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 必要性

一、环境管理会计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正式拉开了环境会计的序幕。随后建立了第一个通过正式程序推动环境管理会计采纳的国家性机构---美国环保总署。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管理会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重视,如国会计师联合会(IFAC)于1998年发表了《组织中的环境管理:管理会计的作用》。该报告定义了环境管理实践、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术语,简要概括了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挑战和目标,讨论了会计人员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Roger L Burrit(t2004)在分析传统管理会计障碍的基础上,出环境管理会计,指出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工具包括环境成本分析、投资评价和业绩管理,并对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做了说明。而我国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01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并就环境会计做了相关讨论,但是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至今尚未真正起步,为此,本文试图分析建立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二、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引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失衡,2013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虽然,政府部门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为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给予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宏观支持。但是,环境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从微观方面来讲,如何正确认识企业与环境管理的关系,如何在企业决策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如何在环境管理会计中应用成本与效益分析法,如何形成资本预算、业绩评价、环境成本分析等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如何形成有效的环境披露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尚未成熟。从宏观方面来讲,首先是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法律不够健,没有硬性要求,使得企业很难主动去付出较多的成本去避免环境污染;其次是社会环保意识薄弱、社会监督力量薄弱,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组织,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没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压力下,企业不会在没有经济流入的情况下为保护环境而支出经费;再次是缺乏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人力基础,专业的环境管理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还要具备对非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

三、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第一,从微观角度来讲,首先,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有助于企业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传统的核算办法比较单一,不管是从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角度来说都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作为一种附加成本对经济利益的影响,而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能将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成本进行单独确认与计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加以量化,从而在产品定价方面使得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降低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其次,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及时了解环境资源的流量以及资源存量的分布,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企业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最后,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在“绿色消费”的影响下,许多国家都要求或者倡导企业对外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若想进入国际市场也会面临众多的环境要求,而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则有助于改善企业环境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从宏观角度来讲,首先,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如何反应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评价环境管理业绩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为追取巨额利润而置环境与不顾的行为,使环保理念深入企业,最终实现财务目标与环保目标共同实现的双赢局面。其次,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有助于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西方发达国家以对外投资为借口将重污染、低成本的企业设立在我国,对我国环境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剥削,以牟取巨额利润。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为我国允许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提高了门槛,将以牺牲我国资源为代价的重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同时,那些准予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为我国在环保方面的研究提供部分经验。

四、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对策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实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包含环境管理会计相关内容,这使得企业在实际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中无法可依。我国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补充完善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管理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模式,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操作规范化、统一化,提高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使得各个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横向可比性,便于相关利益者的投资以及公众的监督。

第二,改善成本会计控制系统并建立环境业绩评价体系。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已不能满足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还应引入环境成本会计相关内容,并建立与员工报酬相关的环境业绩评估体系,这样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使得每个员工自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最终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共同发展。

第三,进一步深化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拓宽研究领域。环境管理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同会计学以及管理学交叉结合形成的学科,在研究环境管理会计时,我们难免会被传统会计领域所局限,这就要求我们会计研究人员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巧妙的将环境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应用到环境管理会计的建设当中。

篇2

关键词: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 企业竞争力

ISO14001已经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

ISO14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的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分五个方面说明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一、提高企业形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

企业获得了ISO14001的认证证书标志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标志着企业已经实施了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机制,对有关环境、资源等问题进行着有效的管理,特别是表明企业已经严格遵守了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要求。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体系的十六个管理要素之中,与遵守环境法规要求紧密相关的就有九个要素。包括:环境方针中承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法律法规的收集和识别,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培训、信息交流、法规符合性的定期监测以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等。因此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从体系上保证企业能持续、有效的遵守法律法规,极大的丰富了企业执行法律法规的手段。

二、提高市场的准入程度

ISO14001标准中规定,实施认证的组织要对自己的相关方施加影响。即获得认证的企业要求相关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认证便形成了一个链式效应,使各级的供货方、相关方加入到认证行列中来,迅速扩展企业的数量。否则便不能满足订货厂商的要求。由此可见,ISOl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已经或正在成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

三、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环境管理体系从体系的高度强调了污染预防,明确规定在企业的环境方针中必须对污染预防作出承诺。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中,要求全面识别企业在活动、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针对其环境影响加以控制和管理。这就体现了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原则。在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时,要审核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置等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否实现了方针中预防污染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各企业在上述不同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绩效。

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在ISO14001标准中,不仅要求识别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环境因素,而且还要识别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因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应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或资源消耗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

