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质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环境监测技术是以环境为对象,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的支持之下,对染污物进行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它相较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而言,运用了电子信息辅助技术,可以构建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实时地传递监测数据,并对各个分散监测点的数据实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共享,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实施有效的城市环境监测工作和污染控制。
1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涵盖了环境质量管理的多种要素,如污染源在线监测、主要水域水质在线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城市噪音质量监测等,在这个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下,可以实施自动采样,对污染源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①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管理要由统一的中心站实施控制,对分散的子站进行自动连接,监测空气污染的因子的浓度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状况,并且可以实施对同一区域内多点的同时连续监测,从而获取准确的大气污染信息。②水质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对于水质的污染状况的监控和管理较为困难,由于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较为复杂,在监测时需要进行化学预处理,在采水设备、水质污染监测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应用之下,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监测数据的传递和管理。③烟气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烟气在线监控管理系统主要以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为监测对象,在线记录烟气中污染物的实时浓度,系统对于大气污染源烟气的排放量要进行自动采集、记录和监控,实现对烟气环境的数据传输与处理。④环境在线监控和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城市环境中存有各种污染源,这就需要各类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监测中心,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要在电子通信技术之下,对前端监测点的实时监控数据进行传输,由监控中心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实时的显示,从而实现对环境在线监控和指挥的无缝对接。
2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的总体要求及原则
2.1先进性原则
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要利用先进而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采用B/S模式结构的中心软件,在无线数据传输和数字扩频微波传输方式的支持下,运用先进的信息备份技术、集中管理技术、灾难恢复技术、超短波无线数据传输技术、GPRS/GSM通信技术等,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2.2通用性原则
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要充分考虑其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用模块化的构造和参数化的方式,对系统的硬件进行配置、删减和扩充等,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并且在参数的定义和生成方式之下,使系统的功能具有普遍适应性,可以支持多种新的应用。
2.3成熟性原则
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是基于无线数据传输之下的成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力、供水、环保等领域,具有快速的传输速率以及安全可靠的性能。
3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建设
3.1硬件平台设计与建设
3.1.1在线监测系统前端仪表
这主要有废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和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其中:废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污染源的排放状态实施在线监测,主要监测参数有:化学耗氧量、流量、氨氮、pH值、重金属等。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重点监测烟气中SO2、NOX、CO以及颗粒物的排放浓度,主要选用颗粒物测定仪设备,对废气排放浓度进行监测。
3.1.2通信系统在环境质量管理
在线监控指挥系统中,电子通信技术系统主要采用无线、有线和IP网络的方式,可以选择多种传输方式,如GSM/GPRS、无线数据传输专网、数传电台、电话线等,这些电子通信技术各有其优劣势,可以进行选择式的使用。
3.1.3指挥中心系统
这是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的核心和首脑,它对于污染源数据的功能在于分析和指挥全局,其硬件设备主要有中心数据通信机、数据采集工作站、投影设备、网络交换机等,对于在线监测数据的处理具有快捷处理和存储稳定的功能。
3.2软件平台设计与建设
3.2.1在线监测中心软件系统的设计
①数据采集传输平台。它是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它的功用在于实现监测数据和图像的数据存储,并提供控制功能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是采用TCP/IP的方式加以实现,具体运用GPRS和ADSL两种不同的方式,从而保证系统平台的实时、快速地响应。②数据库平台。它是系统平台的核心,对分散的各监测点的监测原始信息可以实现实时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并生成图表,用于数据显示和数据查询,需求者可以通过WEB浏览平台,实现基本数据的应用与共享,在提供相应的数据格式接口的条件之下,采用XML的形式,整合各种业务数据资源,达到数据的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的使用目标。③应用程序平台。在这个系统平台之下,采用统一的用户认证服务方式,实现监测数据浏览、管理与控制、信息配置管理的功能,在简洁而便捷地应用程序平台界面之下,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④WEB浏览平台。这个浏览平台是一种便捷的体现方式,它在授权的安全认证方式之下,实现浏览功能,它集成了业务部门的基本,也添加了排污申报、排污收费、项目审批等模块,生成了实时数据、实时曲线、汇总图表等,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电子化工作模式。⑤系统接口平台。为了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要转发约定格式的数据,确保其同步、无误上传,由此可知,这个系统接口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灵敏性特点,在这个系统平台上,可以通过特定部门的不同要求,自动生成特定格式的文件,并在网页方式下实现传送和添加功能。
3.2.2不同子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①污染源在线监控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之下,需要建构以下几大模块,即通信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报表模块、网页浏览模式、GIS显示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污染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报、数据补调等功能。②空气质量在线监控子系统。这是在集成系统之下,实现组网通信,构建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中心,从而提升和优化空气自动监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③噪音在线监控子系统。这是在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之下,对环境噪音进行监测、评价、,对噪声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存储和传输,最大程度地提高噪音监测的精度、频度。总之,环境质量管理在线监控指挥系统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原始性和可靠性,在科学先进而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误差,实现不间断的环境质量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从而提高管理控制效能。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秦昌波.环境质量管理新模式:启程与挑战[J].中国环境管理,2016(01).
