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

篇1

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专利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功能,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年度推进计划。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制定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10个省辖市、杨凌示范区以及韩城市紧紧围绕辖区产业特点,先后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规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并建立了设区市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工作机制。

对施行8年多的《陕西省专利条例保护条例》进行修订,新《陕西省专利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为制度性推进陕西省专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出台了《陕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相关工作跃上新台阶。2012年,全省新增商标注册2.5万多件,新增驰名商标18件,新增省著名商标503件,新增地理标志5个。

实施“专利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工程,激励和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创造。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43608件,同比增长35.3%,实现了自2010年首次过2万件(22949件)之后每年增万件、两年翻一番,数量居全国第十、比上年前进4位。发明专利申请17043,增长30.7%,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专利授权量14908件,增长27.8%。企业申请、职务申请和战略新兴产业申请占比增大,专利申请结构继续优化,申请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高点起步、跨台阶式发展。

二、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 质押融资实现飞速增长

协调6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融资10.11亿元,是2011年的8.64倍,居全国前列。质押融资呈现出“广、大、多、高”的特点:一是融资范围更广,已拓展至电子、医药、机械、农业、影视文化等8个领域;二是覆盖地区扩大,获得成果的市(区)由去年的5个增至9个;三是参与银行增多,由去年的7家增至14家;四是单笔融资额创新高,陕西八鱼渭南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以“八鱼”商标权质押获贷2亿元,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一项专利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继续实施专利产业化孵化计划、专利创业富民工程,重点支持实施专利技术转化孵化项目320项,其中省级30项。几年来的孵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1年陕西省企业专利实施率达90.2%,2.5万种产品拥有专利,企业专利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28%,专利企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西电公司荣列全国20个“中国专利金奖”之一,另有6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三、加强专利行政执法 ,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年全省受理专利案件173件,结案129件。受案量比2011年的22件增长了7倍,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表彰奖励。检查商场63次,检查商品2.9万件。协助延安常态药业阻止广东竞争对手以专利侵权为由对陕西省企业畅销产品提起的禁产禁售诉讼;指导陕西汉王药业应对四川竞争对手在国家专利复审委提起的请求宣告汉王药业专利无效的案件初战告捷,使其专利权得到了初步维持,保护了年纳税4000多万元的企业正常经营。

开展重点经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完成“单双级重型汽车车桥技术出口项目”和“用于材料加工的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加工系统项目”两个项目的实评试点,总结出了“三环节紧扣破题,两路径结点立意”的陕西评议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在5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工作,成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陕西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进行了尝试,取得初步成效。指导建立了陕西省首个知识产权联盟――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专利联盟。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在陕西省诞生。由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申请受理代办服务(下转第33页)(上接第34页)等五大类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于2012年6月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成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全部对外公共服务类项目通过实行标准化管理,优化了程序,规范了行为,提高了效率,代办处专利申请受理差错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降到万分之三以内,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四、常规性工作扎实推进,频现新亮点

全面开展信息服务和战略研究工作。选择陕西省石油装备、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与输变电设备5个行业领域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预警报告。建成数控机床、石油装备、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与输变电5个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3个研究项目的批准立项。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日趋专业。组织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活动,举办了“高新杯”创新发明大赛。知识产权内容首次进入陕西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学院。首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联合,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办了“陕西省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级培训班”。联合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促进局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培训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讲师团”作用,深入市(区)开展各类专业培训。