2、认真对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首先是采取措施降低工艺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包括降低废品率,减少边角余料等工艺废料的产生量,从源头上加以治理。除了从源头治理之外,对产生的废物,也要进行认真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例如实施14001认证的企业普遍对金属边角料、注塑浇口、包装纸箱、废油及废溶剂等尽量做到回收再利用。很多企业对建立体系前后的废弃物排放量进行了比较,降低的幅度很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过程是对企业的环境影响状况,资源、能源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的一次全面地、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要通过这一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评价,找出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或管理。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除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外,也要对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在能源、资源的利用方面,要分析主要耗能设备的利用率及利用的合理性,要通过本企业单位产品历年消耗量的比较,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找出自己企业在管理上、技术上或设施上的差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同样对于原材料的利用也要做类似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的控制,全面优化本身的戍本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消耗,实现最低成本的控制,因而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所控制的环境因素,除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因素之外,还包括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但可以丰富环境管理的手段,实行有效的污染预防,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前,马万民;试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及其建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篇3

关键词:低碳采购;绿色采购;环境管理;供应链;饭店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0)06-0108-04

一、引言

企业采购的材料和产品在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阶段均会对降低环境冲击产生重要影响(全球环境管理倡议,GEMI,2001),故而企业环境管理的有效策略为将环境管理与采购管理结合起来以促进环境管理技术的传播,这是企业提高环境绩效(Robert Handfiel,Steven v Walton,et al,2002)及获得真正的竞争力(GEMI,2001)的有效途径。

尽管饭店采购从传统采购过渡到绿色采购已经经历了一场采购范式的革命,然而,现行的绿色采购由于仅仅关注所采购商品或服务在使用、加工、替代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而未能将诸如生产、运输、消费、(废弃物)分解等环节纳入管理范围,因而使采购管理缺乏系统性而难以真正全面满足饭店对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这一问题的出现呼唤饭店环境管理的深化,并由此催生出一种更为先进的采购过程和模式的问世。2003年,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它为包括饭店业在内的诸多业态指明了一条新的企业绿色管理途径。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概念的讨论,这些讨论带给人们诸多启示,并进一步导致了最近(2010年上半年)一个崭新概念――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出炉。从理论上讲,低碳采购将开启新的饭店管理理念、文化、环境、过程,并将引发经营管理人员行为模式的变迁。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及绿色采购工作,厘清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概念、内涵、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已经正当其时。饭店的低碳采购不仅是绿色采购的延伸,它更是一种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构建饭店低碳采购管理这一更为系统的绿色采购管理机制,既可降低饭店的总体采购成本,又可降低采购过程和供应链中的总体碳排放。有理由相信,这一新型的采购管理方式将成为未来饭店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同时,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普及将使饭店业真正获得一种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的和资源节约型的经营之路。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涉猎有关饭店绿色采购问题的研究,并且在本领域已经有一些典型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然而,随着世界饭店业的快速发展,饭店绿色采购所依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因此,有必要来评估及重新审视现行饭店绿色采购的现状及问题以便找到应对变化的对策。不仅如此,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都以国外的饭店业为研究对象,鲜见针对中国大陆饭店业的相关研究报道。对中国大陆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利于饭店业实业界和学术界加深对这一新型采购管理模式的认知和理解,推动饭店低碳采购管理在国内的实施和普及,同时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繁荣。当然,中国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对世界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也将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饭店低碳采购管理

尽管已有学者就绿色采购和低碳饭店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并且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然而“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定义直到2010年才由洪文艺提出。在他看来,“饭店低碳采购管理”要求饭店在采购设备、物资、食品时,既要关注商品的质量价格,又要关注所购商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加工、消费、降解等过程中的碳排放,在综合比较权衡中作出既有益于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又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选择。这一定义较好地把握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这一定义。

通过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与绿色采购管理进行概念对比,可以清晰地了解两者的差别。绿色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并作出环境保护努力,有利于资源的再循环、再使用、材料的替代使用和废弃物的减少。当我们选择所关注的环境因素对两者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在低碳采购管理与绿色采购管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前者,各个环境因素均被考虑;而在后者,诸如生产、运输、消费及降解等因素并未涉及(见表1)。比较显示,低碳采购管理比绿色采购管理具有更高的系统性、生态性、技术性。

