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

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篇2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

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设备利用率低

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在使用自己企业的物流设备,但又不能运用的很好,比如车载率低,设备利用率低等等,在这共赢的时代,各物流企业相互合作,提高车载率,设备利用率,将会创造很多的财富。

(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科技不断的进步,物流设施更新换代的非常快,而我国对此的资金投入并不大,导致自动化程度低,格局不清晰,就导致了运作效率低。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很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规划,设计方面认识不深刻,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极其低端,导致管理的非常落后。

(四)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不同的部门之间,根据自己部门的需要,制订了适应本部门的规章制度,都只考虑了自己部门,不完美不同的规章制度忽略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协调起来就很困难。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物流服务的集约化程度低,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五)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物流企业的增多,市场话进程也在迅速的上升,物流的成本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就促使了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得不提高。在这工业化时代,对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六)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不难发现,在我们国家,大家对物流的认识非常的浅薄,仅仅停在初级阶段的感觉。物流公司是很多,但是很多的物流企业不善于挖掘物流方面的人才,对他们不够重视,从事这方面的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深,知识浅薄,技能差,造成他们不善于管理。很多与此相关的本科以及专科专业的学生,在校并不能很好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是需要到企业实操,但是企业的培训只是短期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2 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一)物流经营模式经历新的变革

物流市场正经历着服务更优,价格更低的变化,在有限的服务价格空间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成本的挑战,物流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变革。希望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模式而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的主要职能购、销、运、存,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变革而降低成本。因此物流产生了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改变了以往的物流经营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供应链的一体化能力不断提高。

(二)智慧化物流成必然趋势

2015年很多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互联网+物流”模式的紧密结合,各大物流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相关的物流服务APP大量涌现。“智慧物流爆红”。据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行业发展速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物流装备市场也逐步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市场,行业的发展战略机遇还有8年至10年,而国内的智慧化物流也进展的“风生水起”。比如说,亚马逊在全球布局智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无人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京东聚焦无人机送货和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搭建。

智慧化物流的大潮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转型的过程是艰难的,企业和个人唯有不断增强内功,加强互联网思维,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在转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

一些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看好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加大了对我国物流市场的投资,近年来物流市场成为热门,亿欧针对物流行业中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冷链、物流地产、快递几个细分领域进行盘点共51家上市企业。物流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移动信息服务、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物流服务的高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明显提高。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物流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日臻完善

1.物流标准化

2015年7月24日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标准化是保障物流运作安全便利、高效畅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物流统计工作深化细化

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愈加完善,统计调查工作分行业、产品逐步展开,物流运行景气指数体系试制度初步建立。

3.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提升

学校开办了大量的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物流专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学科的学术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突破。物流职业资格认定和考试制度日趋完善。

4.物流科技、管理创新和学术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功申请并设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物流学会开展物流优秀论文和研究课题的评审和表彰工作。

(五)物流基础设施改善

近几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铁路、公路、水运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对许多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篇3

对自动化立体库而言,2015年市场需求整体稳步增长,在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等大背景下,许多领先发展的企业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品和服务质量,对自动化立体库不断升级改造,传统企业也想借助物流为契机进行转型升级。

这种新变化带来了自动化立库市场从“行业拓展的横向”与“行业内部的纵向”物流建设的巨大需求;应用不断升级延伸,自动化立体库建设由起初只涉及原料、材料、成品等等,延伸至生产现场包括供应、分拣、制造、配送、装配等环节的缓存物流全面自动化管理,且应用逐步深入,集成更加紧密;自动化立体库融入供应链物流体系,适应与满足“互联网+生产/贸易”的需求,以及自动化立体库本身的互联网化等热点问题,最终实现自动化立体库向网络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各行业都有相同和个性的需求,增长较快的是电商自动化立体库建设,表现在仓储一体,服务趋向专业化、网络化、供应链化及平台化。另外,呈现出业态细分、发展态势不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仓库租赁、担保品管理、自主仓库三个方面。

供应商发展状况

2015年的国内自动化立体库市场,供应商加快了自身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提升,更多地从技术实力、行业方向以及地理位置等自身特点出发,捕捉和跟进市场需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出现疲软、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在开拓新行业、新领域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深挖行业市场潜力、开发重点行业,响应热点市场的需求,如电商、烟草、医药、轮胎、服装、冷链、快消品、机械电子、新能源等等。

这一年供应商自身能力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能力进一步扩展,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界限进一步模糊,原来单一从事集成或设备供应的厂商纷纷向设备供应或集成发展,以期发展成为能力更加完善、实力更加强大的具有综合实力的供应商。面对自动化立体库持续和不断发展的需求,一些以往从事软件工程、输送设备、生产线自动化的企业,采用市场资源共享、联合研制、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积极向自动化立体库市场领域进行拓展。

国内部分知名厂商利用自有资金发展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资本杠杆对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谋划运作上市,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公司发展。

我们预计,自动化立体库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将不断增大,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供应商企业规模、技术发展、项目管控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行业现实客观存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行业企业将面临市场和改革的双重发展考验。

产品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仓储设备大发展在未来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基于供应链系统协同运作的需要,快速、可靠、自动化、智能化、多样性、适应性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速、高密集存储技术的应用,导致存储设备的多样性快速发展,高密度、高自动化、快速的存储设备将获得快速应用。

