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方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方案总结

篇1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综合化护理方案对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 年2 月至2014 年10 月间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60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者为常规组,以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化护理方案者为综合组,每组30 例。分析两组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在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前,常规组及综合组生活质量GQOLI-74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介入溶栓治疗1 月后,虽然两组GQOLI-74 各项评分均可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但综合组GQOLI-74 各项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综合化护理方案应用于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 综合化护理方案;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虽然介入溶栓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有着良好得到治疗效果,但有效的护理方案同样对患者的预后可造成一定的影响[1]。故我院今年在在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结果显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 年2 月至2014 年10 月间就诊于我院,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60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患者。所有患者均需经下肢血管彩超后明确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符合并同意接受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以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者为常规组,以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化护理方案者为综合组,每组30 例。常规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5-65 岁,平均(50.12±12.55)岁;左下肢者19 例,右下肢者11 例。综合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6-63 岁,平均(50.27±12.39)岁;左下肢者21 例,右下肢者9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患肢部位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介入溶栓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给予检测生命体征及健康宣教,介入溶栓术前常规给予备皮;而介入溶栓术后指导患者于康复下绝对卧床,并指导患者多饮水,于术后24 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康复训练。综合组患者在介入溶栓过程中接受综合护理。

1.3 观察指标

以GQOLI-74 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在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前及接受介入溶栓治疗1 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用GQOLI-74 评分量表进行,评分量表中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四项,均以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前及接受介入溶栓治疗1 个月后GQOLI-74 评分量表各项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软件以spss 17.0 软件,GQOLI-74 各项评分中所得数据均为计量数据,均以均数± 标准差形式进行描述,以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统计学结果中,以P<0.05 时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所示。

3 讨论

综合护理为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护理方案之一,在多种临床疾病的护理中均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2]。故此我院在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结果显示:在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前,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及接受综合护理的综合组间,生活质量GQOLI-74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在介入溶栓治疗1 月后,虽然两组GQOLI-74 各项评分均可得到显著的提高,但综合组GQOLI-74 各项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常规组。可见在接受了综合护理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其可能与在综合护理中所包括的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有着一定关系,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而舒适护理则可通过使患者的患肢处于合适的状态,故可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品管圈;神经外科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神经外科患者多为危重病患者, 行手术治疗, 术后恢复时间长, 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或多种心理障碍, 且生理功能显著性下降, 易发生各种护理不良事件。欲提升患者预后, 单通过改进治疗方案远远不够, 还需要有效的护理予以支持[1]。品管圈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强调以团体为单位, 发挥成员彼此互补作用, 制定多种质量控制方案, 全员参与, 持续性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护理作用。本院将品管圈护理模式深入到神经外科护理中,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总结相关经验,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107例患者, 均于2012年1~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此时间段本院尚未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2:45, 年龄14~72岁, 平均年龄(50.5±7.1)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3例、肿瘤47例、脑积水12例、其他5例。观察组共117例, 为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同类患者, 此时间段本院已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6:51, 年龄12~77岁, 平均年龄(52.5±6.8)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7例、肿瘤50例、脑积水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案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按医嘱开展护理, 配合开展基础心理护理、语言交流、行为指导等。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 采取自荐及推荐方式, 募集共11名成员, 并以每月15号及30号为活动日, 开展为期1 h的品管圈活动;随后于活动期间开展头脑风暴, 列举出上一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护士长挑选本次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鼓励全体成员分析其发生原因, 探究其解决方案;将获得的解决方案总结为具有实行性的项目, 由全体成员深入实行;下一阶段活动中对改进结果进行再分析, 探讨结果及不足。

1. 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以评价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于患者出院时要求填写, 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共出现7例护理不良事件:3例跌倒、2例不按医嘱用药、2例锐器划伤;12例并发症:7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共出现3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17例滑到或跌伤、8例不按嘱用药、4例锐器划伤、7例其他不良事件;41例并发症:31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顽固性呃逆、1例术后癫痫、4例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 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疾病对患者影响极大, 如难以保证预后效果, 很可能使患者长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2], 单靠改进治疗方案虽具备一定的效果, 但考虑到医疗条件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善, 因此从护理入手提升预后, 更有价值。

早期对护理的改进多集中于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 针对性较弱, 而本院开展的品管圈护理模式, 则强调“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效果-改进解决方案”这一循环往复递进的过程[3, 4], 从最终成果上看, 显然已较为理想, 不仅能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且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本文的研究能够证实, 以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患者开展护理, 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静,田丽,李想, 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0(4):556-559.

