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发展方向

篇1

一、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传统的商店以及商场等线下购物方式逐渐被具有互联网模式的线上购物方式所取代,随着几大著名网络电商巨头的不断壮大,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买卖商品及货物。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随之衍生的电商物流也逐渐崛起,但是近年来,由于电商出货量的逐渐增大,物流往往成为买家和卖家诟病的中心,因此如何在电商中提高物流水平,建立指挥电商物流中心,如何对其进行运营,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业资源配置保证,现阶段中国智慧物流中心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以及运营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智慧的判断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与物流行业相关的学术界和商业界对智慧物流和智慧中心的理解正在不断变化。建议建设“安全、高效、智慧和环保”的物流系统,同时提出分级物流系统。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物流功能载体,并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智慧化建设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建立智慧物流中心的合理发展道路,对智慧物流中心具有多方面的理解并结合城市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针对各种发展思路清晰的想法尤为重要。

二、发展现状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传感系列都是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智慧物流,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物流方面的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智慧物流的创新应用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使用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和全过程无人仓库等黑色技术。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的智慧物流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系统、工作执行系统和智慧思维系统,仅在数字化阶段才有可能专注于展示智慧物流,这是在工作执行系统中出现的,而对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如何从技术研究跃向智慧思维系统研究是智慧物流面临的关键问题。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带来了物流业的变化,社会和个人消费者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智慧,全方位,高灵活性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物流业还不完善,智慧物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使智慧物流更加成熟,有必要从政府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整体的视角整合社会资源,并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智慧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核心。

三、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广在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方面,我国存在某些劣势,如有些地区的交通道路不通畅,网络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地理特征,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视程度因地区而异,因此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也不同。智慧物流目前仅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无法惠及其他地区。很少有公司致力于智慧物流,而且大多数公司仍处于传统物流和智慧物流共存的状态。因为技术资金和其他问题减少了对建设智慧物流中心的研发,也减少了智慧联盟公司的合作。

(二)宣传力度不够在大多数地区,智能物流的概念尚不清楚,智能物流可以提供的服务模型也不清楚。如今,诸如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之类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促进物流公司的发展。除大型物流公司外,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应用缺乏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无法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物流不同于常规产品,推动智能物流的传统方法过于概念化。

(三)专业人才缺乏在物流业中,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基层物流中包含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较高,但是实际人才的引进并不符合物流的需求。智能物流教育紧随智能物流的发展。在物流教育中,许多大学理论知识比实际知识更多。没有真正接触过智能物流实践的学生将无法满足物流公司对智能物流人才的需求。

(四)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智慧物流的发展水平因地区和公司而异,政府的政策无法解决所有公司的所有问题。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对于中小企业作用不大。

四、发展对策

(一)提高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智慧物流的发展。例如利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的运行能力进行预测,缓解由于购物节期间物流需求较大而导致的爆仓问题。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产业与物流的良好对接,根据区域内的需求,企业发展制定物流计划,进行精准的物流分配。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可以进行个性化服务,对车队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区域内的服务经济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和发展智慧物流,物流公司扩展了促销渠道,利用电视网络平台和VR虚拟设备来增强离线体验,并通过易于公众理解的视听和物理体验来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积极提供智慧物流服务,吸引眼球,引导客户和合作伙伴发展智慧物流服务,实现口头交流、平台推广等二次宣传。例如,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智能物流中心进行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淘宝卖家,电商企业入驻智能物流中心。

(三)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智慧物流的人才引进。在培训和培养现有技术人才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国外培养专业人才的经验,引进国外物流技术人才,指导企业智慧物流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开展智能物流培训班,帮助已经就业的智能物流人员进行再学习,提高智能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跟上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智能物流中心的进步。

(四)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大力支持智慧物流的发展,可以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近年来,我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提供资金和政策,通过财务支持政策来支持智慧物流技术人员的培训。优惠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智慧型物流发展中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并减少或免除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税费。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地政府需要普及网络设备的建设。就如同与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一些各地政府在当地山区安装了4G网络,以确保当地居民及时获得信息更新。

(五)加强基础设施、技术网络的开发建立完整的基础架构。高科技网络对于提高智能物流中心管理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这需要智能物流中心创新思维,将各种先进技术完全引入物流管理,并加强各个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未开发物流技术网络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所倾斜。根据每个地区的物流和运输总量设立配套的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等。不可盲目建设,浪费资源,最后得不偿失。另外,由于某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智能物流中心需要更新相关设备。在更新过程中,它们必须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更新后的基础可以为尽可能多的电商及客户服务。

(六)打造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公共信息服务,另一个是智能物流中心内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物流中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开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电子商务需求,而且可以降低该智能物流中心的整体投资和成本。对于智慧物流园的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智慧物流园的平台建设,进行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的培训以及公共服务理念的讲解,提高公共服务的体系建立。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智能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面向未来。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在概念上合理发展,在意识形态上要有更高的发展,这样才能引导智能园区信息平台的技术和模式以及现有园区发展所需的信息支持。电商企业应该考虑到满足未来发展智能物流系统模式的需求。第二是先进性。智能物流园区的基本概念是建立一个关于物流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平台。因此,有必要确保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发展和领先地位,并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引导、规范和创新园区的业务发展模式。第三是可扩展性。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应具有可扩展性,满足未来智能物流系统和智能物流业务的扩展需求,确保有效地发挥智能物流系统建设投资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第四是整合。由于物流系统的建设时间较短,项目需求较高,需要在系统建设方面充分利用集成化优势,遵守原则的同时创新技术发展产品。引进新产品时,尽量使用已有的产品,而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重新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智能物流系统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智能物流系统成熟,稳定和先进。

