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范文

时间:2023-03-21 00:3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典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典故

篇1

破镜重圆的用法其实是从古代一个典故引申而来。都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你了解到的名人典故有哪些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知道文明,在于传承,而不在于遗忘。破镜重圆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如何而来的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历史典故之破镜重圆,你了解了么?

篇2

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背水一战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背水一战成语解释背水一战,指汉语成语汉“背水一战”。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二、背水一战成语典故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三、背水一战成语造句1、在这几周内,疼痛常常变得十分剧烈,如同是不甘败走的劲敌要背水一战。

2、为了成功,你必须有一个"背水一战"的态度。

3、事到如今,我们只有背水一战,不然就要走投无路了。

4、国足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5、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我军决心背水一战。

6、我们已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一定要冲出敌军的包围。

7、大家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篇3

【释义】鸣:叫;盗:偷东西。鸡叫狗偷都不是高雅的事情,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历史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为他们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众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孟尝君出身王族,而且在齐国有封地,必定不会真心为秦国办事。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他们。

秦昭王有个最宠爱的妃子,他对这个妃子言听计从。孟尝君派人去求她帮助,这个妃子答应只要拿到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就帮孟尝君。但是那件狐白裘在刚到秦国时,就已经献给了秦昭王。这时,有个门客说:“我去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将它藏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借着月光,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便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怕夜长梦多,立即率手下连夜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大家正犯愁时,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学起了鸡叫,附近的鸡也纷纷跟着叫了起来,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守关的士兵以为天亮了,立即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出了秦国,等到秦王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篇4

关键词:历史典故;人力资源管理;启示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韩昭侯命人将旧衣锁入仓库,此举引起大臣的议论,昭侯以无功不赏、有功自赏为缘由作出回应,这就是“论赏当吝”典故的由来。昭侯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统治者尚能如此,更何况当今企业的领导者呢?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论赏当吝对于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企业领导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实效。

启示一:管理科学,作风正派

从论赏当吝典故中可以看到,昭侯对于大臣的疑问并没有疾言厉色,而是就事论事,将原因清楚的告知大臣,消除大臣心中的疑虑,这是当权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同样适用。企业领导是企业的风向标和带头人,领导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领导长期处于高位,受到员工的追捧和奉承,心中难免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对于员工也缺乏起码的尊重,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薄弱,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决策的主要执行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企业领导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将每一位员工当作企业的珍稀资源,把员工摆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而不是过多的约束员工,命令员工,将员工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有些领导在心情不佳的时候经常拿员工出气,对员工疾言厉色,甚至使用辱骂的字眼,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领导要学会控制情绪,始终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员工,不能将情绪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破坏企业的风气。同时,领导还要以身作则,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员工,不能有所偏颇,严禁在企业中拉帮结派,偏袒小团体中的成员,应给予员工专业、信赖之感,为员工创造和谐有爱的工作氛围,这样员工才能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企业也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启示二:奖惩有据,考核得当

昭侯将旧衣锁入仓库而没有赏赐给家臣,是因为当前大臣没有做出贡献,如果无功而赏只会让大臣产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能对大臣产生激励作用,还会对大臣产生误导,使其一味的迎合当权者,无法做到谏言。当大臣做出成绩时,必然会有所赏赐。这说明赏罚要得当,师出要有名,无论是奖惩都要有所依据,让所有人都能够发自内心的信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用物质激励来留住人才,但是他们对于激励的认识过于偏颇,认为升职加薪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经常无功而赏,导致有些员工滥竽充数,产生了惰性心理,无法落实岗位工作,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通过论赏当吝我们知道了赏罚和激励必须放在一起,为企业创效益、做贡献的员工就当奖赏,反之,那些拖后腿、趟浑水的员工就要严惩,让员工看到企业的雷厉风行,不仅能够对员工产生威慑力,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办实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也会更快的实现,而这就是绩效考核的内涵。可以说,绩效考核作为企业赏罚的重要依据,既是对员工能力的检验,又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式,员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这会让员工产生满足感,对当前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也会更加珍惜,不会轻易的跳槽和离职。与此同时,对其他员工也是一种鞭策,他们看到其他人的成绩就会主动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找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己的缺点,在此情况下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启示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除了上述两种启示之外,论赏当吝典故还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就是将有为和无为有机结合在一起,赏罚分明,奖惩得当,最终实现企业员工的自主管理,这比管理者的耳提面命要有效的多。管理,尤其对人的管理,是一门艺术和深奥的学问,也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它讲求的是“有为”与“无为”的统一。“为”的所指,既可以是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又可以是被管理者的能动表现,还可以是合力作用下的一种管理效果。当管理者“有为”而被管理者“无为”时,即只有管而没有干,将会呈现一盘散沙的混乱;同时当被管理者“有为”的时候,管理者却又会表现出“无为”,这时,管理就省却了心机,管理效果也就达到了较高境界。同样,当被管理者出现“有为”的能动自觉,表现为追求成长,渴望提高的心态,即达到奉献第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质工作的“无为”境界时,管理就产生了成效,这时管理者则又会表现出“有为”的一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即在不用管的时候,员工仍然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能动行为,与被管时一样积极主动地工作。因此说真正的“有为”和“无为”都是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下,“有为”和“无为”是和谐统一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坚持抓大放小,让“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相统一的境界。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上,尤其在激励员工的对策方面,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做法,不失为一种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将其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发掘员工的内在潜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使员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倪导.反思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J].时代金融,2008,(05).

