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规划

篇1

一、我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分析

我校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了解占55%,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的近60%。这说明现在的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比较客观,学生知道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知道自己具备什么能力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并能满足自己的意愿。

2.职业目标

在调查中我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楚,对以后从事的职业也很清晰,但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以后的发展趋势了解程度不是很深。在对自己的中职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我校学生只有18%的学生有中长短期规划,有43%的学生只有近期规划,30%的学生只有模糊的想法。我校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自己的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的不是很清楚。

3.职业技能

在对学生工作就业中57%学生认为专业技能重要,沟通能力29%。学生认为以后找工作现在需要做好的是87%学生认为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技能,66%学生需要参加技能培训。67%学生需要到社会历练。56%学生认为需要参加社会活动。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培训需要加大来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职业素质

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68%沟通协调能力,67%承受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66%专业知识与技能、48%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应充分考虑人、环境、职业与成功的事业生涯之间的关系。

1.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我分析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这门课程,老师应该做到对入校的新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性格与职业生涯它不仅表现在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同时也表现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态度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做一个职业个性测试,通过测试,能满足学生的性格需求。

2.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 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要指导学生制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及时的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3.制定切实的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我们通常在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和措施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我想怎么发展? (2)我能怎么发展?(3)我可以怎么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篇2

1、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利益的职业都是正确的。

2、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现实的可行性。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

篇3

自2013年首发“史上最难就业季”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党的十报告更是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2据此,高校一直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单纯依靠传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实现其教育的价值诉求。探求以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为载体职业规划生涯教育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需要,将手机微信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视野中,发挥微信新媒体的特有优势,探索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模式,对于突破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创新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空间和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信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

1.微信的广泛性优势

微信的广泛性特征,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受众资源,既包含小范围的个体信息交流,也包括大规模的群体信息传播,并且受众者和者还可以互相转化,使受众群体无限扩大。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研究:微信使用群体主要以20-29岁之间青年为主体,其中大学生作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群体已然成为使用微信的中坚力量。3微信现在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和人际交往平台。以手机移动端为载体的微信,不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在人数、层次和范围上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可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使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得到良好的传播,增强教育的影响力。

2.微信的去权威性优势

微信的去权威性,即去中心化特征,是微信的重要特点,相较于微博带有权威性色彩的“广播”大众传播模式,微信的传播属于群体传播,其传播范围通常仅限于朋友圈。信息的发出只是一个开始,还要有受者的配合才能形成闭环。1因此,微信保证了传授双方的共同参与以及“话语权”的平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传播信息具有真实性和独立性。这样,运用微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教育工作者就不再是传统课堂上不可反驳的权威和控制者,传授双方彼此处于一种平等互动关系,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也可以提高教育者辅导的针对性,有效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亲和力。

3.微信的即时性优势

增强与学生沟通咨询的时效性,随时掌握学生的职业规划认知、情感等心理层面的动态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模式的局限。微信的实时性,体现在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实时交流互动以及多媒体(包括视频、图片、文件)实时传送。微信传播的即时性,能够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相关动态,以有效的沟通技巧及时与受教育者进行即时互动沟通,使教育内容更加顺利有效地被受教育者接受,对于完善职业规划生涯教育沟通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路径

1.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规划。4整个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过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大学不同阶段开展包括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而这些课程教育的传统模式多以第一课堂知识讲授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辅,面对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及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以微信为载体生涯教育持比较认可的态度,他们更愿意通线上互动的方式来对课堂知识进行反馈和交流,这使微信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可行性。以手机微信这一新兴媒体为作为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的载体,结合传统教育模式搭建“线上沟通,线下教育”的新的课堂教育平台,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交流方式。首先,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被老师获知并答疑解惑;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一对一的微信交流更符合其心理需求。其次,可以通过“面对面建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向学生企业调研、人才市场观摩等课程实践任务,既保证分享互动又能监督其是实践进度。再者,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朋友圈,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将教学课堂延生到课后,深入学生生活,实现针对辅导。