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法制 互补关系 互动关系 互融关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并列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相混淆、等同或分离的误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厘清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由确权保护到全面发展,彼此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类法律制度的总和。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依法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1]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支配的权利,知识产权属于一种对世权、支配权。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划界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确权,确定将哪些客体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之中。知识产权法制通过有效地调整因确认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内容公开、授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独占、许可或转让等权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法通过确认智力成果权,明确了智力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激发智力劳动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促进科技进步,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为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增创竞争优势并扼制竞争对手,掌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综合手段,谋求实现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具有深层次、全局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方略和举措。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制对知识产权单一保护的状况;知识产权战略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注重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战略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竞争目标,引领创新主体以全面筹划和掌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来参与竞争,从而赢得战略发展的主动权。相对于知识产权法制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上是对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制的总体谋划,它突出了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战略运筹。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到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从单纯强调“保护”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面协调和科学发展的新跨越。知识产权法制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确权的切实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战略目标的总体推进,为知识产权法制保护的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弥补了知识产权法制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再创造方面的不足。因此,知识产权法制确权保护是实施并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支撑,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法制的航标,发挥着引领知识产权法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系统推进,拓展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方位的运筹,涵盖了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其运用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构成了知识产权立体式发展的体系,是对处于平面(基础)层面的单一法制保护的有效拓展延伸。知识产权法制与战略构成的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对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战略谋划;维权保护是手段,攻防竞争是目标,彼此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在强调对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所谓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是指依照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是将法律与制度结合起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一种手段。知识产权执法是对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知识产权的执法权限和执法手段需要知识产权法律赋予。法制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是加速知识产权运用的基础和支撑,如只有有效阻止和打击商标侵权、专利侵权、著作权侵权和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才能规范市场秩序和鼓励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的维权保护正是激励知识产权由创造走向运用的保障,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使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地位得以巩固、使知识产权的运用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激励人们致力于创新、创造,支撑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攻防竞争

知识产权攻防竞争是指权利主体以知识产权竞争为核心目标,进行全局性竞争谋划,以对抗竞争对手并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以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和进攻策略为核心切入点的知识产权维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发挥知识产权财富资源的作用。如在国际经贸中通过主动运筹知识产权对技术的垄断与反垄断、知识产权对市场的控制与反控制、知识产权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等一系列策略和举措,把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知识产权提升到引领和驾驭现代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和市场价值,进而成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的核心竞争力。为达到有效维护知识产权并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产权攻防竞争通常是一种交叉结合、协同推进的策略。权利主体通过知识产权进攻策略拓展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对竞争对手加以制约或设置壁垒,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或自主标准长期占领市场,实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建立坚固的防线,防御竞争对手采用知识产权进攻或反进攻手段所形成的限制。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是通过维权保护手段来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激励创造,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但毕竟单一的维权保护手段还不足以对知识产权运用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还仅仅停留在满足于静态的维权保护手段,则无法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而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前瞻性地运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策略来加速对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并赢得竞争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运用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知识产权创造的主要目的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对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产权法制是维权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拓展延伸,更是深层次的维权保护手段。因此,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法制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运筹协同推进的互动体系,将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实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略之策。

三、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融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规范管理是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彼此构成了互融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

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指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制的规定,对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健全完善,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的有效保证。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其侧重点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把握,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满足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对法律的需求。笔者认为,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不仅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制的显著标志,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知识产权宝贵财富的最大的发崛和集聚,对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

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是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所开展的以知识产权攻防策略为主导的一系列活动。当今,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和运作,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知识产权战略以激励创造为基础、有效运用为目的,依法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运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遵循市场规律,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立有序、规范的知识产权竞争机制,使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知识产权效能的最大化,进而提高知识产权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管理与运筹的互融关系

从知识产权法制到知识产权战略的拓展,使得知识产权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知识产权资源由规范管理向系统运筹的提升,这是知识产权效能得以最大发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转变和提升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管理,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制度,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强大的竞争力。知识产权系统运筹需要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和遵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才能以更深层次的策略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因此,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与其系统运筹形成了相互融合、协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篇3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工作将紧紧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这一任务展开,努力营造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良好环境。《推进计划》由《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任务分解表》和《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表》组成,具体包含了16项任务和44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计划任务。依据《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2012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任务分工,分解为16项任务。

二是实施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原则,开展关键技术领域专利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产业风险与预警评估指标,分类开展重点产业和重要贸易活动知识产权信息的跟踪、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培育工程。按“稳妥推进,逐步推广”的工作部署,紧密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提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要求和评估规范,探索部省合力推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工作模式,面向企业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

