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现状

篇1

关键词: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健康;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劳动者的作业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由于部分行业和地区,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对工人的保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明显滞后,职业病中毒事件接连发生,劳动者的职业性危害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木制家具制造供应的国家,我国年家具出口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与家具制造企业快速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木制家具制造行业作业环境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总体形势不甚乐观。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木制家具制造业存在着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我国多数木制家具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简陋,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企业规模小,受害人数多,职业病危害防控形势严峻。

1木制家具企业职业危害及防护调查分析

1.1木制家具制造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基本工艺为木材的切、打孔、刨、开榫、组装等。油漆饰面工艺大都是烘干、喷漆等,部分企业有缝纫、喷胶等工艺,设计金属部件的企业存在钣金、电焊等工艺。使用到的主要生产设备有板材锯、下料锯、开槽机、雕刻机、刨床、打孔机、打磨设备等,作业方式为机械自动化作业与人工操作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原辅材料有板材、木材以及不同种类的胶、稀释剂、油漆等。

1.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木制家具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主要有:木料加工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粉尘;喷胶工序中使用到胶,会释放甲醛等有害气体;喷漆、调漆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及油漆,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正己烷、环己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焊接维修过程中存在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因素。

1.3职业病防护设施

多数木制家具企业在木工岗位仅设置了局部排风除尘设施,打磨场所一般是使用排风扇或者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除尘,打磨、木工岗位的防护设施大都不能满足实际除尘的需要;一些企业车间地面、机器上的积尘没及时清扫,易导致二次扬尘的发生。喷漆房的防护设施参差不齐,大都不能完全具备水幕、上进风下出风和正负压结合的通风排毒设施。绝大多数企业存在未给稀释剂、油漆桶加盖封闭的问题,开封过的稀释剂和油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1.4个人防护用品

作为劳动者健康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多数劳动者和企业对油漆、稀释剂等化学物品的危害较为重视,对噪声和粉尘的危害重视不够,使得防尘口罩和防噪耳塞配备率高于油漆工人防毒口罩的配备率。但企业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型号、性能千差万别,也使得防护效果变得参差不齐,有的防护用品并不能起到防噪、防尘、防毒的作用,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1.5应急救援设施

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大都要进行喷漆作业,设置有喷漆房、油漆及稀释剂储存室,由于油漆、稀释剂是有机溶剂,含有挥发性气体,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易造成急性中毒,但部分企业并未在喷漆房、油漆及稀释剂储存室等室内作业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突发急性情况,容易导致劳动者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2木制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分析

2.1管理制度计划欠缺

很多木制家具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制定有关制度与计划,但大都未能有效落实。

2.2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程度对职业健康促进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合理操作,并能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由于多数木制家具行业规模小,劳动者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卫生知识了解不多。而且企业没有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使得劳动者不能及时学习职业卫生有关知识。

2.3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多数企业未开展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的企业较多,但体检率较低,接害较重的劳动者进行了体检,部分劳动者未能进行体检,体检的项目内容不全,未能完全覆盖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4职业卫生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职业卫生“三同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接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意识不强,由于担心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等,可能招致监管部门的处罚,不能积极协调配合职业卫生检测与调查工作,资料提供不全,停开部分生产设施,使评价检测的结果不能有效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

(1)尽量优先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油漆、稀释剂、胶黏剂等化学用品,避免使用含有甲醛、苯等高毒物质的以及非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

(2)在总体布局上,应将可能接触的化学毒物的作业与可能接触的粉尘、噪声作业分开布置,尽量避免尘毒交叉接触。

(3)粉尘较大的打磨作业应单独隔离布置,并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对有可能产生粉尘的作业岗位设置中央除尘系统。

(4)使用油漆、胶黏剂、稀释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如喷漆房、擦色修色场所,应单独密闭设置,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避免人工直接操作;在喷漆房等场所设置侧吸罩或者上送风下排风装置,并采用正负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确保新鲜空气通畅;使用水帘机进一步对油雾、漆雾等进行吸附,确保喷漆房毒物能及时有效排出;安装冲淋洗设施,对地面和墙壁的油漆污垢进行定期清理。

(5)油漆、稀释剂、胶粘剂等化学毒物应储存在专门的库房中,储存量、储存方式、储存条件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业场所盛放的稀释剂、油漆等容器应密闭,在使用后应加盖密封或者存放到通风柜中。

(6)在喷漆房、油漆储存室等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燃易爆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7)尽量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并对打磨、刨面、切割等高噪声设备采取相应的吸声、消声、隔声等措施。将设备合理布局,并对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尽量避免噪声的叠加。

(8)加强个体防护,进行锯、铣、刨、钻等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噪耳塞、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喷漆、喷胶、擦色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毒面具、液态化学品防护服、护发帽、防渗透手套等。

3.2职业病危害防治关键岗位

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开料、打磨工序会产生噪声和木粉尘,可能引起的法定职业病为职业性噪声和木工尘肺病;喷漆、晾漆、拼板等工序会存在酯类、苯、甲苯、二甲苯、异氰酸酯、醇类、甲醛等多种化学有毒物质,可能引起的法定职业病包括二甲苯中毒、甲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及、苯中毒、甲醛中毒等。因此,上述岗位为木制家具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关键岗位。

3.3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卫生认识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要利用多种形式比如讲座、画报、专题培训、电视短片等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的知识、行为和意识。

3.4加强过程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由于木制家具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而且危害情况较重,易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因此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企业,应有效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各项制度的过程管理并确保实施,切实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5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

企业应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及时了解自身的职业卫生状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公布岗位的检测数据,告知劳动者。

3.6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对上岗前和离岗时的劳动者也须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体检,将检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监护档案,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管。

4结束语

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勇毅,王希,姜亢.家具制造企业尘、毒及噪声控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6):6-10.

