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物流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物流的现状

篇1

[关键词] 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构建对策

一、农村物流体系含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农村物流体系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

面对当前经济环境,以政府所倡导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以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精神为指导,并贯彻与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髓,不论对加速我国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进程,还是对农村物流同样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因此,从全局出发,我国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和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在对现有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何应对现有经济环境,研究农村物流在物流业调整和规划下应该如何构建。

二、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1.取得的成就

(1)农产品物流逐步完善。各地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政策指引等综合措施作用下,为了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容易销售难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了各类农副产品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措施和引导力度,农产品物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目前除了传统的国有商业企业、 农村供销社等农产品物流主体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都在市场的导向下参与到农产品物流市场中。目前,以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较快。各地基本上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3)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自商务部推出“万村千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商业网点,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不安全、不便捷、不实惠的“三不”问题。(4)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较快。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各种网络,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各类信息平台,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据新华网统计,全国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市和60 %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2.存在的问题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显得相对落后,而农村物流基础建设就更加落后。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差,冷藏设备不足,使得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农产品运输还主要靠中型卡车,难以对农产品实行有效地保护。农村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经在农村存在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各种信息难以及时与传播,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2)农村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狭小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农村居民收入低,这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镇居民,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前一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突破10000元。农村市场狭小,这必然使得农产品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发展缓慢。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甚至还是一片空白。(3)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中间环节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内。(4)专业的物流人才短缺。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农村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操作人员现状更不容乐观。大部分操作人员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1.结合农村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物流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部门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是制约我国物流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打破这些障碍,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运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个问题,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促进物流区域发展。因此,健全物流法律法规在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要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要继续深化各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2.实行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吸引力

建立规范的财税管理机制,调整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所得税,统一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对物流企业制定统一的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的营业税税率,这样更有利于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同时,对于各地建立与规划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实施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比如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配套的物流中心及园区,应给予税收政策支持,适当减免税收,减轻其税负。对参与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物流园区推行区港联动模式,并实行叠加政策。即除可继续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外,还可叠加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这样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服务于农村物流。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

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修通了公路,一些地方甚至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物流节点)。随着我国通讯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建立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附件值,实施农产品物流的准时制,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

4.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物流运营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中,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角度来引导、规范、激励从事现代农村物流的主体,鼓励和规范一些现有的从事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合作社组织的联合或合并,以达到优势互补,节约资源,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政府应积极培育支持大型连锁、批发、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综合化与一体化兼有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扶持具有集成化、全过程物流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或集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优化农村物流人才结构。

物流人才的缺乏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现代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从农村建设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和企业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各地也可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特别要搞好农产品物流在职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资格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总之,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相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结合国家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列政策措施与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议――基于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背景下[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篇2

关键词:中国邮政;农村物流;邮政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B

中国邮政利用信誉优势和“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进军农村物流市场既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入手,试图分析其主要特点,并力求能够提出实现其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对策性建议。

一、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考察

从1999年在农村地区开展邮政连锁配送业务,到2003年成立专门的邮政物流公司――中邮物流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中邮物流不仅形成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1500多个县(区)的“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农户”的流通模式,还不断拓展业务范围,重点开发了农资类、快速消费类和公共服务三大市场,内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资料配送、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代订送火车票、代送单证照等。[1]同时,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2006年邮政系统又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开始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推行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到2007年,中国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邮政连锁配送网点已达30万处,覆盖全国40%以上的行政村,成为农资销售的重要流通渠道。而对中国邮政而言,也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邮政物流已成为继邮政储蓄之后的第二大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

二、当前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主要特点分析

当前,中国农村邮政物流从整体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分散性: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分散性是由农村消费主体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行政村落和自然村屯星罗棋布,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加之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地域差异性、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及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物流需求的不稳定性和非均衡性。由此可见,要满足农民小规模、大范围、多样化但总量庞大的物流需求,就必然会使农村邮政物流体系在整体上呈现出极大的分散性,具有服务规模小、数量庞大、经营灵活的特点。

2.单向性:所谓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单向性,主要是针对其流通模式而言的。目前,农村邮政物流所形成的“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农户”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着力于把生产企业生产的农业产生资料和农民日常生活用品通过配送环节直接运到农村、卖给农户,是一种单向性的流动。虽然这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正常进行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要想真正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更关键的还是要把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出去卖个好价钱。

3.落后性:首先,邮政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受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目前我国农村在道路交通、物流设备、网络通讯、仓储能力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80%的货运量是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的,邮政物流的技术水平也很低,产品运送多是使用敞蓬卡车、小型货车,缺少冷冻设备和技术。“据统计,我国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中损失率达25%-30%,每年有总价值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变质的损耗”。[2]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也不完善,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农村邮政分支机构只设立到乡镇,无法及时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加之农村集体经济日渐势微、经济合作组织尚不完善,使得分散的农户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物流需求,造成农村邮政物流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专业化和社会化、市场化的程度很低。

三、未来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发展方向思考

结合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及特点,本人认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

1.物流体系的现代化:第一,健全组织网络,实现信息系统的现代化。中国邮政在充分发挥覆盖全国农村的5.9万个邮政支局 (所)、7万余名乡邮员和数十万名农村邮政代办员的服务力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实施“村邮工程”扩大农村组织网络,打造一个“三级三线”的农村邮政物流组织网络体系;同时,还要进行机制创新,大胆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与供销社、大型流通企业携手,加快农村经营网点的发展,从而构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克服分散性的存在。当然,还要有国家对农村邮政物流配套设施的财政支持,早日完成农村公路、电话、电视、宽带网络等硬件建设,才能真正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共享系统。第二,加强农村邮政员工队伍建设,实现经营服务理念现代化。目前,农村邮政物流的快速发展急需一批素质高、基础好、技术硬的专业人才,这是提高其技术服务水平的前提。因此,必须加紧对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和人才的选调、引进,以提高整体服务质量,赢得良好信誉。同时,要把先进的物流经营理念引入农村,重点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思想观念,改革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专业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2.流通渠道的双向化:构建农村邮政双向物流系统是其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中国农村邮政物流必须走联合发展、连锁经营之路,改变相对单一的业务范围,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医药、电信、金融、保险等其他行业和部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宽物流经营领域。要在已经开展的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物流配送的基础上,通过投递网、金融网和信息网三网合一的强大优势,依托乡镇邮政所、农村营递员及各类委托代办点,向农民采购农产品,并“供销给国家、省、地区物流公司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流通企业、城市居民”,最终建立起“以委托代办点为桥梁、乡镇邮政所为基层单位、县市物流中心为基本物流组织机构”的新型双向农村邮政物流运行模式,[3]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霖,高海波.邮政系统推出服务“三农”新理念[N].中国质量报(第五版),2006-06-06.