(七)开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1.建立全自动化转运中心用全自动分拣设备装配线和智能装卸机器人代替运输和分配现场的人工工作,可以使货物的收集和分配效率提高数十倍,并提高最大生产能力。可做到单位场地小时级甚至分秒级的产能最大化。例如,UPS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自动运输中心。UPS世界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转运中心,每天可处理130架货运飞机的装卸,每小时的自动分拣能力为416,000个包裹。到达港口后,件包裹到港后只有两次人手触碰的机会,其余全部由机器完成。2.建立智能化和无人化仓库使用仓库中的大数据模拟,可以为具有数千个库存类别(SKU)的大型仓库创建最合理的货架布局,并优化设计拣选路径以拣选机器人以执行有效的仓库管理任务。管理人员还可以使用智能语音技术指导机器人仓库操作,以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流畅交互。例如,亚马逊在25个大型运营中心中部署了80,000个高效,高精度的Kiva拣选机器人。亚马逊的最佳货架布局和智能拣选路径优化项目通过将拣选员的平均每日步行路程从最初的27公里减少到目前的5公里,大大提高了拣选效率。

篇2

把“智慧”标准化

早在2009年,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联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经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已收集贯彻的服务标准化法规和服务标准化管理规定18份、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68份。体系内共包括标准361份,其中引用国际标准27份、国家标准164份、行业标准67份、地方标准3份,自编企业标准100份。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体系于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已将标准体系文本导人数据库,相关人员可通过网页、公司OA办公系统进入数据库查询最新标准。

据了解,标准化试点在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内,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依托,以区港联动(B型保税区)为重点,以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为亮点,渗透到区港联动的全程物流服务标准化链条中,建立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虎门港现有港口物流服务与B型保税区服务两种服务业务,港口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旨在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口岸增值,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即区港联动)的基础上采用技术,并在国内首创结合技术创建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查询结果显示,《东莞保税物流中心智能仓库操作流程》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职能仓库的操作流程,《东莞保税物流中心出入闸管理规定》中对人员、行政客运车辆、货车、单独携带的货物、单独携带的物品出入保税物流中心的管理规定,《地标库位标签标准化》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地标库位标签的标准要求,《托盘标签标准化》中用于保税物流中心的托盘标签要求,未找到国内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填补了国内上述有关标准体系的空白。那么,标准化下的智慧港口将是什么样的呢?

三步打造“智慧港”

根据《虎门港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虎门港将分三个阶段,实现全面建设“智慧虎门港”的目标。虎门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表示,虎门港打造“智慧港”分两个层次:一是港口管理,如办公系统、电子通关等;二是集装箱、物流等相关的信息产业。

在具体内容上,虎门港建设“智慧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中心,包括云计算。主要是将虎门港管委会和集团里的人事管理、招商、财务等软件系统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处理;二是物联网版块,包括和东莞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电子围网等项目;三是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降低物流成本。

那么,虎门港如何实现“智慧港”目标呢?根据市场定位和虎门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智慧虎门港”的建设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11年-2012年为初级发展阶段,港区的主要网络、硬件基础设施部署完毕,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港区管理和生产的基本要求;2013年-2014年为中级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引入港区,通过感知技术和智慧化的应用提升港区效率和管理水平;2015年为高级发展阶段,引入云计算平台,最终建设虚拟化的运营平台。

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RFID事业部总经理杨淑港表示,“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了虎门港发展物联网的目标:以物联网建设为发展方向,RFID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并以虎门港为依托,以港口物流智能化为目标,拟在3年至5年内推进虎门港物联网建设,实现港口物流的智能化管理,建立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港口物联网。杨淑港说:“面对盐田港和黄埔港的强势竞争,怎样走差异化道路,物联网为虎门港找到了突破口。”

该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应用层调取数据送往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区智能化管理。

虎门港将以传感技术和RFID等技术,配合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化,实现港口的物联网建设,打造智慧港口。具体来说就是在海域、港区、陆运途中分别进行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都是典型的物联局域网,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后,融合在一起就基本实现了整个港口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虎门港分步实施子项目,电子监管通道项目、智能卡口、智能堆场、GPS船只定位、立沙岛石化码头等。而电子监管通道和智能卡口两个项目的建设,已取得成效。

据介绍,在虎门港五号和六号泊位之间,有着一公里长的一段港口大道,这段路是市政公路,即不可限制非过关车辆从此路经。海关当时遇到一个难题,如果其他汽车也能路过这段大道,那货柜在其间被偷偷放入其他货品,走私岂不轻而易举。但是要建设专门高架桥的话,还要投入6000万元。

篇3

当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后,这些新城市居民首先面对的是传统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不对称应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是实现城乡文化知识共享、信息传播对称,消除数字鸿沟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城镇信息化的投资重点。