2.创建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是致力于为企业、明星、媒体等用户推出的一项订阅类服务。通过这一平台,每一个个体或团队都可以打造自己的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找公众帐号等方式加入微信公众平台。鉴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作为大学一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微信公众平台”变成实现教育目的有力工具。创建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目的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第二课堂,实现与学生零距离沟通交流,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组建微信公众平台专业团队。搭建具有专业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微信公众平台,务必需要专业的团队人员进行有效运营和管理。一般团队成员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辅导员以及相对技术工作人员,同时可以吸收优秀的学生骨干,配套相应的管理措施,增强团队的内部活力和凝聚力。其次,保证内容的多样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专业团队对微信平台内容的控制和把握,决定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当中的受众程度和影响力。因此,内容因更多地结合时事焦点,社会企业HR发展动态,贴近生活和实际,开设诸如职业规划解惑、就业问题答疑、榜样学习等多样性板块,使之贴近学生群体需求。最后,尝试开设职业规划生涯教育的“微课程”,“微课程”充分利用公众平台的广泛的受众性,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碎片化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录制主题突出、趣味性强的短小视频为授课载体,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网络教学方式,微课程应该紧贴社会职业发展动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等相关内容,在大学生受众群里中进行实时性传播,力求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视野有较高的提升。

3.搭建“三位一体”的微信多层次管理平台

微信群是基于微信聊天功能的讨论组,支持语音、文字、图片、小视频及网络链接分享等功能。众所周知,当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者一般由学生辅导员兼任。为了实现各层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交互性、实时性以及处理微信信息传播风险,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效率,以微信群为基础搭建高校“三位一体”的微信层次管理平台应该是必要的。

校园微信管理平台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校级相关管理部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交流群。建立校级相关管理部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微信交流群,一方面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上级指示及时掌握并向学生落实国家、学校相关政策、社会发展实时动态,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另一方面,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及时交流,分享经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效率效率。第二层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班委管理群。建立该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与班委沟通,对于深入了解各班级的具体情况,间接掌握各班级同学的职业规划心理动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在学生人数庞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信息掌握情况并不完全。构建班委群,一方面有助于老师传播相关信息,听取班委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各班级班委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促进友谊。第三个层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班级群。构建班级群,使教育者与学生交流更加密切,打破了教师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碰面,平时交流不多的局限。同时得以随时监督掌握班级学生的动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54-0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要求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性要求。大学生选择职业它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因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它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制约,抛开社会实际需要将会很难被社会所接受。而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目的正在于此,它是要结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对社会对人才上的需要进行分析把握,最终的目的是将自身的特点充分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制定出个体的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以及归宿都应该是围绕社会需要,而不应是规划出适合个体需要,是针对个体特征规划出适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与整个社会的需要联系结合起来,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性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既然是针对个体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前瞻性的计划,那么就必须以个体大学生实际专业为基础,而在这些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要求下,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时,就必须以专业要求为基础,考虑不同的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规划。而这种专业性质的要求也正是一种实践性的要求,它需要结合不同个体专业情况进行实际的规划。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的要素

(一)主观因素部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主观因素部分,无疑指的就是大学生这个客体的主观情况。它包括了了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和心里状况是否符合相应的职业特点。身体的健康程度对于职业的规划和选择来说,无疑是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适应工作的身体条件无疑会使得自身的主观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降到最低,它能够适合大部分对于身体条件有着硬性要求的工作。而心理状况这个主观因素部分,它可说是几乎所有工作所必须要求的一个条件,良好的心里承压能力、抗压能力几乎是当今社会上所有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故,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上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部分难以忽略,必须要考虑这些个体主观因素。

(二)客观因素部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客观因素部分是多方面,它包括了家庭因素部分、社会环境部分等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长远性的规划,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因素难以回避,必须加以考虑。像家庭因素这个部分,有些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好些,因而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这部分群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更多可以考虑向着接近于理想职业的方向发展。相反,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一些大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必须要是毕业之后的现实生存问题,只有生存才能够发展,因此这部分群体的职业规划相对来说“更加长远”,因为他们首先要考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之后,待到机会成熟的时候在有物质条件进行选择;而对社会环境这样的客观存在因素上,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时候是务必进行考量的,它涉及到的阶段性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职业社会评价及人才市场管理体制等都是直接与职业挂钩的,在考虑职业生涯规划之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进去。