篇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物流;文献综述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been on the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search, cover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ntext, necessity and power mechanism, the integ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urban-rural theoretical macroscopic,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logistics angle,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urban-rural interactive logistics system is less. Therefore, the future study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should focus on starting from the micr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lementarity, combined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w idea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deas.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提出并开始了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探讨,并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尤其是在党的十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使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提出已有三十多年,作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物流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现在近十多年,本文在对国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物流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物流互动发展规律,以期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物流关系研究

1.1 基于城乡物流基本概念研究

城市物流是指槌鞘蟹务,包括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以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品、垃圾废物等在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物流具有集中性、常年性、同质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1]。

关于农村物流的概念,学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已有的学者在不同角度对农村物流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大致可归纳为如下[2-6]:农村物流指在农村范围内服务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包括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其相关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包括农村居民工业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逆向物流。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特殊性、多样性等特点。

在概念认同上,学者对于城市物流这一概念达成了一致,但在农村物流这一概念上却出现了分歧和争议。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差异较大,而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是以城市为中心来展开的,因此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相对缓慢,这便导致了城乡物流发展呈现出“二元”形态。另一方面,物流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基于这两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物流虽然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存在的,但它只是城市物流的一个延伸,并不能完全脱离城市物流而单独存在。

1.2 基于城乡物流差距的比较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村物流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种种原因,城乡物流发展也呈现出“二元”形态,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表现为两个“物流孤岛”。从多个学者相关研究[7-12]可发现城乡物流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物流市场方面,农村物流市场相比于城市来说,市场体系分割,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缺少大型的物流市场主体。其中农户作为农产品市场主体之一组织化程度低,没有承担起其主体角色,不成熟的市场主体,有限的流通渠道,难以保障农村市场需求与供给,使农产品流通陷入“小流通”与“大市场”的矛盾之中。(2)城乡物流功能方面,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物流网络、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上。由于农村物流分散性、特殊性的特点导致农村物流网络不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设施落后、密集程度低,远远没有城市物流高效、便利、快捷。(3)城乡物流环节方面,物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和客服八个环节,农村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不高,环节之间流通不畅,导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4)城乡物流配套体系方面,农村物流表现为物流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农村物流技术落后、金融体制不完善、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等。

1.3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为解决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内涵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上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城乡物流是城乡之间经济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刘宝认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小农经济体制的阻碍、农村和农业物流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重城市、轻农村”等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并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而提出了协调城市与农村物流联动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的破解思路[13]。丁俊发指出城乡物流体系的核心是物品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首要解决的是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成本过高的矛盾,以达到供求的相对平衡,保障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需要;其物流体系的关键在于培育物流运作主体[14]。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城乡物流有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内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赖盛中认为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双向物流发展滞后制约农村消费增长,因此应从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专业人才多元主体、创新模式等多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城乡物流发展,从而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15]。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消费的制约,以及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村消费并深入探讨了其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互动物流体系主要通过丰富流通业态、加速流通组织创新、整合提升流通网络等方面来促进农村消费[16-20]。

2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涵,是指一体化的互动物流体系,并不是要求城乡物流一样化,而是为了我国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协调,最终达到城乡之间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体化。这是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结构形态过度的必然阶段。城乡物流的薄弱环节是农村,难点是农产品的“卖难”问题,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和消费品的双向流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1 农产品流通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农产品具有易腐易逝性、季节性、随机性等特点,这也给农产品物流增加了难度,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农产品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物流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许多学者为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四种: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运作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李敏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从农产品物流视角分析了其物流活动的技术经济特性,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科学配置物流要素,立足城乡一体化和现代物流经济理论,进行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做好战略选择组织模式规划等一系列建议[21]。王彩霞分析并指出了湖南果蔬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的现状,提出在物流主体中发展核心企业,构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一体化运作模式[22]。白晋湘提出在湘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中心城市的区域内构建“乡村超市+城乡配送中心+城市生鲜便利店”城乡物流一体化模式[23]。郎喜庆等结合安徽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了其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并进行对比,提出了适合安徽省城乡统筹的农产品物流创新模式[24]。胡云涛以“盐源苹果”为例,从城乡双向物流的流通物Y生产主体、流通主体、物流主体三个角度,探讨了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双向流通模式及相关对策[25]。

2.2 农村物流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现状还不足以内生出具有辐射城市市场能力的物流主体,因此怎样解决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是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从政府职能角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变:(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2)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使物流市场各主体组织完善起来。(3)完善物流体系政策法规,弥补市场不足,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6]。从农村物流发展角度,史晓艳、吴委哲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物流连锁超市并结合城乡客运一体化―小件快运网络,形成农村物流动态联盟,实现物流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27-28]。上官绪明结合农村物流特征,将农资、农产品、农村居民消费品相关市场信息整合,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的农村物流系统城乡双向流通优化模式[29]。梁晓音、张毅提出基于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体系,并对政府部门、农企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部门战略实施进行了部署[30-31]。针对农村物流配送的问题,张强波提出城乡一体化农村连锁经营配送理论,运用配送网络规划的三阶段控制模型等构建了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配送体系[32]。彭永涛运用超网络模型对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了优化[33]。

2.3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现实当中许多学者将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城乡统筹的含义是指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城乡一体化作为城乡关系的高级状态与最终目标,城乡统筹则是走向这一目标的路径,并是贯穿城乡一体化的主线[34]。秦星红等基于城乡统筹运用SWOT全面分析了重庆城乡物流发展特点和现状,提出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中心和以连锁经营为框架的两种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35]。董威选取浙江松江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得出城乡物流业产值、城乡公路里程、城乡物流量等因素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并提出城乡物流一体化相关对策建议[36]。夏春玉等通过对沈阳蒲公英和南京苏果两家企业案例研究,讨论了消费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主导的城乡互动双向流通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形式整合批发企业的农产品、消费品城乡互动双向流通模式,并提出相关系列政策建议[37]。密海英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对其的影响,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功能完善、信息平台内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区域物流网络配送信息平台相关建议[38]。王秀荣提出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整合、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可持续和协调发展原则、系统目标整体最优化四项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构建原则。同时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基本框架,并给出了相关推进建议[39]。

3 城乡物流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

任保平以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城乡信息流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指标特征和各种评价方法特点采取客观性较强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对我国1991~2008年进行测度考察,得出了加大农村流通主体培育、构建城乡双向一体化流通体系、加强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三方面建议[40]。卢美丽从城乡物流一体化框架构建的总体方向、内容建设、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对A、B、C三地物流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41]。姚舜等选取地区物流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发展环境为一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春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该地区以长春为中心扇形的极核式物流网络空间结构[42]。高志飞通过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相关内容建立起的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综合分析,选取了因子分析法,然后对山西省情况进行了评价[43]。濮帅综合对物流系统的多种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综合选择了德尔菲法、熵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代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进行评价[44]。

4 研究评述

纵观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以城乡物流一体化为目标的研究成果涉及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布局与对接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基于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农村农产品物流模式探讨、物流体系框架构建等问题的定性研究,也有基于城乡物流与经济影响因素、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发展评价等问题的定量性研究。

针对已有文献,笔者对当前研究状况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看法:

(1)研究内容方面。首先,目前研究虽涉及城乡物流的诸多方面,但多数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农产品物流以及农村商品物流网络上,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更应注重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以一体化的视角协调城乡双向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真正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实现城乡一体化。再者,针对我国生鲜冷链农产品物流理论与实践远远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国内研究还不够具体化,应该与多门学科包括食品科学、农学、车辆运输、管理学、运筹学等相结合以达到理论与现实技术实践同步。最后,结合当前社会趋势,随着技术及理念发展,可更加注重与其它新兴领域诸如“互联网+”、信息网络、云物流、物联网等相结合进行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2)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定性方面,如策略探讨、路径探讨、体系框架和对策建议等,少量定量研究多为现代物流理论中常用方法在农村物流的应用,对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部分也多是浮于表面的影响因素或系统评价分析,只是提供了宏观对策及模式运作,而对于具体细节方面缺乏深入的实证等定量分析。因此,笔者认为以后研究重点应更多的从微观视角入手,定量研究城乡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聂家林,沈晶. 苏北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60-62.