[2]梁军凤,宋瑞勇,何化平,张鑫鑫,李凡凡,马晓榛.环境质量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
[3]杨帆.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
[4]姜文锦,秦昌波,王倩,万军,吴舜泽,刘培莹.精细化管理为什么要总量质量联动?———环境质量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J].环境经济,2015(08).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任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信息和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依据,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时展的需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监测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来说,监测人员都要经过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监测分析仪器都按要求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并且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监测工作均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监测数据都要经过三级审核后才能对外报出等等,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财力和人员的保障,新的监测领域不断拓展需要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保障,监测数据的客观公正需要制度的保障。
(2)质量意识仍然薄弱。实际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国际的质量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一些监测人员甚至怀疑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加强质量意识刻不容缓。
(3)质量监控过于形式化。质量监控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监控的内容执行力度要加强,需要细化,而现在做的更多的是面子工程。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近年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监测行业以及食品检验、商检等从事检测分析的实验室频频暴露出质量问题,给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其结果直接影响执法监督、依法行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既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影响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也关系到能否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和强调全面性、系统性,通过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外部评审活动对质量工作进行控制。2009 年起国家环保部用三年时间对全国所有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考核与质量检查的专项行动,更是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向了。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随着监测能力建设和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目前,监测领域从原来的水、气、声、逐步拓展到生物、生态、土壤等新的领域;监测项目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将逐步开展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项指标例行监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和空气自动系统监测、污染源连续在线监测等纳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范畴。新型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以及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的投入运行和快速发展,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尽快制定相应的控制技术和质量管理办法。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策略
(1)质量管理方式的精细
质量管理方式的精细是有效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常用的质量管理措施不少,包括质控样、平行样、质控图、仪器比对、加标回收、人员比对、样品内在特性及相关性指标、期间核查,实验室间比对、现场检查、能力验证、监督等等。理论上能反映质量控制状况的这些措施反馈的结果是否真实有效,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质量管理部门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每一项措施的各个重要环节是否掌控,各项监测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使用每一项措施的目的、实施及其效果是否评估,查什么和怎么查等等。质量管理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精细,发现不符合的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
(2)质量管理内容的全面
质量管理除了常规概念的实验室部分外,应覆盖监测的领域和全过程。监测质量全过程,即从方案、计划、合同、样品运输、现场采样( 或监测) 、交接、保存、数据汇总、实验室分析与报告到审核与签发各个环节。环境质量全领域即除常规监测外,一些特殊监测项目、新兴项目等都需纳入质量管理范围,作为质量管理的部分内容。
(3)质量管理意识的加强
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不仅仅靠管理层就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意识教育,对漠视质量管理的事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质量工作。要强化全员的参与,并真正理解“质量是生命”的含义,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上下一致,才能形成合力,真实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从行动上自觉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和要求。
(4)质量管理人员的精良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的依据,因此,需要精良的质量管理团队予以保障,监测的质量关乎决策的后果,“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因而团队的每一位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具备质量管理专业素质,敢做敢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得罪; 团队人员不在乎多,而在于是否精良; 同时需要沉得下心思,耐得住寂寞,而不是面上作业、粗燥浮夸。只有精良、肯动脑、实干的团队,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才能出成效。
(5)利用通用管理模式,促进各领域共同发展是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任务。质量体系是通用性的管理手段和模式,能将各个各项监测任务、监测领域整合到同一个管理操作系统中,成为协调各领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
(6)推行网络化管理,实行全国协调机制,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重大环境调查监测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等任务,保证监测技术一致性和数据质量可比性,为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协调,非常有必要建立面向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7)配合开展技术研究,树立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标的工作意识,提升质量监督实效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实施质量监督的同时,切实解决管理与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开展操作条件、监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升质量监督活动的实效。
(8)开展监管方法研究,应加强监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长效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系统以单领域、单项目、零散型监督为主的现状,开展质量检查、比对监测、同步监测、质控考核以及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建立长效质量监督的机制。
篇3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公信力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相应人才较为缺乏的工作,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那么这项工作的完成会受到很大的掣肘。由于以往环境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技术人员都在实验内进行监测,而缺乏实际的监测经验。如果没有足够的现场监控经验,即使在室内进行、监测数据的计算再准确,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因此,要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监测岗位的现场考察来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
1.2 管理意识不强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但是,有的环境监测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就导致有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
1.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充足的资金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具有从业资格。但是,由于地方投入的财政资金不足,不能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1.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更高的有效性