三、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模式

传统的饭店采购管理流程一般由5个步骤组成:制定采购计划;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选择采购方式;商品验收、入库和使用的动态管理;总结、修正并制定新的采购计划。“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方法是:对应传统饭店采购管理的全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步骤)上实施不同内容的“低碳干预”。即:考虑饭店的环境绩效和减碳目标;比较商品的碳排量;选择低碳排量的采购方式;对商品库存和使用的碳排放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对结果进行总结、调整和修正并制定新的低碳采购管理方案和目标(如图1所示)。干预的结果是:饭店通过自身的低碳采购努力达到减排的目的,并不断提高饭店的整体低碳管理能力和环境绩效,使饭店业为全社会的减排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必要性

(1)在气候、环境、能源、人口等世界性的问题不断加剧之时,国际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注重环境意识、实施环境管理、实现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是深化饭店环境管理、实现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又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相互交织。传统的发展方式,不仅中国的国情不允许,全球的资源容量也难以承载。因此,饭店业有必要采用低碳采购来降低资源的利用以为国家的资源节约作出贡献。

(3)“全球环境管理倡议”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所采购的材料或产品对于企业产品生产系统的各个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饭店企业为降低环境影响,有必要通过低碳采购来对材料和产品的采购流程加以干预。

(4)绿色采购的有效实施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采购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真正的竞争力。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是对现行绿色采购管理流程的革命性再造,饭店企业对

自身真正竞争力的持续追求使得低碳采购成为必然。

2 可行性

同传统的饭店采购比较,低碳采购管理具有“新颖性”、“生态性”、“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1)新颖性。低碳饭店及低碳采购管理均是新生事物,前者以饭店的资源节约性和环境保护性为特点,后者则表现为一种新的采购模式;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预示着低碳采购管理在低碳饭店创建的热潮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获得较大的成功。

(2)生态性。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低碳排放。饭店要么通过购买低碳材料、商品,要么鼓励提倡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来实现低碳排放。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最直接的目标便是通过供应链干预来从源头上和全过程降低饭店运营中的碳排放,降低环境冲击。这一环境价值取向顺应了国内建设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潮流,必将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并走向成功。

(3)文化性。饭店的生产经营是一种生产方式,饭店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同时又是一种生活、消费方式,饭店的低碳采购管理涵盖了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环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饭店低碳采购管理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新的采购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和消费文化。这一文化营造恰好契合了国家对新型旅游文化的弘扬,更具体地说,它是对中央政府于2009年大力提倡“低碳旅游方式”的一种管理响应。文化上的融通可以使饭店的采购部门借助政府对低碳消费文化底蕴的主导式夯实,消除或减少推行低碳采购管理的文化壁垒,培育饭店低碳消费的客源市场。

(4)经济性。采购是饭店运营和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瞄准所购买的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性,这实际上有助于节约采购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有利于饭店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然,这一经济性特点本身便可充分调动饭店业主从事低碳采购管理的积极性。

五、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实现途径

1 政府创建低碳化的政策体制环境

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稳定平衡全球生态系统而提出的。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具体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往往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调控者。企业固然应当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然而,在环境体制尚未制定和完善以及各种环境机制尚未有效运行,特别是当饭店采购部门的经理认为环境管理的成本高(如认为循环使用意味着不经济等)的情形下,企业的环境行为特别依赖于政府环保政策的引导。当前,中国饭店业低碳化目标的实现,首先离不开包括饭店采购的低碳管理在内的饭店自身的低碳化管理。但仅有饭店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鼓励性、引导性政策的出台,公平、合理的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实现饭店低碳化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政策体制环境因素。引导性政策可以使饭店企业明晰努力的方向,鼓励性政策可以激发和调动饭店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推行低碳采购管理的潜能和积极性,而合理的体制、机制则可以有效地协调各个阶层和部门实施低碳管理的社会责任。

2 饭店业主及管理者树立低碳理念

高层领导的环境意识是企业绿色采购的动力。国外的实践表明,采购部门及采购经理已经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在没有强制性和奖励性措施的情况下,中国饭店企业主动实施低碳管理的可能性较小;而企业缺乏环境意识和低碳理念指导的低碳行为,可能会脱离可持续的发展轨迹和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饭店业加强环境绩效、实施包括低碳采购在内的低碳管理的直接动力,往往来源于饭店业主和管理者所持有的低碳理念和他们对饭店环境绩效的不懈追求。