篇5

关键词:历史典故;新课程;历史教学

普通历史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重视对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如今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正如物理学家焦尔所说,教师不再是处于独占讲台的静态格局;不再是单一地向学生送去知识,而是主导学生拿来理论。因而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变成真正的“活孩子”。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学生无法适应初中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在高中作为主课的转变;二是教师无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另外,每周两三节的课时要求教师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相当困

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讲讲历史故事,但是在理想与现实相违背的情况下,学生对历史教学大失所望,对高中历史课程缺乏兴趣,另外也对强烈的记忆要求感到反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可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切实贯彻新课程三维目标的

理念。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好的案例: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我在幻灯片中展示了老子在母亲死后不难过的典故:“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看完材料提问学生这一典故说明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主张?因此,学生认真地揣摩老子话中的意思,并且得出答案“无为”“逍遥”。

在学习商鞅变法前。先通过“南门徙木”的历史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商鞅执法如山、取信于民的品质,为之后学习变法的内容及成功的原因奠定基础。学生也能体会到改革家远见卓识的高贵品质,从而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

历史典故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充满好奇,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现行文科类考试,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材料题。为了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在上课过程中加上一些教材中没有但跟课本知识又联系比较紧密的材料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身素养。

当然应用典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典故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例如,我在介绍时,以《青年杂志》的封面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作为政治家同杰斐逊一起起草了《独立宣言》。通过富兰克林的典故来说明民主和科学是的核心。这一失败的经历告诉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使用课外材料时要反复斟酌,使典故和教材达到完美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巧妙地运用历史课内外的典故与史料,使每一节历史课都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传林.读典故 长智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

篇6

一、用事典

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逸闻趣事等提炼成诗句,用来影射时事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向秀为怀念被司马氏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而作的《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引《述异记》的传说,说的是晋人王质进山砍柴观看两童子对弈,棋终后发现柯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前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后句抒发了岁月流逝,人迁的慨叹,感情极为深沉。借用神话传说入典的,常见的还有“蓬山”,指遥远的仙境;“青鸟”指爱情信使;“巫山云雨”喻男女恋情;“蟾桂”代称月亮等。引用历史故事入典的,还有“扁舟”表示功成名就后及时归隐;“燕然”指抗击外族的赫赫武功;“易水”喻慷慨送别之地;“南冠”“楚囚”指被羁绊的正义之士;“长门”为失宠生怨的别称;“乌衣巷”“金谷园”以示昔盛今衰的对比等。

二、用诗句

灵活运用诗句,能因故知新,产生联想,以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胸中的意指,富有韵味。

1.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如辛弃疾《南乡子》:“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一句,就源自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大江东流浩荡磅礴的气势。

2.改字借用。既能保留原句精华,又可适应诗词格律。如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取自《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劝告人们珍惜青春时光,读来亲切感人。

3.套用。套取或活用前人的诗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似乎是诗人的创作。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受到李白“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启发,陡然发出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化用。融汇前人的诗句,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既有所本,又出新意。如曹植曾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劝慰,王勃承袭其意,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绝唱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情,尤显脍炙人口。

三、用语典

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取前人的成句入诗。如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隐括了庄子“大辩不言”与“言者所以不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语意,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以前人语句入典的,还如“桃源”指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境地;“大鹏”“鸿鹄”指胸怀大志的英雄等。另外,一下自然风物、习俗也可入典。常见的如“红豆”喻相思之情,“芳草”“折柳”写离别情意;“天堑”为长江;“西风”代秋风;“黄花”代;“南浦”“长亭”泛指送别之地。

篇7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时代对高中生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仰,培养人的想象力和人文素质。青年学子应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杨叔子教授有一句诗非常深刻:“国魂凝处是诗魂。”他呼吁:文化要继承,经典要诵读,诗教应先行!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更是高中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修身当先学诗。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站在人生的高度总结: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种干枯的东西。高中生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呢?