当前,环境监测机构已经基本上通过了各项资质认证,也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但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很多部门都将质量的管理工作停留在监测业务的表面层次,甚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为了迎接内部的审核,从而使具有实效性的体系变成了书面的文案。这完全违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初衷。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1.5 现有质量管理水平与技术监督的新要求不相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控领域的不断扩大,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手段。然而,当环境监测领域已扩大到生态、生物等新的领域时,还在使用传统的、单一的监测方式,显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督。因此,在以往的质量管理技术中应用的包括数据对比、密码样测试等控制模式,都不能适应当今环境监测的需要。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管理体系的运行要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业务与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的情况,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纳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只有保持着质量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协调合作的关系,才能解决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各部门应及时将作业指导书等程序文件递交到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递交到管理层进行决策。
2.2 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设施
监测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必须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的硬件建设,尤其要重视基层监测站必要监测设施的完善。要合理选购仪器设备。选用合适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建立全套档案记录。
2.3 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相关规范,保证监测工作有标准可循,并建立监管和控制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等办法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加强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的管理。由于现场监测受环境影响较大,要强化规范作业的意识,做好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工作;室内检测需要加强规范作业的管理和监督,最大化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对监测设备要建立共享制度。
2.4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质量控制机制
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把质量制度转化为制度化的方法,对所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系统地、逻辑地、协调地对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掌握其管理和运行的规律,形成一条有逻辑的、在管理制度控制下的、制度化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从而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保证所产生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2.5 提高各类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针对不同的要素都要有不同的检测项目来进行外部能力验证与实验室对比的活动,那么就可以采取新增的检测手段。在有选择性地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外部质量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内部质量控制:第一,质量部门将每个部门的质量控制计划进行细化,既便于操作,也能保持各个部门的进度一致;第二,质量管理部门针对质量管理的结构做出判断和评价,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并做好防范措施;第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层层递进,避免遗漏。
2.6 构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覆盖了很多方面,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是比较常见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水质采样相比较来看,对空气的现场监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对现场的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监测点的布置以及对监测频次的把握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应急监测的突发性,往往使环境监测更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实际上,这是脱离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的表现。因此,在应急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需要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提出规范的实施对策,保证全方位的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义
h境监测工作主要实施监管与预测工作,对存在的污染源进行治理,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团队或者组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监测,并基于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环境保护作用,也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将质量管理工作渗透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也会受一些要素的影响,无法得到准确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也会影响到报告的合理性与行为的可行性[1]。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质量管理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早期就已经被提出,该工作中,需要监测人员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基于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提出,引进了先进的发展理念。虽然该工作在执行期间已经借鉴相关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明确出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等各个方面,无法对其有效控制。
针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的管理队伍进行分析,其一,他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根据相关调查的分析,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注重质量控制技术,没有站在全局上进行思考。同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没有为其提供执行标准和相关意见。其二,在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的自身专业性不够,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提高监管力度。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监测信息、监测数据更准确,保证该工作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基于该情况下,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质量体系。但是,我国构建的该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无法促进其完善性。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要素很多,都会导致质量控制工作以及社会舆论工作无法执行。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无法对其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2]。
三、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其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在现有技术与规范基础上,监测人员需要树立责任意识,促进监测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有效执行。还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将责任进行落实。因为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可以为其建立从业培训机制,保证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的稳定提升。
其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完善性。该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在环境监测期间,需要执行采样、分析、评价等工作,所以,加大监测人员的实施力度,使其对业务更熟练,这样不仅能促进监测质量的提高,还能提升监测水平[3]。
其三,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监督工作能够为监测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因为环境监测工作为环保部门的主要部分,为了促进监测水平的稳定提升,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比如:法律部门出台了相关法律,促进监测手段的规范执行,也促进监督机制的引进。对于执法部门,在对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监测期间,不仅能对自身进行监督,还能对他人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促进监测环境目标的实现。
其四,提高监测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监测手段使用的创新性。我国在对科研创新研究期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比较晚,在各个领域中都需要实现创新。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利用传统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该方式不够科学,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抑制去污染源的产生,需要加大力度研究科研,促进监测手段的创新利用[4]。
其五,对舆论进行控制。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通讯手段不断利用,也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舆论。所以,为了实现管理、治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大力度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将现代网络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工作的有效执行。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实施采样、试验、分析以及总结等工作,为了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稳定提升,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人才进行积极培养,消除期间存在的不稳定要素,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正确引导人们,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参考文献:
[1] 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1):1-4.