[2] 黄潇湘.品管圈活动降低低年资护士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护理杂志, 2013(10):59-61.

[3] 杜天平,李莉,王治霞, 等.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8):943-945.

篇3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耳鼻喉科患者的病例特征,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收集医院近一年以来收集患者病例特征以及护理效果数据,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 耳鼻喉科;护理;患者病例;临床治疗

社会发展对医疗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康复工作也成为关系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其中,医疗护理就是关系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医疗护理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从患者病例特征出发能够提出卓有成效的护理方案,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方案就能够提升护理工作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2]。耳鼻喉科治疗也是医院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鼻喉科的护理工作对于耳鼻喉患者的身体恢复与住院期间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关系,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提升康复效果。

1 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近一年来医院诊治耳鼻喉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数据可知,患者病例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耳聋、鼾症、声带息肉、食管异物以及气管异物发病率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生理因素、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男性声带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与环境嘈杂、饮酒等因素有关。男性耳聋受地理环境、饮食卫生、营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水平、年龄及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会厌囊肿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存在一定关系。

(2)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并且这些患者呈现年轻化,这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3) 会厌囊肿多发生于中年人,可能与其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则是由于其免疫力低下的缘故造成。这与青年人所接触的环境嘈杂、饮酒、用声时间、嗓音误用有关,而老年人则由于长期吸烟、工业发展和空气污染引起。

(4)老年耳聋发病率最高,这与其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和耐受力等有所下降有关。中年人发病一般以突发性耳聋多见,尤其多见于中年人,可能由病毒感染、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内耳血流障碍、内耳小血管痉挛或小血栓形成引起。

(5) 鼾症、耳聋在不同季节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为非传染病,因而没有季节性高发的流行趋势有关;而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在夏季多发,可能与夏季人群社交活动频繁、饮酒次数较多以及夏季人们对水的引用不足有关。

2 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分析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特征可知,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其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综合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2.1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针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以个性化为主导思想,针对每一位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给予正常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应提升心理关注,并且给予心理上的减压,需要护士和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增加交流时间,从而让其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能够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针对年幼患者应加强护理应加强身体辅导,帮助年幼的患者规范护理行为,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护理关注;针对青少年以及中年患者,应加强护理指导,协助患者按照护理规范活动,并且进行护理教育,从而预防未来发生类似的病症。

2.2 依从性的护理分析

依从性是耳鼻喉科患者接受护理效果出发,制定的护理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病例特征给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依从性的护理主要强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能够与护理医生和护士形成良好的关系。依从性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治疗感受,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主观上接受治疗护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医生和护士工作的开展。同时,依从性的护理需要研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其心理处于平缓的阶段进行输液、辅助治疗等措施,在其心理处于波动阶段应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

2.3 安全化的护理分析

安全化的护理特征就是结合患者病例特征制定最为安全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能够在整体病症稳定情况下获得护理支持。安全化的护理强调为患者分析病症变化,给予与病症相符合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护理服务。此外,耳鼻喉科要建立科学与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针对患者护理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由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制定出保守的护理方案,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诊断,在出现安全问题过程中给出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并且安排相关人员担当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3 总结

耳鼻喉科的患者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提升耳鼻喉科护理效果就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病理特征,针对患者提出更加有效地护理防范。本文进行总结了近些年医院耳鼻喉科治疗护理数据,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因此,在医院耳鼻喉科室开展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支持。

(通讯作者:王俊荣)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腺炎;因素;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本身属于胰胆疾病病人中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案。随着国内内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内镜介入治疗已经发展为胰胆类疾病中的首选治疗方案,使病人免于手术的困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操作程序方面存在着复杂性特征,在操作环节出现任何疏忽都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胰腺炎,具有较高发病几率,不仅会给病患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会给其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必须予以及时处理[1]。因此笔者把8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病人分为两个小组,通过探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因素,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方案,旨在总结与分析控制胰腺炎症状出现的最佳方案,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病人,男女比例33:49;病人年龄在22-8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65±1.56)岁。把8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病人平均划分成两个组,组均41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全方位护理方案。