篇4

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

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制定《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3年度推进计划》、《市“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2013年工作计划》,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各级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抓好年度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

组织参展参赛。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等国家层面的展览或赛事,鼓励发明创造,促进创新成果、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加强资助服务。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申报资助工作,继续按照《市知识产权申报资助暂行办法》,优化“一站式”服务,对我市的知识产权申报予以资助,激励企业发明创造,有效提高专利产出数量。

指导专利转化。搞好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有关部门、试点企业、试点学校相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专利转化先进经验。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评估、质押融资及有偿转让工作,促进专利成果转化。

二、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体系

实施“百企知识产权培育工程”。以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品牌建设为拉动,重点加强对100家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企业的指导,落实政策扶持,强化上门服务,提高试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抓好“三个”评选活动。开展市第二届优秀专利评选、市专利转化奖评选和市专利申请明星企业评选活动,编制《市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目录》,促进全市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确保我市2013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稳步增长。

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抓好专利行政保护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加大对假冒专利、专利侵权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在落实日常执法的基础上,开展“3.15”、“4.26”和“国庆.中秋”、“12.4”期间的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及时调处专利纠纷和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全市知识产权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为第一批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的提供服务和指导,与企业建立重点联系、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保护的工作关系,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抓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执法人员进驻各类展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咨询、投诉服务和展品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引导企业开展预警工作。加强对企业专利分析与预警工作的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增强企业规避侵权风险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体系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搭建权威高效的知识产权传播平台,搞好知识产权文化主题宣传。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为契机,以知识产权“四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为载体,开展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营造知识产权浓厚氛围,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篇5

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显学”和产业。在今年四、五月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等举办的知识产权系列活动中,记者发现,在全国上下,尤其是在北京和中关村,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和竞争的热潮正在兴起。

作为人们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目前我国已立法保护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鼓励和促进创新,加速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会推动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光辉灿烂的智力成果,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所以,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和现代化的科技圣地,中国和中关村都不能缺席知识产权的盛宴。

“知识产权大国”的好形势

2015年4月16日上午,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之一,“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了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申长雨介绍,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正稳步推进。新修改的《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专利法》、《著作权法》、《专利条例》修订审查工作正积极推进。其他的法案、条例也正在陆续出台中。

2014年知识产权数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1.8个月。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2.6万件,同比增长14.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28.5万件,同比增长21.5%,平均审查周期控制在9个月以内。商标有效注册量839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作品登记量99.2万件,同比增长17.3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21.9万件,同比增长33.12%。农业植物新品种全年申请量1772件,同比增长32.9%,初审时间缩短到2个月。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累计达1515件。

随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也随之加强。2014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24479件,同比增长50.9%。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74万件,案值9.98亿元。全国版权系统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600余件,收缴侵权盗版制品1200余万件。全国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2.3万批,新核准知识产权海关备案5306件,同比增长11%。全国22个省(区、市)建成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机关和中央企业三级以上企业、大中型金融机构已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多部门加强配合,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2014专项行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绿茵”专项执法行动等,取得明显成效。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数量进一步增加。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95522件,同比增长7.8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9918件,同比增长243.7%。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人,涉案总价值177.9亿元。

申长雨还指出,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同时,知识产权还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与纽带。

但就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状况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在几方面得以加强。比如,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促进由大到强的转变。无论是从知识产权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来讲,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讲,都需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中关村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区”

早在2003年,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就已成立,根据国家和北京市重点战略任务,在知识产权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等开展了先行先试的实践。

随着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中关村的知识产权工作肩负了更大的使命。2009年4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知识产权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园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推动园区知识产权资源支撑首都经济发展”。

2010年3月3日,作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作,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工作方案》,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知识产权推进工程”。

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中关村知识产权行动宣言”。市知识产权局与中关村管委会通力合作,从知识产权制度机制创新入手,强化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

2011年5月5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2011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2011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的具体目标,并从创新中关村知识产权制度机制、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工作、深化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作三个方面,明确了制定《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利创造的意见》、开通中关村企业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等共28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十二五”开局以来,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工程”。2011年和2012年共提出了18项任务目标和66项重点举措。2013年,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又联合印发了《2013-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的8大目标和18项具体举措。