[2] 段淑珍.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山西化工,2016,36(2):102-103,106.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水平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几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管理工作贯穿从布点到报告报出的整个过程。质量管理要求监测工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的要求,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基础工作薄弱,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匮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和故障率高,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还有所欠缺,区域间能力建设差异比较明显。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大多通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初步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部分监测机构仍停留在完成监测业务工作的层面上,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甚至将体系的运行视为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仅仅满足于文字记录和文件的归档,缺乏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最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只是为应付外部评审和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演变为少数质量管理人员的文案工作,全员参与也成了一句空话。
3.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面临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不足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导致QA/QC工作边缘化。由于以往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比较注重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历来是薄弱环节。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严谨、周密、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环境监测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精密性、代表性和公正性,是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与准则。首先,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对管理意识的提高,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切实的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日程中,有助于工作人员规范环境监测的各个工作环节,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经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质量监督、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其次,鼓励全员参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监测环节如监测设计、布点、采样等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全体人员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运行。第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依照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程序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规范的运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加强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是科学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有效措施。首先要确保室外采样的质量。采样质量保证理论涉及最小取样量、最小取样数和可允许的最长保存时间等方面的研究。为保证采样的质量,要求采样人员熟练掌握采样规范,严格按规范采样,尽可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其次认真做好实验室内质控工作,对每批样品运用平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对比分析等进行质量控制,认真审核质控数据,质控人员要严把数据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数据应要求分析人员查找原因,并返工重做,使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对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审核,监测数据的处理、统计均采用标准方法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对上报数据和向社会出具的监测报告均进行三级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发人签发,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构建体系、改良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要素分析
首先,关于采样的质量,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厚度与深度以及样品的存储方法,还有时间与气象条件等。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由于周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而给布点带来影响,如果没有规范的点位布设,就进行样品的采集,那么,监测出来的数据是不会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的。其次,仪器设备在性能方面的影响,在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时候,给分析的结果带来误差的就是仪器设备,一方面是由于仪器的计量性能,包括灵敏度以及分辨力等,另一方面是在进行分析时用的仪器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校准与认证,分析人员是否对仪器进行了调试,这都是对分析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最后,分析方法的影响,样品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好的方法就是选取国家标准的方法。不管是哪一个监测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允许的限量、适用的范围以及干扰物等。但是,因为人员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原因有一定的制约,所以,就会出现选取方法不恰当的情况。还有一些分析的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般会表现在水质采样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强大。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监测的结果质量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在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质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周密性。所以,通过省级以上部门计量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相应监测活动的监测站,才能使环境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在工作中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对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定期或经常性地运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修补漏洞、纠正偏差。其次,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测设计、规划、布点、采样、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团结协作。质量管理人人有责,从而形成质量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推进。再次,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建设,配备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资源配置,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这些都为做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四、新时期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改良性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出现的新需求,有很多机遇与挑战也摆在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的面前。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综合分析报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环境监测工作如果只对监测的数据收集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综合分析环境的管理。所以,基层监测站的领导们要把思想的认识统一起来,对综合分析工作存在片面的看法纠正过来。一定要对监测站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与低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做好环境管理决策部门与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就要有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与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有关系,监测站一定要在人员配置方面做到合理,选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组建成具有较强能力的分析队伍。对于环境质量的信息还要善于收集与调整,并且还这要把数据库建立起来,为达到综合分析而积累更多的信息,对于各个企业报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要做及时的了解,第一时间掌握污染源动态。另外,还要把基础科研的工作重视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体系,在分析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培训都 要不断的加强,对监测站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所以,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就一定要把环境监测质量以及分析的能力提升起来,这对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的变化趋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为质量标准及相关制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五、结束语
总之言之,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环境质量与污染现状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给环境管理,给环境规划与环境污染防治。在环境保护中其生命线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所以,只有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加强起来,才能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保证,才能顺利的运行,把环境监测水平全面的提升起来,使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更加准确、及时、真实与可靠,同时,为政府的决策与环境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曹杨。环境监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3(4):8-9.