[2] 吴震,朱亚伟. 论农村物流的中心题[J]. 中国合作经济,2007(9):54-55.

[3] 周建勤,鞠颂东. 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农业与农村物流问题探讨[J]. 物流技术,2007,26(2):40-42.

[4] 谢水清. 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1-53.

[5] 王新利. 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70-72.

[6] 李宏宇.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6(2):235-237.

[7] 宋宇. 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1(3):32-35.

[8] 钟铃.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 商业经济研究,2012(22):33-34.

[9] 吴委哲,郅慧,李t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 物流技术,2014,33(1):47-50.

[10] 周凌云,顾为东,赵钢,等. 面向城乡双向流通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J]. 现代管理科学,2013(7):39-41.

[11] 焦瑞,余晓琼.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02-13204.

[12] 李仕蓉.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物流技术,2014,33(1):34-36.

[13] 刘宝. 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 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14] 丁俊发. 城乡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业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5(8):8-10.

[15] 赖盛中. 基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城乡双向物流发展策略[J]. 江苏商论,2012(2):3-6.

[16] 储东涛. 搞活城乡流通驱动农村消费[J]. 江苏农村经济,2009(4):28-30.

[17] 张学海. 农村商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79-81.

[18] 臧泽华. 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及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动态影响[J]. 商业时代,2015(29):11-13.

[19] 汪月.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蚌埠: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0] 刘根荣,种Z. 促进消费视角下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2012(9):29-36.

[21] 李敏,吴群琪.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经济学思考与展望[J]. 物流技术,2015(4):1-3.

[22] 王彩霞,喻凤香,黄大喜. 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形式探析[J]. 物流科技,2014(10):45-47.

[23] 白晋湘. 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24] 郎庆喜,陈艳红,赵冰,等.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300-303.

[25] 胡云涛,张治国,王麒均,等. 基于双向流通的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盐源苹果”为例[J]. 农村经济,2014(11):121-124.

[26] 赵萌,邬文兵.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1):31-35.

[27] 史晓艳. 从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引发的思考[J]. 科技视界,2014(23):366.

[28] 吴委哲,郅慧,李t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 物流技术,2014(1):47-50.

[29] 上官绪明.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 江苏商论,2012(1):68-70.

[30] 梁晓音. 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2014(17):29-30.

[31] 张毅.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E物流模式构建[J]. 商业时代,2016(5):143-144.

[32] 张强波. 江苏城乡一体化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D]. 镇江: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3] 彭永涛,杜建国,罗建强,等.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 软科学,2016(5):136-139.

[34] 吴丽娟,刘玉亭,程慧.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J]. 经济地理,2012,32(4):115-120.

[35] 秦星红,魏光兴,周靖. 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114-117.

[36] 董威,周伟燕,许燕琳,等. 城乡y筹环境下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浙江松阳县为实证案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3-5.

[37] 夏春玉,张闯,梁守砚. 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 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38] 密海英.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平台优化[J]. 物流技术,2014(13):426-428.

[39] 王秀荣,刘照军,刘承秀. 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与推进建议[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9):12-14.

[40] 任保平,魏婕. 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测度及其评价[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9):28-34.

篇4

近年来城市培养出大量的物流人才,但缺少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熟悉农村物流特点的专业人员,缺乏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和专业的物流人才来对农村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规划。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差距很大,农村无法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农村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有很大差距也是造成农村物流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在政府扶持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无法与城市接轨,农村流通市场建设落后于城市,农村各地政府财政能力不同,对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扶持力度各有千秋,同样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除了农村物流自身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发展,同时针对农村物流发展过程暴露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与农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结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是造成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物流服务的“二元”状态一直存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业务只涉及城市,并没有延伸到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城市物流服务信息体系、先进的物流技术、专门的物流人才,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2依托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机遇

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导致了城乡物流的“二元”形态,而城乡一体化则可以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使城市先进生产力渗透到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农村经济逐步繁荣,农村物流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道路运输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建立联系城市和农村的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2011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km,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城乡道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利高效运输,从而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来支撑农村物流的建设。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我国城乡道路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已初步形成,城乡客运的统筹发展与物流市场的管理都归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城乡道路一体化的下一步目标是逐步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实现运输资源在城乡内的优化配置,构建对接现代物流的政策标准体系。

(2)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的发展环境提供保障。自城乡一体化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在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力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在制度、经济、交通、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和政策环境。厉以宁教授在《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文中形容道:“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将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社会最低保障的基本建立而导致社会低收入家庭后顾之忧的逐渐消除,必定会引起内需的大突破。全世界最大的待开发市场在哪里?就在中国农村。”也就是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定将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5]。近年来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推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加强,涉农贷款余额由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为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房面积为32.9m2、37.1m2。在“十一五”期间,城乡一体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据统计,201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414亿元,增长14.3%,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93亿元,增长14.5%。

3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就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统筹发展,实现规划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大力引进现代化物流技术、物流装备和物流经验,优化物流相关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加大市场管理和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边乡镇物流节点、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农村物流运作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为农村物流发展带来的契机,笔者提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1)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物流站点规划,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首先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各乡镇的农村物流站场规划也纳入到地方统一规划。要在规划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时,做到有效的前期控制。其次政府及交通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培养物流龙头企业;对改造、租赁客运站的物流企业给予鼓励支持;对有意向农村物流市场发展的城市物流连锁超市企业给予优惠扶持;对发展小件快运的客运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建设农村物流站点的时期要做到全面扶持。再者,根据“政府统筹、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理念,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将农村原有的各类站场资源改造开发成物流网点。集结“农村客运站、邮政所、交管站、城乡连锁超市、粮食收购站、农资配送店”等多种社会已有资源,改造为城乡配送点或农村客货一体站,设立为农村物流网点,物流配送服务直接通村达户,实现城市与农村物流配送节点的融合。

(2)城乡经济一体化,打造产销一体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根据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鼓励兼具物流服务功能的城市商贸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运行、农民参与”的运营方式,重点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品牌,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载、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集“物流平台、仓储配送、运输服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流运营体系[6]。在政府统筹规划城乡物流场站、整合农村已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改造后的物流服务网点作为仓储、中转中心或开设连锁超市,使城乡物流连锁超市网络覆盖乡镇的各个角落。农户只需将自家生产的货物送至附近的连锁超市,由农村物流超市负责集货,及时运送到城市物流超市,再由城市物流超市负责加工包装卖到城市居民手里。这种城乡一体的物流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实现产销一体化。同时,农户生产所需的农资用品、生活用品也可以经由城市物流超市运送至农村物流超市,最终送到农户手中,农村物流超市也会将城市物流超市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农户,从而实现了城市农村物流、信息流的双向流通,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具体如图2所示。