随着全新集成技术在系统接口、数据传输、网络通讯以及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成熟应用,使得仓储物流在物流设备、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系统方面具有多样性选择。为适应这些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国内多种新技术应运而生,有的已经有实际案例,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

1.轻型高速堆垛机发展应用

轻型高速堆垛机采用走行与升降均为同步带牵引、单深货叉存取形式。主要应用于配送中心、电商、医药等行业立体仓库中,是一种用于完成料箱密集存储、高速存取的自动化设备。在2014年、2015年持续研发基础之上,2016年继续推出更快(走行速度可达300m/min、走行加速度2m/s2、升降速度可达180m/min、升降加速度3m/s2、货叉取放周期最快能达到6s),更高(接近20m左右的超高MiniLoad)的产品。该性能超过国内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应用范围,2016年将从医疗、电商传统件箱类行业,逐步向制造业扩展及推广应用。

2.多层穿梭车技术应用

多层穿梭车是在货格中搬运件箱物料的紧凑型穿梭车技术产品,该穿梭车与固定于立库端部的垂直提升机、连续提升机或提篮式货架自由组合、配合使用,完成件箱物料的快速存取作业。2015年完成研发示范性应用,2016年应用会扩展开来,技术上实现单层直线逐步向垂直与水平方向动态分配(同层转向、垂直换层);传统滑触线供电方式像自主供电方式发展;自身重量进一步减轻等关键创新。走行速度可达140m/min,加速度1.5m/s2,货叉取放周期4s。

2016年应用上将从传统的烟草、电商行业向医疗、制造业拓展。由于作业有效载荷与设备自重比值比较小,意味着大大降低了每个仓储单元存取作业的能耗,穿梭车具备处理变尺寸物料的能力,符合绿色概念发展方向。

3.冷链自动化仓储领域逐步推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要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政府对低温仓储发展与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低温仓储得到迅速发展。冷库容积获得10%的稳步增长,也与此同时也急需解决冷库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相关企业逐步尝试并推进冷链自动化仓储的建设。

随着国家土地资源稀缺,为适应集约资源、节能环保及绿色发展的趋势及客观要求,迎来了自动化仓储物流的快速发展机遇,目前已在此领域逐步推开。自动化仓储的密级存储、超高冷库技术将逐渐应用,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4.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环节规模化应用已推开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进入黄金期。为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物流系统主要解决电池化成后至电池单体交付、模块组装前各工序内部及工序间的生产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存储及自动化转运。实现从电池贴膜后自动组盘开始,到常温静置一、OCV检测后自动NC、常温静置二、常温静置三,到成品电池库测试工艺段之间物料的仓储、管理、输送、转运等功能。各锂电池生产企业大规模化的物流应用,也已规模化推开。

5.智能仓储发展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实施,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将获得快速发展,其中“智能仓储”也将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它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支撑,实现纵向、端对端、横向等三项集成,实现仓储物流的智能化以及社会化生产及供给的最新形态:从而达到从技术、组织、模式“三维一体”的仓储物流的创新。

智能化仓储,整个体系通过集成技术或者自动化的智能装备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一体化,高效益的解决方案。其实,“智慧化仓储”就是在CPS的基础上,所有的物,所有的人,所有的服务都是有感觉,有灵魂,互相之间有智慧发挥,有智慧的合作,最终实现智慧化。

未来仓储也是一样的,仓储每个节点通过互联网实时感觉到所有仓储信息化的过程。在服务互联网和物联网基础上,使得智能物料、智能产品达到有机融合。纵向是整个业务,横向是不同的需求,通过感知层,通过现在云计算、安全云网络或者整个传感层,最后达到整个系统智能应用。终极目的是使系统变得有智慧,借助辅助决策系统,可以自动做事情,具有自治能力。数据可以提炼,最后提炼到决策层面并反向可以干预管理工作,进而形成良性、智慧、可执行、自主的循环体系。

2016年发展趋势展望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配套。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但物流业仍依托经济发展大势,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篇4

物流管理是使用管理学的方法与原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资料实体探索规律,对物流活动控制、监督、组织等,协调配合好各项活动,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经济利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全新的升华部分,对物流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正值国家十三五计划时期,各行各业都开始步入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提高质量和效率为主要发展道路的全新发展阶段,尤其物流业更是如此,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加快速度,发展势头迅猛,物流业慢慢的抛弃了以往只追求规模或者速度的模式,转而开始追求质量为先、效益为重的新目标,开始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國家十三五规划时期,我们国家物流业将全面升级,加大投入,聚焦6个关键点:高效、集约、连通、创新、协调、改革。

一、现代企业先进物流系统规划

1.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基于互联网以及客户端的便利和优势的创新型系统,如今网络的应用已几乎全面普及,人人都用智能手机,人人都能方便的上网,能够十分方便的将客户端相互联系,随时随地快速查询产品查询信息,网络与产品联系到一起,轻松实现智能检测,方便企业管理更方便用户使用。