中国的智慧城市是我国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结合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示而推出的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信息化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是由传统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其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云计算”,关键技术是“大数据”。智慧地球通过物联网的感应和控制技术,将地球上所有包含或关联人类信息的物体接入智能网络,增强物与物(M2M)、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大大增强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每个人在网络中的社会属性,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以后的社会关系中不光有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包括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强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丰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改变社会形态,推动文明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大规模地采用国外企业提供的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而是坚持以“自主可控”作为发展这一技术和产业的前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至少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智慧城市在中国能够得到几乎与世界同步的发展速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及时介入功不可没。早在2012年12月,住建部就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对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评审办法、建设和评审的指标体系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是智慧城市在中国的第一个规范类文件,对当时各地的城市规划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调研活动,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全国近100个城市申报成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中国智慧城市自此进入了大发展时代。

进入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共90个试点城市名单,第二批共50个试点城市也在不久后公布,14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要进入实质的启动阶段了,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点燃了众多企业和机构的创业激情。

2013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又一个重量级的指导文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技术框架、平台标准、功能模块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这个指南的出台,使产业界和各地政府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产业界得到了明确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指引,各地政府得到了制订各自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标准和依据。很多软件和物联网企业纷纷把研发和市场的角度转向智慧城市,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的实施细则,无锡、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产业园区,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其中无锡、上海、成都还专门设置了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发园区和生产园区。“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代。

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制订的《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城市已经得到了最高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引发一轮新的产业浪潮,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使整个信息产业界都得到一次飞跃式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再发展。

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时,我们却要给这个产业浇点冷水,但浇水的目的不是为了熄火,只是为了降温。根据最近两年我们与一些从事物联网等相关于智慧城市企业的接触,了解到目前号称从事物联网、智慧城市产业的很多企业,实际上只是一些传统监控安防、电子信息等这类企业的重新包装而已。他们从事的业务和研发,仍然与以前的业务在实际内容上基本相同,往智慧城市或物联网方面包装显得比较牵强。很多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对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将来企业的发展进入说一套做一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恶性循环中,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决策。需要研究清楚目前产业界存在这些乱象的原因,重新认定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涵。作者觉得: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从“智慧”这个词语本身开始。

应该非常佩服当初将“智慧”这个词用在信息化解决方案里的这位人物,他把一个文学词汇成功的用在了信息化这样的科学领域。他选择“智慧”这个暗示性强,准确性低的词汇,为后来的软件商和集成商们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中国的企业都是极敏锐的,当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提出以后,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夜之间给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冠上了“智慧”之名,做物流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物流”、做工业控制的改名叫“智慧工控”、做医院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医疗”、做教育信息化的改名叫“智慧校园”,就连原本做门禁系统、监控设备这样的安防厂商也摇身一变,称自己也是搞“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了。

我们必须要明白:产品不是方案,单一产品和功能软件不能代表更不能代替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那些特征呢?

我国智慧城市的大致技术框架与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是一致的,都是以“物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与智慧地球不同的是,我国的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标准统一。

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性能主要是计算力和存储力,我们从计算力和存储力的部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特征。

计算任务向数据迁移是智慧城市的第一个重要特征。计算力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智慧”来源,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用以同时在大量的数据终端上发起计算任务。

要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这就要求前端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性能,而这正是智慧城市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前端与后台的计算力和存储力进行抽象的动态整合,按需进行弹性分配,以达到最高的资源运行效率,这是智慧城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以上三个重要特征,都是由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所决定的。

日前有学者曾提出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提法太早,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还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对于这个问题,换一种思路想: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就包括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而不必纠结原始积累。

智慧城市真正缺的是一个国家级的技术标准,以及完整的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虽然明确了智慧城市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但可能因为前两年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和核心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本身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形态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造成了高度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更加难以描述和定义,一个新事物如果连描述和定义都还成问题的时候,要对其制订技术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过最近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到,物联网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中国的一些物联网企业在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应用技术,虽然离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还有一段距离,但掌握应用技术至少能够让我们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不那么直接和被动。

在云计算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重新思考和调研她的技术形态和商业模式,目前云计算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式和服务交付模式,云计算正逐步褪去那些被有意加上的功利光环,回到本来的样子。

当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日渐清晰以后,应该尽快重新厘定智慧城市的技术概念和发展方向,迅速制订出国家级的技术标准,推动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关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前期确实受制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形态不确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加上绝大多数安全厂商都是从事基于传统互联网的业务,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智能网络系统。传统安全厂商需要大量时间解决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系统架构问题。为了加速这个过程,应该由相应的政府机构来牵头制定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安全标准和相应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用以指导和帮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智慧城市从2009年开始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后,各地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分别选择了“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选择了全面推进的城市有:深圳、南京、佛山等城市,他们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选择了重点突破的城市有:南昌、重庆、沈阳等城市,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面向教育、医疗、环保方面的渐进式发展规划。

根据近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地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国务院于今年3月上旬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智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纲领指导文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和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全国的智慧城市产业再次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期。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相继推出新的产业政策和和各自设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武汉提出了“113”总体架构,确定了一个打造中部地区“智慧之都”的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以物联网、传统互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运行三大核心体系。

成都推出了“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建立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物联网研发基地,双流县物联网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广州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综合战略,重点是加强和完善: 电子政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幸福广州、智慧交通、智慧乡村,共领域的投入和建设,目标明确地推进建设智慧广州的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从整体的产业和技术层面来说,其发展水平其实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前的主要面临的还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和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并且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科学的宏观的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相信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必将得到全面的稳健发展,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篇4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卷烟物流从工商在途、入园管理、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配送管理、到货确认等作业一体化管理