(3)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小件快运网”。2011年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道路运输行业必须抓住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的重大机遇,着力解决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道路客运小件快运一般是指依托高等级公路旅客运输客运班线,发挥道路客运班次密集、快速直达的优势,将发货人托运的小件物品装在客车行李舱,随同客运班车正常运行、快速移动交付给收件人的延伸服务[7]。伴随着我国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各个客运企业的营运网络得以不断延伸,遍及各个农村乡镇,为小件快运向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国家大力提倡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依托城乡客运网络,鼓励客运企业在农村、乡镇拓展小件快运业务,将运管部门管辖下的客运站、交管所免费或优惠租赁给客运企业设立小件快运部。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客运企业合作,发挥道路客运班线密集、便捷、安全的优势,以城乡客运班车和农村客运班车为载体,建立“小件快运”乡镇网络,形成集信息、集货、运输、配送、结算为一体的农村小件快运物流体系,实现农村物流的“门到门”“、当天件”的服务[8]。

篇5

关键词: 十堰农村电商物流;OTO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24.6;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49-04

一、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十堰地区农村网民数快速增长,广大山区农民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进行“互联网+农业”的尝试,农村市场成为未来十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农村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由于十堰农村物流基础薄弱,信息化程度低,已经成为十堰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十堰农村电商物流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二、十堰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十堰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秦巴山区中心城市之一,森林覆盖率高,农副产品丰富。近几年来,十堰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养殖,将十堰地方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走出一条新型的致富之路,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农业”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山区农民收入。通过成立十堰市电商协会,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全国知名的电商龙头企业,组织秦巴电商城、武当珍品汇、伏龙山珍、小蜜蜂电商等地方电商企业,在广大乡村兴建近百家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等措施,促进了十堰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十堰的地方特产如魔芋、香菇、木耳、有机绿茶、药材、绿松石等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国内外,成为农村致富的新途径。

与十堰电商蓬勃发展不相称的是十堰农村物流却存在着先天不足。十堰地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运输路线长、物流成本高,造成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不愿做乡村物流业务;地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设备、管理、网络等缺陷,物流效率低下,达不到农村电商的发展要求。农村物流成为制约十堰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二)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特点

1.十堰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分散、规模小。十堰地区也和其它中西部地区一样,地广人稀,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从事电商的人员相对较少,与之匹配的农村电商物流的需求变得分散、规模小,不利于物流业务的开展。无论是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购进生产生活物资,还是外销的农副产品,都存在着较大困难。

性。农副产品由于耕种、收获有不同的周期,造成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存在着淡旺季的差异,物流中的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均会出现牛鞭效应,非常不利于物流活动的开展,也会给物流人员安排、车辆调度、库存控制、物流成本控制等带来一定的难度。

3.十堰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多样、复杂。十堰地区盛产的农副产品种类较多,有蔬菜、药材、禽蛋肉类、水产品还有矿产品类,各自的自然属性均不同,对物流的包装、储存、装卸、运输、加工、配送等的要求也不同,有些还存在特定的温湿度要求;另外,农村人员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农用物资、生活用品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

4.十堰农村电商物流中间环节多,物流管理复杂。十堰市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利于物流活动的开展,山区土特产要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物流环节要比城市或平原地区复杂,要经过村乡级物流、县级物流、市级物流公司最后才能进入全国物流网络,货物周转环节多、速度慢,货物信息查询困难,物流管理复杂。

三、十堰市农村电商物流的存在问题

(一)地理环境制约着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十堰市处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距离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较远,和省会武汉也有四百多公里路程,物流成本高,不利于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十堰市是山区城市,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50万人,地广人稀,城区到最远的竹溪县城超过200公里,许多乡镇山高路险,交通尤为不便,给电商物流的收发货带来较大困难,多数物流快递公司只在十堰主城区开展业务,或通过十堰地方物流公司转运至县城,乡镇和村级基本是物流快递的空白区。

(二)十堰农村电商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十堰市从事农村电商的物流公司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资金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普遍采用的条码技术、RFID、EDI、GPS、GIS在十堰物流企业采用较少,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在物流企业中也很少使用,物联网、云计算这些先进技术在十堰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几乎没有涉足。由于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十堰农村电商物流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信息跟踪困难、物流成本高、管理落后。

(三)冷链物流在十堰农村电商物流中开展较少

初级农产品如蔬菜、禽、蛋、肉、水产品、药材等,在生产、物流运输等销售前的各个环节均需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冷链物流是农村物流的未来发展方向。冷链物流需要特定的冷库、冷链运输车辆,还需要先进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具有投入大、设备要求高、管理复杂等特点。十堰市能_展冷链物流的只有少数几家物流公司,冷库和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主要用于公司自有产品的储存、运输和配送,不开展对外业务,不能满足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需求。

(四)地方政府对农村电商物流重视和投入不足

十堰地区产业以汽车、旅游为主,农业不是十堰的支柱产业,与农业相关的经济活动也不是政府关心的重点。在全国大力推广“互联网+”新形势下,地方政府也想在“互联网+农业”上做文章,鼓励农民种植、养殖,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当“互联网+农业”在乡村大力推广时,农村电商物流这个短板缺暴露出来,物流成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绊脚石。十堰农村电商物流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网点少,设施设备差,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堪忧,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四、互网+背景下十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适合十堰地方特点的新型“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

传统十堰农村物流主要有以下模式:1、农户将自己的农副产品雇车或自由车辆,运输至县级或市级批发市场,自己销售或批发给中间商,由中间商通过物流运输至外地批发市场进行销售。2、批发零售商自有车辆或雇车至农户家里或田间,收购农副产品,运输至本地或外地市场批发或销售。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问题,要求农户或批发零售商有一定的物流运输能力,如果商品量达不到一定数量就会出现物流不经济现象,如果产地交通不便、或市场价格低迷,农户的农副产品就存在无法销售现象,即使通过电商途径达到成交,物流的影响也会让电商成交失败。

鉴于传统农村物流存在严重的问题,有必要根据十堰地方特点建立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农村物流”模式即OTO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合社会第三方物流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的一种适合十堰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模式。如图1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OTO物流模式。

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OTO物流模式就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就是利于互联网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交易物流交易、订单查询、车辆查询等服务,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智能手机APP等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送和查询。线下物流平台,就是把传统快递公司、全国性物流公司、地方性物流公司整合在一起,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实现货物之间快速、安全、高效地交接和传递,共同完成整个物流过程。

(二)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OTO物流模式的实施

1.筹建一个多方参与的共享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传统农村物流的一个弊端就是信息不畅,没有一个公用的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及时、准确传递。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OTO物流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物流信息交易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政府出面筹建,各物流方积极参与,应用各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实现在线交易、查询等功能。这个物流信息交易平台要能够实现多个物流公司信息对接、转换、传送,确保信息传递及时而不丢失或失真。

