,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切实解决好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力落实省列10件实事任务,认真办理议案提案。

八、要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篇6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1-0115-05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聚,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在不断增加。根据“六普”样本数据推算,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还呈现出分布广、困难多等明显特征。从总量上看,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5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总量的43.64%;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由于机制保障不健全、社会化支持不足、教育资源单一等问题,这一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仍面临着亲情缺失、安全缺保、生活缺助、学业缺察、心理缺慰等一系列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仍未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近十年来,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在实践行动领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维护留守儿童权益构成了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政策及其行动领域的重要内容,各地留守儿童关爱体制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领域,留守儿童所引起的教育、社会化、人力资源等系列问题在进入2004年以后,真正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身份根源、生存状况、教育监护、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已有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用减量化的思路,以网络化、立体式的研究范式,对新形势下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的成果仍较缺乏,目前类似的相关研究是散落于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化等研究中,或仅在政府公共政策的行动领域中得到某些实证。因此,本文将以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网格化网络、组织队伍、机制平台、行动计划和乡土资源基地为着力点,进一步研究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新路径。

一、进一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不仅是补齐教育民生短板,顺应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重大议题,也是大力破解教育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我国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手段。

二是改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现实需要。根据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独特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处境,提升留守儿童福利水平,提高留守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改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建设教育强国,提高未来建设者素质的客观要求。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对提高劳动者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让广大留守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关系到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战略部署,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作为未来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特殊考量。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儿童生存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以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为着力点,以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推进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为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中国做出积极努力。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化支持不足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三大重要机制。但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环节仍存在一定缺陷与盲区,尤其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担当“社会化他人”最重要角色的父母和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位,再加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社会组织支持缺乏规范性、持续性等原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化机能单一、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并由此产生了失范和越轨等一系列“留守综合症”,亟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由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和社会组织等构成的多方位的社会支持体制。

(二)权益保障不健全

一是受监护权缺失。全国妇联有关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46.74%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以隔代监护(与祖父母居住)为主,占32.67%;亲戚监护或其他人监护约占10.7%;尤其引起注意的是,独自居住的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占到3.37%。因临时监护人由于自身缺陷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据统计,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二是教育权益保障不均等。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三是生命健康权仍未实现全面保障。比如,受欠发达、后发展基本区情的制约,广西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仍较低下,卫生知识普及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在保健预防、体格检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四是帮困救助机制尚未健全。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仍不高,仍无法真正满足困难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困难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帮扶与救助的长效机制急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教育资源平台单一化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普遍问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不少农村学校仅满足于提供一些简单刻板、停留于书本上的教育;再加上由于长期以来乡村社区教育的缺位,开发利用特色乡土文化等乡土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的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尚未真正形成充分保障和满足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有效综合平台。农村留守儿童担当着未来我国农村建设主力军的重任,但受现有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局囿,不少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学业成绩不佳、教育基础不扎实、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弱点,而且缺乏对自己家乡的根本热爱与了解,更谈不上成为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者。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必须坚持“儿童为本、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线、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纳入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总体规划,纳入各地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最大限度地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体制模式和路径方法,才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体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此,笔者提出了“五个三”的建设路径,并以此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情有所依,安有所护,困有所助”的关爱体制。

(一)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依托,构筑关爱留守儿童的网格化网络

一是健全学校关爱、保护网络。充分发挥学校制度化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力量配备,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根据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积极拓展教育领域,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创新留守儿童帮扶互助机制,推进城乡学校共建、师生结对,根据“地域相邻”原则组织留守儿童成立自助合作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文化走向的引导,推动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能力的养成。二是完善家庭监护网络。建立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督促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定期联系的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在留守儿童健康教育上的协同合作。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中西部地区进行试点,建立一批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引导、支持外出务工的家长和监护人承担好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升科学教养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社区管护网络。把留守儿童社区管护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之中,建立村(居)留守儿童教育和管护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村(居)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场所,建设“幸福家园”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采取“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投入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探索建立“以奖代补”制度,配置亲情电话、视频聊天设备,添置少儿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设施,引导留守儿童尤其是寒暑假空白期进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无人关爱、自由活动危险、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探索社区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互助新形式,依托“诚信计生”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平台,以邻里关照互助为重点,制定邻里关照互助公约和邻里关照互助承诺书,开展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活动,增进邻里感情,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家庭的生产生活难题。

