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范文
时间:2023-03-25 03:3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挖掘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多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深入挖掘并传播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着眼于鄂尔多斯现阶段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成为繁荣发展该地区社会科学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学术阵地。随着鄂尔多斯市建设“文化大市”步伐的加快,“鄂尔多斯学”这门独具特色的学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刊采访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会长奇朝鲁先生。
记者:当时基于什么原因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研究会成立的背景与自身定位是什么?
奇朝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基于研究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和现代鄂尔多斯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以及鄂尔多斯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历史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鄂尔多斯学以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历久弥新的鄂尔多斯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更是鄂尔多斯研究和传承地区文化的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鄂尔多斯人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表现。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根据十六字办会理念,以“立足学术”为定位,确定鄂尔多斯学为研究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以及它们之间传承演变内在规律的学问。
记者:据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挖掘历史积淀、光大文化精华”为己任,在鄂尔多斯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地方学研究会,将如何在挖掘与光大地方文化中有所作为,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奇朝鲁:鄂尔多斯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是蒙古传统文化的标本。从鄂尔多斯部落形成到近现代,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语言、民间文学、民族歌舞、服饰、饮食、、谚语等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都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这是其他蒙古族聚居地区难以比拟的。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走出了一条资源转换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形成了特有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使鄂尔多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困走向初步富裕。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构成了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新内容。这些都要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正确认识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吸取其和谐思想内核,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不断深化研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鄂尔多斯学打造成品牌地方学。
记者:回顾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近8年的发展历程,研究会在鄂尔多斯学研究方面都有哪些建树?
奇朝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8年来,做了大量工作。8年中,我们共召开了数十次学术研讨会,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产生了十余项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已经或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和“成吉思汗文化丛书”;承办了大型电视专题片《走遍中国鄂尔多斯》的联合拍摄,完成了《鄂尔多斯大辞典》的编撰工作。所有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鄂尔多斯的文化宝库,也提升了人们对鄂尔多斯的认识。
记者:今天,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双驱并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现象”。作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专家,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它背后的文化支撑是什么?
奇朝鲁: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社会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文化与经济始终都是鄂尔多斯腾飞的双翼。近些年,经济与文化建设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促使鄂尔多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了“鄂尔多斯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与鄂尔多斯地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个地区人民的文化自觉是分不开的。
篇2
[关键词]纲要课;历史 美育;挖掘
一、《纲要》课程对挖掘美育功能的重要作用
党和国家对大学美育十分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美育”列入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得出结论: 美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寓于美育之中,使大学生在效法近现代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等一系列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所以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挖掘美育功能,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挖掘美育功能的教学实践途径
第一、普及历史知识,是挖掘历史美育功能的奠定基础的阶段.
1.本着立足课堂、灵活施教、优化教学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历史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系统、明晰地认识我国历史发展的概貌,从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中汲取精神的乳汁。
2.组织学生有目的学习地方史、地方志。翻开古往今来的地方志,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所有的地区都有自己光辉灿烂的一页。指导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来审视家乡的现在,进行爱我家乡的教育,从而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理想。
