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培训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培训规划

篇1

第一,加大该公司管理阶层的训练,提高经营人员的经营观念,扩大思路,增加策略扩展技能、现代经营监管技能与决定策略技能。第二,加大该公司的中层管理训练,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健全知识框架,增加整体管理技能、创造技能与执行技能。第三,加大该公司的专业技能员工的训练,提升技能专业技能与理论水平,增加技术创造、技术革新和科技开发研究技能。第四,加大该公司普通员工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实际使用能力与业务水准,增加遵守岗位职业责任的技能。第五,加大电力类和工程类监管员工的执业资格训练,使拿证上岗的工作速度提升,不断计划监管。第六,加大该公司人员的规划训练,全方位推进人员的成长进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培训规划的形式和内容

1.公司的管理阶层拓展策略思想

提高经营观念,提升科学决定技能与经营监管技能,经过参与企业家俱乐部,去我国成功的公司参观学习,参与我国有名气的公司高级训练师的高级讲授等形式。

2.中层管理领导理论知识培训与学历深造。

主动激励合乎规定的一个加入自考、大学函授、大专和别的硕士学位深造;安排电力类与工程类的专业监管领导加入执业资格考试得到执业资格证书。

3.员工基础培训新员工的培训。

对新聘用的员工做加强我公司的法律法规、安全制作、安全质量和劳动秩序训练,文化训练,理论技术训练。每个基层单位招纳的新工必须订立师傅帮助徒弟学习的合约,师傅必须没有任何保存地把自己的技术仔细得教给徒弟,徒弟一定要谦虚学习,于师傅的协助下尽可能快地实现理论往实践的改变,尽早为公司进步付出自己的努力。使签订职业技术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速度加快。2015年,我公司会选取一些重要工种来鉴定职业技术,规划将要鉴定高级工程师60名,中级工程师20名;安排合乎报名考试的技术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工程师的一个加入公司的职业技术鉴定培训小组,争取新增加技术工程师超过25名、高级工程师超过10名,让它的框架变得科学,渐渐达到公司发展需求的目的。加大高级别、综合型人才的培训。各个基层单位与部门需要主动营造环境,激励员工自己学习与加入各种培训,完成自己成长和公司培训需要相一致,让监管员工的理论技能往不一样职业行业扩大和提升;让专业技能员工的专业技术往有关专业与监管行业扩大与提升;让施工员工学习两种以上的工作技术,形成一种专业多种技能的高级别人才与综合型人才。

三、继续教育培训

各个基层单位,需要根据项目技能员工的工作特征与具体需求,选取拥有使用性高的培训科目,有专业性地组织划分类型、划分级别、多种方式及多种手段的继续教育培训。除此之外,能够合适地组织交流技能、责任费用监管、积极健康的心态等内容的培训,全面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能监管人才。2015年,我公司于9月份和南昌工程学院合作,规划对120名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监管员工实施继续教育培训。

四、方式与要求

第一,领导主要非常关注,各个部门与基层单位需要主动参加协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执行规划,执行引导性和主动性相联系的方法,维持于发展员工综合素养的上面建立长期理念与大局理念,主动建立“全方位培训的局面”保证培训规划开课效率超过95%,全体员工的培训效率超过40%。第二,培训的方式与准则。使用“哪个老师培训哪个负责”,分层次监管、分层次培训的准则安排培训,于培训方式上,需要联系我公司的实际,因材施教、派到外面培训和公司内培训相联系,公司安排培训和现场工作安排培训相联系,使用技能比赛、技术练习等各种方式;于培训手段上需要将案例、讨论、讲课、扮演角色、参观现场互相联系。选取最好的手段与方式、安排组织培训。第三,保证落实投入培训的费用。我公司需要严厉根据我国的规定,也就是员工全部薪水的2.5%都拿出来作为员工教育费用,让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使用,财务部门监管。严格禁止把培训费用用到其他地方。

五、结语

篇2

学贵有疑,教,也是同样。

作为我个人成长而言,学科的调换、从小教到幼教再回小教的经历,于我,是不断地历练,然而,回归最朴实的教育教学,不管是刚开始踏上教育工作岗位还是时至今日,“教学如何有效?”都是我一直在追问的问题。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不能适应的,也是永远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的。

离开小学语文教学岗位整7年了,重拾课本,沉甸甸的,一直在探究有效课堂,一直在为自己不断冒出的疑问寻找答案……终于,本次网上学习,让我有机会解开心中疑惑,学习所得让我兴奋不已。

先说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这是必修内容,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为我们解读了精神和《纲要》重点,很多政策与措施都触及改革的“深水区”,听来让人欢欣鼓舞,我们都深有体会,由行政力量推动的改革,必将影响深远、强而有力,《纲要》中的很多政策都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民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说,必修课是给我们思想洗礼、营养强心的话,选修课就是琳琅的自选超市,有34个主题供我们选择,涉及方方面面的学校工作。我看到了令自己雀跃的内容——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按捺不住心中喜悦,挑选了自己关注的进行了学习!

