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网络调研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网络调研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
课程代码:009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
A.网络营销主体 B.网络营销客体
C.网络营销载体 D.网络营销环节
2.网络营销最基本的应用方式是
A.网络营销集成 B.网上直接销售
C.网上市场调研 D.企业网上宣传
3.企业通过建立独立的网络营销网站而搭建的网络营销平台是
A.现实的网络营销平台 B.虚拟的网络营销平台
C.有站点网络营销平台 D.有形的网络营销平台
4.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
A.网络营销目标 B.网络营销内容
C.网络营销计划 D.网络营销体系
5.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的网络营销工具是
A.论坛 B.FTP服务
C.搜索引擎 D.邮件列表
6.某化妆品公司根据男性和女性皮肤特质差异分别推出男士洗面奶和女士洗面奶,其
市场细分依据是
A.地理细分 B.心理细分
C.受益细分 D.人口细分
7.确定何种类型的产品适合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过程是
A.网上产品组合 B.网上市场细分
C.网上产品定位 D.网上目标市场选择
8.直接将产品价格制定得低于同类产品的定价方法是
A.渗透定价 B.竞争定价
C.撇脂定价 D.直接低价定价
9.按照渠道中利用的中间商数目的多少,可以将网上营销渠道分为
A.网上深渠道和网上浅渠道 B.网上宽渠道和网上窄渠道
C.网上短渠道和网上长渠道 D.网上直接渠道和网上间接渠道
10.在网上促销组合中,构成网上促销主要形式的是
A.网络广告和网上公关 B.网络广告和人员推销
C.网络广告和站点推广 D.网上公关和人员推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网络消费者购买过程包括的主要阶段有
A.唤起需求 B.收集信息
C.比较选择 D.购买决策
E.购后评价
12.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网站维护 B.选择开发工具
C.申请域名 D.网站测试
E.准备站点资料
13.电子邮件的营销要点包括
A.邮件越长越好 B.主动提供E-mail服务
C.把文件标题作为邮件主题 D.使用ASCII码纯文本格式
E.邮件签名应该抽象、富有联想
14.根据发送邮件的权限不同,邮件列表的基本类型包括
A.公告型 B.新闻型
C.讨论型 D.信息型
E.咨询型
l5.网上市场调查应该做到
A.合理设置奖项 B.公布样本个人信息
C.尽量减少无效问卷 D.认真设计在线调查表
E.采用多种网上调研手段
16.网上市场定位的内容包括
A.顾客服务定位 B.网站类型定位
C.企业特色定位 D.服务半径定位
E.竞争对手定位
17.网上定价的方法有
A.成本导向定价法 B.竞争导向定价法
C.需求导向定价法 D.全球导向定价法
E.区域导向定价法
18.网络营销带来的成本优势主要包括
A.降低采购成本 B.节省库存成本
C.节约生产成本 D.缩减研发成本
E.压缩机会成本
19.网上间接渠道的主要优势包括
A.有利于简化市场交易过程
B.有利于买卖双方的信息收集
C.有利于实现平均订货量的规模化
D.有利于实现网上交易活动的常规化
E.有利于本企业营销人员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
20.关于网络广告的表述正确的有
A.动画广告属于文字广告
B.按钮广告又称为旗帜广告
C.弹出式窗口广告就是图形广告
D.网络广告的形式一般分为文字和图形两类
E.文字广告通常出现在网页的一些分类栏目中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网上市场
22.在线服务产品
23.网上支付
24.网上促销
25.顾客信息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条件有哪些?
27.对于企业来说,好的网上目标市场应具备哪些条件?
28.简述网上定价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试述网站盈利的五种模式。
30.联系实例谈谈网上产品组合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1.某国际旅行社主营欧洲游和北美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的针对精英、时尚、白领一族的旅游产品——“爱琴海新娘”蜜月游。该线路的目的地是希腊爱琴海,那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世界各地情侣向往的爱情圣地。在该旅游产品推广初期,旅行社利用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但报名人数远远低于预期。公司经过调研发现很多潜在顾客根本就不知晓这款新产品,同时发现竞争对手在其网站上同类产品的广告,刚刚几天名额就报满。于是,公司决定效仿竞争对手的做法,利用网络广告进行推广宣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产品的网络广告目标群体;
篇2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简介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研方案与结果
(一)调研方案
1、调研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2、调研方法:通过口头询问,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
3、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
(二)调研结果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各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
经过调研,发现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运用网络的频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对于一些网络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龄特征
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4岁的范围内,而18~22岁居多。经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网络购物的次数同样要对于低年级。因此可以看出,网龄对于进行网上购物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高网龄的人群同时也是进行网购频繁的人群。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必须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花费外,才会去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分析
1)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研显示,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其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并不是不会,或是对网络购物了解的比较少,多数原因集中于其对网站的不信任,怕受骗上当,质疑网络的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等都是在消费者进行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的。因此,诸多原因的存在让很多人不愿意尝试进行网络购物。
2)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通过访谈,多数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表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
1)获知渠道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2)选择原因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4、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购买行为特征
1)购买的商品类型或服务类型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研,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
通过调研,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每三个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数人每一个月会有一次网络购物。而在购买金额方面,则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购买的金额与上述所说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相吻合。
3)价格期望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多是那些比商场价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价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较理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4)付款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由于电子支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5、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评价
1)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质量品质的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得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3)未来购买意愿
对于网络购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浓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网络购物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种类多样、价格低等优点都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4)网络购物的前景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易于被接受。
三、结论
1、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巨大
虽然经济条件约束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法开展更多的网络购物活动,但进入社会后,他们将成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购买力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的购买力不能仅是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其终身价值,固定的收入将提升他们的消费力,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市场已形成
由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
3、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大学生购物首选的网站多会集中于几个网站,例如:拍卖网、淘宝网、易趣网、卓越网等。由于这几个网站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将购物的首选网站定于其中。较清晰的品牌意识是大学生在网站选择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2016个人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村情介绍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16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研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16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研,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
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场提供原料这种初级产品,未有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更不用说产值高的农副上加工产品了,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方,这样就导致了导致农户种养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种养殖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健全、品质不优质、生产无规模、产品无特色,产品销售难、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农户增收的现象依然很突出。
五是涉农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在我国要想形成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除了政策扶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外,坚持科技兴农富农、健全涉农服务体系的战略依然很重要,广大农村真的很急需各种涉农服务,尤其是对涉农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实用技术、种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市场以及个人如果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涉农服务资源,这对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尽快形成无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现状,因此充分发挥该村地理、交通区位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新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物流商贸业,尤其是引进涉农企业和产业;国家必须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监测好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引导服务农民种养;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谷X伤农现象的出现,实现农民丰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尝试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的流转、入股、承包、租赁,对吸引当地中青年人就近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对增加镇级财政和集体经济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该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同时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真正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所在,形成农民增收的软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在确保现有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的情况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实施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涉农基础设施工程,既要考虑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借助企业、市场的投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镇村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挥好村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广泛动员村民集资与合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来满足生产生活求,形成农民增收的硬件。
三是提高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在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以工兴农、以工促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下,积极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调整战略,着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体系,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扶持壮大重点涉农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像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这些七里桥镇本土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区界限和小团体主义,大力加强与全县其他涉农企业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银光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合作发展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涉农市场和壮大本土涉农产业奠定好的基础;在农户生产中,要大力广泛实施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在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提供全程跟踪与指导服务,实现多赢,提升农户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的定心丸。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网络 建设探讨
随着各级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供电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级供电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集团化运作的基础,是集约化发展的纽带,是精益化管理的手段,是标准化建设的依据。所以,对于县供电企业来说,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升级原有县级电力信息网络迫在眉睫。下面以山东德州某一县供电公司局域信息网络升级工作为例作一简述。