三、以实践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分为几个步骤,一是首先大学生要树立起生涯志向、二是进行自我剖析与定位、三是评估职业生涯,通过这三个初始步骤的评估分析做出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而确定出职业生涯路线,最终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策略。之后还需要在制定策略之后还需要对这些设计出的策略进行再次评估,对评估中反馈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

(一)生涯志向确立需以实际自身情况作为基础指导。志向的树立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基础,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在树立起职业生涯目标之前需有一个生涯志向作为引导。而这个生涯志向基于上文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社会性要求,必须也是要与社会中实际需要向适应,它不应该是异想天开、信手拈来的,它必须要以现实为基础指导的。如某个大学生在考虑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志向前,应该考虑自身家庭因素、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及未来就业前景,将类似这些方面做为基础条件,然后在予以生涯志向的树立。

(二)自我剖析与定位采用科学的认知手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剖析与定位部分是决定职业生涯目标正确确立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它首先是一个自我正确认知的过程,也只有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加客观的未来规划。因此,采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就十分有必要进行探讨。

目前自我剖析的方法有很多,但通常有的自我测试法、橱窗分析法以及计算机测试法等。对于这三种方法中比较适合大学生群体采用的是由心理学家们设计的相对简单自我测试法。这种测试方法是采用较为复杂的内容和量表形式,通过如性格测试、智力测试、应变测试、人际关系测试等,来实现对个人全面剖析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就是欠缺精准度。相较而言,计算机测试法,更为科学准确,但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及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就需要有关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实践性的方法论指导,他应是以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职业上的方法论指导,它是个体的,也是具体的,不应该脱离实践及应用,脱离开来也就偏离了它本身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六位一体 职业生涯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75

Construction of "Six in On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odel

YU Junying, ZHANG Honglei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public,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outcomes and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in universities, college graduates, especially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high tertiary institutions are plagued by the current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real big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 of a college teachers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causes and elaborate on specific measur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school education guidance, coping strategies, with a view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enefit dilemma.

Key words six in one; career; education mode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基本都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以及相应的一些教育经验来取得,而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一些教育模式,比较少且缺少实际运用针对性。虽然在高校的教育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热衷度不低,但缺乏根本上的重视与应用。显而易见的就是缺少统一、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素材。①很多大学并未配置对口的老师。大多数的大学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作就业压力缓解的良针,为了提升毕业的就业率而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只成为了一种“形式教育”。

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在毕业后,根据就业的意向方向、价值取向等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社会的整体环境与执业方向的考虑,通过自身与社会的不同因素选取,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按照上述规划,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进而达到规划目标的整个行为过程。该过程的一个进行时间区域,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优化进程。其核心要素是规划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审慎的思考与判断,并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与技能,通过工作就业,体现个人价值的一个过程,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②通常,高校毕业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所以高校需要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进行及时的、适当的培训与规划帮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先对就业的偏向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就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判别,挖掘自身的长处与优势,说的更透彻一些就是更清楚自身的情况,与别人取长补短,选择出与自身情况贴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向。

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压力。近几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大学人数每年都在不断递增,与此同时面临的就是就业压力的问题。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只有550万人,而到了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为810万人。 现代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人力的使用并没有以前那么依赖,因此,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在另一个方向使得就业压力一下子被激化。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即将面临的就是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或者找到的是并不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所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定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曾在2012年开展过关于“人生第一次职业”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其中33.2%的人,选择了“毕业后先就业,就业5年内再慢慢择业”。这个数据说明了,毕业后,其实有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对职业有方向性的规划,而是先跟着感觉走,选择一份职业先工作,再慢慢规划。因此,第二个数据“毕业一年内换工作”的概率已经超过了一半人数,“毕业两年内换工作”的概率已经超过七成。毕业后选择第一份职业的盲目与匆忙,使得之后的两年里,换工作的概率直线提升。 第三个数据“毕业前就充分考虑并作出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数据显示不到一成。由上述可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岔路,还可以坚持自己的既定方向,不浪费时间,目标明确地让自己更进一步地实现人生理想。