从主讲专家身上,我似乎找到了有效的第一要素——学富五车并生动幽默。旁征博引暂且不说,就从他们讲座时的语音语调、神态动作,我就被深深吸引,共鸣处点头,会意处微笑,触动处思考……虽然不是互动式教学,但通过有魅力的讲授,同样能让我受益颇多,这样的教学,我喜欢,我想,孩子更喜欢!

在我看来,作为学校行政,首先应该要当好课改的领头羊,成为有效教学的带头人。反观自己的教学,最近老是头痛高年级学生不肯举手,参与面不广,自己教学语言过多,重难点突破率不高,离我理想的有效课堂很有差距。通过学习,我从理论上再次明确了有效课堂的来源,不照搬听课笔记,联系操作层面,针对我自己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注重有效备课,打好有效课堂的基础。我们读知道在备课要素中,“备学生”经常被遗忘,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预设的较多,好像提出的问题就永远有价值,设计的教学环节就无懈可击。应该要了解学生的只是基础,这不该是句空话,如何了解,我认为提前检查预习是个不错的办法。检查预习,可以是学生自主预习作业的检查,也可以是老师通过书面练习摸底,了解学生对新课的表层理解程度,对于大部分学生都理解的内容,就可以简单带过,直奔主题,突出重点。这样,教学容量虽然看似变大了,但重点突出之后,教师思路反而清晰,学生学习内容相对集中,这就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当然,备课,还包括熟知年段教学目标,不要随意降低或提高教学要求,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等。摸清学生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将是我以后备课的重点。

篇3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教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

作者简介:宋泉毅*,张大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一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肿瘤学起步较晚,1972才正式重组肿瘤内科。作为与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和儿科等并行的二级学科,其却未能在中国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开设肿瘤学课程的医学院校寥寥无几。现肿瘤专科发展速度较快,为规范化中国肿瘤科诊治团队,拉齐基层住院医师水平,本文结合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不同方面阐述放射肿瘤基地的改革建议。

1中国肿瘤学教学现有问题

1.1缺乏本科课程设置

中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未开展肿瘤学本科必修课程。据笔者调查获悉,仅少数几所医学专科院校教授本科肿瘤学,比如中山大学设置了肿瘤生物治疗、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学等课程[1];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设立了《肿瘤影像学》《临床肿瘤学》及《恶性肿瘤诊疗学》等课程[2]。但其他的大多院校包括华西医学院这样的医学类先进院校,临床医学本科肿瘤学仅为选修[3]。

由于课程设置的缺乏,大多医学本科生甚至部分住院医师均缺乏肿瘤学相关基本概念,包括放射治疗为何、放射外科的先进程度和肿瘤综合治疗等。对本科生来讲,肿瘤学就是盲区。如若研究生就读专业为肿瘤学,那其专业基础几近为零。这将严重影响当前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储备。肿瘤学发展极其迅速、知识体系过于庞大,解剖学、影像学和免疫学也在掌握范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一年至少更换四版。建设基础肿瘤课程设置以便学生及早掌握尤为重要。

1.2放射肿瘤学发展全面不足

中国肿瘤学发展滞后,其三级学科放射肿瘤学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且放疗设备大多昂贵,医院经济条件不足也是牵制因素之一。一个完整的放疗科室应该具备4种医学人才:医生、物理师、技师和护士。放射科医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肿瘤内科医师,除了内科、肿瘤内科知识,还需具备解剖学、影像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知识及勾画放疗靶区的能力。放射物理师也为完整放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放疗计划的设计与质量控制。2011年的中国放疗人员与设备调查显示,按模型推算本应具备放射物理师2400~3200人,实则仅为1887人。某些医院甚至不具备专业的放射物理师[4],如此放疗计划的安全施行将受到极大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难以保证。