3 选择专业化、集约化的低碳采购方式

由于单体饭店所占比例大,个体采购规模较小的原因,中国饭店传统的采购方式一般以购买式(临时性)采购、比较式采购、招标式采购等方式为主。前两种方式常使饭店采购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状态,招标式采购一般只适用于四、五星级的饭店,更多的中小型饭店无论国营还是民营,一般不会采取开招标会的形式来进行采购。即使是招标式采购,也多以成本和质量为主要追求目标,对环境因素考虑得不多。低碳采购管理对饭店采购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委托式采购、网络式采购、集团式采购等专业化、集约化的采购方式有利于饭店采购管理的低碳化,其中,委托式采购是指饭店将采购业务委托给专业的采购公司,并对采购公司提出低碳要求和低碳管理目标;在网络式采购中,饭店企业采用“绿色+资本+网络”这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绿色”、“资本”、“网络”这三大抓手,可推进中国饭店业实现以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采购流程战略转型;集团式采购,无论是若干个单体饭店组成采购联盟或联合体,还是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集团的统一采购,均能以集团的优势来提出低碳管理的目标诉求,以达到提高饭店环境绩效的目的。

4 从有关研究机构获得技术支持

尽管低碳理念在全球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各领域、各行业有关低碳技术的研究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正之中。专业技术往往依赖于专业机构的研究,饭店业只能从有关组织和研究机构那里获得专业的低碳技术支持。当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在有关商品贴上“碳标签”的做法,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了贴“碳标签”的尝试。但由于饭店采购的商品涉及的行业和品种特别繁多而且复杂,因此较为成熟的饭店采购管理的低碳技术,特别依赖于有关环境组织和饭店协会等机构的权威。

5 提供低碳采购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

低碳采购管理对饭店采购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的低碳采购管理人才必须做到:掌握丰富的低碳知识和生态学基本知识;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和较高的环境责任感;有追求平衡的心态和工作技巧,即在追求饭店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的平衡以及饭店整体和谐的大前提下,善于追求商品价格与质量的平衡,追求成本与效益的平衡,追求采购成本与服务质量的平衡,同时保持采购人员心理的平衡。只有同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意识、伦理、道德、意志和情商的人才队伍才能为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六、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自身的责任承担,已经不可能无视环境问题的存在。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都已经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将其付诸实施。同时,有关“低碳”的研究也正在成为国内外饭店业研究的热点。饭店环境管理应当注入低碳经济的理念,以推动绿色饭店的创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转型升级;具体到饭店绿色采购,则是推动饭店低碳物流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与上、下游企业的低碳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篇4

开发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特点

虽然与企业有所不同,开发区建立的区域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主要针对的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但体系建立的框架还是基本一致,区域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同样包含了ISO14001标准要求的全部过程。但由于区域环境管理的手段与方式与企业管理有所不同,区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等施加影响来预防污染的发生和治理环境来持续改善环境,因此,与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相比,区域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其一定的特点:

1.体系文件中,程序性文件编制十分重要。

因为许多国家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实施都是通过这些程序的运作来体现的,即环境管理的运作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象企业的环境管理,大部分管理通过程序运作是为了结果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2.适用性法律、法规的选择面广。

与企业的环境管理有所不同,区域环境管理的面较广,因此,适用性法律、法规也较多,一般均达四、五百条之多。同时,与企业相比,区域环境管理的对象变化比较快,开发区环保部门须不断面对新的投资企业带来的新的环境课题,因此,适用性法律、法规的面广、量大,且调整频繁。

3.环境因素的类别须细化。

与企业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分类有所不同,由于区域环境管理除了办公因素外,还涉及到对现状环境的治理和通过行政管理等形式对排污企业施加影响而控制污染,微观管理上,开发区政府是大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但不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主体应为企业),因此,为了使所有重要环境因素都具体到可明确有具体的控制手段,区域环境管理中涉及到的行政管理活动类的环境因素通常被细化,如细化为相关企业类与环境质量类等。另外,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制定等方面也有一些与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不同的特点。

篇5

1.1环境中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

建筑工程中,在运输、装卸施工材料,平整施工场地、开挖道路等都会产生一定地面扬尘,造成环境的大气污染,从而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建筑场地施工人员平时的生活废水、施工中的废旧材料、用具以及像漆桶、沥青桶、废旧灯管等原料随意的丢弃也会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导致附近土壤恶化,水质变坏,施工人员的不注意都容易造成污染。

1.2噪音污染

施工场地有很多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货车等,这些机械在使用当中都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也会影响周边的居民的生活与健康。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建筑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1.4桩基挤土与挖土造成的环境影响

由于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地下空间的日益加大,建筑基坑也越挖越大,越挖越深。在基坑开挖时,随着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基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遇到降水或者开挖措施设计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基坑变形、流土以及维护体系遭到破坏等,都危及到基坑周边的建筑物。