一、网络升级方案的背景与需求
该县供电公司原有信息局域网采用了基于SDH组网方式,在县公司主站和变电站分别采用SDH设备组成主干155M的百兆环网,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搭建在县公司本部,供电所通过SDH 155环网实现访问。同时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以2M为基准分配业务系统给相关系统和基层单位,部分业务系统需单独占用2M的通道,而如MIS类业务和视频类业务的传输则要若干2M 通道捆绑传(即N*2M)输增加带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百兆带宽已经不能根据业务的需求为每个站点划分更多的网络资源。同时受SDH总体资源限制,原有网络是点对点网络,不同2M通道之间在链路上是物理隔离的,每个端口间的带宽资源不能共享,使得设备的带宽资源得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从而使得大容量数据业务在传输中受到制约。
二、网络升级方案提出及选择
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考虑到该县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此次局域信息网络建设升级的目标是:在确保提高县公司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兼容性和经济性前提下,实现建设通信数据网和管理信息网分离和互为备有,确保县公司本部到供电所等有关站点的网络带宽应至少达到10Mbps及以上,专门用于营销数据传输的带宽不低于5M。通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了两种升级方案:
1、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组网方式。即在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工业级千兆环网设备,分别建设通信数据网和管理信息网实现数据通信与网络信息传输分离。以下升级后为数据网的和信息网建设示意图:
2、升级到SDH622组网方式。升级现有的SDH155设备,更换局端和供电所端为SDH622及以上,方便的组成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如组成闭合环形网,链形网、星形网和网状网。设备支持各种分支和分叉结构,环形网的相交和相切。
升级后构成环形网的示意图:
图中设备均为中继型。设备两侧所标“东”和“西”分别代表设备上的东、西侧。
3、两种方案的性能比较表:
通过以上比较,上述两种方案均能升级目标,同时从技术角度,新建千兆以太网络方案较为容易实现通信数据网和管理信息网分离和互为备有,同时在考虑县公司经济情况的基础上,选用千兆以太网络的升级方案。
三、网络升级方案的建设
千兆以太网络建设采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组网,网络协议采用TCP/IP技术。
整个网络建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各供电所等基层单位到电力网的接入部分。各基层单位如供电所从最近的变电所通过光纤接入供电公司环网,即由变电所提供一个光纤端口,利用以太网设备的单模光电转换器将以太网的通道延伸接入供电所。第二部分为县供电公司环网主站的建设,主要是供电所信息环网与电力系统内部局域网的连接。在千兆光纤组网方式下,只需要增加相应数量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就可以了,而由于以太网交换设备直接提供RJ-45接口,则不需要增加其他设备就可以直接连接到局域网。物理连接上成环型,工作时整个网络成链状结构,有一段是不传输数据,只传输硬件间的数据流,用来相互通知各自的状态给其他设备,环上的每一个设备都知道并随时通知其他设备自己的状态。如果有一段网络发生故障,临近交换机会马上通知其他交换机,极短的时间内这一信息就会传遍全网,作为基础节点的主站交换机就会实行切换,就是原来没有数据通过的那段链路马上进行数据传输,切换时间仅为50毫秒,网络还是呈现链状的工作状态,实现冗余。当损坏的网络修复后,网络恢复到初始工作状态。整个环网完全采用工业冗余设计,实现了在各种环境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四、建设后的效益分析
经过三个月的施工,该县供电公司组建完成了两个独立的千兆光纤综合业务信息通信环网,其中东西环分别为12和6个站点。每个站点从变电站主控室通信机柜到供电所营业厅、所长办公室重新铺设通讯线路,环网测试连接达到千兆水平。将调度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系统全部转到新建信息网络上,实现了新建信息网和原有调度等通信数据网分离和互为备有,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效率、保证了内部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
1、经济效益分析
千兆光纤环网上线运行以来,提高了网络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节约了维护成本。一是解决了县公司本部同基层单位之间的通道问题,使得所有的供电所等基层单位都获得保证的带宽,并且营业场所获得了同公司信息中心相连接的以太网端口,为业务系统应用、上传下载数据、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带宽保障。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链路,节约了链路成本支出。实现了网络的可控管理。二是采用的网络交换机均具有智能处理业务能力,能够对不同的IP业务采用不同的优先处理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交换机的这方面能力。三是可在以上的数据网络平台上建立语音网络,即以网络IP电话的方式来实现在数据网络上实现完整的语音网络,实现数据、语音网络的统一。由于不需对现有布线系统作任何修改,不必在每个分支机构配备语音交换设备,并且统一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多媒体应用综合费用都相对便宜,可减少相应的管理成本支出。
2、兼容性分析
该系统由于采用的是开放的系统软、硬件及网络结构,系统地开放性很好。基于SNMP的技术可以兼容管理所有IP设备,所以能在全网范围内实现虚拟网的划分,每个供电所可分配多个IP地址,单独网关组成一个虚网。同时,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操作人员的易用性,交换机内部有中英文可选界面,使操作者操作简单、易学,全中文界面。
3、安全性分析
篇4
【关键词】公共关系电子邮件网络社区
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或思想,是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兴趣、信心和信赖,目的是争取理解,树立组织形象,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其作为营销沟通的手段,既要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还要反馈信息,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它可以:建立公司或产品更有利的形象;将产品显露给更多的公众;在目标顾客中增强形象、提供信息并创造对产品的需求;和新顾客建立关系;巩固和老顾客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全面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确立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整合营销战略的实施,增加企业实力,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销售量等目标。随着企业与外界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以及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公共关系作为营销沟通的手段,在提升企业的形象赢得顾客的信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前严峻的挑战,也为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开拓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网络公共关系的主动性强、传播时空广泛、效能高等优势,如何利用网络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人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建立企业网站:很多企业设立自己的网站并通过网站开展公共关系。对于这类企业,网上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企业网站,提高企业网站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是企业网络上的总部,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但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更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工具。因此企业建立网站后,首先要在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上宣布站点的建立,以使公众知道并访问企业站点。其次,要不断更新网站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公众访问或再次访问企业的网站。再次,鼓励其他网站复制本企业网站的内容或创建到本企业网站的链接,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邮件列表等形式宣传企业网站。
2.网上广告:与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网上广告有着影响范围广、广告费用低、形式生动活泼以及灵活的交互方式等优点。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开展网上广告:(1)确定产品的广告受众。产品希望让哪些人来看,确定他们是哪个群体,哪个阶层,哪个区域。(2)确定产品的广告渠道。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网上广告渠道:通过电子邮件广告、在新闻组或电子公告板上广告、通过赞助网上广告、在Web上广告以及在广告交换网上广告。(3)选择广告提供商。企业可以选择网上广告的商,由该商选择合适的广告渠道;企业也可以选择别人的Web站点广告。一般有两类适合投放广告的站点,一是导航站,另一类是站点受众定位为该企业产品消费人士的站点。企业在设计网上广告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广告词要简单、明了、直截了当;使用具有震撼力的词汇;协调文字与图形、色彩、动态旗帜广告的图形的设计;采用动态旗帜广告。在广告实施后还应当监测广告,随时监测广告是否正常出现、广告的版本是否正确以及超链接是否正确等,有错误要及时更正,保障产品的广告效果。
3.栏目赞助:由企业对该行业内知名的专业网站的某些栏目提供赞助,访问者可以通过赞助页面直接链接到企业的网站,从而扩大企业网站的知名度。企业赞助对象一般是一些专题会议、公共信息、政府或非盈利性的活动,如赞助一些门户网站的某个栏目,借助门户的访问量,以吸引观众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注意。
4.电话服务:企业提供7€?4小时的热线服务,消费者有任何建议或疑问随时可以拨打企业免费电话咨询,以提高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企业也可以开通网络电话服务,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渠道,方便了消费者。
5.在企业网站设立“常见问答”(FAQ)栏目:FAQ主要为顾客提供有关产品、公司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它既能够引发那些随意浏览者的兴趣,也能够帮助有目的的顾客迅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获得常见问题的答案。在设计FAQ时要做到:列出哪些是常见问题;将问题分类排序,以方便顾客的阅读;要列出明确详细的解答。还可以为FAQ提供搜索工具,方便用户查找问题。这个搜索工具不仅能在主页上,而且还能在所有其他页面上进行搜索。搜索工具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搜索功能,而且还要易于使用。搜索功能应与站点规模相适应,从顾客的需要角度出发设计搜索工具。
6.提供24小时在线客服:在线客服是一个很好的跟顾客沟通的工具,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聊天室,也可以利用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或者开发企业自身专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如淘宝网的“淘宝旺旺”等。这样顾客可以随时上网同企业客服人员沟通,获得所需的产品信息。企业有条件还可以向顾客提供视频功能,向顾客提供如产品使用方法、产品简单维修等等,通过直观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服务。
7.电子邮件(E-mail)服务:E-mail是网络上运用最早也是最广泛的工具,它可在不同的网络系统中传输文本、视频、音频信息等。企业可以给新闻记者或编辑发送电子推销信,简述企业的新闻内容及对他的请求。也可以给老顾客发送一些企业的新闻,如产品的升级信息、新产品的信息等,还可以通过某些渠道收集公众的电子邮件信息,向他们提品的信息。在利用E-mail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应注意:态度要诚恳,使用通俗性语言;让收件人觉得邮件是专门为他写的,而不要一看就是广告;信件内容要简洁,产品信息丰富,价值性高。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42-02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 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项目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项目锻炼技能,提高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2)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去,独立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效又高效地发挥其潜能。
(3)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可以很快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融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3 项目教学法在纺织教学中的应用(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
(1)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二年级学生。
(2)职业岗位。织物组织设计师、织布值车工。
(3)学习领域。织物斜纹组织。
(4)项目。棉织物斜纹组织设计。
3.1 项目教学目标
(1)制定好整个工作过程计划,以QQ、邮箱或其他网络形式给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流程。
(2)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织物类别特点,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斜纹组织并绘制出组织图。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4)学生能够选择并正确使用必要的绘图工具进行作图。
(5)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通过网络出去。
3.2 教学内容
(1)斜纹组织的概念。
(2)斜纹组织的分类。
(3)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特点及应用
(4)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及作图。
(5)教学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实物媒体、计算机。
(6)工具: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画板、绘图笔、意匠纸或CAD软件)。
3.3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步骤
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决策―计划执行―成果评价―项目迁移,六个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如下:
3.3.1 获取信息
(1)项目的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项目。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棉织物随处可见,我们来观察这几个织物小样(实物展示、课件图片展示),织物组织是否一致,谁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斜纹组织是具有连续斜线和斜向的组织。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斜纹组织。
(2)项目描述。
对斜纹组织的种类、织物特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并强调和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斜纹组织主要分左斜纹和右斜纹,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斜向不同组织点不同,作图也不一样。
(3)项目任务。
教师:请大家设计组织循环为5根经纱和5根纬纱的棉织物斜纹组织,并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
(4)项目要求。
教师:这个棉织物要求设计为斜纹组织,设计要符合斜纹组织的特点,能用于棉织物,具有创新性,在计算机上绘出组织图,撰写设计说明进行网络。具体要求是:作图规范,设计图清晰美观,经组织点用X表示,纬组织点用空格表示。设计说明书要简述设计的主题,构思,并说明设计图中难以表现的内容,文字易简练,也可附在设计图纸上。对织物的总经根数、经纱数和纬纱数、经纬纱的颜色和排花、试织要求要作出说明。
(5)提供相关信息(经验)。
项目的完成与经验有关,学生的经验来自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展示、参观、网络等把信息传授给学生。
(6)确定评价标准。
教师在计算机上给出评价的框架(包括市场调研、讨论、设计、图面表现、汇报等方面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评价标准,并根据项目进行细化。例如,优秀:市场调研充分,调研报告翔实;表现出较好的技能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完成设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图规范,内容整洁无误;汇报时,简明扼要,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的回答问题,掌握了设计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项目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组,并说明小组工作的指导原则。本项目4~6人一组。