推进“卷烟上水平”是北京烟草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一部署下,传统的烟草流通模式已经不适应于行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特点的物流体系,切实提高烟草的交换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真正实现“卷烟上水平”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体系的现状

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局长经理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搭建行业物联网和建设行业不可替代物流体系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并把打造行业物联网列入了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总体规划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的新要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实现流通中货物整体最优化的目标,物联网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烟草物流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步形成了以网上订货、网上配货和网上结算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烟草的物流已经由传统的商业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变。

作为中国烟草物流整体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北京烟草物联网建设具有非同一般的标杆作用,行业现代物流建设这条核心业务主线,突出系统集成整合,以卷烟成品物流为重点,建立起全市统一完整的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可视化、柔性化的物联网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烟草物流物联网。

北京烟草物联网建设是“卷烟上水平”战略的要求,是实现“不可替代性”的关键技术支撑,更是物流中心“提升水平、展示形象”的根本性需要。

独具开创性的北京烟草物流中心

烟草行业始终走在中国物流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这不仅体现在烟草世界领先的物流技术与设备打造高效的物流系统,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也体现在烟草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已投入运行的诸多项目中,北京烟草物流中心以创新的系统设计和工艺模式引领了国内新一轮烟草商业物流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被称为烟草物流的北京模式。该项目从实际运行效果和社会效应等方面综合来看都堪称业界典型范例之一。

北京烟草物流中心没有走现成的技术道路,而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依靠国内技术力量自主研发,创造性地建成了一套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卷烟仓储、分拣、配送、物联网系统,取得了多项行业第一。可以说,北京烟草物流中心项目开阔了卷烟物流工艺的设计空间,拓宽了卷烟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基础,为推动国内卷烟物流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卷烟物流企业技术升级和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投入运行以来,北京烟草物流中心不仅产生了良好的行业示范与带动效应,也使企业自身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物流中心各系统运行平稳高效,提高了北京烟草的客户服务水平。其次,物流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商流、资金流管理体制的集约化改革。

物联网为现代智慧物流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针对北京烟草物流流程的研究分析和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以实现对作业流程的管控,物流综合信息的共享,以及分拣仓储作业、商零在途、园区安全等的智能监控,满足北京烟草物流中心物联网建设的要求,应该说建设烟草物流物联网具有较好的基础。

物联网的设计与规划经过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论证,项目实施拟计划采用国内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设备与信息系统,确保了物联网建设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行业正在由现代流通向智慧物流提升。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核心战略目标,构建具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处理”特征的卷烟物流架构,以智慧的物流来实现烟草物流的不可替代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烟草物流优化提升的总体原则,就是建立能够代表中国烟草水平,充分展示行业形象,具备引领行业方向的智慧型物流中心。基于这个原则,北京烟草物流实现以下目标: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卷烟物流从工商在途、入园管理、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配送管理、到货确认等作业一体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对卷烟物流全程的精准化作业、敏捷化运作、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处理四个目标。

以市场导向和服务导向进行流程优化:以客户服务满意为主导优化订货、送货及结算等业务流程,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为主导优化物流分拣配送等作业流程。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营销模式,实现部分客户24小时送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工商共享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单箱费用成本;加强对零售客户的服务,建立烟草与零售户间的双向感知链路,烟草可以实时掌握零售户的满意度和其他诉求,并针对性地调整服务策略。实时将订单处理状态、预计送达时间等发,布给客户,增强准时送达的能力,逐步实现准时制送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以市场和服务两个导向为基准的全流程优化和业务管理提升。

打造一流的烟草物流智慧运营体系:按照“安全、优质服务、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来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融合作业自动化和园区智能化,实现对物流资源、物流活动的可跟踪、可追溯和可监控,建立进行统一的、标准的物流运营体系,为行业的精益物流建设起到标准的示范效应。

物联网在北京烟草物流中心的实际应用

卷烟配送环节,利用GIS技术,实现配送线路实时优化。采用GIS技术结合电子地图,根据送货量对每日送货线路进行实时优化;形成最佳配送线路、合理配置车辆人员、完善管理措施,最终达到能够用最少的人员车辆完成工作任务,车辆运输总路程最短,物流配送成本最低;实现准时运输,做到定时到户承诺,卷烟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准确运送到客户手中;通过先进合理的调度,做到送货车辆及车组人员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量均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国产北斗导航技术或gps技术,实现配送车辆在途导航。通过在物流车辆上安装车载导航终端,利用国产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或GPS系统,为卷烟配送提供车辆在途导航服务,方便配送人员准时送货。

建立批零在途信息系统,实现卷烟配送的实时视频监控。通过采用智能视频统计终端、北斗定位等技术,构建智能视频分析、视频信息统计等应用系统,实现批零卷烟运输在途的监测监管,完成3G通讯、北斗定位或GPS技术与车辆在途监控、卷烟配送与运输过程全程视频监测、语音通话以及其他相关传感器(如车辆门锁开闭监测)的准确接入;同时,借助3G、Wi-Fi等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实时通信,提供远程预览现场动态、录像保存与下载、卫星定位、轨迹回放、远程统一升级等功能,完成对物流全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了错误发生率和违规行为,实现运行车辆定位与实时监控。

通过智能手持终端,实现电子化的到货确认。通过为送货员配发智能手持终端,在卷烟送达后,零售户通过在手持终端上输入个人到货确认密码,实现电子化的到货确认,到货确认信息通过手持终端的无线网络实时传递回物流指挥控制中心,使得整个配送过程电子化、零售户确认过程实时化、物流管理跟踪监控自动化。

篇5

组建了车联网创新中心,为的是一个心中理想的愿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智慧城市?