1.5装饰材料污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建筑新材料不断的涌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也就越来越多,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造成污染的主要有甲醛、苯系物等。

2针对环境管理提出注意和具体措施

2.1环境管理应注意的几点

一是建筑设施资源不足:建筑环境管理的有效实施主要靠的是有关部门和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并对各级部门、人员提出任务、职责的明确界限,并予以传达。兵器要求管理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预防不力,设备配备不足:要确保建筑项目环境管理有效性的运行,关键在于要素的纠正与预防上,目的在于环境行为的改进。

2.2对员工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

2.2.1一是,认识建筑人员环境污染培训的必要性:从建筑的管理角度来说,项目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实施,必须依赖所有的施工人员的参与;二是,深化培训: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是纸上谈兵,不同的施工场地有着不一样的环境污染因素,对他们需要针对性的培养。在培训时,要针对具体的需要,制定出培训方案,让施工人员的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2.2在施工项目中,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列出岗位责任制和承包责任制,建立一套环境保护控制体系。作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环境保护的第一负责人,也是现场环境保护监控体系的领导者,作为建设项目工程,应当把环境保护的指标作为项目经理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2.3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检查和监控中,应当做好对现场粉尘、废弃物污染的监控工作。要把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文明施工联系在一起。

2.3.1防止大气污染

施工场地应该经常洒水,保持场地湿润,施工项目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粉尘材料扬尘、散落造成环境的污染。除了设置必须符合施工规定以外,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场地焚烧橡胶、皮革、树叶等有毒、有害的物质,对化学药品加强管理,防止其泄漏、溢出。

2.3.2防止噪声污染

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科学的、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将运用大型机械的时间调整到不影响周边人员生活环境的白天,严禁在夜晚动用噪声过大的机械进行施工。在对施工机械的方面,应做到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对设备惊醒保养,减少机械施工期间因振动、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3防止水、土污染施污染

施工剩余的废弃物不能随意倾倒, 应按照管理规定运送到指定倾倒场地。不得在饮水处处理施工机械和化学药品等,应设置隔油池或者沉淀池,防止施工期间的生产和生活废水直接倒入。施工当中的搅拌废水、磨石废水等如果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则可以排入城市管道。存放施工现场的油料的仓库,必须经过防渗处理,防止油料出现跑、漏等现象,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2.3.4加强回收处置和重复利用

对建筑产生的垃圾,可以进行分类处理,像塑料桶、盒子、编织袋等都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搅拌混凝土的地方,建立好蓄水池、集水井等,废水经过一些处理可以用来冲刷或者再利用。在一些大型的施工场地,可以在厕所附近建立处理垃圾、粪便的沼气池,不仅消除了污染,还能够降低用工成本,节约能源。

2.3.5防止装修、装饰对环境的影响

对施工进出场得装饰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严禁有害物质超标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尽量采用无污染施工工艺。例如基体与板材连接的方式可以由胶结改为钉接来固定。

3建筑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进步,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文明,但是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意识到了开发自然资源需要尊重自然界得客观规律。环境与发展齐步,走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为了更好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不被破坏,让建筑施工的经济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建筑项目施工实行环境管理。

3.2环境管理的发展

篇6

关键词:环境监察;节能减排;作用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21-1

1 环境监察实行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来说,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多的原因有很多,而国内许多建设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与环评阶段项目建设内容不符,环保措施和设施“三同时”落实不到位以及环保设施未能有效运行,造成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这些都造成污染物的减排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察的实施将使得项目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整个监察工作贯穿于项目设计、施工、试生产三个阶段,既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服务于企业,填补了项目审批到验收之间的技术空白,是对现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利补充。

2 环境监察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引入环境监察,可以使环境管理的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的始终,除了监视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现场视频信号巡视等。还可以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根据值班电话、自动监测数据和现场视频信号等发现环境异常情况,及时向环境管理部门报告。另外,通过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的日常管理,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的数据进行手工比对,根据监测和环保部门的定期考核情况,审核与判别自动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逻辑性,确定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将以前存在的事后管理变为过程管理,从环境达标监察和环保工程监察两方面入手,确保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它也使政府强制性管理变为政府监督与建设单位自律和第三方服务相结合的管理,这既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经之路。因此环境监察做得好,污染物的排放就少,这样就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3 环境监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1 主要目标

环境监察就是要按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其批复意见、设计文件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依据环评报告书和设计文件中提出来的工艺、总图布置、各项环保措施等,认真监督、管理、检查项目的工艺、总图布置与设备的复合性、各个环保措施的效果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实际落实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那些不合环境要求的,环境监察务必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业主,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对于那些拒绝整改的业主,要上报相关的环保部门使其整改,确保处理和解决好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促使环保的“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为环保的行政管理单位提供可靠的验收依据,本着对社会民众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可以按时顺利进行,确保项目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要求。