2.广泛建立村级物流服务站。如何解决十堰电商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十堰农村电商物流OTO物流模式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农户大多数居住分散,有些地方道路不便,快递物流公司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来说不愿到农户家中开展收货和配送业务。如果我们借鉴配送中心的原理,在人数相对集中的行政村设立物流服务站,物流服务站可以整合村级综合服务社、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农资销售网点、村邮站、农家店及电商综合服务点,对村级物流服务站做到统一标识系统、统一硬件设施、统一网络服务、统一人员培训。村级物流服务站是农村物流体系的最后一环,主要承担网上代购、物流配送、农产品汇集等功能,与广大农村联系最为紧密,是十堰农村电商物流OTO物流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点。

3.整合各类物流公司积极参与OTO物流模式的实施。十堰市目前有各类物流公司上百家,能从事农村电商物流的有EMS以及地方企业新合作瑞捷物流公司、寿康凯达物流公司、亨运大道物流公司、十堰恒通物流公司等几家公司,这几家公司在十堰的各县和乡均设有物流网点,配备各类型号的车辆,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但是这些物流公司之间也存在没有统筹规划,缺少配合,资源不共享,重复性建设等问题,普遍缺少能从事农村电商物流所需的冷藏车辆和冷库。十堰农村电商物流OTO物流模式要想成功实施,必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全国物流公司和地方物流公司之间,地方物流公司和地方物流公司之间,发挥各自优势,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信息互通,渠道共享,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整体物流最优,多方共赢。

4.地方政府发挥协调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OTO模式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以及各类物流公司参与和整合等方面都需要由政府牵头,进行宏观方面的统筹规划,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离开了政府的统筹和支持,各类公司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达不到整体最优,影响项目实施效果从而导致该项目的失败。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应抓住全国大力发展电商物流的有利时机,多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项目配套资金,在银行贷款等方面优先支持。2015年7月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指南》,2016年4月十堰市出台了《十堰市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十三五”总体推进方案》,力争到2018年,建成6个市级物流园区、6个县级物流中心、70个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1500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实现货运班线乡镇覆盖率60%,农村物流运输网络建制村覆盖率80%;到2020年,实现物流中心、综合服务站、服务点分别在县、镇、村的全覆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物流OTO模式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五、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必将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我们需要针对十堰市农村电商物流出现的问题,结合十堰地区的地方特点,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力量,提升十堰电商物流的水平,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在乡村建立物流服务站解决物流的最初和最后一公里难题,整合各类物流公司,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和实施符合十堰地方特点的OTO物流模式,突破制约十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瓶颈,推动十堰农村电商物流的大发展。

On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s Development under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in Shiyan City

QU Wan-jun

篇6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区域物流;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物流内涵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历过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人口依然占据着最大的比例,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别是近些年两极分化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加强新农村建设,减少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说,城乡区别在形式上只是通过不同的户籍制度表现出来,但是在本质上则是生活水平和各种福利条件的差距。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赋予农村市场更多的活力,除了巩固和完善农业经济以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经济发展体系,消除在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性问题,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摆脱过去闭塞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是城乡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纽带,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双向物流体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双向的物流体系不仅意味着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为便捷的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渠道,对市场经济而言,又是打开了农村这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已经非常可观,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双向物流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外流以及各种新型商品能够快速的进入农村市场这种双向的需求。也就是说,这种区域物流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独服务于农村经济,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城乡市场双赢的结果,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这是我们推行区域物流的背景,同时也是目的之所在。

二、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也非常的落后。这种物流基础的落后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各种农产品的储存保险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各种操作技术落后等,都使得农村长期有大量的农产品积压,无法快速的流通到外界市场。对于一些生鲜产品来说积压就意味着产品价值的损耗,农产品在交通运输环节上的损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虽然当前在农村已经出现了一些物流业务,但是主要是一些个体户在进行服务,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仓储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农产品流通的质量需求。(2)物流渠道不畅,专业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便捷高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交通便捷性高,意味着物流的渠道能够更加高效顺畅。物流效率是我们评价一项物流工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是在当前的城乡物流体系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物流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物流应有的效果。这种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当前在农村市场物流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物流没有体现出其与传统运输方式在农村地区相比应有的价值。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由来已久,这种经济发展格局带来的差异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失衡。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偏低,也就意味着农村消费品市场并没有打开。一些基本的农产品或者生活资料,可以在农村内部进行交易,自行销售、自行购买,外界市场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商贸体系的改革,这种内部消耗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推动超市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种交互发展的模式,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的实际受益者依旧是更加偏向于城市。许多城市为了保证自己农产品的供应链,利用行政规划和区域权利的划分阻拦了农产品进城的流通,市场干预使得农产品流通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简单,这种交易的不平等性实际上表现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间存在着阻碍,而这种阻碍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3)物流市场欠缺规范。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在意识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制度和管理的失范,使得当前的物流市场较为混乱。这种市场的不规范,表现在多方面,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为了保护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些不合理的审批制度,提高外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滥收各种税费,增加产品流通的成本。但是由于当前并没有在城乡物流方面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所以这些阻拦城乡物流体系构建的行为也难以得到禁止和消除,这种不规范的局面会影响城乡物流建设的效果。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实现

(1)政府职能的转变。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对这项工作的现实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虽然已经成为政府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仅仅有思想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体现在为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减少行政管理为这项工作带来的阻碍,并且积极的引导、支持和鼓励这种城下一体化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的发展。(2)加强物流基地建设。要提高农村物流工作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利用现代物流的知识和经验科学的设立各种物流节点,将农业产业园和物流中小相结合,提升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除了这种园区和交通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外,现代化的物流工作还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呈现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将城市物流的标准体系与农村物流的现状相结合,促进农村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只有这种硬件设施的提升与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才能真正的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将农村物流业发展逐渐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拓展其市场渠道。(3)整合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当前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其实际效果仍旧是偏向于城市地区,为了缓解这种不均衡,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整合物流体系,即上下游企业之间按原料投入品生产销售的生产链在更大范围内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打破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同一个物流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的人为分割,鼓励城市企业与农村当地资源联合,利用前者的品牌管理信息和资源优势,采用经销制制等合作方式,或者采取参股联营合建等形式成立新型物流运营组织,开发农村物流市场。通过提升仓储物流企业的管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培育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和第三方物流,不断缩短物流的时间和路径,节约物流成本。(4)推行物流发展的专业化建设。现代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除了市场需求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物流专业化的实现使其与一般的交通运输相比有了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现代物流业存在的基石。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想稳住阵脚,达到目的实现效果,同样必须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专业化的实现并非是朝夕之间的工作,需要政府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投资,建设更为广泛的物流网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充分挖掘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潜力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现代商业物流配送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专业化物流信息网络为支撑,构筑农村物流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努力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融合,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伟,章雪岩.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0(17):25~26

[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3]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篇7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但是长期以来,我市乃至全国“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较严重,对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的含义及特征

1.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文汇报》撰文提出:要发展优势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就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农产品物流是指以生产、商业或顾客为中心的一系列农产品和相关物品从供应方接受方的实体流动过程及其相关的技术、组织和管理等活动。它包括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具体包括运输、储存、生产要素调配和管理、加工、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2.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从而使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工业品的特征:(1)农产品物流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所以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这大大提高了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2)加工增值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最大特点是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很大部分是在离开生产领域而得到提升,具有相对来说更大的加工增值潜力。抓住加工环节,就等于抓住了物流主要矛盾。(3)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而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却生活在远离乡村的城市之中,要实现农产品商品化,也就是达到城市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满足,就需要使农产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产品物流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将农产品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其向商品转化即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过程。