[2]陈薇,周雪薇.中小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全,2013,(1):42-46.

[3]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33-36.

[4]宣志强,赵海英.木制家具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0,(8):52-55.

篇2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教育目标;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招生对象基础素质偏低但仍具有可塑性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中职毕业的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上升发展通道,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专科层次招生为了有足够生源,降低录取标准,初中毕业生上高中读大学意愿加强,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一般为学习成绩较差,且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特点。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存在较强的可塑性,如果能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符合教育理念,仍然可以有较好的发展。

2.教育目标明确清晰,上升通道畅通

随着国家医疗服务的改革,城镇医疗社区化、基层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加强,为广阔的医疗市场带来契机,也给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应做到培养目标清晰,培养目的明确,为社区医疗、乡镇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强烈的服务意识的复合型护理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对于有信心、有愿望想到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学习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等方式考入心仪的高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更高层次的护理人才。

3.社会对护理人才技能要求更高

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学会接人待物、处理医患矛盾,学会尊重患者、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职业操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这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卫生职业教育在实际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从各个角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专业技能,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知识与“三维目标”的结合不到位,学生教学教案当做任务机械地完成甚至抄写,教学过程多凭经验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的检测只通过简单的试卷检测,教学效果与期待值相差甚远,而逐渐被淘汰。

1.基础知识内容复杂,技术知识不完善

目前,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教育的现状,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含量不高 ,学习内容要么难度过大、不易理解,要么过于基础化、知识闭塞,这种参差不齐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滞后或理论与实践脱节,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无法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护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到“两手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创造学习平台。

2.教师以及使用的教材知识更新慢,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依靠教师和教材。目前,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有时甚至会出现实验教材与实际技术操作发生脱节的现象,担负培养学生任务的教师因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疏于临床治疗,又没有进修深造,导致护理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慢,这就会导致学生毕业走向岗位之后难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进度和要求。

3.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仍有较大脱节

学校教育不应该与实际工作发生脱离,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帮助学生对职业做出恰当的选择,利用课程或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经验,这是国家目前倡导的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熟练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来自一线导师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特定情况下需要的情感态度的洞察力。然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仍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重点,而临床经验和技术的学习等职业训练较为贫乏,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即使拥有较优异的基础知识,但因临床实际经验的严重缺乏而很难实现从学校向护理工作岗位的过渡与转换。

4.教学模式中学生仍然未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尤其是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仅全面接受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思想,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被淘汰。目前的职业教育大多是基于绩效的教育,依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进行预期评估,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加之教学模式固化传统,不注重技术和态度的培养,淡化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常以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为主,难以充分发挥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及时消化知识,考试成绩不如意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成为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培养模式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学生的整体能力培养仍然停留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缺乏对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的培养

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掌握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走向护理工作岗位,但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服务意识,面对服务对象,知识和技能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和运用。这种服务意识并非是到了工作岗位才需要拥有和学习的,而是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由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的一种精神。然而,就目前的护理教育而言,教师教学仍然偏向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重,对学生整体的健康护理体系的服务意识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熏陶。

篇3

【关键词】融合教材视域;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编辑

一、融合教材视域的内涵

(一)融合视域的内涵

融合视域指的是解释者在诠释某一知识点时候,结合周围环境和自身认知,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视域”接触,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将解释者自身视域、知识点的范围和当下周边环境的视域融合,形成历史和现实的交融,时间和空间上的链接,将新旧视域融合产生新的理解,这样的的融合,有助于理解知识点[2]。

(二)卫生职业教育融合教材的发展

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本套教材对卫生职业教育融合教材的系统探索和建设起到了先驱作用。该套教材采用全新编写模式,以纸质教材为载体,将视频、动画、彩图、拓展等内容以二维码形式植入纸质教材,给师生在教与学过程分中获得了更明确、更丰富的指导。融合教材是将传统纸质内容与现代数字化技术融合,为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融合教材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原教材图文以多样化的音频或视频方式展现,打造出立体化的图书。为此,融合教材的建设目标是满足当前多样化的教学需求,从教材和教法入手,推进相关卫生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适应医学教育过程,为教材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融合教材视域下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现状及问题

随着卫生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文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院校对卫生职业教育教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也因此,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护理学类、临床医学等专业,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套系众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面临同质化的窘境,其主要问题是缺乏高质量的教材,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和人才的培养[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与现实临床存在不小的差距,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与临床实践不适应、对接行业标准不及时的矛盾日益严峻。当前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不适合当前教育需求,实训内容不足