3.2 主要任务

(1)依据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对施工中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和污染防治设施落实的进度、可行性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施工前编制工好程环境监察工作的方案;

(2)积极协助业主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书以及相关的批复要求,认真完成项目的“三同时”的工作要求;

(3)认真检查、监督项目的工艺、设备、设计图以及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环境监察应该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对于那些拒绝整改的业主,要上报环相关的保部门使其整改,确保我们的生态环境健康,确保环境污染可以做到积极地预防和治理;

(4)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环境监察要本着对业主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工艺、设备等发生了重大变更或者出现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时,环境监察单位应该积极的配合业主与相关环保部门进行沟通,使得业主能够严格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来达到环保竣工验收的条件;

(5)如果在施工中出现环评报告数据不准确,出现设计文件没有包含具体的保护措施,环境监察单位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协助设计单位和业主提出一定的善后保护措施;

(6)在工作中,环境监察单位一定要本着为环保行政管理单位提供验收的依据,对社会大众负责任,达到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7)认真做好环境监察工作的相关信息管理;

(8)环境监察应该采用巡检和旁站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期间的各项环保设施认真的进行处理。

环境监察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建设项目管理只注重审批和验收的哑铃型管理模式,实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工作背景下,我们必须完善并执行环境监察制度。

参考文献

[1] 程胜高,戴明新,安琪.工程环境监察发展生态及其与环境评价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9:63-65.

篇7

关键词: 环境 行政公益诉讼 可行性

    对于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传统法律制度采取的是单轨制保护模式,即由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维护环境公益。然而,对于没有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公共权力,其权力本身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是每一个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所无法改变的。环境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其利益的保护同样受到制约。尽快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充分发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的巨大潜力,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趋势。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的界定

    环境公益诉讼指致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公民、环保组织或特定国家机关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并不是独立于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它只是一种与诉讼目的及原告资格有关的诉讼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方为特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此处所指的特定国家机关为人民检察院,它最有权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社会组织及个人可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

    2.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为管理环境的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或抽象行政行为。

    4.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非提起诉讼当事人自己的私利。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鼓励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因环境纠纷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主要理论依据体现在以下两点:

    1.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理论认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拥有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具体而言,就是有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有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督、检举、控告和诉讼的权利等。因此,公民的环境权利遭到行政行为侵犯的时候,不管是否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均有权提起诉讼,要求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环境权理论的兴起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要素来说,乃全体公民的共享资源和公共财产,任何人不能对其任意支配、占有和损害;国家是基于全体共有人的委托而行使管理权的,因而政府作为委托人有责任管理好这些财产。

    当行政机关只注重本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漠然视之,行政机关在防治污染方面不依法履行职责时,任何公民、组织或国家特定机关均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政府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履行其职责或管理环境的义务。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环境法是一种社会法,从社会法理的观点而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社会法思想为底蕴,具有社会法理基础。

    三、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且可行的。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管理;企业

所谓绿色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其工艺和产品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1.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势在必行

1.1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经济得以永续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企业管理的主题,是企业的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所在。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形成了全面而深刻的冲击,它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

1.2 企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打入国际市场的客观需要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本国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为由,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商品进口进行严格限制。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等等。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它们都是利用环保以保护自身利益最频繁的国家。因此,我国企业极易受到这些国家名目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只有推行绿色管理,使生产和服务达到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才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2.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成功案例

2.1 德国BSHG公司绿色管理案例

作为欧洲生产电子及电气产品的领先企业,德国BSHG公司以其在环保方面的不断创新于1998年首先使用可自然产生的无害气体异丁烷作为制冷剂,成为了世界第一家不使用氯氟化碳/氢氟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公司。

从1989年以来,环保就已经成为了该公司的焦点问题。BSHG认为有责任将商业目标和环保结合到极致,即使在德国90年代经济不景气时,他们也没有放弃过环保努力。从1994年起公司便开始向着获得ISO14001认证前进。

由于公司完全依靠它的雇员来实现公司目标,BSHG公司通过昂贵的深入培训及个人发展课堂来加强员工的环保动力与资力。

2.2 中国开米公司绿色管理案例

开米公司是我国最早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洗涤用品生产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了国内第一个环保型洗涤剂品牌——开米涤王中性洗衣液。此后,开米公司一直坚持环保原则,实现全过程清洁生产,无三废排放,而且开米产品对人体、环境无害。目前,开米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型无磷液体洗涤剂专业生产企业。