分析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开设专业院校不足、专业报考人数偏少、教学模式不完善、社会认知不够等。目前全国仅有华西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等少数几所医学院校开设放射肿瘤学,而放射物理师则更多是半路出家,放射肿瘤学的根基之作《肿瘤放射治疗学》也未能将靶区勾画标准详尽描述。放疗科医师缺乏便捷直接的“入门”之路,仅能通过林林总总的资料或学习班提升自己,成长缓慢。

1.3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缺失

中国在肿瘤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及对肿瘤科医生的心理学教育方面严重短腿,主要原因无非一点,即对心理学重视不够。肿瘤心理学的中文书籍仅有1本《心理社会肿瘤学》,且还不是规划教材,心理学授课内容多半泛泛而论,一言以盖之。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将痛苦(Distrss,疾病相关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识别筛查放入了肿瘤诊疗程序[5],而中国医师却连基本的心理治疗都未予以重视。

在美国住院医师需要具备的6条核心能力中,有2条关于人文——“患者关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流技能”,可见美国对于沟通与心理的重视程度。中国住院医师规培效仿美国,却如东施效颦、管中窥豹,只模仿其表面,未钻研其本质。

2016年的《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已经明确提出,肿瘤临床所有学科的医护人员都要了解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并且还要注意出现其对周围所有人员及关系的影响。肿瘤相关医生要学会如何告知患者及家属坏消息,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及医学人文的理念[5]。肿瘤患者大多心理焦虑、抑郁和脆弱,给予及时的、有愈合力的沟通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理治愈,还会极大的获得患者的信任程度,避免医疗纠纷与不配合治疗等行为[6]。面对以上标准,中国肿瘤医师应快速提升心理治疗的地位,重实践、轻理论,从身体及精神双重层面安抚患者,以提高生存质量。

2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的改进意见

中国当前医学研究生学位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并轨,学员多为本科学位。结合以上本科肿瘤学构建不足,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应作出相应改进以迎合学员知识层次。

2.1增设入门教材

中国目前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肿瘤学仅有4本,《肿瘤学概论》《临床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和《临床肿瘤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有教材1本《肿瘤放射治疗学》。其中《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以提问、回答模式,逐个疾病开展讲解,此版本获得学生较多好评。放眼望去,中国尚缺乏一本肿瘤学入门书籍,需浅显易懂,具有整合思维[7],切不可过于详细甚至引入研究实验。目的让学生能快速学习本书,走入肿瘤医生角色,对常见肿瘤疾病有基本掌握且能说出大体治疗方案。

2.2完备课程设置并增设沟通与心理学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上大课的方式或小讲课方式进行,各有所长。参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院在网站上公布的课程信息[8],其课程设置不仅有临床常见病种的大体治疗,还有前沿进展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开展了肿瘤心理学及医患沟通课程,如“谈肿瘤患者的灵性和临终关怀”“医患沟通你准备好了吗?”。课程难度高低不同,兼备沟通与心理。各地方培训基地也可以如此效仿、全面设置。

面对首诊即表现出痛苦的患者,学员还可通过问卷、访谈或其他方式对其进行痛苦筛查[9],如患者有明显的痛苦倾向,可利用MDT多学科合作模式让患者接受精神科、心理科的专业治疗,以改善患者低落状态。

2.3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肿瘤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与不同学科范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加快学习进度。

国内学者目前展开了一些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接受程度较高、实施较为成熟的为PBL、CBL[10],其他的还有循证医学法、临床路径法、研讨会(seminar)教学法、蒙特卡洛教学法等。与跟随带教教师从事一切临床活动的传统带教模式相比较,PBL、CBL分别围绕问题、案例,将授课主体由老师转换成学生。虽然其实施起来较为麻烦,准备工作细致、缜密、繁多,但学生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及梳理,并融入情景,带入心理角色,锻炼沟通技巧。PBL教学法还能改善医学生的心理情绪,减轻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等[11],十分值得推广。

迎合美国住院医师6大核心能力中的“体系内资源利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讲课资料的过程,提高知识搜索能力与归纳能力,培养了主观能动性。

2.4其他

除以上论点,放射肿瘤基地还应挑选具有敬业精神与责任心的带教教师,教师专一化,时间充足化;注意示范讲解支气管镜、鼻咽镜、间接喉镜的操作并给予丰富的实践机会;充分锻炼学员放疗靶区勾画能力并指点改正;主动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如何利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下载外文文献,介绍各类外文肿瘤学杂志的名称、网址及刊登文章的特性,还可推荐像“放疗微达人”“肿瘤时间”等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加强床头考核、日/周间考核,勤于提问,每日强化知识点;检查病例书写,收集患者反馈并确立明确、公开的奖惩制度。