21世纪的“智慧城市”,是能够运用信息和通信手段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对于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

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愿景,而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兴路”)和英特尔公司的合作正是为了朝着这个美好的愿景前进。

2014年6月27日,英特尔公司与中交兴路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组建车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结合中交兴路重点项目,就智能车载终端技术、车联网云平台、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及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中交兴路董事长夏曙东代表双方出席了签署仪式。

事实上,“智慧城市”并不是什么新的话题,早在2010年IBM公司提出了这一概念之后,我国就着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具体的举措包括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交通安全系数,并以智能交通引领新城市发展走向。

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到2015年,作为智能交通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国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车联网尤其是商用车车联网平台与技术将有效推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满足其对信息和物流的严格要求。

作为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车联网已逐渐成为汽车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运营商、车企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车联网是物联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联网产业涵盖了汽车制造厂、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诸多领域。车联网产业对于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降低汽车碳排放、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车联网发展与全球车联网发展基本同步,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产业生态逐渐成熟,车联网将进入爆发性发展阶段。预计我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内有望达到十万亿级的产业规模,成为物联网产业新的增长点,这无疑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凭添了一股力量。

打造车联网创新中心

中交兴路以位置服务为基础,以运输安全为主题,以金融服务为手段,以物流服务为核心,带动车后服务发展,形成“大物流、大金融、大服务”车联网服务体系为品牌发展战略。公司依托在千方集团品牌、技术、市场、人才和资金的平台上培育起来,目前独立于上市公司发展车联网业务。公司致力于为运输企业提供运营服务与管理及卫星定位监控服务,协助政府部门提升对行业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全面推动行业规范建设和有序发展,推动中国物流改革和产业升级,引领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近年来,中交兴路的车联网业务和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在车联网领域已积淀了丰富的运营管理和服务经验,已成功建设面向物流、车后服务、卫星定位领域的车联网平台体系,构建了多元化的车后服务和完善的车联网业务体系。

根据合作协议,英特尔与中交兴路将结合实际应用情境,在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终端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并逐步过渡至开发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各种创新业务模型、推动产业链的升级。

助推智慧交通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中交兴路董事长夏曙东表示:“一直以来,中兴交路以‘让货物更安全,让运输更高效,让成本更低廉’为己任,基于此,我们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以期面向行业构建先进的车联网平台,积极参与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此次与英特尔共同组建车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是双方战略合作的深化,将有助于中兴交路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尖端信息通信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有效监控与管理商用车辆,建立良好营运秩序,为交通行业的长效安全监管机制做出贡献。”

而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另一方英特尔,对打造车联网创新平台,助推智慧交通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密切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落地,致力于为全新类别的设备和网关提供智能,实现现有设备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作为物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将其领先的车载信息及大数据技术拓展至商用车领域,结合中兴交路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通过从数据中心到终端设备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车联网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篇6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回顾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并进一步影响会计手段、方法和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两个阶段,虽然这两个阶段是前后相继、互有渗透的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会计手段的优化,由手工记账发展为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这是会计信息化的第一次飞跃;后者是会计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阶段,不仅有会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更有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方法、手段、角色、地位、功能的深刻影响,这是会计信息化的第二次飞跃。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上的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组合,以网页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技术。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云”计算产业的开发和应用中,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业务转移到“云”计算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和建设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中小企业快速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可能。

未来,会计这样一种职能也许会像IT技术一样,外包给外部专业化的公司运行,比如会计事务所、财务公司。企业把整个财务流程切割成很多段,而只把其中的一段(即某一个业务流程)或某几段给外包公司来做,这样能精简人员,使公司更有效率。

二、物联网的便捷性与智慧性

在物联网时代,任何事物都是可感知的。联网的冰箱在坏后,可主动与厂家联系,并说明故障原因,甚至在消费者还没有发现冰箱坏的时候,就可能收到厂家的反馈;通过联网,用户还可以在远端用手机或电脑指挥家电运转,包括调节冰箱温度、打开空调等等。这是华为描绘的正在研发之中的数字家庭平台项目——一个更加遥远的互联网规划,让家电联网,其市场规模比移动互联网更大更广。

1999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被提出,表面意思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说明互联网依旧是其基础。即互联网是将计算机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的网络技术,而物联网则是在该基础上将所有物品甚至人连在一起。这便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从技术层面上定义,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网络基础,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下的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方向是在大系统内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只有站在大系统的角度看发展方向,才能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现有机融合。

1.认识问题的视野和应具备的理念。首先解决认识的视野问题,用大会计观提高两点认识,走出一个误区。需要有大会计的思维和胸襟,以一个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一个技术的角度来制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针与策略。

2.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所用的或即将应用的信息系统体现了什么管理思想?已经解决了哪些管理问题,当今的管理瓶颈是什么?如何通过信息化运用物联网来提升管理水平?根据这些问题选择软件,就能为信息化的方案做出正确决策。