[2]张继泽,沈柏。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提高监测总体水平。中国环境管理。2012,(4):26-27.
篇7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现状;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1、水环境监测管理概况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以满足后续一系列工作的需要。为了取得科学可信的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建立起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将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水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基层水环境在线监测与数据远程传输、处理的水质监测完备平台等方面仍然是空白。此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数据传输网络也只是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尚没有建立水质实时采集监测分析系统。
2、国外水质监测技术现状
国外早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的是人工抽查法,即选取河流断面定点定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数据。在完善人工抽查法的同时,国外又研制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2.1 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运用移动监测车,配备便携式水质实验室及现场水质参数分析仪器,采用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GSM无线数据通讯装置进行水环境监测。
2.2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也称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或实时监测系统,是将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组合起来,实现在线多参数自动监测的技术。
2.3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主要由自动取水与留样、水样预处理、在线监测分析仪器、现场监控、远程传输、远程监控中心平台等6 部分组成。目前,可配置的自动监测项目涵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监测项目及地表水源地补充监测项目,类别主要包括:重金属、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常规五参数等,其检出限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 类水标准限值以下。更多的生物毒理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指标还正在开发中。其主要功能及特点通过软件控制,系统采用自带水泵可以实现水样的自动采集以及预处理功能;还可以人工采集水样,从单独的水样管进入仪器测试,亦可自动记录和传输人工采集水样的测试数据。在本次应用监测过程中,系统难以到达监测点附近时,采用人工采集水样的方式,其他情况采用系统自动取水的方式进行测试。
3、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管是一种以环境监测质量为核心对整个环境监测系统全过程多环节进行的管理方式。事实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的关键,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刚刚起步,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3)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参数准确度不高。人们都知道,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和相关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因此能否收集有代表性的。精密准确的。完整的监测
数据和具体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数据和参数的准确度,才能实现环境监测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步骤,质量控制体系涉及到监测样品、仪器设备、人员质素、检验方法等,这一系列环节又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
4.1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也称为预先控制,作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起点和开始,是在监测之前进行的预防性控制。具体包括: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与评估,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基础操作、计量知识和误差理论等方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仪器设备筹备,必须有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工作环境改善,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等条件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监测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应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实验。
4.2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也称为水环境监测的过程控制,即对实验室和监测现场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对水质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力求水样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并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散布规律;水质样品的实时采集,要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各项要求去采集水样等等。
4.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后控制
具体包括:真实完整可靠的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内部监测、自检和自我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等。
5、质量监测控制措施探讨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制定质量监测计划、提出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出配套的分析测试系统(如水样的采集地点、采集方法、保存方式、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程序等),通过水环境监测工作,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以指导具体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下面从质控流程做出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
5.1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整个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相关部门的水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完善环境监测网,同时明确各个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做到责任在人、权责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5.2 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为了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①为实验室配备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监测项目的准确性;②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③将各个专业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在激励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3 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环节,如水样布点、水样采集运输及保存、设备仪器的检验校验等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可靠依据。
(1)实验室操作环境方面。根据《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备,对特殊的实验场所进行适当隔离控制,同
时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
(2)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仪器设备的精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计量分析仪器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应该建立日常的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质量保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的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新的检测技术的使用,协调各单位间的合作,重视对环境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准度的控制,确保环境监测质量逐步提高。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多环节的质量控制的分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质量的提高可改善人们的生活的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芳.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3).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环境监测形势分析
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垃圾回收及处理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幅度较低。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事业,中央早就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使得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同级政府的综合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在执行这一法律条文过程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影响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环境管理更加具体和细致,要求也更加量化,使得对环境监测质量的要求更加凸显,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体制问题一直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同样也制约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2.1硬件条件影响质量管理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地区环境监测经费虽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只是个形色,环境监测业务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另外,污染源监督监测运行经费尚未制度化,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经常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监测站用相当大的精力搞创收,制约了正常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资金有限和技术不过关,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落后于国外,不能满足对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虽然这种状况近期有所改观,一些快速监测仪器也在市场上出现,但是对快速监测仪器的强制检定缺乏规范,加上快速检测仪器的多样性,使得监测人员在选用何种监测仪器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2.2思想放松,意识淡薄影响质量管理