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基层一线卫生医疗机构培养医学相关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卫生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的质量需符合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当前出版的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多是本科或是研究生阶段教材的压缩版本,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表现在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训练偏少,甚至部分岗位并无适合的教材,实践教学环境与临床不一致,教学操作的指标脱离临床现实标准,操作标准性低,规范性不强。

(二)教学内容陈旧偏重理论,缺乏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在组建卫生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团队时,出版社、评委会已经意识到加入临床一线工作者和双师型编者进入编写团队的重要性。但由于编者比例、临床一线编者编写经验不足、编写章节分配不合理等条件的影响,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仍然存在对于卫生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临床一线的知识和业务缺乏深入融合,新的临床技术、操作流程和行业标准、规范更新不及时,教材内容陈旧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当前卫生职业教材侧重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卫生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适应快速变化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相关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重视知识体系建设,树立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建立。

(三)教材数字化程度不足,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对接不紧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卫生职业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教材的数字化和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通的纸质教材从形式上具有单向性的缺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教材需求强烈。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同时从事卫生行业需要考取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但是目前职业技能考试内容与所学教材内容对接不紧密,对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帮助不大。

三、基于融合教材视域下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编辑的作用

(一)严把教材入口关,为高质量教材奠定基础

教材面向的是学生,这就要求教材编辑对于书稿需要更加严格把控。一旦医学教材出现问题,必将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教材出版数量逐年增多,一些不合格的教材进入教学。不适合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现状的教材主要表现在其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缺乏对临床思维的培养。为此,合格的教材编辑既要把控教材的整体规划,也要注重教材细节的把握,树立全局、整体意识。全程策划、田间管理,在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打造高质量实用教材。

(二)注重编写团队结构,组织高水平教师出版优秀教材

当前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出版领域教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编者的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作者不足、编者年轻化、编写团队结构不协调等情况日趋显现。基于这样的现状,教材编辑更应全程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编辑应该发挥自身作用,针对教材层次及读者组建高水平、院校教师和临床工作者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高水平、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对教材编写有如下优势:一是教学经验丰富的编者更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生需求,编写的教材更能使得学生掌握知识,学生便于理解。二是行业内高水平的专家能够通常牵头学科的改革、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等工作,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情况有全局观,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的建设。三是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兼顾了院校教师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从编写思路和内容上融入了临床思维,同时兼顾专业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以教材为抓手对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务实的推动作用。

(三)发挥好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编辑是教材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发挥好编辑桥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编辑的桥梁作用首先是教材组建前要充分调研,召开研讨会;编写中要通过主编人会、编写会、定稿会,与作者充分交流,使作者了解教材的定位及整体回话。使主编充分了解每位编者的专业特长。彼此取长补短,是教材编写更加有的放矢。其次是持续的征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编写团队,以便在教材再次出版和重印过程中有充分的参考,提升教材质量。最后是编辑将充分了解融合教材数字资源的建设情况、使用方法,将作者对数字内容的编写意图准确的传达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融合教材的建设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面对卫生职业教育出现的教材不够准确满足当前教育需求,以及教材数字化建设程度不完善,与执业资格证考试不对接等问题,教材编辑要在教材编写前准确确定整体规划,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优化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出版形式,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教材出版,编写出适合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优质融合教材,形成出版新格局,推进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成就、问题及改革路径:基于报告的解读[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55.

[2]罗晓莉,张富梅.新业态下高职教材策划出版对策探析[J].出版参考,2017(12):57-58.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图书馆;问卷调查;读者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体现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图书馆办馆思想由“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得到确立。图书馆是为用户而存在的,发现、了解和关注读者需求,针对读者需求提供最大化、最优质的服务对图书馆工作尤为重要。问卷调查是各大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反馈调查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价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从读者的角度了解文献需求,发现图书馆服务状况与读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增强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馆藏的利用,我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我校组织了一次读者随机抽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抽样调查,共设计了25道题目,大部分内容给出备选答案,内容涉及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与使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检索途径、图书馆的服务评价等方面。调查人员采取现场发放并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255份,回收249份,回收率为94.5%。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学生,涉及5个医疗专业,各不同年级的51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5名同学参加,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读者入馆情况

读者到馆的频率是读者满意度最直观的反映。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入馆情况:经常使用图书馆的占30%,偶尔使用图书馆的占59.6%,极少去图书馆的占9.2%,从未去图书馆的占1.3%。与其他高校比较,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54.17%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14.25%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另一高校60.3%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24.6%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由此可见,尽管我校入馆率不低,但相对其他高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能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我校为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书籍比例较重,人文社科类的新书相对较少;二是医护生课程任务繁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三是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有待调整和适当延长;四是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影响等。

2.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

了解馆藏资源利用情况,有利于调整馆藏结构和提高馆藏质量。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50.2%的学生最喜欢去综合借阅库,39.4%的学生最喜欢去专业书库,仅有7.9%的学生最喜欢去阅览室和自修室。被问及原因,82.6%的学生是因为“有所需的资料”,11.6%的学生是因为环境好。在综合书库,73.4%的学生选择借阅文学类书籍;而在医学专业书库,44%的学生借阅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等,24%借阅专业课程习题,31%借阅医学科普书。综合书库借阅文学书刊的比例较重,而对哲学、政治、法律、计算机、天文地理等其他书刊兴趣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我校是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主的卫生职业学校,女生居多,因此文学书籍借阅率较高;此外与我校馆藏比例有关。数据专业书库的使用情况较为理想。