3.要有大系统观。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打破会计软件的信息孤岛。明白管理信息系统在先进制造中的位置,才能知道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案。明白和认识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清楚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才能知道会计信息化如何深入发展。清楚成本管理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才能明白成本核算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进行采集,需要与哪些系统集成才能支持决策。这些对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方案至关重要。

4.要有集成观。集成是实现财务数据、成本数据从业务源头自动采集,目标是达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融合”只有通过集成的物联网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融合”也解决了各种信息孤岛。如何集成?这需要清楚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只有明白这些,才会提管理需求,这是会计人员应该做的。认识水平高低、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进程、水平高低和项目成败。

四、物联网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以RFID技术将“现实的万物”和“虚拟的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对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而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有较大的影响。

1. 解决数据源问题,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有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在原材料从采购开始就被嵌入RFID电子标签,到入库、领用、在制品、产成品入库、销售等所有环节中,设置多个感应器实时与标签主动“交流”,将所获数据导人数据仓库。在此过程中,数据的读取没有人工的参与,只是物品的自动“说话”,使得获取业务数据更加容易而且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在物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即数据不是在业务发生后才处理,而是在业务发生时立即被收集和更新,使得数据前移,因此数据具备了及时性,可以被实时反映,同时也增强了数据分析的价值。特别是标签数据存储量大,在物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写入了所有相关的,较以前更多的信息,包含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充分性和完整性。

2.“清晰化”企业生产成本,加强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为使企业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寒冬,SAP在最新白皮书《新经济环境下的成功之道》中提出,“掌控企业全局视图,成就清晰企业”;紧随其后。微软提出了“明智IT——逆势成长,节省成本,抢占先机”的口号。可见,二者都认为发现并降低低效甚至无效成本,控制管理风险,优化业务流程,增加成本收益是成为清晰化企业成本必不可少的,物联网是重要手段。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为例,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中心的划分有一定难度;而且与成本动因无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需要选择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如果作业数很大的话,就增加了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加大了核算成本。而在物联网环境下,利用RFID实时追踪整个领料、生产、入库流程,每个标签里及时更新成本信息,从而使生产成本计算变得“清晰”,结果也更加科学、合理,会计人员可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动态核算和管理。

3.促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快实现会计监督信息化。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该规范更多的从制度方面设计,但重要的是要想真正得到实施,还需要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物联网应势而生,可以作为有效地技术工具,进行有效地监管。企业可以运用RFID技术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一旦RFID标签生产规模化、市场化,将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企业有效地内部控制。另外,物联网技术作为会计监管的先进手段和方式,将推动会计监督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加快实现会计监督信息化。

4.物联网有利于促进企业内各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减少“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一般来讲,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在财务上的核算需要设计若干个凭证模板,每一经济业务事件对应一个凭证明细,凭证模板设计的越多,经济业务转换成记账凭证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当一项业务发生时,比如材料入库,RFID捕获入库信息,该业务信息进入系统后,根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会计人员只需要审核确认即可生成相关的账簿信息,从而实现了实时信息系统。还有由于实时凭证是由包含了制单号的入库单等业务单据自动生成,所以可以由会计记录追溯到业务行为,保证业务和财务系统的一致性和及时性,还会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

5.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方便管理者加强供应链管理。由于物联网会成为内部控制会计监督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即对产供销环节的监控、对实物资产的监控、产品生产的监控等,所以业务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防范,从制度上保证了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合法,降低了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的可能性。因此,物联网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篇7

活动现场,传化集团宣布,“传化股份”拟更名为“传化智联”,重点发展传化物流业务。首次公布的传化物流最新战略规划显示,传化物流正在构建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化集团还宣布,捐出总价值30亿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成立传化慈善基金会。

当前各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印度制造战略等,我国也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入这个世界转型的大潮,才能实现突破和新生。

作为中国民营化工巨头,传化早早地迈出了转型的步伐,并在而立之年实现华丽转身。传化集团30年前从一口大缸里搅动的液体肥皂起家,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金融投资等五大事业领域,横跨一、二、三产业,拥有传化股份、新安股份两家A股上市公司和 1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环特生物,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企业集团。创业30年,传化不仅自己实现了转型发展的突破,还致力于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下一个30年,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吹响了传化重新出发的号角,他提出:“再干一个30年,以物流为引领,将旗下五大产业打造成开放、共享、共生、连接的服务平台。”

从制造型到平台型,多元化产业生态奠定升级基础

30年来传化为什么能不断地成长壮大?在徐冠巨看来,首先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30年前,52岁的徐传化为摆脱家庭困境,筹款2 000元和儿子徐冠巨开始创业。传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成为浙江萧山第一个注册为“私营”的企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私营企业。

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却成为了包括传化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的瓶颈。“16年前,面对我国物流业‘低、小、散’的问题,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平台思维,首创了‘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这一全新模式,为物流行业转型发展服务。”徐冠巨回忆到。

从功能化学品领域的全球顶尖专家的定位,到“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的构建;从新农业旗舰平台的探索,到产城融合新型城市板块的打造……立足多元化产业逐渐形成的产业生态,三十而立的传化正在从一家制造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展开全面转型升级。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给传化的贺信中表示,传化的成长壮大,是杭州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务实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的精彩缩影。

从“互联”到“智联”,智慧物流引领生产业发展

“制造业是经济的‘脊梁’,生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物流是生产业的基础。”徐冠巨感慨道,“传化30年来一直在经营着制造业企业,对生产制造的痛点有着切身的理解。”