3.建议学生利用假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宫阙陵寝、古刹名园,无不是祖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无不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份宝贵财富。这些无疑能使学生从热爱祖国名胜古迹转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增长智慧和才能,提高文化素质,更能培养道德情操,为挖掘历史的美育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情感教育。 加强情感教育是挖掘历史美育功能的发展阶段,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加强情感教育的主要形式。
1. 每日一期的“历史上的今天”板报简介,让我们知道了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什么样的历史事件,留下了哪些历史人物的印迹。利用点滴时间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从中得到教益。
2.遇到纪念日,组织开展以“中华魂”为主题的说历史讲故事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大学生,不忘记历史,应该努力报国强国,激发爱国情感。
3.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教学,组织实地参观。多年来我们先后先后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抚顺雷锋纪念馆,锦州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便于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使广大学生能深刻领悟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洗涤。
4.积极联系农村、企业、机关开展实践教学,先后有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地雅新居社区委员会、可口可乐公司、铁岭市七里屯村等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从而做到了真学、真懂,还要做到真信。
以史为鉴,培养创造潜能。这是挖掘历史美育功能的完善阶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着眼现实,振兴中华。历史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积累,是先辈留给我们后代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故曰:读史使人明智。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联系当前形势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一些敏感问题。举行重大理论问题探讨会、热点难点师生对话会、社会实践汇报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实践:
1.如组织学生讨论“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具体步骤是,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清讨论的目的,要求学生弄清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联系实际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开展调研,阅读教材,查阅参考书和资料,撰写发言发言稿。三 是教师检查讨论准备情况,检查讨论发言稿,布置重点发言学生。四是具体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对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性点评,做好发言记录,要掌握讨论的原则和方向。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努力的方向。讨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的效果。
2.案例教学,结合“5.12地震”抗震救灾、“奥运会”,引导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3.1”,教育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树立忧患意识。
3.专题讲授,2007年党大十七大召开,为了使学生及时了解和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课程组开展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发展观的实精神质和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专题讲座。利用业余时间为全院学生讲授,使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发展战略。
我们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3
1.“美”在行动,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这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通常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往往学生主要在下面看。上面教师的演示实验做得形如流水,步步到位,数据合理;下面的学生似乎也听得合情合理。实验一环扣一环,环环验正教师的讲解和要求而且与学习的理论、定理非常吻合,没有疑问,实验非常流畅,取得圆满成功。殊不知这样的实验根本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没有质疑。
学习在于质疑,实验在于探究,知识往往在探究中学会,疑问也往往在探究中不断出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的精神和品质。教师机械的演示实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无法让学生领悟和分析科学自然规律。因此,在演示实验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把部分教师演示性实验改成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演示或者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自己动手,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一定要循规蹈矩按实验操作过程办事,可以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方法,大胆设计实验过程,放手让学生实践。实验中有问题,大胆尝试;有疑问,勇于质疑,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美”在巧设,激发热情
在系统学习物理知识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巧设对比实验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如在教电磁铁时,把课前装好的电磁铁放在纸盒里,上课时接通电流,请学生试一试,看谁的文具盒能被吸住?同学们非常兴奋,争着要上来。请上来三个同学,一个拿塑料文具盒,一个拿布文具盒,还有一个拿铁文具盒,把他们的文具盒放在纸盒上,纸盒一倒,塑料文具盒和布文具盒都掉下来了,铁文具盒却被吸住了。同学们马上猜测:纸盒里一定有磁铁。我打开纸盒盖给他们看,没有磁铁,只有线圈。把插头拔下,铁文具盒马上掉下来了。这一奇妙的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浓厚的研究兴趣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又如,在学习电热时,设计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电路,在每个金属丝上搭了一张纸片,通电后,镍铬合金丝上的纸片燃烧掉下来,而铜丝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此明显的对比,学生自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两根金属丝的不同之处在哪儿?进而带着这样的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中。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对比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物理表象,而且能通过感官的刺激,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及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探究兴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美”在优化,激发兴趣