(3)眼力。通常,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想要“专业对口”,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专业并不是“死方向”,是可以变通的,可以转换的。大学生需要及时发现自身的特点与专长,找出职业的方向,并不一定是专业方向,制定提前的方向计划。③因此,即使对自身的专业领域不擅长,或因为其他种种因素选择了不适合的专业有着一定的不良情绪,也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找到自己的良好位置。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才陆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与基础的理论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学习,受到了社会各教育界,特别是高校方面的重视。目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概念,不断地向中国不同教育机构与单位部门延续传递,很多高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过大多仍处于基础性理论摸索这一阶段。

尽管我国比较多的大学陆续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或培训点的设置,不过因为启动得较晚,教材、资金等准备得并不充分,教师的专业水准也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尚处于“听讲座”、“写报告”等等范畴内,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没有对高校学生进行针对性、个别性的辅导与帮助。另外,也没有渗入企业进行点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也更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人物对话等教育方式的运用了。总得来说,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强,教育方式不切合,机构重视度不够,制度完善性不强等等问题。另外,大学生的主动意识也不够强烈,职业规划主动意愿不够,也是很大的问题。最后就导致了,高校方面不够专业,学生方面不够配合的现状,很多学生甚至是 到了大四一边找工作,一边上课,这种局面往往使得他们事倍功半,效果不良。

在上文中所探讨的一些问题与现状,使得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关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中,缺少慧眼,无法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与认识,择业能力不强,走岔路、弯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另外,大学生没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也没有提高职业能力的水平,这些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也对就业的整体效果与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高校应该重视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去,要做实事,做有用的计划、方法、培训、教育研究。从内在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动力,开展课程,开办培训,做好交流与个性化的启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发展能力与方向,并为方向而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所以,开展有效的“六位一体”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很大的意义与发展空间。

3 构建“六位一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所谓的“六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的是涵括了理论课堂、渗透课堂、网络课堂、熏陶课堂、实践课堂、咨询服务课堂这些内容。上述内容不仅互相促进,还相互循环融合,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模式导向作用。

3.1 “六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模式目标确立

“六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制定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将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六位一体”中所涵括的这六种元素,是高校学生在整个高校学习生涯的发展驱动力。通过“六位一体”,使得大学生对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以及评价自我有很大的作用与效果。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对未来有长远的眼光,使得学生做出与自身相切合的,与社会相符合的职业规划。

在上述环境中,“六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其目标应是: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与判断,使学生挖掘出与自身兴趣、能力、价值相匹配的职业发展理念;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职业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认识自身职业方向,并通过不断的努力与行动,朝该方向发展,最终取得择业成功。

3.2 实施联动机制,协调“六位一体”教学新模式的各环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它以学校、学院和各级学生组织为依托,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创建联动机制,实现从传统的“管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调动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外的各种形式给学生多元化的帮助,弥补传统生涯规划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的不足。通过实施联动机制,协调“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使其相互配合,避免“灌输式”,形成“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新信息的收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在咨询课堂中对求助者进行回复,从而帮助学生成长。

3.3 建设评价体系及时反馈,优化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六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六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也涉及到很多的内容和环节,而这些内容和环节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就有必要建立及时、高效、全面的评价反馈体系,以促进“六位一体”教学新模式的优化和完善。从具体措施上来讲,可以在每学期期末,让教学班里同学填写评价教学结果的评议书,以此汇总班里同学的建议意见,总结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六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理论探究和一系列的实践,使教学育人和社会实践多方面联结,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质的飞跃。

注释

① 李辰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29).

篇6

Abstract: Class management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 good class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encourage the active and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will integrate the class construction and the guidance of career planning organically, construct class construction mode with the guidanc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mode in detail from four stages. 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class and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class.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建设;模式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class construction;mode

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29-02

0 引言

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创新高校班级建设模式,使其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实效性特征,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结合模式的创新意义

1.1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和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其兴趣、爱好、能力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定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的方向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开展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正确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自我分析与职业分析达到平衡。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

1.2 班级建设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在新时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①良好的班级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②良好的班级建设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到班级,良好的班级建设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目标,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重要作用。③良好的班级建设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一个班级文化发展良好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都会普遍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3 以职业生涯为指导的班级建设模式的意义 把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相结合,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开展班级建设,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把对少数同学的指导,变为对全体学生的指导,使班级建设的内涵彻底改变,能够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管理的局面,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自觉的接受教育管理。