(二)以“教师专职队伍—部门专业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为主力,壮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队伍力量

一是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专职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增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依托“国培计划”平台,重点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强化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给机制,争取更大力度实施“特岗计划”,满足农村学校对音美体等专任教师的基本需求,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及时总结并提炼学校教师担任留守儿童“家长”的实践经验,积极推广重庆、广西等地典型经验,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成为寄宿留守生的“家长”。同时,加强教师与家庭、社区的衔接,做好非寄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强化关爱留守儿童的部门专业队伍。强化对教育、财政、劳动、农业、妇联、团委、关工委、计生、司法、卫生、文化、民政、农业、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能力培训,积极发挥专业人员在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维护儿童权益方面的作用。以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为主体,建立保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助网络;以政法、公安、工商部门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和保护,建立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环境净化与安保网络;以卫生、计生部门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专题培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医疗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完善留守儿童部门联动管理服务制度。三是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组织“爱心妈妈”、“知心姐姐(哥哥)”和大学生志愿者等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组织志愿者进入乡村少年宫,聘请“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担任留守儿童辅导员、管理员,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教育讲座。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爱心捐赠,争取加大友成常青义教等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力度。依靠网络力量,以“微公益”等新模式创新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平台,探索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平民化、常态化的新机制、新途径。

(三)以“动态监测机制—帮困救助机制—权益保护机制”为基石,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整合学校、计生部门、基层社区(村区)等力量,开展全国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以及监护人状况,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规模和结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状况及需求,逐步实现全国留守儿童动态监测信息的共建共享,为全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信息基础。二是健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制。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妇联组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通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力度,消除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现象。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留守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以及游泳、娱乐、交通、消防安全和产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和监护人的自护自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农村中小学校园安保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系。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集中力量对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室、营业性音像场所、零食摊点进行整顿和监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违法留守儿童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法律援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100%给予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帮困救助机制。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对困难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给予重点关注、重点帮扶,确保特殊困难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建立长效帮扶救助机制,加强政府投入,发动社会捐赠,主要用于帮助因家贫而辍学,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而无能力治疗的困难留守儿童,切实改善特殊困难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的平台作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援助制度,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四)以“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营养健康促进计划—阳光成长计划”为抓手,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结合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洗澡房等设施,配备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创新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重点规范和加强寄宿留守儿童的各项管理,坚持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监管,在学习上优先辅导,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和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功能。加快自治区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二是深化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留守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治疗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体检,建立留守儿童个人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在全面实施鸡蛋工程的基础上,稳步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加快完善“春苗营养厨房”等企业资助平台,加强中小学食堂建设,突破“厨房”瓶颈,快速提升学校均衡营养供餐的硬件设备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学生伙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实施留守儿童阳光成长计划。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主线,在留守儿童中深入开展“快乐、感恩、励志”主题活动,通过倡议书、榜样故事、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引导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加强留守儿童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定期在全国开展“优秀留守儿童”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优秀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

(五)以“劳动技能实践基地—民俗文化传承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为平台,打造关爱留守儿童的乡土资源基地

一是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依托中西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深入探索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打响“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接班人”组合牌,打造“与历史牵手、与先烈同行”的“红色教育名片”,建成留守儿童接受革命传统洗礼、寻求精神源泉、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民俗文化传承基地。结合各地农村文化特点,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广西等省区围绕本土优秀民俗文化举办假期兴趣班、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民俗文化的经验模式,借助乡村少年宫的资源优势,引入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创办一批“民俗文化假日学校”,利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传授本地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艺术,在统筹解决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照看问题的基础上,丰富其假期生活,为提高留守儿童人文素养、传承民俗文化做出有益探索。三是建设劳动技能实践基地。坚持“立足现实、贴近学生、体现综合、务求实效”的原则,对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尤其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乡土情结,酌情建立学农实习培训基地,可通过校内培训基地和校外培训基地等多个平台,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种花、种草、日常生活自理常识等培训,针对高年级学生则结合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特色进行系统培训,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维涛.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N].人民日报,2013-05-11(4).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5.

[3]胡国雄,肖亚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8):35.

[4]江立华.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江海学刊,2011(7):108.

[5]董溯战.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