放射肿瘤基地当前接收的学员来自放射治疗专业及肿瘤内科专业,在培训细则中应设置不同的科室轮转计划,各有侧重。在全国备受争议的薪资待遇方面,应尽可能提高以消除规培学员的工作回报失衡感[12],提高学习工作热情。

3期待与展望

篇4

【关键词】住院医师 临床路径 导师责任制 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1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学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国家认定的医疗培训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机构进行的系统的医学培训,其目的是提高临床技能,即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培训出合格的住院医师,它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 19 世纪末,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实践和完善,其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建立和制定了政府主导的有章可循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和政策。自 2002 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不断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目前,临床路径教学法以及导师责任制等是国内出现的较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因此,本研究尝试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有机结合,对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细致研究,并评价其实施的效果,以探索出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让年轻医师全面发展,成为医疗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选取 2013―2016 年参加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全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20 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方法

实验组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结合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对照组按常规的口腔修复科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通过组织问卷调查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分析两组的差异。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记为 ±s 形式,对两独立样本进行 t 检验,P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问卷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二)出科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出科成绩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三、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就问卷调查满意度和出科成绩而言,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在差异性上有统计学意义(P

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应用临床途径教学法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临床途径是医疗人员在对某种疾病进行大量的病例诊治及分析后,制定的按照严格次序的规范化诊疗计划,该诊疗过程在日常诊治中可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临床途径教学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住院医师日常出现的问题被针对性教学,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路径表单使带教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操作可以“放手不放眼”,哪些操作需要亲自介入,这样既让住院医师获得充足的临床操作经验,又保证了治疗质量。

2.应用导师制有利于住院医师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导师责任制是指通过严格考核和观察后,结合该医师的职称及教学水平,选出高质量的导师,并对其分配相应数量的规范化培训生,由导师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以师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师的责任感被提高了,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发挥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导师的引导下,学员能激发个性化的思考,随机应变,不断寻求新诊疗方案,在系统地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临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规范化培训更有成效。由于两种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可以扬长避短,既解决了临床途径教学法范小,不灵活的困境,又规范了导师制灵活度过大,治疗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鉴于我院口腔科尝试开展的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见成效,远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将不断探索,开阔思维,不断在教学路上做出改进和调整,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 红,丁 胜,周 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

[2]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J].医学探索,2006(2)

[3]张大伟,赵广跃.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6)

[4]李金凤,王淑珍,张震宇.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7)

篇5

    (1)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制定资源管理和节约、综合利用、节能及可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规,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将碳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加快拟定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草案。各政府部门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要求,加强对碳减排工作的综合监管力度,推进责任的落实。各级统计部门把节能降耗、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碳源碳汇评估、低碳教育培训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体系,逐步建立碳源碳汇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重点低碳教育培训项目的监测和统计,加大技术装备和资金投入,配备低碳经济和教育培训专业人才,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加大低碳统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

    (2)重点低碳项目培训。强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碳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低碳试验试点培训,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区及产业集中区,进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建设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集中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化,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立节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区能源与交通保障系统。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针对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引导,减少试点商业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会构建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使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教育培训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低碳教育培训的领导,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加强政企信息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实行奖惩制度,每年对低碳教育培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加强低碳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通过专项规划、低碳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分解,确保低碳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公示、评价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另外,发挥规划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功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培训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研究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训规划,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碳汇等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相关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法制,对违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投资政策、项目招标、征用土地和执法等方面,适度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兑现在招商过程中的承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设,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同时,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3)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制定有关教育培训的相关标准,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教育培训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教育培训进行投资,扩大教育培训研发的经济来源。政府和企业充分考虑对教育培训进行战略投资,规范应用低碳技术,抢得先机,提高公众形象,紧密研究和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发展,超前作出企业的部署。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教育培训体系,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低碳教育培训领域科技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范畴。

篇6

关键词:检察教育;培训规划;培训体系建设

一、革新检察教育培训规划

检察教育培训规划应由短期单一向长期复合型转变。根据《吉林省检察机关“十三五”时期检察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吉林省检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将教育培训规划分为1年、3年、5年三个短、中、长期有序衔接、逐级递进的层次。每年学院检察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量和吸收基层检察机关的培训需求,适当扩大检察教育培训受众,同时兼顾中长期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适应检察机关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要求,以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

二、科学设置职业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内容

检察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作为检察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应符合检察工作的职业特点,科学化、多样化设置培训内容。

