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4 18:2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家庭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品德教学

1家庭参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育模式,遇到什么事情就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教育孩子,因此,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强调正规化,而是强调生活化。总之,家庭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对子女的体质、道德、智力、审美、劳动等素质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推动作用,人的各种素质的基础,大都是在家庭里奠定的,而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单位都替代不了的。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家庭教育,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又影响着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发展。学校教育,它既对家庭教育起着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又对社会教育起着辅助和优化的作用。社会教育,它既为家庭教育提供环境和条件,也对学校教育反馈信息、提出挑战。但是从家长的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已经交了学费了,家长就尽到了责任了,管理孩子完全是老师的事情和责任了,学校就好像是全托所似地,这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孩子内心世界从来不管不问,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管好吃饱穿暖就成了。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完全忽略了对孩子的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习惯教育的养成。早期形成的好习惯对今后身心发展起催化作用,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会对今后身发心展起着巨大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全面转变观念,配合学校和社会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请家长走进课堂,举行专题讲座;利用通过家长职业渠道提供的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单位参观考察,去感受和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还可以通过家长这一中间渠道,带领学生到历史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参观考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魅力。

2社会参与思想品德教学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家庭之外,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进行。整体社会环境对其各自的家庭教育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乡邻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能给彼此带来一种归属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另外,环境的经常变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现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居无定所,有时为了寻找更好的居所,有时是变换工作,孩子要不断的适应新环境,家长忙于生计,不愿意经历许多麻烦去为孩子上学奔忙。很难保证给子女提供稳定和良好的环境。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他们的孩子失学或无法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

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社会上各种因素例如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和各种宣传工具(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者要善于挖掘社会环境的教育资源,并注重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在社会教育环境建设中,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变社会环境的随意影响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极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失学少年时常聚在一起,四处浪荡,打群架或从事行窃活动或上网成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孩子失学后留在家里照顾家庭,或做父母的帮手,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孩子推向社会最低层,给他们一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先进人物、知名人士、革命先烈等,都对思想品德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一部分人的力量,将有利于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例如,教师可以争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区知名企业家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生态农场、企业并参与到其中,感受自然生态园和企业文化的魅力,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锻炼学生校外生活实践的能力。

3学校开发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未曾转变,认为吃透书本教材就可以,而学生则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之更好地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服务。

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关键是要把校外课程资源与校内课程资源联系起来,就校外课程资源而言,主要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社区资源。社区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蕴涵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资源,能为教学提供许多的便利条件。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书本教材,对这些宝贵的社区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无疑是没用的,所以要重视校外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积极开发利用校外社区课程资源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连接好社区内的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服务机构和地理资源、生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经济技术资源、民族传统资源,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生活接轨,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在开发利用思想品德社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各种社区课程资源进行识别排查,精心过滤,从中筛选出所需要并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种开发利用方式既简单方便又容易实行,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由于所筛选的课程资源来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学生因此会倍感亲切,容易为他们所信服,也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生活化,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化。

4结语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点问题,更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且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位课程资源对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赋予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极为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霞.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活动改进的策略研究[J].岱宗学刊,2008,(03).

篇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生活环境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孩子的语言、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和价值观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

在幼儿园阶段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管仲曾经说过“知子莫若父”,真正理解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养育我们的父母。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态度和个性,明确体现了因势利导的原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它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超如果过这个水平,家庭教育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良后果是,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被他人接受,霸道专横等等。包括父母的错误教育“逼子成龙”等阻碍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些确实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如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推行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项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能完成抚养一个人的。”因此,为了幼儿的良好发展,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家庭教育不像学前教育那样系统、规范,但它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初始取向。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用专业的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而不是用家庭教育来取代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结合。此外,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候,双方应该努力达到同样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在家庭中有效地融合和发展。儿童在家里玩的把戏的影响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被使用和扩展。为了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幼儿园学习,在家里实现稳定的合作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为例