1.3诊断指标

术后24小时给予病人测定其血清淀粉酶,如果测定值高出正常值的三倍以上,并且伴随着腹痛症状出现,即可判定为胰腺炎[2]。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胰腺炎病例发生机率方面的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胰腺炎发生机率对比(n%)

上述病例接受保守治疗之后,均已治愈出院,并未出现死亡病例。

3.讨论

3.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因素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因素涉及到病人自身因素、医师操作因素等方面。⑴病人自身因素。即病人胆胰壶腹括约肌基本功能出现障碍、高龄以及存在着胰腺炎既往病史等。⑵医师操作因素。即多次执行胰管显影操作、多次插管以及插管操作程序困难等。通常情况下,胰管插管环节的深度较大会使机体壶腹部、胰管等器官受损,从而导致胰腺出现急性的炎性反应。同时,如果在胰管中注入大量造影剂,就会产生较大压力,使机体腺泡、胰管上皮等器官受损,在高压注射或快速注射的情况下均会诱发胰腺炎[3]。

3.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病人护理对策

⑴术前护理。术前给予病人健康教育,详细告知其手术环节会使用麻醉,用以安抚其情绪,同时予以讲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整体优势,使之知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控制病人出现焦虑或者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术前给予病人禁饮及禁食,予以纠正电解质。

⑵术中护理。给予病人取卧位,严密检测其生命体征,配合医师执行各项手术操作,保持动作的轻柔性。

⑶术后护理。①术后严密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待其麻醉失效清醒之后,需要安抚其情绪,缓解病人紧张感。给予病人讲解术后出现鼻咽刺激、腹痛以及腹胀等症状属于正常情况。

②术后严密监测病人腹痛及腹胀情况,询问其疼痛部位和时间,防止出现胰腺炎穿孔、胰腺感染等情况。术后还需予以利用抑酸剂,约5d,在禁食期间常规补给体液。

③严格把握鼻胆管护理程序。在固定处理鼻胆管的情况下,对胶布进行定期更换,并确保引流的有效性与通畅性,对引流液剂量、颜色以及性状等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定期对引流袋进行更换,执行无菌操作模式,并予以健康宣教。

④在饮食方面,给予病人进食半流质类饮食,保持少吃多餐的基本原则,以易消化、低脂肪类食物为主。

⑤药物护理。若机体血淀粉酶已经超过100U/L,并存在着腹胀或腹痛等症状,需予以使用一定数量抑酶药物,例如乌司他丁、奥曲肽等。

参考文献:

[1]肖茂林,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06):624-627.

篇5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107例患者,均于2012年1~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此时间段本院尚未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2:45,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0.5±7.1)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3例、肿瘤47例、脑积水12例、其他5例。观察组共117例,为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同类患者,此时间段本院已全面推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患者男女比例66:51,年龄12~77岁,平均年龄(52.5±6.8)岁。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47例、肿瘤50例、脑积水1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案

1.2.1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按医嘱开展护理,配合开展基础心理护理、语言交流、行为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采取自荐及推荐方式,募集共11名成员,并以每月15号及30号为活动日,开展为期1h的品管圈活动;随后于活动期间开展头脑风暴,列举出上一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护士长挑选本次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鼓励全体成员分析其发生原因,探究其解决方案;将获得的解决方案总结为具有实行性的项目,由全体成员深入实行;下一阶段活动中对改进结果进行再分析,探讨结果及不足。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以评价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要求填写,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共出现7例护理不良事件:3例跌倒、2例不按医嘱用药、2例锐器划伤;12例并发症:7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共出现3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17例滑到或跌伤、8例不按嘱用药、4例锐器划伤、7例其他不良事件;41例并发症:31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顽固性呃逆、1例术后癫痫、4例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6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脑中风;方法;体会

脑中风症状指的是一组起病比较突然的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会伴随出现意识障碍,并且发病时间持续在24h或更长时间[1]。为了对采用分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患有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找到一种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更好方法,使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更加周到更有针对性,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过去一段时间在我院就诊的54例患有脑中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方法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在我院就诊的54例患有脑中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52岁,年龄最大者89岁,平均年龄66.4岁;患者中有25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对抽样中54例临床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方法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