3.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

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快捷地查找最有用、最适合的书籍,而且有新书通报、信息咨询、个人借阅事务管理等功能,我们就它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当被问及“如果需要查阅图书馆某方面的书,您最习惯的方法是什么”,65.4%的读者选择直接进入书库查找,仅有11.7%的人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当被问及“如果您在图书馆资源利用中遇到困难时,常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大部分人选择咨询图书馆馆员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仅有19.9%的读者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此外仅有30.7%的读者会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其余的读者选择了“不会或没有过、不知道”。另外,仅有29.6%的同学使用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对数字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有欠缺,原因可能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也可能是读者的信息意识有待加强,这是今后需要提高的重点问题。

4.对读者读书服务和读书活动的了解和评价

为提高馆藏利用率,倡导阅读,我馆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88.8%的读者对新生入馆培训满意,75.5%的读者对新书推介很喜欢,60.6%的读者喜欢读书节系列活动。这些数据显示图书馆的读书活动受到了读者良好的评价,读者认为读书活动对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素质有较大作用,同时建议读书活动更丰富多样些。

5.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

部分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以下建议:如要求增加人文社科类新书,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要求增设复印机,调整开放时间与学生作息时间协调,延长借阅期限,增加借书量等。这些建议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图书馆阅读现状表现出:整体到馆率低于高等学校,学生使用馆藏查询系统解决借阅事务的能力较差,书籍借阅偏重文学和医学类等问题。深层次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①医药卫生类院校学业繁重,学生业余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到馆率相对高等学校低,阅览室、自修室相对冷清;②医药卫生类学生课程设置专一,学生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医学理论和实验课的学习,其他学科类偏少,因此借阅范围偏窄;③职业院校生源素质较其他高校低,阅读意识和信息意识相对偏低;④我校以护理、助产等专业为主,女生较多,偏好文学类,这也是造成借阅范围偏窄的因素;⑤职业院校图书馆馆藏偏重专业,综合类图书比重小、更新慢等。

四、提高我校图书馆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造成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的原因,图书馆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1.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

合理兼顾,并参考读者意见及建议,适当增加人文类书籍和畅销书,减少呆滞图书和套书的涌入。

2.调整开放时间和借阅制度

针对学生业余时间较少,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大借书量,延长还书时间等。

3.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宣传

以广播、橱窗和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图书馆知识培训,解决阅览中常见问题,重点培训数字资源的使用。可以采取信息检索和网络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数字资源的使用,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

4.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

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学历、阅览的读书活动,以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加以引导,通过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等方式促进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5.提高馆员素质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诸多因素中,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读者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改善图书馆环境

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是依靠环境育人的一些精神作用机制,如环境暗示、环境陶冶、行为模仿、情绪感染等,对提高学生素质起一定教育作用。例如:馆员素质、周边环境、书刊布局等。

参考文献:

[1]徐帆,黄清.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5(7).

[2]杜穗.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2).

[3]朱湘君.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特点及满意度提高措施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篇5

【摘要】为了解某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调查某企业概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在岗接害工人职业性健康体检情况,现场监测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 该企业有较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粉尘浓度监测合格率为63.6%(7/11);噪声强度监测合格率为72.7%(8/11)。接害工人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体检正常率为91.2%(392/430);心电图异常、X线片异常及白细胞降低人数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及0.5%(2/430)。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不规范。

【关键词】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设也随着快速发展起来,建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泥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其带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日益严重。为深入了解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笔者于2011年4月对某水泥生产企业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该企业2010年度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兰州市某水泥厂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1],对该企业基本概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接害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查。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概况 该水泥生产企业始建于1941年,2006年该企业重组改制,年生产水泥量150万吨。有生产工人435人,每人每日工作8小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石渣尘、硅石尘、煤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其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

2.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计划,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证。有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该企业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但存在个别工人工作期间不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的现象。

2.4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2.4.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共采集粉尘样品11个,测定粉尘浓度在4.0--12.0 mg/m3,其中,7个点合格,合格率为63.6%。超标点4个,包括2号窑和3号窑的原料磨各1个点及包装车间2个点。

2.4.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 共设置噪声监测点11个,噪声强度在80.0~125.0 dB(A),其中,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72.7%。超标点3个,包括水泥磨车间的球磨机1个点、2号窑和3号窑车间的原料磨各1个点。

2.5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该企业对430名接害工人在本企业医院(取得职业性健康检查资质)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430人中,392人各项检查项目均正常,正常率为91.2%(392/430)。

38人体检结果异常,其中,心电图异常30人,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6人,血常规异常(均为白细胞降低)2人,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0.5%(2/430)。

3 讨论

粉尘是水泥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有关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X线片异常率(1.4%)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与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较好,职业病防护措施到位,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63.6%)高于其它企业有关。但仍存在个别工人不坚持佩戴防尘口罩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继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接害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监测和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从各个环节保障劳动者健康。

噪声是水泥行业存在的另一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叶炳杰、江世强等人提出水泥生产线噪声危害比粉尘危害大[3]。职业噪声对人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属特异性危害。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听力损害,还能引起神经行为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变化、心电图异常、心脏负荷改变等。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心电图异常率(7.0%)高于其它异常项目。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接害工人工作场所较密闭,另一方面,企业未配备耳塞,不利于工人防止噪声危害。此外,调查还发现,体检项目中无听力检查,提示,企业管理人员对噪声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强企业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定期进行噪声强度监测,进一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节;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定,进一步完善体检项目,增加电测听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参考文献

[1] 金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3-184,232-233,488-489.