二、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的意义

农产品物流产业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以增加农产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并导致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如帮助乡镇企业降低成本,售出产品,帮助农民经营养殖业和副业等。

1.农产品的流通更方便

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充分发挥流通环节的桥梁作用,餐饮企业、超级市场、专卖店、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通过物流链获得安全优质产品和现代化配送服务;生产企业则获得生产订单,按照标准生产出安全的产品,保证了产品出路。

2.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发展农产品物流,农民拥有了提供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主动权,成为农产品物流货源的直接提供者。这样,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创造了条件,也降低了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现阶段,我市农产品生产分散,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各种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将分散的、批量较小的、不便流通的农产品小物流,转化成相对集中的、批量较大的、方便流通的农产品大物流。

3.有利于树立农产品行业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形象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行业提供农产品物流的交流平台,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将中毒、腐烂等食品现象降到最低,共同打造农产品“健康、绿色”的新形象。通过流通体系的建设,使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变得简单,只要发现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以直接追究企业责任。使广大老百姓从中增加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认识,放心消费。

三、衢州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衢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衢州是农业大市,产品资源丰富,传统农业有一定优势,是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猪和白鹅基地、柑桔基地。茶叶、毛竹、板栗、食用菌生产在全省都有一定的位置。早在1998年浙江省首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衢州市有4个农产品被评为全省名牌,14个农产品获金奖,13个农产品获银奖。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衢州市有常山天子胡柚、衢县一口红柑、开化龙顶茶、江山白鹅、开化黑木耳、柯城日升牌高级山茶油等16种农产品被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

在过去的2006年,衢州市共有三个农产品市场超过十亿元,它们分别是衢州农贸城、龙游交易城、衢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以衢州农贸城为例:衢州农贸城2006年市场成交额达27.3亿元。其中:各类农副产品成交量达107.46万吨,成交额达21.5亿元;其中本地农副产品成交量占总成交量26.8%;蔬菜类成交额达6.9亿元;水果类成交额达2.82亿元。该市场已经形成成交量、成交额稳步上升,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然而,粮食市场因受场地和铁路用线的限制,在市场内现货交易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开发采用保鲜技术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则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产品效益。在我市农贸城成交的农副产品中,外埠产品占市场成交量的47.9%,主要销往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山东、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同时也向杭州、上海等各大城市推进。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发展衢州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衢州市涌现出了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3.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有所创新

衢州市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农产品流通手段呈现多元化发展。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有的鲜活农产品有了专用运输工具,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

4.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农产品信息得到加强,同时,建成了衢州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在线网站。一些县乡和农村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销售提供了部分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但是,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再加上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虽然当前部分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主要问题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而且,农村的信息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工作,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加高,效果降低。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分析及选择能力较差,因而生产决策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较大,“什么价高,大家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就难卖”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

5.农产品运输浪费现状较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农产品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的整个供应链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运模式上,不仅使企业不能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而且还使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道路建设、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落后,每年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它容易损坏的食品物流成本占产品售价的七成以上,一些容易腐坏农产品的售价中有七成便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我认为,我市目前缺乏训练有素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人员和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是导致我市每年大量农产品浪费和损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我市的食品冷藏卡车运输现状更是不能令人乐观。首先是易腐保鲜农产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其次是物流链各个环节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畅通机制,环节脱钩是常有的事情,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在我市的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极少数,其他一些水果、蔬菜、水产品、禽肉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由于公路冷藏运输效率低,所以农产品损耗高。

6.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问题多多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与食品物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由于农产品是植物性产品,所以农产品的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而体积大,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运行;由于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服务增殖,即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配送。相对国内物流的整体水平而言,农产品物流业仍处于建立、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加快发展衢州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建议

1.要提高对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地区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到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当前衢州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由于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不能做到加工增值,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加大了成本,同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2.要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要从乡乡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二是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要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三是加强粮库、棉库、糖库、保鲜库、冷藏库建设。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特别是针对连锁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五是提升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3.要培育与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主体

这一主体主要是以下几种形态:一是国、合流通企业,即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二是农业公司。目前,我国提倡公司加农户这一形态,大部分农业公司既指导农户生产,又从事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三是专门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企业目前非常少,几乎没有,可以鼓励发展。四是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包括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等等。五是经纪人队伍。没有一支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队伍,农产品无法实现物流。

4.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物流越来越重要。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点。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应依托我市信息中心,逐步建成连接区(市)县、乡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营大户的信息网络,抓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搞好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加快市场信息的传递,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5.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不同农产品的不同物流方式。散装、集装、活体保鲜、冷藏、冷冻等。二是研究农产品如何物流增值。三是研究城市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这涉及到物流技术与设施,涉及到如何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应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和包装上很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并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应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6.发挥政府的调控与服务作用

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是农村经济的新课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转变观念,加强研究,积极引导,搞好协调,增强服务意识。(1)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督机制;强化市场内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界限,建立顺畅的农产品“绿色通道”。(2)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业市场运行监测制度、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制度、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以保障农产品物流的正常运行。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加快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因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意义重大。只要不懈努力,综合应用国内先进的交通和信息等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执行物流标准,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升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水平,实施农产品物流生态工程,我市的农产品物流业一定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J].农业经济导刊,2003,(6)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商业时代 物流纵横.2003,17

[3]方昕:农产品物流为何“两头叫,中间笑”[J].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3)

篇8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构建农村物流体系

根据中央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与构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就是农产品市场健全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动力源泉。

一、 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由于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长期增值过程,所以需要物资的高效流动,是农业生产的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构成因素。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成本高,环节多,流动缓慢,体系不健全,服务混乱的现象,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障碍。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2.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供给能力不足。

3.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高。

4.农村物流政策多空白,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入世后的国际化冲击和挑战。“三农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历史沉积的老问题,当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接时更加四面楚歌。由于国外销售大打价格战,农产品出售难的现象日益加剧。如果能够适应国际化进程,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物流运输方式,就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发展农村经济对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通过政府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确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才能便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要扶持物流中介服务组织,扩大信息交流平台,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生产及销售的专业、品牌优势。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3.有利于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农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和由于政府逆向操作而造成的政策风险,所以必须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依靠农业政策、资金支持、供应信息、决策反馈和风险预警机制,来抗御农业经营风险。因此,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体系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

4.有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环境的改善、物流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本地区,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除了铁路、空运、航运等建设外,还需要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置加工配送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农村物流总需求,增速农村经济发展。

2.制定鼓励政策,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由于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就需要发展包括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物流企业来共同完成。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扶植政策、条例法规,按照农村物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和确立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能通过体制创新和改造,改变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一和封闭运行的现状,壮大农村物流的主体。

3.鼓励和规范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强供应链的管理。

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影响整个流通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农民应从信息平台获取信息进行决策,再根据市场需求,对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的增值配套服务。完善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从而取得最理想的目标效益。

4.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加强物流设备的技术研究与设备改进,要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进行生产和开发,引进取鉴国外先进技术,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使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动过程不仅能保护其使用价值,同时又能创造其价值,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我们要综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农产品流通手段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实现农产品流通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篇9