部分环境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后,存在思想放松,认为已经通过了评审就可以少抓、甚至不用抓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3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内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室内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每个现场千差万别,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方法和要求都不一样,对各项指标监测所需的容器、保存方法和点位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有任何一方面没注意就会出现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影响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4监测规范化程度不够对影响质量管理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虽然有监测方法和监测规范,但是对一些基础性的设备和基本操作程序没有具体规定,造成各地区监测站执行程度不尽相同,规范实行起来也是千差万别。例如最简单的采样设备、样品容器,各个监测部门都是从市场上随机采购,材质、形状五花八门,这不仅不利于质量控制,也影响监测工作的形象;对于分析仪器,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也不相同,在采样—前处理—分析等整个监测过程中,不同实验室同一项目的偏差增大,影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同时,《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只对各地区监测站配备的仪器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对各级监测站必须具备的能力(项目)进行要求,而现场监测、应急监测也没有规范的程序,不同类别样品的质控措施、控制标准都不够规范,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
3如何加强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3.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改进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因此,要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机制,经常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的运行,不断发现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目标和工作计划,环境监测目标必须体现综合性、可行性、时序性。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关键,是监测机构领导要有深刻的认识,正确决策。具体而言,应以质量管理综合部门为主,挑选精干的工作班子,直接接受领导安排;要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体系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目标要明确,进程要有控制,重点要突出;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防止篡改监测数据现象的出现。
3.3增加财政支持,提高专业素质
政府预算留出支持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不断加大对监测所需仪器、设备的投入,同时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更新。监测单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业务学习方面,以站内业务培训学习为主,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站内外各种形式的业务训练,进行环境监测方面的课题研究,并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对新参加工作人员,采取老技术员一对一帮带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3.4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与否与实验室员工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各站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分门别类地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鼓励每个监测人员全面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各个监测专业类别的理论考试,提升监测人员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使各类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结论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问题仍异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攻克,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检测,2008(4):1-4.
[2]陈家亮.浅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环境保护,2007(6):29-31.
[3蒋燕敏.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4):44-46.
篇9
摘要: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环境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培训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体现出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针对我国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理论不强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理论与技术方面都相对落后,迄今为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在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上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过于松懈,缺乏全面管理及系统研究,在程序和规范上没有对监测目标进行准确的设定,严重影响了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在实践中遇到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去解决问题,经常出现模糊不清、随意性强、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无法对环境管理工作展开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失去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使环境监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设施已经相对比较完善,这就要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综合管理素质,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完全胜任。另外,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多,在聘用管理人员时选择性比较少,很难选出管理技能与环境质量监测专业技能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有的监测站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经常频繁调动,常出现新手来做管理工作,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水平,可以看出,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3缺少专业培训机制
我国现在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人员在专业培训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对环境监测质量没有专业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很难形成或完善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理论,比如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现场环境监测人员或实验室分析员中选出,不具备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岗位职责要求,在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经验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各级监测站没有系统的对管理人员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或即使有培训,由于培训的次数较少且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使培训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全面的进行与有效的落实[2]。
1.4管理形式不到位
随着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故而无法顺利开展监督管理工作。随着监测管理任务的增多,为了快速完成一些监测任务,把原来复杂的监测工作简单处理,使质量管理变得形式化,所监测的数据不够真实,无法保障监测质量,监督过程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也失去了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监测质量的结果失去真实性与有效性,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已有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控制技术,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进行环境监测,在这个基础上,还可借鉴国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制定符合我国实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和管理标准,加以完善与改进,使理论体系更加全面、系统,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在以后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3]。