[2] 刘银镖. 某水泥厂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3] 叶炳杰,李津,李希彬,等.现代大型水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34-35.

[4] 刘玉君,覃静. 玻璃厂高温和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1):28-29.

篇6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卫生法律 课程设置现状 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医疗机构看病时维权意识很强,而目前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法制观念淡薄,与临床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普遍缺乏,导致护理医疗纠纷逐年上升。护理人员不仅应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通过对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有效减少护理医疗纠纷。

一、课程设置现状

(一)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法律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注重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护理相关法律教学学时数偏少,把护理专业学生的法律课作为公共基础学科,即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学习法律基础,授课教师一般为法律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医学、护理知识,讲授的知识是一般的法律知识,没有与临床护理实践结合,护士生对法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目前,护理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加强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最近出版的《护理学基础》或《护理学导论》中也增加了“护理与法”的内容,但教学课时偏少,一般为2~4学时,且多为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和护士管理等方面。这部分知识的传授主要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护理专业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护理学科知识和实际临床工作经验,但往往缺少法学知识的培训,受课时限制,也很难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护理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法律素质得不到提高。学生走进医院后,可能会加重医疗纠纷发生。

(三)还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主要介绍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包括医事法、药事法和公共卫生监督法,内容与法律基础有不少重复。而且由于我国法学界对卫生法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许多问题既缺乏实践探索,又无系统、深入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仍停留在纯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局限于法律条文的罗列、扩写的框架中,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程改革策略

(一)注重课程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由法律、护理行业专家以及资深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分析。课程分析基本要求是越详细越好,最好能把相关职业经验、解决纠纷的诀窍纳入进去。尤其要注意对细节的分析,因为往往是细节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必须从岗位需要出发,结合近几年来发生在各大医院的护理纠纷案例确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即基于护理工作的与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建议学时等。

由经过法学系统培训的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从各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设计文件,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课件等课程资源,并完成以互动式法学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特别是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及分析报告撰写提纲等。

(二)以岗位需要为依据重视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学思想、目标、内容和课程的主导,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因此要高度重视教材的编写。除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应包括学习要点、疑难解答、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参考文献、专业期刊、相关网站等以多媒体为载体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教材要由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专家、法律专家共同编写,从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中加入近2年来发生的有影响力的医疗、护理纠纷案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聘请护理专家进行讲座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各种抽象的法律条款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并且学会运用,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临床具体实例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指导临床实践。

护理专家在护理领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累,讲解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学生的实习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学校要创造条件,聘请知名的护理专家给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医疗卫生法律知识讲座。结合临床实践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护士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执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执行医嘱时、护理文件书写以及与病人沟通时潜在的法律问题和护士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结语

随着我国法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患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依法行医,这样才能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志明.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建设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6):84-87.

篇7

Abstract: The 500kV transmission line insulator hanging in the long run because of their quality problems or external damage, the insulator breakage and burns defects have occurred. In order to ensur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the insulator need to be replaced in time with live working. However, in case of the Hilltop Tower or the Big leap tower, because of the large vertical load, conventional live working tools and instruments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ly developed wire lifting device that can enhance the large tonnage wi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placing insulators. This device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emporary equipment, shortening live working time and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关键词: 带电作业;导线;提升装置;研制及应用

Key words: live working;wire;lifting device;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M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37-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缺陷数量也随之增多。500千伏输电线路绝缘子在长期挂网运行中由于自身质量、外力破坏及雷击等原因,绝缘子断裂、严重烧伤缺陷时有发生,为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需对其及时更换。然而,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对500千伏超高压电网运行可靠性要求逐日提高,因此为避免临时停电引起电网运行可靠性降低,绝缘子更换工作需带电作业完成。

常规带电更换复合绝缘子工作中,先要起吊导线,需要用到机械丝杠、绝缘吊杆、四线吊钩等工器具。然而,由于山顶铁塔垂直荷载较大的原因,常规机械丝杠(额定荷载5T)不能满足大荷载的要求,不能提升大荷载导线,从而无法实现复合绝缘子的更换。因此,需要革新常规的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制新的导线提升专用装置,利用此装置能够提升大吨位导线,以达到更换复合绝缘子的目的。

该成果的研发可以解决此类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大大减少设备临停次数,同时缩短带电作业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着重从常规工器具的缺陷分析,研制出新的大吨位导线提升装置,装置的优化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针对问题现状