【关键词】城乡物流;一体化;城市物流;产业链;城镇化率

物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对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基础性与战略性的作用,对促进我国当前的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制定的三步走策略中指出,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的一个主要就是城镇化率。

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必要性

城乡物流一体化本质上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部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居民之间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之间的技术、资源、人口等互为补充,从而达到城乡之间的经济的相互补充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镇化率,因此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是非常必要的,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乡物流发展现状要求实现城乡一w化物流

物流业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物流业的发展较为迅猛,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较为尖锐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与农村的物流发展脱节,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特别在进十年中,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城市的物流资源和市场与农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加上大部分的工业区都是在城市周边,这就导致城市物流越来越发达,而农村则止步不前。除此之外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基本上是在两个独立的系统中运营,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在物流运输及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缺乏协同性,信息的及时交流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然而,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都不能离开农产品的支持,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制造而来,这种相互独立的物流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节省物流资源与成本,就必须要解决这种分离化的物流运行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物流。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物流

城市与农村在地理位置上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同时人口也相互交流,经济发展上也相互为依托,处于一个共同的经济环境之内,因此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要与农村的发展规划相一致,同时在农村制定的发展措施也要符合城市的发展利益。因此只有通过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同时互补效应与规模效应也是城乡一天化发展的必然目标。城乡物流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早日实现提出了要求。

二、当前城乡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物流配送网络陈旧,物流配送模式不完善

城乡的物流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物流,是将农产品运送到城市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村生产与生活资料物流,是将城市中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以及农民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运送到农村中来。以上两个部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产生了各自相互独立的产业链,其中农产品物流主要依赖于农产品经营企业进行物流配送,而生产生活物流大部分则是通过生产该商品的企业通过自己建立的销售渠道逐级的运输到农村,这种物流配送网络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物流配送模式中运送农产品的物流车从城市返回农村时基本都是空车运行,而生产生活资料企业的车辆在回城时也是如此,这就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随着物流信息化的逐步发展,这种物流配送网络与模式已经逐步跟不上发展,信息化的物流网络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与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即时的信息化平台让产业链中的各方看到所有信息,这样自然就能避免空车运行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缺乏大型的物流市场主体也是当前城乡物流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物流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对物流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个物流业中,物流主体基本上已经走出来“小、乱、散”的局面,但是在农村地区这种状况依然存在,并较为突出。以湖北省为例,截止到2014年底,湖北省共有各类物流市场主体27926家,但是其中有60.12%集中在武汉,宜昌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地区的物流市场主体数量较少,这种现象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较为落后

农产品是维持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需求量较大,但是当前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当前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多已经慢慢无法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从农产品的运输技术方面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运输技术还较为落后。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容易腐败。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及我国的南方地区,农产品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腐败,造成大量的损耗。因此在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中应加大冷链物流技术的运用。

从当前的农产品物流形式上看,当前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基本上还是以批发市场物流为主要物流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物资较为匮乏,农产品的运输基本上是靠郊区农民自身采用人力或者是牲畜运送到城市中进行直接销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只依靠郊区农民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民也加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中来。但是由于这部分的农村距离城市较远,自身的运输能力不足以运输大批量的农产品进城,而运送小批量的农产品进程销售在成本较高,这就导致一部分商人开始从事农产品的批发,他们在农村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大批量的农产品,再运输到城市中销售或者是再次卖给菜市场或者是超市中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这种方式基本沿用至今。这种贩运式的物流方式对满足早期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贩运式的物流模式很不利于农产品的保鲜。

(三)农村物流运输的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

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并不像在城市中那样集中,因此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就显得较为分散,如果沿用传统的贩运式物流运输方式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同时农民也只能间接的从中间的贩运商人处得知最新的市场信息,对其产品进行更新,这种缓慢的方式的时效性非常差,不利于产品的顺利销售,因此采用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已经是当前阶段农村物流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表现在信息化人才方面。我国当前正处城镇化进程当中,农村居民大量向城市涌入,在当前的农村物流信息化发展中相关人才极度缺乏,大部分的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或者是留守儿童,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较为低下,根本无法承担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并且这种情况正在逐步的恶化下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有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开始普遍之后,移动电子商务也蓬勃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购物平台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也开始走向电商时代。但是在农产品行业,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的冲击下必然要做出改革,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三、当前城乡物流的发展策略

在上文当中,我们对当前阶段我国城乡物流中,特别是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阶段城乡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论述如何解决现阶段城乡物流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力争能抓住机会,深化发展。

(一)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物流中转站、运输车辆以及物流园区内的配送与分拣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业存在的基础,加强物流基A设施建设是改善当前阶段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城乡公路方面,我国当前阶段的城乡公路建设里程数量较多,但是缺乏合理的规划,主次干道分布不明确,不适宜物流的顺畅运行。因此在城乡公路的建设方面,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对当前的城乡公路进行改造升级,使其主次干道明确,从而保证物流通道的顺畅性。城乡公路的改造升级因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快速主干道:主要用于连接城市与重要的乡镇集散中心;主干道:主要用于连接不同乡镇之间的集散中心;次干道:主要用于连接乡镇与乡镇下的二级集散中心;支道:主要用于连接二级集散中心与村庄以及不同二级集散中心。在进行城乡公路升级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对当前的物流园区与物流集散中心进行合理规划,对不适宜当前城乡物流发展的集散中心进行拆除与重建。

在当前阶段我国的城乡物流中农产品物流的运输大部分都是使用一些私人的货车进行运输,这些车辆并非是专门的农产品运输车辆,无法对其所运输的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冷链物流出现的时间较早,在电冰箱技术出现不久之后就问世了,且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却不长。

(二)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加强宏观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建设

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设计到多个组成部分与多个部门,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因此只有政府部门有能力对当前阶段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当前阶段城乡物流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制定出利于城乡物流发展的措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城乡物流的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部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则是需要完善当前阶段城乡物流发展中的各项制度,如竞争机制、法律制度等,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完善当前的城乡物流体系,纠正城乡物流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从而使整个城乡物流的发展纳入到法律监管的道路中来,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物流。

(三)加强城乡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一个新纪元。在城乡物流中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建设能够极大的推动城乡物流的运行效率。城乡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参考当前阶段的城市物流信息系统的经验,在进行城乡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时,我们应该采用星型结构的网络信息拓扑结构。因为当前阶段我国的农村物流尚不如城市物流频繁,采用较为复杂的网状结构的网络信息拓扑结构没有必要,但是随着农村物流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城乡物流必然也会走向和城市物流一样的道路,而星型结构的网络信息拓扑结构很容易就能升级为网状结构的网络信息拓扑结构,这为以后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升级埋下很好的伏笔。

城乡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我国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14亿人口每天会消费大量的农产品,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目前看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主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有以下几种模式:一、专业性农产品批发网站;二、农产品零售网站;三、政府涉农网站。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基础设施是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宏观政策是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保障,信息化发展则是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必然能改善我国城乡物流发展中现存的弊病,实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物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蕾.区域性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134-136.

[2] 张里阳.区域物流发展对商贸流通格局合理化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25-26.