一、要了解诗词的一般特点

高中学生,除了熟悉古典诗词的体裁、分类、押韵、对仗等等常识以外,还应了解以下几个特点:

1.流派繁多,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表达技巧丰富多彩。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对比、烘托、象征、借代等等,诗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艺术创作典范。

3.抒情诗居多。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尚书》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思想、情感、志意。而抒情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如唐代赵嘏《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前三联写景,描写深秋拂晓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首联写全景,颔联写仰视,颈联写俯视,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尾联抒情,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社会背景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鉴赏古典诗词,品评其“苗”(语言)、“华”(音韵)、“实”(意义),就要追溯其“根”(情感),因为“苗、华、实”皆由“根”而发。诗人为什么有情感要抒发?背景是什么?所以说“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即要鉴赏作家作品,就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了解其艺术创作特点,考察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只有了解了李白被排挤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诗中作者的愤懑的心情;只有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思想、个性、抱负和诗歌风格,才能理解诗中作者忧国伤时的怀抱以及意寓于言外的余味,才能对这首诗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三、要积累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文化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是根植于丰富的古汉语和灿烂的古文化的土壤之中的,鉴赏古典诗词,就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如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取古汉语中的“因为”义;乐府诗《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但”字,取古汉语中的“只、仅”义。类似的词类活用、语序倒装、成分省略等在古典诗词中也都很常见。

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语,也形成了我们民族大致的心理认同,因而古典诗词中出现的一些习俗和花草鸟虫、月露风云等往往蕴含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加上“柳”与“留”谐音,“柳”便代表了一个场景、一种情绪。类似的“渭阳”、“南浦”、“秋月”、“夕阳”、“雁”等等,无不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定含义的心理认同。还要了解古人的一些口语、惯用语等。如被《词旨》推为“警句”、《古今词话》又誉为“妙语”的刘克庄的《清平乐》词句:“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其中的“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慕的男子。再如崔珏的《和友人鸳鸯之什》,题中“什”因《诗经》中小雅、大雅、周颂每十篇为一“什”,后称诗文的篇、章为“什”。

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等人的典故,再如赵嘏的《长安秋望》,尾联中“鲈鱼正美”和“南冠”就分别用了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典故。如果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了解,就很难去理解与鉴赏了。

四、要多读勤背,积累诵读量

篇8

黄佩珊接过书和钱,正要去开发票,她发现这本书的皮面上有不少斑斑点点的黑手指头印儿,书的骑缝也有点发毛了。不用说,这些标题是来书店买书的人留下的。

“这本书有点脏了,我给你换一本吧。”

黄佩珊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崭新的书,包扎好递给穿蓝制服的人。那人脸上堆满了笑,夸奖着说:

“你现在对读者的态度可比过去好多了……。”

黄佩珊像喝了一杯冲酒,霎时脸上热烘烘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很不自然地喃喃着:“没有什么,没有什么……。”

这位穿蓝制服的人点点头,欢喜地走了。可是,好久好久,黄佩珊的耳朵边还响着:“你现在对读者的态度可比过去好多了……”,眼前还浮现着那人的满意笑容。虽然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夸奖话,但在这位瘦瘦小小的年青姑娘心里,却翻腾了好几天。她眼前不断出现过去的一些情景

那是她刚从部队复目的时候,她被分配到书店门市部卖小人书、画片等。每天,围着柜台转的,除了小孩还是小孩。那时候,书都摆在玻璃柜里,读者要哪一本就给拿哪一本。小读者,各人的模样不同,脾气也不一样:有穿著整齐干净、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也有拖着长鼻涕的调皮小鬼;有安静地站在柜台前翻看书画的小朋友,也有刚拿出一本,哗哗翻几页便丢开去,又要第二本,第三本……的毛躁儿童。黄佩珊看着这些小读者,有时高兴,有时烦躁,一阵热,一阵路。对付这些小读者,虽然麻烦点,但看着他们的小脸,也挺讨人欢喜的。黄佩珊一时高兴起来,便浑身是勤。一会儿把玻璃柜里的书摆得平平整整,把书架上的书壳打得像一条线;一会儿又拿起抹布把玻璃柜揩得亮光光的,没有一个小污星;读者要哪一本,她很快就给拿哪一本。但这热情在黄佩珊身上,像暴雨天的闪电一样,常是一闪而过。许多许多时候,她都不喜欢那些小读者。她不但嫌那些小读者麻烦,吵闹,而且也对来书店的大读者冷淡,有时甚至无理。