(1)课初引入贴近生活、简单易行的实验。
上课的初始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昂,如果教师能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压强”时,教师取一罐豆浆,让学生用吸管的尖端和另一端去戳,明显用吸管的尖端戳起来容易得多,问学生这是为什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引入“压强”概念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2)课中演示趣味新奇的实验。
例如,为八年级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包括“鸡蛋的浮沉”、“不怕烫的金鱼”等,增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的特征,用趣味新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可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洒出,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用同样的杯子装半杯水,做同样的实验,纸片却不能托住水,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探索马德堡半球实验(可用小吸盘代替),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得牢固。
(3)课尾巧设惊险意外的实验。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引入化学课中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将预先用纸盒收集的半罐氢气倒扣在讲台上,在学生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的情况下点燃氢气,伴随着爆炸声纸盒被炸飞(注意安全),场面惊险、气氛热烈,学生安然无恙后,会有“虚惊一场”的轻松之感,进而投入对“内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研究兴趣之中。
(4)课后鼓励学生做探究性实验。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71―01
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与文学状况是了解这个时期人物、风俗与历史状况及对人物行为、历史事件发展方向作出解释的重要依据。对于一个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人教版历史教材大都安排了专门的内容,但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课中却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思想及文化发展状况就形成了一个断层。笔者现就本课史料的补充及运用作如下说明和评论。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
1. 思想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极为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清谈玄学是魏晋时期地主阶级中流行的一种思潮,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一种意识形态。玄学是清谈的主要内容,玄学也使清谈愈加玄虚。从历史的发展来说,玄学与秦汉文化中的老庄哲学一脉相承,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东汉末年,对儒学感到厌倦的士人,汲取老庄哲学中“自然”和“无为而治”等基本理念,将它改造发展为新的思想,借以摆脱传统力量的束缚。及至魏晋,这一思潮在社会中的基础更为牢固。到曹魏末年,由于政治环境的恶劣,许多文人既无法忍受又难以公开反抗,于是纷纷寄情山水,行为放达,不尊礼法,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魏晋南北朝这一股背弃儒教、提倡老庄所谓“自然”哲学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性的内涵即是对个性价值的重视,他们所要得到的是更大的精神自由,是个人选择其生活方式的权利。夏侯玄、何晏、王弼则是正始年间(公元240年-248年)清谈玄学家的代表人物。
2.社会政治背景。其一,经过战乱,中国经济的重心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其二,汉魏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这一时期的民族矛盾虽然十分激烈,但却出现了民族的大融合。长期分裂、社会动乱、战争频繁、普通民众灾难深重及民族矛盾尖锐是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自汉末大乱,豪强割据,军阀混战,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至222年,曹丕、刘备及孙权先后称帝为王。这一时期,战争之多,数不胜数,魏蜀之间进行的战争长达四十多年,它们还要为扫清周边障碍不断出兵:司马懿平定北部,诸葛亮七擒孟获,安抚南方。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当时的统治集团腐朽荒,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也是这个时期出现山林隐士、玄学流行的一个原因。魏文帝大造宫殿,掠夺美女,奢无度。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也非常残酷。司马氏为掌魏国大权,对曹氏集团进行了血腥清洗,原依附于曹氏集团的不与之合作的文人自然难逃厄运。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与士族相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概说》)士族子弟拥有许多政治特权,有自己的庄园、私人武装和大量的依附农民,是一支具有很强独立性的社会力量。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就是典型的高级士族。
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内挖掘城市道路的管理。
第三条挖掘城市道路应当坚持统一计划、科学控制、协调运作、规范管理和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挖掘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日常管理由市道桥管理机构实施。
建设、规划、公安交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挖掘城市道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挖掘城市道路实行计划管理。除特殊情况外未纳入计划的,不得挖掘城市道路。
第六条挖掘城市道路单位(以下简称挖道单位)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当年挖道工程计划。
第七条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挖道单位申报的挖道工程计划,召集建设、规划、公安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编制挖掘城市道路计划。
第八条编制挖掘城市道路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与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详细规划和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养护维修计划相协调;
(二)不安排在冬季和重要节日、活动时段内挖掘城市道路;
(三)同一道路上的不同挖掘道路工程安排在同一时段内进行;
(四)具备条件的安排一槽多线分层铺设。
第九条除特殊情况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挖掘城市道路: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满5年的;