操作示范:教师在意匠纸或计算机上示范组织循环数为5的斜纹组织的设计思路及作图步骤,示范内容包括分析斜纹组织的斜向,经纬纱根数,类别及作图思路步骤。教师要强调设计要求、组织类别设计思路,作图要规范等。
(7)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从多媒体获取的斜纹组织相关知识信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针对工作项目设计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
第一,确定工作步骤。学生要充分了解项目,利用图书、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方案;负责绘制草图的学生速记下讨论的内容,将讨论后的方案绘制成草图,一般先绘制出2~3个方案,根据草图讨论方案,方案确定,在计算机上绘制设计图。第二,列出小组成员负责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三,列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第四,小组用网络的形式总结汇报工作成果,将计划情况在组内通报,保证每个组员都了解工作程序、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五,小组决策细化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六,计划执行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步骤进行操作,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成果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后,参照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从市场调研、小组讨论、设计、作图、汇报五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讨论优点及存在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设计作品,全体参与者根据汇报情况给出分数;参加汇报的所有听众(包括学生、教师)及汇报小组本身,根据准备好的评价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9)项目迁移。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此项目进行迁移,讨论其他类型的斜纹组织的设计,重点讨论如何进行新的设计应用。
(10)教学效果评价。
设计出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 在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括来说,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单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实践流程,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②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力度,将理论知识直观化融入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项目课程研究开发团队。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合作项目的兴趣。④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优化教学环境。⑤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岗位职责、工种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参考文献:
[1]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篇6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式;教学方法;职业教育
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学校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生进入校门后,影响学生受教育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等。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所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把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进行组织、搭配,形成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具有恰当比例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学生本阶段教育的纲领性文档,是具体教学实施的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同的学校、不同层次是不同的,本人从事职业教育,曾多年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本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课程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原则进行简述。
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是本阶段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建构课程体系的前提。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或定位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体系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混乱、无的放矢等严重后果,因此课程体系建立之前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及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怎样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呢?实际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国家早有相应的文献进行规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都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性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又强调“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国家给出的培养目标包含了技能结构和素质结构,是一种政策性指导目标,而涉及到各自学校却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培养目标的制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办法层次、学制、专业、地区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等等。如我们学校是一所技工院校,主体属于中等职教育中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上主要有中级工、高级工及少部分高职,在学制上有初中三年五年、高中三年、高职五年,因此由于层次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其相应的培养目标就会有些差异。从国家总体要求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但目前的实际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企业,把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再是直接录用到技术岗位,而是录用到技能工作岗位,也就是作为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工人录用的,这也决定了象我们这样的中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在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人才;另外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学生自身的发展及向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学校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象我们技工院校这样的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为“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架构
课程体系的架构也就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课程模式,就是课程体系分成哪些模块,是建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比较常见的课程模式就是“三段式”,就是把职业教育课程划分为三类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程序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尤其是强化人文教育,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目前这种程序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为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和企业有一定的脱节,难以培养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很难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核心技能。造成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虽然现在有些职业学生已把这种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进行了改进,成为“新三段式”模式,但也只满足一部分类型职业学校的要求,而对于我们这样的技工院校,我们大部分专业都是校企合作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因此我们的课程模式,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特色。在这里根据笔者长期一线教学经验及参与制作课程体系的经验,提出五段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整个职业教育课程分成五个阶段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综合训练课、生产实践课。下面我以三年制专业为例进行简述。第一阶段:文化基础阶段,主要开设文化课,时间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在开设课程时在适度、够用、不宜太难为原则,因为我们这类学校,生源差、学生基础薄弱,开设课程过多,偏难,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部分学生退学。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主要安排在第二学期,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可以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基础,是专业课的前导课程,主要开设一些与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成为专业技能人才的桥梁。第三阶段:专业课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的阶段,主要开设与培养目标和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相关的核心课程,主要安排在第3,4两学期。本阶段在课程设置中,要以企事业需求为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在这两学期中还要安排相应的职业技能考核,也就是说要进行相应的资格鉴定,使学生获取相应的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第四阶段:综合训练课阶段,主要安排在第5学期。在专业课阶段开设了若干专业课,学生从中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在不同课程中都完成了大量的实训,而这些实训是分散的、局部的,本阶段所开设的综合训练课,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局部的实训进行整合训练,完成综合项目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另外在开设课程时,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拿过来一定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式的综合训练,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就业后,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第五阶段:就是生产实践阶段,主要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一阶段就是平时所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基本完成理论和实训教学过程以后,到与本专业合作的企业方,作为一名劳动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完成企业中的相应工作,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为正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1、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学生受教育的依据,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为了避免课程体系建立的随意性,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作为像我们技工院校这样的职业教育,我们的教育主要为行业企业服务,而且我们相当一部分班级都是校企合作班,学生毕业后要进行到相应企业工作,那么我们制订课程体系就离不开企业对我们学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课程建设委员会就必须有企业专家参与,并且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与主导作用。2、到企业深入调研。在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学校还要组成专门人员到企业一线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企业中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所需要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哪些,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工作及工作任务中所需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及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列出本专业所开大体课程。3、围绕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调研及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的讨论,要确定哪些是核心专业课、哪些是专业基础课、哪些项目可以供学生综合训练。在此过程注重一个中心两个核心的建立方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就是建立课程体系的中心,也说是说课程体系的建立要紧紧围绕着培养能胜任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中心。另外一个企业可能需要的技能工种较多,学生不可能哪样都要学习,因此核心专业课不适宜过多,根据企业要求,以二个为合适。因为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较短,精力有限,安排核心课较多,学生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达不到学习目标。核心课程要多安排课时,要让学生对企业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学的精、学得会、学到能胜任工作。对那些与核心课相关性不大的课程,尽量少开或者是不开,以便让学生更有精力学职业技能,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这就是所说的二个核心。比如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就以网络设备互联与网络施工为一个核心,以局域网服务器管理与维护作为第二个核心。还有就是在建立课程体系时还要注意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顺序,避免造成一些课程由于前导课程没开,而使教师无法实施教学,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内容的情况。4、相对固定但可动态调整的原则。课程体系,一但经课程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学校审批后务必严格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否则就很易引起教学整体上的混乱,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培养一个人才一般得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期间企业可能生产方式、产品有所调整,这就有必要在课程体系执行过程中,时常的与企业专家进行交流信息,学校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对执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滚动修订或调整,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课程体系虽然是相对稳定的,课程或课程内容是可以动态变化的。
四、总结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纲领性文档,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因此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都是非常重视的,都是组织专门人只员从事该项工作,笔者根据制定课程系的一点经验,简述一些体会,也许对与我们学院相似的职业教育有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光明编著.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M].科学出版社,2014.