把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建设相结合,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出发,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在几年中实施,这不但使学生管理工作能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力推进,而且具有清晰的工作主线、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可评价的成果。

2 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建设模式

大学生涯可以包括适应期、生涯准备期、目标明确期和生涯选择期四个阶段。根据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模式如下:

2.1 大学一年级为适应期,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制定班级目标 新生入学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第一课。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除了具有不了解大学以及所学专业而不能够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外,还具有渴望了解专业前景以及学长的就业情况等。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当针对以上两方面的特点做好职业启蒙工作,使得大学生一进校就接受就业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同时也了解自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可行的个人目标,并促进他们为了目标而努力。而优良的班风学习则为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全体成员的参与,集思广益,最终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班级的目标。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长、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提前设计出班级目标。

2.2 大学二年级为生涯准备期,要做好专业思想教育,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大二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分为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的发展,才能发挥专业的就业优势到基层单位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充分结合大一的学习以及生活的情况逐步完善班级制度。为给今后的就业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考取英语和计算机证书为主导调动班级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建立班级qq群以及建立班级网页等方式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给班级成员。

2.3 大学三年级为目标明确期,要做好分类别就业教育,发挥班集体作用 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也就进入了一个分水岭,将其可以分为考研、出国以及就业三类。第一,针对考研的学生,为了增加学生考研的成功率,应当根据学生考研专业的目标进行目标调整。班级可以通过建立考研小组营造考研气氛,使得考研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第二,针对出国的同学,应引导学生参加托福、GRE、雅思等考试,并积极和往届已经出国的学生联系,汲取经验。第三,针对就业的同学,最好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本专业或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工作,除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外,还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受挫能力,并能够从中吸取职业经验。为了沉淀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成员之间应当团结互助,促进班级成员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形成和谐相处的融洽气氛。

2.4 大学四年级为生涯选择期,要做好就业冲刺阶段工作,形成良好班级氛围,顺利实现就业 大四是就业的冲刺阶段,也是对前三年教育成果的一个检验。此时,影响就业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良好的学风以及班风。这个阶段应当重点加强面试技巧的指导。充分发挥班级的互助精神形成良好的就业竞争氛围,帮助所有成员都能够顺利就业。

3 结束语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载体,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奋斗目标,同学们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在班级建设方面必须主动进取,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务实、开放、有效的班级建设模式。作为班级建设中坚力量的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把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班级建设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积极向上、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具有良好人生观和就业观的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

篇7

论文摘要: 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职业指导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我们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连续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实现自我价值。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职业指导是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按照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人与职业两相匹配的教育过程①,是为求职者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并在职业道路上顺利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指导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特色,结合高职生特点、专业及用人单位需求,传授学生职业知识,介绍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人尽其才”。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职业与自我,理智地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与生活道路,了解实现自己职业选择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自发地培养和提高自我素质和职业技能。职业指导必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由单纯的阶段性就业指导转变为对学生的全程性指导,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等指导教育②,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综合素质。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学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及课程设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重视不够,缺乏全方位、连续性的指导。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的目标与内容不够明确的现象,学校通常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学生择业意识、职业素养、就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职业指导缺乏全方位、立体性、连续性的指导。学校基本将职业指导力量放在了“最后阶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多采取选修课、听讲座的指导形式,收效甚微。对于毕业生,学校通常以就业指导代替职业指导,集中精力在给学生介绍工作、介绍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与服务,学生在面对择业、就业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时仍然十分茫然,这与职业指导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师资力量薄弱,指导效果不佳。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起步较晚,各校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由辅导员或“两课”教师兼任,专业积淀不够扎实,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很难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而职业指导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职业指导的课程设置、基础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职业指导是对学生全方位、立体性的指导与服务,需要老师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律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培训技巧与深厚的指导功底,否则是很难胜任这一岗位的。

3.指导缺乏新意,教学亟待改进。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多是针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分析与指导的,忽视了学生的专业需求与个体差异。一些高校只是将职业指导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列入教学计划,甚至干脆排除在教学计划之外,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依赖教材内容,与学生面临的现状结合不够紧密,虽然会穿插案例教学,但也只是流于表面,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而大班授课的形式更是扼杀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可能性,让学生觉得职业指导可有可无,但在真正面临就业时又觉得无所适从。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制订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③。