(二)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满3年的;
(三)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城市道路禁挖期内挖掘城市道路的;
(四)同一道路地下相同管线建设竣工后未满3年的;
(五)挖道单位违反有关规定,经查处未整改的;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其他不得挖掘城市道路的情形。
第十条编制挖掘城市道路计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征求申请挖道单位的意见:
(一)对挖道单位申报的重要挖道工程计划进行调整的;
(二)对挖道单位申报的其他挖道工程计划有较大调整的。
第十一条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联席会议审定通过的挖掘城市道路计划,通知申请挖道单位,并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
各有关部门和挖道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挖掘城市道路计划。
第十二条挖掘城市道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到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挖掘城市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挖道单位应当按照《挖掘道路许可证》批准的范围、面积、时限挖掘城市道路。
逾期未挖掘城市道路的,由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当年挖掘城市道路计划。
第十四条挖掘城市市政道路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以下简称修复费)。
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竣工后未满5年的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竣工后未满3年的大修的城市道路,应当经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加收2倍修复费。因地下管线发生故障进行抢修的除外。
第十五条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挖掘城市道路时限或者增加面积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因挖掘城市道路发生路面小型塌方,在不影响周边管线和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经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核定后可继续施工,并补交修复费。
本条二款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应当同时告知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交通安全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并经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十六条因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可以先行挖掘进行抢修,同时通知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在2日内补办批准手续。
第十七条挖掘城市道路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分段挖掘、分段施工,除特殊情况经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外,每段挖掘长度不得超过100米;
(二)先用机械割缝,再采用人工方法挖掘,割缝后确需使用机械挖掘的,经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由人工将路面结构挖出,再使用机械挖掘;
(三)挖掘路面宽度不得小于70厘米;
(四)横穿路幅宽度在9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凡具备条件的均采用免挖路面的施工方法进行。因地下情况复杂无法采用免挖路面方法施工的,经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和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采取夜间半幅施工或者全封闭突击施工的方法,并按规定时限恢复道路交通。
第十八条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现场应当遵守下规定:
(一)设置统一规范的封闭围挡设施,挖掘城市道路施工单位与挖掘城市道路回填修复施工单位应当做好封闭围挡设施的衔接;
(二)设置统一标准的工程公告板,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
(三)按照批准的占道位置、面积,整齐、单侧堆放施工材料,弃土及时外运、日产日清,保证道路畅通。
道路施工需要车辆绕行的,施工单位应当在绕行处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通道,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闭道路中断交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挖道单位和道路回填修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造价预算3%向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工程工期和文明施工保证金,对挖道单位和道路回填修复施工单位施工期满未出现问题的,返还保证金。
第二十条挖道沟槽回填和路面修复,由道路养护、维修责任单位负责实施。
第二十一条地下管线敷设竣工后,应当按照下列时限完成城市道路回填修复:
(一)主、次干道横向挖掘的,应当在当日内回填修复;
(二)主、次干道纵向挖掘和支、巷路横向挖掘的,应当在3日内回填修复;
(三)支、巷路纵向挖掘的,应当在5日内回填修复。
有特殊情况的,经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同意后,可以适当延长本条前款规定的时限,但延长的时限不得超过10日;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同时征得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二条地下管线敷设竣工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城市道路回填修复:
(一)用素土或者灰土回填、机械分层夯实,不具备素土或者灰土回填条件的,采取水撼砂回填,回填符合有关质量标准并经验收合格;
(二)回填修复因气候等因素暂不具备修复条件的,暂时采用铺砌板石或者承重步道板进行简易修复,待次年气候适宜时,按照原城市道路结构和技术标准修复。
第二十三条挖掘城市道路回填修复施工单位应当到市政质量监督部门履行报监手续,由市政质量监督部门对回填修复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挖掘城市道路回填修复实行保修期制度,保修期为2年,从修复费中预留5%的资金,用于质量保证。在保修期内路面未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施工单位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修复的,预留资金支付给施工单位。
挖掘城市道路造成市政公共设施污损的,责任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清洗、整修,恢复原貌。
挖掘城市道路造成交通设施毁坏的,责任单位应当恢复原状或者给与赔偿。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挖掘道路许可证》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修复费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逾期未补办手续的,强制回填道路;
(二)未按照批准的范围、面积、时限挖掘城市道路的,
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紧急抢修地下管线未按照规定补办挖掘城市道路批准手续的,责令补办手续,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挖掘城市道路变更时限、增加面积未办理变更手续或者发生路面小型塌方未办理核定手续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变更手续或者核定手续,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挖掘城市道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分段挖掘、分段施工的;