篇7
近年来,顺应网络经济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当代电子和网络技术来从事各种外部商务活动,通过包括因特网在内的计算机网络来购买、销售和交换产品、服务及信息。事实证明,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时代。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网络营销(e-marketing)的平台即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它是企业利用网络媒体来开展的各类市场营销活动,是传统市场营销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发展。简言之,网络营销是用互联网在更大程度上更有利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过程。
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传统营销理论基础之上的,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一般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网络营销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它不只是利用互联网向客户发送信息,而是要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作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部分,其成败将对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成功可以表现在企业形象的树立、品牌价值的提升、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增进、作为一种对外信息的工具等多个方面。网络营销活动不是为了实现网上直接销售的目的,而是为了提高产品总销售量。它不等同于网上销售,而是为了实现销售目标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
针对医药企业自身的特点,其适用的网络营销有以下几种模式:
建立出色的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网站已成为展示营销策略的主要渠道以及与客户沟通的全新桥梁。建设一个出色的网站,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就高访问率。企业网络品牌的宣传效果和网站是相对永久的,而网站上所展示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却是动态多变的。企业网站要想成功,就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加以关注与满足,且这种满足必须是与互联网媒体特性、企业现有产品相结合,同时在网上还要具有特色的、别人难以模仿的新颖服务项目。这种服务对于消费者和企业都必须是可持续性的、能不断交流的、可增进双方亲和力与品牌感召力的项目。
加入专业经贸信息网及行业信息网
对于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专业经贸信息网站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如可以提供固定的网址(一般不提供独立域名)并制作简单的网页,这样可省去制作企业专门网站的高额费用。经过专业分类的信息网为客户查询供应商信息提供了方便,加入这类信息网有助于网站访问者发现企业的信息,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而行业信息网是一个行业的门户网站,由于汇集了整个行业的资源,为供应商和客户了解行业信息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形成了一个网上虚拟的专业市场。例如中国医药网(省略/),加入此类国内较大的行业信息网是网络营销的必要手段,即使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仍有加入的必要。
网络广告
作为网络营销的重要环节之一,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广告的含义,它使得广告主能了解顾客,并与他们直接交流。在这种交互式营销中,消费者可以用鼠标点击广告以获得更多信息,或通过电子邮件来提问。互联网为广告主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使用电子邮件的能力,还允许其针对特定的人群做广告,使得真正的一对一广告成为可能。
网络广告可以同时传递品牌的多种特性。传统媒体广告只能间接接触产品,而潜在消费者或客户在浏览网络广告时,只要看到感兴趣的内容,便可直接用鼠标点击,进入该产品的宣传页面,了解到该产品的具体内容。这一点对于医药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医药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使用当中,因而消费者的决策周期较一般产品要长。鉴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网站广告是网络广告成功的关键。作为医药企业,首先应细分市场和客户,分析医药产品的潜在消费者或客户经常访问哪些网站,然后在这些网站中选择访问量排名最高的网站,并在其醒目位置购买广告,这样的广告才能发挥功效。确定网络广告网站的性质以及点击率排名,可通过第三方网站的统计分类排名来决定。目前此类网站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如国内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易等都可查询到此方面的资料。
虽然电视媒体或报刊等平面媒体广告可以有效传递品牌的形象,特别是杂志的夹页广告用于推广企业的一些免费试用品非常有效,但是费用高昂。网络广告的另一优势就是价位要比电视和杂志广告低很多。
善用搜索引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表明,搜索引擎已成为互联网上仅次于新闻浏览的第二大常用服务。因此,企业从事互联网推广和网络营销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即搜索引擎,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在搜索引擎列表上的排名来得到更多的关注。90%以上网民通常只点击分类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即使是在同一页,排在前面的网站被点击数也远高于排在后面的,所以搜索引擎加注的意义在于如何取得良好的排名。百度等著名搜索引擎即可提供此类列表排名的付费服务。
搜索引擎排名会影响网站的访问量,但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搜索一定数量的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站点,而且逐个网站进行信息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关于此方面的信息,可以参考第三方的统计数据。如著名的互联网市场调研公司艾瑞(iResearch),会在其网站定期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年度报告。
供求信息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网站为企业供求信息提供平台,有些可以免费信息,根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在相关类别。互联网上有很多国内或国际贸易领域的网上社区,有大批国内或其他国家的会员加入。那里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平台,可充分利用其免费平台,自己企业的信息。
除了在贸易网免费信息,也可直接向潜在客户发送信息。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潜在客户,然后有针对性的向潜在客户发送信息,达到宣传的目的。经常到一些贸易信息网和电子公告板去查看供求信息,可根据信息中的联系方法,主动向潜在客户介绍自己或订购对方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还可利用搜索引擎查询潜在客户。如药品的胶囊外衣,目标是医药行业的生产厂家,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或分类目录查询药品公司,根据各公司网站的简述将搜索结果进行简单筛选,然后逐个访问潜在客户的网站,利用网站上的信息了解潜在客户的企业规模、地理区域、产品结构、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方式与潜在客户取得联系。这种方式较适用于生产资料、半成品、集团购买的产品等,对于一般消费品来说效果可能不理想。注意不要向潜在客户滥发邮件,否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垃圾邮件和不可靠的链接导致的网络客户流失,和传统营销中客户的流失一样危险。
网络促销
大多数网络营销活动把目光放在长期的网络交流上,但在新产品或服务时,也可以用互联网来进行一次性的宣传。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在家中备有常用药。所以,深入的网络促销活动可以让顾客了解医药企业及其新产品的情况,包括企业的历史、发展、未来预测和新产品的特性、优越性及价位等,还可以征求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意见。典型的网上促销活动有网上有奖问答、抽奖活动、申请优惠卡或贵宾卡、建立网上销售俱乐部等等。由于其公开性和认知度,能收集到一定的客户信息。一般知名商业网站均能提供此类活动。
篇8
随着网络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从当时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以及未来对网购发展潜力的期望。
二、引言: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学校里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
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三、调研报告正文:
(一)调研方案
1、目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正以越来越强的力度冲击着各国的消费群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不可忽视的进行网购的庞大群体。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的基本情况,为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2、地点:XX的部分高校
3、对象:部分高校的在校本科生
4、方法:网上问卷调查(发放问卷XXX份,有效问卷XXX份,)
5、时间:XXXX年XX月XX号——XXXX年XX月XX号
(二)调研结果部分数据分析
1、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分析
从我们的《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经常购买的产品类型。首先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服装类产品,其次是选择在网上充值话费,当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数码和图书类产品。
2、大学生网购过程中是否有受骗的经历
网上购物,看不见,摸不着,即便商家需讲求信用,但一些无良商家还是借此欺骗顾客,从而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还是有部分人有受骗的经历。
3、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情况分析
消费的金额主要是由生活水平所决定,而大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收入,所以一般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30-60段和60-100段,其中女生偏多。
金额数男女男生所占比列女生所占比列
30以下21130.180.07
30-6027890.240.48
200以上1860.160.03
4、大学生对于网购商品的满意程度情况分析
网上商品无论图像多么的吸引人,颜色艳丽,但都可能经过修改,跟实际收到的有所色差及型差,所以有时购物人对收到的商品会不满意,觉得被商家欺骗。
满意程度人数所占比列
很满意60.02
满意1080.36
一般1770.59
不满意90.03
很不满意00
注:大学生对于网购的商品满意程度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项,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很满意”和“不满意”;没有人选择“很不满意”。
(三)网购优点具体分析
1、方便性,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
网络购物,是一种极其方便的购物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网络购物”之所以可以深受时代青年的亲睐,第一大特点应该就要数它的便捷性,不论你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上网"逛商店",选商品买商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时下的青年男女,白天忙完纷繁的工作,下班时间有时会很晚,再去选择逛店买商品已很难,那么网络购物对这些年轻人你来说就成了最快最方便,也最喜爱的购物方式。
缺点:配送时间不定
2、网上购物要比传统购物还便宜
对于网店比实体店价格还要便宜,主要是由于网店不像实体店,需要花钱租店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花费,并且开网店不要任何税收,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与实体店拼价格。另一点,很多开网店的人都是一手商,拿货价就要比很多实体店经营者还要低,所以在网上开店价位更低也就合理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价格低廉的网店都是这样的理由,里面不排除有黑心老板将次货混在里面将价位打低。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商家的信誉度。
3、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货比N家
现在的网上商场越来越多,习惯网购的朋友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只选一家,看上就购买,而是随意的挑选,只要你输入你想了解的商品,同样的商品不同的商家就会出现,你可以任意挑选,现实中的货比三家,在网上就可以变成货比N家,而且不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而更好的一点是,如果你想选择一件现实中很难找到的商品,就好像几十年前的一本很老的小说,现实中你可能很难找到,但在网上要找到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件难事。
4、网购更具便捷性
网上购物的另一个优点对宅男腐女而言是最大的诱惑,那就是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商品,从订货,买货到收货都不必你离开家门,省时省力省事,不过这个优点受惠的当然不止是他们,在夏天或冬天,天气很不好的日子里,利用网络购物对大多数人而言的确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必忍受外面极冷或极热天气的摧残,也不必忍受去实体店选购产品的烦躁,在家等着送货上门的服务,是很惬意的。
5、不必怀揣巨款购物
在购物缴费的时候,网上购物不必像传统购物那样,怀揣巨款或拿着信用卡刷卡时候担心身边有人会窥伺你,而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网上支付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你可以安心的支付而不用过多的考虑周围是否有坏人在等着抢劫你,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四)网购缺点具体分析
1、配送时间不定
虽然方便性让很多时尚年轻朋友爱上了网购,不过不能说网购就是完美的,在货物的配送速度问题上,网购就不如传统购物方便,当你在网上选购好商品,再下单,到收到真正的产品中间短则一到两天,多则一个星期也有可能,这一点就不想传统选购,你当时就可以拿到你满意的产品,而且当你拿到网购的商品后,有可能出现这些或那些小问题,解决起来也不叫麻烦,需要再通过邮寄或配送环节更换产品,这样中间就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而在传统的商场购物的话,当时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随意的更换。
2、质量不好选择
就像上面说的,的确网店价格低廉是网店吸引消费者的另一法宝,不过不是每家价格标的很低的商家都能保证他们销售的产品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里面会有以次充好的现象,甚至是假货,在选择的时候由于消费者无法见到实物,所以上当受骗有时候是难免的。这种事情在实体店一般就不会出现,大家选产品都会注意挑选,有问题当时就可以解决,如果发现假货就可以立刻退换。
3、不能当场试用