2.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升级物流智能化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且是非接触式的,它通过自动获取信号识别目标物体,并得到相关信息。整个工作过程不需要人来操作。该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别,方便可靠,速度快,并且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在些低温、湿热等恶劣环境下也可以正常工作,不会产生损坏或失灵等现象。例如对湿度的检测,就可以把湿度传感器放入工作环境中的物体中,每分钟或者每小时定时检测,并将数据传回计算机加以记录。目前物流行业主要使用的感知方式是GPS和射频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蓝牙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其他技术等。但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最看重的事价格和成本,看中眼前的经济利益,一般不考虑使用先进技术来优化结构,减少成本投入,还是一味倾向于用传统方式来控制成本。如果行业转型升级,全面使用基于因特网的新技术,普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蓝牙技术、无线遥感技术等,将创造更为通畅的连通渠道,采购和生产等也会迎来更加智慧的平台和机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达,生产和供应的智能化将完美融合,打造出更加高效更加智慧的现代企业。

二、现代企业改进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措施及分析

1.建立和优化团队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物流结构,建设一支一流的高效团队。对物流系统的工作,高效的团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并且相信所做的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将自己和团队的利益融为体。统一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统一每个人的目标,共同为公司创造价值。团队成员各自要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独立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团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时时注意与人协调,保证各个相应渠道的畅通。领导层面的选择要恰当,因为不可知的因素很多,运营风险大,在物流项目的实施中,领导要具备鼓舞和激励团队的能力,在遇到难关时大家齐头并进共同努力,善于接受新观念,能够用新技术武装团队,不一定要善于控制团队,但是要做好一个教练的职责,充分发掘团队成员的潜力,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建立先进高效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

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成功与否经常面临这三个问题: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公共信息平台。因此建立先进高效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来解决成本问题和优化企业结构,创造更大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中心,涉及到原料的采购、存储,产品的制造、包装、运输,以及整个运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分工合理、合作有效。通过该系统对整个物流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管理。

加强调查分析工作,在采购方面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分析并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和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企业自身信誉的同时,多为伙伴企业考虑,共同承担风险,积极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努力提高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考虑好库存控制问题。优化运输和管理流程及模式,和经销商之间注重信息交流和信息沟通。

3.升级企业内部物流系统

企业要做好物流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物流管理机制,提高质量,提高系统效率,对内部部门要强化管理,加强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优化部门职能,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二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区域来进行物流操作,加强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因特网带来的网络便利和技术革新,通过信息技术管

理好内部部门和物流系统。

篇5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科技,创新2.0,传感器,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N04;TP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56-03

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各国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欧美一些国家迅速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总理曾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等理念,物联网也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正在成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几大技术时代之后,推动人类历史第三次信息流形成的大浪潮,将给人类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用户端延伸并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而引发的科技创新2.0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正契合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与传统以技术为主体的创新1.0不同,创新2.0指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协同参与为特征的下一代交互式创新形式,而这些正是物联网的精髓所在。

物联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电子产品代码(electric productcode,EPC)标准、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物联网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交互,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物品上嵌入一种转移收发器将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与通信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交互连接。

在国内,物联网也就是传感网的通称,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运营服务(SaaS)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因特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是一个外来概念,但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传感网领域标准主导国之一,有着优秀的研发团队,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国内实践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物联网标准体系也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随着时间的发展,物联网的覆盖范围也与时俱进,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物联网研究专家封松林研究指出,当今的物联网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是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提升。从北京的一卡通、世博会的门票和物流的标签等实实在在的东西到未来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都是物联网的范畴。物联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说一个点,或者具体的东西。

二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别时最早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所涵盖的内容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范围。“Internet ofThings”,直译就是“事物的互联网”,汉语“物联网”的表达方式既简洁直观又形象生动,很好地传达了物联网的内涵。对于其英语表达方式“Internet ofThings”,笔者认为也可以简而化之,利用拼缀造词法用"Thinternet”来表达。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的外延不断扩大,也在持续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在交通、物流、金融、工业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已有了初步应用,并逐步出现了“农业物联网”和“车联网”等延伸概念。

农业物联网关注于农业信息的整合,以期通过对农业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以及后续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联动监管而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可控。车联网通常是指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数据的即时交互,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是解决行业难点并实现信息智能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引擎。

物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和综合运用,通过共享和协同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向人与物、物与物扩展延伸。物联网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甚至被称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DNA。物联网有助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使城市环境友好发展,城市服务便捷智能,城市治理灵活高效,使城市更加智慧,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总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联网从最初的新生事物已经变成了热点话题,并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得到了良好的运用,“使人类对客观世界具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认识能力和更智慧的处理能力”。据悉,我国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将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并针对物联网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进行专项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会在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和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将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走进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

[2]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3,

[3]张前,物联网: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还有多远[J],科技信息,2009(09):16-18,

[4]封松林,叶甜春,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01):50-54,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国际货代;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more healthy,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based in Shaanxi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and prospects the application future in Shaanxi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foreign trade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国际货代业在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吸引外资、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物联网信息港”的考察,对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国际货代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藉此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高技术水平,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陕西省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陕西省商务厅登记的国际货代企业近130多家,绝大部分规模都较小,仅有陕西易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集团陕西公司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行业整体实力较弱。在物流设施、全球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陕西国际货代企业的业务仍局限于订舱、报关、转运等环节的服务上,不具备独立的增值服务能力。而许多世界知名货代物流企业,如DHL、UPS、Fedex、TNT等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正在不断地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也挤占了陕西省国际货代企业的业务,导致行业平均毛利润率已经从10年前的40%~50%下降到目前不到10%,甚至更低。加之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使得市场紊乱,企业生存艰难。