(二)未采取先割后挖;
(三)未采取人工方法挖掘的;
(四)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设置封闭围挡设施、公告板、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施工材料未按照批准位置堆放,弃土未及时外运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规划、建设、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挖掘城市道路涉及建设、规划、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事项,本办法未作规定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篇6
【关键词】挖掘 史料 内涵 提高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7-01
史料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最基本要素,是历史的载体,没有史料就无从研究和学习历史。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通过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课堂教学来看,史料教学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可以说达到了无史料不成历史课的程度。无论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研读历史的能力还是从中高考命题改革方向来看,史料教学都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搞好史料教学对史料的选取与应用有较高的要求。选取史料时要注意:史料的收集要全,史料的选取要精,史料的内容要真。在课堂史料的应用时要做到:史料的数量要适度,史料的分析要透彻、史料的角度要精准。由于史料本身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加上教师的主观性的存在,在实际课堂应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种种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谈谈怎样提高史料利用率的问题。
一、一材多用,高效透彻解读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和运用史料时对丰富的史料有些眼花t乱,爱不释手。为了能充分的说明一个问题而选用了大量的史料,结果造成了史料的大量堆砌,史料成了课堂的装饰物,一节课下来,老师点来点去很疲惫,学生走马观花很劳累。这就是史料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我在第一节课讲述《两宋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一课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人们衣、食、住、行、娱的变化。为了充分说明宋代社会发展的成果,我在每一块内容上都选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史料。为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我选用了南宋临安城的视频图、教材中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布局图、还选用了一些文字史料来说明宋代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也是如此。结果光是“PPT”就做了40多张,第一节课下来拖堂了几分钟还没有讲完,老师累学生也累。课后调查统计50%的学生记不清都讲了什么内容,效果大打折扣。在课题组领导老师们的指导后我对本课教学做了很大的调整。在丰富的史料面前我精心选择了一则图片史料――清明上河图中城市的一角,围绕这一图片做了几个链接,“PPT”数量也只有不足十张。课上围绕这一个图片史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图中的现象提示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生活状况。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观察也很仔细,通过这一幅图,学生们不仅解读出了宋代城市的建筑特点和衣、食、住、行、娱等现象,还有的学生从酒肆兴盛剖析出当时粮食的增产,从人们穿着的长衫、短衣、从出行的马、轿子等现象解读出当时社会的分工和阶级状况等等。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对史料的认识远远超出了我对史料的认识。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产生了成就感,通过课后调查,95%以上的学生认为从课堂上和同学们的分析角度中学到了东西,很有收获。
通过我切身的感受,我认识到史料教学中不是史料越多越能说明问题。相反,史料过多会使我们对史料的认识表面化,而难以对史料理解透彻,史料的利用效率会降低,最主要的会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单则史料不意味着教学价值的单薄,一材多用有助于师生多纬度的解读历史,充分挖掘史料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潜藏在史料中的隐性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当然如果选用单则史料,一定要围绕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选取最具有启发性和思维含量的史料,选取最适合呈现主题的典型史料,图与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应用过程中要多角度灵活设问,创设一个个新问题、新情境,层层深入,引发学生对材料的深层次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历史课堂采用史料教学时如果能做到一材多用,高效透彻解读历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材一用,多元全面的认识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认为“历史学本身就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认定,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这就说明了历史不仅仅是客观事实,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甚至不同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也是不一样的。学会从不同视角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去理解历史这也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从这一能力要求角度来说,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学会多材一用,多元全面的认识历史。
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一课时,在突破的影响这一重点时最初我采用了四则史料,一是清政府龙旗到南京临时政府五色旗的图片史料,二是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图表史料,三是民国时期剪辫子、易服饰的图片史料,四是后一些人复辟帝制的文字史料。用前四则史料来多角度解读的影响,我自认为史料选用比较全面了,但是课后调查发现几乎100%的学生认为是成功的。通过分析我认识到史料选用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前几个角度实质上都是支持成功论的。后来我又增加了两则史料,一是历史学家认为失败论的观点,另一个是后人对的历史反思材料。有了这些史料,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有60%的学生支持成功论,有40%的学生认为是失败的。
篇7