[3] 李玲.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流通模式分析与升级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27-29.

[4] 王忠伟.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容体系的战略探讨――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商贸,2009,(17):109-110.DOI:10.3969/j.issn.1005-5800.2009.17.069.

[5] 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22):71-78.DOI:10.3969/j.issn.1000-0984.2012.22.010.

[6] 周程,陶君成.新常B下湖北省城乡物流一体化整合与创新途径[J].物流技术,2015,34(8):48-50,99.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5.08.016.

[7] 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DOI:10.3969/j.issn.1009-2013.2008.02.015.

[8] 韩耀.连锁经营配送网络应用城乡物流一体化技术开展优化的相关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0):312-312.

[9] 王忠伟,章雪岩.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0,(17):25-26.DOI:10.3969/j.issn.1002-5863.2010.17.012.

[10] 李米罗.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28):58-58,59.

篇10

关键词:二元经济 流通溢出 城乡收入差距 渠道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改革,流通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作用都不断凸显,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日益密切,扩大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发展经济和惠及民生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关联面较广的产业,流通业的影响范围必然较宽,流通溢出效应也必然较强。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城乡经济分化较严重的二元经济环境,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观。那么,作为先导性产业的流通业,其溢出效应是否能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缓解作用呢?更进一步,流通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流通溢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

根据国内外对流通业溢出效应的阐释,流通业溢出效应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劳动力供求两种渠道对一系列经济指标产生作用,包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一方面,流通业的溢出效益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缩短城乡差距,但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大部分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物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物流溢出效应越强,城乡商品流通的成本越低,企业区位选择将偏向于租金较低的城乡结合部,进而调整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而缩短城乡差距。商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一个城市城区商贸流通业的溢出效应越强,说明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越大,企业在城市集聚效应越强。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企业区位选择必将偏向于城市,导致农村沦为,进而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信息溢出效应越强,表明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越紧密,有利于促进集约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缓解区域企业产品同质化的压力,缩短城乡差距。

另一方面,流通业的溢出效益可通过调整劳动力供求来缩短城乡差距,而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大部分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机理也不同。其中物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物流溢出效应越强,促进城市物流向农村地区扩散,增加农村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农村地区农民的工资收入水平,缩短城乡差距。商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一个地区商流效应越强,说明该地区的流通业越发达,城市集聚效应越强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向城市流动,有利于促进劳动力供给平衡,进而减少城乡差距。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信息溢出效应越强,表明信息传递速度越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现象,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缩短城乡差距。

流通溢出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渠道的模型设定

(一)模型构建

根据前面的分析,流通业的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劳动要素需求两个渠道产生作用,为此引入产业结构和劳动需求两个变量,分别构建反映流通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两种作用渠道的计量模型如下:

Yit=α0+α1wfit+α2sfit+α3xfit+α4isit+α5lsit+α6wfit×isit+ α7sfit×isit+α8sfit×isit+μi+ηt+εit (1)

Yit=β0+β1wfit+β2sfit+β3xfit+β4isit+β5lsit+β6wfit×lsit+ β7sfit×lsit+β8xfit×lsit+μ'i+η't+ε'it (2)

其中,Yit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wfit表示物流的溢出效应,sfit表示商流的溢出效应,xfit表示信息流的溢出效应,isit表示调整产业结构;lsit表示调整劳动力需求,物流、商流、信息流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交叉项wf×is、sf×is、xf×is表示流通溢出的产业结构渠道,物流、商流、信息流溢出效应与劳动力需求交叉项wf×ls、sf×ls、xf×ls表示流通溢出的劳动需求渠道,αi、βi(i=1,2,…,8)为待估计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选取

1.城乡收入差距。选用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

2.流通溢出效应。对物流的溢出效应、商流的溢出效应和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分别进行定义。其中,物流的溢出效应主要反映了区域物流业的优势及外部性,计算指标为:一个地区的物流溢出效应=(该地区的货运周转量/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的货运周转量/国内生产总值)。商流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区域商贸流通的比较优势服务对周边地区消费的吸引力,计算指标为:一个地区的商流溢出效应=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该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信息流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区域内的信息化程度对周边区域的外部性,计算指标为:一个地区的信息流溢出效应=该地区邮电业务总量/该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总额。

产业结构。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发展实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调整为主要体现,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为此,本文选取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

劳动要素需求。由于统计年鉴和其他数据库中并未公布劳动要素需求的指标值,因此本文采用各地区年末从业人员数来表示。

控制变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较多,笔者根据以往研究经验,引入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组。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教育发展水平采用各地区教育经费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对外开放水平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即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流通溢出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渠道的实证分析

选用2000-2012年我国各省、市和自治区(自治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考虑到劳动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这两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数值大小差距较明显,因此对这两个变量取对数。

对式(1)和式(2)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

根据Huasman检验结果可知,模型一和模型二都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另外,通过回归得到的F值计算并比较,最终舍弃混合效应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观察流通业三种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产业结构渠道:

首先,物流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的交叉项系数为0.287,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物流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加重了城乡收入的贫富悬殊化。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似乎相反,基于我国的实际,本文给出以下解释:我国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城乡产业差异较大,而作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镇,农村地区缺乏这些产业支撑,而且城镇交通体系明显优于农村,因此物流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更多地为城镇居民带来利益。

其次,商流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的交叉项系数为-0.239,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商流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有效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我国商贸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商业就业面不断拓宽,又由于商贸服务业的行业关联面较广,于是商流的溢出效应可与城市非农产业发展相结合,促使城市的整体就业面不断拓宽,对劳动力需求不断提高,进而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机遇。

再次,信息流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的交叉项系数为0.043,且在10%水平显著,说明信息流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虽然我国流通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但信息化与农业的结合力度仍然偏低,导致农村经济受信息流辐射作用甚微,而更有利于城镇经济发展,因此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观察流通业三种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劳动要素需求渠道:

首先,物流溢出效应与劳动要素需求的交叉项系数为-0.243,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物流溢出效应通过劳动供求渠道有效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城乡交通建设存在差距,但城乡之间快速路连接线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扩散,也促进了城市集聚资源向农村扩散,进而有助于缓解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商流溢出效应与劳动要素需求的交叉项系数为0.055,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商流溢出效应通过劳动供求渠道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力度有限。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虽然使城市的就业吸引力不断提高,就业面不断拓宽,但是受我国城乡发展两极分化的现状约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通畅性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收益可能更多。

再次,信息流溢出效应与劳动要素需求的交叉项系数并不显著,说明信息流通过劳动供求渠道并没有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明显作用,这可能与我国城乡劳动供求的不对称有关。

结论

本文从产业结构和劳动要素需求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流通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两个渠道。根据研究,结论如下:物流溢出效应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商流溢出效应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城乡收入差距;流通业三种溢出效应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差异,物流、信息流的溢出效应通过该渠道提高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商流的溢出效应则借助该渠道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三种溢出效应通过劳动要素需求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商流的溢出效应通过该渠道提高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物流的溢出效应借助该渠道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流则并没有通过该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晓雪.基于VEC 模型的流通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30)

2.张建升.物流发展与城乡收入差异―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24)

3.王世进,周敏,司增绰.流通产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SUR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