(一)本岗位所需的法律知识。结合检察干警的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根据《检察机关岗位素能基本标准》(试行)按照各部门的角色定位、担负职责及岗位职能等具体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包含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业务规则、工作程序等,以有效提高检察干警适用法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法学理论问题讲授。身处业务一线办案的检察干警拥有娴熟的法律技巧,但受所在部门案件类型限制,思维较局限,且较少有时间对法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②所以,在检察教育培训中设置法学理论知识讲授,用固定时间、新颖形式、前沿论题由法学专家或教授、学者对干警进行理性思维训练,促进其思考和总结,以通过法学理论水平的提升促进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综合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检察干警的整体素质和人格魅力。在课程设置上,可推出一些包含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主修和选修课程,把公文写作、司法礼仪、心理学、证据学等各门类课程纳入检察教育培训课程库,兼顾传授经济领域、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帮助检察官开拓视野,全面提升素质。

篇7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民教育培训,是指对农民开展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创业能力等教育培训活动。

第三条 农民教育培训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与城乡建设、水利、林业、扶贫开发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

联席会议负责审查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统筹安排各项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指导各部门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综合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其所属的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发展和改革、财政、扶贫开发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协助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推广、扶贫和移民安置、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民教育培训。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兴业创业。

第八条 企业应当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务工农民的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或者通过资助、捐赠等方式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第九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宣传工作。

第二章 体系建设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受教育培训程度,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实训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自愿联合,提升培训能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培训机构保障和改善培训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农民创业能力培训政策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技能培训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制定农民教育培训专职教师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就业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中农民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扶贫开发机构负责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行业特点和当地实际,制定农民教育培训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指导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编写制作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和音像资料。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创办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实习基地,开展有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

第十九条 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应当具有能满足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技术队伍和与教育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场所。

第二十条 对申请享受政府补助资金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实行认定制度。

申请享受政府补助资金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法人资格、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有适应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学设施和实训条件;

(三)有适合当地产业发展,能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教材;

(四)有熟练掌握培训内容的师资人员。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申请享受政府补助资金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认定工作,其中对从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培训的机构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申请认定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后在三十个工作日内进行答复。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颁发认定证书,认定证书有效期三年;不符合条件不予认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将认定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二十二条 农民教育培训应当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在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和农民创业能力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当进行科学文化、法律政策、权益维护、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二十三条 农民教育培训采取定点集中、现场示范、参观考察、进村入户、订单培训、定向培训、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 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农民受训期间的安全管理;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等教育培训条件和生活设施;制定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涉及农药、兽药、农业机械、农机具、设施设备和实验实习仪器等的使用操作加强监管;接受有关部门对培训场地、培训设施、实验实习仪器、操作流程等安全性的检查监督。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平台,采用现代数字化教育培训手段,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信息服务。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合同委托等方式,选择或者委托认定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承担政府教育培训任务,并向社会公布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补助标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依托认定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务工农民参加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十七条 承担政府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机构应当根据承担的任务,制定具体教育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对象、授课教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收费及补助标准等内容进行公示。

篇8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知识总量飞速增长的时代,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何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完善职工教育管理办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比制度和考核登记制度是必要的措施。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一)对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电力企业中,一方面,管理层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而接受过系统培训后的员工又容易离开企业,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没有将员工的长期发展与实际的培训结合起来,只着重了眼前需要,缺乏长期的规划,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教育培训工作良好的结合起来。

(二)缺乏系统的体系规划建设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体系,虽然现在很多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也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了,但也只限于企业当前阶段的任务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需要,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企业长期的、基础性的培训内容没有形成培训体系,往往出现一些电力企业当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现象,培训的阶段性和短期性现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还尚未建立,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和目的就还无法科学的呈现出来,从而导致培训的盲目性。

(三)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内容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和思想文化教育培训两大部分。而事实上,第一,很多电力企业培训的内容仅停留在电力企业相关电力法规、文件和电力知识技能的书面形式上,致使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实践和电力生产经营的实际脱节;第二,电力企业的培训也没有与电力企业岗位特点相符合;第三,电力企业也忽略了以企业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直接影响到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四)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滞后,师资和环境有待改善