【关键词】电视新闻 字幕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类型,一直备受瞩目。随着人们对新闻资讯需求的上升,字幕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视觉元素。挖掘字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所重视。字幕和画面及声音一样,是电视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元素,它对画面起到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弥补画面语言的不足之处,还可以更好地帮助电视画面表情达意,提高电视的传播效果。字幕在新闻节目中运用尤其广泛,常以标题字幕、整屏字幕、角标字幕、滚动字幕、片头片尾字幕等类型出现。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字幕字体字号的选择、颜色的搭配、位置的摆放以及出入方式,都应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这样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还大大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家探讨下如何才能使字幕在电视新闻节目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一、字幕与音画及新闻的关系
字幕与音画及新闻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补充。电视字幕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是一种美化电视屏幕的重要手段。有时配合画面与解说,为电视节目所表达的宣传内容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字幕是对音画的补充。这也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最常见的方式,比如我们新闻中的同期声字幕,如是不用字幕加以说明,观众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再比如在报道新闻时,画面涉及方位、地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相应的画面下叠加上相应的字幕,这都对画面起到提示和补充说明的作用。还有一种就是字幕是主体,音画是对字幕的补充,这点也很常见比如没有任何画面的字幕新闻,只有配音和字幕。这种字幕新闻和口播新闻是一样的,可以让受众更直接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二、创新电视字幕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新闻中的字幕也应大胆探索、创新应用。打开电视我们会发现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非常重视电视字幕的应用,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大胆利用字幕来创新节目形式。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标题字幕,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中最核心的内容,所以标题字幕的颜色和字体必须清晰,引起观众对新闻的关注。比如蛟河电视台《蛟河新闻》节目中的标题字幕,底板设计的是红白色块渐变的,上下两行的板块颜色和字体颜色互为补充呼应,字体选用是黑体,端庄又不呆板,看起来非常舒适。如果在新闻节目中内容比较相近的消息编排在一起的时候,从画面到解说都大同小异,观众看起来会产生疑虑,如果加上新闻标题字幕,这样就能把这两条新闻很好的区分开。如果在新闻专题节目中,个人建议标题多出现几次,这样可以使从半截收看节目的观众知道节目的核心内容。细心的观众可能会看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中的标题字幕反复出现。
字幕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如何使字幕在新闻节目中起到更加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在设计字幕时,字幕文字的字体、大小、位置、编排、颜色、图文的配置和停留时间等,这些都尤为重要,而且字幕的设计要根据节目内容来设定,以适应内容的需要和屏幕的特点,使文字取得最佳视觉效果。字幕制作要简洁,排版要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易读易懂。一般每屏字幕不超过6行,每行10个字左右为宜,文字的行距应为字高的1/2左右。如果内容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可采用多屏更换或移动字幕的方式解决。我们在制作节目中常用的字体有隶体、楷体、行书、宋体、魏碑、黑体等,通常用黑体字,黑体字型方正,笔画粗壮、横平竖直,粗细一致,给人以浑厚有力、朴素大方、庄重醒目之感。字幕的颜色以白色、蓝色、黄色为首选,字幕颜色的选择应力求清新醒目,协调一致。不同颜色的字幕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气氛。白色的字幕显得客观、真实、准确;红、橙、黄等暖色字幕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显得情绪振奋、思维活跃;青、蓝、紫等冷色则使人感到沉静、深远,或使情绪趋于冷静、压抑、消沉;绿色使人感到心绪平和,宁静轻松。新闻节目一般以白色字幕为主,旨在进一步强化内容的写实性和报道的公正性。
篇8
关键词:重基础;找联系;能拓广
针对新课标、课改的要求,结合每天的备课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课本概念、课本的题型考查占据了一定的份量,笔者觉得深入理解教材概念,重视例题的教学并且充分挖掘教材上习题内涵与延伸尤为重要,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在挖掘课本概念、习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教材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各举几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注重概念理解,培养应用能力
概念1:反函数。在此定义的理解上,顾名思义,我强调学生抓住两个词:“反”和“函数”。“反”强调将原函数反解,“函数”强调反解后构成是的函数。通过这种简洁巧妙的方式加深了对定义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种理解也阐明了求解反函数的关键过程。
概念2: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单调性这一重要概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五点:局部性;任意性;一致(互异)性;等价性;升降性。局部性说明函数单调性是函数定义域内某一区间上的特征;任意性强调对于单调区间内任意两个不相等的自变量和(),都有成立;一致(互异)性进一步说明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变化一致则为增互异则为减;等价性强调增区间有,减区间有。升降性从图象角度直观理解函数单调性。通过五点概括,全面深入地加强了函数单调性的学习,对该知识点的考查角度也易于把握。比如:
应用1: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单调递增,求满足不等式的的取值范围。这道题的求解的关键是对增区间内的应用。
应用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奇函数,且,当时有,判断函数单调性。这道题利用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变化一致则为增函数这一结论便可迎刃而解。
二、重结论应用推广,提高解题速度
原题1:高中平面向量课本P109例5:向量、不共线,,用、表示。
推广1:三点A、B、P共线的充要条件是任取一点O,。
推广2:P为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O为平面内一点,则。
诸如此类结论可以应用推广的习题,课本中比较多,应用推广比较典型。总之,习题结论的应用推广,可以更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形成快速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重思维发散训练,拓宽学生思维
原题2:高二数学上册课本P11练习2,求证:+≥2 。
此题可以应用均值不等式证明出来。
变式:求证:|x+|≥2 (x≠0)。
学生很快可以应用均值不等式证明出来,在评讲该习题时,我将该题进行几次变化,增设如下几问:①求函数y=x+的值域;② 指出y=x+的单调区间,并将其推广到“NIKE”函数y=x+(a>0)的研究,用函数y=x+(a>0)的单调性研究
其最小值情况。这样一题多变,使学生在应用均值不等式进行证明时,联系到了函数的单调性、值域等知识点,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原题3:高二数学上册课本P44第6题,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直线上。此题的证明,我们分析后应用了如下几种证明方法:
证法一:由kAB=kBC,而证明三点共线;
证法二:由x坐标计算出λ1,由y坐标计算出λ2,得到λ1 =λ2,从而证明三点共线;
证法三:求出直线AB的方程,代入点C进行验证,而证明三点共线;