传化在自己转型发展之际,将如何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化物流首次对外公布了物流战略,并推出连接全行业生态资源、全业务场景、全网智慧协作,整合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完整兼容生态系统平台 ―― 传化网。

传化网是智慧的连接平台、数字化的操作平台、智能化的实现平台,彰显出传化物流有着远超物流本身的大格局:不仅为中国公路网装操作系统,为中国170个枢纽建设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打造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发展物流大数据,形成中国物流大脑;同时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手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缔造中国物流行业新生态,成为引领和提升中国物流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基于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考虑,新30年之际传化集团同时宣布,“传化股份”拟更名为“传化智联”,并提出从“万物互联”进化到“万物智联”的新主张,将智慧物流作为未来传化股份重点发展方向。

徐冠巨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将以物流为引领,把化工、农业、科技城和金融投资也同样打造成为开放、共享、共生、连接的服务平台。

从责任到感恩,成立“传化慈善基金会”回馈社会

在传化集团取得商业上成功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徐冠巨很早就有一个观点:“企业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载体。”这也是一个随着时代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最朴实的社会责任观。

30年间,从出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到与30多个村“联乡结村”帮扶;从扶贫济困到捐资助学;从“春风行动”到“帮扶基金”;从突发事件到自然灾害,传化累计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8亿元。近年来随着对公益事业的实践和探索,传化意识到,慈善事业需要一个更长远、更高效的系统规划和架构,以更好地回馈社会。

传化集团宣布,捐出总价值30亿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成立“传化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主要用于精准扶贫、医疗与健康、教育与科技、绿色与生态、农业与农村以及员工发展与保障工作,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和企业员工。

篇8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加快推进“数字陕西”向“智慧陕西”迈进,在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与合作方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推进全省各市建设“智慧城市”,陕西省在智慧城市领域建设已经全面进入备战阶段。

搭建平台基础

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获悉,按照《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要求,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覆盖到村、基础资源共享、业务与承载分离、三级平台五级服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和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互联互通、基础资源共享、条块协同发展。部门业务应用建设与承载平台分离已成为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体系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承接纵向应用落地、减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数字陕西·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化公共平台和宽带网络的广泛覆盖为支撑,全省城乡以网络互联互通、信息传递顺畅、网上办事高效便捷、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为目标,推进“数字陕西”建设;中心城市以智慧化发展为目标,推进以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灵活互动、科学管控、智能应用、内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全省社会信息化梯度发展。

通过开放政务信息资源、政务服务市场和信息化公共平台,在信息服务领域形成具备产业支撑能力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培育一批初具规模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商;实施一批面向政务、民生、社会管理的智慧应用;建立政务、民生需求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商业模式清晰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支撑和市场环境。

通过持续推进“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使得陕西城乡在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管理上科学、智慧、信息化。

省级公共平台是支撑全省各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公共性基础资源平台。承担全省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交换、信息安全保障、容灾备份和运维监控等功能。

市级公共平台是支撑社会服务、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的基础支撑平台。服务定位是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县级统一平台是省、市两级公共平台的接入平台,承载省市平台的各项业务应用和服务在县域的落地,开展本地化业务应用。服务定位是面向城镇居民和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基本框架是以信息化公共平台为支撑,以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感知互联为核心,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组织领导为保障,建设智慧应用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与市民生活的有机融合。

布局重点工程

在总体平台框架下,按照全省各城市自身条件,有重点地建设优势智慧应用项目,将在建设模式、推进思路、技术方案、软件功能、应用系统和管理方式等不同层面取得示范应用成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共享,形成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智慧应用建设机制和模式。重点工程包括公共支撑工程、省级重点智慧应用工程、省市共建重点智慧应用工程、市级重点智慧服务工程、智慧产业示范工程和重要行业智慧应用工程。

其中,公共支撑工程包括信息化公共平台、基础性公共服务、宽带陕西、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智慧门户等建设项目。公共支撑工程涉及基础性、公共性和全局性的建设项目,由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和建设要求,按职能权属由相关部门牵头实施。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项目包括省、市两级信息化公共平台;基础性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示范项目、政务一号通应用项目、网络社情民意服务中心、省级智慧门户项目。

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项目由省、市公共平台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宽带陕西建设项目由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和省广电网络公司实施;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建设项目,由省卫生厅负责业务应用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政务一号通应用项目,由省纪检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办配合业务应用实施;其它建设项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工程建成后面向全省各领域提供智慧城市业务应用支撑服务。

省级重点智慧应用工程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环保、智慧食品药品监管等建设项目。省市共建重点智慧应用工程包括智慧信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监等建设项目。省市共建重点智慧应用工程由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架构和互联互通要求,依托市信息化公共平台,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实施,市公共平台主管部门配合基于公共平台的部署。

市级重点智慧服务工程包括智慧城管、公共事业消费一卡通、市级智慧门户、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智慧社区、城市应急、智慧治安、智慧旅游、智慧商贸等建设项目。市级重点智慧服务工程由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和建设要求,依托市级信息化公共平台,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市级公共平台主管部门配合基于公共平台的部署,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业务实施。

篇9

关键词:疫情;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一、餐饮供应链的影响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2]牛东旭.海底捞餐饮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2-14.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农业;智能物流;公共安全

“中国互联网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时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要面向解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智能交通、电网、医疗、公共安全、农业。现节选如下:

第一个领域是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当中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看法有两个重点问题:

一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就是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在全球每年死亡有7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致残的有1700万人,我们国家大概是它的1/10。2009年的时候,我们的致残是6.8万人,接近7万人。因为交通事故,每年要造成70万人的丧生,1700万人致残,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交通的拥塞。大家都知道凡是稍微发达的城市,在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交通拥塞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每年拥塞造成的浪费能耗可供一辆汽车绕地球38圈,美国每年因为拥塞造成的损失达780亿美元,我们北京的拥塞在报纸上也可以看到。那么物联网怎么发挥作用,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在智能汽车方面,2009年10月份启动了注资3亿欧元的智能汽车研究计划,它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再看看产业界的情况。去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了一个电动联网的概念车,它就是要发展定位系统、智能驾驶,用于解决事故和拥塞的问题。大家可能知道,去年10月份制造出了一个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美国已经行使20多万公里,限速是60公里还是80公里,有障碍物就自动绕过,大家可能看了这个报道。今年福特公司宣布,利用谷歌的商业软件来开发智能汽车,目的也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宣布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汽车,也是通过超声雷达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年3月份英特尔公司也宣布了他们在智能汽车方面比较宏伟的计划。大家会想汽车是汽车工业的事情,为什么搞IT行业的也做这个事情?现在高档汽车50%以上的成本都是电子的成本、IT的成本,所以电子行业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我们国家无论是在高速公路还是海陆空各个方面,都在制定关于“十二五”智能交通的规划,而且国家重大专项方面也正在申请。预期2020年我们要实现两亿辆车能够车联网,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很宏伟的,我不知道做出这个预测的可行性有多大,这个数字是满有挑战的。

我们的智能交通,来看看我们国家汽车发展的历史,2005年3000万辆,2009年翻一番,6000万辆,2010年就18000多万辆,如果我们不在高科技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城市的拥堵会一塌糊涂。我们三大运营商都在利用移动网,利用3G网络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了解中国联通现在已经跟上汽、长安、比亚迪、吉利这些大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在相当一部分车在出厂以前就已经安装了WCDMA 3G的通讯模块,这个不仅是通讯工具,也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因为每一辆车都有很多的传感器,比较好的车都有200多个传感器,实际上一个汽车就是一个传感器的网络,他利用这样一个3G的模块就跟他的汽车厂沟通在一起。实际上每一辆汽车就是意义中的网络终端,但是现在只停留在跟汽车制造厂之间的沟通,这是个预警啊,发现状态啊,但是还没有做到把定位的信息结合起来让交管部门发挥作用。如果让我们交管部门发挥作用,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一辆车一年365天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规律,从哪儿到哪儿你可以统计。如果把这样的一些资源给我们后台智能处理、数据挖掘,把云计算的一些架构结合起来,我们的交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的贡献,对于每个人带来的生活方便是有利的,如果每个人每天能节约10分钟、20分钟交通的时间,会创造多大的价值,这个我觉得是可以想象的。

第二个领域是智能医疗。我们看看在医疗方面有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国家糖尿病患者有9200多万人,这个也是全球第一,但是据统计有六成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我们心血管病的人,心血管病质量和调查公布的结果大概接近2.3亿人。如果这样的发展趋势不遏制、不解决的话,未来30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计的,统计的结果是每耽误一小时,死亡率增加20%。现在国际上,美国和欧盟建议,如果在90分钟以前得到治疗的话可以避免生命危险,最好是在1个小时,像北京做的统计,2008年北京所有的医院平均是138分钟才能得到治疗,我不知道现在的数据怎样。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手段,提早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医疗行业当中有三大挑战,这跟每个人都有关系,比如我们效率比较低的医疗体系,我们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我们看病难并且贵的医疗现状。我们提出一个智慧医疗,智慧医疗要解决哪些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美国奥巴马政府首先从电子病例开始,因为每年手写处方造成大量医疗事故,如果用电子病例,他说可免除每年10万人因为医疗事故而丧生的数字。他在2009年的刺激方案当中,投资200亿美元用于电子档案。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医疗向个性化、移动方向发展。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外都有个人医生,我们国家只有小部分人有个人医生,但是老百姓能不能把私人医生带回家,能不能用自己的私人医生,有没有可能通过手机作为私人医生很好的工具?这个我觉得值得大家考虑。有人预测,到2015年的时候有超过5亿部手机作为我们医疗的工具,医疗的检测功能来给我们协助。

现在我给大家报告一个消息,在糖尿病的检测方面,国外的芯片厂家,包括高通公司,都在研究嵌入式芯片能不能自动检测,因为你要定期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很麻烦的,很多人都不去检查血糖就固定打胰岛素,这是有问题的。如果能够自动检测血糖,这个技术突破你想想是多大的市场!

第三个领域是智慧农业。我们国家50年的发展走了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收入,但是高资源、高环境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路线。我们国家人均水平是小于全球平均的1/4,我们农业用水占我们国家用水的70%,我们水的利润率大概只有47%,国外大概达到75%,大概我们现在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一公斤粮食,而发达国家能生产出来两公斤粮食。另外,施肥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当然,精细加工的环节,包括食品安全溯源,整个供应链的追溯,这些东西从老百姓来讲,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监测予以保证,但是这些东西市场有多大?推广起来的制约问题是什么?还是技术,还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