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模式。但事实上,电力企业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多为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上课的“说教”教学,车间的“参观”学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与现代化电力企业相应开展的挂职锻炼、岗位轮换、模拟演习、技术研讨会、远程网络等多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模式相比比较滞后,这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不利于电力企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另外,目前我国不少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刚刚完善和建立,承担企业培训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刚毕业人员,他们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培训效果往往不能达到使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三、解决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更新观念,加强重视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电力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策略,就要从根本上更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观念,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将来发展中的竞争地位,应当将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这种背景下,电厂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对技术型员工的培训力度,促进设备的转型和减排,为企业将来的低碳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善完整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组织体制支持保证。电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从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和计划。一方面,培训体系要围绕电力企业质量效益型发展需要为前提,无论是新员工人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还是岗位提拔任用培训都要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培训体系;另外在培训制度上,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才接受教育培训的制度,修订和完善教育培训的管理教学方法,具体操到作中,就是要使得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有机地结合,并要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以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

(三)充实培训内容,明确定位,以教育培训促企业文化建设

电力企业应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不断充实和修订教育培训内容和目标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广泛的设置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一些更适合本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如职业技能、知识技术、安全管理、组织发展的培训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培训,开展关于电力企业“软”实力的培训,诸如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安全行为、人际交往、个人自尊、压力管理等相关培训,形成以电力企业文化和精神为重要内容的现代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以此培训为契机,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造就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

(四)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培训师资环境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也应该根据企业改革的深化不断推进和创新,这就要求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培训方式。如开展案例教育培训、企业外会议、岗位轮换、技术交流会、多媒体教育培训、事故演练、以运用和开发现代科技手段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计算机仿真处理系统等。此外,还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这就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篇9

关键词:成人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019―03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培训产业。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5.31万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其他民办培训机构19395所。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完善了国家教育体系,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但是在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利于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由于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利润丰厚,吸引众多投资者投资教育培训行业,培训机构迅速增加,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发生了以争夺生源为目的的市场失范行为。首先,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欺骗行为严重。一些培训机构以虚假承诺吸引学员,大街小巷宣传招生,闹市街头分发培训简章。其次,过度竞争,价格战愈打愈烈。培训价格竞争的白热化,导致一部分中小培训机构在教学质量上大打折扣。再次,部分培训领域存在垄断和暴利现象。这些培训机构独占了本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权和相关培训资源,成为垄断性的培训服务提供者,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垄断利润,严重影响了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培训机构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据有关媒体介绍中国有培训机构7万多家,培训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在众多的培训机构中,确实有一批办学规模大、社会信誉好的培训机构,如北京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大青鸟等已成为著名的品牌教育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不仅为各层次、各年龄段居民转换职业、拓展知识、提高素质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在迈向学习化社会和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因为现在成立培训机构注册资本的门槛很低,给成立培训机构开了方便之门,三两个人甚至一个人也可成立一家培训机构。目前的7万多家培训机构,大都规模较小。有些培训机构以小型作坊式经营,从业人员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既没有规范的管理,也没有能力吸引或聘请到高水平的培训师,缺乏研发力量和自身特色的课程,极其缺乏竞争力,在培训市场中随时都会因生源枯竭而被淘汰。

(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随着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迅猛发展,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育培训对培训者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还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然而,当前许多培训机构十分缺乏既有丰富培训经验、了解培训需求,又具有专业度高、研发能力强的教师。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没有教师,只起招生和中介作用,从社会上或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组织到生源后,临时聘请几个教师,教师通常上课时来,下课就走,当培训结束,拿到酬金后,就跟培训机构没有关系了。

(四)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培训质量不高是当前社会成人教育培训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培训机构只注重招生数量,而忽视或不注重教学资金的投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有的教学达不到学时要求,偷工减料,不能保证学员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有些培训机构只看重暂时利益,不重视教学质量。“一锤子买卖”现象严重;有些培训机构既没有标准化教材、课件,又没有正规教师,更没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设备;甚至极少数培训机构只有一个教师、一间房子、一本教材就开始培训。

(五)培训收费过于虚高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培训机构竞相开办了各类培训班,受到求学者的欢迎,人们报名参加培训极其踊跃。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培训机构认为是一个赚钱的大好时机,于是,违反物价、财政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培训费用一涨再涨,违规收费的乱收费现象、谋取暴利的利润最大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扩大趋势。如公务员考试培训有几千元的“面试保过班”、有万元的“面试特训班”,考研培训动辄标价万元的“高端辅导班”。甚至有少数国内知名的培训机构也打着高端培训的旗帜,高级专家讲课的幌子,收费高得离奇,完全不履行教育培训产业准公益性的责任。