对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国际货代行业资深人士、西安交大MBA硕士、中国外运集团陕西分公司的史总助理建言,小的货代公司生存要靠专业化,大的货代公司发展要靠专业一体化。无论是专业化还是专业一体化,都离不开信息化。而当今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就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2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国际货代行业的应用基础

2.1 形势和政策

陕西2012年GDP达到14 4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年,陕西外贸进出口总额也达到147.99亿美元。西安建有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和国际港务区等众多外向型区域,还是我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城市。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依托区位及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物联网等现代管理手段,建设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智能化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供应链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把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物流园区。”

上述形势和政策,都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2.2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省的发展应用概况

目前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在全国具有一定技术实力。比如在传感器领域,有70余家单位研发并生产40多类传感器,尤其在烟雾、图像、重力传感器以及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在通信设备和网络运营领域,聚集了大唐电信、西电捷通、中兴、华为、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优秀的知名企业;在信息处理领域,由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发的“唐芯一号”芯片,是我国第一颗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是国内2.4G有源RFID(无线射频识别)及2.4G 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在应用领域,已开展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推进散杂货物流的大型化和大量化改进工作的智能运输以及有效改善供应链效率和透明度的仓储管理;对进出单位大门、危险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实现自动读卡识别的安全管理;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数据,及时发现污染源,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产生的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

2.3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物联网实践

2010年8月25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国国际海运网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签订了三方合作的联合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信息港”战略框架协议,西安国际港务区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的新兴物联网、现代化信息应用技术“RFID”(射频识别)和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动信息,以及运输、储存、包装、搬运、流通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全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成为“移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物流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历史变革,率先引领西安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2013年7月3日下午,陕西省工信厅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及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召开了“2013年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大会暨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揭幕仪式”。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厅中心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网产业园综合楼3层,总面积1 800平方米,分为综合展示区、应用示范展示区、核心产业展示区、未来体验区四个大区域。其中应用示范区从陕西省在能源监管、智慧物流、食品溯源等领域内所实施项目的真实数据实时接入,展现了陕西省部分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现状和阶段性技术成果。

2013年8月,西安翻译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参观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在考察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时,看到海关、检验检疫等职能部门忙个不停,都在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处理业务。距其不到500米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辆辆小汽车从火车车厢里被徐徐“吐出”,自动编号摆放在停车场;巨大的场站上吊装作业井然有序,很多集装箱正等着被运往目的地。在集装箱堆场设置了两组 RFID 阅读器,分别控制进场读取以及堆场内监控,然后把数据传导到控制中心。在海关卡口也设置有阅读器,读取集装箱上安装的电子标签,掌握车牌和司机卡号、箱前的电子箱号和箱后的电子关锁等数据;通过电子地磅仪表获取重量数据,通过箱号识别模块获得集装箱图像信息并进行箱号识别。这些数据由卡口主机通过网络传输至海关物流监控平台,实施集装箱电子化监管,提高集装箱物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便利性和海关通关的效率。所以,尽管集装箱中心站货物吞吐量非常大,但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因为这里已基本实现了多网介入和数据定位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可快捷、准确地实现智能调度。

在陕西省物联网展示中心,我们了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多网介入和区内网络热点的无线覆盖以及IDC机房,应用RFID、传感网、云计算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中国移动西北大区物流中心等几大区域已组合成基于物联网的高标准、集约化物流平台。参观中,工作人员现场以红酒为例,演示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装卸、分拣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红酒出厂后由集装箱进行运送,通过智慧物流监控平台,可以实现对集装箱的温湿度、震动、开启、地理位置等状态信息的全程监管,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红酒进入智能仓储环节时,通过RIFD技术,对货物的进出库、盘点可以进行自动管理,节省人力,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和准确度。红酒进入流通环节后,可以清楚了解到货物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跟踪。整个“智慧物流”过程,让人叹为观止。

3 物联网技术未来在陕西省国际货代行业中的应用展望

3.1 总体设想

陕西省国际货代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陕西省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优势条件,借形势和政策之东风,狠抓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突破发展瓶颈,提高竞争优势。

当今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实际是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需要监控的实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以实现对实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陕西国际货代行业若想要借物联网技术之力而快速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物联网技术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化技术之一,它不仅能使商品实现按需生产、快速配送、可视化跟踪,更主要是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核心竞争力。

篇7

铁路高铁及客运专线的全面建设,标志着铁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划时代,随着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客货列车分线运行,为铁路货运市场带来了新的营销增长空间。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速的放缓,货运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变化,逐渐从“单一大宗原材料运输”向“多样化与灵活快捷运输”演变。

由于铁路传统货运组织方式对市场缺乏吸引力,铁路货源相继出现了大宗货物持续低迷、零散白货份额虚糜的态势。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计划》,以及应对金融危机对铁路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铁路运输需按照现代物流和铁路运输自身的规律,树立新型发展理念,通过拓展物流服务和既有业务的能力,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铁路市场物流业的现状