2护理

2.1急性期护理

(1)患者正确摆放:在对处于偏瘫早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使患者处于正确的可以对偏瘫典型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起到很好的预防或减轻效果,因此,患者在床上的肢体宜置于抗痉挛的。①患侧卧时,将患者的患肩拉出,避免其受压和发生后缩,肘关节要保持伸直,前臂要尽量外旋,指关节自然伸展,患侧髋关节要微屈,健腿置于体前的支撑枕上。②健侧卧位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舒适的一种,患者的患侧肩要前伸,肘关节保持伸展、腕自然屈曲,并将其放在胸前的枕上[2]。(2)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适当正确的按摩:按摩是对患者的肢体的一种运动感觉的刺激,可以对患者机体的血液和淋巴回流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对于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以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按摩使要保证动作轻柔、缓慢并有一定的规律。(3)关节被动活动:对处于昏迷或完全偏瘫状态下的患者,应使其患肢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关节挛缩和变形现象。活动顺序应该按照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的顺序进行,活动的幅度应由小逐渐变大,每天进行两次,直至患者恢复主动运动能力。(4)床上活动:帮助该类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是该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帮助患者尽快的从被动活动,通过自助的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的康复训练程序上来[3]。

2.2恢复期护理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患者处于软瘫期应使其肌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诱发患者的肢体的主动运动能力。在进行操作事要注意用力要保证平缓,尽量在最大幅度上进行,每天进行一次,每次进行30分钟左右;②患者处于痉挛期时应对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有效控制,使分离运动现象尽快出现;③患者处于改善期时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相对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尽早对其进行座位训练,从半座位开始,逐步到床边座位,最后再到椅子上[4]。

2.3后遗症期护理

在该病患者中有一部分,虽然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是仍会存在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等后遗症现象,此时仍应该继续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利用患者自身的残存功能,防止这些功能出现退化和肌肉萎缩现象。

2.4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一般会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心想,主要表现为悲观情绪,此时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具体措施: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需要,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消除,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对于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特别是患者配偶的治疗,让其尽量多体贴、理解和关心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其对自我价值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更快的战胜疾病[5]。

3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通过我对患者进行的包括急性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后遗症期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在预计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康复出院。

4体会

采用分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患有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方案顺利完成,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秀珍,王建萍.脑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4(06):318-319.

[2]丘凤贤.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05):195-196.

[3]宋丽荣,罗宁华.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2(09):384-385.

篇7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质量

血液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家庭、社会尤其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类疾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波及广,目前尚无显效的治疗方法,花费大,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普及和发展,挽救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在发展中地区,绝大部分患者无力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按照国内外治疗指南,大剂量化疗成为大多数血液恶性肿瘤有效可行的治疗选择。伴随改善疗效的是大剂量化疗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为了配合完成治疗,护理问题显得突出和重要。我们回顾性总结血液科5年来应用大剂量化疗中的临床资料,尤其是关系治疗的重点护理问题,总结改进常规护理方法的措施,为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的综合策略提供探索依据。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大剂量化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325人,其中男性180人,女性145人,中位年龄46岁(3~65岁)。学历分布为本科及以上121人(37.2%),其中研究生以上32人(9.8%),本科以下204人(62.8%)。职业分布为医学背景职业24人(7.4%),非医学职业301人(92.6%)。疾病分布为白血病147人(45.2%),淋巴瘤131人(40.3%),骨髓瘤等其他血液恶性病47人(14.5%)。化疗方案多为大剂量甲氨蝶呤、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及其它联合化疗方案。