《推进计划》明确从“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导航计划”、“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打造一批中关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加快中关村知识产权国际化进程”五个方面开展18项具体工作。

2014年4月,中关村开始建设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近两年海淀区吸引了大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资本运营以及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入驻中关村西区。中关村拟在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的基础上,在中关村西区建设知识产权和标准一条街,作为试验区探索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又一尝试。除了围绕中关村西区这一地理位置进行集聚,这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还将在产业链上形成集聚效应。

知识产权硕果闪耀中关村

2015年4月23日,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推动暨高端培训会在中关村举行。会上了《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要点》,全面部署了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重点工作。提出2015年中关村要以深入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为主线,着力加强中关村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通过多项创新试点工作推动中关村知识产权产业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助推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关村企业专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关村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大幅攀升。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4万件,达到437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413件;专利授权量为2296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716件,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企业累计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0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0万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5483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5%,成为北京市专利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工作,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许多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以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手中关村管委会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陆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率先开展了全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国专利保险试点、全国知识产权评议试点,中关村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显著成就。

篇6

1.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欧洲,起初主要是指专利,1624年英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标志着知识产权制度正式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保障了私人对智力成果的占有权,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开发智力成果的热情,为世界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定义是指智力创造成果[3],包括有发明专利、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分为两类: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产地地理标志;版权,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例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电影、音乐作品,以及艺术作品,例如绘图、绘画、摄影作品雕塑、建筑设计等。

2.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所谓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和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对本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公关、企业形象等。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整合企业相关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发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权益,挖掘知识产权所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以达成终极管理的目标。为规范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必须对知识产权有效地实施管理,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促进电力企业自主创新,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并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

3.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国供电企业有3171家,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得出:发明专利3780件,实用新型3926件,外观设计567件,专利总量为8273件,平均专利拥有量不足2.61件[4],这相对于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电力企业来说与实际要求差距还很大。除去一些大企业重视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外,很多的中小型电力企业根本没有专利,更谈不上知识产权管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观念的缺失

知识产权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也不过二十年的历史,由于经济制度和社会理念的差别,国人一时还很难接受知识产权这个观念。如某电厂,虽然有负责无形资产的专门科室和专职人员,但因与地方政府归口管理而分散于总工程师室、投资管理部、环保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多种经营部,而且仅停留在日常管理和事务性管理的层面,没有构建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理念,即知识产权的商务管理和战略管理。很多企业仍未建构起关注和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未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进程中。

B.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机构不完善

当前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分散,未能在电力企业建构起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设计及其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理念形成滞后,难以有效设计出普遍适用的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和推进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

C.电力企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缺乏

现代电力企业中法学专业毕业的专门人才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熟稔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熟悉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规范,了解和洞悉电力企业运作规律,具有知识产权管理理念,能够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施其获取管理、维权管理、应用管理、日常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乃至实施国际化商务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还相对匮乏。

4.提高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及建议

A.实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

结合电力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范畴,制定出既具有前瞻性,又颇具实践性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根据实施情况,建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反馈控制机制。从日常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从事务性管理上升到经营性管理,提升知识产权开发与运作的技术,增大电力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收益的比重。以此,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电力企业的良性运作。

B.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虽然包罗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范畴的各种管理机构,以不同形式存在并相应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但是,对其应加以资源整合,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与法律事务部门合署办公,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专利管理权、商标管理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权、企业知名产品管理权、企业著作管理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管理等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改变和避免多部门松散管理的格局,减少能耗,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迈向新台阶。

C.培养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层次人才

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将拟从事或已经从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送到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深造,学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知识,研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问题,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指导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实践,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运作和保护,不断地实现和提升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

D.建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

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策动电力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潜能,致力于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因此,建构能够体现创新价值的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考核体系中,可以设计一次性奖励、多次性奖励、系统性奖励、提成式奖励、命名式奖励等多种形式,令电力企业知识产权人不仅在精神上受到褒奖,在物质上也获得