(一)开拓铁路市场物流的优势

1.改革红利。国务院制定了《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利措施,同时铁路总公司也出台了相应的具体细化方案,这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铁路发展市场物流业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完善的设施设备。铁路号称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半军事化,具有安全、准确、快捷的功能,以及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节能环保等优势,并且已经拥有了一定覆盖面的路网、大量的货场仓库、充足的专用线,以及种类繁多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哈尔滨铁路局为例:全局拥有247个货运营业站,遍布各村镇,有完善的储运设备:库房335个、货场261个;有完备的装卸设备963台;在用专用线859条;有完善的信息网络:通信线路12万km,覆盖了所有营业站,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相联相通的计算机网络;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相结合的实现,充分的实现了信息共享,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增强了运输多种服务功能。

3.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百姓对服务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铁路的发展空间将无限增大,大宗货物的价格优势、专业化的服务,都为铁路市场物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下面就以地处哈尔滨主城区的滨江站为例:滨江站所处地域10公里范围内有多家批发市场,一直是哈尔滨市零散货物的集散地,在零散货源集散上有天然的优势。在路局的支持下开行了“朝发夕至”的货运快车,充分发挥了市场物流中的 “仓储配货”、“货运”的优势,同时主动与大型批发市场、中介商等建立了供求信息,有利地抢占了零散货物运输市场。自1999年推出了点对点“滨江快车”,近10年来已累计装车15万多车,辐射管内20多个到站,发送零散货物600万吨。业已成为黑龙江省零散货物始发和中转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哈尔滨附近多个大型批发市场、中介商。

4.近几年,铁路总公司加快了货物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充分实施“两整合、一建设”的货运方案,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营销,提高装卸车管理和货运营销的力度,加大作业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对接市场需求的布局方案和运价方案,保证百姓的需求得到兑现。

(二)开拓铁路市场物流的劣势

1.思想上对市场物流认识不清。铁老大,唯我独尊,缺乏发展市场物流感性认识,加上长期的“坐商”思想,对研究由传统运输业向市场物流业转变,存在认识上的差距,甚至会有抵触情绪,无法放弃铁老大的架子。

2.业务上欠缺物流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铁路向市场物流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高端的物流人才。

3.缺乏经营理念、出击意识。死等、硬靠,你来我就办、不来我也不请,车照跑,钱照拿。不变的运价对善变的市场,重运量、轻效益。计划松散、衔接不紧密,日常运输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指导性不强。

4.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研发与市场物流业发展不匹配,虽然实现了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的结合,但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还有差距,各营业站的联网及运输服务功能不健全,在货物信息实时跟踪方面也不完善,客户有时就不能有效的掌握相关信息,这些都制约着市场物流业的发展。

5.货场规划率低。目前铁路各大枢纽布局不完备,货场的布局缺乏一盘棋的观点。特别是有些路局与省、市级政府在物流园区方面的规划不协调,导致各铁路局货运场站的物流辐射区域重叠,造成各局间及路局内部产生了无序竞争。

二.做好铁路市场物流的规划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在日常运输和经营管理上做好宣传,树立市场物流的理念,积极培育各层次管理和营销人员,要把市场物流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名营销人,让每一名干部职工认清铁路传统运输向市场物流发展转变的必然性,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货源下滑的严峻形势,传统运输方式对铁路发展已形成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发展市场物流业,这才是铁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加强人才储备,为发展市场物流业做好准备。要提前准备高层次物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因铁路发展物流业需要大批综合性人才,加大引入机制,增强培训机制,成长和培育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实现的。通过培训班对现有的高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现有管理人员快速进入管理状态,以解决发展物流业务的燃眉之急。

3.做好谋划工作。依据铁路总公司出台的相关政策,各铁路局、各部门应成立相关部门参加的市场物流发展的研讨机构,对所辖的区域依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路局物流发展规划,同时与所涉及的省、市及相邻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积极进行沟通、协商,共谋发展良机。

4.强化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业中各环节运输方式、各生产环节方式要实现有效链接,以减少运输中产生的各类不协调问题。

5.加强信息化建设。运输网络的强化是实现真正的社会物流信息共享的标准。所以,物流业的发展应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请车、承认车的信息公开化,大力拓展铁路运输的服务范围,使物流的网络化运作真正为所需的物流运输服务。

篇8

关键词:采购物流管理;成本控制;方法

采购物流管理即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行中所需的物资供应,以企业采购活动整体为对象而发生的计划、组织、协调、智慧、控制等行为,可见采购物流管理在企业物资供应和生产实现协调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所获取的经济效益,所以对采购物流管理及其成本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购物流管理分析

据资料显示,现阶段物资采购总成本通常占我国企业销售成本的70%以上,可见现阶段采购物流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的销售利润,对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发达国家在采购物流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采购物流管理可以分为制造行业企业内部业务整合、企业社区的建立和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三个阶段,而我国现在采购物流管理处于第一阶段,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整体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部分企业虽然在自主品牌、产品质量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受采购物流管理流程、采购机制等因素的限制,整体发展状况仍不理想,可见,企业重视采购物流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采购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缺少全面有效的采购绩效评估制度、采购过程中建立供求关系的供应商不稳定等,使我国企业采购物流成本不断加大,企业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加,严重削弱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所以现阶段进行采购物流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采购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一)推动采购物流管理向职能化、专业化、中心化方向发展