有一次,一位小疆者伸着小手向玻璃柜里点着要这一本小人书,又点着要那一本,柜台上巳经放了好几本,这位小读者只哗哗地一本一本翻看,却没有意思要买。黄佩珊最初还耐着性子等着,久了,可有点忍不住了,她伸手一把将柜台上所有的书撂过来,生气地说:

“别看了,光看不买,我们这里不是图书馆,你到图书馆去看吧!”

这位小读者当然很扫兴,没趣地走开了;抱不平的是站在柜台前正在买书的一位大读者:

“你怎么用这种坏态度对他!不买就不兴看看……”黄佩珊没有搭腔,硬着脖子走到柜台的另一头。

事后,黄佩珊周围的同志对她进行了批评。

另一次,有位青年来买一张在天安门上的画。她从玻璃柜里拿出一张,画上有点脏,他要求另换一张;第二强仍有点毛病,他要求多拿几张挑选一下,黄佩珊又不耐烦了,硬梆梆地说:

“你甭买了,我们这里是国营企业……”底下的话她没有说出来,那意思是:“买一张画挑来拣去的,我少卖你这一张,书店也关不了门……。”当然这又引起了读者的不满和受到周围同志的批评。

一天晚上,在小组会上,同志们又给她讲服务态度要好的道理,她觉得也对。可是散会后,她却闷闷

不乐地回到家里,一头扎到床上便睡,但翻来复去睡神总不来,心里像结了个大疙瘩,解不开,拆不散。自己总是理直气壮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来参加革命的,现在却叫我站柜台做买卖!这工作能对革命有多大贡献?!我是个青年,应该有一番作为,譬如让我做技术工作,具体地说罢,像我在部队里一样,让我还做护士工作,救死扶伤。你看着伤病员病着或带伤来了,在医生的治疗、护士的耐心护理下,很快出院了,他们又健康、高兴地走上了国防岗位……那对祖国的贡献该多么具体又多么大啊!”

她想起一九五年她参军时才十六岁,因为自己对伤病员热情、耐心、体贴,曾不断得到表扬,还在一个师的野战医院范围里被评为模范。也就在那时候,她参加了青年团。而现在却来站柜台做买卖,还老是挨批评,多么不舒心哪!

有一个想法,又出现在她脑子里:在医院里工作,你对伤病员好一分,伤病员就对你好一分。她好像又穿着白衣服在病房里,听见伤病员亲热地叫着:“小黄,小黄……”,这革命的友谊,温暖,多么容易获得,又多么叫人难忘!可是现在站柜台做买卖,大清早,开门的时间到了,拥进来一群又一群读者,他们选好了书,他们付钱,我开发票……,你买我卖,买完书他们走了,又换另一批,这就是我和他们的关系。难道你对他们再好,会有哪个好心的读者称赞你一句不成?除去你买我卖之外,我们之间能有什么友谊的交流呢?!譬如自己坐公共汽车或电车,也曾看到不少售票员对乘客服务得很好,自己也觉得他们好,但这只是心里感动,可从来没有向他们讲过什么称赞的话,就像过路的陌生人一样。一个营业员和读者之间,也是陌生的……。

想着,想着,她模糊地入睡了。这样的夜晚,她不知经历过多少个。

篇9

【关键词】电网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10余年来,全国高压互感器爆炸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大部分事故都是由电压问题、配电线路出错、线圈绝缘不良等所造成,这足以说明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形成自发的保护意识,设施维护不当,长久失修或者偷盗行为,造成电网设备的隐患和损失,不仅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当地政府和群众集为一心,做好电网电压的宣传工作及自发的形成保护电力设备的意识,只有人民群众和政府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转变思想,我国的电力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由此看来,电压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里程碑。

二.电网异常原因

1.线圈绝缘不良:

(1)线圈绝缘不良多半是由于电磁线材质差、设计的绝缘裕度小、工艺不严格造成的。

(2)由于上漆工艺不良,(电压互感器在较长时间内采用漆包线),漆包线掉漆,在表面形成较多的针孔,在运行中引起事故

(3)线匝排列不均匀,有沟槽或者重绕,导致“打结”很容易发生匝间的短路。

(4)扁铜线拉制质量不良,有毛刺,在运行中受电磁振动使之绝缘引起短路。

2. 供电网络或配电网络结构不合理。

(1)由于送电距离太长、供电半径过大等原因是线路电压损失太大,比如地处山区,因为电网无功率或管理不善,长期失修、电源点较为薄弱,负荷分布较分散、经常停用、电网接线不合理、负荷过重都会导致电网电压下降。

(2)电力设备长期得不到检修或保养,导致线路故障也是发生电网异常的原因。

3. 受气候影响

例如我国华中地区一般电网事故,从发生一般电网事故的时间来看,2,3,7,8,10,11月是一般电网事故的多发期,这主要是因为2月3月份主要是电网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多;7月、8月份电网迎上一年中用电量的高峰期,设备重载满载运行,加上夏天雷雨较多;10月、11月份电网面临重载满载运行之后的设备隐患和缺陷增多。

4. 维护不当。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所以电网问题一直是国家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电网投资较大,部分地区资金困难,再加上政府及地方上对电网电力设备的不重视,没有真正的把国家政策落实下去,导致电网年久失修、负荷过重、电力设备检修及线路故障不到位、经常停用等都会导致电压事故。

5.宣传不到位。

由于现在的农民都抱有“政府掏钱我来搞,自己掏腰包就躲的思想,导致一些偏远的农村或山区至今都无法正常的使用电力资源,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电力资源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多做宣传,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遏制和减少电压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定期的对配电线路等安全隐患进行检修与报告,做到一个都不放过!实质性的为百姓做事,为国家做事!

(3)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

①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② 根据季节特点,特别关注线路配线的问题,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造成不必要的大面积停电及电网瓦解!使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③ 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24小时进行监控防范,确保到万无一失,做好防范工作严禁“豆腐渣工程”,这就需要公安部门的监管与巡视。使电网电压事故最小化,减少事故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安全用电,自觉的、安全的保护电路设施。

(4)加大对电网电力设施的维护力度

电网电力设施是一个地区群众共有的资源,地方政府应倡导群众增强保护电网电力设施的一事,并做出相应的政策,例如,若此设施在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当地政府可以相应的减少农民用电量的费用,积极地引导大家,并对电网电力设备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电网电力设施正常的运转。

(5)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职工应多参加培训,了解相关电力知识,充实自己!并在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束语

国家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只有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祖国才能富强!电力施工中电网电压事故的预防和措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选择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民众接受技术、转变意识,加大机械设备的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更要杜绝安全生产风险。在新的政策扶持下,电力电压技术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政府乃至国家大力投资电力电压技术,多建一些电网电压设备,也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增强扶持力度,将优惠政策实施到位,使之能够快速的实施。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大家,并对电网电力设备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将安全问题控制到最小化并且保证电网电力设备正常的运转!通过改进方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化建设,使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将国家的有利资源看作是我们自己共有的资源,积极维护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积极创新,使我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更加辉煌!更加卓越!

参考文献:

【1】电力施工中电网电压事故的预防与措施 广东科技 2007-10-23 期刊

【2】王琥珀 电力施工中电网电压事故的预防与措施 广东科技 2008-05-25 期刊

【3】毕秀娟浅析电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中国电子商务2012, (16)

【4】崔涛电网电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34期

【5】刘洋 关于预防和处理电网电压事故的几点思考《东方企业文化》 2010年07期

【6】汤晓伟 低压电网电压事故的判断与处理《供用电》 2007年03期

篇10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于100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前夕。

第一章远古时代

学习要求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及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解仰韶文化、河姆渡氏族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

2.了解河姆渡、半坡的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内容。

3.理解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和发展过程。了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等文化遗址所表明的我国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考古材料和传说材料说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考试内容: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北京人能利用打制石器(旧石器)和天然火,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人遗址的山顶洞穴中,生活着一种模样接近现代人的古人类“山顶洞人”。他们不仅会打制石器、人工取火,而且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能缝制衣服。

二、远古文化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等,打制石器仍占一定的数量,骨器相当精致。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红陶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并饲养猪、狗等家畜。学者们认为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它的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也曾被称作彩陶文化。据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包括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半坡氏族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氏族村落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反映的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情况。半坡氏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已使用弓箭;开始种植粟(世界最早),原始农牧业开始发展;能用麻线织布,烧制和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形成了村落,过定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