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一种目标管理,通过让学生明确预定的目标,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预期目标前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职业发展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成功实现自我,帮助学生明确取得成功所面临的差距及目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利于高校培养出个性化、有特色的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助于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优化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情况,减少流动的无序性、盲目性,使学生给自己一个理性的、相对准确的定位,减少“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情况的产生,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个体“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

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是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全面、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高职院校应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体系。

1.紧扣职业指导特征,抓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指导存在着个性化、连续性的特点。职业指导应注重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自觉成才的意识;同时,职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进行连续的、分阶段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牢牢抓住职业指导的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在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一年级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初定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有目的地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向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转贴于

2.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而要根据教育规律,结合学生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例如聘请行业专家或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定期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及就业形势,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帮助他们调整职业目标,确立努力方向。高校还可以引进职业测评系统,依靠先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作出科学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发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修养,让他们了解职场需求,提高求职技能,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3.构建专业的高校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机构进行。高职院校可以在一般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全方位、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机构应有如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统筹职业指导的目标、重点和指导方案;二是职业指导工作小组,由职业指导老师负责具体课程的讲授,各项职业指导活动的实施;三是实践与研究小组,负责督促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就现实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四是对外服务窗口,负责接待在职业规划中遇到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专业指导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公共课老师负责进行,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专业的指导老师来进行。高职院校应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而且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高水平职业生涯指导师资队伍。

5.加强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缩短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时间,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为兼职教师,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素养。

注释:

①韩芳芳.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改进[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7.

②刘英.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3.

③林琳,袁忠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1,(10):218.

参考文献

[1]费小平.简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1):46-47.

篇8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职业规划课程 现状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4-02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且受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党的十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不够、教育方式单一、资源分散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服务。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现状

(一)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重视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大多数还未认识到职业规划课程的深层次的意义,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还不够重视,只是将此当作一门选修课,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效果不佳。总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重视是制约其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理论和方式,课程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同时当下很多高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够严谨和规范,一般只是将其设为选修课,或者是举办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会,偏重于形式而实际效果不佳,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讲座、理论教学和招聘会等,而缺乏实践,且教学内容比较死板、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自然教育质量不高。因此要树立以就业为目标的科学教育体系,多开展就业模拟活动,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社会工作。

(四)资源分散,教育成效不大

一般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就业指导、实习等多项内容,而这些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老师组织,比较分散,在工作中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工作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出现,教育成效不大。

二、以提升就业竞争力导向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

(一)构建科学、全面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领导要认识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首先,不断丰富职业规划课程内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不仅包括就业咨询和指导,还应包括心理教育课、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课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中,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职业规划课要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性格、特长、专业、兴趣),让学生重视并自主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主创业励志故事等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其次,明确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升级,因此高校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目标,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目标。

最后,增强师资力量。老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实施的效果,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性极强的师资团队。高校在聘请老师时,除了看其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外,还要考查其思想政治素养、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内容;对在职的老师要加强相关培训,切实提高老师综合素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二)采取多元化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来说,可以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一些关于就业的新闻、大学生创业故事等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要饱含激情,理论与实例结合进行讲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大学生。其次,加强大学生心理教学和思想道德教学,通过心理测试等实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烦恼,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展开思考和规划。最后,重视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提高竞争力。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文化、制度和职业素养等知识,也可以采取职业人物讲座或访谈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前感受工作流程,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整合利用高校有效资源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涉及内容多且部门分工杂,因此高校要对相关部门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并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负责机构,辅助工作。具体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涉及到学生管理部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组织,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但又部分涉及到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且大多数是各自为政,工作重复或遗漏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做好职业规划相关工作。为此,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明确分工,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为教育工作开展做好准备。同时构建课程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结果、教师、学生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

(四)构建联合机制,加强与社会、家庭和政府的合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除了高校重视和建设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服务。高校要借助图书馆、校园网络、校报、广播台、宣传栏、黑板报等舆论工具创设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耳濡目染,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时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一系列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等,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其次,高校要与企业联合,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同时争取政府的支持,获取一定的财政补贴,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物质基础。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乐观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不仅符合党的十精神,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构建科学、全面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等),并加强与各高校、社会、政府和家庭的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砝码,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小磊,肖芳.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2]宋伟,姜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维立体化导向教育体系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