证法四:计算|AB|、|BC|、|AC|,得到|AB|+|BC|=|AC|,证得三点共线。
本题在多种思路的解答过程中,联系到了直线的斜率公式、两点式方程、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点,也使学生掌握了解决三点共线问题的多种方法。
一题多变与多解,可以通过一题的训练,联系到较多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重隐蔽条件与学生错误分析,养成细致解题的习惯
原题4:高二数学上册课本P31第3题:已知设,求 。
学生解答本题,很难得到解题方法,经分析决定用两次均值不等式。对此题的错误讲评分析,可以强调学生在两次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中,对是否同时取“=”以及最终取定值的注意是重中之重。
又如:x,y均为正数,且,求的最大值。
本题学生易产生下面错解:,又根据不等式性质,两不等式相乘可得:,此题错在忽略对两个不等式相乘时能否取等的条件考虑。
诸如这类细节问题,课本中习题比较多,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在给条件求值时,需要注意掩蔽的条件;应用性质、定理要注意性质、定理的条件等等。
五、重解题思想方法的渗透,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较高层次
原题5:高中三角函数课本P262第9题,如图,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求证α+β=45°。
本题可以用几何知识中的三角形相似方法来解决,然而更简捷的解题思路,是应用代数中三角函数中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解答,这样,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体现了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原题6:高中三角函数课本习题,求tan20°+tan40°+tan20°tan40°的值。
本题注重三角函数中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解答问题时的变形灵活应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公式:
方法渗透:课本习题:
1.已知求的值。
2.已知为非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求证:。
以上两个习题都体现了对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公式的灵活应用。
原题7:高二数学上册课本P30第8题:已知,求证:。
要证此题只需证,再证到此应用均值不等式求证即可()
又如在数列问题的解答中,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应用的问题,还可以运用方程和函数思想来分析和解决。
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只有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资本;潜能
传统的高中课堂,学生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动力,尤其是高中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抽象生涩的政治术语让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教师也处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所追求和期望达到的最灿烂的生命状态就会缺失,甚至消失殆尽。
教师心理资本,是针对教师这个群体依托积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运用感恩技术、生态技术、生命贵人等心理技术,采用本会团体的第二模式,即《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的形式,将教师的自我、关系等作为切入点,实现教师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优化,提升教师幸福感。
本着锻炼学生的初衷,2014年9月25日,我在高二八班进行了一场题为《老人是否应该送养老院》辩论会。
首先,全班探讨,共同确定了此次辩论会的主题:老人是否应该送养老院(这一主题的确定是针对当前社会上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人数增加,如何关爱老人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通过辩论引发如何关爱父母、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思考。)
其次,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正反两方。
正方的观点:老人应该送养老院。
反方的观点:老人不应该送养老院。
再次,双方分别准备关于此次辩论会的相关资料;班级其他学生分别组成观众席,位列正反两方代表身后。
第四,由教师和四名学生组成评委进行点评和仲裁。
第五,辩论会的程序由课代表主持。
一节50分钟的辩论会在学生的激烈辩论中很快结束,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出的高素质超出我的想象,双方辩论的学生无论其观点如何相左,都表现出了缜密的思维,尤其反方的吴×和杜×,口语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列举大量事实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力地驳斥了对方。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观点有明显疏漏的时候,我没有刻意去制止或者纠正,相反,我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学生搜集的资料有不完善的地方,理论基础也不扎实,但一次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参与的辩论会应该是让学生受益而难忘的,学生通过切实地参与,将生硬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的过程必定是他展示自己、挖掘潜能的过程。
篇10
民俗艺术体验馆
为传播传承而努力
谈到民俗产品商品化,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那些一直从事在民俗产品营销第一线的从业者们,他们一直是把民俗产品当作商品来进行营销的,有着丰富的民俗产品商品化经验。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高碑店民间艺术体验馆的张英馆长,他本人从事民俗艺术研究和市场化拓展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了,是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第一批人。这十几年来,他先后创办了北京文化产业园、民俗园、上海炎黄艺术博览馆等。他告诉记者:“其实民俗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商品,古代的时候,他们是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进入市场的,是与普通民众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最贴近人的。”比如说:古代人没有现代的印染技术,无法在衣服上印制图案,于是他们就用丝线在衣服上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因为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因而刺绣的针法和风格也大相径庭,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苏绣、蜀绣、黔绣、堆绣……同样古代人没有现代的成像技术,所以没有办法把看到的美景记录下来,所以他们选择用画笔描绘山川秀丽、美人香鬓……剪纸、年画、面人、泥人、糖画等也都是基于相同或者相似的原因产生和发展的。很多的民俗产品都是当时最为普通的商品,并没有包含其他特殊的含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这些“普通商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只有在特殊的节日和场合,人们才会偶尔想起他们来。但同时,随着物质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看多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商品,回头再看我们所谓的民俗产品时,往往会被其中的质朴和纯粹所打动,他们在惊叹于民俗产品足以媲美现代工艺的同时,更激发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情怀,这也正式当下民俗产品发展的大好时机!