的确,在网上选购你可以随意的挑选,也不会有不耐烦的服务小姐对你?哩吧嗦的絮叨,不过,它也有先天的缺点,那就是网购的商品你只能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却不可能当时就见到实物,如果是选购衣服之类的产品,你更不可能当时就试穿或试用,这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或许你看上的产品与实物的差距会很大,这一点在实体店就会令人放心很多。
4、售后很难保证
从网上购物的缺点之一就是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发票,产品得不到保修服务,消费者想要进行维权会很难。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基本凭证,没有发票也就无法受理和解决质量纠纷。现在在全国已出现多起消费者因为在网店购买手机或家电由于没有发票而造成厂商不予负责售后问题的案件。
5、网上支付也有风险
不要以为像上面说的,就以为网上支付是万能了,当然不是,他的安全性体现在不必担心周围人的窥伺,但却不能保证网上有没有窥伺着你,网上盗号盗密码的也大有人在,而且更不好应付,除非你自己就是个电脑高手,打好了所有的漏洞补丁,做好了所有的安全措施,否则网络盗号高手要比现实的强盗还要令你头疼。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采取的措施是在网店看好产品的价格,再去实体店选购,以免行当受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帐号密码被盗取。
四、调研总结:
调研显示,有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偶尔在网上购物,主要是因为网购节省时间、节约费用和在网上比较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其次是因为在网上购物操作方便和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其少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是为了追求时尚。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商品主要是服装类,其次是在网上充值话费和购买数码产品,再次是购买化妆品和礼品。大多数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金额也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曾经有过网购经历的人大多数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她们比起没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更相信网络商家,更习惯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这一结果也说明,上网购物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一旦开始,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我国网络购物的经营者在多年的经营之后,已经比较理性,知道在网络购物的发展中应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
根据我们这次的调研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这一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对网上购物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说明网上购物这个市场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相关网站,企业和商家应提高宣传力度,同时对于网络管理与支付程序等不足加以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且增加老客户的忠诚度。不仅让大学生这一群体了解,也要让广大民众参与进来,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
大学生网购调研报告(二)
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网购”这个词,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少人真正尝试过。我一直都对网购很感兴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开始了我的“网购生涯”。从那以后,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开始了网购。后来网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东西都喜欢从网上买。像我这样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大学生网购调研报告(三)
衡水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农村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农业现代化仍较为滞后,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科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完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衡水市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全市农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五)农业科技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步伐。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套、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一批增产增收和标准化新技术,扎实开展多种方式的农民种养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着眼京津市场,生产高质量、高标准、无药残、无公害的畜禽产品。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因素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机遇难得。
一是国家经济环境继续看好。国内经济总体向好,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在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将保持持续上涨态势,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供给稳定、储备充足。
二是国家政策支持更加强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等方面制定各种扶持政策。
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近几年我市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是科学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随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得到大力发展、农技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入户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五是我市区位优势日益突出。衡水是京津冀都市圈中离北京、天津最近的城市之一,特有的区位优势使我市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棉花生产基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三省市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京津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发展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
五、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推进现代农业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环境资源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对各种自然条件所带来影响反应敏感。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害频发、病虫害、疫害几率增高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同时工业废物的排放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地力降低,农产品产量质量同步下降等问题,而且我市水资源量匮乏,仅占全国人均的6.7%,且高耗水的粮食作物在我市农业种植结构中长期占较高比重,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自去年以来,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致使不少农民遭受损失,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用工费、柴油价格上涨,使种植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收益依然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引进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增加,由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技术准备不足导致的技术风险日益突显。
(四)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虽然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年增加,但是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规模小,管理方法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大等问题。
六、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现念,推动思路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要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组织形式和推进手段,现阶段要特别注重以产业化、工业化思维和项目化手段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产业化思维就是运用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把农业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整个大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从产业之间内在联系和要求出发,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工业化思维就是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农业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项目化手段就是以项目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把农业投资经营活动按照投资项目方式进行运作,可以实现科学论证和合理组织,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符合当前政策要求,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粮、棉、油是我市的传统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市粮、棉、油人均占有量已经位居全省、全国前列。当前,我市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占地比重偏大和比较效益低。目前,全市粮棉油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高居90%左右,其中粮占70%左右;受价格、生产成本和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粮棉油的比较效益明显低于蔬菜、果品和畜牧等其他产业。粮棉油占地比重偏大势必挤压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并影响到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并不利于粮棉油产业的发展。改造提升粮棉油传统产业一是通过增加投入、主攻单产等措施,在保持粮、棉、油总产量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其占地比重。二是优化粮棉油产业布局,适当向优势区域集中。粮食生产要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建成一批吨粮县。棉花生产逐步向冀州、故城和枣强优势产区集中,重点抓好深州、饶阳和安平油料基地建设,形成一批规模产区。
2、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生猪、奶牛、肉牛、禽蛋、蔬菜、瓜果、园林水果是我市7个特色产业,我市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发展前景广阔。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科学合理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数量、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特色产业不在多而在专,不在面广而在量大,要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域界线,按照经济区划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布局,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使特色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向配套设施最完善、生产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优势最明显的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对现有已经形成生产优势的“点、片、线”要促其转化升级,尽快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完成数量扩张。在优势产区完善道路、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生产要素聚集,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递延增值,还可直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市目前仍然是短板,特别是精深加工领域。根据全市农产品资源条件,应着力打造七条加工产业链:一是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食品生产,积极开发食品、医药和化工等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肉类加工链条。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重点是分割肉、冷却肉、精肉和熟肉制品。三是棉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支纱、高档服装面料、纺织品服装等档次高和出口创汇产品。四是果品深加工链条。开发生产果汁、果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五是蔬菜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净菜、腌渍菜、脱水菜、速冻菜和蔬菜罐头等。六是奶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奶制品和高档奶产品。七是林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板材生产。
4、拓展农业产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新兴农业。我市靠近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又有衡水湖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要抓住游客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园、生态养殖园、林果产业基地为依托,拓展休闲观光新功能,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三)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