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在实施家园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尽管合作形式多样,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展,部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概念不确定,对参与家园合作没有兴趣。有些家长在家里不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现象却被家长和教师所忽视。

(二)家长缺少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心理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阶段和连续性。阶段是儿童年龄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连续性原则决定了学生也处于早期阶段特性。由于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了解,许多家庭在教育过程的早期就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根据小学的内容教育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写作需求不规范。教师的写作需求会让孩子的写作难度加大。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写汉字。当他们进入小学,他们厌倦了写作,这导致缓慢和耗时的写作。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很高,会按照小学生的要求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在身心上施加更大的压力。有些孩子会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对家庭作业也很反感。

篇3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家长学校是有效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家长学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的继续,也是特殊的成人教育,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素质,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学校、教师的教育,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所以,我们希望看到上级领导给与足够的重视,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教师队伍,来承担家长学校的教学任务,使家长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每一个家庭的家教水平,就会很快的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家长素质

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巩固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我校积极而有计划地组织有关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增加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我校家长学校办出了特色。

1、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去年以来,先后邀请部分家长去虎门纪念绾和步步高电子厂等地参观,清明节和学生一起去将军山烈士陵园扫墓。

2、组织家长座谈教育经验。每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一定感受更深,把这些感受说出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对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肯定很有帮助。这学期,我们首先请十佳学生的家长谈自己的教子经验,并将一些好的经验在“家教文摘”上分期刊登,供更多的家长学习取经。

3、邀请家长观看学校的文艺节目和大型活动。每学期,学校举行文艺表演,都邀请家长观看、指导,学校的重要节日,重要活动,也请家长参加,如“六?一”儿童节,一般都要举行家长和学生同乐的节目,在这种联欢中,家长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有利于相互沟通,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改善。

4、设立家长意见箱,建立家长接待日,多方面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以改进学校工作。今年三月份,举行了全校家长开放课,家长们自觉到班级听课,与老师交流,支持班级工作,学校领导善于采纳家长的好建议,以改进学校工作。

5、督促教师做好家访工作。学校制定了家访制度,要求教师把家访工作当作重要的教育活动,班主任每学期要进行普访一次,并要做好记录。通过家访,沟通了教师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家教方法的改善。

二、提供学习资料,加强正面引导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我校家长学校从提供学习资料入手,帮助家长学习、提高,给家长以正面引导。我们的做法是:

1、创办“家教文摘”,报道学校新闻,摘录报刊上的家教内容,刊登家长的教子心得等。由于该刊内容接近家长,符合家长的需要,因而颇爱家长的喜爱,家长们反映,读了这些家教短文后,自己好象明白了许多道理。

2、学校图书室向家长开放,并增加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报杂志,供家长阅读,图书室还向学生家长介绍部分图书报刊,方便家长借阅。

3、向家长推荐书刊报纸,引导家长多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丰富家庭的文化生活。几年来,我们先后向家长推荐介绍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300多种,健康、有益的书刊不断进入普通百姓家,不少家长搓麻将、逛舞厅的时间因此而减少。

4、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教师队伍标准,制定了家长学校班主任制度,家长学校学员考核制度,优秀家长奖评比制度。每个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结合外地经验和县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的要求,我校还制定了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去做。

5、关注残缺家庭,实行特殊保护。对于单亲家庭,一方面给学生以特殊关照,按照规定发放生活补助,另一方面要求其父母改变偏颇的教育方法,并组织力量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孤儿,学校从经济、生活、学习等诸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特殊关照和教育,动员学生捐助,积极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严格要求他们,加强与其祖辈联系,不因孤儿而姑息。

6、电网传书式。对于父母在外打工而学校确定有必要同其家长交流,家长学校则设立了家访联系电话和开办了家长学校网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家长进行直接对话,互动交流,及时沟通,消除了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隔阂和心理障碍,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架起学校与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成果显著:

1、家长的教子观念和教子方法有了新的提高。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完善了家长学校设施,规范了家长学校的管理,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家长学校越来越有吸引力,家长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普遍更新了教子观念,增长了家教知识,改进了家教方法,提高了科学教子水平,实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优化了学生在家庭受教育的环境。

2、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有了新的进步。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学生成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最大受益者,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学生的礼貌、礼节、礼仪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4

几年来,我们**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办家庭教育研究会*个,家长学校**所,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家庭教育网络。参加学习的中小学生家长达**万人次,占中小学生家长总数的90%以上。我们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积极部署工作,精心研究载体,广泛开展活动。做到一年突出一个主题,对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都有新突破,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早在**年**市妇联就牵头成立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几年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由过去的五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由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局、公安局、**日报社等八个单位组成。研究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儿童部,负责指导、协调、规划、督促、宣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和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机构,形成了家庭教育网络,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每年都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年,**县家教会同电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年下半年开始**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所,**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社区、**社区和**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名,市级**名,省级优秀家长**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年我们请来**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理论研讨与知识传播相结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泛深入地组织全市家长学校及中小学家长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在其指导、带动下,全市家长学校都能够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同时把理论研讨所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的家教知识以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试卷问答、演讲等活动形式传播给广大家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接受知识传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篇5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 ,3140岁的42 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 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篇6

【关键词】方法研究 护生管理 家校合作

中职卫校护生基本为女性,大都为初中应届毕业生,属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自我定位模糊、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与人沟通能力欠缺等构成了中职卫校护生的基本特点。

学生进入卫校后,由于学生远离家庭,家长管理鞭长莫及,造成中小学教育比较完善的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突然失衡,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压力全部倾向校方。如何找到新的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平衡点,如何使学生家长的管理得到有效的延伸,以下是我校近年来对家校合作在中职护生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及其研究,现试述如下:

1中职护生管理与中小学教育的家校合作比较

由于中职护生远离家庭,学生与学校彼此缺乏了解,同样的家校合作,中职与中小学却差异甚大,这全是学生就读环境和条件使然。

1.1 家校合作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优势

学生就读中、小学时,学生就在家长“眼皮底下”,家长的教育使得上劲,家长教育在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家校联系便利,家校合作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如家访、家长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于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部分管理中来。所以在中小学,家长的教育很具有针对性、具有个性和时效性,家校合作的管理模式更易趋于完善。

1.2家校合作在中职护生管理中的欠缺

由于中职护生的远离家庭,远离家长教育,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缺乏了解,使得家校合作在中职护生管理中存在以下欠缺:

1.2.1家庭教育严重淡化

我国公办的中等职业卫校基本分布在地级市以上城市。据我校近三届护理专业学生生源调查分析显示,来自县城及农村的学生占全校生源总数的 91%,故学生进入卫校后,绝大部分学生远离家庭,远离家长,家庭教育被严重淡化。

1.2.2 条件和环境的迁移

学生进入卫校后,远离家庭,中学时期的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也已淡出,其生活、学习、管理的条件和环境均发生重大迁移,学生与学校彼此缺乏了解,学校与家长沟通困难。

1.2.3 毕业实习的管理“盲区”

中职护生在校学习两年后,便要到教学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此时,学生不仅远离家庭,又要离开学校,而学生与医院缺乏了解,医院也无法与家长沟通,学生管理又陷入到一个新的盲区。

2家庭对中职护生的影响

众多的家长心态、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结构,均对中职护生的在校学习和管理产生诸多影响。

2.1家长心态对中职护生的影响

经过多年来与学生及家长的接触和了解,总结出在孩子进入卫校后,以下家长的心态对中职护生的管理均产生很大的影响。

2.1.1特别关注

大部分家长有这种心态,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及成长,不习惯孩子离开自己的视野,欲延续以往那种孩子在身边的管教,无奈孩子远离家庭,有劲使不上,因而千叮嘱,万嘱咐小孩在在外要认真读书,别出任何差错,并要求学校从严管教。这部分学生大都比较听话,易接受学校管理,家长也较配合。