采购物流中心化即将企业内部采购能力集中化,使企业在采购物流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以此实现成本的缩减;而采购物流职能化即扭转采购的对内行政职能,要通过管理战略的明确和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使采购物流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将采购物流成本控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范围内;采购物流专业化,即要求从事采购物流管理的人员不仅要具有采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企业采购物流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灵活的应用计划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等,而且对相关专业也要产生较全面的认识,并灵活的应用,如法律、计算机、会计、英语等专业,以此提升企业在大范围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本控制的实现要以采购物流规范化管理为前提,所以当采购物流深化发展的同时,成本控制水平必然会随之得到优化和提升。

(二)落实采购绩效评估

在采购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通过有计划地对采购部门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提升成本控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结合企业的年度人事考核机制对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估,使采购物流管理人员认识到采购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侧重点,实践证明在采购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落实绩效评估,可以使管理人员有意识地针对采购过程中各环节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如采购预算、采购合同管理、采购洽商、存储管理、运输管理等环节,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有效手段实现采购物流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2]。

(三)注重采购物流涉及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现阶段企业采购物流管理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虑其是否与本公司在历史中产生过较理想的合作关系;供应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供应商所在地理位置是否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减运输成本,是否可以满足按时送货的需要,以及供应商自身的商誉、市场竞争力等,在综合评价供应商的基础上,企业要实现采购物流管理成本控制的目标,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建立针对性的资料档案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管理,结合各供应商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的分级,在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寻求与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以此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对采购方案的调整、市场价格波动等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构成较大的影响,实现采购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落实以人为本的控制理念

在采购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追求从采购物流方面进行成本的控制,很可能对采购物流的实现水平构成消极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认识到采购物流管理水平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高超的技能和优质的管理方法,可调动参与采购物流环节的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有意识地避免采购物流成本的浪费,例如在采购产品装载的过程中,选用更加科学的装载方式,有意识地优化运输过程中的车载温度,缩减采购产品的腐败率等。只有全面地落实采购物流人性化管理,才能有效地缩减采购物流成本浪费的空间,推动企业采购物流管理水平的持续升高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采购物流管理在缩减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成本控制,但现阶段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

作者:曹健锟 单位: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婵卓.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成本现状及其控制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6-7.

篇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basic quality, industry general skill, occupational specific skill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of e-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e-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business logistics students through improv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ng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 team, improving students'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apabilities, and conducting professional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P键词: 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lectric business logistics;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00-02

0 引言

电子商务物流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技术速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系统的绩效,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交付的需求。2016年3月,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要重点完成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化及信息化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等任务,建设电商物流标准化、电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商物流农村服务、电商冷链物流等工程。这些任务与工程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现代电商物流人才的支撑。

根据2016年5月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全国仅社会化电商物流的从业人员就有203万人,但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比较低,但随着电商物流自动化趋势的增加及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对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职毕业生需求不断增加。

在文献[7]中,结合职业能力标准和能力胜任特征要求,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电商物流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以及物流管理行业专家的调研,建立电商物流行业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等准则,构建了电商物流人才评价模型。根据此评价分析模型的结果,电商物流企业在招聘工作及员工培训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爱岗敬业、物流信息管理与操作能力、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与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课程培养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尚无电商物流专业,在教育部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只有在物流管理专业(630903)下面有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而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多个发展方向,如跨境电商物流、农产品电商物流、生鲜产品冷链电商物流等,每个发展方向所需学习的知识有所不同,如跨境电商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外语、报关、制单、海外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阿里的《跨境电商人才初级试题》为例,考试范围就包括摄影、电子商务、营销、报关、报检、制单、信息处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与电商物流相关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分为营销、运输、仓储、采购、配送、车辆调度、客服等等,每种岗位的岗位要求和所需的特定技能有所不同,相关课程繁杂,学生在短短的大学三年内无法完全学习。而且一些教材没有及时跟进行业发展的需求,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时效性较差。

1.2 教师缺少实际业务操作经验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教师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素质,但许多老师都是大学毕业就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而电商物流行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性很强,需要教师对物流的基本操作过程,相关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十分熟悉,这些工作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过程是无法做到的。同时,除了物流基本流程外,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流程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的支持,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1.3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客户对电商物流业务不了解,对服务过程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而且电商物流行业薪酬相对较低,引起社会的偏见,觉得从事电商物流行业的人员低人一等,特别是配送人员,晋升路径不明确,往往从事工作的年限比较短,流动性大。有些电商管理方向的学生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对本专业不了解,到了学校之后才感觉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毕业之后到电商物流企业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往往工作没多长时间就选择跳槽到其它物流企业或者从事其他行业。一般高职院校虽然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很多学校只是为了追求高就业率而仅限于提供供需岗位的对接和求职简历的撰写指导等服务工作,而没有将就业指导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

1.4 学生信息管理与操作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对口的电商物流企业进行实习,虽然可以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但很多情况下仅限于参观和观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是学到了如何操作软件本身,而不能通过操作软件,了解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如果换了另外一家软件企业的信息管理软件,学生就感到很茫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另外,智能物流新技术发展很快,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接触过相关技术与设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使用这些新技术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2 提升高职院校电商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对策