2大剂量化疗凸显的护理难题

2.1心理问题血液恶性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35岁,患者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于老年人,更容易产生不利于战胜疾病的诸多心理问题。我们总结了大剂量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如下:2.1.1恐惧心理56.9%的患者产生过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当医生明确诊断后,自己认为无法治好,就像判了死刑,生命濒临尽头,特别是通过网络、书籍、文献等媒体查阅专业资料后,盲目关注死亡率、复发率、总预后等指标而不加以科学和个体化分析,只关注负面知识,更加惧怕疾病,不愿意配合大剂量化疗。在大剂量化疗过程中和骨髓抑制期,惧怕不良反应发生,妄自扩大方案、药物、并发症的毒副作用,甚至产生消极和抵触甚至不配合治疗,导致治疗难以进行。2.1.2焦虑心理约占患者总数29.2%,患者绝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希望深入了解疾病,但又过度担心结局,特别是与家人无法取得抒发或疏导时,更加焦虑,甚至产生幻觉、幻听和迫害妄想,容易将其他患者的不良情况比较自我,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担忧,情绪极其不稳定,惶惶不可终日,暴躁、打骂家属和医护人员也时有发生。2.1.3抑郁心理占总数12.6%。尤其多见于长期治疗、病情较重、疗效不佳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孤言寡语、郁郁寡欢、不思饮食、悲观失望,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有3人自杀未遂。2.1.4其它问题包括抵触作对、狂躁发泄等不健康和不良心理状态。以上心理难题在年龄、学历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40岁者高于年龄>40岁者,学历越高,发生率越高。P<0.05%)。在化疗前进行积极细心的宣教、做好疾病解释工作、逐项说明大剂量化疗的意义、方法、可能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医护患组成治疗团队和责任单元,安抚恐惧、焦虑、抑郁心理,甚至允许特殊患者适当宣泄情绪,是值得探索的护理策略,也是消除治疗隐患,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1-2]。2.2输液困难患者长期多次化疗,液体输入时间长、总量大、种类多、血管刺激性大,特别是有些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破坏很大,容易发生外渗,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和恶劣的影响,特别是接受大剂量化疗,静脉输液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建立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所有临床治疗的基础。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药物对血管的破坏,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规范治疗延缓或中断,因此寻求有效、简便、安经济的改良输液方式成为当前紧迫的护理需求。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由于导管直达中心大静脉,血流速度较快,迅速稀释局部化疗药物,从而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化学刺激,减少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由于使用周期长,显著减少反复穿刺对肿瘤及慢性病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上肢血管网,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和焦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2.3饮食极差几乎100%患者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严重恶心、剧烈呕吐、纳差厌食、腹痛腹泻,甚至由于不进饮食、频繁呕吐导致消化道出血、脱水及低血容量等,患者体质迅速恶化,直接导致治疗不得不中断。2.4黏膜溃破大剂量化疗方案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3~5g/m2)、HyperCVAD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口腔黏膜溃疡、破溃、感染发生率61.1%,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进食和休息,合并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后治疗难度更大、疗程更长,直接导致患者拒绝下个疗程治疗。因此,宣教漱口,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也是非常有技巧的护理问题[5]。2.5严重感染化疗后骨髓移植期粒细胞缺乏,各种感染发生率78.8%,血流感染(18.2%)、肺部感染(75.1%)、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多见。尤其是肺部感染,发展快、危害大、痛苦重、恢复慢,常表现为咳嗽、咯痰、胸痛、咯血、气短、喘憋、发绀、呼吸困难等,真菌、细菌混合感染多见,常因病原菌难以明确无法及时针对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演变快,容易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如何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引流、吸痰,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分泌物培养等,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环节。2.6恶性出血血液病大剂量化疗中及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小于20×109/L者约有90.8%),可能发生皮肤黏膜出血(瘀斑、紫癜、口腔出血及血疱44.9%)、内脏出血(呕血、黑便、血尿等占9.8%)、鼻衄(25.8%),甚至导致失血性贫血,影响血流动力学危及生命。患者极其恐惧,应安抚患者,帮助做好生活起居,避免运动和外力,预防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只有1人因严重大量颅内出血而死亡。

3解决上述护理难题、提高护理质量的探索方向

以责任制管理为核心,以医护患全程治疗团队为单元,在患者心理疏导、饮食指导、黏膜管理、注射技巧、疾病宣教、生活管理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护理是解决这些护理难题值得尝试的新思路。科学分析护理难题,有助于针对性制定综合性护理策略以配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案,从而显著提高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减少既往大剂量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率,同时也是改进护理质量和管理质量,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的有益探索,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震.护理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209-210.

[2]郑俊玲.整体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6-227.

[3]沈静华,詹丽芬,吴素华,等.恩度联合化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9:94-95.

[4]邓健,徐廷惠.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9:672-673.