2.1.2 全盘托付

这部分家长的心态多是以往的家庭教育缺失所致,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随老人,属“留守少年”,家庭教育欠缺,随着孩子的离开,老人如释重负;或小孩以往相当调皮,家长一直无法管教,有甚者直言,家庭教育已失败,不指望小孩成才,只求小孩在校能安然度过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所谓“危险年龄期”,这类家长欲把对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学校。由于家庭教育不完全,易造就孩子的沟通障碍或任性的性格。

2.1.3顺其自然

这类心态的家长大都认为子女“不争气”,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又无特殊专长,把孩子送入卫校学习,任其发展,顺其自然,家庭教育被淡化。学生入校后,想要“争口气”证明自己,但又不知如何“争气”,小心翼翼,不愿出事,更怕出事,在心理上形成较大压力。

2.2家庭结构对中职护生的影响

家庭子女的多少,单亲或离异家长的家庭,其家庭教育均对中职护生的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2.2.1多子女家庭

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这类家庭的家长大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举全家之力培养男孩,疏于对女孩的管教,女孩的家中地位无意识的被削弱。

2.2.2单亲或离异家庭

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家长,大都较年青,或各自重新组建家庭,因而无暇顾及与前夫(妻)所生小孩的管教,有的托付给老人扶养,亲情的淡化和(或)经济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小孩的心理、生活和学习。

多子女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多数会大打折扣,家长的管教不同程度的被削弱,这类学生由于入校前在家庭的重视度被弱化,缺少,有自卑感,因而学生在入校后大都比较孤僻,不愿主动沟通,学习和生活中都缺乏热情。

3家校合作在中职护生管理中的体现

3.1家校合作的意义

由于中职护生远离家庭,家长管教“鞭长莫及”,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长缺乏了解,加上中职护生的自身特点,寻求家校合作对中职护生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家庭教育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况且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家长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有个性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因而强化家校合作对中职护生的管理是有坚实基础的,是完全可行的。

篇7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健康成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88-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当今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促进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等实践类型。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家校合作,认为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双向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它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其一,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在相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上的优势互补。在许多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教育占主要地位;受部分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时有所忽视。即使部分学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受学生在校时间的制约,加上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机会不多,教育效果有r也不太理想。而家庭却是一个较好的实践场所,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下更容易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正确与否,对学生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影响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三,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延续。要想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尤为重要。周末两天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实现“5+2>7”的教育效果,保持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其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生活化。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而写作的最大难题是素材的缺乏,家长可通过开展“郊游”“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周围的事物,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家庭教育,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

三、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处于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发展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由于家校合作欠佳,一些学生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必须剖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矫治,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当前,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信息交流单向,同时,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有些家长想配合但工作太忙、难以兼顾。教育实践发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情况千差万别,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与目标也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需要配合学校教育,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学校教师和同伴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然替代不了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

四、家校合作的实施办法

家校合作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其一,学校方面。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开展家访、家长会等活动,还应在班级成立家庭委员会。为了让家长时刻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家长开展有效交流,班主任可建立家长微信群,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感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以增强家长的认同感、提高家长素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其二,家庭方面。作为家长,最关键的是转变自身观念,对学校表现出充分的信任,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建立起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统一认识,统一目标,有效合作,可以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8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延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正经历着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往昔。小学时代依赖于家庭保护,而到了中学则是时刻想着从家长的唠叨、管教、干预、限制中解脱出来,划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的中学生而言,在其成熟稳定的心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深刻影响被教育者的心理发育。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如何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每一个中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无论是学校教育不当,还是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虽然都与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追根溯源,不良的家庭教育才是产生学生不良心理的首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对中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1单亲家庭对孩子个性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生活观念的改变,离婚率逐步上升,这势必出现一些单亲子女。父母离异之后,往往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加上生活的重负,他们心情往往处于压抑状态,这就无形中给孩子带来生活的阴影。