2.1 健全课程体系建设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电商物流人才,需要基于电商物流行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电商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计、授课环节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引导,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行业专家、相关协会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实训教学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成为一种趋势。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拓宽和和补充;通过线上教学,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就业导向,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电商物流业务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参与式、交互式、实训教学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中心或专业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将线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业樟鞒滔嘟岷希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电商物流人才评价分析模型的结果,电商物流行业的职业基本素质中爱岗敬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己希望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未来职业的升迁及发展规划和设计等。要让学生对自己能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愿意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既然选择了某个岗位的工作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避免在毕业走上岗位后对工作岗位不适应而辞职或转行,从而减少离职率。

2.4 加强学生职业操守教育

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流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客户的隐私信息,这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操守教育,使他们毕业后能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名法》等。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又做不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就可能无法抵御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或客户的隐私信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5 提升学生物流信息管理、操作及维护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物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智能分拣机器人、软件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商物流企业中,渗透到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的各个功能中。如京东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竖亥小车,顺丰快递用于偏远地区的无人机快递,还有不少电商物流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配送路径的优化、物流网点的智能布局等。因此要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物流信息管理、操作与维护能力、对大数据的洞察力,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就会采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和监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通过对物流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6 加强校企合作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电商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打造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底蕴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教师的实践培训工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完成,如利用学校的创业园等,对相关企业实行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以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鼓励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电子商务物流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熟悉电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设备操作、岗位需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物流企业的实际案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业务操作及管理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电商物流行业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等准则进行分析,高职院校通过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物流信息管理、操作及维护能力、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等措施,可以提升电商物流方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永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

[2]阮伟卿.基于工作体系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开发[J].物流技术,2014(11):485-488.

[3]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R].2016.5.

[4]浙江省商务厅、阿里研究院.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2015)[R].2015.6.

[5]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十三五时期加快电商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R].2016.1.

[6]共青团遂昌县委员会、丽水学院经济规划发展研究所.遂昌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R].2013.12.

篇10

Abstract: Nowadays,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pidly, it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ield.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whose core is data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has brought the new technology connotation to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s well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cept and model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when collecting, storing and utilizing big data. As the big data use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there is no very effec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of big data use in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ield,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ccordingl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et the maximum commercial and research value from the big data, and make a great process in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ield.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big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交通系统和相关资源日趋紧张;人口不断的增长和越来越大的移动需求,更加增大了交通系统的压力。扩建道路、增加公共交通等传统的解决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大力发展为解决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智慧交通的概念由此提出。我们应该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依托高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智慧交通建设,发挥已有能力,释放交通压力,促使交通出行安全[1]。此外,智慧交通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手段和必要举措。大数据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发现从单一的交通数据中无法获取的信息,通过大量数据汇集融合,得到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以及在拥堵情况下的交通出行规律,围绕以人为基本核心,实现生活与交通的平衡,并为交通系统的管理与规划提供综合性决策[2]。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服务、交通引导、物流调度优化等方面,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依托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3]。如今,国内交通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如杭州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分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与百度展开深度合作,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国外交通部门同样以公众便捷出行为宗旨,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交通效率[4],如美国商用铁路就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构提高运输的及时性。然而在智慧交通系统的实际建设中,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安全挑战却不容忽视。

1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

随着智慧交通的建设,大数据已经成为交通数据平台的重要载体,作为生产要素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快速处理技术和分析提取技术的发展,可以迅速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对系统的辅助决策提供帮助。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可以突破各行政区域间的限制,进而共享数据信息。另外,大数据的组合效率和信息集成优势有利于综合性立体的交通信息体系的构建[5];另外在交通资源配置、车辆安全方面利用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提升交通预测水平都有极大帮助。然而,智慧交通中大数据掀起新的生产率提高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带来的挑战。

1.1 行业标准不统一

国内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实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时,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造成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相对独立,衔接和配合度不强[6]。在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依靠前端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由于铺设的前端传感器来自于不同的生产企业,这些行业并没有统一的接口标准,这就造成即使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系统也很难进行衔接和配合。在智慧交通的大数据应用中,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不统一的标准会严重加大交通数据获取难度,从而妨碍交通流的分析与预测。

1.2 难以确保智慧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智慧交通系统的整合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然而其健壮性却没有随之提高,因此系统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随之增大。智慧交通系统往往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和前端设备,包括信号控制、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诱导、电子警察、卡口等子系统,数据要和上级交通管理平台、下级交通管理子平台、公安业务集成平台等系统相连。系统具有流程复杂、业务系统众多、客户端分散等一系列特点。数据中心需要竭尽全力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前端设备点位增加,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管理人员必须保证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智慧交通系统中硬件设备因功能滞后或老化而导致传输速率下降以及网络延迟,这些都可能引起数据泄露以及丢失,严重影响大数据安全。

1.3 难以确保数据源的质量

数据的质量主要是指数据的真实性或可信度,具体可以分为数据出处和数据失真两个层面。智慧交通应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系统中的传感器和监控等设备收集的数据,大数据中心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源,而目前设备长时间运行的性能得不到保证,数据质量不高限制了智慧交通业务高水平的扩展应用。现代化的交通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需要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数据以供进行交通状态判断以及短时交通预测使用。而由于目前系统健壮性不足,难以自行判断数据质量,从而使得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用,最后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