目前,全市农业仍然是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由此导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加快推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和提升经营服务能力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率,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增强农业公益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市场化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4、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
5、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抓手,是用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以项目为手段抓农业的具体体现。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区域范围、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要突出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编制。二要把种养、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产业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形成一体化产业体系。三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整和,对示范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引进、多功能拓展给予集中支持。
(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对高效种养、节本增效、农业节水、植物保护、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农机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加强农机、农艺、信息化互相融合,提高适用性和有效性。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增强服务功能。鼓励农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创新,同时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引水农灌工程、节水工程建设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齐全、田间道路通畅、林网配套、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
(六)开展农业劳动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
篇9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改革的深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推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究其根源就在于,社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倡导面向全民、全面发展、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XX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疑是个肯定。XX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问题。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在近些年高速发展,但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评价系统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 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不可否认, 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 也使深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并对如何解决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深圳市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趋势
社会音乐教育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欧洲文化中,个体人的音乐素养被认为其社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存在大量的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教育,师从于私人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是西方音乐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绝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并非是学院式音乐教育的结果,而是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普遍的音乐教育现象。
苏振兴、成露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一文中对古希腊社会中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所描述:古希腊有关音乐教学的一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当时是希腊人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教材,因此荷马成了希腊人最早的音乐教师。吴跃跃在《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概况》中写到: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增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对加拿大的社区音乐教育、街头音乐艺术、社会音乐考级、华人音乐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出加拿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艺术中心,教堂在社区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街头音乐艺术更是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可以用三句
话来说:“人人需要音乐,音乐满足每个人”;“音乐教育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从中借鉴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维尔弗里德·格鲁恩在《80年代音乐教育大讨论中的六大热点》中写到:音乐不必去美化学校生活,而应以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去影响校外的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并把校外音乐文化的各种活动(报道、展览和演出等)纳入学校工作中。
2.2国内研究趋势
目前,有关于深圳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其他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论文有: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写道: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均密切相关,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则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联系的内涵。曹理在《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一文中通过对梁雷的音乐成长历程的描述,让家长和教师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并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效应。舒泽池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写到: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其次是人心思“文”,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品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音乐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形式。冯效刚在《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文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院校和普通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如文化馆(站)、群艺馆、青少年宫、音乐厅等进行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群众音乐辅导、教学和组织,以及音乐表演的教育模式。王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对两种音乐教育的差别和两种音乐教
育在普通大学里可能的混淆及其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必须妥善加以区分。长春大学的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音乐教育的优越性、社会音乐教育的素质要求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陈雅先在《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音乐学习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弱化。
因此,正确处理音乐学习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现音乐学习的技术性与音乐文化的人文教育的交融,是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的着眼点,亦是社会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孙继南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办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普遍、广泛性,它在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张力元在《人民音乐》(XX,l)中发表文章《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改革开放的大步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罗
静(XX)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陶馨(XX)在《武汉城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研》;高畅《管窥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甄妍妍《枣庄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胡园飞《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综合阐述了我国及各省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3、参考文献
[1]李凤英《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教什么?》中国音乐教育XX,8
[2]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XX,12
[3]张力元《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人名音乐XX,1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XX,6
[5]薛艳萍《关于吕梁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音教网XX,2
[6]李景忠《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之我见》深圳市观澜中学网站XX,3
[7]白雪《浅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XX,12
[8]甄妍妍《枣庄市杜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硕士论文XX,4
[9]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硕士论文XX,4
[10]魏豪扬《音乐学院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福建论坛XX,
[11]桂平 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文艺 XX
[12]陈燕 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X,2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研究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产生借鉴,为丰富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同时,通过我的研究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关注,从而为最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建设良好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大环境创造条件。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用了两份格式的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另一份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以书面形式答卷,问卷收回后,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在统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借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 office 中的 microsoft excel 和microsoft word 进行电子数据处理,再结合人工分析,找准问题所在。除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法,还对有关人士采用田野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叙述和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以保障本文调查内容的真实有效。
1.3拟解决关键问题
本选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立足点来审视社会音乐教育、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以便促进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对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和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方法