3.案例分析——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相关对策

3.1企业应强化绿色管理理念,坚定环保信念

绿色管理理念即融环境保护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的理念。只有树立绿色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在对待环保问题的态度上由消极回避向积极合作转变,树立自发性环保意识,使环保成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的前瞻性投资。 树立绿色管理理念要求企业把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为此,企业要采取积极的环保态度,不断向职工灌输绿色管理思想,使职工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把自身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像BSHG和开米等公司那样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管理而取得成功。

3.2 企业真抓内部的绿色审计,确保方案落实

绿色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环境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查,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独立性的系统监督活动。企业应该像BSHG公司那样,除了接受外部的审计外,使企业内部环保方案的效力实实在在地接受企业内部常设的环保机构的严格监督与审计。

3.3 企业应建立绿色管理体系,争取绿色认证

绿色认证的依据是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014000标准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并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当前,ISO14000认证体系被称为国际贸易中的“绿卡”,其中的ISO14001认证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不符合该认证的企业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将寸步难行。取得该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外部的认可。为此,我国企业应抓紧培训环保人才,按照ISO14001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安装使用和产品用后处理等所有活动在内的绿色管理体系。

结论

绿色管理的加强与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均应该放眼全局,从战略政策、法律法规、素质教育、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做出新的有效的举措,形成一种良好的绿色营销氛围,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步入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环境绩效审计; 平衡计分卡; 煤炭企业; 指标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承载了巨大的压力。粗放式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重工业区、能源基地。煤炭的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地表沉陷、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枯竭、粉尘污染、瓦斯排放以及噪声污染等。国务院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年来,煤炭企业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动辄上亿,加强对企业环境治理活动的监督与检查,并对企业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越来越重要。

一、煤炭企业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是指企业内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系统、涉及环境方面的各个项目,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经营过程或相关活动中整个环境管理活动的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管理当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业绩以及为相关决策提供帮助的一种审计活动。

环境责任同经济责任一样都是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生态环境严重的煤炭企业,环境责任更重大,更应当被更好地履行。当前除了现行的环境法规与政策,我国还针对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技术标准。要想确保企业自身环境责任履行、国家规章制度被良好地遵循,离不开环境绩效审计的监督。环境绩效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评价。激励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将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煤炭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这样一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节约煤炭资源,产生经济效益;二能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避免环境事项引发的相关风险,从而产生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由于考虑了环境的损耗,还可以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综上所述,环境绩效审计作为鉴证煤炭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手段,在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生态平衡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履行自身的环保责任,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展,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上的不完善。所以有必要针对煤炭企业环境管理活动设计一套科学、完整、合理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使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环境绩效评价可行性分析

(一)平衡计分卡原理

平衡计分卡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针对当时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绩效评价体系而提出的。它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将组织的目标、战略分解为可操作与衡量的指标和目标值,落实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激励企业实现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均衡与统一。其原理如图1所示。

(二)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1.二者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环境绩效审计最终目的是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被审单位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影响绩效水平的关键点,提出合理确切的改进措施,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环境管理的绩效水平。而平衡计分卡自诞生20年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并且是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激励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两者结合将环境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环境责任。

2.二者的理念相通。环境活动本身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带有社会属性,对周遭的居民、政府、其他企业都会造成影响。环境绩效审计关注企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只有这三者协同完整,企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平衡计分卡创建的初衷就是:参与研究的人们相信,过分地依赖财务业绩指标,会影响甚至妨碍企业未来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关注潜在发展能力与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可见,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现了平衡与统筹的理念,平衡计分卡体现出长期发展的理念,在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中二者的融合顺理成章。

鉴于此,在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审计中引入平衡计分卡,对企业的环境目标进行战略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变矿区环境污染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设计

(一)设计的原则

1.科学与全面原则。设计评价指标时要遵循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与企业本身的特点,要考虑标准自身科学与否,同时考虑指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各项评价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避免重复,使指标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所选指标的集合要尽可能地覆盖被审计单位与环境活动相关的每个关键环节,以使评价指标最大限度地适用于被审计单位。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由于企业的环境活动不仅涉及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社会与环境效益,不是所有的环境管理效果都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描述,有必要同时采取一些定性的指标来衡量绩效情况,以便更全面恰当地反应企业环境管理绩效。因此在进行实际指标设计时要注重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使用。增加定性指标的比重,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认识到环境管理带来的收益,调动企业保护与治理环境的积极性。