2.2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监测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反映出监测站的监测水平,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加大培养管理人才力度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监测站要根据监测内容的特点与性质,按照人员的特长分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储备上,高校要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业科目,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在技术人才上,我国在技术人才方面还比较匮乏,要积极主动地吸纳具备国外先进监测管理技术的人才,改善缺少技术人才的局面。另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使管理人员都有持证上岗资质,定期培训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业务知识与能力,只有对监测标准、技术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规范,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能忽视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培训机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2.3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与复杂,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能够有效的控制监测工作的实施,并且能够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主要考虑以下人员:
1)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把工作实践中所涉及到的监测内容文件化,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质量负责人不但要熟悉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准则,还要精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质量负责人由监测部门的领导担任,掌握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信息,与最高管理层和技术负责人随时沟通,及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的各种问题。
2)质量管理员
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监督、协调环境监测方面的文件、投诉、内审和监测结果质量等。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监测工作的流程,了解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培训考核,还需要有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以保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配合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3)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起着上指下派、调节管理的作用,对上面传达的工作指示能够充分理解,对下面能够监督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各项方针的要求,保障部门人员能够各尽其职,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与技术,同时还要与管理部门协调沟通,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4)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解决或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环境监测技术环节的内容比较多,要求精通各项监测程序与方法,并且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所以需要由技术骨干或者某方面的专家来担任。另外,质量监督员要对监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有日常工作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或改动时,要及时到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监测质量管理风险[4]。
2.4建立有效培训机制环境监测机构
应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综合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结合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开展与运行,质量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需要参加这一层次的管理系统培训;对质量管理员培训,应该着重资质考核,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使质量管理员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的工作职能。
3结语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还比较严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环境监测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邰菁菁,范荣.论上海市郊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嘉定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7):114—117.
[2]黄鹏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77.
[3]邵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75—276.
篇10
伴随着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中大力开展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使各级监测站的实验室环境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等硬件设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硬件基础的不同步的是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存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与运行问题。现在虽然编制的体系文件在形式上达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与《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的要求,但是普遍存在内容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脱离实际工作等问题。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对宣传工作的疏忽与懈怠,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深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使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开展工作忙中出错等问题不断出现;而且在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方面工作不够细致,考核无法真是的反应环境的分析水平。现场采样过程不规范是环境监测管理的另一个问题。其问题通常出现在采样地点选择、采样方法、样品保存与运输及样品交接等。对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对于污染源成分等缺乏必要认识、分析处理方案不精确、缺乏对于国家与行业、地方环境标准掌握不全等问题还普遍存在,环境监测人员应对国家与地方颁布的新环境标准充分了解,对标准的执行运用理解不到位,使实际才做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二、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的举措
1.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检测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素质,因此要有计划的加强人员素质,不断加大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与素质,适应现代化检测形式的需求。
2.对监测站的硬件加大投入
由于现代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越来越大,因此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大监测站的经济投入,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监测站应使其满足基本配置,保证县级监测站的检测能力,不断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监测系统,使我国的监测系统整体水平有质的提高。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1.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意识
作为环保工作基础与技术制成的环境监测,对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直接影响着环境决策的正确性。环境监测信息、数据是检测站的主要检测参数,其数据的准确有效对科学的研究环境状况与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2.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加大工作制度化是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的质量管理制度仍然有好多地方需要完善,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应修订《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使其更加适应实际情况;其次应加强其他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检查,促进其质量管理手段完善,尤其是水、气等的在线监测;再次对质量管理考核等更加规范化,扩大质量管理到检测部门的全部工作中。
3.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优先选用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选择具有合格的仪器并定期对分析测量仪进行校准,以避免仪器问题带来的数据误差,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水和试剂药品,试剂的纯度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分析人员必须经上级部门组织的持证上岗考核合格;在样品的实际分析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手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填写原始记录,记录周围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实验过程、研究实验中出现的影响因素,以备数值溯源。
4.健全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在实验室质控样品配备,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质量管理措施上要舍得投入。针对目前已开展监测工作却没有标准物质的领域,应加强研制标准物品的试验,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加强修订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监测标准、规范。抬高仪器设备的准入门槛,消除目前仪器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四、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