超高压输电设备遍布野外(平原、丘陵、山区等),其中,铁塔在山顶或大跨越的输电设备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性给带电作业工作带来较大技术难题。以山东电网500千伏济长Ⅱ线(济南—长清)#176塔为例,#176小号侧档距为459米,大号侧档距为790米,经查阅图纸并计算得,#176垂直档距为820米,远远大于平原地区常规铁塔的垂直档距,该塔的绝缘子承受垂直荷载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风压等)经计算约为5.4T。如需带电更换该塔某相复合绝缘子,在提升导线过程中理想状况下至少需要带电工器具承载5.4T的力。常规带电更换复合绝缘子工作中,需要用到机械丝杠、绝缘吊杆、四线吊钩等带电工器具。由于山顶铁塔垂直荷载较大原因,常规机械丝杠(额定荷载5T)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尤其是作业人员操作机械丝杠耗费较大体力,强行提升导线可能导致损坏工器具或电力设备。综上,为克服以上难点,要研制新的导线提升装置,使其满足机械荷载与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要求。

2 设计目标

常规提升导线的配套工具中,作为施力工具的机械丝杠额定荷载为5T,而特殊地理位置的铁塔(如山顶、大跨越等)垂直荷载可能大于5T,为了起吊导线进而更换复合绝缘子,研制出一套大吨位导线提升专用装置,使该装置的起吊额定荷载是8T,能够提升大吨位导线,且该装置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要求,装置连接可靠,受力均匀,操作轻便灵活,实用性强。

3 设计思想和主要技术关键

3.1 设计思想 通过研究常规提升导线的配套工器具以及其连接受力情况,对其中的四线吊钩的构造进行改进,同时改进液压装置(额定荷载8T),并将液压装置反向安装在四线吊钩内部,使二者相互配套,组合成整体装置,保证其连接牢固可靠,受力均匀,满足起吊导线的荷载要求和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

3.2 主要技术关键

3.2.1 选择材质 四线吊钩作为起吊导线的直接承力工具,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同时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便和液压装置配套连接。因此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新的四线吊钩,铝合金材质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易于加工,价格便宜、抗压能力强的优点。另外,常规液压装置的主体(液压油罐)若直接与四线吊钩连接,则会造成主体变形或损坏,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制作,改进缸壁材质和厚度,保证与四线吊钩的连接部位受力均匀,连接可靠牢固,不会导致挤压变形。

3.2.2 改进构造 四线吊钩和液压装置不是简单的组合,根据带电作业现场情况,对工具各承力部位进行受力分析,对两者构造包括可能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

将四线吊钩下端部设计为可容纳液压装置主体的圆形卡箍,以便和液压装置配套连接。液压装置改进包括:液压装置主体的改进;机械摇杆的改进等。

3.2.3 组成整体装置

将液压装置反方向安装在四线吊钩内部,这样可以满足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的要求,保证了液压装置和四线吊钩的连接可靠牢固,受力良好。图1为装置的实物图。

4 装置的功能特点和实施过程

4.1 功能特点 ①提升荷载大。该装置用额定荷载为8T的液压装置作为施力工具,替代了常规工具中的机械丝杠(额定荷载5T),不仅满足常规的导线提升作业,特别适合于提升大吨位导线,如山顶或大跨越等特殊地理位置下导线提升作业。②创造性地将液压装置反方向安装于四线吊钩内,组成整体装置,可以减小装置的金属长度,增大作业时的空气间隙,保证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③装置使用轻便灵活,摘挂方便,实用性强,减少了作业人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2 具体实施过程 ①塔上电工将绝缘吊杆安装在杆塔侧面施工孔上。②地面电工将大吨位导线提升专用装置绑扎牢固,传递至等电位电工。③等电位电工将该装置与绝缘吊杆下端连接牢固,调节液压丝杠使四线吊钩四个端部分别挂在四分裂子导线上。④等电位电工摇动液压丝杠提升导线,待将复合绝缘子所受的力完全转移到绝缘吊杆上以后,停止操作液压丝杠。⑤等电位电工、塔上电工、地面电工相互配合完成检修作业。

5 结语

新研制的带电作业用大吨位导线提升装置在带电作业检修工作中,有极大的生产施工优势。能够用于在特殊地理位置(如山顶、大跨越)的垂直档距大的导线提升,目前已在山东电网500千伏济长Ⅱ线#176塔复合绝缘子球头挂环断裂的危急缺陷的处理中得到应用,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装置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继续深入研究改进,将可制作用于±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的大吨位导线的提升装置。

参考文献:

[1]董吉谔编.电力金具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国家电网公示人力资源部组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M].北

篇8

关键词:三本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行为;现状

一、三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727万,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对三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更客观全面的了解,本文以湖北某三本院校为例,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问题制作和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呈如下特点:

1.多数毕业生选择私营企业或自主创业

多数毕业生选择私营企业发展或自主创业的数量比例远远高于在国企、外企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9%的毕业生希望去私营企业工作,36.9%的毕业生愿意挑战自己自主创业,而到国企、外企的比例仅为5.2%和9%。

2.三本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受到严重歧视

三本院校毕业生就业时遇到的歧视包括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就业歧视指由于来自三本院校,通常遭到不平等的待遇和残酷的拒绝,这对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性别歧视也是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常遇到的歧视。在调查过程中,有80.8%的女生遭遇性别歧视,有31.5%的男生认为存在性别歧视。