1.4 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巨量的交通数据包含了个人的一些敏感信息。这些数据集中的存储增加了泄露的风险。一旦遭到非法使用,这将引起重大后果。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来看,都将对许多牵涉的用户造成影响。另外,由于数据量较大,对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界定的明确标准,许多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并未考虑其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

1.5 增加信息安全风险

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是利用道路和车辆等配置的前端设备进行交通数据采集,并从超大量数据中分析出价值信息的过程。智慧交通中大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分析过程都是依靠云计算平台和互联网传输进行的,而这个过程便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一方面,大数据所包含的复杂、敏感数据会引起更多潜在的攻击。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数据汇集在一起,一旦黑客成功攻击就会引起大量敏感数据的泄露,造成巨大损失,增加风险率。而且由于黑客一次性可以得到更多数据,这相当于降低了黑客攻击的成本。此外,智慧交通中许多数据传输本身就是借助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采集和传输,如果这些设备感染具有监控和数据收集功能的病毒,这些敏感信息一旦被利用,不法组织便可能追踪到个人的实时位置以及监控个人的行为习惯等其他机密,这将增加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安全事故风险等级。

1.6 威胁现有的存储和安防措施

智慧交通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必然造成大量数据的汇集。如此巨量复杂的数据需要存储在更高安全管理标准的数据中心。由于原有交通系统中的数据存储中心很有可能并不符合规定,这便对现有的存储环境产生了威胁。另外,巨量的数据也会增加防护难度,影响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运行。安全防护手段更新升级的速度必须与数据增长的速度相匹配,一旦安全防护措施跟不上数据增长的速度,便会引起大数据安全防护漏洞。另外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大数据应用需要各个子系统的衔接和配合。这必然需要许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由于大数据包含许多非结构化数据,若使每位用户对应访问特定的信息子集,确保敏感信息的隔离,这便意味着需要保护数据的加密方案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数据的访问控制需要更谨慎,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授权其访问的数据。

2 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对于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带来的各种挑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综合地加以解决。

2.1 加强交通平台资源整合,推进数据标准化

交通系统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且覆盖范围非常广,各个交通平台衔接度不够。为了解决大数据应用在智慧交通中的行业不统一问题,首先国家应该推出交通平台的标准化措施,规范每个交通平台的统一化布局,包括交通系统物理层的每一个硬件设施的标准化接口以及交通系统软件层的每一个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接口,实现各个平台从硬件到软件的互联性和兼容性,进一步推动交通信息化体系综合化和立体化。这样才可以为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提供资源共享综合平台。此外,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交通互联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交通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构建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综合交通平台的数据存储。

2.2 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对交通大数据的信息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基础设施作为智慧交通系统的物理层结构基础,一旦发生损坏或者出现问题,将很容易增加信息泄露或丢失的风险。因此,智慧交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应该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7]。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及时对前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应对智慧交通系统中的传输信息的网络线路以及传感器和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查验、维护和更新,严防因为基础设施的损坏或者老化等问题而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或丢失;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智慧交通系统应该制定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以便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智慧交通系统能够保证继续安全和运行,从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

2.3 严格控制智慧交通中的数据真实度

大数据技术上有一个普遍观点认为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数据自身就是事实。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提炼价值信息并提供预测以及决策。大数据应用价值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上的,一旦系统采集的数据本身存在错误,那么经过分析挖掘的预测以及决策非但不存在价值,而且会因为错误的决策进而造成损失与危害。因此,智慧交通系统数据采集时,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控措施以及测试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数据源头开始把关,一旦发现虚假或恶意数据便及时剔除,同时可以利用稳健统计以及对抗式机器学习等方法减轻数据恶意插入的后果。此外,在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中,为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不失真,应该尽可能减少人为影响和干预。

2.4 加强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管理

智慧交通系统中,除了在技术上保护大数据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也非常关键,它是确保智慧交通数据平台中的大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使用科学的大数据管理方法,才可以从海量的交通数据中获得真正价值,提升智慧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各种安全风险。加强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2.4.1 完善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资产管理

大数据作为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的核心资产,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此,在对其资产管理时,必须清楚定义数据元素,包含别名、格式以及其他特征标识;在对其进行描述时,必须列清该数据元素的信息来源和相关数据元素的其他信息;在对其使用信息的记录时,必须说明数据元素的产生和修改信息、访问历史记录、安全与访问控制信息等。

2.4.2 建立数据的安全系统

智慧交通数据中心的防护系统需要设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立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防火墙、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防病毒系统、流量整形和控制等措施。此外,智慧交通的数据中心还应该通过使用识别管理技术,加密技术并结合其他主动安全管理技术进行监测和控制交通数据从使用到迁移、停用的整个过程。

2.4.3 做好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智慧交通系统中的数据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数据都有相对应的风险等级。作为智慧交通的大数据中心应该将其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安全防范,更加明确安全风险治理目标,降低智慧交通数据泄露风险。

2.4.4 提高智慧交通系统的职员信息安全意识

智慧交通系统的运行,除了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各个部门职员的配合,他们在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作为大数据中心平台管理的职员更应该提高对数据安全威胁的辨别能力,知晓其所管理的数据的重要价值。同时,智慧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对职员进行相关数据安全培训,提高职员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方法战略认识。

综上所述,面对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的挑战,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应对:完善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资产管理,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严格控制数据真实度,加强大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