2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心理的影响

为人父母者,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由于不同家庭中父母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认识不同,个性心理差异,对孩子的教育或者溺爱或者要求过高,这样不仅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反而害了孩子,使原本美好的愿望成为泡影。

3父母作为家庭主要成员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说过“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作为家庭主要成员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从其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综合素质偏低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采取合理措施,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少年不良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强化家庭教育职能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早期开发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的。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教不养,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恶。因此,家庭应担当和强化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应重视对家庭教育学、家庭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缺陷,推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注重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教育失当造成的。错误的教育管理不仅没有成效,反而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从小养成其对立、反抗社会的情绪。为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建议:

(1)建立家教咨询中心。开辟咨询热线,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咨询人员,主要是引导家长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教方面的疑难问题,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学校可多渠道开办。妇联、教育局、学校、街道、居(村)委会基层组织都应开办,父母应定期到家长学校接受有关家庭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

3关注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学校及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其创伤,同时也要教育其他学生用友情去弥补其亲情的缺失。让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学校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培养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其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总之,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多奉献爱心。但需注意的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篇9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调查研究策略

一、引言

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并未将“家校合作”深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开放性社会中,各种思想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碰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的发展与教育开始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进行成长,家庭作为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的效果直接对每个人的未来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点,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阵营,更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多城乡结合部小学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学校还通过很多方法实现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而言,家校合作还不完善。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差,很多家长的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学校采取一些家校合作的措施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例如:我校曾经使用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们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他们租住在一些民房中,每天天不亮就去工作,深夜才回来,经济收入的拮据使得他们无法购买电脑;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本来是想实现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的人员而言,参加学校这样的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他们不想请假减少劳动报酬来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可见,这些家校合作的活动和方式并不适合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这些做法也并未考虑到家长的不同境遇和需求。

2.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缺乏合作意识

通过对笔者所在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只有一小部分学历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前卫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可见,大部分家长并不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合作教育中。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学中,很多家长是附近菜市场中卖菜的、卖鸡蛋的、卖大米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所有的教育问题就必须由学校来承担,自己没有任何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发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上几年学,文化水平不高,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因此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到学校教育上。

2.家校双方职权不分、相互推诿现象明显

笔者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分工做出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有一部分家长也认为教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承担大部分责任。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职权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有一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认为:孩子应该自生自灭,上不上学都一样,反正将来都要从事体力劳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问题推卸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可见,这些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和氛围

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学校围绕教育的主体――学生实现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因此,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个家庭之间必须站在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家校合作问题,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共同协作,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内容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校已经将家校合作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到不同的层面。因此,家校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长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也不是陈旧的、传统的智力教育的范畴,应该逐渐将家校合作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审美艺术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终身教育中。

3.抓牢家校合作的关键点

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是校园,因此,抓好家校合作的关键点是保证家校合作效果的关键环节。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传承。

总之,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的边缘地带中,经济发展处于从郊区向城市化发展的状态中。只有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更好地进行探索,才能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祖国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曾菊琪.论新时期我国家校合作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5-157.

篇10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会 德育

“人之初,如玉璞。”小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孩童抓起。目前,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该端正办学思想,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当前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在学校内部建立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成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组成的领导班子,以思想品德教学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道德教育。要把掌握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设计一些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把道德学习与道德行为融为一体,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中,提高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增长向善行善的心志。

2.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学习,要安排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一些特别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

3.学校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模仿力极强而判断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地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加强与家长联系,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都将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

2.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3.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使老师、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有意识地帮助家长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务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认为,能让自己的家长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是对其成绩的一个肯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上进,增强自信心。

三、密切与社会联系,实施全方位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