二、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缺少国家法律支撑

成人教育培训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法虽经千呼万唤,但至今尚未出台。尽管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先后颁发了有关成人教育培训的政策规定,而且这些政策规定对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就成人教育培训的法治环境来说,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国家层面缺乏一部成人教育培训的专门法律来规范教育培训行为。当前,成人教育培训政策规定多为部门性或地方性的,部门和区域特性较强,全国统管性较弱。二是这些政策规定多是鼓励性政策原则,几乎不涉及强制性手段,对成人教育培训明显缺乏具体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惩戒措施。在成人教育培训没有国家法律支撑的条件下,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成人教育规定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势必大打折扣,不仅影响政府、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公民个人的重视程度,在贯彻过程中也比不上国家法律的执行力度,在追究违反规定的责任时更缺乏刚性和硬度。

(二)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多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除了接受教育部门宏观管理,经营性的培训机构要由工商部门负责核发营业执照并管理,公益性的培训机构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培训机构由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负责登记管理。综观办学审批机关和执照核发机关就可以看出,政府有多个部门在负责管理教育培训机构,这种多头管理现象,必然导致部门相互推诿,办学资格一审了之,营业执照一发了之,两张皮运作,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不能统一,最终形成无人管理或管理松懈的局面。

(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一段时间以来,成人教育培训常常被人误解为不正规教育,究其原因,除了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成人教育培训自身专业特色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密切关系。有些培训

机构没有一支与培养目标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临时聘请,一般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而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的机构很少,导致专业培训师严重乏。有些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甚至没有专业,大多承担招生、教学组织、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对市场运作和商业策略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我国对教育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市场的研究还未引起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目前内地尚无大学开设培训师专业,师范大学也只开设了教育经济学专业。研究教育培训市场化问题的学者专家寥寥无几,专业研究人才稀少,教育培训市场理论体系难以快速建立起来。因此,我国社会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核心竞争能力较弱。

(四)政府投入不足

成人教育培训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在财政上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早在1987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列出成人教育科目,在地方财政中把成人教育列入预算。《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每年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继续教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并可以根据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从中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培训的经费应该来自三个方面:政府、单位和个人,而现实情况是政府对成人教育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实施成人教育培训的机构大多没有从政府获得拨款和资助,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完全依靠收费维持运转。虽然职业培训定点单位表面上能够获得一些资助,但实际上这种资助是对学员学费减免的补贴,培训机构并未得到额外的资助。很多行业部门举办成人教育培训,也很少从行业管理部门获得资助。这样不仅加重了学员的负担,而且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也难以改善,培训质量当然很难保证。长期以来,学员承担的教育培训成本过重,使下岗待业、家庭困难的学员望而却步,失去很多培训机会。

(五)行业监管不力

首先,政府对社会培训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由于我国尚未颁布针对培训行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整个培训行业缺乏整体规划,相关的专门政策和标准也不够系统,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对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培训行业研究不多,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政府管理缺位,监管不力或疏于监管。培训机构到底应该由谁来管?工商部门和教育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由,教育部目前正组织研究制定教育培训服务的国家标准,计划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其次,由于政府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缺乏协调,造成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管一摊,管理的统一性和科学性较差。再次,由于各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和行业规则的职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混乱的市场环境面前显得“力量单薄”,难以促成行业规则的形成,导致成人教育培训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尚未建立。

三、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立法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继续教育法规是发展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教是各级政府管理和监控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尽快制定和颁布继续教育方面的法律是发展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使我国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得以理顺与完善,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公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成人教育培训的办学经费,使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尽快进人有法可依的轨道。

(二)理顺管理体制。要建立通畅和高效的管理体制,首先要解决目前多头管理、却又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成人教育培训的管理权力应该进行调整并相对集中。在教育系统内部仍应该成立一个管理成人教育培训的机构。《教育规划纲要》把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统一归到继续教育范畴,可以在教育行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继续教育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地位,也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现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但是主管部门政出多门,要想统起来十分困难,这就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的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只有按照《纲要》的要求,才能理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从而保证成人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要广辟渠道,科学聘任,充实和稳定师资队伍,既要有自己的专职教师,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管理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培训机构的风貌。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代表了培训机构的形象。作为成人教育培训管理人员,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成人教育培训的性质和特点从事管理工作;成人教育培训管理人员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用爱心、热心和公心热情为学员、为教师服务,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四)加大政府投入。很多国家不仅对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高度重视,而且在经费资助上也有很大力度。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很多属于民办教育机构。在我国2002年12月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已经明确了政府在经费上资助民办学校的职责。推进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是很重要的措施。政府的经费资助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政府对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直接进行资助。二是向接受教育培训的个人提供资助,从而间接资助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三是对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扶持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人教育培训成本由国家拿大头、单位拿部分、个人出小头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和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经费应由政府买单,逐步使接受教育培训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乃至全社会公民的国民福利待遇,鼓励人们多形式、多渠道参与终身学习,使学习逐步成为普通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五)强化行业监管。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社会成人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批,而且要对其运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尤其是培训价格要合理制定,严格限制暴利。对于一些不按有关规定审批办理的培训机构要坚决取缔,对于未经批准刊登招生广告、未经收费备案的培训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加以处罚。其次,要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政府授权,制定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准入条件,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制定行规,对培训机构进行制约,触犯行规的可以在行业内部处罚;可以实行行业督导制度,聘请有关成人教育培训专家担任成人教育培训督学,督察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再次,要加强工商部门对营利性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工商部门可以像对工商企业实行的年检制度一样,对营利性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年度审核和检查,年检的内容可以包括办学情况、教育教学管理情况、教育培训收费以及财务运行情况等。年检结果应该给予明确的结论,对存在问题要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对长期存在严重问题又不能按期整改的应该给予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参考文献:

[1]蒋士强,北京培训业发展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2]叶建华,培训产业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人才,2010,(9)

[3]科教新报编辑部。2009年度教育培训产业盘点[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Z1)。

[4]马永斌,继续教育市场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成人教育,2009,(11)

[5]车 萍,曾青云,现阶段政府成人教育职能缺失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5)

篇10

首先就是一些企业领导并没有对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基层供电企业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往往处于形式化的状态,员工培训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人才培训规划缺乏战略思考,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在安全生产和经营服务等部门往往还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却在埋怨教育培训方面的相关工作没有妥善完成。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培训”和“使用”往往出现偏颇的情况,没有得到企业的共同重视,二是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成果评估方法。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的可行建议

2.1观念需要加快创新

教育培训观念能否处于不断创新的状态,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成败与否。第一,企业需要树立大培训的观念。这就要求企业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框架规划之中。同时还需要企业把教育培训工作和对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能够对重点人才采取重点培养的策略,优秀员工能够实现加强培训的效果,年轻员工长期培训,紧缺人才有机会抓紧时间进行培训。第二,企业需要把教育培训放到企业的一线地位之上。依据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进行教育培训,实现一线调研课题,一线培养人才,一线开展培训。第三,就是需要企业和员工始终牢记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企业必须把始终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2促进培训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

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处于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十分重视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需要十分重视员工职业品德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所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方式需要从原先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和学员互动交流为主。这种发挥学员主动性的培训方式能够增强学员和教师、学员和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同时实现提高培训工作的效果的目的,确保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的更新过程中,可以进行企业文化学习的相关培训活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需要深入电力企业广大员工的心中,这就要求企业对学员进行制度文化和诚实文化、安全文化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培训的基础内容,对不同专业工种和技能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技能培训。

2.3借助现代培训技?g开展培训工作

现代培训技术的特点就是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企业的培训工作。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往往出现很好的培训效果。多媒体技术既能提高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还可以保证丰富的培训信息量。通过远程教学技术进行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还能保证学员的自由学习计划的实施。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能够节省部分教育培训的费用,实现优化培训资源的目的。远程培训教育系统能够较好地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考试等一系列的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必然形成发展趋势,并且在将来的基础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发挥越加重要的作用。

2.4努力构建培训新机制和培训管理模式

创新教育培训实现知识理论型向岗位技能型转变。教育培训内容应有针对性、实用性应特别强,注重实际突出技能训练,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针对人才培训什么内容。培训管理思路要不断创新。以现代培训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方向和培训需求,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培训效果考核制,培训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培训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由注重外部人授课转向注重内部人员的授课。企业培训的课程设计和传授由局外人员完成的话。常常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局外人员对企业内部状况没有很深很细的了解,因此他们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往往和员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无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况在基层供电企业培训工作中同样也存在。由于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因此更应注重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让本企业的高级技能人员充当培训人员的角色,开展企业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培训者,由于对自己的企业情况、员工层次、水平和素质都了如指掌。因此他们知道自己的员工需要什么,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2.5促进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机制和制度的形成

如何提高基层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水平,首先需要从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上着手。从制度上对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加以管理,才能更加稳妥地实施教育培训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更加优良的成绩。首先需要制定公平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在制定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体现公平的前提,需要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并且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并被广大员工接受的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必须努力借鉴学习当今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方法,激励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和主动性。企业领导需要以身示范,重视人才培训,为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