一种满足。并利用现代传媒,传播相关知识产权人的辉煌业绩,推进电力企业员工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篇7

一、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

1.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强化职能,协调发展。建立市、县(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知识产权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2.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能力。

3.加快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集专利、商标、版权信息和服务于一体的全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加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促进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贸易,为知识产权的转让和产业化提供公益。4.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

5.支持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发挥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实施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驰名商标、知名品牌等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订,开展地理标志(原产地)产品申报,建立健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6.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在*市有关制造、加工类重大项目立项中注重审查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7.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立项时,要将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是否立项的依据之一,将知识产权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

8.提高知识产权在有关认定、评审中的权重。将知识产权指标作为科技进步奖评审的重要因素,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型企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认定、评审和复审的条件。

9.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工程。选择一批知识产权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10.提升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能力和水平。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对实施发明专利技术或生产发明专利产品的企业予以扶持。专利技术转让,经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登记,适用对技术转让的有关规定。

11.加强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切实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招商引资、技术引进、项目合作、产品进出口等环节。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和申请国际专利。

三、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12.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建设。适时制定和完善与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法规、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利用行政和司法等渠道,构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13.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各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不断增强基层专利、商标、版权专业执法力量和装备,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14.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协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从严查处重复性、群体性的违法案件,维护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5.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援助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援助中心,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活动,为维权援助对象提供服务与支持。

16.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设立知识产权自律和维权性组织,建立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17.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妥善处理国际科技经济、版权贸易与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事宜,及时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创新、投资环境。

四、强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18.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将知识产权纳入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及课程,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制度,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具备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事务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9.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普法教育内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宣传教育网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五、加大知识产权发展的保障和支持力度

20.设立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知识产权申请、产业化、试点示范、宣传培训、维权援助、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交易平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预警机制建设等工作。

21.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等多种形式募集发展资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外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

篇8

1、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2、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3、法律结合科技,开创知识经济未来

4、先有专利,后进市场

5、创新设计让世界更美

6、坚决支持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7、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有知名品牌

8、保护知识产权就是捍卫法治精神

9、全面贯彻实施《商标法》

10、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

11、加大保护力度,维护商标权益

12、用我们自己的专利筑起新的长城

1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14、知识产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

15、知识产权与我们息息相关

16、科技创先兴市,知识产权立国!

1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8、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19、加强商标国际注册,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

20、实施商标战略,促进转型升级

21、先专利后论文,新颖优先要留心

22、关注地理标志,提升产品品质

2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

24、发明创造是一个民族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25、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

26、专利被侵权,请找知识产权局

27、科技孕育成果,专利保护先行

28、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增强综合竞争力

篇9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比较集中的地域,我国许多农业知识产权在此进行转化,农业知识产权能够增加产业效益,促进农业增收,能够带来看得见的经济利益。以前,农民对农业知识产权普遍缺乏了解,对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商标以及著作权等都知之甚少,商业秘密、商标等基本无所知。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对知识产权的推广运用,农民对知识产权得到更多了解。

2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实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具有较好的基础。农业知识产权首先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依法享有的一种是专有权利,其范围是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农业技术专利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权、农产品加工商标权、农业商业秘密权、农业著作权、农业科技成果权和其它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等。

2.1知识产权战略是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园区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环节是依托园区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率,才能保护和改善园区农业生态环境,和谐、持续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以科技、生态农业的理念经营好农业科技园区,保证推进园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故此,知识产权工作必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工作,知识产权战略必将成为园区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终将与园区持续性发展融为一体。

2.2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农业科技园区正引导企业发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基础相对较弱,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品质不高。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关税的调整,外国品优价廉的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很大,市场风险加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园区企业切实在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下大力气,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达到提高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知识产权战略是农业科技园区对外宣传的名片

国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谋划好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建设。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各地营造招商引资的重要软环境,更是园区招商引资的有利法宝。制定和实施农业科技园区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吸引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政策性支持力度,更好吸引资金和孵化技术、提高园区知名度。园区自主研发、引进推广科技成果量作为政府考评园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标。