篇8

护理工作质量、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根据《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医政工作暨医疗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到20__年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2所、争创3-5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5-1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通过“示范工程”活动,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促进手术安全、用药安全、就医安全,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用实际行动做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推动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优质的护理品牌,使患者惠及、社会认可、政府满意。

三、活动主题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四、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中心卫生院以上医院。

五、活动主要内容

(一)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和核心,全面推动活动开展。

(二)加强宣传动员,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 )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施临床护理质量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护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全体护士要树立“四个意识”即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增强“四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医院的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五)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护理服务模式,以提供安全、有效、满意、方便的护理服务为目标,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护理服务三到位、十个一”,“三到位”:即优质服务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健康教育到位。“十个一”:即患者入院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壶开水、一个水杯、一张护患联系卡。入院后责任护士与病人交谈一次,每次10分钟,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出院时一张健康教育处方,每人每月为病人做一件好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广泛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意见,对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七)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示范病区的床护比不低于1:0.45。

(八)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包干,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次使用,在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九)发掘优秀护理人才,加!强对临床护理服务,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工作,将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作为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十)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含护士长文件书写),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中的手术清点记录和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记录。

(十一)加强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护理支持中心,明确和落实医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特别要加强药品、物资、维修、送检、安全等工作的保障支持力度,辅助科室做到下收下送,减少或杜绝护士外出领取物质、药品等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患者,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护理服务内涵落实到位。使广大患者受益。

(十二)在示范病区公示护理服务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十三)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推进与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__年3月)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根据本方案,制订本院具体实施方案,于20__年3月30日前报县卫生局医政科教科。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全员学习,共同参与,进一步提高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做好基础护理是全面了解 患者、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专业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4月-11月)

1.根据市卫生局有关文件要求,推荐__县人民医院、__县中医医院、梁山中心卫生院为__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试点医院。并组织专家制订__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及先进个人评选标准。其他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2.认真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疾病护理常规,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促使护理质量上一新的台阶。

(三)总结交流阶段(20__年12月)。

召开全县护理工作大会,对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阶段性总结,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经验,宣传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患者评价好,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医院、病房和个人进行表彰。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各类医院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大宣传力度。

篇9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效用,在具体实验中,强调加强服务能力以及护士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护士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重视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案。

1.2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2月院内手术患者200例,护士20名,所有患者和护士均为随机抽取。其中患者对象均为精神状态正常、无语言认知障碍并有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护士均为手术室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护士,调查护士为自愿参加,不存在负面情绪。

1.3方法

1.3.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方案分别作用与两个阶段,即调查周期起、始两个阶段,在调查前进行100例患者和20名护士的随机抽取调查,经过为其12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实践后进行再次调查,调查方法与前期方法即内容一致。

其中问卷部分主要针对患者进行,用于调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护士评价则通过业务考试形式代替。问卷调查设计见表1。

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2006年冯志英设计的护理工作调查方案,选择了其中的8个问题,同样符合了其中对于服务水平与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环境和关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评分分为七个等级,依次递减。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进行相应处理,对特定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1.3.2简单CQI系统构建 CQI系统实施计划由笔者及同事在2011年年底向院方提出实践申请,与2012年2月份起进行实施。具体实施中由手术室护士组护士长以及手术室主管进行一对一结合,构成两个改进小组,由组中护士长即主管共同负责组内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护士技能培训与检验、护士基础理论学习、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法律及个人保护意识培养课程开展等几个方面。寻找手术室护理工作突出问题的基本表现与类型,并讨论总结具体的改善方案;依据对原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制定工作质量标准。

2 结果

2.1护理人员考试对比结果 在12个月的实践期前后,随机抽取护理人员各20名,对两组人员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和职务进行统计,P均>0.05,说明两组人员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2。

基于上述基础对实践期前后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考试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

由上表可知,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践后,实施后的护理人员技能考试成绩有显著提升,由此可证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施对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安全知识、服务态度认知等方面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2.2患者护理评价问卷结果 实施前后两组(各随机100例)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实施前后两组调查问卷各100份,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使用SPSS进行分析,对患者总体评价进行比较,其中有明显差异的有以下几个项目:术前介绍、主动观察并解决问题等,而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几个项目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部分护理评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对比见表4。

由上述对比结果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感知是相对较低的。

3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有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效果更多的集中在院方的管理角度,对于患者的本身认知改变并不明显,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应用就是一种更注重医院内部、机构内部的自我改良和发展方案。

4 讨论

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构建,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研究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①必须构建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其中以护理安全管理为首要任务,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员对本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干预的能力;②应当遵循"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及时的弥补管理上的缺失;③注意对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责任-奖惩挂钩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I舫,任景坤.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记录书写示范[M].北京:海洋出版,2004.