篇9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堂消极行为,诱因与对策

 

五年制高职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他们都是高职院校里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他们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因素,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指向不相协调甚至相背离的消极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明显的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如谩骂、故意顶撞老师等等,干扰课堂秩序;另一种是较隐蔽的具有退缩性的行为,如睡觉、上课走神、易爱消极暗示、上甲课做乙事等等,虽未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往往为教师所忽视。调查、分析产生课堂消极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源质量先天不足。进入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中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接受继续教育资格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自控能力差是五年制高职的普遍特点。

2、学生普遍感到厌烦。主要是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抽象,令人味同嚼蜡;其次是教师教法单调——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如水,令人索然无味;再次是教师课外话太多令人心烦;最后,教师授课总是信马由缰或者愤世嫉俗,也令人倒胃口。

3、紧张感的发泄。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或行为规范方面的正常要求总是完不成,面临着失败的威胁,造成心理紧张,积累一定程度,只要有导火线作用,便不断发泄,有时还可能发泄到其他教师身上,让教师感到莫名其妙,而学生则认为“老师总是对我有偏见”;或者是教师要求过当,且滥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如履薄冰、疲于应付,产生不满情绪,诱发退缩性的行为,个别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还有自虐行为。

4、寻求注意与地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这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发现自己很难从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时,便以明显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以“争得”在班级中的地位,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5、教师处置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心里来“气”,不够冷静职业规划论文,甚至失去理智,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语与过火的动作,诸如训斥、辱骂、体罚等,使学生觉得很没有“面子”,从而恼羞成怒,导致消极行为不断升级,甚至激起极端行为——跟老师摆“擂台”。

6、家庭因素干扰。家庭环境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其不同构成可以造成学生性格方面的差异,如家庭贫困或父母过早离异的学生,比较自卑,心理相对封闭;家庭过于严厉的学生,比较胆怯,叛逆心强;家庭富有或受到过分溺爱的学生,比较任性、唯我独尊;父母关系长时间紧张的学生,容易激动、性情暴躁;父母中有不良嗜好且放任小孩自流的家庭,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低。

上述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使课堂消极行为的诱因复杂化。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五个措施,以减少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

1、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关键

课堂新颖、有趣、多变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大多数公开课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学习时,课堂消极行为便不攻自破。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求新求变”:①加强教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教学摘要注意有新意、有变化,以保证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

2、注意融洽学生师生关系,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可靠保证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情感关系不同的教师来施教,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课堂消极行为案例也表明,师生之间相互反感,诱发课堂消极行为。因而,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富有责任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等等都将有助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②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正确认识。通常,教师对于所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优点,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缺点,并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反之亦然。所以教师要创造并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有时还可以尝试建立移情性的认识,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体会彼此的情感、思想,赢得相互的理解和肯定;③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如给学生送点小礼、多些口头表扬、满足其求知和人格完善的欲望、适时适当地“减压”——宽容其偶然过失、开开玩笑、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对象最好选择教师自己或是与教师亲近且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所教的课,课堂的消极行为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3、磨练课堂组织教学机智,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有力手段

大量事实证明,高超的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制止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对于有课堂消极行为的这些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时可作如下尝试:①上课提前两分钟进行教室,跟学生适当接触,并暗示学生快要上课了;②上课铃响后,全体学生起立,教师要用温和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注视每个学生,检查课前准备和立正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③对于课堂上发生的消极行为,一般以暗示、提醒为主,如用眼神制止、性地拍拍肩膀、适度变化语音语调等等,避免将学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维护其自尊心,尤其是对于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更应如此;④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务必坚持“热问题冷处理”原则,保质冷静和理智,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必要时可以“求弱”——找个台阶,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这也是更深层次维护“师道尊严”;⑤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会欣赏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或凭空指责,要广泛使用激励机制,使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展示、锻炼、成长的“乐园”。此外,教师在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著名电视节目的现场主持,把握有关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4、注意形成帮教合力,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重要举措