3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3.1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各类人才

人才是强园之本,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各方科技人才、智力。只有集聚人才,才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一批知识全面、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使园区逐步形成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基地,农业企业的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和鼓励园区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创造,激发创新热情。其次,与政府对接,争取多方支持。充分整合好科技特派员和知识产权特派员行动,为园区发展诊断,全面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专利申请量与质量的提升,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促进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提高。

3.2强化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但总体上看,我国高技术企业还很少,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不强。需要发挥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中起到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励园区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现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双轮合力驱动。第一,国家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财税、金融等政策倾斜,让企业产生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源动力,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动科研单位、大学等与园区企业共建平台、协同创新。运用投资、项目带动等政策,促进农业各领域的自主创新,形成更多园区企业农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第三,鼓励知识产权等智力资本入股企业,加大对参与技术创新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3.3打造园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运营战略

当前,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更要强调知识产权的经营,将知识产权从法律资产进化为商业资产,并发展为策略资产。园区中经营知识产权涉及面广,应当有所突出重点,建议打造园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品牌战略。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标示某种农产品产自特定地域,且该产品的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产地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也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对园区具有传统优势和独具地理环境的农产品积极采取地理标志保护措施。用知识产权战略带动园区产业技术升级,创建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使园区逐步成为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提高全社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度、接受度,把园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引导健康消费、放心消费、时尚消费、品位生活的重要平台。

3.4建立园区有效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

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生物医药产业;济南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226

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预警工作实现新突破。本项目实施周期为5个月,承担和协作单位包括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高新区科技经济局,以及部分涉及核心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1 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1)建立健全分析评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1)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全面铺开。市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开展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通知》(济知字〔2014〕14号),联合高新区科经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创新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并选取部分企业的核心专利和产品,围绕技术发展趋势、综合竞争力等进行评议。

2)分析评议工作体系和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与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决策等。

3)知识产权专家库提供有力支撑。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专家库由48名专家组成,包括了专利局审查中心、国之预警中心人员,山东、江苏、四川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高管,以及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的专家等,专业领域涉及药学、生物、材料、化工、信息、经济和法律等。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课题研究组滚动式引入专利分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和产业政策专家等。

(2)扎实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研究。分析评议报告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任务分解阶段。课题研究组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分析评议研究报告的提纲和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按块分解。

2)需求分析阶段。根据我市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背景、目的,对产业背景、技术特点、知识产权现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企业需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分析评议的需求和目标。

3)问题研判阶段。题研判过程主要由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三类分析模块组成。

4)资料收集阶段。开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发放并及时回收摸底数据,获取第一手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资料,并形成《集聚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报告》。

5)检索平台搭建阶段。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搭建分析评议检索平台。

6)专利检索与分析阶段。将济南市与十五副省级城市专利情况、主要发明专利申请人情况、主要研发能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先进城市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采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济南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7)分析评议阶段。汇总所有数据和子课题成果,通过全面分析,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应制定的政策措施、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规划等;专利管理部门如何围绕发展重点做好政策引导、管理机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发展建议。

8)成果运用阶段。分析评议报告对揭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明晰产业发展的地位及趋势,研究制定产业创新发展及专利战略规划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市和高新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正在根据项目报告提出的建议,引导和规范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经济活动重大决策、招商引资(智)等活动,指导我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专利布局等。

2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在我市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领域获得丰硕成果,在我市首开先河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高新区首次全面开展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引导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核心专利(主要产品)专利战略分析;最终形成的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报告,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剖析,为政府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其创新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模式,可进一步地推广到其他行业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活动中,同时也为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多部门联合开辟新的协作模式。相信随着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实施将形成更多的核心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影响、带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管理机制。争取在制度建设、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与创新方向、核心专利分析、人才培养等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5150引才计划”中推广、引入知识产权评议。

(2)开展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以前期分析评议工作为基础,继续探索以专利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专利深入分析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工作,包括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导航,制定专利布局发展规划等,由此来支撑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