3.理科生相对文科生更容易找工作

对于该项研究的问卷调查中的一个问题“你们找的工作都专业对口吗?”在120名文科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很好找工作的只有12人,仅占10%;认为较好找的有45人,占37.5%;认为不太好找的有63人,占52.5%。在120名理工科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很好找工作的有15人,占12.5%;认为比较好找的有73人, 占60.8%;认为不太好找的有32人,占26.7%。

4.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来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严峻导致高校毕业生(尤其三本)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理想工作。起点低,缺乏竞争力成为制约三本毕业生求职碰壁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们选择考研和考公务员缓解就业压力。以下是历年来该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和考研数据统计。考公务员的人数由2010年的16人增加到2014年的82人;考研人数则由2010年的37人增长到313人。

二、三本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行为被动的原因分析

1.三本院校毕业生的自我定位

由于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三本院校在最初阶段必然困难重重。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毕业生仍持观望态度。毕业生自我定位不明确,一方面是社会的不公平标准给予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2.三本学校的教学模式

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缺乏经验,相比公立大学的办学质量相差甚远。很多学校面临教育设施不完善、教师素质欠缺、学校办学体制模式不成熟、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

3.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

当今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毕业生持拒绝态度,相对而言名牌大学毕业生更受欢迎。大多数情况下,工作单位在毕业生同等能力表现的情况下,都会把机会留给非三本毕业生。三本毕业生要被社会认可和接纳需要漫长的过程。

4.社会就业政策与环境

国家总体的经济形势影响当年人才的总体需求,而区域的经济形势不但影响当地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环境,也影响人才的流向不平衡。市场化体系不够完善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就业信息不畅通,市场就业法律法规不系统。社会的公平分配、资源配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就业环境的维护。

三、三本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行为被动的解决方案

1.促进毕业生角色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毕业生在求职时应积极调整心态,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从心理上到行动上实现转变,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完善学校教学体制,科学辅导就业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学校教育成果的检验。毕业生就业情况,心理和行为则对独立学院建立科学的教学体制起到侧面的反馈作用,促进学校与社会需求接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提高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毕业生的认同度,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偏见建立在高考分数的差异上,不仅否定了部分学生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偏科的客观因素,而且“一刀切”的做法否定了三本院校的培养成果,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用人单位应该持公平的态度对待三本学生就业问题。

4.推进政府对就业制度的创新,改善就业环境

提醒社会正视三本院校毕业生的优势,认识三本院校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促进政府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营造和谐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现状;改善措施

一、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1.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生活质量。

身体健康几乎是所有中老年人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之后,身体机能逐渐衰老,记忆减退、情绪起伏、性格多变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2.社会环境变化导致心理因素变化,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后,社会环境从有明确工作任务、稳定的工作时间、频繁的人际交往变为狭小的家庭圈子,生活环境也缩小到家庭四周的范围,人际交往大量减少,心理落差较大,并且不同程度地产生无用感和累赘感。生活习惯节奏被打乱,无法快速适应过于清闲的生活,容易引起焦虑、烦恼。甚至抑郁的心理疾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对家庭的依赖都十分强烈,家庭才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但大多数晚辈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缺少时间陪伴老人,导致离退休老人情感倾诉需求得不到满足。

3.经济收入不足影响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生活质量。

无论是在职员工或是离退休员工,经济收入都是高生活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大部分离退休员工的经济收入能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但也有部分企业的养老金只能让离退休职工勉强维持生计,使得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二、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措施

1.根据实际形势,建立健全的离退休人员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离退休人群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长,思想态度多元化明显,价值取向标准不断变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该尊重理解,同时要教育引导。领导阶层要立足长远,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来从事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随时随地换位思考,明确工作定位,顾全大局的同时坚持以基层离退休人员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避免绝对化和单一化,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各级领导完善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政府传达的精神和相应的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同时深入群众,加强和离退休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在目前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合理推进的优良工作格局,能加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保障。

2.重视社区的作用,加快社区化管理进程。

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保证公园、图书馆等公共休闲场所的设施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应对离退休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多关注他们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可以开设心理讲座,联系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个人咨询治疗,重点介绍如何保持心理情绪稳定、协调邻里关系和适应社会,以新的状态面对新的生活。鼓励离退休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多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交往,跳出狭小的家庭圈子,充实生活,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

3.完善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

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适当调整离退休人员的经济收入,保障他们物质生活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从基本国情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解决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定期组织离退休人员做全面的身体素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方便老年人生活自理。帮助改正离退休人员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教授常见的急救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尽量减少突发意外情况的可能性。

4.重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和谐美满的家庭是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家庭和睦,儿女幸福是每个老年人的愿望,社会应当让离退休人员充分享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重点关注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安排专人照顾,让他们在家安度晚年。

5.充分发挥离退休员工的劳动力资源。

部分在文教卫技术部门工作的职员,离退休后还可以继续发挥其智力优势,为企业和国家出谋划策,发挥余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提供平台让离退休人员继续发光发热,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能充实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还能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为企业和国家做出贡献。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人们日益长寿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保障其它年龄群体的利益,是我们所有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企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了,不仅能更好的安抚离退休职工,让他们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能间接的做好在职员工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还能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文东《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原则、模式及其他》,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第02期