本文从音乐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分析问卷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教学论理论,结合音乐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和哲学、音乐文化学等知识,通过资料梳理、文献考查、问卷与谈话调查、技术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归纳总结等研究过程,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以及非量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论题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比较、集中不同层次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论题的认识结论。
2.2技术路线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2.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班开办的如火如茶,学生和家长们也整天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忙的不亦悦乎。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深圳市琴行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社会音乐教育只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为情操服务的原理,琴行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学校音乐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忽略了人刁’的培养。本选题从学校音乐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审视怎样更好地使社会音乐教育有力地辅佐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论文大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分析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
4、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内容
5、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
2、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研概况
2.1 调研地区
2.2调研对象
2.3调研方法
2.4调研目的
3、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四、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1、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主要问题
2、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五、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1、明确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2、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考级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3、贯彻素质教育,取消导向性的政策
4、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5、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学生评价体系,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查阅了一定数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掌握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导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科研思路、方法和模式。
篇10
关键词:超网络;资源调配;应急管理;灾害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1-0038-05
Study on Emergency Resources Allocation under Disaster: A Supernetwork Perspective
ZHU Li, CAO 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studies on emergency resources allocation underdisaster,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existing work have not yet fully considered the interaction bet ween the real-timechanges of disasters and the dynamic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scenario with multiple retrieval depots and disaster-affected area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network theory for emergency resources allocation underdisaster is feasible. It also discusses key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terms of supernetworkperspective.
Key words: super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disaster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各类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事件的应急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心的热点问题[1]。应急资源调配是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决策科学问题,值得关注[2]。
应急资源调配领域中,国内外在受灾害影响的“多出救点、多受灾点”场景下,“资源布局配置”和“资源调度路径优化”等方面研究已较为成熟[3]。然而,灾害事件所表现的动态变化性,不仅由自身发生发展演变规律而致,也有应急资源调配运作不断影响的结果。换言之,灾害事件实时变化(如扩散、迁移)与应急资源调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各类灾害事件的演化路径决定应急资源调配方案;另一方面,资源调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各类灾害事件的发展。例如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流行病传播,其人群扩散机制影响药品在受灾区域的合理发放,而药品及时准确的送达能够有效减缓灾情。这个现象导致仅单方面考虑灾害影响下的应急资源调配运作等相关成果,在现实应急场景中往往不能被直接应用。因此,选择合适的研究工具充分描述灾害变化与资源调配的相互作用,以保证资源救助的时效性和需求满足的及时性,是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却又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2]。
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以超网络视角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的可行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特色在于构架出一个与应急资源调配体系同构的、用来表达灾害强度的网络,将灾害变化与资源调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转化成由两种不同性质、但相互作用的网络所构成的超网络问题。研究成果为理解、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应急资源调配运作提供了新方法,对于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决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灾害应急资源调配相关研究
国外在应急资源调配方面,Haghani 和Oh早在1996年就构建了多品种、有时间窗约束、以总救援成本最小为单目标的线性网络流模型,为应急救援调配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4]。Fiedrich等将一个动态组合优化模型应用于地震后向多个受灾点运输和分发救灾物资的最优应急决策[5]。Helbing和Kühnert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灾害变化下应急调配的动态性[6]。Barbarosoglu和Arda提出了一个两层交互式应急资源调配方法,并依此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多种运输方式、多品种的网络流模型,以实现应急救援物资的优化调配[7]。zdamar等将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运输规划分解成两个多品种网络流优化问题:线性的救灾物资商品流和整数规划的车辆流[8]。Beamon和Kotleba运用一个随机库存控制模型来确定应急响应过程中的最优物资配置量和请求物资补货点[9]。Yi和zdamar构建了一个集成的两阶段定位——路径优化模型,分析车辆路径规划和多商品流派发,以协调应急物流中救援物资配给和伤员救治运送问题[10]。Chiu和Zheng提出了一个动态交通分配模式,对未知灾害下需优先响应的应急资源和救助群体进行动态调度[11]。Mete和Zabinsky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来解决应急药品储存和供应分配问题[12]。
国内在应急资源配置和调度方面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刘春林等从多个角度研究了需求约束下多出救点的应急物资调度优化问题[13]。戴更新和达庆利将单种资源应急的研究成果加以扩展,建立了多资源应急调度优化模型[14]。杨继君等同时考虑多货物多起止点的网络流和多种运输方式选择的车辆调度问题,设计了应急物资调度的多模式分层网络[15]。陈达强和刘南在响应时间最短、出救点数目最少的应急目标下,建立了带时变供应约束的多目标应急资源分配决策模型[16]。代颖等以应急救援的总时间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应急物流选定址——运输路线安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17]。另外,中国台湾Tzeng等考虑最小化救援成本和救援时间、以及最大化救援满意度,构建了多目标应急救援调配优化模型[18]。Yan和Shih构造了两个时空网络来分析灾后应急道路恢复和救援物资分配之间的关系[19]。Sheu提出了应用混合模糊聚类方法来解决紧急需求响应下应急资源动态配给问题[20]。
综上所述,国内外应急资源调配优化研究大多从单方面考虑灾害变化如何影响应急决策,即针对面向灾害的应急救援环境特征(如时间紧、出救点少、资源有限等条件限制),侧重于探讨如何运用一些运筹学或管理科学理论模型来实现特定灾情前提下资源本身的优化配置[21],而几乎未考虑资源动态调配对灾害变化趋势的反作用,仅有极少量文献提及灾害环境与应急决策之间存在一定互动关系[6]。而事实上,在面对一些可控灾害事件时,灾情的变化虽决定资源调配优化方案,但资源调配运作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灾情的变化(如药品及时送达灾区能够有效减缓疫情的扩散)。因此,需关注灾害与资源调配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受资源救助影响而不断改变的灾害演化信息,来动态调整应急资源调配运作方案,以实现应急救援的及时、准确和高效性。
3 灾害应急资源调配的超网络分析
本文认为可应用超网络理论来刻画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这不仅有利于突破对一般应急救援网络中各应急主体或应急方式同属性假设的限制,而且能更好地表达救助资源调配过程中复杂的多层(级)、多目标性、协调性等特征,以及灾害风险环境与资源调配方案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1 超网络理论应用的可行性
超网络乃是高于而又超于现存网络的网络,或者说是由网络组成的网络。早期在计算机、遗传学、运输等领域,就有学者使用超网络一词来泛指节点众多、网络中含有网络的系统。首次将超网络概念应用于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是学者Nagurney,她通过考虑经济市场各交易成员的个体独立行为和其他成员决策的相互影响,建立了一套反映供应链网络中生产商之间竞争状况、零售商之间竞争状况、终端市场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超网络结构模型[22]。随后许多有关超网络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模型之上,包括考虑电子商务、环境污染、全球化以及逆向回收等不同应用场景[23]。
近些年国内学者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超网络问题。王志平和王众托对超网络理论及其应用进行述评,并出版了国内关于超网络的第一本著作[24]。徐兵和朱道立考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等属性的不同偏好,研究多用户多准则随机选择下的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条件[25]。滕春贤等构建了需求随机情形下的供应链超网络模型,并提出供应契约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供应链抗突发事件的能力[26]。沈秋英和王文平构造了由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组成的超网络模型,探讨产业集群中两网络如何相互作用[27]。朱莉建立了由原材料供应商、半成品加工商、产成品制造商构成的超网络模型,并通过分析其均衡条件验证了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的发展密不可分[28]。
通过调研发现,应用超网络理论解决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问题暂无相关研究。而关于运用超网络理论刻画灾害与调配运作的相互影响是否可行并有效,一方面可借鉴Nagurney团队系列研究成果的思路,如Nagurney等通过构建超网络模型来分析全球供应链网络与社会网络、国际金融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29]。另一方面,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体系也的确具备典型的超网络特征[24]:①多层级,至少包括出救点、分发中心和受灾点等不同层级的多个应急主体相互连接;②多属性,各出救点或受灾点的救灾保障能力和承灾脆弱性可能不同,且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等不同方式输送食品或药品类救灾资源;③多目标,应急方案的优化往往需同时考虑时间、成本、需求满足率等;④拥塞性,应急救援过程中资源调配网络易出现拥堵现象;⑤协调性,整个调配体系的全局优化和各应急主体的个体优化需均衡协调。
因此,超网络理论为研究灾害应急资源调配提供了合适工具,它能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不同属性网络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3.2 灾害应急资源调配的超网络结构
分两步构建灾害应急资源调配的超网络结构:首先,考虑应急资源调配的一般流程[3],通常可简化为资源由供应点至需求地、中间经过一些中转地进行集散。故构建一个抽象的包含I个出救点(资源供应点)、J个分发中心(资源储备点)和K个受灾点(资源需求点)的三层应急调配网络,其网络流是上下层级点间的资源调配数量(见图1)。在这个三层网络中,既有不同层级间的纵向合作关系:某出救点i将qij数量的应急资源配送到分发中心j进行临时储备,经统筹安排后,分发中心j再将qjk数量的资源调配至受灾点k;同时又存在同一层级的横向竞争:诸如考虑选择哪个出救点(供应量为qi)或哪个分发中心(储备量为qj)调配资源去救助某受灾点等问题。
然后,再构建一个与应急调配网络结构相同的灾害网络,其网络流是各应急主体(间)受灾害影响程度,简称为灾害强度。用eij、ejk分别表示出救点i与分发中心j、分发中心j与受灾点k之间的灾害强度,而ei、ej、ek分别是出救点i、分发中心j和受灾点k处的灾害强度(见图1)。
这样,灾害应急资源调配研究便可被形象地转化成由一个灾害网络与调配网络交织的超网络结构分析。其中,图1中实线分别代表两个网络的网络流(资源调配数量或灾害强度),而灾害变化与资源调配运作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则用连接两个网络的虚线表示。故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如何进行优化调配,就等价于讨论由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网络(即灾害网络与资源调配网络)所构成的超网络如何实现均衡问题。