课堂消极行为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惯性职业规划论文,这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个案时,既要充分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形成帮教合力。可能通过如下途径:①主动跟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班干部交流,了解其他课程的课堂情况,看看是否有类似表现,并与其他教师在课堂要求上达成共识,统一步调;②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交换看法,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③对于受消极暗示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使之放下思想包袱,以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④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请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同学适时给予提醒、帮助,促使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⑤在班级广泛开展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有消极行为的同学感受到的温暖,逐步实现集体荣誉感与个人荣誉感的统一,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尽一份责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日,引导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教师身心状态良好,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必要条件

教师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教师从容地驾驭课堂、有效的控制课堂消极行为,十分必要。因而,教师个人还要注意努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建议做到:①保证每天有必要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己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八小时之外的娱乐活动可以适当参加,但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决不可昏天黑地、通宵达旦;②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是户外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自己健康的身体;③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多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开阔视野,充实自己,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因封闭而自卑或自大;④选择发展一至两项有益的业余爱好,诸如练习琴棋书画、伺弄花草虫鱼等等,使自己一则有精神寄托,二则可以修身养性;⑤随时调整心态,笑对人生,处理好“知足常乐”与“知不足而进取”的关系,乐观豁达、锐意进取,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立宁.关于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8-70.

[2]姚延匠.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20.

[3]杜宗辉.构建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17)183-184.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在大学中,自主性学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探索性、主动性学习为基础进行的学习,这是学习者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所以进行自主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同时,在日后职业生涯规划中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意志力保障。

一、当前大学生现状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尤其是需要大学生更主动的努力学习,发掘自己的潜力,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毕业后打基础。然而,我们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显然是不够的,他们学习的目的在于一纸文凭,具体主要表现在:

(一)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无论是既定的短暂目标,还是长远的打算,都没有详细的规划,并且对自己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如何学缺乏充分的思考。

(二)学习缺乏自主性。学习行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厌倦学习,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导致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精神涣散,态度慵懒,学习肤浅,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下课后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甚至有些同学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三)缺乏自强的品格。极度缺乏上进心,缺乏求知欲,对学校的各种奖励激励制度不感兴趣,对各种惩罚措施也没有压迫感,没有缺乏责任意识和危机感。

(四)对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一些学生在高考志愿的填报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专业了解,盲目听从父母或长辈的意见建议,或为方便录取的入学,或在某些程度上的从众心理,结果导致他们在大学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

(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目标的同学,对待学习往往是盲从且消极的,因为他们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学习方法,人云亦云,所以收效甚微,以至于学习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最终进入负螺旋状态,越来越不自信。

二、自主性学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由上述大学生学习现状可知,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精神面貌,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意识和察觉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他们没有细致全面的去考虑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需求,在选择专业上也是盲目跟从,没有自主性。导致了大学生活的光阴虚度。因此,初进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有自主性学习,更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常一个能及早洞悉生涯准备的重要性并及早进行准备的人,在面临大学种种专业选择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掌控自己而不致于茫然失措。

(一)自主性学习

大学学习和义务学校学习不同,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考上大学,教师和家长对学习很关心,他们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并监督学生的学习,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在大学,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存没有在中学时期那么严格,大学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会逐渐学会不依赖于老师,也可以获取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工作做准备,更强调主动。而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在以下3个观念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通过感官系统将事情输入大脑来学习的,最后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绪和行为的过程,所以学习是不可替代的(指的是学习中的动机、目标、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建立、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情感和感觉,等等。)

2、大学生知(知识)、情(情绪)、意(意念),行(行为)的水平,足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习的主动性,调整到最佳状态。

3、只有通过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满足自己,自我教育,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质量。

自主学习并不是那种传统的附加到“教师、教材和教学”中的学习,也不要求学生完全的摆脱教师的指导,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学”,它是在整个在校期间学习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为了做三个“自我”而进行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当然自主学习也需要合理的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体现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上。首先,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肯定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改善的欲望,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对职业生涯的了解,可以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现实情况和所追求的理想的职业生涯之间的差距,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潜力。第三,通过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和理想的职业目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规划,并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生涯而奋斗。第四,通过自我改善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职业目标管理,以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有动力去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严峻的就业趋势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

总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要实现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就是围绕职业生涯目标来进行目标管理,同时通过职业规划,从大学录取时就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步骤,涉及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避免在成长步入误区,提高学习效率,为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J].师专学报,201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