篇10

    关键词:压疮;伤口小组;护理管理

    我院于2006年7月19日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压疮伤口小组,对全院的压疮患者包括带入院的压疮进行统一管理,制订了一套符合我院使用的压疮危险评估表、压疮情况报告表,及时对压疮进行会诊,指导f脑床护士正确预防、治疗及护理压疮,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汇总,随时向护理部汇报。压疮伤口小组的成立与运行对全院的压疮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缩短了院外带入压疮的愈合天数,减少了难免压疮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减少了费用,使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护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报告如下。

    1方法

    1.1成立压疮伤口小组伤口小组成员由有一定换药经验、热衷参加该小组活动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负责对全院压疮病人进行评估、会诊、循证、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及收集资料等。

    1.2伤口小组的目标及时跟踪伤口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及时跟踪院内的压疮情况,会诊压疮患者,量身制订最合适的预防、治疗及护理计划,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1.3培训、讲座及考核护理部邀请院外伤口护理专家来院讲座,派组员参加伤口护理经验交流会,前往外院学习伤口护理新技术新知识,邀请伤口敷料的应用专家前来讲座等,培养一支具有一定压疮护理理论及实践技术的队伍。

    院内举办面向全院护士的讲座及病例讨论,压疮小组及时会诊全院压疮伤口,根据压疮伤口的动态情况定期举办全院讲座。及时传授最新的护理信息和换药方法。

    在成立伤口小组两年以来,压疮伤口小组成员参加10次院外学习及交流,进行了12次院内的讲座,每个组长都进行了2次以上的讲课,同时将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向全院护士进行点评和分享。

    定期对压疮伤口小组成员进行考评,从“伤口护理基础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100分题目。

    1.4伤口小组护理会诊制度伤口小组长在收到病区的会诊单及压疮危险评估表后48h内进行会诊,带领小组成员对伤口的情况进行复核,指导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每周进行压疮伤口的跟踪,根据压疮伤口的恢复程度,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

    1.5总结经验我们把所有的会诊病例建立了信息档案,便于及时了解病人的转归情况。在会诊过程中,我们及时收集特殊病例、典型病例的图片资料,总结成功的压疮伤口治疗及护理的方法。组长们每月进行经验交流与总结。

    2结果

    伤口小组在护理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截至2008年7月19日止,共会诊980例病人,其中会诊压疮793例,治愈740例,好转13例,未愈出院或死亡40例;会诊压疮危险评估187例,发生难免压疮1例,平均每周到各相关科室会诊10~28人次。与小组成立之前相比,治愈压疮天数减少4~6d,好转压疮天数减少3~6d,病人住院期间因压疮产生的住院费用减少50~137元。

    压疮伤口小组成员的伤口护理技术得到提升。原先组建时,各小组成员的压疮伤口治疗及护理知识较薄弱,选用伤口护理基础知识题库对各组员进行考评,最高80分,最低56分,平均得分63分。2007年7月19日,同样选用伤口护理基础知识题库进行考评,最高91分,最低62分,平均73分;2008年7月19日得到的考评成绩最高96分,最低70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均82分。

    3讨论

    3.1伤口小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费用压疮伤口小组的成立与运行,使全院的伤口情况能够得到统一管理,并能根据不同的伤口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和换药方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缩短了压疮伤口的愈合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的费用。

    3.2压疮伤口小组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压疮伤口小组从成立至今,不断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知识丰富的伤口专业护理队伍,使压疮的治疗及护理除了应用传统的方法之外,还采用了现代的生物膜、水胶体类、交互式湿润疗法等方法。原先医院内压疮的护理方法各科不同,取得的临床效果也不同。压疮伤口小组成立之后,在医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压疮评估体系和会诊制度,对全院的压疮患者进行及时会诊,制订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为病人提供了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技术,在压疮伤口的护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