张英馆长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告诉记者“开展民俗手工艺体验,与我们高碑店2004年曾经打造的民俗文化园有关系。当时,民俗文化园吸引了很多的民俗手工艺者入驻,在这里进行手工艺的展示。外国游客到高碑店旅游看到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剪纸、风筝、泥塑、木雕、皮影、马勺脸谱,都很感兴趣,甚至想要动手尝试。我们就顺势开发了民俗手工艺体验的项目,并与这些手工艺者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后来虽然民俗文化园后来转型做了其他商业,可是他们手工艺体验项目延续下来了。后来他们成立了国内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的文化体验馆,馆内陈列了二三十种民俗手工艺品,包括雕塑类(木雕、蛋雕、葫芦雕、豆塑、软陶等),织绣类(布艺、彩色编制、手绘丝巾、布堆画),绘画类(京味兔儿爷、京剧脸谱、木板年画、书法绘画、宫廷风筝),还有单色剪纸、彩绘刻纸、泥巴塑造、面塑、草编等等。体验馆提供的服务包括民间艺术技艺体验、现场艺术表演、观众互动、民间艺术技法的培训、艺术品销售等。他们还与区教委、旅游公司、以及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民俗体验馆发展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及十分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
打入旅游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民俗商品的主要销售途径,无论的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还是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民俗产品都具有不可比拟的吸引力,这也是近几年民俗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而以互动体验方式来做民俗商品的并不很多见,这种互动体验,不仅表现在亲身制作上,还表现在民俗艺术的表演和传授上,高碑店民间艺术体验馆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就特别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除了民俗手工艺的体验之外,最为吸引游客的就是国粹京剧。普通游客多是在大戏楼观看京剧表演,后台的演员世界对他们来说很是神秘的。他们利用附近村里的老年人协会和京剧社进行专门的京剧表演,表演之后还请他们教授游客人怎样上妆、怎样勾脸、如何穿京剧的行头,让游客能够近距离了解并喜爱的京剧文化。此外,还教授游客们一些传统京剧的身段和唱法,大家都觉得很有趣,虽然这些只是一些皮毛,但是对于游客来说,已经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了。
在他们与区教委的合作过程中,区内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他的民俗体验馆来进行民俗体验,大多是民俗工艺品的制作和书法绘画的简单易学的项目,张馆长告诉记者:“其实孩子们学会做什么、画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够学会静心、学会创造,培养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的气质。”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去过民俗体验馆后,自信心比以往更足了。所以张馆长说,“我们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去教孩子们怎么样去做一件什么样的作品,而是你能不能做一件你自己的作品。”
除了孩子,张馆长还接待过许多大型企业的员工。企业为了提升员工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专门让员工们到民俗文化体验馆进行体验。张馆长的民俗体验馆就曾经接待过宝马、欧莱雅、华为等公司的员工。目前,这方面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加,他们的课程设置也正在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一直以来,张英馆长的观点就是,要想开拓民俗文化市场,关键就在于扩大基数,首先扩大爱好群体的基数,从而扩大从业者的基数,之后就会影响到市场整体从事民俗产业商家的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文化的传承。
民俗文化体验馆模式的成功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做民俗文化产品时,要摆脱静态的模式思维,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营销民俗产品,以教代买,不要怕自己的“手艺”外泄,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并知道了这么手艺,这种商品才会有更大的市场。
艺术与营销并行
未来市场需要专业的艺术品营销人才
记者组稿期间,正赶上长春市举办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各类民俗艺术品可谓是琳琅满目。记者注意到了有几十位陶瓷艺术家这次参加了本次展会,在江西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展位上,记者发现了正在接受新浪吉林采访的江西工艺美术协会负责人胡桂香。在接受完新浪的采访后,记者便和她攀谈了起来。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会员都是江西省内的工艺美术大家。按道理说这些工艺美术家的作品应该是供不应求的,但其实不然,很多人有好的作品,却卖不出去,很多人能够卖出去,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作品。这是一种现实的矛盾,好东西买好价钱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是在艺术品行业中,什么是好东西,怎么去鉴赏,都会成为影响艺术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因而,一直以来,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所努力的方向就是包装、推广他们艺术家,只有当艺术家个人的名气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时,他的作品才有真正的市场价值。
胡桂香认为,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让艺术家自己去做市场,事实上这是十分不现实的。所谓术业有专攻,艺术家要把所有的经历投入到艺术品的设计和创作上,如果还分出心思搞市场,那么结果不是市场做不好,就是作品不出色。因而要找专门从事营销和策划人才或团队来进行这些艺术品的市场化运作。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每个人都要找这样的人才和团队,无疑会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这时就凸显出了她们工艺美术学会的作用――整合和桥梁的作用。用胡主任的话说,“艺术家再清高也是人,也要吃饭要生活。商品化和市场化都是必然的,而且我们要求艺术家要做到德艺双馨,只有才华而没有艺德的艺术家我们是不需要的。”在学会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现在已经帮扶当地一个没落的烧瓷厂成功改制,转变为股份制有限公司,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这次来到长春,除了学习以外,更希望通过南北方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的交流来促进我国陶瓷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她说艺术品的商品化,根本在于艺术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只有让大家都得了艺术品真正的价值,艺术品才被赋予了永久的生命力。现在,每年江西工艺品协会都会举办各种评选活动以及艺术品展览会,他们也会经常性的走访学会的成员,为他们的艺术创作、艺术品销售出谋划策。一直以来,她都倡导他们的艺术家不要一味的模仿,而是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只有走品牌化道路才是中国艺术家的真正出路。
关注民俗艺术发展
从文化中发掘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