3.可控性原则。绩效评价的单项指标值应当是企业可以控制和调节的,企业改变相关的行为可以使该单项指标值发生变化,摒弃受外界条件影响而非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指标,如应当剔除隐含市场价格的统计指标,因为某项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设计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实践中是否易于采取,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在满足审计目标需要的前提下,指标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全面、准确、简明、清晰。

(二)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具体的指标见表1。

1.财务指标:包括环境治理投资情况、环境污染费用支出两类指标。关注煤炭企业环境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保证环境管理资金的到位。这样才能进行环境治理等后续工作,继而合理地运用环保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做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2.客户指标:包括政府与公众两类指标。外部群体如何看待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果至关重要,因为环境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使在该区域生活的公众、政府满意。考虑外部群体的诉求,企业环境管理的战略布局才能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分轻重缓急更好地满足外部群体的要求。

3.内部流程指标:包括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环境制度四类指标。其中环境治理指标又可以分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防治,噪声防治,其他方面防治五类。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保证企业环境绩效的关键,也是政府与公众满意度的决定因素。

4.学习成长指标是确保企业在环境治理与保护活动中持续改善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环境管理内部流程的支持系统,用以弥补煤炭企业实际环境管理水平与环境战略目标所要求的环境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于波.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王巧玲,李玉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4):117-120.

篇10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 会计体系;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52-02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感备受关注。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基于环境的发展模式,成为各国企业发展所遵循的理想模式。绿色发展要求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开展经营活动、拟定投资计划和进行业绩评价等各个环节均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注重节约和环保,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在绿色发展模式下,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可能性,将所生产的环保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效加以区别,也有助于企业按照环境标准做出符合成本效益的选择,并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竞争优势。

在企业建立、运行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会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在环境管理的决策、计划、控制、评价和信息传递等环节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真正应用环境会计的企业很少,原因是一些企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会计系统与环境议题存在冲突,会计变革势在必行。随着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风险的日益关注,企业越来越需要运用环境会计手段来控制环境成本、计量环境影响、提供决策信息、开展绩效评价和进行环境信息沟通等。因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破解目前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的瓶颈,使环境会计真正为企业所用并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中会计缺失的主要原因

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许多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在其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除了报告环保投资、排污等数据外,很少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缺乏系统核算和报告,并且所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不全面,缺少对环境负债、环境罚款以及环保收益的货币信息。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缺乏应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动力

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是否运用环境管理会计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规范,也没有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会计制度作为指导。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巨额的环境罚款,暴露出我国的环保法规惩罚力度偏弱,同企业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所支付的成本以及后续的环境投资相比,环境违规成本太低,企业感受不到应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外在压力。

2.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管理会计首先必须量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并将其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量化指标处理,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环境方针,降低企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缺少对现有环境管理方法和工具的系统性分析,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指标,使得环境管理会计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

3.缺乏环境管理会计人才

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要求环境管理会计人员具备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更有效地提供环境管理会计服务。但是我国目前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制约了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三、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有助于企业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

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能够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单一的弊端,将与环境相关的成本进行单独确认与计量,量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使企业更清楚地了解产品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促使企业削减成本,提高业绩,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有效的环境成本信息可以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使企业更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价,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2.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

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及时了解环境资源的流量以及资源存量的分布,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企业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

3.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更加严格,企业环境成本与风险日益增大。许多国家都提倡企业对外披露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这使得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面临更多环境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基于此,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环境管理导向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

环境会计包括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内部环境审计。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环境财务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审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于环境会计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对它们之间的协调性研究也很少。但是,这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即服务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因此建立基于环境管理导向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图1所示:

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一般包括:遵循环境法规、协调财务与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沟通。环境管理会计面向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环境信息,环境财务会计面向企业外部提供相关环境信息,其最终工作成果是环境会计报告。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财务会计不是对立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内部环境审计以相对独立的地位,运用观察、访谈、复核和测试等手段,对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与评价,以获取客观证据,最终得出审计报告。在环境管理体系框架下,企业环境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三者的共同目标。

五、结语

在当前国家倡导绿色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应该自觉履行环境责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会计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环境会计体系。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披露已初见成效,无论从参与披露的企业数量,还是从披露的内容来看,都有向好的趋势,但是在环境绩效信息和负面信息的披露方面尚待改进。因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环境管理导向下的环境会计体系,正确认识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之间的关系,大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绿色形象,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颉茂华,王珉,刘向伟.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1).

[2]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

[3]胡谷乔.议环境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