4 超网络结构需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将灾害环境下由不同应急主体组成的资源调配体系抽象为一个含两种不同性质网络的超网络结构,与“多出救点、多受灾点”模式下的一般网络结构存在着本质区别。这使得以各应急主体同质化为特征、以及仅单方面考虑灾害影响的传统资源调配优化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成果不能直接予以利用。因此,超网络视角下灾害应急资源调配过程存在很多关键问题拟待探讨。
4.1 定量化表达不同性质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构建体现各应急主体(间)受灾害影响程度的灾害网络之后,针对“灾害网络”与“资源调配网络”这两个含义和网络流都完全不同的网络,如何处理不同性质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用定量建模的方法来理清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何在不同网络的相互关联反馈中实现最优均衡状态,这些都是灾害应急资源调配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案开展研究:
(1)体现相互作用的优化目标函数
用cij(eij,qij)、tij(eij,qij)、rij(eij,qij)分别表示超网络结构中从出救点调配资源至分发中心所花费的成本、时间及所遭遇的风险损失。这些函数既与灾害强度eij有关、又与资源调配数量qij有关:灾害变化对资源调配运作的影响体现在cij(eij,qij)和tij(eij,qij)中,通常灾害强度越大,应急调配所耗费的成本和时间越大;而资源调配决策对灾害变化的抑制作用则反映在rij(eij,qij)上,所配给的救助资源量越大,往往能更好地控制灾害造成的损失,即所受风险损失越小。类似地,由分发中心至受灾点的优化目标也可采用函数cjk(ejk,qjk)、tjk(ejk,qjk)和rjk(ejk,qjk)来表达。
(2)体现相互作用的资源需求函数
设各受灾点资源需求函数为dk(ek,λk),其中,λk=∑Jj=1qjk表示受灾点k从各分发中心所接收资源的总量。这意味着应急资源需求数量既与受灾点受灾强度有关,也受救助资源量的影响:一方面,灾害强度越大,受灾点所需应急资源数量越多;另一方面,若已实施应急救助的资源数量越大,受灾点后期所需资源量就越少。
4.2 刻画各应急主体和应急方式的差异性特征
应急网络中各主体具有不同的救助供给和灾害承受能力,且各应急主体可以选用不同的应急方式。采用如图1的超网络结构模式,虽然能较恰当地表达灾害变化与资源调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具体如何选取能准确刻画各应急主体和应急方式调配运作特征的属性或属性组合,以及如何表征这些特征属性的差异性,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思考。
(1)确定能表达各应急主体和应急方式特征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在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超网络中,应急主体是指各出救点、各分发中心以及各受灾点。这些应急主体所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应急管理战略地位以及文化底蕴等,直接决定着其自身所拥有的救助资源储备是否充足、应急保障设施是否健全,进而影响到各出救点的应急保障力(如资源供应量)和各受灾点的脆弱性(如资源需求量)等。另外,各出救点经由各分发中心再至各受灾点之间也会有不同的调配路径选择、或者会以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资源调配,这意味着各应急主体间应急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整个超网络的优化目标(资源调配成本、调配时间、所遇风险等)。因此,选定何种属性作为指标来表达各应急主体/应急方式的差异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可选择“脆弱性”作为区分各受灾点应急资源需求特征的属性,也可采用“应急资源运抵各受灾点所需时间的不同”来表征各出救点所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脆弱程度的差异性,还可选用多种属性的组合来呈现不同特征差异的细化表达。
(2)采用随机效用理论分析各属性特征的差异性
基于已确定的不同属性特征,将各种属性的差异化程度抽象成某个随机变量,集成超网络理论与随机效用理论,探讨各应急主体和应急方式的差异性对整个灾害应急资源调配超网络的影响,并以随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来选择最优的资源调配方案。
以出救点与分发中心之间选择不同运输工具为例,简述应急方式差异化影响资源调配优化的建模过程:① 记出救点i以运输方式h调配资源送往分发中心j所获的效用值为Uhij。灾害环境下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将应急资源送至分发中心j依赖于Uhij的大小,可设其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出救点i选择方式h对分发中心j实施资源调配所耗的运输成本chij、以方式h调配资源所遇的风险成本rhij、以及在选择方式h时的主观随机误差εhij。②依照最大化效用原则选择以某种方式调配应急资源送至某分发中心。以“分发中心j接收来自出救点i以方式h送至的资源所获的最大应急效用”为依据,来确定应急方式的选择概率whij=prob{Uhij≥Uhi′j,i′=1,2,…I},且出救点与分发中心间的资源调配运作遵守流量守恒关系式:qhij=qij·whij。其中,qhij表示出救点i以应急方式h送至分发中心j的资源数量。③在最大化效用的前提下,结合随机均衡配流模型,可得出各应急主体或应急方式差异性选择下的资源调配优化条件。
4.3 展现灾害实时变化与应急资源动态调配之间的匹配关系
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优化运作,还需考虑解决“灾害实时变化”与“资源时间限制和数量需求调整”之间相匹配的问题。一方面,在描述灾害发生发展内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何种方式手段来表达灾害信息不断实时更新的特征,并怎样由标识灾害演变的关键影响参量合理关联到应急资源时间/数量需求的改变,是表述灾害变化对应急资源调配方案影响的一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在准确刻画灾害变化所致资源时间/数量需求改变的关联关系之后,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动态需求约束下的超网络优化问题,尤其在灾害扩散、迁移、衍生等演化导致资源需求不断更新的情景中,如何实现各应急主体间资源调配决策的动态调整,从而设计出高效的应急调配方案,也是需要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可从以下角度展开讨论:
(1)描述灾害实时变化导致应急资源调配网络的动态性
考虑灾害本身具有扩散、迁移等不确定性特点,即如图1所示的灾害网络中的灾害强度eij、ejk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实时变化会造成各受灾点对应急资源需求的不断调整,从而引起应急网络中资源调配的动态性。以灾害扩散对资源调配路径上车辆通行速度的影响为例,说明如何构造灾害实时变化对资源调配影响的函数:v0ij表示灾害扩散前从出救点i到分发中心j的资源调配车辆通行速度,vij(t)是灾害发生扩散变化后t时刻i到j的车辆通行速度。假设vij(t)=v0ij·ηij·e-θijt,其中ηij和θij为衰减系数,它们决定着资源调配速度受灾害影响而变化的程度,与出救点i到分发中心j的距离、i与j间资源调配路径的脆弱程度、以及灾害类别等因素有关。如此就能够通过定量手段准确表达灾害变化对应急资源调配网络通行状况的影响,从而间接关联到灾害变化情形中整个应急网络调配资源所需时间的改变。
(2)考虑灾害信息不断反馈更新时的应急决策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表达灾害信息不断反馈更新的特征,定量分析灾害变化对应急资源需求(时间、数量)的影响。以马尔可夫决策方法为例说明灾害变化导致应急资源数量需求调整的过程:用etij表示出救点i与分发中心j之间在t时刻所遭受的灾害强度状态;Pa,b是各状态的一步转移概率(可排成转移矩阵),Pa,b=P(et+1ij=a|etij=b);dab表示灾害强度从状态b转移到下一状态a的应急资源数量需求;Dn(i,πn)是在时刻n从灾害状态i到救援活动终止时的期望应急资源总数量需求,其中πn是从时刻n到应急结束时资源调配决策δ的序列{δn,δn+1,…},δn是时刻n决策。成立关系式:Dn(i,πn)=∑nb=1Pabdab+∑nb=1PabDn+1(i,πn+1)。由于Dn是与灾害强度更新变化有关的应急资源数量需求,因而可通过构建动态需求约束的资源调配超网络模型,设计灾害变化情形下应急资源的动态调配优化方案。
5 结论
优化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不仅需要考虑灾害强度对资源调配运作的影响,还需要考虑资源调配的合理与否对灾害事件的反作用。本文从超网络视角构造了具有不同性质但相互关联的两个网络来描述灾害变化与资源调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分析了应用超网络理论研究灾害应急资源调配运作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案。论文研究成果能够增强基于可预测灾害变化的动态应急决策能力,为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在应对重大灾害时的资源调配优化方案提供新思路。
未来研究将着手构建面向灾害的应急资源调配超网络模型,并拟根据超网络模型的实际规模合理设计相应算法进行求解分析,也将结合真实应急场景探讨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杰, 朱莉. 现代应急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曹杰, 杨晓光, 汪寿阳.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J].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4(2): 84-93.
[3]何建敏, 刘春林, 曹杰,等. 应急管理与应急系统——选址、调度与算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4]Haghani A, Oh S C. Formulation and Solution of a Multi-commodity, Multi-modal Network Flow Model for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1996, 30(3): 231-250.
[5]Fiedrich F, Gehbauer F, Rickers U. Optim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mergency Response After Earthquake Disasters[J]. Safety Science, 2000, 35(1-3): 41-57.
[6]Helbing D, Kühnert C. Assessing Interaction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s to Catastrophe Dynamics and Disaster Management[J]. Physica A, 2003, 328(3-4): 584-606.
[7]Barbarosoglu G, Arda Y. A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Framework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Disaster Response [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4, 55(1): 43-53.
[8]zdamar L, Ekinci E, Küükyazici B. Emergency Logistics Planning in Natural Disasters[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4, 129(1-4): 217-245.
[9]Beamon B M, Kotleba S A. Inventory Modelling for Complex Emergencies in Humanitarian Relief Oper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6, 9(1): 1-18.
[10]Yi W, zdamar L. A Dynamic Logistics Coordination Model for Evacuation and Support in Disaster Response Activit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79(3): 1177-1193.
[11]Chiu Y C, Zheng H. Real-time Mobilization Decisions for Multi-priority Emergency Response Resources and Evacuation Groups: Model Formulation and Solut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7, 43(6): 710-736.
[12]Mete H O, Zabinsky Z B.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Medical Supply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Disaster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6(1): 76-84.
[13]刘春林, 盛昭瀚, 何建敏. 基于连续消耗应急系统的多出救点选择问题[J]. 管理工程学报, 1999, 13(3): 13-16.
[14]戴更新, 达庆利. 多资源组合应急调度问题的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20(9): 52-55.
[15]杨继君, 许维胜, 冯云生,等. 基于多模式分层网络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09, 35(10): 21-24.
[16]陈达强, 刘南. 带时变供应约束的多出救点选择多目标决策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3): 94-99.
[17]代颖, 马祖军, 郑斌.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中的模糊多目标定位——路径问题研究[J]. 管理评论, 2010, 22(1): 121-128.
[18]Tzeng G H, Cheng H J, Huang T D. Multi-objective Optimal Planning for Designing Relief Delivery System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7, 43(6): 673-686.
[19]Yan S Y, Shih Y L. Optimal Scheduling of Emergency Road Way Repair and Subsequent Relief Distribution[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 36(6): 2049-2065.
[20]Sheu J B. Dynamic Relief-demand Management for Emergency Logistics Operations Under Large-scale Disaster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10, 46(1): 1-17.
[21]Altay N, Green III W G. OR/MS Research in Disas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175(1): 475-493.
[22]Nagurney A, Dong J, Zhang D. A Supply Chain Network Equilibrium Model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2, 38(5): 281-303.
[23]Nagurney A. Supply Chain Network Economics: Dynamics of Prices, Flows and Profits[M].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6.
[24]王志平, 王众托. 超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5]徐兵, 朱道立. 多用户多准则随机选择下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J]. 系统工程学报, 2008, 23(5): 547-553.
[26]滕春贤, 胡引霞, 周艳山. 具有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应对突发事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3): 16-20.
[27]沈秋英, 王文平. 基于社会网络与知识传播网络互动的集群超网络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2): 41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