篇10

关键词:低钙透析;ACV-D;SHPT;疗效

SHPT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CV-D的使用虽具有局限性,但其用于治疗SHPT的临床效果值得期待[1],我院以低钙透析作基础,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性施用ACV-D对15例透析的SHPT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特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所选病例均按照下述条件严格筛选得到:(1)患者应在2013年1月~2014年间在我院首次进行血透治疗,且持续透析、随访观察均在6个月以上;(2)所选患者均为5期肾病及肾衰竭患者,并为血液透析适应症;(3)治疗前患者的血清iPTH检测浓度>300pg/ml,血磷浓度>2.00mmol/L,血钙浓度6个月;(5)排除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及死亡病例;(6)排除B超检查出现腺瘤、增生患者。将患者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行观察、对比,实验组15例年龄在32~73岁间,平均(53.2±14.3)岁,接受随访观察时间在7~15月间平均(11.9±4.0)个月;实验组9例年龄在31~72岁间,平均(52.9±13.5)岁,接受随访观察时间在7~14月间平均(11.6±3.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情况、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观察时间等基础资料间未见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均行4h/次,2~3次/周的血液透析,所用透析液均为碳酸氢盐型,采用瑞典金宝血透机,透析时的透析速度、血流速度分别为500ml/min和250ml/min,两种透析方案的透析液的成分和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其中钠:140mmol/L,钾:3mmol/L,钙:1.7mmol/L,镁:0.2mmol/L,氯:105mmol/L,加入碳酸氢盐调节pH至7.3~7.5。

(2)实验组:采用低钙透析液(上述条件不变,钙:1.25mmol/L),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iPTH浓度、钙磷积情况予以不同剂量的ACV-D,当iPTH浓度在300~600pg/ml间时予以0.25μg/d的ACV-D;当iPTH浓度>600pg/ml时增加剂量为1.0~2.0μg/次,2次/周,并空腹服用;当钙磷积在5.00~6.00mmol2/L2范围内、iPTH浓度在150~300pg/ml间时则将ACV-D剂量减半;若iPTH浓度

1.2.2 检测方法

所选患者均在治疗前3d、治疗6月后第3d的上午7:00~9:00完成静脉采血,采血前患者应保证空腹12h以上,在对血样进行编号和妥善处理后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其中对于血清iPTH的检测采用全自动Immulite2000XPi免疫分析仪(西门子)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另外应用泰诺科贸HD-F26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血磷浓度,上述指标的检测至少具有5个以上的平行样本。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iPTH检测浓度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月后患者的iPTH浓度降低>200pg/ml)、有效(治疗6月后患者的iPTH浓度降低50~200pg/ml)和无效(治疗6月后患者的iPTH浓度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血磷、血钙、iPTH浓度、钙磷积等计量数据用(x+s)进行表示,研究中涉及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计数资料则表示为“%”形式,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通过卡方、T检验,所用软件为SPSS13.0,以P

2结果

2.1 治疗后组间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1中数据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及iPTH浓度、钙磷积间不存在显著差别(P>0.05),在治疗6月后除血钙浓度显著更高外,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及iPTH浓度、钙磷积等参数变化情况(x+s)

2.2 治疗效果观察

表2中,治疗6月后,实验组中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0例、4例和1例,治疗显效率为66.6%,总有效率为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不良反应观察

在6个月的观察期间,实验组15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低钙耐受性差的情况,将透析液钙浓度改为1.5mmol/L可继续治疗,不良反应率为6.7%(1/1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抽搐1例、心率不齐1例、意识不清3例,不良反应率为55.5%(5/9),两组不良反应率间有明显差别(χ2=7.170,P=0.007)。

3 讨论

慢性肾病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而根据肾病患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又可将慢性肾病分成不同的阶段。其中5期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类型,在该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病情较重,多数需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5期肾病者多伴随钙磷代谢障碍,而在高磷低钙的长期影响和刺激下,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也容易发生紊乱,并因此造成血清内iPTH浓度的升高,从而引发骨骼损伤、瘙痒、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增加了临床治疗风险[2],如何在透析过程中降低血磷浓度、增加血钙浓度,并调节血磷、血钙浓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对于抑制iPTH分泌、减少透析过程中的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并发症、保证患者透析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具有关键作用[3]。相关研究证实,ACV-D对于由于SHPT引发的骨病具有特效,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血钙的浓度,从而达到起到抑制iPTH分泌的效果,因此在血透的SHPT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然而若无法合理服用ACV-D,则会引发高钙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机率、影响透析效果[4]。为了将ACV-D应用于血透SHPT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我院根据患者的iPTH浓度、钙磷积的变化情况分别对ACV-D采取停用、减半剂量、冲击治疗、常规剂量的方式联合低钙透析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常规透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及iPTH浓度、钙磷积间不存在显著差别(P>0.05),而在治疗6月后除血钙浓度显著更高外,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刘天惠.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5,21(7):1245-1248.

[2]陈彬.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441-1445.